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班合作

2022-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辅导班合作

运用“同伴辅导”模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

一、“同伴辅导”模式的概念

在200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利用“同伴辅导”模式,进行高校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项目中,对“同伴辅导”模式的定义如下:

“同伴辅导”模式是被设计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帮助教师向学生提供有技术支持的、丰富的学习活动,来促进教学的标准化。在该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教练”,以同伴的身份来帮助经验相对薄弱的教师,帮助他们利用技术来优化课程、确定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有效方法、形成必要的学习策略和技术技能,并将适当的技术整合到学与教过程之中。

本研究主要利用“同伴辅导”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因此对该模式的定义为:

“同伴辅导”模式是被设计用来向学生提供由各种技术支持的、丰富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在同伴辅导中,经验丰富的学生作为“教练”来帮助经验相对薄弱的学生,帮助他们确定提高学业成就的有效方法,形成必要的学习策略和技术技能,并将适当的技术整合到学习中。

二、关于“同伴辅导”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

20世纪60年代中期,同伴辅导在美国的学校兴起,目前已渗透到社区、企业等各种不同的组织中,同伴辅导的理论和实践已为各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接受和推广。该模式在学校中较为突出的应用是1996年启动的“波斯顿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7年10月举办的利用“同伴辅导”模式进行高校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项目(Peer Coaching Program),是对该模式的最新实践应用。

McKenzie Jamie在 How Teachers Learn Technology Best一书中,对同伴辅导模式做了详细介绍,提出了决定该模式成功的十一个要素。Alexander Russo在School-Based Coaching——A revolution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or just the latest fad?中,阐述了该模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优越性,并对其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确定了同伴辅导模式成功实施的条件。

三、“同伴辅导”模式进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可分为积极互赖和消极互赖。在积极互赖中,学生之间互爱互助,个体之间互相勉励促进彼此的学习;在消极互赖中,学生之间反向互动,个体之间相互破坏彼此的学习。在没有互赖的情况下,学生之间也就没有互动,个体之间也就没有影响,各自独立作业。

(二)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合作是通过意识到他人的情绪和观点,协调自己的情绪和观点,来努力实现共同目标。从皮亚杰及其相关的理论可以得出假设:当个体处于合作环境中,会发生社会—认知冲突,从而引发认知不平衡,并进而促进个体的观点采择能力和认知的发展。对于同一个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持截然不同的观点。在皮亚杰学派的认识中,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迫使某人与其他同学达成一致意见,来加速学生的心智发展。

(三)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假设,学生为了获得一些外部奖励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而当没有奖励或被惩罚时学生将不再努力工作。合作学习为所有参与努力的小组成员提供了外部刺激,因为从本质上讲,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帮助其他同学或朝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四、运用“同伴辅导”模式进行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在中国的推进不是一帆风顺的,更多地停留在表层上的简单模仿,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精神。一些教师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合作学习不过是“装饰”课堂的一种形式,合作学习实践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化和低效问题。

为解决合作学习形式化和低效问题,我们以“同伴辅导”模式理论为研究框架,将“同伴辅导”模式应用于学生合作学习中。下面对该模式应用在学生合作学习中的意义进行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系统地研究问题

以“同伴辅导”模式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展开各种对话,主要包括:

1.与自我对话。指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使自我清醒地意识到现在的存在状态,写学习心得就是学生进行自我对话的过程。

2.与同学对话。在该过程中,学生主动请同学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请同学倾听自己的困惑,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意向,并表现出敞开、接纳、理解和包容的心态。

3.与文本对话。即阅读书籍学习的过程,是对文本进行阐释的过程,是一种对话的过程。真正持续有意义的对话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之间的对话,而必须走向更为广阔的“阅读”。

(二)使学生以个性化的语言“公开”表达自己

学生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丢失了“个人化实践语言”。学习的生命力是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把握和判断,对种种学习“事件”作出的有意义的分析。因此学生要重新找回自己的“个人化实践语言”,让学习成为一种“讲述”,当学生向周围的同学“讲述”自己学习中的种种“事件”时,有意义学习才更容易发生。

(三)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防止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是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建立在“同伴辅导”模式之上的合作学习,在增强学习策略、培养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同伴辅导,差生可以从优秀生那里得到学习内容方面的帮助,同时也了解到其学习策略,进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进步。学生能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合作关系良好,进而使得学生日常学习能够建立在一个合理的基础上,避免了片面追求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

作者:李 群

第2篇:生态合作视野下的高校心理辅导模式探索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遵循“学校—学院—学生”三级网络工作模式,但在实践中这一模式过于简化。研究在总结高校心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探索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实际结构。结果表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处在生态系统中,“小—中—外—宏”四个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富有层次的高校心理咨询生态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小系统和中系统基于功能性分工的协同合作。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高校;心理咨询;合作

一、生态视野下高校心理辅导系统的层次性及相互作用

高校心理咨询同样处在这样的小—中—外—宏系统中,这四个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作用,构成了一个富有层次性的高校心理咨询生态系统。

首先,在高校心理咨询生态环境中,小系统与中系统相互作用。高校心理咨询师与前来寻求帮助的个案学生位于模式的中央,工作重点除协助学生改变之外,也重视与学生有直接关联和影响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整和改变。这个系统主要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内完成,但咨询师的服务对象又不仅限于接受咨询的学生,还包括学生辅导员、学生的同伴、驻校值班心理医生、学生家长等,后者所在的系统属于中系统,主要向小系统提供支援和咨询室外的辅导和帮助。反之,小系统也会对中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如一个学生在心理中心咨询,势必会加大辅导员对其关注及联系,家庭成员也可能因此而忧心忡忡。

其次,在高校心理咨询生态环境中,小系统也会受到与之互动的外系统和宏系统的重大影响。从宏系统上看,国家在《教育部 卫生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05)中曾经提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需的工作经费和条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这意味着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心理中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也因此成为社会公共机构重要职能的一部分,使学生可以及时得到所需的心理资询和服务。从外系统上看,舆论对于心理咨询的接受度和价值观会通过媒体等途径传播开来,这会影响小系统中的学生对自身困扰的看法和对心理咨询的接纳程度,从而影响自发寻求帮助的行为。

二、高校心理辅导的系统模型构建

基于高校心理咨询系统的层次性,我们在定义系统要素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每个系统要素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咨询师与学生构成基本的咨询小系统,并通过与中系统中各个单位的个人之间构成相互关系,来实现小系统的目标。每一个中系统,都担负着一定的功能。

(一)心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个案管理和分工合作机制

作为中系统中的主要一环,心理中心一方面要对咨询个案学生的动态进行管理和跟踪,另一方面要针对个案的实际情况与系统中的其他要素实现分工,并达成有效合作。

(二)学院的主要功能是运用校内辅导资源

对于个案学生来说,学院是开展专业学习和校园生活的主要阵地。学院强大的软硬件设备和校友、企业联系,为个案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而学院辅导员作为个案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主要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助学金评选、党建工作、寝室文明建设、班团骨干建设、谈心谈话等一系列的培养职责,小系统中的咨询师通过和学院辅导员联系,能够获得很多关于个案学生日常表现的信息,也能够从学院的角度提供帮扶对策,促进个案学生在咨询室外的改变。

(三)班级的主要功能是追踪个案资讯

个案学生在教室中学习,班级是学生最直接的影响源之一,班级特色文化存在着无形的塑造和教育力量。个案学生在校内的主要人际活动之一就是跟班级同学的交往,因此,咨询师可以通過个案学生的寝室同学、班委、班内好朋友等追踪个案发展的资讯和动态。而个案的人际交往现状很多时候又是咨询师在咨询室中与个案学生工作的重要素材。

(四)家庭的主要功能是为个案提供系统支持

家庭成长环境对个案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有时候会发现,仅仅对个案学生开展工作效果并不大,学校咨询师必要时需要联系家长,引起他们对个案发展的重视,让他们产生共识,愿意参与到整个历程中来,为个案提供家庭方面的支持。这种支持对个案的发展方向有着良好的预测作用。

(五)医院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校外专业资源

有些个案的困扰依靠单纯的咨询过程无法解决,需要结合医院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咨询师通过让学生去当地医院的精神卫生门诊,或者由精神科大夫到学校心理中心坐诊,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诊断和治疗服务。这种专业性的支持,对心理咨询师和个案学生组成的小系统的改变是非常必要的。

相比于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对于咨询室内小系统的直接影响力相对较小,更多是在价值层面、需求和分配层面影响中系统内各要素。因此,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追求应是超越小系统的限制,或者说是在中系统范围内与小系统协同工作。根据这一思路,高校心理咨询生态系统的整体工作内涵可以如下图所示。

总的说来,咨询师和个案构成的小系统和学院、班级、家庭与医院构成的中系统的合作是一种基于功能性分工的合作方式,其中既有校内的沟通互补(如辅导员的资源提供、学生的资讯交换),又有校外的系统支持(如家庭的关心配合、医院的治疗服务),其合作成效与咨询师的专业素养、学院的合作共赢能力、校外系统的支持力度、父母的觉悟和协助等都有重要关系。

三、高校心理咨询生态系统模型对心理服务者的启迪

(一)重视高校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高校心理咨询生态系统模型对于高校心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心理咨询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成长和生存环境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善于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角度去寻找学生行为的深层原因,除了提高自身心理咨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之外,还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作性,利用系统环境对学生进行干预。

(二)重视与校内其他部门的合作

保持心理中心与学院和其他部门的互动,积极整合资源,除了争取学生所在学院的关注和配合之外,还可以通过与就业中心合作,开发学生就业资本;与教务处合作,提高学生学习动机;联合保卫处,一旦危机发生,能够迅速联动。

(三)重视家长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家长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和观念,社会舆论和社会组织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参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通过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成长,通过社会不断破除对心理问题的刻板印象,共同营造重视心理健康的家庭和社会氛围,促进学生离开咨询系统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探索并构建了高校心理咨询系统模型,这一模型在现有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基础上向前更进一步,将现有模式与生态学观点结合,关注并描述了人与环境互动中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未来研究中如能进一步探索高校咨询师如何与学院、校内职能部门、精神科医生、家长等达成有效合作的具体方案,并通过质性和量化研究检视其有效性,将进一步增加我们对高校心理服务工作全貌的理解。希望这一研究结果能够有助于拓展高校助人和育人工作的思路,增进高校一线工作者的工作胜任感。

Key words:theory of ecological system;university;counseling service;co-work

作者:黄维锋

第3篇: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研究

[摘 要] 传统高职教育模式的弊端、高职教育目标的特殊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需要高职院校实现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的协同合作。协同合作的内容包括组织协同、理念协同、信息协同、过程协同。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要搭建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组织架构,打造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沟通平台,建立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协调机制,建立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评价体系。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业导师;协同合作

[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工。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包括学业规划、学风建设、党建、学生社团、勤工助学、心理辅导、奖评助贷、升学就业等工作。学业导师一般由专业教师担任,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竞赛、实习就业、毕业设计(论文)等。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辅导员与学业导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化发展,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传统高职教育模式的弊端

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职业大学至今,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不少院校在教育理念、学生管理、教科研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高职教育中,教学与管理脱节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些学业导师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做好教学与科研,负责学生的成才工作,学生的成人工作应由辅导员、班主任负责。有些辅导员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做好学生管理,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提升由学业导师负责。这样的认识落实到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学生就业时辅导员因缺乏专业全面的认知而给予学生错误的指导,学业导师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忽视职业素养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与管理相脱节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高职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高职教育目标的特殊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教书与育人是有机统一的,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即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与从事专业指导的学业导师要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育人任务。

(三)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学生的需求是多样化和全面性的。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已经远远不限于校园和师长,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出时代化、多元化的特征。对于成长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希望得到的指导是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全面的。面对错综复杂的指导对象和全方位的指导需求,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应该通力协作,共同探讨指导方略。如果辅导员和学业导师的指导意见不一致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来自于辅导员或者学业导师的指导是偏颇的,更会影响学生的抉择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内容

(一)组织协同

管理与教学相脱节的弊端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代之以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教育模式。建立协同的组织是模式建立的首要环节。只有实现了组织协同,组织有了明确的规章制度、职责分工与合作,协同工作才有载体,才能有序地开展。

(二)理念协同

教育理念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教育理念上协同了,在教育行动上才能步调一致。如果辅导员与学业导师一方以学生为本,一方以教师为中心;一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一方推崇共性化教育;一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方希望學生循规蹈矩,这样会给协同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三)信息协同

在指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掌握有关学生个人情况的信息,也需要了解有关专业发展的信息,在全面掌握信息的情况下,我们给予学生的指导才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而由于工作侧重点的区别,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掌握的信息不完全对等。这就要求在工作中辅导员和学业导师要实现信息协同,通过沟通交流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与对方共享。

(四)过程协同

学生的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三年在校期间,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思想、学习、生活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在协同工作中要有长期性、动态性、发展性的思维方式,协同工作要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工作模式的构建

该模式的目标是充分发挥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的优势,通过组织协同、理念协同、信息协同、过程协同实现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做好高职学生的培养工作。

(一)搭建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组织架构

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没有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或者配备了但是没有搭建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组织架构,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各司其职,缺乏合作。在高职院校,构建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组织可以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建立组织时,我们要注意两点:

1.科学地建立组织。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师生配比数,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的年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性格特征、教育理念等问题,以优化组织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的优势。

2.组织要有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我们强调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并不是要消解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工作职责的划分。在制订工作职责时,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既有分属于各自的工作范畴,同时又有协同合作的工作范畴。独立工作、“井水不犯河水”或无明确的分工、“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些都是在建立组织时要避免出现的问题。

(二)注重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沟通交流

由于工作内容、专业背景的不同,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在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沟通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沟通的全面性。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掌握学生信息的侧重点不同。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品德状况、日常动向等,学业导师掌握学生专业的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与学业导师通过交流沟通补足完善自己有关学生的信息,这样才能获得有关学生的全面认知。

2.沟通的及时性。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价值观,因此思想会呈现出动态性变化的特点。此外,在学生工作中,突发性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的交流要及时,这样才能与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保持同步。

3.沟通的有效性。在某一问题上是否达成一致的认知,或找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衡量沟通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对于学生在成人成才中出现的问题,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达成一致的指导思想或解决方案,不能固执己见,争而无果。

(三)建立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协调机制

即使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由于辅导员与学业导师的专业背景、工作内容等不同以及学生问题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矛盾或难点。有的辅导员认为学业导师不擅长学生管理,协同合作很吃力;有的学业导师认为协同合作占用了自己的教学科研时间,且出力不讨好。建立辅导员与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协调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协同合作的队伍要有定期的培训。协同合作的成效如何,队伍至关重要。一支高质量的协同合作队伍,除了遴选时要考虑周全,队伍组建后的培训指导也尤为重要。协同合作的队伍要有定期的培训,特别是对师德的培训。

2.及时有效地解决协同合作中出现的矛盾。长期以来,辅导员与学业导师习惯于各司其职,良好的协同合作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对在协同合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有效地解决,为长久的协同合作扫清障碍。

(四)建立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评价体系

一种模式的创建与发展需要持续的关注与调整。跟踪模式的运行情况,了解模式运行过程中的得失,根据实践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是模式在建立和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需要构建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协同合作的评价体系。

1.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科学的评价指标是开展评价工作的依据,在建立评价指标时,我们要考查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是否有共同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是否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是否伴隨学生的成长持续地开展协同工作,对于双方的协同工作学生给予的评价如何等。

2.公平公正地开展评价。公平公正地开展评价,评价工作才有实际意义。对于协同工作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应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并分享工作经验。在评价中,要摒弃主观意识和小团体意识,特别是面对协同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集中问题和疑难问题,不能逃避和推诿。

3.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工作。建立评价体系,开展评价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工作模式,以便更好地开展协同工作。因此,对于评价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模式,不能出现为评而评,把评价结果搁置一边的情况,这样背弃了评价体系设置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张永强,丁雯雯.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协同联动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4(8):52.

[2]王训兵.高校辅导员与学业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6):44.

[3]甘黎明.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79.

作者:李婷婷

第4篇:心理辅导《学会合作》

心理辅导《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高家岭完全小学

王鑫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2、让学生懂得,在集体生活中与人合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合作技巧,初步形成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矿泉水瓶、小球若干、两张大小不同的报纸、视频《天鹅、鱼儿和螃蟹》、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教学过程:

一、抛砖引玉——故事引入:

有人问教士天堂与地狱的区别,教士把他领进一间房子,只见一群人围坐在一口大锅旁,每人拿一把汤勺,可勺柄太长,盛起汤也送不到嘴里,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锅里的珍馐饿肚子,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绝望和悲苦。

教士又把他领进另一间屋子,这里的摆设与刚才那间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们都用汤勺把汤送给坐在对面的人喝。他们都吃得很香,很满足。教士说:“刚才那里是地狱,这里是天堂。”

师:通过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他们一起合作才能做好。

师:看来有些事情光靠个人努力是不行的,只有大家互相合作,才能走向成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会合作》(板书课题)

二、通过游戏体验合作:

合作的定义:为了共同做好一件事情,各有分工、互相商量、相互配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还有许多需要人与人之间合作的事情,你发现了吗?

生:小组合作、接力赛等等„„

师:你能否举

一、两个例子,说说你是怎么与人合作的?

活动1: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天鹅、鱼儿和螃蟹没拉动小船?

②它们能拉动小船的原因是什么?

得出结论:合作要有统一的目标。

师举例:班级制定目标。

活动2:逃脱游戏

游戏规则:瓶子代表房间,彩球代表房间里的人,假设房间起火,只有在三秒钟内逃离房间的人才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在宣布开始后,三秒钟能够逃离即为胜利。

师:请获胜的小组交流一下如何取得胜利?

得出结论:成功的关键除了要有统一的目标,还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

师:根据这个游戏,谁能联想到我们学校的什么活动?

生:地震演练、逃生演习。

师: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是怎样合作的?

活动3:记图形

游戏规则:小组为单位,在十秒钟内将四组图形中每一组分别有几个三角、圆、方形记下来,全部回答正确即为胜利。

师:请获胜的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获胜感言。

得出结论:这个游戏的胜利说明合作需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觉得要想与人合作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师生共同总结:

合作的真谛:与人合作要有统一的目标、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明确的分工,除此之外,还需要合理的计划、策略以及良好的沟通等。

活动4:通过游戏,体验合作。

师:同学们,你希望与别人合作吗?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渡船》,下面老师请两组同学到前面来,找两组5人到前面分组站好。

师:老师这儿有大小两张报纸,现在我把它们铺在地上。这张大报纸就是一艘即将起航的大轮船,报纸外边是波涛滚滚的海水。下面请各组成员都站在大船上。

师:站好了就举手!

师:我宣布这两个小组第一次挑战成功。你们有没有信心继续迎接挑战?

师:好,现在听我说,现在海上突然发生了紧急情况,我们需要全组同学转乘小船,注意保证组内全部同学不能掉进海里,也不能借助外力,一定要注意安全,时间为3分钟。

请表现优秀的小组代表发言:如果每个人都只考虑自己成功,能胜利吗?你们是如何取得成功?在成功技巧中包含着哪些合作精神?

活动5:活学活用

我们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如火如荼,下面是我们班同学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请小组先讨论,达成共识,然后说出解决的办法。

①在小组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合作的问题,你在小组合作中是怎样做的?

②你觉得我们现在的小组合作中存在什么问题?你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三、班会总结: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不仅体验了合作,而且更加体会到,有些事情只有合作才有力量,只有合作才能迈向成功。愿我们初

二、六班的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同舟共济、合作成功!

最后,让我们在《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第5篇:学会合作——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学会合作

(一)、背景及理论依据:

学会合作是学生进行良好人际交往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在塑造良好的学生班集体过程中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正处于思维、智力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在集体生活中容易表现出“我行我素”的特征,这些会影响集体的和谐、统一。因此,本次活动借助“两个人三跳腿”、“‘盲人’贴鼻子”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来完成游戏,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快乐,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

(二)、具体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学会合作 (适用小学中、高年级)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人际合作的重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本班45人,活动时分5组。

2、排练情景剧。

3、拼图、画笔等。

活动过程:

一、评一评,引入合作

1、情景剧表演《我是一个小小的音符》

众音符:

多:一边唱1—1—,1—1—,1—1—„„(一边走出座位。)

来:(走出座位)唱:2—2—,2—2—,2—2—。

米、发、索、拉、梯:(纷纷走出座位,边走边杂乱无章地唱。)

同学们:(有的捂住耳朵,有的摇头)多单调呀,一点也不好听„„

领导者:小音符们,你们停一停,我有个建议,你们七个一起唱吧!

众音符:(异口同声)好啊,好啊!

一起合唱《音乐之声——多,来,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说,他们唱得好吗? 同学们:棒!棒!可真棒!

2、活动分享:七个音符,什么时候最动听?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只有七个音符组合在一起时,才能唱出悦耳动听的歌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有学会合作,联合起来各自发挥优势,才能取得成功。

二、说一说,了解合作

1、 分小组讨论:什么是合作?为什么要学会合作?

情景练习:

A、教师要求学生试用一根手指头去拿铅笔,用一根手指头擦橡皮。(行不通)问:怎样才能做到?(需要手指间的合作)

B、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只手系红领巾,系鞋带。(学生感到困难)问:只要我们怎么做就能办到? (两只手一起帮忙)

分享:通过我们刚才简单的游戏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出示:原来自己的身上就天天发生着合作啊!

2、讨论:生活中的合作

活动分享:你还能举出你平时在生活中碰到的、看到的、或体验过的合作经历吗?并且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吗?

3、出示图片:一座高楼、一辆汽车等

讨论:这些工作是由哪些人经历了哪些工序才完成的?(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分享讨论。)

活动分享:这些工作都是需要众人合作才能完成的,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三、做一做,尝试合作

1、小游戏:盲人、聋哑人过马路

5个组比赛,看哪一组完成得快,完成得好:2人一组,一个扮演盲人,蒙上眼睛;一个扮演聋哑人,不准开口讲话,看哪一组先到目的地。即盲人需在聋哑人的搀扶下“翻山越岭”,穿越障碍过马路,要求两人不能进行语言的交流,速度快先到达终点者获胜。

活动分享:怎样才能以较快的速度过马路?你从中收获了什么?

小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合作,这样才能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经受挫折的考验。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拼图,看那组拼得又快又好。

活动分享:你们这一组是怎么快速完成的?说说你的感受。

小结:善于合作,发挥个人才干。

四、演一演,加深理解

1、事先用信封装好一个合作项目(如拔河、种树、出黑板报、„„),给每组抽一个。

2、用哑剧表演的形式展示一个合作场景,让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猜一猜,看哪个小组表演得像,看谁猜得准。

3、活动分享:在这样的表演活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合作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合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五、画一画,升华合作

1、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A、以“合作”为主题,创作一幅画

B、小组讨论3分钟;

C、组员每人限画1分钟,轮流接力完成图画。工具不限。组员可提供意见、做准备但不可代画。画上要有全部组员的签名。

D、小组选出代表解说作品。

组员分享心得。(可自由提问)

活动分享:合理分工,真诚互助,合作才能成功。

六、活动总结:

(音乐起)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有趣的活动、愉快的交谈中,我们学会了合作,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继续学习合作,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第6篇:团队合作-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1409班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1+1>2 活动主题:“增进交流,提高团队凝聚力” 活动目的:

1.使团体成员积极融入团体,为团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使团体成员彼此信任、相互协助、融洽相处;

3.使团体成员感受团结的力量,体会集体的温暖,并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合作精神。

活动对象:1409班全体学生 活动场地:北区羽毛球场 活动时间:10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活动开始之前播放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营造活动氛围。主持人说明本次活动主题及活动目的,并说明保密规定。

二、破冰之旅——大风吹

活动目的:让学生放松身心,并打乱学生所站位置,便于之后活动的顺利展开。 活动时间:15分钟 活动程序:

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先由主持人站在团体中说:“大风吹”,学生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的人”,那么所有„..的人就必须离开自己站的位置,重新寻找新的位置。没有找到位置的人表演一个节目,并作为新一轮的主持人重新提问“大风吹”,如此进行下去。如有时间主持人还可以说“小风吹”,则„的人不动,没有的„的人移开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

备注:可「吹」的资料:戴手表的人、扎辫子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做四组游戏

三、团体智慧——心有千千结

活动目的:让同学们体验团结与合作的力量,从而增强集体凝聚力。 活动时间:30分钟 活动程序:

A. 同学间手拉手围成圆圈,并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边分别拉的是谁。

B. 记住后,当听到主持人说放手时,大家立刻放手,并在一定范围内走动,要求是走得越乱越好,再当听到主持人说“停”时,大家都立住不动,迅速找到原来左、右手所牵的那两只手。

C. 当手牵住后,再一定时间内恢复到起初的完整的圈。 分享感受:

(1)一开始面对这个复杂的“结”时,感觉是怎样的?

(2)来自不同地方却同在一个班级,是否曾因为意见不一致产生心结,那我们应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这些“结”? (3)要想解开这个结,靠的是什么?

四、大树和松鼠

活动目的:锻炼团队成员的反应能力。

活动时间:30分钟

活动规则:游戏中,学员扮演不同的角色,担任不同角色的任务,每个人都要争取不要使自己落单。 游戏程序:

1、分组,一二三报数,二为松鼠,其他为大树,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主持人或其它没成对的学员担任临时人员。

2、“猎人来了” 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他的大树;主持人或临时人员就临时扮演松鼠并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表演节目。

3、“着火了” 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并圈住松鼠,主持人或临时人员就应临时扮演大树,落单的人表演节目。

4、“地震” 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主持人或其他没成对的人亦插入队伍当中,落单的人表演节目。

小结提示:“大树与松鼠”游戏是一个较好的团体游戏,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赋予不同角色所对应的行为反应;通过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致使“大树”和“松鼠”都面临着脱离“群体”的危机,所以他们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归属团体。在这一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归属”的需要得到放大体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得到极大的体现,并使每个成员深刻体验到。

分享感受:

(1)落单了几次?落单后感受是什么?

(2)怎样防止自己落单的?

五、结束——小结(25分钟)

让学生发表在此次活动的感受,主持人总结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让学生之间相互拥抱,并说“有你们真好!”以此结束本次的活动。

第7篇:六年级心理辅导教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理念】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离不开团队的合作,没有谁是万能的,所以团队合作对于取得成功是很重要的。团队合作就需要团队里的每个人相互信任,要心甘情愿的合作。从合作中学会包容,团结。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从合作中感受到快乐。

3. 能够将团队合作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活动对象】

六年级学生。 【活动方式】

游戏、活动、情景体验、讨论。 【活动准备】

故事、积木、课件 。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师:同学们平时有没有参加过下列体育活动中的一项或是几项:打篮球、踢足球、拔河、接力赛?

师:同学们都参加过其中的一项或几项运动,有没有谁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

2.通过同学们对这几项体育运动的理解感受,引出今天活动课的主题“团队合作”。这几项体育运动都有一个共同点:一个人无法单独完成,需要一个团队齐心协力的合作,才能完成,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二、进入主题:

1.故事引入: 我们都知道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很淡薄的,有句话这么说的“我踩死你就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很弱小的。但是同学们知不知道,一群蚂蚁可以抬动一个面包,他们在觅食的时候如果这个食物很很重,便会团队合作,共同将食物抬回巢穴。一只蚂蚁的力量弱小,但是一群蚂蚁的力量却可以抬动面包。所以,团队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2.情景体验:

①运用课前准备好的积木,将全班同学分组,每四个人一组,又将这四个人分成三人和一人两个小组。三人一副积木,另一个人一副积木。

②要求:按老师ppt上的照片搭积木,不限制时间。进行四轮游戏,每轮游戏结束,四人小组内重新分组,单人完成的积木任务组内每个人都要进行一次。

③游戏结束。

师:你们在刚刚游戏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多请同学回答) 生:······ (学生各自发表在活动中的感受)

3.活动小结:

刚刚同学都讲述了通过这个活动得出的感受,从同学的感受中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三个人一起搭积木的时候很快,有交流,每个人都在发挥作用,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任务,一个人搭积木就只能是凭着自己单个的力量完成,不仅时间慢,而且只能凭自己单个的思想去完成。由此我们知道啊,团队合作对于任务的完成是很重要的,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需要团队合作,就像刚上课说的体育活动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单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我们需要团队合作,团队合作能够使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三、小组讨论:

1.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需要团队合作; 2.在团队合作中,我们作为团队的一员应该怎么做; 3.讨论结束后,请同学讲述讨论的结果。

师:学习团队合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

四、活动结束:

1.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老师同学们一起唱

2.老师总结:我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团队合作,今天的课程同学 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我们是需要团队合作的,也讨论了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将任务更好更有效的完成。 【板书】

蚂蚁-----搭积木-----团队合作-----学习生活-----需要团队合作

第8篇:《学会合作》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教学反思

1、选题明确,符合发展规律,针对性强。

由于目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合群、任性、自私、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因此,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所以我选择了这个对学生教育来说比较迫切、具有针对性的课题,整个活动的设计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2、游戏有趣,体验丰富,分享成功。

游戏辅导是以“游戏活动”为中介,让儿童通过游戏活动的参与,自动表露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思想,体验与反思自己的行为,分享同伴的经验,从而达到某种建设性效果的心理辅导活动。

我2006年参加过一次素质拓展培训,其中的“盲人方阵”让我对合作体验很深,这个活动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且在体验与反思自己的行为,分享同伴的经验,体现合作上效果非常突出,所以借鉴素质拓展训练的一些方式用于课堂,是一次尝试。整个过程我注重真实情景的创设,强调参与者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学生的表现,学生非常高兴参加这个活动,学生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而且就效果上来说在体验中感悟也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堂的表现和课后的反馈中,我发现学生的收获很多,达到了增进合作、助人和自助能力的发展,预期目标实现。

辅导活动的重点不是活动,目的不是追求热烈的场面,它的精髓在于活动后的情感体验和经验分享,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的思考,去深刻理解活动的心理教育含义,并促使学生把从活动中得到的感悟迁移到生活中去,从而改善自己的认知、人格和行为,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这节课我使孩子摆脱了外在的控制与约束,尽情地展露自我,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自然流畅,学生参与经验分享的兴趣浓厚。

3、氛围和谐,教师价值中立,交流坦率。

课始的破冰暖身活动为学生创设了安全和温暖、信赖和理解、接纳和轻松的和谐氛围,学生轻松进入活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活动中我对我的角色进行定位,把自己定位为产婆和媒婆,产婆的任务是帮助孕妇顺利生产,媒婆的任务是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活动中我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较多地采用非指导性反应、对学生的评价到位、引导合适,坚持价值中立原则。

对于“盲人方阵”和“休息”的是否成功,均不给与评价,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点拨,让学生体验更深刻,分享更成功。

4、体验有层次,体验更深刻。

本节课分别从“破冰”、“折筷”、“ 盲人方阵”、“ 休息”等几个环节分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合作中的沟通、目标一致、配合、分工、信任等元素。从而层层递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让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逐渐深刻,从而突出了辅导重点:在活动中领悟目标一致、信任、沟通、配合、分工是合作的行为基础。突破了辅导难点:学生充分流露自己的所思所想,交流感受和分享。

第9篇: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设计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活动教案

中文系

10中5

廖韦

10401040513 【活动理念】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离不开团队的合作,没有谁是万能的,所以团队合作对于取得成功是很重要的。团队合作就需要团队里的每个人相互信任,要心甘情愿的合作。从合作中学会包容,团结。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从合作中感受到快乐。

3、 能够将团队合作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活动重点】

通过情景体验活动,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方式】

游戏、活动、情景体验、讨论 【活动准备】

故事、积木、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师:同学们平时有没有参加过下列体育活动中的一项或是几项:打篮球、踢足球、拔河、接力赛?

师:同学们都参加过其中的一项或几项运动,有没有谁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

2、通过同学们对这几项体育运动的理解感受,引出今天活动课的主题“团队合作”。这几项体育运动都有一个共同点:一个人无法单独完成,需要一个团队齐心协力的合作,才能完成,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二、进入主题:

1、故事引入:

我们都知道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很淡薄的,有句话这么说的“我踩死你就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很弱小的。但是同学们知不知道,一群蚂蚁可以抬动一个面包,他们在觅食的时候如果这个食物很很重,便会团队合作,共同将食物抬回巢穴。一只蚂蚁的力量弱小,但是一群蚂蚁的力量却可以抬动面包。所以,团队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2、情景体验:

①、运用课前准备好的积木,将全班同学分组,每四个人一组,又将这四个人分成三人和一人两个小组。三人一副积木,另一个人一副积木。

②、要求:按老师ppt上的照片搭积木,不限制时间。进行四轮游戏,每轮游戏结束,四人小组内重新分组,单人完成的积木任务组内每个人都要进行一次。 ③、游戏结束。

师:你们在刚刚游戏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多请同学回答)

生:······

(学生各自发表在活动中的感受)

3、活动小结:

刚刚同学都讲述了通过这个活动得出的感受,从同学的感受中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三个人一起搭积木的时候很快,有交流,每个人都在发挥作用,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任务,一个人搭积木就只能是凭着自己单个的力量完成,不仅时间慢,而且只能凭自己单个的思想去完成。由此我们知道啊,团队合作对于任务的完成是很重要的,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需要团队合作,就像刚上课说的体育活动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单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我们需要团队合作,团队合作能够使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三、小组讨论:

1、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需要团队合作;

2、在团队合作中,我们作为团队的一员应该怎么做;

3、讨论结束后,请同学讲述讨论的结果。

师:学习团队合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

四、活动结束:

1、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老师同学们一起唱

2、老师总结:我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团队合作,今天的课程同学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我们是需要团队合作的,也讨论了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将任务更好更有效的完成。 【板书】

蚂蚁-----搭积木-----团队合作-----学习生活-----需要团队合作

上一篇:灾后重建流程下一篇:教学常规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