实践使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 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 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初中生物 (七、八年级生物) 新教材的出版翻开了生物学教学崭新的一页, 令人眼前一亮。首先是新教材在知识结构的版面设计上充分照顾了学生学习的习惯, 新教材把知识、彩图、观察与思考融于一体, 符合学生正常的思维习惯, 学生不用组织, 都能自觉地津津有味地从头读到尾, 而且还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疑问。其次, 新教材图文并茂, 彩色的图片和装饰性的彩条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了趣味性和生动性, 符合中学生的心理。这些插图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文字同等重要, 具有很好的直观效果, 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 而且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重要作用。最后, 新教材练习的类型多样化, 不像过去课后就几道思考题, 现在有选择, 填表, 设计表格, 做图等多种类型。这些练习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学生不仅了解了科学的本质, 而且还明白了原来这么平淡的一件小事, 就蕴含了这样科学的原理。新教材的特点奠定了开展发展性教学设计和评价活动实践的坚实基础。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 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 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 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对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可采用比较、分类、类比等推理方法, 使他们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 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新的概念, 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比如, 设计一些学生容易完成的、简单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 再逐渐加大探究的难度, 使他们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探究能力。又如, 学生在实验室观看昆虫标本、腊叶标本和叶的构造后深受启发, 回去后就能自己动手制作出形态逼真、绚丽多彩的叶画书签, 相互赠送给同学。还可以利用自然界中生物的趣闻, 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自然界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动植物, 也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在教学中适当地插入这些趣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尝试发现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不为人知的现象, 养成观察探究的习惯。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探索性实验, 增强了他们学习植物兴趣的稳定性。
首先可利用校园资源进行实践教育, 校园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 充分利用校园、营造实践氛围是搞好环境实践的重要环节。学校校园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 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 将校园内的一草一木进行科学分类, 并将该植物的生命活动特点及经济价值都写在标牌上, 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 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点。其次, 校园内绿树成荫, 鲜花争艳, 物种丰富, 环境优美, 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不要将结论性知识直接塞给学生, 而要提供相关的信息、素材,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自己归纳出结论,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实践分析问题的能力。现行的初中生物新教材共安排实验、学习、动手制作等课程, 占总课时的15%左右, 这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获取知识提供了条件。如在上“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这节课之前, 可以先让学生完成光照或水对植物的影响的实验, 这样学生就有了感性的认识, 再来上这节课, 学生就有了较深的印象, 就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 实施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1) 开放性地确立活动内容。可以是老师确定, 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可以是课堂教学和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 也可以是对各种生物现象的探究。 (2) 要求全员参与。要强调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活动全过程中的自主性, 特别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3) 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要从学生、学校和区域的实际出发, 选择和确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4) 要课内外结合。需要利用一部分课内时间, 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 或由学生进行交流研讨等;也需要利用较多的课外时间, 包括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 由学生进行集体的或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 (1) 小组合作探究。较为普遍的组织形式是组成课题组, 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探究活动。课题组的规模要适当, 并由学生自己推选组长, 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 (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 为导师。 (2) 个人独立活动, 主要由学生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独立地完成探究实践活动。 (3) 全班集体活动。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研究课题, 分工、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在按分工进行活动的基础上, 通过全班集体讨论, 交流大家收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 由此推动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深入探究, 然后可以进入第二轮探究, 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 (4) 采取小组合作活动和全班集体活动的形式, 要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 要强调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避免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 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
(3) 活动实施的一般过程: (1) 设问题情境阶段。本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找到所要研究的问题, 明确研究任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创设问题情境,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2) 实践活动、解决问题阶段。本阶段中, 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 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 以生物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 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发现自我等。 (3) 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 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 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 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实践活动结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
初中生对实践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 他们乐于动手, 热衷实验。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的抛砖引玉, 让学生大胆实践, 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
摘要:本文从生物发展性评价教学方面, 论述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 把教学设计与评价结合起来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 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并在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生命现象、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基础教育课程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并通过勤于动手, 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主动的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 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思考
[1] 广州市中小学学校开展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的工作意见[Z].广州市教育局, 2002.
[2] 钟启泉, 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3] 易凌峰.多元教学评价的发展与趋势[Z].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4]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 2002, 5.
[5] 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 2002, 7.
推荐阅读:
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报告参考资料06-03
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金钥匙10-03
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07-18
难忘的社会实践活动作文800字09-09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10-21
大学生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05-26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活动总结07-14
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07-18
宣扬“八荣八耻”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10-20
关于开展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