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裂缝

2022-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砖混结构裂缝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分析及工程对策

摘 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由于砌体结构具有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等优势,但由于砖混结构具有自重大、整体结构刚度不强、砌体强度较低、抗震性能较差,抗剪、抗拉、抗拉强度较低,抗侧力性能较差等原因,导致砖混结构墙体常常会出现各种裂缝,一直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提高建筑结构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砖混结构墙体常见裂缝的种类以及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及控制对策。

关键词: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工程对策

引 言

砌体结构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自砖混结构出现以来,凭借其施工管理简便、取材容易、造价便宜等优势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中较为常见的墙体结构形式,且适用范围较广,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有80%左右房屋建筑均为砖混结构构件。但由于温度变化、地基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导致砖混结构建筑物普遍存在墙体裂缝问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墙体裂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墙体裂缝问题轻则影响房屋建筑的美观或者渗漏水,严重的话会降低整个建筑结构的整体承载力、持久性与稳定性,甚至导致坍塌等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加强砖混结构墙体裂缝成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对于减少或避免裂缝危害,提高建筑结构使用性能及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1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主要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分析

1.1 由于温度变化所致裂缝

(1)裂缝特点。①顶层较严重,越往下层越轻。这类裂缝在长宽比较大的建筑物顶层女儿墙上或者两端内外纵墙上,一般外观为水平形态,“X”型、“八字型”,且大部分裂缝相互对称。一般在再建建筑物的两端会常见“X”型以及正“八”字裂缝,有的时候出现在一端,严重的话裂缝可能可能会发展延伸至房屋两端1/3纵向长度范围,逐渐向下层延伸、发展。这主要是由于顶层墙体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控制约束较小所致,而下层的楼板在室内,一年四季的温度并不会出现较为显著的变化,且由于上部墙体的竖向荷载是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伸长变形摩擦力大大增加,因此下层出现温度裂缝较少。②端单元重中间单元轻。建筑屋面由于温度变化发生变形时,会以圈梁以及屋面板的中心点为基点逐渐向纵横向伸展,纵向产生的变形累加到端单元才可以释放,导致所承受的温度应力最大的是端单元墙体结构。

(2)裂缝成因。建筑材料在受到外界温度影响时,由于自身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会产生一定的温度效应,由于不同的材料,温度影响系数也会有一定差异,导致各种材料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温度应力,一旦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砌体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便会导致裂缝产生。同时建筑材料、屋顶保温隋况、施工质量以及室内外温差等因素都决定着温差裂缝形成的严重程度,比如如果砌体砂浆的标号过低,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则会形成严重的温差裂缝。

1.2 由于地基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所致墙体裂缝

(1)裂缝特点。这种裂缝主要分布于建筑物下部,并逐渐向上延伸发展,常常呈现水平裂缝、竖向裂缝、“八字型”或倒“八字型”。一般对于长宽较长的建筑物而言,两端沉降过大,极易导致两端下部开始逐渐向上延伸至上部时,会形成倒“八字型”字裂缝,当然也可以突破底层中部窗台,形成由上至下延伸的竖向裂缝。一旦建筑物中部出现较大沉降,也会导致由下部沿着房屋两端向上,形成正“八字型”裂缝,相反,若中间部位发生均匀沉降,但左右两边下沉过快,会导致整体出现沉降平衡失调,形成竖向裂缝。若窗台下角的纵横墙交点处发生过大沉降,大多数情况下会形成上部较宽、下部较窄的竖缝,少数情况也会沿窗台下角出现水平裂缝。

(2)裂缝成因。通常情况下,地基基础由于上部结构的承载荷载会发生一定沉降,出现变形,由于砖混结构的整体刚度性能较低,地基基础承载力相对不足,不能很好的调整这些地基沉降落差,会产生相应应拉力,尤其是在砌体结构强度比较薄弱部位,产生的剪应力以及拉应力也会有所不同,一旦砌体整体结构的抗剪强度以及抗拉强度小于变形应力时,即会导致墙体发生裂缝。经过笔者的工作经验总结,建筑物基础深度、地基基础的土质条件差异较大、建筑物平面形状恢复较为复杂、相连构件的刚度存在较大差异、未设置必要的沉降缝或设计不合理以及地基基础属于软基础等等原因都是可能引起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

1.3 结构性裂缝

裂缝成因。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由于未合理设计构造,遗漏了结构荷载计算,荷载较大的构件并未设计合理的构件截面,导致砌体的承载能力大大降低。同时若砌体结构施工存在质量问题,比如组砌不符合要求,砂浆以及砌筑用砖的等级较低,砌体结构整体有“通缝”,组砌砂浆以及砌筑不够饱满等原因都会降低砌体结构的承载力。其次由于施工需要在砌体内埋设各种管线,各种管线穿过墙体时对砌体结构的整体性会有很大的破坏力,使砌体截面积大大减少,导致砌体存在“通缝”,并不符合相应的施工要求。

2 裂缝预防及控制措施

2.1 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①屋面伸缩间距可适当减少。应预留存预制屋面板的墙体、板边圈梁以及板端的伸缩缝;屋面圈梁的伸缩缝间距应<30m;应大约每隔6m设置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柔性分格缝。②应选择水化热及收缩幅度较小的水泥材料,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合理设置混凝土的水灰比及配合比。③墙顶与房屋两端屋盖的水平活动缝应用石灰砂浆材料;在房屋四角构造柱以及顶层圈梁处应适当加大配筋,顶层砌体结构的砂浆标号也应适当提高。④应适当提高女儿墙的压顶构造配筋,保证女儿墙的抗风构造柱和楼层的构造柱应紧密相连。⑤错层房屋结构应在错层处纵横墙相交点,设置双道圈梁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相连,提高砌体的整体抗剪强度。

2.2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

首先在设计结构前应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勘察报告应确保真实、详细、全面,严格按照相应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施工的土质条件,若土质性质差异较大,或者房屋相邻部分的结构刚度、高度、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等存在较大差异时,应在相应的差异部位设置必要的沉降缝,并细化为长度、刚度较具体的几个小单元。根据相关规定要求,沉降缝应>5cm,最高可>12cm(屋面较高情况下)。应合理设计建筑体型,整个平面形状应尽量整齐、简单,而纵墙在拉通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出现凹凸复杂或转折多变的现象,尽可能避免整个建筑的荷载出现较大差异。同时应适当增加门窗洞口外的刚度性能,尽可能连接门窗洞口的钢筋混凝土过梁和内墙钢筋构成连续过梁结构,提高整个房屋结构的刚度。

2.3 结构性裂缝预防措施

若荷载较大,但是构件的截面尺寸有一定的限制,应该加强砌体的配筋,增强砌体的整体强度,同时也可以加强砂浆以及砖的强度等级,可以在屋架支座以及大梁等处加设钢筋混凝土垫块,通过对结构进行正确的设计和计算,可最大限度的提高砌体的刚度。

综上所述,砖混结构是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建筑结构,但由于其自身的性质,极易产生各种裂缝,是导致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砌体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繁杂的系统项目,涉及到方方面面,应积极引用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最大限度的避免墙体发生裂缝。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2]刘艳.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防治[J].山西建筑,2012.31(23):140.

[3]翁坚生.房屋建筑中砖混结构墙体开裂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07).

作者:金明

第2篇:试论砖混住宅结构裂缝加固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种新型美观的建筑物不断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在满足建筑物数量的同时,对建筑物的造型、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加固改造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建筑结构加固已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分析了砖混住宅结构裂缝处理及加固设计问题。

【关键词】建筑物;砖混住宅结构;裂缝处理

0.引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我国建筑物耐久性的调查表明,工业建筑物的破损比较严重,其结构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能保证50年,多数在25-30年左右就必须进行大修或维修加固。冶金部1985年对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建筑检查后推断,全国三级工业建筑面积为300-500万平方米,占工业建筑面积的10%-11%,其中危险建筑面积为30万-45万平方米,占三级工业建筑面积的10%-15%。从上面的数据表明在我国无论在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中都存在结构破坏问题。为了使这些建筑能够正常的使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结构的加固以保证能够继续使用。其中建筑物的裂缝主要产生在墙体和钢筋混凝土构件上。其中砖砌体裂缝有:窗间墙水平及斜裂缝、内外纵横墙竖向及水平裂缝, 顶层墙体及女儿墙温度裂缝、梁端下部墙体水平裂缝与房屋包角裂缝等;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有:楼板角及梁体裂缝、悬臂构件根部裂缝及预制多孔板板底横向裂缝等。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形影响、砖砌体强度及刚度不足、建筑与结构设计处理不当、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对已出现裂缝的砖混结构建筑物,要依据科学合理的隐患分析与加固程序,找出裂缝产生的原因, 选用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最后提切实可行的加固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发达国家,建筑结构的新建与加固改造就已呈现出前消后涨的趋势。例如:在瑞典和丹麦,建筑业投资用于新建工程与建筑物维修加固的比例分别达1:1和1:6;在英国,用于建筑物维修和加固的投资是60年代的近4倍。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地震、水灾、火灾等都对建筑物造成损害,使混凝土结构面临更严酷的环境;在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大批工业、民用建筑也已进入超龄期;前些时期的新建工程又由于设计规范偏低、施工和管理等问题,造成工程质量不尽理想,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等等。这些因素致使我国对建筑结构进行评估和加固更加迫切和突出。据统计,我国现有的60多亿m2的房屋建筑面积中,40%以上需要分期分批进行检测评估和加固。这为建筑加固修复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1.国内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加固技术,如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钢丝网水泥砂浆加固法、纤维材料的嵌入式加固法等,这些技术从一开始引进和出现在国内,就以它们优异的性能、特点和加固效果得到了工程界的关注和青睐。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在新加固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新加固技术规范,在工程实践中正逐步推广。预计不久的将来,随着新加固技术的逐步成熟,一定会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1.1 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在利用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发展却很迅猛。1997年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率先开始了“碳纤维材料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的试验研究开发与应用,并被定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随后通过采用进口的碳纤维材料在北京、上海、辽宁、江苏等省市进行了一些实际工程结构的补强加固,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纤维复合材料嵌入式加固技术

纤维复合材料嵌人式加固技术是将加固材料放人结构表面预先开好的槽中,并向槽中注人粘结材料使之形成整体。目前国外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在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这项技术的试验研究,但尚未应用于工程实践。

2.砖混结构裂缝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

2.1干缩裂缝

多发生在墙面抹灰层内,一般沿墙面长度方向每隔一段距离形成一条裂缝,这种裂缝开始随时问而发展,以后逐渐稳定。另一种干缩裂缝则呈不规则的龟裂或呈放射状裂缝,此类裂缝宽度较小。产生的原因有:①抹灰用砂过细或含泥量较大;②水泥安定性不好;③砂浆过稀,抹灰不实;④抹灰层失水过快,养护不好等造成抹灰层收缩较大而形成裂缝。

2.2砖墙温度裂缝

一般有如下规律:①顶层重,下层轻;两端重,中间轻;向阳重,背阳轻;且这类裂缝与温度变化有关。②砖墙温度裂缝随部位不同而呈不同的形状。产生的原因有:①屋面保温层,隔热保温性能差;②砖墙砂浆标号较低,砌筑质量较差;③结构构造上处理不当,如采用半圈梁。

2.3地基下沉裂缝

一般共同规律是:下层多,上层少;纵墙多,横墙少;外墙多,内墙少;斜向多,竖向少。产生的原因有:①地基不均匀下沉;②房屋过长未留缝,沉降不一;③平面复杂,转角较多;④高低层相差较大,未留沉降缝;⑤荷载与分布不均匀;⑥使用不当,地基浸水或地下水位上升(多发生于湿陷性黄土地区);⑦地基施工质量。

3.常用建筑补强加固方法

3.1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采用与原有构件同类的材料,通过增大截面的面积,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达到对原构件进行加固的目的。

3.2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把型钢或钢板等材料包在被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外侧,通过外包钢与原有构件的共同作用,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达到加固的目的。

3.3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设预应力拉杆或撑杆对结构构件或整体进行加固的方法。它通过改变原结构的内力分布、降低结构原有应力水平来间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3.4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方法是以减小结构的计算跨度和变形,间接提高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为了减小构件的计算跨度,常采用增设支点(包括柱支座和弹性支座)和采用托梁技术,从而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使承载能力得以提高。

3.5粘钢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将钢板用结构胶粘贴在混凝土构件的外部,以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相当于构件的体外配筋。该项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

3.6粘贴纤维复合材料法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方法与贴钢加固法相似,只是加固用的材料是纤维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GFRP)、碳纤维(CFRP)、芳纶纤维(AFRP)等。

4.结论

裂缝对结构有较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冰冻的影响。混凝土有了裂缝,水可渗入,当气温降到2℃以下时,水分就会结成冰,结成冰的水分膨胀,会导致沿裂缝边缘散裂。冻融循环每重复一次,这种散裂现象就会发生一次,这样裂缝符逐渐加宽;(2)钢筋锈蚀 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长期作用使混凝土中性作用物质的碱度降低,丧失保护作用。当碳化到达钢筋表面时,若钢筋上有水溶液 、氧和电位差,就会发生电化学腐蚀,使受力钢筋截面积不断削弱。另外,锈蚀的产物大约是钢筋被侵蚀体积的2倍~3倍,这种膨胀效应足以使外围混凝土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致使混凝土裂缝继续扩张。影响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力;(3)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结构刚度、结构承载力、耐久性,发生渗漏;(4)加快混凝土碳化脱落,降低抗疲劳能力;(5)影响美观效果。 [科]

【参考文献】

[1]李勇.粘钢加固工程实例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57.

作者:王建

第3篇: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砖混结构房屋具有较好的隔热、隔声性能,仍被广泛采用。因结构自重大,砂浆和砖的黏结力差,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相对较低,砌体易于开裂。本文对防裂提出具体处理措施。

【关键词】砖混结构;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Key words】Brick and concrete structure;Wall cracks;Prevention measures

現在一些地区的民用建筑项目中,砖混结构房屋因其造价相对较低,且具有较好的隔热、隔声性能,仍被广泛采用。但其砌体强度较小,结构自重大,砂浆和砖石之间的黏结力较差,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相对较低,砌体易于开裂。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形式主要有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温度裂缝及结构裂缝 3 个类型。

1. 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1.1表观现象: 不均匀沉降一般产生在房屋底层,严重的可能发展在两层以上,并伴有地面开裂和房屋倾斜。墙体产生下宽上窄的竖缝。在端部、门窗洞口对角产生斜缝、八字缝及水平包角缝。裂缝一旦出现,随着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发展,裂缝逐渐加宽、延长。

1.2裂缝产生的原因: 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横向不规则变形,当建筑物的主体刚度较差,基础不足以调整因沉降差而产生应力时,便会使砖砌体的薄弱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拉应力和剪应力,当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不足以抵抗变形应力时,墙体便会产生裂逢,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一般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缝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缝,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呈凹凸形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 (1)地基土质软弱不均,建筑地基局部土质不均,土质软硬差异较大,受荷载作用后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2)设计人员对多层砖混结构住宅一般不做地基变形、沉降计算,工程勘察报告质量不高、深度不够、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选型不尽合理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3)因片面追求建筑外装立面造型,或平面设计比较复杂,转折部分过多,沉降缝设置不当,荷载差异较大,导致房屋整体刚度注意不够。(4)建筑物使用不当,改变使用功能,增大使用荷载,超越设计要求,使地基附加应力剧增,导致建筑不均匀沉降。(5)建筑物室外场地组织排水不好,地表水渗入地基基础,基础部分预埋上下水管道渗漏,浸泡地基基础。

1.3一般防治措施:

1.3.1建筑工程应先勘察后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前,就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范围、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然后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方便施工等要求,进行全面分析,权衡利弊,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以便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影响,共同工作。对软弱地基和不均匀地基尤其如此。

1.3.2认真分析地质资料并做好地基处理。(1)对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报告要认真分析,谨慎对待,用最科学的办法提供地基处理方案。(2)认真做好地基的验槽工作,核对基槽尺寸是否与设计尺寸相符,实际的地质构造是否与地质报告提供的地质构造相符,有无古墓、洞穴等。(3)设计中一定要做好地基的沉降量预估,在施工图中标注沉降观测点,注明沉降观测的要求。(4)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一定按规范要求设计处理地基,并做好检漏防水的措施,防止由于漏水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墙体裂缝。

1.3.3减轻建筑结构自重。地基压缩变形大小与上部荷载值成正比。因此,减轻结构自重是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减少沉降的有效措施,对于基础,可以选用自重轻,覆土少的基础形式,如宽基浅埋、空心基础、薄壳基础甚至箱形基础;或设置地下室(半地下室),采用架空地板,取代室内填土。对于上部结构,可以选用预应力、轻钢结构和单位容重少的轻质墙体材料,以减轻对地基的压力,减少地基沉降。

1.4合理布置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门面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或开设过大的门窗洞口,削弱墙体。使房屋建筑质量重心与刚度中心基本一致,提高房屋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1.5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1)增强房屋纵向刚度不均匀沉降使房屋纵向弯曲,纵墙应尽量避免转折,中断、开设过大的门窗洞口,横墙间距不宜过大,且与纵墙牢固连接。

(2)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 长高比愈小,建筑刚度就愈大。对于软弱地基,3 层以上房屋,长高比不宜大于2.5。

(3)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的作用是将建筑物自屋顶到基础分为若干个长宽比较小、整体刚度好、自成沉降体系的单元。这些单元具有调整过大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沉降缝的位置一般设置在下列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折部位;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处;建筑物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的建筑物交界处;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4)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地质情况、预期沉降量、建筑体型、结构类型、美观要求、施工情况等),才能正确合理地布置沉降缝的位置。在长度较长的建筑物适当位置,平面转折、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地基或基础类型改变的部位,设置沉降缝或连接走廊,从屋顶到基础断开,把建筑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大、长高比较小的单元。设计时严格按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必要时可增加圈梁道数,以增加上部结构的刚度,当建筑物屋层较高且大时,在窗顶增设一道圈梁,效果更好。

(5)加强基础的刚度。对于软弱和压缩性很不均匀地基上的建筑物,可以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采用刚度较大的基础类型,如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片基础甚至箱形基础会更适合。

1.6调整各部分荷载分布。对于较大高度(或荷载)差异的建筑要合理布置重、高部分的荷载;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形式和不同的基底宽度,以合理调整建筑物各部分不均匀沉降。对于不均匀沉降要求比较严格的建筑物,必要时可选较小的基底应力,加大基层面积进行设计。

1.7新老或相邻两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对地基产生新的附加应力和应力叠加,引起不均匀沉降。

1.8增强门窗洞口强度,凡是大于300mm洞必须有过梁; 窗洞两侧并应有混凝土边挺。

1.9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段组织施工。一般应先建荷载较重的高层,后建较轻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新的附加应力。

1.10按设计要求正确使用房屋。房屋竣工后,不宜随意改变房屋的使用功能,增大使用荷载或任意加大地面厚度,防止地表水滲入地基。

2. 温差裂缝及处理

2.1表观现象: 温差裂缝一般在房屋顶层端部 1~2个开间纵横墙上产生,在顶层梁底下端部开间四周墙上形成一圈水平缝。而在门窗洞口对角产生斜缝、八字缝。裂缝上宽下窄。温差裂缝的显著特征是裂缝宽度随温度升降变化面张合。

2.2温差裂缝防治措施: 因收缩和温度变形产生的裂缝,对建筑物的整体性、耐久性和外形美观有很大影响。设计时应妥善布置墙体,尽可能避免产生这种缝。其主要措施如下;

(1) 设置温度伸缩缝 伸缩缝是将过长的建筑物用缝分成几个长度较小的独立单元,使每个单元砌体因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的拉应力小于砌体的抗拉强度,从而防止和减少墙体裂缝。伸缩缝应设置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2)合理设计后浇带,将现浇混凝土楼盖分段施工,使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先行完成,然后再浇筑分段间的混凝土,使之成为整体。

(3)适当加大屋面层圈梁和房屋四角构造柱的配筋和提高顶层砌体的砂强度。

(4)外露的混凝土挑檐、通长阳台等构件,应按一定距离设置伸缩缝。

(5)为避免女儿墙开裂对整个建筑物的影响,应设法消除屋顶面层因温度变形对女儿墙的推力作用。

(6)做好屋面保温隔热层施工,防水层质量是多年来的主要渗漏通病。

(7)尽量避免混凝土构件外露,防止冷热桥产生,用保温材料处理外露件,设计节能型建筑。

3. 结构性裂缝

3.1表观现象: 结构性裂缝一般产生在荷载较大的底层截面尺寸较小的窗间墙、砖柱等处,以及大梁、屋架支座等集中荷载作用的部位。因荷载过大或砌体承载能力低,局部承压不足,砌体受压破坏而产生竖向粉碎性裂缝。缝口呈上宽下窄上段有不规则破碎裂缝。

3.2结构性裂缝产生的一般性原因: (1)结构设计差错 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而减小构件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承载能力;(2) 砌体内因埋设各种穿过墙体,破坏了砌体整体性,减少了砌体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不符合要求,砖柱采用包心砌法,砌体存在“通缝”等缺陷,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 (3)砌体施工质量低劣 由于砌筑用砖及砂浆强度等级低,砌筑砂浆不饱满,组砌砂浆不饱满,组砌不符合要求,砖筑用砖及砂浆强度砌法,砌体存在“通缝”等缺陷,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4)使用不当 由于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和增加振动力,使墙体受到破坏。

3.3裂缝防治措施: (1)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 当荷载较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时,应提高砖和砂浆强度等级,或采用配筋砌体提高砌体强度;在大梁、屋架支座处设计钢筋混凝土垫块;(2)卸载 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取减轻上部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梁,承担上部传来的荷载。在原有大梁下设置砖墙,砖柱、分担部分上部荷载,保护已经开裂的砌体;(3)结构加固补强 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承载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加大截面尺寸,如将门窗的洞口全部或部分用砖堵砌,增设附壁柱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综上浅要分析可知,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是一项重要任务。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形式主要是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温度裂缝及结构裂缝 3 个方面,引发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可能是其中某单一因素,也可能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当裂缝出现后,要通过认真分析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发展,确保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4)[S].

[2]砌体工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3]王宗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8.

作者:梁向东

第4篇:砖混结构住宅常见裂缝分析及预防措施

(论文)

砖混结构住宅常见裂缝分析及预防措施

裂缝分为温度裂缝和构造裂缝,都是建筑工程通病,一般建筑物建成一~二年后出现,有的不到一年就出现了。裂缝宽度在1~2mm之间,多数发生在砖混结构住宅。现在相当一部分建筑为砖混结构,而设计上未采取有效措施,施工队为了加快进度,房屋裂缝时有发生。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在今后设计和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裂缝产生很有必要。

一, 裂缝产生原因的定性分析 从定性分析看

1;温度裂缝,在北部湾地区夏天阳光照射下屋顶表面温度通常高达40~60℃之间,钢筋混凝土屋盖受到阳光幅射面积比砌体要大得多,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也比任何部位都长,而钢筋混凝土屋盖的阻热能力比砌体的阻热能力差的多。资料实验表明钢筋混凝土线性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的线性膨胀系数的2.4倍,因而钢筋混凝土屋盖温度引起的变性差值比砖砌体大得多,导致组合砌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钢筋混凝土屋盖受砖砌体约束,对砖砼体产生抗剪应力,砖砌体抗拉抗剪强度比钢筋砼抗拉抗剪强度低得多,设计时对房屋顶层砖砌体强度要求低,这样构件中产生抗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导致砖砌体裂缝产生。 2,构造裂缝,建筑材料(砂,石,水泥)的选用;混凝土的现场配合比没有达到要求;对现浇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不严;养护期不够,对拆模时间、拆模时混凝土强度没有进行施工荷载验算。砖混结构桩基础承台梁或者楼板混凝土的强度没有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的70%就进行墙体砌筑等等都会导致砖砌体和楼板裂缝产生

二、裂缝产生特征

1,温度裂缝是从顶部开始,越往下层裂缝越轻。房屋长高比越大,裂缝越重;条式房屋的中间单元裂缝轻,两端部单元裂缝较重。整体上看,房屋内部墙体比外部墙体裂缝重,而内横墙裂缝较轻,内纵墙裂缝较重。从施工角度看,夏天施工时的裂缝轻,冬天施工裂缝重。 2, 构造裂缝一般没有固定的地方,通长出现最多的是客厅和卫生间楼板,墙体出现水平的裂缝的位置(窗边,门边,阳台处)

三、裂缝的种类和成因 1; 温度裂缝

(1)内外纵墙和根墙的“八”字形裂缝

这种裂缝多出现在每片墙体的端部,而且集中出现在门窗洞口的角部,呈“八”字形。当温度升高时,屋面板伸长比相应砖墙伸长大,使顶层墙体因屋面板的推力作用受拉和受剪。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情况大体是:房屋平面中间为零,两端最大,因此墙体的两端部位大多出现“八”字形裂缝,屋面保温隔热层的质量越差,屋面板和墙体的相对位移越大,裂缝越明显,内纵墙和根墙在室内与屋面板之间的温差比相应的外纵墙和山墙与屋面板之间的温差大,所以屋内墙体裂缝比外墙重。

(2)窗户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

当房屋的长高比较大,而且室内空间比较宽敞高大的房屋,顶层外墙常在窗台部位出现水平裂缝,窗口出现对角斜裂缝。当温度升高后屋面板伸长对墙产生水平推力,使窗台部位的墙体内侧向外扩展,外墙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发生侧向弯曲而导致开裂。

(3)屋面板下面的外墙水平裂缝和外墙阳角的包角裂缝

这种裂缝出现在屋机板底部,顶层QL底部墙体,门过梁上部墙体,裂缝有对贯通墙厚。当升温时,屋面板对顶层QL及墙体产生推力,降温时,屋面板对墙体产生拉力,墙体抗拉强度不能抵抗水平剪力而导致墙体开裂。

(4)女儿墙裂缝

不少房屋女儿墙连成后发生倒向弯曲,女儿墙的根部和平屋顶面交接处墙体外凸或女儿墙外倾,造成女儿墙开裂,房屋的短边裂缝比长边明显。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钢筋砼屋盖和屋面的水泥砂浆面层,在气温升高后的伸长比砖墙大,砖墙相对阻止屋盖结构和水泥砂浆面层伸长,因此屋盖结构和砂浆面层对墙体产生推力导致女儿墙开裂,温差越大房屋越长,面层砂浆越密越厚,这种推力越大,墙体开裂越严重。

通常情况下,温度裂缝危害并不大,但对房屋的整体性、耐久性和外观影响较大,给住户产生一种不安全感,特别是对商品房销售影响较大,如遇到地震或水平荷载作用下有可能导致房屋破坏。因此,在设计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温度裂缝产生。 2; 构造裂缝

(1)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众所周知,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 ,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而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板的裂缝绝大多数产生在板角处,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相垂直 。

(2)温度裂缝。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特别是在夏季施工),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 ,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在硬化过程中,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

(3)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建设单位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房屋长度过长, 而设计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平面布局凹凸较多,即转角也越多,这些转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 ,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4)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

四、预防温度裂缝的措施 1, 温度裂缝

(1)设置伸缩缝:严格按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30mm。

(2)优先采用装配式有檀体系钢筋砼屋盖,使屋盖与墙体连接改为“柔性节点”,即QL与屋面板接触面上铺设一层油毡或滑石粉,形成滑动层,这样可减少温度变形时墙体的推动力影响,防止墙体产生温度裂缝。

(3)屋面板保温隔热层的材质及施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达到隔热保温效果。

(4)屋面的温度变形与长度减正比,对于钢筋砼大檐口及较高女儿墙,宜隔二单元在檐口上设置一道温度伸缩缝。

(5)根据砖石结构设计规范要求,顶层砖砌体混合砂浆一般为M2.5,可满足强度要求,为了防止温度裂缝产生,顶层混合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0。

(6)在房屋四角檐口下一定高度和范围的墙体配筋转角钢筋2Φ6@500,或在房屋两端单元外墙阳角处设置GZ,钢筋按新规范设置,并开至女儿墙压顶处,柱与墙体设拉锚筋,可防止女儿墙及外墙阳角处的包角裂缝。

(7)当房屋长高比较大时,房屋外纵墙门窗的洞口处砖砌体抗拉,抗剪强度较弱部位,应在房屋顶层窗台下二皮砖处设置2Φ6钢筋砖砌体,提高砖砌体抗拉抗剪强度,防止外纵墙出现“八”字形温度形缝和水平裂缝。

(8)房屋空间较宽敞高大时,窗口宽度大于1500mm时,应在窗台下二皮砖处设备2Φ6钢筋砖砌体,提高砖砌体抗剪强度,可防止窗台下水平裂缝。

(9)在房屋两端单元1-2个开间的内外纵墙窗台下二皮砖处,设2Φ6钢筋砖砌体,并在窗户两边缘设置构造立柱,立柱上下两端与楼层,屋顶层QL连接,将窗户形成砼构件“Ⅱ”字形封闭箍,防止窗户斜裂缝,对角裂缝经向裂缝产生。

(10)对施工中严格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冬季施工时,砂浆无设计要求时,应按常温下提高一级砂浆标号。提高砖砌体强度。

(11)尽量做到年平均气温时完成屋盖施工,避开高温季节施工屋顶层、如不能选择合适施工季节,则应在顶层结构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屋面保温层,使砼空心极和砼QL处在正常温度环境中,减缓顶层砼处于遇冷收缩遇热膨胀活动。

以上措施可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精况综合采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 2; 构造裂缝

(1)、基础必须精心设计,要掌握海淤生成历史、固结程度、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等。合理利用地基土的强度,处理好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控制好土的竖向和侧向变形以及荷载的重心位置,正确选择基础形式和加荷速率,使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 (2)、对在软土地基上采用桩基础的工程,必须计算每根桩的荷载,并尽量保证每根桩承担的荷载均匀,不宜在门、窗洞口下布桩。 (3)、采用天然地基的砖混结构房屋,必须在底层外墙窗下设置3层(每二皮砖放2根直长6mm)通长钢筋的配筋砌体。

(4)、必须待砖混结构桩基础承台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的70%后,才能进行墙体砌筑。楼面要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的70%后,才能上料,(砖和砂浆,)上料时,不要集中一处放材料,要分散放.特别在钦州的施工单位上砖时用斗车运料,放料时不是轻放,而是一斗车就放下来,使楼面受到很大的震动. (5)加强现浇板浇捣后的养护。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同时,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并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

(6)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砂粒过细,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

(7)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此外配筋较多时,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缝的产生或扩展,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辐射筋长度为1.5m左右。

(8)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即薄弱部位越多, 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9)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

(10)、顶层端部两开间除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1993年局部修订)设置构造柱、圈梁以外,外纵墙与内横承重墙相接处、山墙与内纵墙相接处均应设置构造柱。同时,在顶层外墙两开间的窗间墙、与窗间墙相连的内纵墙处还应根据窗间墙、内纵墙的状况设置抗裂墙。当墙宽≤500mm时,常用钢筋混凝土抗裂墙;当墙宽)500mm时,采用两为抗裂柱、中间沿高度每500mm设2根直径6mm钢筋的抗裂墙,抗裂柱纵筋锚入上下圈梁内。在窗洞下口设置截面为240mm×120mm的过梁,过梁一端与抗裂柱相连,另一端伸过洞口边370mm。

(11)、在外纵墙与内横承重墙相连处未设构造柱的顶层墙高范围内设置与有构造柱时相同的拉结筋。 (12)施工单位对现浇混凝土必须严格控制坍落度,降低水灰比,延长养护期,并有可靠的养护措施,对拆模时间、拆模时混凝土强度进行施工荷载验算。

(13)用“三一”砌砖法,保证横竖灰缝砂浆饱满,严禁干砖上墙和碎砖集中使用。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砌筑速度,墙体砌筑高度每天不应大于1.5m。顶层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7.5,并必须严格按重量比拌合砂浆,以确保砂浆质量。

五、裂缝治理措施 1,温度裂缝, (1)对温度裂缝,不要忙于及早治理,等观察一个热胀冷缩周期,裂缝不再产生新的变化时再采取治理措施。鉴定裂缝是否稳定方法:可在裂缝内嵌抹水泥浆或玻璃纸,形态完整无损,说明裂缝已基于稳定,不再有较大发展可能性。

(2)当细小裂缝不影响使用可不修补,当裂缝造成墙面渗水,可采用嵌补密封胶或水泥浆处理。

(3)对于裂缝较多且穿墙厚,影响美观和正常使用给用户造成不安全感时,可在裂缝墙体两侧用4Φ6@200或Φ6@500钢筋网片,两侧网片用铁丝固定后,用水泥砂浆外部抹面处理。 2, 构造裂缝, (1) 行处理. 对于裂缝较多的板,要经设计结构验算,是否要补强,在进(2) 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性引起的,要注意观察,在允许范围的不做处理, 不在允许范围的,要经设计结构验算和有关部门检测后在处理.

第5篇:框架、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住宅

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砖混结构住宅:

砖混结构住宅中的“砖”,是指一种统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有其他尺寸的异型粘土砖、空心砖等。

“混”是指由钢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钢筋混凝土配料,包括楼板、过梁、楼梯、阳台、排檐。这些配件与砖做的承重墙相结合,可以称为砖混结构住宅,由于抗震的要求,砖混住宅一般在5层、6层以下。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俗地讲,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粘土砖,所以砖的形状及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可以这样说,砖的形状越规则,砂浆的强度越高,灰缝越薄越均匀,砌体的强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长。

砖混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①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各地都可生产。

②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

③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价较低。

④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

⑤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设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东北地区地震基本烈度:

黑龙江省:哈尔滨(6)、佳木斯(<6~6)、齐齐哈尔(6)、大庆(6)、绥化(7);吉林省:长春(7)、白城(7)、吉林(7)、四平(6)、公主岭(6)、延吉(6)、图们(6);

辽宁省:沈阳、朝阳、铁岭、抚顺、辽阳、鞍山、海城、营口、大连、丹东都是7,本溪、锦州都是6,

只有抗震烈度达到7以上(含7),在设计的时候才考虑抗震设计,否则不考虑抗震设计。

其实建筑采用什么结构无所谓,关键是看房子的施工质量和房屋的布局是否合理,买房子也不只看采用什么结构形式,而是要综合考虑。

第6篇:砖混结构工程

主体工程(砖混结构模板施工技术要领)

施工准备

(一) 作业条件

1、 好墙身+0.5m水平控制线,检查砖墙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办理预检手续。

2、 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3、 检查构造柱内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二) 材质要求

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有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200、300mm),阴阳角模板,要平整、干净。

(三) 主要工机具

打眼电钻、搬手、钳子、锤子等。

二、 质量要求

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箱型基础工程”章节中“模板工程”相应部分。

三、 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支构造柱、圈梁、板缝模板→办预检

四、 操作工艺

(一) 准备工作

支模板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内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二) 构造柱模板

1、 构造柱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或竹胶板模板,柱箍用50×100mm的方木(如果有成套的角

钢柱箍,也可使用)。

2、 外墙转角部位:外侧用阳角模板与平模拼装,模板与墙交接处的宽度不应少于50mm。用

50×100mm方木做柱箍,用木楔子楔紧。每根构造柱的柱箍不得少于三道。内侧模用阴角模板,“U”型钢筋钉固定。模板与墙面接触部分,加密封条,防止漏浆。

3、 内墙十字交点部位:用阴角模板拼装。先用“U”型钢筋钉临时固定,再调整模板的垂直度,

符合要求后,用“U”型钢筋钉固定。固定用钢筋钉每侧不少于三个。

(三) 圈梁模板

1、 钢筋绑扎完以后,将钢筋箍套穿过砖墙预留孔,并将缺口方木在墙的两侧立好,摆放圈梁钢

模板并用U型卡子连接。用木楔子将缺口方木和模板固定牢固。缺口方木支立的间距为l~

1.2m。

2、 检查模板的标高。如不符合要求,调整缺口方木的角度并达到设计要求。上口宽度用短钢筋

控制。

(四) 板缝模板

板缝宽度4cm,用50x50mm方木做底(或ф48~ф50的钢管)。大于4cm的用竹胶板做底模,伸人板底5~10mm,留出凹槽。

1、 板缝模板采用木支撑,尽量避免采用吊杆方法。将20×40×2500mm的木条一端锯出一个“V”

形口,与50×50mm的木条卡住,利用木支撑的弹力将板缝模板固定,每条板缝的支撑不少于2个。

五、 成品保护

1、

2、

3、

1、 在砖墙上支撑圈梁模板时,要防止撞动最上一皮砖。 支完摸板后,要保持模内的清洁,防止掉入砖头、石子、木屑等杂物。 保护钢筋不受扰动。

六、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砖墙挤拉变形:由于砌砖时间短,砂浆强度未达到支模的要求,因此墙体被挤拉变形。在施

工过程中,结合砂浆试验的强度,确定一个合适的支模开始时间。

2、 混凝土流坠:模板板缝过大;模板与墙体接触面未做处理。支模前,必须挑选钢模板,清除

那些变形大、接口不平整的模板。在模板与墙体接触的部分贴上密封条,能有效的防止混凝土流坠。

板缝模板下沉:支撑点选的不对或支撑点少。

第7篇:楼房构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区别

楼房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区别 结构区别在于承重方式,砖混结构的承重是由板和墙构成的,混凝土现浇楼板的重量传导给墙体,由墙体传导至基础。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组成的承重结构,由楼板将力传导给梁,再传导给柱,再由柱传导给基础。

框架比砖混的优势:一是空间开敞,因为梁和柱的结构使得框架结构的空间可以做到6米以上,而砖混因为砖的承重能力有限,做到5米就不错了;二是楼层高度,砖混结构最高只能做到6层,而框架结构可以做到100米以上的楼高。

理论上讲,因为材质的原因,框架结构的使用寿命和抗震强度要高于砖混结构。但在实际中,国家对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标准,一个地区的建筑一定要满足抗震指标,所以开发商在设计建筑的时候,都以满足这个抗震指标为前提,即使是框架结构,也不会增加成本提高抗震性能的。所以在牢固程度上讲,砖混和框架的住宅是差不多的。

砖混也有自己自身的优势,除了造价低之外,因为红砖具有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所以居住起来比混凝土住宅健康。

再补充一下,建议你不要考虑结构问题,因为结构工程基本都是隐蔽工程,即使告诉你要注意什么,你也看不到,比如配筋、绑筋、浇注、震导、沙石配比等等问题,你根本无从了解,还是多关心一下房子的位置、环境、户型和价格等方面吧。

第8篇:㈢、砖混结构工程

1、工程质量控制资料——验收资料

⑴、主体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⑵、主体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⑶、主体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⑷、主体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登记表

2、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施工技术管理资料

⑴、主体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开工报告

⑵、分部(子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⑶、设计图纸会审、变更及洽商记录

⑷、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⑸、砖混结构工程基线复核

⑹、砖混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申请表

⑺、砖混结构分部(子分部)工程小结

3、工程质量控制资料——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⑴、水泥出厂合格证、进场物理性能检验报告及汇总表

⑵、钢筋出厂合格证、进场力学性能、工艺性能检验报告及汇总表⑶、砌体材料出厂质量证明书、进场物理性能检验报告及汇总表⑷、砂进场物理性能检验报告及汇总表

⑸、碎石、卵石进场物理性能检验报告及汇总表

⑹、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

⑺、预制构件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4、工程质量控制资料——试验报告

⑴、砂浆配合比设计报告

⑵、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

⑶、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计算表

⑷、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5、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施工记录

⑴、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⑴、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

7、工程质量评定资料

⑴、砖混结构工程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

第9篇:砖混结构施工顺序(范文)

砖混结构施工顺序

1、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顺序

施工放线——基槽开挖——检查轴线、标高——浇垫层砼——养护——砌条型基础——地圈梁

2 、主体结构施工

砖砌体砌筑——构造柱、圈梁钢筋绑扎——构造柱、圈梁模板施工——板模板施工——板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总复习反思下一篇:班级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