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形式的思考

2023-0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概念探析

数据新闻以数据为驱动, 伴随对大数据的抓取与挖掘而生。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是对动态挖掘出的数据新闻进行可视化操作, 表征为图表、图形等符号的过程。数据新闻可视化不仅是把数据转化成形象、可见的图表或场景的手段, 而是一种处理数据的思维。这种思维要求把新闻事件本身和其相关的内容看做可以相互产生勾连的数据, 并对这些数据挖掘能够形成有意义的新闻传播事件, 注重挖掘和寻找的过程。舍恩伯格提出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 因此对数据新闻的挖掘有了解现状并对未来形势进行预测的功能。

二、我国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形式存在的问题

(一) 冗余信息弱化数据新闻的优势

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以真实、准确的传递信息为目的, 然而某些新闻工作者在数据新闻实践中弃本逐末, 忽略可视化数据新闻报道的本质。数据新闻用数据图像之间的关联和逻辑构建文本, 与传统新闻存在叙事手法的差异, 但本质看依旧是新闻文本。对数据进行表征设计时, 国内的某些报道常出现与新闻主题相关的卡通或简笔画等象形符号, 这种美其名曰用以渲染气氛的形象, 反而增加了阅读负担。“在一个静态图像中展现时空结构本身就不够简明, 附加额外的数据信息后, 可视化图像结果就会违背数据新闻对直观明晰的诉求 (1) ”, 形成不同程度的冗余信息, 污染读者视觉且干扰读者的阅读体验。

(二) 数据过度“包装”及娱乐化表征

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以更好的表现和佐证新闻主题为目的, 以视觉化的图形表征为读者能更方便快捷的认知、理解主题而服务。固然“图示形式有独特的魅力, 能够把分散的故事元素汇集于一图, 并能够吸引和诱导读者的目光, 瞬间捕获观者的视线和注意力 (2) ”, 但国内媒体过度的“包装”数据, 违背了新闻报道“故事性”的初衷。只调动读者关注新闻文本表层形式, 以浅层情感娱乐读者, 而不注重新闻内容本身趣味。

(三) 把图解新闻视为数据新闻

新闻从业者在数据新闻报道的操作层面, 常乐于数据信息的形象化、可视化“翻译”, 忽视数据新闻前期动态的信息抓取、挖掘及处理过程, 陷入制作图解新闻的误区。国内“多数国内传媒机构模糊了数据新闻与信息可视化的含义, 使数据新闻的呈现多停留在静态展示层面, 有的媒体甚至是简单的数字图表罗列的新闻, 并不是数据新闻。 (3) ”

三、对我国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一) 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对个人认知行为的影响

1.“过度”故事化报道, 压缩读者理性思考空间

王振宇认为数据新闻报道, 为调和数据分析科学语言和新闻报道形象语言之间的矛盾, 需要数据新闻形象化的过程:数据的可视化、报道的故事化。某些门户网站数据可视化报道过于强调故事性, 把分散的故事元素汇集于一图, 瞬间捕获观者的视线和注意力。事实上读者眼球移动所捕捉到的信息缺少逻辑性组织, 图形与数据的组合更多的是带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让使读者的思维被视觉图像牵引, 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

2. 视觉的逻辑陷阱, 屏蔽读者思维的发散

赤裸裸的数据符号表面上直观地把最真实的数据和最可靠的数据来源呈现在读者面前。但往往读者很难发现, 作者以或凸显或隐匿的手段操纵数据及其表征形式, 服务于新闻报道主题或者新闻事件的现实。在这过程中作者构建了“合乎情理”的因果关系, 让读者专注于视觉信息所提供的逻辑, 从而部分限制了读者思考其他可能影响新闻主题或新闻事件的因素。这更加大了作者主观目的和意图的输出, 使读者陷入操纵数据者所设立的逻辑陷阱。

3. 读者满足于基本的信息认知, 缺乏“深阅读”

表面上读者更乐于参与新闻并与媒体进行互动, 实则沉浸在视觉形象的满足中。这种以图片图形为主的解释性的新闻呈现方式, 是读者对事件思考行为的替代和弥补, 这种更易读更明显的表达, 使得读者更“懒”于思考, 形成对可视化新闻的依赖, 对新闻所提供事件的思考只停留在新闻可视化形象所表达的层次, 其虽愿意接收和寻找更多的可视化新闻, 但却并未引起更深层次的思省。人们过度沉溺于可视化技术所提供的表层符号所构建的文本, 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失去主动行动力。

4. 娱乐化倾向, 造成读者沉浸式阅读

生动形象的娱乐化符号以花哨的“包装”吸引读者眼球, 突出的是新闻形式的娱乐性, 而非新闻价值的趣味性, 使读者沉浸在芜杂的视觉符号之中不能自拔, 是消费主义背景下新闻娱乐主义倾向的一种体现。读者长期浸润在这种感性图片式的报道和浅显的转述新闻的环境中, 难免不会形成浅阅读短思考的习惯, 进而造成认知行为和思维习惯的改变。应保持新闻品格, “在任何竞争情况下, 内容都应为王。内容不能为形式让位, 形式应为内容服务。 (4) ”

(二) 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存在的问题对社会层面的影响

新闻传播活动是社会传播系统的一部分, 传统新闻文本叙事承载了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传统的新闻生产对文字进行“编码”, 这时图表以一种辅助的支撑观点的功能而存在, 读者根据传统的语言语法思维对新闻信息进行“解码”, 其所得到的不仅是新闻所传递的信息, 兼收的还有传播者在符号中所暗藏的不易察觉的传统人文因素, 这是由传播者所接受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所处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然而数据新闻对数据符号的操纵进行新闻叙事, 形成新的以图形图像为基础的叙事手法和逻辑, 一方面阻挡了作者文化背景的传达, 另一方面阻隔了读者对文化意义的传承, 导致文化断层现象。

抛开报道的主题和内容, 对国内外的某些数据新闻作品的图形意义进行解读, 难以区别作品属于哪个国家。因为文本中缺失文字符号叙述所蕴含的文化特征, 导致简单通用的图形符号并不能承载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各民族通过语言得以形成和区别,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方式, 图像语言更加“通用”, 但隐藏在背后的民族特性更加模糊化。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经过开发, 通过“通用的”的图形图像叙事, 固然有跨文化、国际化、缩短报道水平差别的外传播优势, 但也应警惕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消解作用。

四、结语

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在大数据时代处于同一生态位, 可视化报道在“读屏时代”占据一席之位无可厚非。传统新闻从业者所遵循的采写编框架缺失对数据处理技能的使用, 这种复合型新闻人才缺失的尴尬, 亦是限制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水平提高的因素。作为新闻工作者, 要认清数据新闻可视化操作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坐标, 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警惕新媒体传播技术的技术陷阱, 避免成为新技术的傀儡和盲目簇拥者。新闻传播活动作为社会传系统的一部分, 对民族性的塑造以及民俗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传承有纽带作用, 作为文化的传承者, 有义务规范和提升新闻业务能力, 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现代化的内容。

摘要: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应“数据时代”而生, 其文本融合了数据处理与表征手段, 以可视化图像叙事替代传统文字叙事, 有真实、易读、经济等特点。本文旨在剖析当下媒体在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可视化数据新闻对读者认知习惯、思维方式以及个人行为引起的改变, 并进一步在宏观层面探讨其对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数据新闻可视化,可视化报道,符号,文化

参考文献

[1] 刘磊, 程洁, 田梦.信息可视化的传播学意义及应用[J].当代传播, 2017 (01) :75-77.

[2] 吴荣彬.大数据视野下国内数据新闻现状、困境与应对[J].传媒, 2016 (20) :84-86.

[3] 王振宇.试析数据新闻报道的形象化[J].编辑之友, 2016 (10) :99-102.

[4] 王秀丽, 王天定.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的反思与创新路径——以2014“数据新闻奖”作品为例[J].新闻界, 2015 (09) :55-60.

上一篇:基层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下一篇:基于新型包装绿色整体快递流程的快递物流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