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辅导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运动心理辅导(精选10篇)

运动心理辅导 篇1

1.心理选材

优秀运动员成长的因素有许多,不仅需要运动员有超群的身体素质、良好的遗传优势和极大的生理潜能。而且还需要有运用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能力。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人体有生理和心理两种机能,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运动员进行运动活动,是身体运动(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共同进行的,而心理活动起着支配、调节、控制和主导的作用,心理因素在运动中(特别是在竞技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显得重要了,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科研人员对此也越来越感兴趣,并积极深入地进行研究。运动技能的形成,比赛成绩的发挥,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心理训练已成为现代体育运动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科学选材是从众多的少年儿童中选拔具有优越先天性竞技能力,并具有巨大竞技潜力者作为训练对象,以求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其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研究表明,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在许多方面显现着遗传的性状,运动员的气质、反应、个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性的强烈影响。

运动员心理选材的科学理论依据:遗传机制、年龄心理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可变性与稳定性。遗传因素为心理能力的预测提供了可能。遗传因素是人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运动员也不例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运动员心理选材问题上,遗传因素是根本,而后天环境及科学系统的训练则是促使其成为优秀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条件。在人的解剖生理特点方面,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对人的某些心理能力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人的心理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人的心理是在生理(大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等)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也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人的心理本质与活动规律(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揭示,为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预测提供了重要条件。

《发展心理学》《儿童少年年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不仅在机能、形态、素质等方面有其年龄发展的心理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的发展都具有年龄心理特点,如时间知觉(视觉、听觉、动觉的时间差)、空间知觉(时间判断)、反应时、操作思维、深度及远度知觉、综合反应等,而且儿童、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一般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运动员心理特点的评定提供了可能。

人的心理如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心理表现也不同。但同时,这些心理过程、心理现象、心理特征都有其相的稳定性。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活动的主体,其心理活动的量和质有其规定性。如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所注意客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即注意的范围是有限的。人们的记忆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性质的数量的信息,记忆的速度、质量和数量是有规律的。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人的操作思维能力的最佳方案和最快时间也有一定客观反映。人们的气质、性格类型既可以从长期观察中解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诊断和预测。

为培养高水平优秀运动员,遗传因素的优势加上良好的早期训练形成的高起点和科学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心理选材是从遗传优势和高起点两个方面进行工作的。运动员心理选材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心理特征等主要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心理过程可认为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体验。人不仅认识事物,产生情感,还有达到一定的目的,因而自觉地采取行动作用于现实,这种行动就称为意志行动。在意志行动中,确定行为目的,下定行动决心,选择行动的方法,为克服困难制定计划等内部心理活动过程。就叫做意志过程。知、情、意三种过程是统一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在认识过程方面,包括运动员感受性的敏锐度、知觉的准确度,运动表象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反应的迅速性、选择性、准确性,操作思维的敏捷性、实效性、,运动记忆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运动员的想象力和注意力等的方面的心理机能。有的可以进行定性分析研究。至于运动员的意志和情感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点,既可定量地测定和分析,也可进行定性分析研究。

个性心理特征时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如性格、兴趣、能力、爱好、气质、才能)的总和。人的实践活动不仅由各种心理过程的参与,而且还表现出每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在一定条件下,个性也是可以改变的。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表现在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方面。气质的生理机制神经类型,是可以用生理学和其他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的,气质类型也由多种测试方法。而运动员的意志性格特征、运动员的兴趣以及运动能力某些表现,可采用定性分析法。

在任何运动训练实践中,既有运动训练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专业训练的特殊特征。因此,对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既要考虑一般心理素质发展的水平,也应注意考虑专项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在许多情况下,专项心理素质的评定往往显得更为重要。

在心理选材时应注意客观性、综合性、发展性、个体与整体既区别又联系的原则,注意检验过程的严密性、实效性和科学可靠性。

心理选材常用的运动心理学测试法有:时空感(时间感觉与空间感觉及感觉阈限)测试、视野及视知觉感的测试、动作反应速度及准确性的测试、运动记忆测试、操作思维测试、自我感觉能力(肌肉——神经的本体感觉能力)测试、意志能力测试、神经类型及心理状态测试、综合专项心理特点测试等。根据运动员成长过程的不同时期,还可把运动员心理选材分为:初选、复选、精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方法和评价标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注重专项心理特征指标的评定,以及测试结果的综合评定,以便选拔人材。

2.心理诊断

运动员心理诊断是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对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竞赛等活动中的心理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评定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并确定其正常与异常的性质和程度。它有助于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技术水平、训练状态与竞赛状态进行全面的诊断。同时,心理诊断也是运动员状态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员心理诊断主要为教练员提供关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智力品质、人格特征、训练与竞赛中的心理状态、运动队的社会心理特点以及运动员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客观的量化指标,提高教练员工作的把握性和预见性。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证实了心理诊断有助于教练员研究不同项目和不同运动员的训练重点和风格特点。通过人格测验发现,世界上许多创造优异成绩的(特别是世界冠军)运动员其主要个性特点为自信、勇敢、理智、独立、顽强、争胜心强等,其中,自信是优秀运动员的典型特征。世界上许多著名体育科研机构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运动员自信心的培养是科学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有些运动员,苗子很不错,有很大的运动潜力和培养前途,当运动成绩达到较高水平后,出现了徘徊不前,甚至个别出现倒退现象,这时,可能会认为训练没多大用处,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如若教练员及时发现并诊断出运动员时“心理障碍”时情绪沮丧或缺乏自信心所致,这时应及时肯定运动员的优点及微小进步,提高其自信心,通过一段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会冲破“障碍”,成绩就会逐步提高。反之,忽视训练中的心理诱导,就可能导致运动员最终丧失自信心而过早离开运动队。

心理诊断对训练科学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诊断可预测运动员心理发展并决定其取舍,因此是心理选材的前提。心理诊断是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的重要基础,是制定训练计划、控制训练过程、检查训练效果的依据之一,是恰当选择比赛中战略战术、成功地指挥比赛的.重要参数。

由于个性心理状态的复杂性,教练员理论、经验、诊断手段等水平的高低不等,因此不可能对运动员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个性及心理状态做出完全准确客观的评价,这就要求教练员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多积累实践经验,争取诊断手段更先进更科学。

运动员心理诊断内容包括一般心理素质与运动心理素质的诊断,其内容一般包括:运动心理能力、一般水平、人格特征、运动员心理状态、运动队社会心理特点、运动员个人最佳化与异常心理(心理障碍)、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等诸方面的诊断。

运动心理诊断的方法,常用的有实验诊断法(借助仪器在实验室或运动场进行测试)、谈话诊断法(通过填表或交谈等方式了解运动员真实的心理情况)、诊断性心理测试等。

3.总结

运动员心理选材是现代科学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证运动员的选材质量、提高成才效率和减少淘汰起着重要作用。对此,世界各国体育界已形成了共识,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科研成果,为培养、造就现代高水平的运动员队伍,确保参加高水平,特别是国际比赛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等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和坚实的基础。那种凭教练员直感和经验进行自然淘汰选材,不仅造成了财力、物力、时间、精力上的浪费,更可惜的是造就了人才上的浪费,误人子弟,影响了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从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遗传因素等方面进行选材,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然而是很不全面的。因为决定一个人体育运动水平发展的因素,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形态机能和遗传基因,而且还需要有运用、动员、发挥这些优势实施的机体和环境。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是统一的,心理机能对运动活动起着主导、调节、控制的作用。

运动心理辅导 篇2

关键词:射箭运动员,心理特征,心理训练

在射箭运动中, 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 能否在比赛中发挥优异成绩, 主要因素已不是技术水平, 而是心理素质, 有专家认为高水平的射箭运动员在比赛时, 其成绩约70%依赖心理素质, 而只有约30%依靠技术[1]。可以看出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在竞技体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竞技体育的比赛残酷性与竞争激烈性, 心理要素成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非常大的障碍。因此, 教练员和运动员也都非常明白心理要素在竞技体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一个非常客观的事实, 教练员安排运动员训练主要就是挖掘运动员的心理力量, 以这样的心理潜力作为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作为保障。射箭运动与其他的竞技体育不同的是, 需要极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 现代射箭运动员一般认为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技术术训练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 心理训练已经成为射箭运动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 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赛事, 对运动员的要求不能仅仅要求具有非常完美的运动能力, 同时心理素质要求才是竞技体育赛事的最为突出的要素。如若一名运动员具有完美的心理素质和竞技状态, 那么该运动员很轻松对的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 往往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射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阐述

(一) 心理状态复杂性

射箭运动员跟其他竞技运动员几乎都具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特征。有时候射箭运动员心理状态比较稳定, 但同时又会引起运动员心理情绪的波动。各种心理状态是与人的思维、情感、动机以及对己、对人、对物的态度有关, 是相当复杂的心理现象, 在某一时间里相互结合, 就构成了人的情绪[2]。可以看出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旦运动员不能很好的处理情绪问题, 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在运动员情绪里面, 总有一种情绪要素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情绪要素若是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 这极有可能激发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的发挥, 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成绩;但相反的是, 运动员的情绪要素不是积极的精神面貌, 而是带有一定的消极要素其中, 这必将会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发挥的竞技技能, 往往会表现出对训练产生厌恶、完成训练动作的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综上所述, 心理状态的复杂性是每一个运动员不可避免的情绪, 但需要运动员将情绪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斗志, 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二) 心理状态稳定性

运动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 其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往往表现为心理状态非常稳定, 非常放松。在射箭竞技体育赛事, 射箭运动员往往表现出非常稳定的情绪, 但一些心理不好的因素中, 往往运动员都能很好的保持持续稳定的情绪, 很少受到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当然, 能尽快克服心理状态的不良情绪, 这也需要运动员有很高的情绪调整方法, 这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心理调节能力, 往往这种技巧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心理情绪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与竞技体育赛事, 这往往表现出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的高低和取得成绩的好坏。

(三) 心理状态差异性

由于人的心理过程 (认识、情感、意志)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性格、兴趣) 、个性倾向性 (品德、世界观等) 各不相同[3]。这样会使不同心理状态的射箭运动员在相同环境下, 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有的射箭运动员非常容易受到其他运动员的影响, 这样运动员自己掌握的射箭技术受到别人影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转变, 这样会给自己的备战射箭赛事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运动员往往表现出不和谐的情绪, 这样不利于团队共同完成比赛目标, 也会影响团队的气氛, 也不利于团队团结。心理状态差异性表现出不喜欢队友甚至不愿意训练等问题。如果教练员能很好的激励运动员, 区别对待不同心理状态运动, 往往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运动员也会受到群体的情绪感染, 运动员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运动员也会受到来自群体的心理压力, 但也会受到群体运动员的鼓舞与激励。

二、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技巧

第一, 自我激励。射箭运动员在竞技比赛时出现情绪不稳定时, 要自我激励与鼓励, 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成功, 要有这种信念, 可采用具有针对射箭竞技赛事中默念方式暗示自己, 稳定自己竞技行为与情绪, 克服周围环境对自己心理上的不良因素。第二, 心理准备训练。射箭运动员要积极做好竞赛准备, 事先了解竞赛对手的基本情况, 教练员积极帮助运动员做好参赛心理准备的训练, 指出心理准备训练需要的基本情况。如预先了解与竞赛有关的资料做好心理上准备并模拟训练, 用语言、PPT或者视频资料等模拟比赛场景, 也可以采用模拟竞争对手来实景对抗训练。第二, 心理适应训练。射箭运动员要保持运动员心理与竞赛环境一种心理协调, 促进运动员能够与竞赛环境相适应的心理。如适应射箭场地、设备等的心理训练与赛场气氛的心理训练。第三, 意志心理训练。首先, 教练员通过启发和讲解, 使他们明确训练和比赛的目的, 使之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的自觉性, 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激励其以顽强的精神战胜对手与困难, 以积极精神面对竞技比赛, 以自我自制力控制心理情绪变化。第四, 心理状态恢复训练。比赛后的心理恢复是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 可采用放松调节训练、典型事例分析, 以便更好总结经验, 将注意力集中在下面的比赛中或训练上。

参考文献

[1]赖永钦.射箭运动员心理特征和心理训练探讨[J].体育科技, 2004, (3) .

[2]龚智敏.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浅析[J].浙江体育科学, 1996, (1) .

运动员心理选材及心理诊断 篇3

【关键词】心理选材;遗传因素;注意;心理诊断

Sportsman’s mentality is selected a suitable person and the mentality is diagnosed

Yi qiang 

【Abstract】21 centur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advances by leaps and bounds , and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 the gym scientific research is more and mor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each country of the world , and modern sports campaigns and his are trained more and more to turn towards popularizing science and the modernize development . And sports sportsman’s mentality that to train to popularize scienceclear and definite is selected a suitable person and the mentality is diagnosed to regard a very important indispensable content . 

【Key words】The mentality selected material;The heredity factor; caution;The mentality diagnosis

1. 心理选材

优秀运动员成长的因素有许多,不仅需要运动员有超群的身体素质、良好的遗传优势和极大的生理潜能。而且还需要有运用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能力。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人体有生理和心理两种机能,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运动员进行运动活动,是身体运动(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共同进行的,而心理活动起着支配、调节、控制和主导的作用,心理因素在运动中(特别是在竞技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显得重要了,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科研人员对此也越来越感兴趣,并积极深入地进行研究。运动技能的形成,比赛成绩的发挥,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心理训练已成为现代体育运动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

早期科学选材是从众多的少年儿童中选拔具有优越先天性竞技能力,并具有巨大竞技潜力者作为训练对象,以求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其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研究表明,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在许多方面显现着遗传的性状,运动员的气质、反应、个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性的强烈影响。

运动员心理选材的科学理论依据:遗传机制、年龄心理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可变性与稳定性。遗传因素为心理能力的预测提供了可能。遗传因素是人与生 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运动员也不例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运动员 心理选材问题上,遗传因素是根本,而后天环境及科学系统的训练则是促使其成为优秀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条件。在人的解剖生理特点方面,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对人的某些心理能力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人的心理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人的心理是在生理(大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等)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也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人的心理本质与活动规律(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揭示,为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预测提供了重要条件。

《发展心理学》《儿童少年年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不仅在机能、形态、素质等方面有其年龄发展的心理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的发展都具有年龄心理特点,如时间知觉(视觉、听觉、动觉的时间差)、空间知觉(时间判断)、反应时、操作思维、深度及远度知觉、综合反应等,而且儿童、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一般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运动员心理特点的评定提供了可能。

人的心理如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心理表现也不同。但同时,这些心理过程、心理现象、心理特征都有其相的稳定性。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活动的主体,其心理活动的量和质有其规定性。如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所注意客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即注意的范围是有限的。人们的记忆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性质的数量的信息,记忆的速度、质量和数量是有规律的。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人的操作思维能力的最佳方案和最快时间也有一定客观反映。人们的气质、性格类型既可以从长期观察中解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诊断和预测。

为培养高水平优秀运动员,遗传因素的优势加上良好的早期训练形成的高起点和科学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心理选材是从遗传优势和高起点两个方面进行工作的。运动员心理选材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心理特征等主要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心理过程可认为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体验。人不仅认识事物,产生情感,还有达到一定的目的,因而自觉地采取行动作用于现实,这种行动就称为意志行动。在意志行动中,确定行为目的,下定行动决心,选择行动的方法,为克服困难制定计划等内部心理活动过程。就叫做意志过程。知、情、意三种过程是统一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 在认识过程方面,包括运动员感受性的敏锐度、知觉的准确度,运动表象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反应的迅速性、选择性、准确性,操作思维的敏捷性、实效性、,运动记忆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运动员的想象力和注意力等的方面的心理机能。有的可以进行定性分析研究。至于运动员的意志和情感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点,既可定量地测定和分析,也可进行定性分析研究。

个性心理特征时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如性格、兴趣、能力、爱好、气质、才能)的总和。人的实践活动不仅由各种心理过程的参与,而且还表现出每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在一定条件下,个性也是可以改变的。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表现在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方面。气质的生理机制神经类型,是可以用生理学和其他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的,气质类型也由多种测试方法。而运动员的意志性格特征、运动员的兴趣以及运动能力某些表现,可采用定性分析法。

在任何运动训练实践中,既有运动训练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专业训练的特殊特征。因此,对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既要考虑一般心理素质发展的水平,也应注意考虑专项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在许多情况下,专项心理素质的评定往往显得更为重要。

在心理选材时应注意客观性、综合性、发展性、个体与整体既区别又联系的原则,注意检验过程的严密性、实效性和科学可靠性。

心理选材常用的运动心理学测试法有:时空感(时间感觉与空间感觉及感觉阈限)测试、视野及视知觉感的测试、动作反应速度及准确性的测试、运动记忆测试、操作思维测试、自我感觉能力(肌肉——神经的本体感觉能力)测试、意志能力测试、神经类型及心理状态测试、综合专项心理特点测试等。根据运动员成长过程的不同时期,还可把运动员心理选材分为:初选、复选、精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方法和评价标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注重专项心理特征指标的评定,以及测试结果的综合评定,以便选拔人材。

2. 心理诊断

运动员心理诊断是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对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竞赛等活动中的心理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评定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并确定其正常与异常的性质和程度。它有助于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技术水平、训练状态与竞赛状态进行全面的诊断。同时,心理诊断也是运动员状态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员心理诊断主要为教练员提供关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智力品质、人格特征、训练与竞赛中的心理状态、运动队的社会心理特点以及运动员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客观的量化指标,提高教练员工作的把握性和预见性。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证实了心理诊断有助于教练员研究不同项目和不同运动员的训练重点和风格特点。通过人格测验发现,世界上许多创造优异成绩的(特别是世界冠军)运动员其主要个性特点为自信、勇敢、理智、独立、顽强、争胜心强等,其中,自信是优秀运动员的典型特征。世界上许多著名体育科研机构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运动员自信心的培养是科学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有些运动员,苗子很不错,有很大的运动潜力和培养前途,当运动成绩达到较高水平后,出现了徘徊不前,甚至个别出现倒退现象,这时,可能会认为训练没多大用处,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如若教练员及时发现并诊断出运动员时“心理障碍”时情绪沮丧或缺乏自信心所致,这时应及时肯定运动员的优点及微小进步,提高其自信心,通过一段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会冲破“障碍”,成绩就会逐步提高。反之,忽视训练中的心理诱导,就可能导致运动员最终丧失自信心而过早离开运动队。

心理诊断对训练科学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诊断可预测运动员心理发展并决定其取舍,因此是心理选材的前提。心理诊断是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的重要基础,是制定训练计划、控制训练过程、检查训练效果的依据之一,是恰当选择比赛中战略战术、成功地指挥比赛的重要参数。

由于个性心理状态的复杂性,教练员理论、经验、诊断手段等水平的高低不等,因此不可能对运动员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个性及心理状态做出完全准确客观的评价,这就要求教练员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多积累实践经验,争取诊断手段更先进更科学。

运动员心理诊断内容包括一般心理素质与运动心理素质的诊断,其内容一般包括:运动心理能力、一般水平、人格特征、运动员心理状态、运动队社会心理特点、运动员个人最佳化与异常心理(心理障碍)、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等诸方面的诊断。

运动心理诊断的方法,常用的有实验诊断法(借助仪器在实验室或运动场进行测试)、谈话诊断法(通过填表或交谈等方式了解运动员真实的心理情况)、诊断性心理测试等。

3. 总结

运动员心理选材是现代科学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证运动员的选材质量、提高成才效率和减少淘汰起着重要作用。对此,世界各国体育界已形成了共识,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科研成果,为培养、造就现代高水平的运动员队伍,确保参加高水平,特别是国际比赛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等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和坚实的基础。那种凭教练员直感和经验进行自然淘汰选材,不仅造成了财力、物力、时间、精力上的浪费,更可惜的是造就了人才上的浪费,误人子弟,影响了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从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遗传因素等方面进行选材,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然而是很不全面的。因为决定一个人体育运动水平发展的因素,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形态机能和遗传基因,而且还需要有运用、动员、发挥这些优势实施的机体和环境。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是统一的,心理机能对运动活动起着主导、调节、控制的作用。

由于心理现象十分复杂而且多变,目前心理测试的手段、方法较难对运动员心理状态进行非常准确的诊断,因此,对运动员心理诊断一定要谨慎,要控制实验条件,最大限度地使获取的资料更客观更准确。对诊断结果的评定要经较长时间的运动实践与运动效果的反馈检验,切忌轻率定论。对运动员的心理诊断是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服务的,要把诊断与心理咨询、心理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教练员的训练和教育工作相结合,以增加其获得成功的心理优势。

参考文献

[1] 运动生理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2] 田径.全国体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版

[3] 运动心理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年版

心理竞技运动会新闻 篇4

------暨我校首届心理动力竞技运动会6月10日下午1:30,我校首届大学生“体验快乐,感悟幸福”心理动力运动会在体育场隆重举行。通过团体心理游戏活动,改善个体心理健康,增强团体竞争意识,促进集体和谐发展。党委宣传部部长应邀出席运动会,各学院主管学生副书记及辅导员参加了运动会。开幕式由学工处副处长主持

运动会在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学生工作处处长在开幕式上讲话。学生代表宣读了《相约心理运动会,自信积极,增强“心”的力量》倡议书。团委书记宣布运动会开幕。

伴随着动物科学学院精彩的团体操表演,运动会正式开始了。虽然每一个都是游戏项目,但是可以让你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场上同学们踊跃参加,场下同学们尽情呐喊,将比赛不断推向高潮。最激动人心的是信任背摔,这个项目考验的不仅是一个人的胆识和自信,更是对队友的信任以及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这个项目真正地摔出了自信和他信,是一项极好的心理拓展训练。

运动心理辅导 篇5

运动羹由于长期的心理压力,情绪的高度紧张所导置的.训练与竞赛动机下降,出现缺乏热情的消极状态.对运动员心理压力的预防,一定要采取正确的调节方法.

作 者:高智慧 孙蕾 作者单位:高智慧(黑龙江省七台河职业学院,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孙蕾(牡丹江市第十二中学,黑龙江牡丹江,157005)

心理素质拓展运动会策划书 篇6

我校明德修身系列活动已经正式开展,作为明德修身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根据我系学生心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举办张仲景国医学院首届心理素质拓展运动会。通过本次素质拓展运动会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团队合作及集体竞争意识,让同学们在快乐当中,不断的挑战自我,加强团队合作,最终度过难关,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也通过本次活动加深我系各年级同学的交流,为大一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创造条件。

【活动主题】

团结 共进 超越

【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前期宣传:

(1)11月8日在学生干部例会上对各班班长及团支书进行宣传,使其在班内做好宣传;

(2)11月9日晚在11514召开心理委员工作会议,通知各班心理委员本次活动详情,使心理委员在班内对本次活动进行详细讲解;

(3)11月8日开始通过展板的形式对本次活动进行详尽宣传;

(4)11月18日开始张贴由宣传部制作海报三张,分别张贴于老校区餐厅、新校区餐厅、我系教学楼大厅等显眼位置。

(5)将南阳理工学院素质拓展运动会的相关视频及本方案上传到心理部博客(http://blog.163.com/gyxyxlb@126),使大家对素质拓展运动会有更形象的认识。

(6)将活动信息反馈给明德网、广播站、记者团、玫瑰网、心语轩等校园媒体,加深本次活动的影响力与宣传效果。

2、选手报名:

我系学生均可报名,根据报名情况分为15~20人的小组。

各班在11月11日前统计好本班报名人数,将名单于当日晚交学生会办公室。

3、活动项目筛选及道具准备:

(1)根据报名人数确定游戏的数目和项目(备选活动项目见附录)。

(2)根据所选项目购买或制作道具。

4、赛程安排:

根据活动人数及项目,由体育部负责于11月14日前确定赛程。

5、评委选拔及培训:

评委由心理部及体育部干事组成,共同确定各项目评分细则及评分表。

11月16日召开评委会议,统一评分标准,讨论具体注意事项。

6、根据参赛人数及组队数组织引导小组和后勤小组,并于11月18日开会确定其职责和任务;11月19号应急小组开会进行分工。

7、申请操场:根据相关程序申请操场。

二、正式开展

1、动员:邀请院系领导老师发言,宣布张仲景国医学院首届素质拓展运动会正式开始。

2、各小组讨论确定队名限时10分钟。

3、正式比赛(项目及规则见附录),各队由一名引导小组成员引领进行各项比赛。

4、成绩统计及公布(评分表见附录),由评委组及后勤组共同统计登分,并现场公布比赛结果。

5、颁奖式

三、赛后工作

1、卫生打扫﹕由心理部体育部共同负责卫生打扫

2、清点物品︰心理部负责物品清点

3、将相关活动资料报送相关部门

【活动地点】

东南校区操场、药用植物园

【活动时间】

11月20日正式开始

【活动对象】

以10级新生为主,各年级均可报名

【奖惩措施】

根据张仲景国医学院操行管理细则对参与人员进行操行奖励

根据各队表现设优秀团队奖 优秀队长奖 精神文明奖及实物奖励

【注意事项】

1、由于素质拓展运动会的性质所限,分组后各小组原则上不能有人退出比赛;

2、活动前注意热身,防止运动损伤;

3、做好活动资料在采集和保存(包括视频、照片、文字资料);

3、设立应急小组,处理突发事件。

张仲景国医学院

心理部 体育部

运动心理辅导 篇7

一提高认知水平

运动员对潜在运动环境的错误认知和评价是诱导运动损伤发生的核心因素, 正确引导运动员对应激环境的认知和评价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环节。由于不同的训练和比赛对于运动员的意义不同, 造成运动员的应激水平不同, 通过正确的认知导向, 使运动员对所要从事的项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平时训练中明确专项特点及对动作技术的要求, 熟悉可能引起损伤的各种因素以及做好充分的预防准备, 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临危不乱, 让运动员认识到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按照正确的技术动作要求做, 才能有效降低损伤发生的概率, 但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二增强注意技能训练

注意技能对于体育运动活动十分重要, 不同的体育活动需要不同的注意技能。注意可分为两个维度:范围 (狭窄到广阔) 和方向 (内部到外部) 。奈德弗认为, 每个人、每个集体运动项目都需要将注意范围和注意方向加以特殊组合, 以产生最佳运动表现。不同的运动项目所需注意范围和注意方向的组合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 情境越复杂, 变化越快, 运动员就越需要利用外部注意方式。

三树立良好的运动动机

在竞技体育且有身体接触的项目运动中, 加强运动员的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的教育, 树立“健康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动机, 能有效避免因故意犯规引起的运动损伤。

四强化训练, 掌握心理应付技能

作为一名运动员, 仅仅了解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生理、心理因素是不够的, 还需掌握一定的心理应付手段。常用的心理强化训练手段有表象训练、念动训练和自我放松训练。表象训练, 是指受伤运动员可以想象自己成功地重返赛场, 并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 也可以用观看取得最佳成绩的录像片。表象训练可使肌肉放松, 有利于控制急躁的情绪。念动训练是一种静态训练方法, 它是由自我暗示和运动表象相结合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 是在头脑中运用技术训练时所产生的感觉与身体健康时形成动作概念相结合、想象并顺利完成动作的过程, 并配合正确的语言进行暗示, 引起肌肉神经系统的相应变化, 从而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巩固。自我放松训练, 要求运动员在练习时采用最舒适的仰卧或坐姿, 按一定的放松或运动套语进行训练。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运动损伤后心情抑郁的运动员, 训练中要注意调匀呼吸, 身心入静和肌肉放松。

五改善运动场地与设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在一个设备先进健全、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运动, 更容易激发运动员的兴趣, 使其产生积极运动的欲望, 在运动中会格外投入。因此, 在体育教学、训练、比赛中, 应尽可能地改善运动场地与设备, 为运动员营造一个情绪高昂、肌肉兴奋的运动环境, 避免因场地设备等原因引发运动损伤。

六及时排除训练心理障碍

在体育训练过程中, 一些运动员会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进而发展为一定的训练心理障碍, 严重影响训练效果, 甚至造成训练损伤。因此,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应该对有训练心理障碍的运动员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心理咨询、心理疏导, 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最好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员或者心理治疗师长期跟队。

七把握情绪状态, 调动积极向上的运动心理

教师或教练员要善于洞察自己的学生或运动员的思想情绪波动, 如发现他们因不利的社会因子刺激而引发痛苦、紧张、不安、失望等消极情绪时, 则应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工作阅历, 积极启发、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些干扰训练、比赛的因素, 消除因心理冲突引发的应激状态, 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中去。对于个别一时难以调动起积极运动心态的运动员, 则应考虑减量或减时训练, 甚至停训, 以免引发运动损伤。

八合理调节心理准备

导致影响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状态因素是多样的, 而且其心理状态也是在运动变化着的, 呈现不同的水平。因此, 考试或比赛前心理的准备与调整也必须全面考虑, 抓住重点, 综合调适。引导和帮助运动员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准备工作: (1) 明确任务, 确定适宜的目标; (2) 激发良好的动机; (3) 增强竞争的信心与进取心; (4) 建立赛前运动程序, 并使之习惯化; (5) 知己知彼, 确定对策; (6) 教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如能使运动者做好以上六点, 则易树立良好的考试、比赛状态, 使其心理和生理状态处于适宜的兴奋水平, 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紧张、心慌、焦虑、犹豫等而引发的运动损伤。

九遵守区别对待的体育锻炼卫生原则

对待竞争激烈、求知心切的运动者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不能迁就他们急于求成的欲望, 而忽视训练规律和认识知识的一般过程, 谨防因动作技术错误而引发损伤;对待胆小、竞争意识薄弱的运动者, 除了需遵守训练的循序渐进性原则外, 还应讲究教学、训练的方法、手段和保护帮助办法, 合理分解技术动作, 使之化难为易, 让运动者不断树立成功的信心。这有利于消除他们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 提高神经、肌肉的运动兴奋性, 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

十定期的心理测评

为了保障良好的训练效果, 围绕运动员的训练, 有关部门都应成立有关的心理机构, 对在体育训练中发生的心理疾病和运动员身心健康进行不定期的心理测评, 并根据所测结果, 进行身心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这样, 将会对减少发病起到一定的作用。

十一明确目的, 加强技术

运动员首先要知道自己训练的目的, 才能更好地训练。其次才是加强专业技术训练。运动员产生恐惧的程度, 与其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运动员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 就能够减轻或消除恐惧, 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古人云:“艺高人胆大。”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最后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适应性训练。从训练强度、难度和环境适应上, 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实践, 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德, 使其心理和身体能适应赛场上的复杂情况, 从而减轻刺激因素对运动员的影响。同时要鼓励运动员多参加比赛, 最好是大型比赛, 加强心理的适应性训练, 以赛代练也是一个有效的训练方法。

体育运动中造成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较多, 这也是研究者们常常探讨的问题, 而就心理因素而言, 导致运动损伤的因素也有很多, 结合自己从事体育训练的经验, 经过探讨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性的改善措施, 期望同行针对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训练、比赛, 预防并避免因心理因素引发的运动损伤, 促进运动者的个性心理和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摘要: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训练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较多, 就心理方面而言, 导致运动损伤的因素也很多, 深入探讨心理因素与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 如利用自我暗示、集中注意力、放松训练等基本心理训练方法, 控制情绪、调节机体、改善心情。总之, 良好的心理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 而且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 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相应的心理干预策略。

心理疾病运动处方 篇8

神经衰弱

持续的精神紧张状态,长期的内心冲突引起的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易兴奋,可导致疲劳、情绪不稳。多由于学习过于紧张、疲劳过度、精神压力大、休息不好等原因所引起。

【运动处方】

◇选择一项合适而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练习,如长跑、太极拳、气功等。

◇采用强度适中、速度和节奏较慢的动作进行练习,心率控制在120次/分以内。

◇每天早晚坚持锻炼半小时左右,以促进新陈代谢,加深睡眠。

焦虑症

表现为心情烦躁、生气不安、忧心忡忡,常伴有头疼、头昏、心慌、冒虚汗等不适。多由于生活、学习不顺心所引起。若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愤懑不平的状态,可引发失眠、高血压、冠心病、抑郁症等,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和降低生活质量。

【运动处方】

◇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项目来治疗,如篮球、排球、游戏、爬山、旅游等。

◇坚持练习太极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太极拳列为心脏康复的运动项目之一,具有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平抑焦躁情绪的作用。

◇运动后要做充足的放松活动,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放松是该治疗的关键。

抑郁症

多表现为食欲不振、懒散、情感淡漠、丧失兴趣、经常自责,严重者反复出现轻生念头,甚至有自杀行为等。此症多是学习较差、生活上困难、家庭不和睦、同学(事)关系紧张等原因造成。一个人若老是处在压抑、失望、愤怒的情绪中,常常会诱发这种疾病。

【运动处方】

◇选择一种集体活动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提高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让患者体验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兴奋性。

◇进行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连续8周的散步或慢跑,可减轻症状,自尊心增强,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可通过瑜珈等健身运动求得心理平衡。

焦虑症

过分强调自身的某种异常感觉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一种神经症状。患者的性格特征是敏感多疑,谨小慎微,好反复思考,要求十全十美。

【运动处方】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体育比赛,克服胆怯、畏缩、紧张、消极、孤僻的性格缺陷。体育比赛有竞争性,它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所以鼓励患者参加体育比赛就是利用比赛培养人的勇敢果断、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达到减轻焦虑症状、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

恐惧症

恐惧症包括社会恐惧症、疾病恐惧症、处境恐惧症。症状表现为紧张、惊慌、面红、出汗、口干、表情不自然等。多是由于性格内向,社会经验较少,社会地位低下等原因所致。

【运动处方】

哪种运动方式可改善心理健康 篇9

骑车――增进心肺功能的最佳工具

运动人体科学专家积极推荐户外自行车运动,骑自行车可以全面锻炼人的内脏器官、强化心肺功能和提高耐力,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延缓机体的衰老。而自行车也被认为是克服心脏功能问题的`最佳工具之一。

长期的耐力运动可使运动者安静心率降低――窦性心动徐缓,这样可使运动者心率储备提高,提高心输出量2~2.5倍,结果是在运动过程中心脏耗氧 低而工作效率高。由此可见长期骑自行车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骑自行车时腿部运动,肌肉收缩压迫血管促使血液流动,把血液从血管末梢抽回心 脏,同时还强化了微血管组织,改善了微循环。

骑车――增加力量和耐力的良好手段

户外骑行,通过双腿持续蹬踏可以锻炼腿部、腰部、背部的26对肌肉及下肢的3对关节;通过双手握把配合腿部的周期性用力,可以提高人的骨骼肌肉系统以及韧带的力量,提高腰椎骨的灵活性,全面增加人的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全身素质。

骑车――改善心理健康的好方法

运动心理辅导 篇10

摘要现如今篮球这一运动项目已经在我国有了很好的发展。在技术与战术的发展中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成效。可是,在心理素质与这方面的运动培养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根据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在比赛中篮球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内容,分析并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进行其培养。

关键词篮球心理素质自控能力

目前,我国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世界强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影响了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所以,如何去看待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与培养是我国篮球运动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培养,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一、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作用

(一)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点

在比赛中由于运动员的态度、认知情绪、注意力、思维、唤醒能力等这些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的心理变化,导致影响到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的程度。由于比赛是公开性的,所以难免就会有那些心理因素的发生,以至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随着比赛的不同阶段、完成动作的不同而变化。其中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容易受到观众、对手、裁判、比分以及队友等外界因素的干扰。

(二)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作用

1.自我控制能力。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其中包括情绪、思维、行为上的控制能力。在比赛中运动员适当的紧张感可以使技术和战术得到更好的发挥。但是许多运动员在特别重要的比赛中就会出现过度紧张的状态,从而导致思维的混乱达到行为的失控,甚至会感觉到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变形、情绪暴躁等。因此,就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调节紧张的情绪,使之恢复正常状态。

2.心理承受能力。运动员一旦具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能清楚的认识到比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因此做出正确的反应。以至于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于比赛,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打出自己的水平,而不至于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由此看来,心理的承受能力,能够正确反映赛场上运动员的状态和发挥水平。

3.环境的适应能力。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不同心理素质的运动员对外界的干扰表现出的态度和反应程度也是不同。凡是都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在面对比赛场地和气候的影响,有些运动员就会认为这些因素足能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发挥,以至于在比赛中表现出急躁、缺乏自信,导致不能完成比赛任务。然而对于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来说那些外在因素虽然影响自己技术和战术的发挥,对于每个队员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因此将心比心,在比赛中表现自信、冷静,而使自己的技术和战术得以充分发挥。

4.抗干扰能力。由于篮球比赛是一种公开性的比赛,所以比赛中就难免会出现观众和噪音的干扰以及裁判的错判和漏判等因素的产生。因此,就要要求队员必须具备抗干扰能力,使之在赛场上得到较好的发挥。

5.心理战术。在篮球比赛中场地战术固然重要,但心理战术在场上也占有着一定的地位。有时候出奇制胜,更能在比赛中赢得冠军。如果太高调的进行战术,就很容易让对手看出破绽,以至于比赛的成功率就会降低。因此,心理战术都是以运动员的良好心理素质为基础,所以比赛胜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强弱。

二、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遗传因素

运动员的神经类型、智力品质、反应速度、肌肉类型等,主要取决于其先天的遗传因素,这样的遗传因素制约着运动员的后天发展。所以,对于篮球运动员,要在其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培养其良好的专项心理素质,并且有目的的去进行培养。

(二)从小培养,长期坚持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中,少儿时期是人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培养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最佳时期。因此,要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就要从小培养,长期坚持。但是,运动员的心理成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渐的培养心理因素。

(三)环境和教育对运动员的影响

一个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中,其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都是受家庭、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所以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得以端正。就要进行学校教育的系统塑造,因此,运动员受到的教育程度越高,其心智水平就越高,以至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就越强。

(四)多参加比赛,丰富经验

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因素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在比赛中得到磨练,体会比赛的气氛。以至于不会在赛场上怯场,或者有不良的心理因素发生。

(五)模拟训练

设置情景进行模拟训练,重视投篮心理稳定性训练,利用干扰手段,假设特殊时刻的打法,以提高运动员注意力、自信和果敢性等心理因素,加快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形成。

(六)赛前准备,临场指导

比赛前要做好充分的赛前准备,分析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比赛前队员要相互鼓励,不要有不利于比赛的消极言行,教练员要加强临场指导,队员出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其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帮助。

参考文献:

上一篇:如何搞好初中物理中考下一篇:生日邀请函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