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

2023-0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

论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基本规范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我国各行各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众多大小企业的出现也进一步盘活了整个经济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在企业运行管理当中,牵涉到资金运营的收支问题则需要专职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对于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和基本规范则应提高重视。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基本规范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中,出现了诸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也导致企业、国家以及公众的利益受损,甚至对社会正常秩序的运行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为确保我国社会秩序的正常稳定发展,也为了保证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则有必要加强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促使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达到基本规范。

一、构建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制度

相较于国外会计事业的发展而言,我国由于起步较晚,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之该行业的准入门槛不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并未做具体要求,导致行业队伍“鱼龙混杂”。从我国现阶段对会计人员从业具体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看,其中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提及甚少,可见并未有完善的制度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展开约束,也无法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所以有必要构建明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同时不断结合企业发展需求予以完善。笔者认为,在该项制度当中,需要明确政府审计、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以及内部审计的道德规范,其中包含职业精神、责任、修养与公正等四个方面要素。在此规范督促下,促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提升,在工作实践中能够以此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克服贪欲,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服务。

二、优化现行的会计人员录用考核制度

笔者认为,可采取下派与录用制度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计人员的委任,其中有各地区财政部门牵头成立会计公司,主要对优质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与推荐输送。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企业以及直接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业,则可实行直接委派推荐的方式输出优质会计人员;针对其他企业则可实行委派与企业自身录用相结合的方式。通常来讲,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层次高,其展现出的财务独立性便更强,而这一点有助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反之,会计人员及其财务工作会受到企业领导、部门主管及相关人员的牵制,其独立性则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此外,针对单位企业主管领导、财务负责人的法律意识要进一步提升,要求其能够坚决履行《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职责。纵观众多企业财务造假实情来看,大部分都与单位企业领导层的直接授意有关,可见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单位企业主管领导及财务责任人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做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唯有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以有组织、有计划且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开展去对会计人员形成内外在的影响,进而使其能够对该行业的职业道德与基本规范有全面认知,便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将所受教育中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原则转换为自身的职业行为,提供更为良好的会计服务。通常来讲,对会计人员实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可分为在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两个阶段,具体分为以下几点:1)思想品德教育。重在引导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其能够正确处理好公私关系,在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之间能够权衡利弊,同时助力会计人员原则性、坚韧性的心理能力养成;2)法制教育。加强会计人员对相关法规政策的学习,使其能够执法守法,自觉履行自身职责,树立遵法守纪的会计职业道德;3)专业教育。从事该项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做好该项工作所需要的经验与教训。由此可见,通过做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才能助力其形成职业道德自律,在生活、工作中便能够不断提升自控能力,以浩然正气抵御不正之风的影响,坚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高地。

四、建立科学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需要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合理地评价,以此方式清退职业道德存在缺陷的会计人员,不仅能够肃清会计队伍,也能够给予其他人员警示作用。具体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构建工作,首先需要有关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构建针对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追踪系统,实现对会计人员工作行为中的职业道德体现有全面监测;其次,由国家会计、注册会计师等协会牵头,组织建立会计工作职业道德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行为展开指导下评价,以此去逐步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最后,该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力量,在吸引社会公众对诚信意识的广泛关注之下,去强化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对职业道德行为的把握,进而自觉以职业道德去规范自身行为,以促进对自身评价的提升。而基于该评价体系所衍生的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则可成为会计人员的“名片”,助力其今后工作的开展,无形中对会计人员的不法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诚信社会中,唯有诚信为本才能立足于社会生存,因此,加强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以完善立法与提高监督力度去把握好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进而推动会计工作的合理合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进而企业与社会得到稳健发展,国民经济秩序得以保持良好。

参考文献:

[1]李宗彦,傅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实施框架及中国实践[J].会计之友,2017,(13):15-18.

[2]崔芳.心理资本对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影响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作者简介:马媛媛,山西省招标有限公司。

作者:马媛媛

第2篇: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探析

[摘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就必须创新公民道德教育体系,完善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加强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公民道德建设氛围,从而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完善制度;实践活动

[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不仅可以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公民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人民服务精神继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涌现了一大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以及最美妈妈、最美老师、最美司机等先进典型。但是,不可否认,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拷问着人们的道德良知,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损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损害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笔者认为要抓紧抓好公民道德建设这项艰巨而紧迫的系统工程。

一、创新公民道德教育体系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必须从公民成长全过程来通盘考虑,要把公民道德教育贯穿于公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1.明确公民道德教育目标。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之。”(《管子》)先哲的这些真知灼见,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且只有教育办好了,才能治理人心,协调伦理关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要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就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培育“四有”新人,从而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建立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完整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

第一,家庭是一个人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这就要求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都要自觉地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道德要求,并一以贯之,让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第二,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否则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有才无德的人。因此,我们的教育机构,要把道德建设贯穿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要科学规划不同教育层次的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如在大学阶段,可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关心集体利益,并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将个人奋斗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热爱祖国,报效人民,这样可以避免把大学办成为单纯的知识传习所,不断深化学生基础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第三,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是一个最复杂的环境。如何集聚社会的正能量,让公民道德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一是党委政府、社会各方面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要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基本知识和道德规范,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二是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举办图片展览、印发《市(村)民文明手册》、开办市(村)民道德学校、评选身边的好人好事、在当地电视台定期播放道德典型的先进事迹等措施,对广大市(村)民进行广泛的道德教育,从而使广大市(村)民从教育中受到启迪,感悟道德的力量,自觉做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公民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完善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

公民道德的养成,既是一个自律的过程,也是一个他律的过程。要让公民守德,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让公民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1.建立惩恶扬善的道德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奖励制度。对遵守公民道德及道德模范的个人行为要及时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和鼓励,使其道德行为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认可和满足。在学校,对参与社会活动、社区服务、见义勇为的学生给予活动分、徽章奖励和其他政策支持,甚至在升学方面给予加分。如,今年江西宜春三中高三学生柳艳兵等高考前夕勇斗歹徒伤重无缘高考,教育部门提出为他们组织单独考试的政策。北京、浙江、四川等13个省份今年在高考加分项目中有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方面的加分,有的地区甚至奖励加分20分,建议这种加分政策在全国推广应用。还有,在社会上,对文明建设有突出贡献者,要在媒体上表扬,并授予奖章和奖金。只有制度扬善,才会有更多人从善。二是建立惩罚制度。对违反公民道德的个人行为予以制度上的限制和制裁,使其为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如我们看到有关货车发生交通事故时货物被哄抢的报道,如果有相关制度、法律对哄抢人的行为进行惩罚,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类似的事情。当别人身处困境时,不是伸去援手,而是趁灾打劫,此种失德行为,如果没有制度去惩治,则无人会弃恶,“破窗效应”还会发生。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管理等手段来约束公民行为。

2.建立健全公民道德诚信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健康的市场机制和正常的市场秩序,这就迫切要求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引导人们在市场活动中遵守契约,重信守诺。古往今来,哲人先贤留下了无数关于诚信的嘉言警语,如,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还留下了诸如“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曾子守信杀猪”、“季札赠剑”等关于诚信的佳话美谈。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品格,但是现实中却出现了不少消极现象,如有些地方的公共自行车被有的人占为己有,他们手里拿着“诚信卡”,却干着不诚信的事。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公民道德诚信机制,一是建立公民道德诚信档案。把每个公民的诚信记录在案,为以后个人的升学、就职、升迁、考核、经商、办企业等提供参考依据,逐步形成人人以“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建立健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企业诚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风尚。

3.建立健全公民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养成过程,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可能通过搞几次活动,做几堂报告,公民道德素质就会有质的提高,而必须常抓不懈。如评选身边“雷锋”、道德讲堂、志愿服务、我们的节日等都要持之以恒,要真抓实干,绝不能搞形式,走过场。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特色,找准突破口,将社会最基本的道德教育纳入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去,放在突出位置,并贯穿始终,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长期有效发展。一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进一步重视发挥各级党委在道德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公民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强调道德建设常态化意识,制定科学规划,做到道德建设长期有规划,近期有目标,短期有重点,逐步健全群众参与、考核评价、表彰激励、组织保障以及动态分析、效果反馈、检查考核等工作机制。三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建议各地财政要加大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投入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将公民道德建设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各主体单位要积极探索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方法,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以确保公民道德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三、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实践活动是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知行统一的过程。公民道德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引导人们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获得认识,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每一位公民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维护者和行动者,使人们在实践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在城区组织开展以“远亲不如近邻”为主题的邻里互助实践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为弱势群体、烈军属、五保户、下岗困难职工送温暖、送关爱等活动,使社区居民在实践活动中感知道德的力量,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社区还要认真组织居民开展“身边小事看荣辱”活动,通过道德评议、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板等形式,引导社区居民弘扬文明新风,鞭挞不文明行为。

2.在乡村开展以“讲道德、树新风、做新型农民” 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以及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生态村、文明信用户创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农村的道德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基层干部把对农民的教育提高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结合起来,与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生活困难等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道德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3.在学校开展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广大学生深刻理解人生的价值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观。还可通过其他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知荣明耻我们在行动”等活动来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文明新风尚,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

4.在党政机关深入开展“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活动。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做焦裕禄、龚全珍式好干部活动,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职业道德融入到自己的岗位中,融入到为人民服务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服务水平,做到勤政为民、务实清廉,进一步提升政府形象,发挥示范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5.在企业深入开展“讲职业道德,树文明新风”实践活动。各企业、工厂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周活动”、“保护环境,拒绝污染,共建生态文明家园”活动、“重合同、守信用”承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各企业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责任;可以让企业强化责任,完善诚信系统,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最终让 “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成为各企业的共识,让恪守职业道德成为企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积极营造良好的公民道德建设氛围

1.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

在当今社会,媒体是人们接受外界事物最快最直接的渠道,对公民道德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把道德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除了要加强宣传党和政府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外,还要承担起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责任,可开设专题、专栏节目,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和群众讨论等多种形式,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要注重正面宣传,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唱响社会主义道德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要规范舆论监督,加强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对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管理;要建立监督和制约媒介的机制,防止滥用权力,使媒体提供准确和正确的信息,消除不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因素,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2.发挥公益广告、标语的宣传作用。

在引领社会风尚、传递主流价值的道德培育中,公益广告的力量影响广泛。可在电视、广播、报刊、各类新兴媒体中大量宣传有关公民道德方面的公益广告;城市街道社区、乡村集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机场、酒店宾馆、公交站台甚至公交车内、电梯内等公共场所,要在显著位置设立相关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标语和宣传画等,让人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利用“眼球效应”引导市民遵守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着力维护公共场所环境和秩序,提升公共场所道德水平。我们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精准选题、创新内容,继续壮大公益广告的声势,推出一大批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格调高雅的作品,传递社会正能量。

3.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

道德实践活动要与宣传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结合起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坚持用先进典型鼓舞人,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感召人。要在全国掀起学习道德模范的热潮,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把先进典型的崇高思想品德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引导公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努力形成人人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的生动局面。

责任编辑 刘云华

作者:龚齐珍 鲁远 陈方力 廖丽琴

第3篇:制度安排与公民道德建设

[提 要]公民道德建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制度安排是该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提出并倡导制度安排,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和现实依据。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依托与杠杆,制度安排可以通过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这两种途径来实现和保障公民道德建设。

[关键词]制度;制度安排;公民道德建设;系统

[作者简介]洪 冰(1980—),男,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办公室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江西南昌 330077)

当今社会,人们的交往活动日益复杂和广泛,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亟需在理论上首先得到阐释与解决。在伦理道德领域,这意味着“哲学伦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提出能够解决道德实践问题的理论框架”。[1]以解决道德实践问题为目的的公民道德建设,即是伦理学在社会实践领域中的一种积极应用。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系统工程的完满竣工,不仅有赖于其系统内部的建设,加强道德研究和道德教育,而且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其他社会系统良性运行以及各个社会系统的协调互动。本文试图讨论公民道德建设中制度安排的依据以及实现途径,从而揭示制度安排在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一个可能的视角。在此,制度安排不是具有社会经济形态意义上的社会制度或体制,而是一套支配既定的活动方式和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同时也是制定规则的活动。

一、制度安排的依据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及建国以来的伦理学思想体系之中,制度或者制度安排并非一个重要范畴。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制度安排在我国伦理道德建设中的意义日渐凸显。制度伦理遂成为近年来伦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考量制度安排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不难发现,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提出并倡导制度安排,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和现实依据。

首先,传统伦理道德的“礼”体系是制度安排的历史依据。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注重心性修养,强调个体的内在道德自觉,不过儒家关于道德的外在约束力的思想也十分有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殚精竭虑所要维系的礼其实就是兼具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特性的一种制度。有学者把传统儒学伦理分为心性、制度和日用儒学三个方面。[2]礼的伦理道德体系已经内在地包含了儒家的制度儒学和日用儒学。制度一词也曾在儒家的早期经典中屡次出现。“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易经·节卦·彖传》)。“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礼记·礼运》)。“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礼记·仲尼燕居》)这里的制度涉及政治体制、法度、文化规则等多层含义,其作用是约束和激励人的行为。制度又以礼的形式出现,正是“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在“礼”这一制度体系下,儒家视国家生活为扩大的家族生活,家族生活为缩小的国家生活,家与国同质同构。于是儒家把本属于家族规范的三纲诠释为社会的根本原理。尽管它存在着种种弊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儒家这种制度体系对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效用。

其次,道德的他律性是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强调只有出自自律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孟子把心看成“先立乎其大者”,认为“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万章下》)。康德所赞叹和敬畏的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3]但从道德自身的属性而言,道德包含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道德他律尽管外在于道德主体自身,却是道德的最起码的条件。道德主体只有既认识了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又自觉地服膺这种他律性的约束,达到道德价值判断与道德价值选择的统一,才步入道德自律的殿堂。

传统伦理却忽视了这一点。中国古代传统伦理思想几乎未涉及他律性的道德,而建国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上虽然明确了道德自律与他律的关系,但在社会实践中却一味强调道德自律,道德他律的现实性。既有道德建设过于强调道德教育,在实践上是有其明显不足的。道德教育建立在个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并诉诸于社会舆论的影响。而人的本性是复杂的,依赖社会中本来良莠不齐的大众群体拥有道德自觉来实现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不仅不可行而且是不可能的。道德教育能较好地发挥其劝善的作用,却不能发挥惩恶的作用。所以,美国宗教哲学家尼布尔提出,仅仅靠宗教和道德约束无法消除社会不公,为了消除社会形态中的不公正现象,仍需采用理性的强制策略。[4]任何强制策略都必需符合当下社会形态的理性和道德。使用强制策略时应受到公众的监督,避免成为个别群体或个人的谋利工具。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注重制度安排,则能弥补以往缺陷。公民道德建设是指社会在一定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基本要求、道德规范和道德生活价值目标等道德规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开展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的道德实践活动。其基本方式是教化、引导和约束。制度安排是当前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作为人们行动的依据和行为之指南的制度,一经形成,就具有独特的引导、约束和规范功能。既定的制度都具有确定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特征。这些特征使制度安排非常有利于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其一,制度的确定性有助于道德规范、道德目标的认识、把握和落实,制度能够按照行业、部门的特点把道德规范、道德目标化为工作的具体要求。其二,制度的稳定性有助于道德的养成。制度的稳定性使制度规定的内容成为许多人反复践履的行为,道德在其过程中也就养成为人的无意识存在。其三,制度的强制性使制度对恶的惩治就是对道德正气的弘扬。[5]制度规范是一种外在于人的言行和内心世界的客观存在。制度安排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虽然主要是起着道德他律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制度安排只能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扮演着限制和惩罚的角色,而是具有积极引导功能,能够保障公民的道德权利,更好地实现公民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统一。

再次,當前社会转型引发的诸多问题是制度安排的现实依据。建国以来,现代化社会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对人们的行为及心理也造成了冲击。社会转型期间,社会结构不断分化,社会角色也日趋复杂化,利益、价值目标和追求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当改革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力度不断加大的时候,由于人们的心理和实际生活承受能力的影响,同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各种配套措施不完善,必然出现种种不适应现象,造成人们对家庭、职业、公共等方面道德产生消极影响。

可以说,制度缺陷是某些伦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制度的缺失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去分析。就理论角度而言,社会改革期间,陈旧的制度逐渐退却,而新的制度又未完善。理论和现实的冲突造成的是思想、价值观和信仰的混乱。最终,制度在现实中失去权威性,有违与制度的情况层出不穷。人们不禁呼吁,制止道德滑坡已经刻不容缓。

社会监管制度的不健全,使得社会中的腐败行为造成恶劣影响。正如罗尔斯所言,造成道德失范的首要原因并不在于个人的品性修养,而首先是制度的正当性引起了社会成员的怀疑和否定。他还指出,对制度的道德评价和选择优先于对个体的道德评价和选择。[6]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制度失范问题,使得人们呼唤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安排,呼唤制度伦理,倡导重新建构道德惩戒力量。在社会转型期,应该用制度的形式,建立明确的社会道德规范。一个成熟、健全的伦理制度是社会稳定、经济制度的粘合剂。如果没有较好的社会条件,那么道德的人行使道德对自身并没有好处。面对他人道德状况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道德风险,个体的承担能力以及道德理性都十分有限。所以,制度安排才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突破口,或者说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之重点。

二、制度安排的途径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因此道德问题仅仅依靠道德本身就难以解决。道德规范软约束、道德建设系统性、持久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道德本身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并通过社会生活呈现出来。社会经济生活决定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取向。同时,公民道德建设还受同属上层建筑的同一次级或不同次级的其他社会系统的影响。这些影响构成了公民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制度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方面的规范体系,其目的是制约和引导社会成员行为而保持特定社会秩序。任何制度的设立、变迁和创新都对其所规约的成员的行为和利益有一种支配作用,规范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其价值选择。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制度安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和保障公民道德建设。针对制度安排的两种形式,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制度安排也有两个发展路向: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

其一,制度伦理化,是从制度安排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引出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或把伦理道德作为一个尺度和标准,对一定制度做道德评判。其对象是正式制度安排,使一些成文的法律、政府法令、公司规章、契约等伦理化,从而让正式制度安排具有合伦理性、合道德性。一种制度体系若要得到全体至少是大多数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可和支持,必须有在伦理道德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的充分论据。因此,制度总是依据一定的伦理原则而制定并隐含了一定的伦理要求和伦理追求的。制度伦理化,作为克服制度性腐败的有效途径,是制度内部的调整或弥补,乃一个健全社会的应有之义。就公民道德建设的整体目标来说,在正式制度安排中,就不能仅仅从效率为根本目标,而应该考虑更多的社会伦理诉求。近年来的各种事实表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往往导致的是“只求效率,不顾公平”。由此带来的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引发了不少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之一是“坚持注重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制度伦理化要求我们实行一种以公平和平等为基础的制度安排,体现社会整体伦理要求的正式制度安排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力保障。

其二,伦理制度化,是把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并在道德生活领域执行。这是非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道德与制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规范调节领域,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无疑有助于促进实现社会调节功能。道德领域中的制度化往往使某些具有社会必要性的道德规范得到普遍的遵守。通过伦理制度化,实行有效的制度安排,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从而保证具体的不道德行为要付出代价。历史和现实中的许多事例表明,伦理制度化有助于道德风气的改善、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如前所述,中国古代的“礼”中对人们的日用人伦做出了许多制度性规定。在国际上,新加坡的公民道德建设注重利用制度保证伦理道德的发扬,在社会公德、家庭伦理和行政伦理等方面都有极为细致的规定。依据违反公德的轻重程度而“明码标价”的罚款告示牌在新加坡随处可见:过马路闯红灯,罚款20新元;路上乱丢垃圾,罚款300新元;随地吐痰,罚款1000新元等等。这些为当前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建立起救助性制度,把救助性、关怀性伦理道德行为和道德力量制度化体系化,从而使个体的生活困境都能因此得到消解和克服。

制度安排的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存在于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制度中的伦理要求和实现伦理道德的一系列制度化安排可以达到辨证统一。其基本措施是建立健全各种社会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观全局,体现具体的行业部门要求、道德要求。

有关制度安排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是不赞成对制度安排的过分迷信。正如道德教育有其局限性一样,制度并非万能,也是有缺陷的。公民道德建设系统工程的最终完成有赖于道德教育与制度安排两者并重。公民道德建设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建设,公民道德则主要是为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虽然可以规范并影响群体和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道德问题,有时还会造就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相反的双重性格。因此道德建设离不开自身修养,或者说更根本的还是道德修养。二是反对由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性而将道德泛化。我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泛化是历史事实,而且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今天提倡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制度安排,也应该注意克服道德泛化的现象。人们处于其中的社会生活具有丰富性、多元性,虽然个中环节不能游离于社会道德之外,但是作为复杂系统而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有其独立性和价值标准。我们并不能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每一环节都从道德出发,并以道德为归宿。对于硬性的正式制度安排,如何引入道德评价;对于软性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如何提升为制度,都值得思考。

总之,制度安排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依托和杠杆。改变公民道德建设在一定时间内滞后于社会现实的紧迫要求的窘况,扭转其被动局面,制度安排将不辱使命。

[参考文件]

[1]约瑟夫·P·德马科,理查德·M·福克斯.石毓彬等译.现代世界伦理学新趋向[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2]彼得·科斯罗夫斯基,陈筠泉.经济秩序理论和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4](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5]龚天平.论制度伦理的内涵及其意义[J].宁夏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3).

[6]罗尔斯.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黄贝如]

作者:洪冰

第4篇: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道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这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善与恶、美与丑、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问题上,每一个公民要自觉在实践中提高道德觉悟,培养首先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争做高尚精神生活的拥有者,先进文化的代表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尊老爱幼:继承传统

发扬美德

幼有所教

老有所养 男女平等:尊重妇女

保护儿童

优生优育

男女一样 夫妻和睦:互敬互爱

互信互勉

互帮互让

互慰互谅 勤俭持家:勤劳致富

生活俭朴

婚丧节庆

从简为上 邻里团结:和睦友善

互相帮助

不弄是非

彼此谦让

社会公德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举止大方 语言文明

和气谦让 礼貌待人 助人为乐:敬老爱幼 帮孤助残 乐善好施 扶贫济困 爱护公物:热心公益 关心集体

勤俭节约 保护环境:珍爱自然

爱护绿化 遵纪守法:维护秩序

见义勇为

职业道德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立足本职

钻研业务 诚实守信:言而有信

以诚为本 办事公道:坚持原则

公平正直 服务群众:学习雷锋 热情周到 奉献社会;我为人人

多作贡献

利国利民 美化家园 讲究卫生 严守法纪 弘扬新风 忠于职守 工作勤奋 童叟无欺 取信于人 廉洁奉公 是非分明 不谋私利

方便他人

人人为我 报效国家

市民文明守则

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二、遵纪守法,维护公德。

三、讲究卫生,美化环境。

四、诚实守信,优质服务。

五、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六、尊师重教,勤奋学习。

七、相信科学,移风易俗。

八、尊老爱幼,邻里和睦。

九、语言文明,礼貌待人。

十、艰苦奋斗,建设慈溪

市民“十不”行为规范

一、 不随地吐痰

二、不乱丢垃圾

三、不损坏公物

四、不毁坏绿地

五、不乱穿马路

六、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七、不说粗话脏话

八、不乱涂乱贴

九、不乱堆乱占

十、不随地便溺

市民文明守则

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二、遵纪守法,维护公德。

三、讲究卫生,美化环境。

四、诚实守信,优质服务。

五、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六、尊师重教,勤奋学习。

七、相信科学,移风易俗。

八、尊老爱幼,邻里和睦。

九、语言文明,礼貌待人。

十、艰苦奋斗,建设东海

第5篇: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 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中共中央 2001年9月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纲要》中提出。爱国是一个公民对 祖国的道德观念的体现,是对一个 公民的首要的道德要求。要以热爱 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 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 守法是道德的底线,是每个公民必 备的道德品质,是公民的立身之本 和处世之本。公民不仅要有知法、 懂法、守法、护法的法律意识,还要 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依法行使权 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以法律 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和履 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明礼是讲 文明讲礼貌,是做人的起点。明礼 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是投资环 境、国家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诚 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 取得他人信任。诚信是道德建设的 根本,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 提倡诚信,就要实事求是,做老实 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团结是做 人处事的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一 种高尚的品格修养。团结就是在共 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团 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友 善是以友好善良的态度处理人际关 系,融洽地与同事、家人和朋友相 处。融洽友善的人际关系不仅能使 人心情愉快,还可提高生活质量和 工作效率。勤俭是一种高尚的品 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厉行 节流(俭)、珍惜财富,大力开源 (勤)、创造财富,是社会不断进步的 要求。自强是努力向上,是奋发进 取,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 懈追求。祖国的强盛有赖于每一个 儿女的自强。敬业是敬重自己从事 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 将事情办好。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的 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 重要任务。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 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 境界,是人类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 质、道德行为和道德境界。 什么是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有人提出了以下三种反思: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在行为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想法、做法进行反思;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这三种反思在产生用于指导行为的知识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借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而后,教师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如此更替,成为连续的过程。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批评家。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2、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也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1)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起作用。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这里关键是使问题与教师个人密切相关。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中的不足,这往往是对个人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让教师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并不容易。作为教师反思活动的促进者,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2)观察与分析阶段

这时,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个任务可以由教师单独完成,但合作的方式往往会更有效。经过这种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3)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办法的产生,这种信息可以是来自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而且对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时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因而不同于传统教师培训中的知识传授。同样,这一过程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

(4)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3、教学反思的成分

教师要对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教师反思应包括以下三种重要成分:

(1)认知成分

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莱因哈特和格里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2)批判成分

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的陈述

柯奇伦、史密斯等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4、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应当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布鲁巴克等提出了以下四种反思的方法:一是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二是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三是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四是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如何写课后反思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

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

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

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教学反思:多怪自己少怪生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 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精心备好课,上课时先提问题:小红今年12岁,奶奶今年60岁,小红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红已经过了12个生日,可奶奶只过了15个生日,这是为什么?我刚说完,聪明的学生甲立马站起来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在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过一个生日。”这样就把我精心设计好的情境打乱了,我压住怒气,对学生甲面无表情的说坐下。然后继续按照自己备的课一步步上下去。结果是平平淡淡,平时积极的学生甲也不再举手发言。课后,我在办公室里说,“唉,这样的学生是聪明却也搅了我精心备的课”。只认为是学生甲的不错,破坏了我精心备的课。

一次去听课,同样是《年、月、日》这课的教学,课的开头设计跟我的差不多。教师提问:小华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华已经过了10个生日,而奶奶只过了14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儿?教师说完,有一学生举手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在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过一个生日。”我坐着想,看来这节课又要被破坏了。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他课外读过这类知识。于是教师接着说:“这个同学真能干,有那么多的知识。这节课就叫我和这个同学,当你们学习的小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灵敏的反应,把学生引入了新授课来,也使教师自己走出了困境,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对这位学生做出应有的赞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句话真是好,让我受益非浅。

二、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班级中有一位男学生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江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我早上课堂里刚刚讲完的习题,他还没订正好。我心头的怒火不打一处来,“你上课在做什么?我不是刚刚才讲过的题目?去问学习小组长。”

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一遍。即使他上课没有听。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数学,上数学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

事实上,像我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一点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我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差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拖班级的后腿……

虽然学生只是小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 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对于书各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 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

以下是教学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几种方法:

1、教师直接说出乘法交换律与简洁结合律的公式,学生记忆和运用公式。

2、教师演示导出公式,学生记忆和运用公式。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导出公式,然后理解和掌握公式。

4、教师引导学生看月亮图进行联想,接着看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联想,联想到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然后验证联想,进而概括运用,从而理解和掌握公式。

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完成教学目标中的任务,知道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简便运算。

哪种教法真正能完成教学目标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第一种教法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

第二种教法,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无法使每个学生学习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

第三种教法,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学习,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对于后面两个目标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兴趣没有尽情发展。

第四种教法,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验证联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在乘法与加法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而思之天地宽

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更是师生互动对话,心灵沟通,获得知识,提高素养的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后,总会有所思考,有所体会,此即“授课心得”、“教后感”。在此教师会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回顾和小结,将变化、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下来,以利于自己不断思考、提高。

一、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所谓教与学过程中的“亮点”,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积极互动对话的成功表现。每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不一样的,或许是巧妙新颖的引入;或许是形象贴切的比喻;或许是教学难点的突破;或许是直观手势的合理运用;或许是画龙点睛的小结。只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随机生成精彩的环节,就会使之成为课堂画龙点睛之处。这不仅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提高教学效率和师生互动的合理性,更能为以后教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再完善的教学预设也会因教学情境的不断变化而有疏漏失误,产生始料未及的结果。如一次没有成功的演示实验,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步骤烦琐的解题过程,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创造积极性的挫伤等。例如,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往往有这样的口头禅,“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这个问题不难”等诸如此类的话。学生听到这类话后,可能有这样的心理反应:这个问题回答出来了也没什么,因为它很容易;如答不出来,很没面子。这时教师随便的一句话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将这些课堂教学中的“败笔”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做深刻的分析与探究,吸取教训,并在相似的情境中有意地加以分析、探索,抓住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与矫正,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随机变化和调整

预设的教与学会因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偏离原有的设想,在师生活动中产生新的变化,此时教师要适时地改变、调整课前的设想,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在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时,教材偏重于从政治抒情诗的角度来讲解。而课堂上,学生们却常常认之为爱情诗,想像着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到底有着怎样的韵味,并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江南雨巷的意境中。教师对这些课堂随机变化和调整及时进行反思,剖析学生的学习心理,探究其中的教学规律,就会有所收获。

四、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奇思异想”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过程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学习主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或奇思异想出现。学生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一些发言和做法可拓宽师生的思路,促使学生顿悟。有时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引向学习高潮,补充完善教学。教师应予以肯定,甚或是虚心地接受,可以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一些新鲜“血液”,做到教学相长。

五、反思学生探究学习中的“拦路虎”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或问卷的形式,征求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了解学习中的困难所在。教师若对难点吃不透、对重点找不准就容易以面代点,忽视学生个体的学习特征。如教师在布置、检查课后作业时,应做到“四有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经过这几个环节,教师能较快掌握学生的问题所在,提高课堂效率。只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突破课堂难点,针对课堂中学生反应强烈的部分进行分析,对共同疑惑集体进行探究,学生个体学习困难及时予以辅导,这样就能及时查缺补漏,对症下药。反思这些探究过程,把握其中的教学原理,就会使教师从“经验型”向“智能型”、“理论型”转变,成为“专家型”的教育者。

六、反思“再教反思”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有这样的习惯,她每教学完一篇课文后,总要思考下次再教学时该如何做,并把所思记下来以备再反思,因此她的课教得炉火纯青,常教常新。我们应该学习于漪老师这种良好的习惯,在教学完每一节课后,坐下去,沉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一堂课的得与失,根据这节课的体会以及通过多种渠道反馈的教学信息,思考一下再教学的策略。考虑一下再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改进,才能比此堂课更精彩。这是一种对反思的反思,是反思的元认知,只有这样才可以扬长避短,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又一个新水平、新境界。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阵地,及时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迅速接收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子;有助于找出教学预设在具体课堂互动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以后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有助于为今后教育、教研提供充足“能量”;有助于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领会、教材的理解和教法改革的力度。它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提高以及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

第6篇: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1、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全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我国公民应遵守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我国公民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5、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第7篇:一、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基本知识

1、公民20字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5、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6、胡锦涛提出社会主义“八荣八辱”荣辱观的内容是什么?

答: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

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是什么?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8、怎样理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是要坚持改革促发展,就是要丰富发展内涵,就是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9、文明家庭的标准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遵守公德,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爱

岗敬业,诚实守信,自强自立,奉献社会;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敬老爱幼,团结邻里;重视教育,信奉科学,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勤俭持家,健康消费,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二、文明礼仪基本知识

1、什么是礼仪?

答:礼仪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到历史传统、风俗影响、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即为人们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2、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宽容的原则、敬人的原则、自律的原则、遵守的原则、适度的原则、真诚的原则、从俗的原则、平等的原则。

3、学习礼仪有哪些现实意义?

答:学习礼仪是国际化交往和竞争的需要;讲究礼仪是弘扬我国礼仪传统的需要;实践礼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落实礼仪是各项成功的需要。

4、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如何运用?

答:常用的礼貌用语包括:请、对不起、谢谢、你好等。

“请”。在生活和工作中,任何需要麻烦到别人的时

候,都应这么说。

“谢谢”。凡是别人为你服务、做事、帮忙,无论给你的帮助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都应该说一声“谢谢”。“对不起”。无论何时何地打扰了别人,都必须说声“对不起”。

“你好”。同事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见面都应该互相问候,若采取“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之类的时令性问候将更好。

提倡向同车人、同路人等微笑致意。

5、接、打电话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⑴要问候,自报家门,声音清晰,咬字清楚,语调适度,保持一张笑脸,姿势良好。

⑵应迅速接听,不应让铃响超过三次。

⑶转接电话一定要确认对方的身份和姓名。⑷ 备好便纸条,左手握电话,右手执笔。⑸ 不要忘记礼貌性的寒暄。

⑹ 打电话一方先挂电话,话筒要轻放。

⑺ 如果为他人记留言,一定要记录清楚,及时传达。

6、同事之间应遵循的礼仪是什么?

答:尊重对方,行为举止有尺度。物质上的来往应有是非标准。对同事的困难给与关心和慰问,对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帮忙。不在背后谈论同事隐私。不说长道短,不搬弄

是非。

7、接待来访时注意哪些礼仪?

接待人员对来访者,一般起身握手相迎。不能让来访者坐冷板凳。认真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对于来访者的意见和观点不要轻率表态,应思考后再作答复。一时不能回答的,要约定一个时间再联系。

对能够马上答复或立即办理的事,要当场答复,迅速办理,不要让来访者无所谓的等待或者再次来访。对来访者的无理要求或者错误意见,应礼貌的拒绝,不要使来访者难堪。如果要结束招待,可以婉言提出,也可用起身的体态语言告诉对方就此结束谈话。

8、参加工作会议的一般礼仪有哪些?

衣着整洁,仪表大方,准时入场,进出有序,按会议安排落座,开会时认真听讲,及时记录,不要私下小声说话或交头接耳,发言人发言结束时,应鼓掌致意。中途退场,应轻手轻脚,不打扰其他人。注意文明使用手机、呼机。

9、市民怎样做到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广义上说包涵的面很广,在"三德"范围中都有文明礼貌,这里就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社会公德应做到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五条中的"文明礼貌"作些阐述。

首先,仪表大方,语言文明。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仪

表各语言是否文明影响到人际交往。仪表大方要求人们讲究个人卫生,面容干净、头发整齐、穿着整洁、朴素大方、美观得体。过于随便,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语言文明是在公共生活中说话注意场合,和气文雅,分寸适度,不讲脏话粗话,也没有油腔滑调、强词夺理、恶语伤人人现象。多用“您好”、“请”、“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其次,互敬互让,行为得体。公共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以诚相待是至关重要的。发生矛盾的磨擦,应该谦让为上;碰到那些不大讲理的人,也要有自制力,有气量、涵养,善于以礼相等,化解矛盾。当然,碰到蛮不讲理,横行霸道的人,不能谦让,而是以理予以反对和谴责。

再次,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对待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由于年龄、性别、健康、贡献等等原因,都是应当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的。对老人要关照他们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们;对儿童不能以大欺小,要谦让,适当提供一些帮助;对妇女,要尊重她们人格,交往中自然大方,语言温和,礼让她们先行,对他们遇到的困难,主动提供帮助;对残疾人更要特别尊重,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给他们方便与帮助。

另外,移风易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注意公益等等都是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士应该做到的。

第8篇:公民道德规范

(一)道德修养的涵义

道德修养,包括个人的道德意识(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道德行为(言行、行动和习惯)的修养。

道德修养涵盖面很广:大而言之,包括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做一个乐于奉献的集体主义者,做一个有理想的社会主义者,做一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小而言之,包括怎样做一个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合格公民,怎样做一个文明的社会公民,等等。

(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三)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四)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

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

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行端正。

(五)仪陇县党政机关干部道德规范

爱党爱国、牢记宗旨、依法办事、

勤政优政、清正廉洁、文明礼貌。

(四)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五)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六)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七)市民文明守则

1、热爱祖国,建设仪陇,不失国格人格,不做不文明事。

2、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不说脏话粗话,不损人利己。

3、讲究卫生,仪表端庄,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污物。

4、团结友爱,敬老爱幼,不打架斗殴,不闹邻里纠纷。

5、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践踏花木。

6、遵纪守法,维护公共秩序,不起哄闹事,不酗酒赌博。

7、弘扬正气,见义勇为,不放纵坏人,不助长歪风邪气。

8、计划生育,破除陋习,不看淫秽书刊录像,不奢办红白喜事。

(八)党政干部职业道德

1、要树立牢固的“社会公仆”观念,为社会整体谋利益,向人民负责。

2、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善于学习,勤奋工作,不畏艰难,开拓进取。

3、要有高尚的情操,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

4、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原则,公道正派。

(九)司法人员职业道德

1、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一切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

2、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公正执法,刚直不阿,不循私舞弊,不贪赃受贿。

3、忠于法律,忠于事实,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偏听偏信。

4、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冤枉好人,不放过坏人。

5、文明办案,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严禁刑讯逼供,虐待犯人。

6、对国家机密、司法业务机密及个人隐私,按规定保守秘密。

(十)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甘当人梯。

2、严谨治学,勤于进取,潜心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提高业务水平。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全面负责。

4、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仪表端庄,举止文明,遵纪守法,谦虚谨慎,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发挥示范作用。

5、教学相长,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互助互学,共同进步。

(十一)医务人员职业道德

1、忠于医疗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对病人体贴入微,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2、对病人极端负责,对医术精益求精,工作严谨细致,准确无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3、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医疗服务中,礼貌端庄,语言文明,态度诚恳,满足病人合理要求,为病人保守秘密。

(十二)企业职工职业道德

1、热爱劳动,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反对雇佣劳动思想。

2、遵守劳动纪律,执行规章制度,服从企业各级领导的指挥,执行操作规程,文明生产、安全生产。

3、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刻苦钻研生产技术,勇于革新挖潜,提高劳动生产率。

4、爱厂如家,爱护劳动生产设备,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5、尊师爱徒,团结互助。

(十三)商贸职工职业道德

1、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为满足市场需求,保障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开拓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维护商业企业的信誉,公平交易,价格合理,保证质量,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对顾客诚信无欺。

3、精通业务,掌握信息,了解市场供求变化,及时组织好商品流通。

4、文明经商,礼貌待客,急顾客所急,帮顾客所需,尊重顾客,服务热情周到,注意仪容整洁,举止文雅,为顾客创造优美、整洁、方便、舒适的购物环境。

5、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收贿受贿、损公肥私。

(十四)个体劳动者职业道德

1、树立劳动致富的观念,自尊自爱,热爱本职,通过劳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2、遵纪守法,服从管理,依法经营,用正当手段获取个人劳动所得,服从工商、税务、物价、城管、卫生防疫、公安等部门的管理,不做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事。

3、文明经营,讲求信誉,公平交易,明码标价,按质论价,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不强买强卖,不投机诈骗,不欺行霸市。

4、礼貌待客,优质服务,提高服务技能。

5、讲究卫生,保障健康,特别是饮食服务业卫生,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

6、注意时事政策学习,关心国家大事,互相帮助,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十五)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3、遵守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5、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6、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

7、提倡团结协作的精神。

8、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1、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攻坚,不畏艰难,锲而不舍,为社会主义科学事业而奋斗。

2、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勤劳耕耘之时,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劳动水平,搞好科学种田,遵守承包合同,爱护田地、山水林木资源及公共生产设施。

3、自觉履行对国家、集体应尽的义务,积极完成征购任务,向国家送交好粮,提供优质农副产品,支援国家建设。

4、发扬团结互助精神,扶贫救困,帮助贫困户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5、树立文明新风,破除封建迷信、旧的传统观念,勇于移风易俗,提倡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十八)中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 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十九)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

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7、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8、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9、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10、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1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课间活动有秩序。

12、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3、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14、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15、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

1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少先队员服从队的决议,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学会合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

17、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街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第9篇:学习《公民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我的分享,让知识传递的更远。

学习《公民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我是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中我通过和学生以及其他老师的接触我对教师职业道德有了深刻的认识。我觉得只有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才能真正认识善和恶,才能体验到加强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近期通过学习《公民道德规范》,我理解了我们教师的任务及目标,也就有了如下我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公民道德规范》 ,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

1 / 2

我的分享,让知识传递的更远。

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踏„„

2 / 2

上一篇:大学生如何践行十九下一篇:支部组织生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