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及打算(共10篇)
主要工作:
一、以 “五五”普法为契机,扎实推进“法律进学校”工程
xx年年是“五五”普法重点推进之年,作为“五五”普法五个重点对象之一,我局以“五五”普法和构建“法治启东”为契机,针对青少年开展了详细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把“两法”列入中小学校法制课的重点内容。在年底开展对“法治学校”的评选表彰中,把“两法”的宣传普及工作作为必要内容,有力的推动“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组织协调,大力加强法制副校长的配备工作,并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大力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网络建设,积极调动并充分发挥关工委、团市委、妇联、街道社区以及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作用,利用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为阵地,以学校为依托,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如举办法制征文比赛,开展法律咨询,为各学校开设法制讲座等,切实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加强“学校法治”建设工程,充分发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主导作用
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我们紧紧抓住学校这个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战场,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不断深化校园法制教育。我们一方面督促帮助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教材、师资、计划、课时“四落实”;另一方面积极开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利用课余时间举办法制讲座、法制演讲、法制教育巡回展等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学法积极性和守法自觉性。
二是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我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各律师事务所在多所中小学校举办了各种专题法律讲座,并指派律师担任某些学校的法律顾问,还向中小学生发放了各种法制宣传资料,同时认真办理有关青少年学生维权案件,为需要法律援助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切实维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到各镇乡中小学校,开展以青少年维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禁毒教育等为主题的法制报告会,受教育学生达万余人次。
下一步工作设想和措施:
一、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及时为青少年提供有效法律帮助
1、充分运用法律服务体系和网络,热情主动向青少年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让青少年在接受法律服务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重点依托法律援助中心为未成年人办理人身伤害赔偿、交通损害赔偿、追索抚养费、变更抚养权、校园伤害投诉案、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代理等维权案件。
2、热情关心特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对那些父母是服刑人员或是刑释解教人员的未成年人子女,从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正确认识现状,认知法律,鼓励他们积极融入社会,摆脱家长犯罪带来的阴影,自强自励,健康成长。
3、积极指导镇乡司法所做好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联合退休老干部、村民义务调解员、村警务室以及家长等共同对失足青少年采取各种帮教措施,落实帮教责任,及时为失足青少年做好思想和法律服务工作,为进一步促进违法青少年努力改造,争取重新走向社会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奠定基础。近年来,我市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呈下降趋势。
二、掀起“学校法治建设”活动浪潮,树立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意识
1、与教育局联合发文,制定“法制学校”创建标准,使学校法治建设做到具体化、全面化、深入化。
2、协调各相关部门对学校进行法制宣讲,并发放相关资料。
3、加强“送法进学校”次数,强化学生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法学习。
4、组织青少年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讲座。
5、在学校组织一批普法义务工作者利用双休日和假期对外进行小规模的普法宣传。通过海报、横幅等手段。
三、进一步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
1、结合“五五”普法中期检查,把法制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确保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
2、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或课外法律知识活动站建设,切实抓好“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活动。
3、继续发挥好法制副校长作用,不断深化“法制进课堂”活动。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预防、挽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现机制、预防机制、挽救机制和再犯罪预防机制,举全社会之力防范未成年人犯罪。要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一、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育重视智育忽略德育
德智体全面发展,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劳动者, 本是未成年人的培养目标。德育与智育在学校教育中, 本应是同步提高, 协调发展。然而, 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 重智轻德的失衡状况却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近些年来, 虽然“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令和号召很强, 但终究未能改变教育功能的“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以考试分数定录取线的高考, 仍在主宰着中学的教学。升学率, 依然是衡量一些中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这种现象不仅未有改变, 而且还在从高考向中考延伸, 初中升高中也在以中考的分数线定录取。
在以考试分数计成败的升学率面前, 智育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德育只能退居其后, 陷于尴尬境地。因此, 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 智育的力度可能是加强了, 却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有了提高, 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教师们对这样的失衡并非心无疑虑, 但又不能不服从于“以考试分数定成败”的指挥棒而徒呼奈何!家长们对这样的失衡更是常有不安之心, 但又不能无视子女的前途而另觅成长之途。德智失衡之顽疾不改,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难以推行, 中小学德育的首位难以彰显。
2、家长期望值过高使得德育重心偏误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当今为人父母者谁人不盼。但这种期盼的重心, 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注重学习成绩”偏移。这样的观念, 表现在家庭教育中就是淡化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未成年子女只要求学好功课, 千叮咛万嘱咐的是“除了学习你什么都不用管”, 不让做家务劳动, 不让接待亲朋。有的父母对他们的课外时间甚至做出五不准的规定:不准看电视, 不准看课外书, 不准玩棋踢球, 不准私自找同学玩, 不准参加跟学习无关系的活动。什么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 都被视为无足轻重而淡化。家庭如此的潜移默化, 使得未成年人从小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如:只会读书不知世间万事, 孤陋寡闻;自我中心, 不会关心他人;思想拘谨, 缺乏生活兴趣。
3、文化领域出现了审美偏差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 一首好的音乐歌曲, 一部好的戏曲影视, 可以鼓舞未成年人从善如流, 乐观自信, 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作品, 也可以把未成年人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 变得意志消沉。社会文化历来负有传播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导未成年人在美的熏陶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功能。而今, 文化市场出现了一些审美的错位。一些文学艺术作品, 为了追逐市场的卖点牟取高利, 置社会责任感于不顾, 在为未成年人提供的精神食粮中, 掺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的腐蚀品。文学艺术中的审美错位, 主要表现有四个颠倒:一是誉庸俗贬高尚, 宣扬“远离崇高”, 把语言粗鲁、行为粗野、玩世不恭赞为真情, 把有修养、讲文明、追求高雅贬为虚伪;二是誉感觉贬理智, 宣扬“跟着感觉走”, 鄙薄理性思考, 奚落理论思维和理论学习;三是誉调侃贬拼搏, 以调侃、游戏人生为新潮, 将拼搏、奉献贬为不合时宜的旧传统;四是誉奢侈贬勤俭, 把脱离国情和个人实际收入水平的挥霍、浪费当时尚, 玩“酷”扮“帅”充“潇洒”, 嘲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老土”、“寒酸”、“不会生活”。在电影电视剧中, 以调侃嘲弄高尚, 以粗俗取代文明, 将无视道德规范美化为个性解放, 将玩世不恭称颂为活得洒脱, 这样的情景已是经常可见。
可怕的是, 这些颠倒是以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的形式出现, 又是寓于求知求美的阅读和观赏之中, 对审美观尚未形成辨别能力比较弱的未成年人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
4、网络、短信的监管乏力
我国自1995年开通互联网, 至今不过9年, 但发展的速度十分惊人。1995年, 全国上网的计算机不过400台, 上网人数仅有7000人。到2003年底, 上网计算机达2083万台, 上网人数近8000万, 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上网人数的17.6, 达1400万。网上冲浪, 已成为未成年人追逐的新潮, 许多中学生更是以当“小网虫”为荣, 视不常上网为落伍。
(1) 网上暴力信息。未成年人从网上获取的暴力信息, 以及在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暴力游戏的强刺激中, 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 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 形成以行使暴力为乐, 以致人伤亡为快的思想和行为, 是如今校园暴力增多的一大诱因, 更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网络教唆。震惊社会的连杀四名同学的案犯马加爵, 作案前就是从网上浏览了大量的暴力信息, 并从中选择施暴手段、潜逃方式和路线。
(2) 网上色情信息。赤裸裸的性交往、性描述和性画面, 在如今的网上已不罕见。在聊天室里, 色情网名更是诱人心旌动摇, 大量的色情信息, 对正处于青春萌动的未成年人, 已经造成许多令人忧虑的心理刺激和不良仿效, 危及身心健康。
(3) 沉溺网上游戏。网络游戏有其娱乐、益智的一面, 但过多地沉溺其中泡吧成瘾, 又会给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课、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等危害。
继网络之后, 近几年在未成年人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由于其功能从纯文本形式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 在乐于追逐新潮的未成年人中迅速出现了“手机一族”和“短信文化”。手机短信, 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 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 这又是一个缺行为规范且私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 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 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 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 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 已有媒体惊呼“谁来杀短信黄毒”, 却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
二、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的对策
1、矫正学校教育“指挥棒”的指向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 无不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 文件里写得清, 会议上叫得响, 可是一到教育实践往往就成了“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 关键时不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根源就在高考、中考的录取线, 是取决于考试的成绩, 分数是硬指标, 而思想品德没有进入考核指标, 首位也就成了缺位。升学考试如同教育指挥棒, 指挥棒指向的是学习成绩, 各级学校又是以升学率的高低定优劣, 教育怎能不注重学习成绩而偏废其他。
尽管人们已经发现“指挥棒”指向的这一弊端, 教育体制改革也提出了“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目标, 然而只要“指挥棒”的指向依旧, 素质教育就很难贯彻落实。为此, 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 是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 切实矫正“指挥棒”的指向, 升学考试既要考核学习成绩, 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 两个考核都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性的指标, 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
2、匡正家庭教育的成才观
“望子成龙”中只重学习成绩, 有自来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原因, 也有来自家庭教育中成才观的偏误。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 对人才的衡量都是要讲德与才兼备。因为,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屡屡证明:“有德无才, 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 才足以助其奸。”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最需要的是德和才两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才。当今社会对诚信的强烈呼唤, 人力资源市场对有德有才者的青睐, 企业、单位招聘员工都要作才能与品德的双重考核, 说明我们的社会已在逐渐远离重才轻德的误区。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的“情商”之说, 也使我们改变了以往认为西方国家只重才不重德的误解。人才的成长不但要开发智力提高智商, 而且要有品德培育提升情商, 已是全球育才之共识。
面对如此的育才理念和人才需求, 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家庭, 就不能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 还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 匡正自己的成才观念。家庭是未成年人品德养成的摇篮, 为人父母者具有科学的人才观, 就能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给子女以陶冶, 使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全面关怀中通向德智体全面发展。
3、完善网络、短信的管理机制
一手抓疏。未成年人钟情网络, 喜好收发短信, 而网络、短信又是有利有弊, 当然不能采取简单禁止的办法, 首要的是兴利除弊的疏导。有的学校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有的学校推出“网络视频课堂”公益性项目, 供师生免费浏览;有的学校在学生中建计算机兴趣小组, 开展网页设计赛、动画制作赛、电脑编程赛、网络游戏赛。这些疏导措施, 都值得推广, 它既满足了未成年人浓厚的上网乐趣, 又可以引导他们进入安全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和快乐大本营, 营造绿色网上空间。
一手抓堵。鉴于目前网络、手机这些新的通讯领域存在的无序和混乱, 疏的同时还必须有堵。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防火墙”, 从技术上进行过滤, 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不健康信息的过滤软件, 将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毒信息和垃圾信息, 拒之于视听之外。要教给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技术和方法, 发布“网上安全忠告”, 提高他们抵制腐蚀和抗拒诱惑的能力。要倡导“网络文明”, 严格执行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 对未经登记注册的黑网吧, 要坚决查封。对违背管理规定的网吧, 要严加惩处乃至取缔。对环境恶劣的网吧, 要责令限期改善, 逾期未改应处以重罚。
4、增强净化成长环境的社会合力
多年来, 应该说社会各界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成长, 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如文化市场的扫黄打非长期坚持不懈, 营业性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的规范和管理不断加强,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不断完善, 未成年人保护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都有了法的依据。
现在的问题是, 社会各界净化成长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还缺乏有组织的沟通和协调, 相互还没有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为此, 十分有必要建立一个领导和协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权威性的机构, 来统一社会各界的力量, 发挥1+1>2的效果。在这方面我国是有先例的, 如国务院设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设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 都发挥了很好的力量整合作用。当今贯彻《若干意见》, 也需要在中央的领导下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 (或青少年工作委员会) , 以整合中央精神文明委、教育部、团中央、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的力量, 极大地来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合力。
总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个反复、长期、细致的工作, 它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才能够建设好, 只要我们抓住基础道德这个重要环节, 不断探索新途径, 就要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贴近未成年人, 建构起符合实际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体系。
摘要:探讨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呈现的一些问题, 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前提下, 提出了解决所述问题的对策, 旨在为未成年人构建健康的绿色通道。
关键词:未成年人,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李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综合思考》,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3]胡伏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湖南教育》
[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调查》, 《四川统一战线》.
【关键词】班主任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
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基础工程事关重大,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爱国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心理品质和强烈的竞争意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学会做人的起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学校德育工作应把养成教育作为重点内容。
在学校里,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因此,在学校德育中,班主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自己20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谈谈班主任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几点心得。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接受学习和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要方面,因此,我把班级文化作为隐性课程来开发。注重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形成高雅的班级文化环境,让学生不时呼吸到新时代的新鲜空气,提高学生的文化生活质量,升华学生文化生活品味,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采取做手抄报,办学习园地,贴挂名人名言,播放爱国歌曲、讲名人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传播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使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以一种“随风潜入夜”的形式,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实际行动关爱身边学生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呀!曾记得我们班级里有一位叫王某的女生,在班上学习很差,又爱骂人,特别不讲究卫生,大家看不起她,不受大家的欢迎,我想试着去帮助她改变她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她逐渐有所好转,一次我发现她的衣服,裤子、鞋子老是一套,于是我就给他买了一套衣服,我一看她的鞋子也实在太脏了,就给她买了一双鞋和袜子,递给她的时候,她怎么也不肯换上,让我怎么也不明白,于是我叫另一个同学带她去房间里换,才明白原来鞋是漏水的,里面全是泥呀!从那以后她学习就更加用功了,成绩逐渐提高了,从这个孩子的身上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三、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的承担起塑造人的细微、复杂的任务。”不言而喻,学校、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学校应主动承担起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的任务,真正做到同家庭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这就需要班主任充当“桥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我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与家长一起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发现教育孩子身上的盲点,捕捉孩子的闪光点,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班主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做法有三:①扬长补短。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②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③学期中间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四、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模范作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善于模仿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根据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也比较明显。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会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班主任的行为、形象乃至人格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心理上多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
凡是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十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建设优良班风和学风的基础,更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学校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的形成,主要靠班主任的启发诱导、熏陶影响。
总之,在小学阶段,分数固然重要,但德育更重要。我们人民教师没有理由不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各位老师,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社会的和谐安宁,咱们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1] 石彩霞《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 孙守泉《育人应以德育为首》 教学与管理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我们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为此,我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全面开展了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特色化,实现教育的长效化,努力打造我校的特色文化,取得较大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领导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工专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刻理解《若干意见》的重大意见,通过不断学习,使全体教职工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抓紧抓好。目前我校的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积极进步、健康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已成为我校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但也应看到,近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更加有利条件的同时,腐朽文化、腐朽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使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灵受到腐蚀,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同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某些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流动人口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失管和
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问题亟待解决;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风气尚未形成。学校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更应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为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工作。
二、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狠抓落实
我校始终把小学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的领导管理体系,加强教育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1.完善组织,健全机构
为了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共创文明校园,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学生终生幸福和发展奠基,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家长委员会为成员的学校、家庭、社区共建的大德育领导小组。建立了校内德育工作网络:班主任的 “主力军”队伍、其他学科教师的“突击队”队伍。确立了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德育理论学习计划。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做到远期有目标、近期有计划、活动有措施、阶段有总结,并把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把思想道德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联系起来,逐步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
2.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学校根据《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强调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认真抓好每件小事,促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强化制度管理,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校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对工作任务逐项量化,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保证了对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1)学生德育,从师德抓起。我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并要求全体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热爱教育事业,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大力弘扬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良好风尚。要求教师诚信育人,自强不息;严谨治学,树立形象;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创新,不懈求索;弘扬先进,再造辉煌。加强德育主渠道的建设,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课改为契机,强化教师的德育意识,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和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环保教育、诚信教育等内容落实到德育课程和相关的学科教学中,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各方面切实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和服务。由于师德教育措施到位,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良好师风蔚然形成。
(2)研究并形成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各项细则要求。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我校对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学习习惯,礼貌交往合作精神等。对学生重点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入学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爱心教育、孝心教育等。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让学生认真理解,内化为实际行动。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强值周管理,开展了标兵班级的评选活动。在抓规范的过程中,学校着重突出 “严格”和“自主”,日日检查、周周评比、自主管理,不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巩固和提高,继而内化为素质,最终使学生能从塑造完美人格,培育良好习惯,树立自我良好形象的角度去认识规范,增强了学生培养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自觉性。
三、以校园为主阵地,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活动
1.以校园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通过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板报、中队活动、墙报以及课外活动
基地等德育系列途径,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全校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撰写观后感,引导他们从影片中了解和认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利用张勋烈士陵园等教育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德育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我校每月都有特定的主题活动。如文明礼仪教育月、科普教育月、爱国主义教育月、诚信教育等,根据每月的主题安排相应的活动。例如:“三八节”给学生布置亲情作业; “五一”节举行了“我是快乐的小主人”活动;六一期间,开展文艺汇演、爱我家乡演讲比赛、讲故事、科技小制作、书画、象棋、乒乓球、篮球、体操、鼓号队、电脑课件制作等活动;建党纪念日、八一建军节等纪念节日,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在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宣誓等特殊的日子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队会、举行各种庆礼活动、纪念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建设;教师节为了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我们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送上一句祝福、改正一个缺点、敬一个标准的队礼、写一封慰问信;庆“十•一”举办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等等,这些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各项道德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促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
4.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培养爱国情感,提高品德素养
(1)由于我校所在社区成员基本都是文化结构层次复杂,学生家庭结构的多样性(父母离异、隔代抚养、打工子女、特困家庭子女),学校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心1+1”活动。学校施行对家庭困难且好学上进、成绩优良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和争取社会界资助政策。同时在“特殊群体学生”(学习差、纪律差)中开展了爱心活动:全校教师深入了解“结对”的学生所想、所为、所
需、所急,与他们展开心灵的对话,成为他们心灵的朋友,困难的帮手,学习的榜样,前进的力量。通过这样的活动,使“结对”的学生心理品质得到了提高,行为习惯变好了,学习成绩进步了,并进一步促进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这一活动也让学生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共同成长。
(2)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规”,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校围绕着“学生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开展了系列的未成年人礼仪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从而达到以人为本、提高师生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育人兴校的目的。
4.积极开展爱科学学科学活动,推进素质教育。开展科技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志向的起点,理想是志向的升华。青少年通过参加科技活动,从中认识到这些活动在建设中的作用,就会变成志向。这种志向就能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升华为理想。因此,把思想教育寓于科技活动之中,不仅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而且为开展和改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我校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举行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通过科技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科学知识,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塑造了青少年的心灵;通过活动,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发展的观点,激励上进心,认清自己的责任,从而立志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为祖国和人类做出贡献;通过科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通过科技活动,可使青少年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激发起对知识的兴趣,给自己不断
提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要求,也有效的防止了因精神空虚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5.加强法制教育和基础教育,聘请司法部门领导来校做“普法专题报告会”,组织学生结合普法宣传活动,观看禁毒、法制教育资料图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国家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帮助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较全面了解有关法律常识,提高法制观念。
6.成立家长学校,家校教育到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我们及时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共同负责学生品德养成教育、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如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法制教育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学校还利用家长会对学生家长进行育人理念、家庭教育典型事例的辅导,提高了家长的家教素质。充分发挥了“家校”联谊作用,几年来,定期与不定期坚持每学期召开一至二次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科学指导家长们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探讨教育的途径,交流教育的经验,充分发挥了“家校”联谊的功能和作用。
7.重视“差生”转化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要做到:诚、爱、严、宽、实。(1)学校要求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报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2)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学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认为“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3)对学
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严格管理,要按照小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4)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辄定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对这样的学生,学校要求教师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则从宽,因为过多批评或放任自流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的心灵上笼上阴影,很可能会给他带来终生的遗憾。(5)帮助“差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落到实处,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
在这近年的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和老师体会到,对“差生”而言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学校几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关键在“差生”的转化上;学校要落实“人人成才”的目标,重点就在差生转化上;班主任工作要有所突破,难点就在差生转化上。大家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差生”就不会再“差”下去,这样,我们的“人人成才”就可以落到实处。
四、狠抓校风建设,创设良好德育环境
1.抓队伍建设。设立德育处,全面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人员进行调整,充实了精兵强将,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抓机制保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考评机制、评比方案、活动方案和家校联系、校警共建工作机制,形成校、家、警三方共建、三管齐下的工作制度。
3.抓班级责任制。把校风建设工作、德育工作责任到班级,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并与班级的评比,班主任的考核挂上钩,执行班级管理责任制和管理责任追究制,有效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4.抓工作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分管领导、德育处全体成员必须参加,主要对上两周的学校工作、班级工作、学生表现、考核评比等情况做简要总结,布置下两周的工作要点。这样不仅与班主任加强的沟通与反馈,而且有效提高了班级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使各项工作及时地有效地落到实处。
5.抓专项整治。以学生行为的养成为重点,每周开展一个专项整治活动,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德育机制
组织各学校成立德育工作小组,建立定期研究德育工作的制度,制定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选派事业心强、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建立学校领导亲自抓、德育干部,团队。班主任和全体教职工共同抓的德育工作体系,强调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认真抓好每件小事,促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分析现状,寻找病根
认真对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及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下滑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从调查情况看,当前青少年的思想主流是好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青少年当中存在着与他们健康成长相分离的消极因素,这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和引导有密切联系,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教育有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忽视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成人化的倾向依然存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家庭教育有不足。有的学生家长由于忙于打工赚钱等原因而疏忽对孩子的管教,听之任之。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有的家庭父母爱好搓麻将,耳濡目染中,孩子很容易染上不良习气。造成孩子“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依然存在,父母关系不合、对待孩子简单粗暴、过分溺爱、望子成龙等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社会环境有影响。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侵蚀影响。同时,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充满着色情、凶杀、暴力等网络游戏、影碟、书刊腐蚀了他们的心灵,极易把未成年人引入歧途,使学生迷恋其中而无心向学,造成极大危害。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三年来,我们结合校方认真开展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教育,大力弘扬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良好风尚。通过对教师进行理论教育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和政策水平;
健全了师德评价制度,开展优秀德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树立典型;
规范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定期检查和考核,经常深入学生中了解情况,并及时的向教师反馈,教师每月做一次深刻的教育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改正不足;
开展教师行为示范活动影响和带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年龄特点,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了教师有良好的心态参加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
1、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教室外墙、试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地方贴上名人名言,在校园现眼处刷上固定标语,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广大师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中,形成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各班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手抄报、主题班会等活动展示班级风貌,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逐步形成“人人都爱我班级,爱我学校”的新风尚。
2、开展《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专题教育和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活动学生熟知条款的内容,切实加强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自觉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文明学生。
3、加强德育主渠道的建设,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课改为契机,强化教职工的德育意识,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和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环保教育、诚信教育等内容落实到德育课程和相关的学科教学中,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建立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落实德育实践活动精心组织开展了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庆国庆文艺活动等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系列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纪念日及学生入学、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和日子,集中开展主题教育,使其在自觉参与中思想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五、整合资源,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充分发挥校关工委的作用,积极创办家长学校,定时家访、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教育家长们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
加强与“警民共建单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通过出版宣传版报、开办讲座、挨家挨户宣传、成立家长学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举办知识竞赛活动等形式从不同角度加强了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净化社会环境,促进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法治意识的进一步形成。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1、学校教育
要积极开展学生健康心理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大力推动学校与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开展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广泛开展争创 “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先进班级”(团、队)、“五小”标兵等活动。年底将命名一批“和谐校园”、“五小”标兵。、社会教育。
要充分重视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的意见》。要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树新风为重点的“争创和谐校园、共建文明”主题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协助社区德育教师开展工作。牵头成立全村未成年人教育讲解团,结合纪念先辈活动,为学生讲革命斗争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家庭教育。
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妇联组织、学校和社区要紧密配合,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依托村民学校、家长学校,面向社会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建设和谐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帮助和引导家长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年底表彰一批优秀家长学校和优秀家长,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围绕工程,狠抓落实,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
坚持 以“五大工程”为重点,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精品工程。
一是 推荐一批优秀作品。定期向青少年推出“新书榜”。要充分发挥少儿频道的作用,播放适合和吸引未成年人的优秀影视片。
1. 提高认识,深刻认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一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通过诵读活动,让传统美德根植于中小学生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契合。
二是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利用中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有效补充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把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诵读中,为完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
四是经典国学在增强未成年人爱国情感、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规范他们自身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2. 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为使活动顺利开展,民乐乡中心校成立了传统经典文化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各中小学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校长牵头,主抓教学的领导负责组织实施与开展。工作重点落实在教学教研和学生活动两个层面上。活动的主题是: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净化心灵、滋养人生。
3. 精心组织,全员参与。
各中小学要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安排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把此活动与语文教学和少团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向家庭和社区拓展。在注重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4. 保护诵读兴趣。
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朗读,自然成诵,不主张布置诵读任务和诵读指标,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要经常在小组中、班级中、学校中开展演讲赛、接龙赛及擂台赛等形式的诵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诵读的主要篇目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
5. 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理解和学习。
部分学校针对国学经典难理解、难记忆的特点,不断创新和丰富诵读的方式方法。在确保每天集体诵读的情况下,将经典诵读融进传统的丢手绢、跳皮筋、踢毽子、拍手歌、击鼓传花等十几种游戏中。还将学生做游戏的童谣改成了有节奏的国学经典名句,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快乐诵读。部分学校还自发成立了学习国学小组,共同探讨儒家经典的深厚内涵和人生感悟,进一步推进了活动的开展。从2008年开始,民乐乡将“国学启蒙经典诵读”列入小学校本课程,将经典诵读纳入了小学的课程管理;学生诵读范围也由小学扩展到了初中,并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确定了不同年级的诵读重点,经典诵读已成为学校和师生的每日常规活动。
6. 创新性地开展国学教育道德实践活动,逐步扩展经典诵读活动范畴。
一是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是围绕学生日常礼仪,通过经典诵读弘扬传统礼仪道德。
三是在教师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优化教书育人环境。
四是将经典诵读活动推向社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活动体系。
7. 全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国学学习的合力。
通过在全乡广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村民及学校师生逐步提升了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道德状况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影响,普遍形成了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未成年人创造健康成长环境的共识。近年来,民乐乡家长对孩子的精神文化投资呈上升趋势,国学经典系列丛书、儿童益智丛书等少年儿童读物出现在学生的书包中,参加舞蹈、乒乓球及各种乐器培训班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人数逐年上升。社会各界参与未成年人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家庭贫困未成年人献爱心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仅2010—2011年度上学期,通过“阳光助困网”、“希望工程”、永登县妇联等途径得到社会各界捐助的贫困未成年人达32人,其中初中6人,每人600元;小学18人,每人400元。接收捐款约1.5万元,比三年前增长56%。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还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以及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和谐。因此,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探讨好的建设途径。
一、重视家庭教育
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但其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教师要改变教育观
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而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还是通过课堂进行。未成年人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主要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教育出了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知识教育过程中真正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是关键。学生对老师教授的知识不信任,没兴趣,那肯定会出问题。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他们在很多方面的知识甚至超过教师。因此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知识可信与否很关键。光说占领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不行,如何站得住,教育的东西要具有可信度。
可是现在的教师依然是照本宣科,觉得只要记住了课本知识,就可以去应付灵活多变的现实问题了。教思品课的教师如此,其他科教师也如此,大家都是这样。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实际追寻的仍是传统教育知识观,他们在教育内容上追求稳定和单一,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掌握的精确性。教学方法是以讲授、灌输为主,认为知识是确定的、唯—的、静止的。思想上认识陈旧传统僵化,缺乏说服力。
只有认识提高了,才有观念的转变和教育行为上的变化。具体说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知识教育观,特别是思想道德的知识教育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知识,包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呢?我们要从现代动态的多元的维度看待知识,把知识当成是认识的过程,而且是不断地认识和再认识的过程。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遨游在“信息海洋”中,知识的无限和个人认识、掌握知识的有限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传统教育中单纯传递知识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了,由此我们对知识也要有这样的信念,相信知识是可扩展的、是多样的、可更新的。具有这样的知识观,知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必然是促进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形成面向未来的态度。只要教师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教育行为一定会有改变并取得良好效果。
三、社会各方要配合学校教育
社会的影响是形成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原因。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简单的宣传和造势上。这种没有计划,没有时机和场合的选择的单打独斗不但效果不佳,而且有时会适得其反。这里的社会各方首先指的是各大宣传媒体包括报纸、网络、电视台、电台、电影院等等,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宣传上谁都有义务和责任,谁也不能在这一严肃的问题面前逃避义务和责任。其次,社区(街道,居委会)、学生家长、执法机关(派出所等)、各娱乐场所、直至各行各业,所有这些单位都应联合学校,协调统一,一致行动,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予以关心。
活 动 总 结
**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镇团委、镇妇联联合,在8—11月份,全镇开展一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活动,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贴近未成年人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结合本镇的实际,实施“六大”行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暑期安全行动。通过吸纳教师、心理医生、离退休老人、关心下一代工作者、大学生村官、村级妇代会主任以及一批热心家教事业的人,组成一支志愿者队伍,为家长们巡回宣讲革命传统教育、健康指导、法律知识宣讲等,把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重点解决未成年人教育突出问题,并且根据家长、未成年人的需求不断拓宽服务范围。
2、文化育人行动。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培养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全镇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庆节、“六一”儿童节、少先队建队日、教师节、青年节、劳动节、建军节、建党节、助残日、科普日等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作为学科教学中的应有之义,“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在9月初组织
中小学生开展“七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学唱一首革命歌曲,写一篇读(观)后感,讲一位英雄的事迹,举行一次爱国爱党爱家乡主题班会,举办一场“生命与安全”讲座。同时,充分发挥金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通过建好、管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爱国主义基地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生命起源教育、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防范教育、禁毒教育、生存训练等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人格获得健全的发展。
3、家庭教育行动。巩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家教知识宣讲和家长培训,举办“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报告会。积极发挥中小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中的教育主导作用,继续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结对帮扶等制度,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助成长”活动;做好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提供便利,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5、牵手帮扶行动。各中小学校要将“帮教助困”工作列入德育工作的计划之中,要在全面排摸底情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困难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名册。学校党员、团员和干部要带头结对帮困,进而逐步扩大到全体教职工。各村(社区)要对辖区范围内 的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排摸,建立档案,开展一对一的助学帮困行动,特别是要开展暑期安全、亲情、娱乐等活动。
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中央、省市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发8号),5年来,按照“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与时俱进、创造特色”的思路,注重开拓创新,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狠抓任务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顺利开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了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现结合我区贯彻中央8号文件的情况,将我区近5年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德育教育为先,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全区各中小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四大建设”为主线,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始终常抓不懈。
以“师德师能建设”为主线,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将师德教育融入到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中,开展德育工作教师论坛如“班主任工作论坛”、“德育工作漫谈”等,促进和提高了老师们的德育交流和工作水平。
以“养成教育建设”为主线,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以“五小”、“四进”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从小、从实、从真入手,积淀良好行为。建立“少先队”大队活动制度、“值周制度”和“班级管理制度”,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氛围;各中小学按照“事事是德育资源,处处是德育阵地”的思路,布置校园教育设施。培养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少年,在学校做个好学生的教育目标。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中小学坚持开展“大课间”活动,实行每天检查、每周评比,每学期竞赛制度。
以“艺术教育建设”为主线,创建以艺术为特色的现代化校园。充分发挥艺术教育资源,培养良好艺术教育师资,以“快乐艺术,艺术精彩”等为主题,举办校园艺术节,开展学生个人才艺比赛、音乐、舞蹈、书画、表演等文艺汇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以“安全法制建设”为主线,切实加强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各中小学本着“安全首位”的原则,广泛开展安全知识、法律知识普及课,建立“一校一警”的制度,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活动;举办交通安全图片展,长期开展“安全绿色通道”活动,护送学生过马路,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注重校本课的开发,以校本课程“我与法”、“模拟法庭”、“举案说法”为途径,分年级段开展系统的法制教育,增强了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法制意识。
此外,各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解决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障碍和阻挠。
二、坚持综合整治,全面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我区多次召开全区全区学校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传达了《兰州市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组织实施了“建设工程”、“净化工程”和“监察工程”,集中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开展了“扫黄打非”、“网吧暨非法出版物”等整治工作。
成立了城关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协调小组,针对校园周边娱乐场所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网吧等经营场所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对各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娱乐场所、网吧、影吧等经营场所进行检查整治,共检查网吧122多家,查扣CD光盘2700张(盘),HDVD4500张(盘),口袋本300册,盗版教材500余册。在学校周边及主要地段设置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公示牌,发动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参与市场监督。开展了“陇剑除患行动”,对城关辖区的146家娱乐场所进行了检查,对部分存在消防隐患的娱乐场所由消防部门下发了整改通知书。我区各工商所定期进行拉网式检查,检查经营户456家(其中娱乐场所13家,文化用品113家,食杂店86家,音响制品5家,其他239家),查扣游戏机6台,游戏币4盒,没收“三无”产品84袋,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0份,下发询问通知书1份,取缔无照经营6户,罚没款元。印制了《关于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的通告》600余份,向校园周边各经营户,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动员一批“五老”参与到净化工作中来,有网吧的社区均配备若干名“五老”义务监督员,成立了“五老”志愿者网吧监督小组,起到了宣传员、信息员、巡查员、监督员的作用。为青少年营造了一个健康优良、奋发向上的上网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坚持整合社会资源,不断丰富创新活动载体
注重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邓园、八路军办事处、雁滩公园、少年军校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基地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利用“清明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8.26”兰州纪念日等节日组织广大青少年祭扫烈士墓、凭吊解放兰州战场遗址、参观 “八路军办事处”抗日英雄图片展,教育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激发少年志气,使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落实公益性文化设施开放政策。广泛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加大辖区各类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免费、优惠开放力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保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创新活动载体,工作实效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先后有近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兰州市规范行为大汇战启动仪式、公民道德实践月活动和“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城关市民祝福奥运活动。开展“书香社区”、“书香校园”、“书香家庭”读书创建活动,在全社会掀起爱读书、读好书、比读书的热潮。确立了兰州市第七中学等9所学校为我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联系点,从而探索总结和推广活动组织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实践活动深入发展。积极开展“四点半”工程活动,各社区专门开辟场地,建立图书室、活动室、购置一批用于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的器材和设施,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及“五老”队伍,对社区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课程辅导,组织开展美术、书法、手工制作等活动。解决了家长在孩子四点半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也培养了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操和兴趣爱好。5.12特大地震后,积极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向陇南武都区地震重灾区“给灾区同学写一封信”及对口帮扶捐衣物活动,共向陇南市武都区539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发去了他们的“一封信”。有的学生还用画画等形式安慰并鼓励陇南灾区的小朋友要振作精神,不畏困难,努力学习,重振家园。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组织开展了“道德百分百-城关区未成年人‘四个一百’主题活动”(传讲百个道德故事、举办百题知识竞赛、举办“画说文明”百幅绘画作品征集评选活动、组织评选百名道德实践小明星)。
四、坚持关爱留守、流浪儿童,继续加强扶贫救助工作力度
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任务,对全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家庭实际困难,开展了形式多样、贴近留守儿童的宣传教育活动。
进一步做好孤残、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认真贯彻15部委《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的有关精神,完善孤残、流浪儿童救助制度,规范救助程序,做好弃婴救助的登记工作,向福利院转送弃婴51名,残疾“三无”对象2名,向区医院转送接受治疗的弃儿5名,拨付弃婴救助费用13万元。
进一步做好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启动了社区“道德协会”机制,为流浪儿童提供生活困难援助保障,据统计,得到救助的未成年人达150多人,救助物资折合人民币达2.5万元。开展“关爱女童,奉献真情,救助万名贫困失学女童”活动,救助贫困儿童5名。组织了送文化下乡活动,为伏龙坪和青白石街道的孩子们赠送了学习用品和2000余册书籍。在助残日活动中向城关区辅读学校110名学生送去了书包,并给学校送去了5万元钱,为残疾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坚持“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平台,切实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互补作用
加强学校龙头作用。区教育部门健全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德育全程管理工作体系,实行德育课程体制改革。开发了城关区教育局文化资源包-校本课《生命、生活、社会》及《经典启蒙诵读》,在各中小学校德育教材和课堂中广泛增加德育容量和内涵,增设法制课、心理健康课以及环保、科学等实践活动。各中小学校利用各种法定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抓住“四入两式一渗透”(入学、入队、入团、入党以及升旗仪式、18岁成人仪式,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在我区“万众一心创建文明城,全民动员绿化家园”主题活动中,开展了以“保护好母亲河,创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清理河边垃圾活动。开展了“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拒吸烟草签名活动。举办了四届城关区“我身边的科学”(“水”、“环保”、“鸟”、“文明家园”)主题青少年科普征文大赛和摄影展,培养了学生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注重家庭教育,奠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一是在全区152个社区,18个村全部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了城关区家庭教育协调领导小组、区家庭教育讲师团,建立家长学校86所,家长示范学校11所,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3级家庭教育网络。二是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与发展,开展了评选“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优秀家长活动,宣传他们“为国教子”的先进事迹。加强“无毒家庭”创建工作,被全国妇联、国家禁毒办确定为“无毒家庭”创建示范点。开展了“家教培训”、“青少年维权岗”等宣教和创建活动,使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基础工程”和以家庭教育为主体的“细胞工程”的建设得到深入和落实,开展了“十个十”实践活动,即成立10名专家家教讲师团,在10所家教示范学校建立10个父母亲课堂,对10万名父母进行家教知识传播与培训,在10个社区设立家教宣传栏,向未成年人推出10个文明习惯,组织10所学校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扫活动,在区属中小学开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10项主题活动,救助10名春蕾女童,每年向母亲和孩子推荐10本爱国主义图书。
发挥社区职能,努力拓展未成年人社会实践的空间。
注重以重要节假日、重要纪念日为契机,积极开展各类相关主题活动。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组织开展以“保护母亲河DD绿色和谐你我同行”为主题的宣传实践活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6月1日儿童节,组织开展以“庆六一”为主题的各类文体表演活动。举办了《阳光和谐亲子健康环保》进校园庆“六一”亲子科教益智活动。6月9日“世界文化遗产日”,各街道社区广泛组织未成年人参观了八路军办事处兰州纪念馆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主题展览。在“6.26”国际禁毒日、综合宣传日等,积极开展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黄、赌、毒”的危害性,开展了“我是小小禁毒员”、“不让毒品进我家”、“校园拒绝毒品”等宣传教育活动。重视寒暑假未成年人活动的开展,填补青少年在假期的“知识空白期”,开展了寒暑假托管班”、“兴趣活动班”、“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青少年志愿者”活动、“读一篇好文章、写一篇好心得、说一口普通话”为主题的“三个一”系列活动等。
注重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行为养成教育,开展各类道德实践宣传活动。举办了“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宣传周启动仪式;组织“文明小使者队伍”,开展校外文明礼仪宣传活动,打扫楼院卫生,清除绿地杂物活动,同时号召青少年们行动起来认领一片楼院绿地,建一片自己的“爱心”绿地,并对“爱心”绿地长期进行环境保护;开展了争当“十佳文明少年”活动,落实建设“五小”行动目标。以“我为团旗添光彩”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团组织先进性教育活动。
注重培养未成年人文体艺术兴趣,形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开展了“春风伴我飞起来”少年儿童风筝比赛、“我爱我家”家庭亲子迎奥运手工艺美术书法竞赛;举办了“未来之星”儿童才艺大赛、“和谐健康迎奥运”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展览和“保护环境爱我家园”为主题的.青少年书画大赛,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大舞台。
六、坚持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
我区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社会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兰州市城关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和《重点专项工作方案》等。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18万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经费。每年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总结通报、促进工作,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科学管理考核到位,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全年精神文明工作主要内容,纳入文明委成员单位年底述职报告,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目标责任体系,纳入基层领导班子成员平时考核内容,纳入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楼院创建考核验收的主要内容和指标之一。
七、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区近几年来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中央、省、市的要求相比,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高新科技的广泛运用,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途径,但同时,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青少年犯罪、吸毒、辍学逐年增多,网络淫秽、暴力、黑恶势力也正在向未成年人渗透,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社会大环境与未成年人成长的小环境之间的关系,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是软件硬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硬件方面阵地资源缺乏,一些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会馆等场所开放力度还不够,仅靠区一级政府协调整合公共文体设施还力不从心,需要通过中央、省市下文,将这些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加大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和使用的力度。
三是学校德育教育改革还需深化,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科任教师只管教学,缺乏通过课堂主渠道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师资队伍力量还有待加强,工作机制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四是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暂住人口、农民工子女,流浪儿童及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文体教育活动。此外,贫困家庭儿童因辍学影响了这些未成年人身心道德的健康成长。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针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我们将继续扩大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建立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做到这项工作始终有人抓、有人管,使这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工作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业。确保未成年人活动有阵地、有措施、有落实。确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切实为未成年人实行免费开放。促进进一步建立责任机制、监督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切实将德育工作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四是建立完善关爱农村留守、流浪儿童机制,利用社区及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形成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局面。
城关区文明办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及打算】推荐阅读:
学雷锋活动、道德讲堂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07-16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总结10-09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09-29
文广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09-11
罗汉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09-25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自查报告10-07
学区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