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管理信息系统复习

2023-0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民航管理信息系统复习

浅析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摘 要:当前,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迅速,在航班数量和客流数量方面均呈现连年递增的趋势,民航单位的联系日益紧密,使得民航空中交通处理和交换的信息量迅猛提升,给各大民航区管的信息系统带来极大的考验,本文在分析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和作用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几点理论参考。

关键词: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乘坐飞机外出旅游、办公等需求越来越多,各大民航机场的航班数量不断攀升,航班量与机场场面资源、空域资源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空中信息管理问题频现,难度不断加大,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快速增长的航班量与信息处理之间的矛盾,国内一些大型的机场已经率先应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已进一步整合各类零散的空中交通管理信息,在减少空中管制协调工作的同时,提高了空中交通管理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但是当前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和飞机延误等问题,加大了航空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

二、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和作用

(一)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

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不断提高当前空中交通管理的保障能力,加强空管、机场公司和航空公司之间信息交换和处理的效率,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协同决策机制,以适应当前日益增长的航班量的需求。通过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为航班进港和离港提供快速可靠的决策信息,同时提高管制业务的运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飞机延误、空中管制现象,满足客户对航班信息的需求。

(二)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建立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加优化航班进港、离港的排序,提高运行效率和机场跑道的利用效率等,具体作用如下:

1、航空公司可以根据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流量信息和流量控制信息等对机场地面的保障力量进行合理的调配,同时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及时向用户反馈,当航班出现延误时,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安置滞留有的旅客,这有利于航空公司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保障力量。

2、空中管制机构能够通过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快速、准确的掌握航班的运行信息,如旅客的登机情况、机舱关门的时间等等,避免因信息获取不及时或者错误造成航班时间浪费的现象,这也是当前许多机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时间虚占容易导致航班延误现象,而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进离港排序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3、机场可以根据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流量信息、流量控制信息、航班动态信息,进而对航班进行有效的排序,对地面保障力量进行合理的调配,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

三、当前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不少加长为了解决快速增长的航班量带来的困扰,纷纷开展了扩建的工程,从硬件上来提高机场的容量,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机场容量和航班量不断提高,对机场场面和运营复杂程度以及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这就需要驻场各单位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以满足当前航班量快速增加的需求。但是当前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一)缺乏统一放行辅助工具,统筹性差

当前我国相邻民航空中管制部门之间协同放行多采用间隔约束,该种方式属于粗放型的放行方式,适用于航班量较少的情况,一般为人工操作一旦航班量增加,该种方式的弊端就开始显现,由于缺乏技术辅助系统,难以对各个时间段不同机场的航班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因此难以快速的做出按需分配,放行的结果往往难以满足航路统筹排序要求,使得空管部门不得不进行二次排序,二次排序使得大量的飞机在空中盘旋,不仅仅增加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空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符合,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二)缺乏信息交换平台,预见性差

当前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統不能及时的将空管、机场、航空公司等航班保障部门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共享,使得空中管理部门不能及时的掌握地面服务的实际准备情况。当出现空中流量控制时,难以对航班进出港进行合理的排序,更不必说提前预计飞机离港的时间,在此情况下,一般是由航空公司与空管部门进行放行申请。在此情况下,机场不能预知未来航班放行的顺序,空中管制部门也不能给出准确的时间,并且处理效率低下,由此造成航班大范围延误的情况,甚至致使旅客的逗留,极大的增加了机场的服务负担。

(三)缺乏综合信息系统,运行效率低

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是对航班运行决策的有效保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并不仅仅是空管部门,需要机场、航空公司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所涉及到的环节众多。当前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未建立有效的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决策体系,使得各相关单位之间协调工作量增加,不仅仅如此,由于信息共享不及时使得各部门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相关部门难以打成共识,使得协调的难度加大,降低了运行的效率。

四、完善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议

完善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投入,强化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力度,同时加强人才体系的建设,为发挥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打好坚实的基础;二是在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中强化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共享,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做到统筹航班排序,优化航班排序,避免空中二次排序的发生,同时能够在空中流量控制的情况下,快速准确的对航班放行进行排序,并预知航班放行的时间,有利于机场做好地面服务工作,此外,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共享能够减少各单位之间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三是在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中加强相关部门之间协同决策的力度,建立机场、航空公司参与航班运行决策的机制,这样各个部门之间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配合,相互之间掌握的信息才能及时的共享。

结论

在航班数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将所有航班信息加以收集和处理,为管制员提供最有效的指挥辅助决策信息,同时需要加强信息的处理和共享,增加各部门参与的程度,从而提高航班的运行效率,满足当前航班量快速增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天剑. 基于分析法的民航安全评估信息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

[2]陈昊飞. 关于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J]. 科技与企业,2015,01:1.

[3]张岚. 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高可用性技术[J].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4,02:41-44.

[4]李林奔. 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

[5]陈浩. 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4.

作者:于楠

第2篇:民航飞机航线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民航系统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民航飛机航线维修管理信息化是中国民航发展的重要任务,其可以有效提高维修管理水平,使民航维修工作流程变得标准化和规范化。下文首先分析了民航航线维修管理的特点,然后就其设计与实现效果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民航飞机航线;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现

我国民航业的迅速发展,促使航空公司的机队规模逐渐扩大,开设的新航线也越来越多,此时飞机及航线维修费用在航空公司的总的运营成本中占据着很大比例,如何有效降低航线维修费用,提高维修工作效率,是目前航空公司首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信息时代下,要善于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飞机航线维修的信息化、系统化,提高民航企业的竞争力。

一、民航飞机航线维修管理的特征分析

首先,航线维修是重中之重,航线的维修工作一直是维修活动的重中之重,但是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对维修的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在飞机起飞的前后对航线进行维修。假如说在起飞前的维修阶段出现了时间上的延误就有可能造成航班的延误,从而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飞,因此可以说飞机的航线维修一直是重中之重;其次,航线维修难度大。在维修的过程中具有维修难度大,且维修频率高的特点。此外,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航空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出现故障,并且故障的类型还是复杂多变的,有的时候是多种故障同时出现,从而增大维修的复杂程度,因此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年的检查。

二、民航飞机航线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一)维修保障模块设计。维修保障模块主要是提供航线维修过程中的人员、车辆和航材工装的保障,这三方面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与外部系统建立接口的方式來获得。航线维修人员的保障信息主要通过人员考勤平台获得,车辆保障信息主要通过车辆勤务平台获得,航材工装信息主要通过总部统一的SAP系统接口获得。由于本模块所管理的基本信息都是通过不同平台或系统接口获得,为降低对现有系统的依赖程度,减少系统之间的耦合,数据接口的调用要求不光要满足现有的业务需求,还要求功能缺失的后期维护的灵活性。维修保障模块设计如图1。

(二)维修控制模块设计。维修控制模块是接收生产计划中心提前三天下发到飞机航后、航前或短停的维修基地的维修项目,并对这些维修项目进行评估和生产准备。维修控制模块从生产计划中心获取维修任务,从现场保障系统中获取航班信息。维修保障部模块从外部系统中获取航材工装信息、人员出勤信息和车辆信息。维修控制模块中完成项目接收、评估、准备后,就可以进入到维修派工模块了。

(三)系统接口设计。航线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从SAP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和航班计划系统等一系列现有系统中,通过标准的WebService接口获得航材工装信息、人员、车辆等信息。外部数据系统来源,展示了航线维修管理系统通过WebService接口,从现有各系统(SAP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和航班计划系统等)获得XML格式的数据文件,通过解析XML文件形成内存数据集再供维修保障、维修控制等业务来使用。

(四)维修派工模块设计。维修派工模块的功能是将维修控制模块评估和准备后产生具体的维修任务下发给维修人员进行实施。主要功能有:维修机会处理、选择标准化维修班组、维修派工和维修结果反馈。维修保障模块和维修控制模块从外部系统获取信息后,在模块内完成各项功能。系统将维修保障的各项信息和维修控制完成的维修任务评估和准备结果发送到维修派工模块,然后将维修班组匹配到相应的维修工作中就可以了,完成维修工作后的反馈也在维修控制派工模块中进行。

三、民航飞机航线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

运用上述设计方法基本达到了最初的目标,各个功能模块的运行也达到了预期目的,加强了民航飞机航线维修管理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了民航飞机航线维修管理过程信息化的能力,为维修管理规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WebService接口获得XML格式的数据文件,通过解析XML文件形成内存数据集再供业务使用。民航飞机航线维修管理系统采集现有SAP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和航班计划系统的数据,将人员信息、航材工装和航班信息用以支持航线维修管理的决策。同时,系统维护仅仅部署在服务器端,有效的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实现了将分散的航线维修管理流程集成在一个信息化平台上,提升了航线维修的流程化管理水平。将手工派工通过信息化平台来实现,系统预排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维修派工的效率。系统应用后,在航线维修工作的派工效率、航线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航线维修记录存档准确率以及航线维修可靠性数据收集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航飞机航线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使得维修工作的派工效率和维修效率得以提升,同时可以将维修记录更加准确地存档,且采集航线维修数据的可靠性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为民航飞机的安全飞行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晨.民航中先进的航线维修管理策略和实施要点[J].科技风,2017,03:134.

作者:彭仁磊

第3篇:基于ASP.NET民航机务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ASP.NET的机务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该系统将工程技术管理、维修生产管理、航材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信息集成化,实现机务维修管理工作的一体化、规范化、程序化,有助于加强维修成本控制、提高维修管理水平。

关键词:机务维修;ASP.NET;管理信息系统

Research of Aviation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ASP.NET

Yang Xiaoqiang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Guanghan618307,China)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已成为企业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的关键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为适应现代航空维修业缩短维修周期、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质量的要求,航空维修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其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信息化,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充分共享、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与协同运作,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维修成本[1]。

我国的民航维修还处于一个由传统维修方式向现代先进维修模式转变的过渡时期。各维修企业在运行模式、标准和程序,以及维修方案和工程技术规范都存在着差异。基于国内机务维修管理的特殊性,单纯引进国外航空维修企业成功的软件系统,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民航机务维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结合各航空公司的特点,根据实际需求开展设计、开发工作[2]。

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ASP.NET的机务维修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工程技术管理、维修生产管理、航材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信息集成化,实现机务维修管理工作的一体化、规范化、程序化,有助于加强维修成本控制、提高维修管理水平。

二、系统结构设计与开发工具的选择

(一)系统结构设计

与传统的信息系统相比,B/S体系结构具有成本低、跨平台、易维护以及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更好的满足了航空修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因此本系统采用了B/S体系结构。

B/S结构由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3层组成。在这种体系结构下,客户端使用一个通用的浏览器,取代了各种应用软件,用户都是通过浏览器进行操作的。结构的核心部分是Web服务器,它负责接收来自浏览器的查询请求,然后根据查询条件,利用数据引擎技术(ODBC、ADO、OLE/DB)到数据库服务器获取相关数据,再将结果转换成HTML、DHTML、XML等页面描述语言,传送回提出查询请求的浏览器。图1给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

(二)开发工具的选择

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性能,系统运用先进的ASP.NET作为开发工具。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页面)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也是服务器端的脚本(Script)运行环境,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构架,使用该技术可以开发动态的、交互的Web应用程序。

ASP.NET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客户端浏览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到Web服务器,请求访问一个Web页面。然后,Web服务器通过该请求来定位网页位置。如果所请求的网页的文件名后缀是“.aspx”,那么就把这个文件传送到aspnet-isapi.dll进行处理,由aspnet_isapi.dll把ASP.NET代码提交给CLR,由CLR编译并执行,得到纯HTML结果。最后,Web服务器把这些纯HTML结果传回浏览器作为HTTP响应,浏览器收到这个响应之后,就可显示Web页[3]。

ASP还可以利用内嵌的SQL语言和ADO对象访问数据库,实现用户对数据库的交互访问。ADO对象提供了三个重要对象Connection、Record Set和Field对象,它们分别完成数据库的连接、记录存放、字段调用等任务。

由于ASP.NET的出现,使网页访问者和服务器进行交互更加容易,利用ASP.NET可以实现基于Web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ASP.NET实现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户非常方便地对后端数据库进行增加、修改、删除及查询操作,而且利用ASP.NET可以实现分页技术,用户对大量记录的查询一目了然,轻松查看全部记录。

三、系统的功能设计

民航机务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了工程技术管理、维修生产管理、航材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五个功能模块。系统通过把这五个方面信息的集成,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可合理调配资源,达到人力资源、物流和信息流高度集成和互动,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工程技术管理

工程技术信息是维修企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它包括各种技术手册、服务通告、维修方案、维修计划、工程指令和工作单卡等。航空维修的资料种类多,数量大,更新周期短,使用频繁。机务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电子阅览室既能在快速网络查询,又能即时更新修订,还能编发维修方案、维修计划和工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维修生产管理

可根据用户需求、飞机性能状况、适航要求和维修人力配置情况,制定出周密的生产计划及详细的单机维修计划,确定并生成维修部门的月计划、周计划和工作日计划,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修改。通过定义定检工作和非计划工作所需的工作步骤、航材、人员等信息,生成生产任务单。根据生产任务,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航材物资管理模块、技术资料信息管理模块生成并控制工装设备准备、航材领用及人员安排。

(三)航材管理

由于航材的特点,既不能库存太多、太久,又不能因缺件而影响维修进度。本模块提供了航材的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功能。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进行采购,达到低成本的库存。还可以根据生产任务做好航材、工装设备等物资的准备。

(四)质量管理

质量分析与管理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上的,随着机队规模的增长和数据信息的剧增,利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就成为必然。质量管理模块通过对数据收集、分析来生成质量报告。

(五)人力资源

包括了人员的基本信息、培训管理、技术资格、职业规划,可以根据生产任务和技术要求快速合理地调度。

四、机务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一)为管理者提供计划决策,实现科学的维修控制

机务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可全方位的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为科学地制定各种管理计划和预测未来提供依据,并辅助制定相应的方案[4]。

(二)通过信息交换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实时信息共享

管理信息系统要求从信息内容的收集到传递,务必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机务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实时共享,有助于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协调企业内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机务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可使各种人力资源、生产设备达到最合理的利用状态,并可使各部门之间能够快速协调,减少了不必要的交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利润。

五、结论

本文中的民航机务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了工程技术管理、维修生产管理、航材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五个功能模块,通过把这五个方面信息的集成,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可合理调配资源,达到人力资源、物流和信息流高度集成和互动,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现代航空维修工作,是以可靠性为中心。通过计算机管理维修任务和控制信息可使得机务维修工作既能保证飞机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魏久福,夏洪山.航空维修信息化技术研究[J].江苏航空,2007,4:23-24

[2]李淑芳.航空机务维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21(增刊2):77-78

[3]高东旭,庞大芳.基于ASP.NET和SQL Server技术开发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J].煤炭技术,2008,7(10):64-65

[4]何喜平,黄世钱.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与管理,2010,2:53-54

作者:杨晓强

第4篇:民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介绍

为贯彻民航总局《中国民航信息化“十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华东管理局对“管理信息系统”、“机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各抓了一个示范工程作为试点。民航山东省局承担的《民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已2000年圆满完成,达到了华东管理局示范工程试点的全部要求,并于2001年12月5日在济南召开了民航华东管理局办公自动化现场推介会。

该系统由民航华东管理局、民航山东省局和山东浪潮齐鲁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采用多层架构体系,支持B/S、C/S两种应用结构模式,满足了民航山东省局内部日常办公业务的需要,显著提高了机关公文信息的运转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整体应用水平。

一、功能模块: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一般应覆盖机场、管理局所有的日常办公业务,主要包括文档管理、工作流管理、内部网站、综合查询、辅助决策等内容,其中文档管理、工作流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应用。

主要模块简单描述如下:

1、收文管理:实现收文的登记、拟办、阅示、查询、打印、归档、统计的功能。

2、发文管理:实现发文从起草开始直至办理完毕后自动归档全过程的自动流转管理功能。

3、信息管理:实现了信息从起草开始直至办理完毕后自动归档全过程的自动流转功能。

4、督查管理:实现从起草督察事项通知单到返回结果直至办理完毕后自动归档全过程的自动流转功能。

5、部门请示:实现内部请示的起草、汇总、会签等工作过程的流程自动化。

6、会议管理:实现从会议申请、会议通知、会议纪要的整套会议管理功能,便于整理归档。

7、传真发报:实现明传发报的登记、部门审核、领导阅批、发报、查询、打印、归档、统计的功能。

8、合同管理:实现合同从起草开始直至办理完毕后自动归档全过程的自动流转管理功能。

9、厂务公开:实现厂务公开从起草开始直至办理发布以及撤消发布后自动归档全过程的自动流转管理功能。

10、规章制度:根据民航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分别实现安全监察规章和安全管理规章自动管理功能。

11、教育档案:实现职工安全教育档案的录入、分类整理、分类打印功能。

12、报表管理:实现各种安全报表从起草开始直至办理完毕后上报下发全过程的自动流转功能。

13、检查管理:实现从发送安全检查通知到返回安全隐患整改情况报告表的全过程的自动流转功能。

14、月报管理:实现安全月报从起草开始直至办理完毕后上报下发全过程的自动流转功能。

15、讲评及简报:实现了安全讲评材料的起草到汇总形成安全简报直至最后办理完毕后上报的自动流转功能。

16、纪委档案管理:实现廉正档案的流转功能;保存纪委的各种资料,包括建筑工程资料(包括工程立项文书;招、投标会议记录;合同文本、质量监督情况记录;工程验收文书)以及物资采购(物资采购清单;市场调查情况;合同文本及签订过程;物资验收、入库、出库记录)。

17、纪委资料汇总:主要保存各种资料,包括会议资料、文档资料(包括规定、措施、细则、实施办法、通知、工作安排、通报、情况汇报、调查报告、领导讲话、工作总结)、查办案件资料(包括来电统计表、来信统计表、来访统计表、以及总的统计表)。

18、纪委事务管理:主要包括日常工作材料,包括学习教育(法制教育、党风党纪教育、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教育)、工作研究(反腐败工作研究、纠风工作研究、案件查处工作、来信受理工作研究、来访受理工作研究、来电受理工作研究)、各类月报(上月工作情况月报、下月工作打算月报)等资料。

19、审计管理:实现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报告从起草开始直至下发全过程的自动流转管理功能。

20、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精神文明简报的撰稿、审批、下发等功能。

21、新闻稿件及简讯:新闻稿件的撰稿、发送、汇总、统计的自动实现。

22、机场使用手册:机场使用手册的录入、查询功能。

23、机场除冰除雪:实现除冰除雪业务有关文档的录入、管理、查询、打印、归档、统计的功能。

24、机场净空管理:实现净空管理业务有关文档的录入、管理、查询、打印、归档、统计的功能。

25、鸟害防治:实现鸟害防治业务有关文档的录入、管理、查询、打印、归档、统计的功能。

26、飞行区月报:实现月报从起草、审批、上报、批复以及办理完毕后自动归档全过程的自动流转管理功能。

27、飞行区快报:实现快报从起草、审批、上报、批复、退回以及办理完毕后自动归档等全过程的自动流转管理功能。

28、机场总平面规划:实现机场建设项目开工申请单的自动流转功能。

29、机场适用性检查:实现检查通知单、机场适用性记录卡、机场检查整改报告、催办通知等文档资料的流转管理。

30、航行资料通告:实现航行资料从起草、审批、自动发布、自动更新等全过程的管理功能。

31、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等各类档案的管理。实现从部门整理到档案室管理的一整套业务功能并提供完整的档案统计功能。

32、收报管理:实现明传收报的登记、领导阅批、部门承办、查询、打印、归档、统计的功能以及转报的登记。

二、系统的总体架构:

1、信息交换平台

在信息交换平台层,可以根据需要注册使用如下不同的组件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采用统一的工作流引擎,具有统一的待办工作、流程跟踪等功能。

统计报表系统:是一套基于WEB的报表设计、生成及发布系统,能够以图表的形式对各种统计查询结果进行展现。

电子表单系统:用户通过电子表单系统可以快速地创建应用系统的界面,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建立关联,并且和工作流系统结合在一起。

全文检索系统:让用户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中通过简单地输入关键词就能快速检索到所需要的资料。

数据交换系统:采用第三方组件,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和机场、管理局的其它业务系统进行挂接,交换数据。

统一用户管理:通过通信模型管理平台,在系统服务器之上对所有用户进行统一管理。

统一的消息平台:提供完善的消息机制,提醒条目可以包括任意信息,如待办工作、通知、收到的公文。提醒方式可以定制,支持语音、弹出对话框、播放音乐等。与即时消息、邮件、短信等集成在一起。

2、关键技术特征

采用多层构架,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层分开

支持B/S和C/S两种结构

支持联接各种数据库系统

良好的安全性,“颗粒化”的权限控制

支持消息服务,提供即时消息提醒

采用组件式开发

支持群集和失效转移,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采用XML技术

采用WebService和EAI技术

具有授权功能,支持移动办公

采用图形化的流程定制和表单定制

提供类似用户管理系统的通信模型,对用户统一管理,人员权限集中设置

提供系统工作室平台,规范数据接口

企业级数据备份及容灾

三、运行平台

1、硬件环境

个人计算机:应采用主流的IBM兼容机,国内外知名品牌,为了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建议采用高端配置。当没有光驱、软驱的计算机装配软件或搭建硬件环境时,要求网络通畅。

服务器:采用小型机或基于INTEL处理器的PC服务器、工作站。采用国内外知名品牌。服务器承担了所有的业务逻辑,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中负担最重的,如果服务器宕机或性能不高,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性能影响极大,因此,服务器不仅配置档次要高,而且要有冗余。

2、软件环境

客户端操作系统:最好采用当前较常用的Windows98及更高版本。

客户端运行平台:最好采用IE5.0以上版本或较新版本的其它浏览器软件。

其他软件依赖: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需配合使用MicrosoftOffice办公套件或其它文本编辑应用软件。

3、网络环境

网络服务器最好采用常用的Windows2000及以上各版本或UNIX、LINUX等其它流行操作系统。

支持常用的网络协议如TCP/IP等协议类型。

4、开发环境

选择了符合开放标准的主流开发平台,主要在LotusDominoDesigner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建设,采用LotusScript、JavaScript、Java等流行开发语言进行代码设计。

四、技术特色

1、集成的个人工作台

管理信息系统应为用户提供系统的统一入口即个人工作台(个人门户)。应采用人性化设计的原则,界面友好,并符合机场和用户的办公习惯。

个人办公门户

个人工作台应提供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首页界面和风格的功能。可定制的内容包括主页的显示结构、显示内容、栏目数量及内容、个人感兴趣的网址链接,以及配置个人的邮箱等。

通过系统首页应可访问个人邮箱,查阅个性化定制的栏目,处理待办事务,查询已办事务,浏览外出人员的动态,集中起草各类文件,编辑个人的常用词库,快速访问感兴趣的网站等,还应提供对主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配置的功能。通过以上功能,为每个用户提供了一个性能优良的个人办公门户。

集成的办公平台

统一的文件起草:系统应支持集中地按权限起草管理信息系统中各公文模块的所有类型的文件,而不必进入到具体的模块中进行操作。

统一的文件处理:应设计与个人相关的基于事务处理的办公平台,来自于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需当前用户处理的工作和信息均集中到“待办事务”栏目中。用户从“待办事务”出发,可统

一、集中地处理各项工作和文件。

统一的文件查询:在主界面内,用户应可方便地通过“已办事务”查询自己有读取权限的文件,包括自己起草的文件、处理过的文件和需阅知的文件。

重要消息滚动提醒:最终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自主设置重要消息滚动提醒。如同电子公告板一样,通过滚动新闻的形式使员工及时了解公司内的重大事件和新闻。

信息的分类和导读

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工作应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类的标准包括处理状态、处理方式和缓急程度等。

用户可在系统中预先设置自己的信息订阅表,将感兴趣的信息的类型和特征进行描述和定义。系统应依据订阅表的内容自动搜索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并将其发送给用户。

系统应提供以类似主页中“滚动新闻”的方式将重要信息及时告知全体员工的功能。

个性化设置

用户在管理信息系统赋予的权限范围内,应可进行充分的个性化设置。包括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主界面的风格、感兴趣的Internet资源等等。

个人首页应采用多帧结构,用户可以设

置帧结构的划分方式和每帧中的内容。

2、统一工作平台

集成的信息管理平台

系统应允许添加新的办公或其他应用到管理信息系统的界面上,新的应用可使用统一的个人事务的信息传递接口。可以有机地与已有系统模块集成到一起,组成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台。

集中的应用配置和维护

(1)集中的应用权限配置:

应用系统管理员可集中地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中各应用模块的访问权限、用户组和角色配置信息。

(2)集中的流程配置:

管理信息系统中各公文模块的流程应可集中地进行配置和调整。调整后应用程序和功能应最大限度地自动适应新的流程,而无需修改程序。

(3)集中的应用维护:

应用系统管理员可集中地对组织机构和人员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应用流程应最大限度地自动适应组织机构和人员岗位的变化。

开放的接口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应提供第三方开发产品接入的接口标准。新的应用(包括第三方产品)使用统一的基于个人事务的信息传递接口,可以有机地与已有系统集成到一起,组成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台。

3、核心工作流系统

灵活的流程配置

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设计应实现程序的最大可重用性,一套程序应能适用于多个部门的多套具体流程,并可灵活、动态地适应大部分的流程调整。不同角色的人员在流程处理过程中,系统应智能地识别处理人的权限和文档所处的状态,自动地为用户提供合理的操作选择。

用户应可方便地更改、增加和删除办公流程。当机场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岗位发生变化或企业流程重组时,无需修改程序。当流程调整后,未处理完毕的文件应能自动按新流程流转。

管理信息系统应为每位用户提供预设置个人常用处理词库的功能,使用户可通过鼠标选择输入处理意见,以简化处理意见的录入过程。

通用的流程处理操作

为使用户易于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减轻培训的工作量,在流程处理过程中应使用标准、一致的操作完成相同或类似的工作。例如在所有类型的流程处理中,提交文件的工作均应使用同一个操作予以完成。应支持文件的收回、补发、催办、督办、监控、疏导等功能,并支持文件各种处理状态下的多人并发处理功能。

总之,工作流设计应实现文件处理过程中的复杂逻辑关系,呈现给用户统一的界面和简单的操作方法,使系统更易于被用户所接受。

流程的跟踪与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对流程处理中各级用户的处理状态、处理时间、流程处理流向等信息逐一进行记录,形成详细的流程日志。通过流程日志,使用户可以及时、方便、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文件的处理状态和过程,协助用户完成对文件的处理和跟踪工作。

以流程日志为基础,通过对各岗位、各部门之间文件流转数量和处理效率的宏观统计,对企业组织机构和岗位有效性、协调性的进行分析,为企业组织机构和流程重组提供参考依据。

组织机构与人员

建立与底层系统支撑平台(如Domino系统)的规划与注册无关的单位组织机构和人员层次关系的逻辑镜像,且支持人员、部门的排序和领导称谓等。当机场人员和机构发生变化或职位、岗位调整时,系统应自动适应这种变化,而无需更改底层系统支撑平台(如Domino系统)的设置和应用程序。

4、Word无缝集成和正文痕迹保留

管理信息系统中,在正文编辑和排版方面应实现与MSWord程序的无缝集成;在公文审批、修改过程中支持正文痕迹保留和文档版本控制等功能。

5、动态的应用部署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将具有动态的应用部署和扩展能力,可支持集中式、混合式和分布式的应用。可使多套独立运作的公文系统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集中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并且可根据应用情况的变化和需要,动态地进行系统扩容。例如可将集中部署的多套应用动态拆分重组到其它服务器上,即从集中式拆分成混合式;或进一步拆分为分布式;或从分布式合并为混合式等,以随时满足系统扩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6、移动办公支持

系统提供多种功能以确保员工出差或居家时工作的正常进行,即支持移动办公。

远程访问:支持通过拨号访问的方式进行移动办公,前端可以是笔记本电脑、PDA、手机等手持设备。

代办代理:系统应支持公文处理中的“代办”和“代理”制度。即当某位员工处于外出状态时,系统可将需其处理的工作自动转交给预先指定的“代办人”或“代理人”代为处理。同时系统应向外出人发出提示信息并告知工作办理的结果。外出人员回归后,系统应自动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

7、统一的消息平台

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利用短信息平台向用户发送信息的功能。当某位用户出现了新的待办事宜或重要通知时,系统支持在第一时间将信息的简要内容(发送人、标题、内容简介等)以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实现即时提醒的功能。

用户可在个人权限范围内进行短信的个性化设置;系统管理人员可通过此功能发送重要公告、会议通知等信息。

第5篇:民航空管系统安全信息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民航空管系统安全信息的报告、收集、分析和应用,实现安全信息共享,控制风险、消除隐患、预防民用航空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依据《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CCAR-396-R2)、《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CCAR-93TM-R4)、《民用航空空中交通运行单位安全管理规则》(CCAR-83)、《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MH/T2001-2011)和《民用航空其他不安全事件样例》(AC-396-AS-2010-05)等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空管系统各单位和个人的空管安全信息管理。本办法所称的空管系统是指民航局空管局、各地区空管局、空管分局(站)以及各直属单位的统称。

第四条 空管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分级负责;逐级上报、应用共享的原则。

民航局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空管系统的安全信息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建立用于空管安全信息报告、存储、分析和发布的空管安全信息系统。

各地区空管局和空管分局(站)应当制定空管安全信息管理程序,负责本辖区的空管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并应当定期利用民航局空管局空管安全信息系统存储、分析、发布和上报本辖区内的空管安全信息。

第二章 空管安全信息分类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空管安全信息包括强制报告信息、自愿报告信息和日常报告信息。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强制报告信息主要包括:民用航空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以下简称事故征候)及其他不安全事件。

(一)本办法所称事故按照《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CCAR-396-R2)的定义和标准执行;

(二)本办法所称事故征候按照《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MH/T2001-2011)的定义和标准执行;严重事故征候是指《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中的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一般事故征候是指《民用航空事故器征候》中的运输航空一般事故征候、通用航空事故征候和航空器地面事故征候。

(三)本办法所称其他不安全事件按照《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CCAR-93TM-R4)中的“严重差错标准”和《民用航空其他不安全事件样例》(AC-396-AS-2010-05)中的“空管保障”样例执行。

(四)以上标准若被修改、代替,以最新版本为准。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自愿报告信息包括空管系统各单位或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缺陷,以及没有造成明显后果的事件或违章行为的情况。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的日常报告信息包括:

(一)安全工作总结;

(二)安全信息月报;

(三)安全评估、安全检查、风险管理等情况;

(四)安全管理会议的有关记录;

(五)安全教育和培训及其考核档案;

(六)安全奖励和处罚情况;

(七)其他安全管理内容。

第三章 空管安全信息报告

第九条 本办法所称事发相关空管单位是指与所发生事件有关的空管系统单位;本办法所称事发空管单位是指主要由于空管原因导致事件发生的空管系统单位。

第十条 事故和严重事故征候信息的报告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事故和严重事故征候发生后,事发相关空管单位应立即向事发地监管局和所属地区空管局运行管理部门报告;地区空管局运行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部门报告;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局领导、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二)在事故和严重事故征候发生后12小时内,事发空管单位应当向事发地监管局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并且抄报事发地民航地区管理局、事发相关单位所在地民航地区管理局以及民航局安全信息主管部门。

(三)在事故和严重事故征候发生后12小时内,事发空管单位应将初始报告内容通过民航局空管局空管安全信息系统上报至所属地区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地区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在事发后24小时内将审核后的报告内容上报至民航局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民航局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将内容审核后尽快报告局领导。

第十一条 一般事故征候、其他不安全事件的报告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一般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发生后,事发相关空管单位立即向事发地监管局和所属地区空管局运行管理部门(或设备监控部门)报告;地区空管局运行管理部门(或设备监控部门)接到事件信息后,应立即向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部门(或设备监控部门)报告;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部门(或设备监控部门)接到事件信息后,应尽快向局领导、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二)在一般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事发空管单位应当向事发地监管局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并将报告内容通过民航局空管局空管安全信息系统上报至所属地区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地区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在事发后48小时内将审核后的报告内容上报至民航局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民航局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将内容审核后尽快报告局领导。

(三)需要空管系统负责调查的事件,负责调查的单位应当在事发后7日内以正式文件形式,将事件经过、调查情况、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以及处理建议或决定报民航局空管局。同时将事件经过、调查情况、原因分析通过空管安全信息系统逐级上报。

第十二条 向空管系统举报与空管安全有关的事件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一)举报事件由受理举报信息单位负责调查。

(二)如果举报事件经调查为强制报告信息范畴,负责调查的单位应当在接受到举报3日内,向民航局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上报事件相关信息。

(三)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应受法律保护。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缓报或者谎报空管安全信息;不得因信息不全而推迟上报,在上报后若获得新的信息,应当及时补充报告。

当空管安全信息系统不可用时,可以使用其他方式上报;空管安全信息系统恢复后,应当使用该系统补报。 第十四条 自愿报告信息应遵照民航局、民航局空管局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日常报告信息的报告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安全工作总结。各地区空管局应在每年12月25日前将安全工作管理目标、指标、计划及完成情况上报民航局空管局。

(二)安全信息月报。各地区空管局应在每月10日前将本辖区的运行保障情况、不正常事件、安全形势分析等信息上报民航局空管局。

(三)各地区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根据日常空管安全工作,将安全管理会议、安全教育培训、风险管理、安全评估、安全检查、安全形势分析、安全奖惩等安全管理活动情况上报民航局空管局。

(四)相关安全管理信息应根据分类通过民航局空管局空管安全信息系统上报。

第四章 空管安全信息分析和处理

第十六条 民航局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空管系统安全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地区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本单位空管安全信息的分析和处理。

第十七条 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分析空管安全信息,识别安全风险,把握安全形势,并为安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适时启动风险管理机制。

第十八条 对与空管安全工作关系重大的空管安全信息,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情况,研究对策。

第十九条 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发现需要进行事件调查的安全信息,应及时启动不安全事件调查程序。

第五章 空管安全信息发布和归档

第二十条

民航局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空管系统内部发布空管安全信息;地区空管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内部发布空管安全信息。

第二十一条

空管安全信息发布分为定期信息发布和不定期信息发布。

(一)定期信息发布内容包括:日常报告信息中空管安全形势分析报告、季度空管安全信息和安全工作月报。

(二)不定期信息发布内容包括:强制报告信息、自愿报告信息,以及日常报告信息中安全培训、安全管理会议、安全奖惩、风险管理、安全评估、安全检查及整改情况。

第二十二条 空管系统各单位应妥善保存空管安全信息的有关文本、影音、数据及其他资料,不得擅自修改相关数据和文档记录。

第六章 空管安全信息工作人员的岗位要求 第二十三条 空管系统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分别指定专人负责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并配臵安全信息管理设备,保证安全信息管理所必须的资金投入。

第二十四条 负责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应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原则,实事求是;

(二)掌握民航局、民航局空管局关于安全信息管理方面的规定;

(三)掌握民航局空管局空管安全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了解信息分析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

(四)熟悉空管相关业务或有两年以上空管从业经验;

(五)通过局方组织的行业基础与安全培训,考核合格。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五条 空管系统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根据事件的性质、级别、造成的后果和影响等,由民航局空管局或所在地区空管局对直属相关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安全问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空管系统单位或个人违反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民航局空管局或所在地区空管局责令其改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民航局空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2年××月××日起施行。 民航总局空管局2001年10月23日公布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不安全事件报告制度》(MD-TM-2001-114)自施行之日起废止。

第6篇: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复习大纲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硕士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空中交通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范围

空管机构及职能,空域,飞行高度与飞行高度层,飞行规则。

无线电信号基础,民航通信系统,民航导航系统,民航监视系统。

大气的状态及运动,云和降水,能见度与视程障碍,地面天气图和空中等压面图,雷暴及山地背风波。

飞行签派工作介绍,航空公司组织结构,航班计划管理,航空器管理,机组管理,航空器重量及性能限制。

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空中交通管理、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航空气象和飞行签派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综合考查运用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理论解决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并能针对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运行环境的突出问题的开展综合分析。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 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 答题时间: 180分钟。

(三) 各部分内容比例(满分为150分)

第一环节:空中交通管理基础(45分)

空管机构及职能: 约 15分; 空域: 约 10分; 飞行高度与飞行高度层: 约 10分; 飞行规则: 约 10分;

第二环节:通信导航监视设施(30分)

系统结构及基本概念: 约 6分; 无线电信号基础: 约 6分; 民航通信系统: 约 6分; 民航导航系统: 约 6分; 民航监视系统: 约 6分。

第三环节:航空气象基础理论(45分)

大气的成分及结构: 约 7分; 云和降水: 约 8分; 能见度: 约10分;

常规天气分析: 约10分; 雷暴及其他对流性天气: 约10分。

第四环节:签派程序与方法(30分)

飞行签派机构及职能: 约 5 分; 航班计划管理: 约 5 分; 航空器和机组管理: 约 5 分; 航空通讯: 约 5 分; 签派放行规则: 约 5 分; 签派组织与实施: 约 5 分。

(四) 题型比例(满分为150分)

选择或填空题: 45分(约30%) 问答题: 60分(约40%) 综合应用题: 45分(约30%)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第一环节: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1.1 空中交通管理概论

了解空中交通管制的发展历史;熟悉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域管理,空中交通管制的概念;理解我国空管现状及发展方向;理解空管与飞行安全的关系。 1.2 空管机构的设置

了解我国民航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熟悉塔台、进近、区域各管制室的职责和管制范围;熟悉报告室的职责,以及它与各管制单位的关系。 1.3 空域结构

掌握民航空域的种类、划分原则和命名方法;熟悉我国现行的空域结构的特点;熟悉我国飞行情报区的职责及具体范围。 1.4 气压和气压高度

熟悉各种气压高度的概念;熟悉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含义;有关高度表拨正的规定。 1.5 飞行高度层

熟练掌握高度表拨正程序,牢记在不同飞行位置的气压参考面;熟悉航空站范围内、航线飞行、RVSM巡航高度层的规定。 1.6 飞行规则

熟悉目视飞行的定义和条件;掌握目视飞行的气象条件和携带燃料的要求;熟练掌握航空器空中避让的规定;理解按VFR、IFR飞行对飞行高度的要求;了解仪表飞行无线电通信联络的规定。

第二环节:通信导航监视设施 2.1 系统的结构及基本概念 了解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结构及服务区域;了解现有航行系统的情况及其缺陷;熟悉新航行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各部分的发展情况。 2.2 无线电信号基础

了解无线电波的形成与传播;熟悉无线电发送设备;掌握调制的概念和幅度调制;了解无线电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其传播规律;掌握不同频段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和传播的特点;熟悉无线电接收设备各级功用及简单工作原理;了解对无线电接收设备的要求;掌握解调理论。 2.3 民航通信系统

了解通信系统的分类,构成;掌握通信系统的容量;了解主要指标;熟悉民航通信系统的基本情况。 2.4 无方向性信标系统(NDB) 熟悉无方向性信标(NDB)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无方向性信标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掌握机上无线电自动定向系统的作用及其导航原理。

2.5 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VOR) 掌握VOR系统的特点及其作用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VOR台站的种类及其作用;熟悉VOR系统提供磁方位角的比相原理;了解机上甚高频导航系统的组成及VOR方位角的指示。 2.6 测距机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

了解测距机的作用及测距系统的组成;熟悉频闪测距原理;了解机上测距显示功能;掌握ILS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在机场的安装位置;了解LOC系统的性能及其航向道指示原理;了解GS系统的性能及其下滑道指示原理。 2.7 INS/IRS 系统

掌握惯性导航系统的作用及特点;了解惯性导航的一般原理;熟悉惯性导航系统的一般应用;掌握IRS的组成个在飞行中的应用。 2.8 雷达概述

了解影响雷达的概念,发展;掌握雷达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熟悉雷达的主要技术参数对探测距离和分辨率的影响;熟悉一次雷达最大距离方程的推导;熟悉最小探测距离;了解雷达信号的检测和雷达的虚警;掌握雷达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第三环节:航空气象基础理论 3.1 大气的成分及结构

大气中气温、气压、空气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气象要素的变化对飞行的影响;风压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3.2 云和降水

各种云的名称及符号,低云的外貌特征及它们对飞行的影响;积状云、层状云和波状云的形成和降水对飞行的影响。 3.3 能见度

不同能见度的定义,影响能见度的因素;造成视程障碍的天气现象的形成条件及特征。 3.4 常规天气分析

地面天气图和空中等压面图的填图格式和分析内容;各种天气系统的定义、气流结构和一般天气。 3.5 雷暴

雷暴形成的条件;普通雷暴和强烈雷暴的结构和天气;热雷暴、地形雷暴的特征;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3.6 下击暴流

下击暴流与微下击暴流的概念,特征及对飞行的影响 3.7 山地背风波

山地背风波的定义和形成条件,背风波对飞行的影响及判定。

第四环节:签派程序与方法 4.1 签派工作概述

掌握飞行签派员的基本职责;理解飞行签派的重要性;熟悉运行控制开展的背景和要求;掌握运行控制的功能。 4.2 航空公司运行合格审定

熟悉航空公司运行合格审定的内容;掌握运行手册和运行规范的内容和区别;理解CCAR121的内容和重要性。 4.3 航空公司组织结构

熟悉航空公司的组织结构;掌握各个部门与飞行签派的关系。 4.4 运行控制中心的介绍

熟悉AOC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飞行监控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动态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载重与平衡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机组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 4.5 航班计划管理

理解航线选择的影响因素;熟练掌握配航线结构的特点;熟练掌握航班计划的要素;熟练掌握航班计划的申请程序;掌握航班计划的制作方法;掌握优化航班计划的方法。 4.6 航空器管理

熟悉航空器的分类方法;掌握航空器的国籍登记方法;掌握保留故障放行的程序;熟悉航空器的适航管理要求;能理解航空器的定检;熟悉飞机的排班程序;掌握非正常情况下的飞机的调配原则。 4.7 机组成员管理

熟悉机组成员的组成;掌握机组成员的职责要求;掌握机组成员的资格要求;熟悉机组成员的训练要求;掌握机组成员的运行经历要求;掌握空勤体检规定;掌握机组成员的值勤时限规定;掌握机组排班原则;掌握机组排班的方法。 4.8 签派组织与实施

熟知签派员的执勤时间;掌握签派的组织实施程序及要求。

第7篇: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简答题(每个7分,共35分)

设计题(每题10分,共10分)

论述图(每题10分,共10分)

请同学们在认真复习教材、课件、作业、实验等以后,重点复习以下知识点提纲。

选择题

信息、数据的定义及二者的区别,信息的特性,系统特征,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特性,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闭环MRP与基本MRP,技术基础(文件组织术语与概念、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及相关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营销管理信息收集、分析子系统,财务处理业务,可行性分析,数据字典,U/C矩阵,诺兰模型,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重组,数据库E-R图,战略规划的作用,决策树和决策表,区间码,输出设计,吞吐量,系统调试,系统的物理模型,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关键成功因素法,模块化

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CRM的功能,财务管理模块,IPO图,结构化设计方法,程序调试,系统分析,系统逻辑模型的组成,系统设计内容,OLAP,标准SQL语言的组成,供应链管理,数据流程图的画法,数据处理方式,系统维护的内容,系统切换方法,数据字典的建立,系统评价,条形码,管理信息系统,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可行性分析,业务流程图,ERP,诺兰模型,局部化

简答题

MRPII的工作原理及前提假设,供应链系统的网络结构,数据字典的组成,代码的类型,系统分析,信息系统及其基本功能;商品条形码与物流条形码;U/C矩阵法,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响应时间

设计题

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

第8篇: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

一.信息

1、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性质: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知识

信息的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整性、等级性。

2、信息的度量: H(x)p(xi)log2p(xi)

二.系统

1、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的概念。 系统:系统是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由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收集,加工,储存,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2、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每一发展阶段的特点:

①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 ② 管理信息系统(MIS)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

③ 决策支持系统(DSS)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三. 信息系统和管理

1. 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

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有效的管理人,财,物等资源来实现企业的目标。而要管理这些资源,需要通过反映这些资源的信息来管理 2. 信息系统对几大职能的支持 对计划职能的支持:(1)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 (2)支持对数据的快速,准确存取 (3)支持计划的基础——预测 (4)支持计划的优化

对领导职能和组织职能的支持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业职权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其特点:(1)通信系统的完善使上下级指令传输系统上的中间层显得不再那么重要,甚至没有必要再设置那么多的中间层

(2)部门分工出现非专业化分工的趋向,企业各部门的功能相互融合交叉

(3)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从而使得上下级,各部门之间沟通更为紧密,也使得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统一的,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

对控制职能的支持:控制职能是对管理业务进行计量和纠正,确保计划得以实现 (1) 行为控制,指对人的控制 (2) 人员素质控制 (3) 质量控制 (4) 其他控制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1.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2特点:(1)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3)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4)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5)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3分类:(1)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3)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4)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 (5)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五.信息技术

(1)数据处理的概念

数据处理是指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中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种形式的数据过程

(2)数据存储的方式:顺序储存,链接储存,索引储存,散列储存 (3)数据处理的发展阶段

(一)简单应用 (20世纪50年代以前) (二)文件系统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 (三)数据库系统 (60年代后期开始) 2.计算机网络的含义、功能和分类

(1)含义:计机网络是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功能: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3)分类:按拓扑结构分为:星状网,树状网,总线网,环状网,网状网 按使用范围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按组织方式分为:分布式网络,集中式网络和分布集中式网络 按网络范围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或市域网 六.数据库

1.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层次数据模型 网状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

2.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1)、计算机系统(支持数据库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2)、数据库(Database) (3)、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4)、人员

:·数据库管理员 ·系统程序员 ·用户 3. 实体关系模型(实体、属性、联系) (1)实体(Entity) 描述客观事物的概念 (2)属性 "属性"指实体具有的某种特性。

(3)联系 现实世界的事物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4.范式(1nf,2nf,3nf)从数据库表中规范模式 5.SQL语句(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一)表的建立与删除:(1)建立create table表名 (2)修改alter table表名 (3)删除 drop table表名

(二)数据查询

Select 目标from表名 where 条件表达式

(三)数据更新

(1)数据修改:update表名 Set列名=。。。。。。

(2)数据删除: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3)数据插入:insert into表名(列名) Value。。。。。

七.MIS的战略规划及开发方法

1.诺兰模型,能根据此模型判断实例是否符合MIS发展的规律P92-94 第一阶段:初装

指单位或组织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第二阶段:蔓延

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 事务处理效率提高; 数据处理能力发展迅速; 数据冗余、不一致性。 第三阶段:控制

管理部门控制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出现了专门的负责人对组织的 系统建设进行规划,特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第3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的转换的关键。 第四阶段:集成

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

由于当时美国还处于第四阶段,Nolan没有对此进行详细的描述。 第六阶段:成熟

“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组织中各个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基层)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2.开发信息系统的策略(1)向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

(2)向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1)结构化开发方法(2)原型法(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4)case 3.了解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4个基本特点 (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对系统将要面临的具体管理问题及用户对系统开发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弄清要干什么。 (2)(OOA) 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

在问题域中抽象地识别出对象以及其行为、结构、属性、方法等。即面向对象分析。

(3)(OOD)整理问题: 即对分析的结果作进一步地抽象、归类、整理,并最终以范式的形式将它们确定下来。即面向对象设计。 (4)(OOP)程序实现: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上一步的范式直接映射为应用程序软件。 4.u/c矩阵 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来看,过程和数据类之间的关系只有3种: □ 产生并使用(C,Create) □ 使用(U,Use) □ 无关(Null)

(1)利用定义好的功能和数据类作一张功能/数据类表格,即U/C矩阵,如表所示。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功能,并用字母U(use)和C(create)表示功能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交叉点上标C的表示这个数据类由相应的功能产生,标U的表示这个功能使用这个数据类。例如,销售功能需要使用有关产品、客户和订货方面的数据,则在这些数据下面的销售一行对应交点标上U; 而销售区域数据产生于销售功能,则在对应交叉点上标C。

(2)调整功能/数据类矩阵。开始时数据类和过程是随机排列的,U、C在矩阵中排列也是分散的,必须加以调整。

首先,功能这一列按功能组排列,每一功能组中按资源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排列。功能组指同类型的功能,如“经营计划”、“财务计划”属计划类型,归入“经营计划”功能组。

其次,排列“数据类”这一行,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主对角线。因为功能的分组并不绝对, 在不破坏功能成组的逻辑性基础上,可以适当调配功能分组,使U也尽可能靠近主对角线。上表的功能/数据类矩阵经上述调整后,得到下表表示的功能/数据类矩阵。 (3)画出功能组对应的方框,并起个名字,这就是子系统,见表所示。

(5) 用箭头把落在框外的U与子系统联系起来, 表示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例如,数据类“计划”,由经营子计划系统产生,而技术准备子系统要用到这一数据类。

八.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1.系统分析的任务及任务中每一阶段的具体工作

任务: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 2.管理业务流程图及表格分配图的绘制。 3.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描写处理逻辑的工具。

流程图: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流理向。 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4.数据字典的编写。

5.处理逻辑描述(判断树,判断表) PPT第六章 九.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主要的工作及在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2.代码设计(代码的种类)

能依据环境来进行简单的代码设计或是根据代码来判断代码种类。

校验位的设计。

3.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依据。 十.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践

1.系统实施阶段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2.程序设计的;

3.系统切换的方法,系统维护的工作和系统运行管理的工作; 4.项目管理及系统评价

十一. 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概念结构。系统结构中三库结构图特点。

第9篇: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纲要(完整)

1.数据模型【重点、新、旧】面向对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应用最广泛的是关系模型。

数据描述的三个领域【重点、新】 数据描述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具体表示,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机器世界。

3.UC矩阵的作用:表达功能与数据类之间的联系.4. 数据流程图的四个组成部分:外部实体、处理过程、数据存储和数据流

8.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种类【新、旧】:1)

使得它们可以协调工作。)和2)应用软件

10.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及特点:生命周期法(1.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3.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进行开发),原型法(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2.有利于项目的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3.实际的原型为准确认识问题创造了条件4.能充分利用最新的系统开发环境5.将系统的调查、分析、设计融为一体),面向对象法(1.封装性2.继承性3.多态性4.易维护性)

11.理解销售人员自动化【新、旧】: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三大组成系统:1前景信息系统,2联系管理系统3其他销售人员自动化系统.12.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特点(CAD技术的特点是涉及面广而复杂、技术变化快、竞争激烈,而且投资大、风险高、产出高);

功能:以计算机为工具,对产品和工程进行设计、绘图、分析和编写技术文档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计算机工艺设计(CAPP)【旧】可以设计出更好的生产工艺

13.ERP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订货点法;20世纪70年代MRP(物料需求计划);20世纪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MRP2;20世纪90年代,ERP企业资源计划

14.ERP主要业务流程:1)财务管理模块2)生产控制管理模块3)物流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

15.供应链管理各层次结构的作用【新、重点】:战略层(核心)(对供应链管理的总体规划及总体控制);运作层(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支持层(保证了管理方法的顺利进行,使得管理方法正确执行,使先进的管理方法发挥应有的效果)

16.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关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有数值数据(可以直接进行数学运算)和非数值数据(数值数据以外的其他数据,如:图片,表单等).17.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要求分析什么的可行,每种可行性要分析什么?

(1)技术上的可行,分析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2)经济上的可行,分析成本/效益;3)管理上的可行,分析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实施.

18.面向对象是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世界观,是从结构组织角度模拟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 其特征: 1.封装性2.继承性3.多态性4.易维护性

24. C/S模式的概念: C/S (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又称C/S结构)可以将应用逻辑分布在客户工作站赫服务器之间,以提供更快、更有效的应用程序性能。

特点:1.系统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2.有可靠的安全性3.响应速度快4.系统升级和维护较为复杂

B/S模式的概念: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又称B/S结构。客户端利用浏览器,通过web服务器访问数据库,以获得必需的信息。

特点:(1)、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2)、成本降低,选择更多(3)、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

25. 数据挖掘(概念、作用)【新、旧】、OLAP【新】

数据挖掘定义(是OLAP的一项重要功能):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世纪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所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作用: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潜在的有用的信息

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角度对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的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总括:多维分析数据分析工具的集合

P71信息系统主要的开发方法?各有什么特点?【旧】

P77生命周期法【新】和原型法的特点【新、旧】、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新】原型法概念【旧】

一.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也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在系统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尤其在开发复杂的大系统时,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它是迄今为止开发方法中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一种。

特点:

⑴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

⑵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⑶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进行开发

⑷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

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

⑴优点

①结构化分析方法简单、清晰,易于学习掌握和使用;

②结构化分析的实施步骤是先分析当前现实环境中已存在的人工系统,在此基础上再构思即将开发的目标系统,这符合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从而大大降低了问题的复杂程度。目前一些其它的需求分析方法,在该原则上是与结构化分析相同的;

③结构化分析采用了图形描述方式,用数据流图为即将开发的系统描述了一个可见的模型,也为相同的审查和评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⑵局限性

由于上述优势,结构化分析方法自七十年代逐步形成以来,在数据处理领域一直相当流行。但是,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结构化分析方法的一些薄弱环节甚至是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所需文档资料数量大。

②不少软件系统,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是人机交互式的系统。

③结构化分析方法为目标系统描述了一个模型

二.原型法

含义:就是不断地运行系统“原型”来进行启发、揭示、判断、修改和完善的系统开发方法。 原型法从原理到流程都是十分简单的,且倍受推崇,有着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有如下特点:

⑴原型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⑵原型法有利于项目的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

⑶实际的原型为准确认识问题创造了条件

⑷能充分利用最新的系统开发环境

⑸原型法将系统的调查、分析、设计融为一体

三.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看法,它把客观世界从概念上看成是一个由相互配合而协作的对象组成的系统。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是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实体、关系、属性等,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构造模拟现实系统的方法。

四.系统规划方法(书上提到,但后没有)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是企业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

五.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27.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结构的含义:由国家、省、地、县四级政府部分信息中心构成的完整体系。

功能: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与国民经济有关的的各类经济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为国家经济部门、各级决策部门及企业提供经济信息。

P192针对MRPⅡ的局限性,ERP的特点【新、重点】ERP发展、ERP主要业务流程包括哪些?功能?【旧】P196 ERP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新】

ERP的特点:

⒈ERP是一个面向供需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

⒉ERP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

⒊ERP系统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密切相关的

ERP的工作原理【理解】

一般地说,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3个部分,即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ERP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

1.财务管理模块 2生产控制管理模块 3物流管理 4人力资源管理

29. MRP 、MRP Ⅱ 、ERP的局限,三者区别?【旧】

MRP的局限性

MRP仅仅是对企业的业务系统进行信息管理,对企业的营运系统没有顾及到,MRP针对于企业本身业务系统的处理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

MRPⅡ的局限性【新、重点】P19

1其资源概念始终局限于企业内部,在决策支持上主要集中在结构化决策问题,渐渐无法满足企业对资源全面管理的要求。

ERP的局限

1.ERP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将管理模式与软件系统相分离,以期实现企业的动态重整过程。

2.ERP在服务业的应用,特别是在跟踪客户服务和实现在线客户服务方面,难以实现对客户服务需求的快速响应和高满意度。

3.ERP系统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供应链上,如何建立知识管理体系与管理手段方面较欠缺,还是一片空白。

4.ERP系统中的工作流与ERP系统功能组成的业务流程并没有紧密融合在一起,从而没有形成对业务处理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MRP与闭环MRP最主要的区别:产能

闭环MRP与MRPⅡ最主要的区别:财务

战略集合转移法特点【重点、新、旧】【重点、功能、定义】

定义: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水平、环境约束)等组成。

关键成功要素包括:企业生存与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关键要素是企业IT支持最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投资最先予以保证、质量要求最高的环节。

关键成功要素法其功能、定义、特点【重点、旧】

关键成功因素法是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MIS总体规划的方法。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成功变量)。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

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字段世界术语理解【新】:字段(数据项)可命名的最小信息单位;记录,一般用一个记录描述一个实体,是可存取的最小单位;文件;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新】

按网络的通信距离和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按采用的拓扑结构分:星型网、总线网、环型网、树型网和混合型网。

事务性管理系统的特点【新,重点】:用计算机对组织中的事务处理活动进行记录、传输、修改、统计、分类、汇总及输出报表等处理;能够支持许多人进行处理;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输出输入;能够进行严格的数据编辑,保证纪录的正确性和实效性;能够通过审计以保证所有输入数据、处理程序和输出是完整、准确和有效的。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三个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2.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3.数据库系统(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

实体之间的联系种类:1)1对1;(2)1对多;(3)多对多

数据仓库的体系构成【重点、新】:包括数据源,数据存储与管理,OLAP服务器以及前端工具与应用四个部分

P30 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新】参见书图1-9

纵向可以分为基层(作业处理)、中层(战术管理)和高层(战略计划)

横向分为销售子系统、研究开发(即研发)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和人事管理子系统等

P139财务信息系统的具体构成【新】

1内部审查 2财务情报 3输出和预测 4资金管理 5现金和证券管理 6财务控制

上一篇:局监察室工作职责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