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志愿活动安排

2023-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未成年人志愿活动安排

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健康的影响

摘 要: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了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健康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方法解决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并探索其作用渠道。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其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自评健康都有直接的正向影响,通过引入工具变量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度会显著提高。渠道检验表明,健康变化状况与身体疼痛感情况是两个重要的作用机制。基于此,建议政府应完善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制度、促进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资源整合、提高老年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可得性,以切实保障城市老年群体的健康。

关键词: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健康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9.04.008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2018年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2010年13.3%上升到2017年17.3%[1]。

在这一过程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两周患病率为例,2013年城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为73.6%;而农村老年人这一比例为48.8%[2]。这说明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政策的顶层设计来看,对此问题有所回应,2016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并鼓励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举措,在社会参与的多种形式之中,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因其能够有效弥补社会服务的不足而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十三五” 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要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社会治安、公益慈善、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教卫生、全民健身等工作,到2020年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2%。这说明政府的顶层设计已经将老年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摆在了突出位置。有学者指出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能够支配的闲暇时间要多于中青年劳动者,因此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来参加志愿者组织,为社会贡献力量[3]。与延迟退休年龄的强制性相比,老年人志愿服务的自我选择性更加明显,这也为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福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但是从已有研究来看,对于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现状及对其健康影响的研究还有待验证,同时其面临的反向因果难题有待解决,其中的作用渠道既有研究更是少有涉及。基于此,本研究试图解决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根据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的具体变量,从客观与主观角度将健康内容分解为日常生活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自评健康三种情况,来具体分析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自身健康的直接影响;第二,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志愿服务参与对城市老年人健康影响中的内生性问题,尤其比较明显的是反向影响,即健康状况影响老年志愿参与问题,准确识别这种影响的有效性;第三,探索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健康影响的作用渠道。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为政府制定有效的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政策进而促进城市老年人健康,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具体的数据分析支撑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由于对老年人志愿服务的定位及认知不足,国内有关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健康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均寥寥无几,比如有学者利用福建漳州的数据探讨了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对自身精神健康的积极影响[4],但是对于志愿服务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社区,更应该扩展到对个体、家庭与社会,相较之下,国外研究较为丰富,值得借鉴。

国外对于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和健康关系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利用活动理论来解释这种关系,有研究指出参与志愿服务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活跃和参与社会的机会,并因此可以改善其自身的健康,促进其幸福感的增加[5]。第二类是利用角色理论中的角色限制、角色环境的概念来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从角色限制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对于志愿服务的参与应该适度,如果过度参与则会对自身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6];其次,从角色环境的视角来看,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可能会对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和其自身健康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7]。第三类是利用健康促进的社会模型来解释志愿服务参与和健康的关系。这种观点认为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具体的志愿服务项目,例如美国的经验团项目,通过增强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交活动进而影响并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8]。第四类是利用积极老龄化的框架来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此类观点认为老年志愿者通过参与较多的志愿服务,可以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接触,并且获得健康,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所在的地区和国家获得他所作出的贡献[9]。四類理论阐释从多方位解释了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其核心就是志愿服务参与能够让老年人的躯体得到足够的锻炼,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到社会,丰富自身对于外界的认知,了解外界的变化,进而促进老年人自身健康水平的提升。

国外对于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和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这是研究内容最为丰富的领域,研究一致指出老年参与志愿活动可以显著改善其抑郁症状,提升其心理满意度、生活自评及其心理健康[10-11]。二是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自身功能限制的研究,这方面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志愿服务活动对日常生活能力(ADL)某一方面的影响。有研究利用美国部分地区的老年人问卷调查指出,城市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能够改善自身功能的限制[12]。有学者的研究指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于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状况的影响有着积极的效果[13]。三是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自评健康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影响,有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审视了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于老年人自评健康与社会联系的积极作用[14]。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国外对于老年人志愿服务对其躯体健康和自评健康的影响关注较少,本研究试图弥补这一不足。

从国外四种关于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健康影响的理论(即活动理论、角色理论、健康的社会促进理论、积极老龄化理论)来看,城市老年人在生活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他们对于人生中可能面对的困难有着多维的认知,这对于在志愿服务中为他人提供所需的帮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学者指出志愿服务可以让城市老年人传承志愿服务精神、促进社会公平,使得个人的心理、躯体功能都能得到正常维持,也能较好地促进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维持和康复[15]。其实,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自评健康不仅牵涉到身体的正常运转,更是与老年人自身的生活满意度息息相关,志愿活动的成功参与必然给志愿者个人带来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因为成败经验是塑造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的因素[16]。老年人有可能在成功参与了志愿活动之后,自我效能感提升,促进自身健康状况的改善,这说明参与志愿活动与老年自身健康之间可能是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志愿活动作为老年人休闲的一种活动方式,其本身能够给老年人幸福或是健康带来多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高估还是低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依然有待验证。

具体而言,一方面,志愿服务参与对城市老年健康的影响有可能是被高估的,因为从样本的选择性来看,只有健康的人才参加志愿活动,也拥有着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17]。另一方面,从中国目前对于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以及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的发展整体现状来看,对于志愿服务功能及其效果的认知是不足的,这其中就包括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与此同时,伴随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家庭核心化与小型化,城市人际关系呈现出一种表面化、非情感化的社会情感趋向,老年人自身对于类似于邻里帮扶这种志愿活动没有传统社会那样强烈的偏好[18]。这些现实与认知可能会使得人们忽视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的健康促进效应。据此推断,这种因果关系可能被高估,也可能会被低估。基于以上内容,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会对其健康产生正向影响,但是由于影响中的内生性未被清除,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躯体健康状况和自评健康状况的正向影响到底是会被高估或低估并不确定。由于将城市老年健康内容操作化为三个方面,所以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三个子假设。

假设1a: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会对其日常生活能力产生正向影响,但是由于影响的内生性未被清除,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躯体健康状况的正向影响具体是被高估或低估并不确定。

假设1b: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会对其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产生正向影响,但是由于影响的内生性未被清除,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躯体健康状况的正向影响到底是会被高估或低估并不确定。

假设1c: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会对其自评健康产生正向影响,但是由于影响的内生性未被清除,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自评健康状况的正向影响到底是会被高估或低估并不确定。

而对于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是通过何种渠道对健康产生的影响,既有文献很少涉及,但是志愿服务参与活动大多情况下属于老年人的一种体力活动,有研究曾指出,充分的日常体力劳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运动量,这对其体质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促进作用[19]。有研究指出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减轻老年人的疾病风险[20]。所以,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通过躯体变化的稳定和缓解身体疼痛感进而会对其健康产生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是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hina Longitudinal Aging Social Survey,简称CLASS),它是一个全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CLASS于201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基线调查,调查共完成的居民问卷为11511份。由于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城市老年人群,同时也包括居住在城市区域的农村老年人,这样更能全面考察城市中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健康的影响,在剔除缺失值之后获得的样本数为6100人。之所以选取这套数据,是因为该套问卷对于核心自变量(志愿服务参与)的测量较为细致,符合本研究的内容需要,这也是其他数据所不具备的。

2.变量选取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于健康标准的操作化,不能仅仅从单维的标准进行测量,本文选取的健康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自评健康,将客观与主观的健康评价相结合,精细化地衡量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

对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测量,问卷中采用了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如梳头、剃须、化妆等)、穿衣服、洗澡、吃饭、小便失禁、大便失禁、上厕所、从床上将自己移到床边的椅子上、室內走动、上下楼梯10项内容来测度;对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测量,问卷中采用了打电话、吃药、外面行走、公共交通工具、购物、管理钱财、提起10斤重的东西、做饭、家务9项内容来测度,对于日常生活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回答都是按从好到不好的情况逐次递进的,在变量处理时,为体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促进效应,把回答的顺序调整为由不好逐次向好的情况递增,对于ADL、IADL的测量采用多个问题相加所得到的分值,主要的依据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参照了国际指标和顾大男、孙金明等[21-22]对ADL、IADL指标测量的计算方法;二是结合了2014年CLASS数据中对ADL、IADL的测量标准。ADL的分值在10—30分范围内浮动,IADL的分值在9—27分的范围内变化,分值越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好,由于这两个变量属于连续型的,所以采用的是OLS模型,而自评健康的测量采用的是问卷中 “您觉得您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怎么样?”,在进行变量处理时,将“很健康、比较健康、一般”的回答选项整合成“好”的标准,并赋值为1,相反,将“比较不健康、很不健康”的回答选项整合成“差”的标准,赋值为0,由此可见,自评健康的衡量是二分变量,采用的是Probit模型。

本研究的核心自变量是城市老年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在对志愿服务变量选取之前,首先应该明确志愿服务的基本内涵,对此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学者莫于川的界定,即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基于利他动机,自愿、无偿地贡献知识、体能、劳动、经验、技能及时间等,以增加他人的福利、提升个人价值、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服务活动”[23]。基于此,结合问卷中问题的可得性,选取“过去三个月内,您是否参加过以下这些活动”,而选项中对于老年人志愿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治安巡逻、照料其他老人(如帮助购物、起居照料等)、环境卫生保护、调解纠纷、陪同聊天、需要专业技术的志愿服务(如义诊)、帮助照看其他人家的小孩、其他、曾经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过去三个月没有参加及从没参加过。在进行变量处理时,使用“从没参加过”作为判定城市老年人是否参加过这些活动标准,如果回答是,说明从未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動,赋值为0,如果回答否,则说明参加过数量不等的志愿服务,赋值为1。

在对控制变量的选取上,本研究在借鉴已有对城市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将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状况、慢性病状况、是否能受到优待服务等作为控制变量。

3.模型设定

本研究首先采用OLS与Probit回归,来观测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和其健康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和其健康状况的反向因果关系的存在,本研究采用工具变量法 (IV)来解决内生性问题。有效的工具变量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相关性,即工具变量与内生自变量(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相关; ②独立性,即工具变量与误差项(影响老年健康的随机项)不相关。结合学者刘西国、张冲、张丹[24-25]对于工具变量内容选取的指标,选取“社区是否有文化娱乐设施”

在问卷中询问了老年人是否有老年活动室、健身室、棋牌(麻将)室、图书室、室外活动场地、其他等方面的社区活动场所或设施,笔者采用了“以上都没有”作为判断社区是否有以上这些设施、场所的标准,如果回答否就是有一项或者是有几项,如果回答是则说明一项设施都没有。和“是否有现金储蓄为养老做准备”为工具变量。这两个变量会影响到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但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相关,属于外生变量。选取这两个变量作为工具变量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社区是否有文化娱乐设施对于城市老年参与志愿服务具有诱导性作用,有基础娱乐设施的城市老年人可能会更倾向于参与到社区发展与服务之中,这其中最明显的就包括志愿服务活动;第二,是否为养老做现金准备是城市老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前提,只有对养老保障作出更好的储备,才能进行其他服务活动的参与。

因为工具变量的选取个数多于核心自变量个数,所以需要进行过度识别检验,基于模型的估计结果,我们对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由于工具变量是否与内生变量(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相关是两阶段估计量有效的前提,我们将用F检验来判断该工具变量是否为弱工具变量。另外,还需检验工具变量是否和误差项不相关。本文将利用2SLS和IVprobit 模型进行估计,以解决因变量(老年健康)和核心自变量(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之间的内生性问题。

四、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1.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的基本情况

对自变量的处理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中参与过社区治安巡逻的占比仅为2.69%,参与过照料其他老人(如帮助购物,起居照料等)的比例为2.06%,参与过环境卫生保护的比例为4.44%,参与过调解纠纷的比例为2.24%,参与过陪同聊天的比例较高,达到了9.08%,参与过需要专业技术服务的志愿服务(如义诊)的比例为0.49%,帮助照看过他人家小孩儿的比例为2.97%,参与过其他志愿活动的为2.78%,选择“曾经参加过,过去三个月没有参加了”的城市老年人的比例是7.14%。从城市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来看,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讲,比例均较低,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保持一致。许晓茵等的研究指出,包括治安员活动、义务劳动、志愿组织活动等在内的志愿服务活动,老人参与其中的比例仅为10%左右[26]。

2.变量描述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还是自评健康,其平均值均偏高,而本研究的核心自变量——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的平均值较低,仅为0.272。从两个工具变量方面看,城市老年人为养老所做的现金储备明显不足,平均值仅为0.191,而从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的拥有程度来看,情况还比较好,平均值为0.713。在控制变量方面,老年人的平均年龄为70.449岁,受教育程度的平均值为0.487,这说明城市老年人受教育水平的平均值在小学程度上下浮动,而从慢性病的平均值来看,城市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城市老年人收入贫困现象并不严重,继续从事工作的老年人较少,享受的社会优待状况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其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

从描述性统计的结果不难看出,城市老年人健康水平比较高,可能存在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同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所以在实证分析时,本研究首先对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其健康的直接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引入两个工具变量以解决两者之间的反向因果,最后再探讨其中的作用渠道。

1.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其健康影响

(1)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由于因变量日常生活能力属于连续型变量,所以采用OLS回归分析,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属于外生自变量,采用工具变量的方法以解决志愿服务活动的内生性问题,内生性检验的结果P值小于0.05,可以认为两个工具变量

为内生解释变量,过度识别检验结果认为两个工具变量外生,与扰动项并不相关。从一阶段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两个工具变量对内生变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对于内生变量(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有着较好的解释力,F值超过10,可以认为不存在弱工具变量的可能。豪斯曼检验的结果也显示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

属于内生变量。从二阶段的结果来看(见表2),城市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依然对其自身的日常生活能力有着正向的影响,这说明老年人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越多,越有可能对其日常生活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结论说明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包括社会公益活动在内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够对社会作出自身的贡献,也对自身健康大有益处。

从表2 OLS回归到二阶段的模型可以看出,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的系数从0.257上升到了1.507,足以说明工具变量不但解决了内生性问题,而且显著提升了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程度。这就部分验证了假设1a的真实性,也说明志愿服务参与对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低估了。同时一阶段回归结果也说明社区有文化娱乐设施(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图书室、室外活动场地等)、为自己养老储蓄必要的资金对于城市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印证了学者霍曼·基亚克的观点,即有较高的个人收入与较多的家庭资产、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与基础娱乐设施的老年人志愿活动参与比率往往较高[17]。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自己的金融资产越多以及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越好,可能会让老年人对于外界的认知更加良好,从而促进老年人进行更多的社会接触。从控制变量的角度看,慢性病情况较轻、个人收入越高以及社会给予城市老年人必要的优待服务,会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增强有积极作用,这一点无论是在OLS回归还是在引入工具变量之后的二阶段回归都是成立的,但系数略有差别。

(2)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其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由于因变量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是属于连续型变量,所以依然采用OLS进行回归分析,同样在引入工具变量后,该模型通过了过度识别检验,从一阶段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两个工具变量对内生变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对于内生变量有着较好的解释力,F值超过10,这说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的可能,同时也通过豪斯曼检验,见表3。

从OLS回归结果与引入工具变量二阶段的回归模型相比,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都对其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但是系数却从0.449上升到3.264,这说明工具变量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并且能够看到志愿服务参与对老年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更加真实的因果关系,志愿活动参与更可能对于老年人自身躯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部分证明了假设1b,同时说明志愿服务参与对城市老年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也被低估了。这表明如果老年人能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促进其社会接触进而有利于其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相反,如果不与热心的人接触,别人无法获知老年人自身的需要,其存在感也会逐渐降低,这不仅难以克服躯体健康恶化的困难,更会让个人精力难以恢复。同时,一阶段回归结果显示,两个工具变量均对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从控制变量来看,教育程度对城市老年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有着正向的影响,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教育程度越高,对于自身健康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可能会掌握得越多,更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健康状况。而回归结果也显示,是否患有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慢性病对于老年人的影响并非是立竿見影的,但是这种累计劣势一旦持续,则会对老年人的预期寿命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个人收入状况以及是否工作情况等都影响了城市老年人的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

(3)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其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

由于因变量自评健康属于二分变量,采用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为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IVprobit回归探索更加精准的因果关系。同样对于IVprobit模型而言,无论是采用稳健性回归检验还是两阶段的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沃尔德检验的结果都显示可以在1%的水平上认为两个工具变量均为内生变量,见表4。

从Probit回归到IVprobit回归,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自评健康的影响明显增强,相关系数从0.161增加到了2.042,这说明工具变量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即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对于自身健康的评价保持乐观。这就部分证实了假设1c,同时表明志愿服务参与对城市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被低估了。这一结论也与既有研究保持了一致,学者马赛尔·德吕勒指出,如果不参与到一个包括义务社团类的社会圈子之中,则身份解体会使得老年人落入痛苦与抑郁之中[27]。一阶段回归的结果也可以看出,社区文化娱乐设施、为养老准备的现金储蓄同样对于城市老年人的志愿服务参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说明两个工具变量的引入是十分必要,也是足够恰当的。从控制变量上来看,年龄、教育状况、收入状况、慢性病情况、社会优待服务以及是否工作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

2.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健康影响的作用渠道

从本质上讲,志愿服务参与大多属于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有研究曾指出积极的体力劳动能够影响老年人对自身的躯体健康状况的评价,也能降低老年人的患病风险[28]。所以本研究在寻找作用渠道时主要对老年人躯体变化方面的变量进行检验,选取的是“与去年相比,您现在的健康状况有什么变化?”、“上个月您是否感觉过身体疼痛?”两个变量作为作用渠道进行探析,分别以回答“变差”、“是”作为参照项。

本研究检验的基本思路借鉴了程令国等[29]的做法,即如果志愿服务参与是通过以上选取的两个渠道变量改善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那么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这两个变量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第一是志愿服务参与对城市老年人健康三个维度的正向影响会降低,但仅仅满足此项条件是不够的,因为从模型本身来看,加入任何两个变量,都会使得模型中变量的系数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第二个条件也尤为重要,即这两个渠道变量的加入也必须使得原有的工具变量依然在模型之中起作用。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日常生活能力而言,在加入了两个渠道变量之后,系数从1.507下降到1.079,“健康变化”、“身体疼痛感”两个变量依然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产生显著影响。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来看,两个渠道变量的引入使得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正向影响下降了64.9%。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自评健康方面,随着两个渠道变量的加入,这种正向影响降低了24.9%。

在工具变量的检验方面,对于因变量是日常生活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使用的是2SLS回归,结果表明一阶段F值检验的统计量全部大于10,且P<0.01,说明工具变量是依然有效的,不存在弱工具变量的问题。在豪斯曼检验过程中,可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所有解释变量均为外生”的原假设。而对于因变量是自评健康,使用的是IVprobit回归,使用两步法之后的结果显示,可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认为两个工具变量是内生变量。

以上检验确实说明“与去年相比的健康变化”、“身体疼痛感”就是两个真实的作用渠道。这也验证了假设2,具体的解释是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能够促进其健康变化保持稳定,并减轻其身体疼痛感。这样能切实改善其自身的躯体健康和自评健康状况。

六、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对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进而探索其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尝试利用工具变量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其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自评健康都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存在内生性,基于此,本研究引入“社区是否有文化娱乐设施”、“是否为养老做现金储备”两个工具变量来解决这一问题,一阶段回归结果显示两个工具变量均对城市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养老现金储备均会促进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二阶段回归结果显示,在排除了内生性问题的干扰之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于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相关系数会显著提高。同时,因为存在内生性问题,直接性的因果关系可能低估了志愿服务参与对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实际影响。而通过对其作用渠道的检验发现,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是通过“与去年相比的健康变化情况”、“身体疼痛感”两个渠道变量来对其健康状况产生影响的。这说明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能够促进其健康变化保持稳定,并减轻其身体疼痛感,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城市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并改善自评健康。

基于以上的研究結论,本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城市老年人的健康进行保障。

首先,政府应积极推动城市老年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以促进该群体健康水平提升。

具体又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已有制度,虽然目前我国有关于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的意见、办法等,但是这毕竟不属于法律,约束力与强制性不足。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对于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的促进,不能仅仅依靠老年人个体的自觉行为,更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以美国为例,该国的《志愿服务法》包括《全国反贫困志愿服务计划》、《老年人志愿服务计划》和《志愿者协助企业计划》[30],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二是依托具体的项目来推动城市老年人的志愿活动参与,在此方面,美国为中国提供了项目范本,为促进美国老年人的志愿活动参与,该国设置了如老人团、经验团、税收优惠政策项目、老年活动中心、跨年龄项目和医疗服务项目等[3],这些项目的开展对于老年人志愿活动参与及其自身效能感、健康水平的提升都有着较好的效果和积极意义。三是应该加强舆论宣传,在社区中积极引导老年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让老年人知道参与对于自身健康的意义。四是建议在部分城市进行正式试点,逐步将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的覆盖面扩大并形成常规化、制度化。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尝试将老年人志愿服务纳入正式的政策之中,比如成都市文明办出台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实施方案》专门提出,为改善城市老年人健康水平,调动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就近就熟和以低龄老年人志愿者为主、其他专业志愿者为辅招募社区志愿者,开展“定向结对”为主的老年人志愿服务[31]。但是这种试点只是局部性的,很难形成推广性规模,政府应推动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的试点,并形成具体的配套措施。

其次,加强社区基础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支持老年人进行物质资产储备,为城市老年人的志愿活动参与打下坚实基础。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个工具变量的引入,很显著地提升了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其健康影响的精准性,这间接说明了两个工具变量的改善对于提升城市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杨菊华也指出老年人健康水平如何不仅仅是个体自己“私人”的事情,也不单单是家庭方面的问题,更需要的是社区资源的动员与整合[32]。其实,很多城市老年人需要的社区基础设施,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例如老年活动中心与老年图书室等,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少,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引导社区及相关部门整合既有的养老服务资源,尤其是文化娱乐设施资源,一种更为可行的方法是对社区中的“闲”、“废”、“腐”的物质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这样既提高了物质资源的利用率,又促进了老年人的志愿服务参与,也提升了该群体的健康状况。同时,在加强社区设施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老年人自身的物质资产储备,进一步提升城镇老年人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城市高龄补贴的补助力度,尤其对于贫困老人而言,更需要发挥社会救助制度的兜底性作用,以保证城市老年人心理上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最后,应该促进城市老年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可得性,并形成具体的制度保障。从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健康的影响渠道来看,“与去年相比的健康变化”、“身体疼痛感”是两个重要渠道。显然,这两个方面均是与老年人的基本医疗服务紧密相关,如果能够享受到更加可及的医疗服务,则老年人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判断更加准确,从而也更有利于其躯体健康和自评健康。基于此,在促进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的同时,不能忽视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中预防性服务的供给数量和内容,并且注重城市老年人有关此类服务的可得性。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对于老年人预防性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主要局限在体检服务方面,且并未形成制度化、规模化趋势。在此方面,日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该国不仅对老年人提供体检服务,更是将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功能训练、访问指导等一系列的基本预防性医疗服务纳入到供给体系之中,并有完善的法律作为支撑[33]。

这也应是我国在促进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以改善老年人健康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可行之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8-02].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808/201808000010446.shtml.

[2]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2013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31.

[3]孙鹃娟,梅陈玉婵,陈华娟.老年学与老有所为:国际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27.

[4]黄耀明.论社区志愿服务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0-56.

[5]VAN WILLIGEN M. Differential benefits of volunteering across the life course[J].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2000,55(5):308-318.

[6]LI Y, FERRARO K F. Volunteering in middle and later life: is health a benefit, barrier or both?[J]. Social Forces, 2006,85(1):497-519.

[7]KULIK L. Explaining responses to volunteering: an ecological model[J]. Nonprofit &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07,36(2):239-255.

[8]MORROWHOWELL N, HONG S I, TANG F. Who benefits from volunteering? variations in perceived benefits[J]. Gerontologist, 2009,49(1):91-102.

[9]世界卫生组织.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M].中国老龄协会,译.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31.

[10]SCHWINGEL A, NITI M M, TANG C, et al. Continued work employment and volunteerism and mental wellbeing of older adults: Singapore longitudinal ageing studies[J]. Age and Ageing, 2009,38(5):531-537.

[11]GREENFIELD E A, MARKS N F. Continuous participation in voluntary groups 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adults who develop functional limitations: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ies and households[J].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2007,62(1):60-68.

[12]OKUN M A, AUGUST K J, ROOK K S, et al. Does volunteering mode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functional limitations and mortality?[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0,71(9):1662-1668.

[13]MORROWHOWELL N, HONG S I, MCCRARY S, et al. Changes in activity among older volunteers[J]. Research on Aging, 2012,34(2):174-196.

[14]MORROWHOWELL N. Volunteering in later life: research frontiers[J].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2010, 65(4):461-469.

[15]徐雪萍,徐紅岗.老年人志愿服务手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11.

[16]王洪松.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建设[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181.

[17]霍曼·基亚克. 社会老年学:多学科的视角[M].周云,译.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508.

[18]闫金山.城市老年人群中的不平等与差异性:基于四城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102.

[19]代俊.不同性别、年龄及体力活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381-384.

[20]HASKELL W L, BLAIR S N, HILL J O. Physical activity: health outcomes and importance for public health policy[J]. Preventive Medicine, 2009,49:(4):280-282.

[21]FENG Q, ZHEN Z, GU D, et al. Trends in ADL and IADL disability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in Shanghai, China, 1998-2008[J].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 2013,68(3):476-485.

[22]孫金明.子女代际支持行为对老年人自我老化态度的影响——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7(4):86-95.

[23]莫于川.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9.

[24]刘西国. 社交活动如何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J].人口与经济,2016(2):40-47.

[25]张冲,张丹.城市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对其健康的影响——基于CHARLS 2011年数据[J].人口与经济,2016(5):55-63.

[26]许晓茵,李洁明,张钟汝.老年利益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35.

[27]马赛尔·德吕勒. 健康与社会:健康问题的社会塑造[M].王鲲,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282.

[28]于洪军,仇军.老龄化的挑战与应对——老年人体力活动专题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8):55-60.

[29]程令国,张晔,沈可.教育如何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来自中国老年人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5(1):305-330.

[30]赵勇,段世江,王新文.美国和香港地区老年志愿者活动的经验及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11(12):54-57.

[31]张忠.让老人帮助更老的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EB/OL].[2014-03-12].http://www.wenming.cn/zyfw_298/yw_zyfw/201403/t20140312_1796819.shtml.

[32]杨菊华.人口转变与老年贫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53.

[33]赵林,多田罗浩三,桂世勋.日本如何应对超高龄社会: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对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72.

[责任编辑 武 玉]

作者:高翔 温兴祥

第2篇:美国青少年和老年人志愿者参与的儿童阅读项目实证研究

摘 要:为了给全民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提供有效的途径,文章通过实地调研、电话访谈等方式对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的两种跨年龄阅读模式(青少年志愿者-儿童、老年人志愿者-儿童)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分析。两种模式都体现出在快乐中分享阅读和注重满足社区需求的哲学理念,呈现出提供家庭之外一对一互动阅读、侧重儿童早期阅读素养发展、给予参与者充分的自主权、注重对志愿者进行培训的特点。同时,志愿者不足是两种模式存在的共同障碍,而有序的组织和规划、让阅读变得有趣、拥有致力于项目的志愿者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两种模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志愿者参与原因、是否需要审查、合作对象以及活动效果方面。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跨年龄阅读;代际阅读

Empirical Research on American Children's Reading Programs Based on Participation of Teen and Elderly Volunteers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cross-age reading; inter-generational reading

1 引言

在老齡化问题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国外图书馆涌现出了一种代际阅读(Intergenerational Reading)的新模式,即通过将老年人和儿童聚集在一起,共同阅读并分享阅读的积极体验,将阅读作为消除社会代沟和促进不同世代对阅读集体关注的有效途径。2011年9月,国际图联联合突尼斯图书和图书馆之友协会联合会召开了“作为代际联系纽带的阅读:走向更加凝聚力的社会”国际研讨会,并发表《图书馆、阅读和代际对话的突尼斯宣言》(Tunisia Declaration on Libraries, Reading an Intergenerational Dialogue),明确提出图书馆应利用丰富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展跨代阅读推广项目,将老年人和年轻人组织起来,促进阅读、相互理解和照顾双方的利益,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1]。为了解代际阅读的实际开展情况及发展特点,笔者利用在美访学的机会对伊利诺伊州公共图书馆的代际阅读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中发现,美国很多图书馆还开展了将青少年志愿者和儿童聚集在一起共同阅读的项目,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此,本文以伊利诺伊州公共图书馆为例,介绍这两种跨年龄阅读项目的典型案例,分析异同点及其影响,以期为我国全民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提供两种有效的途径。

2 青少年志愿者与儿童之间的跨年龄阅读项目

2.1 圣查尔斯公共图书馆的“图书伙伴”项目

应一名学生的要求及在参照了多家图书馆的“图书伙伴”项目之后,圣查尔斯公共图书馆(St. Charles Public Library)于2010年也开展了一项“图书伙伴(Book Buddies)”暑期项目,该项目将1-3年级的小读者与6-8年级的中学生配对,开展将游戏和图书相结合的跨年龄阅读项目[2]。图书馆希望通过与比自己年龄大的孩子一起阅读或观察他们阅读,塑造阅读的积极榜样,从而让低年级的小读者爱上阅读,享受阅读,防止暑期阅读的下滑。图书馆为此项目分配了专门的馆藏,孩子们也可以阅读自己的书籍。每次活动开始前,参与者先玩一个破冰游戏,以彼此熟悉,方便开展阅读。每阅读20分钟就玩一个识字游戏,增加阅读的乐趣和孩子们的积极性。2018年暑期共举办14次,每次约有1-4名小读者和2-4名中学生志愿者参与。

有兴趣的中学生需填写申请表并附两封家人之外的推荐信,馆员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面试,就其申请的原因、与孩子相处的经历及兴趣做简单了解。之后,对合格的志愿者进行一小时的培训,介绍如何与小伙伴一起阅读、如何鼓励其阅读、如何选择合适层级的书籍,学习识字游戏、熟悉图书馆儿童馆藏等。馆员根据性别、小读者的年龄、阅读水平等进行配对。该项目提供了丰富的识字素养,促进阅读作为一件有趣和娱乐性的事情,产生了积极效果。

2.2 福克斯湖区图书馆的“斗牛犬伙伴”项目

2011年,福克斯湖区图书馆(Fox Lake District Library)的儿童部和成人部共同发起了“斗牛犬伙伴(Bulldog Buddies)”秋季跨年龄阅读项目,招募高中生与K-3年级的学生一起进行为期10周的阅读[3],旨在将儿童置于舒适的氛围中,并使阅读变得有趣,从而帮助儿童学习如何阅读。志愿者和学生每周见面45分钟,前30分钟一起阅读,后15分钟为娱乐时间,可选择一起做作业、玩电脑、猜谜题或聊天。2018年共有10名志愿者和10名小学生参加。

志愿者在第一次活动前需进行15分钟的简单培训,以熟悉项目。之后,馆员事先根据志愿者和儿童在申请表上填写的可用时间宣布一对一的匹配结果。项目结束后,图书馆会为参与的儿童和家庭、志愿者举办一场大聚会,让阅读伙伴们表达感谢,分享在一起阅读的欢乐体验。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父母在注意到孩子阅读水平提高的积极效果上,常常期待图书馆开展下一次活动;对志愿者来说,项目不仅让他们获得了必要的志愿学分要求,还培养了他们的社区责任,结识了新的朋友。

2.3 阿冈昆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图书伙伴”项目

2013年起,阿冈昆地区公共图书馆(Algonquin Area Public Library)青少年部门和成人部门分别在春季学期和暑期开展了“图书伙伴(Book Buddies)”跨年龄阅读项目,招募9-12年级的高中生聆听1-8年級的学生大声朗读[4]。该项目起源于社区学校将高中生带到小学聆听孩子们阅读的项目,后因学校无法支付校车费用而暂停,图书馆便接管了此项目。“学年图书伙伴”和“暑期图书伙伴”都在图书馆进行,前者于每周二课后开展35分钟的阅读,每次各有10-15名儿童和志愿者参与;后者于6-7月的周一或周二(共12次)进行50分钟的大声朗读,以防止学生暑期阅读的下滑,增加阅读练习机会,每次各有30名儿童和志愿者参加,参与练习阅读的主要为1-3年级的学生。

第一次活动开始前,志愿者需提前10分钟到图书馆接受一个简短的培训,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及志愿者在项目中的角色和作用,并分发“图书伙伴志愿者指南”。每次活动按照先来先匹配的原则进行一对一配对,必要时按照同性匹配,然后儿童和志愿者选择喜欢的书籍共同阅读一小时。此项目常常面临着因高中生学期忙碌、暑期度假或无独立交通等原因,导致志愿者经常性不足,故成人部正考虑与邻近的老年人独立生活机构合作,招募老年人志愿者聆听孩子们阅读。

2.4 温菲尔德公共图书馆的“图书伙伴”项目

2017年,温菲尔德公共图书馆(Winfield Public Library)在暑期举办了两场跨年龄阅读项目——“图书伙伴(Book Buddies)”,招募7-8年级的中学生和3-7年级的儿童一起阅读,项目最终因参与的儿童和中学生数量太少而取消。馆员认为中学生志愿者数量少的原因是中学生忙于暑期各项活动,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志愿活动,故馆员也开始考虑招募老年志愿者,以克服青少年志愿者的不足。

3 老年人志愿者与儿童之间的代际阅读项目

3.1 莫顿公共图书馆的“星期一早上读者俱乐部”项目

20世纪90年代早期,应当地一所学校对学生暑期阅读下滑(summer slide)的担忧和要求,莫顿公共图书馆(Morton Public Library)发起了一项暑期代际阅读项目——“星期一早上读者俱乐部(Monday Morning Reader’s Club)”,招募老年志愿者聆听孩子们阅读[5]。项目最初只面向贫困家庭中需要额外帮助学习如何阅读的1-3年级儿童,而后扩展到社区内所有有阅读障碍的儿童,目的是通过孩子们向志愿者大声朗读,防止孩子暑期阅读的下滑。

图书馆要求每个学校推荐15名最能从项目中获益的学生,即那些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并标记学生的阅读水平(A,B,C,D…)。同时,图书馆对有兴趣参与的志愿者做犯罪记录审查,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志愿者于第一次活动举办时接受15分钟的简短介绍和培训,分发“阅读伙伴小贴士”,指导如何与小伙伴一起阅读。然后,志愿者与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匹配,挑选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图书,去图书馆的任何角落聆听孩子们阅读一小时。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图书日志”表,记录他们在项目中阅读的书籍,每阅读完7本书便有资格获得一个奖品。阅读的越多,获得的奖品也越多。每次活动共90分钟,剩下半小时为馆员和孩子们的“俱乐部会议”时间,由馆员向儿童读故事书、谈论他们获得的奖品或跟儿童一起做文字游戏,享受阅读的快乐。2018年暑期共计举办9场活动,其中6月共有40个学生注册,7月共有52个学生注册,每次活动约有30个学生和30个志愿者参与(因老年人志愿者不足,故也招募了6-7名高中生志愿者),平均每个学生可阅读30-40本书。

3.2 亨特利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引人入胜的书籍”项目

亨特利地区公共图书馆(Huntley Area Public Library)注意到社区中孩子有练习阅读的需求,以及社区内老年志愿者对志愿机会的积极寻求,2011年5月开始,其青少年部门开展了一项多代阅读的全年(除八月不举办外每周举办一次)项目——“引人入胜的书籍(Page Turners)”,招募成人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阅读[6]。图书馆将此项目定位于帮助“练习阅读(practice)”,而不是“辅导阅读(tutoring)”,旨在通过与家庭之外的人阅读,为孩子提供一种练习阅读的不同途径和有趣经历,享受阅读而非接受阅读导师的指导。

图书馆对志愿者做相关的面谈和背景审查工作,并提供一个小型的培训,内容包括五个单词原则、轮流阅读等。每次活动按照先来先匹配的原则进行一对一配对。儿童部每次选择30本儿童读物,孩子们也可以带自己喜欢的书籍。每次活动持续一小时,每20分钟换一拨,每次约有5-12名儿童参加,参与的儿童一般为幼儿园到二年级的初学读者;每次约有4-5名志愿者参与,许多是已退休的老师。对于参加完4次活动的儿童,可选择由朋友基金会(Friends Foundation)资助的一本免费图书和小奖品。该项目为孩子提供了积极的阅读体验,让其爱上阅读,而且增加了孩子父母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机会。

3.3 格伦维尤公共图书馆的“骑行与阅读”项目

为防止儿童暑期阅读的下滑,以及改善社区中少数族裔对图书馆的有限接触,1988年前后,格伦维尤公共图书馆(Glenview Public Library)青少年部门发起了一项“骑行与阅读(Ride & Read)”暑期项目,招募成人志愿者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主要讲西班牙语)进行一对一地阅读练习[7]。志愿者的角色主要是帮助孩子们选择喜欢和合适的书籍并登记借出,与孩子一起阅读、做手工、交流阅读情况等,以提高孩子对图书馆的积极感知和对阅读的促进。项目于每年6-7月份的每周二、三、四各举办一小时,共计21次,每次(天)面向不同学校的学生,并于2018年扩展到社区内的所有学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卡片,记录学生的学校、年级、喜欢阅读的类型和主题、阅读的数量或时长(以便馆员跟踪给予奖励,一般阅读到300、600或900分钟时会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激励学生持续阅读)。

项目开始前对志愿者做一个简短的培训,包括项目的具体运作,如何帮孩子挑选书籍、如何自助借书等。每次项目进行时老师按照语言等进行配对。每次约有20名儿童参与,范围从幼儿园到八年级不等,但大多数为1-4年级最需要阅读干预的学生;每次约有8名志愿者参与,多数为退休老师或现任老师,也有高中生。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还为那些无法接触图书馆的孩子和家庭提供了进入图书馆和使用图书馆资源的途径,提高了图书馆暑期阅读的参与率和图书的借阅率。

3.4 史考基公共图书馆的“读给我听”项目

2015年6月起,史考基公共图书馆(Skokie Public Library)与当地的早期儿童日托护理机构(Swift Childcare Early Childhood, SCC)合作开展了一项“读给我听(Read To Me)”代际阅读项目[8]。图书馆招募成人志愿者与SCC中0-5岁的儿童一起分享书籍、唱歌、交流,旨在通过一对一丰富的语言体验,培养儿童早期识字、社会情感技能、幼儿园准备以及对书籍和阅读的热爱,促进代际联系。

对于感兴趣的成人志愿者,首先需要进行各种疫苗接种,保证身体健康,安全地与儿童互动;同时还需要向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即儿童和家庭服务部(Department of Children and Family Services)递交一份志愿者申请表格,以满足SCC规定的要求。之后SCC对志愿者做犯罪背景审查。对于满足条件的志愿者,馆员再对其进行面谈和一小时培训。考查通过后,新志愿者将被安排一名已参与项目的志愿者导师,通过观看志愿者导师如何与小孩子阅读,对项目的具体运作有一个真正的感知。两周后,新志愿者开始从事具体的阅读活动。活动于每周一、三、四、五上午面向4-5岁初级读者,有4个志愿者,其中3个为70岁以上老年人;每周一、三上午面向0-3岁儿童,志愿者多为30-40岁成年人。对于4-5岁儿童,每次志愿者到达SCC时,SCC老师便会递交一份今天的阅读者名单,志愿者根据名单顺序与儿童进行一对一阅读,一般每个志愿者每次为3-4名儿童单独阅读,每个儿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2-3本书。之后,志愿者向所有儿童讲述一本故事书。对于0-3岁的儿童,志愿者主要与孩子们一起探索书籍、聆听歌曲,帮助儿童对数字、颜色、动物等的早期识别。史考基公共图书馆分别于2015年底和2016年对参与的儿童、志愿者、SCC老师做了访问调查,并对阅读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如视觉眼神接触、微笑、发声等)进行了观察,发现更多的儿童开始享受阅读书籍,提高了其对阅读的热爱和社会情感技能的发展,为幼儿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老年人也因为孩子的成长而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培养了与儿童的友谊,从而更加致力于此项活动;志愿者和社区对图书馆的感知和认可度也不断提高,是的图书馆的馆藏不断丰富和发展。

4 两种跨年龄阅读项目之间的相同點

4.1 哲学理念层面

(1)在快乐中分享阅读。跨年龄阅读的重点是强调通过不同年龄群体之间一起分享阅读,提供给孩子一种家庭之外的与他人分享的、有趣的、有益的阅读体验。有研究表明,通过在共享阅读中创造积极的社会背景,可以增强儿童对书籍的兴趣,促进孩子的舒适性和对印刷习惯的熟悉以及对文本的理解,从而爱上阅读、享受阅读[9]。作为分享式阅读的一种表现形式,跨年龄阅读充分体现了分享式阅读的特点,即不以学习为直接目的,而是强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共同享受阅读的快乐[10]。不论是老年人志愿者还是青少年志愿者,他们在项目中不担任阅读辅导的角色,其主要职责是聆听孩子们阅读,或与孩子们一起阅读、轮流阅读,就书中有意思的内容进行交流、分享观点和经历,就孩子的阅读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即时反馈,将阅读作为生活中有意义和愉快的一部分,同时培养和支持儿童的素养发展。此外,跨年龄阅读项目中也积极引入了游戏和奖励成分,通过与阅读伙伴一起玩识字游戏增加阅读的乐趣和识字能力的培养,通过口头和物质奖励激发孩子的持续参与和对阅读的渴望。

(2)注重满足社区需求。图书馆的跨年龄阅读项目不仅基于单纯为儿童或志愿者带来的益处,而且关注社区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以发挥图书馆服务社区的重要使命和职责。这些社会问题和需求包括:因父母双方工作无法照顾儿童或无法将他们送到图书馆,而解决儿童放学后无人照顾的社会问题,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如莫顿公共图书馆、史考基公共图书馆;因社区孩子普遍阅读偏低,而维持和提升儿童阅读能力的需求,如亨特利地区公共图书馆、莫顿公共图书馆、格伦维尤公共图书馆、阿冈昆地区公共图书馆、圣查尔斯公共图书馆;因社区少数族裔家庭和儿童对图书馆及其资源的有限接触,通过提供车辆将儿童带到图书馆或将项目带入社区等方式,增加其对图书馆及其资源的访问,促进社区公平的需求,如格伦维尤公共图书馆、史考基公共图书馆;因满足社区成员积极寻求志愿机会的需求,帮助志愿者实现自身价值和奉献社区的良好愿望,如亨特利地区公共图书馆、阿冈昆地区公共图书馆。

4.2 呈现特点层面

(1)提供家庭之外一对一的互动阅读。不管是面向老年志愿者的代际阅读项目,还是面向青少年志愿者的跨年龄阅读项目,都强调对儿童和志愿者进行1:1的组配,希望通过一对一的匹配和倾听,给予每个儿童独特的个人关注。同时,两种阅读强调对话阅读和互动阅读,即通过儿童和志愿者之间积极的对话和交流促进共享阅读的体验。在对话阅读中,志愿者通过引出问题、提供反馈、扩展孩子的评论等方式,让孩子成为主要的讲述者,促进孩子在语言技能、阅读理解等方面的发展,鼓励儿童积极参与阅读体验[11-12]。

与学校中的阅读相比,老师往往因学生众多无法开展一对一阅读,进而很少有机会了解到每个儿童的阅读喜好和特点,也很少关注到群体阅读中学生的害羞等行为。然而在与志愿者一对一的互动阅读中,志愿者可对儿童阅读中出现的读音和理解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鼓励,并在必要时将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如退休老师)匹配给“诵读困难症”的儿童,通过与儿童及时交流,了解儿童的阅读喜好和兴趣,及时回应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启发孩子阅读。此外,通过同性匹配等方式可解决儿童的害羞和恐惧问题,通过在舒适的环境中与舒适的同性志愿者共同阅读,有利于儿童发展与志愿者的良好友谊和信任关系,激发儿童对阅读的分享和交流,从而克服害羞心理和与陌生人接触的恐惧,促进儿童良好社交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与亲子阅读相比,跨年龄阅读项目通过为儿童匹配家庭之外的阅读,一方面可解决许多父母因没时间或不会阅读而带来的儿童早期阅读的空白,帮助孩子尽早地接触阅读和享受阅读。对于那些因贫困而无法阅读或阅读有障碍的学生,通过提供致力于其阅读发展的志愿者,帮助儿童成为优秀的读者,改善儿童的生活和学业成就,进而消除家庭贫困的恶性循环;对于那些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少数族裔儿童来说,与志愿者的交流和阅读,可让儿童接触更多非母语之外的读物,提升儿童的语言发展;另一方面,跨年龄阅读提供了一种没有父母评判的练习阅读的不同途径和有趣经历,志愿者通过鼓励和有趣的方式与儿童分享阅读,使儿童认识到阅读是一件容易和愉快的事情,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阅读。此外,当儿童在与陌生人一起阅读时,儿童会想为志愿者留下自己可以阅读的良好印象,从而表现出比与父母一起阅读时更好的行为,进一步激励儿童的阅读。当一个陌生人说“你很棒”的时候,对孩子们意味着更多!

(2)侧重儿童早期阅读素养的发展。两种跨年龄阅读项目都关注早期儿童素养的培养,如史考基公共图书馆面向学龄前儿童(0-5岁),温菲尔德公共图书馆面向3-7年级儿童,其他六所图书馆的参与者大都为幼儿园到三年级的阅读初学者。有研究表明,儿童阅读素养的培养越早开始越好。婴儿已经掌握了准备阅读所需的技能,婴儿的大脑在3岁时增长到80%[13]。与阅读的早期接触对儿童的印刷文字意识、字母知识、语言意识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小参与阅读的孩子长大后更可能成为积极的读者,进而影响学校及生活中的成功[14],而四年级时还无法有效阅读的儿童从高中毕业的可能性比其他儿童低四倍[15]。美国“经验团队(Experience Corps)”志愿者导师项目表明,与老年人一起阅读的儿童与同龄人相比,其关键读写能力提高了近60%[16]。作为积极促进阅读和儿童终身发展的重要机构,图书馆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帮助儿童接触阅读、了解阅读并爱上阅读。跨年龄阅读项目中儿童大都正处于刚开始接触阅读和学习阅读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阅读陪伴和对阅读的积极引导,就会造成早期阅读素养的缺失和不足,进而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为了尽可能早的让他们接触阅读、体验阅读,跨年龄阅读项目通过引入专门的志愿者,以一种有趣和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接触阅读和学习如何阅读,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为幼儿园入学、学校学习和日后的生活提供有用的工具和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对于那些因贫穷或地理位置无法接触图书馆的贫困儿童或少数族裔儿童,这种阅读方式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让其受益良多。

(3)给予参与者充分的自主权。除莫顿图书馆和史考基图书馆的代际阅读项目程序较为复杂外,其他图书馆的跨年龄阅读项目都比较简单。图书馆的作用主要集中在项目准备阶段,一旦活动开始,图书馆便给予儿童和志愿者充分的自主权,通过让儿童和志愿者真正管理和掌控活动进展,提高儿童和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具体表现为:让儿童自己或与志愿者一起选择想要阅读的书籍;根据儿童的阅读状况选择由儿童阅读,或志愿者阅读,或两者轮流阅读;选择阅读之外的间歇性游戏、交流等其他活动。馆员在此期间只负责巡视和监督活动的正常开展,向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及确保活动中儿童的安全。

(4)强调对志愿者的相关培训。跨年龄阅读项目开始前,图书馆都会对志愿者做相关培训,以确保志愿者对项目熟悉并感到舒适,向志愿者传达享受与孩子一起阅读的快乐而非提供专门阅读辅导的理念。除史考基公共图书馆和圣查尔斯公共图书馆进行一小时的培训外,其余图书馆的培训大都比较简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具体介绍;对志愿者在项目中的角色和期望;如何與小伙伴一起阅读;如何帮孩子挑选适合自己年龄和阅读水平的书(五个单词原则);如何帮助孩子发声单词和解码未知词汇(如拼读法、通过识别词根理解新的词汇、通过插图探索意义等);如何鼓励孩子阅读(如向孩子和家庭提供即时的鼓励和积极的反馈,不批评不取笑;不急于纠正错误,避免打断阅读的流畅,在纠正之前给孩子自我纠正的时间;通过启发式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等);阅读的方式(根据孩子的阅读状况,或聆听小孩子读、或志愿者阅读,或轮流阅读一个段落或一页以缓解孩子的紧张和阅读困难);如何进行对话式阅读;熟悉图书馆的儿童馆藏;如何自助借书;学习与识字有关的游戏、歌曲;享受在一起的经历等。

4.3 发展障碍层面

招募到同等数量的老年人/青少年志愿者和儿童参与者对跨年龄阅读项目至关重要,因为跨年龄阅读项目的理想目标是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和关注,通过两者之间积极的互动与对话促进对阅读的热爱和意义的理解。然而,老年/青少年志愿者的“切实”参与始终是跨年龄阅读项目的一个难以保障的问题,各图书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都存在着招募不到足够的志愿者、志愿者波动比较大、无法确定活动当天有无志愿者或有多少志愿者参与等问题,这给项目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导致1:1的组配无法完全实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跨年龄项目涉及两类不同的人群: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儿童,在安排两类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共同的时间时往往不好协调,如老年人一般喜欢在周内白天活动,儿童的空闲时间多为下午课后及晚上,而青少年课后往往忙于各种课外活动,且假期时老年人、青少年、儿童都会因度假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正常出席;其次,很多跨年龄阅读项目都是随时到访、无需预约的项目,图书馆不希望参与者和志愿者感到强制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到访,以此吸引更多人参与,但这一方式也带来了参与者的不确定性,图书馆往往不能确定每次活动有无志愿者和儿童到来,具体有多少人来。在志愿者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的解决途径包括:多倍组配,即让一名志愿者负责多个阅读水平或年龄差不大的儿童,2-3名儿童轮流共读一本书;或找馆员帮忙。如何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并保持志愿者参与的持续性是跨年龄阅读项目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4.4 关键因素层面

(1)有序的组织和规划。简单地将志愿者与儿童聚集在一起并不一定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有序的组织和规划对跨年龄阅读尤为重要。规划涉及项目面向的儿童以及如何吸引儿童参与、如何招募足够的志愿者、如何协调两类群体的时间、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准备活动所需的书籍、确保活动中儿童的安全和正常开展等方面。

首先,图书馆需要提前几个月对活动进行规划,确定好项目的目的、开展时间及频率、地点及面向的儿童,以便在充足的时间下,面向特定群体或机构招募需要的儿童和志愿者,保证参与的儿童和志愿者数量。适合双方参与的共同时间对招募到数量相当的儿童和志愿者很重要,图书馆一般将跨年龄阅读项目安排在暑期的白天或学期的课后,以方便老年人、青少年和儿童的积极参与。同时,活动开展的频率也很重要,大多数图书馆都以周的频率开展活动,通过经常的、定期的接触培养儿童和志愿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进而促进共同阅读;其次,对志愿者的培训必不可少,培训有助于志愿者了解项目的目标、自身担任的角色以及与儿童一起阅读的技巧,避免将分享式的乐读变为指导式的阅读;再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图书馆都会从馆藏中找出一定数量的适合儿童阅读水平的书籍供儿童和志愿者选择,有的图书馆还建立了跨年龄阅读项目的专门馆藏,如莫顿公共图书馆、史考基公共图书馆、圣查尔斯公共图书馆,儿童也可从图书馆里自由选择喜欢的书籍,史考基图书馆还针对社区内少数族裔家庭比例众多的特点,主动购买和收集包含多元文化背景和形象的图书,以培养少数族裔儿童对自身身份的积极认可,克服种族歧视带来的自卑。

(2)让阅读变得有趣。让阅读变得有趣是跨年龄阅读项目哲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区别于暑期学校阅读项目定位于帮助阅读障碍儿童提高阅读水平,指导意义为第一要素的特点,图书馆的跨年龄阅读项目将阅读变得有趣作为第一要素,同时兼具指导意义,希望通过提供耐心和热情的阅读伙伴,就书中谈到的内容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通过将游戏穿插进阅读,以及提供积极的口头和物质奖励等方式,让儿童和志愿者一起分享阅读和探索阅读的喜悦。如莫顿公共图书馆的代际阅读项目面向有阅读障碍的儿童,但馆员强调不能让这些儿童感觉自己是因为阅读水平低下而被选择参与,而是通过老年人积极鼓励和选择不太难的书,通过有趣的游戏和玩乐,通过完成阅读时的奖品激励,不让儿童因阅读障碍沮丧和羞耻,而由自身阅读水平提升感到自豪;亨特利地区公共图书馆也重点向志愿者强调项目定位在于帮助儿童“练习阅读”,而不是“辅导阅读”,旨在让儿童有一个很好的阅读体验;史考基图书馆强调项目成功的一个关键是老年志愿者除能够并想要和活跃的孩子互动外,更重要的是享受与孩子们互动的过程;福克斯湖区图书馆预留出15分钟时间让志愿者和儿童自由活动,目的是通过将儿童置于舒适的氛围中并使阅读变得有趣,帮助儿童学习阅读;圣查尔斯公共图书馆通过将游戏和阅读结合在一起,促使阅读作为一件有趣和娱乐性的事情。图书馆坚信,将阅读变得有趣会打消儿童内在对自我阅读障碍的自卑和对阅读的恐惧,提升对项目继续开展的期盼和与志愿者伙伴相见一起阅读的渴望,从而促进儿童的持续参与,培養儿童对阅读和图书馆的热爱。

(3)致力于项目的志愿者。有一些致力于项目的志愿者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儿童的积极阅读体验至关重要。莫顿公共图书馆、格伦维尤图书馆、亨特利图书馆、史考基图书馆、圣查尔斯公共图书馆的跨年龄阅读项目之所以能在长时间中持续运行,很大一个因素是有一群长期致力于项目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一般都热爱阅读、热爱儿童,在看到自己对儿童的阅读和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下,更加懂得项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长期坚持志愿服务。长时间的参与让志愿者培养了与儿童的深厚友谊,激发了儿童对阅读的交流和分享,培养了儿童对阅读的积极感知;志愿者也更加了解儿童的阅读特点和喜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读物,进一步激发儿童对阅读的喜爱和渴望。同时,这些长期致力于项目的志愿者也缓解了图书馆在招募新志愿者时的负担,并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给更多感兴趣的志愿者。如以史考基公共图书馆为例,其“读给我听”项目的一名老年志愿者每次与儿童一对一阅读后,都会询问其下次希望阅读的内容,并到图书馆找到相应的书籍,孩子们因此更加期待下次的阅读。

5 两种跨年龄阅读项目之间的不同点

5.1 参与原因的不同

对老年人志愿者来说,其参与往往无目的性,不需要志愿时数和物质奖励。他们或是因为退休后有充足的时间,或是因为是退休教师和儿童护理人员而不想荒废自己职业生涯中所掌握到的技能,想要继续回馈社区;或为排遣孤独;或单纯作为祖父母喜欢与孩子接触等。老年志愿者因为自身的自主性和无目的性,往往有更充分和灵活的时间参与项目,在活动中更加热情和专注。图书馆也因此利用老年人丰富的时间和人生经历,通过为老年人提供一条回馈社区的途径,帮助老年人在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和提升阅读技能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和回馈社区的愿望和需求。

而青少年志愿者的参与一般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或是满足学校、教堂、男孩或女孩俱乐部等对服务实践的学分需求,或是因为父母想要其参与而自己本身对项目并无兴趣,从来带有一定的活动被动性,影响儿童的阅读体验,如阿冈昆地区公共图书馆在招募青少年志愿者时明确表示为志愿者提供志愿时数。图书馆通过提供跨年龄阅读项目,为青少年志愿者提供了一种获得学分和服务社区的机会。

5.2 程序方面的不同

程序方面的不同主要表现为老年志愿者需要做背景审查,而青少年志愿者则不需要。这不是单纯针对老年人,而是按照图书馆的规定,与儿童接触的所有成人都要做背景审查。除格伦维尤公共图书馆没有做背景审查外(原因为多数志愿者是社区内熟知的退休老师,且活动发生在馆内并有馆员监督),其他图书馆都对老年志愿者做了背景审查,以确保与孩子接触的志愿者不是犯罪分子,从而保证儿童的安全,让父母放心。

5.3 合作對象的不同

面向老年人志愿者的项目一般倾向于与图书馆之外的机构合作,如莫顿公共图书馆分别与学校和当地的老年群体、教堂等合作,招募学生和老年志愿者;史考基公共图书馆则与当地的儿童日托中心合作;阿冈昆地区公共图书馆和温菲尔德公共图书馆也正在考虑与老年生活设施合作。而面向青少年志愿者的项目一般倾向于与馆内各部门之间开展合作,如阿冈昆地区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部门与成人部合作,福克斯湖区图书馆的儿童部与成人部合作,成人部帮助匹配儿童和志愿者,因此活动程序也更为简单。合作对象的选择与活动面向的儿童和招募的志愿者类型息息相关。

5.4 活动效果的不同

参与的老年志愿者大多为退休教师或儿童领域的专业人员,有着与儿童相处的丰富经验和知识,且许多老年志愿者已在项目中参与了多年,熟知该如何帮助和引导孩子,如何正确找到适合儿童阅读水平的书籍,如何鼓励孩子们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也会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互动,就书中的内容和插图进行有趣的讨论和交流,通过对话式阅读激发孩子对书籍的兴趣和热爱。除此之外,通过接触老年人,给那些因地理分离或其他原因而很少接触祖父母的儿童提供了与“祖父母”相处的机会和经历。此外,与老年人接触也有助于消除许多关于衰老的病理学神话和对老年人的恐惧,发展儿童和老年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提高儿童对老年人的尊敬,帮助儿童树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

而青少年志愿者因缺少老年人相应的经验,在帮助和引导孩子阅读方面略逊于老年人,同时也缺乏社会方面的积极影响。此外,青少年因为害羞等原因在活动进行中很少与儿童交流和互动,他们更主要的作用是倾听和纠正发音,缺乏对儿童的鼓励。但相比于老年人,儿童一般更喜欢与年长的“哥哥姐姐们”一起阅读,孩子们通常以他们为榜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儿童树立了积极阅读的优秀榜样,二者的相处也比较轻松。

6 结语

实践证明,不管是面向老年志愿者还是青少年志愿者的跨年龄阅读项目,它们都是促进儿童阅读的有效途径。首先,一对一的互动阅读不仅激发了孩子的阅读热情,提升了孩子的阅读技能,而且加强了不同年龄群体对阅读的集体关注和共同分享;其次,通过与家庭之外的人阅读,培养和发展了孩子的社会情感技能和社会行为,增进了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理解、交流和友谊,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和谐;第三,跨年龄阅读项目扩大了图书馆的用户群体和资源的利用率,特别对于那些因贫困、地理偏远或非社区成员而无法享受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儿童,图书馆通过提供交通工具或将服务带入社区,将这些用户群体纳入到自身的服务范围内;最后,跨年龄阅读项目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图书馆面向所有年龄群体的优势,打破了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隔离,促进了图书馆与外部机构之间的广泛合作,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效果和社区的知名度。图书馆要根据社区志愿者的独特特点以及项目的具体目标,选择老年志愿者或青少年志愿者,或将两者共同融入阅读项目。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重要的是认识到跨年龄阅读项目的重点不是教授孩子们如何阅读(how to read),而是向孩子们传达关于阅读(about reading)的价值和重要性[17],享受阅读的乐趣,促进阅读成为一种积极而重要的终生习惯。

参考文献:

[1] Ivanka S,Ahmed K.Intergenerational Solidarity in Libraries[M].Boston: De Gruyter Saur,2012.

[2] St.Charles Public Library.Book Buddies[EB/OL].[2018-12-25].https://www.scpld.org/event/book-buddies-26.

[3] Fox Lake District Library.Bulldog Buddies[EB/OL].[2018-12-24].http://www2.youseemore.com/foxlake/contentpages.asp?loc=105.

[4] Algonquin Area Public Library.Book Buddies[EB/OL].[2018-12-24].https://ys.aapld.org/parents-teachers/school-year-book-buddies/.

[5] Village of Morton.Agenda regular meeting of the Broad of Trustees of the Village of Morton,Illinois[EB/OL].[2018-12-25].https://www.morton-il.gov/wp-content/uploads/2018/03/Agenda-Packet-VB-03_05_2018.pdf.

[6] Huntley Area Public Library.Page Turners[EB/OL].[2018-09-29].https://huntley.libnet.info/event/851926.

[7] Glenview Public Library.Ride & Read: A 15-year legacy[EB/OL].[2018-12-25].https://www.glenviewpl.org/ride-read.

[8] Skokie Public Library.Read to Me Volunteer[EB/OL].[2018-12-25].https://skokielibrary.info/media/filer_public/f9/3c/f93ceabf-74b0-4e2b-9f3f-528ef5c2be13/scc_early_literacy_volunteer.pdf.

[9] Bus A G.Joint Caregiver-child Storybook Reading:A Route to Literacy Development[M].Neumann S B,Dickinson D K.Handbook of Early Literacy Research.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2001:179-191.

[10] 李曉,李天钦.亲子分享阅读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4):31-34.

[11] Chow BW- Y,Mcbride- Chang C,Cheung H,et al.Dialogic reading and morphology training in Chinese children:Effects on language and literacy[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8,44(1):233-244.

[12] Doyle B G,Bramwell W.Promoting Emergent Literacy and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through Dialogic Reading[J].The Reading Teacher,2006,59(6):554-564.

[13] The Urban Child Institute.Baby’s brain begins now:conception to age 3[EB/OL].[2018-12-23].http://www.urbanchildinstitute.org/why-0-3/baby-and-brain.

[14]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The Word Gap:The Early Years Make the Difference[EB/OL].[2018-12-23].http://www.naeyc.org/tyc/article/the-word-gap.

[15]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ople.Experience Corps[EB/OL].[2018-01-02].https://www.aarp.org/experience-corps/.

[16] Glass T A,Freedman M,Carlson M C,et al.Experience Corps:Design of an 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 to Boost Social Capital and Promote the Health of an Aging Society[J].Journal of Urban Health,2004,81(1): 94-105.

[17] Doiron R,Lees J.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Reader:Reflections on an Intergenerational Literacy Program[J].School Community Journal,2009,19(1):137-154.

作者:苗美娟

第3篇:志愿活动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现今,志愿服务类活动在高校蓬勃发展,它基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凝聚着千万学子的爱心与道德良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渭南师范学院将志愿服务工作与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引导有热心、有爱心的青年学生投身志愿服务事业,为 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探索新的道路。

关键词:志愿服务 ;青年 ;思想教育;大学生;育人

渭南师范学院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于1998年,于2015年3月正式更名为渭南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已注册志愿者28700余人,开展了系列特色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5年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2013-2014年度渭南师范西部计划项目办被评选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连续多年被团省委评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荣获“陕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奖”、“陕西省优秀志愿者组织单位”、“陕西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4年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一、指导思想

渭南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是在校党委的支持下,由渭南师范学院校团委的领导,以“尽己所能、践行志愿、热情服务、提升自我”为宗旨,以“爱心帮扶献社会、志愿服务献青春”为口号,坚持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准则,深入、持久、事实求事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互助友爱的校园文化风气,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功能,使服务效率更高,服务质量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社会文明新风尚。引导有热心、有爱心的青年学生投身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提高渭南师范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志愿者服务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服务社会,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美好社会贡献渭华学子的一份爱心。

二、目标与思路

渭南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结合学生专业优势,深入渭南市各大社区、学校、公共文体活动场所等地建立服务站,开展社区服务、文明礼仪宣传、支农支教、弱势群体帮扶、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形成了长效服务机制。同时校团委还重视强调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作用与价值,实现与社会其他志愿服务群体的合理互补。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志愿服务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方法与过程

渭南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由校团委负责管理及业务指导,以 “阳光”助残分会、“白鹭”环保分会、“暖风”支教分会、“筑梦”实践分会、“零点”防艾志愿服务队、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志愿队、禁毒宣讲志愿服务队为架构,管理全校志愿者社团、14支二级学院志愿服务队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模式,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以“阳光”助残分会为平台,增强感恩帮扶理念

由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志愿者服务队、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彩虹之约”志愿者服务队组成。在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下,对孤儿院、养老院等定点场所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募集爱心物品、善款,及时洞察社会需要,提高志愿者服务品质,积极践行及我所能,服务残疾群体;2012年9月,志愿者服务总队号召全校师生为数信学院患白血病学生王康举办大型爱心捐款活动,累计捐款达5万余元。2013年6月28日,总队组织50名青年志愿者前往渭南市社会福利院开展“爱老敬老,弘扬美德”志愿活动。2014年11月为外国语学院患病吴奕奕同学爱心募捐,累计捐款达3万余元。2014年5月27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联合临渭区团委和渭南市环保局在桥南镇留守儿童之家共同举办“欢乐六一·粽情端午”爱心义演活动。2014年11月9日,青年志愿者到渭南市儿童福利院开展慰问活动。2015年3月,青年志愿者义务帮助渭南市残疾人员李海峰发起募捐购买轮椅。2016年9月,青年志愿者为临渭区敬老院带来慰问演出。2017年9月,青年志愿者与渭南市民政局共同在桥南镇中心留守儿童之家设立长期志愿点,规范、健全、长期为留守儿童带来支教、辅导、陪伴的志愿服务。2017年10月13日,青年志愿者与临渭区检察院共同在渭南市阳郭中学开展保障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志愿服务并长期回访儿童。

(二)以“白鹭”环保分会为依托,提升环保节能意识

由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美术设计学院“志汇·青春”志愿者服务队、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志愿者服务队、心援行动协会、阳光志愿者协会组成。在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下,在校内外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校园环境净化等具体环保类志愿服务活动。2013年3月12日,组织150名青年志愿者、环保协会到渭南市周边农村地区进行植树活动。2015年5月16日开展“清洁校园,美化校园”专项行动,对教室、寝室和校园内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清扫,清除校园垃圾及课桌文化。2016年12月,青年志愿者加入陕西省高校渭河保护联盟,对渭河的渭南段部分流域进行捡拾垃圾、普及环保知识等志愿活动。2017年6月,青年志愿者在校园内开展了大型的环保类涂鸦美化校园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活与居住环境。2018年3月9日,青年志愿者们参加全市的植树活动,在渭南市定点植树造林基地植树40余棵。

(三)以“暖风”支教分会为载体,培育青春责任担当

由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青年文明社”、外国语学院“向阳志愿者服务队”、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信青年”服务队、“音乐舞蹈學院志愿服务队”组成。在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下,深入周边社区和边远山区开展义务支教活动,积极建立结对子进行支教志愿服务。2012年10月17日,正式启动“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助学帮扶” 行动,青年志愿者总队向全院师生发起“图书漂流”活动,短短一个月活动就募捐到图书4200余册。2013年11月28日,青年志愿者总队走近了桥南镇留守儿童之家,创建了第一个“爱心阅览室”。2014年7月28日—8月29日暑假期间,渭南师范青年志愿者总队组织28名志愿者一行前往甘肃会宁八里乡李湾小学支教。2014年7月,青年志愿者前往陕西安康老县镇留守儿童服务站支教。2015年7月,渭南师范学院“彩虹之约”支教团前往渭南市三张镇中心小学进行暑期实践的支教活动。2016年7月15日,青年志愿者邀请三张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来渭南师范学院的一日体验活动。2017年7月,“春蕾”志愿者服务队赴府谷县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支教。2017年7月,“缘·梦”大学生暑期支教团前往宝鸡市咀头镇方才关村支教。

(四)以“筑梦”实践分会为支撑,铸就青年崇高理想

由体育学院“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传媒工程学院志愿服务队、经济与管理学院志愿服务队组成。在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下,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梦”为统领,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观察实践活动。2014年3月14、15日,志愿者在市中心、学校与渭南市工商局联合开展义务宣传活动;5月24日,“全民健身挑战日——美丽渭河动起来”在渭南市举行,渭南师范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积极配合渭南市活动需要,组织550人志愿者承担此次全民健身挑战日的技术统计和志愿服务工作;10月26日,渭南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在市体育中心举行,渭南师范组织150名志愿者承担第十二届市动会志愿服务工作;11月7日,第二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在渭南市体育中心盛大开幕,渭南师范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50个志愿者负责三个主题馆的志愿活动,为外来企业代表展示各县(市、区)的特色产业,园区基础,招商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协助共青团渭南市委取得圆满成功。

四、志愿育人的启示

(一)、规范志愿服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渭南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经过几年的实践,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定”:“固定队伍,定向招募,定期培训,固定经费,定点服务” 志愿服务规范;实施“五化”:“制度化,基地化,长期化,特色化,时效化”志愿服务建设标准,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性、常态化、高质量开展,利用专业特长服务社会,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促进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二)、拓展志愿组织范围,整合各类组织。

联合会还经常开展各类联谊活动以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与临渭区青爱志愿者协会、陕铁院以及杜桥中学志愿服务队进行了素质拓展来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在活动中积极向其他先进志愿者团队学习交流,促进团队自身发展。

(三)、强化社会基地化建设,助力公益事业。

学校团委先后建立了渭华起义纪念馆、杨虎城故居、三官庙乡张村、聋哑学校、渭南市福利院、临渭区老年公寓、渭南火车站、渭南市中心广场、桥南镇留守儿童之家等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48个,各二级学院也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院级基地25个,活动中充分发挥基地的教育功能,推动了渭南师范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四)、加强组建队伍,严格培训上岗。

根据渭南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章程,通过全校宣传发动,在全体团员青年中招募志愿者,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各二级学院也相应组建志愿服务分队,各团支部成立志愿服务小分队。目前,渭南师范青年志愿者服务分队20余个,在校注册志愿者6000余人。针对志愿者服务内容项目的不同,学生进行志愿服务前,普遍进行了上岗培训,让志愿者了解服务内容,服务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并由指导老师带领熟悉岗位情况,为深入、保质保量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提供了保证。

(五)、规范阶段活动,保持长效机制开展。

学校团委把每年的3月份定为青年志愿者活动月,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展示专业特色,集中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每年寒暑假,组织志愿者骨干队伍,组成“三下乡”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农村第一线,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文化下乡、科技扶贫、师资培训、农村法律宣传、环保与卫生知识宣传、义务家教等活动。

在抓好阶段性活动的同时,应更重视志愿者活动的长期化建设,学院党委每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渭南师范青年志愿者工作,并将青年志愿者活动纳入共青团工作考核之中。校团委每年对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六)、突出项目运作、关注突击性志愿服务任务

近三年来,学校青年志愿者号召广大同学先后为汶川、舟曲、甘肃、华县、印度洋海啸等受灾地区捐款50000余元、衣物15000余件,向临渭区三官庙乡张村捐款9000多元,在“保护母亲河行动”中捐款5195.20元,并完成希望工程明信片发行任务7500元。同时,向聋哑学校等特困人群捐助衣物、学习用具达5000多件。与此同时,志愿者常常对自己周围家庭困难的同学以及军烈属伸出友爱、援助之手。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韦远志同学因患严重心脏病需住院治疗,全院师生为其捐款15000余元。

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与共青团工作紧密相联,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只有充分深刻地理解志愿者精神实质,才能使青年志愿者服务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效,才能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在今后的日子里,渭南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进一步弘扬光荣传统的志愿者精神,传承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让青年志愿者精神扎根于每一名学生心中,用攜手并肩的团结筑就辉煌,用真真切切的行动见证成长。

参考文献:

[1]钱理群;;中国青年志愿者支农运动的一块奠基石[J];今日教育;2011年Z2期

[2]覃海慧;陈小锋;唐强;何刚;张晓莉;陈秋兰;;青年志愿者在行动[J];黄金时代;2005年01期

[3]董泽芬;;安庆市:呵护留守儿童[J];江淮法治;2011年15期

作者简介:

李杰(1995—),男,汉族,籍贯:陕西安康人,渭南师范学院东盟博仁财经学院,15级在读本科,学士学位,专业:物流管理,研究方向:物流信息技术、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应用、互联网+创业。

项目信息:

2017年渭南师范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17XK009。

作者:李杰 刘娟宁 张豪 赵登文 成兴兴

第4篇: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湟中县甘河滩中心学校坡家初中 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坚持以人为本,引导、鼓励广大青年志愿者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创我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社会化、常效化、规范化的新局面。并着力培养未成年人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着力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体系,着力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二、活动对象

本次活动以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重点关注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流浪儿童、残疾儿童、闲散青少年。

三、活动内容

(一)大力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敬老爱幼、关爱弱势

群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体现。突出“学雷锋、献爱心”,积极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及其子女、残疾人排忧解难,开展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1、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老党员、老干部是坡家初中的开拓者、建设者,是坡家初中精神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要结合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多为他们提供家政服务、应急救助、心里安抚、健康保健等志愿服务,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听他们口述革命故事和工作经历,在媒体上宣传他们的事迹,以此传承和发扬他们的开拓精神和建设激情。

2、开展爱幼护幼志愿服务。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业辅导、亲情关爱、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志愿服务。

3、开展助残扶残志愿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康复医疗、支教就学、就业培训志愿服务,推动形成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社会氛围。

4、开展农民工帮扶志愿服务。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文化服务、权益维护、健康医疗、文明素质提升志愿服务。

(二)大力开展关爱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文明程度最直接的反映。突出“学雷锋,树新风”,广泛开展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社会公德教育、文明交通维护、文化体育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营造规范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

1、开展文明礼仪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深入群众宣讲普及生活礼仪、职业礼仪、社交礼仪等常识,在全社会树立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

2、开展公德教育志愿服务。结合《市民文明守则》,开展社会公德宣传教育,引导市民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对乱扔乱吐、乱贴乱写、粗言秽语

等不文明言行进行劝阻,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通过孩子的文明行为感化家长,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启迪孩子。

3、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继续深化“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广大市民文明出行,做到不闯红灯、乘车礼让、遵规停放、不酒后驾驶。

4、开展文化惠民志愿服务。依托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结合“爱国歌曲大家唱”、“三下乡”、“四进社区”和“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鼓励专业或民间文化工作者和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义务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扎实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志愿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5、开展健身指导志愿服务。组织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街道社区、乡镇村居、厂矿学校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三)大力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结合我市开展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和低碳生活,保持和提升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可持续发展。

1、开展环保宣传志愿服务。大力普及生态文明理念,组织志愿者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修养,提升全市生态文明水平。

2、开展绿化美化志愿服务。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参加义务植树、认养绿地、巡逻护林,参与公园绿地、旅游景区、重要河流和湿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崇尚自然、善待环境的理念。

3、开展卫生清洁志愿服务。结合全市开展的“清洁环境,美化家园”义务劳动活动,大力开展清洁环境卫生志愿服务,倡导垃圾分类,清除卫生死角,服务

市容环境整治,创造优美怡人的生活环境。

四、活动步骤

1、宣传部署(5月-6月上旬)。结合坡家初中实际,印发活动实施方案,对全市“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安排部署。举行全市“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对活动进行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推动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2、组织实施(6月中旬-11月)。各县区要依据制定的活动方案,突出重点,科学谋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各级文明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要结合实际,多层次、多方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3、总结表彰(12月)。总结交流工作成效,推广成功经验,表彰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将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要根据工作实际,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人,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2、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接受的渠道,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到公园、广场、商场、集市、宾馆、医院、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让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人们感悟崇高精神、提升价值追求的生动过程。

3、突出重点,增强实效。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明确要求,强化措施,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实现志愿服务活动与其它工作的相互融合、协调推进。活动过程中,要及时报送动态信息;活动结束后,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将活动总结报送市文明办志愿服务科。

4、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利用条幅、滚动字幕、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三关爱”的各项内容和活动进展,积极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各级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专题,及时推广各县区、各部门、各级文明单位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成功做法、活动亮点及成效,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声势,推动形成志愿服务热潮。

第5篇: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为构建和谐社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提供更加贴合老年人需求的志愿服务,提高养老志愿服务质量, 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低龄老人服务,社区老人需要”为宗旨,进一步延伸服务领域,提高居家养老的社会知晓度和群众满意度,努力营造团结、关爱、平等、和谐的社会氛围和助老环境,促进低龄老人服务、爱心“一帮一” 互动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二、活动目标

建立独具特色的低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有需要,就有作为”,低龄老人和健康老人中,不乏许多“不甘在家享清福、志愿奉献发余热”的老人,他(她)们在扶老、助残、服务社会中无私的奉献着,积极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氛围,实现低龄老人志愿服务的社区参与于自我实现,让老人从中收获自信、获得成就感,努力使低龄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最具特色和亮点之一。

三、服务活动开展原则

1、量力而行的原则 “量力而行”就是要低龄老人根据自己能力条件允许的程度来开展。首先,要研究服务对象,确定服务需求。社区老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低龄老人志愿服务一定要从朋辈互助的实际出发,把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需求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2、讲究实效的原则

低龄老人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低龄老人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低龄老人以“互助”精神唤醒了他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助人自助”帮助他人走出困境,自强自立,让受助者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使低龄老人志愿服务落实到基层,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中。

3、持之以恒原则

持之以恒”就是指志愿服务要做到经常化、长期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必须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结合起来,必须建立必要的机制以保障低龄老人志愿者活动经常化、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要健全组织,稳定队伍,制定规章,形成机制,坚持长久。

四、服务活动内容

针对社区老人面临的主要困难,采取低龄老人爱心“一帮一”的方式,从关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构建邻里互帮、互助、互信、互爱的服务平台,通过适当的培训,真正为社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健康保健、文体活动、旅游散心、应急救援、法律援助、联欢慰问等服务。

1、生活照料。根据空巢老人具体情况开展生活照料志愿服务。如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提供送餐、帮助做饭、打扫卫生、帮助购物等志愿服务;对生活半自理的老人,提供一天一次电话问候、三天一次上门服务、急事随叫随到等志愿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除提供必要生活照料志愿服务外,积极倡导慈善援助和社会捐助等志愿 。

2、心理慰藉。低龄老人志愿者经常为精神寂寞、特别是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提供心理抚慰志愿服务,采取电话问候、上门慰问、陪老人聊天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动员空巢老人参与社会活动。

3、健康保健。链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医疗机构定期开展老年健康保健知识讲座、保健咨询和义诊等志愿服务。建立社区老人健康状况信息档案(如健康状况、生活方式、体检情况等),并为其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4、文体活动。链接社区文艺志愿者,依托社区文化广场,组织老年人举办茶话会、保健知识讲座、邻里百家宴、邻里文艺演唱会、社区运动会等文化娱乐活动,使邻居们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疏到相助,密切邻里关系,增进邻里友谊,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利用老来俏文化传媒的专业团队优势,对社区的优秀节目、各式活动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让更加多的老人参与到其中,并弘扬积极老龄化理念,营造社会敬老、爱老、尊老的氛围。

5、旅游散心。根据老人实际身体状况,组织老人到就近的文化广场、公园、旅游景点等处参观、散心,促使他们身心愉快、安度晚年。

6、应急救助。根据社区老人的具体情况,如分布情况、平常应急救助情况等,设立社区24小时志愿服务热线电话,及时为社区空巢老人提供应急救助志愿服务。

7、法律援助。邀请辖区内司法工作者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老年人权益被侵犯的问题,使涉及到的老人纠纷问题能得到依法调处和解决。

8、联欢慰问。在重阳节等特定节假日,低龄老人志愿者上门对空巢老人进行慰问,鼓励条件允许的帮扶志愿者陪同空巢老人一起过节日。对有子女的空巢老人,温馨提示空巢老人子女常回家看看,真正将温暖送到老人心中。

五、活动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建立健全低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强与社区老人之间的联系,了解和反映老人的实际困难,协调和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扎实推进。

2、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以登门上户宣传为主,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公益广告、微信平台等媒体宣传为辅,增强有能力的低龄老人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意识。对参与老人志愿服务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注册,并建立个人电子档案,采取定期集中招募的方式,不断充实志愿者的力量,实行数据库信息管理,形成工作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激励机制,为低龄老人志愿者提供精神支持。低龄老人需要在服务活动中获得关注、理解和认同,这是老年志愿者活动得以持续性开展的动力源泉,让他们在服务中感受快乐、获得相应的回报。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表彰、宣传和奖励制度,设置灵活多样又富有人情的荣誉奖项,让获奖的老年志愿者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尊重、敬佩。

4、挖掘潜力,拓展低龄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资源宝库。无论在思想上、学识上、还是时间上,都具有其他群体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适当的培训,老年群体可以在志愿者服务的许多方面大有作为。除开展传统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保健、文体健身、治安维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和组织有专业特长的老年志愿者参加科普宣传、法律维权、防灾灭灾、社会监督和道德教育等活动。通过老年人才资源的挖掘和培训,不断拓展老年志愿者服务的领域,提高服务的实效和水平。

第6篇:“关心老年人,志愿学雷锋”主题活动策划书

活动主题:“关心老年人,志愿学雷锋”志愿活动

活动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深入,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显得日益重要。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是现阶段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三月是大力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月份,我们也将追寻雷锋同志的足迹,积极开展此项活动将雷锋同志的精神发扬光大。而今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要有爱心意识,体现我们多年素质教育后的高素质水平,帮助弱小,完善自身修养。活动目的:

1、关爱老年群体,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温暖,以促进其自身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2、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倡导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3、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加强其社会的责任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4、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品质。活动组织单位:湘南学院法学系学生分会 湘南学院法学学系团总支活动总顾问:社科系党总支书记、教授:李活动时间:3月20日活动地点:郴州市福利院活动负责人:邬喻萍、周妮活动内容:

1、 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为老人打扫卫生。

2、 与老人聊天,充实老人的日常生活。

3、 每组志愿者针对该次活动写一段书面总结、看法、建议或感悟。活动流程策划:

1、3月15号在法学系招募10个公益人员。

2、3月15~17号在法学系入班募捐物资和资金。

3、3月20号下午2点半集合。清点人员,各组分队。分工明细:一位负责人,一位后勤(负责拍照),一位组员。

4、活动期间,总负责人在活动期间全面巡查,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注意人员安全,不得不经允许外出闲逛。5活动结束时,由各组小组长清点各组人数,负责人再重新整合清点,安排回程,任何理由,任何人不得逗留。人员安排:将所有志愿者分为5组,每一组选出一位负责人,一位后勤(负责拍照),一位组员。负责人对该组人员进行详细安排。由系部安排活动总负责人,活动期间全面巡查,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宣传方式:

1、 宣传海报:系大厅、新世纪食堂各一张

2、 组织人员到各班进行宣传湘南学院法学系社会实践部 2014年1月17日

第7篇: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义诊 中老年人争相测量血压

12.5,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我院5名11级党员组成志愿者小分队参加由北部新区文明办、团工委在翠云街道翠渝路社区广场联合举办的“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北部新区“12.5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活动。我院主要负责安全用药咨询并义务为当地社民测量血压。

2:30活动正式开始,现场吸引了许多中老年人前来就诊,争相测量血压。志愿者近距离与他们接触,热心细致地询问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认真讲述宣传安全用药方面的知识,并给予了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活动中,志愿者们忘记了天气的寒冷,用自己真诚的心向来往的行人发送传单,测量血压,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为社民们送去最真挚的关心和问候。

在历时一个半小时的活动后,其他志愿者服务点慢慢撤去,但我院服务点还有老人们陆续前来。志愿者们为此拖延了一点时间,在现场没人测量之后才收拾东西离开。

本次关爱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们接近了社会的弱势群体,也让老人们体验到了无比的温暖和关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的能力虽然有大小,但只要我们能尽己所能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有益的事情,我们生活的世界肯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编辑:西南大学药学院王亚华

2013年12月6日

第8篇:“缤纷冬日”未成年人系列活动总结

XXX本年度寒假教育工作随着学生的开学而告一段落,在假期中,为丰富未成年人寒假生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XXX以文明创建、学生自立、书香家庭为主题,搭建快乐、平安、多彩的教育活动平台,不断拓宽活动载体,为孩子们打造阳光假期,使他们平安、健康、快乐成长。结合我镇实际,开展了“缤纷的冬日——未成年人寒假系列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突出主题,统一协调部署

XXX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其中XX社区和XX村的活动项目还入XX市“缤纷的冬日”未成年人寒假重点活动项目目录中。在学生放假时,学校统一向学生发放了寒假记载卡,要求学生参加各村(社区)未成年人假期活动,并提出了具体活动要求。

二、读懂知识,冬日传递温暖

我珍惜——学会传承,增强本领。XX社区围绕XX历史传承和增强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开设了“小小讲解员”和“我的蛋壳敲不破”课程。“小小讲解员”通过指导未成年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并将各种技巧运用到课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话、说好话。“我的蛋壳敲不破”通过体质训练、儿童自救自护知识以及生活中应该掌握的安全技能展开活动。

三、合理安排,文体活动丰富

我过年——体验民俗,热爱传统。各村、社区组织孩子参与有趣生动的年庆和民俗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进一步认同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XXX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系列活动,组织未成年人上国学讲座、文化展演、做河灯、猜灯谜等一系列活动,并组织未成年人参加闹元宵志愿活动。

我运动——亲近自然,快乐健身。围绕亲近自然、强身健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引导未成年人在假期走进XX景区,走向大自然,掀起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潮。积极动员学校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工作者联合村社区,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移六直、打缸、扫六房等XX传统民俗体育游艺活动等。

我阅读——沐浴书香,健康成长。XX村举办“陪孩子一起阅读”活动,每个学生阅读一本书,在亲子活动中,孩子们享受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联系,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爸爸妈妈温情,更使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让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拥有了轻松,愉快,休闲的亲子时光。

“缤纷冬日”已经过去了,XXX按照上级的部署,组织学校、村社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了孩子们走进村、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知识和健康,使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平安、快乐、有意义的假期。我们不满足于现状,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我们将不断的进行探索!

第9篇:“七彩夏日”未成年人暑假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七彩夏日”未成年人“百孝为先”感恩展示活动

二、活动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恩情之中,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朋友对我们有协助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 中华孝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历久弥新。作为感恩重要组成部分的孝文化,更是值得我们永久传承的文化精髓。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以孝为先,知恩图报,决不忘恩负义,拥有谦虚之德,怀抱敬畏之心,让生命中爱多于恨,不再沉溺于财富和权力。学会感恩,以孝为先,用自己的爱去孝敬父母、关心亲朋、关心弱势群体、关心社会、关心祖国、养成悲悯情怀,树立精忠报国的鸿鹄之志。

三、活动背景:以“七彩夏日,快乐成长”为主题,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精心组织开展益德益智、丰富多彩、深受未成年人喜爱的暑期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暑期活动中拓宽视野、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快乐成长,争当理想远大、品德高尚、素质全面、勇攀高峰的新一代常州人

四、活动时间:2012年8月12日下午2:00

五、活动地点:雕庄街道朝阳花园社区

六、活动内容:让孩子当场为自己的父母画一幅画,并写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孝心”活动,带领他们去孤寡老人家中,陪老人梳梳头,聊聊天等。

七、主办单位:雕庄街道朝阳花园社区

八、协办单位:雕庄街道、团结村委、清溪村委、朝阳村委、采菱村委、优胜村委和中村村委

雕庄街道朝阳花园社区2012年7月24日

上一篇:施工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一篇:巩固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