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学习的心得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据库学习的心得(共8篇)

数据库学习的心得 篇1

我首先了解了数据库的概念,其中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即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关系规范化,安全性,数据库设计等等。首先作为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库操作功能;数据库查询功能;数据库的控制功能;数据库的通信功能。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创建数据库以及对数据库的操作的基础知识。 首先说数据库,简单的说就是建表格,然后把一张一张的表格和在一起,成为一大堆的数据集合。他是依照某种数据结构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基本分为三个层次,物理数据层,概念数据层和逻辑数据层。不同层次间的联系是通过映射来转换的。其次数

据库编程,这个是作为一个程序员的基本功,绝大多数软件开发公司数据库编程都是由程序员自己完成的,因为他的工作量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复杂。所以作为一个综合的程序员,学习数据库编程,像数据库四大操作,增删改查,还有触发、存储过程等的使用,这些都是基础的基础。我认为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点: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即在数据库中不仅要能够表示数据本身,还要能够表示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库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保证尽可能高的访问效率。即根据不同的需要按不同的方法组织数据;数据库具有较小的数据冗余,可供多个用户共享,即通过共享共用的数据,降低数据的冗余度,也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即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法与应用程序互不依赖。数据库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懂得了只要我从事计算机专业,就需要学习好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不论以后选择哪个方向,数据库的学习都不能放松。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学多了不会成为累赘,慢慢的积累,总有用到的时候。给自己明确一个目标,剩下的就是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克服它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20xx年8月

数据库学习的心得 篇2

关键词:数据库,经验,规范

前言

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 数据库的设计与使用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程, 不但影响后续的ASP、JSP等课程的学习, 而且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 能以非常规范和实用的方式完成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 我们需要将一些最常用的规范、实用的方法融入到教学所用的数据库当中, 使学生能从规范、实用起步学习数据库, 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而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下面我们将从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过程当中所涉及的一般规范和实用方法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的经验心得。

一、数据库设计之前

首先, 要充分认识数据库的重要性。数据库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对业务系统的数据支持上, 它为业务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组织, 并通过业务软件的前台界面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为业务发展变化提供最直观的判断支撑。

在设计数据库之前, 一定要充分了解软件的功能要求、时间要求、平台要求、价格要求和维护要求, 在实际的开发中, 这五个方面构成了软件开发之前的调研内容。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 制作的数据库应用软件才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其次,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库和业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几十年, 不管是人工管理系统还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都已经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当中, 这些已有的资源要充分利用, 对这些旧有系统的研究可能会让你发现一些可能忽视的细微情况。

再次, 要在数据库设计之前定义好数据库各个不同组成对象的命名规则, 这对对象数目很多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 不然随着开发进程的进行将会很快被不同的数据库要素的名称搞糊涂。这里所指的统一的命名方式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表名采用单数还是复数形式, 如何从表名中简化出表的别名, 表内的列名要采用怎样的统一命名规则, 比如整数类型的字段可用N_作为前缀、字符类型的字段采用C_前缀、money类型就加上_M后缀、日期列则最好以D_作为名字打头等等。

最后, 请创建E-R图。明确画出ER图并不仅仅是为了设计数据库, 它的作用类似于工程图纸, 从设计师的构想变成具体的图, 一方面可以让设计师发现一些不经意的细节, 让设计更优, 另一方面, 也能使其他人员了解数据库设计, 成为设计师和用户之间的有力沟通工具。

二、设计表和字段

(1) 采用有意义的字段名:由于语言的关系, 很多学生在命名的时候喜欢使用汉语拼音, 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 应尽量避免。在采用英文单词+数字进行组合命名的前提下, 尽量保证字段名能够望名生义, 但具体的尺度还需要小心把握。另外, 在不同表之间的相关字段的名字要统一, 这种设计错误虽然显得很低级, 但却很常见, 也应尽可能避免。

(2) 数据库的设计要规范化:范式是关系数据库设计所需的规范。在规范化的数据库中, 结构合理、冗余最少、性能卓越等方面都会兼顾, 达到最佳平衡。在关系数据库中, 最常用的的范式是1NF、2NF、3NF和BCNF, 各范式的含义在任何一本关系数据库理论的书籍中都有详述。虽然理论描述似乎很简单, 但很多人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避开这些设计规范, 1NF所有人都会遵守, 但2Nf和3NF就不是所有人都能遵守了, 遵守的人可以说肯定是数据库设计的个中翘楚了。

(3) 规范化也不能过头了:除了上段所述的范式之外, 还有4NF、5NF, 数据表的范式程度越高, 就意味着数据冗余的减少、人为错误的可能性也减少, 那是否意味着范式程度越高越好呢?当然不一定。范式程度增高了, 意味着数据库使用之后所需访问的数据表增多、数据表之间的关联也就大大增加了, 自然效率就降低了。因此减少冗余和保证效率应该同时兼顾考虑, 甚至保留一定的冗余还可能提高查询速度, 在更新不多、但查询频繁的数据库中尤能体现。

(4) 对一些特殊的数据要有相应的处理办法:这里所指的特殊的数据指的是通信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姓名、编号ID之类的数据。通常情况下通信地址的内容很长, 仅仅采用一行记录加以描述是不够的, 把它们分到不同的列当中会有更大的准确性和灵活性;电子邮件中的登录账号和邮件服务器名最好分开处理, 姓名中的姓氏和名字、电话号码中的区号和号码也同样分开, 这样在应用这些数据的时候会更灵活;对编号ID这类数据, 注意点主要集中在要为它们留有余量, 这样做虽然会额外多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 但在数据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数据库无需重构就能适应新的数据规模。

(5) 小心所选择的数据类型:在当今计算机硬件充分发展的情况下, 在这里主要指内存和外存都足以满足我们业务系统的需求, 所以无需为了节省存储空间而特意选用占存少、数据范围也小的数据类型, 如smallint、tinyint等之类的数据类型。选用这种数据类型, 虽然看起来似乎更准确恰当, 但一旦需要做统计计算的时候, 就会发现所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远超出所节省的那一点点存储空间。

三、选择键和索引

如同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区别于其他人的独有属性一样, 数据表中的每条数据这得有这种属性, 这种属性一方面确定了该数据是与众不同的, 另一方面也可用于与其他数据进行关联, 便于进行一些复杂应用。

在选取键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 如:不要选择有意义的键——如身份证号码等, 通常这类号码是唯一的, 很自然的被数据库初学者选作键, 但这是不可取的, 尤其是对小系统和相对稳定的系统更是如此。那么取得新键一般可以用数据库自增值、数据库计数器、GUID、组合键等方式去选取, 但这些方法都是各有利弊, 如自增值的键用着简单但又无法确定新产生的键值、GUID可以确定是唯一键但结果串又比较大, 会影响性能。因此键的选取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而索引的创建可以明显提高数据的查询速度、加快表之间的连接速度、减少排序和分组的时间, 从而可以提高业务系统的效率。但也要注意的是, 索引的创建也会有不利的一方面, 比如会占据额外的存储空间、需要更多的时间对索引进行维护, 并且这种空间和时间的额外付出会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增加。

为了充分利用索引的优点并回避其缺点, 在特定的列上就不要创建索引了, 这种列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该列很少被查询、该列数据的取值范围很小 (如性别列) 、或该列的数据类型是text、imag之类的, 在这几类列上创建索引, 对查询或连接速度的提高没有明显帮助, 反而会增加空间需求和维护时间, 就得不偿失了[1]。

四、一个数据库设计案例

在数据库的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数据库一般都和学生日常息息相关, 比如图书管理、学籍管理、课程管理等, 这样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流程和数据对象。在本文中, 我们以学生课程管理业务为基础设计数据库。

在学生课程管理业务流程中, 在充分了解本学院的课程管理流程的基础上, 提取出系统所涉及的实体及各实体之间的联系, 确定ER图。在这里, 我们抽象出5个实体:课程、教师、学生、院系和班级, 它们各自的常规属性比较普遍, 不再赘述。学生和课程之间存在修课联系 (m:n) 、教师和课程之间存在授课联系 (m:n) 、学生和班级之间存在归属联系 (1:n) 、班级和院系之间存在归属联系 (1:n) 、教师和院系之间存在归属联系 (1:n) , 比如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描述如下图所示, 其他的关系省略:

从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变, 正式考虑规范化的环节, 前面已述规范化一般达到3NF就可以了[2]。上段所提及的课程、教师、学生、院系和班级等实体及其联系都对应实际事物, 可优化的地方不多。例如教师讲授课程的安排一般后于学生选课, 因此授课关系的有关信息完全可以放到课程学习关系当中, 因此可以合并授课关系和课程学习关系。另外, 为了满足系统登录的需求, 教师和学生实体可以以各自的变化作为登录名, 另加一个口令密码属性作为系统登录验证。

下一步可以生成各个数据表了, 表中各对象的命名是需要注意的。比如学生和教师表中都有姓名属性, 那么列名可以分别叫Sname和Tname加以区别, 其他方面按照前述的注意点命名即可。

在键和索引方面, 本例中的键选择比较简单, 学生表以学号为主键、教师表以教师号为主键, 比较简单。而索引, 本数据库是为学生课程管理业务服务的, 因此数据库中的课程信息、学籍信息等方面预计会被频繁检索, 因此可以考虑在学生表的学号列上建立聚集索引等。

五、总结

数据库设计是应用程序实现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 无论我们如何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本文所罗列的一些数据库实现过程当中的经验, 是希望学生能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数据库操作习惯, 以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付出一定代价才获得这些教训, 从而少走一些弯路。

参考文献

[1]王俊伟.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标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87-189.

浅谈数据结构的学习方法 篇3

【关键词】数据结构;实践;算法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不少同学在刚开始学习数据结构的时候觉得数据结构很难学。这里,结合近几年来讲授数据结构以及平时和学生交流探讨经验,对学习数据结构的方法谈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不要过分关注数据结构的语言实现

学习”数据结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求解问题的能力,然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选择合适”数据结构”计算机表示,再把解决问题的算法程序化,这是一个复杂抽象思维的过程,是一项创造性的智力劳动,这对初涉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结构是指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由数据结构的定义可以得知,数据结构并不是“某种语言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与具体的语言无关。

一些同学在学习数据结构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数据结构与某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比如C语言、Java、C++等)联系起来。比如说到指针,大家最先想到的是“*”符号。说到数组,大家的第一反应是“[ ]”符号。虽然在实际应用中,数据结构总是要由某些语言来实现,但在学习数据结构的过程中,如果过分关注于数据结构的语言实现,我们的思想将被束缚在这些语言的语法规范中。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为什么要用这种数据结构,而不用那种;在具体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数据结构;几种数据结构的联系和区别,优点和不足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只是数据结构的实现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是多变的,因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正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然而,数据结构作为框架和思想,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学习数据结构,重要的是学习数据结构中的框架、原理和思想,只有理解和掌握这些,才能够很好地运用数据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

2.重视实践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我们掌握的理论知识,只有应用到实际中才能体现出价值,数据结构也是这样。学习并掌握数据结构中的框架、原理和思想,目的是为应用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我们不能过分关注数据结构的语言实现,但也不能完全不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有两个意义:一是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比如,在设计一个新的数据结构时,我们脑中产生的数据结构设计思路并不一定是完美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通过用程序验证我们的想法的正确性。动手实践的第二是培养我们完整、彻底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往往只是粗略地解决了某个问题,没有细化。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细节问题,这些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无法考虑到的,但又是解决问题所十分必要的。因此,动手实践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我们完整、彻底地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综上所述,要想学好数据结构,必须将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据此提出以下的实践方法:

第一层次,基础实验 针对某种”数据结构”,它的基本运算如插入、删除、查找等算法设计实验项目,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通过实验学会如何从算法转变为程序。如入栈出栈操作,入队出队操作,链表的插入,删除,查找操作。

第二层次,综合实验 在一个实验项目中综合某种“数据结构”的一些基本算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队列结构的综合实验包括队列的创建、入队、出队、查询、输出等算法。

第三层次,实用实验 实驗项目是解决一些实际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实战训练,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实践能力。如在“栈和队列”基本实验、综合实验训练后,给出“迷宫”问题,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入口相同,出路有多条”、“哪条能行得通”、“栈、队列采用不同的存储结构”等问题,再如图的深先广先搜索算法等。

第四层次,创新实验 给学生自主设计自主选择的空间,引导学生深化问题。如在“汉诺塔问题”基本问题的基础上, 通过这个实验项目的分析、设计、编程实现,让学生体会栈、队列这样的“数据结构”如何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又如何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比如银行问题,停车场问题等。

综上所述,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它是核心课程,并且也一直是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专升本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关键科目,在所有计算机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实践教学部分。所以我们应该深入探讨这门课的学习方法,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好本课程。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四版.安训国大连理工出版社,2009.

[3](美)福特 托普.数据结构(Java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唐发根.数据结构教程(第2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5.

ORACLE数据库学习心得 篇4

一个好的程序,必然联系着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网路...今年我们学习了 oracle数据库这门课程,起初的我,对这个字眼是要多陌生有多陌生,后来上课的时候听一会老师讲课,偶尔再跟上上机课,渐渐的学会了不少东西,但我感觉,我学到的仍是一些皮毛而已,怀着疑惑和求知的心态,我在网上搜索了关于 oracle数据库的一些知识。

1.ORACLE的特点: 可移植性 ORACLE采用C语言开发而成,故产品与硬件和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从大型机到微机上都可运行ORACLE的产品。可在UNIX、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上运行。可兼容性 由于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数据查询语言SQL,与IBM的SQL/DS、DB2等均兼容。并提供读取其它数据库文件的间接方法。

可联结性 对于不同通信协议,不同机型及不同操作系统组成的网络也可以运行ORAˉCLE数据库产品。

2.ORACLE的总体结构

(1)ORACLE的文件结构 一个ORACLE数据库系统包括以下5类文件:ORACLE RDBMS的代码文件。

数据文件 一个数据库可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可以存有一个或多个表、视图、索引等信息。

日志文件 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来记录所有数据库的变化,用于数据库的恢复。控制文件 可以有备份,采用多个备份控制文件是为了防止控制文件的损坏。参数文件 含有数据库例程起时所需的配置参数。

(2)ORACLE的内存结构 一个ORACLE例程拥有一个系统全程区(SGA)和一组程序全程区(PGA)。

SGA(System Global Area)包括数据库缓冲区、日志缓冲区及共享区域。

PGA(Program Global Area)是每一个Server进程有一个。一个Server进程起动时,就为其分配一个PGA区,以存放数据及控制信息。

(3)ORACLE的进程结构ORACLE包括三类进程: ①用户进程 用来执行用户应用程序的。

②服务进程 处理与之相连的一组用户进程的请求。

③后台进程 ORACLE为每一个数据库例程创建一组后台进程,它为所有的用户进程服务,其中包括: DBWR(Database Writer)进程,负责把已修改的数据块从数据库缓冲区写到数据库中。LGWR(Log Writer)进程,负责把日志从SGA中的缓冲区中写到日志文件中。

SMON(System Moniter)进程,该进程有规律地扫描SAG进程信息,注销失败的数据库例程,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PMON(Process Moniter)进程,当一用户进程异常结束时,该进程负责恢复未完成的事务,注销失败的用户进程,释放用户进程占用的资源。ARCH(ARCHIVER)进程。每当联机日志文件写满时,该进程将其拷贝到归档存储设备上。另外还包括分布式DB中事务恢复进程RECO和对服务进程与用户进程进行匹配的Dnnn进程等。

3.ORACLE的逻辑结构

构成ORACLE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1)表空间

(2)5种类型的段(segment)

①数据段;②索引段;③回滚(rollbock)段;④临时段;⑤自举(bootstrap)段。

段的分配单位叫范围(Extent)

表空间(Tablespace)一个数据库划分成的若干逻辑部分称为表空间。一个数据库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表空间,初始的表空间命名为SYSTEM,每一个逻辑表空间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物理文件。DBA使用表空间做以下工作: 控制数据库对象,如表、索引和临时段的空间分配。为数据库用户设置空间配额。

利用个别表空间的在线或离线,控制数据的可用性。后备或恢复数据。

通过分配空间,以改进性能。

在每个数据库中都存在SYSTEM表空间,它在建立数据库时自动建立。在该表空间中,包含数据库的数据字典,其中存储全部数据库对象的名字和位置。SYSTEM表空间总是在线的,像其它表空间一样,可以通过增加新的数据库文件来扩大。一个表空间可包含许多表和索引。但一个表和索引不能跨越表空间,可跨越组成表空间的文件。在DB的打开的情况下,DBA利用ALTER TABLESPACE语句,可以实施表空间的在线或离线。SYSTEM表空间必须在线。表空间离线有下列原因: 一般为了使部分数据库不能使用,而允许正常存取数据库其余部分。执行表空间离线备份。

一个离线的表空间,不能被应用用户读或编辑。

可以增加数据文件扩大已有的表空间,也可增加新的表空间使数据库容量增大,或分配空间给某个应用。使用ALFER TABLESPACE ADD FILE语句将另一个数据文件加入到已存在表空间中。使用CREATE TABLESPACE语句可建立一个新的表空间。段(segment)表空间中的全部数据存储在以段划分的数据库空间中。一个段是分配给数据库用于数据存储的范围的集合。数据可以是表、索引或RDBMS所需要的临时数据。段是表空间的下一个逻辑存储的级别。一个段不能跨越一个表空间,但可跨越表空间内的文件。一个数据库最多需要五种段类型: 数据段 一个包含一个表(或聚集)的全部数据,一个表(或聚集)总有一个单个数据段。

索引段 一个索引段包含对一个表(或聚集)建立的一个索引的全部索引数据。一个表可以有一个、多个或者没有索引段,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索引个数。一个聚集必须至少有一个索引段,即在聚集码上建立聚集索引。

回滚段 每个DB有一个或多个回滚段。一个回滚段是DB的一部分,它记录在某一情况下被撤消的动作。回滚段用于事务控制和恢复。

临时段 在处理查询时,ORACLE需要临时工作空间,用于存储语句处理的中间结果,这个区称为临时段。

自举段 自举段在SYSTEM表空间中,在数据库建立时建立。它包括数据字典定义,在数据库打开时装入。

4.用户数据库对象

由用户建立的对象驻留在表空间中,含有真正的数据。数据库对象有表、视图、聚集、索引、伪列和序号生成器。

(1)聚集(Cluster)聚集是存储数据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聚集包括存储在一起的一组表,它们共享公共列并经常一起使用。由于内容相关并且物理地存储在一起,存取时间得到改进,存储空间可以减少。聚集是一种优化措施。

聚集对性能的改进,依赖于数据的分布和SQL操作的内容。特别是使用聚集对连接非常有利。可以明显地提高连接的速度。建立聚集命令的基本格式: SQL>CREATE CLUSTER〈聚集名〉(列定义[,…]);利用聚集建立表命令基本格式: SQL>CREATE TABLE〈新表名〉(列定义[,…]CLUSTER〈聚集名〉(聚集列);在聚集码上必须建立一个聚集索引,对于每一数据块上每个聚集码值有一索引项。这个索引必须在DML语句对聚集表操作前建立。建立索引的语句是:CREATE INDEX索引名ON CLUSTER聚集名;(2)序号生成器 序号(SEQUENCE)生成器为表中的单列或多列生成顺序号。利用序号可自动地生成唯一主码。使用SQL语句定义序号,给出一些信息(如序号名、是升序或降序、每个序号间的间隔和其它信息)。所有序号存储在数据字典表中。

所有序号定义存储在数据字典的SEQUENCE表中。用户可以通过字典视图

USER-SE-QUENCES、ALL-SEQUENCES

和DBA-SEQUENCES查询和存取。建立序号生成器的语句是: CREATE SEQUENCE序号生成器名 其它选项。

一旦序号生成器S被定义。可用S.Currval来引用S序号生成器的当前值。用S.nextval产生下一个新的序号并加以引用。

(3)伪列 伪列的行为像表的一列,但不真正存在于表中,在查询时可引用伪列,但伪列不能插入、删除或修改。

5.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ORACLE RDBMS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数据字典含有一组系统定义的表,只能读,是关于数据库的引用指南。它可提供以下信息:ORACLE用户的用户名;每个用户被授予的权限和角色;实体的名字和定义;完整性约束 为数据库实体分配的空间;通用的数据库结构;审计信息;触发子程序等的存储。数据字典是以表和视图构成的,像其它数据库数据一样,可用SQL语言查询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在DB建立时建立。每当DB进入操作,数据字典就由ORACLE RDBMS负责修改。数据库建立时有两个默认DBA用户:SYS、SYSTEM。SYS持有基本表中的数据。数据字典包含一组基表和相关的视图,可分为以下几类: 类

描 述

DBA-××× 只有DBA可存取的视图,给出数据库中定义的任何实体的信息

USER-××× 对任何用户可用的视图,给出他们自己的实体的信息

ALL-×××

对任何用户可用的视图,给出用户可存取的所有实体的信息

其中×××代表表名或视图名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用的表或视图的名称。(1)DTAB 描述了组或数据字典的所有表。(2)TAB 用户建的所有基本表、视图和同义词。(3)COL 用户创建基本表的所有列的信息。

(4)SYNONYMS 用户可存取的同义名词、专用名和公用名。(5)CATALOG 用户可存取的表、视图、同义词、序列。(6)CONSTRAINTS 用户可存取的约束。(7)INDEXES 用户可存取的表和聚集的序列。(8)OBJECTS 用户可存取的对象。(9)TABLES 用户可存取的表。(10)USERS 查看当前全部用户。(11)VIEWS 查看用户可存取的视图。

(12)SYSTABAUTH 用户对数据对象的使用权限。可以用SQL>SELECT*FROM〈字典表名或视图名〉WHERE〈条件〉来读取有关信息。

可以用SQL>DESCRIBE〈表名〉来查看表的结构定义。但是数据库字典的结构不可改。用DESCRIBE命令还可以查看视图及过程的定义。

6.ORACLE的SQL、PL/SQL与SQL*PLUS 作为ORACLE数据库核心的SQL语言是ANSI和ISO的标准SQL的扩充。用来存储、检索和维护数据库中的信息,并控制对数据库的存取事务。由于RDBMS执行SQL语句时,是一次只执行一条语句,它是非过程化的。这就使得单条的SQL语句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用户只需说明操作目的,不必关心具体操作的实现方法。

但在实际数据库应用开发中,往往要依据前一步对数据库操作的结果或上一个事务提交的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的操作。故ORACLE推出了一种PL/SQL工具,它扩充了SQL语句,使之具有可进行过程化编程的能力,如循环、分支功能。PL/SQL可支持变量和常量的使用。例如在SELECT查询语句的where子句中可以使用变量来书写条件表达式。SQL*PLUS是ORACLE用来存储、查询、操纵、控制和报告数据库中信息的一个交互式工具。它是一种集编辑、调试、运行于一体的开发环境。在SQL*PLUS的这种运行环境下,既可以使用SQL命令、PL/SQL语句、及SQL*PLUS自己提供的命令,又可以运行由上述三类命令(或语句)编辑而成的命令文件。SQL*PLUS提供的附加命令主要用来编辑、运行上述三类命令及命令文件和对查询结果进行格式化输出等功能。

7.数据库系统的管理

ORACLE作为一个大型的数据系统,通常包含很多用户的数据。在应用开发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各类人员进行开发和应用。所以必须要求有人对数据库系统进行临时管理,并进行数据的备份等工作。这种人被称为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他们必须理解数据库系统管理,清楚数据库包含的数据内容、运行状况等。

一般说来,DBA不是指具体的人,而是指对数据库可以行使DBA特权的用户。DBA具有如下责任:(1)ORACLE服务器和客户工作站软件的安装和升级;(2)创建基本的数据库存储结构(表空间);(3)创建基本的数据库客体(表、视图、索引);(4)修改数据库结构;(5)给用户授权,维护系统安全;(6)控制和管理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7)监视和优化数据库的性能;(8)计算数据库信息的后备和恢复;(9)后备和恢复数据库;(10)构造ORACLE服务器,如创建数据库链、客体同义词等。而应用开发人员须完成:(1)应用程序设计;(2)应用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和修改;(3)为DBA提供必要的信息;(4)完成应用程序的开发。

看了许多关于ORACLE的知识论坛,总算是对ORACLE有个整体的认识,不仅仅是拘泥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而已,虽然自己对ORACLE学习并不是多么的透彻,但是总归多接触点新的东西总是好的。

数据库实验_6JAVA学习心得 篇5

学习JAVA WEB心得

Java Web,是用Java技术来解决相关web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总和。在本次实验课的学习中,通过短短一个小时的了解,对JAVA WEB有了初步的认识。

首先了解了应用程序分为C/S(客户机/服务器)和B/S(浏览器/服务器)两大类。C/S即Client/Server典型应用有QQ,360安全卫士,B/S即Browser/Server,典型应用有人人网,腾讯微博。C/S和 B/S的主要区别在于程序是否需要安装。C/S模式的应用系统最大的好处是不依赖企业外网环境,即无论企业是否能够上网,都不影响应用,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缺点是客户端需要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B/S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运行维护比较简便,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最大的缺点是对企业外网环境依赖性太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企业外网中断都会造成系统瘫痪。

其次,又了解了网页主要分为动态网页和静态网页,动态网页归根结底还是静态网页,只是多了一些自己的标签,知道了静态网页三剑客指的是什么,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分别承担的功能。网站做好后要部署发布。Tomcat最简单的部署是把整个文件夹拷到TOMCAT_HOME/webapps目录下。

了解了关于WEB应用的一些知识后,就到了编程的阶段了,虽然java是面向对象的语言,与面向过程的C语言有一些区别,但二者在编程思路上有贯通的地方,要善于区别二者的联系和不同,这样才能在C的基础上学好java。但学好一个语言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要想真正掌握,以后还需要勤加苦练。编程这个东西没有技巧可言,当时学C的时候就深刻领悟了这个道理,要想调高编程速度,就只能多练多编,孰能生巧,做的题目多了,碰到类似的题目,自然就会有想法有思路。相比于天赋,后天的练习对一个优秀的程序设计师来说更为重要。

随着本次实验课的结束,本学期的SQL实验也就结束了。虽然每次实验都做的很赶,感觉很多知识都是现场学现场用,但一个学期七次实验下来,确实还是学到了一些知识,至少一些基本操作是熟悉了,我想这对于今后对SQL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从这点,我所感受到的是,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收获的经历,定会在某个时刻绽放出他应有的光彩,所以,无论现在或将来我们会经历什么,都应该全心全意的品味当下,今天一个小小的经历说不定就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改变你的一生。所以,实验课就算不喜欢,也要好好去上,一定能学有所获。

《数据模型与决策》学习心得 篇6

——运用运筹学的理念定会取得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运筹学问题和运筹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各种决策并存。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界定运筹学作为在科学界的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应当说是在1951年,即P.M.Morse和G.E.Kimball 的专著“运筹学方法”出版的那一年。运筹学的思想贯穿了企业管理的始终,运筹学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评估,为管理决策服务,使得企业管理者更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是企业的生存法则。只有那些能够成功地应付环境挑战的企业,才是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把握并运用好运筹学的理念定会取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功效。

一、企业发展原则与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运筹帷幄,长远谋划,根据自身的资源来制定最优的经营战略,以战略统揽全局。企业战略过程包括,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作出和执行战略决策,并最后对战略作出评价。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形态的一种创新,应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是有关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是寻求内资源与外资源相协调的管理、是寻找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的。也就是将企业看作一个系统,来寻求系统内外的资源合理分配与优化,这正体现了运筹学的思想。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对应的战略。主要侧重规定企业使命、分析战略环境、制定战略目标。中国现在绝大部分商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加深,我国企业不仅直接参与国内市场,还将更直接面临与世界跨国公司之间的角逐,企业间竞争的档次和水平日益提高,因而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只有确定了宏伟的奋斗目标,才能使企业凝集全部的力量,众志成城,向一个共同方向努力,争取实现有限资源的最有效的利用。显然,运筹学理念的作用举足轻重。

二、企业生产计划与市场营销

1、生产计划。使用运筹学方法从总体上确定适应需求的生产、贮存和劳动力安排等计划,以谋求最大的利润或最小的成本,运筹学主要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以及模拟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指求一组满足一个线性方程组(或线性不等式组,或线性方程与线性不等式混合组)的非负变量,使这组变量的一个线性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数学表达式.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确定决策变量(有非负约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般是直生产某产品的计划数量。

(2)写出目标函数(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确定一个目标函数;

(3)写出约束条件(由等式或不等式组成).约束条件包括指标约束需求约束、资源约束等;

(4)最后根据目标函数为作出最合适的企业生产计划决策。

2、市场营销。一个市场研究专家试图用数据证明消费者的洞察多么有意义,而一个战略管理咨询专家则强调成功营销案例中隐藏的思路更有价值。我认为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探查决策环境,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确定影响决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在确定目标阶段实际上包含了问题识别和问题诊断两个内容。在设计方案阶段要理解问题,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并获得结论,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方案主要通过对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等基本环境的控制来影响消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评价方案阶段要根据确定的决策准则,从可行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或满意的方案。这些都都可以使用运筹学的理念来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

三、企业库存管理与运输问题

1、库存管理。如果说生产计划是从信息流的角度指挥、控制生产系统的运行,那么库存的管理则是从物质流的角度来指挥和控制。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最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的问题。

由于库存的物质属性,因此对生产系统的日常运行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库存是指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或商品。库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而库存的存在又意味着占用资金、面积、资源,这种矛盾的处境导致了库存管理的必要性与难度。现在流行的库存管理系统的库存管理软件,一般含货品进货、出货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报表系统等子模块等,运用的原理还是运筹学模型。

2、运输问题。在企业管理中经常出现运输范畴内的问题,例如,工厂的原材料从仓库运往各个生产车间,各个生产车间的产成品又分别运到成品仓库。这种运输活动一般都有若干个发货地点(产地)、又有若干个收货地点(销地);各产地有一定的可供货量(产量);各销地各有一定的需求量(销量);运输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组织调运,才能满足各地地需求,又使总的运输费用(公里数、时间等)达到最小。运输模型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模型。这模型不仅实用于实际物料的运输问题,还实用于其它方面:新建厂址的选择、短缺资源的分配问题、生产调度问题等。

四、企业人事管理与财务管理

1、人事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含量高,对过去一直贯穿和渗透于农业和工业经济中的知识的作用就凸显得日益突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知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知识和信息逐步成为与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第三大“战略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应该建立战略导向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根据客户总部与下属公司不同的架构,建立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通过战略纽带将“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整合起来,带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的全面提升,以内部管理的完善获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这显然蕴涵的是运筹学的理念。还可以用指派问题对人员合理分配;用层次分析方法可以确定一个人才评价体系等。

数据库学习的心得 篇7

相对于传统的远程学习,移动学习能够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快速获取学习知识,它主要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相对短小的、松散不连续的内容或模块进行有效的学习,主要以移动终端(这里主要指手机)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为移动学习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2]。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真正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目前移动学习的主流方式有两种: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和基于浏览WAP教育站点的移动学习,我们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主要采用基于浏览WAP教育站点的移动学习方式。

1 WAP协议

WAP(Wireless Applications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指在数字移动电话、因特网或其他个人数字助理机(PDA)、计算机应用之间进行通讯的开放全球标准。WAP是一项全球统一的“免执照”无线网际网络协议,让无线器材用户,尤其是移动电话用户,能够通过该项协议上网享受网际网络的好处[3]。

WAP结构与传统的WEB结构十分相似,其工作原理也近似。WAP网络架构由3部分组成,即WAP网关、WAP手机和WAP内容服务器[4],具体如图1所示。在该图中,WAP内容服务器可以存储大量信息,以供WAP手机用户来访问、浏览和查询等;WAP网关起着“翻译”协议的作用,是联系GSM网与Internet的桥梁;WAP手机为用户提供了上网用的微浏览器及信息命令的输入方式等。具体处理流程是当用户从WAP手机键入想要访问WAP内容服务器的URL后,信号经过无线网络,以WAP协议方式发送请求至WAP网关,然后经过“翻译”处理再以HTTP协议方式与WAP内容服务器交互,最后WAP网关将服务器返回的内容返回客户的WAP手机屏幕上[5]。在“数据库原理”的移动学习平台我们选用IIS作为服务器,Opera作为模拟浏览器。

2 数据库原理的移动学习模式

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数据库原理”是我校计算机本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授课内容主要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追求学以致用。该课程重点内容包括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构成、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概念数据库设计、逻辑数据库设计、物理数据库设计、物理存储结构、关系代数操作的实现算法、查询优化技术、并发控制技术、数据库恢复技术、数据库新技术等。

“数据库原理”课程理论多,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有厌烦情绪,仅靠课堂50分钟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将移动学习模式应用到“数据库原理”教学中,是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据库原理”移动学习平台中,任课教师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需提前设计好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课堂所学内容加深理解、识记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在此平台基础上学生需要发挥积极主动性,不断进行思维加工,加速知识的消化吸收,丰富和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比如在讲到数据库的规范化时,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的函数依赖学生不好理解,在移动学习平台上除了要有这三种范式的数学定义,还有对应的Flash演示动画,这样学生可以边看理论,边看直观的动画来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数据库原理”一直以来是一门考试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必须多做测试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数据库原理”的移动学习平台,可设计章节测试和综合测试。测试的题型除了传统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以外,还可以增加简答题和多项选择题。学生根据测试的结果来进行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移动学习平台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学习资源管理,课程学习,测试以及答疑五个模块,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3 结束语

移动学习是一种崭新的自主学习形式,对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6],利用移动手机设备进行“数据库原理”课程学习更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目前,针对“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移动学习还需要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总结完善。实践证明,该移动学习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效率和质量。

摘要:该文首先阐述移动学习的定义,说明基于WAP移动学习平台的特点及优势;其次提出针对“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移动学习模式,探讨了该模式下本课程学习的优势;最后进行实际开发,构建了基于WAP的“数据库原理”自主学习平台。

关键词:移动学习,WAP,通信协议,数据库原理,自主

参考文献

[1]蒋立兵,于凌云.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65-68.

[2]赖柏谕.WAP网站开发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莫娇清.移动学习系统开发技术的探索与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4]孙怡夏.移动学习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5]姬晓辉,谢杰.基于WAP的移动学习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4):897-898.

大数据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分析 篇8

关键词:大数据;移动学习;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5/16-0169-04

大数据定义及其特征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大数据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一场大的变革,并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颠覆社会各行各业的运作模式。大数据不仅数量巨大,而且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半结构化数据等。怎样运用大数据指导社会各行各业的良性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教育发展也正面临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最早提出大数据的麦肯锡公司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指的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1]维基百科对大数据作如下解释: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2]基于以上解释可知,大数据不仅是数据,也是工具。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大数据的核心特征被概括为“4V”,即数据量大(Volume)、输入和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据多样(Variety)和精确性(Veracity)。[3]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将带来如下的思维变革:①样本就是全体数据,与原来的随机样本相比,数量更多,范围更广;②允许数据的不精确,接受数据的混杂性;③注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知道“是什么”,没必要知道“为什么”。[4]

大数据服务于教育的优势

基于以上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服务于教育,便产生了新的内涵——教育大数据。教育大数据是指大数据服务于教育并指导教育教学良性发展的技术与应用体系。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学校拥有可用的、高质量的海量数据逐渐成为现实,大数据也在教育应用中大显身手。

教育大数据将汇聚无数以前看不到、采集不到、不重视的数据,并将促进教育教学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①教育过程从“非量化”到“可量化”。以往的教育过程无法被实时记录下来,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教与学的行为信息将越来越精确地被记录下来。②教育决策从“经验化”到“科学化”。教育决策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个人经验、拍脑袋或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而是让“数据”发声,数据驱动决策将变得越来越可靠。③教育模式从“大众化”到“个性化”。学习分析技术将赋予教师认识每个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个人成长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④教育管理从“不可见”到“可视化”。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教育管理将更直观、准确、高效。[5]

移动学习在我国的发展

1.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学习就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都能发生的学习,所利用的移动终端设备既能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又能提供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2.移动学习的优势

移动学习被认为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其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式灵活多变、丰富多样

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需打开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就可以方便地浏览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移动学习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学习者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学习理念。

(2)学习时间的碎片化

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利用空闲时间,针对一个具体的模块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学习者将自己所学的各知识模块相组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学习界面的交互性

移动学习界面通常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在传统学习中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他们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所搭建的平台与他人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在线指导。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习成绩和自我效能感。

(5)有效助推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理念得以产生,学生不仅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移动学习的发展,使终身学习理念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为终身学习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有效推动了终身学习的发展。

移动学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移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自适应学习,使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展开高效的学习,但就目前我国移动学习的发展状况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移动学习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类型单一,共享程度低,根本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学习模式的实时性、灵活性、交互性差,无法满足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互动;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无法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移动终端设备所提供的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学习内容涉及面窄,纵向深度不够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移动学习的发展。

大数据在移动学习中的作用

大数据应用于移动学习,通过对学习者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实现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使学习者的学习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大数据指导移动学习活动开展的模式如上图所示。数据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教师通过对学生海量数据的分析,掌握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特征,并为每个学生提供自适应学习资源,使其利用自适应学习资源展开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教师在线指导,从而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整个学习过程中,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指导与监控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被实时记录下来,为其下一轮学习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最终使他们的学习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大数据在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库、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预测功能、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等四个方面推动着移动学习的发展。

1.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库,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6]

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库,全面掌握学生的特性、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习基础和学习行为,进而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推送相适应的学习资源、学习路径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库,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分析是何种原因导致其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指导。教师可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的时段数据,得出他们学习的最佳时间段,并在该时段针对其遇到的困难进行相应的指导,其他时段教师可以通过轮流值班来进行辅导,这样就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高效的交流互动。[7]在对特定内容进行学习时,可进行学前测试。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库,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为其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支持服务。

2.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引领,人们会越来越多地接受移动学习。学习者背景的多元化要求学习资源多类别、多学科、多类型,只有设立大量多维度的优秀的学习资源才能适应新时代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例如,当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单词、语文古诗词等识记知识的学习时,则应为其提供丰富而准确的音频资源;当学习者在学习立体几何、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数理方面的动态变化过程时,则应为其提供清晰的视频资源以展示动态变化的过程。学习资源是否有效取决于学习者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的学习者在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学习时,所选取的学习资源也不尽相同,如有的学习者偏向于“看”的学习资源,而有的学习者则偏向于“听”的学习资源。在教育大数据的指导下,通过记录、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偏好、浏览记录、学习时长等数据,可有效地指导开发者开发各种高效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解决目前移动学习发展中存在的学习资源匮乏、类型单一、共享程度低等问题。

3.提供预测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追踪,监测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预测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干预,以防止学生在某一科目的学习中产生风险,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例如,学生在达到什么水平之后可进行下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对于识记性的英文单词或语文古诗词,只需要达到背诵、默写无误即可,对于数理动态变化性的立体几何或带电粒子的运动,则需要完全理解其运动变化的过程;学生在某一科目的学习中,以现有的学习状态是否会有考试不及格的风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是否会感到压力大,产生辍学的想法等。基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控学生的学习,防止他们产生心理问题,并针对不同状况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的学习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4.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如果说互联网促进了教育的民主化,那么大数据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而教育个性化的首要体现就是学习的个性化。[8]在移动学习中,大数据会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课程选择与浏览状况,为每个学习者推送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网络课程,即达到个性化的推送服务。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量化一切,它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每个细节,注重全部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对学生学习的每个细节进行量化分析,如在一道题目上的耗费时间,对哪类课程感兴趣,倾向于运用哪些学习资源,看哪些内容比较吃力等。教师根据这些数据,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结束语

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最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移动学习将是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模式,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两者相互结合,以大数据作为移动学习开展的指导工具,使移动学习更加行之有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数据对于指导学习者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适合自己的学习,使学习者乐享学习。总之,大数据必将改良教育,它所提供的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回归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2]赵亚会.大数据在成人个性化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1):23-26.

[3][5][8]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50-60.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7-94.

上一篇:二年级课外好词好句下一篇:我喜爱的小金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