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免费

2022-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快速变化和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都与制度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我们需要遵守的规则或行动准则。那么,制度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免费》,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免费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并总结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和经验,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方法,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与监控。结果: 基本动态地掌握了医院感染发病、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与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并完善、规范了医院感染监控制度。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常规化、规范化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控制

随着医学知识迅猛飞速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增加,另外,随着新的疾病,尤其是新的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人类将面临各种疾病的严峻挑战。因此,医院感染的控制在医疗过程中尤为显得突出和紧迫。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命脉,医院感染管理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涉及到全院各科室和各部门,医院感染工作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始终,医院感染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就医安全,否则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增加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致残,直接或间接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以致于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抓好环节质量控制,不断促进和提高医疗及护理工作质量。

1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前提

医疗质量是科室的生命力,只有加強质量控制,提高服务质量,把好医疗质量关才能吸引病人,才能提高科室的品牌效应,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医疗单位的医疗质量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几年来,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成立,到院感专职人员的配置、消毒器材的投入、组织培训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决策和支持的重要作用,医院建立了院内感染管理三级网络控制体系,组织齐全,制度建全,责任明确,重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具有管理功能的业务科室,协调相关部门,是连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临床科主任和护士长是各个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直接责任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科室内的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监督、微生物监测和消毒隔离工作,以及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只有科室领导重视以及全员参与,健全责任制,实现了有效地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和贯彻。

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医院感染管理

院感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上,首先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和不断完善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和规范医院感染管理与可持续改进,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检查,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逐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3 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医院感染意识

定期对全院员工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重要职责之一,院感科利用各种形式,如全院培训、科室或部门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及各类人员如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知识进行常规培训,以提高全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抓好医院感染管理,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每年举办各级各类讲座、培训班[2],向医务人员、工勤人员、患者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地给医务人员讲述有关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遵守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对工勤人员的在职教育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类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成度普遍低,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取针对性培训,深入浅出地讲解,从基本的消毒液配制、使用、消毒灭菌概念,到处理排泄物、分泌物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洗手、湿式清扫及医院废物的分类。另外更注重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他们个人、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还与患者自己的行为息息相关,患者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也要对患者加强管理和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患者入院时的健康行为宣传和住院期间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使患者了解、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主动积极地配合护理治疗,改正不良的行为和习惯,预防感染,早日康复出院。通过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5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协调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院感科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监测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与处理、科室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洗手制度的执行、无菌技术的操作、消毒灭菌技术的落实、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终末消毒、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等方面,都会发现一些医务人员或后勤人员的不正确或非规范医疗行为,对于这些医院感染隐患,我们一方面及时予以指出和指导或共同查找原因。另一方面,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是涉及两个以上科室的问题则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进行协调沟通,而这种协调与沟通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协调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1]。医院工作是多专业、多学科的有机整体,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步调一致、密切配合。院感科通过与科主任、护士长沟通交流以及有关会议等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使之不发生矛盾和冲突,通过协调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来保持整体的平衡,为达到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总目标而工作。

6 总结经验,深入研究

有效的管理离不开资料的积累与经验的总结,控制医院感染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医院感染的管理随着医院改革与发展、国际国内医院感染的形势、抗生素、耐药菌等因素而不断改变。多年的基础监测,基本体现出我院诸多部门环境卫生学情况,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及感染高发部位、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特点、抗生素使用状况。但还存在着问题,主要是医院感染发病率处于回顾性调查阶段,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也是目前需要探索的问题。我院可以从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转向全面综合性监测,或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性监测,重视重点部门的前瞻性监测;开展医院感染高发部位原因的调查,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总之,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只有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工作,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监测常规化,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影秋,刘月秀,吴旭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监测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15.

[2] 毛晓清,杨超群,唐春莲.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6.

[3] 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50.

[4] 田继红.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品回收的使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22.

[5] 王芳,马荣惠.专科医院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7.

[6]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23.

作者:胡惠芬

第2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结果 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卫生部标准。结论 医院感染控制必须通过有效措施,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监测

随着医学知识迅猛飞速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增加,另外,随着新的疾病,尤其是新的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人类将面临各种疾病的严峻挑战。因此,医院感染的控制在医疗过程中尤为显得突出和紧迫。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命脉,医院感染管理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涉及到全院各科室和各部门,医院感染工作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始终,医院感染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就医安全,否则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增加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致残,直接或间接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以致于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抓好环节质量控制,不断促进和提高医疗及护理工作质量。

1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前提

医疗质量是科室的生命力,只有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服务质量,把好医疗质量关才能吸引病人,才能提高科室的品牌效应,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医疗单位的医疗质量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几年来,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成立,到院感专职人员的配置、消毒器材的投入、组织培训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决策和支持的重要作用,医院建立了院内感染管理三级网络控制体系,组织齐全,制度建全,责任明确,重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具有管理功能的业务科室,协调相关部门,是连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临床科主任和护士长是各个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直接责任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主要负责科室内的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监督、微生物监测和消毒隔离工作,以及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只有科室领导重视以及全员参与,健全责任制,实现了有效地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和贯彻。

2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调整和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三级网络组织,制定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消毒隔离制度、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医院感染爆发控制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故)应急预案等。制订了培训计划,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书面考试和不定期考核等形式,不断提高全员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

2.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管业务的副院长直接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并担任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相关科室主任任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各相关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形成医院感染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的三级监控网络。

2.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建立会议制度,至少每季度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2.3医院感染管理科 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科室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危险因素认真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器械科等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由科主任、护士长组成及本科监控医师和护士组成。负责本科医院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上报感染管理科。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监督检查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3 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医院感染意识

定期对全院员工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重要职责之一,院感科利用各种形式,如全院培训、科室或部门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及各类人员如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知识进行常规培训,以提高全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协调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院感科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监测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与处理、科室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洗手制度的执行、无菌技术的操作、消毒灭菌技术的落实、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终末消毒、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等方面,都会发现一些医务人员或后勤人员的不正确或非规范医疗行为,对于这些医院感染隐患,我们一方面及时予以指出和指导或共同查找原因。另一方面,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是涉及两个以上科室的问题则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进行协调沟通,而这种协调与沟通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协调是另一种形式的控制[1]。医院工作是多專业、多学科的有机整体,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步调一致、密切配合。院感科通过与科主任、护士长沟通交流以及有关会议等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使之不发生矛盾和冲突,通过协调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来保持整体的平衡,为达到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总目标而工作。

5 医疗废物的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废物、废水的管理。

5.1制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指定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配置了医疗废物回收车,专人回收、管理,要求所有科室使用有规范标示的容器、包装袋,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定期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车辆、工具及其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对负责收集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并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应急措施的培训。

5.2严禁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院外转运时,严格履行交接登记手续,按照要求资料保存3年,严禁买卖医疗废物和随意倾倒医疗废物。

6 体会

两年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领导重视、全员提高认识并参与、规范医疗行为、加大管理力度,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合格的消毒工作、高效的无菌物品灭菌质量以及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首要条件。落实标准预防、正确规范的处理医疗废物,是保护自己、保护病人、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与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众志成城,上下一条心,院内感染一定能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7,6.

[3] 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552.

作者:陈雁

第3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预防医院感染?

在医学技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医院感染产生率也在持续增高。在国内、国外的研究调查中,显示有50%左右的医院感染和不恰当的临床操作以及管理工作相关联。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需要贯穿在所有临床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无菌操作和消毒灭菌以及标准预防属于医院正常開展医疗活动的前提。所以,落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规范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影响。

1 健全组织相当于基础

健全组织相当于“规范”得以落实的良好基础,当前,在一些三级及以上的医院其“感染管理组织”相对很健全,但是,部分中小医院的组织还没有落实,并缺少专职的工作人员,使得很多管理工作都是长时间无人开展,这需要引起重视的一大问题。

2 做好医院感染发病相关监测工作

第一,应该讲感染病例相关报告做好,且掌握到感染诊断的相关标准,然后严格按照报告制度去执行。当前,很多医院都运用了出院时候在患者病历的首页位置进行填报,然后以检查病历的方式做相关统计,这不仅可以助于医院感染被及时的发现和得到控制。伴随着计算机感染管理相关软件的成功研发,一改以往回顾性监测手段。另外,还要做好医院感染病发率相关调查工作。选择的样本要多于出院或是住院患者数量10%,不然无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信度问题。

3 突出工作重点做好消毒灭菌以及隔离

注重选择一些质量比较高的“消毒灭菌剂”,且依照规定予以应用之中在监测好浓度和时间以及方法的同时,将记录工作做好。针对消毒灭菌成效监测情况一定要定期实施,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的原则去落实,尤其需注意的是a内镜、b.所有插管、c.口腔科器具、d.护理用品等等消毒以及灭菌工作的开展,强化对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工作。医护工作人员做好手消毒工作就医院感染控制而言相当重要,需要寻找且选择一种快捷、方便且相对性价比高、有效的消毒方法、消毒剂等,注意坚持使用;所有诊疗操作一定要参照无菌技术操作的相关常规进行开展或是执行。

4 强化对于抗感染类药物使用管理工作

此项工作属于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参照《规范》有关要求,需对于抗感染类药物使用率予以有效统计,努力控制其低于50%。分析其实质问题,不仅仅是需减少使用率,更为关键的是需合理使用:第一,选取感染样本进行送检,按照病原菌以及药敏结果进行药物的使用,与此同时,需统计以及公布出医院当中致病菌或是耐药的主要状况,进而强化对于临床药物的选择性相关指导。第二,加大力度宣传合理使用药物的基础原则和具体意义,要求临床医师持续更新自我观念,且树立出运用抗生素能够加重“医院感染”相关意识,能够自觉的对运用抗生素进行控制。第三,制定抗菌类药物得以合理运用的相关指南,且将管理制度落实好,增加监督或是质控工作的力度,真正控制好对于抗菌类药物的乱用情况。

5 做好重点部门对于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工作

做好重点部门对于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工作属于各项工作得以良好开展的有效基础手段,第一就是需按照医院实际情况分配好对重点部门的划分,然后指定出相对十分严格且有可行性的制度进行防感染。第二就是监督检查具体执行状况和获取的成效,产生问题需积极予以权威指导。

另外,按照感染科以及护理部相关工作开展的要求,将何种消毒、监测的所有档案建立好、健全好,例如:a.紫外线消毒档案、b.毁形记录、c.过氧乙酸熏蒸记录、d.紫外线灯管应用寿命情况监测、记录、e.空气细菌监测、记录。定时对于消毒工作、监测工作予以检查且核对好档案信息的填写,监督是否认真的填写,是否具有客观参考价值,针对发现的一些薄弱之处,予以有效措施实现改进,预防并控制好医院感染的出现。

综上,要想落实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预防医院感染的产生,需要健全组织、做好医院感染发病相关监测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做好消毒灭菌以及隔离、强化对于抗感染类药物使用管理工作、做好重点部门对于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工作,只有将这些工作内容落实到位,才能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作者:辛咏梅

第4篇:临床医学检验论文关于医学检验论文免费医学检验论文: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分析

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对策

医院检验科是工作人员直接与患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接触的工作区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也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控的科室。医院检验科必须制定预防监控措施,从源头上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以预防交叉感染,其现状与对策分述如下:

近年来,政府已加大了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各级医院都成立了相应的感染管理科室,但有些医院组织领导和规章制度仍不健全或流于形式,未认真进行管理。

部分基层医院检验科防护设施很差,无生物安全柜,室内设计不科学,采光通风差,或由于用房分配不足,造成作业流程不合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不能明显分开,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清,从而也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如忽视此现状,即易造成感染的发生。因此,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1健全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检验科主任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实验室应设1名生物安全负责人,并实施责任问责和追究管理,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程序、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SOP)、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等系列相关文件,持续性改进并逐步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更好的预防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等有关专业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对新进人员、实习生、进修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定期考试和测评。

3提高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检验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措施,把预防医院感染作为自己永久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防护能力和防护水平。(1)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加强手消毒,日常工作中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按照标准六步法洗手,操作前、操作后,上下班前后,均要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有资料表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所以控制好手的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4)严禁在实验室内饮水、进食、会客、吸烟,禁止在实验室的冰箱存放食品。尽量减少可能导致感染的危害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4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关心检验人员身体健康,定期进行职工体检,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必要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对意外遇到职业暴露,锐器损伤的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上报专门机构如医院预防保健科备案,定期追踪观察。

5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医院领导应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加自我防护设施(如感应水龙头、烘手机、洗眼装置、生物安全柜等),勤通风换气,改变工作流程,样品集中处理,减少污染机会。增加业务用房,检验科要科学合理安排科室布局,将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分别进行管理。

6加强检验科消毒管理检验科各类培养物、化验检查残余物、废液中均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必须加强消毒与管理,每天对室内空气、墙、门窗、工作台面、地面进行消毒,包括门及柜把手的定期消毒,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器具摆放留有空间,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如有污染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对于实验器具及时清洗并用高效环保消毒剂进行消毒,要严格金属器械、塑料橡胶制品和贵重仪器的消毒。要注意检验报告单的消毒,这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至关重要的措施。

7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废液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注射器、吸管、试管、加样器吸头,各种废弃标本、培养基、酶标板等经含氯消毒剂消毒或高压灭菌后分类放入黄色医用垃圾袋扎紧,贴好标签,由专人回收,集中送交医用垃圾处理站,对针头及损伤性废弃物必须用防穿透的利器桶盛放,并做好各类垃圾回收的记录及交接工作,由双方签字。通过对上述各项措施实施和制度的不断改进及完善,使每个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危害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过程和消毒方法,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和因素,从而更好的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宁尚民.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消毒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203. [2]李瑛.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6,17(3):86. [3]徐兰,郭玉杰,张鑫.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786-787. [4]杜宇,赵先柱,陈建魁.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429-431.

第5篇: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责任制度

一、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

院感组长:科主任,副组长:护士长,监控医师:张雪雷主治医师,监控护士:黄丽护师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本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体计划,结合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

2、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验病原学检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以控制感染的蔓延,做好感染病例的登记工作,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网报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协助调查,并妥善诊治患者。

4、负责监督本科室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作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适应症明确;分线分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护士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置要求,准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必要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5、负责监督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

6、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监测,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7、组织本科室人员积极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8、保持病房整洁,做好病人、陪客、探视人员的管理。

三、本科室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等各项规章制度。

2、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规定,做到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持续进行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送检病原学及药敏实验,积极救治患者并如实填报。

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上报;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

5、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掌握自我防护知识,遵循手卫生管理规范。

6、正确执行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管理工作。

7、做好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卫生宣教工作。 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

全体医护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1、科主任、护士长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不少于9学时,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省级以上专业知识培训。

2、监控人员每人每年接受1次省级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15学时。

3、医务人员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学术活动等每年不少于6学时。

4、工勤人员每年不少于3学时。

5、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对确定为医院感染的兼职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系统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7、每年参加1次全院性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对管理和医务、工勤人员进行不定期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对新分配的医务人员、进修、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的岗前教育。

8、每季度学习<<医院感染监控信息>>,学习上级批示和有关会议内容,交流工作经验。 感染科疾病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设置要相对独立,科室布局、分区合理,清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2、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3、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遇污染时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记录。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人应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工作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院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同时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6、配备非手触式流动水洗设施和速干型手消毒液,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用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7、夏季肠道门诊诊室,每日进行两次消毒,随时污染随时消毒,室内陈设物及门窗、四壁,应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雾或浸泡抹布进行擦拭消毒。不准在室内陈放杂物、食物和就餐。

8、门诊室的污染废物、纱布、棉球等,必须分类分装,专人收集,焚烧处理。

9、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准带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立即清除和消毒。 感染科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设置要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外出。 严格三区两通道,界线清楚,有明显标识。

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病室通风,常规每天两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并做好有关清洁、消毒工作记录。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识,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工作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为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型手消毒液,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6、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对住院病人实施监控,监控率100%,医院感染楼漏报率<10%。

7、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卡”,并于24小时内送感染管理科,遇有“医院感染流行爆发”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8、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适应症明确,分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50%,治疗用药病原菌送检率>60%。

9、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洗、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

10、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

1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器械、敷料等),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物品(体温表、弯盘、治疗碗、药杯等)应用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每一病室设专用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立即清洗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13、无菌物品与有菌物品分开存放。

14、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75%酒精、0.5%碘伏每季度进行监测,其细含量<100cfu/ml,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

15、注射、治疗时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溶液需在2小时内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16、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7、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应分类放置。 感染科感染病例监测、诊断、报告与控制制度。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监测率达100%。

2、按月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部位感染率、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明确医院感染的定义,掌握各系统、各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方法和要点,正确区分医院感染和非医院感染,及时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治疗和上报工作。

4、当科室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5、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本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等部门,并在感染管理科指导下查找感染源各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参与制定并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的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等;

2、发生2例以上医院感染,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的或人身损害后果的,并立即上报医院管理科;

3、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与监控医生与监控护士组成监控小组,对本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全面监控;

2、制定本科室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以及分级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根据细菌药物试验结果做出正确使用。对无法取出培养标本的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临床特点做出初步判断,可先行经验治疗,等药敏试验报告后再做进一步调整;

3、加强对卫生部分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亳州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质量考评标准与实施细则>>的学习,强化医师的自我管理意识;

4、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培训,转变观念,杜绝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

5、建立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自查记录本,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比,实行量化考核评分,并与资金分配挂钩,对滥用抗菌药物的个人提出批评并进行适当的处罚;

6、发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者,及时处理并通知科主任及护士长,并上报药剂科及院内感染科,对严重的不良反应组织专题讨论;

7、临床医师按职称职务分级、分线使用抗菌药物 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可使用一线、二线药物;

三线药物由科主任以及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开方有效,或经全科医师会诊同意应用。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每月对治疗室以及重症病房等重点地方进行环境卫生监测,及时发现环节问题及时改进。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2.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学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应进行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9%。 消毒与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性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物品,必须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植入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用化学方法。

4、根据化学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气管插管等,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6、治疗室、病房等处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皂液;可选用纸巾、擦手毛巾等擦干双手。擦手毛巾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消毒;诊疗、护理连续操作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科室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置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予以解决。

感染科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与病人分道出入,工作人员进入应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防护目镜。并备有手卫生的设施。

2、各室区域的标识明确。传染病人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识,设专用隔离衣、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遇有急性传染病,应暂为隔离,按急性传染病隔离措施处理。

3、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消毒灭菌工作。

4、传染病区的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

1)清洁区:凡未和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病室外的办公室、库房、夜班休息室。

2)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病区内除污染区以外的一切区域都属于半污染区,如更衣室、医护办公室、治疗室、内走廊等。

3)污染区:凡和病人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区,如病室、厕所、污染物、消毒室、外走廊等。

5、感染性疾病病人按就诊流程就诊。隔离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活动,不准互窜病房和外出,到其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6、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传染区时脱去隔离衣,其他工作人员进入传染区要严格遵守隔离消毒的有关要求。

7、胃肠道传染病员的便盆、便壶应固定专用,并严格消毒。

8、传染病人的生活废弃物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用双侧黄色塑料袋封扎后交焚烧室焚烧处理。

9、注射、输血、输液器具使用后,要先浸泡消毒,由专人收集至医疗废物暂存点,收购单位收购。

10、传染病房的地面墙壁应注意消毒,病员出院或死亡后,病房和用具须做终末消毒。

11、抢救器材应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病区内污染布类需经消毒处理后再清点运出。

12、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感染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门诊候诊室必需保持清洁,地面、门窗、内壁每日进行湿式擦一次,走廊痰盂内存放1000mg/ml含氯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2、门诊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两次。

3、门诊观察室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室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如有污染,随即清除和消毒,对不明高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彻底消毒。

4、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由卫生员进行消毒两次,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准带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立即清除和消毒。

5、门诊室的污染废物、纱布、棉球等,必须分类分装,专人收集,焚烧处理。

6、夏季肠道门诊诊室,每日进行两次消毒,随时污染随时消毒,室内陈设物及门窗、四壁,应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雾或浸泡抹布进行擦拭消毒。不准在室内陈放杂物、食物和就餐。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严格遵守医院采购制度

⑴科室和个人不得私自引进和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

⑵开展新项目所需引进的设备、材料等,必须事先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申报,经审核批准后由设备科集中办理。 2.严格验收制度

⑴在使用前,专职护士应当再次检查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并留存资料。

⑵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进行检查。 3.严格保管制度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统一存放,专人保管。不得领取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 对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报告设备科和医院管理科,不得作自行退货、换货处理,不得推诿。 4.严格追查制度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中若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科及时处理。 5.严格回收毁形管理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器、输液针、静脉留置针等,由供应室自领取后全院统一发放与管理,本科室使用后按感染性/损伤性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介入导管、留置管等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按感染性/损伤性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6.每季度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以及回收处理情况接受院感科监督。 手卫生管理

1.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2.接受全院开展的培训,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3.手卫生设施配置:流动水、洗手液/肥皂、快速手消毒剂和干手设施。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定期清洁和消毒。对容器进行清洁消毒时,容器内剩余的皂液应弃去,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使用固体肥皂时,应当保持干燥。导管室、治疗室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干手、手消毒等设施应避免二次污染。 4.手卫生方法:要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在频繁接触病人的诊疗过程中,当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洗手,当接触传染病人或感染性物质污染后,应先用流动水冲净双手,然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5.选用的手消毒剂应当对皮肤刺激性小、无伤害,有较好的护肤性能,洗手后应当使用无菌巾擦干。

无菌技术操作规 ㈠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 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 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 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 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 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 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准备质量标准

1. 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 备齐用物。

3. 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放于无菌罐内,无菌溶液、无菌包、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 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号。 5. 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 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 解开无菌包系带卷放在包布下边。 3. 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用无菌钳(镊)取出一块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 铺无菌盘:双手拇、食指捏住治疗巾两上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内面为无菌区,盖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对面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后,边缘对齐盖好。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一次,以保持无菌。

5. 打开无菌容器盖,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向上,放在稳妥处,夹取所需物品放入无菌盘内后立即盖严。

6. 倒无菌溶液,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面对瓶签两手拇指将橡皮塞向上翻转,将橡皮塞拉出,另一只手(或同一只手)握住瓶签倒出少许溶液冲净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于无菌容器中,套上瓶塞并消毒翻转部分与瓶颈(从非污染处到污染处)后立即盖好,并注明开瓶时间。

7. 带无菌手套法,打开无菌手套包,核对灭菌日期和消毒指示胶带及无菌手套袋上所注明的手套号码、然后将手套袋摊开,取出滑石粉包,将粉擦于手掌、手背和指间,以一手掀起手套内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使手套的两拇指相对,一手伸入手套内戴好,再以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部分,依法戴好另一手套,将反折部分翻转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揭开无菌盘进行无菌操作。 8. 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不可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

9. 开包递送无菌物品时,一手托起无菌包,另一手打开无菌包一角,将带子卷起夹在托包的手指缝内,另一手依次打开其它三角并抓住递送或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无菌区域内)。

10. 操作完毕,从手套口翻转向下脱去手套,整理用物。

(四)终末质量标准

1. 操作有序,方法正确,无菌概念清楚,无菌观念强。 2. 能口述无菌操作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五)注意事项

1. 开包后的无菌包和开封后的无菌溶液有效期均为24小时,无菌盘有效期限不超过4小时。 2. 取无菌持物钳时,无菌持物钳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用后立即放入容器中。如到远处夹取物品时,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用于换药和消毒皮肤。无菌持物钳及无菌罐每4小时更换。

3. 使用无菌瓶内的溶液时,不可将无菌敷料堵塞瓶口倾倒无菌溶液,或直接伸入溶液瓶内蘸取,以免污染剩余的溶液。

4. 无菌包内物品不慎污染或无菌包浸湿,外界微生物可渗入包内,造成污染,需重新消毒。 5. 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戴手套后如发现破裂,应立即更换。脱手套时,须将手套口翻转脱下,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以免损坏。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科主任为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废物实行分类(五类)袋装、分别处理,专人专车回收,并登记签名。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各项要求。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应当有警示标识,不得使用渗漏的容器。

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及时封口。容器外表污染时,应增加一层包装。

锐器废物用锐器盒装载消毒后送焚烧。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规和国家规定执行。 一次性医用器材、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用后专人回收、定点存放,由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回收。

传染病人液体性感染性废物应就地用消毒液浸泡后方可排入下水道。

严格隔离的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就地进行消毒处理,并装双层黄色包装袋中,及时密封,放入加盖容器,送焚烧。 病理性废物消毒后使用双层高密度袋装后焚烧。

禁止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运送过程中不得丢失、遗撒医疗废物。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或围裙。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 认真执行安全注射制度,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上针头套,禁止徒手分类操作污染物品(器械)、针头、刀片等锐器。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

本科室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个人医疗质量的考评,并与资金挂钩。

护理部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个人护理质量的考评,并与资金挂钩。

接受院感科每月一次对科室进行的全面质量考评,对存在问题的个人进行评估,并与资金挂钩。

第6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感染科)

第二十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感染科)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 手卫生制度

外科洗手的细菌学定期监测制度与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标准预防制度 传染病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十一、 隔离预防制度 十

二、 消毒灭菌制度

十三、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十

四、 消毒与隔离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 十

五、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十

六、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报告制度 十

七、 医院感染管理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 十

八、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十

九、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二

十、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二十

一、 二十

二、 二十

三、 二十

四、 二十

五、 二十

六、 二十

七、 二十

八、 二十

九、 三十

一、 三十

二、 三十

三、 三十

四、 三十

五、 三十

六、 三十

七、 三十

八、 三十

九、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医院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风险评估及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门诊、综合科感染管理制度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治疗室、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静脉配置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科(ICU)感染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 输血科感染管理制度 病理科感染管理制度 核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

放射科(或放疗技术科)感染管理制度 介入治疗室感染管理制度 三

十、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十、 静脉置管室感染管理制度 四十

一、 四十

二、 四十

三、 四十

四、 四十

五、 四十

六、 四十

七、 四十

八、 四十

九、 五十

一、 五十

二、 五十

三、 五十

四、 五十

五、 五十

六、 五十

七、 五十

八、 五十

九、 六十

一、 营养室感染管理制度 被服室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与具体方案 细菌耐药监测和预警管理制度 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联合干预措施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机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多部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联合干预措施 非手术情况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措施 院感科标本监管流程 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污水处理)制度 五

十、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分级管理制度

十、 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第7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制定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配合好上级业务部门对本院临床科室和各村卫生室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对不达标的科室和卫生室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措施。

三、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对有关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

四、负责医院人员的业务培训。

五、监督检查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六、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凡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七、监督进入医院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械每季度查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对进口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无菌日期、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八、每季度检查卫生室一次,包括一次性卫生用品监测情况,毁形处理记录,各种无菌包内有无指示卡。

九、每月对全院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十、定期检查全院污水处理及污物的焚烧情况。

各科室人员职责

一、负责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二、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积极配合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工作,反馈和上报有关信息。

四、宣传、学习医院感染和监控知识,有关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五、协助值班人员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掌握抗生素使用情况,实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则。

六、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积极配合,动员全科人员认真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监控工作。

七、积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开展工作,协调与病区医、护、患者之间关系。

八、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定,制度、计划、措施的贯彻与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九、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做好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标本的收集,把好质量关,不弄虚作假。

十、实施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指导乡村医生工作。

十一、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降低漏报率,预防和控制感染。

十二、保管和整理好医院感染有关资料。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院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乡村医生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附:成员名单

组长:张俊

成员:徐向兵 程寿山 王月义 李俊 朱贵菊 王俊

下设王俊为院内感染管理组织办公室主任。

第8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017年江东卫生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院感管理 负责人:唐亚军

组长: 成雅洁

成员:廖海云

唐婷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小组,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门诊、急诊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肠道门诊执行《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由回收站统一回收。

4、门诊体温计由服务中心统一消毒发放,回收。

5、压舌板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用后统一由供应室回收。

6、建立日常清洁制度。

7、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8、门诊各治疗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照射一次。

9、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台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10、抢救室环境整洁,尽量控制陪客,减少室内污染,定时通风。

11、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剂用500mg/L含氯制剂。

12、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13、病人离开抢救室后,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以便应急。

14、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参照相应制度,观察室参照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用强行通过方式,路线不逆行。

二、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窗收发,分室存放,设单独窗口发放,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内。

三、严格掌握各种医疗器材的洗涤、包装、消毒技术规程。

四、包布容器保持清洁、干燥、完整、一用一洗。

五、各种消毒包应有明显灭菌标志,如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消毒者。标志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

六、严格掌握高压灭菌操作技能,每包放化学指标剂,每锅有物理监测记录,每月一次生物检测。

八、每天一次紫外线照射,灯管二周一次95%酒精擦拭。

一次性用品及医疗废物管理

1、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等由供应室统一领取并进行质量验收,未拆除外包装放入专室内,已拆除外包装可放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2、使用后由供应室一对一以旧换新,统一毁型,浸泡消毒,实行登记签名。

3、医疗废物由专人负责分类、装箱,每1—2天由废物处置中心专用车回收,做好登记签名工作。

4、回收点保持环境卫生,堆放整齐,门窗加固防盗。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1、手术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2、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室有醒目标志,并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4、使用后手术用器具及物品应先除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 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5、麻醉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6、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洗手开关采用感应式。采用消毒液体皂,擦手毛巾一用一灭菌。

7、手术人员入室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去除首饰、项链,头发不得外露,有严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术台,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服、鞋。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五下午为固定卫生日。

10、严格参观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期间避免频繁开门。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2、手术废弃物品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锐利刀片、缝针等物品装入锐器盒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13、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

4、室内设有流动水洗设施。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7、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或消毒手。

8、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严格隔离,处理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污物桶定时清洁消毒

9、坚持每日清洁地面,湿式清扫,桌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紫外照射二次。

10、每月空气培养一次,有据可查。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室内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

3、工作前后、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别一类标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检验戴手套,检验后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手,再用清水冲洗。

4、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洁区湿式清洁每日1次,污染区每日工作前后用500mg/L的含氯制剂擦拭各1次。

5、工作衣帽每周换洗二次,拖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

6、抹布、拖把等清洁消毒器材分室使用。

7、检验报告单发出。

8、空气用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

9、器材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原则上各类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用后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4h,再清洗烤干,必要时用前高压灭菌。

10、贵重仪器污染时用2%碱性戊二醛擦拭消毒,作用30-60min,平时保持清洁。

11、废弃固体标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烧,体液标本用2000mg/L含氯制剂浸泡2-4小时倒入厕所,每日处理1-2次,抽血针筒用后一对一调换,并装入危险品专用箱内焚烧。

12、棉球罐、棉签每日一换,扎脉带一用一消毒。

13、室内空气、物表、手、医疗用品每月监测一次。

1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医院污水处理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保持污水排放系统顺利通畅,定期对医院排放系统进行维修。

3、 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采集污水时戴手套,操作后洗手。

4、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放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6.5mg/L. 5,保持室内空气流量,环境清洁。

6、污水处理原料妥善保管,合理配比。

洗衣房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流。

2、定点定时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盛放容器应洁污分开,并每日清洗消毒。

3、

3、认真执行衣物清洁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工作服单独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用500mg/L含氯制剂浸泡30min,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4、清洁物品专区专柜存放。

5、工作环境保持卫生,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用清水擦拭桌、椅、工作台面、地面二次,每周大扫除。污染区用消毒液擦拭。

6、洗衣池(机)做到定期消毒,特别是洗可能有传染性的衣被后,就用90℃以上的热水或500mg/L含氯制剂消毒。

7、做到勤洗手,勤换工作服。

针灸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一次性针灸针在有效期使用;

2、一次性针灸针用后,医院统一回收焚收处理。重复使用的双灭菌

3、。

3、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时间。

4、医务人员每次针灸治疗后认真洗手,接触特殊传染病患者用75%酒精消毒双手。

5、消毒液每天现配现用,保持有效浓度。

第9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石空镇中心卫生院

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体系,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院感科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督促检查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工作,预防院内感染。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意义和防控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专用收集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门诊、急诊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由回收站统一回收。

3、门诊体温计由服务中心统一消毒发放,回收。

4、压舌板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用后统一由供应室回收。

5、建立日常清洁制度。

6、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7、门诊各治疗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照射一次。

8、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台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9、抢救室环境整洁,尽量控制陪客,减少室内污染,定时通风。

10、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剂用500mg/L含氯制剂。

11、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12、病人离开抢救室后,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以便应急。

13、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参照相应制度,观察室参照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用强行通过方式,路线不逆行。

二、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窗收发,分室存放,设单独窗口发放,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内。

三、严格掌握各种医疗器材的洗涤、包装、消毒技术规程。

四、包布容器保持清洁、干燥、完整、一用一洗。

五、各种消毒包应有明显灭菌标志,如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消毒者。标志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

六、严格掌握高压灭菌操作技能,每包放化学指标剂,每日做B-D试验,每锅有物理监测记录,每月一次生物检测。

七、进入无菌室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无菌物品每月一次细菌培养,每月一次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培养。

八、每天一次紫外线照射,灯管二周一次95%酒精擦拭。

九、一次性用品及医疗废物管理

1、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等由供应室统一领取并进行质量验收,未拆除外包装放入专室内,已拆除外包装可放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2、使用后由供应室一对一以旧换新,统一毁型,浸泡消毒(1000mg/L康威达浸泡1小时)实行登记签名。

3、医疗废物由专人负责分类、装箱,每1—2天由废物处置中心专用车回收,做好登记签名工作。

4、回收点保持环境卫生,堆放整齐,门窗加固防盗。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设器械清洗消毒室、诊疗室、操作室。

3、保持诊室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

4、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原则上戴手套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5、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原则。

6、诊室地面、物表、无影灯拉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遇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7、口腔检查用口镜、弯盘、镊子、探针、注射器等采用一次性。用后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作无害化处理。

8、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材料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9、进入口腔内的器械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

10、灭菌器每月生物监测一次,空气、物表、手、消毒用品每月培养一次。

11、每日对化学灭菌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12、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开存放,严禁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室内设有流动水洗设施。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7、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或消毒手。

8、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严格隔离,处理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污物桶定时清洁消毒。

9、坚持每日清洁地面,湿式清扫,桌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紫外照射二次。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室内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

3、工作前后、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别一类标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检验戴手套,检验后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手,再用清水冲洗。

4、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洁区湿式清洁每日1次,污染区每日工作前后用500mg/L的含氯制剂擦拭各1次。

5、工作衣帽每周换洗二次,拖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

6、抹布、拖把等清洁消毒器材分室使用。

7、空气用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

8、器材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原则上各类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用后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4h,再清洗烤干,必要时用前高压灭菌。

9、贵重仪器污染时用2%碱性戊二醛擦拭消毒,作用30-60min,平时保持清洁。

10、废弃固体标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烧,体液标本用2000mg/L含氯制剂浸泡2-4小时倒入厕所,每日处理1-2次,抽血针筒用后装入危险品专用箱内焚烧。

11、棉球罐、棉签每日一换,扎脉带一用一消毒。

1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洗衣房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流。

2、定点定时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盛放容器应洁污分开,并每日清洗消毒。

3、认真执行衣物清洁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工作服单独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用500mg/L含氯制剂浸泡30min,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4、清洁物品专区专柜存放。

5、工作环境保持卫生,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用清水擦拭桌、椅、工作台面、地面二次,每周大扫除。污染区用消毒液擦拭。

6、洗衣池(机)做到定期消毒,特别是洗可能有传染性的衣被后,就用90℃以上的热水或500mg/L含氯制剂消毒。

7、做到勤洗手,勤换工作服。

针灸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一次性针灸针在有效期使用;

2、一次性针灸针用后,医院统一回收焚收处理。重复使用的双灭菌。

3、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时间。

4、医务人员每次针灸治疗后认真洗手,接触特殊传染病患者用75%酒精消毒双手。

5、消毒液每天现配现用,保持有效浓度。

上一篇:中国信用保险公司下一篇:小飞的梦想观后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