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现当代

2023-0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文学常识现当代

文学史料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摘要:挖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完善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更可以纠正错误观点,带来新的学术增长点,对研究主题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然而,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着不重视文学史料的倾向。本文从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学史料的问题入手,具体分析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旨在摆正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史料 学术品格

文学史料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文学研究必须以文学史料为基础,才能正确把握文学研究的方向。然而当前我国到现当代文学研究对于文学史料达到了忽视的地步,没有充分发挥文学史料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摆正方向。

一、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学史料的现状

一切历史研究工作都要以史料的搜集、运用、理解和鉴辩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术研究的学理化更加规范。由于受到商业文化气息的影响,我国的学术研究逐渐脱离了学理规范,片面重视主体主观意志的发挥。很多学者在没有对文学史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就开始撰写文学研究著作,甚至一些文学研究者认为史料研究是没有价值的。这就导致一些文学研究忽视客观存在的事实,对现有的文学史料进行歪曲。如郭宛在《浪漫人生———胡适和他身边的女人》一书中就没有对已经公开的胡适日记进行严谨的考证,造成了一些史料错误,与胡适日记中的记载完全不符。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罔顾历史史料,对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有意的曲解和篡改,没有尊重史实,这样的文学研究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二、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的完善需要发掘文学史料

随着我国思想的解禁和文学史料的挖掘,文学研究摆脱了旧有的阐释式的研究模式,开始重视对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行还原。而发掘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始逐渐完善与成熟的标志。如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发掘张爱玲的史料,对张爱玲在绘画领域和戏剧领域的造诣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对张爱玲进行研究,并对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由此证明,挖掘史料可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这门学科进行完善。换言之,如果没有文学史料的发掘,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只有重视文学史料的发掘,才能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不断完善,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通过发掘文学史料能够纠正过去错误的文学研究观点

在当代文学研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错误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个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文学史料进行研究,造成了一定的研究盲目性。如对巴金文学生涯时间的界定,之前一直认为1929年巴金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灭亡》是巴金文学生涯的起点,然而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却发现巴金早在1922年就已经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开始文学创作了,这就将巴金文学生涯的时间向前推至1929年。这对于巴金的文学研究非常重要,也充分说明了资料发掘的重要性。第二个原因是文学研究主体本身存在各种问题,对文学史料的发掘不够严谨和细致,或者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不敢将真实的言论发表出来,只能屈从于政治要求。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正是伴随着文学史料的发掘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随着文学史料的不断发掘,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才能取得更令人信服的结论。

(三)改变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研究乏力的情况。很多研究者认为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30年的现当代文学史已经不存在研究的空白领域,缺乏继续研究的价值,甚至一些研究者悲观地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走入绝境。鉴于此,怎样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点和增长点就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但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生长点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并没有对文学史料予以重视,绝大部分与会专家都认为文学史料无力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而将目光更多地集中于文学话语的运用与引入。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缺少文学史料。正是由于很多文学史料被湮没了,才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很多空白点无法得到填补。研究鲁迅和周作人的专家钱理群先生通过系统地整理沦陷区的文学史料,出版了《沦陷区文学史料选》,极大地拓宽了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范围,使沦陷区的文学研究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这也充分说明发掘文学史料能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进展,改变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丁景唐和马良春两位先生正是通过对文学史料的整理和搜集,在国内左翼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应该学习两位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来打破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给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通过发掘文学史料来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

发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主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是辩证统一的,研究者对文学史料的态度正是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基础。如文学史料学专家和文学研究家王瑶先生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其《中国新文学史稿》引用了大量的文学史料,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涌现出大量的文学史专著,出现了一个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高潮时期。但上世纪50年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学史专著却并不多,只有像《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样严谨的文学史专著迄今还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必须参考的一本研究专著。王瑶先生的专著之所以能对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研究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是由于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王瑶先生形成和提炼了自己高尚的学术品格和学术风格,从而使文学研究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与王瑶先生相类似的还有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现代文学著名作家唐弢先生,其在六十年的工作中勤勤恳恳地进行文学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了他的学术素质。由此可见,只有在基础性的文学史料搜集和整理工作中勤恳踏实的工作,才能练就一个学者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

受到商业化气息的影响,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环境比较浮躁,很多研究者往往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不重视自己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培养。只有通过文学史料的发掘,不断培养自己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学研究。

三、结语

笔者认为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忽视文学史料的严重问题,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已迫在眉睫。只有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对文学史料进行严格的整理、辨别、搜集和发掘,才能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做到尊重客观文学史料,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这也是为了确保文学史料的真实性,避免篡改文学史料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史料管理和多渠道的史料交流。

参考文献;

[1]巴·苏和.中国蒙古文學史料学的起始与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4).

[2]石兴泽,石小寒.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建设与文学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0(6).

[3]白春超.旧资料的发掘与新学术的发动——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史料研究述要[J].宁夏社会科学,2011(6).

[4]廖久明.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途径:从史料工作做起——兼谈“文学史料研究专栏”创办的意义[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1).

作者:王雯

第2篇: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内容摘要:文学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两门学科之间相互交涉,并且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着西方的文学理论,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文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也在不斷应用的过程中凸显出了工具性的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试用西方文学理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挑战和阻碍,但这一理论基础自身的价值却不应当就此被否定,而是要以更加辩证且客观的姿态展现在学者面前。对此,本文也将以文学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主题,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理论 西方思想 学科交涉

文学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前者之于后者,又应当如何在历史和现代社会中共存,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否能够脱离西方基本理论而实现独立发展等等,这些都是当下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学未来的发展走向和趋势,所以,就这两者之间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期待。

一.文学实践和文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从当下的文学教育体系和机制中可以看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都是“文学”这一大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本科专业设置的时候,汉语言文学是文学中的一个分支,而文学概念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又是这一分支中的核心课程。在研究生专业设置的时候,中国语言文学属于一级学科,其自身也包含了8种学科方向,而文艺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地位上是互相平行的。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文学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都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而当代文学也属于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概论和文艺学,在本质上就是文学理论的鲜明体现。而从以上这些设置中也可以看出,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来讲,其自身的重点在于分析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文化发展脉络,无论是作家发表的作品,还是社团的思潮,亦或是文学史的变更,都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范畴。就文学理论来讲,其自身更加强调抽象性概念的研究和剖析。从表意上来看,这两者都拥有独立的体系,并且性质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在研究对象上也有所不同,似乎能够脱离彼此独立发展。但在学术实践的过程中,两者却密不可分,并且也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渗透,彼此可以相互印证,如果文学理论的总结缺乏实践的支撑,就不能从另一个层面去引导现代文学的创作,也会失去原本的价值和意义。同理可得,如果现当代的中国文学研究,缺乏理论基础,那么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寸步难行。

再加上,无论是中国现代文学,还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著名作家,它们的发展都与西方国家的文学理论密不可分,包括抒情小说,象征主义诗歌,话剧等等,如果这些文学的背后缺乏理论支撑,那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也无法真正取得进步和成效。而且,我国著名作家鲁迅,也受到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在这其中,以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最为明显,并且鲁迅也曾经对西方的文学著作进行了翻译。总的来说,无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还是兴盛,其自身都与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不可分割,从思想角度来看,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各种思潮都被赋予了西方文学理论的色彩,从创作角度来看,现代文学中的各类作品也都借鉴了西方的优秀创作,从表达角度来看,许多作家的写作风格也都受到西方话语和习俗的影响,一旦脱离这些话语,本土的文学也会无法言说,而这一现实并不牵涉到个人的态度和实践的方法,而是根源于本土的文化发展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笔者在文中所提到的文学理论也涉及到本土的一些思想,但主要牵涉到的人就是西方的文学理论,这是因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也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所以也被赋予了鲜明的外来特点。

二.分析新文学理论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创新之间的关系

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中可以看出,文学实践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都与文学理论,特别是西方文学理论的引进有所关联。文学发展史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总结和概括,而每一阶段的历史背后,都会暗含着特定的史学思想,或者是特定的史学理论。从早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来看,文学研究的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革命性特点,并且彼时的学者也都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当作界定新闻学的参考标准,而且也认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理论,是引导新文学发展的重要指导。但纵观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已然是另外一种全新的面貌,而这一现状也从根本上与文学理论的差异有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文精神逐渐步入大众的视野,并且也兴起了一阵女性主义的热潮,许多学者都对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进行了展望和探讨,在后期,也出现了对经典重读或者是语言论转向的探讨,而在这些不同的主题背后,都有特定的新闻学理论作为支撑,并且这些理论也不是单数,而是多种文学理论共同发挥出辅助作用。也就是说,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来自西方的多样化文学理论逐步输入到中国,影响了中国文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影响了作者的文学观念,也影响了他们的研究方法,理论范式和研究技术等等,从多个角度改变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样貌,也推动实践创作向着新的阶层发展,正是因为如此,今天的中国文学才有更加开放且繁荣的局面。以女性文学为例,这一领域始终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统,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的思潮就已经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而且中国现代女权运动也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个中的观念和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当代文学的创作,因此,我国已产生了大批女性作家,包括舒婷,迟子建,萧红,张爱玲,宗璞,冰心等等,这些女性作家通过自己的视角对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表达他们自身对女性权利的尊重和追求,已经凸显出了浓厚的性别意识。除了女性作家之外,男性作家也会针对女性文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且也发表了相关的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女性主义理论正式输入到中国之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对女性的分析始终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上,获得的印象也大多较为直观,所以研究的结论也是表面且普通的。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更加突出了性别和权力,突出了女性的意识和女性的实践经验,拥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价值取向,所以也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浅显剖析提供了宝贵的基础和经验,极大推动了后续的实践和研究。直到今日,女性文学仍旧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中占有极大比重。而以上这些历史也足以说明,文学理论的演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实践上的突破。

三.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现状

从21世纪以来,文学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學研究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小,西方的新闻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被本土的作家所排斥,所以文学研究也在创新上遇到了瓶颈和阻碍,显露出了明显的疲软状态。值得肯定的是,从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确取得了多个角度的突破,甚至在某些领域也实现了创新性的开拓,包括史料的挖掘和整理,手稿的研究和总结,文学广告的宣传等等,这些都与技术条件的进步有很大的关系。电脑制作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周边。但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来讲是辅助性工具的完善,并不能成为学者和作家拒绝文学理论的原因,也不能真正代替新闻学理论所发挥的深层次价值。如果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缺乏理论基础,不能真正结合本国的国情和西方的先进经验,就必然会使自己的发展陷入死循环。另外,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应用西方文学理论时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没有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甚至是把理论当作堆砌词藻的工具,导致理论的应用流于表面,显露出了明显的形式主义弊端,但这也不应当完全否定西方文学理论的价值,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改革有矫枉过正之嫌[1]。

对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应当借用一些新的西方文学理论,来拓展视野和想象力,积累更多的研究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文学学科实践中可以看出,文学理论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解释作家的作品,让他们了解文学理论的发展背景和历史渊源,同时也可以让学者从更多的角度,对文学现象进行剖析和解读,从而推动后续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也应当把握好本土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理论之间的尺度,并不能完全否定旧有的思想,也不能完全排斥新的成果,要树立起高度的辩证意识和严谨态度[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学理论,特别是西方文学理论,的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以有关学者应当用更加包容且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国外的研究成果,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始终停留在过去的模式中无法自拔,而是应当对新的理论成果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分清其中的利弊,结合本土文学研究的基本情况,来有选择的利用新的研究成果,这样不仅可以完善现有的理论研究体系,同时也能够确保实践的长远发展,创造出更加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高玉.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社会科学,2020,000(002)171-181.

[2]张相宽,刘雪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摭谈[J].科技风,2019, No.403(35):198+208.

(作者单位:河南测绘职业学院)

作者:李夏鹂

第3篇: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谈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能力

摘 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2010年出版的中文书籍,它在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内容与具体的阅读培养方法,并通过感知人生体验、还原历史真相、引发情感共鸣、深化阅读思维、丰富培养模式等策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能力

在研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时,其中涵盖的22章文学内容,既具备文学阅读价值,又能经由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此在浓厚的阅读兴趣刺激下形成较强的文学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领域中应重视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效果,以便学生从中获得较大的收获,实现全方位发展。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包含22个文学章节,在分类上较为明确,为文学教学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我国现代文学的转折点是在“五四运动”前后,在将文学内容转化为现当代文学语言过程中,也让文学教学工作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学作品,增加了文学学科的活跃力。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包含了“鲁迅的小说”“茅盾的小说”“多种风格的散文小品”“郭沫若及初期新诗创作”“现代诗派的诗歌创作”等章节,且每一章都设有多个文学小节,这也是彰显现当代文学作品文学价值的重要凭证。因此,在文学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利用此部教材开展文学教学活动,一方面,可让学生从中了解我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可在通读现当代文学作品中锻炼自身的阅读与分析能力,由此贴合新时代素质教育阅读教学理念。

二、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阅读培养方法

(一)创新阅读手段

若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教材,在实际教学阶段应积极创新阅读手段,确保学生能对现当代文学作品产生一个深刻的认知。具体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1)默读,它是以学生个人角度出发自行阅读文学作品,不但可以不受外界环境的束缚,反复体会文学语言的魅力,而且还能根据自身阅读水平的高低调节阅读进度,以便在阅读中结合个人阅历与阅读经验感知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韵味。

(2)朗读,朗读是文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阅读手段,教师可借助录音机等设备为学生播放原文,如《再别康桥》等诗歌,也可引导学生朗读作品,在悲哀伤感或喜悦的背景音乐下放声朗读,由此感受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美,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且真实的阅读氛围,加深其印象。

(3)综合阅读,它是将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转化为“戏剧”“舞台剧”等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较强的真实体验感。比如在《阿Q正传》阅读中,教师可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作品内涵[1]。

(二)明确阅读目的

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阅读,需要学生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由此在后续阅读中能够有针对性的强化自身阅读与分析能力。通常情况下,阅读目标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浅层阅读目的。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泛读文学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设立浅层阅读目标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读作品。在其中应对每个人物形象与创作背景产生一定的认知,并准确的还原作品中涉及的种种场景内容。但在这期间,应避免学生过于关注某个人物或事物,造成无法全面把控作品内容阅读方向,最终出现“本末倒置”现象。

第二,深层阅读目的。深层阅读相比于浅层阅读,除了需要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外,还应形成深化思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明确文学作品的写作目的与写作手法,由此在深层阅读中知晓现当代文学作品写作理念,以便在深度思考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文学作品时,要做好分类工作,有针对性给予阅读指导,以便达到最优化阅读效果。

三、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培养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能力的策略

(一)感知人生体验

要想保证学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具有较强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能力,应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利用感知人生体验的方式,获得良好的阅读理解力,以此从浅层阅读过渡到深度解读中。所谓的人生体验会随着人的性格、阅历不同而产生差异。比如在相似场景中,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个人成长经历,由此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2]。

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荷塘月色》为例,它是朱自清在1927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政治时局变化下现实生活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而当学生阅读此篇文学作品时,若能从中融入自己对于生活的不满或者孤寂心境,如不受重视、朋友少等,以此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文学作品与人生体验的联系。

(二)还原历史真相

对于当代学生而言,他们之所以无法深度掌握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精髓,多半因为其中表现的社会局势与当代有着一定距离,从而产生强烈的陌生感。以往我国文学作品曾经历过一次大洗礼,导致文学领域面临着肢解分离的挑战,甚至对部分具有个性化的文学作品造成无法消除的影响。因此,针对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能力时,应尽量还原历史真相,让学生从历史视角看待现当代文学作者的创作背景。

比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由于当时正处在北洋军阀时期的老北京,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黑暗历史,故而在阅读此部作品时,教师需从“祥子”的身份出发,了解他在当时社会中的贫苦人生,并从祥子买车事件中对祥子由希望到破灭的心境改变展现贫下中农的困境,以便确保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结合历史特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

(三)引发情感共鸣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期间,要想增强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还应从“情感共鸣”角度出发,在多样性情感体验中带动学生的情绪,从而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念。

比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诗歌篇”,其中郭沫若创作的《凤凰涅槃》,给人一种热血奋斗感受。它是以凤凰自焚为出发点,运用“烈火重生”阐述正处在旧社会的人们,需要发挥出反封建精神,由此重获新生。在阅读诗歌作品时,需从作者情感深度方面剖析创作目的,在情感共鸣中加深记忆。因此,在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这样才能达成文学教学既定目标,促使当代年轻人拥有对现当代文学作品深厚的阅读与分析功底。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学教学教材,它在阅读与分析能力培养方面有着深远影响,故而需引起教育者对该教材的重视,并从人生体验、历史真相、情感共鸣、阅读思维、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确保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具有良好的文学阅读与分析能力,便于获得高质量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忠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实践性探讨——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教学实践》[J].新闻爱好者,2020(05):103–104.

[2]廖春艳.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能力研究——评《中国现当代文学》[J].领导科学,2020(10):2.

[3]杜望祥.史学视野下的中國现当代文学研究——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鉴识》[J].语文建设,2020 (07):82.

作者:邵美玲

第4篇:现当代文学常识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药》、《祝福》、《阿Q 正传》;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呐喊自序》、《拿来主义》、《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灯下漫笔》(节选)等。

2、【周作人】(1884—1967)浙江绍兴人, “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五四运动时期提倡“人的文学”。

3、【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4、【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是笔名,主要诗集有《女神》,主要剧作有《屈原》等。

5、【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编过《小说月报》和《中学生》等刊物。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倪焕之》。

8、【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哲学家,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

9、【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等。

10、【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散文《故都的秋》被选入教材。

11、【徐志摩】(1896—1931)新月派诗人,《翡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入选教材。

12、【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散文名篇《背影》、《春》、《绿》、《荷塘月色》、《威尼斯》被选入教材。

13、【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晔,笔名一多,民主战士。诗集《红烛》《死水》。

14、【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笔名,满族,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15、【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书信体散文集《寄小读者》。

16、【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边城》(节选)被选入教材。

17、【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发表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8、【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管锥编》、《人间词话》等。

19、【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较有影响的作品有《大淖(nao4)记事》、《受戒》等。《胡同文学》选入教材。

20、【三毛】(1943—1991)原名陈平,生于四川重庆,后随父母到台湾。当代台湾女作家。其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等深受广大青年喜爱。

21、【路遥】(1949—1992)陕西清涧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茅盾文学奖。

22、【戴望舒】(1905~1950) “现代诗派”诗人。诗歌名篇有《雨巷》(因此享有“雨巷诗人”的美誉)、《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22、【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

23、【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青年文学作者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

24、【伤痕文学】1977年底-1978年中,刘心武的《班主任》是新时期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

25、【反思文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高晓声《李顺大造屋》等作品试图站在比较高的历史角度来观察与思考以往的教训,求得对历史的过程有个再认识,被称作反思文学。

26、【改革文学】1980年前后,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反映我国改革的现实,被称为改革文学。《乔厂长上任记》也是新时期最早出现的描写工业题材和改革者形象的作品。

27、【阿城】《棋王》是新时期继承传统风格和技巧的佳作。其小说被称为文化小说。

28、【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被誉为新时期反映农村生活最优秀作家之一。

29、【韩少功】《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表现出强烈的寻根意识和文化反思。

30、【艾青】诗人。代表作有《帐篷》《垦荒者之歌》《鱼化石》。

31、【舒婷】女诗人。《致橡树》《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

32、【顾城】新潮诗人。诗集《黑眼睛》。《一代人》只有两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曾震动诗坛,是新潮诗的代表。

33、【徐迟】著有散文《歌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

第5篇:现当代文学常识顺口溜70句

鲁迅原名周树人,擅长小说兼散文;

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属散文。(鲁迅还有散文诗集《野草》)

历史学家郭沫若,擅作戏剧和诗歌;诗集女神传名早,史剧屈原亦绝妙。《屈原》属著名的历史剧)茅盾原名沈德鸿,子夜长篇最恢宏;还有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和残冬。学者作家林语堂,京华烟云美名扬。现代学者闻一多,红烛死水好诗歌。(《红烛》《死水》皆诗集名)民主战士朱自清,散文名篇有背影;还有佳作多传诵,荷塘月色和绿春。(《绿》《春》皆散文篇名)才华横溢徐志摩,再别康桥留佳作。儿童作家是冰心,繁星春水小桔灯。(前二种诗集,《小桔灯》儿童文学集)老舍原名舒庆春,小说话剧集一身;骆驼祥子是长篇,话剧茶馆负盛名。(长篇《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夏衍创作包身工,报告文学见功夫;创作上海屋檐下,改编春蚕和祝福。(话剧《上海屋檐下》)湘西作家沈从文,传名小说是边城。雨巷诗人戴望舒,雨巷风情天下无。巴金小说三部曲,传扬四海和五洲;爱情三曲雾雨电,激流三部家春秋。

丁玲小说有佳作,太阳照在桑干河。(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泥土诗人臧克家,名诗当数有的人。

山西作家赵树理,通俗文学影响大;

小二黑和李有才,短篇中篇传天下。(《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话剧作家有曹禺,雷雨最先传佳名;(《雷雨》乃作者大学毕业前所作)

还有日出和原野,北京人和王昭君。(《王昭君》是历史剧)

艾青长诗有很多,名作当数大堰河。(全名《大堰河——我的保姆》)

学者作家钱钟书,小说围城要记住。

青春之歌好小说,作者名字叫杨沫。

当代作家有很多,孙犁柳青周立波,(《荷花淀》《创业史》《暴风骤雨》

梁斌李准和曲波,各有名声擅小说(《红旗谱》、《李双双小传》、《林海雪原》)

杨朔秦牧贺敬之,、既写散文也作诗;(《海市》、《花城》、《白毛女》《回延安》)

刘白羽和郭小川,各有佳作传人间。(《长江三日》、《青纱账――甘蔗林》)

当代作家在身边,不用一一列举全;、

名家名作不胜数,以上举例须记住。

第6篇:现当代文学

伤痕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主要反映十年**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得名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特点:

1、 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问题,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

2、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

3、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价值意义:

1、 从社会意义上讲,伤痕文学是对“文革”的整体否定。

2、 伤痕文学表明文学真实性的回归。 代表人物和作品: 刘心武 《班主任》 卢新华 《伤痕》(“伤痕文学”源此而得名) 王亚平 《神圣的使命》 宗璞

《我是谁?》

反思文学

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紧随在伤痕文学之后。 特点:

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代表人物和作品:

鲁彦周 《天云山传奇》 刘真

《黑旗》

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改革文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许多作家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便是改革文学。 时间:1978年改革开放后。 特点:

1、 侧重反映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开放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人”的观念、人与人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

2、 在创作手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对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在当时被称为新人物形象塑造。 代表人物和作品: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张锲

《改革者》

寻根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这种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时间:1985年前后。 特点:

1、 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2、 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

3、 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代表人物和作品: 汪曾祺 《受戒》 韩少功 《归来去》 贾平凹 《古堡》

先锋小说

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时间: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 特点:

不仅在语言形式、叙述技巧方面,而且在思想观念、文学精神上,都表现出对西方现代文学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的接收和吸纳。 代表人物和作品:

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徐星

《无主题变奏》

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 《红高粱》

新写实小说

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时间:20世纪80年代后期。 特点:

1、 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原生状态的感觉。

2、 在主题上更多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

3、 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 代表人物和作品:

刘震云 《一地鸡毛》 《单位》 池莉

《烦恼人生》 《不谈爱情》

张贤亮代表作,作品内容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灵与肉》,讲述的是主人公许灵均苦难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在土地和乡亲中找到灵魂归宿的精神历程。

汪曾祺作品内容,特点 作品内容:

80年代的小说世界面貌“一部分作品的感情是忧伤,比如《职业》、《幽冥钟》;一部分作品则有一种内在的欢乐,如《受戒》、《大淖行纪》;一部分作品则由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转化出一种常有苦味的嘲噱,比如《云致秋行状》、《异秉》。”

80年代末以后的创作,多以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生活为表现对象,风格从平淡转向苍凉。 特点 :

1、 在汪曾祺小说中,那些随时插入的成分,多关乎风俗民情和自然景观,且以一种看似漫不经心、说到哪儿是哪儿的神韵展现出来,它不只是营造了一种氛围和意境,而且形成了汪曾祺小说的独特的结构方式。

2、 就叙述的语言质地而言,汪曾祺的小说敛省、疏放、淡远,而又从中透出凝重、显现奇崛。

3、 用闲聊、随意的方式结构小说,将口语的活泼与古典的优雅结合起来。

贾平凹代表性作品 小说集《野火集》、《天狗》、《兵娃》等,长篇小说《废都》、《浮躁》等。

在80年代的小说,以对西北乡土人生的表现著称,在艺术上独具一格。他的小说在对现实强烈关注的同时,注重从乡土社会的历史、风物、地理、掌故中汲取创作的元素,厚重沉郁,富有浓厚的民间文化的气息和生命力。

莫言《红高粱》内容,叙事策略特点 内容:

主线是土匪头子“我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在这次战斗之前发生的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叙事策略特点:

追求强烈的“陌生化”效果。首先,小说中的“故事”是以“非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即小说的展开并非依循事件的逻辑来建构,而是由感觉引导,有情绪推动。它通过叙述者“我”在现实与过去的“追忆”之间的自由穿梭,将完整连续的事件链条彻底打碎和肢解,竭尽打乱时空顺序之能事。于是,情节的逻辑联系最大程度地被淡化,叙述显得自由散漫,了无拘束且生气勃勃。

马原代表作

成名作《冈底斯的诱惑》,中短篇小说《叠纸鹞的三种方法》、《大师》等,长篇小说《上下都平坦》

马原的小说以其在叙述上的先锋实验性质,引领了80年代小说叙事的革命,唤起了小说写作对形式和语言的自觉,他所采取的叙述技巧以及其中蕴含的小说观念对80年代后期的小说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归来者”诗群

因为政治原因从50年代中期起陆续在诗坛隐失,后来在拨乱反正中得益平反,于是重新提笔“归来”的诗歌创作群体。 时间:20世纪80年代。 特点:

创作群体成员庞杂,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能自觉地在创作中贯穿现实主义精神。

代表人物与作品:

艾青 《归来的诗》 《在浪尖上》

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以莫明这样一些特征。 时间:20世纪80年代。 特点:

1、 诗人抒情主题的回归和抒情主体的个性强化。

2、 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对人的心灵和生命的尊重。

3、 显示诗歌“向内转”的重大变化,抒情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内心感受和体验。

4、 运用象征的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现实世界的描述模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模式,使诗中的一系列形象获得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代表人物与作品:

北岛 《回答》 《一切》

顾城 《一代人》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高行健代表性作品

代表作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戏剧《绝对信号》、《车站》等。

徐迟代表性作品

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

新生代作家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特点:

1、 一方面他们认为,写作等同于生活本身。

2、 另一方面,“在边缘处叙述”也表明新生代小说在艺术形态上对“返朴归真”境界的追求。

代表人物与作品:

陈柒 《时光与牢笼》 《无处告别》 朱文 《我爱美元》

鲁羊 《银色老虎》 《九三年的后半夜》

王安忆《长恨歌》的内容

小说成功写活了一个奇特的女人——王琦瑶。王安忆写《长恨歌》就是要表现一种苍凉,一种透到骨子里的人生的沧桑感。小说三卷就是写的王琦瑶人生的三个阶段。王安忆以一种细腻、抒情而又绚烂的笔法把一个女人40年的情与爱、伤感与痛苦、绝望与希望,写得一波三折,哀婉动人。

王琦瑶虽然是小说的中心和主体,但是又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个人,而是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象征。她既是一种精神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象征,又似乎是上海与历史的某种象征。

余华的代表性作品

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短篇小说《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等。

苏童代表性作品

《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武则天》、《米》等。 《米》的内容:

讲述了一个人物流浪和家族颓败的故事。首先,小说刻画了五龙逃离乡村,流浪于都市的生命历程。五龙是故事的主体,也是故事的衍生剂。他的流浪生涯是故事展开的核心。五龙的流浪经历了三个阶段:进入都市,占领都市,逃离都市。他最终以个体生命的抛掷完成了由乡村到都市再返回乡村的流浪。

王小波代表性作品

“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黄金时代》共收录了王小波的5部中篇小说,其中《黄金时代》和《革命时期的爱情》被公认为是王小波的代表作。

王朔代表性作品和小说特点

《空中小姐》、《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 小说特点集中在调侃上,美学特点是以俗戏雅。

余秋雨散文作品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

第7篇:现当代文学鉴赏

《围城》读后感

——人生的一面镜子

一、 内容概述

全书以讽刺为基调,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表现了人们在婚姻恋爱、教育、生活、事业等种种“围城”中的困境。作者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中的欺诈、虚伪与懦弱,揭示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展示了最为丰富的知识界众生相。

二、人物形象分析

这里我只讲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个人物:方鸿渐、唐晓芙

(1)方鸿渐

在这本书中,作者赋予《围城》战争为时代背景的同时,却又让它远离战争,方鸿渐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某些知识分子的缩影。他失性颓废,被环境人物压迫得失性却不自知,他不合时宜地茫无是从,无归宿就象一位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之前感情受挫折,事业没前途,和家人亲戚有矛盾,想到上海是待不下去了却不知该怎么办,于是投靠赵新楣;而他结婚以后反而成了另一个战场;和孙柔嘉吵架,孙柔嘉看不起他,他不得不投靠赵新楣。他的优柔寡断,全无主见在这里有了很清晰的体现。实际上,方鸿渐称得上是一个悲剧人物,在许多人骂他不是个好东西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同情。他的一生尽被偶然性操纵:如去欧洲留学,应三闾大学聘,甚至结婚也是突发事件。婚姻、家庭、事业都是一堵堵墙,逼得他艰于呼吸视听——“围城”的双重意味在他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普通的小知识分子,一方面在狭小的“城”内举步维艰;另一方面自身又活脱脱是一座被围困的城!

(2)唐晓芙

唐晓芙是《围城》中被描写得最迷人美丽的女性。书中写道“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她出身在书香门弟,父亲是个法律顾问。与苏文纨是表姐妹的关系。两人的出身的不同,家境的不同,也造就了两人性格上的差异。

她善良、乖巧,同时也有着傲气的一面。与方鸿渐分手后,她本想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却未曾开口,宁愿忍痛成疾。假如她对爱情多一些坚持,少一些傲气,结局也不会是落得不幸收场。“女人不傻,绝不因为男人的浪费摆阔而对他有好的印象——可是,你放心,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希望的那样傻,不多,不少。”这样的话只有唐晓夫才说得出。

三、语言艺术特点

(1) 比喻的应用巧妙

《围城》中比喻的喻体融入科学、哲学、历史、宗教、艺术、民俗、掌故等诸方面的知识,阅读此书,像进入一个繁茂的花园,今人目不暇接。作者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把喻体和本体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围城》闪着智慧的火花。如作者把方鸿渐与苏文纨的情谊喻为数学上的“两条平等的直线”,准确而又生动;鲍小姐的“赤身露体”喻为哲学上的“真理”讽刺辛辣,力透纸背。再有“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中的砂砾或如出骨鱼片里示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逼真得如感同身受,那一份体会,共鸣于心。

(2) 幽默与严肃相融合

钱钟书夹叙夹议的语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幽默,叙述的语言无处不在,洞察一切,构成一种万花筒式的幽默形式,但幽默中能体现出现实的严肃性。再有 “现代人有两个流行的信仰。第一:女子无貌便是德,所以漂亮的女人准比不上丑女人那样有思想,有品节;第二:男子无口才,就是表示有道德,所以哑巴是天下最诚朴的人。也许上够了演讲和宣传的当,现代人矫枉过正,以为只有不说话的人开口准说真话,害得新官上任,训话时个个都说:‘为政不在多言,’恨不能只指嘴,指心,

三、两个手势了事。 ”这里的内容绝对不是真理,却是传统的沉淀,直到今天人们也经常如此认为。钱钟书将这两方面结合,经过“幽默处理”,显得有趣味,不枯燥。

(3) 讽刺入木三分

《围城》将诙谐藏于庄重之中的一种产生的冷讽的艺术效果更是让人印像深刻。如写方鸿渐不愿与赵辛楣争风吃醋而自动退让时,作者突显一笔:“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纸上战事消息所说:‘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的撤退’。”讽刺方鸿渐的同时,也顺便讽刺了当时不战而退的无能政府,节节败退而又打肿脸充胖子的可笑嘴脸。就算是描写雨后鞋子沾满泥浆时,作者也不忘用:“四个人脱下鞋子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贪官刮的地皮。 ”又捎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官吏的贪婪。

四、总结

说<<围城>>是一本小说,倒不如说是一本充满睿智的书更适合.小说一般都是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但是不是所有的小说都能给人启迪,能让读者省视自己的灵魂.<<围城>>就具有这样一种功能,它像一面镜子,照镜的人不是人,是一个个赤裸的灵魂,映出人性的种种美和丑!光停留在反映人生百态,也不失为一部好作品,但还不算是智慧的书。智慧的书,作者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人生,穿透种种表象,直达人性和灵魂的深处,并能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展示,给人启迪。

作为学生,婚姻并不是我应当去讨论的话题。《围城》无疑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每个人从懂事的那天起就开始追逐自己认为理想的爱情,当追到的时候又在为爱情寻找一个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其实生活已经教给我们一个规律:婚姻是随机的!结婚就像围城,有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当爱情被岁月侵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时的爱情已经升华为亲情了。

作者以《围城》做书名,也许想告诉我们:不仅婚姻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把自己关起来,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更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不断的重复并乐此不疲。

如果没有《围城》对中国文学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和损失!

第8篇:现当代文学笔记

《狂人日记》鲁迅(1881~1936) 1. 作者:家中读书,父科场案,父亲的病。2.求学3.日本

留学,国民思想,弃医从文,结婚,办利物译书。4.杭、绍、京任职任教,苦闷。5.北京任职任教、五四新文化先驱、支持学生运动。6.厦门、广州一年。7.上海最后十年,领导左翼文化。杂文—文明批评、社会批评。

2. 文本指向:(1)“五四”文化主题,科学、民主。(2)

双关、象征、文本结构。

3. 文本意蕴:(1)揭露家族文化礼教制度的弊害。(2)

中国当时愚昧:、残忍、无爱的“食人性”。(3)科学、怀疑的精神,“五四”精神。(4)进化论的思想

4. 小说对文本思想及文本形式的双重结构:候补、做官

—狂人/反封建战士。文言文—白话文。表现了鲁迅对启蒙、张扬同时的疑虑。

5. 学术上:(1)象征、双关、暗示/把狂人心理与反封建

战士融合起来。(2)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山。(3)对果戈理(俄)、尼采(德)的借鉴。

《在酒楼上》鲁迅 1. 人物:知识者的苦闷、无奈、绝望、悲凉(1)我:无

聊、陌生、内心保留挣扎、反抗。无根漂泊感、孤独。(2)吕纬甫:一事无成、无聊、模模糊糊、敷敷衍衍、自责、渺茫。

2. 文本意蕴:指向鲁迅精神心理的深处(1)“五四”追

潮后指使者的苦闷、悲凉、无奈(2)我的形象也暗示了作者的绝望反抗。

《眉间尺》鲁迅 1. 新历史小说的独特表达:将现代人、事、话语融于古

代,产生碰撞,互为激发、古今对照、古为今用。(1)教授:言必有据,博考文献(2)去一点自由,随意点染。

2. 人物:(1)眉间尺:稚嫩、优柔寡断—勇敢、血性、

牺牲—成长中的形象。(2)黑衣人:神秘、诡异、冷峻、果断、智谋、勇敢、牺牲、报仇—一切言行和计谋的目标(复仇者形象)

3. 文本意蕴:黑衣人的复仇言行象征先驱者的反抗,向

黑暗势力的复仇,并象征了鲁迅的心理世界—复仇:与鲁迅的心理情感融为一体。

4. “大出殡”解读:对先驱者神圣、正义牺牲的大解构:

看/被看。先驱者的孤独、寂寞。

《沉沦》郁达夫(1896~1945) 1. 作者: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早年留学日本,

1921年与郭沫若办“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在上海办文学杂志《奔流》,1930年曾参加左联后退出,抗战后先后在香港、印康尼、新加坡从事文化工作,1945年被日寇杀害于苏门答腊。

2. 人物:孤僻、敏感、脆弱、正直、有上进心、爱祖国。

生存/性的双重苦闷。异国他乡、弱国子民、加剧上述的苦闷。反映了“五四”黎明期中国青年苦闷的典型

3.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风格:以自我为原型做人物创造。

重视自我情感、心理的刻画。受日本“私小说”影响。

《竹林的故事》冯文炳(1901~1996) 1. 代表作《竹林的故事》《莫须有先生传》 2. 文本意蕴:乡村翁温儿女平常平淡的生活及命运。表

现了亲情、乡情的咏叹。对宁静、淳朴乡村生活的向往。文化指向诉求:道:自然朴素。禅:超脱、空。儒:亲情、仁爱。

3. 艺术上:散文化小说。人物描写:素描、勾勒的。环

境描写:清淡、点染、水墨式。叙事上:淡化情节时空,错动,片段连缀。语言上:平淡中见涩。

4. 京派文学:30年代前期,北京。主要参加的有大学教

学、编辑、记者等。代表人物:废名、沈从文、林徽音、肖乾。强调艺术及道德的“健康与纯正”。从乡村人视角看都市文化。与现实尖锐的社会冲突保持距离。

《上海狐步舞》穆时英(1912~1940) 1. 文本意蕴:都市上层男女情欲的淫乱、生活的腐化,

下层民众生存的艰危。都市缤纷色彩下的残酷。

2. 艺术上:镜头/场面式的描写与切换,蒙太奇的叙事手

法。从感官、感觉出发、直接表现对象,对象描写的感觉化。细腻的心理刻画,包括非常规心理的展示。内心独白、潜意识、下意识、心理联想。

3. 新感觉派:1929~1932年,上海《天轨电车》《现代》。

代表人物:穆时英、施蛰存、刘纳欧。以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为人性心理依据。主要写都市男女心理欲望。学习日本新感觉派小说。

《春阳》施蛰存(1905~2003) 1. 艺术上:细腻、深入人心的心理刻画、包括联想直觉、

潜意识、内心独白。

2. 作品意蕴:一个被扼杀、扭曲、渐进衰弱的灵魂在春

日的阳光下,本能与理智的挣扎,底层性意识的摇动。

《边城》沈从文(1902~1988) 1. 文本意蕴:淳朴、善良、敦厚的人性、人情。多彩文

化、悠久传统的民风、民俗。优美、和谐、自然、宜居的山水空间。

2. 情感取向:温暖、怀旧的梦与人间的真。但美丽总是

令人忧愁的,老爷爷、天保、翠翠都引向了悲剧。牧歌味乡土小说写人类童年的湘西。民族传统伟大处与都市堕落处的对照。

《断魂枪》老舍(1899~1966) 1. 人物形象:王三胜:年轻、好胜、功利、浮躁—卖武

的人。孙老者:深藏不露、身怀绝技、还要精益求精、访绝技---武痴。沙子龙:一代宗师、身怀绝技、深知国术在现代文明下的窘境、世故---知世事的武师。

2. 艺术上:评书体。口语,北京方言。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1906~1970) 1. 原名赵树礼,从小喜爱民歌民谣,30年代关注左翼文

化,立志做“文摊作家”。

2.

人物:二诸葛、三仙姑:有封建、迷信思想残余的老一辈农民。小二黑、小芹:争取婚恋自由的青年一代农民。金旺、兴旺:混进民主政权的恶霸坏分子。 3. 艺术上:叙事---头绪清楚、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头尾完整、故事生动。人物描写---通过对人物言语、行动、外貌、白描展示性格。语言---提炼的北方农民口语。 《金锁记》张爱玲(1920~1996) 1. 出生于上海,祖父是李鸿章的女婿,早年毕业于香港大学。 2. 人物:曹七巧:对丈夫—视若走肉,既卑视又恨。对季泽---始恋终弃,既爱又恨,难舍。对长白---隐秘的驾驭,溺爱。对长安:阻挠破坏,隐秘的嫉妒。 3. 文本意蕴:旧中国女性在特别生存环境中破碎人格的惨烈图景 4. 艺术上:(传统和现代结合)叙事上—题目设置、角色安排。人物为中心组成环绕结构,兼顾人物一生。场面事件转换用蒙太奇的切换。 人物描写---外貌、服饰、对话、场面设置、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环境、气氛:环境的白描、布置、气氛的烘托。意象的设置、象征手法。 《一颗遭劫的星》胡适(1891-1962) 1. 原名,胡洪子,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文化功绩:1)1917.7《文学改良诌议》拉开文学革命序幕,首倡白话文 2)中国现代白话诗创始者,1917.2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八首 3)《终生大事》是中国最早现代话剧之一 4)另有《中国哲学史大纲》《西洋文学史史》、 2. 文本意蕴:反对封建专制压迫。求民主、人道 3. 艺术上:1.散文化语言,情节叙述意味 2.象征意味 3.清朗爽约的风格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1891-1924) 1. 江苏江阴人,名复,字半农。最早创作新诗诗论的诗人之一。主要在北京大学任教。诗早有《扬鞭果》 《互釜集》等。 2. 抒情方式:1.因景生情,情由景牵,情景交融 2.层叠累积,反复回环呼告,加重了情感表达 3.口语与书面语交汇,朗朗上口 3. 意蕴:1.表达了异国他乡游子对祖国、故乡的思念 2.表达了无私黎明时期青年对爱情的渴望 《繁心》 《春水》冰心(1900-1999) 1. 福建长乐人,早年就读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和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班,伸手基督教文化影响 2.父亲为满清海军高官,长年居住海边 3.受到父母珍爱,家庭温馨 4.“五四”时期发表《两个家庄》等问题小说 5.1923年留美发表《寄小读者》等散文 6.1923年同时有《繁心》 《春水》等诗集出版 2. 诗歌意蕴:1.母爱 童心 自然美 2.人生 哲理的感悟 3. 小诗运动:1.幅制短小,三言两语,重在隽妙 2.多写母爱,童心,自然美及人生感悟 3.受印度泰戈尔《新月》等及日本俳句影响 4.1923年与宗白华《流云》一起,造成诗坛上“小诗”创作的热潮 《凤凰涅槃》郭沫若(1892—1978) 1. 1913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 2.1919-1920年,出现“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出版《女神》 3.1921年与郁达夫等人创办“创造社” 4.后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失败后,1928年流往日本,从事古文字 5.抗战爆发后,1942-1943创作《屈原》等历史剧 2. 诗作解读:1.序曲——凤凰自焚的时间、地点、环境的肃穆、圣洁,自焚前的种种的准备2.凤歌——对现存空间黑暗、罪恶的控诉、诅咒;对生存空间的质疑 3.凰歌——对个体、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飘渺,空虚的哀叹4.凤凰更生歌——欢呼凤凰浴火重生后的崭新的生命状态狂欢的表达 3. 情感意蕴:1.科学 民主 理性 “五四”怀疑一切的精神 2.个性与生命的自我实现,“大我”的形象 3.破坏与创造的狂飙突进的精神 4. 艺术上:1.瑰丽的色彩,磅礴的气势,大胆的夸张,奔腾的节奏,奇特的神话想象——浪漫主义精神2.开新诗的自由体先河(字、行、句、韵均无固定要求)3.结构上的交响曲 《死水》闻一多 (1899—1946)1. 湖北浠水人,原名闻家俊2.1913年入清华学校,期间参加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并开始新诗创作 3.1922年赴美留学,学习绘画 4.1925年回国,任北京艺专教务长,与徐志摩等在《晨报》办“诗镌“专栏,提倡新格律体诗5.1928年与徐志摩办《新月》

2. 诗作意蕴:以死水象征丑恶、腐败的北洋军阀统治,

表达了愤懑、绝望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爱国的心情

3. 艺术上:1.反讽——以美写丑2.象征3.新格律体诗

的典范

《再别康桥》徐志摩1. 1921年留学美国,并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回国,历

任北大清华教授4.1923年新月社成立,主要发起人,后办《晨报》“诗镌” 5.有诗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 《云游集》

2. 诗作情感意蕴: 1.母校依恋,旧梦重寻2.以母校代

表的资产阶级文明的价值,理想的失落与伤感

3. 抒情方式:1.情感交融,融情于景2.首尾回旋,重

章叠唱3.新格律体诗的“三美

4. 新格律体诗: 1.1925年闻一多《诗的格律》提倡新格律

体诗2.对自由体新诗流弊的反叛,流弊即散文分析排列,无诗味的大白话3.对诗的形式提出“三美” “三美”1)绘画美——美丽的词藻,形象2)音乐美——和谐的韵律,节奏3)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弃妇》李金发(1900—1976) 1. 原名李遇安,广东梅县人1920年开始新诗创作.中国现

代早期象征派代表诗人

2. 诗作情感:1.生命的悲凉,孤独2.人生的寂寞,无助3. 艺术上:1 打破常规的跳跃的联想 2.个体化,新奇,

另类的隐喻与暗示3 通感4象征

《雨巷》戴望舒(1905—1950) 1. 于施蛰存办《现代》,1932年赴法国、西班牙等国留学 3.1934年回国,办过《新诗》等刊物, 4.主要作品有

《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2. 情感意蕴:1.得而复失,渴望不可及的迷茫,空虚、惆

怅、哀伤2.对美好事物的期盼而失落的心理情态 3.

大革命失败后时代对青年苦闷的精神状态

3. 抒情方式:1.婉转流动,低回摇曳的音节2.象征的意象、意境3.迷离恍惚的梦幻抒情

《手推车》艾青(1910~1996)

1. 抒情方式:象征。音画、视听结合、画面/镜头感。整

体的的结构与排列。

2. 诗作意蕴:北国人民在日寇铁蹄下苦难的哀歌。 表达诗人痛苦、忧伤的情怀。 《断章》卞之琳(1910~1999) 1. 早起归新月派,后转向现代派诗歌,醉心于诗的形式与技巧的试验,他说自己着力于诗的古化和欧化。深

受西欧象征派瓦雪里、艾略特影响,又喜爱李商隐、温庭筠等晚唐诗人。

2. 诗作意蕴:常见风景的刹那感悟。主客关系的相对性、人与人、各种事物相联系的宇宙意识。爱情的唯美意境。 3. 艺术上:连绵推进的画面/镜头造成意境,言简意深,

如话却如画。融汇哲学的意思。 《预言》何其芳(1912—1977)

1. 四川斤县人,30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开始新诗创作

1938年赴延安,以此为界其诗可分为前期《预言》《画梦录》,后期《友歌》3.前期诗文情感细腻,文字绚

丽,十分唯美,后期趋向写实 2. 诗作意蕴:1.爱情2.美的憧憬3.灵感(诗与美的灵

感)

3. 艺术上:象征 通感 《赞美》穆旦(1918——1977)

1. 原名查良静,浙江海宁人2.主要作品有《探险》《穆

旦诗集》 《旗》3.“九叶诗人”代表人物 2. 抒情特点:1.挚爱之情“溶体化”为对农夫的描写,在

描写中表现“主体”的心灵震撼2.诗中的“自我”

不是传统的主客合的,也不是知识者浪漫的扩展和单纯的感伤,是困惑自剖的自我3.痛苦的伟大的意象—农夫 3. 九叶诗人:1.1945—1948年,先后《诗创造》 《中国新诗》 2.穆旦、袁司嘉,林运燮,郑敏,杭约赫,陈

敬客,唐祈,辛迪等九位诗人3.着力于诗的现代化,认为“诗=现实+玄学+象征”,是20年代象征派与30

年代现代派的结合4.诗派名称因1981年出版《九叶集》而得名 《灯下漫笔》鲁迅

1. 杂文:散文的亚文类,有多种形式,随笔、小说、短评、日记、絮语。其艺术特征:诗+政论,形象+论述。主

要用于社会批评。首倡并形成文体的是鲁迅。 2. 文本解读:从日常自我和历史引证论述了中国人奴性形成原因,并概括中国封建时代阶级压迫实质。从外国人对中国文明的陶醉,分析奴性文化、社会、政治

等,原因:号召青年反抗。社会文化:历史自大狂、

文明的妄自尊全。政治:等级与家族制度。 3.表述方法:从日常生活中、眼见为实的事实中抽取真理。从历史引证外国人视角反观。立论高远、见解犀利。 《乌篷船》周作人文章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闲适性

《谈“流浪汉”》梁遇春

1. 文章特点:文思泉涌、妙想连篇、富于智慧、欧式长句、潇洒明映、流畅自然、真性情流贯全文。

2. 文本意蕴:提倡一种自由不拘、强韧个性、自然真诚

的生活态度。 《钓台的春昼》郁达夫1.文章特点:访胜与抒情相结合。渲染情境中写景,语言文白

熔炼,流畅清隽,古诗穿插,别具情致。 《雅舍》梁实秋

文章特点—小品文。夹叙夹议。识见博雅。情趣幽默。日常小题材。

第9篇:中国现当代文学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1917年2月发表的《文学革命论》,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最初的理论倡导。1918年5月,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括小说。胡适的《尝试集》和郭沫若的《女神》成为最早的白话新诗集。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他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创作有《呐喊》和《彷徨》、《故事新编》三部短篇小说集,收入《狂人 日记》、《药》、《阿Q正传》、《祝福》、《伤逝》、《奔月》等33篇短篇小说,鲁迅还写了两本散文集《野草》和《朝花夕拾》、16部杂文集,两部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和50余首旧体诗。

郭沫若是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又名鼎堂。“五四”新文化时期,他创作了《女神》,《前茅》等多部新诗集,还写了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高渐离》等多部历史剧。1949年后,又写《蔡文姬》、《武则天》等剧作和一些新诗。他在考古和古文字研究方面也有诸多贡献。

1921年1月,中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茅盾、叶圣陶、郑振铎等人倡导下成立,坚持“为人生”的创作方法。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创作了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子夜》,中、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以及长篇小说《腐蚀》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1981年底去世时,留下遗愿用稿费设立了“茅盾文学奖”。

巴金是四川成都人,原名李 甘,安尧棠,他创作有《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爱情三部》(包括雾、雨、电),《寒芾》,《憩园》,《第四病室》等。1978年后,写出了散文集《随想录》(包括 话集,病中集等),鲁迅称为“一个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中国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老舍是北京的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会舍。他以前写出了《猫城记》、《骆驼样子》、《月牙儿》《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等小说,1950年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剧本,被誉为“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曹愚是剧作大师,先后创作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以及根据巴金作品改编的《家》等话剧剧本。

艾青是著名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宝石的红星》、《向太阳》、《光的赞歌》等。

丁玲的小说创作有《莎菲女士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后一部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赵树理是“山药蛋”派作家。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曾创作了中国最早的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朱自清是卓有成就的散文家和学者。他的名篇《荷塘月色》《背影》、《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脍灸人口。

徐志摩是著名的“新月派”诗人。他倡导诗歌创作的“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写出了《再别康桥》等名篇。

闻一多也是“新月派”诗人,著有《红烛》《死水》等诗集。

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作家。他的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夏衍是中国电影和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写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等。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沈从文是著名乡土文学作家。他的小说《边城》等曾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戴望舒是现代派(也称象征派)诗人,他的新诗《雨巷》很含蓄地描述了爱情,被称为“雨巷诗人”。

钱钟书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学者。他的小说《围城》和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都影响很大。

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八十一梦》等,都描述了民国时期社会众生相,被称为:“通俗小说大师”。

孙犁被称为“白洋淀派”作家,他的小说《荷花淀》、《风云初记》,充满了诗情画意。

周立波被称为“茶子花派”、他写有小说《暴风骤雨》,首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

1949年以后,柳青的《创业史》、欧阳山的《三家巷》、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姚雪垠的《李自城》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散文大师秦牧的《花城》、杨朔的《荔枝蜜》、《雪浪花》、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诗人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贺敬之的《雷锋之歌》等,也都各独树一帜,王蒙以《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高晓声以《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需》、汪曾祺以《大淖纪事》、《受戒》、邓友梅以《那五》、《烟壶》、刘绍棠以《蒲柳人家》、冯骥才以《神鞭》、张洁以《沉重的翅膀》、莫言以《红高梁》、贾平凹以《鸡窝洼人家》、陈忠实以《白鹿原》等作品,相继斐声文坛。

讲座四:现当代文学

31、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文学家。他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篇小说《阿Q正传》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贫困农民阿Q的艺术形象,表现了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不图反抗的“国民的弱点”;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我国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石;还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大量的杂文集。

32、郭沫若,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诗集《女神》,是于1921年发表的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开一代诗风,也是我国现代新诗运动的奠基之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他还有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

33、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34、茅盾,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5、老舍,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文笔朴实、幽默,富于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是“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36、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散文集《落叶》等。

37、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他的早期代表作,还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80年代出版了散文集《随想录》,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

38、曹禺,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39、伤痕文学:就是指“文革”结束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一批中青年作家所写的文学作品,反映的是“文革”给他们这一代人所带来的伤害。像这样主题的作品在80年代初期非常流行,开先河之作的是刘心武的《班主任》,后来影响较大的还有谌容的《人到中年》等。伤痕文学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0、寻根文学:80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之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

41、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特殊背景下的特殊声音。作为一种文学范式,朦胧诗成功的开创了一个文学的时代,将意象艺术的长处推向极致;同样作为一种文学范式,高密度的意象损伤了诗歌原本拥有的活力和流动感,使得这一诗歌范式无力继续。后朦胧诗人在彻底颠覆抒情和意象艺术,极大限度的开发叙事性语言的再生能力和诗学资源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文本范式——平民化、口语化、情节化的诗歌风格——浮出诗坛。朦胧派诗人的代表性人物:舒婷、顾城、北岛、江河、杨炼等。

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一般包括:

1、先秦文学;

2、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3、唐代文学;

4、宋代文学;

5、 元明清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今天)

鲁迅原名周树人,擅长小说兼散文;

《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属散文。(鲁迅还有散文诗集《野草》)

历史学家郭沫若,擅作戏剧和诗歌;

诗集《女神》传名早,史剧《屈原》亦绝妙。(《屈原》属著名的历史剧)

茅盾原名沈德鸿,《子夜》长篇最恢宏;

还有“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和《残冬》。

学者作家林语堂,《京华烟云》美名扬。

现代学者闻一多,《红烛》《死水》好诗歌。(《红烛》《死水》皆诗集名)

民主战士朱自清,散文名篇有《背影》;

还有佳作多传诵,《荷塘月色》和《绿》《春》。(《绿》《春》皆散文篇名)

才华横溢徐志摩,《再别康桥》留佳作。

儿童作家是冰心,《繁星》《春水》《小桔灯》。(前二种诗集,《小桔灯》儿童文学集)

老舍原名舒庆春,小说话剧集一身;

《骆驼祥子》是长篇,话剧《茶馆》负盛名。(长篇《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夏衍创作《包身工》,报告文学见功夫; 创作《上海屋檐下》,改编《春蚕》和《祝福》。(话剧《上海屋檐下》)

湘西作家沈从文,传名小说是《边城》。

“雨巷诗人”戴望舒,《雨巷》风情天下无。

巴金小说三部曲,传扬四海和五洲;

爱情三曲《雾》《雨》《电》,激流三部《家》《春》《秋》。

丁玲小说有佳作,《太阳照在桑干河》。(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泥土诗人臧克家,名诗当数《有的人》。

山西作家赵树理,通俗文学影响大;

《小二黑》和《李有才》,短篇中篇传天下。(《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话剧作家有曹禺,《雷雨》最先传佳名;(《雷雨》乃作者大学毕业前所作)

还有《日出》和《原野》,《北京人》和《王昭君》。(《王昭君》是历史剧)

艾青长诗有很多,名作当数《大堰河》。(全名《大堰河——我的保姆》)

学者作家钱钟书,小说《围城》要记住。

《青春之歌》好小说,作者名字叫杨沫。

当代作家有很多,孙犁柳青周立波;(《荷花淀》《创业史》《暴风骤雨》作者)

梁斌李准和曲波,各有名声擅小说;(作品《红旗谱》、《李双双小传》、《林海雪原》)

杨朔秦牧贺敬之,既写散文也作诗;(作品《海市》、《花城》、《白毛女》《回延安》)

刘白羽和郭小川,各有佳作传人间。(作品《长江三日》、《青纱账――甘蔗林》)

当代作家在身边,不用一一列举全。

名家名作不胜数,以上举例须记牢。

孙犁(1913.4.6-2002.7.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当代著名文学家,中共党员,抗日老战士,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7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等职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孙犁全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孙犁纪念馆”座落在河北省安新县“华北明珠——白洋淀”畔。

代表作品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 、《芦花荡》、《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

其作品《报纸的故事》收入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芦花荡》被收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语文书

赵树理锤炼语言的宗旨是“让一般识字的人一看就懂,不识字的人一听就懂。”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赵树理(1906年9月24日~1970年9月23日),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1906——1930年

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贫苦农民家庭,在农村中长大,使他不仅了解农民,也热爱和深通农民的艺术。青年时代外出求学和流浪,曾就学于长治的山西第四师范学院,接触到新文学,受到极大影响。

1930——1936年

1930年底,赵树理一边流浪一边开始写作,在抗战前的几年间写出了《金字》《盘龙峪》等小说。1937年投身抗日工作,在山西从事各种文化工作,编报纸副刊,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福贵》等。全国解放以后,继续深入农村生活,笔耕不辍,驰骋于中国文坛。短篇小说《锻炼锻炼》《登记》、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以及《实干家潘永福》、长篇小说《三里湾》(1955)等。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1937年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一、

二、三届代表。

文革期间

在文革中赵树理成为“周扬树立的黑标兵”,遭到长期的批斗,1967年1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赵树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标兵”》,被押著游街示众,曾被打断肋骨,又在批斗台上被推下,跌断髋骨,1970年6月23日被“隔离审查”,9月17日继续接受批斗,9月22日病危,1970年9月23日被迫害致死,终年64岁。

李季(1922——1980年),男,1922年8月16日出生,河南唐河县祁仪镇人。原名李振鹏,笔名里计、于一帆等。现代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

长诗《王贵与李香香》。1933年出版《我的生平》,自述其半生经历及对社会诸多问题看法。他从事译著40余年,出版600余万字。早年译有《社会主义史》,此书对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有很大影响。还译有《通俗资本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家出版总署特约翻译,译有《马克思恩格斯通讯集》、《现代资本主义》等。著有《马克思传》、《卡尔?马克思诗传》、《燕妮?马克思诗传》等,详尽介绍马克思生平与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融为一体,颇具特色。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太阳照在桑干河》是丁玲代表作品之一,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此外,同名女演员丁玲,演出的话剧有《狼孩》《羊城故事》《火红木绵花》《闯入天才星球》。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代表作《雨巷》又被称为“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着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短篇小说集有《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中长篇有《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作。“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曹禺的女儿万方是当代著名剧作家。

钱钟书:学者、作家。《围城》是现代小说史上少见的学者小说、讽刺小说。另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张爱玲:著名女作家。小说的基调是人类情感的残缺和人生的孤独苍凉。散文集《流言》短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长篇小说《十八春》(《半生缘》)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著书颇丰,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

)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

)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

)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

)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

)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

A.蒙族 B.回族 C.汉族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

)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

)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3.在《家》的高家三代人中,第二代克字辈属于(

)

A.第三代觉字辈反抗、斗争的主要对象 B.迂腐的卫道士、荒淫的纨绔子弟

C.封建家庭的家长 D.封建大家庭的孝子贤孙

14.宣称“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把人性当作文学表现的终极理想的作家是(

)

A.丁玲 B.沈从文 C.吴组缃 D.沙汀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

)

A.翠翠 船总 傩送 老船夫 B.夭夭 傩送 老船夫 天保

C.翠翠 王团总 老船夫 滕长顺 D.萧萧 傩送 船总 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

)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

)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

)

A.周朴园 侍萍 愫方 B.周朴园 鲁大海 四风

C.陈白露 蘩漪 周朴园 D.周萍 蘩漪 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

)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

)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

)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22.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

)

A.柔石的《二月》 B.蒋光慈的《短裤党》

C.丁玲的《梦珂》 D.艾芜的《故乡》

23.以下符合张天翼小说创作特色的判断是(

)

A.富有喜剧色彩和讽刺性 B.有浓厚的怀乡情调

C.慷慨激昂的革命文学 D.有浓厚的避世思想

24.下列属于“七月”派的一组诗人是(

)

A.绿原、鲁藜、阿垅、牛汉 B.冀氵方、彭燕郊、曾卓、辛笛

C.辛笛、陈敬容、杜运燮、绿原 D.绿原、陈敬容、阿垅、牛汉

25.《马凡陀的山歌》属于(

)

A.叙事诗 B.枪杆诗

C.政治抒情诗 D.政治讽刺诗

26.艾青到延安以后发表的诗集有(

)

A.《火把》 B.《黎明的通知》 C.《北方》 D.《向太阳》

27.下列属于无名氏的两部小说是(

)

A.《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 B.《鬼恋》、《风萧萧》

C.《鬼恋》、《北极风情画》 D.《塔里的女人》、《风萧萧》

28.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

)

A.《李家庄的变迁》 B.《李有才板话》

C.《邪不压正》 D.《小二黑结婚》

29.水生嫂这个人物出自(

)

A.《光荣》 B.《麦收》 C.《荷花淀》 D.《芦花荡》

30.延安文艺整风后解放区最早出现的、富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是(

)

A.《火把》 B.《赶车传》

C.《王贵与李香香》 D.《漳河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女神》的思想内容有(

)

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 B.强烈的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 C.炽热的爱国情思

D.青春、爱情的欢唱 E.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否定

32.下列都属于20年代“乡土小说”的主要作者有(

)

A.台静农、冯文炳 B.废名、师陀 C.彭家煌、蹇先艾

D.鲁彦、许钦文 E.许杰、萧红

33.下列属于新格律体的白话诗集有(

)

A.《昨日之歌》 B.《死水》 C.《繁星》 D.《尝试集》 E.《翡冷翠的一夜》

34. 巴金中长篇小说创作的题材系列有(

)

A.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

B.表现工农大众的革命活动

C.描写校园男女的爱情生活

D.描写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腐朽与罪恶

E.描写中国农民的苦难

35.“五四”文学革命在理论上的主要倡导者有(

)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蔡元培 E.周作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6.湖畔诗社

37.第一次文代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 8分,共 24分)

38.简析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形象。

39.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

40.简论左联的成就和贡献。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1.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2.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说,他的《蚀》三部曲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请结合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加以阐明。

答案部分

1DCACD

6CCBBD

11CCBBA

16BCBBA

21AAAAD

26BADCC

31ABC

32ACD

33BE

34AD

35ABCE

名词解释:

36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胡雪峰,潘莫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37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19日,在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形势下,于北平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这是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盛会。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大会,一个总结和动员的大会。会议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开始进入当代文学。

38简析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形象

莎菲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子,她心情舒展自己的个性,享受青春的快乐,幻想着热烈而刺激的爱情与痛快的生活。但是,她患病而又贫困,在那个荒颓的古城里,生活是如此灰暗惨淡,接近的人又是如些怯弱与卑琐,一切都令她厌烦。于是沮丧代表了憧憬,狂放代表了娴雅,刺激代替了慰藉。她反抗而不免病态,鄙视世俗却时觉为声色所感,只是徒然地在性爱角逐中浪费着宝贵的青春。最后,她悄然出走,自我隔绝于浊世。

39.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

选取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题材,故事多取材于平凡的生活琐事,十分注意选择富有特征的场面、细节、语言朴素自然,储蓄深沉。

40.简论左联的成就和贡献。

第一, 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展。

第二,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作为主要工作方针之一,进一步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学习和运用。

第三,左联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吸收革命的文学青年参加左联,组成小组。

41.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形象性。鲁迅善于以新鲜贴切的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描象深奥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紧密结合起来,和谐统一。第二,抒情性和讽刺性。鲁迅的杂文以浓烈的情感震荡读者的心弦,对不合理、可笑、可鄙、可恶的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第二,文体多样,风格多姿多彩。第四语言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 42

《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它是由三个系列中篇所组成:《幻灭》《动摇》《追求》。这三部作品各自独立成篇,但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营垒中林林总总的矛盾和在动荡斗争中的阶级分化。

在《幻灭》中,茅盾着力描写了一位抱着美好幻想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静女士的悲剧。静女士把革命看作是诗情画意的事情,然而每每一接触现实的社会生活,就给这个毫无思想准备的女性带来了精神世界的“幻灭”。从静女士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后的思想境界,他们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投身于大革命,在革命动荡中必然就会表现出个人主义的悲观幻灭心态,革命给予他们更多的是思想的考验和肉体的磨练,而非罗曼谛克式的理想的胜利呈现。

《动摇》反映的是1927年春夏之交,“武汉政府”蜕变之前,湖北一个小县城的风波。主人公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代表,身为国民政府管辖下的县党部委员兼商民部长,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他表现得软弱与动摇。一些反面人物的描写如土豪劣绅胡国光,展示了大时代风起云涌浪潮中的各色人等的行状作了非常概括的表现。在这错综复杂的人物矛盾中,暗示着革命的必然趋向。

《追求》是描写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各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剧命运。在白色恐怖之下,他们来到纸醉金迷的上海滩,悲观、颓废、失望是他们流行的心理通病,然而,不甘黑暗现实的压迫,企图作一次新的挣扎和追求,双是他们的共同愿望。在这种心理矛盾中,作者勾画了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的个性心理世界。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梁启超的《________》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2.1921年成立的________是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3.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________等。

4.茅盾的《腐蚀》是________体小说。

5.战国策派在文学上的代表作是________的剧本《野玫瑰》。

6.《扬鞭集》的作者刘半农,尤为热心探索诗体多样化和平民化道路,有“________”的美誉。

7.________的世态讽刺喜剧在文学革命初期的剧坛上独树一帜,代表作如《一只马蜂》。

8.真正标志着许地山走上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大道的是他1934年发表的小说《________》和1940年发表的《铁鱼的鳃》。

9.《________》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10.老舍的小说《________》展示了母女两代相继被迫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的控诉。

11.________是沈从文在《边城》中倾注“爱”与“美”的形象。

12.最能体现何其芳的才情和艺术创造力的,是他的散文集《________》。

13.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如诨名为“赛诸葛”的地主________。

14.张天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________》以新的时代生活内容和讽刺手法显示了自己的独特的价值。

15.艾芜的小说《________》是中国现代的“流浪汉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野猫子”“小黑牛”等艺术形象。

16.萧红的《生死场》被编入鲁迅创设的“________丛书”。

17.曹禺《原野》在艺术上较多运用了________手法,充满神秘色彩。

18.1938年4月,艾青在武汉完成了他的第一首抒情长诗《________》。

19.田间是一位十分注意表现时代的伟大斗争和人民的生活情绪的诗人,被闻一多评价为“________”。

20.《________》是赵树理继《小二黑结婚》之后创作的最早反映解放区农民翻身斗争的中篇小说。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丁玲解放区创作的小说是(

)

A.《韦护》

B.《水》

C.《在医院中》

D.《阿毛姑娘》

2.《七月》杂志和“七月”诗派活跃于(

)

A.抗战时期的国统区

B.抗战时期的解放区

C.抗战时期的沦陷区

D.大革命失败时期 3.许地山早期小说浪漫主义倾向的三大要素分别是(

)

A.宗教气氛、流浪传奇、爱情经历

B.流浪传奇、爱情经历、异域色彩

C.爱情经历、异域色彩、宗教气氛

D.异域色彩、宗教倾向、神秘气氛

4.《长河》是(

)

A.沈从文的中篇小说

B.沈从文的长篇小说

C.冯文炳的中篇小说

D.冯文炳的长篇小说

5.戴望舒“七?七”以后诗歌的艺术风格是(

)

A.朦胧飘忽

B.凄清哀怨

C.朴素明朗

D.古奥深沉

6.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社团主要是(

)

A.后期创造社和后期新月社

B.后期新月社和狂飚社

C.狂飚社和太阳社

D.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

三、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

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下作品中,民族新歌剧有(

)

A.《白毛女》

B.《漳河水》

C.《王九诉苦》

D.《刘胡兰》

E.《兄妹开荒》

2.有关冰心“小诗”,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是冰心独创的一种诗歌形式

B.诗形短小,一般一至四行

C.用以表现男女爱情

D.说理直露,诗意丰盈

E.表达即时感兴

3.鲁迅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小说有(

)

A.《狂人日记》

B.《祝福》

C.《阿Q正传》

D.《伤逝》

E.《风波》

4.以下作品中,自叙传小说有(

)

A.《梦珂》

B.《海滨故人》

C.《腐蚀》

D.《月牙儿》

E.《漂流三部曲》

5.以下现代作家中,不曾写过童话故事的作家有(

)

A.茅盾

B.张天翼

C.老舍

D.鲁迅

E.叶圣陶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文协

2.东北作家群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析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

2.简析祥子形象的悲剧意义。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巴金后期创作的风格。

4.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

六、论述题(共25分)

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15分)

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10分)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惶惑》《偷生》《饥荒》

上一篇:项目经理安全述职下一篇:政务公开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