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及护理措施

2023-0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肺部感染及护理措施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摘要: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临床数据的整合分析肝脏和胆囊手术患者的肝脏和胆囊在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45例肝脏和胆囊手术,和所有的病人被分为一组观测团队与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在肝移植手术后肺部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变量。观察组死亡率为20%,对照组死亡率为5%,对照组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脏移植手术;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护理

肝移植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恢复肝脏功能的健康的肝脏病人,这是一种新的手术形式,肺部感染是肝脏移植最常见的并发症。调查数据显示,活体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高达35% ~ 60%。为此,医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机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对205例常规危险因素进行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合性分析2013年11月~ 2014年11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50例行肝脏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均并发肺部感染,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4~ 69岁,平均(32.5士4. 2)岁;9例行右半肝切除,7例行左半肝切除,9例行不规则切除。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未并发肺部感染,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3 ~ 68岁,平均(32.1士3.2)岁;3例行右半肝切除,4例行左半肝切除,16例行不规则切除。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等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诊断标准》等关于《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积分标准》对50例行肝脏移植手术患者进行综合判定,以确诊肺部感染。

1.3分析方法

依照前期研究选取有可能会涉及到肺部感染的变量展开全方位分析工作,例如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中血流阻断、术后使用呼吸机、术后使用镇痛泵、术中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又士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5例行肝脏移植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观察组患者,5例出现死亡,死亡发生率为20%;25例行肝脏移植手术后未并发肺部感染的对照组患者,1例出现死亡,死亡发生率为5%;两组患者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中血流阻断、术中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使用呼吸机等均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1肝脏移植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第一,手术前后缺乏应对机制。行肝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常产生恐惧、抑郁、易怒、焦虑等负面情绪,不能正确认识术后咳嗽咳痰的重要性,导致预后不良;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必须进行强化训练,以防止他们咳嗽和痰的排出,这将导致肺部感染。

其次,术前和术后肺肾损害。在手术前,患者的胸部和腹部被水淹没,限制通气更加严重,导致碳酸过高和缺氧。如果患者术前存在肺功能缺损,那么长時间手术后,术后肺功能恢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并发肺部感染。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可能直接增加肺部负担,如果并发肺部感染,将增加控制难度,提高疾病死亡率。

第三,呼吸因素。肝脏移植的过程中实现,通常需要采用机械通风很长一段时间,通常会直接影响人体上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使纤毛运动和咳嗽反射减弱,最终导致粘膜屏障功能的降低。与此同时,部分护理人员未能按照程序要求,及时消毒呼吸机,及时从蒸发器和加湿器中取出无菌液体,及时清除呼吸机和气管插管中的污染物,增加了感染风险。医护人员没有严格的无菌操作,吸痰动作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肺部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第四,营养因素。病人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必须采取合理科学的营养措施,以减轻肝脏负担。同时对患者的肠内营养进行严格的选择和管理,而胃肠营养的实施并不需要很长时间;长期使用胃做鼻胃管后,可明显增加肺炎的发生率,主要由于胃管鼻胃管会大大增加液体体积和注人数,使胃液回流,最终导致吸入性肺炎。

2.2肝脏移植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手段

首先,术前护理。在进行手术前,全方位的检查和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准备工作,通过及时有效的事前千计和治疗来降低肺部感染率。如果病人出现腹水或肾脏功能障碍,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然后,在手术的过程中,血培养用于药物结合,痰,混合物的药物,药物,感染,防止肺部感染。

第二,术后护理。手术、护理人员完成后,需要及时拔出气管插管,保持适当的增加麻醉后患者的一个明确的床头30°,为了实现连续的氧气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呼吸频率、呼吸节律等,有利于对患者的血气进行综合分析,为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同时,护理人员要正确引导病人在特殊情况下采取呼吸、咳痰等措施。

第三,通风筒。患者经气管插管苏醒后,观察其血液循环已恢复到稳定状态,自主呼吸功能正常,要在脱机气管插管当天尽早做好,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严格按照呼吸机使用相关规定的要求,其各项参数必须科学调整,尽可能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气管切开术,护理人员在敷料时应及时更换气管切开术;用于严重污染的呼吸机连接管。护士应定期更换和消毒

第四,有针对性的护理。如患者胸腹有少量腹水,护理人员只需定期治疗,注意不要实施特殊治疗;其中患者提供相同数量的胸腔和腹水,然后用B超定位进行穿刺液;如果患者大量胸腔积液,医护人员只需将引流管放置于腹部或胸腔即可。

最后,营养支持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不得采用常见的胃管肠营养支持工作,应该使用鼻胃管肠营养,这不仅能将肠内营养保护功能充分发挥,还能减少肠部感染,预防肺部感染。护理人员要提高胃管管理水平,防止液体量注射频繁;增加牙齿护理,以避免因口腔外来菌株而感染肺部。

参考文献:

[1]曾霞.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引起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9):141-142.

[2]沈蒙文.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9):6-8.

[3]杨慧宁,曹力,王鲜平,等.肝移植受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2- -54.

[4]徐志丹,时军,罗文峰,等.肝脏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实用临床医学,2010,11(5):28-31.

作者:符慧霞

第2篇: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探究

【摘 要】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进而为找出更好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本院神经外科ICU接收的196例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8人,分组结束后,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的基本护理方式,而对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肺部感染进行预防,实验结束后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转出重症加护病房的时间进行对比,来判断两种护理方式各自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结束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2%,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10%;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中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为2.04%,而在对照组中共有11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概率为11.22%;在转出加护病房的时间方面,观察组的时间也要更短一些。结论: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还可以加速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

气管切开是最常用于治疗重大呼吸困难疾病,在手术结束后极其容易引发肺部感染这一并发症[1]。因此,在当前针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治疗时就必须要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降低肺部感染的概率,从而为实现患者的良好恢复创造条件[2]。本文就旨在对两种术后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进而找出更好的临床护理方式来为患者进行服务。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数据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选择了自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本院神经外科ICU接收的196例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98人。在观察组中,共有63例男性患者与35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大的为73岁,最小的为32岁,平均年龄是(48.54±2.97)岁;在对照组中共有57例男性患者与41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大的为75岁,最小的为35岁,平均年龄是(49.05±3.0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气管切开术并自愿参与到本次实验过程之中,此外,两组患者之间在年龄、性别、症状、病史等方面的比较中 P>0.05,比较数据具有参考价值。

1.2方法

在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的是常规性的基本护理方式,首先,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同时还要在饮食、服药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3]。

而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采用的是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首先,提供给患者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要及时为病房进行通风,并使病房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及光照。其次,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消毒工作,使家属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探视。再次,护理人员还要及时对患者的伤口进行观察,检查有没有异样情况,并及时对伤口进行消炎处理,防止伤口感染。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实时对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檢查,一旦发现异样立即联系医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针对于气管切开术患者护理人员还要正确的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并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清洁工作[4]。最后,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引导患者正确用药,为实现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1.3评价指标

在实验结束后,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并发生的发生概率以及转出重症加护病房的时间进行对比,来判断两种护理方式各自的应用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单位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并用t对结果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结束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2%,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10%,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中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为2.04%,而在对照组中共有11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概率为11.22%;在转出加护病房的时间方面,观察组平均用时为(10.83±3.08)天,而对照组患者平均用时为(16.09±5.01)天。

3 讨论

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对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会提高治疗有效率并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速患者的痊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价值。为此,在今后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将此护理方式推广开来,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张承贤,薛文莉,侯诗箐.重症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77-3078.

[2]厉晶晶,王少敏.优化吸痰法与传统吸痰法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比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2):22—24.

[3]马艳芳.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fJ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2807—2808、2813.

[4]陈泉芳,邹小英,王威,等.某院呼吸科2007-2011年肺部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23(16):3052-3055.

作者:谢远利

第3篇: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和措施评价

【摘 要】目的:探究脑外伤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情况。方法:自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脑外伤重症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脑外伤患者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脑外伤患者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脑外生患者护理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护理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肺部感染

脑外伤重症患者是临床治疗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治疗中主要采取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方式,但是由于患者自身病情较重,且手术方式属于创伤性治疗方式,因此,在患者术后恢复中很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其中较为严重的为肺部感染[1],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病情恢复,本次研究自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脑外伤重症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究脑外伤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脑外伤重症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36.68±2.35)岁;对照组患者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35.54±2.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脑外伤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脑外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患者治疗及修养过程中需将患者床位抬高20°左右,降低患者脑水肿的发生率,根据患者实际恢复状况定时为患者调整体位,降低患者肺部及其它部位感染的發生率;②做好患者病房及救治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确保患者救治过程中的无菌性,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保持患者救治区域内空气的流通情况[2];③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探视,禁止探视人员过多或时间过长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使患者始终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接受治疗,④加强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感染情况的预防和检测,定时检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如患者有过敏史需加强对患者用药及生活环境的监控和管理,定时为患者做好皮肤清洁,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⑤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确保所有探视及护理工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详细向患者介绍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解决患者对疾病的问题及顾虑,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合的饮食方案,在保证患者影响吸收的前提下降低患者胃肠功能压力[3]。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②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信息均使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通过x?进行检验,通过t进行检验,使用P值进行判定,P<0.05时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脑外伤重症患者的治疗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控制和改善,对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控制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加强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由于脑外伤重症患者本身病情较重,患者心理负担较大,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在脑外伤重症患者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加强了对患者治疗及恢复中的综合关注,除常规护理中对患者疾病的关注之外加强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建立治疗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还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任何程度。

综上可知,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外伤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护理价值,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建兰, 周洪兰. 循证护理干预对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0):10-13.

[2] 杨俊英.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外伤患者围术期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6):81-83.

[3] 张小佳, 商赫兰, 汪立刚. 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25):155-158.

[4] 于岩岩, 山广慧, 金娜. 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8):68-70.

作者:李玲

第4篇: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的经验总结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并辅以综合性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我院接收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予以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4,予以痰热清注射液+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结论: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临床治疗;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R81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37-01

肺部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老年患者较为多发,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临床治疗多采取抗生素治疗,但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较为严重,导致耐药性增加,细菌变异,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加大。近年来,我院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68例我院接收的老年肺部感染患,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均符合相关肺部感染诊断标准,排除神志不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观察组中,女15例,男19例,病程2-15年,平均(136±05)年,年龄60-85岁,平均(718± 63)岁;对照组中,女14例,男20例,病程3-16年,平均(138±06)年,年龄61-86岁,平均(716±53)岁。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并加以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痰热清注射液(批号:国药准字Z20030054),在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20ml痰热清注射液后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续治疗7d。

13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1)加强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如呼吸、血压、体温等。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痰液状况,当痰液为红色,说明可能存在肺癌、肺结核等情况;若痰液为翠绿色或黄绿色,考虑为绿脓杆菌感染;若痰液类似铁锈颜色,考虑为大叶性肺炎或肺梗死;若痰液为泡沫状粉红色,可能为急性左心衰竭,而痰液若存在恶臭,则可能为厌氧菌感染;(2)呼吸道护理。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敲背,鼓励患者正确咯痰,并予以雾化吸入治疗。对于排痰困难者予以吸痰器吸痰。(3)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详细掌握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及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输注痰热清时,应注意所选抗菌药物是否与其存在配伍禁忌。指导患者按?t嘱坚持服药,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报道医师,并协助处理。(4)心理护理。肺部感染常反复发作,使患者易出现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协助其调整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4)生活及饮食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同时切忌烟酒,饮食上多食用水果蔬菜,多饮水,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纤维素、高热量食物,以加强营养。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待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的运动。

14观察指标(1)疗效评价[1]:显效:患者辅助检查结果恢复正常,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有效:患者辅助检查结果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本文中将有效+显效归纳为临床有效。(2)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估等级:不满意,基本满意,十分满意。

15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百分比(x±s)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见下表

3讨论

肺部感染是由病原菌,包括细菌、支原体、真菌等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的特点,患者常需长期反复住院,对患者身心健康存在不利影响。痰热清注射液为中药制剂,具有抗菌、抗炎、解毒、镇痛的作用,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缓解临床症状,同时能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除,改善通气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肺部感染发生后,病情变化难以预料,易发生其他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护理,以保证用药的安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采取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是针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身体状况开展有计划性、有目的的全面统筹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通过心理干预,能够减轻其心理不良情绪,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加强病情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处理,同时进行用药指导,能够保证用药安全,提高疗效;通过饮食指导能够促使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利于疾病康复;指导其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有利于机体的修复,待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对于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作有一定帮助。李海荣[2]对60例肺部感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且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可见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文献报道的结论一致[3]。

综上所述,在痰热清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彦,董桂平,焦秀梅等.胃食管反流护理干预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7):985-988

[2]李海荣.排痰护理在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4):397-401

[3]郭顺锡.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科,2015,10(5):739-740,682

第5篇: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发布时间:2011-03-21 来源:安徽省医学协会信息中心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原因;护理

肺部感染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笔者对本院神经外科46例重症颅脑损伤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3年2月~2006年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209例,GCS评分≤8分。其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46例,发生率为22%。男33例,女13例,年龄1~69岁,平均(45±3)岁。呼吸机辅助治疗28例,气管切开26例;感染发生时间为入院后4~26 d,平均(12±1) d,意识障碍持续5~62 d。采用无菌技术操作经负压引流,将深部痰液收集到无菌试管中送检,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2结果

2.1细菌培养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14株,鲍氏不动杆菌11株,大肠埃希菌8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阴沟肠杆菌4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真菌2株,其中混合感染7例。

2.2预后

针对细菌敏感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合局部和全身治疗,采取有效地护理防控措施,6~11 d肺部感染愈合,除因基础疾病严重死亡13例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

3感染原因与预防措施

3.1感染原因

①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黏膜纤毛失去屏障保护作用;反复负压吸痰损伤气管黏膜;空气未经滤过湿化直接进入下呼吸道。②呼吸机管路污染: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水是细菌的主要繁殖地,特别是未按照规定每日进行管路消毒的机器,细菌的平均浓度可高达2×108 CFU/L。当患者移动体位或医护人员移动管路时,使带菌的冷凝水直接进入下呼吸道。③吸痰操作或吸痰物品未达到无菌要求。

3.2预防措施

①清洁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特别是对气管切开的患者,持续的洁净空气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天用1%~2%的次氯酸钠室内湿拖地两次,为使重症监护病室空气净化达标,在室内安装负离子空气消毒机,每天定时对病室进行密闭式空气消毒,消毒后再打开窗户通风。每月定期进行空气培养1次。②呼吸道的管理:对受伤后即有呕吐的患者,应立即清理口腔内滞留物,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吸痰时要达到一定的深度,人为致患者咳嗽反射使深部气管、支气管内的误吸物进入主气管内,易于吸出。③呼吸机管路的管理:本组带机>72 h的病例中有6例患者为同一种菌株感染,因此对长期带机的患者应每天消毒更换呼吸机管道,发现管道中有冷凝水时应随时倾倒。④气管切开的护理:气管切开后由于失去了呼吸道加湿滤过作用,带有菌尘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是导致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

做好气管切开后的护理:①用生理盐水或3%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2次/d,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用0.1%的醋酸清洁口腔。用过的物品用2 000 mg/L爱尔施初步浸泡消毒。污染敷料单独包装后焚烧。深度昏迷的患者及时吸净口腔分泌物,每2小时翻身扣背1次,促进痰液引流。②气管套管口持续用灭菌生理盐水或乙醇纱布覆盖。③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严格无菌吸痰,床边备无菌吸痰盘,每次吸痰时做到一杯一管一手套。吸引气管内与口鼻腔分泌物的导管分开。维持气道通畅,吸痰时采用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内导管内径的1/2,插入长度不超过20 cm,吸引负压不超过300 mmHg。无菌操作手法正确,吸引管插入气管时不作吸引,在吸引管到达深度后,一边吸引,一边将吸引管往上提拉,转动退出。每次吸引操作持续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过程中应观察患者是否有缺氧表现,吸痰频率根据分泌物多少而定,通常30 min~2 h吸引1次。分泌物黏稠难以吸出者,每天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痰的排出。通常每次用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5 mg,3~4次/d。为使痰液容易吸出,我们经常在吸痰前向气道内滴入3~5 ml生理盐水后再吸引。严重缺氧者在吸引前适当增加氧流量。④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负压吸力不应过大,本组病例有4例气管切开后6~14 d,在吸痰过程中发现褐色坏死黏膜组织。⑤气管套管内套消毒2~4次/d,一般视痰量及痰的黏稠度决定消毒的次数,痰液多且黏稠度高的患者每天气管套管内套消毒4次,反之常规每天消毒2次则可。为使气管套管内套的痰痂容易去除以保证消毒效果,我们将内套管先在水里煮5~10 min后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再进行消毒。每个气管切开的患者必备两个同型号的内套管,一个摘下来消毒时,另一个给患者套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缩短内套管离体时间,以免引起外套管结痰痂,使内套管套回困难或增加感染的机会。⑥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更换敷料每天1次,必要时随时更换污染的敷料。如果纱布上分泌物颜色变绿,应排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时做分泌物的培养和药敏试验。⑦鼻饲管的护理:鼻饲量<250 ml/次,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鼻饲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呛咳、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情况,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等误吸现象,立即停止灌注,并立刻吸出鼻腔及呼吸道的误吸物。用瓶装营养液能全力时,注意滴速不能太快,500 ml能全力维持在6~7 h滴完,如果速度太快,则部分患者不能消化吸收,会出现腹泻现象,一般营养液的温度控制在38~40℃。可采用营养液专用滴注器。

重症颅脑损伤中并发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而肺部感染又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从本组病例显示,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很多,预防控制也相对困难,更需要医务人员增强预防感染控制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做分泌物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持清洁的环境,做到早期预防、及时处理,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李春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133,170.

[2]仇蓉,夏既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常见并发症的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189-190.

[3]赵淑兰.重型颅脑损伤院内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探讨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73-74.

[4]刘家荣.术后气管切开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132,149.

第6篇:强化型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效果评价

李延翠

1杨瑞霞1

郑光明2

(1,2 河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市,475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强化型护理措施,对2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合并肺部感染的例数为3例,感染发生率为10%;而实验组合并发生肺部感染病人1例

,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实验组30例患者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一般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

25、5和0例,进行卡方检验,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强化型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效的预防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有积极的作用,此外,患者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效果评价

Enhanc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Evaluation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BSTRACT: Objective:Investigate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fter lung infection care measure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chances of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patient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 to hospital in 2013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s admitted to 60 cases in December for the study,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1 第一作者:李延翠(1971年02月—),女,本科,河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 2 通讯作者:郑光明(1962年03月—),男,本科,河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measures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based care measures, 2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was three cases, the infection rate was 10%; while the experimental combination and pulmonary infection occurred in 1 case, the infection rate was 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rate high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control group of 30 patients, patient care job satisfaction is 100%; experimental group of 30 patients,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 general and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number of cases was 25.5 and 0 , chi-square test, P <0.05,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Enhanced ca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ung infection, to improve the chances of survival of patient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in addition, higher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 . Keyword: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Lung infection;Evaluation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Document code : Article ID:

前言

颅脑损伤是由于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定: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或再次昏迷者为重型颅脑损伤[1]。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易发生脑疝危及生命[2]。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常见且病死率高,临床上强化护理措施就成为挽救患者性命的关键,本研究主要探讨强户型护理措施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3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7~67,患者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比较

组别 实验组 例数 30

性别(例) 男 14

女 16

年龄(岁) 46.5

损伤原因(例)

车祸 15

坠落伤 6

打击伤 9 对照组 30 18 12 47.2 17 4 9 1.2一般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强化型护理措施,对2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使用EXCEL2007软件包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研究中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个组别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评价依据

研究中患者肺部感染判定依据为经CT扫描确诊。 2结果

2.1两组患者感染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例数为3,感染发生率为10%;实验组发生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比较

组 别 对照组 实验组 χ2 P

例数

30 30

感染例数

3 1

感染发生率(%)

10 3.33 9.952 0.0304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2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对照组30例患者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实验组30例患者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一般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

25、5和0例,进行卡方检验,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组别

n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0 0 对照组 30 25(83.33%) 5(16.67%) 实验组 30 χ2 p

30(100%) 7.842 0.0328

0 10.962 0.02002 3讨论 3.1原因分析及效果评价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在交通事故中有很大比例的患者是颅脑损伤,颅脑损伤中重型颅脑损伤比例又是极高的,国内研究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高达60%以上,而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炎的患者又高达20%以上[3],造成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很多,国内研究揭示主要有以下几种[4]:水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侵入性操作等,免疫力下降及侵入性操作导致的感染都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去避免,所以本研究从临床护理入手,研究强化型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炎患者的影响,我院实施的强化型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和避免医源性感染为重点,效果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发生合并肺部感染的例数为3例,感染发生率为10%;而实验组合并发生肺部感染病人1例

,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强化型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有极大的影响。 3.2强化型护理措施 3.2.1基础护理

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床头30~45°为最佳,可以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密切监测,包括呼吸频率、节奏及听诊肺部呼吸音等,以此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此外,还要定时进行血气分析,根据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时对呼吸的参数进行相应调整,以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5]。 3.2.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研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药物使用均为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提供,根据试验结果再由临床医生与药师共同商议使用抗菌药物,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病程初期经验型治疗导致的覆盖面不足,还能避免因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感染[6]。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期间,还要对患者进行监测,避免感染的发生。 3.2.3手卫生及无菌化操作规程的执行

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是导致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诊疗及护理的过程中要避免医源性感染。我科为了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强化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按时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手细菌进行培养,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前面已经提到,医务人员侵入性的操作也是导致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为防止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规程,避免一次性医疗物品的使用,尤其是护理人员对两位患者进行操作间,要避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免洗型洗手液对手部进行消毒[7]。 3.2.4饮食指导 患者免疫力低下也是导致感染发生的原因,所以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选择时候要遵从合理膳食的准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国内研究显示[8],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鼻空肠管给与肠内营养对改善含着营养状况更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强化型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基本吻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强化型护理措施强调医源性感染的避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通过这些措施的强化,才能从根源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文龙,周源,王双琴,等.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4:90-92. [2]张晓,朱巧云,毛青.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5;154-156. [3]杨绍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炎因素的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83-84. [4]季文英,项贤美,张青丽.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9(26):813-814. [5]冷敏娟.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5):109-109. [6]王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222-223. [7]王艳黎.1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术后护理[J].全科护理,2013,3(11):764-765. [8]李燕芬,郑再菊.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10,19(25):1758-1759.

第7篇:25例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与护理方法分析

【摘 要】 目的:研究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以及护理干预的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行气管切开处理并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深部痰培养,对其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25例发生肺部感染的ICU患者进行痰液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检出率为48.0%。根据其药敏培养结果给予耐药性低、敏感性高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后,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临床有效率为96.0%。结论:做好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以痰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为依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对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和气管切开的切口进行有效管理,对于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气管切开 ICU 肺部感染 护理方法

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患者一般均有病情严重、多合并长时间昏迷的特点,对其实施气管切开处理后,由于气道分泌物增加,而患者无法有效排痰,容易引起反复感染的情况。临床上将入住重症监护室72h后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定义为ICU内肺部感染[1]。肺部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的治疗及预后恢复,还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行气管切开处理并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等,并据此提出合理的护理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转入重症监护室后均实施气管切开处理,并发生了肺部感染。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患者的年龄在21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3.4)岁。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的时间距离入住ICU的时间在3-7d,平均(5.1±1.3)d,且实施气管切开处理的时候,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8例,意识清醒的患者17例。

1.2 方法

1.2.1 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培养鉴别与药敏实验

取患者的气管切开部位下呼吸道分泌物(深部痰液)为标本,置无菌试管内并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规定对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别(病原菌的培养采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系统)。然后采用K-B法对不同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使用仪器为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培养仪VITEK-2 compact,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结果分析[2]。提出护理方法。

1.2.2 护理方法

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从转入重症监护室之初,就对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血压、体温等进行积极监测,并给予心电监护,一旦在气管切开术后出现异常反应则积极向主治医师报告,并进行及时处理。

环境护理:做好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通风等工作,保持重症监护室安静、无噪声污染,维持温度、湿度在适宜范围内,定期进行消毒及室内细菌检测,在实施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提高无菌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入重症监护室之前,要求做好裸露部位的有效清洁、消毒,戴专用的口罩、帽子、工作服。减少和控制病房内的人流量,规定探视时间和探视人数,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进行全方位保护。

气管切口护理: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后,要对切口进行有效护理,给予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做到每天至少换药一次,对处于昏迷状态或者无法进行有效咳嗽而不能做好有效排痰的患者,给予吸痰处理,吸痰时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操作前后均应佩戴完整的防护用品。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定期进行更换。同时定期对呼吸机进行清洁工作,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适度湿化。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根据患者护理后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等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以患者治疗后72h内,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且排痰效果优秀为痊愈;以患者治疗后72h内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且排痰效果练好为显效;以患者治疗后72h内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甚至出现咳嗽加重,咳痰量增加的情况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25例发生肺部感染的ICU患者进行痰液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检出12株,其次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分别有8株、3株、2株,分别占48.0%、32.0%、12.0%和8.0%。

根据其药敏培养结果给予耐药性低、敏感性高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后,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临床有效率为96.0%。

3 讨论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实施气管插管进行人工辅助呼吸的重要手段,在临床麻醉手术及其他医疗过程中十分常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因病情严重,部分合并呼吸困难等,则需通过气管切开术对呼吸困难的问题进行缓解处理。一般认为,患者的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而无法及时有效清除是造成肺内反复感染的主要原因,具体分析,则认为下述几方面的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4]:①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并发生交叉感染;②患者病情严重,昏迷时间长,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也会增加肺内感染的易感性;③患者在实施气管切开手术后,呼吸道防御系统受损,直接与空气接触,容易受外来致病菌感染,发生严重肺内感染;④在使用呼吸机进行人工辅助呼吸的过程中,如病房环境清洁度低、呼吸机有不干净,细菌聚集等情况,相关肺内感染发生率大大增加。

针对上述诱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以痰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为依据,做好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对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和气管切开的切口进行有效管理,对于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美芳.气管切开患者重症监护病房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7):966-967.

[2]赵丽娜.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与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557-558.

[3]邝焕明.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83-84.

[4]朱婷.气管切开病人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2013,7(4):111-112.

第8篇: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分析及防控

【摘要】 目的 降低腹部手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56例腹部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肺部感染患者经积极治疗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效果满意;其他418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结论 腹部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率与手术麻醉、术后切口的疼痛、环境和空气的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术前正确的指导,有效的呼吸训练,积极减轻切口疼痛及制定严格的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腹部手术;肺部感染;防控

腹部外科术后感染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而腹部外科术后的感染又以肺部感染为主,其发生率高,尤其多见于老年、严重创伤、长期吸烟和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1]。笔者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腹部术后患者456例,其中发生肺部感染38例,经采取有效的护理防控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6例腹部术后患者中男294例,女162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2.30岁。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8例,感染率8.33%。全部手术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占8.33%。不同手术方式,见表1。

1.2 病原菌分布 共分离出46株病原菌,分布最多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30.43%和19.57%。

2 原因分析

2.1 调查发现,医院的某些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够,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2]。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规则制度不全,没有卫生处置制度。

2.2 腹部大手术均行全身麻醉,较其他麻醉更影响患者的生理状态,其对呼吸的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而麻醉药物、镇静药的使用,使患者咳嗽反射中枢受到抑制,降低了排痰能力;挥发性麻醉药可刺激呼吸道,使分泌物增加。

2.3 由于腹部大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如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及流感病毒等,易引起肺部感染。

2.4 患者术后因切口疼痛,惧怕深呼吸及咳嗽、咳痰,使分泌物均在气道积聚,易出现肺不张而致感染。

3 防控措施

腹部术后肺部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

3.1 感染防控知识宣传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检测。提高对消毒隔离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人人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3.2 术前护理

3.2.1 加强术前知识宣教 预防交叉感染,增加营养,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劝告患者术前两周戒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3.2.2 呼吸功能训练 对腹部大手术的患者,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呼吸功能锻炼计划,以便术前、特别是术后能够学会和应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呼吸功能锻炼包括: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训练、束腹胸式呼吸训练。

3.3 术后护理 ①术后尽早拔出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者清醒后无力咳嗽排痰,必须采用辅助的方法:辅助咳嗽法、手击震动法、刺激咳嗽法、雾化吸入。③预防感染: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使其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减少感染机会[3]。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术后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④有效减轻疼痛,同时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轻低位肺的张力,利于减轻肺底部充血,增加胸壁活动度。对于腹部大手术的患者,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应加强各项防控措施,对于减少肺部感染,提高腹部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1.

[2] 董桂珍.加强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5017-5018.

[3] 肖西平,李娟,郭洪霞.普通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564.

第9篇:ICU病房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管理

目的:ICU病房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护理管理的研究。方法:对206例ICU病例中l16例感染病例进行感染部位比较和综合感染因素分析,并针对感染因素采取预防控制及护理措施。结果:结果206份ICU病历中感染了116人,感染率是56.84%。ICU感染与病房管理,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病人免疫力低下等有关。结论:ICU患者是医院地高危人群,应该重点监控,加强护理。

【关键词】ICU护理;感染因素;预防控制

当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地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一大课题。特别是近些年以来,随着医院新技术新疗法的实施,更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而ICU病房由于其接收的病人病情重,抵抗力差,加上各种侵入性监测的实施及介入治疗等,使ICU病人感染几率明显比一般病房要高,成为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地重要因素之一。现对116例ICU感染患者进行系统顾,比较感染部位并对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预防控制和护理管理对策,现综述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感染对象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归档的ICU病人206例病例中,男120例,女86例,年龄是15N78岁。其中重度颅脑损伤的57例,多脏器衰竭的43例,胸部手术的32例,腹部手术的46例,复合外伤的20例,其他的8例。入住ICU时间7-17d.人住ICU以前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的计数正常。按年龄分

老年组(60~78岁)和年轻组(15-59岁),每组有103人。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执行。

1.2 调查方法:采用回顾调查和医生病历相结合地方法,对206例ICU感染者逐项查阅填写ICU感染调查表并且进行分析综合,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地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1.3 统计学处理采取X 检验。

2 结果本组资料显示ICU感染占到56.31%(116/206),不同年龄组ICU感染部位及感染率见于表1。

3 讨论

3.1 感染因素分析ICU患者感染因素一般有患者的自身疾病,免疫力低下,ICU病房病人集中,患者伤口多,ICU专职护士与为重病人比例严重失调,病房管理不严格,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侵入性操作的执行等。

3.2 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

3.2.1 环境污染的控制监护病房应该处于环境安静,阳光充足,邻近手术室,必须和外界隔离,。一般设床位4~6个,床和床之间最好用屏障分割开,有条件者应设置层流空气,经过5urn过滤器输入室内,来杜绝污染。每天及时有效处理病人换药和敷料,排泄物,遗弃物,各种引流管,墙,柜,床定时使用消毒液来擦拭,病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空气达2次,每次为1小时。严重限制进到ICU内的人员,更换ICU内专用拖鞋,衣帽和口罩整齐,进行无菌操作之前,坚持洗手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在处理不同病人或直接接触同一病人不同部位前后必需认真洗手。

3.2.2 交叉感染的控制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比较长,经气管插管来抽吸痰液,由术者操作带入污染源而致肺炎者的机会较高,而气管的切开,抽痰或作雾化吸人治疗机会会更多,应该对其严格的消毒,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消毒手套,用一次性吸痰管。而新近发展地完全密闭式地经人工呼吸机导管抽吸气管内痰液地装置可杜绝交叉感染。

3.2.3 合理使用抗生素外科ICU感染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就是术前,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用的较多,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仅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还会增加细菌对抗生素地耐药性,反而大增了感染的机会,特别是难以控制地霉菌感染。目前国外趋势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主张缩短疗程,于术前即期用静脉滴入,术中继续滴注,术后维持滴注2~3天,必要时延续至5天,、很少有超过1周者,对延长应用抗生素的病人,需每日检查是否有霉菌感染,且加以预防。

3.2.4 防止术中感染手术中的各个环节均有污染手术器械用具,组织及血液地机会,尤其以施行体外循环手术时污染机会更加多,有时无法判断从何环节受到污染,对此,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其无菌概念,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无菌操作,来杜绝污染源。

3.2.5 重视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病危重患者及营养低下患者,需要采取必要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根据具体患者身体情况来定,促进身体康复;对患者病情应采取早评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的“四早”方式处理患者病情的变化。 4 评价

ICU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的下降,又兼ICU病种繁杂,大多的侵入性操作,所以较其他病人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

资料显示ICU感染占到56.31%(116/206),较我国平均医院感染率9.7%明显增高。提示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必须采取有效地监控措施,加强护理,防止感染在全院病人中的蔓延。

来源:1.76复古传奇 http://

上一篇:社区扶贫济困项目下一篇:我喜欢的一些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