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初中物理中考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中考(精选8篇)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中考 篇1

湖北省钟祥市第八中学徐国文

电话***

邮编431900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是值得认真探计讨的。下面,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切实重视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

初中物理第一、二册课本中安排的小实验有21个,练习中的实验题就更多了。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这此小实验适应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一方面,简单易做,可以由学生自己取材,自己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紧密配合教材,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筋,从中领悟学习的物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促进他们的智能融洽结合,和谐发展。

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和整个体系,按照各个小实验和实验题的不同特点和作用进行分类,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包括实验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和效果检查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设备不太复杂、材料容易收集,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特别是小制作和设计实验,教师要给予指导,甚至做出示范;还要注意提前“备料”,平时注意收集资料。

二、调动学生做好小实验的积极性

首先,我们举办实验的小展览,把前届学生的小制作,获奖作品、实验报告或小论文以及科学家的小故事等展览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其次,要注意抓“起步”。第一册物理练习——关于长度测量的观察、实验题,课后第一个小实验又是自制的卷尺测身高。我们挑了几个学生把自己测得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因为他们的数据各不相同,我们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并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和如何多动脑筋,多想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让活宝重新测量,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初中二年级做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虽然橡皮筋容易找到,但实验时不很准确。我们就稍作改变,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弹簧,指导他们制作弹簧秤,并逐一校准。由于弹簧秤的实用性,学生高兴,家长欢迎。在初中三年级,为了加深学生对摩擦起电的理解,我们把课后磨擦起电的实验与练习中自制简单验电器的实验题结合起来,利用第二课活动时间进行分组实验表演评比。学生分组比赛,都希望自己小组获胜,于是翻资料,找“顾问”,情绪很高。评比时,实验器材有:塑料泡沫、牙刷、梳子、兽皮、腈纶布等,验电器式样也各异。有一个学生还当场讲了一段梳头发、脱腈纶衣见“鬼火”的模拟故事,使活动更具声色。

三、大胆改进小实验,加强小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82页关于光的折射现象,实验中,我们学生做了“水中分币折射现象”的小实验。学生倒水时往往会把分币冲浮而游动,达不到实验目的,即使慢慢倒水,保特分币在杯底的位置不动,学生对倒水后能看见分币,并随水面的升高而上浮的现象,往往怀疑为分币被水冲浮起来了,影响实验效果。我们将这个实验作了改动,把课文中的“往空的茶杯里放一枚分币”的做法改成“在空的杯底涂上一点红漆”或者直接利用搪瓷牙标底部有年瓷的黑点代替分币来做实验,使实验更为简单易做,效果更好。

为了更好地配合课内教学,我们增加了一些练习性的小实验。例如,利用磁极相互作用的性质作“自动跳棒”、“小猫钓鱼”小制作。利用大气压的作用作“空茶壶变茶”的魔术表演等。讲到光学时,我们拿了一些口径相同的凹、凸透境,平面境玻璃镜,让学生分辨。结果,同学们各显神通,有的用于摸透中央和边缘厚薄来分辨,有的同学提出了用放大或缩小的像来分辨的方法。

四、把小实验、实验题引进课堂教学中来

有些小实验、实验题跟课内的物理概念、规律密切相关,可把它引进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我们把上述水中红漆点折射现象和用纸盒烧开水的小实验等引进课堂,分别给学生做和教师演示。实验时,学生看到意想不到的现象无不感到新奇,产生疑问,并由“凝”激“趣”,随时进入新课,效果很好。

在第二册第114页练习中,关于“一位同学做实验时,需要阻值为2Ω、5Ω、40Ω的电阻各一个,但是手边只有一些阻值为10Ω的电阻,请你为这位同学考虑一下,怎样用10Ω的电阻,组成所需要的各个电阻,一共需要多少个10Ω的电阻”的实验设计题,有些学生感到困难。我们就利用习题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计算,经过计算,然后引入实验设计,再不感到困难了,这样既巩固掌握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做好小实验,大力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

初中学生一个特点就是爱动手,在养成做好物理小实验习惯的基础上,可以布置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给他们做,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在创造因素。如在学习习近平面成像时,我们布置学生拿两个平面镜,平行相对而立,中间放一只小车,从一镜旁看,能看到另一镜里有几个小车的像?起初,学生的答案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经过争论和实验,学生激动地对老师说:“我们从镜亮度看到一列车队,有无数个像!”我们又以理发店里的人在两面镜中间,可以看到对面镜里无数个像来启发他们,其中两个学生还制成了一个小作品《万里街》。初中物理第二册中有一个小实验:“楼梯电灯开关电路”在楼梯(或楼道)中间安装的电灯,需要在楼梯的上、下两头都能控制它,当上楼时,能用下面的开关开灯,人上了楼梯以后,能用上面的开关关灯;当下楼时,能用上面的开关开灯,用下面开关关灯,让学生根据设计的电路图,组装电路。有一个家住在医院的学生,做实验后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联想,病房1、2号病床上分别装上一个电键,各控制护士室里的一盏小灯泡,则病人与护士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

在校运动会上,我们又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类似形式,在广播室里安装两个电键分别控制预告比赛项目表上的两盏小灯泡,来让各班知道将要进行的比赛项目,以便进行准备。

在智力竞赛上,我们又启发、引导学生利用电磁继电器控制工作电路的作用,结合上述的形式,自制了一个简单的“抢答装置”。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中考 篇2

关键词:中考物理,总复习,生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我们常常感到:新课讲授阶段, 授课效果还可以, 但进行中考前的总复习时, 效果特别差, 时间花费很多, 学生长进的却很少。我根据自己多年来带初中毕业班的经历, 谈一谈如何搞好中考物理总复习。

一、

认真研读初中物理课标及中考说明, 了解所复习内容包含的中考考点, 同时, 对照中考说明配备的习题及前三年的中考试题, 搞清各考点在中考中出题类型和中考所占分值的比例, 为中考物理总复习做好铺垫。

二、

总复习过程中, 针对各考点, 设置好预习方案和授课方案, 切忌考点和习题贪多。在预习方案中, 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在预习中回答各考点内容, 使学生明确该考点注意事项, 配备好预习练习题, 对考点内容的运用加以训练。将预习方案要么给每位同学复印一份, 利用物理自习让学生去做, 要么将它制成课件, 把班上所有学生引到多媒体教室, 以多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现场预习, 现场做题, 现场回答, 我在旁边加以指导, 在最后十分钟内, 我加以调查, 询问学生预习方案中的困难, 并现场解决困难,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疑难问题。我再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 备好授课教案, 配备好课堂练习及授课内容, 再制成试卷保证上课时人手一份或制成课件, 使学生在授课过程中, 能够很容易巩固预习方案中已掌握的考点, 我在讲课时, 着力解决预习中所遗留的疑难问题, 并备有大量练习来进一步落实好疑难问题, 考点要少切忌贪多。

三、

要寓中考考点于生活, 于当年国内外的重大时事, 多搜集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题型及重大事件的题型, 让学生能从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题型的分析中, 找出其中包含的物理考点, 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就是要用它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因此, 近几年专家出题大多数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的解决, 学生只有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众多物理现象, 弄清其本质才会解决它们, 才会适应当前中考。

四、

要重视学生对各考点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 针对反馈的问题采取适当的对策进行补救、巩固, 保证学生能掌握好各考点。在学生把预习方案完成后, 要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方案, 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对于学生已掌握的要少讲或不讲;对于学生未掌握的而中考必考内容, 要采取精讲多练的方式备好教案, 配好习题, 课堂上精讲, 让学生当堂强化训练, 对于大部分学生不会的共性问题在最后的10分钟进行讲解处理。下课后, 让每一个学生写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及存在问题, 自己针对各种反馈信息进行反思, 制订弥补方案, 利用自习等时间进行补救。

五、

针对物理中考中的重点题型, 重点讲解, 单个突破, 采取“兵交兵, 兵强兵”的模式, 全力落实好重点题型, 提倡学生合作交流, 共同讨论, 共同提高。最后, 再针对该类题型, 进行适当变换、扩展, 让学生再来解决该类问题, 使学生在共用解法的基础上, 适当变通该解法, 学会运用该解法灵活变通地解题。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 篇3

一、加强实验和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二、指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让学生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关键词:加强能力指导突破激发举一反三反馈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科学意识等。以利于学生在思想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搞好初中物理教学,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实验和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物理教学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新教材的编写突出了实验操作,并注意少用专门仪器,选用日常用品和容易得到的物品来做实验。使各项实验都有条件完成,增加了学生动脑的机会。新教材还偏写了大量小实验,让学生课后完成,补充了学生实验开始不足。这些小实验设计简单,器材易得,构思巧妙,对学生参与和提高实验動手能力以及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外让学生做一些实践性的练习,如:在纸条上放光滑小石块验证实物体具有惯性,用密度知识测量教室内空气质量等,这些练习题注重联系实际,形式多变,难度适宜,有利于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明确指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通过练习来强化重点、掌握难点,如:我们学习了电压、电压表及其使用方法,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给学生总结出这几部分知识的知识的要点,还可以指出电压,电压表及其使用方法,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是这一章的重点、难点,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思考、辨析等方式,总结出这些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使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与能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直接联系。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对一些趣味性问题的设计。教材每章后面都有供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世界”。这些材料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另外,编写课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新概念的理解和巩固。学生当堂完成部分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便于教师进行辅导,并且及时反馈,提高学习效率。

四、让学生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把学生学过的物理知识,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最好途径。如《力》这一章中,向学生提出“你学到哪些增大或减小摩擦的知识?注意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一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先以常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为例,分析什么地方增大了摩擦?什么地方减小了摩擦?分别用了什么方法?经过讨论总结出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变滚动为滑动摩擦等;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粗糙面变光滑、变化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加润滑油等。这样既能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五、让学生反馈练习,查漏补缺

物理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作为讲授新课后的反馈练习,用来巩固,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及时反馈,以便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如学过《电和磁》后,向学生提出什么叫磁性?什么叫磁体和磁体的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什么叫地磁场?磁会为什么指南北?什么叫做磁化?等问题全面检查学生对简单的磁现象的掌握情况。考察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让学生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在日常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列举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作充分讨论,总结出各自的方法,然后老师选出优秀者,指出其中优点,帮助改进缺陷,真正使学生会学会用。

七、让学生善于动脑,学会发现问题,指出问题

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史上的重大发现和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些科学家一样有所发现和发明,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态,抓住时机,适当补充一些有关材料,说明在科学上有重大突破的科学家都是善于用脑,善于提出问题的。发现从提出问题开始,鼓励积极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注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积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接受能力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对于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同学,让他们完成一些综合性强的问题,如根据章后的知识结构图把该章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对一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则着重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多让他们完成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如怎么计算电功?可用什么表测量电功?常用电功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初中物理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中考 篇4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 224221 唐小铁 *** 摘要:本文以我上学期任教高一物理的经历为依据,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高一新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目的是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尽快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和学习特点,轻松跨过这一台阶。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改进课堂教学;新课改;体会;思考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脱节。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和学习特点,轻松跨过脱节台阶,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高一新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本),与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

1、从直观到抽象:如 物体——质点。

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

3、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加减法)——几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4、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其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所以,就整个初中物理而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还没有高中这么明显。

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 1

高和加宽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

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都还一时没能很好地形成,因此,思维要求的突然提高,再加之教材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这五部分内容中最难的部分“力学”放在高一起始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按学生的话说:“ 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

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似乎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而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而觉得物理好像真是无章可循。

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必须在高一时,就应尽最大努力去培养他们。当然,整个的完善和提高,应贯穿于全高中阶段。

三、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我们这些普通中学的学生更为突出。

四、学生初中旧知识及日常生活经验严重负反馈。

学生通过十几年的成长与生活,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所研究的力学现象,如杠杆原理、浮力问题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感受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如在力的分解中,他们认为拉电灯的绳与电线的拉力大小与绳或电线的长度有关,难于理解成角度的二力合成;在直线运动中,匀速的根深蒂固,难以接受变速运动所带来的变化;他们认为平抛物体的飞行时间,随平抛的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力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学生这些想当然的错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澄清,致使他们又多次地再出现抵触,并使他们学习物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信心更是雪上加霜。

五、部分学生知识面窄,不注意观察。

高一学生,特别是我们学校来自农村的高一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局限,课外阅读的稀少、单一,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不喜欢、更不善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即便是那些爱好体育运动、爱好打球的男生,他们也不能将诸如篮球、足球、乒乓球、铅球、台球等运动与抛体运动、碰撞等物理现象联系起来。他们中绝大部分(特别是女生)对科普知识不感兴趣。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易引起精力分散,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日常活动少,好静厌动。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影响,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在物理上长途跋涉,还不如省点心,多抓一下别的科目算了。

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 3 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2、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3、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 4

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5、妥善过渡,降低台阶 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这要求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如反三角的表示、倍角公式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题、作业和测试题一开始不宜太难,期中和期末的测试题应根据学生实际,尽量控制在60分以上和95分以下,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其次,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最后,对学生中想当然的经验错误,一定要及时针对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错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同时还要注意有的错误还可能重犯)。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一新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过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学习台阶。

参考文献:

大连初中物理中考题 篇5

物理与化学 第一卷 物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注意:第1~11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同一鼓面,鼓面发出的声音的不同点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2.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 )

A.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去拉触电的人 B.保险丝熔断了,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C.清扫时,用湿抹布擦墙上的插痤 D.更换家庭照明灯泡前,断开开关 3.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 )

A.阳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B.看到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泳池里的水看起来变浅 D.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变大

4.用带负电的橡胶棒去靠近一个轻质小球,二者互相排斥。则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不带电或带正电 5.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0.5m,此时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 A.1.5m B.2m C.2.5m D.5m

6.下列设备中,其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发电机 B.电动机 C.电磁继电器 D.电磁起重机 7.下列电路中,电流表测L1灯电流的是

( )

8.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将绳的一端固定在砖上,绳的另一端系上重锤,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重锤静止时,与重锤wWw.的重力相平衡的力是( )

A.砖对绳的拉力 B.绳对砖的拉力 C.重锤对绳的拉力 D.绳对重锤的拉力 9.图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 ) A.近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近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远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远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0.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球放入足够深的水中,甲球漂浮,乙球下沉到水底。两球静止时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两球的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则( )

A.F甲>F乙;ρ甲F乙;ρ甲>ρ乙 C.F甲ρ乙

11.如图所示,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吊桥搭在河对岸。一个人从桥的左端匀速走到桥的右端,桥面始终是水平的,不计吊桥和绳的重力,人从吊桥左端出发时开始计时。则人在吊桥上行走过程中,吊桥右端所受地面支持力F与人行走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

注意:第12~14题中,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2.如图所示,一个管壁很厚的玻璃管中,用活塞密封着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快速向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玻璃管内的气体( )

A.密度不变 B.温度升高 C.分子热运动变缓 D.内能增大

13.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滑到b端,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总电阻变小 B.灯L变暗 C.R1的电功率变大 D.R2的电压变化量小于变阻器的电压变化量

14.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盛水容器的示意图,容器口的橡皮塞中插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塞与玻璃管之间、橡皮塞与容器口之间都是密闭的,玻璃管内的水面恰好与下端管口相平。打开阀门K,接一杯水后,关闭阀门,此时玻璃管的下端仍在水中。则接水后与接水前相比较( )

A.玻璃管外的水面下降 B.玻璃管口的水面上升

C.容器底内表面a点的压强不变 D.容器内玻璃管外的气体压强变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飞机从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过程中,以飞机上的痤椅为参照物,飞行员是 的。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是 的。

16.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太阳发出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17.石油是生产汽油的原材料,石油属于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在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 能。

18.太阳能汽车的电池板是用 材料制成的(选题“导体”、“半导体”或“超导体”);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前倾,这是因为人具有 。

19.要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应设计 次实验,其目的是 。

20.在苹果园中,会闻到苹果的清香味儿,说明分子在不停地 ;把两个铅块紧压在一起,结合成一个整体,需要用足够大的力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 2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通电线圈有磁性,则通电线圈的右端是 极。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通电线圈的磁性 (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始终不变”)。

22.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某同学要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实验中,应使物距 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该实验至少应收集 组数据。 23.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请画出折射光线。

24.请将图中的器材连线完整。要求:两灯串联,电压表只测L1灯两端的电压。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25.(6分)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敞口水箱,水箱内水深0.5m,水的质

量为200kg。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从20℃上升到35℃。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煤的热值是3.0×107

J/kg,g取10N/kg。试求: (1)水对水箱底的压强是多大?(2)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所放出的热量? 26.(6分)图是某电热烘干箱的简化电路图,S是温探开关,电源电压为220V,R1是发热电阻丝,R2是阻值为110Ω的电阻。开关S接“2”时是高温挡,R1的电功率是110W;开关S接“1”时是低温挡。试求:

(1)R1的阻值是多大? (2)低温挡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3)高温挡时,通电10min,R1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7.(8分)将重600N的装修材料放在水平地面上,装修材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3m2

。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装修材料匀速提高了6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试求: (1)装修材料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2)提升装修材料做的有用功是多少?(3)工人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多大?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8.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

29.用手推一下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子,箱子向前滑动。推了几次后,发现一个现象:箱子离开手时的速度越大,箱子从运动到静止所通过的距离就越长。请解释这个现象。

五、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16分)

30.(5分)小华为了确定某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他要探究“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第6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

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4)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1.(6分)已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

有关。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关系”时,可供选择的器材有:8V稳压电源一个;20Ω和50Ω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停表和开关各一个;塑料盒与U形管相连的实验装置一个,盒内密封着空气,盒内电阻丝的阻值为20Ω;导线若干。 (1)该实验选用 Ω的滑动变阻器更好。

(2)连接好的实验图如图13所示。每次实验(即获得一组数据)后,都要断开开关,打开盒盖上的通气孔,U形管内两液面迅速回到原位,等片刻后,关闭通气孔,再进行下一次实验。请画出实验用的表格,表中要有必要的信息。

(3)某同学对实验方案进行了重新设计:第一次实验记录高度差后,立即移动滑片增大电流做第二次实验,??。每次实验加热时间相同,记录的U形管内两液面高度差依次为Δh1、Δh2??。在处理数据时,该同学想用Δh2来间接反映第二次实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他这样处理数据是否正确? 。理由是 。 32.(5分)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是否有关”实验中,小明先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是否有关”,所用的器材有:一个用长木板搭成的斜面;三个质量不同的实心铁球;一个木块。各器材的组装示意图如图所示。 (1)每次实验时,都要将铁球

从斜面的

由静止释放,其

目的

是 。

(2)铁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来间接反映的。

(3)该实验在操作时很难做到的是 。

(4)某同学对小明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不用木块,在木块的位置上固定一个面积较大的挡板,在挡板前面贴上足够厚的长方体橡皮泥,如图所示,每次实验后都要换上另一块相同的橡皮泥。此外,还需要对小明的方案进行怎样相应的调整? 。(如果需要,可增加其他器材)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C 5、C 6、A 7、C 8、D 9、B 10、A 11、B 12、BD 13、BCD 14、ACD 二、填空题

15、静止:运动 16、聚变 3×108

17、不可再生 机械 18、半导体 惯性 19、3次;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0、运动 引力 21、S 逐渐增强; 22、大于 6

23 24

25、略 26、略 27、略

28、低温干冰升华从周围环境大量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迅速降低。同时低温干冰与铁盒发生热传递,导致铁盒温度不断降低。铁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铁盒,在铁盒表面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即:白霜。

29、人推箱子时,箱子离开手时的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由于是滑动摩擦力使箱子最终静止,所以动能越大,滑动摩擦力做的功也越多。根据W=F滑s,s=W/F滑,滑动摩擦力F滑不变,滑动摩擦力做的功W越多,对应的箱子从运动到静止的距离s就越大。 30、 (1)48(1分) (2)略 (1分)

(3)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不断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越来越慢。 (2分) (4)非晶休 (1分)

31、(1)50 (1分)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2分) (3)不正确(1分)

△h2间接反映的是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之和,无论电流增大或减小,△h2>△h1都成立。

32、 (1)同一高度:铁球滑到底端的初速度相同(2分)

(2)通过测量橡皮泥凹陷的深度反应铁球动能的大小 (1分) (3)使铁球每次都能撞到木块的中间位置 (1分)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中考 篇6

一、要重视基础练习,忌重难题、偏题

很多同学在物理复习中,把主要精力、时间用在解题上,特别是用在解难题上,忽视了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其结果是:难题解不对,基础题解不好,概念混淆不清。适量的做题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做题后,要学会反思,善于总结,尤其是做错了题,要去寻找,分析做错的原因。同时还要尝试对各种题目进行归类,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切记不要稀里糊涂做题,更不要在复习中注重做繁难的计算题。

二、要重视解题规范 忌轻视“过程”用语

很多同学把物理当作数学来学,只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忽视规范解题训练,认为只要答案对了就可以了。近几年杭州市中考,不少同学考后都表示物理很容易,但为什么不难的试卷,却没有考出满意的分数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平时训练解题中不规范。例如:解计算题时不书写必要的物理公式,或只写公式不代入必要的数据,直接写出答案,再者计算单位不统一,漏写结果的物理量单位等;做作图题时,要么不标力的方向,不取力的标度,或者该用虚线的却画成实线;简答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应用物理学科语言表达,只说结果不说原因的大有人在,有的同学怕麻烦,回答问题时极为简单,这些问题,在平时训练时必须高度重视。

三、要重视课堂学习忌课外题海练习

现在书店复习资料有很多,实际上不少都是习题集,部分同学不加选择地购买,对老师上复习课几乎没有认真听过,头脑中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根据近三年杭州市中考试题的分析可知,其中源于课本或略有改动的试题约占75%,在填空题,部分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中几乎都可见到这类题目。当然,我们不反对在复习好课本基础知识后,适当地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习题。

四、要重视理解分析 忌呆板机械记忆

部分同学在物理总复习中,无论是物理概念、规律、实验一律要求自己死记硬背,其结果使自己学习物理味同嚼蜡,没有兴趣。从杭州市近三年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到以往那种靠死记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的程式化试题,如今已很难看到,取而代之的是富有特色、注重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

五/要重视心态调整 忌上考场手脚忙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中考 篇7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绝大部分定律、公式都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总结出来的, 或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加以验证的, 因而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 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演示实验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学生注意力集中, 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好的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长期不忘, 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演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着示范作用.所以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认真做好课堂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

物理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要使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发挥作用, 最重要的是确保演示成功. (1) 需要教师必须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工作并多次的预演, 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但是目前不少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 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在课堂上手忙脚乱, 最终“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 在准备过程中, 注意演示时间的控制, 时间过长, 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课堂教学内容少, 效率低, 45分钟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3) 是教师要考虑除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 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实验, 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 教师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 一支玻璃泡上沾有酒精, 一支是干燥的, 同时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通过对比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使演示现象清晰、直观.

三、创设有趣的实验情景和精心设计实验的演示方法也 是搞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一旦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景所感染, 或者说学生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 便会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 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 兴趣广泛、强烈, 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例如, 我在《大气压》一节的课堂引入时, 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 在大试管中注入水, 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 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 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 学生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 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 缓缓上升, 感到疑惑不解, 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学习了《大气压》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有趣的实验, 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演示实验教学中还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做不如讲, 教师唱独角戏.目前不少教师认为:“没有实验照样可以教好物理”、“做好一个实验不如讲好一个实验”.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些物理知识, 光凭教师嘴巴讲, 学生没经历过, 学生心理上很难接受.学生不知实验目的、观察对象, 更谈不上如何去思考.学生就变成了“看把戏”.或者演示实验由教师做给学生看, 再讲给学生听, 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不让学生参与配合, 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 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 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 不断启发提问, 让学生分析、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条件充许时还可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

2.还有的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随心所欲, 语言含糊不准确, 操作不规范.语言表达的不准确, 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变阻器称为电阻器, 透明玻璃板称为平面镜, 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等等.又如, 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相互推斥”; “重力”说成“重量”等等.

3.可视性不高, 模型代替演示.演示实验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借助实物投影, 摄像头接投影, 机械放大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 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可以采用投影放大的方法.如果直接用小磁针, 因其底座是不透明的, 面积又比较大, 遮住了磁针, 影响学生观察.教师可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预先画出方位, 在其上方装一摄像头, 利用投影, 全班每个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物理现象如, 一些机器的内部结构、大型机械装置等可利用演示实验模型来进行讲解.但模型无法替代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能够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 而模型则不能.因而教师只要能做的演示实验就不要用模型来代替.例如, 在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时, 有的教师用模型来代替光的反射和折射演示器, 在黑板上画好的线条来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 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这样做教师不仅讲得吃力, 学生也难以信服 .

摘要:目前初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 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认识事物时存在知觉优先的倾向.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 搞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工作,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让学生自由地思考, 发表自己的看法, 勇于提出猜想, 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关键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2]阎金铎.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北京师大出版社, 1984.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8

关键词:物理实验; 改变角色; 主体;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10-001

实验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可以形成他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只要对它们合理应用,必定能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过,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教师做的演示实验无法替代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在分组实验中,“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的现象时有出现。对此,我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并进行了简单梳理,期待有的放矢的纠正一些实验弊端,让物理实验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一、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教师在演示实验中变换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演示实验的绝对主角,整个实验过程都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讲台变成了教师的舞台。这不仅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变换自己在实验中的角色,把教师演示变成学生演示,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真正的参与其中,更直观的获得感性材料。

例如,在进行《电阻》实验时,教师在准备好电源、灯泡、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后,可以先讲一下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来演示实验过程,并且在演示过程中,一边提问相关问题启发学生,如:滑动变阻器有几个接线柱?怎样连接它才能改变灯泡的亮度?……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实验操作,必定会全身心的投入进来,这肯定要比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效果要来的好。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以及如何改变电流大小的相关原理,同时因为学生亲手操作,激发起了大家主动求知的欲望,遇到类似实验大家都会想亲身体验,课堂气氛自然也就活跃起来。

此外,有些演示实验并不是很直观,甚至有的还很抽象,这就要求教师把一些抽象的物理原理配合实验制作一些幻灯片,然后配上适当的、幽默的旁白,或者在实验现场进行口头演说,这样能变抽象为形象,激起学生操作和演示的兴趣;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光线的传播方向等实验,利用多媒体能把实验效果发挥的更充分。

2.让学生成为分组实验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新的物理课改要求,在分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变成教学的主体。激励学生通过假设、实验、分析、归纳等探索手段,提出各种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求证。在以往的分组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证明早就设好的问题,实验只是机械的重复而已。而现在,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自主的去探究获取知识,变成分组实验的主体。

例如,在进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任命一个小组长,让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组讨论,猜测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组的学生群策群力,把合理猜想都列了出来,如压力大小、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等。等每组归纳完毕之后,我又让他们带着猜想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最终,学生经过实验验证,再通过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和概括,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齐心协力,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和验证,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

此外,在分组实验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组员必须要合理搭配,小组长要精心挑选;在实验之前也一定要预习实验内容、原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如果在实验中,有的学生能提出一些很独到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在整个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指导学生以主体身份投入其中。

3.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小实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物理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多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并分析其中包含什么物理现象,是什么物理原理。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可以在课外操作并且没有危险的课外小实验,以此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学生在多做小实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物理原理的认识,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物理原理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做人工制霜的小实验。简单可行的小实验让学生对霜的形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原来霜不是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在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就是这样一个有趣而又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在欣喜自己实验成果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二、做好物理实验的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起枯燥的课堂讲授,物理实验不仅直观,还能通过一些神奇的实验,引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时间久了以后,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来。

其次,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物理实验都是配合相关原理进行的实际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操作,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加深对物理原理的认识,可謂一举两得。

最后,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外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设计方案以及实验过程都是创新活动,而课内实验本身就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见解和观点的过程。此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把一些空洞理论具体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上一篇:流动人口管理相关制度下一篇:运动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