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2022-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摘要: 小学道德素养以及法治观念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日常道德涵养水平,强化生活中的法律认知观念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前提下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相比以往的教学方式更能顺应小学生认知世界以及理解世界的发展规律。文章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际教学现状,对基于核心素养相关课程内容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中学、高中甚至大学期间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有着较大的差异。好奇心强、认知接受能力较低以及教育管理可塑性较强等,是小学生固有的成长特点。在思想道德以及法治观念的学习方面,小学生与其它阶段的在校学生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学生对于其生活的外在客观世界基本上还处于懵懂的认知时期,在人生观念以及德育观念的形成方面基本还处于空白认知状态,这就进一步凸显了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理念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人文底蕴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首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来说,人文底蕴是他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重要素养,能为学生的长久健康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精神动力。教学实践证明: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出发,结合乡土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跟学生更为贴近的乡土素材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促使学生主动捕捉所在地域内的人文气息。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乡土素材的作用,在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学生人文知识、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在讲《守望精神家园》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笔者在课前布置了实践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本地区名胜古迹、文化名人、民风民俗等。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做了准备,在课堂展示环节可谓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有的组用手抄报展示了实业家张謇、针神沈寿、书画篆刻大师王个簃、一代名医陈实功等南通历史文化名人;有的组展示了在蓝印花布博物馆学习扎染的蓝印花布作品;有的组讲述了小时候听僮子戏的有趣经历。

利用乡土素材,不仅让学生留有深刻印象,还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亦能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素材、课中展示分享感悟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人文底蕴素养。

二、创设情景,强化会学

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制造让他们展示自己日常生活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学会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讲《学习新天地》时,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前录制了一段短视频。该视频的编导、演员,由学生自荐或推荐担任,整个制作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笔者对视频内容进行审核,在技术上给予一定指导。视频内容主要呈现的是两名学生学习状态的对比:一位学生早读课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上积极参与讨论,课间主动跑办公室向老师提问疑难问题,放学后自觉完成作业,并进行自主拓展训练;而另一位学生早读课上抄袭作业,课上打瞌睡,课间与其他班的学生追逐打闹,放学后作业做到一半就玩起了网络游戏,直至深夜。该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后,部分学生羞涩地低下了头,明显意识到了平日里自己行为的欠妥之处,这种强烈的对比,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重要。

通过创设真实情景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讲,进而强化学生学会学习的素养。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责任担当

责任担当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为此,教师要尊重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责任担当素养。

例如,在讲《丰富的社会生活》时,为提升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服务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在开学前的暑假里,笔者让学生自行设计、参与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当笔者让学生谈自己所参与的社会生活以及感悟时,常听到精彩的发言。有的学生参观了革命纪念馆和家教家风馆,表示要争做爱国少年,弘扬中华文化;有的学生参加了爱心助学公益活动,表示自己感受到好心人的善良和社会的温暖,要竭尽所能传播正能量;有的学生参与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表示自己要成为讲文明、守规则的好公民,等等。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素材便可源源不斷地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自行感知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求。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应该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教学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将学生打造成合格的社会公民。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把“学科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真正“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匠心独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去粉饰、表真情、除平淡、显生机,真正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体现出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促进每位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更充分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瑞彦.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9(23):215.

[2]张亚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學咨询(教育科研),2019(8):180.

[3]许晓杰.聚焦核心素养,努力打造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75-76.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小学

作者:应海英

第2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探究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初中教育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由于知识内容十分抽象,使得学生们很难做到充分理解,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为此,教师便可以尝试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确保学生们能够有效融入到情境之中,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学习,进而提升自身综合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在初中道德与发展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并列举相关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教学效率;初中;创设方式

引言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开始尝试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以此为学生们提供更具情感价值的氛围。而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来说,理应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充分利用,确保知识内容可以在情感层面和学生们产生共鸣,。从而可以促使其逐步形成优良的思想理念,并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进而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优良的基础。

一、依靠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1.基本概念分析。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发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方式,因此进行音乐播放以及图片展示从,从而能够创设更为优良的教学情境。尤其是音乐歌曲,其本身的旋律十分优美,促使学生们的听觉感官得到强烈冲击,将学生们内心的情感全部激发出来,引导其融入到情境之中,进而可以全身心进行知识学习[1]。

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集体的力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在课堂的导入阶段时为学生们播放经典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由于这首歌曲与学生们的年代相差较远,因此当学生们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并不知道这首歌曲到底是什么。此时教师便可以先让学生们猜一猜这首歌曲的名字,并思考其中具体蕴含的道理是什么。学生们第一次聆听时,或许无法做到有效把握,但是经过多次聆听之后,大致能够明白其中的内涵,也就是团结起来力量更大。之后,教师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将本堂课程的内容引入进来,促使学生们可以有效融入到课堂之中。

又如,在进行“身边的公共利益”学习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展示一些有关于列车、汽车、铁路、公园以及博物馆等图片。由于这些建筑物都来自于学生们的生活之中,让学生们感到十分亲切。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理解效果便会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依靠新闻事件讲述创设教学情境

1.基本概念分析。

对于新闻事件来说,往往都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有着大量话题,并且和“道德与法治”之间存在较大的联系。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教师理应结合具体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们自身的需求,以此通过新闻讲述的方式,为学生们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同时再以新闻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们积极投入到分析和讨论工作之中。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便被完全调动了起来,他们会感到有着很强的参与感,逐步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所在,自身学习态度也会有所转变,由原本的排斥逐渐变成喜欢。甚至教师没有督促,同样能够自主投身于學习之中,进而提升学习质量[2]。

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对于“刑法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讲述2018年时“昆山骑车男正当防卫”的案件,以此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从而让其认真探讨,为何这一案件的主要犯人最终被判了无罪释放?其中能够体现出我们国家刑法的哪些原则?这些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意义?由于相关新闻内容就在近期发生,离自己的生活并不远,从而将其潜在的探究欲望全部激发了出来。这样一来,教学活动将会更具针对性特点,学生们同样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理解,对于我国的“刑法”内容能有更为深入的认知,进而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率。

三、依靠活动开展创设教学情境

1.基本概念分析。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活动方式进行情境创设,促使教师和学生们能够共同参与其中,从而能够营造出优良的学习氛围,以此提升教学质量[3]。

2.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承担责任”学习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安排学生们自主准备以“承担责任”为核心内容的节目,不同学生对于本堂课程内容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实际表演的节目也完全不一样。有些学生选择表演小品,有些学生选择进行演讲,而有些学生则直接制作了小视频。如此便是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极为火热,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又如,在进行“网络学习”的知识学习时,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举办辩论赛,让学生们站在两个对立的角度探讨“网络学习是否能替代传统学习”。经过火热的辩论之后,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变得更为清晰,同时还能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进而使得学习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时候,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们有效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此一来,教学质量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们的整体水平也会随之有所增长。

参考文献

[1]刘顺海,马孖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00076-00077.

[2]陈鸳鸯,朱钭宍.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No.098(14):00027-00028.

[3]彭伟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No.458,No.461(Z1):00047-00049.

作者:张德鸿

第3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名称

本节课学习的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一课时“法不可违”。

二、基本信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违法行为,知道违法行为的种类,了解到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

2、能力目标:学会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违法行为。

3、情感和价值目标: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守法,做守法好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使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人民法院严惩腐败犯罪,2020年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2万件2.6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中管干部的12人,对赵正永判处死缓、终身监禁,对赖小民判处并执行死刑,彰显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

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这些干部受到惩罚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说明了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无论是谁都不能违法犯罪,违法犯罪者不论是社么身份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现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我们应该了解法律,并自觉遵守法律,做守法的公民。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五课第一课时“法不可违”。

(二)新课讲述

目标导学一:违法无小事

1、法律的规范作用

阅读课本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勤、保安,以及警察,把故事情节演出来,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加入到学习中。

提问(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点拨:虽然小勤不是故意的,但他的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行为。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点拨:可以,学习法律懂法律,就可以规避违法行为。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知法懂法的重要性,以及违法后需要受到惩罚,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违法犯罪。

1、违法行为的含义

阅读课本内容“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朱某捡到苏某丢失的手表不归还,苏某向法院起诉最终判决朱某限期归还。

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看比赛时做出了起哄打鬧等一系列不文明行为,多次劝阻都不听,工作人员报警将其带走。

镜头三: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劫小学生,共得1000多元,最后被判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这些人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点拨:镜头一朱某是民事违法行为,造成了苏某的财产损失;镜头二李某是行政违法行为,破坏了体育馆的秩序;赵某是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了影响。

提问:还有没有知道类似案例的,大家一起来交流和分享?同学们对这些事情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事例了解到不同程度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他们所触犯的法律及其惩罚,了解到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目标导学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阅读课本上的“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谎报险情

镜头二:破坏铁路封闭网

镜头三:殴打他人

小组进行讨论分享:你身边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点拨:镜头一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镜头二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镜头三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

教师强调:谎报险情是指某些人为了某种目的或者是达到某种需要,编造谎言造成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险情包括水灾、火灾、车祸等特别危险的情况,谎报险情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还扰乱了社会秩序,这样的行为违背了公安管理处罚法,必须受到一定的惩罚。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都是行政违法行为。

【设计意图】这三个案例都极有可能发生在中学生的身上,通过这三个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具体内容,并且让学生了解到违法行为的危害,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2、警惕和远离民事违法行为

阅读课本上的“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镜头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

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以上这些行为违法吗?违反了什么法?

教师讲述:镜头一卖方不履行合同上的规定,让买方受到了财产上的损失,影响到双方的合作,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合同的规定。

镜头二中照相馆不经允许就展出了当事人的照片,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肖像权的规定。

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著作权的规定。

点拨:这三项事例都属于侵犯公民权利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应用效果

本节课学习的是法不可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本中详细的案例并且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认识和了解到了违法行为,也知道了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危害,懂得了违法无小事,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了学生的守法观念。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之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初中思政课教师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才能真正地在思政课上发挥出立德树人的功能。在思政课上,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待现实,树立正确的目标,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教师在教学课程中,一定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按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规律来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案。思政教师也要创新自己的话语方式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授课的亲和力,让学生对思政课充满兴趣,从而自觉地投入到思政课的学习当中,让德育教育渗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思政课教师也要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采用图片、视频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思政文化素养。在初中思政课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让“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融入其中。

作者:李义

第4篇: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总结

本人担任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科教学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是新教材,教学思想与教材内容都改变很多。我积极参加新课程教材教法培训,作好笔记。培训后认真思考,理解教材的精髓。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课件,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向40分钟要质量。课前,学生根据我制作的微课掌握基本的知识,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间互相提问,共同讨论,辩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道德法治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不是说情商远比智商重要吗,我认为道德法治课不是简单地教学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应该放到塑造一个人的人生这个高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做好对学生学习和思想工作的课后辅导。在学习上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多鼓励,多帮助,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真心的进行夸赞。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能够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取得的成绩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在本人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下,本人所教学生及班级德育智育全面发展,多年的学生测评成绩在全镇第一,在全县也名列前茅,多次受到镇中心校领导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西华县东夏镇初级中学

李悦莉 2018年4月20日

教 学 经 验 总 结

西华县东夏镇初级中学 2016年4月16日

李悦莉

第5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滦阳中学—党艳东

本学期,我有幸接触了新教材七上《道德与法治》,在教学过程中,新教材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诸多感受,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下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具体如下:

第一、根据教材中每一课的六个板块,即“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连接”、“拓展空间”、“方法与技能”,灵活机动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并让课堂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学习评价方式。

二、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从中获得感悟,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将讲台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社会调查,制作课件,课堂上台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也尝试用音乐和视频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第三、《道德与法治》这本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课堂上,老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课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讨,课后的社会调查、写感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有老师说犹如“放风筝”,要求教师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一个学期以来,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教学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继续努力,力争更上一层楼!我也相信有一份耕耘总会有一份收获!

第6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如下:

在这一学期里,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尽量做到:

1、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2、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3、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

4、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7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秋季) 这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2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作为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同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并做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即将过去,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第8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来,我担任八(2)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坚持认真备课

: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就连以前极讨厌道德与法治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书店等地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改指出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新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反思不够。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加强转差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学习新教材,进一步研读新教材。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

第9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如下:在这一学期里,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尽量做到:

1、 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各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

3、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品社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如:《我们的民主生活》,就是通过几个相关专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等方式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5、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6、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7、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

8、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和学生虽有了收获,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教授课程时,缺乏深度性、灵活性。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

上一篇:招商引资交流发言下一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