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亦称脑卒中, 临床表现为猝然昏仆, 伴有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 中风病病死率逐渐降低, 但常遗留有半身不遂等并发症, 导致患者自理能力显著下降, 生活质量降低。如何尽快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一直是广大中医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内容。2008年5月—2012年4月, 该院针灸科采取针灸联合康复锻炼的方法治疗4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并与同期仅采取康复锻炼的4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对照研究, 旨在评价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该组96例, 均为在该院针灸科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 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中风, 均辨证为中经络。急性期均经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所有患者均以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 其中男62例, 女34例, 年龄介于47~74岁之间, 中风病史14 d~1个月, 包括脑梗死64例, 脑出血32例。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8例。排除病情不稳定、意识障碍者, 严重糖尿病及癌症患者。
采取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
(1) 上肢不遂:可取穴肩髃、肩井、肩贞、曲池、手三里、手五里、外关、合谷。 (2) 下肢不遂:可根据情况分别采取仰卧或俯卧位交替针刺, 患者仰卧, 可取风市、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膝眼、悬钟、足三里、三阴交、丰隆、解溪、太冲;患者俯卧, 可取环跳、委中、承山、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头针可取不遂肢体对侧百会、络却、承灵、天冲、率谷。可于上下肢肌肉丰满处取阿是穴, 用长针深刺, 连接电麻仪。 (3) 口眼歪斜:可取承浆、地仓、颊车、大迎、鱼腰、翳风、迎香、攒竹、阳白。 (4) 语言不利:可取上廉泉、丰隆、哑门、通里。 (5) 头痛、眩晕:可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操作手法:头针平刺进针, 辅以捻转手法;体针直刺进针, 辅以提插及捻转手法, 按照虚实分别采取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 2次/d, 针灸完毕可采用不同手法辅助按摩, 以助肌力恢复。10 d/疗程, 治疗3个疗程, 2个疗程之间间隔3 d。
在该科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联合进行康复锻炼治疗。尽早指导患者加强主动或被动康复锻炼, 内容包括:床上翻身、起坐等系列功能训练;坐位、站立、单腿站立以及以站立位为中心进行不同方向转移的系列平衡训练[1];纠正不良划圈步态的步行训练;肩、肘、腕等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训练;平行杠内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手指精细活动功能训练等。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针对性选择适宜的康复锻炼内容, 鼓励患者尽可能主动锻炼, 无自主运动能力者鼓励其利用意念指挥不遂肢体运动[2]。30 min/次, 2次/d, 疗程与针灸相同。
仅采取康复功能锻炼治疗。
完全恢复:肌力达V级, 语言清晰, 生活可自理, 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显著有效:肌力提高Ⅱ级, 主要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好转:肌力提高Ⅰ级, 症状及体征部分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完全恢复+显著有效+好转=总有效率[3]。
使用SPSSl5.0程序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行χ2检验。
治疗3个疗程后, 观察组48例, 完全恢复15例, 显著有效21例, 好转8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1.7%;对照组48例, 完全恢复8例, 显著有效16例, 好转14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79.2%。两组比较,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P<0.05。
中医学认为, 中风病病位在脑髓血脉, 涉及心肝脾肾。多因饮食失节、劳倦过度、七情内伤等导致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瘀血内生, 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 而发中风之证。《素问·通评虚实论》云:“仆击, 偏枯……膏梁之疾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大怒则形气绝……使人薄厥。”中风系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疾病, 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 对肢体功能的康复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最大限度恢复生活质量。
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 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康复手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可调和阴阳、滋补肝肾、疏经通络、调和气血[4], 取穴皆以通督调任及手足三阳经、三阴经为主, 施治过程中辅以规范的针刺手法, 可振奋正气, 激发潜能, 调节脑及各脏腑功能, 有效促进肢体及语言功能的康复。针灸后辅以不同手法的推拿, 可疏经活络, 滑利关节, 有助于脏腑气血的调节, 有效防止肌肉挛缩,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中风后遗症期, 虽然脑神经损伤已经形成, 可恢复性降低, 但如及时给予针灸仍然有助于后期功能的恢复。徐哲[5]研究发现, 针灸可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脑部侧支循环的代偿功能, 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 修复脑细胞损伤, 促进脑损伤部位的功能恢复。赵立勤[6]认为, 针灸可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血小板的聚集性降低脑血管阻力, 增加脑血流量, 促进脑梗死区的血液循环, 降低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通过改善皮质抑制状态提高皮质组织的电生理活动, 增强脑组织的代偿功能, 从而改善梗死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同时联合康复锻炼可起到协同作用, 早期康复锻炼既可有效维持患肢的功能位, 增强肌力, 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激发大脑损伤后的代偿潜能[7], 又可以预防关节挛缩等废用综合征的发生。至于康复锻炼的时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越早越好, 因此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症状平稳即可同时联合进行康复锻炼[8]。
该研究资料表明, 观察组总有效率91.7%, 优于对照组的79.2% (P<0.05) , 可见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西医结合, 内外兼施, 疗效互补, 提高临床疗效, 降低致残率。
综上所述, 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较好, 优于单纯康复锻炼治疗, 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评价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48例, 观察组采取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 对照组仅采取康复锻炼治疗, 10d/疗程, 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7%, 对照组总有效率79.2%, 两组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较好, 优于单纯康复锻炼治疗。
关键词:针灸,早期康复锻炼,中风后遗症,疗效
[1] 张娓.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6) :50.
[2] 沈士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 (20) :147.
[3]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 (1) :55.
[4] 林琳, 楚佳梅.针灸推拿配合促通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 14 (5) :77-79.
[5] 徐哲.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4) :133-134.
[6] 赵立勤.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2 (16) :226-227.
[7] 付春爱, 李子富, 高燕, 等.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120例[J].陕西中医, 2008, 29 (10) :1371-1372.
[8] 关莹, 邢艳丽.针刺配合康复改善偏瘫痉挛状态30例[J].上海针灸杂志, 2008, 27 (4) :15-16.
推荐阅读: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06-30
针灸减肥治疗心得10-23
内镜联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09-21
针灸临床论文10-17
针灸个人实习总结05-24
针灸医学论文09-12
针灸科门诊医生06-02
针灸学考试重点总结11-02
中医针灸推拿毕业论文09-23
中医针灸推拿培训资料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