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人才德育培养中的应用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职业院校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以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最终教育目标,必须发挥好班级管理的德育教育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以制造类专业五年制高职为教育对象的特色班集体创建,提倡将“工匠精神”的理念融入五年的德育教育中,设计出有专业特点,根据培养目标进行培育的实施方法及过程,以便更好地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

关键词:智能工匠;德育教育;特色班集体创建;

一、引言

五年制高职学生知识素质普遍偏低,往往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开拓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职业院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主题型特色班集体创建将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化学生对于专业和职业的认知,为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主战场。如何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模式并系统全面地进行德育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出特色班级活动,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深入了解专业特质、工匠精神,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成为智能工匠,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二、工匠精神的特色德育培养模式

(一)匠人之意,一丝不苟

高职一年级新生对于专业认知是懵懂的,绝大部分选择就读专业的意见都来自家长、亲戚、朋友、自己喜好等,为了让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更加清晰,深入了解专业、职业赋予的意义,第一年的特色德育围绕“匠人之意,一丝不苟”来开展,设计出五年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断丰富,特色主题活动可以以学习分享会、主题周记、爸妈讲、学长说、师傅授、参观校企合作单位等主题形式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于专业、职业以及岗位的了解。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是制造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丰富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课余生活,转变学习思维方式,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利用每周一次的黄金早读课时间进行“机械制图”学习分享会,请优秀学员分享学习心得,展示学习作品,同时班级成立帮扶小组,帮助那些学习较弱的学生,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主题周记可以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在完成周记的过程中,学生也在慢慢接触、了解专业内容。围绕专业、职业、行业等设计相应主题,如父母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你对制造业的了解有多少,未来想做像大国工匠那样的人吗,通过了解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将来会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等。通过周记,让学生搜集身边有关专业、职业和岗位的内容,加深了解,在周记分享环节,让学生对职业充满自豪感。通过家长讲、学长说、师傅授活动的开展,邀请班级中从事制造业相关的家长代表来谈谈他们对于制造业的了解和经验分享,通过分享会,学生们了解了父母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性质,了解了本专业行业情况,为学习科学知识,明确职业方向奠定了基础。优秀毕业生代表无疑是学校专业出口发展最强有力的证明,邀请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通过他们讲述爱岗敬业、认真踏实、坚持不懈地努力等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明确方向。在认识实习环节中,听师傅介绍各种加工方法和各类生产设备,让学生明白大国工匠近在咫尺,只要自己肯努力、有目标,相信一定会成功。平时利用班级网络学习平台,定期推送大国工匠、我身边的劳模、先进制造技术等优秀视频展播,观看后学生在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明白“匠人”之意,将一丝不苟的精神内化于心,体现在平时学习的点滴中,处处做到一丝不苟。

(二)匠人之思,道技合一

高职二年级的学生逐步接触专业基础课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实训课也相应开设,为了让学生在专业的认知上逐渐清晰,目标更加明确,二年级的特色德育主要围绕“匠人之思,道技合一”来开展,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特色主题活动有技能比武PK赛、开设职业体验的主题班会、大国工匠、大国重器、中国工业等分享会,以多种多样的主题形式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让学生明白,一个真正优秀的制造业人才,不仅要做到理论知识过硬,更要有技艺精湛的技能水平,必须要做到道技合一。

专业技能是专业学习的灵魂,应让学生更好地提高专业学习能力,借助主题班会时间定期开设技能比武PK赛,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每月评比出技能之星,为技能大赛储备人才。邀请校企合作工作室企业工程师到班级开设讲座,以企业的视角带领学生共同了解职业、岗位等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校外活动机会参观校企合作单位,接触企业中优秀员工代表,更深层次地体会匠人之意,明白一丝不苟的真正精髓。平时利用班级网络学习平台,定期推送大国工匠、大国重器、中国工业等优秀视频展播,观看后学生在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思考“匠人”之意,将道技合一的精神内化于心,从而实现“德行”与“道术”的结合。

(三)匠人之智,追求卓越

每一位学生都是未来制造业的主角,更加需要工匠精神的引领,并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根据两年的积累,高职三年级的学生在专业认知上更进了一步,明确了目标,形成了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不断固化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高职三年级将围绕“匠人之智,追求卓越”来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曾经的我》《现在的我》《未来的我》《角色扮演——职业人》《我的职业生涯蓝图》《我的职业理想》,班级特色讲坛《职业辩辩辩》《工匠精神》《中国工业界的奥斯卡》《一分钟中国工业》《我们与高级蓝领的距离》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人生观,强化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找到自身差距,制订行之有效的计划,弥补不足。

对于将来从事的行业以及岗位的决心,学生不再迷茫,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坚定了自己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以及岗位的决心,同时也为自己的目标做着各项准备工作。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职业认知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活动中融入质量至上的职业操守、对生产过程中每一细节都给予重视的工作态度,具有高度责任感、精益求精和勇于创新。高职三年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不断加强技能知识的学习,考工考级就是让学生具备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技术要求,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职业添砖加瓦,打下良好的基础。平时利用班级网络学习平台,定期推送中国工业之“韧”、大国工匠、职业素养等优秀视频展播,观看后学生在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明白“匠人”之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在将来职业的道路上追求卓越。

(四)匠人之行,精细严谨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各行各业中,却始于职业教育,学生在践行技艺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这样才能汲取精神滋养,磨砺锻造工匠精神。高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构建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行为体系,主题教育活动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等来开展。主题活动有《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经验交流》《人人出彩,技能强国——我的匠心梦》《致敬“大国工匠”,涵养“工匠精神”》《我身边的他——技艺精湛的“工匠人”》等,丰富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追寻工匠精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的开设,让学生在内化精神的同时,也做到内化于行,活动中处处体现职业素养,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忠诚、奉献、乐观、开放的职业信念。实训课、考工就是对学生行为最好的检验,体验匠人精神,做到精细严谨,让严谨细致成为一种常态。平时利用班级网络学习平台,定期推送时事报道、职业体验、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优秀视频展播,观看后学生在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多方面积累,践行“匠人”之行,做到精细严谨。

(五)匠人之心,赤诚执着

自古以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几千年来,无数的工匠人不断追求完美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课程教育未能很好地付诸生产,学校的“教”与企业的“用”仍有距离,人才培养与实际应用相对脱节的情况没有根除。高职五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将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面开展。主题活动有《顶岗实习动员会》《模拟招聘会》《与专业同行》《我们是未来的大国工匠》《培育工匠精神,锻造工匠人才》《匠心中国》《提高职业素养,成就美好未来》等,丰富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职业院校主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手段,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种形式主题活动的开设,将创新精神融入工匠精神,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顶岗实习的分享会让学生懂得谦恭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实习过程中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怀谦恭之心、自省之心,在坚守匠心的同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平时利用班级网络学习平台,定期组织大家对顶岗实习进行阶段总结,提出问题,全班讨论,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永远相信自己的未来,匠人之心,赤诚执着。

三、结语

培养工匠精神,需要共识也需要行动,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奋斗之歌。本文在德育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主题活动、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特色班集体建设的探索,详细阐述“特色班集体”创建的实践与思考。并以智能制造专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专业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探寻“智能工匠”在德育教育中培养的有效途径,为其他职业院校、其他专业培养“工匠精神”提供了可借鉴的德育教育案例。

参考文献

[1]刘苗苗,孙惠.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99.

[2]高娜,冯春艳.“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培养方法初探[J].智库时代,2019(5):107-108.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模式下一篇:体育赛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