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内涵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国际商事仲裁中当事人意思自治问题研究

摘要: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础和主线,没有当事人意思自治,就没有国际商事仲裁。因此,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探讨当事人意思自治能否扩张问题,对于增强国际商事仲裁的契约和自治特性,以及夯实国际商事仲裁作为灵活、高效解纷机制的地位意义重大。然而,在国家司法不断强化对国际商事仲裁控制和干预的情况下,能否扩张以及如何扩张当事人意思自治便成了值得关注的问题。当事人意思自治本身内涵自由价值、正义价值以及权利权利本位价值,是一种宝贵的法律资源。作为一种相对性事物,当事人意思自治虽然应当在遇有国家司法的边界处停止行使,但是在当前各国商贸往来高度全球化、各行业自治组织迅速发展壮大,以及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望自由、平等和权利的客观形势下,适当扩张当事人意思自治行使的范围,赋予当事人意思自治更多自由化内涵就成了未来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能否扩张、在何种国际商事仲裁事项上扩张以及采用何种措施达到扩张的目的,是研究当事人意思自治问题的重点。根据当前国际上既有仲裁实践,当事人意思自治扩张行使的事项主要涉及无涉外因素案件能否提交国际商事仲裁,即当事人能否在无涉外因素案件上自主决定国际仲裁地问题、当事人能否通过仲裁协议约定仲裁管辖异议终局决定权分配和能否决定仲裁程序的具体适用问题、当事人能否协议变更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不予承认和执行的法定机制问题。国际上已经对以上相关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部分探讨。在当事人能否对无涉外因素案件自行选择仲裁地问题上,已有研究认为应当放宽国际商事仲裁之“国际性”认定标准,严格遵循《纽约公约》地域标准规定。主张只要国际商事仲裁地和仲裁裁决执行地非位于同一公约成员国内,无论双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同一国籍,均可适用《纽约公约》。即排除当事人国籍的适用性,允许其将无涉外因素案件提交国际商事仲裁。在当事人约定仲裁管辖异议终局决定权和仲裁程序适用问题上,国际已有研究从仲裁协议和内国仲裁立法层面对仲裁庭管辖权获得的理论来源基础进行了探讨,认为仲裁庭管辖权虽然源自内国仲裁立法规定,但是从仲裁协议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处于基础地位,以及尊重当事人程序性意思自治角度出发,可以有限度、有条件地承认当事人对仲裁管辖异议终局决定权的分配,以及认可当事人约定适用的仲裁程序。只有在当事人违反内国强行法和仲裁机构强制性仲裁规则的情况下,才对当事人程序性意思自治的行使施以限制。在当事人能否协议变更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不予承认和执行的事由上,虽然有少数观点认为可以赋予当事人订立的此类仲裁协议以法律效力,但是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应当将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不予承认和执行的事由限定在《纽约公约》第五条规定的范围内。只是为保证当事人意思自治行使的自由和获得进一步的公平救济,先进仲裁国家已经允许在仲裁机制内部设置上诉制度,将当事人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享有的仲裁裁决撤销权转换为仲裁上诉选择自由。另外,在当事人修正国际商事仲裁裁决不予承认和执行事由方面,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即是予以禁止。为实现《纽约公约》促进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在全球范围内的统一承认和执行目的,相关国际组织已经启动对《纽约公约》具体条款解释活动,有关内国立法也对仲裁裁决不予承认和执行事项提供了上诉救济机制。我国仲裁立法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规定相对简略,至少目前当事人意思自治能否扩张问题还没有显见于仲裁立法文件上。针对以上当事人意思自治扩张行使问题,我国现行仲裁立法相关规定要么阙如要么陈旧:首先,我国仍然在坚持适用涉外标准三要素说,这种认定标准很难将一些形式不涉外但实质涉外的案件吸纳进来,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国际商事仲裁客观形势的发展需要。近年来,我国虽然通过出台司法解释的方式放宽了涉外要素认定的标准,但在面临无涉外因素案件提交国际商事仲裁的情形时,仲裁立法仍然未置可否;其次,仲裁法虽然确立了仲裁管辖权原则,但却将行使此种仲裁管辖权的主体界定为仲裁委员会,且在仲裁委员会与法院并行行使仲裁异议管辖权的同时,确立了法院对仲裁异议管辖的优先权。在仲裁庭不能享有自裁管辖权的情况下,当事人是否对仲裁异议管辖终局决定权享有分配自由更是无从谈起。另外,我国仲裁立法未对当事人是否享有仲裁程序决定权作出任何规定。实践中,仲裁程序决定权由仲裁庭垄断行使;再次,仲裁法虽然规定了当事人对裁决撤销的申请事由,但未对该种事由所在法律条款的性质作出明确说明。当事人以该种事由之外的事由提出裁决撤销申请时,法院通常以“不在法院司法审查范围之内”为由裁定驳回。我国仲裁法也没有就裁决被驳回后如何为当事人提供救济问题作出进一步规定。最后,我国虽然确立了仲裁裁决不予承认和执行的内部报核制度,但是该制度的报核程序费时、复杂,对当事人而言具有不透明和非公开性性,不利于当事人的自主参与。为积极应对已经出现的当事人意思自治扩张行使问题,我国需要结合先进国际商事仲裁实践经验,对国内仲裁法中存在着的制度空白和弊端及时进行填补和革除。建议我国未来对仲裁法进行修订时,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中心,构建更加民主、自由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即赋予当事人仲裁地自主选择权、确立仲裁庭自裁管辖原则和仲裁程序协同管辖原则、增设仲裁内部上诉制度、将内部报核制度改革为上诉制度,尽可能为当事人提供更多行使意思自治的自由。

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仲裁协议;当事人意思自治

学科专业:国际法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化倾向突出

1.1.2 “一带一路”倡议亟需自由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思路与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问题

1.4.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国际商事仲裁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理论剖析

2.1 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法律价值

2.1.1 国际商事仲裁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内含的自由价值

2.1.2 国际商事仲裁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内含的正义价值

2.1.3 国际商事仲裁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内含的权利本位价值

2.2 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国家公权

2.2.1 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国家公权的动态博弈关系

2.2.2 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国家公权博弈的黄金分割点理论

2.3 国际商事仲裁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发展趋势

2.3.1 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历史变迁

2.3.2 国际商事仲裁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发展的自由化

第3章 当事人对国际商事仲裁地的自主选择权

3.1 国际商事仲裁之“国际性”因素的界定

3.1.1 国际公约对国际商事仲裁之“国际性”的界定

3.1.2 内国仲裁立法对国际商事仲裁之“国际性”的界定

3.2 当事人自主选择仲裁地适用《纽约公约》的分析

3.2.1 《纽约公约》确立的两种“国际性”要素标准的关系解析

3.2.2 《纽约公约》适用的条件解析

3.2.3 国家公权干预无涉外因素案件提交国际仲裁应当遵循的原则

第4章 当事人对仲裁庭终局管辖异议和仲裁程序的决定权

4.1 当事人对仲裁庭管辖异议的终局决定权

4.1.1 仲裁庭自裁管辖权的基础辨析

4.1.2 仲裁管辖权的分配与当事人意思自治

4.1.3 当事人对仲裁管辖决定权的评析

4.1.4 仲裁管辖权分配的未来展望

4.2 当事人对仲裁程序的决定权

4.2.1 当事人程序性意思自治在国际仲裁中的表现

4.2.2 当事人程序性意思自治与仲裁员自由裁量权

4.2.3 当事人程序性意思自治与强制性程序规定

第5章 当事人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机制的修正

5.1 当事人合意修正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机制的现状分析

5.1.1 当事人合意修正裁决撤销机制的国际实践

5.1.2 当事人合意修正裁决撤销机制的内国立法

5.1.3 当事人合意修正裁决撤销机制的相应评析

5.2 仲裁程序内部上诉制度的设置

5.2.1 仲裁内部上诉制度产生的背景

5.2.2 仲裁内部上诉制度的规则示例

5.2.3 仲裁内部上诉制度的评析

第6章 当事人对不予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理由的改造

6.1 《纽约公约》制定的背景、目的解析

6.1.1 《纽约公约》制定的背景

6.1.2 《纽约公约》制定的目的

6.2 当事人对不予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理由改造的现状

6.2.1 当事人改造裁决不予承认和执行理由的部分欧洲国家实践

6.2.2 当事人改造裁决不予承认和执行理由的效力差异及影响

6.3 当事人协议修正裁决不予承认和执行事由的应对

6.3.1 成员国应当善意解释《纽约公约》第5条规定

6.3.2 构建裁决不予承认和执行的上诉制度

第7章 当事人意思自治扩张趋势的中国因应

7.1 中国对国际商事仲裁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现行规定

7.1.1 关于无涉外因素案件提交外国仲裁的规定

7.1.2 关于当事人对仲裁管辖权和仲裁程序决定权的规定

7.1.3 关于当事人合意变更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事由的规定

7.1.4 关于当事人修正国际商事仲裁裁决不予承认和执行事由的规定

7.2 中国应对国际商事仲裁中当事人意思自治扩张趋势的具体举措

7.2.1 承认当事人对仲裁地的自主选择权

7.2.2 确立仲裁庭自裁管辖权原则和仲裁程序协同管辖原则

7.2.3 设置仲裁内部上诉机制

7.2.4 改革仲裁内部报核制度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低年级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教师教学环节小学英语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