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推荐10篇)

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篇1

(1)系统的意义与目标

随着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的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学校如何做管理才能够降低成本又能够提高管理质量;老师如何工作才能达到既能减轻工作量又能提高工作水平成为一直探讨和研究的一门学科。伴随着计算机的盛行,信息技术在管理上越来越深入而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在技术上已逐步成熟,学校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达到科学化和高效化的管理,就需要建立一套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满足学校学分制改革的要求,便于操作使用。

通过正确的口令进入系统,进行数据库的维护操作和运用,对数据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保密性好;进入系统后可对学籍信息、班级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操作;用来实现学生信息管理工作流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2)系统的用户需求

通过调查,要求系统需要有以下功能:

⑴ 由于操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普遍较差,要求有良好的人机界面;

⑵ 由于该系统的使用对象多,要求有较好的权限管理;

⑶ 原始数据修改简单方便,支持多条件修改;

⑷ 方便的数据查询,支持多条件查询;

⑸ 在相应的权限下,删除数据方便简单,数据稳定性好;

⑹ 数据计算自动完成,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性能要求;

⑴软件的可行

以Windows XP为操作系统,运用SQL的数据库技术,根据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编程技术设计、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能符合各种技术要求,拥有较高的存储能力和处理速度。该系统的运行硬件环境PC机,当用户使用系统时,通过正确的口令进入系统,进行数据库的维护操作和运用,对数据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用户放心使用

(2)系统科学的分析

待开发模块的一般描述

本设计主要为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提供一个使用方便、经济实用的系统模块,以替代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对学生的基本信息模块进行了设计,包括添加、删除、查询学生信息等操作。

(3)模块设计

3.1 登录界面

登录界面的设计,主要是本着实用简便的原则设计制作。

3.2 主界面

当操作员的名称和密码均正确的时候,系统便会进入信息管理(主界面)。信息管理包括系统的所有主功能模块:学籍管理、班级管理、查询管理、退出系统。它可以实现录入学籍信息、录入班级信息、查询学籍信息(按学号、按姓名、按班级查询)、退出系统等功能。

3.3 信息管理

3.3.1添加学籍信息

当操作员点击学籍管理图片按钮进入子目录,继续点击添加学籍信息图片按钮,便可进入添加学籍信息界面,对学籍信息进行录入,添加学籍信息界面的结构(如图4):

3.3.2 修改学籍信息

当操作员点击学籍管理图片按钮进入子目录,继续点击修改学籍信息图片按钮,便可进入修改学籍信息界面,对学籍信息进行更改、删除,修改学籍信息界面的结构

3.3.3修改班级信息

当操作员点击班级管理图片按钮进入子目录,继续点击修改班级信息图片按钮,便可进入修改班级信息界面,对班级信息进行录入,修改班级信息界面的结构

3.3.5 数据库表

记录表信息,添加、修改后的信息保存于学籍信息表或班级信息表中。表中包含学号、姓名等字段,使用户直观、便捷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3.3.4查询学籍信息

学籍信息的查询基于表,其中提供了按学号,按姓名,按班级三种查询,在选择按学号、按姓名或按班级后,可在文本框中输入要查询的姓名、学号或班级,然后点击“查询”可得到满足条件的查询结果。功能是便于操作人员对学籍信息的检索查询。如按班级查询,输入要查询的班级

4.系统调试

完成对流程的编码后,最重要的是对系统的测试工作。测试在系统设计阶段有两个时期,一个时期是在编码写完每个模块后做单元测试,另一个是对系统做综合测试。

第一、模块测试:在模块测试的时候,设计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模块的结构;局部数据结构;重要执行通道;出错的处理通道;影响上述方面的边界条件。

第二、整体测试:总体测试是组装软件的系统技术,本系统采用渐增集成测试,即测试单一模块,再将测试完的模块加入到系统中,进行一次系统测试,以此类推将所以模块加入系统中,在具体测试时,采用自顶向下的结合方式,从主控模块开始,沿各控制层向下移动,逐渐把所以模块结合。

第三、评估运行可靠性的问题:结果正确;运行速度;空间利用率;

算法的可靠性

(3)系统经费概算

初步估算约需要20万,包括硬件资源,技术资源,开发费用。培训费用等。其中,开发期间约需8万。调试与运行约需6万元。

(4)系统开发计划

本系统计划由开发小组(开发人员4人)用12个月完成,具体时间安排计划如下:

系统调研,系统分析:3个月

系统设计:2个月

系统程序设计:3个月

系统调试:2个月

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篇2

20世纪80年代末起,各种面向 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1]不断的涌现。然而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建模符号体系,各有千秋,然而,这给软件工作者之间,软件工作者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沟通带来了极大的 不便。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是一标准的建模语言,它的出现,实现了软件开发方法符号表示的统一。正因为UML吸取了别的建模方法的精髓,并且其本身具有清晰的概念、丰富的表达能力、广泛的适用范围等特别,使得它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了标准。

1 UML 简介

现今,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已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软件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OAD)[2]方法,其已成为软件开发方法的主流。OOAD方法的核心路线是利用OO的概念及方法为系统建模。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中,最常用的建模语言就是UML。UML是一个标准化的统一建模语言,其借助图形化的表达方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与设计系统,进而为系统建模。

UML借助视图来描述系统每一个方面的特性。一个完整的系统通常由多种视图从多个角度共同一起描述,只有这样系统才能被精确的定义。UML中具有四大类不同的视图[3],分别为 :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和实现视图。

1.1 用例视图

用例视图用来描述系统要具有的功能,强调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系统所需要的功能。用例视图为其余视图的核心视图,其余视图的开发都是围绕用例视图的内容来展开的,用例视图的改动势必会对其余视图造成影响。描述用例视图的是用例图。

1.2 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用来描述用例图所描述的系统功能的实现。较之用例视图,逻辑视图偏向系统的内部实现。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描述系统内部实现 :系统的静态结构和系统的动态行为。其中,描述系统静态结构方面主要用类图、对象图和包图来实现 ;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方面主要用交互图、活动图和状态图来实现。

1.3 进程视图

进程视图也叫并发视图,它把系统划分成进程与处理器,借助这种方式用以分析设计系统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并行执行代码及处理来自系统环境中的异步事件。除了把系统划分成并发执行的线程之外,此视图还需解决线程的通信和同步问题。描述进程视图主要有状态机、活动图与协作图。

1.4 实现视图

实现视图又可细分为组件视图和部署视图。组件视图描述的是系统的代码模块及这些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组件视图用组件图来实现。部署视图使用节点来显示系统的物理架构部署情况。部署视图用部署图来实现。

2 UML 在学生选课管理系统中的建模

2.1 业务需求

为福建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的教务部开发的一个学生在线选课管理系统。教务部工作人员可以使用该系统管理课程信息、完成学生的选课工作和实现课表管理。利用本系统,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课程信息及自己的选课情况,教师可以随时查看选课情况。

2.2UML 面向对象分析

1用例图

创建用例图的步骤可分成如下三个步骤 :

识别参与者

识别用例

绘制用例图,如图3.1所示,

2静态图

静态图有类图、对象图、包图来表示。在此只给出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类图,如图3.2所示,

3动态图

动态图有交互图、活动图和状态图,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建模系统动态的行为。在此,只给出顺序图,如图3.3所示。

3 结束语

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篇3

一、 滨州市地下管线现状

滨州市近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地下管线也越来越庞大、密集,其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城市管理部门需要管理的管线已由单一、简单的形式发展到多类别、多权属、布局复杂的综合管线。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对地下管线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但滨州市自建市以来,尚未开展过地下管线普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滨州市地下管线资料不清不全,数据精度也不统一,不能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提供准确依据,已成为阻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城市日益繁杂的管线种类和日渐增多的管线数量,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机制和手段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初步估算,滨州规划区面积83平方公里范围内,各专业综合管线总长度约4000公里左右。地下管线综合普查对象为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电信、移动、热力、工业管道、人防、石油管道、路灯、交通信号灯等地下管线和隐蔽工程(包括架空管线和输电线)。为了适应滨州市城市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发展和对管线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应组织力量,投入相应的资金查明市主城区地下管线状态,并建立起高水准信息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实现管线管理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数字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二、滨州市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滨州市各类管线权属多门,各司其政,加上历史的原因,管线档案资料存在各种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滨州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地下管线也越来越庞大、密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管线资料缺乏和管理手段落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现在的管线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综合地下管线管理机制。滨州市综合地下管线牵涉的权属单位较多,主要有自来水公司、市政工程处、热力公司、中油燃气公司、移动通信公司、公安交警支队、供电公司、路灯管理处、广电局、广电网络公司和电信分公司、采油厂等部门。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问题,滨州市各类地下管线基本上是由各管线权属单位封闭式管理。由于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同,各自为政,多头敷设,多头管理,造成管线埋设标准不一、布局混乱,至今没有一个市级综合协调主管部门,缺少综合地下管线管理机制,不利于各权属单位的协调与沟通,造成地下管线设施和资源无法共享,失去现势性,甚至导致地下管线设施的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费。

二是地下管线资料存储离散,格式多样,准确性差,利用困难。由于各管线权属单位对资料管理重视程度的差异,获取和存储地下管线信息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化建设工作程度的不均衡性,致使现状地下管线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现状的一致性都存在问题,有时甚至矛盾重重,导致现状地下管线资料利用困难。

三是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程度低,缺乏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和手段。由于历史原因,并且缺少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的支撑,地下管线资料缺乏统一管理和动态更新机制,存在地下管线资料缺失、不完整、资料标准不统一、使用困难和现势性差等问题。

四是管线工程违法建设,管理滞后。由于许多管线工程存在仓促上马,建设工期短的特点,一些管线管理部门为图省事,往往不办理规划建设手续就进行施工,工程建设既无完善的施工图纸,施工单位对地下管线情况又不清楚,导致修建时随意性较大,新设管线与原有管线不合理重叠交叉的后果,不仅给以后的管线建设带来困难,还会留下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地下管线的审批和批后管理的脱节,致使地下管线档案未能按照要求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加之各管线专业部门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只进行简单的资料存档,失去了地下管线资料的现势性和动态服务功能。

五是管线竣工测量、验收不规范。滨州市地下管线都是由各管线部门自己敷设,自行竣工验收,很难保证工程的质量。有的甚至不进行竣工测量,有的竣工图没有坐标、高程,无法反映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部分地下管线竣工资料不能及时提交给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市城建档案馆,或提交的资料不齐全、不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敷设情况连管线专业部门自己也搞不清楚。

五是管线事故频繁发生,影响城市安全运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不断发展,滨州市管线事故呈不断增加趋势,事故类型包括了电视光缆、电信光缆、供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石油管道等,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累计经济损失约几百万元。每次管线事故都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给城市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威胁。

三、滨州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滨州市“经济社会双转型”

地下管线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管线普查,为滨州市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的管线数据库,填补了滨州市没有管线数据库的空白。同时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为预防各种管线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推进“文明滨州、和谐滨州、幸福滨州”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加快了双转型的速度,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提高地下管线信息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被称为“生命线”的地下管线是城市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城市管理中许许多多的工作都是围绕地下管线而开展,地下管线的信息化建设,为地下每根管线都给予了一个身份证,通过这个身份证可以详细了解到每根管线的种类、长度、大小、材质、埋深、建设和维修记录、产权归属、管理单位等基本属性,有效地做到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基础,同时为“数字城管”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数据库。

1.建立地下管线信息库,为修建“共同沟”提供基础。共同沟也称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共同沟的建设避免了城市道路经常“开膛破肚”,使道路的地下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又具有防灾抗灾的能力,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建设共同沟是保护地下管线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将共同沟的建设纳入地下空间规划的任务中。

管线普查工作摸清了全市地下管线的家底,是建设共同沟的前提和依据。地下管线纵横交错,修建共同沟工程浩大,在修建共同沟前必须先要了解清楚地下管线的分布状况,才能做出合理的规划决策,统筹全局,以便修建工作能顺利进行。

2.保障城市地下管理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转。地下管线现状的资料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和依据,是城市安全运转的基本保证。尽快全面系统地掌握地下管线信息,可为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为地下工程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提供完整的数据,对制定技术和经济合理规划、管理有着重要作用,为保障城市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正常动转打下坚实基础。

3.为城市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建设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各部门间管线资源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设计人员根据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分析,提出各种预估方案,选出最佳方案,确定最优的管线接入路线。

4.为城市的优化设计和科学决策服务。城市进行工程开发建设前,首先都要充分查询地下管线的分布现状,设计人员可依据提供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各种预估方案,选择出最佳方案,确定优化的管线接入路线,以及施工采取的有效措施,确保管线的安全。进行城市规划、扩建和管线建设时,依据管线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合理决策和优化设计,可缩短规划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5.促进城市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滨州市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地下管线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滨州市地下管线及其管理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和国内同行业水平,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况。因此,加强滨州市城市重要设施的地下管线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是保障城市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滨州市城市功能和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的需要。

6.大大提高政府办公效率。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线数据也越来越复杂,城市管理部门需要管理的管线涉及给水、排水、电信、电力、煤气、热力、工业等多个专业类别。面对日益繁杂的管线种类和日渐增多的管线量,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机制和手段进行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在滨州市进行管线探测、建立信息系统和严格执行动态更新机制是对地下管线进行高效管理的唯一办法。

(三)为政府决策和紧急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安全保障,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和灾害,能够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有效的求援响应。

1.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供辅助决策。充分利用地下管线普查和建库的成果为城市河道和湖泊的污染源评价和截污纳管工作提供决策数据依据,为改善城市的水体环境做出贡献。

2.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供辅助决策。地下管线普查和建库的成果是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基础信息,为应急体系的建设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3.为城市安全管理提供辅助决策。城市燃气管道已被列为城市的重大危险源,燃气地下管线的安全诊断、评估系统建设离不开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的支撑。面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有效预防固然重要,但应对紧急事故的发生,有效地处理事故也非常必要。通过普查获取精确的地下管网资料,并建立有一定紧急事故分析和处理功能的信息系统都是预防事故发生和应对紧急事故的有效手段。

4.为建立“数字滨州”提供基础。建设“数字滨州”的总体目标是:建设适合滨州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实现全滨州地区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大力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和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权威的信息支持;为各类企业和广大公众提供方便、有效和权威的信息服务;而地下管线(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数字滨州”的重要环节,建立高效先进的地下管线管理系统是建设“数字滨州”的重要基础。

(四)效益分析

城市地下管线像人体内的“血管”和“神经”,是城市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输送的脉络,又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1)防患于未然,创造美好城市形象。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并建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完整、准确地建立管线档案的过程,是城市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是抗震防灾和应对突发性重大事故的需要。管线信息管理的建立并运行将使管线功能的发挥更加有序,及时查询到规划、设计及施工所必需的已存管线综合数据及空间分布现状,及时掌握管线运行现状,做好必要的维护管理,防患于未然。同时,及时处理好突发事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减少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创造一个美好的城市形象。(2)提高城市知名度,共享信息化成果。除了能够提高管线综合管理水平外,做好管线信息化工作还能提高滨州市的城市知名度。管线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现代化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经济效益。(1)减少管线灾害事故发生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由施工而引发的管线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滨州市每年都发生近100万元左右的经济损失。管线数据库及管线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将能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这些经济损失的发生。(2)为城市管线档案管理节省开支。一个城市的管线档案管理,若以数据及信息系统管理,使用及查找都比较便捷。(3)为城市管线规划方面节省资金。管线信息化将省去大量查找图纸和表格数据的工作量,方便快速地进行地下空间的整体规划。(4)为城市管线设计方面节省资金。城市管线设计可以利用普查成果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直接进行,减少了设计过程中的实地调查和调绘工作,可节省大量的资金。(5)为城市工程管线维护方面节省资金。城市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部门及时发现管线系统的潜在问题,实现及时处理和维修,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流失,可避免因维护不及时导致的各种经济损失。

查明地下管线状况,实现管线信息化管理,统一滨州市地下管线探测、数据处理、资料编制和信息管理系统,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为此,加强管线信息工作将为滨州城市信息化提供充分高效的信息,使地下管线的空间信息与城市地面建设信息,构成一个真实而完整的三维的数字空间体系,为解决城市规划、管理服务,为城市改造、防灾、减灾乃至战争破坏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作为城市的重要地下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城市地下管线的普查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无论是从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角度,还是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减少或避免管线事故角度,站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结合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管线普查和建库工作的重要意义显然易见。

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科学管理好地下管线各种信息资料,是城市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管线普查工作将会产生重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管线普查和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为此建议如下:

第一,在工程实施的同时,考虑动态管理的问题,即管理的机构、机制、体系等。以确保系统建立以后,其数据得以正常维护。

第二,严格执行管线竣工测量制度,及时将新增管线按照规范的要求输入计算机,确保管网资料的现势性。

第三,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也应建立同样的机制,确保数据及时更新,实现动态管理。

第四,凡城市新建、拓宽改造道路,新建生活小区,必须实行统一建设,地下管线统一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由协调部门加强配套力度,避免出现拆迁不到位,地下管线任意变转,造成浪费,给管理带来困难。防止有的专业管线单位由于资金的原因或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按规划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

第五,推进“共同沟”的建设。根据相关研究,在城区景观大道、交通要道及商业中心干道等严格控制开挖的路段,适宜采用地下综合管廊。在管线普查的基础上可以规划共同沟的修建。

第六,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标准规范是各类管线管理的指导法则,要加强各类管线标准规范的协调修订工作。

门诊信息管理系统整体规划论文 篇4

1 需求分析

医院现有门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较好地解决了门诊医疗信息管理中存在的资料处理方式落后、实时性差等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系统许多不足也暴露出来,如检验检查、处方等数据不能实时传输共享等问题。为此,开发一套既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且适合我院门诊部门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2 研究内容

采用 C/S 体系架构开发一套适合我院门诊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1].医生诊断病情时,可以利用系统及时得到病人检验结果、影像及病理检查结果 ;医生开处方时,系统可提示是医疗保险用药还是自费用药,并自动检查药品的配伍禁忌等[2].该功能的提供使医生从繁重的记忆中脱离出来[3].

3 研究方法

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篇5

一、发展历程

近年来,中石化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和较好成绩。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各企业局部、分散的建设与应用,发展为集团公司自上而下全局性的建设与应用,规模效应开始显现,整体应用面貌明显改观,为中国石化改革深化、资源优化、市场应变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手段。

二、当前目标

一是建成两个平台:即建成总部统一的经营管理和生产营运指挥两个信息平台;二是实现两个集成:即实现总部层面信息系统的集成和ERP系统与企业生产层面信息系统的全面集成;三是完善两个体系:即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和信息标准化两个体系;四是建成八大应用系统:即建成中国石化一体化的ERP、供应链、生产营运指挥、HSE应急指挥、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勘探开发决策支持、综合分析应用和综合业务办公等八大应用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一)做好专项规划和总体设计。

重点做好ERP与数据仓库(BW)、供应链与生产营运指挥、IT基础设施与信息安全、上游企业信息化、科研单位信息化、普光气田与川气东送工程信息系统等六个专项规划和总体设计,重点解决ERP、供应链、生产营运指挥等系统集成和深化应用、上游板块和科研单位信息化整体规划等问题,确保各系统之间的业务集成、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通过调研、技术交流、考察、集中研讨等方式,对上述几大系统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做好ERP推广与应用工作,加快建设生产营运指挥系统和HSE应急指挥系统,进一步加快供应链优化系统的推广与深化应用。

(三)抓好企业层面信息化建设。抓好油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抓好炼化企业生产层面信息系统建设,抓好销售企业信息系统建设。

(四)抓好其他信息系统建设。

一是扩展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应用;二是开展企业数据整合试点项目建

设;三是抓好总部信息门户及办公自动化(OA)提升工作;四是建立财务公司核心业务系统;五是进一步抓好其他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工作;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多专业协同设计软件系统的完善和提升以及科研单位LIMS和知识管理系统试点等工作。

(五)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力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和速度,建设和完善ERP、加油IC卡等重点应用系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加快Ku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工作,建立相对集中的大容量企业级电子邮件系统,统一域名体系和邮件标识,统一部署防垃圾邮件和防病毒系统,提高邮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信息安全方面,持续做好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工作,加快提升加油IC卡系统的服务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整体安全防范和运行能力,全面部署统一的桌面管理系统。

(六)深化信息系统应用。深入企业调研分析应用问题,二是加强全员培训,三是培养应用典型。

(七)加强信息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二是搞好IT治理工作;三是抓好项目管理;四是要做好标准化工作;五是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六是加强IT厂商的管理。

规划人:王杰

班级:09级经济学

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篇6

1、根据附表分统计并核实2011-2013年乙肝疫苗出入库(市级用户需要准备的数据为疫苗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直接拖分到市级的一类和市级自行购买的二类所有批号乙肝疫苗,县级用户需要准备的数据为疫苗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直接拖分到县级的一类和县级自行购买的二类所有批号乙肝疫苗),上级疾控单位下发的一二类乙肝疫苗不需再统计。

2、库存期初建账。期初建帐。登录系统后,选择“疫苗注射器信息管理系统”,选择“疫苗出入库管理”,选择“库存期初建帐”,进入库存期初建帐管理界面。点击“建帐”菜单,进行2011年1月1日时乙肝疫苗库存数据建账工作,保存后,即可完成“期初建帐”任务。

3、入库操作。利用“业务管理员账号”登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入“疫苗注射器管理系统”-“疫苗出入库管理”-“出入库信息”-“库存期初建账”-“空库建账与确认”建立空库-“疫苗出入库”-“疫苗入库”-填写“供货单位”及“供货单位经手人”-“新增”-填写疫苗相关信息(系统中如无预设批号,可通过新增批号添加)-选择“疫苗运输方式及冷藏方式”-“保存”,入库为一类乙肝疫苗点击“保存”后需点击“上报”等待上级疾控单位审批方可入库,二类疫苗可以直接入库。

4、出库操作。利用“业务管理员账号”登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入“疫苗注射器管理系统”-“疫苗出入库管理”-“出入库信息”-“疫苗出入库”-“疫苗出库“-填写带*相关信息-“库存量查询”-“选择相应出库疫苗”-“填写出库数量”-“选择疫苗出库”-选择“疫苗运输方式及冷藏方式”-“保存”-点击“出库”-“确认出库”。注:可选择“批量下发”进行出库。

5、入库确认。上级疾控单位出库到下级疾控后,下级疾控需要进行入库确认操作。利用“业务管理员账号”登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入“疫苗注射器管理系统”-“疫苗出入库管理”-“出入库确认”-点击“入库”确认入库。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 篇7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一般的系统工程均要有三个成功要素, 即合理确定系统目标、组织系统性队伍、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

1.1 系统规划的意义

一个有效的战略规划可以使信息系统和用户有较好的关系, 可以做到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分配, 促进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化,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1.2 系统规划的内容

系统规划是系统开发的第一阶段, 系统规划的目标是根据企业需求和现有的基础条件, 制定出一个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适用的、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方案。

2 系统分析

2.1 系统分析的步骤

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最后提出新系统逻辑方案。系统分析的步骤可分为调查、系统分析、新系统逻辑模型设计和编写系统分析报告四个步骤。

根据对用户的业务调查和用户的具体要求, 结合计算机管理的特点, 根据其设计系统功能, 列出其关系, 如下图所示:

2.2 子系统分析

医药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问题域子系统、数据访问子系统、用户界面子系统。

(1) 由于该系统的问题域并不复杂, 针对这些问题采用面向过程的手段进行处理比较方便。就像用户看到的那样, 这里并不需要处理很多复杂的事物及它们的联系。

(2) 数据访问子系统, 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储, 通过使用SQL语言进行访问, 并增加新类来处理使用SQL语言处理时可能引发的异常。此外, 当进行查询的时候, 由于要对数据库中特有的表或视图进行访问, 于是, 抽象新类来连接这些表或视图。

(3) 用户界面子系统将是重点研究的对象, 因为用户界面类大多都是派生自MFC的类。用户的使用界面将导致对该系统内部模块的划分。

毫无疑问, 用户界面是由要完成的功能决定的。于是从功能上找到两组相似的模块:信息查询模块和数据录入模块。

信息查询模块包括基础信息 (药品信息、员工信息、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 与数据录入信息查询 (销售查询、销售退货查询、入库查询、入库退货查询、调货查询、库存查询) 。

数据录入模块包括销售登记、销售退货、入库登记、入库退货、库存盘点几个模块。在这几个模块中, 都要求用户以列表的形式输入数据。

由于列表控件是各个模块都使用的空间, 需要将其加以修改, 以使其完成通用的功能, 如可编辑、可显示提示窗口等等。所以从MFC的CList Ctrl类派生出列表控件CBase List, 并以此为基类, 再派生出合适各个模块的列表控件。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该系统在实施后, 应能达到以下目标:

(1) 实现多点操作的信息共享, 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要准确、快捷和顺畅。 (2) 提供快速、准确处理企业药品进、销、存、调、退、盘点等的多种业务模式。 (3) 系统界面友好美观, 操作简单易行, 查询灵活方便, 数据存储安全可靠。 (4) 系统维护可靠方便, 有较高的安全性, 满足实用性、先进性的要求。

3.2 编码设计

编码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前提条件, 是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编码是指与原来名称对应的符号或记号。它是进行信息交换、处理、传输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编码也用于指定数据的处理方法、区别数据类型, 并指定计算机处理的内容等。本系统内部信息编码分4种情况:采用7字符定长编码, 8字符定长编码, 17字符定长编码和28字符定长编码。

(1) 7字符定长编码, 其中前两位表示信息分类, 由各种信息的汉语拼音字母缩写组成, 后5位为具体信息编码, 从00001开始, 按顺序递增的方式编码。如药品信息编码为YP00001。

(2) 8字符定长编码, 其中前3位表示信息分类, 由各类信息的汉语拼音字母缩写组成, 后5位为具体信息编码, 从00001开始, 按顺序递增的方式编码。如供应商信息编码为GYS00001。

(3) 17字符定长编码, 其中前10位是系统日期, 中间3位表示分类, 由各种信息的汉语拼音字母缩写组成, 后4位为具体信息编码, 从00001开始, 按顺序递增的方式编码。如入库登记票号的编码为2009-12-23rkd0001。

(4) 2 8字符定长编码, 其中前6位表示数据备份的英文单词, 中间的16位是系统日期时间, 后6位为具体的信息编码, 从-00001开始, 按顺序递增的方式编码。如数据备份编号为BACKUP2009-12-21-11-40-00001。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 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立中的核心技术。数据库设计内容包括结构特性设计和行为特性设计。前者是指数据库总体概念的设计, 后者是指实现数据库用户业务活动的应用程序的设计, 用户通过应用程序来访问和操作数据库。

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 考虑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全过程, 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 需求分析阶段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3)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4) 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5) 数据库实施阶段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3.3.2 数据库管理系统

Access是一个基于在关系型数据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它帮助用户方便地得到所需信息, 并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工具。它可以帮助用户组织和共享数据库信息, 以便根据数据库信息作出有效的决策。另外, 如果仅使用这样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则只能进行一些信息系统所需要的简单数据处理, 且对操作者有较高的操作技能要求。因此,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者都是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下编写相应的应用程序, 以形成一个能够满足需要且操作尽可能简单的应用系统, 这被称之为二次开发。应该说, Access具有良好的二次开发支持特性。

4 结语

本文在完成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调查的基础上, 弄清物流组织的组织结构、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目标, 利用一些图表工具描述物流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相应的处理逻辑以及相关实现技术, 以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最后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 可为下一步的系统设计工作提供依据和标准。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完成系统调查的基础上, 弄清物流组织的组织结构、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目标, 利用一些图表工具描述物流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相应的处理逻辑以及相关实现技术, 以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为下一步的系统设计工作提供依据和标准。

关键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曾传华.谢维成, 物流管理与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何发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3]邵举平, 董邵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4]林自葵.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篇8

摘要:目前,大多数高校均有选课系统用来支持学生选课。但当学生存在个性化选课需求无法通过选课系统直接完成时,一般采用与教务管理人员面对面沟通予以解决。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基于教学管理数据库的个性化需求系统为例,介绍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应用实践。

关键词:个性化选课需求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1-0033-04

一、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描述

大多数高校均拥有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了对应数据库系统对整个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记录与运行支持。教学管理系统一般包含课程管理子系统、培养计划管理子系统、排课子系统、选课子系统、学籍管理子系统、毕业子系统等。本文探讨的个性化选课需求主要针对选课子系统,以及选课实施过程中又涉及的排课子系统与学籍管理子系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后台由教学管理数据库支撑,教学管理数据库记录各子系统产生的数据并提供给其他子系统使用。[1]

以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培养计划管理子系统汇总各专业和年级学期课程安排生成学期教学任务书,各院系落实教学任务后通过排课子系统落实排课,所有课程安排通过选课子系统提供给学生选课,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培养计划要求以及本人修业情况进行选课。

上海交通大学选课子系统分为三个轮次,依次为海选、抢选和第三轮选课。海选一般安排在后半学期,选择下一学期课程,所有课程对所有学生开放,不设名额限制。海选结束后根据课程主要面向对象优先、课程容纳人数为限、实际选课人数随机调整确定选课名单。名单确定后开放抢选阶段,公布学生海选结果及各课程剩余容纳人数,学生选课原则为先来先得,当选课总人数达到课程容纳人数限制时该课程即选满,不再允许学生选入。抢选结束后学生选课结果基本确定。新学期开学后第一周、第二周开放第三轮选课,第三轮选课原则与抢选一致,学生根据上学期学习成绩以及本学期试听情况对已选课程进行调整。

二、个性化选课需求描述

第三轮选课学生存在调整选课的需求,特别是因上学期学习成绩公布后部分学生需安排一些重修课程,这一不确定因素在上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中无法预计,因此存在原先设定的课程容纳人数不一定能够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即对部分课程原设定的容纳人数可能需做扩容。扩容过程受教学资源限制、选课秩序稳定限制以及学生需求相对个性的限制。最简单的做法是根据经验,对可能需要重修的课程直接扩容,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做法带来很大问题,即无法保证扩容后的资源分配给真正有需要的学生,往往被并不一定需要或并不一定当前学期需要的学生占用。

为避免这种情况,以往采用的做法是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与反馈选课需求,再根据资源限制当场决定是否可以调整选课,学生往往排队等候。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能实际了解学生需求并直接给予反馈,学生排队也体现先来先得,一定程度上保证有限资源公平分配。缺点是效率较低,往往导致学生长时间排队等待浪费学生时间资源且未必能够得到正面反馈,同时导致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另一点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需求虽然相对个性但不同学生的需求仍有相同之处,这种相同的需求不能通过排队面对面的方式共同解决。[2]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如能更有效地采集学生相对个性化选课需求,同时保证类似排队的公平性,将大大节约学生时间和精力,并能提取个性需求中的共性点,做到事半功倍,实现学生与学校的双赢。[3]通过网络技术与高校已有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的结合,这种设想有了实现的可能。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对学生个性化选课需求的分析,结合本校教学管理信息数据库,设计了基于教学管理数据库的个性化选课需求系统,并投入实际应用。

三、系统设计与开发

1.设计思路

设计个性化需求系统需保留实际排队反映需求的优点,即反映学生个体个性化需求和保证排队公平性,还要达到节约学生及教务处工作人员时间精力的目的,同时要力求系统简洁明了。基于这种思路,记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数据表设计包含以下信息:需求提交日期、需求提交时间、学年、学期、学号、教学班、需求类型、需求描述、受理与否、满足与否、反馈描述。

需求提交日期、需求提交时间用于数据处理时排队,保证类似现实排队的公平性;学年、学期用于系统的后续连贯性与扩展性;学号、教学班用于标准化记录学生个体的个性化需求;需求类型、需求描述用于记录学生本人对需求的判断及补充说明,便于后期统计及教务处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学生需求;受理与否、满足与否、反馈描述用于对学生反馈其需求是否已受理,是否已满足,以及教务处工作人员对受理情况补充说明。

2.涉及相关数据表

个性化需求数据表中各项数据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托已有教学管理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表,以确保数据即时准确。主要的相关数据表为学生信息表、课程安排表、学生选课表。个性化需求数据表中学号字段将与学生信息表关联定位具体学生;教学班字段将于课程安排表、学生选课表关联定位具体课程安排情况、课程容纳人数限制以及课程已选情况等;若学生需求得到满足,选课情况还将追加写入学生选课表。

3.关联数据开发

系统通过Web方式供学生提交需求,并与教学管理数据库相结合,因此系统开发采用ASP+SQL Server工具进行,分别开发学生平台和管理平台。[4]

如上文所述,该系统开发主要是将现有教学管理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进行关联整合展现出来,同时将学生查询后的结果予以记录。主要存在以下几类数据关联整合,数据关联整合后通过Web予以展现。

(1)用户信息表(userinfo)和学生信息表(xsjbk)关联。通过用户信息表中用户名字段(username)、密码字段(password)和学生信息表中学号字段(xh)判断是否合法登录以及获取学生姓名(xm)、班级(bh)、专业(zymc)等基本信息。参考SQL查询代码如下:

Select xsjbk.xh,xsjbk.bh,xsjbk.xm,xsjbk.zymc,userinfo.username,userinfo.password

From userinfo inner join xsjbk on userinfo.username=xsjbk.xh

Where userinfo. username=′"&username;&"and userinfo.password=”&password;&”

(2)教师担任表(jsdrk)、教师基本库(jsjbk)、课程代码库(kcmcdmk)的关联。根据这一关联结果再与课程安排表(js_syk)关联,获取课程的具体时间地点安排。教师担任表中涉及的字段包括课程代码(kcdm)、学年(xn)、学期(xq)、教学班号(bsid)、学期学分(xqxf)、教师工号(gh);教师基本库中涉及的字段包括教师姓名(xm)、教师工号(gh);课程代码库中涉及的字段包括课程代码(kcdm)、课程名称(kcmc)等。参考SQL查询代码如下:

select jsdrk.kcbm,jsdrk.xn,jsdrk.xq,jsdrk.bsid,jsjbk.xm,yxdmk.yxmc,kcmcdmk.kcdm,kcmcdmk.kcmc,jsdrk.xqxf from jsdrk left join jsjbk on jsdrk.gh=jsjbk.gh

left join yxdmk on jsdrk.yxdm=yxdmk.yxdm left join kcmcdmk on jsdrk.kcdm=kcmcdmk.kcdm

where jsjbk.xm like ′%"&cxnr;&"%′ and jsdrk.xn=′"&session;("xn")&"′

and jsdrk.xq=′"&session;("xq")&"′ order by jsdrk.kcdm,jsdrk.kcbm

课程安排表(js_syk)再根据上述查询到的教学班号(bsid)、单双周(dsz)、开课周次(xingq)、开课节次(jc)、上课地点(jsdm)等信息,参考SQL查询如下。

select dsz,xingq,jc,jsdm from js_syk where bsid="&rs;("bsid")&" order by dsz,xingq

(3)学生选课需求写入到学生选课需求表(xsxktzb)中。写入内容包括提交日期(riqi)、提交时间(sj)、学号(xh)、教学班号(bsid)、学年(xn)、学期(xq)、需求类型(tzlx)、需求说明(tzsm)等。参考SQL代码如下:

insert into xsxktzb (riqi,sj,xh,bsid,xn,xq,tzlx,tzsm) values(′"&riqi;&"′,′"&sj;&"′,′"&xh;&"′,"&bsid;&",′"&xn;&"′,′"&xq;&"′,′"&tzlx;&"′,′"&tzsm;&"′)

(4)学生选课需求表(xsxktzb)与学生信息表(xsjbk)、教师担任表(jsdrk)、教师基本库(jsjbk)、院系代码库(yxdmk)、课程代码库(kcmcdmk)关联,用于列示学生选课需求。学生选课需求表涉及字段包含学号(xh)、提交日期(riqi)、提交时间(sj)、教学班号(bsid)、受理与否(sfsl)、成功与否(sfcg)、需求类型(tzlx)、调整反馈(tzfk)等;学生信息表涉及字段包括学号(xh)、姓名(xm)等;教师担任表涉及字段包括教学班号(bsid)、教师工号(gh)、开课院系(yxdm)、课程代码(kcdm)等;教师基本库涉及字段包括教师工号(gh)、教师姓名(xm)等;院系代码库涉及字段包括院系代码(yxdm)、院系名称(yxmc)等;课程代码库涉及字段包括课程代码(kcdm)、课程名称(kcmc)等。参考SQL代码如下:

select xsjbk.xh,xsjbk.xm,xsxktzb.riqi,xsxktzb.sj,jsdrk.kcbm,jsdrk.xn,jsdrk.xq,jsdrk.bsid,jsjbk.xm,yxdmk.yxmc,kcmcdmk.kcdm,kcmcdmk.kcmc,jsdrk.xqxf,xsxktzb.tzlx,xsxktzb.sfsl,xsxktzb.sfcg,xsxktzb.tzfk

from xsxktzb left join xsjbk on xsjbk.xh=xsxktzb.xh left join jsdrk on xsxktzb.bsid=jsdrk.bsid

left join jsjbk on jsdrk.gh=jsjbk.gh left join yxdmk on jsdrk.yxdm=yxdmk.yxdm

left join kcmcdmk on jsdrk.kcdm=kcmcdmk.kcdm

where jsdrk.xn=′"&session;("xn")&"′ and jsdrk.xq=′"&session;("xq")&"′

order by sfsl,xsxktzb.id

当选取特定教学班后,上述查询结果再与特定教学班号匹配,得到特定教学班的所有选课需求。列示出来的特定需求在上述查询的结果中增加学生选课需求表(xsxktzb)中的需求说明(tzsm)字段。

4.功能模块

根据关联数据开发结果设计具体的操作平台,根据应用对象不同分为学生平台和管理平台功能模块。

(1)学生平台

学生用与登录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同样的用户信息登录个性化选课需求系统。

学生登录后,系统根据用户信息自动读取学生学号、姓名以及当前学期设置等基本信息。学生界面以“==以下查询本学期课程安排==”为分隔线,分割线以上为学生根据自身个性化需求已提交的选课申请,学生可随时登录系统查看申请受理状态。学生申请信息包含提交日期时间、课程安排信息、调整原因、受理状态、受理反馈等。当教务处工作人员对学生申请受理后,学生界面中受理状态即会相应予以调整,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进展状况。

分割线以下提供查询界面,可根据教师姓名或课程名称查询所需要的课程安排。以课程名称查询为例,如查询“运筹学(D类)”课程,结果如图1所示。

根据查询条件,系统查询出所有“运筹学(D类)”课程安排,包含开课院系、任课教师、具体课程安排等信息。学生需填写申请调整原因,以便教务处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其调整需求。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填写申请原因后提交,该申请将即时出现在分割线上方。

学生界面设置简洁明了,通过对教学管理数据库的查询,学生能提交标准格式数据,以供教务处工作人员采集并处理,同时学生还能填写具体申请原因。通过这种简便的方式,准确无误地采集学生个性化的选课需求。

(2)管理平台

教务处工作人员通过管理平台汇总学生提交的需求,如图2所示。选定学年、学期后系统会自动汇总已提交的申请,并根据提交时间先后顺利排序。

汇总的需求包含提交时间、学生信息、课程信息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课程教学班信息,包含任课教师和教学班代号。教务处工作人员根据时间先后顺序选择教学班代号,当选定某个教学班后,所有对该教学班的申请全部列示供批处理,如图3所示。

选定教学班后,系统即将该教学班的具体课程及选课情况做综合描述,包括开课时间、地点、计划容纳人数、已确定选课人数、教室实际容量以及相关备注信息等。根据这些信息以及学生对需求的具体说明,教务处工作人员依次受理,对于能够选入的,直接选入,并做好受理和选课成功标记,供学生查询。对于不能选入的,做好受理相关反馈供学生查询。

四、系统应用与扩展

以上海交通大学应用个性化选课需求系统为例。应用系统之前的新学期第三轮选课持续两周,约有一周半的时间学生每天持续排长队,初步统计每天最多能接待100位学生,经座谈了解,有部分学生因排队浪费时间放弃。学生和教务处工作人员均承担较大压力。

应用个性化选课需求系统后,学生网上提交选课调整申请,不再需要实际排队。教务处工作人员后台批处理学生申请,工作环境大大改善,工作效率提高。第三轮选课的两周内,共接受1731名学生的3477条需求,实际受理过程中分为923个教学班批处理。根据提交日期统计的需求如表1所示。

根据统计可以看出,第一周申请数约为第二周的两倍,每周一和周二为申请高峰期,这段时间教务处工作人员需加强配备,以确保学生及时得到反馈。

系统实际运行收到了较好效果,但还存在可扩展的空间。目前的系统实现了新选课需求数据与教学管理数据库的融合,但学生平台尚未集成入学生选课系统,下一步将考虑学生选课系统与学生平台的无缝集成。

参考文献:

[1]杨延红.信息子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2007(13).

[2]朱健等.新形势下高校教务与教学管理信息反馈科学化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上半月), 2007(3).

[3]王冰.对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4).

[4]夏瑜等.略论基于B/S模式网络课件练习系统[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

[5]魏平.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工具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4.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篇9

摘要

随着电脑的普及与使用,现在的管理也提升了一个档次,渐渐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即从原来的人工记录管理模式转变为电脑一体化管理。高校是科研的阵地,后勤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也应该一改传统的人工管理,更加信息化,时代化,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案。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以高校的管理方式为实例而设计的一种实用型管理系统。本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通用性、简单操作性,适用于同行业以及一些同类型的企业管理。随着学校寄宿人员的增多,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人员的负担越来越重,为了让所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人员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无纸化办公;使工作更有条理,更方便,更有效率而开发出这套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关键词:信息、管理、实用性、高校

前言

从2012年3月27日开始,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选题工作。在这一周我确定了我的课程设计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确定设计题目之后,我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借阅必要的书籍与材料,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媒介收索了关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首先就是开发此类项目的背景。当前,学生信息管理体制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国有的管理发展的需要。2.信息管理人员超编现象普遍存在。

3、高校的信息管理大多数都还停留在初级的计算机管理上。对于大量的数据和庞大的数据结构,简单的用EXCEL表格来记录是远远无法满足信息的规模的。必须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定制专业的信息管理软件来进行相关的管理。

4、学生信息公开化不够。高校的精密仪器设备一般都比较贵重,学生的信息如不能得到有效的共享,将会严重制约设备的使用效率,甚至导致重复购买。一套完整的网络系统将会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在需求分析阶段,我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功能包括登陆、学生查询自己的信息、管理员的日常管理、教师的登陆、查询等几部分。

接着在系统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期间,因为需要自学和探索的内容与软件较多,所以我发挥积极主动精神投入课程设计和开发活动。除了老师正式安排的课程设计时间之外,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向善长这方面的同学进行请教和互相探讨,力争获得最大收益。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考虑经济、技术和运行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合理选择计算机和通信的软硬件设备,提出系统的实施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校管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流程设计等等。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完成数据流程图等的设计。使我对这些开发设计的软件应用工具运用和掌握的更加熟练。

员。每个人都有唯一的一个用户名,每个用户名都有与之对应的密码,如果用户名和密码不一致,则无法登陆主界面。如果用户输入错误可以单击“重臵”按钮,重新输入。输入完整单击“确定”按钮进入主界面。

图1:登陆界面

2.2.2 主界面用例描述

用户通过下拉列表框选择身份,可以是学生、教师或者管理员。用户选择身份以后,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通过认证后,出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通过系统验证用户进入学生信息管理主界面,在主界面中我们可以看到登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所修课程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查找”按钮看到所查找学生的信息。如图2:

图2:主界面

2.2.3 修改密码用例描述

登陆到主界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主界面的右侧

图3:修改密码界面

2.2.4 选修课信息用例描述

用户单击“选修课信息”按钮,进入到选修课信息界面。在选修课信息界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本学期所有可选的课程信息。学生选择选修课程表的课程,在界面的左下角会出现对应的课程详细信息。单击“选修”,就可将所选课程添加到列表框里。单击“退选”按钮,那么已选课程将从所选课程列表里删除,同时退选课程里将出现退选的课程,单击退选就可以退选此课程了。单击“确定”按钮,保存选修课信息。用户还可以通过“查看”按钮查看历年来的所选修的课程情况。如图4所示:

图4:选修课信息

2.2.5 个人信息用例描述

在主界面的学生基本信息框下面有两个按钮,一个是“查看更多信息”一个是“修改基本信息”。学生、教师、管理员都可以在主界面单击“查看更多信息”按钮,进入“个人信息”界面里查看个人基本的信息。管理员可以对这些进行修改,并且只限管理员修改。如图5。

图5:个人信息界面

2.2.6 修改学生信息用例描述

管理员可以单击修改按钮对学生信息进行修改,当用户是学生或者老师时,修改按钮对其不可用。

管理员进入个人信息界面时,单击修改按钮就可以进入到修改个人信息界面,对学生的信息进行修改。单击“确定”按钮保存。如图6:

图6:修改个人信息界面

2.2.7 查看、修改课程信息用例描述

在主界面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学生所修课程信息情况。这里列出了本学期该学生所修的所有具体课程,每个具体课程占一行,单击“具体课程信息”按钮进入

“课程信息”界面,用户可以看到完整的课程号、课程名、授课教师、学分信息。同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学年的时间段来查看相应学年的课程信息。如图7:

教师和管理员有权对课程信息进行修改,如果要修改学生课程信息可以单击“修改”按钮,进入到“修改课程信息”界面,这里列出可课程名、课程号、任课教师等一系列与课程有关的信息。单击“确定”可以保存修改的信息并退出。如图8:

图7:查看课程信息界面

图8:修改课程信息

2.2.8 考勤表用例描述

在主界面上单击“考勤信息”进入到“考勤表”的界面。系统给出所查找学生的考勤情况。其中包括住宿考勤与课堂考勤两部分。并且最上方有学生的住宿信息以及基本信息。如图9所示:

图九:考勤表信息界面

2.2.9 奖惩表用例描述

在主界面,单击“奖惩信息”按钮。进入奖惩表界面,这里给出了历年的奖励与惩罚信息以及学生的基本信息。如果单击“修改”按钮可以对学生奖惩项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此操作只能由管理员进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给出相应的学生的奖惩情况。学生单击个人信息界面上的“奖惩”按钮,进入到奖惩表的界面。教师在查找到相应的学生信息后可以通过“奖惩”按钮来查看该生所有的奖励与惩罚项。如图10:

图10:奖惩表信息界面

2.2.10 修改奖惩信息用例描述

管理员可以通过“修改”按钮进入到“修改奖惩信息”界面。可以对学生的奖惩信息直接进行修改。如图11:

图11:修改奖惩信息界面

3.2.2 修改密码时序图

用户进入主界面,单击“修改密码”按钮进入“修改密码”界面。输入相应的修改信息,系统检测输入是否完整、确认密码是否与新密码一致、旧密码是否正确。检测通过,显示成功信息。如图二所示:

图2:修改密码时序图

3.2.3 选修课信息时序图

学生在主界面单击“选修课信息”进入选修课信息界面,此界面上显示了所有可选的课程信息,这些信息来自选修课信息表。单击某一课程,在详细课程信息里显示具体课程信息,课程的具体信息来自模板课程信息表。如图三所示:

图3:选修课信息时序图

3.2.4 退选选修课时序图

当学生选修了某一课程时,该课程也许与该生课时或其他原因有所冲突而不能选修,这时应有提示,并让该生退选改课程。学生单击“退选”按钮,系统提示是否退选,单击“是”则在学生的选修课信息表里移除这个选课项。如图四所示:

图4:退选选修课时序图

3.2.5 查看基本信息时序图

学生进入主界面后,主界面显示了学生的个人信息,单击“查看更多信息”按钮,进入“个人信息界面”,此界面中显示的信息来自学生的基本信息表。如图五所示:

图5:查看基本信息时序图

3.2.6 修改个人信息时序图

在个人信息界面中单击“修改”按钮,进入到修改学生信息界面,修改界面的学生信息也是来自学生的基本信息表,当用户单击修改时,系统提示是否修改,单击“是”,系统修改基本信息项。并保存。如图六所示:

图6:修改个人信息时序图

3.2.7 课程信息时序图

用户进入主界面,单击“具体课程信息”按钮,进入到课程信息界面。在这里显示了具体的课程信息。此信息来自个人课程信息表。如图七所示:

图7:课程信息时序图

3.2.8 修改课程信息时序图

管理员或者教师在课程信息界面单击“修改”按钮或者从主界面单击“修改课程信息”按钮,进入到修改课程信息界面,当用户单击修改时,系统检测信息是否完整,并提示是否修改,单击“是”,系统这时修改个人课程信息表的信息项。如图八所示:

图8:修改课程信息时序图

3.2.9 考勤表时序图

用户在主界面单击“考勤信息”进入考勤表界面。在考勤表界面中显示学生的出勤信息。此信息来自学生的住宿考勤表和课件考勤表。如图九所示:

图9:考勤表时序图

3.2.10 奖惩表时序图

用户在主界面单击“奖惩信息”进入奖惩表界面,此界面显示该生所有的奖惩情况。这些信息来自于学生的奖惩表。如图十所示:

图10:奖惩表时序图

3.2.11 修改奖惩表信息时序图

当管理员单击修改时,进入修改奖惩信息界面,这里显示的信息同样来自奖惩表。当单击“修改”时,系统检测信息是否完整,提示是否修改,单击“是”,系统修改奖惩信息项,并提示修改成功。如图十一:

图11:修改奖惩信息时序图

总结

从3月27日开始,我们进行了将近三个月的课程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安排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人与人的沟通,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整个学习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设计虽然安排在了三个月的时间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成果。运用学习成果,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设计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设计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学习成果,看一看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学习计划,改变学习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在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之后,我们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软件开发流程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才发现,书本上理论性的东西与在实际运用中的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有些问题不但要深入地理解,而且要不断地更正以前的错误思维。一切问题必须要靠自己一点一滴的解决,而在解决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自己在飞速的提升。对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而程序设计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它反映了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它才是一个设计的灵魂所在。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程序上面的。很多子程序是可以借鉴书本上的,但怎样衔接各个子程序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很熟悉。因此可以说系统的设计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

我觉得作为一名学习软件工程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

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篇10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探究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联系密切的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地方高校创新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模式措施的分析,阐明了地方高校公选课,尤其是建立特色公选课课程体系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培养大学生特色文化意识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素质教育

公共选修课是高等学校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人才而开设的面向全校学生选修的课程,它是学分制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公选课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开设历史已有100多年,最初的公共选修课被称为通俗教育课,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教学形式多样、学科门类健全的课程体系。目前,国内高校也普遍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设公共选修课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高校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公共选修课的受益面,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对公共选修课的比例作具体的硬性规定;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公共选修课的管理。虽然取得的一些成绩,但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公选课开设的比较晚,研究成果少,管理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课程开设门类有限,满足不了学生选课的需求。原因是大部分学校缺乏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优秀教师,尤其是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优秀教师,也没有聘请优秀的校外专家担任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教师。

②教学管理程序化建设不到位。公共选修课在课程的开设、审批、选课、补选等环节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逐步走向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③教学效果差,学生选而不修,学生只追求学分而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学分制培养方案中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其中规定学生必须选一定数量的公选课学分,然而实际上,学生选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只追求学分,违背了学校开设公选课的初衷,同时大部分课程教学中学生没有教材,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差。

④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质量监控难以落实。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公共选修课只能在周末进行授课,教学管理费用成本加大,教学质量监控难以实施,上课时间有时都难以保证,给人的感觉就是公共选修课可有可无。地方高校尤其如此,公选课的教学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教学管理者该如何根据自身特色建立和创新公选课课程管理模式,以期形成合理的公选课课程结构和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已成为各地方高校教学管理者需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加强和创新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强化教学激励机制,加强课程建设。我校作为地方高校,为了确保都能开出数量充足的课程供学生选修,首先从教学激励机制入手来调动教师开课的积极性。对第一次获准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主讲教师,学校将一次性发给资料费500元,并同时给予课酬和计算教学工作量,以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出一批优质课程。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加大力度向教师宣传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了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设立了专项经费支持公共选修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在课程建设上,各院系动员和组织了一批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申报,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筛选,对评选上的课程在全校范围内供学生选修,。另外学校还鼓励开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公选课,极大地丰富了公共选修课程资源。

(二)严把公选课的开设质量关。学校严格规范了公共选修课的申报与审批程序,要求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在申报开课时要填写教师学术方面的介绍、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和教材使用等情况。经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审批同意后再送教务处评审筛选。在学校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和宣传下,院系方面也对此很重视,不少院系认识到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院系的形象和教学水平,在学生方面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从院系一级就实施了严格的把关制度。如规定无论教师职称高低,要求申请开课的教师均必须在学院内进行试讲或说课,通过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同意后再上报到教务处审批。一些院系则根据教务处反馈的教师网上评价情况来决定是否同意其继续开设公共选修课程。

(三)加强选课指导,严格选课管理。针对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近年来加大了选课的宣传力度,在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以及校园网发布选课通知、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得学生对选课流程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学生选课前充分宣传、指导,学生选课后及时调研、反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学生选而不修,或者修而不学,个别课程选修人多最后参加考试的只有少数,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学校规定在选课截止之后不得办理退选手续,不参加考试者以零分计,这一举措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严肃了选课秩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近年来,延安大学不断探索和完善公选课考核模式和考核制度,尤其是在特色公选课的考核上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形式,力求考核符合课程的特性和要求,有利于课程的培养目的实现。如《陕北民歌》、《安塞腰鼓》、《陕北腰鼓》等实践性较强的特色课程,着重考察学生对陕北民间艺术形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所以考核形式的选择采取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有些课程的学生,甚至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校内外大型节目的表演,这种考核不但让学生熟练掌握陕北民间艺术的技巧,更加深了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但是对于《延安精神概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陕甘宁边区著名党史人物研究》等特色公选课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对延安精神、党的精神和伟人精神有哪些体悟,有哪些收获,所以前面的考核方式显然是不适应的,而是以写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不但锻炼了大学生的写作和研究水平,更能加深其对课程精神实质的理解程度。

(五)建立地方特色公选课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特色意识。在公选课课程建设中,延安大学深入挖掘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开设了《陕北民歌》、《陕北秧歌》、《安塞腰鼓》、《陕北说书》、《延安精神概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陕甘宁边区著名党史人物研究》等特色公选课课程,构建了了地方高校特色公选课课程体系,效果明显,深得师生的好评。因为公选课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使地方院校大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了地域文化,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创新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其课程大多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特点。我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各类学术和文化学习的兴趣拓宽视野,沟通文理,让学生接触、理解本专业以外的各个学术领域和思想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丰富高雅的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应变能力,为社会提供多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此,我校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修够学分的公共选修课程方能毕业”,其中理工科(含体育)各专业的学生至毕业时,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分原则上不得少于4学分;文科(含外语、艺术)各专业的学生至毕业时,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学分原则上不得少于4学分;师范类各专业的学生还必须从教育理论和技能课程中至少选修2学分的课程;以上学分不能以其它形式替代。学校按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教育理论和技能以及艺术等系列开设公共选修课,这些课程包括全校各专业及公共课程中有特色的选修课、素质教育课、较系统的科技前沿系列讲座等。

我校提出要在公共选修课领域倡导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树立一面旗帜,开课至今已有相当一批较为成功的课程,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尤其是特色公选课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地域文化研究氛围,培养学生的特色意识,而且会不断地促进地方高校公选课课程体系的完善,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同时,特色公选课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打开一座丰富的文化宝藏,这为喜爱地域文化的大学生提高了平台,为他们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开拓了一条道路。目前大多地方高校因为公选课课程资源有限,教学人员不足,教学经费紧张等原因,公选课课程设置非常零散,并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极大地阻碍了公选课的改革发展。公选课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能有效克服地方高校教学资源不足的弊病,抓住地域文化这一特色教学资源开设公选课,建设公选课课程体系,不但使公选课课程建设体系化,而且能显现公选课出独一无二的特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延安大学本科学分制公共选修课实施办法。延安大学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版),2009。

【2】方华君。将公共选修课打造成素质教育的一块宝地。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上一篇:高一数学学习方法及学习指导下一篇:装饰公司年终总结会议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