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推动党建工作

2022-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解放思想推动党建工作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推动来华留学工作科学发展

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长春,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周年庆典暨2009年年会。

在这20年里,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作为教育部来华留学工作方面的重要助手和参谋,做了很多工作,为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年里,分会开展的学术研究工作与时俱进、扎实有效,许多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分会的年会和理事会已经成为留学生管理干部交流经验、沟通协作的重要平台。分会的联席会议和交流制度为推动来华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各省分会开展的留学生管理干部培训工作对提高留学生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留学生管理干部能力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分会主办的《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成为宣传政策、提供理论、沟通信息、指导工作的重要阵地。20年里,分会为加强国际上的横向沟通,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与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研究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参加在国外举办的欧亚学生交流会议,邀请外国朋友参加学会的年会,并举办了中日国际学生流动研讨会、中日韩国际学生流动教育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工作层次。

20年来,我国来华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来华留学工作发展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来华留学工作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1950~1978年),来华留学工作的起步阶段。基于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和外交政策,自1950年开始招收的来华留学生主要来自原东欧国家。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招生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亚洲、非洲的友好国家。1950~1978年的28年间,全国累计接收和培养了12 800余名留学生,几乎全部由我国政府提供奖学金。1978年,在华学习的留学生人数为1 200余名。虽然当时我国接收留学生的规模、国别都十分有限,但大部分留学生后来都成长为与我国开展友好工作的骨干力量。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1978~1989年),来华留学工作的实验探索阶段。小平同志在这一阶段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来华留学工作也进入了积极探索阶段。高等学校招收自费来华留学生成为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突出标志。来华留学生的来源国扩展到西方一些工业化发达国家。1978~1989年,全国共接收和培养了40 221名留学生,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3 699名,自费留学生26 522名。

第三阶段:1990~2000年,来华留学工作的定位调整和确定阶段。在此阶段,来华留学工作不仅在规模上有重大突破,而且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是招生主体,来华留学工作在为国家外交全局服务的同时,也要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服务,为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1990~2000年,全国共接收和培养了310 000多名留学生,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8 360名,自费留学生292 000多名。

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5月3日,胡锦涛主席考察北京大学时曾专门看望了北京大学与耶鲁大学联合培养的美国本科生。他指出,留学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伴随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来华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学生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2001~2008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20%。仅2008年当年在华学习的各类留学人员就达到223 500人,其中政府奖学金生14 000名,自费生209 500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94%;另外,接收来华留学生的学校已经达到592所。

二、来华留学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1. 成功经验

总结来华留学工作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出,这项工作要取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向,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和软实力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大业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教育改革服务;必须与时俱进,找准突破口,始终把开拓创新作为提高来华留学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源泉;必须深刻把握来华留学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确保来华留学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我们才能增强来华留学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开创性,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得到积极稳妥、富有成效的推进,得到协调发展。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通过几十年的工作,我们已经基本建立了从事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和教育教学工作的两支专业队伍。

广大留学生管理干部多年来爱岗敬业,自觉奉献,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来华留学工作之中,为来华留学工作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留学生来了,他们要去接站;留学生病了,他们要去陪床;留学生伤了,他们要去处理;留学生出了意外,他们还要去处理繁琐的后事。

来华留学专业教师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切实保证教育质量,提倡“寓育人于教学之中”。教师们在留学生入学阶段,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克服语言、心理、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障碍;在学习过程中,帮助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教书育人,培养知我中华、学有所成、有助于促进中外友好合作与交流的人才。

今天,我们刚刚表彰了连续20年以上在来华留学领域辛勤耕耘的同志以及在来华留学领域工作10年以上的优秀工作者。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向这些同志并通过他们向数以万计的所有从事来华留学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他们为来华留学工作贡献的青春、智慧、辛勤和汗水!

2. 存在的不足

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来华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不足。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层次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2006年各国接收外国学历留学生的数量是:美国58万、英国33万、德国26万、法国25万、澳大利亚20万、日本13万、俄罗斯8万,而2008年我国的学历留学生仅有8万,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更少,仅有1万人。

同时,来华留学生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比例还很低。据粗略统计,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长短期留学生的总数尚不足在校生总数的1%,而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国际学生数量占在校生比例已经接近或超过10%,OECD国家2006年的高等教育机构外国留学生比例平均值为9.6%。我国高校在来华留学生数量上与创建国际化一流大学的目标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另外,来华留学生层次不高且多数集中在语言专业。一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3.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对这项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近几年高校在不断加大来华留学工作的力度,但仍存在认识不足及认识不清的情况。有些高校对来华留学工作不重视、嫌麻烦;也有些学校只将其作为国际交流的点缀;还有些学校对来华留学工作认识片面,仅仅将其看作经济收入的来源,忽视了质量管理。

第二,主动出击意识不强,宣传手段与内容落后。许多学校在招收留学生工作方面不善于宣传、推介自己,宣传资料内容与形式僵化陈旧,而且存在很多翻译方面的错误。有的学校至今还没有建立与外界沟通的网站,坐等上门现象严重,缺乏主动出击开展工作的意识。有的学校考试与录取形式落后,也不注重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

第三,主打和特色专业优势不明显,缺乏竞争力。客观地说,我国高校在国外影响力较低,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同度还不够。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有书读”的问题。因此,高校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拓展办学空间、筹集办学资金上,对教育质量、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和开放合作等问题考虑得还不够,专业特色不明显。

第四,课程基本采用中文授课,对外国学生难度较大。大多数高校留学生教育完全采用中文授课,对非中文专业学生,特别是人文社会学科和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难度太大。有的高校即使能开设一些用英语授课的课程,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英语授课的学科体系,能开设的英文课程分散、零碎,难以产生合力。但授课语言是很多国际学生在选择留学国家和院校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来华留学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一方面,出现了新的问题而现行的法规政策无法约束、规范;另一方面,一些规章制度已不再适用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致使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政策盲区”。

三、来华留学工作面临的国际新形势

1. 当前的国际新形势和各国的应对情况

胡主席在与“金砖四国”中的其他三国领导人会晤时指出:“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实现共赢已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主旋律。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深化,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南北差距持续扩大。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突出,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有组织跨国犯罪等全球性挑战依然严峻。”

在如此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实现共赢仍然是处理国际事务的主旋律。在这方面,人文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交流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金融危机改变着世界,国际战略环境发生剧烈、快速、深刻的变动,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对各国留学生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以美国为例,申请到美国留学的学生将面临学费上涨的问题。2009年2月18日,哈佛大学宣布,将2009-2010年度的学费提高3.5%,使得学费和食宿费总额接近5万美元。其他常青藤名校学费涨幅分别为:耶鲁3.3%、康奈尔4.9%、达特茅斯4.8%、普林斯顿2.9%。有专家估计,美国公立大学学费涨幅将达5%以上。由于美国大学预算削减,学生得到奖学金的机率也更低。

加拿大院校及教育机构为国际招生部门增加了人力和物力的资源配置,并进一步加大了招生工作的力度。据了解,卡尔顿大学国际学生招生办公室仅去年一年就走访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了169所高中及高中后学校,与5 600多名国际学生建立了联系。

法国十分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升法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法国历来重视教育,教育总投入约占国民生产总值7%左右。此次法国经济虽也遭金融风暴重创,但法国政府于2008年12月15日宣布的2009年预算中,高等教育预算比去年还增加了15%,各大学财政预算至少增加10%。同时,法国还增设各类奖学金,提高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法国政府仍坚持国际学生与本国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如实行住房补贴制等。为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赴法留学,法国高校广泛增设英语课程。据统计,近三年来,法国高等院校开设的英语授课课程从700门增至1 200门。

日本坚持实施“留学生30万人计划”,全力推进大学的国际化。2008年,福田康夫内阁提出到2020年接收留学生30万人计划。2009年,在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该计划仍然照常进行,政府还拨款420亿日元进行留学环境建设。日本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奖学金名额,加强留学生宿舍建设,加强对留学生就业的支持,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就职信息、支持留学生在日就职,扩大英语授课规模,注重生源国研究,致力于建立通畅的、统一的招生平台和窗口。

面对海外留学生赴韩留学的变化,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韩国政府把进一步吸引海外留学生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加以实施。2008年8月4日,韩国政府公布了《留学韩国计划发展方案》,提出到2012年,实现接收10万名海外留学生的目标,并开始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增加奖学金名额、支持“英语专门讲座和韩国语研修项目”等。

澳大利亚各高校及教育部门负责人认为,澳币的大幅贬值,特别是对人民币等亚洲货币的大幅贬值,使赴澳留学生的担保金相对减少,学费也相对便宜了许多。另外,澳大利亚移民局于2008年9月1日起调整签证风险类别,使其他国家学生有一个更宽松的环境来选择澳洲留学。部分澳洲高校,特别是澳洲的二、三流院校,或明或暗地降低入学门槛,扩大奖学金提供范围和额度,加强在亚洲各国宣传其留学环境和政策。

为整合欧洲的高等教育资源,推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欧盟积极推动“博罗尼亚进程”。这也是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一个明显标志。欧盟通过加快推进这一进程,进一步增强了欧盟各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和欧盟各国高校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

2. 金融危机给来华留学生带来严重影响

第一,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速放缓,规模受到一定影响。调研显示,2009年春季新生报名人数较实际报到人数有明显减少,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亚洲国家的学生,尤其是韩国、日本、越南、蒙古、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不少短期交流项目被迫取消,一些项目减少了派遣人数或缩短了学习期限。

第二,韩国来华留学生将大幅减少,来华留学生的国别结构比例可能出现变化。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目前仍为周边国家,其中韩国学生数量一直居于首位(2008年6万多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1/4强。韩元的大幅贬值使韩国家庭的经济条件恶化,直接影响韩国学生向我国的流动,对我国接收韩国留学生数量较多的地区和高校造成的影响十分显著。以上海市为例,由于韩国学生占全市留学生的1/3,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对上海高校的来华留学工作冲击较大。根据上海外国语大学统计,该校在校留学生中韩国学生比金融危机前减少了35%。

第三,金融危机对在华留学生的生活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调研显示,一些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本国货币贬值严重,来自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出现了申请缓交学费的现象。不少学生持币缓交,等待汇率向有利方向转化,以减少货币兑换造成的损失。有的学校的在校生已出现退学或休学现象,不少留学生开始在住房条件、餐饮、出行等各个方面降低生活成本。

第四,来华留学生总规模增长速度显著放缓。经过几年来的高速增长,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至2008年总人数达到22.35万人次,增速已呈放缓趋势,同比增长14.32%,为5年来最低(2004年增幅42.63%,2005年增幅27.28%,2006年增幅15.30%,2007年增幅20.17%)。根据目前来华留学的总体发展趋势,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仍将不断上升,但由于基数不断增大及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

第五,非学历生及短期班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部分国家的高校将继续压缩短期校际交流项目的规模,同时,个人自费申请来华短期学习的人数也将减少。预计金融危机对已在华学习的学历生,特别是高层次学生影响不大。因为这部分学生以获得学位为目标,一般来华学习前已做了较充分的经济准备,不容易因暂时的经济困难而放弃已开始的学业。

第六,对获得来华留学奖学金越来越重视。在不利的经济形势下,各类来华留学奖学金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的作用将得到凸显。自2008年1月1日起,我国政府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奖学金生月生活费待遇,每人每月增加了600元人民币,使中国政府奖学金在经济逆势下更加具有竞争力。2009-2010学年计划共提供约17 0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比2008-2009学年增加近3 000名。虽然中国政府奖学金2009-2010学年的招生录取工作尚未完全结束,但根据目前情况估计,今年各国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学生数及最终的实际报到率将高于往年。

3. 在看到不利影响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危机为我国来华留学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国将是最先走出金融危机低谷的国家,中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将对外国学生选择来华就学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国际经济体系和利益格局面临重组,为我国培育国际竞争力和培育软实力创造了难得机遇,中央领导和各相关部门更加重视来华留学工作在培养友好人士方面的作用。我国在世界格局演变中地位增强,外国朋友会加强了解我国的需求,也会扩大利用来华留学渠道培养“知华人才”,来华留学的潜在价值将越来越得到认可,来华留学吸引力将越来越大。

因此,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其影响,切实把握机遇,要提振信心,因势利导,统筹内外,转危为机。

四、来华留学工作今后的发展思路

最近,刘延东国务委员在一次批示中指出:“增加互派留学生规模不仅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有需要,而且对加强中国与他国的关系,培养了解中国友好人士具有重要意义。请教育部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总结我国留学生工作,并提出扩大互派留学生的意见,服务内外大局。”

结合刘延东的批示精神,来华留学工作今后的发展思路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即一个方针、两个大局、三个关键和四个体系,具体如下。

1. 一个方针

我国来华留学工作的方针是: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

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生层次是一项涉及面广、需要较大投入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既要坚定信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各项措施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在规模扩大、层次提高的同时,要保证培养质量,切实做到依法办事、规范管理。

2. 两个大局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我们要按照胡主席的指示,认真研究,把握并统筹好来华留学工作的国内和国际大局,做到国内国际互动,前方后方配合,切实推动发展。

从国内看,近年来中央、教育部、地方政府和高校领导都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支持和推动这项工作,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基础。其中,在地方政府奖学金中,有关省市每年投入如下:北京4 500万,上海2 500万,辽宁和浙江各500万,另外还有七八个省市都设立了奖学金。

当前,我们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我们要实现更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提供更高水平的国民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要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我们要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此,我们要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争取到2020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超过50万人,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从国际上看,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各国都已经把国际学生带来的政治、经济、外交效益列入政府公共组织行为的一部分,采取各种手段加大吸引国际学生力度。

同时,国外对来华留学的需求也确实越来越大,美国、欧盟、非洲、我国周边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学生具有海外学习的经历,重视培养了解中国、懂汉语的人才。例如,美国有关机构正在审议《保罗·西蒙参议员海外留学基金法案》,该法案计划在未来若干年内,每年向外国派出10万名学生,我国是其计划中的首选国家。对周边国家而言,我国高等教育具有相对优势,这些国家与我国经济往来密切,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像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它们还有大量的华人,中国高等教育对它们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来华留学工作要密切关注国际留学市场的变化,针对新的情况和趋势及时调整战略,制订新的举措,增强来华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扩大我们的国际影响和声誉。我们要充分把握国内国际的有利因素,抓住机遇,统筹协调,乘势而上,推动来华留学工作大发展。

3. 三个关键

三个关键是指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打造品牌;以人为本,建设队伍。

来华留学工作是我国发挥大国影响、传播中国文化、构造国际交往友好桥梁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开放服务于我国教育发展、外交全局、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从我国核心工作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来华留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跳出那些不与时俱进的条条框框,争取使来华留学工作取得飞跃进展。

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规模的增长方面,更取决于质量的提高。没有基本的质量要求,规模的扩张就毫无意义,而质量的提高是和专业品牌建设分不开的。来华留学工作的生命力、高等学校的持续发展能力最终由品牌的含金量决定。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差异较大,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学校要整合专家学者的力量,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来华留学工作发展不能搞平衡,更不能强求一致,不必所有省市、高校齐步发展。有条件的要发展快些,条件差点的要创造条件后再发展,为将我国建设成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留学目的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来华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要对留学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要依靠教学师资和管理人员这两支队伍。这两支队伍是来华留学工作发展壮大的基础。教育部多年来一直强调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并建立了留学生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机制。我们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多为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事业的教师群体着想,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

4. 四个体系

四个体系即建设并完善招生宣传体系、奖学金体系、来华留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首先,制订招生标准,保证招生经费,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来华留学招生体系。要制订有针对性的招生宣传策略,如在招生手段上,要印制精美的招生手册,还要加强学校英文网站的建设,提供翔实准确的网上信息。只要我们把宣传工作做到位,就能吸引更多的生源。例如,韩国人口4 800多万,每年有6万学生在华学习,目前在来华学生生源国中排第一位;东盟有5.6亿人口,其中华人超过3 100万;阿拉伯国家联盟有3.4亿人口。这些国家的青年对来华留学有很大的期待。只要我们做好宣传工作,准备好充足的师资,打造好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品牌专业,预计来华留学人数就会有大的增长,关键是我们要做好准备。

来华留学大潮可能即将到来,各大学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不能坐等坐守,不能守株待兔,要学习澳大利亚的大学吸引国际学生的一些做法,解放思想,按照国际惯例到国际学生流动的平台上去争取生源,更要把争取到的生源引导到品牌专业中去教育好,培养好。

其次,构建以中央政府奖学金为主,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企业奖学金为辅,多元奖学金并重的奖学金架构,逐步扩大奖学金规模。争取到2020年,中国政府奖学金达到50 000名。支持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高等学校设立各类奖学金。中央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以高层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进修生为主,每年新增加的奖学金要保证2/3以上用于接收高层次学生。中央政府奖学金要设立高端项目,打造中国政府奖学金品牌,向我国重点建设大学、重点学科倾斜。鼓励我国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设立形式多样的来华留学奖学金,完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高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设立奖学金的鼓励措施。

再次,来华留学工作当前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一批有竞争力的、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学士、硕士学位的专业课程体系,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的品牌。改革开放30年来,一些大学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留学生需求,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建立了一些有一定竞争力的、用英语授课的专业。例如,大连医科大学在本科阶段开设了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美容医学、针灸推拿及摄影等8个英语授课专业。目前,该校的在校留学生有1 000余人,其中972人是攻读学位的学历留学生(本科生905人、硕士生62人、博士生5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我们要结合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进程,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英语授课的品牌专业和学科,如中国学、中医中药、经济学、法学、自然基础学科等。围绕这些我国公认的比较强的专业完善学科设置,建设来华留学生的教师队伍,以迎接下一个来华留学大潮的到来。

最后,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之中,构建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来华留学工作,增强特色,不断提高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评估主要内容分为三项:办学条件、管理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通过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衡量工作的成效,形成外部评估与高校自我评估的互动与促进机制,逐步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宏观管理,并实施分类指导,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自律意识。

五、几点希望

目前,我国来华留学工作正处于一个重要发展节点上。回顾过去的30年,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基础;展望未来,发展道路还很长。我们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再接再厉,共谋发展。在此,我谈几点希望。

首先,我希望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把来华留学工作作为属地内高等学校国际化的重要工作来抓,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的形势下,高等教育越来越走向经济建设的中心,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省的发展程度,和当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关系越来越密切。我希望各省、市、自治区教委和教育厅能够认真研究,科学地制订本地来华留学工作的发展目标,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切实推动这项工作的整体发展。

其次,我希望高等学校在来华留学方面要突出办学特色,发挥各自专长和优势,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学校特色鲜明才更有吸引力,特点突出才更有比较优势。希望学校挖掘潜力,突出特色,积极开展外语授课,提高教育质量,根据当前国际上对来华留学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在突出特色的同时,还要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对留学生的招收和培养,要注重质量,要创建真正的国际品牌。

再次,我希望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能一如既往,继续做好教育部的助手,服务好高等学校。继续扎实推进理论研究、学术成果出版、留学生管理干部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真正成为留学生管理干部之家;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拓展业务,开展国际交流,与国际上同类型的组织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民间渠道更好地宣传来华留学工作。

最后,对留学生管理干部个人,我希望大家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要提高把握教育外事工作方向的能力。当前是世界大变化、中国大变革的时代,国内外的矛盾相互交错。教育外事部门的负责人要懂教育、懂管理、懂外交,更要懂政治、讲政治。要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勤于学习,善于总结,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进一步增强战略意识,加强宏观思考,正确把握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增强分析复杂形势的能力;要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推动来华留学工作科学发展。

来华留学工作是我国教育外事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共同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携手应对挑战,努力开创来华留学工作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熊建辉

作者:郝 平

第2篇: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摘要】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实现新发展的根本保证。笔者结合在企业从事党政工作多年的经验,从以新的载体推动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以新的举措为企业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和以新的要求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战斗力三个方面,对如何创新党建思想工作来推动企业加快发展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党建;思想政治;创新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实现新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打开思想的“总阀门”,通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为企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支持和精神动力。

一、新的载体推动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促进新发展的思想武器。谋发展促跨越,首先要解决的是“头脑”问题。当前,我厂已步入发展的攻坚期,要在老气藏开发管理、储气库建设、支援普光建设、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实现新的发展,就必须把思想统一到油田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变革性的思路和举措,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思想问题,闯出新天地,开创新局面。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拓宽视野、调高目标、超越自我,使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具体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一要用主题活动促进发展。统筹把握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两挂一促”等活动,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在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二要用“六项教育”服务发展。通过深化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廉洁从业教育、HSE知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不断凝聚发展的动力和合力。三要用劳动竞赛助推发展。通过扎实开展“首上万米”、“三争四促”和争当“金银牌队”等劳动竞赛,不断推动生产提速、管理增效。四要用企业文化引领发展。通过大力培育“铸造铁军、搏击市场”、“以党性凝聚人心,用真诚赢得信任”、“站排头、争一流、永葆先进性”等企业理念,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二、以新的举措为企业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思路活则机制活,机制活则全盘活。就我厂来说,虽然在生产运行、安全管理、经营考核、油气销售、气藏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全面提升了内部管理的标准和水平。但是,老气藏精细挖潜难度大、储气库建设与管理缺乏经验、集输管网存在安全隐患、成本形势严峻,制约我厂实现跨越发展目标的难题依然很多。这就需要以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建立完善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经济运行机制,指导老气藏挖潜、储气库建设、集输管网优化等工作;建立完善主体突出、责权利明确、公平公开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确保降本增效等各项工作顺利实现;建立完善统一指挥、集约高效、执行力强的管理机制,持续提升日常管理水平。

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契机,以新的举措不断巩固企业和谐稳定局面。一要用信访工作保障稳定。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信访稳定工作体系,及时收集分析、研究解决可能造成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变上访为下访,积极主动地帮助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二要用廉洁从业维护稳定。狠抓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从业意识,筑牢廉洁从业思想防线。落实制度,认真执行《关于严重违反生产经营管理规定的处理办法》,围绕关键环节开展效能监察,堵塞管理漏洞,杜绝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三要用安全活动筑牢稳定。扎实开展“我要安全”、“查找身边十大薄弱环节”、“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安全监督示范岗”、“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活动,不断夯实稳定的基础。四要用人文关怀巩固稳定。推进“两堂一舍一室”建设,不断深化送技能、送医疗、送好书、送文艺、送温暖、送清凉“六送”下基层等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

三、以新的要求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战斗力

“解放思想”方法是解放,主体是思想,必须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触动为先导,使党组织和党员把思想、激情、压力转化到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上。一要强化党组织建设。按照局党委、勘探局、分公司的部署,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把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运行、同检查、同考核,始终保持基层党组织设置“无空档”、党建活动“不断线”。二要强化阵地建设。把加强党支部阵地建设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形化的重要保证,不断强化党员活动室、员工培训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要强化班子建设。开展“负责任”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围绕“自身立得住、工作干得好、职工信得过”的目标,在公司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守纪律”大讨论,进一步提高基层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创新创效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四要强化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生活作风,促使基层党员干部勇于负责、创新进取,成为求真务实的表率;真抓实干、创收增效,成为创先争优的表率;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成为勤学善思的表率;情趣健康、勤俭节约,成为严于律己的表率。

有实干未必有变革创新,但如果没有实干,说一万年也没有变革创新。解放思想必须强调真抓实干。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思想领先、行动率先、工作争先”的思路,以雷厉风行、真抓实干、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来说话。文96储气库建设是我厂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储气库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协调主体,我厂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全面加强各环节管理,在新井完钻、方案编制、长周期物资采购招标、工农关系协调等方面,实现了按计划或超计划平稳推进。这正是油田领导、机关处室以及相关单位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罗志荣.融合与创新——中国企业党建政工改革创新30年[J].企业文明,2008(09).

作者:张德友 杨光

第3篇:践行“三严三实” 推动国企政治思想工作

摘 要: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切中作风建设的要害,直指为人从政的根本,既是正心修身的思想守则,也是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要自觉以“三严三实”为标尺,抓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扎实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发展凝聚人心和力量。

关键词:三严三实;国企;政治思想工作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结合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推动依法治企,规范管理,提高效益。面对新常态、新机遇、新形式和新任务,以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效益导向和价值思维,大力开展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三严三实”的内涵

严以修身。就是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追求高尚情操,提升道德境界,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照规则、制度行使权力,把制度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事业、谋发展,使政策、方针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科学精神,不脱离实际,不好高骛远。创业要实。就是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勇于直面矛盾、敢于担当责任,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人民、历史、实践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人民、对组织、对同志忠诚老实,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襟怀坦荡,公道正派。

二、“三严三实”在国企政治思想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三严三实”制定了国企党风建设的新标准、新要求。

“三严三实”是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行为规范,而且从价值层面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新的规范。国企党员干部要立足于“三严三实”的要求,衡量企业内部作风的优劣、判断工作的成效,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寻求改进的路径和方向;企业发展要以“三严三实”为导向和目标,努力将“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发展中凝聚清风正气,保持先进本色。

(二)“三严三实”明确了国企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指南。

企业内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习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在路上”,进一步表明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作为企业内的党员干部,要紧跟党的时代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不以小节无碍原谅自己、不以别人不知放纵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开拓自己,要有冰清玉洁之骨、中流砥柱之胆,不在多样中动摇立场、丧失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引领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三严三实”确立了企业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根本准则。

“三严三实”强调律己求实、修心正身,既强化了党员干部的从政准则,又提升了其作风标准;既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政治内核,又把握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时代脉搏。企业内的党员干部,只有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够在企业中树立威信,才能够带领全体职工一起干实事,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践行“三严三实”的措施

在企业发展中践行“三严三实”,既是工作的准绳和行动目标,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如何在工作中践行“三严三实”,党员干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让干部职工学有榜样。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不仅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而且无形中对一线干部职工的言行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作为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要自觉坚持群众路线,勇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在带领企业发展中作表率、见行动。要坚定理想信念,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为干部群众树立榜样,带领大家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氛围。如果说话做事出尔反尔,必然会失去其威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会缺乏应有的内在品质和感召力。

(二)发挥好党建保障作用,让干部职工心有所向。

要做好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增强党组织对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党组织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全面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着力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企业要顺应新生代的思维特点和交流方式,创新党建工作的载体,通过现代通讯手段,如QQ群、微信等形式,倾听职工的意见,尊重职工的需求。同时要从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出发,搭建职工发展平台,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努力让企业成为既是员工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场所,又是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

(三)发挥好制度约束作用,让干部职工行有规范。

企业要切实落实“三严三实”,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也必须用制度预防和惩治各种违规违纪活动、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简言之,就是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因此,党员干部需要全面完善干部管理操作规程、思想政治工作规则以及国有企业勤俭节约等一系列正风肃纪的规章制度,让制度真正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带电高压线”。要将制度规定和要求内化为行为守则、升华为价值准则,实现由人人被迫遵守到人人自觉信守的转变。

(四)发挥好文化熏陶作用,让干部职工情有所托。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内核,要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达到外树企业形象,内聚人心的效果。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员工解决生活、生产、工作等实际问题,引导员工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家庭与企业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依靠员工发展企业的思想,不断强化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在新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方法和内容,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深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勇.国有农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践行“三严三实”[J].经营管理者,2015(23)

[2]崔庆.践行“三严三实”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5(26)

作者:刘成能

第4篇:解放思想,推动人大城建环资工作

解放思想,推动城建环资监督工作

解放思想,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开关”,这个“总开关”不打开,讨论问题就会就事论事,监督工作就会流于形式;思想上解放了,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人大监督工作要实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和有效监督,其中的关键点就是要解放思想,在《监督法》的框架下履行监督职责,代表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是敢于监督,突出监督的刚性和威慑力。敢于监督,就是人大常委会要充分认识自身职责,挺直腰杆开展监督。城建环保委员会作为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重要机构,监督的范围广、内容多,涉及规划、建设、环保、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大多数是关系社稷民生的问题,而且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监督的难度大,触及利益方面较多,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必须从以往“听听看看、四周转转、提提意见”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打破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错误认识,以思想观念的科学更新,充分认识到抓监督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理念,克服畏难情绪,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坚持“调查研究深入细致,听取汇报严肃认真,视察工作不搞形式,工作评议实事求是,不留情面”的工作原则,排除干扰和阻力,真正做到无私无畏,不负人民群众的重托。

-1-

二是善于监督,突出监督的公信和影响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建设改造任务繁重、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显,引起的矛盾较多,同时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作为人大专门委员会在实施监督过程中不可能事事都参与,事事都过问,必须善于监督、能监督,把群众普遍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瞄准热点开展监督、着眼民生开展监督、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监督。今年是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年,其中一个很关键的指标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所以大力倡导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监督,就显得十分重要;住房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也最痛心的问题。搞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开发建设迫在眉睫,它是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安居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一环。我们就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工作,搞好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房监督力度和进度,增加经济适用房的透明度。

三是有效监督,突出监督的艺术性和实效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只是一种手段,推动工作才是根本目的。我们在具体的监督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程序化、格式化、模式化的工作套路,监督工作缺乏应有的活力,因此,要让监督真正见实效,监督就不能流于形式,监督就要讲究方法和艺术。在监督的方式上就要从提高监督的效果出

发作些改革:从单一的事后监督向决策性监督、参与性监督和跟踪性监督有机结合的全程监督转化,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程序性监督为实质性监督、变宏观性监督为微观性监督,善于借助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其它监督力量,凝聚监督合力,产生监督工作的叠加效应,丰满人大监督实力,加强监督的深度和力度,实现监督方式的系统化和有效配置,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敢于”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前提,“善于”是实现监督目标的保障,“有效”是监督的目标。城建环资监督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试点工作为契机,以解放思想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监督的程序,选准监督的重点,规范监督的标准,理顺监督的关系,在总结以往监督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监督视野,创新监督方法,丰富监督手段,提高监督的依法性、严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城建环资监督工作,为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5篇:加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

努力使思想宣传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核心就是要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1.入心入行是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本质要求

宣传思想工作强不强,关键是看工作质量和水平是否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目标要求。把准人的思想动态、激发人的信心斗志、凝聚人的精神力量,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强起来不仅是要在物质方面强起来,也要求全体人民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水平相应提高,在价值观念上同心同德,在干事创业上同向同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一是要在价值观念上同心同德。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广大人民的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注重在育新人上出实招,着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二是要在干事创业上同向同行。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和调结构稳增长保民生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改革路上我们还面临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攻坚战。如何引导人民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不断增加自豪感、自信心,更加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弘扬爱国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奋斗精神,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不成我必有责”的担当精神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2.常做常新是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方法和路径

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关键是要探索行之有效、管用能用的路径和方法,使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能符合时代特征、受众特点和内在规律。常做常新就是要在总结和把握规律性的基础上,使宣传思想工作体现创新性、富有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

一是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规律性。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内在规律性和科学性,把握传播规律,注重话语体系建设,既要讲清楚怎么看,又要说明白怎么办,通过解疑释惑、疏导情绪,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善于运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做宣传思想工作要善于讲故事,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启示人和引导人。要善于把握受众特点、现实需求和接受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要善于运用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和差异化传播等策略,把“大众化”与“化大众”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宣传思想工作与普通群众“隔着一条河”,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宣传思想工作要富有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宣传思想工作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要注重手段方式方法创新,坚持把有意义的内容和有意思的传播手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优势,净化网络空间,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用新技术植入老载体、创建新平台,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要注重发挥时代新风和社会风向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先进典型先进模范培育、选树和宣传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和关爱先进的浓厚氛围,弘扬时代新风和社会正气,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不断提升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3.用情用力是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根本保障

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和发展人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在用情和用力上同时发力。

一是用情书写。宣传思想工作要紧跟人民群众生活的脚步,感知人民群众生活的态度,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才能充满情感、充满温度,抒写新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的新史诗。走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从人民群众的大智慧中汲取养分,让人民群众讲好自己的故事、国家的故事和民族的故事,以典型的小事例、从小角度揭示和折射社会生活,做到小切口揭示大主题、小事情反映大时代,逐步实现宣传思想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用情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从基层这一富矿中汲取营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化解基层宣讲“听不到”“听不进”“听不懂”同时存在的矛盾,打通宣传思想工作直抵人心的“最后一公里”。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动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凳,共围一张桌,了解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是什么,了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什么,了解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等等,找寻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最有底气和最朴实的能量。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扎根越深,深入人心也就越深,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也就提升得越快。只有始终保有人民立场感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到心坎上,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用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工作规律,注重方式方法,掌握好时度效的“火候”,掌握好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主动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等场所,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个性化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手段;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大力培育时代新人。要将网上与网下的力量有效整合,打造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体矩阵,营造强大的能量气场,影响人、引领人、塑造人。要发挥好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英雄烈士等的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岗位意识,强化社会服务与实践养成,以最新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为自身在新时代成为时代新人准确定位。尤其是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下大力气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持能力为本,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久久为功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理论武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牢牢把握住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等问题,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下沉到基层,少些走马观花,多点蹲点观察,少些“清谈官”,多些“老黄牛”。

【思想宣传范文】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最为集中而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蕴和思想力量,最为集中而深刻地彰显了中国精神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民族风范,也最为集中而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

回应时代要求,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核心内涵,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国梦这个重要主题,深刻阐述民族复兴的基本内涵,深刻揭示我们在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所处的方位,科学规划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战略步骤,是引领民族复兴的总纲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紧紧围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精进展开,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把握时代特征,科学揭示“三大规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时代特征,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科学理论,又是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科学揭示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从对党的地位作用和历史使命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管党治党成效显著,党心民心凝聚,执政环境持续改善,执政资源不断优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科学揭示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做出了系统的回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方位的建设规律。“八个明确”深刻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要义,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等多角度,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十四个坚持”从实践的路径、方略、步骤等方面深刻回答“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进行具体谋划,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国家治理观与全球治理观的统一,鲜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重要理念,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道路作出的新思考、新探索。它突破“自我中心”和“单极意识”,以共同发展为追求,兼顾不同的利益,包容不同的价值,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体认,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当代诠释,为人类的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立足时代问题,确立当代中国发展的方法论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战略思维是管总的,管长远的,管根本的,是唯物辩证法矛盾规律的具体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贯穿着深邃而高远的战略思维,为中华民族复兴擘画出气象恢宏的发展蓝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思维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现实,把握发展规律,深刻揭示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科学回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准确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彰显了共产党人深厚的历史修养、深邃的历史眼光、深沉的历史智慧。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的典范,处处体现着“整体”与“部分”、“变”与“不变”、“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思维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底线思维强调居安思危、知危图安,积极进取,赢得主动,是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底线思维警醒我们要时刻注意把握事物的度与量,关注事物微小、连续的变化有可能引起事物根本的质变,尤其是突变。“五大思维”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又吸取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是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探究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制胜法宝,也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今中国现实问题、指导当代中国前进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思想宣传范文】三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使命等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政治建设与纪律建设的辩证关系,高度重视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以严明的纪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党的纪律建设的重大制度成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铁的纪律保证。

1.以严明的纪律强化思想引领和党章权威

正确的政治方向首先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但是,我们绝不是教条主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

《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健全完善制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狠抓执纪监督,养成纪律自觉,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等。《条例》把这些内容落实到纪律规定当中,成为全体党员执行党的纪律的行动遵循,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纪律建设中的指导思想地位,并在不同条目中贯穿始终,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向引领作用。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是确保党的政治方向的根本依据,当然也是制定党纪法规的根本遵循。《条例》第一条就明确了《条例》的根本依据是党章;第三条阐述了党章与党的纪律的辩证关系,强调党章作为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和管党治党总规矩的地位,而党的纪律则是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第七条讲到违纪和纪律处分时,首先规定了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等,必须受到追究。这些内容都突出了党章的最高权威地位。

2.以严明的纪律突出“两个维护”和“四个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章明确规定:“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

《条例》突出强调了“两个维护”和“四个意识”。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条例》总则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时提出,“党组织和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条例》第六章“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中,增加了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行为的处分规定;增加对搞山头主义、拒不执行党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以及制造传播政治谣言等危害党的团结统一行为的处分规定;增加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等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行为的处分规定等。

3.以严明的纪律预防和解决现实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卓著成效。但是,党的建设依然面临重大风险挑战,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长期存在,“四大考验”长期复杂,“四种风险”尖锐严峻;党内政治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慵懒无为,“四风”问题突出等。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基础,破坏党的团结统一,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影响党的事业发展,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党就不能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承担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条例》突出问题导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注重克服和纠正现实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真正体现了全面从严从实的要求。比如,《条例》指出,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在廉洁纪律方面,加强对党员干部从事营利活动的监管,对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钱款、通过民间借贷等金融活动获取大额回报等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行为,利用决策、审批过程中掌握的信息买卖股票的行为,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的行为等作出处分规定。

4.以严明的纪律坚守政治理想和政治立场

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党的政治本色、政治理想、政治立场,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初心使命和政治品格,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向前发展。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党员干部丝毫不能动摇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精神支柱。每个党员在入党之际就明确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奋斗目标,必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现阶段的目标任务就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此,全党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并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条例》突出地强调了这个方面的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者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者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等等,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信仰宗教的党员,应当加强思想教育,经党组织帮助教育仍没有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参与利用宗教搞煽动活动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始终牢记党的政治本色、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深刻内涵。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的根本立场和政治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为人们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条例》强调,党员干部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同时,对于不作为乱作为、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各类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也作出了明确的纪律处分规定,并结合新的情况增加了对利用黑恶势力欺压群众、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行为的处分规定。这些规定把党的立场、宗旨和使命落实到工作实际当中,夯实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纪律基础。

5.以严明的纪律实现他律约束和自律自觉有机统一

党的纪律历来具有外在强制性和内在自律性辩证统一的特点,形成坚定正确方向的合力。一方面强调强制性规范功能,把纪律作为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违反和超越纪律都必须受到应有的处分,强制性地把党员干部的行为约束在纪律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强调教育和自律功能,激励和保护自觉遵守纪律的党员干部,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促进党员干部自觉认同党的纪律。

《条例》提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党纪面前一律平等。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党组织和党员。这些原则突出强调了党的纪律的强制规范性和全面约束性。

同时,《条例》还强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引导党员干部习惯在纪律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这些规定体现了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既发挥纪律的强制和惩戒功能,使纪律成为不可突破的红线;又使党员干部不断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形成维护正确政治方向的主体自觉,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思想宣传范文】四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改革开放不断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新要求,赋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新的时代内涵。在领导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通过自我革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前,“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科技落后、人民贫困,中国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毅然决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引发了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由此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并正在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这场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是相辅相成的

40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40年来,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到精神面貌,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每一个亲历者、实践者对此都有深切体会,任何不怀偏见的人都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

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的。在领导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也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有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40年的实践表明,改革开放这场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紧密相联、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改革开放不断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新要求,赋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新的时代内涵。党的自我革命为改革开放指引方向,并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为改革开放提供有力保障。离开了党的自我革命,改革开放不可能顺利推进,更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自我革命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这是对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回顾改革开放40年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党的自我革命是全面而深刻的,尤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指导思想无疑是最重要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催生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又先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写在党的旗帜上。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正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又进一步指导着新的实践。

重新恢复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的历史告诉我们,正确的思想路线来之不易,一以贯之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更不容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正是因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革开放才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思想路线问题,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偏离了就要犯大错误。

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都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形成的,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这种内在统一性是巨大的、独特的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优势,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地位变了,环境变了,条件变了,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大大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此有着清醒认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防范和纠正。比如,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使“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赢得了党心民心。坚持不懈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同一切脱离群众的现象作坚决斗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

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我们党从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为这条重要经验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到改进党管干部方法,从建立公务员制度到改革干部选拔、考核、教育、培训、评价体系,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好干部标准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于在新时代如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出了科学回答。

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和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许多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的思想,有力推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对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早有预料,并不断采取措施加以惩治。但是,许多人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和严峻性还是估计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力挽狂澜的气魄遏制住了腐败蔓延的势头,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不断巩固发展。

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党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巩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政治生活的指导方针、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越来越明确。

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更加自觉地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作为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思想上的自我革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定不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使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就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就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就要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党的领导既要坚持和加强,又要改进和完善,从而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定不移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党的建设各项任务。在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实际工作中,应牢牢把握党的建设的主线、统领、根基、着力点、总体布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坚定不移以使命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在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宝贵经验绝对不能丢。同时要看到,随着实践发展和时代进步,必须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更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用党建理论创新来指导和推动党建实践创新,进而推进党建制度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坚定不移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时代课题。在极其艰巨、复杂、繁重的任务面前,在一个个难题面前,全党必须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是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思想宣传范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登高望远、居安思危,从战略高度认识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然而,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首先要善于统揽全局,坚持问题导向,从战略高度认识把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

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依然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当前,多样化社会思潮暗流涌动,多元化思想观点激烈交锋。比如,意识形态“终结论”“淡化论”一直鼓吹“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等错误观点,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质疑改革开放和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余音未绝。

中国快速发展面临各种敌对势力遏制的挑战。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些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一方面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称霸论”,另一方面鼓吹“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等各式各样的“陷阱论”和“中国崩溃论”,企图影响中国快速发展进程。必须清醒认识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弱化的图谋一直没有改变,种种论调和措施在深层次上体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面临移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挑战。“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已经是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问题产生发酵传播的显著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裂变式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加速发生“移动化革命”,维护移动新媒体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些西方国家凭借长期积累的话语强势和对信息技术的控制权,将移动新媒体作为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依托,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我们现有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各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2.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新时代是意识形态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的时期,也是大有作为的时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紧紧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中心环节,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思想舆论引导,汇集改革发展共识,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坚持以立为本,用马克思主义立根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深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当前,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会这一科学理论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掌握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树立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加自觉地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着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必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只有牢牢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才能不断增强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力控制力。

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引领力。要紧紧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力提升理论阐释的说服力、教育引导的号召力、典型宣传的感染力。坚持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着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通过完善国际传播格局,宣介好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通过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坚持立破并举,敢于亮剑善于斗争,立场坚定批驳谬误。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不断强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到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立破并举,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敢于发声亮剑,善于释疑解惑,守护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开展积极的舆论斗争,针对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动态、新特点和新趋势,及时分析研判,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同时,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

坚持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要适应现代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做好新媒体意识形态建设。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汇聚传播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准确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善于把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紧跟各种传播平台发展步伐,创新传播手段,拓宽工作渠道,把传统媒体内容优势和新媒体传播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两类媒体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善于运用大众的、通俗的内容和形式,善于将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理论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就其总体而言,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点,也是始终贯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的重要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好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分析解决学术研究重大问题的能力。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这一重要思想入脑入心,进教材、进课堂,确保将这一重要思想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各方面各环节,推出更有力量、更有温度、更有味道、理论深度和实践力度兼备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续写当代马克思主义绚烂篇章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聚焦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进行学术创造,为人民著述、为人民立说,在服务人民中推动学术进步,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构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实践发展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科体系的基础作用,坚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注重发展优势重点学科,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国际话语权。

第6篇:以解放思想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同样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笔者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谈一谈对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认识。

创新、创业、创优,这无疑也是开展人大工作的现实需要。树立进取争先的意识,才能解决因循守旧、碌碌无为、止步不前的问题;树立优质服务的意识

,才能解决高高在上、游离大局、脱离群众的问题;树立埋头实干的意识,才能解决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得过且过的问题。做好人大工作,必须破除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不适应的各种思想障碍,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情绪,破除制约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使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的思想先解放、真解放、快解放,大力弘扬进取、服务和实干精神。

解放思想不是简单的学习讨论,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解放思想,不仅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更要解决如何应对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包括人大工作的现实问题。坚持党的领导、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是我们人大工作的三条基本原则。解放思想,首先就要考虑把这三条原则更好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在人大工作实践中,要在严格依法办事上更具实效性。无论是决定重大事项、开展监督还是任免干部,有时还存在按法定要求走完程序就了事的现象,有些同志认为这样就算依法办事了。其实,这固然没有突破法律的界限,但不是严格依法办事的本质所在。我们解放思想,就要认识到依法办事不仅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更要把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充分履行好。比如贯彻实施监督法,我们要深刻理解监督法所包含的力求监督实效的精神实质,深化、细化监督的方式方法,依法开展监督工作就会更加深入、更加富有实效。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和实践都证明,民主的每一步推进,都包含着思想解放的火花。在人大工作中,坚持集体行使职权,广泛听取民声、收集民意,都是发扬民主的体现,然而仅此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充分发扬民主上更具创新性。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式方法,努力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切身参与到人大工作中,参与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来。

解放思想就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履职观。解放思想,就要使所有的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都要联系实际,深刻认识当前的发展形势,真正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履职行为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真正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人大工作中来。

在人大工作中,解放思想的落脚点应当在于人大工作如何紧扣发展大局,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解放思想,就要在发展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准确掌握人大工作职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把事关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列为人大工作的重点;就要围绕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涉及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强化调研,加大工作力度,为科学决策参考献计,为措施落实监督推进。

第7篇: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以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为契机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在经济与文化相融合、互促进、同发展的新时期,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同时,在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在内容、形式、方法、载体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人性化、凝聚力和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司创新转型和电信行业重组中的优势作用。

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是经过长期考验的优良传统。企业文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与经济、技术、社会、历史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不仅要依靠组织和行政的力量,也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有了和谐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也多了一个载体、平台和途径,创新更易取得成果。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优良传统与新兴事物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对推进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经营者长期倡导的被广大员工认同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具有灵魂导向、激励振兴、推动创新、约束行为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则是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员工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具有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化解矛盾、鼓舞士气的作用。

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各自所具有的特性看,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企业文化具有文化性、共享性、适应性、企业个性,适用范围宽;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政治性、原则性、是非性、社会共性,适用范围窄。因而在实际操作中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替代。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既有一定的区别,同时也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发展目标实现上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打基础、做支撑;而企业文化的发展又为思想政治工作贴近生产经营实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根本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同属于上层建筑,是企业软管理方式,为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形式。

当今时代,是全新的文化时代。经济的发生与发展,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是经济、文化的一体运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已成为市场的主体,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强化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是促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自然接轨的最佳途径。同时,企业任何制度、政策和改革措施出台前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先行,都要发挥其奠基铺路的作用。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内涵、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外延;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最终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团队思想道德观,并以此推动企业在科学发展、超前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作用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基础又是前提条件。因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依靠人

来体现,员工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企业文化的内涵,涵盖了企业价值观的确立;企业精神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养成;优良传统的发扬等诸方面,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正是弘扬企业精神、凝聚团队力量、塑造企业形象;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企业作为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让职工当家作主,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向上、凝聚人心的氛围,这就必须搞好文化建设,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以党的思想理论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去影响和凝聚员工,培育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员工队伍。特别是在公司实施创新转型战略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改革发展为中心,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并以其特有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在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大环境中,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就不可避免的呈现出时代特征。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内容、形式、载体、途径上的全新实践,而且是思想、观点、理念、意识上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不仅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机遇;而且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良好机遇

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天地,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外延、形式、载体更加扩展;更便于与经济工作融合在一起去做。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能量。

其一,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包括内在性诚信理念、主动性市场理念、能动性创新理念、预警性危机理念、共赢性竞争理念、自觉性管理理念、相互性忠诚理念、互补性团队理念、持续性发展理念,以及感恩、善念、包容、快乐等前沿企业文化理念,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为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贴近生产经营实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二,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企业文化是经济与文化的产物,是企业管理从经济层面向文化层面拓展的结果,它的主体虽属观念形态,但它更贴近生产经营实际,更容易为各层面员工所认同和接受。企业文化建设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并以人为中心、向干部员工的价值观和道德领域渗透;要求实现企业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精神有机统一,把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融为一体,使二者相得益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而且为改变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单向灌输、空洞说教和一个方子治百病的僵化模式,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有效途径。

其三,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文化建设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即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具体原则。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主体、注重发挥人的潜能,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文思想‛融会贯通,共同保障了员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

我们所建设的企业文化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和谐企业文化,这就要求经济建设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体现国家、企业、员工三者利益的一致性;体现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员工的地位、权利和尊严必须予以维护。所有这一切都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拓宽了思路、提供了条件。

在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企业党组织注重改善领导方式和工作内容;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二)在探寻企业文化建设途径中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渠道

在公司全面实施创新转型战略和中国电信业重组的新形势下,积极探寻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坚持做到‚四个统一‛,是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键。

一是做到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企业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首先要抓好员工队伍建设。因为员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增强员工的素质能力为目标,通过探寻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员工队伍思想道德水平和技术业务能力。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围绕队伍建设这一主题拓宽工作渠道,通过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形势任务教育;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岗位创新活动‛,促进员工队伍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素质、增强才干。同时,通过有效的思想宣传工作来达到全员认识的统一;通过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来凝聚团队力量。并以企业文化建设丰硕成果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作用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使员工和企业真正形成风险共担、责任同负、利益共享的合作团队,在搏击‚蓝海‛的航船上同心协力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破浪前行。

二是做到原则与理念的统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也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形成的根本。在公司全面落实创新发展目标过程中,要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寻‚以人为本‛的原则与践行价值理念相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途径,创造一个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并能够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正向激励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宣传教育工作渠道,挖潜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育具有坚强意志、精湛技术和过硬作风的员工队伍,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持和组织保证。

三是做到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统一。企业融入激烈的竞争市场,首先必须选择质量优、信誉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业务,而优质产品业务的产生和信誉度的建立,都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为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贯穿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去,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渗透到企业诚信经营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管理、质量、产品、服务上融入市场,被不同层面的客户所接受。近年来,天津网通根据市场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信息安全四个标准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建立并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国际认证体系。在公司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统一全员思想、强化质量意识;增强服务理念、提升管理能力上,为维护公司产品质量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四是做到道德教育与社会责任意识的统一。企业文化之所以要倡导社会责任、加强员工的奉献教育,是因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总是或多或少以个体利益的牺牲为代价。天津网通作为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一方面要为天津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还要为不同层面的客户群服务。企业不仅担负着巨大的经济风险、而且面临着强势的社会监督,其责任和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为此,企业更应强调建设一种积极向上的和谐文化,探寻社会道德教育和奉献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方面拓宽工作渠道,鼓励和推动员工去寻求精神生活的至高点。

(三)选准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空间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知识资本‛和参与竞争的主要因素,被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因此,思想政治

工作必须选准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融入其中、扩展空间;主动创新、力求实效。

一是选准‚物质文化‛层面的切入点,在塑造‚企业品牌‛上扩展工作空间。‚物质文化‛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表现,它要求企业在创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强化‚精品文化‛意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信产品和服务质量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业务流程体系,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切入的空间。而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的形成却是一个层面更为丰富、过程更为复杂的环节,以企业核心价值观统领的思想政治工作恰恰能够在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塑造上找到切入的位臵,并在舆论导向、品牌宣传、诚信服务和提升质量意识方面扩展工作空间、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是选准‚行为文化‛层面的切入点,在强化‚诚信理念‛上扩展工作空间。‚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社会各方面关系处理中所遵循的规则,行为文化的主体是企业,但实际上企业的行为文化是通过每个员工表现出来的。这里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企业制度、员工素质和思想观念。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从‚三个利益‛价值观的思想观念角度切入,在推动员工队伍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企业价值理念上扩展工作空间。以增强员工‚顾全大局、密切协作、诚实守信、主动服务‛意识,使广大员工真正认识到:诚信是企业信誉之源、竞争之本、发展之基;唯有诚信才能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只有信誉才能维系企业与外部的良好关系。

三是选准‚制度文化‛层面的切入点,在优化‚制度建设‛上扩展工作空间。‚制度文化‛是企业从创造产品、提供服务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相对固定的规则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在于它可以站在政治、政策和通信行业利益的高度来辨识现行制度文化体系中的不足和问题。通过扩展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参与决策的工作空间,从企业稳定和发展、从国家、行业、企业和员工四方面利益关系的角度对公司制度管理体系提出优化建议,为企业制度文化的不断完善和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是选准‚精神文化‛层面的切入点,在弘扬‚企业精神‛上扩展工作空间。塑造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凝聚员工人心的一面旗臶,这是当前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又一个切入点。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把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在企业文化的汲取、积淀、辐射和企业精神的锻造、弘扬、凝聚上扩展工作空间。通过培养选树先进典型、大力推广先进经验;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使企业精神真正成为员工入脑入心、自觉践行并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在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中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中国网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公司改制上市、企业创新转型、电信行业重组所引发的多种利益关系的变化、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变异,不仅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员工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津网通各级党组织紧密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密切联系员工思想工作实际,以提升团队的素质能力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为最终目的。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育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员工队伍,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努力提高员工素质能力,培育学习型知识型团队

提高员工素质能力、培育学习型知识型团队,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保持活力的需要,对员工来讲也是一种关爱和最大的福利。几年来,天津网通公司通过制定并落实长期、中期和短期员工培训计划;组织

开展岗位创新、业务练兵、技能大赛和团队拓展训练等活动,为每个员工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和施展才干的舞台。并根据企业创新转型需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深造条件,努力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激发广大员工的创造力与求知欲,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创新发展目标。

同时,通过开展‚向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学习‛、‚迎奥运树新风优质服务竞赛‛和‚群众性文明创建‛等活动;利用‚企业网‛、‚内部报刊‛、‚信息简报‛、‚班组文化园地‛等宣传载体,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提升队伍政治素质;陶冶个人高尚情操、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努力把员工锻造成企业发展的有用之才;把队伍培育成知识型、创新型、战斗型的团队。

(二)强化细化思想疏导工作,调动员工队伍的积极性

重视沟通作用、强化教育效果,是疏导员工情绪、调动队伍积极性的关键。通过建立完善多层面、多角度、多渠道的沟通机制,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反映,及时消除员工的疑虑、困惑和认识上的偏差;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加员工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大家在交流和沟通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落实企务公开、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制度,注重听取不同层面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机会,激发广大员工为企业改革发展献计出力的热情。

同时,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引导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特别是在公司实施创新转型战略的关键时期,各级党群组织细心扑捉先进典型、精心培育先进人物、大力弘扬先进事迹,用正确的价值取向、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突出企业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标杆的示范带头作用。并将先进典型的作用和精神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三)多角度关爱和善待员工,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在接受企业创新转型所带来的冲击和繁重任务所形成的压力状况下,员工的情绪不免产生波动、积极性也会受到挫伤。为此,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从精神、物质、文化和生活上了解员工的需求并给予充分的满足。真正做到为员工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办好事。

几年来,公司各级党政工组织围绕员工最想、最盼、最急的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关心职工物质文化生活工作尽力做好、做细、做深、做实。通过落实‚员工关怀‛计划、建立完善‚职工急难救济金‛制度、为一线员工提高工资标准;组建文体活动俱乐部、开展各项体育赛事;举办文艺联欢汇演和‚迎奥运京津两地网通员工文化周‛及‚员工工艺美术摄影作品展‛等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员工的物质、精神和文化需求。当员工或亲属患病住院、家庭生活出现困难或变故,党群组织和各级领导便前往慰问、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员工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领导的关怀和同志间的爱心。

同时,从网通企情和劳动关系的特点出发,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维护职工权益工作的思路、途径和手段,不断完善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几年来,通过有效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天津网通被天津市授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AA’级先进企业‛称号,较好地维护了员工的经济利益、民主权利和劳动安全、卫生健康权利,促进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四)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团队无私奉献精神

近年来,公司党委、工会和团委通过组织开展向遭受印度洋海啸、地震灾难的国家地区人民捐款捐物

活动;向偏远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献爱心活动;向身患重病的员工或亲属捐款活动,大力倡导了‚助人为乐、关爱他人;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精神。

特别是今年‚5.12‛四川特大地震灾难发生后,公司于第一时间紧急集结了一支救援队伍奔赴灾区,打响了天津网通抗震救灾工作的战役。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立即行动起来踊跃为灾区民众捐款捐物。许多员工主动报名参加抢险救援队;有的员工利用年休假赶往灾区参加义务救助工作;还有的员工急切地找到采血站为灾区伤员无偿献血;更多的员工立足本岗努力工作并以不同的方式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从公司的快速反映中体现了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从员工的自觉行动中展示了网通人无私奉献精神。

一个企业能走多远,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也决不可忽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互作用、共同提高的局面,才能使企业迸发出更大的潜能与动力;使员工焕发出更多的朝气与活力。

第8篇:在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中解放思想心得

我区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创新智慧和进取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变革、敢于创新的勇气,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开放合作中实现新突破。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洗礼,我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一些干部群众中,仍存在不敢闯、不敢冒的现象。或安“分”守“己”,明哲保身;或畏首畏尾,不敢、不愿当“出头鸟”;或缩手缩脚、循规蹈矩,等等。这不仅阻碍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的传播,也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今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乃至广西的改革开放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以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带动广西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要求我区干部群众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有一股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勇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破解发展难题,找出发展新路。如果我们做什么事都要翻开“本本”找依据、搬出传统找出处,那么,我们就会再次失去发展的机遇,为时代所抛弃。

敢闯敢冒、敢为人先需要科学精神。敢闯敢干,不是乱闯乱冒,解放思想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要运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运行特点,积极探索,敢于实践。无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认为只要闯、只要冒就是思想解放的表现,是主观片面的,在思想解放过程中必须加以防止和克服。改革发展进入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各种内在矛盾和发展措施,已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紧密连在一起。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扫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把解决本地区实际问题与探索全局共性难题相结合,把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相结合,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相结合,使“闯”和“冒”遵循正确的方向,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实效。

鼓励全区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敢闯敢冒,敢为人先,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身先士卒。领导干部要敞开胸襟,开拓视野,不断吸取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做思想解放、敢为人先、勇于实践的排头兵。同时,还要大张旗鼓地支持鼓励干部群众勇于探索、乐于创新,在全社会形成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良好氛围,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敢干事的人能发展。“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温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引用的这句古语,对于我区继续解放思想有着更深刻的教育意义。理解、鼓励干部群众敢想敢闯的勇气和行动,保护、支持干部群众探索实践的才能与智慧,敢为人先的思想观念才能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并被全社会接受。有了这股子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勇气,有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锐气,我们才能切实冲破阻碍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我区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第9篇:提高调研工作水平推动宣传思想工作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探索规律的途径,改进工作的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调研工作的实践,深切的感受到,做好调研工作,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健全工作机制,联系工作实际,促进成果转化,这样才能促进调研工作,推动宣传思

想工作开展。

一、建立健全机制,增强调研工作的科学性

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做好调研工作的基础。只有对调研工作高度重视,摆在突出位置,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调研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才能形成全员抓调研的良好格局。一是建立领导机制,落实调研责任。要建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落实好“六有”措施:有领导负责,有专人落实,有量化指标,有工作制度,有检查考核,有奖惩措施,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二是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写作水平。要结合重点调研课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和经验丰富的实际工作者作报告,单位领导要经常就一些全局性的工作为干部职工出题目、提要求、压担子,严把调研材料质量,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三是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搞好调研工作,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还不够,需要动员各部门共同参与,“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调研工作。四是健全激励机制,激发调研热情。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并认真抓好制度的落实:定了干,干了算,奖惩要兑现,对在调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与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激发大家参与调研工作的积极性。

二、紧密联系实际,注重调研工作的针对性

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阶段性的目标任务,着眼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和亮点,(来源:好范文 http:///)分类施策,多管齐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是围绕重点问题进行对策调研。要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围绕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认真筛选调研课题,安排得力人员,进行合力攻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相应对策。二是围绕难点问题实施专题调研。要结合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紧紧围绕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实施专题调研,以求达到“知症结、开方子”的效果。三是围绕热点问题开展超前调研。要及时了解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动态及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化解矛盾,凝聚民心,鼓舞士气,使热点问题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四是围绕亮点工作进行经验调研。对亮点工作,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始终保持一种“百尺竿头需更进一步”的精神状态,不满足、不停滞、不懈怠,通过调研,将经验总结好,将存在的问题找好,为向更深更高层次迈进创造条件。

三、搞好成果转化,提高调研工作的实效性

“跟得上、贴得紧、要管用”是对调研工作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把握大势,跟得上形势变化,贴近中心工作,贴近实际,做到研究成果不过时,为领导服务当参谋参到点子上,谋到要紧处。要坚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转化运用,使调查研究实实在在地为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力戒将千辛万苦得到的调研成果束之高阁。一是服务领导决策。对宣传思想工作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要认真关注,对调研中得来的材料、观点、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当好参谋助手,为出思想、出思路、出举措创造条件。二是推广工作经验。对涉及全局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调研成果,要注重有针对性地吸收到领导讲话和制度文件中,从而推动面上的工作。三是指导工作实践。认真总结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好思路、好方法,把握工作规律,改进工作措施,注重工作效果,推动调研工作向深处开展、向广度延伸,以调研工作的良好成效推动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开展。

上一篇:百日誓师誓词下一篇:小学生六年级安全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