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

2022-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

小学数学三、四年级“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四大模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是一个十分必要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调查研究

鉴于上述原因,本文尝试采用调查研究法、访问法等方法,对目前小学数学三、四年级“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认识、实施状况、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期望能为今后的课程发展、实施教学工作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基础,从而使“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调查的内容和样本

以贵溪5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学数学三、四年级“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收到161张调查表,其中有效的回答率为100%,有效率100%。

其中男性31名,女性130名;35周岁以下41名,占25.5%;35-45周岁76人,占47.2%;45周岁以上44人,占27.3%;拥有中级教师职称或有关专业技术职称的27名,分别为16.8%。

问卷的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综合性与实务”的基本观点,即对这一类活动的定位和功能、对这类活动的难度和频率的观点;二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实施,主要从对该项目的执行、所采取的方法、时间的分配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分析了该项目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下面的表格显示了更多的细节。

二、调查情况分析

从老师的角度来分析,62.4%的老师觉得“综合与实践”在小学数学中的位置非常关键,32.9%的老师觉得“综合与实践”是“不可缺的”。38.5%的老师对于“综合与实践”的评价较为精确、完整,其他的老师的表述较为偏颇或有一些误解。这说明大多数的老师在承认“综合与实践”活动作用的同时,对其具体的价值的理解仍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

就课堂频率而言,93.8%的老师组织了一次或多次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大多数老师都能按照教科书的规定进行活动。但是,49.7%的老师认为“综合与实践”的组织流程很繁琐,所以要求每个学期仅有一次。这实际上说明了许多老师对“综合和实践”的教育理念不够重视。

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大纲中,79.5%的学生觉得适合和适合教科书,20.5%的学生觉得比较困难或困难。一些老师认为这一内容比较困难或者困难,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教学素材,缺乏相关的学习资源,缺乏对这一课程类型的观察与学习,因此在安排这些课程时缺乏信心。

从目前“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情况来看,94.4%的老师觉得有必要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25.5%的老师有不编写教学计划或直接下载教学案例的经验,并且在教学中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老师中,仅占7.4%。这说明许多老师对“综合和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入,仅限于概念上的关注。

从学习风格上来看,知识应用、实践操作和协作沟通是三大要素中的三大要素,分别为38.5%、28.6%和21.1%。从这一角度来看,大多数老师对于“综合和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特点都比较清楚,同时也表明了“知识应用”在老师心目中的作用依然很大,而学生的自主参与、全程参与、探索发现、回顾反思等都是反映过程的活动因素的认知相对薄弱。

从活动的使用时数来分析,仅34.2%的老师有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安排了对应的活动,29.2%的老师曾把有关的活动扩展到了课外。这表明,“综合性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大都在课堂上进行,仅用了一节课时

从学生的观点来看,96.9%的老师觉得“综合性和实践”是最好的选择,而89.4%的老师则觉得这种活动既不会让他们去做,也不会去做那些繁琐的算术,而是会让他们体会到这种活动的乐趣。这一方面说明了很多“综合和实践”的教学内容还很欠缺,需要更多的综合性运用和实践性的探究;另一方面,这种放松、自主性的教学环境的确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参加,这正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优点。

在此基础上,笔者从“综合与实践”的实际出发,总结出三大问题:一是活动的筹备工作复杂,所需的学习工具不多;二是没有足够的学习观察和学习的时间;三是在进行课外活动时,老师难以掌握他们的实际活动状况,难以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其难以确保其整体的学习成效。

三、几点建议

1.深入理解课程价值和特点。

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可见,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各种形式的实践,同时也需要对自身的基本生活体验进行反思。而“综合和实践”活动则是“以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开展的一种学习行为”。从根本上讲,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对学生的运用和创造能力的培育。

2.積极尝试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各方面的综合与实际操作的具体内涵不同。在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具体内容特征,主动地进行各种不同的活动。例如: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等注重实际的活动,能使学员在掌握了活动的基本理念和方式后,能够自主确定活动方案、准备活动工具、讨论小组成员的工作,并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提醒、组织必要的沟通。

3.更加重视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而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效果和对学生的经验积累等方面,在以往的试卷评估中很难反映出来。这也证明了,评估是实现“综合与实践”的一个关键步骤。

从“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特征出发,本文认为评估的焦点应该是以过程为中心,并与活动的流程相协调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马玉婷.小学数学规律探索教学实践与研究——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为例[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170-171.

[2]马忠敏,李欣.基于“学本式成长教育”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1):103-105.

[3]张军芳.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实践[J].新课程,2020(47):14-15.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普通类一般课题 立项编号:21PTYB120

作者:朱燕芳

第2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策略(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的七点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但是如何把握学生主动探究与教师有效指导这二者的关系,许多教师仍然感到非常困惑。为此,本文主要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的问题,提出如下七个方面的建议。

一、引导学生整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要通过各个活动领域的实施得以实现。尽管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各有侧重点和独特的价值,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部分,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和价值追求:在性质上,都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经验,都超越具体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上,都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整合实施。

1.综合主题,全面涉及

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跨领域的综合主题,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该主题的研究。可将该主题分解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环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环节,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其中。以“臭豆腐之谜”主题活动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第一阶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访问百年老店火宫殿”,了解臭豆腐的特色,学习制作工艺;第二阶段,开展劳动与技术活动,让学生试制臭豆腐;第三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对臭豆腐进行微生物检测,将臭豆腐发酵水送到微生物检测中心进行致病菌检测,对污染菌指示菌大肠杆菌进行化验。在研究过程中将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整理资料等信息技术手段贯穿其中,这样通过环节分解,使得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指定领域在一个主题活动中得到了整合。

2.两两结合,整体设计

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个指定领域进行两两结合,整体设计,并将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其中,构成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三种整体设计的方式。

3.核心主题,拖带兼顾

综合实践活动各个领域的整合可采取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某个领域为主,构成核心主题的方法进行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关照、兼顾其他领域的要求。如在进行“走进自行车”的主题活动中,核心领域是劳动与技术教育,即使学生学会修理自行车。在进行修理自行车的活动中,学生还开展了了解自行车、自行车创新设计及帮助他人修理自行车的社区服务活动。

4.组织线索,充分挖掘

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组织过程中,不管是哪个方面的主题,教师都要从课程开发的三个维度(自然、社会、自我)切入,充分挖掘主题活动中所蕴涵的自然、社会、自我因素。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挖掘巴陵的历史文化”的主题活动时,将主题拓展为三个方面:人与社会——岳阳城建规划是“东移北扩”,而岳阳楼是在岳阳城的西边,如何能让市政规划重视老城区的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人与自然——老城区沿湖一线长期被湖水浸泡,不断出现垮塌现象,另外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也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有什么办法进行补救;人与自我——血吸虫病的重现会给旅游者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如何才能防止游客患病。

5.学科领域,多方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各内容领域的整合还可以采用向学科渗透式的方法进行,即对每一个活动主题,都尽可能地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出活动的内容与切入点。如“走近湘绣”主题活动可这样向学科渗透:艺术学科——湘绣画稿设计、制版、刺绣、装裱、验收有关知识,精于其中一门技能,自主完成湘绣某一工序;历史学科——了解并探索湘绣的历史、工艺流程,欣赏、鉴别并进行市场营销。

二、全面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类型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关注,即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过于单一。学生虽然进行了若干活动,但由于教师没有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类型进行分类指导,致使学生一直在重复某种类型的活动。笔者曾于2001年收集了某个实验区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000个,对其活动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占50%以上,而实际应用的设计性活动几乎没有。这样的活动局限了学生活动内容的领域,也不利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活动方式的整体把握,导致活动中某些课程目标无法实现。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主要有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项目与应用设计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活动。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应对活动主题、活动类型进行整体把握、全面关照;在活动开始之前,对活动的主题类型进行整体规划。以初中为例,可以让学生在初一重点开展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二重点开展项目与应用设计活动,如此类推,尽量使学生在初中三年经历多种活动类型,掌握多种活动方式。

三、指导学生作好活动过程记录

学生确定主题,按计划开始实施活动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指导学生作好活动记录。

1.记录活动过程中的认识、体验与反思

2.记录活动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将开展活动过程中主题的由来、活动方式、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为达成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目标,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呈现方式记录这些过程性方法。

3.记录发现的问题

可让学生准备一个问题记录本,将发现问题的过程和情景以及当时的感受记录下来。如可让学生用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每周按时朗读自己的周记,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加强方法论教学

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中要针对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渗透关于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的教学。

1.形成方法系列

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论指导方面,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着重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如何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方法构成一个比较宽泛而又不失系统的方法系列。

2.探讨方法的指导途径

为使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方法,教师应将方法论的指导与方法实践、具体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使方法论的指导不至于陷入知识系统讲授的局限。如要让学生掌握“怎样作采访”的方法,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实施:①开设小讲座,介绍作采访的相关知识;②采访结束后,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作采访的相关方法;③开展“我的第一次采访”主题活动,让学生经历如下过程:自行了解什么是采访、怎样作采访-确定采访对象-讨论如何准备采访(收集信息、拟订提纲)-实施采访过程-开展交流活动。

五、关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典型的综合课程,肩负着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课程综合化的使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这一目标比较忽略,怎样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综合化价值,并在实践中能合理运用学科知识呢?笔者有如下建议。

1.解决学生遇到的知识难题,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应用转化

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知识问题,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实际运用的转化。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挖掘巴陵历史文化”主题活动中,发现课题小组的学生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地理和人文方面的问题,于是,教师引导、搜集了一系列关于巴陵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突破了这方面的难题,并结合具体的情况,将了解到的知识运用到主题设计中,开发了系列活动的三个主题。

2.帮助学生寻找学科之间联系的结合点

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趋势是综合性程度进一步加强,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学科之间界限更趋模糊。以历史、地理学科为例,这两门学科都是以人为中心,研究人与环境(自然与人文)、人与社会(过去、现在与未来)各种关系和规律的,两者虽分属于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但之间的联系十分广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地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它制约、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因此,任何历史记载都应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受人类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如我们今天思考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等为什么会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时,就不能不考虑各种地理因素造成的影响。这两门学科共同构成了一些典型的知识结合点,根据这些学科结合点,我们可以开发出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探究。

六、让学生始终保持持续的兴趣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不像解决学科课程中一般性的问题那么简单,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研究过程往往也不是一帆风顺,学习方式的改变也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不适应,因此有时学生会因研究主题过大,或可行性、可操作性过小,从而造成不知从何下手、望而却步、知难而退的现象。另外,有些学生选题时没有认真思考,只是迫于教师的压力被动地参与了并不感兴趣的研究主题,研究的乏味、研究过程的单调,也会导致学生的研究半途而废。此外,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不以考试为目的,没有考试压力,让那些习惯迫于压力而学习的学生不像学习学科课程那么认真。因此,对动手能力相对薄弱,且升学压力较大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的反应可能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强烈,而且持续性也不会太长。为此,如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保持持久的兴趣,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1.观察发现学生积极性减退现象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起伏或多或少会通过自身言行表现出来。只要指导教师多留心观察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就能较快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早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学生积极性减退的外在表现一般为:集体交流或教师指导时不认真听讲,心不在焉;小组讨论时不喜欢发言,参与性不强;活动时经常迟到、早退;分配工作时互相推诿,对待自己的任务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等。

2.随时发现学生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帮助

教师在学生开展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观察,善于捕捉信息。学生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没有及时帮助解决,就会影响学生持续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因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研究的进展,了解学生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随时予以帮助和指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不断深化、思路不断开阔,让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拓展、深化下去。

七、指导学生深入研究,防止浅尝辄止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深度探究的原则,伴随活动的展开,会产生新的活动主题,出现意想不到的事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深入持续的研究,引导学生深度体验,防止浅尝辄止。

1.培养观察、质疑的习惯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如果不会观察、不能质疑,就很难将课题拓展下去。为此,在观察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界定即将观察的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内容观察范围,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必备的知识、经验,确定观察的重点。特别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短暂现象,有必要创造条件多次重复观察,并作好全面、细致的记录。同时,在观察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最后写好观察总结。如在研究“我喜欢的小动物”一课题时,两位学生同时同地观察蚂蚁的活动,一位学生由于观察毫无目的,除了取乐外,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另一位同学在查寻了一些有关蚂蚁习性的文献资料后,又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计划,重点观察蚂蚁间信息交流传递的规律,坚持了一年,终于对此问题有所发现。

2.深入分析过程资料拓展主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证实某一现象,发现新的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究。然而,实践中的情形是不少学生认为把资料搜集整理好了就可以展示了,就大功告成了。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如向学生收集的资料发问——这些资料说明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懂得了什么知识?这些资料使你明白了什么?经教师点拨,学生进行了如此思考后定会使研究更加深入,并不断产生新的主题。

3.寻找突破口,引导学生将活动进行拓展

学生在研究中往往由于课题太大或没有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而难以将课题研究下去。此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研究的情况,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将课题深入研究下去。如有位教师发现某小组的学生在研究“中国文化”的课题,研究初期,学生收集了各种各样中国文化的资料,有饮食、军事、建筑、服饰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研究主题分散,小组合作时学生不知如何将课题深入研究下去。教师在查阅学生整理的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收集的关于湖南本地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很多,就向学生提问道:“你们收集了这么多有关湖南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想研究湖南的饮食文化与其他各省饮食文化的区别吗?”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究,开展了题为“关于长江流域饮食文化差别研究”的主题活动。

以上就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内容体系、目标、课程形态及评价准则决定了教师在活动中的协助者、指导者的地位,可通过指导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并获得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姜 平

第3篇: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劳动有助于人们群众社会和生活的进一步发展,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生活技能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力,开拓其智力。尤其是小学时期的学生,其正处于思维能力提高的关键阶段,倘若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全面渗透劳动教育,同时与德智体美建立循环性教育模式,则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常態形式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较强的性格意志力,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建立长效机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思考与实践

引言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持续深入背景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慢慢融入了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当中,为小学教育带来的丰富的新内容。其更加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强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劳动教育的贯彻和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科学创设劳动教育模式,加强劳动教育思想的创新和优化,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丰富的社会以及学习经验,为学生创造广阔的眼界,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源于现实的思想和终身学习的精神。

一、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未正确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尽管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背景下,素质教育思想在义乌教育体系中已经实现广泛可定,但是因为现阶段的教学评价方式仍旧停留于考试层面,大部分学校开设的学科教育仍旧局限于应试教育思想中,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体系中通常不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学,部分学校缺少专门的课程教师,甚至有些学校的该课时被其他学科教学所占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1]

(2)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不具备实践空间以及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比较注重活动组织的参与性以及实践性,在课程教学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中,需要未学生构建相应的实践情境,或者未学生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更多机会,进而促进学生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但是部分学校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同时教学资源难以与社会资源进行较好的衔接,进而无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具备良好的实践平台以及空间,学生只能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接受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无法充分发挥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教育价值和优势。

二、在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1)建立常态化形式的劳动教育

在人们群众的社会生活中劳动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小学时期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实施常态化形式的劳动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树立常态化的终身劳动思想。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落实劳动教育,需要加强劳动教育实现常态化方面的工作,将劳动教育全面渗透到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中。例如,在“家中的环境问题”一课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意识,家庭生活尽管是一个规模较小的生活环境,然而对社会环境建设具有直接关系,大部分家庭普遍存在不节约水、电能源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形成节约能力、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对生活投入更多的关注,重视家庭生活环境的建设,借助课余时间积极做家务,为家庭环境的建设给予清洁保障,通过废旧物品动手操作制成精美的小物品,为生活环境进行装扮。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丰富的家庭生活经验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教育素材,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促进劳动教育以及学生个人的劳动行为是喜爱呐长天花,进而达到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

(2)组织家校合作,拓宽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树立劳动意识、提高劳动素养、完善劳动技能以及优化劳动认知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对学生给予劳动态度以及技能方面的有效教育和指导,有助于促进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通过劳动活动的参与习得相关的劳动技能。基于此,需要学校与家庭进行配合建立家校合作教学模式,一起为学生接受良好的劳动教育构建轻松环境:第一,学校要充分利用班级管理和组织积极构建创议劳动、引导劳动以及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并在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展开中充分体现学生潜在的自主性以及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作用下落实班级事务方面的自主管理,同时引导学生对学校开展的环境建设、装扮活动、征文演讲、科技展示等多样化文体活动做到积极参与、组织以及实施。借助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完善综合技能,利用多方参与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促进学生树立自主管理以及勇敢面对的精神。第二,需要广大家长在平时生活中给予学生良好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劳动态度,不能仅仅注重文化成绩而忽视劳动,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加强劳动方面的重视,对各行各业服务的劳动者给予中分尊重,让学生从小形成劳动光荣的良好思想。同时,需要明确划分家庭成员的职责,让学生能够在家庭事务中负责一些能力范围之内的劳动,并切实落实好自己的职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完成的思想和习惯,在劳动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性以及独立意识。[2]

结语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形成综合素养的一项有效方式,小学高年级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劳动教育的渗透和贯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优化劳动教育思想,建立常态化星是的劳动教育模式,注重家校合作的组织,拓宽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而充分体现劳动教育的根本价值,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庆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1(44):3-4.

[2]高清潮.小学劳动教育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0(73):3-4.

作者:叶晓晖

第4篇: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拥抱自热之《寻找春天》

一、 活动内容:

《寻找春天》

二、 教学设计理念:

“寻找春天”这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该课教学设计主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春天,引导学生探索春天在不同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和表现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活动目标: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让学生在多个方面感受春天,发现春天在不同方面的表现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学生在寻找春天的各项活动中,发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与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引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做出思考。

2、 学科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自己对春天的真实感受,创作一幅体现春天的图画。

四、 活动准备:

在不同的地方寻找有关春天的自然变化和环境变化的相关资料。

五、 教学设计:

(一)、导课: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社会实践课,前一阶段我们已经确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寻找春天,板书课题

大家都知道一年四季包括‘春夏秋冬’,更知道春天是四季的开始。谁愿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发言,找四个人。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前几天我们同学分小组分别到不同的地方去寻找春天,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下面,就请各个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

(二)、各小组汇报:

通过上面的调查,我们分别从感觉、视觉、听觉、嗅觉上感到了春天的变化。感觉到了春风的和煦与温暖;看到了冰雪的融化、柳树的发芽、小草的变绿;听到了小河流水的声音、从

南方飞回的燕子的鸣叫;闻到了潮湿泥土的芳香。

总之,在我们眼中,原野上的春天就是美丽,温柔和亲切的。通过他们的汇报,相信在你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幅原野上春天的图画。

总结: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发现:春天不仅仅只能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而且它还可以以多种艺术形式带给我们春天的感受。在各种作品资料中春天的意义可以无限延伸,所以我们感觉春天是一种艺术,是永恒的。

(三)、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制作一张手抄报

体验生活之《人人争当小雷锋》

人人争当小雷锋

妈妈,您辛苦了!——“三八”节的问候

一、指导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三八”妇女节之际,特举办本次活动。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母亲,真正从内心感到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三八节对父母的问候活动让孩子们一起来追寻雷锋的足迹,诠释在新时代、新形式下的雷锋精神,让他们学会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时代,结合学生生活,让学生懂得学习雷锋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雷锋精神一点一滴地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去。

二、活动主题:

妈妈,您辛苦了!

三、活动内容

再过几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平时妈妈和长辈们总是不辞辛苦、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永远是个温暖的话题。母爱,是送给婴儿甜甜的吻、是清晨路上的几句叮咛、是眼角两旁的一条皱纹、是秋风吹散的一缕白发„„,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长辈的爱也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在成长的路上,你们接受了太多的关爱,作为孩子,你们想过如何对妈妈、对长辈的关爱吗?当你们接受着无私的关爱时你曾为她们做过些什么?

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你们是否也想借此机会向关心你的妈妈、奶奶、外婆、老师做点什么呢?在此,学校大队部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希望在妇女节为她们献上一份最诚挚的爱,送上最特别的节日祝福。(知道吗?即使是你做的一件小事或有一点小进步都将是长辈们最喜爱的礼物)。为此,大队部特意为你们设计了几个“感恩方案”供同学们参考。当然,你也可以根据情况自己设计有真情、真意、感人或有创意的实施方案。参考方案如下:

(一)、 了解妈妈、长辈对我的爱

1、问问妈妈,自己是怎样降临到这世界上的,妈妈在怀着我的时候“我”有没有“调皮”。

2、和全家人一起看看小时候的照片,请爸爸妈妈讲讲“我”小时候的故事。

3、让孩子说说记忆中父母做出的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情。

(二)、 了解妈妈、长辈的艰辛

1、听妈妈讲我成长的故事。

2、听妈妈讲她的工作、她的故事。

(三)、 我对妈妈、长辈的爱

1、想想我对妈妈、长辈做过些什么?

2、说说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以后有什么打算?

(四)、 真情回馈、温情行动

1、亲爱的妈妈,平时您做家务挺累的,今天好好休息休息一下,让我为您分担一点家务吧!

2、可敬的母亲,您上班辛苦了!让我为您洗洗脚,为您洗去一身的疲惫吧!

3、婆婆、外婆您们年事已高,但仍然无微不致的关心我,今天让我给您捶捶背吧!

4、亲爱的老师,您知道我有多爱您吗,今天,让我把心中感激的话说给您听,好吗?

5、给妈妈做一张画着自己小手的贺卡,悄悄地放在妈妈的枕头底下。

6、妈妈,这是我用真情酿成的美文,您感受到其中的甜蜜了吗?

7、妈妈、婆婆、外婆,我们很久没一起照全家福了,让我们开心的笑一笑吧!

8、今天让我给你们做一顿好吃的饭菜、洗一天衣服吧!

9、告诉妈妈、长辈们你很爱她们,你懂得她们的爱更会经常用行动回报她们的爱。三八妇女节这天,你用真情、用行动在回报母亲、回报长辈,但真正的关爱并不只一天、一件事,而是每天坚持不懈地去做。让我们在接受爱的同时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学会回报,懂得孝敬、懂得体谅长辈的良苦用心,更懂得珍惜这难得的真情。

动手操作之《制作小礼物》

目标要求

1.教给学生制作小礼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2.引发学生的爱心,学习关心人,乐于与他人分享幸福与快乐。

3.培养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对父母、朋友的爱。

准备工作

1.卡纸、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用具。搜集精美的图案。

2.录音机、磁带。

3.课前了解自己家人或好朋友的生日,摘抄记录一些有关“生日祝福”的语句。活动过程

1.激情导入。

(1)讨论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内容和自己摘抄的语句。

(2)学生交流讨论,确定赠送的礼物。

同学们,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诚心,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我们的父母、朋友。我提议我们今天每人做一份礼物或一张贺卡,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的父母或朋友,大家说好吗?

(学生:好!板书:制作小礼物)

2.学做小礼物、贺卡。

(1)生日礼物的制作过程:

A:把旧报纸或挂历纸、粘贴纸等,撕或剪成块状,粘贴在盒子外边。

B、用皱纹纸学打十字交叉结。

C、装饰完成漂亮的礼品盒。

(2)介绍贺卡样式的制作方法。

①讨论:贺卡包括哪些内容?

(师生小结:包括“贺卡封面”、“贺卡主题”、“贺词内容”三部分)

②指导:要想做张式样好的贺卡,就得多花心思,仔细揣摩。可以把卡纸对折,也可以经过剪、裁、贴制作一张更为特别的贺卡。

③学生试制贺卡。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张贺卡。

④设计贺卡封面。

贺卡的样式做好了,下面我们应该给这张贺卡配上精美的封面和图案了,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的一些图案,可以把它们画上去或剪贴上去,也可以自己想象图案,来制作贺卡的封面。

⑤学写贺词。

把自己所写的在学习小组里相互改一改。力求写的通顺,优美!

写一写。贺词都拟订好了,也改好了,同学们把自己的贺词誊写到贺卡上,记住!字可要写的漂亮哦!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亲手制作了一件小礼物,送给你们的父母或朋友。我想当他们收到你们的小礼物时,一定非常的高兴。

第5篇: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在诗歌中成长

二、活动方式:将34人分成4个小队,各小队自定队名,自定小队活动子主题,自定队训,选出小队长,小队长负责组织活动。

三、活动的目的:

在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的今天,似乎我们的生活却缺少了些什么,当屋外音乐台上飘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发现浮躁背后我们应该给予学生的是文化熏陶、静心读书。于是我把今年的综合活动主题定为“在诗歌中成长”,让学生回归诗歌的年代,在诗歌的海洋里陶冶情操,学习知识,将率真的童年时光幸福度过。

四、活动的措施:

1、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欣赏诗歌),各小队分组查找资料,交流资料。每个人买一两本儿童诗集或现代诗歌。在课堂上阅读或交流读,感悟诗歌的韵律节奏美。

2、第二阶段:

感悟诗歌,在课堂上以多种形式读诗,在读中理解诗歌的内涵,初步了解一些创作诗的方法。

3、第三阶段:

在感悟诗歌的基础上,逐步引领学生写诗,可以由儿歌起步,过渡到写儿童诗。

4、第四阶段:

展示阶段,在感悟创作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读自己写的诗歌,欣赏别人的诗歌。各小队成员办出自己小队的小报结集,选择优秀的诗歌小报在展板上展示。

五、汇报方式:

1、每个小队汇报方式要多样,每个队员都要有自己创作的诗歌。

2、小队汇报的方式:(1)诗歌小报集;(2)其他方式(如:唱诗、读诗、讲关于诗人或诗歌创作的故事、朗诵诗歌等)

第6篇:三年级下综合实践活动期末测试题

2013-2014学年三年级下《综合实践活动》期末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40分)

1、火警电话是()

A、110B、119C、122D、999

2、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信号是()

A、 红灯亮B、绿灯亮C、绿灯闪烁D、黄灯亮

3、《过华清宫》这首诗中提到了哪一种水果?()

A、西瓜B、香蕉C、荔枝D、桃子

4、负责搬运食物的是哪一种蚂蚁?()

A、蚁后B、雄蚁C、兵蚁D、工蚁

5、白蚁是不是蚂蚁?()

A、是B、不是C、有些是D、不知道

6、下面哪一种不是客家招牌菜?

A、盐焗鸡B、酿豆腐C、红焖肉D、狮子头

7、白蚁喜欢在()出来活动。

A、白天B、晚上C、中午

8、遇到陌生人给你食物,你应该怎么办?()

A、接过来就吃B、出于礼貌,不好意思不吃C、拒绝接受

二、简答题(60分)

1、中国菜有八大菜系,是哪八种?

2、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崇拜他?把崇拜的人物以及崇拜原因写在下面。

第7篇: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客楼中心小学刘敏

本学期,我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目标构建知识,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健全的、创造的人格发展。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三个班,有学生人,三年级学生相对来说,年龄小、好动,有些学生很听话,好学,也有一部分学生懒散,顽皮。

二、教学活动完成情况

1、我引导学生从“劳技教育”“环保教育”“科学实验”“人与自然”等侧面提炼主题。让学生在“劳动中学劳动”,树立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巧;让学生“在考察中学环保”,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让学生“在自然中学自然”,丰富科学知识,经历探究过程。

2、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学生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我要让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三、具体实施方案: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身问题和文化问题为主,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并强调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于一体,来体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组织本年级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如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劳动辛苦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语文课前的查阅背景资料,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3、投入实践,让学生走进综合课程。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我们三年级老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我们让学生饲养小动物,如小青蛙、小金鱼。种花、养草,如种植水仙花,大蒜和兰花等。

总之,在这学期中,我与学生在一起,觉得日子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2010年7月10日

第8篇: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

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 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 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课程总体目标: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1、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2、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3、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4、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重点: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 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平。

2014年2月

第9篇: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王道琼

为了促进学生树立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生活和生产技能及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本学期,我教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简单回顾与总结。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初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的三年级老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引导本年级学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社会的综合性问题。当我们在活动中,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时,深深明白了“一杯水、一桶水“都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反思,不断地充实知识、研究方法才能适应新的课程。

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长期这样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仅可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够得到纯化,心灵得到升华。同时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还经常学习相关法律,并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

三、问题和困惑

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我们来说还是全新的领域,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不足,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氛围未能形成。社会、家长不清楚、不理解、不支持,觉得这学科不重要,有这些观念的家长人数不少。但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得到更多家长的支持,我们也会在舆论宣传方面做得更细致,更彻底。

2、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程,说实话,我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这门学科上,只能尽力而为。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综合课程,一个课题可能要涉及到各个学科各个门类的知识,有许多问题我有时根本无法解决,所以得经常学习。

虽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诸多问题,但我们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老师从讲台上下来了,学生头抬起来,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身子站起来了,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总之,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把综合实践课落到了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

13、1

上一篇:物业保洁员工作标准下一篇:机关党支部党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