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测绘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在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通过深入就业岗位调研, 发现与巨大的就业需求不协调的是, 现有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在在理论上不如本科生, 在动手能力上又不比中职生强, 毫无优势可言, 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竞争能力, 不能满足生产一线对测绘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为此, 我们按照高职测绘专业培养工程施工、国家基础测绘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依照“做中学, 学中做”的人才培养观念, 指导职业院校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程侧量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 结合重庆统筹城乡建设和三峡库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对测绘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分析测绘职业岗位 (群) 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将“矿山测量”、“山区地形测量”等八大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重构基于完成区域典型测绘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 把每门课程对应的测绘项目贯穿在课程的学习中, 让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学生100%参与工程项目实践, 建立“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战育人、校企双赢”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以“1导向、1载体、1依托、1机制”为内涵的“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即:

1导向—以完成重庆统筹城乡建设和三峡库区建设中的八大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应具有的能力为导向, 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各学习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系统的基础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互为依托、相互递进, 共同支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载体—以八大典型测绘工程项目为载体, 围绕培养学生的测绘职业素质和能力, 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紧跟测绘行业、企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按照由易至难的认知规律, 实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依托—依托对外技术服务, 让学生在技术服务项目中按照测绘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流程, 测绘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实习实训, 专任教师、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负责现场指导和质量检查。学生在真实的测绘工作环境中和有明确的工作责任下, 以企业“员工”的身份, 完成测绘产品的生产, 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提升了测绘专业素养, 增强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性。

1机制—紧跟现代测绘技术发展和新工艺使用, 建立动态可调的人才培养机制, 及时地将测绘新技术、新工艺和行业新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以此满足生产一线对测绘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 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市场调研、测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 结合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和三峡库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对测绘行业的要求, 确定八大典型测绘工程项目, 根据完成这些测绘岗位工作任务应具有的岗位能力, 构建支撑培养这些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确定支撑测绘岗位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 制定核心课程标准。通过三年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获得满足测绘工程项目中岗位能力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实现培养测绘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3 教学内容改革

在“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指导下, 全面实施教学内容改革。由专业教师和川渝等地测绘企业专家共同开发《GPS测量技术》、《数字测图》、《地形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6门核心课程标准和其他支撑课程标准, 将测绘行业职业资格标准, 国家、行业的测绘标准和测绘岗位要求融入课程标准中, 突出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课程标准的修订充分考虑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和高职教育的特点, 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设计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计划和活页。

与测绘相关行业企业建立长期有效联系, 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听取市场反馈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 实时调整授课内容, 建立授课内容动态性修订机制, 做到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的同步性, 克服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生产需要的“致命伤”。

4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

推动企业积极接受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 探索工学结合、校企业合作、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以工程项目为导向, 紧贴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 利用真实环境或仿真环境, 将工程测量理论知识学习和测绘仪器操作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网络教学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授课, 企业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实践性强、与生产联系紧密的技能课程教学, 培养学生“测、绘、算”综合测量技能。

通过三年的改革和实践证明, 实施以“1导向、1载体、1依托、1机制”为内涵的“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紧密结合项目生产环境和过程全面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在川渝等地的测绘及相关行业中获得了良好口碑, 实现了与企业的“零对接”。

摘要: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结合完成区域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应具有的能力为导向, 构建以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探索测绘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课程体系,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济, 产学研结合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J], 职业技术教育, 2004 (6)

[2]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2007

[3]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2]16号)

上一篇:商业银行微信营销模式探讨下一篇:古代家训、家法和家规对现代德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