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共9篇)
项目实施时间:2010年7月19日—7月27日
项目主办单位:共青团汝城县委员会
项目协办单位:东溪村村支两委
项目实施单位:团县委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汝城县附城乡东溪小学
项目资助单位:汝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汝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汝城三致广告、汝城广文书店
项目监督机构:共青团汝城县委员会、汝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汝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汝城三致广告、汝城广文书店
项目实施队员:全体志愿者(李学文、肖颖为、廖文君、曾俊、范丹蓉、何维麟、黄宗峥、邓杰敏、何俊峰、陈玉娟、张薇、何浩威、朱晨星)
项目实施地点:汝城县附城乡东溪小学
(一)前期准备
第一阶段
2010年4月,协会负责人李学文结合之前下乡支教经验、以及协会骨干成员的讨论结果和当地具体情况形成了暑期社会社会实践策划书草案,同时积极做好一下几个工作:
1、与汝城县团委及时协调,了解当地教育情况及需求;
2、协会活动组织部部长廖文君根据策划书的内容以及对于志愿者的要求,利用协会6个qq群和发动身边的同学进行志愿者的招募;
3、经过审核通过的各队员根据自身情况准备可任教的课程,搜集该课程的资料。(负责人:全体队员)
经过两个多月的协调和沟通,上述三项工作在各个负责人的努力下顺利完成,暑期社会社会实践——阳光支教活动的前期工作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
7月13日晚,全体队员召开了阳光支教活动队员的全体会议,以共享信息,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会上李学文对阳光支教活动的策划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做出了下乡之前的初步安排。此次会议上对课程做了一些设计,在设计上注重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开设了趣味英语、趣味数学、国学、历史、手语、励志、体育;第二课堂(手语班、合唱队、社工实验、篮球队)和主题日活动(趣味活动、家庭日、国庆日)。而后,结合具体情况和队员的自身特点,大家讨论并议定了下列内容:
1、分层次教学,实行班主任负责制。考虑到学生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决定分高年级、中年级和低年级三班教学,各授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接受能力等特点准备教案。并考虑到班级在短期内的管理和支教队员同学生的凝聚力问题而采用班主任负责制。高、中、低年级每班各设一名班主任,主要负责每天跟班,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需求,起到支教队员和学生间的桥梁作用。高年级班主任:何维麟 中年级班主任:廖文君 低年级班主任:范丹蓉。
2、各志愿者结合自身兴趣特长,确定各自任教的课程。各志愿者在前期的准备的基础上,结合预设课程,申请并通过了各自任教的课程,并在会后积极准备教案。
3、会议决定肖颖为和范丹蓉主要负责拉活动的赞助,廖文君负责联系各个队员以及审核队员教案。
第三阶段
7月14日上午11点,李学文、范丹蓉在县团委朱志武书记的带领下前往附城乡东溪村拜见东溪村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同时与东溪小学黄守燕校长通电话确认合作意向并商定学生的招募等情况,然后顺便去东溪小学踩点,与学校朱爱香老师了解学校学生情况以及队员的食宿条件。
7月19日上午9点半,全体支教队员到达东溪小学与黄校长进行座谈,初步了解了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处理方法。过后安排了队员的食宿问题。因为考虑到学校只有一、二、三、四年级,同时范丹蓉由于外联任务比较重,因此决定以每个年级为一个班,每班班主任调整为一年级:张薇、黄宗峥;二年级:邓杰敏、朱晨星;三年级:廖文君、何俊峰;四年级:何维麟、陈玉娟。
(二)实施阶段
项目活动从7月20日开始正式开始,主要开展了下面几项工作:
1、捐建图书馆:通过每个队员的努力自筹,募集到150余册适合当地学生阅读的图书,有效改善学校图书馆的质量,活跃学校文化氛围。
2、贫困生走访:通过学校提供的两减一免贫困学生名单一一实地走访,建立一套确实可信的贫困生档案,同时为每位贫困生带去了价值20元的学习礼品。
3、奖励优秀学生:在当地学校开设各个奖项,奖励品学兼优的农村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校园内营造人人好学的氛围。根据学校学生上一学的成绩为依据,具体奖项设置主要为综合成绩前三名、单科状元奖、学习进步奖、特长奖等。奖励形式为奖状+奖品(笔或者书本)。颁奖仪式放在活动最后一天联欢会上。
4、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当地支教:支教是本项目的重要内容。我们充分发挥大学生具有亲和力,有耐心,善沟通,眼界开阔等特点,和孩子们一同成长,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本次支教计划按以下方式进行:
每天的教学都必须按照课表进行提前备课,如有调换提前申请,班主任随堂监督和课后反馈评估。
提前备课
不打无准备之战。教师必须在讲课前一天做出完整的课堂教学计划,把每节课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保证课堂秩序和教学质量。同时注意课堂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针对高年级出现的特殊情况,高年级的课堂教学计划实行群策群力,集体备课,力图最大限度的吸引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此举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班主任随堂监督
班主任必须掌握本班每门课程的进度和每节课的课堂效果,同时掌握每节课的到课率和课堂状况,以便把握每名教师的课堂表现和学生对课堂的反应。班主任还要协助授课教师维持班级秩序以及把握课堂时间。
课后反馈评估
保证每天对指教进行及时总结,整理支教日记。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反馈的意见对课程做出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作出改进和及时的调整,以保证短期支教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次支教特色
凌驾于学生之上,以制度和成绩服人的老师是可怕的。此次支教,我们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具有亲和力、有耐心、善沟通、有威信的特点,和孩子们一同成长,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我们深入到他们当中,逐步消除了应试教育下学生对老师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努力构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始终把孩子们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在为期9天的支教过程中,有许多亮点是值得我们一提的。
最重要的是主题日的设置。
本次支教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及兴趣小组活动外,增设“趣味活动日”、“家庭日”、“国庆日”三个主题日活动,分别在7月22日、7月24日、7月26日三天的下午开展。活动采取宣讲、游戏、作文、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每个主题日分别有3个负责人,分别在四个年级开展活动。这些主题日设计具有针对性,“趣味活动日”是为了增强志愿者与学生的互动,同时丰富支教形式和内容; “家庭日”旨在培养感恩意识,弥补当地家庭教育的不足;“国庆日”则是为了迎接国庆六十周年,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联欢会。活动最后一日组织一次联欢会。联欢会的主题是“同一片热土,同一颗心,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阳光支教活动联欢会”,表演者为学校学生和大学生志愿者。表演形式可以有歌曲、舞蹈、诗朗诵、故事秀等。其中有一个重量级活动为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后期总结
经验: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在2010年7月份在附城乡道南小学开展了协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支教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此基础上,协会于2010年7月19日—7月27日在附城乡东溪小学开展了阳光支教活动,活动得到了县团委、东溪村支两委、学校老师、东溪村民以及广大学生的认同。汝城县广播电视局对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三个主题活动日、联欢会进行了报道,提升了协会及本次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汝城县团委、东溪村、东溪小学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衔接,使得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得到了有力的保障。这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坚持在汝城县团委的指导下,积极与项目实施地衔接沟通,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2、资金的充分保障是本次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本次活动在协会肖颖为、范丹蓉及其他成员的积极努力下,得到了汝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汝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汝城三致广告、汝城广文书店的大力支持和赞助。在此,对以上单位,我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3、团队纪律和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建设。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好的严格执行的团队纪律,活动将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功。团队的详细纪律请见附件。期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汝城籍大学生希望能够参与本次活动,但是条件是晚上回家睡觉,于是被我们团队拒绝。在本次活动期间,团队成员也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出现吸烟喝酒等影响不好的行为。
4、活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本次活动确立了队长、副队长、支教负责人、调研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后勤负责人、联欢会负责人、项目记录员、会计、出纳、各年级班主任等一系列职责,确保了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教训: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团队,限于经验、精力、能力等等原因,很多细节和工作都不可避免的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一、围绕“三新”目标, 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
一是在转变工作作风上实现新突破。近年来, 技术中心先后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 围绕转变干部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作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很多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触及、破题和解决, 深入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任务还很重。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开展以来, 技术中心开展党的信念和宗旨教育, 不断深化党员干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广电意识, 力争使职工从被动松懈走向自律自治, 自觉把先进性体现到做好安全播出工作上来;推进干部作风防控机制建设, 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落实群众监督制度, 通过民主评议, 党务、政务公开等形式, 推动作风转变取得新突破。
二是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围绕中心工作, 立足本职岗位, 完成工作任务, 是推进各项活动的最终目的。2013年以来, 技术中心紧紧围绕实际工作“创先进”, 立足本职岗位“争优秀”, 高质量、高标准按期完成重点工程建设, 定期对设备设施、备品备件等进行逐一排查, 微波、调频和电视发射系统全年停播率等技术指标均优于规定标准, 设备运行指标达到甲级标准。
三是在解决难点问题上取得新成果。活动开展以来, 技术中心确定了“推进技术创新, 构建安全、快捷、高质量的现代传播保障体系”的主题, 并围绕主题, 重点研讨如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把广播电视技术工作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如何在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 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如何摆脱发展中人才问题、管理问题、协调发展问题的困境, 构建安全、快捷、高质量的现代传播保障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并形成了五篇调研报告, 使活动落在实处, 取得实效。
二、开展三项活动, 在创新载体上下功夫
一是组织开展“优秀示范岗”争创活动。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活动主题, 创设“月度优秀”“季度优秀”“年度优秀”示范岗, 把优秀党员的相关事迹在公告栏上亮出来, 引导和带动中心全体党员学习先进、赶超先进, 充分发挥了广大党员在各项工作和各个岗位上的带头示范作用。
二是组织开展“业务标兵”竞赛活动。两年来, 技术中心以台站为单位, 共组织各类业务竞赛十余次, 竞赛以设备操作、检修、维护技能及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 对优胜者予以公开表彰, 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业务、提高为民服务素质的热情。
三是组织开展“战斗堡垒”创建活动。活动以深化党支部目标管理、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目的, 建立完善支部述职、学习章程、考核、评议等制度, 在规范支部工作的同时, 使支部工作更好地融入中心各项工作之中, 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三、实施“三创”工程, 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
一是安全创优工程。技术中心作为广播电视的后端保障, 主要职能就是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保障能力, 更好地为播出前端和受众服务。因此, 我们按照《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河北省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技术保障体系规划》安排, 对陈旧设备、安全隐患进行有步骤、有计划地升级改造, 有效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加强技术创新, 大力创新巡检、奖惩、事故报告等一系列制度建设, 大力创新安全播出管理机制, 变过去只注重传输和发射的结果管理为全过程管理, 不断提高安全优质播出管理水平;建成集技术监测、节目监管和安全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监管系统, 实现了对广播影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统一、科学、有效监管, 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二是服务创优工程。技术中心承担着中央和省级台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发射任务, 主要是通过微波向全省传输广播与电视信号, 通过卫星向全省、全国以及国外传送河北卫视和河北广播节目, 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看。因此, 技术中心实施服务创优工程, 抓理念教育, 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服务广电、服务人民的民生广电理念, 自觉服务本职工作、服务广电发展;设立群众工作室 (行政调解室) 、便民热线和群众信箱, 建立党员服务承诺制度, 着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以机房为单位, 开展安全播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 进行应急措施考核, 苦练内功, 着力提高服务广电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 社会实践 活动机制
一、高校教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教师了解社会、明晰责任,增长才干、进一步教书育人奉献社会的重要渠道。高校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与自我学习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提高教师实践经验的目标,实现高校教师全面发展的目的。新世纪的高校教师肩负着培育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我们必须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全面综合教育,使广大高校教师可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的完美园丁。
二、 “三下乡”社会实践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社会支持力度欠缺。
暑期社会实践是一项走向社会的活动,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实现,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关注与支持。然而,在高校与社会的接触中,很多单位疲于对本单位工作的处理,无暇顾及高校教师暑期社会实践这一于己无关的事,很多学校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观念。很多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依靠老师人际关系,使社会实践成为老师的一种负担。
当前,一些走在前沿的高校虽然已经把暑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但是还是存在着个别高校不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高校教师第二课堂活动来抓。很多高校对于暑期社会实践的配套经费不及时,资金无法满足社会实践开支,致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大缩水,搞起形式主义。
(二)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科技性、趣味性。
虽然团中央每年根据社会热点,突出重点确定一些主题,但是各高校在社会实践开展中,很难完全与自身结合,大多数高校依然认为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青年教师个别行为,因而很难控制高校青年教师所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所涉及的方向,除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可以贯彻实施团中央精神,个人暑期社会实践很难联系社会热点,且形式大都局限在参观、调查、访谈等。从而造成暑期社会实践效果不理想,缺乏创新性。
高校团委组建的暑期社会实践团虽然可以紧密围绕团中央文件精神开展活动,但是基本上以团委青年老师为主,缺乏专业技术支持,形成了送知识下乡高校教师自己并不精通的现象。没有真正的把文化科技卫生送下乡,且活动每年形式基本相同,参与者存在厌倦情绪。
(三)高校教师缺乏意识教育,对社会实践必要性认识不足。
如今大部分高校注重高校教师的文化课教育,忽视对高校教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把知识停留在纯理论上,对高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缺乏一个测评标准,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对高校教师社会实践工作采取放任不管的方式予以对待。大部分高校教师也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却忽视了社会实践这堂必修课,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如高校教师处理事情的能力匮乏,人际关系处理不够妥当。
三、对暑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
暑期社会实践是走向社会的活动,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无法完成。政府领导必须重视起来,将高校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放入地区发展规划中,积极配合高校开展活动,为暑期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让高校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有效的在社会上开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各高校更应该将暑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发展纲要,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在人力物力上予以支持,抓好关系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提升高校教师就业、创业能力,加大对科技的重视。
鼓励高校教师选准项目,根据地方需求,将创业项目带出校门、带进企业、带向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借助暑期实践平台,拓展高校教师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组织高校教师深入见习基地,展开见习实习、挂职锻炼等活动,引导高校教师进一步了解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同时,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了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找出差距,认清不足,以此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鼓励将社会实践与高校教师的专业学习、科研立项和科技创新项目等相结合,支持高校教师带科研课题到农村、下基层、入企业、进社区,开展实地社会调查研究,增加实践的学术、科研含量,提升高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要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支持专业教师吸收并带领高校教师进行科研课题建设。
(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加强高校教师意识教育,提高高校教师主观能动性。
坚持一体化分层次教育思路,有的放矢地安排不同年级高校教师参加不同项目活动。对于没有接触到专业课的低年级高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社会考察,志愿服务活动,高年级高校教师可以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文化服务活动。如此安排更具人性化,更具合理性。
完善教师社会实践考评体系,纳入教师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创新学分等形式激励高校教师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来,对于出色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任务的高校教师采取认定创新学分的策略予以肯定。大力倡导高校教师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大表彰力度,对优秀调研报告、成果编印成集,树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典型,隐射全体高校教师。
参考文献:
各分团委、团总支、团支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奋发成才的热情,引导我校学生实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积极参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和科技志愿服务,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习宣传团的十六大精神营造浓厚氛围,根据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市教委、市学联发出的《 2009年首都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预通知》,并根据学校党委的工作指导精神,经研究决定开展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开展2009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践“四个新一代”要求,牢固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提高实践本领,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促进祖国经济发展和新中国60周年庆典工作做出切实贡献。
二、活动主题
使命·责任·奋进
三、活动内容
(一)“实践青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实践行动
1、学生党员服务团:重点组织优秀学生党员分赴全国各地,通过走访调察、政策宣讲、结对帮扶、科技咨询、法律援助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提升党员实践能
力和旗帜作用。同时,为全面推进各阶层、各人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出积极贡献。
2、“红色1+1”社会实践团: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与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密切结合,与“村村有大学生”工作密切结合,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结合,选拔优秀学生党支部深入大学生“村官”所在的京郊农村,与该村党支部结对,建立共建关系,根据当地实际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科技支持、文化普及、卫生服务、知识宣讲、文艺演出等对口支援活动。从而推动学生党员了解农村、服务农村,在志愿服务中增长见识,增强本领,进一步树立服务人民、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崇高品质。
3、环保科普团:对农村环境进行调查,反馈农村环境现状。通过海报、知识手册、报纸、赠送书籍和光盘、科普知识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宣传环保科普。做环保的宣传倡导者,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不断提升全社会对环保事业的重视,进一步增强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发展。
(二)“青春风貌·献礼华诞”全面参与国庆实践行动
4、“献礼祖国华诞,展现青春风貌”国庆活动团:以备战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为立足点,组建具有相关特长的专业团队,参与群众游行、背景表演和广场联欢等工作,号召学生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积极投身到国庆群众游行活动中,用学生的蓬勃朝气和无限热忱,展现青年的青春风采和时代风貌,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贡献力量。
5、“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国庆城市志愿团:以共建首都和谐,全面准备、迎接国庆为出发点,开展宣讲、调研和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城市志
愿行动,贯彻落实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夯实首都志愿服务基础,进一步促进首都的文明建设,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服务国庆的工作中,共同营造首都喜迎国庆的和谐氛围。
6、“献礼祖国华诞、见证祖国辉煌”建国成就寻访团:以寻访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发展足迹、见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光辉历程为重点,结合澳门回归10周年契机,号召学生赴全国各地开展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辉煌成就的调研活动,以文字、图片、DV等方式记录全国各地60年来的发展和变化,用生动的实践成果呈现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辉煌画卷。
(三)“时代责任·科技强国”科技志愿服务行动
7、大学生服务京郊、科技下乡志愿团:以发挥博士生、研究生科研力量推动京郊经济发展为核心,重点组织优秀大学生团队分赴京郊地区,开展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切实作用的科技下乡活动,深入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现状,协助完善农村的管理机制,帮助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和创新;走进企业,帮助其实现节能减排、技术升级、企业优化和科技咨询等,促进京郊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
8、大学生服务灾区,科学防疫、减灾团:以支援灾区重建、落实科学防疫、减灾工作为出发点,结合灾区重建的实际需要,在已有结对帮扶关系基础上,以暑期为帮扶的集中时期,深入开展灾区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各帮扶对子针对灾区重建所需,准备充足的科技力量,在大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工作、促进灾区重建的基础上,做好科学减灾、科学防疫工作,为灾区重建贡献力量。
9、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团:以推广“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成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为目的,选拔优秀项目和参赛团队,赴祖国相关地区进行实践考察,为相关科技作品的实施应用做可行性分析,撰写可研报告,寻找理
想发展契机,进一步推动地区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四)“务实奋进·创业先锋”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
10、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考察团:以激发学生就业创业信心为出发点,号召学生组建专门的实践团队,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青年创业园的实地考察和对青年创业典范的走访,深入了解青年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形成全面、准确、直观的认识,结合相关政策法规,认真分析总结,撰写全面、透彻、高水平的实践成果报告,为青年就业创业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11、学生就业见习团:以锻炼青年学生就业技能,提高青年学生就业竞争力目的,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寻找符合自身职业规划的岗位进行见习,通过与企业的直接接触,了解企业的内部文化、运营管理和工作模式,提高自身素质,锻炼就业技能,为日后的就业创业、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企业参观实践团: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和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相结合,号召学生在社会实践工作中,积极寻找企事业单位开展企业参观实践,积累工作经验,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考察企业运作,了解企业文化,激发创业精神。
13、学生创业实践团:以激励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出发点,号召广大学生尝试开展身边可及的各类创业实践活动,从亲身实践的经历中摸索创业经验、总结失败教训,促使大学生形成对青年创业的生动认识,锻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全方面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事业的发展。
14、校友寻访团:以寻访优秀校友,交流学习校友的奋斗历程和成才之路为出发点,号召学生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及就业形式与就业方向,不断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社会应用的理解以及社会需
求,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工作要求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完成两次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两个学分),并将其作为考核学分,记入本人学习档案,为此,特提出以下要求:
1、要求各级团组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学生。
2、要求07、08级学生今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3、所有参加本次活动的同学须提交至少一篇调查报告(不少于2000字)或调查论文(不少于3000字),实践报告要有实践单位证明材料,加盖公章,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内交到各分团委、团总支,并由各学院按“合格”和“不合格”评出成绩,将成绩表交校团委。
4、社会实践小分队须提交至少一份专题调查报告(不少于4000字),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成果之一。
共青团北京化工大学委员会
各团总支:
为培养和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践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进一步动员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创建和谐社会中来。校团委决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增强团员意识,提升团员个人素养,积极主动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培养青年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参加对象
2010级、2011级在校生
三、实践原则
(一)以就近就便为主。提倡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通过深入到乡村、中小学和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认识和服务本乡本土的实践活动中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二)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团总支要在暑期社会实践宣传中重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四、实践内容
(一)“喜迎盛会”社会民生热点调查
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利用暑期返乡机会参与关于家乡自十七大以来发展变化的调研实践活动。重点开展关于特色经济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民生热点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具体社会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二)“创业有我”创业环境调查或短期创业实践
了解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政策,选定一些创业项目,充
分调研其市场环境、创业条件。或者尝试从事周期短、成本低、可行性高的短期创业实践。
(三)“奉献无悔”学习雷锋志愿服务行动
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广泛开展讲解、敬老、助残、公益劳动、宣讲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学校,提供课程讲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
(四)其它实践活动。学生可自主设计、自主安排开展其它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各团总支应在下学期开学两周内,对本单位社会实践报告及社会实践心得进行汇总、评选,并将优秀实践材料交至校团委。优秀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心得作品按系院人数的1%上交,实践报告、心得不少于1000字;附实践活动照片或视频。
(二)各团总支要做好安全教育,告之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一定注意安全,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三)在实践过程中,活动不要过于求多、求大、求广,而是要突出重点,体现服务,力求实效。
共青团鸡西大学委员会
一、活动主题
践行青春使命,喜迎十八大召开
二、活动内容
1.“践行雷锋精神”——“三下乡”实践活动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为进一步践行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鼓励学生深入社区、基层、农村、工厂,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专题调研、理论宣讲、支农支教、帮扶等活动,将所学知识与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相结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深入践行雷锋精神。
2.“创新理念,深化改革”实践活动
重点开展“调研山东”等专项实践调研活动。深入基层、厂矿、企业,参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社会管理改革、教育改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等选题,选取小而具体的切入点,进行深入地社会调查和专题调研。
3.“和谐伴我行”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带着投身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热情,充分发挥个人专业优势,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文化知识相对缺乏的边远地区,开展志愿服务类活动,进行中小学支教、科学知识普及、引领健康文化等公益活动。
4.“关注民生”社会焦点调研行动
以医疗养老、低碳经济、教育公平、环境保护、蜗居现象、节能减排等社会热点话题为背景,深入探究其中的焦点问题,多角度、多视点关注民生民情,深入基层开展相关调研活动,深度剖析社会问题本质与公众意识,深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5.“实践启真知,见习得真识”见习就业类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积极搭建暑期就业见习近平台,鼓励学生深入企业、深入基层,通过基层挂职锻炼、生产实习、企业调研和参观等具体实践形式,让大学生真正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找出自我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6.“青春梦想”——践行哈工大精神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了解校史、校情,构建和谐校园、学术调研、科技创新、勤工助学、优秀校友回访等其他实践活动。
三、组织方式
1.校级团队:学校将在各院(系、部)申报基础上,择优选拔10支团队(每院一支)。
2.班级团队:每班以团支部为单位组成不少于支部人数50%的学生参加的班级团队,该团队要以出发前要统一规划、实施中可由小组或个人分别行动、返校后再统一汇总实践内容、撰写实践报告的方式进行。
四、日程安排
1.6月6日下发通知,部署有关工作。
2.6月7日至6月19日,各院(系、部)对全体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组织动员,做好前期调研、立项团队的申报工作。以院(系、部)为单位向校团委报送校级团队《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和院(系、部)团队申报情况汇总表,纸质版送至校团委办公室主楼220,电子版发送至邮箱whhitshsj@163.com。
3.6月20日至6月21日,学校组织评审,公布校级立项团队。
4.6月22日至7月10日,校、院(系、部)分别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培训及安全教育,所有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签署《2012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安全责任承诺书》。班级团队安全责任承诺书上交至院(系、部)团委(总支)备案,校级团队安全责任书上交至校团委备案。
5.7月16日至8月17日,各单位集中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五、工作要求
1.紧密结合“践行青春使命,喜迎十八大召开”主题,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积极饱满、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根据专业、年级不同确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实践目标,科学安排社会实践内容并制定本单位暑期实践方案。鼓励各院继续加强和巩固已建立的实践基地,形成实践活动品牌,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实践资源。
3.要加强对各班团支部书记的培训,要求其做好本班的宣传发动工作,让每位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
4.要注重宣传,要在做好前期策划准备的基础上,主动联络校内外各级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本单位的好思路、好内容、好形式、好典型、好成果等。
5.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障本单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六、总结表彰
学校将在秋季学期对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涌现出的校、班级优秀实践团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社会实践优秀论文给予表彰,对社会实践组织工作成绩突出的院(系、部)授予“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1.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1)能够全面落实本次活动的工作要求,认真制定本单位活动方案,及时组织动员,精心筹备,活动内容丰富。
(2)学生参加班级团队的人数多,班级团队实践计划、总结上交率高且效果好。
(3)组织社会实践成果展、报告会和交流会,宣传方面力度大、手段多且在省市级以上媒体有相关新闻报道。
2.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1)能够围绕主题,深入开展卓有成效的活动,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
(2)活动组织严密,出发前上报活动计划,返校后进行交流并上交充分详实的总结材料。
(3)从校、班级团队产生,两级团队各评选产生优秀团队若干。
3.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1)积极参加校、班级组织的实践团队,并在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2)认真总结和提炼社会实践成果,撰写的社会实践论文或调查报告质量好。
(3)经团支部交流评议,从参加团队的学生中产生,由院(系、部)根据本单位实际参加实践团队同学的人数按比例择优推荐若干。
4.社会实践优秀论文
(1)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实质性的成果上报(包括实践论文发表,为当地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设计方案受到当地政府、企业、农村重视等)。
(2)论文主题鲜明,内容真实,报告立意深刻,提出问题合理,分析客观,解决问题方法科学,有理论依据,5000字左右。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下到农村。 2004 年8 月, 中央16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文件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近几年来, 伴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投入, 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生活情况、农村精神风貌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 农村的青年人流动性增大, 常驻青年人突减, 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增多, 部分农村基本覆盖信息化, 日常文化生活匮乏等新现象凸显。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如不对传统的“三下乡”形式加以创新, 紧跟时代步伐, 就无法真正成为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
1 目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凸显出的问题
1997 年5 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等部委联合下发 《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 至今已逾15 年。 经过15 年的探索与发展, 大学生“三下乡” 活动已经成为国家科教文卫等职能部门服务广大农民、服务基层的重要品牌[2]。 目前,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按专业特长分类, 可以分为科技宣教类、文化文艺类、卫生保健类。 近年来, 还有一类综合卫生与文化的人文关怀类, 比如关爱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就属于这一类。 按实践内容分类, 可以分为宣传调查型、设计维护型、帮助生产型、表演展出型、支教授课型。按实践时间分类, 最少的有3 天, 最长的有1 个多月。 按实践人数分类, 一般至少5 人为一队, 人数也可达到50 人以上。
通过以上的分类, 就构成了现在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 尽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也作出了一定成绩,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不足, 正视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在大学生素质拓展, 专业能力提高, 对国情的了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有的高校还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给予相应的学分, 然而这种重视提高不了大学生对其正确认识。暑期“三下乡”的参与面不广, 个别院系在选拔实践队员的时候缺少足够的思想教育, 选拔过程简单宽松, 有个别服务意识不强, 个人素质不高, 觉得社会实践新鲜好玩。 还有的参加动机不纯, 为了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 有的实践队大学生, 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任务, 为了“下乡”而“下乡”。 在集市摆几张桌子, 横幅一拉, 向来往的群众发宣传单, 对前来咨询的群众泛泛而谈, 摆摊时间1 小时左右就打道回府。 领略乡镇美景美食, 购买特产反倒成为实践队员们的主要“工作”。 这样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实践队, 不仅影响到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还会损害到高校的名誉, 受到当地政府或单位的排斥。
1.2 项目策划有误区
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的确定、组队, 对组员进行思想动员, 作初步计划等。尽管每个实践队在出发前都会制定相应的计划, 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但是很多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调研, 教师对于前期的方案指导不足, 学生筹备时也没有深入了解实践地的实际需要。很多的实践队存在一个误区, 想方设法筹备更多的实践项目, 这些项目有些华而不实, 没考虑到是否适合实践对象, 实践对象是否又需要这些项目, 最终造成实践成效不佳, 大学生成就感低下。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 许多高校都是派辅导员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造成在实践过程中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 带队老师力不从心。个别老师责任心不强, 难以给学生很好的指导, 影响了实践效果。特别是有些带队老师经验不足, 造成实践活动不顺利。
1.3 实践经费难筹措
高校团委每年都有专门的学生社会实践经费预算, 每个高校划拨的经费相差很大, “三下乡”社会实践经费与学术研究、 技能提升等经费相比比例还是偏小, 申请额外划拨经费难上加难。有些高校这部分经费十分紧张, 具体承担实践组织工作的院系部门, 在制定实践队的活动时间、参与人数、实践项目时往往受到实践经费的限制, 导致实践效果打折。
1.4 实践效果短期化
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社会实践基地, 每年的“三下乡” 实践活动中, 并没有连续地选择社会实践基地, 流动性比较大。部分高校院系领导遵循的是哪里方便, 就去哪里的原则, 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 使得社会实践基地成为空牌, 浪费人力、物力。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稳定性与长效性机制, 也使得实践活动无法制定长期目标, 浮于形式。
2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思路
2.1 端正认识, 注重专业指导
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发动者, 作为具体承办实践活动的院系, 必须积极动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 让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明确社会实践并不是一次单纯的体验生活, 一趟旅游。应该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能特长, 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锻炼自己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 围绕实践主题为当地群众服务。让学生在出发前有使命感, 参与时有光荣感, 归来时有成就感。
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队成员名额有限, 基本从各级学生会、社团、班委中选出。只有突破身份、专业、年级等因素的限制, 组建自愿为主, 或返乡大学生群体的实践队, 才能够大大地提高实践主动性。
各院系要组织好实践队员的培训工作。 围绕实践队的主题和活动项目要求, 可以聘请多名专业老师集中指导, 也可聘请校外专家指导。规模较小的院系可以形成联合实践队, 加强院系之间、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 开展更丰富的实践活动。要紧紧抓住实践地政府当年的主要工作, 将实践项目贴近地方发展, 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拓宽思路, 涉及到例如环保、水利、法律、农业、电力等行政部门, 可以寻求他们的指导或申请组成联合实践队, 通过地方、企业出资协办的方式筹集实践经费, 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与赞助, 推动社会实践更好开展。
2.2 因地制宜, 服务与实践并重
不同实践队各有特色, 实践项目与时间也各有不同。 实践队在设计实践项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特长, 结合当地特点开展实践活动。例如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与信息系联合实践队发挥专业特长, 深入乡镇村开展义务维修, 并为文化氛围浓厚的尤溪县管前镇九曲村献上文艺晚会; 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实践队深入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秀村、七尺村、文峰村等地, 实地考察了当地的水渠、排洪沟、河堤等农田水利设施, 开展了测量河道落差, 河道防洪排洪功能检验等活动;福州大学实践队深入乡村,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福建省中医药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来到尤溪县八字桥乡, 调研全县重点中药实验基地发展状况。这些实践队开展的实践项目因地制宜, 需求与供给相适应, 使实践活动具有很好的成效, 得到当地政府积极的支持。
2.3 合理筹划, 花“小钱”做“大事”
实践时间的制定, 依赖高校划拨的实践经费, 当地政府或单位对实践队的支持情况而定, 时间过短, 学生实践效果不佳, 对当地的服务不够。进行合理的经费、时间预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最短保证在一周左右为宜。 实践队住宿一般是安排在学校宿舍或者政府宿舍, 当当地无法承担时, 就要居住宾馆, 这对许多实践队来说, 是费用最高的一项。社会实践最大的花费无非是在住宿费与日常饮食上, 经费不多的实践队, 要尽可能与当地沟通, 得到支持。 也可以采取自己买菜煮饭的方式, 这种自食其力的方式不仅增进了大学生们之间的交流, 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4 精选实践基地, 制定长效机制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接地气、察民情。 高校在选定社会实践基地时, 要根据学校专业特色以及能够开展的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 签订责任书。 实行双赢原则、就近原则, 把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结合, 与专业学习结合, 精心组织。实践基地要能承担大学生相关专业社会实践的需求, 融合教学、科研、生产、育人为一体。在向实践基地提供物质支持的同时, 积极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化, 让大学生受到更好的锻炼, 地方与单位取得更好的效益。加强校地联系, 制定长效性的保障机制让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不应是临时性的实践活动, 要保证活动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将“三下乡”变为“常下乡”。
2.5 设计实践成效考核制度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队成员的表现情况, 要纳入日常的教学安排并给与相应成绩, 纳入评先评优的考核指标, 作为入党的考核依据。实践队指导教师的指导成效, 也将作为职务 (称) 晋升、年终考核的重要条件;同时加强对学院的考核力度, 把社会实践开展情况作为学院学生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 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3]。
将“订单”式的社会实践引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去, 形成高校出学生, 基层单位出岗位的模式, 服务基层, 服务三农。 提前给与大学生进入社会实践的机会, 了解单位或企业运行模式, 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道路。
3 结束语
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促进了大学生成长成才, 培养了大学生更强的实践能力, 为大学生今后走入社会做好了铺垫。 作为实践教育的组织者, 我们要紧密跟随当今社会发展形势, 结合高校自身优势,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努力使实践活动具有长效性与稳定性, 发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最大作用,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倩.浅谈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的建设[J].科教文汇, 2007 (09) :20-21.
[2]王锐琴, 刘芳芳, 苏建国.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再思考[J].中国产业, 2011 (2) :65-66.
关键词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91-02
暑期实践活动中义务支教最为广大学生所向往。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由一位来自普林斯顿的大学生Wendy Kopp提出并实施了一个伟大的构想,来缓解美国各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TFA)计划[1],即:由美国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赢[2]。TFA计划的成功吸引了各国纷纷效仿,我国大学生也饱含着梦想、热情积极参加义务支教活动,寄希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状态,帮助贫困学子改变命运。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支教活动常常事倍功半,难以取得实效。
1 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014年7月初,南京晓庄学院支教团队在途中遇到来自其他学校的几个团队,了解到这几个团队没有一个是来自师范院校的,成员所学专业也是五花八门,大一学生比例最高。通过了解分析,发现暑期支教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团队缺乏专业教师的系统指导;队员没有师范专业背景(不懂课堂教学);团队支教前没有专业培训和充分的准备;支教效果没有监督和考量;支教后和学生没有延续性联系,更没有把支教活动与自己的专业研究相结合。这使得支教活动没有能够真正地帮助到贫困地区的学生,从而让社会上很多人对支教也有“更多地是走形式、走过场”这样的误解,打击大学生的自信心,产生自卑、无能、焦虑等消极情绪。
2 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支教活动及案例研究
由能系统指导的专业教师带队 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转化。过去的一个误区在于把暑期社会实践局限于思想教育层面,成为学工、团学组织的教育内容,而与学生实际的专业所学关系不大。缺乏针对学生个体在支教中的指导,由于学工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所给予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有成效[3]。
南京晓庄学院进行了创新,除了辅导员带队,尽量配备专业教师随队。由一名教师教育学院的辅导员和一名教学法教师带队,不但能够协作进行团队指导,还能够对每位支教队员的授课过程进行有效指导。这也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一种通过经验参与来达到教育的学习模式,验证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支教的学生[4-5]。
由具有师范专业背景的支教队员参与 团队此次13名支教队员都是通过严格面试从师范生中选拔出来的综合素质过硬的大一到大三年级的大学生,以大三学生为主。大三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教学法的知识,他们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三笔字、普通话等教学技能都较为熟练,同时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也非常强。大三、大二和大一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一届带一届。通过这种改革,在整体上改变了支教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态度,加以推广发展,稳定大学生支教队伍的素质,这样的支教队伍才能为当地输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团队立足实际开展教研活动 所有参加支教的学生都有焦虑感和挫折感。义务支教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教学,由于生活条件的贫寒,教育资源的匮乏,教学对象往往是调皮的、基础很差的农村孩子,立足于实际问题的教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以一次关于教学管理和课堂管理教研活动为例,指导教师给予点评:“就内容的准确性来讲,和孩子说话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提问的方式需要讲究一点儿方法,用明确的语气回应孩子的回答。上课的纪律,有时候在看学生的时候眼神是恍惚的,应该在教学的时候把握课堂的组织,否则会有同学模仿。老师站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人都要听,适当用沉默的方式来表达。乡下的孩子比较害羞时就直接叫名字,课堂上的发言基本最好覆盖所有同学。”
经历这样一次次教研活动,让支教队员思考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方式,一边教学一边学习,认真实践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这样的思维碰撞不但得到农村学生的欢迎,也提高了支教队员自己的教学技能。
支教活动需要延续性 除了教学活动组织不合理,导致当地教学工作者不满意以外,对受教学生来说充满心理落差也是这种短期支教的一大不足。这是由于很多高校的暑期支教缺乏延续性。在南京晓庄学院,学校要求只要选择义务支教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就要做精做好,要做到延续性。奔赴贵州绥阳的飞利浦支教团队已经延续到第三年,每一年去支教的队伍里面都有曾去过的支教老师,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再创新完善。团队成员也没有中断和学生的联系,他们经常打电话给贵州的孩子,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早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拥抱梦想;也会通过校园募捐、义卖等活动募集书籍衣服寄给学生;支教者也会不断接到学生的电话和信件。支教团队非常受当地村民的信赖。这不只是活动的延续,也是情感的连结,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从心底热爱支教服务,全心全意地奉献,同时也能让支教地的家长、教师、学生对支教服务充满信任,配合做好工作。
对支教效果建立监督和考量机制 贵州绥阳的团队不但为飞利浦希望小学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组织了一场精彩的汇报演出,还向家长和学生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100%的家长都很满意在这里的支教,还有家长表达了希望来年再来的期盼。尽管得到的评价都是赞誉,但团队也不骄不躁,在支教活动结束后开展总结大会,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检讨需要改进的方面。为了管理和激励支教大学生,设立积分奖励制度,从服务时长、服务质量、效果反馈等几个方面综合考量和评价,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志愿者,滤掉一些凭一时热血加入的支教学生,保证农村的学生接受到来自最优秀的支教教师的教育。
3 结语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每一个人都应该为“我们的未来”做点儿事情。中国的大学生也在尽自己所能,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中,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试图构建一个“为中国而教”的愿景。为了让这一美好愿望的达成,要做的就是让付出有所收获,让支教活动具有真正的成效,因此需要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Kopp W. One Day,All Children: The Unlikely Triumph of Teach For America and What I Learned Along the Way[M].Public Affairs,2003:45.
[2]贾雪姣,索丰.“为美国而教”的价值承当:社会与个人的双赢[J].外国教育研究,2012(1):75-80.
[3]王文峰.基于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路径探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4):126-127,143.
[4]王左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3):83-86.
[5]李薇薇.台湾高校服务:学习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94-96.
开展暑期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总结1
开学初,我市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了“强师风、铸师魂,争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并将今年定为师德建设年。育人先树德,教师只有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才能真心、真情、真意地去教育学生。
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我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使我懂得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职责性,并约束与规范了我日常的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懂法、守法、护法的人民教师。
学校在师德教育活动中,开展了群众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多层次、多角度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我感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到我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认清和对待自己应履行的职责。
透过开展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天真,好动,好闹,工作烦燥之时,我会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这种习惯当成“不懂事”,事后想来,这样的我是不就应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和要求,优秀的学生人人喜爱,然而调皮的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副“放大镜”的眼去寻找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去教育每位学生,要学会用优秀教师的品质激励自己。和优秀教师相比,我目前的思想境界还要不断提高。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深受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透过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学习,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不能光作为一种口号,要付出实际行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学会不断学习,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潜力,业务水平;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要勤于钻研,倾心育人,要用心去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另外,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体而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学习中,先进教师的精神和行为荡涤了我的心灵,激励了我教书育人的热情,也警示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更让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即工作是快乐的,奉献是幸福的!
开展暑期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总结2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爱得深,爱得严。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成功着他们的成功,在学生心灵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
(一)用亲和之心架设教育之桥
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终于,我发现,这些都是一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是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
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二)用无私之心铺就事业之路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三)用研究者之心搭建教学之梯
在学校“科研兴校,内涵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成为研究者、作研究型教师成为我的事业追求。我认真钻研,努力实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效,(四)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五)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启迪学生心灵
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经常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不仅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而且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师神圣职责的亵读。每个教师都要遵循教育规律,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开展暑期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总结3
国家的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学生。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开展暑期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总结4
通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的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开展暑期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总结5
开学初,我市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了“强师风、铸师魂,争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并将今年定为师德建设年。育人先树德,教师只有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才能真心、真情、真意地去教育学生。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我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x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使我懂得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性,并约束与规范了我日常的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懂法、守法、x人民教师。
学校在师德教育活动中,开展了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多层次、多角度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我感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到我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认清和对待自己应履行的职责。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天真,好动,好闹,工作烦燥之时,我会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这种习惯当成“不懂事”,事后想来,这样的我是不应该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和要求,优秀的学生人人喜爱,然而调皮的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副“放大镜”的眼去寻找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去教育每位学生,要学会用优秀教师的品质激励自己。和优秀教师相比,我目前的思想境界还要不断提高。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深受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学习,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不能光作为一种口号,要付出实际行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学会不断学习,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要勤于钻研,倾心育人,要用心去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另外,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体而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学习中,先进教师的精神和行为荡涤了我的心灵,激励了我教书育人的热情,也警示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更让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即工作是快乐的,奉献是幸福的!
【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推荐阅读:
关于开展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10-16
关于开展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12-01
中心小学暑期开展安全工作“三进”活动汇报09-22
大学生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05-26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活动总结07-14
暑期道德实践活动总结11-04
2023暑期社会支教实践活动总结报告09-26
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06-09
暑期山区义务支教实践活动总结09-15
暑期实践志愿者活动总结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