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教案

2023-0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进行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的收集整理的《人文教育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人文教育教案

高职教育教案设计的误区与原则

【摘 要】本文基于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分析高职教案设计存在的误区,提出高职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设计应突出类型性、层次性、明确性和可检测性,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应突出准确性和真实性,教学方法选用应突出恰当性和有效性,教学步骤设计应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层递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特点 教案设计 误区 原则

高职教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根据高职教学特点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针對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为实现课程单元教学预期目标而设计的方案和蓝本,是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导。它是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思想和教学组织能力的体现,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准确和恰当,对课程单元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重大。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是很到位,在教案的设计和编写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从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出发,指出高职教案设计存在的误区,提出高职教案设计应把握的原则和要求,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

高职教育作为介于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间的一种层次类型的教育,其除了具有两个层次教育的特性,即职业性和高等性特征外,还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培养目标的方向性是指人才培养服务的面向、类型和层次;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是指针对区域行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规格、质量需求进行培养。高职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教育,服务社会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和基础。高职教育要发挥好其服务社会的功能,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课程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教师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必须紧紧围绕相应专业确定的人才培养领域方向的目标定位来开展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岗位性和标准性。教学内容的岗位性和标准性是指高职的教学内容应以专业岗位工作内容为依据进行选择和组织,要体现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并以岗位职业标准或工作标准作为教学标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要与经济社会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其中,“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就是要求课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其课程内容应围绕相应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来设计,应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标准来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而不是像本科院校那样按照学科体系来设计课程内容。高职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要实现其培养目标,其课程内容必须与职业标准要求对接。这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重要区别之所在。

(三)教学方式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教学方式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是指高职教学要以能力培养为根本和导向,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和途径进行开放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学内容决定了其教学的方式必须突出实践性,高职教育当然不能忽视理论教学,但首先更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能做、会做、做好”,实践性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其理论是让学生在做中理解和生成,而不是“灌输”和“浇注”。也因为如此,其教学方式还必须突出开放性,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利用各种资源和要素去培养学生、锻炼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四)教学环境的职业性和情境性。这里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环境,包括物质场景、文化氛围、管理制度等要素。教学环境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依托,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必须尽可能按照真实职业岗位工作条件、环境和情景来设计课程教学环境,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训练,才能学以致用,体验到工作的程序、标准和要求,其职业能力和素养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有效形成。

二、高职教案设计的误区

在日常教学管理和对教师教案的检查或教案设计比赛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教案的设计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误区:

第一,有的教师不理解教案的功用是解决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在编写教案时,直接原封不动地把教材内容拷贝到教案中,看不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再加工、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用这样的教案来教学,就会出现教师照本宣科读教案、读教材,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对教学培养对象相应的专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的了解和把握不够。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有的没有分类型和层次,教学目标模糊笼统混乱、不清晰,有的教学目标过大、过空、不够明确、不够具体、无法检验,有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学内容无法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两者关联性不强,成了“两张皮”。

第三,对教学内容与标准要求和学生学情,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能力、认知的特点等方面的了解和把握不够。因此,一方面,在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时把握不够恰当、不够准确,重点不是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关键性原理知识和技能,难点也不是学生须知须会,但凭其现有知识与能力难以知、难以会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够优化,比如,在讲授有关技术原理时,有的教师还是选用讲解法,这样从理论到理论,抽象讲解,空对空,学生还是很难理解。

第四,对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不够。教师未能根据有关职业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步骤,对教学步骤的设计比较简单,不够科学、完整和优化,有的忽视导入设计,没有告知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关联,学生不知道该知识与技能有何用,怎么用。因此,学习的动力不会很足。有的整个教学内容都是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没有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忽视能力训练和培养。有的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能力培养不够,教学缺乏深度。

三、高职教案设计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设计应突出类型性、层次性、明确性和可检测性。高职课程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总目标来考虑,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总目标的分解和细化。类型性是指教学目标设计的分类,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征,其课程教学目标一般可以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去进行设计。课程能力目标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并体现在能做、会做什么任务或工作上,要根据职业综合素质、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专业课程體系的分工,用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语言来描述,因此,能力目标一般用“能或会(做)……”的动宾句式来表述。课程知识目标是指通过教学学生应理解和掌握概念、原理和关系等知识,是实现能力目标所需的相关具体知识,要体现“必需、够用”原则,知识目标一般用“了解、理解、熟悉或掌握(原理性知识一般用了解或理解,技能性知识一般用掌握)……”的动宾句式来表达。素质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或训练使学生养成的有关职业素养,素质目标一般用“形成或具备……(职业素养)”的动宾句式来表达。层次性是指教学目标要素之间是有级别、层次和主次的,是有逻辑关联性的,因此,在组织教学和安排次序的时候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这种层次和联系,一般是按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的顺序来排序,先了解、理解,后掌握。明确性和可检测性是指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清晰的、准确的,结果是可以检验的、可以量化其效度的。如果无法检验,那么这个目标就如同虚设,没有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应突出准确性和真实性。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的准确性是指对课程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要恰当、到位。那么,如何才能恰当到位呢?一是要注意了解和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二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全面准确把握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担负的目标任务;三是要深入学生,了解把握其对课程学习的态度、能力等要素。教学重点是课程教学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应知应会的,并在工作中用得比较多的项目内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但又是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的真实性是指这个重点难点是与学生将来专业岗位工作要求相一致的,是与学生实际理解或接受能力相一致的,尤其是难点,必须深入挖掘,应多从实际工作或学习中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差错的项目内容中去寻找,抓对了难点,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拓展学生的能力,教学才有深度。

(三)教学方法选用应突出恰当性和有效性。教学方法选用的恰当性和有效性是指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课程知识和技能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情来确定,要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相匹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知识与技能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职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讨论法、项目任务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法、仿真教学法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应用。比如在教学理论性和原理性方面的知识时,宜采用问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学生通过对有关具体问题或案例的讨论,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有关抽象理论或原理的理解,而且可以避免枯燥乏味的“填鸭式”的理论讲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动力;在教授结构功能性方面的知识时,宜采用现场教学法、仿真教学法等,这些方法有利于形象、直观地展示有关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作用;在教学程序性、方法性和操作性等方面的知识时,可采用项目任务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这些方法符合高职生的智能特点,有利于激发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方法。

(四)教学步骤设计应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层递性和完整性。教学步骤设计的职业性是指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应与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相对接,要体现学习工作化,即在学习中工作,从中体验实际工作的流程、标准和素养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不是按照学科体系的思路进行教学,而是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尽可能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或问题导向进行教学,在进行导入设计的时候,尽量与实际工作岗位任务结合起来,应明确告知学生,在什么岗位、什么情况下应用以及应用好坏的结果,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价值意义的认识,才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步骤设计的实践性是指在教学的路径和方法上采用实践的方式,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以能力培养为根本,实践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和依托,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练、在做中积累经验和生成知识。教学步骤设计的层递性是指在教学的思路和环节上要逐层深入、逐步提高,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要让学生不断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纵深思维的能力。教学步骤设计的完整性是指高职课程单元教学过程应当完整,其步骤一般来说应包括任务(教学内容)导入→制订方案→实施方案→作品(作业或成果)展示汇报→点评总结、生成知识→修改完善→以此为基础提出难度更大的新的任务等环节,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谭永平.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培养路径探索——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7(3)

[2]谭永平.关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工作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7(5)

[3]谭永平.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原则与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1)

【作者简介】谭永平,男,广西乐业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及人文素质教育。

(责编 黎 原)

作者:谭永平

第2篇:论语文教育改革与教案设计创新

摘要: 所谓改革旧习惯,就是在革除传统积弊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养成新的与时俱进的教案设计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素养进行个性化的教案设计。

关键词: 语文教育改革教案设计个性化

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的迅速改变,学习负担的超负荷,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都成了中学生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重视,显然,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在完整的生活中提高,而不是靠单一的心理课程来支撑。

语文教学是占据中学教学资源最多的主导课程之一。语文教学实践的改善,无疑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途径。

语文教学的特点是课文和教师语言本身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也是学生与教师和作者沟通和建立共情的媒介。我的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如果有效地通过语言艺术本身或各种多媒体材料,引导学生进入原作者的情感意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就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和文化品格,形成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的能力。

先进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扎根生长,并开花结果,新课程所预示的教育愿景才能实现。而作为备课的直接产物——教学方案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蓝图,要研究教学的“破”与“立”,无法绕开教案问题。正如余映潮老师所言:“教案,是从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角度来表现时代教改意志的一种载体。”这样看来,教案改革应与课程改革同行,创新教案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要进行语文课程改革,必然要进行语文教案创新。

一、教案理念创新

1.角色转变: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

所谓“师本设计”,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类教案,其教学资源均来自教材与教参,设计者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整篇教案能看出教师在课堂中清晰的“教”的轨迹,但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上怎样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强调学生情感与心理的需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课堂上主体地位,强调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显然,“师本设计”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倡导“生本设计”。所谓“生本设计”,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为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自觉转变过去“教师即指示权威”的“师本角色”为“师生平等互助学习”的“生本角色”,并在教案中得以充分体现。

以《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为例,教师在讲读这篇文章时,要结合讲演词本身的特点,使自己和学生能够进入角色,体验作者的沉重悲愤、激昂慷慨的情绪,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课程设计,支持课程实现建立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的延伸目标。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主旨和灵魂,也是作者写作的意图所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分析和评价作品中渗透积极的人生观,为学生建立自己人生观念提供建构主义者倡导的“支架”。比如《俭以养德》一文从道德品质的高度摆事实,讲道理,阐述了提倡节俭的观点。教师应从把握中心论点、分析文章的层次入手深挖教材,深入浅出地讲清文章所要阐明的道理,然后让学生分析不同行为模式的是与非、美与丑,因势利导进行育人,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并使其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在学生和文本作者之间架设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引导学生体悟语言本身韵律之美的同时,深刻体验古人的心境和看待世事的价值取向。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于谦《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都折射出诗人的胸怀、情感和境界。教师要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先走进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再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现实生活和同学交往中的认同取向和行为实践。

2.多维思考:变“教参套用”为“多元参照”。

过去教师在备课时,总是习惯于把教学参考书作为教材教学的唯一参照资源,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参照教参。不管教参对教材分析得深与浅,不管教参涉猎的参考内容是否有价值,提供的学习方法是否符合本版学生的实际学情,当然也不考虑生活中和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设计者关注的是教参规定的既定的教学任务,并把能不能按时完成教参规定的教学任务,视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思维定势下设计的教案,基本上是教学参考书的变本,也即前文所说的“无我教案”。

教参是教师设计教案的重要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参照资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在领悟课标与教参的基础上,做多元的教学资源参考,具体说来,起码要思考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理论思考。主要指新课改理念,如“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等。二是主题思考。一篇高质量的教案设计,需要一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的主标题。通过这个主题可以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方法或预想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三是学生思考。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所以学生应是处于课堂教学动态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思考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风格,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对本班学生是否适用。此外,设计教学流程时还应对某些教学环节作必要的学情预设和设计说明,以便营造与学生对话的亲和氛围,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资源思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思考除教材教参外,还有哪些可供利用的且有价值的资源,如学生课外生活经验、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声像资源等。五是方法思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为适宜,如“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3.基本建构:变“一般性设计”为“理念性设计”。

所谓“一般性设计”,是指过去由“比较笼统的教学目标”、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以归纳知识点为主要特征的“板书设计”等内容组成的教学设计。这类教学设计与新课改精神存在较大差距,因为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设计套路,缺乏理论指导、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缺乏创新。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只是教师从事的一般性简单重复劳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谓“理念性设计”是指每一篇教学设计都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要,具有人文性、主体性、生活性、互动性等特点。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语文教学的这种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而且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成为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日常实践过程。在这里,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

根据叶圣陶先生的观点,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因为语文是工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语文课和语文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指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有的学生从小学读到中学毕业,发电报不会拟电报稿,十个字八个字可以说清楚的用了二三十个字还说不清楚,就是因为没掌握好这个工具。从教的这一面检查,就是语文课或语文老师还没有尽到职责。语文课既然是“帮助”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帮助”就大有文章可做。时代不同(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同以前就不同)、地域不同(比如大城市和小地方不同,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总体素质、经济文化环境等不同),教师“帮助”的方法就可以大有不同。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这个问题上比专家教授更有发言权,还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东西来,充实甚至改写我们目前的语文课程教学法理论。

当然,涉及课程性质目的等方面的问题,是比较大的问题,把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作为研究题目甚至语文教学论文的题目,往往不容易做好,也不可能人人都来做这样的大题目。但是,如果我们善于把自己研究的小题目与这些大问题联系起来,虽然是微观的研究,却包含宏观的思考,这样的研究,就可以帮助我们站得高一些来分析问题。

二、教案形式创新

过分追求形式是传统教案的主要诟病之一。每学期开始,学校发给教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备课笔记本,教师必须按要求将教案写在指定的地方,这种大一统的模式主要是为了方便评价,而其僵化的形式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力,而且使得教案抄袭成风,泡沫教案泛滥,走向了教案设计的反面。这样倒也不是说教案就不要形式,教案总是以一定的形态存在的,既有显性存在,又允许隐性存在,关键是形式要与内容和谐一体,为内容服务。也就是说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取决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总体原则是“不拘一格,效用至上”。在突破传统教案要求纸质、手写、详案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倡导。

1.显性教案、隐性教案共存,提倡隐性教案。

所谓显性教案,是指纸质教案,包括手写和打印,是看得见的存在,是教案存在的主要形式。所谓隐性教案,即所谓的“腹案”,是蕴涵在教师思想与感情深处的“教案”。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显然,较之显性教案,隐性教案更适合动态生成型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新课堂。问题是能将这些教案要素融会贯通于心中的可能只有那些经验丰富、善于钻研的优秀教师,对于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而言,采用显性教案更加合适。

2.详案、简案共存,提倡简案。

所谓详案,是指对教案的每一个条目和教学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均进行详细的思考研究并编写出计划,对教学活动过程每一个细节的计划均包括内容、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多媒体使用、教与学的统一方式和时间分配。所谓简案,一般只需规划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不需将细节设计描述出来。传统教案评价鼓励写详案,越详越好,似乎只有把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准备好了,教学才会走向高效和成功。写详案的背后隐含的课堂理念就是课堂是固定的、静态的、可预设的,上课只要把教案的内容原封不动地照搬下来即可,而这恰是传统课堂最大的弊端。其实,课堂是一种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共享的一段生命历程,其间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也正因如此,有研究者发现,如果教案过于详细,课堂上往往难以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只是教案剧的呆板上演。因此,对于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的老师来说,更提倡写简案,而将更多的部分隐含在头脑中,根据课堂即时情境灵活调整。当然,对那些对教学内容不熟的新老师来说,写详案还是很有必要的。

3.纸质、电子共存,提倡电子教案。

较长时期以来,教案都是以纸质手写为主,而基于电脑、网络的电子教案,则是近年来大力将信息技术引进到教学领域的产物。这种全新的教案形式一经使用,就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的主要优点是:便于资源的查找和整合,便于修改和保存,提高了设计的效率,更为主要的是将课件引入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子教案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采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纸质教案退出历史舞台,较长时期内它仍然是教案的主要形式。

4.个性化:在改革旧习惯的基础上突出自我个性。

前文已充分论述传统语文教案的积弊,所谓改革旧习惯,就是在革除传统积弊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养成新的与时俱进的教案设计习惯。在教案设计中以学生实际情况为设计出发点,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进行个性化的教案设计。设计和使用电子教案,也是一个需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三、结语

总的说来,教案的设计要表现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认识,并以此为关照大力改革传统教案的积弊,并在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过程中对相关要素进行通盘的深刻的理性思考,切忌人云亦云、照搬照抄。在设计状况的教案中能看出教师对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方法、学生和自身教学风格的独到理解,是智慧的创造性结晶。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高中生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帼眉.高中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3]李洪森.语文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张建人.语文教育改革.山东教育,2000,(9).

[5]林筱泓.浅谈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教育评论,2002,(1).

[6]陈卫红.促进初中生语文学习的探索.教育评论,2002,(3).

[7][美]R.M.加涅.中国社会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田克勤.学习理论大家谈[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14.

[9]韩吉人.论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育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0-99.

[10]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作者:丁希海

第3篇:语文阅读教案设计中的教育心理学应用

【摘 要】语文教学中,教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教案设计存在着许多弊端。新课改实施后,对于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案设计应充分体现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使教学更科学有效。本文分析了课程改革阅读理念对于阅读教案设计的要求,提出了目前阅读课教案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于漪教师的经典教案《春》为例,从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阅读的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把语文阅读教育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案设计中,从而帮助更多的教师把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运用于教案设计中。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教案设计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在备课期间对于一节课的书面设计,是一种具体教学方案,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划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①然而,目前中小学的教案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教师为了减轻工作量,把教案设计成万能型,无论上哪一课都套用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教案只是教学参考书或教案模板的翻版。

现今的许多教案缺乏阅读教案设计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学安排随意化,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教案设计束缚了师生灵性思维的触发,桎梏了课堂的开放性。科学和合理的教案计划、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和设想,才能在把握课堂教学总方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而没有计划的开放教学只能是脱了缰绳的野马,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②

以下从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阅读的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五个方面对于漪特级教师阅读课教案《春》进行分析,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 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认为阅读教学应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学的语文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安排教学程序,让学生直接接触整篇课文。这一理念体现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认为阅读是猜测的游戏,学生通过感知全文,对课文形成整体了解,形成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教案《春》在教学第二个步骤中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同时设置了情境:学生正处于阳春三月。让学生体会自己感受的春天与作家笔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认识文章从哪些方面描绘春天和歌颂春天。这样的教案设计体现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首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春》这一教案整体感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创设了春暖花开的情境,让学生思考现实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天的不同,这样就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进行“自上而下”的猜测,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春天的感知。因此,此时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文章的猜测,在阅读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雏形,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许多教案也会把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设计进来,但只局限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可能对课文只形成了相当模糊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如吟诵一段类似主题的诗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乐,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形成整体感知,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比较自身经历与课文描写,启发学生阅读。

2.重点击破

对课文的重点突破,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局部分析”,使学生从微观上加深理解。这一理念体现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一部分就是在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之后对于课文中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把握。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重点突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这一教案中,设置了“讲读体会”这一环节,把课文分成三段,通过教师设问各个击破每个段落中的细节问题。如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让学生体会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体感知中,学生对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没有深切体会词语使用的精妙,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明确课文中哪些修辞、表达方式、词语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引起学生重视。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新课改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时要加强阅读课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也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体现了交易阅读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理解和体验,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于漪在对这篇教案的改进中提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即在教案中示范课文如何描写景物,举一两处典型的地方,带领学生分析之后,再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及小组互助合作式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重点词语和修辞的运用,形成自己多样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她加强了单元之间的联系,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还对导入课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设计。这样做就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理念暗含着语文阅读心理学的知识,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体现。也就是在教案设计中,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对于重点语句和段落的重点击破。并且,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设置问题答案并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想,而是为了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

关于阅读,王小明老师认为可分成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学知识。

二 阅读整合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首先,整合过程包括两部分“激活个体头脑中所具有的与所阅读内容有关的原有知识以及将这一原有知识与课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来而理解新信息的意义。”③也就是说阅读需要提取原有的相关知识,如果学生提取不出来就很容易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

在《春》这一教案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识,形成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于漪在导入部分用学生学过的描绘春天的古诗引入,展开对春天的想象。这样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讲“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时,为让学生理解“逼”字的含义,她让学生用学过的诗句来表达。学生回想起了“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促进了对“逼”字的理解。④于漪老师教案中通过触发学生原有知识中对于“逼”的描写,对课文中的新知识加以整合。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导入部分非常重要,这一部分不能随意地设置和安排,而是要调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新旧知识的整合。

三 阅读组织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组织过程就是“把握课文的要点及要点之间的关系。”⑤要建立文章的结构,不仅要明确每句话的含义还要了解要点形成的结构。阅读教案的设计基于这一点,应该明确列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春》这篇教案中,安排了让学生分层,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第2~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第8~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这样明确层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带来清晰的思维。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对课文划分层次,但是落实到教案上,有时会忽略,其实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划分层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同时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结构,促使教学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

四 阅读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在精加工这部分中,外国学者认为学生在阅读中会进行推断,有些研究指出给学生设置推理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是对于“自上而下”阅读猜测模式的训练。

《春》这一教案中让学生推断花下是什么情形,哪个字表现出了这样的情形。学生通过“闹”字推断出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当然推断题更多地运用在叙事题材作品上,特别是对于小说、喜剧情节的推断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通过若干推理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五 阅读监控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阅读监控实际上是元认知对于阅读的影响。许多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阅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阅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预设目标,明确阅读任务,带着具体问题阅读。

《春》把课文分解为三大层次,每个层次包含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为学生在本层或者本段中预设的学习目标,当学生把每个问题分析理解透彻后,就能对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阅读的自我监控,不妨规划一份课文预读“自我监控问题单”,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明确阅读的目的。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要求。教案的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理念。整体感知是对全文大体的感悟,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重点击破是对于课文细节的把握,学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中重点突破,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理解的细节内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体现的是教学并不是向学生进行灌输,而是引导、激发学生形成交易阅读,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关于阅读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学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段落层次的划分,内容的推断,自我的监控。这样的教案蕴含着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注 释

①雷家祥.关于语文教案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1(19)

②邹小平.刍议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案[J].科学咨询,2012(2)

③⑤王小明.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④瞿葆奎等.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

⑥张向奎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高照〕

作者:董雪洁

第4篇:人文教案

人文与社会

教案(7年级)

哈尔滨兴才中学

孟庆丽

2010—2011年度上学期七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第九周 11.1-11.5第一课时 黑龙江的民族 第十周 11.8-11.12第二课时 研究方案成果展示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三课时 结合民族搞知识竞赛 第四课时 学习日志 第五课时 黑龙江的人口 第六课时 特殊的地理课 第七课时 我家的户口本 第八课时 黑龙江的牵挂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11.15-11.19 11.22-11.26 11.29-12.3 12.6-12.10 12.13-12.17 12.20-12.24 12.27-12.31 1.4-1.5

第一课时

黑龙江的民族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省的各个民族的特色。

3、指导学生学会会用教材的方法。

4、会制定自己的研究方案,围绕主题开展研究。

(二)能力目标

1、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 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研究课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过程:

导语:本学期人文与社会教材与上学期有很大差别,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会有体会。

一、结合阅读指导,边看边研究学习方法。

单元页面:你会在这里找到本单元研究的主要方向。12页 实践页面:你可以在这里寻找有关研究的提示和指导。11-14页 单元活动页面:在这里你应该将自己的探究活动汇总升华。15——16页 信息页面:在这里你能得到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信息。17——28页 学习日志页面:在这里你应该反思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为今后的学习积累经验。29页

方法指导页面:这里汇集了相关的学习方法,你可以根据学习需要,有选择的阅读。3——6页

二、结合以上知识点,确定本单元主题:民族 按照教材

4、5页方法制定本节课自己的研究方向。 三每个人制定自己的研究方案,当堂课完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研究方案成果展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展示成果。

(2)互相比较,看谁的成果是按方案完成的。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交流、分享合作的快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 黑龙江省的各民族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黑龙江省民族资源进行调查研究。

本课时侧重学生展示,力争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展示结束,将成果上交。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结合民族搞知识竞赛

竞赛题: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我国已经识别认定的民族共有( )个。 A、55 B、56 C、57

2、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多、长、大、广、穷 B、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C、大聚居,小分散

3、( ),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A、共同团结进步 B、共同发展进步 C、共同团结奋斗

4、“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是 (

)同志提出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 C、胡锦涛

5、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我国(

)、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公平 B、互敬 C、平等

6、“民族”一词最早出现在(

)。 A、印度 B、希腊 C、埃及

7、民族是( )产生的。

A、人类社会一开始 B、国家出现后 C、原始社会崩溃,私有财产和阶级产生后

8、民族从其本质出发,具有(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等四个基本特征。

A、共同文字 B、共同习俗 C、共同语言

9、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民族大致有2700个,上亿人口的民族有7个,即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俄罗斯人、孟加拉人、日本人和(

)人。 A、西班牙 B、法兰西 C、巴西

10、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主要是民族特征和( )。 A、民族意愿 B、国家规定 C、历史推定

11、把我国各民族人民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纽带,主要有:一是( );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休戚与共的关系。

A、国家的长期统一 B、长期的历史交往 C、民族的大融合

12、(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A、增强民族团结 B、维护社会稳定 C、大力发展经济

13、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是( )。 A、民族解放 B、民族繁荣 C、民族自强

14、当代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 )、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五个基本特征。 A、长期性 B、阶段性 C、暂时性

15、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 )的宣传教育,使之牢牢扎根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心中,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的强大精神力量。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英雄主义

16、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要坚持四个维护的原则,即: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 ),维护国家统一。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和谐

17、( )凝聚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A、集体 B、国家 C、民族

18、( )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A、国家统一 B、民族团结 C、维护和平

19、( )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因素。 A、文化差异 B、民族差别 C、经济差距

20、只有加强各民族( ),才能不断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和相互繁荣,为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奠定文化基础。 A、互助合作 B、互相促进 C、互相交流

21、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 )。 A、和谐问题 B、社会问题 C、政治问题

22、( )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民族干部 B、科技队伍 C、知识人才

23、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平等。 A、相对 B、一律 C、绝对

24、(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 A、2006年2月27日 B、2006年3月27日 C、2007年2月27日

25、建国以来国务院召开过( )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A、2 B、3 C、4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

)制定的,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党的民族政策 B、法律 C、宪法

27、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 )三级。 A、自治县 B、民族乡 C、民族村

28、自治州、自治县的建制须经( )批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省级人民代表大会

29、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 补充规定是民族立法的表现形式。 A、特殊条例 B、一般条例 C、变通规定

30、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 )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为自己的民族成份。

A、国家正式 B、族群意愿 C、区域识别

31、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 )的民族成份确定。

A、父母

B、祖父母 C、继父母

32、年满( )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A、20 B、18 C、16

33、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份的,( )变更为其他民族成份。 A、可以随意 B、不得随意 C、根据需要

34、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 )当地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A、高于 B、等于 C、少于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以直接责任人员,处(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A、1 B、2 C、3

36、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具有特殊丧葬习俗的回族、维吾尔族等( )个少数民族妥善安排墓地,并采取措施加强少数民族的殡葬服务。对少数民族人员自愿实行丧葬改革的,应当给予支持。 A、9 B、10 C、11

37、少数民族公民( )因其风俗习惯的特殊而免服兵役。 A、可以 B、不可以 C、自愿

38、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 A、64% B、63% C、62%

39、我国最大的自治区是( )自治区,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

A、西藏 B、新疆维吾尔 C、内蒙古

40、人口密度最小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每平方公里仅(

)人,是全国人口密度的1/70。

A、1.2 B、1.6 C、2.6

41、据“五普”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为(

)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41%。

A、10443 B、10543 C、10643

42、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目前共有5个自治区,(

)个自治州。 A、29 B、30 C、31

43、目前中国有(

)个少数民族使用28种本民族文字。 A、22 B、24 C、26

44、我国省级建制的五个自治区是以(

)五个民族命名的。 A、回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B、苗族、高山族、哈萨克族、回族、土家族 C、汉族、壮族、蒙古族、东乡族、傣族

45、我国成立最早的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于(

)5月1日正式成立。 A、1947年 B、1948年 C、1949

46、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现状,划定民族地区的范围主要包括5个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大、成份较多的( )。

A、云南、贵州、四川三省 B、云南、四川、青海三省 C、云南、贵州、青海三省

47、素有“民族走廊”之称的,自古就是各民族东西和南北迁移的重要通道的省(自治区)是( )。

A、四川 B、贵州 C、宁夏

48、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

)个少数民族。 A、8 B、9 C、10

49、(

)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全国2000多个县(市)几乎都有分布。 A、壮族 B、汉族 C、回族

50、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 A、赫哲族 B、高山 C、珞巴族

51、在我国青海省内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52、闻名全国的红(枸杞子)、黄(甘草)、兰(贺兰石)、白(滩羊皮)、黑(发菜)产于我国( )。

A、贵州省 B、青海省 C、宁夏回族自治区

53、在美丽富饶的祖国宝岛台湾,世世代代居住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 ),在美丽的阿里山和迷人的日月潭,人们常常能听到他们美妙的歌声,看到他们动人的舞姿。

A、侗族 B、高山族 C、水族

54、“乌鲁木齐”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原意是(

)。 A、优美的牧场 B、青色的城 C、日光之城

55、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识别确定最晚的是(

)。 A、毛南族 B、普米族 C、基诺族

56、(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 A、壮族 B、回族 C、满族

57、仡佬族主要分布在我国(

)境内。 A、云南省 B、贵州省 C、广西壮族自治区

58、居住在我国海南省的少数民族是(

)。 A、黎族 B、彝族 C、壮族

59、自治地方数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共有8个自治州、(

)个自治县。

A、28 B、29 C、30 60、自治地方数量最多的民族是苗族,包括(

)个自治州、21个自治县。 A、6 B、7 C、8

61、1953年11月,在(

)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1984年,国家民委、国家体委将这次体育运动会定为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62、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07年11月在(

)举行。

A、广州市 B、南京市 C、银川市

63、“丝绸之路”以中国的长安为起点,经过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到达( ),经西域地区进入世界各地。 A、敦煌 B、哈密 C、喀什

64、代表56个民族欢乐祥和的“民族大团结”邮票在( )年隆重发行。 A、1996 B、1999 C、2001

6

5、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名著有(

)、《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

A、《蒙古军事史》 B、《西部医典》 C、《蒙古秘史》 6

6、《阿凡提的故事》是(

)的民间故事。 A、哈萨克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67、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

)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英雄史诗。

A、柯尔克孜 B、哈萨克 C、乌兹别克 6

8、素有“古老的茶农”之称的是( )。 A、景颇族 B、哈尼族 C、德昂族

69、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思是(

)。

A、山里人 B、外来人 C、本地人 70、“惜土如金”的民族是( )。 A、土族 B、毛南族 C、土家族

71.金凤凰是( )族的吉祥物。 A、羌 B、怒 C、畲

72、我国北方唯一的以捕鱼为生,使用狗拉雪撬的民族是(

)。 A、鄂温克族 B、鄂伦春族 C、赫哲族

73、杰出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向( )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 A、黎族 B、京族 C、水族

74、寺塔和竹楼、竹桥是( )的建筑特色。

A、傣族 B、瑶族 C、侗族

75、木球是在(

)流行的打毛球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比赛既有强烈的对抗竞争,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6、泼水节,是使用(

)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节。 A、农历 B、傣历 C、万年历

77、每年七八月间,(

)族在草原上举行那达慕大会,节日期间举行传统的摔跤、赛马和射箭等比赛。

A、维吾尔 B、达斡尔 C、蒙古

78、赛牦牛是(

)的传统体育项目,这项活动在牧区半农半牧区较为盛行。 A、蒙古族 B、藏族 C、哈萨克族

79、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珍珠球是源自(

)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A、回 B、蒙古 C、满

80、“格”即(

)式摔跤,是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式摔跤的正式比赛项目。

A、蒙古族 B、苗族 C、彝族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学习日志

完成

29、30页学习日志,分两步,首先结合每部分标题讨论,形成经验,然后再选取最好的方法写下来。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黑龙江的人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我省人口的数量及分布

了解我省人口的生存发展需要什么条件。

怎样吸纳八方人才,再创黑龙江的辉煌 人口素质的调查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调查、参与、讨论、交流、分享合作的快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

黑龙江省的人口特点 及为了控制人口数量能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

黑龙江省利用现有的人口资源所进行再生产;人口素质。 【教学器材】

投影仪 学生搜集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录像

二、新课教学

黑龙江省的人口数量及分布

1、多媒体给出黑龙江省地形图

2、介绍省各市地的人口数量

3、黑龙江省面积是45.4万平方千米,单位面积人口数量是多少? 看省1949—2003年人口增长柱状示意图

1、 根据柱状图可知,从哪年到哪年,黑龙江人口增长的速度最快?

2、从那一年开始,黑龙江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变缓?

3、黑龙江的人口增长了一段时间后,速度变慢了,为什么呢?

师:人口增长对黑龙江人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小组的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自己小组的分析结果。 城市 农村

你能说:咱们家乡的几个奥运冠军的名字吗? 以及他们所擅长的体育项目吗? 学生阅读历史档案 P38 问:你认为从古代至近代,威胁黑龙江地区人口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应有的标准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特殊的地理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我省土地主要类型及分布

了解我省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扇形图形成正确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交流、分享合作的快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

黑龙江省的地形特征与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

黑龙江省利用土地资源所进行的生产生活 【教学器材】

投影仪 学生搜集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有关新加坡介绍的画面,感受新加坡花园城市惊人的美丽.但新加坡学生却来到我省对土地资源进行野外考察,考察结果怎样呢?请看她们见闻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黑龙江省的主要地形及分布

1、多媒体给出黑龙江省地形图

2、介绍省形状、位臵、面积

3、省主要地形:平原、丘陵、山地等

4、地形分布

5、黑龙江省面积是45.4万平方千米,主要地形面积各占多少? 看省地形面积比重图

1、 计算:新加坡面积587.6平方公里,我省面积是新加坡多少倍? 这么多土地是怎样利用的呢?请继续看新加坡学生野外考察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看2005年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绘制黑龙江省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表回答:

1、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

2、耕地、林地、牧草地面积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

3、你认为我省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分组回答

如何利用不同种类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

1、分组讨论、交流新加坡学生考察见闻中推荐地方 • 扎龙自然保护区

• 黑龙江农垦集团

• 奶牛之乡——安达

• 红松故乡——伊春

2、你能说:咱们家乡是怎样利用土地的吗?

三、小结

追随新加坡同学的目光,我们看到莽莽的山地,蜿蜒起伏的丘陵,辽阔的平原,看到了因地制宜、辛勤耕耘的黑龙江人。这节特殊地理课让我们对家乡更热爱了,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为我们美丽富饶的家乡做出贡献吧!

四、 布臵作业

社会调查举例说明黑龙江省人民是如何利用不同种类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我家的户口本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非农业用地的分类

了解城市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学会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交流、分享合作的快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理解人与 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和深入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观察、比较、探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非农业用地的分类,及其在我省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现在的户口本和搜集十五年前的户口本,课前布臵小组合作调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教师朗诵一段散文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大地上的时候,

黑色的土地上,印下了我们前行的足迹。

望着脚下的黑土,嗅着泥土的气息,

不禁感叹土地的神奇。

那远处一片片金黄一层层麦浪,

不正是他的杰作?

土地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每一寸肌肤都有着土粒。

……

师生交流:同学们谁能说说老师刚才朗诵的这首散文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黑土地)其实对于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人来说,我们也感同身受,就是这片沃土滋养了我们千千万万个生灵,我们的父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辛勤的劳作着,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如今这片土地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土地的利用方式在变,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王爽一起了解土地利用的新方式(课件展示王爽向大家问好的动态画面)(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 利用多媒体教学,了解我省城市化进程。

• 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城市化的概念

(一)、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王爽向大家介绍呼兰更换户课件口本的情况,要求学生结合以上信息思考:呼兰的户口本为什么数次更换,这说明了什么? • 引导学生结合呼兰的变化用自己的话“城市化”指什么,教师总结: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农业工业化,这就是城市化也称城镇化。

• 结合自己家的户口本,了解我省城市化进程。

• 学生取出自家的户口本,说一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再由学生拿出搜集到的十五年前的户口本,说一说户口所在地比较有什么不同,了解宁安是由县改城市。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我省撤县建市的地方,鼓励学生刻下查找资料,列出黑龙江近十年来撤县建市的地方。

• 总结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的三个时期:古代城市化萌芽期,近代城市化雏形期和现代城市化发展期。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非农业用地的分类

(1) 、结合城市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非农业用地。

请学生说一说城市化的关键是什么?(农业工业化) 教师小结:农业工业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土地利用的方式上的变化最明显,由此就会产生大量的非农业用地。

(2)、 师生交流:非农业用地由于其利用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课件展示:土地利用的几种类型的图片)试说一说图上的土地属于哪种类型?(小组讨论)

• 说一说你身边的土地属于哪种类型

• 小组汇报活动,了解我省非农业用地的发展变化过程,感受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

• 了解我省非农业用地的发展变化;

• 由第一小组成员汇报,黑龙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展示统计表,全体同学讨论: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 师生互评,教师小结:我省土地用于耕地,牧草地的面积减少,用于居民工矿,园林,交通的土地面积增加也就是非农业用地增加说明我省城市化不断发展。

• 了解我省建设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继续感受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 第二小组汇报,我省几个城市的交通用地的面积,展示统计表,全体讨论:由此反映了什么?

• 鼓励全体同学绘成统计图。

• 了解我省工业用地的面积,继续感受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 第三小组汇报在网上查阅的关于我省工业用地面积的情况,全体讨论:随着工业用地的逐步增加,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土地?

• 第三小组汇报我们家乡的工业用地面积体验家乡也在向城市化发展。

• 了解我省绿化用地的情况;

• 第四小组汇报我省城市绿化的基本情况,展示统计表。

• 全体讨论:绿地对城市有哪些影响。

• 课件展示:王爽介绍家乡呼兰城市化后现在的面貌。

• 畅想未来:随着家乡的城市化发展,未来我们的家乡将会变成什么样?

三、总结

一位著名的作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在这片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家乡的黑土地滋养着我们勤劳、善良的人,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黑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相信,等同学们长大后,一定会把家乡建设的更美丽、更辉煌。

四、布臵作业 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一下我省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用地纷纷转化为城镇用地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合理规划?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黑龙江的牵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松花江水流域境况,关注水污染等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调查走访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黑土地、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生活用水情况 【教学难点】 水污染的因素 【教学器材】

实物展台,学生搜集的材料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黑龙的传说引导学生关注黑龙江水资源状况,引发思考,产生忧虑环境问题的心情和思想。 二讲授新课

(一)、踏访各行业用水情况 农业用水 行业用水 城市用水 师问:仔细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不合理用水、浪费水资源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节水小窍门? (二)、关注水污染

要闻回放

读松花江水污染示意图,用彩笔绘出污染带经过的路径。 师问:水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生答:此处学生可能回答的有很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三)、感受黑龙江人的聪明智慧

师问:查找有关水污染处理技术方面的资料,了解科研工作者的事迹,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 生答;明理导行

(三) 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师: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和想到要节水、保水?(学生开放谈,制定相应法律法规、纪念日,加强节水的意识等,介绍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有关水的法律、节水标志等。)

师:可见,保护水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要所有人每天都关注。那么,我们周围生活中的水到底呈什么状态?你们想知道吗?请听下面几组同学的调查。 学生来源水调查

用水来源水质状况农业生产

用水来源有无水利工程有没有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师:在意愿调查中,看出水仍然是许多同学的首选。现在,假如请你将来一名工程师的话,你对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的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生: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增强节水意识;加大措施,减少水污染;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海水淡化等。

现在,我们的真实身份只是一名中学生,真正能做到或能参与的是什么呢? 生:节约用水。

师: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小高招?不妨露一手吧;或是看见哪些不平的现象,一吐为快吧!

(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成为了一个小高潮。) ①用淘米水浇花,用淘米水饮牛。 ②水龙头坏了及时更换,不用长流水。

③运动会时,同学们玩水气球,浪费水;同学们跑五千米时,还把水浇在他们身上,不仅浪费而且还不利于健康。

我们男同学夏天愿意玩水枪,有时还互相打起来,浪费水,完全可以玩些其它游戏嘛。

(四)、畅想安全用水的美好未来:生活中一方面要防止污染,另一方面更要提倡节约。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效率,节约是创造。畅谈我国正在进行的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节约型社会是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林、节地等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为重点。) (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行知识的迁移) 学生可以写出与节约型社会、节约型学校、节约型班级有关的宣传语、一句话或写出感想。(如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每一张纸,珍爱生命、珍惜每一滴水等等)

三、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黑龙江的水资源正在被浪费,形势在恶化,我们急需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争做“小小守护神”

四、布臵作业

请以“节约水资源”为主题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语,并通过我途径进行宣传.

课后反思:

生命教育

教案(7年级)

哈尔滨兴才中学

孟庆丽

2010—2011年度上学期7年级生命教育教学计划:

第一周 9.1-9.3第一课时 生命因缘分而美丽 第二周 9.6-9.10第二课时 开拓生命的宽度 第三周 9.13-9.17第四周 9.20-9.25第五周 9.27-9.30第六周 10.11-10.15第七周 10.18-10.22第八周 10.25-10.29

第三课时 成长的惊喜 第四课时 亲密应有间 第五课时 生命在爱中成长 第六课时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第七课时 每天锻炼1小时 第八课时 让心灵走进森林

第5篇:人文教案

第一单元大洪水的启示

1防洪胜利纪念塔

教学目标: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建筑时间、结构及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结构及历史意义。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谁见过防洪纪念塔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防洪胜利纪念塔”(板书课题)

二 总结:

1、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了有关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哪些知识?

2、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哈尔滨看看防洪胜利纪念塔。

板书设计:

防洪胜利纪念塔

塔身 环廊 喷水池 音乐台广场

黑龙江人的自豪

2、大洪水的考验

教学目标:了解历史上哈尔滨遭受的三次洪水侵袭和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

教学重点:了解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松花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既给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以舟楫之利、恩泽之惠,但又往往狂涛肆虐。你们知道哈尔滨发过几次洪水吗?哈尔滨人是如何战胜洪水的吗?板书课题 :大洪水的考验

四、总结:

1、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了“大洪水的考验”这课后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受到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大洪水的考验

第一次 1932年

第二次1957年

第三次1998年 黑龙江人万众一心 战胜困难

3、和谐大自然

教学目标:知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萌发保护家乡环境,节约家乡资源,促进家乡和谐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污染的危害性,创造和谐的大自然。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洪水灾害的形成,除了自然引发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原因造成的。可见,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你们知道吗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爱护身边的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和谐的大自然。(板书:和谐大自然)

二 、探究新知

1、了解自然界的资源

我们每天从起床、洗漱、早餐、上班、工作、下班、买菜、做饭、刷碗、洗衣、看电视、看书 、、、、、、到睡觉,都在不断的使用来自地球的资源。谁知道我们使用的到底是什么资源吗?

2 、出示人体图片: 谁能说说我们的身体是由自然界的资源组成的吗?

3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保持着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了,会怎么样?

板书设计

和谐大自然

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第二单元守护森林 1感受莽莽大森林

教学目标:了解森林的作用,知道大、小兴安岭是黑龙江巨大的森林宝库,知道红松是我省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产地在小兴安岭。

教学重点:森林的作用。 教学时间:教学流程:

一、激趣揭题:

师:同学们,我们作为林业的子孙,对大森林情有独衷,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进行一次森林之旅,共同感受莽莽大森林。(板书课题:感受莽莽大森林)

1、走进森林:(出示:林荫路图片)同学们,我们从喧闹的街市来到了一条幽静的林荫路上,在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呢?(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2、 出示:(森林公园图片)走过林荫路,我们便进入了森林公园,这里的景色多美啊!莽莽大森林不但别具特色,作用还很多呢?谁能说说森林有哪些特点?(温馨提示:可以从气温、声音、气味、湿度、风速等几个方面来描述)

四、尝试解决

巨大的森林宝库

1、出示课件: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示意图

2、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天然林分布在哪里吗?(讨论交流 )

师:我国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远山区,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是我国的三大林区。东北林区是最大的天然林区,其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的巨大森林宝库。

板书设计

感受茫茫大森林

大、小兴安岭是黑龙江巨大的森林宝库

“林都”和“红松之乡”——伊春市

2地球的肺

教学目标:初步认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懂得去珍惜,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懂得去珍惜,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一、目标导入:

地球之肺——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但能转化太阳能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有机物,而且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因此,生物学家曾说,“森林是地球之肺”。

二、自学提示: 阅读教材

1、森林与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息息相关?

生态环境

森林给予人类的是清洁的生存环境,是绿色宝库,而人类对森林的毁坏,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灾难频繁。(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地球的肺

地球的肺——森林

资源有限

3、我们的承诺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野生物种面临消失的危险。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都知道森林是大自然的卫士,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支柱。森林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碳氧平衡,并能清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保持空气的清新。我国森林资源的情况怎样呢?

二、自学:

阅读知识窗

了解我国保护自然资源的做法:建立保护区、退耕还林 英雄马永顺的思考与行动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贺卡

五、拓展学习:

写一份保护家乡森林资源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我们的承诺

森林的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几近枯竭

水土流失和沙尘暴

野生物种面临灭绝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

1、 鹤舞扎龙

教学目标:了解丹顶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是

丹顶鹤的故乡,名列六大湿地之首。了解黑龙江省是世界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区之一。

教学重点:为挽救濒危野生动物---丹顶鹤,人们所做的努力。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世界》的栏目吗?我们现在就来欣赏。

1、出示视频:《动物世界》

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动物朋友,你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千百万年来,人类与动物一直共同在地球上和谐地生活着,创造了一

个美丽、多彩的世界。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看我们省的扎龙自然保护区,认识舞姿优雅、性情恬静的朋友---丹顶鹤。(板书课题:鹤舞扎龙)

三、自学提示

参观扎龙----仙鹤的故乡

1、出示幻灯片(扎龙自然保护区)

看到这张图片,你想说什么?

2、分角色朗读P21页的对话。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想说什么?

教师小结:广袤辽远的扎龙让游人流涟忘返。我听说同学们也特别喜欢扎龙,还收集了不少扎龙的图片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收集的成果。让大家共同欣赏扎龙美丽的风光。

3、实践活动:展示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图片。 (小组合作交流)

2、寻找大鸨:

教学目标:了解大鸨的外貌,生活习性,生存现状。

教学重点:大鸨濒临灭绝的原因。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一、目标导入

大鸨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翅长超过400 mm。嘴短,头长、基部宽大于高。翅大而圆,第3 枚初级飞羽最长。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 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十分善于奔跑,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寻找大鸨》

三、探究新知

1、大鸨的外形特征你知道吗?

2、大鸨的生活习性你了解吗?

3、大鸨是怎样生长繁殖的呢?

4、为什么把这种鸟叫“大鸨”呢?

5、大鸨濒临灭绝的原因?

6、国家对大鸨有了那些保护措施?

板书设计

寻找大鸨

了解大鸨

保护大鸨

3虎园遐想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北虎的各种情况,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东北虎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既稀少又珍贵。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

“山中一大王, 黄袍穿身上, 虽然没兵将, 一叫谁都慌。”谜语的谜底就是兽中之王——老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老虎中的一种——东北虎,我们到虎园参观一下吧!(教师播放虎园视频) 看看东北虎都在干什么呢?过去呀,在深山中经常会有东北虎出没,而现在,我们的兽中之王,却是濒临灭亡的动物了,看了这段视频,你想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虎园遐想》。(板书课题:虎园遐想)

三、探究新课 1 、汇报材料:

老师请同学们回家查阅了有关东北虎的资料,大家对东北虎一定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呀?(找部分学生汇报在家收集的资料)

2 、你了解到了东北虎的哪些情况呢?

兽中之王——东北虎(板书)

(

1、)请同学们自读 28 页蓝色部分,看看这部分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生读后汇报,师板书:猫科动物;最大的长约 4 米,体重达 300 多千克;淡黄色,“王”子纹;栖息山林中,善游泳,善夜行。)

(

2、)东北虎如此可怕,那是不是会伤害人呢?(生自由说)看看知识窗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跟据生回答,板书:森林的保护者„„)

(

3、)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东北虎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就用以前我们学习过的与老虎有关的成语或俗语,来形容一下吧?(骑虎难下、狐假虎威、虎视眈眈、虎落平阳„„)虽然东北虎是兽中之王,非常强壮、勇猛,可它们也有自己的无奈,为什么会这样呢 ? 板书设计

虎园遐想

兽中之王——东北虎

猫科动物;最大的长约 4 米,体重达 300 多千克;

淡黄色,“王”子纹;栖息山林中,善游泳,善夜行。

第6篇:人文教案

人文与社会

教案(7年级)

哈尔滨兴才中学

孟庆丽

2010—2011上学期七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第九周 11.1-11.5第一课时 黑龙江的民族 第十周 11.8-11.12第二课时 研究方案成果展示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三课时 结合民族搞知识竞赛 第四课时 学习日志 第五课时 黑龙江的人口 第六课时 特殊的地理课 第七课时 我家的户口本 第八课时 黑龙江的牵挂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11.15-11.19 11.22-11.26 11.29-12.3 12.6-12.10 12.13-12.17 12.20-12.24 12.27-12.31 1.4-1.5

第一课时

黑龙江的民族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省的各个民族的特色。

3、指导学生学会会用教材的方法。

4、会制定自己的研究方案,围绕主题开展研究。

(二)能力目标

1、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 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研究课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过程:

导语:本学期人文与社会教材与上学期有很大差别,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会有体会。

一、结合阅读指导,边看边研究学习方法。

单元页面:你会在这里找到本单元研究的主要方向。12页 实践页面:你可以在这里寻找有关研究的提示和指导。11-14页 单元活动页面:在这里你应该将自己的探究活动汇总升华。15——16页 信息页面:在这里你能得到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信息。17——28页 学习日志页面:在这里你应该反思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为今后的学习积累经验。29页

方法指导页面:这里汇集了相关的学习方法,你可以根据学习需要,有选择的阅读。3——6页

二、结合以上知识点,确定本单元主题:民族 按照教材

4、5页方法制定本节课自己的研究方向。 三每个人制定自己的研究方案,当堂课完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研究方案成果展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展示成果。

(2)互相比较,看谁的成果是按方案完成的。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交流、分享合作的快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 黑龙江省的各民族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黑龙江省民族资源进行调查研究。

本课时侧重学生展示,力争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展示结束,将成果上交。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结合民族搞知识竞赛

竞赛题: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我国已经识别认定的民族共有( )个。 A、55 B、56 C、57

2、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多、长、大、广、穷 B、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C、大聚居,小分散

3、( ),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A、共同团结进步 B、共同发展进步 C、共同团结奋斗

4、“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是 (

)同志提出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 C、胡锦涛

5、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我国(

)、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公平 B、互敬 C、平等

6、“民族”一词最早出现在(

)。 A、印度 B、希腊 C、埃及

7、民族是( )产生的。

A、人类社会一开始 B、国家出现后 C、原始社会崩溃,私有财产和阶级产生后

8、民族从其本质出发,具有(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等四个基本特征。

A、共同文字 B、共同习俗 C、共同语言

9、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民族大致有2700个,上亿人口的民族有7个,即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俄罗斯人、孟加拉人、日本人和(

)人。 A、西班牙 B、法兰西 C、巴西

10、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主要是民族特征和( )。 A、民族意愿 B、国家规定 C、历史推定

11、把我国各民族人民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纽带,主要有:一是( );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休戚与共的关系。

A、国家的长期统一 B、长期的历史交往 C、民族的大融合

12、(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A、增强民族团结 B、维护社会稳定 C、大力发展经济

13、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是( )。 A、民族解放 B、民族繁荣 C、民族自强

14、当代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 )、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五个基本特征。 A、长期性 B、阶段性 C、暂时性

15、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 )的宣传教育,使之牢牢扎根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心中,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的强大精神力量。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英雄主义

16、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要坚持四个维护的原则,即: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 ),维护国家统一。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和谐

17、( )凝聚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A、集体 B、国家 C、民族

18、( )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A、国家统一 B、民族团结 C、维护和平

19、( )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因素。 A、文化差异 B、民族差别 C、经济差距

20、只有加强各民族( ),才能不断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和相互繁荣,为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奠定文化基础。 A、互助合作 B、互相促进 C、互相交流

21、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 )。 A、和谐问题 B、社会问题 C、政治问题

22、( )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民族干部 B、科技队伍 C、知识人才

23、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平等。 A、相对 B、一律 C、绝对

24、(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 A、2006年2月27日 B、2006年3月27日 C、2007年2月27日

25、建国以来国务院召开过( )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A、2 B、3 C、4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

)制定的,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党的民族政策 B、法律 C、宪法

27、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 )三级。 A、自治县 B、民族乡 C、民族村

28、自治州、自治县的建制须经( )批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省级人民代表大会

29、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 补充规定是民族立法的表现形式。 A、特殊条例 B、一般条例 C、变通规定

30、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 )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为自己的民族成份。

A、国家正式 B、族群意愿 C、区域识别

31、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 )的民族成份确定。

A、父母

B、祖父母 C、继父母

32、年满( )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A、20 B、18 C、16

33、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份的,( )变更为其他民族成份。 A、可以随意 B、不得随意 C、根据需要

34、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 )当地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A、高于 B、等于 C、少于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以直接责任人员,处(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A、1 B、2 C、3

36、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具有特殊丧葬习俗的回族、维吾尔族等( )个少数民族妥善安排墓地,并采取措施加强少数民族的殡葬服务。对少数民族人员自愿实行丧葬改革的,应当给予支持。 A、9 B、10 C、11

37、少数民族公民( )因其风俗习惯的特殊而免服兵役。 A、可以 B、不可以 C、自愿

38、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 A、64% B、63% C、62%

39、我国最大的自治区是( )自治区,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

A、西藏 B、新疆维吾尔 C、内蒙古

40、人口密度最小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每平方公里仅(

)人,是全国人口密度的1/70。

A、1.2 B、1.6 C、2.6

41、据“五普”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为(

)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41%。

A、10443 B、10543 C、10643

42、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目前共有5个自治区,(

)个自治州。 A、29 B、30 C、31

43、目前中国有(

)个少数民族使用28种本民族文字。 A、22 B、24 C、26

44、我国省级建制的五个自治区是以(

)五个民族命名的。 A、回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B、苗族、高山族、哈萨克族、回族、土家族 C、汉族、壮族、蒙古族、东乡族、傣族

45、我国成立最早的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于(

)5月1日正式成立。 A、1947年 B、1948年 C、1949

46、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现状,划定民族地区的范围主要包括5个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大、成份较多的( )。

A、云南、贵州、四川三省 B、云南、四川、青海三省 C、云南、贵州、青海三省

47、素有“民族走廊”之称的,自古就是各民族东西和南北迁移的重要通道的省(自治区)是( )。

A、四川 B、贵州 C、宁夏

48、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

)个少数民族。 A、8 B、9 C、10

49、(

)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全国2000多个县(市)几乎都有分布。 A、壮族 B、汉族 C、回族

50、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 A、赫哲族 B、高山 C、珞巴族

51、在我国青海省内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52、闻名全国的红(枸杞子)、黄(甘草)、兰(贺兰石)、白(滩羊皮)、黑(发菜)产于我国( )。

A、贵州省 B、青海省 C、宁夏回族自治区

53、在美丽富饶的祖国宝岛台湾,世世代代居住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 ),在美丽的阿里山和迷人的日月潭,人们常常能听到他们美妙的歌声,看到他们动人的舞姿。

A、侗族 B、高山族 C、水族

54、“乌鲁木齐”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原意是(

)。 A、优美的牧场 B、青色的城 C、日光之城

55、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识别确定最晚的是(

)。 A、毛南族 B、普米族 C、基诺族

56、(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 A、壮族 B、回族 C、满族

57、仡佬族主要分布在我国(

)境内。 A、云南省 B、贵州省 C、广西壮族自治区

58、居住在我国海南省的少数民族是(

)。 A、黎族 B、彝族 C、壮族

59、自治地方数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共有8个自治州、(

)个自治县。

A、28 B、29 C、30 60、自治地方数量最多的民族是苗族,包括(

)个自治州、21个自治县。 A、6 B、7 C、8

61、1953年11月,在(

)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1984年,国家民委、国家体委将这次体育运动会定为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62、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07年11月在(

)举行。

A、广州市 B、南京市 C、银川市

63、“丝绸之路”以中国的长安为起点,经过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到达( ),经西域地区进入世界各地。 A、敦煌 B、哈密 C、喀什

64、代表56个民族欢乐祥和的“民族大团结”邮票在( )年隆重发行。 A、1996 B、1999 C、2001

6

5、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名著有(

)、《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

A、《蒙古军事史》 B、《西部医典》 C、《蒙古秘史》 6

6、《阿凡提的故事》是(

)的民间故事。 A、哈萨克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67、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

)族的《玛纳斯》,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英雄史诗。

A、柯尔克孜 B、哈萨克 C、乌兹别克 6

8、素有“古老的茶农”之称的是( )。 A、景颇族 B、哈尼族 C、德昂族

69、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思是(

)。

A、山里人 B、外来人 C、本地人 70、“惜土如金”的民族是( )。 A、土族 B、毛南族 C、土家族

71.金凤凰是( )族的吉祥物。 A、羌 B、怒 C、畲

72、我国北方唯一的以捕鱼为生,使用狗拉雪撬的民族是(

)。 A、鄂温克族 B、鄂伦春族 C、赫哲族

73、杰出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向( )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 A、黎族 B、京族 C、水族

74、寺塔和竹楼、竹桥是( )的建筑特色。

A、傣族 B、瑶族 C、侗族

75、木球是在(

)流行的打毛球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比赛既有强烈的对抗竞争,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6、泼水节,是使用(

)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节。 A、农历 B、傣历 C、万年历

77、每年七八月间,(

)族在草原上举行那达慕大会,节日期间举行传统的摔跤、赛马和射箭等比赛。

A、维吾尔 B、达斡尔 C、蒙古

78、赛牦牛是(

)的传统体育项目,这项活动在牧区半农半牧区较为盛行。 A、蒙古族 B、藏族 C、哈萨克族

79、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珍珠球是源自(

)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A、回 B、蒙古 C、满

80、“格”即(

)式摔跤,是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式摔跤的正式比赛项目。

A、蒙古族 B、苗族 C、彝族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学习日志

完成

29、30页学习日志,分两步,首先结合每部分标题讨论,形成经验,然后再选取最好的方法写下来。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黑龙江的人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我省人口的数量及分布

了解我省人口的生存发展需要什么条件。

怎样吸纳八方人才,再创黑龙江的辉煌 人口素质的调查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调查、参与、讨论、交流、分享合作的快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

黑龙江省的人口特点 及为了控制人口数量能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

黑龙江省利用现有的人口资源所进行再生产;人口素质。 【教学器材】

投影仪 学生搜集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录像

二、新课教学

黑龙江省的人口数量及分布

1、多媒体给出黑龙江省地形图

2、介绍省各市地的人口数量

3、黑龙江省面积是45.4万平方千米,单位面积人口数量是多少? 看省1949—2003年人口增长柱状示意图

1、 根据柱状图可知,从哪年到哪年,黑龙江人口增长的速度最快?

2、从那一年开始,黑龙江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变缓?

3、黑龙江的人口增长了一段时间后,速度变慢了,为什么呢?

师:人口增长对黑龙江人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小组的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自己小组的分析结果。 城市 农村

你能说:咱们家乡的几个奥运冠军的名字吗? 以及他们所擅长的体育项目吗? 学生阅读历史档案 P38 问:你认为从古代至近代,威胁黑龙江地区人口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应有的标准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特殊的地理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我省土地主要类型及分布

了解我省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扇形图形成正确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交流、分享合作的快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

黑龙江省的地形特征与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

黑龙江省利用土地资源所进行的生产生活 【教学器材】

投影仪 学生搜集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有关新加坡介绍的画面,感受新加坡花园城市惊人的美丽.但新加坡学生却来到我省对土地资源进行野外考察,考察结果怎样呢?请看她们见闻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黑龙江省的主要地形及分布

1、多媒体给出黑龙江省地形图

2、介绍省形状、位臵、面积

3、省主要地形:平原、丘陵、山地等

4、地形分布

5、黑龙江省面积是45.4万平方千米,主要地形面积各占多少? 看省地形面积比重图

1、 计算:新加坡面积587.6平方公里,我省面积是新加坡多少倍? 这么多土地是怎样利用的呢?请继续看新加坡学生野外考察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看2005年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绘制黑龙江省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表回答:

1、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

2、耕地、林地、牧草地面积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

3、你认为我省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分组回答

如何利用不同种类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

1、分组讨论、交流新加坡学生考察见闻中推荐地方 • 扎龙自然保护区

• 黑龙江农垦集团

• 奶牛之乡——安达

• 红松故乡——伊春

2、你能说:咱们家乡是怎样利用土地的吗?

三、小结

追随新加坡同学的目光,我们看到莽莽的山地,蜿蜒起伏的丘陵,辽阔的平原,看到了因地制宜、辛勤耕耘的黑龙江人。这节特殊地理课让我们对家乡更热爱了,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为我们美丽富饶的家乡做出贡献吧!

四、 布臵作业

社会调查举例说明黑龙江省人民是如何利用不同种类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我家的户口本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非农业用地的分类

了解城市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学会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交流、分享合作的快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理解人与 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和深入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观察、比较、探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非农业用地的分类,及其在我省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现在的户口本和搜集十五年前的户口本,课前布臵小组合作调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教师朗诵一段散文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大地上的时候,

黑色的土地上,印下了我们前行的足迹。

望着脚下的黑土,嗅着泥土的气息,

不禁感叹土地的神奇。

那远处一片片金黄一层层麦浪,

不正是他的杰作?

土地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每一寸肌肤都有着土粒。

……

师生交流:同学们谁能说说老师刚才朗诵的这首散文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黑土地)其实对于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人来说,我们也感同身受,就是这片沃土滋养了我们千千万万个生灵,我们的父辈都在这片土地上辛勤的劳作着,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如今这片土地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土地的利用方式在变,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王爽一起了解土地利用的新方式(课件展示王爽向大家问好的动态画面)(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 利用多媒体教学,了解我省城市化进程。

• 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城市化的概念

(一)、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王爽向大家介绍呼兰更换户课件口本的情况,要求学生结合以上信息思考:呼兰的户口本为什么数次更换,这说明了什么? • 引导学生结合呼兰的变化用自己的话“城市化”指什么,教师总结: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农业工业化,这就是城市化也称城镇化。

• 结合自己家的户口本,了解我省城市化进程。

• 学生取出自家的户口本,说一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再由学生拿出搜集到的十五年前的户口本,说一说户口所在地比较有什么不同,了解宁安是由县改城市。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我省撤县建市的地方,鼓励学生刻下查找资料,列出黑龙江近十年来撤县建市的地方。

• 总结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的三个时期:古代城市化萌芽期,近代城市化雏形期和现代城市化发展期。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非农业用地的分类

(1) 、结合城市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非农业用地。

请学生说一说城市化的关键是什么?(农业工业化) 教师小结:农业工业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土地利用的方式上的变化最明显,由此就会产生大量的非农业用地。

(2)、 师生交流:非农业用地由于其利用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课件展示:土地利用的几种类型的图片)试说一说图上的土地属于哪种类型?(小组讨论)

• 说一说你身边的土地属于哪种类型

• 小组汇报活动,了解我省非农业用地的发展变化过程,感受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

• 了解我省非农业用地的发展变化;

• 由第一小组成员汇报,黑龙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展示统计表,全体同学讨论: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 师生互评,教师小结:我省土地用于耕地,牧草地的面积减少,用于居民工矿,园林,交通的土地面积增加也就是非农业用地增加说明我省城市化不断发展。

• 了解我省建设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继续感受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 第二小组汇报,我省几个城市的交通用地的面积,展示统计表,全体讨论:由此反映了什么?

• 鼓励全体同学绘成统计图。

• 了解我省工业用地的面积,继续感受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 第三小组汇报在网上查阅的关于我省工业用地面积的情况,全体讨论:随着工业用地的逐步增加,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土地?

• 第三小组汇报我们家乡的工业用地面积体验家乡也在向城市化发展。

• 了解我省绿化用地的情况;

• 第四小组汇报我省城市绿化的基本情况,展示统计表。

• 全体讨论:绿地对城市有哪些影响。

• 课件展示:王爽介绍家乡呼兰城市化后现在的面貌。

• 畅想未来:随着家乡的城市化发展,未来我们的家乡将会变成什么样?

三、总结

一位著名的作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在这片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家乡的黑土地滋养着我们勤劳、善良的人,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黑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相信,等同学们长大后,一定会把家乡建设的更美丽、更辉煌。

四、布臵作业 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一下我省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用地纷纷转化为城镇用地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合理规划?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黑龙江的牵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松花江水流域境况,关注水污染等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调查走访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黑土地、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生活用水情况 【教学难点】 水污染的因素 【教学器材】

实物展台,学生搜集的材料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黑龙的传说引导学生关注黑龙江水资源状况,引发思考,产生忧虑环境问题的心情和思想。 二讲授新课

(一)、踏访各行业用水情况 农业用水 行业用水 城市用水 师问:仔细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不合理用水、浪费水资源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节水小窍门? (二)、关注水污染

要闻回放

读松花江水污染示意图,用彩笔绘出污染带经过的路径。 师问:水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生答:此处学生可能回答的有很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三)、感受黑龙江人的聪明智慧

师问:查找有关水污染处理技术方面的资料,了解科研工作者的事迹,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 生答;明理导行

(三) 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师: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和想到要节水、保水?(学生开放谈,制定相应法律法规、纪念日,加强节水的意识等,介绍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有关水的法律、节水标志等。)

师:可见,保护水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要所有人每天都关注。那么,我们周围生活中的水到底呈什么状态?你们想知道吗?请听下面几组同学的调查。 学生来源水调查

用水来源水质状况农业生产

用水来源有无水利工程有没有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师:在意愿调查中,看出水仍然是许多同学的首选。现在,假如请你将来一名工程师的话,你对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的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生: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增强节水意识;加大措施,减少水污染;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海水淡化等。

现在,我们的真实身份只是一名中学生,真正能做到或能参与的是什么呢? 生:节约用水。

师: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小高招?不妨露一手吧;或是看见哪些不平的现象,一吐为快吧!

(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成为了一个小高潮。) ①用淘米水浇花,用淘米水饮牛。 ②水龙头坏了及时更换,不用长流水。

③运动会时,同学们玩水气球,浪费水;同学们跑五千米时,还把水浇在他们身上,不仅浪费而且还不利于健康。

我们男同学夏天愿意玩水枪,有时还互相打起来,浪费水,完全可以玩些其它游戏嘛。

(四)、畅想安全用水的美好未来:生活中一方面要防止污染,另一方面更要提倡节约。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效率,节约是创造。畅谈我国正在进行的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节约型社会是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林、节地等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为重点。) (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行知识的迁移) 学生可以写出与节约型社会、节约型学校、节约型班级有关的宣传语、一句话或写出感想。(如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每一张纸,珍爱生命、珍惜每一滴水等等)

三、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黑龙江的水资源正在被浪费,形势在恶化,我们急需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争做“小小守护神”

四、布臵作业

请以“节约水资源”为主题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语,并通过我途径进行宣传.

课后反思:

生命教育

教案(7年级)

哈尔滨兴才中学

孟庆丽

2010—2011上学期7年级生命教育教学计划:

第一周 9.1-9.3第一课时 生命因缘分而美丽 第二周 9.6-9.10第二课时 开拓生命的宽度 第三周 9.13-9.17第四周 9.20-9.25第五周 9.27-9.30第六周 10.11-10.15第七周 10.18-10.22第八周 10.25-10.29

第三课时 成长的惊喜 第四课时 亲密应有间 第五课时 生命在爱中成长 第六课时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第七课时 每天锻炼1小时 第八课时 让心灵走进森林

第7篇:教育需要人文关怀

教育在握:

教育需要人文关怀精神

文/王一丹

事件一:2012年3月9日,湖南湘潭湘机中学晚自习,一场意外的停电引发了学生集体烧书、丢书、撕书,事后学生称此举是表达对学校长期补课的不满。事件二: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时,一名将在国旗下演讲的学生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事件三:《南方周末》曾报道过盐城一中的一名高一学生跳楼自杀,很重要的原因是承受不了过大的学习压力。这三件看似无关的事件却反映着同一个现实——学生们真的不高兴了,而且后果很严重。

若问当前教育最突出问题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就现状来看,教育对人的关怀还远远不够。早在五四时代,先贤们已经提出以“立人为本”的论题,教育的宗旨应当是育人。当代社会强调的“以人为本”理应贯穿在教育的各个层面,教育理应挥发出温润的光辉,但现实和理想往往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中国的学生便开始了唯分数论的考试历程。小升初、初升高、再到终极的高考,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教师追求升学率的工具、家长大学梦的延续甚至家长们相互攀比的资本。传统的教育理念,往往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下,教育承载着许多像升学、就业、致富等它本不应该承载的压力。同时,在这种情况之下,教育不过是单

一、教条、笼统、墨守成规的知识传输工具。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更多地以“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填鸭式教育是苏联一位教育家凯洛夫发明的,是一种灌输式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老师单一地将书本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毫无创造性可言。所以,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之下的课堂上,我们会发现,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很少参加课余活动,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很多学生甚至上讲台发表一个极为简单的演讲,都会两腿发抖,不知所言。 教育问题的根本症结,除了教育制度层面的问题以外,还与全社会抱持的教育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社会缺少对教育中所需的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视,把教育仅仅当成了考试的战场,而不是人文教育的课堂,没有真正把受教育的对象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来培养,作为有个性、有情感、有尊严、有情怀的人来关怀。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呢?笔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位,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品格与公民意识,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涵养学生的情商,与学生的平等

交流,营造健康、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教育符合人性发展与现代文明的潮流就是教育中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可是,中国的教育者,尤其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多数教师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将学生视为已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中国的传统还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私有财产,对他人而言,神圣不可侵犯,对自己而言,作为家长完全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塑造孩子,孩子是家长的附属物,最致命的是,孩子在家长眼中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此,家长式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常常违背学生意愿,没有也不愿充分尊重学生,结果就是令人唏嘘的失败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十分有必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真正地视学生为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平等施教,体现教育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教育是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关于祖国未来的工程,不仅是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行动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体系,形成人人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的新风尚,更新观念,创新教育。其中,家长的作用可谓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同时对孩子的终身教育负有不同推卸的责任。家长应该认识到抓好孩子的教育既是自己拥有的权利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切不可找出种种理由将失败的教育的责任都归咎于社会、学校、教师。所有人都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实现从以灌输知识为本位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位的转变,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加强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首先要倡导尊重学生的教育观,提倡平等交流。目前,国内的学生在学校基本经历着被管理、被排名,在家里被呵护、被宠爱,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缺乏独立人格。传统理念之下的教育往往以扼杀学生天性为荣。在该教育理念之下,好动的学生或者喜欢钻牛角尖的学生变成为了打击对象。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必须禁锢在教师的思维模式之中,受到教师的引导,如果学生有另外的想法,则会被认为是顽皮的,缺乏教养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其独特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并不应该去抹杀他们的天性,而是要尊重并且保护他们的天性,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出其积极性。教育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保护学生的天性,还学生尊严,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将学习看成父母老师强加的任务,而是其个人成长的动力。

此外,加强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还要倡导学生智商与情商兼修并重的教育理念。目前的教育普遍过于功利,唯分是从,一切以成绩为评价标准,分数高、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就是人才,分数低、成绩差的就是差生,就会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另眼”看待,这种有失偏颇、甚至错误的人才价值观,成了当前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和观念基础。从而导致我们的教育普遍缺少人文理想、社会抱负、道德信仰,缺少对家庭和朋友的关爱,缺少对社会责任的培养。这样程式化,工具化教育的教育是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卓而不群的人才的。我们的教

育培养出很多“有知识,却没文化”的“人才”,真乃教育的大悲剧!今天,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有知识的人,真正缺少的是一批既有知识,又有思想和人文情怀的现代知识分子和管理者。

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也应体现在教育公平上。现代社会人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当前城乡间、地域间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村的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得到妥善解决,城乡教育差距无疑会越来越大,农民后代将更难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城市的分层教育机制,将使越来越多的底层平民子女丧失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这样趋于两极分化的教育将会导致占人口大多数的平民子女得不到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长此以往,全民族的教育质量与人口素质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不仅仅关乎道义,更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的质量在本质上取决于学校的质量。学校所做的一切、学校教给学生的一切、学生在学校中所感受的一切,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有什么样的道德风尚,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教育若想把对学生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就必须让学生吸收丰富的精神养料。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学生能够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能拥有广博的人文情怀,能对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那么当他们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不管遇到什么,他们的心灵深处都会始终燃烧着一支崇高精神的火炬。

第8篇:物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提纲

题目:如何在物理教育中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

研究方法:此类论文大多运用很常用的几个方法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有:

1.综合分析法,就是在新课程目标中从物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本概念入手,层层递进,阐述物理教育和任务教育相互结合对于新课程目标实现的有利条件。2.举例说明,在物理教育中,我们有很多时候可以在教学中导入人文教育,通过许多物理教学的例子中导入人文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和人生有重大的作用。3.观点综合,通过此类参考文献中列举各种各样的观点,通过对这些观点的综合,总结出自己哦观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1. 汤洁《浅谈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 赵伦《以人文教育思想指导物理教学》

3. 毛赞《在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构建与传承》

4. 董承炎《人文教育及物理教学融合人文教育的若干问题》

5. 张建明《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3. 王志做《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析》

个人观点:在我选择的这个题目中,我觉得物理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青少年,而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主导力量,而物理作为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启蒙学科,让青少年对物理产生兴趣和爱好至关重要,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培养青少年从小就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对于青少年日后的发展有怎么样的有利条件等等展开讨论,通过一些实际的物理教学案例,把人文教育和物理教育结合的有点展现出来,在通过分析,得到物理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的条件·方法和优点。

第9篇:人文与社会二年级上册教案

人文与社会教材分析 年

级:二年级

主要内容 :和睦的群体、智慧的群体、爱国的群体 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系统分析:

和睦的群体的主体内容是黑龙江的民族和人口。目的是从民族和人口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黑龙江人的组成以及在互相交往中呈现的精神品质。中心观点是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不论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世居民族,还是后来迁移到这里的其他民族或地区的人们,都能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亲如兄弟。智慧的群体主体内容是黑龙江的生产和生活。目的是从生产和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黑龙江人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呈现的精神品质。中心观点是黑龙江省是一个勤劳的群体,一个智慧的群体,具有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爱国的群体主体内容是黑龙江人民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家乡黑龙江、建设家乡黑龙江的感人行为。目的是从上述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黑龙江人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家乡黑龙江、建设家乡黑龙江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爱国境界。中心观点是黑龙江省人们不但一个团结的群体、勤劳的群体,智慧的群体,更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胸怀的群体。 教材重点及难点:

1、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和睦大家族;

2、黑龙江人在与不力的自然环境不懈抗争,利用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创造美好生活中呈现的良好精神品质。

3、黑龙江人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入学时间短,识字量小,阅读能力有限,认知能力较 差,所知甚少。但喜欢听故事。为此,教学时主要以给学生讲故事为主,让学 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与启迪。

第一单元教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

和睦的群体

单元目标:

1、感受黑龙江人的民族构成,知道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组成;

2、了解山东、河北等地的人们迁移黑龙江的典型事例;

3、了解居住在黑龙江地域内的人们互相帮助的典型事例。 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体内容是黑龙江的民族和人口。目的是从民族和人口入手, 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黑龙江人的组成以及在互相交往中呈现的精神品质。中 心观点是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不论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世居民族,还是后来迁移到这里的其他民族或地区的人们,都能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教学重点: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和睦大家族,在这里居住的人们亲如兄弟。

教学难点:民族和人口的概念。

方法策略:以故事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展开教学 教学方法:实物教学法、讲解法相结合

课题

辨民族

教学目标:在黑龙江居住的民族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 教学难点:民族和世居民族的概念。 教学时间:9.2-9.6 教学准备:一幅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图片和反映黑龙江少数民族幸福生活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展示含有56个民族形象的图片,引出本课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在黑龙江居住的民族的有关知识

三、出示自学指导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图片大部分人的服装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初步了解黑龙江世居民族。

四、先学

1、通过图片展示生活在黑龙江的少数民族图片,要求与56个民族图片进行对比,体会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2、分小组活动。

五、后教

1、深入小组,即时指导。

2、解决问题,形成认识。

3、班级交流,稳固认识。

4、集中发言,教师点评。

六、当堂训练

1、分角色扮演活动,体会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

2、开展调查以“你是哪个民族的人”。

总结:通过学习感受到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 板书:

辨民族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课后反思:

54)个少数民族

(课题

找祖籍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感受黑龙江人口迁移的大致过程。 教学重点:体会黑龙江居民来自众多领域。 教学难点:祖籍和人口迁移原因。

教学准备:

1、若干幅能反映不同地域人们外在特征的图片和哈尔滨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光图片。

2、电视剧《闯关东》片段 教学时间:9.9-9.13 教学流程:

一、放录音,引出本课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我省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域人口汇集的地方。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听录音,辨别录音中的语言是哪里的家乡话。

四、先学

1、听录音,想问题。

2、回忆经历,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看电视剧《闯关东》片段。

五、后教

1、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片段,思考重点是他们为什么来东北。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理解体会黑龙江是多地域人口汇集的特点。

4、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例举黑龙江和山东人的联系。

六、当堂训练

1、展开找方言活动,并把方言和祖籍问题联系起来。

2、角色扮演体会地域文化的相互传播和影响。 板书: 找祖籍 找方言

寻祖籍 反思:

课题 一家人

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域人和睦相处的大家庭,明白黑龙江是 一个多民族、多地域人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教学重点: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域人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教学难点: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域人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教学准备:体现黑龙江人和睦相处的照片,体现黑龙江人和睦相处的故事

授课时间:9.16-9.20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听故事,辨道理

二、探究新知 活动: 听故事 辨道理

1、在听故事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听故事,老师讲,学生讲。(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人们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景)

3、小组讨论:交流听故事时大家获得的感受。指导学生捕捉故事中的关键点,进一步体会人们和睦相处的美好事实。用心去体会人们和睦相处的意义。

4、教师点播:黑龙江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三、总结

1、黑龙江人的性格:黑龙江人豁达通融,兼收并蓄,宽容大度,不盲目排外。在这样性格影响下,居住在黑龙江地域的人们,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实现了共同发展;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实现了共同进步。

2、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身边各民族各地域人们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情景,能用语言进行描绘。

板书设计 一家人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域人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 智慧的群体

单元目标:了解黑龙江人在战胜严寒等不利自然条件,利用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提 高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奋勇抗争的典型事例,感受黑龙江人在这方面呈 现的巨大智慧和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

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体内容是黑龙江的生产和生活。目的是从生产和生活入手, 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黑龙江人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呈现的精神品质。中心观点是黑龙江省是一个勤劳的群体,一个智慧的群体,具有不屈不 挠、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黑龙江人在战胜严寒等不利自然条件,利用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提高生

产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呈现的巨大智慧和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对黑龙江人行为中的智慧和精神品质的理解。 方法策略:以故事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展开教学 教学方法:实物教学法、讲解法相结合。

课题

滑雪板的故事

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人发挥聪明才智战胜严寒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从而切实体会到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给黑龙江人的生活带来的许多困难

教学重点:黑龙江人发挥聪明才智战胜严寒不断的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教学难点:切实体会到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给黑龙江人的生活带来的许多困难。

教学准备:滑雪板图片;反应冬季寒冷和人民生活的片段。 教学时间:9.23-9.27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 《滑雪板的故事》。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听故事

1、以询问是否喜欢听故事为契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分段播故事,提要求:

第一段,下雪,要求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思考:雪下了几天,积雪有多深,猎人们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第二段,做滑雪板,要求学生在听故事时思考做滑雪板的主意是谁提出来的,滑雪板是什么做的?效果如何?

第三段,穿山越岭,过海飘洋,赞扬滑雪板的民歌中那句诗是赞扬滑雪板的?那句诗是赞扬小木船的?

3、教师分段组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活动二:讲故事

1、提出要求:结合听故事讲述自己看到和听到的类似的故事。

2、组织讲故事:可以分组讲,也可以请几个同学讲面向全体学生讲。

3、组织学生讨论:对同学讲的故事给以评论。(说明黑龙江人是智慧的群体)

4、教师讲:重点讲火炕是你如何取暖的。 板书设计:

滑雪板的故事

发挥聪明才智 解决困难

课题

吃酸菜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和探究学习,知道酸菜在改善北方冬季饮食方面的意义。酸菜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家乡人们不甘寂寞,积极探索,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感受黑龙江人积极探索,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黑龙江人在解决冬季保暖等问题中所体现的智慧和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做课前调查、酸菜的做法,各种做法的酸菜美食图片。

教学时间:10.7-10.10.11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朗乡的翠花酸菜是比较出名的,今天咱们就来了解有关酸菜的事。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美食图片导入—了解酸菜的由来

1、图片导入:孩子们,想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哪些好吃的了么?小谗猫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酸菜做成的美食图片)

2.课外调查汇报:聪明孩子们,你们发现这些美食都是什么做的么?那你们都知道哪几种酸菜的做法呢?(学生汇报)

3、引出话题:谁能告诉老师酸菜是什么做的?那为什么要把白菜做成酸菜呢?

4、介绍酸菜的腌制方法。 活动二:听故事—想问题

1、开场小小辩论会:酸菜好与坏

2、说说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善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会用生活中的事实、事例反驳对方。启发学生注意关键环节,明确感受,形成对黑龙江人为改善冬季饮食的单一而积极探索的精神的认识。 板书设计: 酸菜的由来

吃酸菜

酸菜的好与坏

我们的创新

课题

采石油

教学目标:黑龙江人奋力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依靠科学技术力量,不断推进社会发展的行为。 教学重点:依靠科学技术保证石油稳产高产

教学难点:大庆人是依靠了怎样的原理保证石油的稳产高产 教学准备:一段石油开采的视频和图片 教学时间:10.14-10.18 教学流程: 活动一:试一试

1、选取一个小组到前面观察教师的实验,也可以协助。

2、出示实验步骤:教学资源

3、检查实验用具

4开始实验,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结果。 5.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的实验现象,提醒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二:听故事,辨道理(大庆人的故事)

1、导入:以询问汽车靠什么为动力为契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分段播故事,提要求:

第一段,地图上出了个大庆。要求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思考:大庆的名称是如何来的?你知道与大庆相联系的著名人物吗?

第二段,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要求学生在听故事时思考:大庆一年开采了多少油,稳产了多少年?

第三段,又找到了一个大庆。为什么说又找到了一个大庆?

3、组织学生讨论发现的问题。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学会比较,找到差别。重点是关注依靠拼搏精神,依靠科学力量做到了前人不敢想的事。 板书设计: 采石油

依靠科学技术

保证石油稳产高产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爱国的群体

单元目标:

1、了解黑龙江人为保卫国家安全奋力不顾身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

感受黑龙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爱国境界。

2、了解黑龙江人在新中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重工业基地,粮食基地,煤炭 基地和石油基地,森林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生产,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开型事例。感受黑龙江人这方面体现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境界。

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体内容是黑龙江人民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家乡黑龙江建设家乡黑龙江感人行为。认识点有三个:第一,黑龙江人为保卫国家安全奋力不顾身英勇抗击外来侵略呈现了强烈爱国主义的情怀;第二,黑龙江人 民为新中解放事业积极参军参战努力恢复生产支援前线;第三,黑龙江人民在新中国建设中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重工业基地,粮食基地,煤炭基地 和石油基地,森林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生产,为国分忧无私奉献,呈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黑龙江人一以贯之地以国爱的和民族的事业为重,显示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感受黑龙江人具高尚的爱国情操。 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黑龙江人在历史长河中凝聚和呈现的这种无私无畏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也是教育得要内容。

方法策略:讲授谈感受交流感悟 教学方法:讲授 启发 感悟

课题 他们为国家而献身

教学目标:了解黑龙江人为保卫国家安全奋不顾身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感受黑龙江人这方面体现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爱国境界。

教学重点:感受黑龙江人具高尚的爱国情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黑龙江人在历史长河中凝聚和呈现的这种无私无畏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英雄的故事。及视频。 教学时间:10.21-10.25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的家乡有着一望无际的稻田,宽阔的公路,漂亮的楼房。可当我们的家乡曾遭到沙俄和日本曾侵略,在保家卫国中,黑龙江人民与入侵者进行生死的斗争,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志士,他们为了国家而献身。

二、板书课题:他们为国家而献身

三、活动一 教师讲故事

1、布置要求:听故事,思考问题。

2、听故事要认真,故事中哪些事例让你感动。

教师:同学们在抗击入侵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一批批爱国志士战死疆场,鲜血染红了白山黑水,赵尚志等爱国志士就是千千万万中的一个。教师讲赵尚志故事,然后讲杨靖宇的故事。

3、教师讲寿山为国家舍生取义的故事,以是否听过“让士兵向自己开枪”为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活动二 学生讲故事

1、提出要求,结合听故事讲述自己知道或是搜集的英雄故事。

2、看视频,赵一曼的故事。 活动三 评论人物:

1、组织评论人物,分组评论再全班交流。说人物说自己欣赏故事中的人物和理由。

2、这些英雄人物哪些事迹让你感动,你向这些英雄人物学习什么?

四、总结

为了抗击入侵者,这些爱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为国英勇献身的精神。 板书设计: 他们为国而献身

赵一曼

杨靖宇

赵尚志

寿山

课题

智取威虎山

教学目标:感受杨子荣在风雪弥漫的莽莽林海中驰马扬鞭的飒爽英姿,能感受到杨子荣为人民求解放的大无畏精神,感受杨子荣捣匪巢的必胜信心。了解黑龙江人怀着一腔爱国热血活跃在革命需要的地方。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杨子荣的事迹感受黑龙江人持续革命精神,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难点是讲述黑龙江人民从事革命活动斗争中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教学准备:

1、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地图。

2、智取威虎山片段。 教学时间:10.28-11.2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1、谁看过《智取威虎山》的电视或是听说过?如果学生有知道让 学生说说。

2、教师简介杨子荣1945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

参军只有一年多时间。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侦察英雄”、“战斗模范”。

1947年,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

二、活动一

1、教师组织学生看地图,时间在解放战争时期,看懂在全国各地还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时候黑龙江已经解放,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大后方。

2、启发学生想问题:先解放的地方应做什么?

3、学生读地图,通过直观比较知道黑龙江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地方。 活动二

1、讲述京剧《智取威虎山》的背景

2、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智取威虎山》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剿匪明确剿匪的意义。

4、在小组里讨论看了这个视频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

1、在小组内讲这个故事。

2、每小组推荐一句优秀故事员在班级讲讲这个故事。

三、总结

杨子荣家乡的干部群众,也为出了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而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1991年,中共牟平县委、牟平县人民政府,为纪念这位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在县城中心位置建起了“杨子荣广场”,在城南原烈士参军集合的雷神庙西侧,建起了“杨子荣烈士纪念馆”,让烈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成为激励全县人民永远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板书设计: 智取威虎山

杨子荣

英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民

课题

为采石油拼命的人们

教学目标:

1、了解石油工人为了国家早日甩掉落后的帽子,他们拼了命,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2、感受到黑龙江人民为国分忧,以大庆油田为例,为新中国建设无私奉献。

3、了解黑龙江人民在新中国初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全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教学重点:黑龙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呈现出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是对建设中困难的理解,教师可选取距离学生生活经验事例进行讲解。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10.7-10.12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现在我们的生活优越,不知道我国曾经是个贫油国。解放后我国石油工人拼了命也要为祖国采石油。如今,中国早已丢掉了落后的帽子,正迈着现代化步伐走向世界。这节课我们先看视频《铁人王进喜》。

二、新课探究 活动安排 活动一

1、组织教学,看视频《铁人王进喜》

2、提出观看要求,记住视频里的人和事。

3、学生看视频 活动二 教师导语

1、我们从影片中认识的是铁人王进喜。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积极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 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下面来讲讲故事中的人物。

2、明确讲故事的规则,看哪个小组记住的事例多。

3、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讲视频中的故事。

4、小组内选出一名优秀选手参加班级讲故事。

三、总结:如今,中国早已丢掉了落后的帽子,正迈着现代化步伐走向世界。时代需要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就象电影主人公说的一样,要争气,不能丢脸。拥有铁人的民族,才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板书设计: 为采石油拼命的人们

铁人王进喜 教学反思:

文 与 社 会 教年 级:二年级上册 备课人:李静

上一篇:集团党建工作引领下一篇: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