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综合实践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与综合实践(精选8篇)

美术与综合实践 篇1

美术新课程加强了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美术新课程强调要加强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等理念相一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在美术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中可以很好的加以迁移、延伸和整合。学生通过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

美术综合探究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综合性美术实践活动。拓展性、探究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是其总体特征。综合实践活课不是教出来的。对于综合实践课的价值,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张华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要体现的是生活世界对孩子们发展的价值,其意义是帮助孩子们在体验生活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每一个

人的心理经验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关系。而美术课的价值与综合实践课的价值有共同之处,都是帮助孩子们在感受之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因此,只有教师只有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变化,孩子门的创造角色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教师转变角色,让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展示自己,创造自己。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是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美术课堂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进行美术课堂写生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实践的全过程。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分析、理解、写生对象的学习过程。如写生蔬菜时,引导学生亲自掰下菜叶,了解菜叶的排列规律和造型特征;亲自切开菜心,了解菜心结构。学生们看清了写生的对象,并产生了写生的兴趣。其次,美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摆放静物,组合静物,让学生主动探索疏密、节奏等形式美的规律。在写生苹果一课时,先是让学生摸苹果、削苹果、闻苹果、尝苹果、用放大镜看苹果。然后,让学生分组摆一组以苹果为主体的静物。通过激烈的争论、小组之间的比较以及优秀作品的欣赏后,虽然教师没有做任何示范,但学生对构图的方式却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鉴赏的水平。再则,教师分阶段给学生安排一些创作课,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写生作品用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两种以上表现形式进

行创作,学生学习用版画、国画、刮画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学生在学习新的表现方法的同时,探究能力、美术创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2.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和创造力。

美术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组,分工协作,通过不同渠道(如:互联网、图书馆、资料室、书店、走访有关专家和老师等),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及影视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加工整理,这些都在课前进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组合,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动性。欣赏的目的在于有所启发,有所感悟。如对印象派大师们的绘画进行欣赏,欣赏他们鲜明的艺术个性,欣赏他们独特的色彩语言,从而引发学生色彩表现兴趣和愿望;对古今中外的各种典型美术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了解绘画色彩发展的概况,以及对色彩的配合、色彩的分类(如色彩的冷暖、轻重等)、色彩的民族性与情感性的表现等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启发学生对色彩认识与表现。欣赏大师们的代表作品,是为了让学生亲近大师,也可用大师的笔法即兴创作,以此激发学生自信心;欣赏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则是让学生开阔眼界,在色彩表现中更能够自由发挥,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欣赏活动非常重视综合评述环节的教学,学生在评述中的体验、收获是美术新课程所追求的。美术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文学性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上欣赏课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还可以结合语文学科采取学生写欣赏评述随笔,字

数不限,有感觉的可以多写,没感觉的可以少写,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也可以是“记流水帐”的形式,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了要表达的东西。

3.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在校园美术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主力军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培养美术特长生,还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成立形式多样的美术兴趣小组并开展一系列活动,调查、了解美术与校园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具体如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策划、设计、制作会标、海报或进行ci设计,并通过评选运用于该活动中;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景场景,并表演故事剧;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活动模型,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收集本班的各种资料,设计出主页和学生个人的页,组成班级网,参与网络的交流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小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布置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学生们亲自设计制作展板,写字、画画一展身手,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锦上添花。

美术比赛、美术作品既可以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欣赏、评论艺术作品的能力。在校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比赛活动,如校园艺术节硬笔书法比赛、卡通漫画比赛、电脑绘画比赛、校园现场写生画比赛、美术书法作品大奖赛、环保绘画比赛、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美术作品比赛、世界无烟日小报比赛等等。把比赛获奖的美术作品在校园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及校园网上进行展示,这些美术比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

综合实践活课不是教出来的。对于综合实践课的价值,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张华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要体现的是生活世界对孩子们发展的价值,其意义是帮助孩子们在体验生活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每一个人的心理经验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关系。而美术课的价值与综合实践课的价值有共同之处,都是帮助孩子们在感受之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美术与综合实践 篇2

关键词:艺术,美术思想,美术实践

“什么是艺术”在当今竟然成了世界性的当代美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那么, 随之而来的当然便是“什么是美术”、“什么是好的美术”、“什么是衡量作品高下标准”等等一系列问题。美术思想要回答它的研究对象———美术创作实践所面临的迫在眉睫而又回避不了的种种难题, 同时又要回答它们自身所提出的美术理论究竟应当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美术思想与美术实践一直是美术理论者与美术实践者都想弄懂的问题, 但美术思想与美术实践很难共处于同一个躯体之中, 因此, 美术实践与美术思想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

1 美术思想简述

“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 亦称“造型艺术”。是指用某种物质材料来表现空间静止形象, 作为传达作者意图的艺术。也被称为“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在近代的日本, “美的艺术”被翻译成“美术”, 作为建筑、雕刻、绘画的总称。后来义根据工艺美术的造型性以及它在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都具有审美属性的特点, 又把正艺美术纳入美术这一总称的范畴。

按照当代的艺术理论, 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一种特定的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和创造活动, 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门类。

因此, 美术思想就是通过在建筑、雕刻、绘画、设计、工艺制作及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的人类审美总结思考的结果。

2 美术思想的来源

2.1 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实践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对美术的基本性质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美术作为艺术的种类之一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美术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 是实际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比如, 俄国菲多托夫《贵族的早餐》。画中那个家境日衰的年青贵族被客人来访的声音弄得张徨失措, 生怕别人知道他的底细而大减身价, 连忙用书大盖那不成体统的早餐———一块黑面包。没落贵族的虚伪嘴脸和灵魂被艺术这面“镜子”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来。

再如, 瑞士克利的油画《带黄鸟的风景》。表现的似乎是排除了理性逻辑的梦幻, 其实在所谓下意识的组合、幻化中, 也仍然折射出许多现实生活景物的影象。

2.2 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了解与把握

从最初的原始美术到现代美术, 美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现代人可以从中取得很多艺术灵感, 而悠久漫长的中国文化史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2.3 对人类艺术发展史的把握

艺术是一个极为广义的范畴, 它包括文学与狭义的艺术即音乐、美术、舞蹈、建筑、书法、电影、摄影等。但凡能登入艺术殿堂的人都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另外, 对于各类艺术的涉及, 也是成就伟大艺术家的重要方面, 一位伟大的美术大师也一定会对其它诸如舞蹈、音乐、书法、电影等有着独到的见解的人。

作为美术思想的具体表现, 美术实践是将美术思想所概括和总结通过各种具象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的艺术创作的过程。美术实践的最终结果通过美术作品来表现。

3 美术实践的类型

在整个美术领域中, 按照所有美术实践相对的类型特征, 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品种、体裁和样式。不同种类的美术都有各自的特殊规律、而某一件美术作品也基本上属于某一美术实践种类。近现代社会中, 在原始美术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变分化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美术门类主要有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

3.1 绘画

绘画是美术 (造型艺术) 的基本种类之一。绘画是运用线条、形体、透视、明暗和色彩等作为表现手段, 在二度空间的范围内, 创造视觉艺术形象, 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人的审美感受的美术实践种类。

3.2 雕塑

雕塑也是美术实践的主要种类之一。它以物质实体性的空间形式塑造艺术形象, 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作者的审美理想。雕塑形象在空间中占有三维量度, 它的实体感远胜于绘画, 并能使人从不同角度相处离观赏、获得不同的感受和综合的印象。

3.3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非常古老的美术实践种类。在远古时代, 当人们制造和使用物质产品和实用物的过程中, 逐渐发现了它们的审美因素。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对物质产品的美化要求也发展了。有意识地加到器物上去的装饰, 表明了其审美因素比重的增长。

3.4 建筑艺术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 建立在一定物质材料和施工技术基础上的建筑艺术, 其审美特点不是直接再现自然和生活。而是侧重概括反映一定时代、社会精神和理想的形式美。因此建筑艺术带有更强的抽象性。

4 美术思想与美术实践的关系

在美术发展史上, 美术思想与美术实践很少能达到和谐统一, 因此, 美术思想和美术实践孰重孰轻的纷争从未停息。一部分人认为美术思想应该先于美术实践、重于美术实践;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 美术实践是美术思想的来源和基础, 应先于美术思想、重于美术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 一切真理都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反对者则认为, 没有艺术思想作指导就不可能有艺术实践, 一幅没有思想的作品就不可能称之为“艺术作品”。思想是指导实践的最高准则。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学艺术的人, 最好是眼高手低, 思想高于实践”。同样, 中国古代王维、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曾强调“意在笔先”。

两种观点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关于美术思想和美术实践的关系在美术学研究领域至今仍未有定论。

但是, 一幅没有任何思想的作品很难称其为“艺术作品”, 一位没有任何艺术思想的人也很难创作出伟大的艺术作品。美术思想和美术实践的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前者着重强调说明美术的实质内涵, 是经过美术实践检验得出的经验理论, 是美术实践的指导基础。而后者主要属于方法论方面的问题, 是美术思想的最终呈现。

因此, 思想性是艺术家立世存活的根本, 没有思想就意味着所创作的作品不具备大众审美的要素, 注定是会被人民与历史抛弃。同时, 没经过实践检验的思想是纸上谈兵的空洞的理论, 也不会对美术的创造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宇琪.浅谈美术教学中美术理论学习的重要性[J].甘肃高师学报, 2007 (6) .

[2]孙玉明.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问题的成因[J].商情, 2009 (41) .

[3]郑永江.艺术教育的新方向——浅析“综合艺术课程”[J].文教资料, 2007 (9) .

[4]蒋高军.美术中介对美术创作的影响[J].大众文艺, 2010 (8) .

美术与综合实践 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52-01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以来出现的一种崭新课型,是为配合美术课程标准中“综合与探索”而开设的。它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美术手段以及各学科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实践和综合训练的课程,它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以来,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教学中本人对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

由于受传统课程观的影响,美术课属于“小三门”,是副科。在中小学由于过分强调所谓中考主科,美术课常常受到学科歧视。有许多学校在美术教学方面投入资金过少,造成美术教学用具短缺;又加上学校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有些学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虽开设了美术课,但由于缺少专职教师,便临时抓差,把那些被认为不能胜任“主科”的教师安排带美术课,这也影响了那些专职美术教师的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别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了,就是正常的美术课也常常被其他老师“借”去。那么如何才能改变美术课教育教学现况,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呢?这就要求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的获取知识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学习也不再局限在课堂45分钟内,它加强了学科整合,实现了美术课程的开放化、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能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积极参与实践体验,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完善自我。例如:在七年级美术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小学时对美术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对美术的作用也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对美术有个正确认识,我布置了一项综合性实践作业:联系生活,调查美术有什么作用?学生纷纷参与,虽然他们的调查角度不同,调查内容不同,但他们基本上了解美术的价值和作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摆脱了过去那种“客体的”、“受动的”和“依赖性很强”学习方式,主体性、能力性、独立性在学习中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

2、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我国中小学的美术课程,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教学中偏重技能训练,这就造成中小学美术教育朝专业化、技能化发展,而忽视了它的社会作用和教育功能。美术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因学科内容综合、学生学习自主、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评价多样合理,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

3、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开发校本资源

美术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使美术教学内容不再受制于课堂,局限于书本,它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大自然赐予我们丰富的、独特的自然材料,利用自然材料不仅可以丰富和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可以解决学生美术材料购买的困难,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等情感。学生在利用这些资源学习时,因内容贴近生活,也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去关注,他们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增加了能力;同时感受到了美术和自己的关系,噢,原来美术就在我身边!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构建“乡土”美术课程,丰富校本教研内容。

二、注重实践,提升美术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探索和解决多元文化乡土美术教育的实践问题

现代经济可创造强势文化,但创造不了积淀深厚、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如果人类的发展失去了丰富性与多元性,很多人性的价值也会丢失。一种生态文化就应有与其相适应的生态教育,这样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如何有效地把本土文化和民俗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是值得美术教师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广泛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公共的博物馆、美术馆以及文物资源等。

2、开发和利用乡土美术地域素材资源的提升问题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挖掘素材接触和尝试农村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材料,从而掌握制作材料的性能及相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美术教师应研究乡土美术素材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指导学生对乡土美术资源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各类美术作品。

三、反思实践,提炼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

美术教师应该从文化、乡土美术的观念着手,从创新美术做起。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美术教师对于课程开发能力和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对于美术这一行,教师所具有的素质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其不仅决定美术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和利用水平,而且是素材性课程资源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是课程实施的首要条件。

四、深入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

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开设,笔者看到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兴趣浓厚,潜力得到了挖掘,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反思过后的实践是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解决一系列问题的终身能力。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思想和技巧的能力,使用各种技术特别是现代技术的能力,根据需求进行学与教的能力,系统理解和设计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综合实践课方案 篇4

金娜 宋智霞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从《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看。《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由于地方性的美术教学资源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立足于本土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且本地学生对地方资源了解深刻、接受便利,因此发掘地方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从美术课程的教材现状看。一直以来,美术教学依赖于教材。美术教材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是实施美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美术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话题”,而放弃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教材未曾涉及但同样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资源。

3.从鄂尔多斯现有的地方资源看。鄂尔多斯地处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鄂尔多斯被笑称为内蒙古“羊煤土气”的城市。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萨拉乌苏文化、青铜文化源远流长。

本课题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初步建立开发鄂尔多斯地方资源的适合于课堂的美术教学活动,研究相关的活动内容并经过反复实践以活动案例的方式加以呈现。这一研究将使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并拓展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

二、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

(1)研究开发鄂尔多斯地方资源拓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

(2)探究开发地方资源的美术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 、设计与实施的原则等。

2.实践目标

(1)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况,能够主动关心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感。

(2)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乐于用美术的形式表现鄂尔多斯的风土人情、用自己的创造寄托建设鄂尔多斯的美好愿望。

(3)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能力和对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能力。

三、研究内容

如何选择、组织和开展遵循《美术课程标准》精神,开发鄂尔多斯地方资源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1)开发地方资源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学习。

(2)开发地方资源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研究。

(3)开发地方资源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与原则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变量的分析:

自变量――开发地方资源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应变量――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素养和对鄂尔多斯地方文化的了解与热爱等

控制变量――社会、家庭等各媒体渠道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影响

五、研究的措施与步骤

研究进度计划分三个阶段,即方案设计与预实验阶段、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实施阶段和成果撰写、修订完善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方案设计与前期准备阶段(1月4日~1月6日)。

任课教师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学习有关美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鄂尔多斯历史人文等相关知识,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思路和教学实施步骤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分工。

2.开发地方资源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施阶段(202月~2023年6月)。

任课教师进行理论学习,选择与美术教学联系紧密的地方资源。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在这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文明中,许多内容都与美术有着深刻的联系。美术作为人类表现外部世界和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它能以自己独特的形式表现鄂尔多斯所独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本课题主要从以下方面选择与美术学科相关联的地方资源拓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3.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设施,设计与小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美术参观康巴什博物馆;学生利用节假日去参观公共场所进行寻求美的足迹……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

4.充分开发、利用地方美术资源、自然环境资源:

(1)描画优美的鄂尔多斯风光。通过观看图片感受鄂尔多斯的草原文化和特有的自然风光。

(2)描画鄂尔多斯的特产。鄂尔多斯市是一个蒙古族聚集的地方,最着名的莫过于风干肉、各种奶食品了,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日常生活,通过观看风干肉,奶食品的制作过程,制作完成关于本地特产的美术作品。(绘画、超轻粘土、版画等形式)

(3)走近鄂尔多斯的古今建筑系列活动。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古建筑的相关知识。实地走访查看鄂尔多斯描绘鄂尔多斯具有代表性的古今建筑。

(4)鄂尔多斯民族服饰,众所周知,鄂尔多斯蒙古人是以礼仪着称于整个蒙古民族的,其中他们的服饰从头到脚都有一定的讲究。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蒙古族服饰。

(5)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

1..那达慕: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群众集会,带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的特色。据记载,蒙古族的那达慕起源于13世纪初。那时候,蒙古族的首领们每当举行大“忽力勒台”(大聚会)时,除了制定法规、任免官员、进行奖惩外,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学生通过敢看短片了解那达慕并绘制衣服关于那达慕的绘画作品。

2..祭敖包: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意在让学生了解为是什么要进行祭祀,体会本民族的文化,并用不同形式创作关于敖包的美术作品。

美术大课制的实践与研究 篇5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时间的改革

一、课题实验背景: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中的艺术素质及身体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大,尤其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艺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艺术特色和艺术创新的培养。艺术教育现代化是整个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我校实验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们提出学校艺术特色建设,从改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时间着手,开展美术大课制的实践与研究,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的同时,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思考、去探索。这些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是学生的美术作业课堂作业不能当堂课完成,不能及时上交作业,而且即使上交的作业高质量的不多见,延到课后,也少有人会继续去完成,无论是手工课、绘画课还是设计课都存在这个问题,可以说这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到第二个美术课时再上时,大部分学生因时间间隔过长,或材料带不全,有的甚至忘了带作业等诸多因素不能很好完成整个创作活动,这极大地影响了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不到教学的预想效果。家长也反映:美术作业带回家做是一种负担。但是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在课后辅导美术兴趣小组时,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学生兴趣使然,还是另有原因?这就引起我们思考这个问题:上美术课用40分钟的时间科学吗?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美术课40分钟如果不够,延长美术课的上课时间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不会坐不住、开小差?就此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对他们感兴趣的事都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比如,在大人眼里小孩子的缺点是往往因贪玩而忘记了时间,其实那正是因为他们过于专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的缘故。所以我想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时时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所在,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艺术,那么影响学生注意力这个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那么美术课到底需要多少分钟才科学?什么情况下只需40分钟?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我初步设想是将一周两节的美术课合并成一节大课,这样学生就有充裕的时间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得以更深层次的巩固应用和探索,我想这样学生的素质相对于以前一定能得到更充分的提高。

二、实验课题的提出与设想: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理应发挥主渠道的教育功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虽然美术教学是重过程的教学,但作业却是反映师生教学的一面镜子”“课堂作业效果是教学效果的体现之一,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外在标志”。(《美术学科教育学》)。

课堂作业,顾名思义,是在美术课堂内完成或基本完成的作业,如何使学生顺利且高质量地完成当堂作业,真正做到既提高学习质量又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是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学校的一节40分钟的美术课,教学一个主题内容,除去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多只有20、30分钟的自由创作时间,若想讨论得全面深入些时间就不够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是决不可能的。即便有个别完成也只是快速应付而已。多数学生回家画就失去了课堂上的创作激情,作业就成了负担和任务。同时,“学生根本不可能在这样匆匆而过的教育过程中获得系统的审美知识„造成教学的肤浅性是必然的„”这是其一。

其二、美术科目较之其他科目有着相对的特殊性:有着高度的程式性、独特的缄默知识,与社会实践分不开等„法国教育部也提出:“凡是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凡能通过社会和自然界学习的东西,决不停留在书本上;凡能看的见、摸的着的动态事物,决不观察停止不动的静物。” 课时的宽松可以随时开放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直观地学习美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带领学生参观、访问、郊游、写生等等,然而这在一节课40分钟内是很难做到的。而德、美等国家的美术课授课时间安排为半天,其目的也是能让学生完整地充分地有兴致地完成自己的作品。为此我们将美术课一周安排一次,时间上两节连在一起,旨在通过实验,从教学实践中找出理想的教学对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自身的魅力。从每节40分钟到每二节连贯安排,虽然只是时间上小小的变动,但可以考虑各种相关的重点和教学要求,按照发展层次分步施教,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充分了解教材的特性和练习的方法,结束了教师和学生多年来那种意犹未尽之感!而且对于学生而言,一周只带一次美术用具,可谓“减负”。

三、实验年级:三至五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班级

四、实验方法:

1、对比法:从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三方面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后测试比较。

2、观察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与表现力进行观察、记录。

3、调查法:对学生在美术课程教育及相关活动中的兴趣情况、情绪反映程度等进行调查并对照量表进行评价。

4、数据统计法:对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进行科学分析。

5、行动研究法:是将美术课堂改革和体艺整合研究结合起来。在美术教育科学研究和体艺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增进二者的相互反馈功能,使艺术整合研究价值增生。

6、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获取相关信息,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或遵循的原则: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①第一层.结题报告

②第二层:经验总结和论文

作为对结题报告的补充和拓展;

③第三层:案例集、学生作品、校本教材、检测工具等(可分别拟定负责人)。

七、研究的组织和管理.①成立课题研究组.:

包括组长:何粉娟 负责课题的选题、组织、问卷调查、问卷分析、管理、实施等 组员 :陈静文书的编写、实施、课题小结等等

高月 :课题的实施

美术与综合实践 篇6

摘要: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知识的人、会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成为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剪纸教学使学生动手动脑,不断创新技法和设计,有利于培养具有探索创新的一代新人。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剪纸艺术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小学生中开展系统的剪纸学习和训练,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育。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剪纸艺术,让学生体味到我国剪纸艺术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在我们现今的时代里,其价值需不断被重新认识和开发出来。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鉴赏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本文从探索剪纸艺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角度,对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剪纸艺术;民间艺术;美术课堂;课程教学实践

民族民间艺术是与当地人情风俗密切相关的,并与当地区域文化的历史渊源有着密切关系,是具有独特乡土气息的一种艺术形式。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似开在家乡的一朵朵奇葩,很值得我们去认识、学习、发扬。积极挖掘本地的民间艺术,丰富民间艺术内容,对促进民间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早在汗、唐时代,民间妇女使用金银箔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贴在窗上和门楣上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艺术造型简洁概括,通过平面简单的图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民间剪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它不仅仅表现人们喜闻乐家的事物,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美术人类学的理念去指导学校美术教育实践,从美术人类学的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民族民间艺术,创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族民间艺术,使之成为当地学校美术教学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校外教育资源。

一、民间剪纸艺术

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之处并不是无生命的自然形态的装饰变形,而是有生命的观念的装饰变形。剪纸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渗透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纤巧成天的意趣,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如今,剪纸艺术早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入现代艺术的广阔天地,如包装设计、邮票设计、影视等个方面都有民间剪纸的身影,透出独特的清新淳朴的气息。民间剪纸的造型方式与内涵,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品种丰富,蕴涵深厚,形态多样。民间剪纸的造型方式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民间剪纸的造型蕴含着东方基本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意蕴,可以使现代艺术设计的内涵得以升华。民间剪纸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人们看到剪纸造型就马上会联系到它所具有的美好涵义。这种抒情的表达方式,将物、情、意、趣融于一体,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想象的空间。将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联系,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内涵和文化。

二、编入民间剪纸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力的提高发展。它真正的意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文、审美方面的素质和修养。而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民间剪纸是我们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美术,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从大量的民间剪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乐观精神。学习民间剪纸中劳动人民所表达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由此看来,民间剪纸的学习在美术教育中,是意义深远不可取代的,民间剪纸的教育,应被充分的理解,广大美术教育者,要运用好这一学科知识,把握好这一学科特点,为我们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三、民间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一)剪纸艺术实践课开设的必要性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材料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生动;它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我国各地剪纸,地方风格流派和地域文化特征各不相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学校美术开设剪纸课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传统文化的传承

是实现民间艺术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剪纸艺术根值于民间的生活土壤,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造型特点、本土艺术特色和地域特征鲜 明,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同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比较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和特定的表现语言。现存知名的剪纸艺人年事渐高,且日益减少,“剪纸艺术正处在濒临灭绝的状况”,当务之急就是使它得以存活。开设剪纸艺术实践课,可以有效使得剪纸这项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同时也是保护我国非物质遗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开设剪纸艺术实践课更能体现出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既能使学生通过教育学习到一种传统手工艺技能,又能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加深对文化厚土的感情。因而,在美术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的素质教育这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2.现代教育氛围的弥补

现代社会由于电视、多媒体、网络的冲击,将他们笼罩在一个虚拟的天地,孩子变得更加浮躁。再加上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了劳动、实践的锻炼,无法体会劳动的艰辛。剪纸艺术的创作、实践活动,它集绘画、手工的教育功效于一体,是帮助理解传统文化和陶冶学生艺术情操的有效手段。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剪纸艺术,可使他们加深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的艺术现象的关注程度,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协作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陶冶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剪纸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质,学生在剪纸的时候养成了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使其终生受益。

(二)积极实现剪纸艺术课程实践探索,落实课程教学

上好民间美术中的剪纸艺术课,须经过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循环学习过程;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和课堂实践,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既然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来上好民间剪纸课,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美术素养?这与教师怎样来编排好这堂课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因为一堂剪纸课的好坏,主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最主要要处理好“教”和“悟”的关系。“教”是指从教师的讲解入手,以教师为主讲,学生跟随教师,教师通过讲解把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直接掌握这种优秀经验。“悟”是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领悟,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发挥潜在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到“教”和“悟”相结合。

1。正确认识民间剪纸并培养自身对民间剪纸的热爱

要体高“教”的质量,首先教师自身要对民间剪纸有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在正确认识中国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对民间剪纸的热爱。要感动别人,一定要先感动自己。中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从大量的作品中反映出劳动人民的那种善良、勤劳、乐观和智慧的品质,从中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由此,我们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佩和热爱,对祖**亲的热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当教师在教学时具备了这种强烈的感情,并很自然的流露出来,必然能用这种强烈的热爱中国民间剪纸感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也为之深深打动,热爱起中国民间剪纸。

2.注意民间剪纸与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情境教学

在具体“教”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运用一些有效的,新的教育手段。首先要注意多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国民间剪纸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课程,它在艺术领域与绘画、设计、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影戏演出中的角色道具,最初皆以纸雕刻而成,走马灯中的刀马人物以剪纸染色制成,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把范围扩大一些,民间剪纸与历史、文学、地理等等学科都有很多关联。例如山东的喜花不同于其他地方,是常用葫芦、盖碗、瓷壶等外形作轮廓,剪纸的工细粗健不同,取义颇富古代民俗文化含义,如葫芦,因其植物蔓长,像征结婚生子,家族蔓延不断.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多的被人们重视,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美术也是如此。现代的美术教育就是要强调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这样不仅进行了本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成果。

3.教师注意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了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的讲述生动,但是有时教学效果不佳,其原因就可能是教师在授课时忽略了“悟”,就是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就成了“填压式”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的“填”知识,一味的“压”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得整个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这样课堂气氛就会低落,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中国民间剪纸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悟”。教师的作用是诱导学生领悟,要留有疑点,空白处,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和思考。就像欣赏剪纸作品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在剪纸的图形上一起做探讨,让学生说说对于剪纸图形的看法和感受。这样不仅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高中美术教学思考与实践 篇7

一、教师要重视美术欣赏

美化高中美术课让学生心动, 在学习中要灵活有趣, 教师要实现学生千变万化的欣赏, 注重将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并提升层次, 保持学习热情, 坚持持久欣赏, 保证心灵到位、眼神专注, 重视沉浸在艺术课境界中, 去除学习浮躁, 紧跟教师的步伐, 实现上课不离主线, 让高中美术课上得更有效。

二、教师要学会意志控制

高中美术课不像小学和初中的课, 不适合表演教学方式, 也不适合精彩故事形式, 也不能尝试“快乐大本营”的教学方式, 教师不适合选择拥挤的教学空间, 也不适合选择闷环境, 教师应该控制自己的教学过程, 把握学生的学习形式, 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 高中美术教师要加入教学意志, 增加教学投入, 实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三、教师要重视教材挖掘

在现阶段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 高中美术教师要重视美术教材的挖掘和利用, 让学生学会实践教学内容, 学会实地考察, 重视参观提高见解, 提升认识。

四、教师要弥补知识断层

重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重视教育普及全体学生, 实现内容扩充, 突出知识内涵, 拓展知识外延, 建立丰富而全面的知识体系。

五、教师更要重视将美术教学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教师要充当变脸一样的角色, 重视教学, 突出质量, 强抓师资和教学水平, 增强创新意识。教师要发挥艺术课的重要作用, 重视教学和教科研, 在和主课教师的磨合中实现教学突破与创新, 收获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美术教学是需要教师在长久思索和实践中不断优化的, 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 提升教学境界, 实现美术教学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摘要:高中美术教师要重视美术欣赏, 在实践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术教学,思考,实践

参考文献

美术与综合实践 篇8

关键词:高中美术;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55-01

前言

新形势下,高中美术综合实践课不同于传统的常规课堂,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变化,作为高中美术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了高中美术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策略,如互动课堂的构建、兴趣课堂的打造和层次化课堂的建设等等,这些都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的,有助于优化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教学理念,开展互动教学

随着课堂教育教学的发展,高中美术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构成部分,但是再采取原来的教学模式是很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新形势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开展互动授课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组成的,在以往的高中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节奏,往往是被动的,一般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要想提升高中美术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发动学生资源,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其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话语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互助式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学习贵在学习方法的掌握,那么在高中美术综合实践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讲清楚相关的知识点,还要讲授一定的美术练习方法和美术思维。我们知道交流互动可以实现意见和方法的交流,为此互动课堂实现学生之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交流,有助于推动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二、寓教于乐,开展兴趣教学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美术的学习内容较多,难度其实也不容易,只是不参与高考考试,学生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罢了。要想实现高中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要从学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美术的综合实践课教学来说,在教学模式上一定要改变以往那种理论性的讲授模式,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兴趣教学。实现高中美术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欲望。兴趣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游戏教学、可以是情境教学、可以学习竞赛,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等等。至于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来定,不能一刀切。高中生天性贪玩,那么在开展美术综合实践课的时候,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也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有不一样的体验。美术课堂往往给人的印象是古板,死气沉沉的,也非常的枯燥,教学内容就是与美术符号打交道,导致很多的高中生不喜欢美术,感觉美术学起来没什么用,往往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构建兴趣课堂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构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表现,敢于表现,并且善于表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从学情出发,开展层次化的梯度教学

对于高中美术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来说,要有效的尊重学情,因为每一个孩子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他們在很多方面不是同步发展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那么在开展高中美术综合实践课的时候一定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开展针对性的有效学习。西方哲学家说的好:“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那么推广到我们人类的身上就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与个性,为此在教学的时候,高中美术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现状,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做好分层设计,对症下药,创造多层次的课堂学习,提高高中美术综合实践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在高中美术课堂开展分层教学,在正确的分层之后,教师就要依据学生的分层情况,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关注所有的学生,做到一视同仁,照顾到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层次化教学的重点就是设计有层次的教学内容,对于重点知识的教育教学来说,基础性的概念知识需要全体学生掌握,即使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必须掌握住,因为这是学习的基础工程。掌握住美术基础知识之外,一些较为简单的巩固性练习,中上等的学生要应付自如,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能有所感知,并且通过讲解能熟知知识点,对于上层的学生来说,要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和训练拓展,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

结语: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并不是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教学的内容、媒介、途径等上面都有很多创新和变化。新形势下,高效美术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从学情和教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思维,完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高效美术教学至于采取何种模式需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情而定,它是不断变化的。

参考文献:

[1] 李小伟.高中教学“综合与实践”有效教学案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5

[2] 陈 菊.高中美术综合实践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 2014(12)

上一篇: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教师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下一篇:实施素质教育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