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心理辅导(通用10篇)

学校心理辅导 篇1

我想以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的辅导来说明这一问题。大一看有关精神分析学书的时候看到一个十分有洞见性的观点,“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所以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一定是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出了问题,要么是能力问题,即是否有够强的社交能力以自信地与其他人交往,要么是观念问题,即人际交往思想观念方面出现了偏差甚至没有社交的意愿。

对这一类学生的辅导,目标有两个方面:(1)总目标:帮助当事人(学生)寻找自己的方向,并努力去实现活动目标。这是辅导者(老师)要尽力达到的目标。即辅导者以要热心的态度获得学生的信任,去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分析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原因,向学生提一些摆脱社交恐惧症的建议,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摆脱社交恐惧症,走向群体参加社交活动。(2)分目标,帮助当事人学会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发展当事人认识自我的能力,发展当事人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以上三个分目标归结到一点就是:帮助当事人,使他们能自己去寻找路子。

而从学生自身要尽力达到的目标:第一,是要学会多方面考虑问题。学生要认识到社会上有好人也有坏人,但大部分人都是善良友好的,不要仅凭某一行为就判断某人是不友好的而不与人交往,这样患者才能学会接纳他人,不会对他人总是心怀恐惧,才会主动去参与社交;第二,正确认识自己。通过辅导学生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更要认识到自身的特点、长处,这样才能让学生接纳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去和他人交往;第三,建立人际能力。通过辅导之后,学生要逐步学会怎样与人交际交往,了解自身的长处、特点,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社交能力,从而摆脱社交恐惧症的困扰。

2、联系自己实际,分析八种心理障碍

缺乏同理心、不能正向选择和关注、缺乏尊重和温情、缺乏具体性、逃避即刻性、充满对立性、缺乏一致性、真实性与可靠性、宾格被控

3、心理辅导的谈话技术有哪些?自己如何让提高?封闭式询问开发式问道隐愈鼓励悉意情感反映摘论

4、什么是心理辅导?如何操作?

心理辅导是一个利用心理辅导背景的作用改变当事人意识倾向和行为倾向的、发生在辅导员和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当事人---辅导员---接受---了解---建立关系---辅导---了解自我---接受自我---改变意识行为倾向---潜能发挥---个性升华

5、举例说明中小学生六种问题行为?

一、抗拒权威

抗拒行为

不尊重权威

破坏公物

残酷

蔑视纪律和规范逃学离家出走抽烟喝酒赌博忘命徒式的“英雄观”

反社会

----一种病态人格

----直接环境

----辅导方法

二品行不良偷窃和偷窃癖不诚实轻视学业交友不良

三、人际关系困难

1、孤独

2、社交恐惧

3、侵犯行为

四、个性缺陷

1、自我意识危机

2、情绪不成熟

3、害怕与拒绝挫折

4、希望破灭和退化

五、青春期萌动

1、早恋

2、性心理困扰和性行为倒错

3、自我形象歪曲

6、如何干预网络成瘾?

1.强化干预

强化是使有机体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它可以分为奖励与惩罚两种。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干预方法使用最为普遍,效果也最好。在网络成瘾的干预中,奖励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有了减少上网的行为时,就给予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惩罚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上网时间增加时,立即给予处罚。处罚可以是物质性的,如取消他获得他最想要的东西的权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校纪处分等。

2.厌恶干预法

厌恶干预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内隐致敏法等。

(1)橡皮圈拉弹法。是由成瘾学生预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圈,当他坐到电脑前准备上网时,自己用力拉弹手腕上的橡皮圈,使其手腕有强烈的疼痛感,从而提醒自己下网。也可借助外力如闹钟发出尖利的噪音,来促使自己停止上网。

(2)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主要是运用图片、影视、舆论等手段,使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产生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并在心理上造成威慑和畏惧心理,从而达到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

(3)内隐致敏法。又叫想象性厌恶干预,是指用想象上网的过程和结果的办法,使自己对上网感到厌恶感,从而逐步减少上网时间直至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这种方法可与橡皮圈拉弹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3.转移注意力法

学校或班级通过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成瘾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和减轻他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的一种干预方法

4.替代、延迟满足法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替代活动(其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吸引其注意力,并弄清他的上网习惯,然后使其反其道而行之,在原来上网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另一方面,了解问题学生的上网时间(起初要控制上网时间,不必绝对戒除),将其上网总时间列表,纳入周计划,在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实现戒除网络成瘾的目标。

5.团体辅导法

将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团体由富有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者,运用团体动力理论做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咨询的原则和各种方法,达到使参加团队的成员整体戒除网瘾的目标。团体辅导所具有的特点决定其对网络依赖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首先,团体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对于团体成员在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团体成员“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从而获得道义心,可以增进信心”。其次,团体咨询可以使网络成瘾的学生获得安全感。网络成瘾的学生因对自身的网络使用不当问题投入较多关注,而忽视自身其他方面的优势及能力,团体咨询可以使其注意到自己的能力,对团体其他成员的成长有所贡献,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再次,团体成员们共同签署的契约,对团体成员有强烈的约束作用,同伴之间既有支持又有监督。网络成瘾的学生在团体中做出改变不当行为的承诺后,会因团体的监督作用而努力维护自己的诺言,由此使行为的改变得到长期的坚持和巩固。

陷入网络依赖或成瘾的学生,往往反映了其现实生活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禁止或减少上网行为虽然必要,但从源头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所以,应针对不同的网络成瘾原因,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重点应放在预防,而不只是对网络成瘾学生的补救性矫治。

6认识网的多维性。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的利与弊,更能清晰地体会到因特网在带给人们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有了几乎无所不知的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的帮忙,出于对信息的需求和沟通的渴望,产生对信息的过分依赖,使人们在很多时候,来不及辨别真假和对自己是否有益,便被信息的海洋淹没了。此时,你丢失了什么?是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而这恰是社会活力的源泉。

7认识网的吞噬性。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刘华杰说,技术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而且能够带来新的问题。任何一种文明在其高速发展的初期,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某种程度的盲目和无序,让人们在享受它的成果的同时却被它的负作用搅得焦头烂额。他提醒,一种带有魔力的技术可能正在侵蚀着我们残存的个性。过分依赖网络,不仅吞噬我们的时间、健康、人际关系及我们的情绪,还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孤独感和沮丧感。在生活不快乐不幸福,只在网上寻求暂时的发泄,生活还有意义吗?

8关键把握一个“度”。

专家建议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间不要超过3个小时,而且要有良好的心态:利用网络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和扩大交往面,而不是将自己与现实世界隔离,发泄情绪。同时学会自我调节,舍得放弃网络上那些虚拟的东西。家长平时应注意观察、监督自己的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成绩突然下降,经常回家不吃饭就直接上网,精神萎靡不振,要及时与孩子沟通,讲明利弊。

学校心理辅导 篇2

但笔者在从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发现, 一些辅导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归咎于学生本人, 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推卸在学生身上, 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其实, 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受社会、学校、家庭整个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生态系统是和谐的、平衡的, 学生的身心就会得到健康发展;反之, 在一个不和谐、不平衡的系统中, 学生就会出现心理偏差。

职高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 个人能力与环境要求或期待不一致, 更容易被社会贴上负面的标签, 在社会系统中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与尊重、个人能力也受到质疑, 造成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无助感、无能感、自卑感。因此, 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增强学生的正向经验, 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生态型”心理辅导体系的构想, 具体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建立“分层关怀”的心理辅导体系

我们将学生的心理困扰分成一般困扰、高度困扰与特殊困扰。受一般困扰的学生我们称之为“一般关怀群学生”, 有高度困扰的称之为“优先关怀群学生”, 有特殊困扰的学生则称之为“特别关怀群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开展了分层心理辅导, 本着预防重于矫正的原则, 构建形成了三级辅导机制。

发展性辅导预防性辅导矫正性辅导

辅导目的:发展性和预及时鉴别诊断和矫正

防性辅导和辅导

辅导对象:一般关怀群优先关怀群特别关怀群

辅导时间:早期中期后期

二、把心理辅导渗透于学校整个工作中

(一) 把心理辅导渗透到学校的组织文化中

心理辅导工作需要群策群力, 整体合作, 才能取得效果。过去教学、政教、辅导不但各自为政, 甚至相互掣肘, 再加上一般教师对心理辅导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导致心理辅导的功效不能完全发挥。为此, 我们强调将心理辅导“嵌入”到学校的各个组织系统中, 建立教学、政教、辅导最佳互动模式, 培养全体教师具有“教政辅”的统合理念和能力, 实现“交互作用, 整合发展”的效果。

发展性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中心工作,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把辅导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被尊重、被关注、有成就感。班主任教师能运用心理辅导技术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政教处在安排和组织政教活动的过程中, 除了要考虑安全、德育效果外, 还应注重挖掘其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心理辅导中心除了要设计全校性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活动外, 还要对教师的辅导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预防性辅导过程中, 我们鼓励有爱心的教师结对辅导学生。在制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 减少教源性心理伤害。通过心理预警机制的建立, 教师能识别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向心理辅导中心上报情况。心理辅导中心制定心理问题预防相关制度并组织开展预防性的心理辅导活动, 如预防性的个别辅导、小团体辅导等。

对于需要矫正性辅导的学生, 学校明确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辅导教师在学生发生心理危机时能及时有效地参与干预。政教处与心理辅导中心通力合作, 共同开展矫正性个别辅导。

(二) 把心理辅导渗透到学校德育体系中

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品德状况, 我校从建校之初就积极探索适合于职业学校的德育模式, 最终形成了“三元整合”德育模式, 也就是把后备军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培养三种德育方式有机整合, 以后备军校管理为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 人文素质培育为核心, 实现德育过程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形成“民主式刚性管理, 人文化温馨教育”的学校德育文化, 为学生规划一个更为周全的德育网络,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德育过程的基本问题就是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其中介或联结点就是情感, 它对学生的行为起着巨大作用,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投入, 只有从情感入手, 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缺乏情感性是现行德育的机能性缺陷, 心理健康教育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它以积极的人生观为指导, 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 以“真诚、尊重、同感”为基本原则, 以“心灵对话”为基本内容, 由此所形成的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和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学生健康的心理将对整个德育工作过程和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三) 把心理辅导渗透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心理辅导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相结合, 体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服务为本的工作宗旨, 它不仅使师生深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更能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实效性。在学校开展各项活动期间, 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 有成功的喜乐, 也有失败的迷茫和各种人际冲突等。这时学生最需要心理辅导, 同时心理辅导的介入也提高了活动成功的概率。如在学校运动会之前, 我们除了向一些运动员提供直接的心理素质训练外, 还指导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运动训练时开展运动心理辅导。另外如技能比赛、演讲比赛、期中和期末考试、社会实践活动等, 心理辅导都成为学生顺利开展活动和取得良好成绩的保证。

三、促进学生与学校环境的良性互动, 增强学生的正向经验

学生与环境的和谐互动, 将增进学生正向生活和学习的经验, 促成学生对未来的高度期待, 减少学生逃避现实的可能;增进学生对家庭成员和师生的情感依附, 减少学生加入不良团伙的可能;增进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 减少学生参与不良活动的可能;增进学生对学校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 减少错误文化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

(一) 千分制学习管理, 增进学生正向学习经验

学业失败感, 是造成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传统的以学科成绩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 对于许多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可能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自我失败感, 降低他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我校实施了千分制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规定学生3年学习需获得一千分学分, 包括了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

千分制学分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如学科成绩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日常良好表现来获得与其他同学一样的高学分。学生还可以通过在文体活动、兴趣小组、劳动值勤等活动中的优异表现, 弥补学科成绩上的不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因学科成绩差而形成的自卑感。千分制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 通过奖、扣、补等环节, 减少学生负面的自我标签, 激励学生不断向上。另外, “千分制”的实施还打破了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界限, 加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二) 改过销过心理辅导, 增进行为失范学生正向改变经验

许多违纪行为不仅是一个品行问题, 更是一个心理问题, 因此, 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违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学生来说, 犯错并不等于品性上的缺陷, 如果教育得当, 可能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契机。改过辅导就是以激励学生改过自新为目标, 对违纪处分的学生,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辅导, 帮助学生去面对错误, 承担责任和后果, 协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指导实践, 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 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 撤销处分。

改过辅导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自己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更让他们感到了一种希望, 在辅导过程中, 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被认为有价值, 这些都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去改正错误。改过辅导提高了班主任教师教育辅导违纪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打破了过去只是由班主任教师或政教处领导来教育和辅导学生的传统教育模式, 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 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改过销过辅导已成为宁海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广泛推广使用。改过销过辅导的实施, 使我校近10年来未发生过一起学生违法犯罪行为, 学生违纪率也逐年下降。

(三) 民主型班级管理, 增进学生正向情感经验

在学校里, 班主任是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最大的教师群体, 班主任的管理模式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外控型和放纵型的管理模式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作用, 促成班主任教师从外控型和放纵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的转变, 将更有利于形成安全、互信的班级环境,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带给学生良性的师生情感互动, 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为促成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的转型, 学校调整了班主任评价机制, 把过去只注重班主任的工作结果调整为结果与过程相结合, 同时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德育培训, 努力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

当前职高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我们认为生态法教育模式是学生心理辅导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何使学生与所处环境互相融和, 建立建设性的和谐关系, 是当今学校心理辅导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要:个人生态系统不和谐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分层关怀”心理辅导体系, 把心理辅导贯穿于学校整个工作中, 促进学生与环境良好互动等途径, 优化学校生态系统,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个人生态系统,分层心理关怀,改过销过

参考文献

[1] (美) 查尔斯.扎斯特罗著,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师海玲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 .

[2]冯观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 (1) .

工读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尝试 篇3

我校自1994年下半年就开始了关于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经过大量的测试统计、对比研究,发现我校学生和普校学生相比,在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神经类型测试结果看,我校学生易扰型突出,情绪起伏大,心态稳定性差;从人格特点来看,我校学生常表现出倔强、任性、缺乏同情心及焦虑、烦躁等特点。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成了我们的一大难题。

我校曾对学生进行多项心理测试,建立了心理档案,开设了心理辅导课,进行过集体咨询,并聘请专家给个别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等,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问题是多数学生都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一两名专家、心理教师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为此,我们进行了设置班级心理辅导员的尝试。

二、辅导员队伍的组建和工作的开展

(一)辅导员队伍的组建

1999年9月我校心理辅导员队伍正式组建起来。

心理辅导员的选择条件:从任课教师中选择责任心强、具备一定心理学知识、与学生关系融洽的女教师。

心理辅导员工作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在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理辅导员的职责:掌握心理学的有关知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心理咨询的技巧,深入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并积极参与心理方面的科研工作等。

与此同时,学校完善了心理咨询室、测试软件、辅导室、资料室等硬件设置。

(二)心理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1.深入学生生活,沟通情感

班级心理辅导员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观察了解每个学生,还深入到学生的活动和生活中。她们和学生打球、下棋、聊天;给学生缝衣服、洗被褥;和学生一起春游、秋游;与家长沟通等等。辅导员经常与学生在一起,大量参加他们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接近了,一颗颗封闭的心扉打开了。学生能和老师像朋友一样交流,迫切愿意和老师沟通。

2.扮演好心理辅导员的角色

心理辅导员的任务是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找到辅导员的位置、扮演好辅导员的角色非常重要。

(1)心理辅导员不是副班主任

刚开始有的辅导员找不准自己的定位,热情很高,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如出操时抢着替班主任整队,帮班主任值班、上晚自习等等。班主任感到莫名其妙,学生也将辅导员当成了副班主任,告状的多,说心里话的少。辅导员工作很被动。在研讨中大家认识到,辅导员工作要深入,但决不是副班主任。辅导员是协助班主任细心体察学生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通过调整,心理辅导员批准了位置,与班主任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默契的合作关系。

(2)辅导员的爱不是单纯的母爱

由于许多学生都是来自单亲家庭,缺少家庭的温暖。女辅导员们工作热情高,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给予过多的生活照顾,过多的同情,于是有的同学就开始撒娇了。孩子在母亲面前撒娇往往会调皮,学生在辅导员面前撒娇也会不听话、捣乱、甚至恶作剧,影响辅导员的课堂教学纪律,给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带来障碍。研讨中辅导员们认识到,对学生的爱更多的是理性的尊重、信任、平等和关爱,于是逐渐进行了角色的转换,一段时间后情况有了好转。

(3)摆正既是任课教师又是辅导员的身份

心理辅导员首先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是教师身份。在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扮演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呢?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讨,教师们认识到,在课堂上对学生应严格要求,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和学生以辅导员身份相处时,要平等、真诚,通过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以达到应有效果。

3.经常、持续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工读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较为复杂,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需要持续、经常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员每天都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具备了完成这项工作的条件。

学生沈某父母离异,母亲对父亲评价很低,并认为该生身上有父亲的影子,对该生表示嫌弃,造成该生自信心的丧失,不能抬起头做人,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甚至侮辱。沈某想用钱财获取他在班级中的地位,但事与愿违,更被人看不起。面对这样一个同学,辅导员非常关心他,几乎每天都要询问他的心理感受,帮他树立信心、抬头做人,甚至从举止方面进行指导,让他表现出男子汉风度。经过数月的辅导,该生不但有了自信心,还能保护自己、表现自己。在元旦晚会上,他的朗诵、唱歌、乐器演奏等多方面才华的展示,让同学们重新认识了他。

4.发挥群体作用,营造“关爱的心理氛围”

对于心理上有较严重障碍的学生,需要所有教师和同学的“关爱”,需要及时关注他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

我校学生小明,性格内向、孤僻,有自闭症的倾向。一次他躲在储藏室的角落里看着老师和同学们到处寻找他,就这样躲了四个小时。问及原因,他只是说不想和大家在一起。从此,班主任、辅导员、全体同学都非常关注他,在他周围形成了关爱的氛围。毕业离校时,小明已经是一个心理比较健康的学生了。

5.在大量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心理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班的辅导员组织班会、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书法比赛、英语百词竞赛、文艺演出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启迪了智慧,锻炼了意志品质,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使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这些过着半军事化生活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活泼、好动,虽然受过挫折,但有热情,有正义感。辅导员曾老师给同学们编排了舞蹈《军训场上》、《迎回归》、《火的旋律》,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他们奋发向上,点燃他们的理想之火,唤起他们心底的热情。在排练中,不放过学生一丝一毫的情绪变化和点滴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在演出中,同学们找回了自我,增强了自信,有了成功的经验。

6.经常性地做家长的心理辅导工作

家长健康的心态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家长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孩子,理智地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才能有利于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我校学生家长大部分因种种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导致心理障碍重重,对自己的孩子不能客观地对待,严重影响了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效果。

心理辅导员根据测试分析结果、谈话了解的情况、观察的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使家长能对自己的孩子有比较客观的认识,避免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或过低评价。同时,针对个性比较突出的家长,辅导员们热忱地及时给予帮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提高心理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关键性环节

我校的心理辅导员,大部分是任课教师,她们具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但距离开展心理咨询与指导还有相当的差距。许多教师在工作开始时,不能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知从何入手开展工作,于是学校从如下三个方面来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员的业务水平。

(一)强化理论知识学习

做心理工作,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关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为解决这一不足,科研室规定了一些教师必读书目,学校专门订购了数十种报纸、杂志,并聘请心理学教授经常性地进行理论指导,同时派心理辅导员参加区心理咨询培训班的学习。总之,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二)通过“会诊”提高工作能力

经常性的工作交流和典型个案等的“会诊”,对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在每周一辅导员会上,教师们就自己一周内工作中的收获、体会或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研讨会的内容有:怎样与学生谈话;怎样使学生尊重你;怎样避免单纯同情、单纯母爱式的教育;怎样和班主任协调工作;怎样与家长沟通;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需要;你准备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怎样的自我等等。我们将各班“特别关爱生”作为典型案例,从其成长轨迹、家庭环境、父母性格、学生本人的人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共同寻找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研究疏导心理障碍的方法和途径。

这种研讨和分析会诊是最实际、最直接的指导和提高过程,辅导员在分析和研讨的过程中,发现理论知识的漏洞,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接受教授们的指导,更增加了学习的自觉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必要的管理与考核保证了辅导员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充分肯定和保护心理辅导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管理与考核,以保证心理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考核的主要内容为以下五个方面:

1.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家长的反映。

2.听取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对辅导员工作的意见,并进行评定。

3.辅导员每天与学生谈话不少于半小时,并将谈话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中。工作笔记、学期工作计划、总结、学习笔记也是检查和评定的内容。

4.每周研讨活动的出勤情况。每周活动要求辅导员必须参加,因故缺席,要进行补课。

5.学期和学年的工作体会、经验及经验论文。

较为规范的管理保证了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总之,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1.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以前全校只有一个心理辅导员,学生也很少主动去心理咨询室。现在各班都有心理辅导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咨询,辅导员也可以定期找每一位同学做工作。每班20人左右,同学们有一种辅导员时刻在身边的感觉,增强了工作的密度和力度。

2.密切了师生关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认识 篇4

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认识

学校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过程.辅导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共情、尊重、信任的态度,并从发展性辅导的观点出发,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以积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作 者:刘越  作者单位: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公共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42 刊 名: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COLLEGE FOR POPULATION PROGRAMME MANAGEMENT 年,卷(期): 18(1) 分类号:B849 G47 关键词:心理辅导   发展性辅导   学校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篇5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指出,当前学校心理团体辅导的主要问题不科学、无实效,对现实中存在的团体心理辅导问题认识上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误认为谁都能搞团体心理辅导;一些地方没有把团体心理辅导当做大事情对待,而是作为一种创收方式,不能按科学方法来实施,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不懂得团体心理辅导的职业道德。因此,提高学校心理团体辅导科学性的与实效性的对策是目前的主要工作。要提高科学性,就需要组织从事学校心理团体辅导的实际工作者认真学习学校心理团体辅导相关的学科知识;在选择教材上,要注意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学校心理团体辅导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各种学校心理团体辅导和行为指标的提高;在评价方法上,要注意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手段,如心理测量软件、动眼仪等;在建立心理档案方面,要按照科学程序进行,如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等;建立心理咨询室时,也要讲究科学性,绝对不能像老师办公室一样,而应是典雅、温馨、安全、舒适的统一;在心理工具的选择上,建议以学生主观体验,喜闻乐见的团体心理辅导工具为主,例如:京师博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包,在心理辅导活动内容上共设计了19个活动主题,既体现专业水准,又生动活泼,受学生欢迎。

要提高实效性,必须强调行为训练,若只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亲身体验,都不能收到实效;从事学校心理团体辅导的教师都应该具备应用的职业道德标准。总之,我国学校心理团体辅导一定要结合国情,吸取国外先进经验,从科学性、实效性出发,该项系统工程尚需教育行政部门、广大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工作者的参与合作。京师博仁心理工作者一直以来携手和广大学校实际工作者一道,积极、深入、系统地开展学校心理团体辅导的课题研究,以丰富我国学校心理团体辅导的成果。

学校青少年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篇6

美丽心情

二、活动目标

在庆祝我校心理健康活动月__周年之际,为了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家长的心理素质,营造“美丽心情,阳光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充分运用学校的艺术特色的资源优势,通过运用音乐在心理调适中的作用,促进师生、家长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式,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地学习生活。

三、宣传标语

美丽心情阳光少年

四、活动时间

20__年11月至12月

五、活动对象

艺术学校全校师生、学生家长

六、活动组织

总指导:政教处、心理辅导中心

协助活动:团委、音乐组

七、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在校园内悬挂心理健康标语,心理知识展板,创设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年是__周年,利用艺术学校的优势资源,安排快闪,让艺术和心理结合起来,考后以选择歌曲为主安排快闪。(在活动月期间进行)

2.在班主任会议上介绍本次活动,并布置任务。

3.联系校园广播台,在晨会上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晨会活动,并对活动内容安排进行宣传。

(二)、活动主要内容及安排

活动模块活动实施活动对象日程安排执行部门

心海扬帆

开幕式:开启美丽心情

全校师生

11月7日晨会

政教处、心理辅导中心、初一(2)班

现场心理活动:

①心理测试

②心灵信箱

③心语心愿

学校心理辅导 篇7

明晰随访价值, 告知其重要性。辅导教师在开展咨询 (辅导) 工作之前, 应非常熟悉辅导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做好追踪随访, 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而不是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在初次面接时, 应让来访者大体了解辅导过程, 了解回访的意义和作用, 预先让来访者做好主动反馈接受回访的心理准备。随访方式及时间须双方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约定。这样既保证了辅导的规范、科学、高效, 也体现了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

透过反馈材料, 及时进行调整。在心理咨询过程中, 咨询者有时会要求当事人写出书面材料 (包括对辅导的感想、体会和意见等) , 作为反馈信息, 这种书面材料被称为“反馈材料”。辅导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方法技术的选择是否正确、面谈中有无失误、咨访关系营建程度如何等, 可以直接从当事人的反馈材料中反映出来。通过阅读, 辅导教师可以觉察工作成效, 明晰咨询过程中应肯定和改进之处, 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策略。

实践证明, 它利于诊断评估, 促进当事人情绪宣泄, 缓解压力, 增强自我认知, 防止产生依赖, 促其积极思维学会转换视角, 巩固辅导效果, 提高咨询信心。

询问周围他人, 了解变化情况。来访学生的言行是否改变, 改变程度多大, 他身边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父母、心理卫生委员等人由于朝夕相处, 往往能最先觉察到。有时, 直接面询当事人, 往往会使对方产生压力或碍于面子而自我掩饰, 产生虚假信息, 而通过当事人周围的人, 可以较为客观地了解其前后变化情况, 且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为科学准确的诊断评估、合适有效的方案方法选择调整提供有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 追踪随访时, 要嘱咐被访者不要向他人包括当事者透露访谈内容和访谈本身。

职业学校教师真的需要心理辅导吗 篇8

【关键词】职业学校  心理辅导  职校内涵  学校管理  教师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54-01

近日,读了徐国庆同志在《职教论坛》2007年10月(下)总第336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题为《职校教师的心理辅导》,读后感触颇深。文中立足当前职业学校现况,深刻剖析职校劣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文化课成绩低的让人吃惊;素质偏低,存在一定的道德、心理问题等等。同时,指出了职校教师面临的种种压力:教师没有成就感,失望、无奈、迷惘;教师与学生时常发生冲突;承担普通中学教师很少承担的课程开发工作;被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文中以上观点,本人非常赞同,作为一名职校教师,也深有同感。但文中基于以上事实,提出的职校教师只有极少数用比较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为了营造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对职校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观点,却不敢苟同。

在我们探讨心理辅导的各种有效方法和成绩的同时,不禁要问:职校教师真的需要心理辅导吗?为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为了职业学校老师的成长,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开展教师心理辅导的消极影响。

一、心理辅导的负面性。

心理辅导是对有心理障碍的人群,为让其走出困扰,提高心理品质,而开展的心理调节过程。首先,职校教师有无心理障碍,不好界定,即便按条文我们认定某教师有心理障碍,他本人也很难接受,会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普通中学教师的压力不比职校教师少,如果我们只在职校进行教师心理辅导,这无疑在告诉社会,职校教师真的有心理问题了,更会增加职校教师的心理负担;再次,有心理障碍的职校教师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对工作有点牢骚,对学生不满,对工作感到压力大,还用不到心理辅导。再说针对个别教师的心理障碍而搞全员辅导,这可害苦了大部分教师,他们没有理由跟着耗时、耗力;最后,即使真有教师出现了心理障碍,不进行心理治疗,光靠学校的辅导也难以奏效。因而,在职校进行心理辅导,会引起大部分教师的反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心理辅导的难操作性。

目前很多职校学生的心理辅导还没有普遍、规范的开展起来,更何况进行教師心理辅导。首先心理辅导教师要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准,经过专业机构培训后再上岗,这个过程需要很大的人员、资金支持。现在职校缺少的是专业、技术双师型教师,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心理辅导,势必会减少专业建设,可能很多校领导难以理解,广大教师也感到不公平吧?

三、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学校即便对少数有问题的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心理辅导,给了教师轻松、自信的心情,可一旦走进课堂,面对的还是那一副副熟悉的面孔,能保证教师还那么轻松吗?现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我们只强调教师良好的心态,恐怕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减轻职校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职校教师的工作地位,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是单纯靠心理辅导能解决的。我们应该从根本入手,寻找更加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提升职教内涵。

目前,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这给职校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也是职教教师提升自身价值的良好契机,比空洞的说教有效很多。我认为,各级政府还应在资金、招生、就业上下更大的气力来优先发展职业教育。投入更多助学金、奖学金、困难补助;招生时优先报考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就业服务、校企联合。真正发挥“培养一名中职生,致富一个家庭”的职业教育优势。

我市在近几年的春季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参加高考人数中百分子五十的学生升入本科院校,让老师很有底气,体验到职校老师的成就感、幸福感。参加就业创业的学生中也有很多服务于本地经济,还能给老师不少生活上的帮助呢?职校名气大了,生源好了,学生素质高了,职校教师的地位自然也会提高。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规范教学常规,搞好教学秩序,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最直接的方法。现在有的职业学校因为学生素质差、不好管,就干脆撒手放羊,纪律变的松散,教学管理上不去,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学质量自然也难以提高。学校学生科、团委、学生会、保卫科、教务科等学生管理科室应职责分明、协调工作,并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这样管理制度跟上了,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素质并不差。

三、学校变管理为服务。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不是企业里严格管理、压缩成本就能提高产能。学校要给教师宽松的成长环境,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给教师争取更多的职称地位和福利待遇,让教师有信心以校为家,以校为荣。教师的压力不仅来自学生,更重要的来自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那就是成绩的认可和职称的评定。

四、教师要做新时代的多面手。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讲,教育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认清了教师的多面角色,你就不应该有心理压力,这就是教师的职业特点。现在的素质教育、新课改,不是让学生当老老实实的听众,而是让学生发现长处,发挥特长,学到自己喜欢的技能。中职生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学好语、数、外,你让他在职业学校学好,不现实。个性的张扬、平等的对话,兴趣的培养、独到的专长,掌握了技能,参加就业,这才是中职学生的教育方向。要让教师转变这个观念,做一名双师型教师比普通中学教师难多了。这要求职校教师接受更多的培训,教师肚里的“水”多了,自然能装得下可爱的中职学生。

职校教师在工作上的确有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由此提出对职校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未必可行。当下要做的还是国家要重视发展职业学校,学校能正确看待教师的合理诉求,用人性化服务为教师排忧解难,规范的管理让学生健康成长,这样职校的话语权多了,学生的前途广了,职校教师地位提高了,教师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会有职业幸福感,而不必寻求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学校心理辅导 篇9

——角斜小学

贲平萍 “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听海安县进修学校吴迎春老师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专题讲座,我想到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句话。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的稳步提高,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处在特殊身心发展阶段,在心理发展上有其特殊的表现,而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当或失误将会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这些状况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将成就他们的一生;相反,倘若不被引起足够重视,也将严重影响青少年今后的身心发展。

吴迎春老师从五大方面阐述了她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的见解。以下是令我印象较、深启发较大的几点: 第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以下几点)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人际关系和谐。3.能正视现实。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第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吴老师从“环境创设”、“学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借助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事关物质环境,也和人文环境相连。物质环境的干净整洁、赏心悦目、空气通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人文环境,其中,人际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人际关系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得到受尊重的感觉,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赖感,而人际关系紧张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学校产生恐惧感。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英语、艺术等各科中均包涵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可资利用。学科渗透可以促使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更多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类型可以包括:讲授、讨论、活动、写作、测试、影视课程等。从人格发展、身心健康、自我意识、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及其沟通、学习心理、两性交往心理等方面进行教育。还可以运用心理训练方法,如演讲训练、角色扮演训练、情境模拟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松弛训练等。

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造成心理障碍的大多数学生均有一定的家庭背景。由于家庭问题而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离异家庭、不和睦家庭、个体户、丧父母等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和严重。因此,积极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正面影响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主要也是通过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的面谈来完成的。咨询面谈的基本任务是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澄清来访者的真正问题,进而找到适当的改变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借助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时代,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并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随着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仅仅依靠原有的教育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依靠现代网络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和教育投入。同时,现代网络技术能把声音、动画、图形、字幕、视频等信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开阔眼界,创造有助于发挥个性的学习环境,特别是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学校心理辅导 篇1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是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兼职)教师上岗,必须认真执行本条例所提出的各项职责,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研究能力,积极加强自我的身心调节和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基本责任

1.协助学校校长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积极从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各项建议、意见和评价,发挥心理指导与顾问的作用。

2.帮助学校全体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中的偏差,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各种冲突、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以及升学就业上的困惑,发挥心理辅导与助人自助的作用。

3.协助学校、政教处或班主任共同开展家长学校工作,积极做好家庭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发展良好的交往关系,发挥心理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研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危机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完成学校布置的心理辅导专项任务,发挥心理研究和促进的作用。

二、基本任务

1.承担和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爱好、能力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各种形式的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活动训练,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

2.指导和协助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

3.协助学校开展提高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帮助教师解决自身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以保证全体学生能在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4.指导和帮助学校各年级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学习辅导、升学就业、家庭心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

5.测量和诊断学生在智力、个性和情感方面的发展状态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能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制定干预、矫治以及预防的措施。在学校统一安排下,为学生建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档案。

6.主持和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各项心理服务工作,能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个性发展、青春期性健康等方面提供各种有效的自我发展方法与策略,为学生心理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1.努力掌握坚实精深的专业科学知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自己的专业上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既要对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基本内容和原则、基本技术和方法十分熟悉、运用自如,又要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准确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全体学生和来访学生,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和鉴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熟练选择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心理服务。能事实求是地对待自己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能力,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生个案,应当及时转介到有关专业人士或专业部门,不能延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坚持发扬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应坚持发扬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应始终以事实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所讲的每一句话、所答应的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兑现,尽力做到,要让学生始终得到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要努力使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利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有利于及时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焦虑,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应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应始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爱,努力通过自身的热情友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防卫;努力通过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地与自己交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里得到温暖、关注和帮助。

4.严格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心理辅导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应始终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原则,应将自己所获得的有关来访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严加保护,这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道德准则,也是心理辅导工作的法律准则。教师要对学生个体心理测量的结果保密,要对一部分心理测验量表保密。只有在征得当事人同意或确因工作需要、个人或社会面临紧急危险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才有责任向学生法律监护人、学校有关领导或有关职能部门汇报。全体学生和来访学生都应受法律保护,任何泄密都会给学生增加痛苦,造成损失。

上一篇: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的联系下一篇:专利中英文对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