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精选13篇)
技 术 总 结
遵义宏昇土地资源有限公司
2011年09月27日
习水县土城镇志诚砖厂
1:500地形测量及数字化成图
技术总结一、一般情况
为准确掌握习水县土城镇志诚砖厂土地利用现状,习水县赤遵高速公路指挥部委托遵义宏昇土地资源有限公司完成土城镇志诚砖厂1:500地形图测绘。总面积约9455.50m2。由于本区位置与标准分带的中央子午线距较远,为控制变形量,本次地形图测绘工作平面坐标采用东经105°为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采用参考椭球面。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本次作业主要的技术依据如下:
1、CJJ8-85《城市测量规范》,简称《规范》12、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
3、GB/T 17610-199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简称《规范》2 测区内及附近原有II等级控制点3点,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6度带坐标),1956年黄海高程系,其坐标和高程值分别为:
x=3130339.052y=597209.500H=311.419
x=3130599.999y=596887.286H=299.482
x=3129296.230y=597735.986H=340.397
三点标石、觇标保存完好,观测前以标石中心反投到觇标中心。同时,为保证起算数据的可靠性,加测二点的边长,以保证点位使用正确,结果认为以上三点可靠,可作为本次地形测量的起算数据
二、高程控制测量
测区高程以(II级点)的高程值作为高程起算据。首级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点与I级导线点重合,未另行埋设水准标石。水准测量采用南方S82-RTK进行观测。
水准测量采用严密平差。平差后度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0.2mm,满足规程要求。
三、作业内容
1、对业主所指范围进行1:500地形图测绘并绘制地形图
2、对该项目区进行控制测量并埋设控制点
3、对测区内能见建筑物及构筑物进行皮尺丈量
四、地形图的数字化
1:500地形图的数字化参照《规范》
1、《规范》2执行。根据《设计》要求,1:500地形图由现场测绘而后在计算机内直接绘制而成,五、成果资料的整理和上交
1、本工程技术总结报告1份。
2、1:500地形图3份及电子光盘1张。
3、测区内能见建筑物及构筑物勘仗成果汇总表
遵义宏昇土地资源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研究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约6km, 南北伸展长约4km、东西宽约4km, 面积约16.78km2。区内地形平坦, 坡度约在3‰左右, 绕城公路与各级乡村路构成民发达的道路交通网络。区内气候温和湿润, 年均温度15.8°C, 极端最低气温-5.2°C, 极端最高气温37.8°C) , 夏季多暴雨, 秋季多绵雨, 冬季小雨。区内多为分散式农村居民地, 多为树林及竹林包围, 给控制和测图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
2控制网布设
GPS测量按其性质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其中内业工作主要包括GPS测量的技术设计、测后数据处理以及技术总结等;外业工作主要包括观测站址的选择、观测标志的建立、野外观测作业以及成果质量检核等。如果按照GPS测量实施的工作程序, 则可分为技术设计、选点与标志建立、外业观测、成果检核与处理。
2.1网型设计
依据《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97)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采用点连式作为该网的基本图形, 共布设GPS首级控制点10个 (新作8点, 起算点2点) , GPS导线测量19个, 全站仪导线测量点66个, 三角高程测量点59个, 联测已知点4个, 平均基线270m。观测使用4台Trimble双频GPS接收机同步观测, 按E级要求进行观测, 观测时间为40分钟以上, 采用静态相对定位的作业模式施测, 定位测量精度为± (10mm+1ppm.D) 。
2.2观测的技术指标与时间
根据卫星星历预报, 当时当地上午09:20以前能接收到4颗以上健康卫星信号, 且图象精度因子 (PDOP) 值都小于6。因此, 为了保证在最佳时间内观测, 每天安排在5:30~9:30这段时间进行作业, 以确保GPS网的精度。观测时应确保有效观测卫星数不小于4颗, 卫星高度截止角大于15°, 每颗卫星的有效观测时间大于20min, 观测总时段大于60min, 数据采集方式为L1采集, 数据采集间隔为15s, 卫星几何图形因子GDOP和精度因子PDOP值均小于6。
3地形图测制
3.1GPS首级控制
研究区采用成勘院1993年测绘的E级GPS点, 其成果为1954年成都市坐标系, 标石均保存完好, 可做为研究区平面控制的固定点。其中SE007 (207443.023, 202362.958, 489.015) 、SE013 (294310.659, 204364.336, 512.091) 是1985年高程基准, 作为研究区的平面及高程的起算点。
3.1.1选点与埋石
GPS网点选在大件路、川藏路、杨柳河边上, 另布设相互通视的四对点, 点号为G01~G08, 标石埋设采用现场浇灌, 标浇灌的混凝土厚度30cm, 标石面为20cm×20cm, 刻注有点号。另外收集到2003年所测的1∶500电子图约4km2, 1993年成勘院所测的1∶500大平板图 (2003年矢量化) 约9km2, 作为本区更新测量的工作底图。观测使用4台Trimble双频GPS接收机同步观测, 按E级要求进行观测, 观测时间为40分钟。采用静态相对定位的作业模式施测, 定位测量精度为± (10mm+1ppm.D) (10mm+1ppm.D) 。
3.1.2基线解算
GPS测量数据的基线解算, 采用符合要求的双差固定解作为基线的最终成果, 各项检查除严格执行“GPS规范”外, 基线与国家控制点间的归化, 比对校核考虑坐标系统间的理论差和高程异常的影响,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未发现异常情况, 其平面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3.1.3网平差计算与精度统计
以SE007、SE013为起算点, 对GPS网进行平差计算。GPS网平差采用天宝的配套软件, 进行无约束平差, 最弱点G08点位中误差±1.7cm, 允许±5.0cm;最弱边G01-G02边长相对中误差1/52452, 允许1/45000。
3.2二级导线测量
二级导线测量分GPS测量和全站仪导线测量。
3.2.1选点与埋石
二级导线沿研究区外围和主要道路布设成结点网。在少数通视极困难的地方按GPS点的要求布设, 标石的埋设在地面水泥、沥青路面上, 均采用现场浇灌。
3.2.2观测
观测使用4台Trimble双频GPS接收机同步观测, 按E级要求进行观测, 观测时间为40分钟。全站仪观测使用科力达442型全站仪, 水平角采用方向法观测, 当方向数多于三个时应归零, 其半测回归零差、2c互差、测回互差均符合规范的要求。导线边长测量, 用全站仪往返两测回测定, 每测回三次读数。气象元素在测站端测定, 温度读至0.5°C, 气压读至1mm Hg, 气象元素置入仪器内自动改正。测距边经气象、加常数改正后进行斜距改平, 改平用D=S.COSα, (α为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 。垂直角采用对向观测, 中丝法各测两测回。仪高、觇高均量至0.001米。垂直角测回较差和指标差互差均未超过15'', 直返觇高差较差均未超过0.04S (hm) 。
3.2.3精度统计
GPS测量计算最弱点I067点位中误差±1.3cm, 允许±5.0cm;最弱边SE013-I040边长相对中误差1/28045, 允许1/20000。全站仪测量的平差计算采用“清华山维控制平差”程序, 最大点位误差±1.4cm, 允许±5.0cm;最大边长比例误差1/20900, 允许1/10000;测角中误差±7.3″, 允许±8″。
3.3三角高程测量
研究区50%的地形属浅丘地貌, 所以采用三角高程测定。三角高程路线附合于二级导线网, 以SE013为起算点, 组成四个闭合环。高程路线闭合差均未超过±0.05√[S2]。平差计算采用“清华山维控制平差”程序, 高差经“两差”改正后进行结点网平差。最大点位误差±1.7cm, 允许±2.5cm。
3.4数字化地形测图
地形图采用全站仪全野外解析法数字化测图, 软件采用南方CASS6.0成图系统, 基本等高距0.5米, 测图比例尺1:500。图根控制使用日本产拓普康GTS-211D全站仪施测。在GPS点间及二级导线点间布设附合导线和用极坐标方法测定, 共作图根点1200点。图根点用清华山维控制网平差软件统一平差计算, 取位至0.01m。图根点的密度满足地形测图要求, 精度符合《城市测量规范》规定要求。在修测部分, 变化大的采用全站仪测定细部点并用皮尺拉定其间距, 综合性进行修补;变化小直接用皮尺修测。实测部分使用全站仪野外全解析法数字化测图。
外业数据采集使用全站仪野外全解析法数字化测图, 用全站仪内存存储数据加现场绘制草图和文字说明的作业方法, 观测数据的存储自动完成。
外业采集的数据自动传入计算机, 在AUTOCAD2004平台上, 用南方CASS6.0成图系统全要素编辑地形图。纸图检查首先由作业人员在编辑地形图过程中, 对存在疑虑到实地证实解决, 对漏测数据进行补测;其次是地形图编辑完成后, 由作业人员全面自检, 直至完善最后由公司委派的技术质量人员进行全面内、外业检查, 确保地形图质量符合要求。
4存在问题及对策
地形图测绘中存在以下问题:
4.1由于设计区范围不太规范, GPS网形不是太好, 图形结构不是太好;
4.2野外数据个别地方 (建设区) 采集不全, 准确性不高, 特征点站位不足;
4.3等高线个别地方勾绘不合理, 线状地物和等高线线条有些较为生硬, 不够圆滑, 人工干预质量不高;
4.4通视情况不好, 个别地方地物取舍不合理, 局部树林及竹林中地形点数量偏少, 定位不太准确, 表示不太完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正常选择观测时间, 对提高GPS测量精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 剔除个别含有粗差的基线, 找出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测, 以确保整体质量。 (3) 根据综合误差传播定律、布点构成的网形几何强度, 测量点位要求顾及地形测设范围且基本分布均匀, 各测点要求至少能与一个相邻GPS点通视, 避免点位不合理布设。 (4) 为使GPS网进行约束平差后点位坐标精度的均匀性及减少尺度比误差, 相距已知点较远的未知点一般采用边连式, 以增加重复基线、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这样既减少外业工作量、降低成本, 又保证网的几何强度, 提高网的可靠性指标。 (5) 对采集过少、通视不在好的地区, 采取再加密细部点、重绘等高线等方法, 确保建设区和隐蔽区的精度。图面再进行优化处理, 以达到美观效果, 特别是等高线生硬的地方。
5结论
关键词无人机技术;摄影测量;精度统计
中图分类号P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42-0165-02
随着固定翼无人机技术、CCD成像技术、空间技术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利用无人机作为遥感平台搭载经过可量测化处理后的CCD工业相机进行超低空航空摄影,来获取中小面积高分辨率数码航测影像以代替常规测绘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手段成为现实可能。常规的航空摄影受制于天气、空域管制、成本等因素,无人机技术可以实现高效、实时、自主、经济地获取高分辨率空间数据采集,本文就“固定翼超低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项目的实施进行验证。
1固定翼超低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的组成
1.1系统构成
固定翼超低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由固定翼无人机、CCD数码相机、自驾仪、相机稳定平台和地面站等硬件及航带设计、相机纠正、飞行管理、资料整理等软件组成。
图1固定翼超低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
1.2飞行平台的主要技术参数
1)发动机类型:111cc,机翼翼展:3.2米,飞行器重量:33公斤,有效载荷:10公斤,最大速度:15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100公里/小时,可抗最大侧风风速:5-6级,起飞距离:50—80米,最大飞行高度:4500米。
2)传感器采用工业级CCD芯片作为相机成像单元,采用高速快门镜头来控制航向像移。利用共线方程式获取相机径向、切向等畸变差参数,使相机实现可量测化。相机主要技术参数:CCD象元大小:6.8微米,CCD像素数:3000—5800万,相机焦距:45mm,获取相机的内方位元素和镜头的畸变差。
3)姿态稳定平台及机载GPS:由于固定翼无人在仰俯方面每秒钟校45次姿态,设计了航向旋片和侧滚两轴校正平台,保证曝光时刻相机处于理想的曝光姿态。两轴的校正补偿极限为±15度。机载GPS为后续数据处理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提供高精度的相机外方位元素的三个线元素Xs,Ys,Zs。在实际生产作业中可以大量减少外业相片控制工作。
4)飞行控制平台能够根据航带设计数据,控制固定翼无人机按照设计的航线飞行和按照设计的曝光点经纬度坐标,控制相机的曝光。
2成图过程的验证
2010年12月24日湖南地质测绘院和武汉海地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在衡阳市选定约4平方公里范围进行了1:500比例尺地形图成图无人机航空摄影测试工作,分别进行了飞行质量试验和精度测试试验。
图2测试区域
2.1飞行质量的检查
飞行质量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检测无人机飞行性能、相机在空中作业性能、姿态稳定平台的可靠性能以及系统硬件协调工作的能力,能够按照设计的目标,获得满足国家测绘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
飞行质量试验设计相对行高350米,地面实际分辨率为5-6厘米,航向重叠度为63%,旁向重叠度为33%。测试结果拼接的效果,见图3。
上面列举了1-5航线的飞行质量,从拼接效果可以看出,本次试验飞行旋偏、侧滚及仰俯三维角度纠正具有很好的效果,满足国家摄影测量规范要求。
2.2实验结果分析
试验按照航向63%,旁向33%,航高350米设计。下面是统计分析结果:
1)航线弯曲度:在CAD下量测,航线长度1572米,主点最大偏移量13.8米,根据公式:13.8/1572=0.9%,满足国家测绘航空摄影3%的要求。
2)旋偏和倾角:倾角最大2.66度,小于3度,旋偏最大2.1度,小于三度,满足国家测绘航空摄影的要求(表1)。
3)航高控制:飞行高度与设计航高最大差异12.7米,小于5%,满足国家测绘航空摄影的要求(表2)。
4)相片重叠度:本次摄影,对128张,4条航线重叠度进行量算和统计,结果如表3。
综合上述分析,本系统飞行质量可以满足国家《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的技术要求。
2.3像控点的布设、空三加密和成图
依据国家摄影测量规范和结合自身的特点与要求,实验区采取的是区域网布点方案,常规空三加密的方式,对于检查图幅采用两作业员对同一幅图进行测量。
3成图精度的检测
1)检测相对的分布。为检核加密和控制变形的情况,选择测区中央地带垮两条航线的两个像对和测区边缘的一个相对。
2)检测点的选择。①类型:平面位置以高度不同的房屋顶为主,与地面相对平坦的道路边线、路灯、花圃拐角、斑马线为辅;高程以铺装路面为主,适当选取部分房屋拐点。②分布:选取像对中央少部分点位,约占总数的20%,选取像对边缘部分点位,约占总数的80%。③全站仪外业碎部测量方法:按照1:500数字化测图的标准,镜站可以到达的位置均采用棱镜采点,高层建筑物屋顶采用免棱镜方式,所有点位的采集均在控制点本站或一个支站的情况下采集,支站时采集了重复碎部点进行检测。
3)精度统计和结论。共检测3个像对,96个点位,三个粗差点,剔除两个大于两倍中误差的粗差后,假定全站仪外业碎部测量的坐标为真值的情况下,平面精度m=0.148米,根据《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地形测量4.1.8和城市航空摄影测量5.1.2的规定,对于1:500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25米,因此,平面精度完全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统计如下:
该区均为平坦地区,绝大部分地物点检测不到高程,高程检测31个点,m=0.095米,根据《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地形测量4.1.9和城市航空摄影测量5.1.2的规定,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其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米,因此,高程精度完全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统计如下:
4经验总结
1)像对定向决定图幅的系统性,由不同作业员对同一像对进行定向和测图,存在0.1m左右的系统偏差,因此作业时特别注意像对的定向精度。
2)碎部测量时,不同作业员在判断屋檐时边沿把握标准不一,对同一房屋的宽度采集存在0.1m左右的宽度偏差,如图4黑色宽度小于深灰色线宽度0.12m。因此,对内业作业员的操作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3)像对边缘地区的平面和高程精度相对较差,因此,在生产作业时,原则上采用相对中心位置作业精度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程崇木等.固定翼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精度探讨,人民长江,2010,6.
作者简介
测量依据原则:
1.2.3.4.5.≤工程测量规范≥ ≤城市测量规范≥ ≤地籍测量规范≥ ≤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
(一)图根导线测量
1.可以根据条件选择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作为图根控制。
2.导线边丈量往返相对精度不低于1/2000。
3.DJ6经纬仪测角两个测回,半测回差40″,测回差24″。
4.可独立布设用罗盘仪测磁方位角定向,也可与高一级控制点连测。
5.角度闭合差允许值:f限=±60"nn表示测站数
6.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1/2000。
(二)为满足测地形图所必须要的加密控制
1.经纬仪视距导线精度为1/300。
2.经纬仪支导线(只允许支出一点),支导线边长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点最大视距长度的2/3,往返测的视距较差一般不大于边长的1/150。
(三)四等水准测量
1.路线闭合差:
2.视线长度≤75m.3.视线高度以满足三丝能够读数为原则.4.前后视距差≤5m。
5.前后视距累计差≤10m。
6.两次变动仪器高的幅度不小于10cm
(四)等外水准测量
1.闭合及附合水准路线,其高差闭合差容许值为: f限=±20nmml表示长度(km)
2.支水准路线,往返测不符合值不应超过: ±20r mmr表示测段长度
3.视距在75m以内,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五)内业
1.平面坐标及水准高程的起始数据,2.导线及水准网均系采用近似平差法。
3.图根控制点测量结束后,必须编辑下列材料。
(1)测量水平、垂直角记录的手薄及导线边丈量手簿。
(2)几何水准测量手簿。
(3)导线、水准控制网略图。
(4)计算表和坐标、高程成果表。
(六)测图工作
1.方格网的检查。采用聚脂薄膜测图。用直尺检查方格网的交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其偏离值应小于0.2mm。用标准直尺(格网尺)检查方格网线段的长度与理论值相差不得超过0.2mm。方格网对角直线长度误差应小于0.3mm,如超过规定的限差应重新绘制。
2.控制点展绘的检查。各控制点展绘好后,可用比例尺在图上量取各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已知的边长相比较,其最大误差在图纸上不得超过0.3mm,否则应重新展绘。检查点号和高程的注记有无错误。用一般直尺展点只能估读到尺子最小格值的1/10。如果想要正确地读出最小格值的1/10,则可用复式比例尺。
3.采用经纬仪法测图时,碎部点的最大视距长度:1/500的测图不得超过75m。
4.地形图例采用国家测绘总局颁布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统一规定.5.在碎部测图过程中,每完成一测站后,应重新瞄准零方向,检查经纬仪定向有无错误。
6.地形图上所有线划、符号和注记,均应在现场完成,并应严格遵循看不清不描绘的原则。
7. 测图中,立尺点的多少,应根据测区内地物、地貌的情况而定。原则上,我们要求以最少数量(必需量)的确实起着控制地形作用的特征点,确准而精细描绘地物、地貌。因此,立尺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的起点、终点、弯曲点、交叉点、转折点上及地貌的山顶、山腰、鞍部、谷源、谷口、倾斜变换和方向变换的地方。一般图上约每隔1 ~ 2 cm原地一立尺点,尽量布置均匀。
8.所有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1mm。点位借用高程注记的小数点。等高距的大小应按地形情况和用图需要来确定。
9.要做到随测随绘。转移测站前,至少要将该测站所测碎部有计曲线绘出来。
10.注记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11.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11.1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11.2 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11.3 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11.4 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12.地形图图示
12.1.有些地物轮廓大,比如房屋,湖泊,森林等形状大小按比例尺缩放配写文字说明
GPSRTK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目前已经能达到厘米级的精度,已成为快速采集数据和导航定位的有效工具.它的高效率、高精度及全天候作业等特点已得到广大测绘人员及相关部门的广泛应用.本文就RTK的作业原理、基本配置及定位过程做了详细的阐述,并简要介绍了GPSRTK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作 者:吴国荣 张金钟 Wu Guorong Zhang Jinzhong 作者单位:吴国荣,Wu Guorong(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张金钟,Zhang Jinzhong(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简单论述GPS-RTK的.定位原理,以及测量中的高程处理方法,结合实例对精度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引起误差的主要因素.
作 者:焦崇明 肖建兵 王洪斌 JIAO Chong-ming XIAO Jian-bing WANG Hong-bin 作者单位:焦崇明,王洪斌,JIAO Chong-ming,WANG Hong-bin(黑龙江第一测绘工程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肖建兵,XIAO Jian-bing(河北省第一测绘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关键词:地形测量,方法,要求,精度
1 数字化地形测量作业方法
在地形测量中主要有控制测量和地物、地貌测量两大内容。传统的平板仪测图和经纬仪 (或测距经纬仪) 测图统称白纸测图, 它一般采用解析法和极坐标法, 其成果为模拟式的图解图。由于其成图周期长、精度低、劳动强度大等局限逐渐被淘汰。而数字化地形测图顺应现代测绘技术新潮流, 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 (如GPS接收机、电子全站仪等) 和自动化成图软件, 采用各种灵活的定位方法进行的以数字信息表示地图信息的测图工作, 它的成果为模型式的数字图。具体讲就是, 以传统的白纸测图原理为基础, 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及数字处理方法, 实现地图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识别、存贮、处理、显示、编辑修改和计算机绘图。
目前在我国, 获得数字地图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但不管哪种方法, 其主要作业过程均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
1.1 原图数字化
当一个城市 (地区) 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而一时因经费困难或受到时间等原因的限制时, 该方法是再适宜不过的了。它能够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地形图, 仅需配备计算机、数字化仪、绘图仪再配以一种数字化软件就可以开展工作, 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数字的成果。即使一时连购买设备的经费也难以落实, 也可让具备有图纸数字化能力的测绘单位代而为之。它的工作方法有两种:手扶跟踪数字化及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 后一种要比前一种的精度高、效率高。但是, 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数字地图其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 加上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 致使它的精度要比原图的精度差, 而且它所反映的只是白纸成图时地表上各种地物地貌, 现势性不是很好, 所以它仅能作为一种应急措施而非长久之计。
为了可充分利用该法得到数字地图, 可通过修测、补测等方法实测一部分地物点的精确坐标, 再用这些点的坐标代替原来的坐标, 通过调整, 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原有图的精度。而随着地图的不断更新, 实测坐标的增加, 地图的精度也就会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1.2 航测数字成图
当一个地区 (或测区) 很大时, 就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机在空中摄取地面的影像, 通过外业判读, 在内业建立地面的模型, 通过计算机用绘图软件在模型上量测, 直接获得数字地形图。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 数字摄影测量已在我国的某一地区取得了试验性的成功, 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得到推广。它是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 内业通过专门的航测软件, 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 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 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可以说, 这将是我们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 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 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 特别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但是该方法的初期投入较大, 如果一个测区较小, 它的成本就显得较高。所以现在基本上由一些较大的单位来承担。
1.3 地面数字测图
在没有合乎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图的地区或该地区的测绘经费比较充足, 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 该方法也称为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 是我国目前各测绘单位用得最多的数字测图方法。采用该方法所得到的数字地图的特点是精度高, 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重要地物相对邻近控制点的精度控制在5CITI内是可以做到的。但它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也是比较大的。
2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要求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仪器设备从控制测量到成果成图输出大致需要GPS接收机、全站仪、计算机、绘图仪以及与之相关的平差计算成图软件、数据传输、交换附件、通讯器材等。仪器设备配置水平较常规地形测量是一个质的飞跃。数字化地形测量的技术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测量专业技术、计算机及测绘软件的应用技术, 这对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生产组织
3.1 生产工序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生产工序可概括为两个环节:一是控制测量与计算机辅助平差计算;二是碎部数据采集与软件编图成图。两个环节间以数据传输为纽带, 即可平行施工又可顺序施工。与传统地形测量相比, 压缩了大量的中间生产环节。
3.2 作业方案
数字化地形测量项目的作业方案根据仪器设备条件确定, 仪器设备条件不同, 作业方案变化各异。一般可选用静态GPS网作基本控制, 导线 (网) 、动态GPS作加密控制, 支导线 (点) 补充测站点, 全站仪、动态GPS碎部数据采集, 进而计算机软件机助成图的作业方案。
一定条件下, 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测量可以一次性全面布网至测站点, 并且可以直接先测图而不受“先控制、后测图”、“逐级加密”等测量原则的约束。
3.3 简码法数字化地形测量及其作业流程
简码法是数字化地形测量过程中观测员给每一个碎部测点赋于一个自定义编码, 并依据这种自定义编码编图成图的一种数字化地形测量方法。简码法数字化测图作业流程为:外业数据采集 (自定义编码) 一内业概略编图一草图外业补充调绘一内业详细编图一外业巡回检查一最终成果成图。
3.4 人员组织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一个作业组采用简码法时宜按一名技术员加一名测量工人编制, 一个项目由多个作业组施工的宜专设一名核心技术人员负责质量检查、成果资料汇总、电脑维护等。
4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精度讨论
4.1 控制点点位精度
如果控制点的平面误差以本级控制点相对于上一级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小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小于1/10测图基本等高距来衡量, 即使是1∶500地形测量、无论GPS网或导线网, 控制点达到上述精度要求并不难。
以支导线形式布设测站点时, 应当根据使用的仪器及成图精度计算确定支导线最大长度及最大连续支站数。
4.2 碎部点测绘
应当说, 无论是用动态GPS, 还是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图, 就碎部点坐标而言, 其精度是保证的, 而且有足够的精度余量。用动态GPS进行碎部测图时, 由于卫星信号、天线外形影响, 加之无法进行偏心观测, 针对居民地和地物较多的大比例尺测区宜持保守态度。用全站仪采集碎部数据时应当根据使用的仪器及成图精度要求限制视线长度, 对于大比例尺测图必要时还须进行偏心观测。
5 总结
作为地形测量模式的变革, 数字化地形测量将在以下几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1) 测绘单位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
(2) 测绘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及测绘专业教学内容的修订完善;
(3) 数字化地形测量工作的规范化;
(4) 数字地形图的精度讨论及标准确定;
(5) 数字化测量条件下测绘单位生产与技术管理讨论。
参考文献
[1]黄德全.现代测量技术[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 2005.
[2]杨德麟.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3]黄刚收.城市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及其应用[J].现代测绘, 2010, 35 (5) :55-57.
一,实习目的:
1,巩固和深化对《地形测量》课程的理解,具体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过程与测绘方法;了解各种测量的基本过程及相关公式的应用。
2,培养大家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大家在测,记,算,绘各方面的能力。3,帮助大家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4,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5,培养大家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全站仪导线的布设,施测和计算方法。
2,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一起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3,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4,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5,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
三,实习任务:
1,每小组施测5条约500m的四等水准闭合路线。
2,每小组施测2条闭合导线。
3,每小组完成二幅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区面积为150m*150m)的白
纸测图。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班长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4月18日起,共为时四周,实习具体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一,在学校内部,对5条长约500m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以及对2条导线进行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所包含的区域中应有图书馆,运动场,音乐广场等学校的主要地物;二,在江津双福镇工程学院校区测绘,对周围150米*150米的区域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的白纸测图。整个实习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规定主要是《城市测量规范》CJJ8-9和《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导线测量都在学校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与车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地形图测绘在江津双福镇工程学院校区测绘,地形坡度变化较大,环境较为恶劣,但就进行地形图测绘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地形图测绘带来了一定难度。
在实习过程中,沙坪坝区及江津的天气状况以晴天为主,气温也一直在30到40度左右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作业方法:
(一)四等水准测量:
1选定一条闭合式附和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6—10个测站为宜。沿战打桩确定待定点的地面标志
2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点设站,按以下顺序观测。
后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后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这种观测读数简称„后—前—前—后‟也可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
3当测站观测记录完毕随即计算
⑴后(前)视距=后(前)视尺(下丝—上丝)x100
式中:下(上)丝读数以米为单位,后(前)视距长度应<80m
⑵后、前视距差=后视距-前视距应、<3m
⑶视距累积差=前站累积差+本站视距差应<10m
⑷前(后)视黑、红面读数差=黑面读数+标尺常数-红面读数应<3mm
⑸黑(红)面高差=后视黑(红)读数-前视黑(红)读数
黑、红面高差之差=黑面高差-[红面高差±0.1m]]应<5mm
⑹高差中数={黑面高差+[红面高差±0.1m]}/
24依次同法施测其它个站。
5全路线施测完毕后计算;
⑴路线总长(即个站前,后视距只和);
⑵各站前,后视距差之和(应与最后一站累积视距差相等);
⑶各站后视读数之和,各站前视读数只和,各站高差中数之和(应为上两项之差的1/2
⑷路线闭合差(应附和限差要求);
⑸各站高差改正数及个待定点的高程。
(二)地形图测绘:
(1)将坐标范围内的控制点标定到图纸上;
(2)安仪:在控制点A安置仪器,取仪器高。
(3)定向:后视(盘左瞄准)控制点B,度盘置零
(4)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上。
1.“地物”取“轮廓转折点”
2.地貌—取“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
(5)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视距,中丝读数,水平角读数,竖直角读数。
(6)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公式计算出点1的X,Y,H。
(7)展点:在图纸上,按X,Y,画出点1的位置并标上高程。
(8)绘制地形图:地物和等高线
(9)检查与整饰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紧张而有难忘的四周测量实习生活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了。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了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例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
-----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
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我们完成了侧图的工作,看到我们画好的图纸大家都兴奋不已。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关系到误差的大小,有的说水准测量中点不能架设的太远,等等吧。想想大家每天早七点多就起床背上仪器去测量,算出误差大的大家一起讨论和修改,并重新测量。有了团结的力量我们还是干的很有劲的。我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以前不是太清楚的东西,比如数据的处理、水平角的观测以及一些作图的疑问都在测量中得到了答案。
------求真务实
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还记得晚上七点多了,因为一个站点的错误我们不得不重新测量,忙了半天大家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总之,四周中我们也体会了不少酸甜苦辣,有的测量很顺利甚至零误差,有时测量处处碰壁,但也算过去了。完成了测量还是很高兴的.虽然测量中大家也有懒的时候不想测了,但挺过去都好了。
------苦尽甘来
但这四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
地点:文园5、6、7、8、9、10幢宿舍楼区域起迄日期:2012.6.17——2012.6.28
班级:滨江学院10测绘工程1班
组别:第5小组
编写人:XXXX
指导老师:XXXX
目录:
1、实习目的2、实习内容
3、实习步骤
4、实习过程
5、实习总结
6、实习体会
一、实习目的:
1、能够正确并且熟练的运用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
2、能够运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并且正确的进行导线计算;
3、能够将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控制点展绘到图纸上,并能够熟练的进行碎部测量绘制平面图。
二、实习内容:
1、使用水准仪完成水准测量;
2、使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并作出合格的导线;
3、完成碎部测量并绘制出平面图。
三、实习步骤:
1、到实际测量区域勘探并布设好控制点;
2、准备好测量仪器,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并记录数据算出各
点高差,并检核;
3、使用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通过给定的已知边算出各边方位角,并进行导线计算得到各控制点坐标,并检核;
4、将图纸分好方格,确定起算点坐标,并将各控制点展绘到图纸上;
5、进行碎部点测量,并将碎步点标注到图纸上,利用图示绘制出区域平面图;
6、反复检查数据与平面图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四、实习过程:
在实习开始的当天我利用一天的时间认真准备着实习所需的各种仪器,检查仪器各组件是否良好,仔细阅读着实习指导书,学习实习过程中所要的理论内容,学习了实习过程中的所要的计算方法,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做完了以上内容。下午我和组里面的所有同学一起到实际测量地点勘探,选好了所需要要的控制点,并作出了我们的实习计划。
第二天我们开始了第一步水准测量,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每个人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实习工作当中。从早上开始测量到晚上在学长的指导下,工作进展的一直很顺利,我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我测量区域高差相对较大,所需转点较多所以我们一天仅仅完成了工作的一大半。
第三天一早我们继续水准测量,在工作即将收尾时发现有两个控制点不可视,本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的原则,我们及时的处理掉了阻碍物,这一天我们完成了水准的外业测量,晚上我们一起将内业计算的工作做完了,并检核符合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这一天我和组里面的同学一起交还了水准测量的仪器,测量成果送给老师检查并得到老师认可,我们领取了控制测量所需的仪器,回来后认真学习了控制测了的内容和技术要求以及成果的检验要求,利用一天的时间完成了控制测量的准备工作。
这是实习开始的第五天,我们开始了控制测量的第一步今天我们准备测完转角,一开始我们就做出了我们区域控制点的草图,是一个9边形的闭合导线,接下来就开始了对各转角的测量,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指导书上的技术要求,盘左盘右观测,顶着炎热的天气我们丝毫没有放松自己的注意力,每一个站点都做到先认真的对中整平之后再认真观测。一天在一起的愉快实习当中充实的度过。
第六天是我最担心的一天,今天我们要进行导线的内业计算,伴随的期末开始的实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感到有压力,内业计算需要细心与耐心,每一步都要反复的检核,反复的计算,计算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在最后的检核中我们的成果通过了检核,喜悦在每个人心中诞生。准备第二天开始绘图。
一个星期过去了终于开始了最后阶段绘图,在老师那领了图板和图纸,听了老师的教导和绘图的方法,我们很快的投入到了绘图工作中,在分好方格的图纸上根据导线内业计算得到的坐标确定好了坐标系,将控制点展绘到图纸上后就开始了碎部点的测量,边测量边展点边绘图,一切都井井有条的进行着,经过三天的认真工作终于将实习区域的平面图完成了,完成了这一次的实习任务。
五、实习总结:
1、应注重实习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的规范性与正确性;
2、对每一阶段的测量成果都要检核;
3、碎步测量中要灵活熟练的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地物进行观测;
4、要端正自己对实习工作的态度,从思想上注重对每个细节的处理。
六、实习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点并非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利于作图而且更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但这十几天的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还有就是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对于测量来说,确实没有一个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有团结才能把事办好。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
心,甚至还有了对建国初期的测绘人员的敬畏之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让我在未来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心和勇气。感谢老师给了我们参与这次实习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耐心指导。
关键词:地形测量,测绘技术,自动化
地形测量是城市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技术, 可以实现城镇的合理规划, 还可以促进城镇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在地形测量工作中, 一般采用的是常规的测量方法, 这些测量方法具有滞后性, 而且工作效率并不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 相关地形测绘技术越来越先进, 而且向着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不但提高了测量的效率, 还提高了测量质量。下面笔者对这些测绘自动化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以供参考。
1 现阶段地形测量中测绘自动化技术
1.1 RS技术。
RS技术是一种先进遥感技术, 这项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研究出来的, 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在不接触研究对象的前提下, 利用电磁波感应技术, 对信息进行传输以及处理, 而且可以自动筛选出研究人员需要的信息。遥感技术在航空、卫星以及航空拍摄中应用比较广, 利用遥感技术, 主要是对电磁波、声波、光波进行感应, 可以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遥感信息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不但可以对可见光进行感应, 还可以对红外线进行感应;而且从单波段的感应发展到对多波段的感应, 从静态分析发展到了可以对动态信息进行监测。RS技术可以为地形测量提供信息数据, 这项技术具有实时监测的特点, 而且具有经济节省性, 与GIS技术以及GPS技术结合后, 可以测绘处准确的地形图。
1.2 GPS技术。
GPS技术是指全球定位技术, 这项技术最早是由美国研制出来的, 与卫星导航技术结合后, 可以进行准确的测时以及测距,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这项技术越来越完善, 可以进行全方位的定位, 成为了一种精度高、功能全的地形测量技术。GPS技术与普通地面测量技术相比, 有着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而且保密性更强, 应用范围也更广, 在实时监测的过程中, 观测的时间比较短, 但是准确度高, 可以进行自动化、全天候的测量。在应用RTK技术后, 定位的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别, 由于其精度大大提高了, 所以近年来在水上定位与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PSRTK技术研发以及应用的时间并不长, 其可以进行全天候的实时测量, 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的动态测绘技术。这项技术具有分布均匀的特点, 并且有着较高的效率, 还有着较高的灵活性, 测程比较广, 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小。
1.3 GIS技术。
GIS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技术, 其主要是借助计算机以及数据库技术对地理空间测绘到的数据一级信息进行处理, 这项技术融合了多门学科, 是一项综合性以及效率都比较强的技术。GIS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测绘到的信息, 分析出地形的特征, 准确的将地形图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GIS技术是一项地理位置定位技术, 具有多维测绘的特点, 而且具有数字化、自动化的优点, 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GIS技术利用信息平台可以采集到多种数据, 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以及分析, 通过建立数据库, 可以将地形特征准确的记录下来, 再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 将测绘对象的完整图形可以展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对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效用发挥有着促进意义。
2 测绘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2.1 RS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形成了具有分辨率影象序列的金字塔让我国传感器的研制工作向着全方位立体观测能力方面发展, 向着更宽广的空间和领域发展。遥感技术可以反复获取同一地区的影象信息, 具有多时相性, 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地球表面规律和变化的可能性, 遥感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拓展。
2.2 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出来的信号, 并采用三角测量的原理及时准确的计算出收到信号的人所处的具体位置。到目前为止, 大约有27颗卫星在运行在地球上空, 卫星运行轨道的高达20200公里。自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问世以来, 在定位领域和无线导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青睐和应用。
2.3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简称为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集多个应用对象和多门科学为一体的高新技术, 它主要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间的相关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过程中,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有机的结合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特征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通过计算机屏幕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
3 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3G技术及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积极普及3G技术的应用, 改进3G技术中存在问题, 更新3G及其集成技术测量的方法和手段, 加强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使3G技术能在地形测量测绘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
全球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中的应用, 对数码摄影测量和地形测量更加普及和深化, 使测绘技术向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3.2 测绘软件及数据库的开发与更新。
加强地形测量数字化测绘软件的研发, 使测绘软件系统更加高效、灵活和功能齐全, 使测绘软件技术在地形测量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更新完善信息数据库, 将采集的测量数据转换直接进入信息数据库, 数据管理查询方便, 数据共享, 实现全球数据更新和扩展空间基础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 实现测量数据的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 实现测绘数据的传输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 使测绘技术走向自动化, 实时化, 数字化。
3.3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测绘技术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综合,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测绘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计算机利用专家知识模拟人脑思维进行推理, 从事智能化的数据、图形处理和信息管理工作, 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使测绘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地形测量以及测绘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在科技的推动下, 这项技术实现了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而且提高了测绘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对航天事业以及地测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地形测量的过程中, 如果应用传统的技术, 不但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 测量结果准确度也不高, 而应用现代化的测绘自动化技术, 改善了这些问题, 使测绘技术发挥出了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范文琦.GPS和GIS技术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23) .
[2]李淑燕.浅谈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地质工程测量的发展应用[J].科技信息, 2009 (25) .
本文以数字化地形测量实践为基础,介绍了GPS+全站仪+计算机数字化地形测量的一些成熟方法,并就地形测量模式更新对测绘单位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管理方式、作业组织等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作者的相应观点.
作 者:王立宝 作者单位:阿城市小岭铁锌有限公司,黑龙江,阿城,150323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 “”(3) 分类号:P2 关键词:数字化 地形测量 作业组织
1 测量测绘技术的概述
1.1 GPS技术
GPS是Global Position System的简称, 该技术最早出现在美国, 主要应用在军事方面, 集合陆军、海军和空军的一项联合卫星定位系统, 该系统1994年开始投入建设, 完成整体覆盖面能达到98%, 能够在陆海空范围内实行全方位和全天候的导航。所以具有高精准度、高效率、多功能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地面测量, GPS技术抗干扰性和保密性能更优, 并且由于该技术能适用于各个领域, 加之自身具备的多功能性, 减少测量和观测实践, 所以有快捷的执行方式。使用时了解到GPS的高精准度, 能精确到厘米级, 在水面定位的应用最多, 所以航海上使用比较普遍。自从90年代初期开始投入使用, 取得很好的测量效果, 作为三维测量系统, 任何复杂的天气状况都能使用, 并且独创的载波相位动态时差法, 对推动GPS技术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1.2 GIS技术
GIS中文含义是地理信息系统, 英文全称是Geographical inform ation system。主要是融合几何学、地理学、测量学于一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该系统的优势是高综合性。适用范围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图形处理, 以及数据技术处理等方面, 该技术模式主要集和采集、传输和处理等多项能力, 在综合数据以后, 做好数据分析, 最终给出数据图样。联系其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事物, 结合地形和各类地理表征, 将结果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 简洁直观的表达方式, 更便于判读。
1.3 RS技术
RS作为60年代兴起的遥感技术, 能够从较远距离中获知感应目标状况, 辐射过程中出现红外线、可见光和电磁波等, 借助以上技术探测或者识别目标。航空摄影就是该技术使用的典型案例, 人类在完成人造卫星发射以后, 遥感技术就紧随其后的发展起来, 现代化的遥感技术不但具备收集、存储和传输的能力, 更关键是能借助遥感器连接摄像机、扫描仪以及超相机等设备, 获取地面完整信息, 特别是航拍时, 能够获取不同角度的数据, 通过对比、整合、分析, 得到完整数据信息。
2 测绘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GPS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是借助于卫星发射信号, 测量原理是三角测量, 这样的策略模式能准确的定位信息, 并且通过传输装置将定位坐标发送出来。目前有27颗卫星正在地球上方运转, 轨道数值得到20200公里。GPS定位技术产生以后, 受到定位和无线领域的推崇, 其使用范围也更具广泛性, 现在很多车载导航和智能手机上面都装有GPS系统定位。
2.2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集合各类应用对象, 把多门科学融合在一起, 主要的应用技术是现代计算机图形以及数据库技术, 处理空间的数据信息。所以在具体使用时, 优势是结合地球表面的空间表象事物, 能较好的判读地理状况, 根据具体地理情况开展相关研究, 由于信息数据的呈现模式更直观和形象, 所以判读便捷, 也不会出现误读或者漏读的情况。
2.3 RS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器的应用让分辨率呈现影像排列模式, 因而要求传感器的影像辨识数据更全面和细致, 所以对传感器的技术要求更高, 同时研制工作的开展, 让观测能力更全面和立体, 空间领域发展也更宽广。遥感器能够不同角度的获取统一地理位置的影像信息, 具有多时相性, 人们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全方位研究地球的表面变化。
3 测绘技术自动化发展趋势
当前是网络和计算机高速发展阶段, 测量仪器设备和地形测绘技术不再沿用传统的信息模式, 更偏重数字化模式, 靠拢自动化发展。互联网软件行业的飞速前行, 相关应用软件也都陆续研发出来, 所以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运用高新测绘技术, 测量实际地形, 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节约经济花费。
3.1 3G集成技术
3G技术的优点比较多, 成为测绘行业的首选技术, 应用比较广泛。但目前我国的3G技术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 因而无论在测量技术和测量方法上面, 都存在不足和缺陷, 要想在发展中得到完善以及改进, 就需提升地形测绘的精度。3G技术应用在测量和测绘中, 能优化测绘和测量技术, 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地理系统隶属于公共地理定位中, 所以提供的信息真实而准确。在研究中不要忽略地形测量和测绘软件, 这项研究能够改变传统测绘中的问题, 更能让测绘工作在软件的配合下高效完成。这一过程实施的关键, 是建立数据信息库, 将采集到的信息都添加到数据库中, 使用者便于查询, 并且也能实现全球地理数据共享的要求, 管理过程呈现动态化, 因而测量管理更为标准和规范, 传输方式也丰富多彩, 最终推动我国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的发展, 朝着数字化和自动化方向前行。
3.2 人工智能以及专家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 让传统测绘出现大的变动,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 呈现出技术的综合性特征, 测量测绘领域内也引进部分自动化技术。目前, 很多计算机专家通过计算机研究人脑的思维模式, 虽然计算机能够代替人脑完繁琐的工作, 但是人脑的很多思维模式是计算机不能取代的, 因而让人脑的思维结合计算机的计算, 以此为基础实现图像处理的可能性。这样可以减轻测绘人员的工作任务, 并且让测绘工作更高效。使用时结合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等, 让这三项融合科学技术, 形成新型综合技术系统, 不但有直观的呈现, 更有精准的数据, 同时也能呈现出地理位置的周边状况, 结合以上三要素的优点, 做好系统自我诊断, 提高信息技术共享, 这样也能带动日后的测量和测绘发展。
3.3 测绘软件的出现
手机这类移动终端系统出现后, 随之产生的APP软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 各类应用软件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而测绘技术自动化模式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大面积的产生, 所以自动化软件测绘的出现是必然发展形势, 形成的测绘软件一方面能够反馈和适应自动化模式, 另外也能在客观上推进测绘技术的更新。让测绘技术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APP软件的形成就是针对人的需求, 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最终形成完整的方案, 投入使用。那么自动化测绘技术也是如此, 要在推进中寻找漏洞和不足, 最终形成完整的自动化测量和测绘技术, 带动行业的长效发展。
3.4 完善图形和数据库
部分3S技术应用在地形测绘中, 能够发现以往没有发现的信息数据, 因而可以补充数据信息的缺失。另外, 为保障3S技术的灵活运用, 需在使用前做好系统的更新, 保障系统是最新版本, 否则测量中部分信息将被遗漏, 或者版本陈旧, 很多信息不能准确的识读出来, 影响数据信息统计进度。管理策略数据要遵循科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模式, 最终的目的是让测绘技术走向自动化。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 完善和发展测量和测绘技术, 需要借助于科学技术发展, 该技术模式能够满足自动化发展要求, 保障测绘精准性的前提下, 推动航天和地测事业。特别是地形测量中, 运用传统测量技术, 不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还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失实。所以现代化自动技术, 不但能解决上述问题, 更能体现出测绘技术的整体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超.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6) .
[2]李年奇.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J].科技传播, 2012 (01) .
[3]周庚福.浅议地形测量和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04) .
(供测绘工程专业使用)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
2009-9
实验一 全站仪的认识及数据采集模块的功能实用;
1.目的
(1)了解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各操作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掌握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基本操作方法。4.仪器及用具
每组借全站仪NTS-660或SET500(包括棱镜、棱镜杆、脚架)1套,记录板1块,测伞1把。
5.实验步骤提要
(1)了解全站仪的基本结构与性能及各操作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全站仪键盘上各按键的名称及其功能、显示符号的含义并熟悉使用方法(3)掌握全站仪的安置方法。在一个测站上安置全站仪,练习水平角、竖角、距离及坐标的测量。6.注意事项
(1)全站仪是目前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的先进测量仪器之一,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十分注意爱护仪器。(2)必须及时将中心螺旋旋紧。
(3)在阳光下使用全站仪测量时,一定要撑伞遮掩仪器,严禁用望远镜对准太阳。(4)在装卸电池时,必须先关断电源。
(5)迁站时,即使距离很近,也必须取下全站仪装箱搬运,并注意防震。7.上交资料
上交观测记录表。
实验二 全站仪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全站仪数据采集的全过程; 2.掌握偏心测量的作业方法;
3.掌握利用后方交会设置测站的方法。
4.模拟测图过程采集一测区碎步点数据。
二、仪器及用具
每组借全站仪NTS-660或SET500(包括棱镜、棱镜杆、脚架)1套,记录板1块,测伞1把。
三、实验步骤提要
1.坐标测量
在标准测量程序主菜单中,通过【←】或【→】键选择【记录】菜单,便进入【记录】菜单屏幕:
1)设置测站点
在【记录】菜单屏幕中选择【设置测站点】,并按[ENT]键进入后视点设置。2)设置后视点
输入完测站信息后,可以继续输入后视点信息。通过“设置后视点”屏幕可以设定后视点和后视方向。
在【记录】菜单屏幕中选择【设置后视点】,并按[ENT]键,当测站点设置好以后,必须先按【设置】键才能设置后视方位角,再按【校核】键显示实测坐标与原坐标差值
3)侧视测量(坐标测量)
当设置好测站点和后视点以后,便可以进行测量工作;在【记录】菜单通过箭头键选择【侧视测量】,并按[ENT]键,便进入侧视测量屏幕:
2.偏心测量
对无法直接测量的点,可采用下列步骤,测量数据直接转变为原始数据。
记录的观测点尽可能靠近要测的观测点,从测量屏幕中按[偏心]键,便显示偏心测量屏幕。
沿着视线方向上的偏差为径向偏差,远离仪器的方向为正;切向偏差从仪器方向上看在垂直于视线右边的偏差为正;垂直偏差在上面的为正。
切向偏差可以通过用于第二个前方交会的正交偏差的当前观测计算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目标的大致中心。例如:大树,瞄准目标的一侧,当在选择了偏差屏幕后,瞄准目标的中心后按[水平]及[F1]键记下水平角,从视线方向上的切向偏差便会计算出来并显示到屏幕中。
1)选择[记录]中的[侧视测量],照准棱镜,按[F5](测量),显示测站到棱镜点的斜距。2)仪器保持不动,按[F6](翻页),并按下[F3](偏心)键。
3)A:照准偏心目标点,按[F1](水平)键或[F2](垂直)键,仪器变计算偏差值,并显示在屏幕上。B:手工输入前向(前向偏差,即沿着仪器视线方向)的值后;按[F1](水平)键或[F2](垂直)键便显示相应的偏差值。
4)按[ENT]键便完成偏心测量。若再按[ENT],将显示偏心测量结果。3.后方交会
后交(F4):后方交会功能键,用于计算测站点的坐标; 在测站点坐标未知的情况下,可通过执行【后交】程序将该测站点坐标计算出来。【后交】程序是通过在测站上测量至少两个已知点的坐标来计算该测站的坐标的。后方交会的测量方法有两种:测量距离和角度、只测量角度。计算的方法取决于可用的数据,至少需要观测两个点的角度和距离,或观测三个点的角度。
在屏幕下方将显示测站点的(e1)互差或N、E、Z方向上(sN,sE,sZ)的标准差。如果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将显示互差。计算公式如下:
e1 = HD12(实测值)– HD12(理论值)
HD12表示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的平距。
如果测量了三点或更多点的距离或四点或更多点的角度,便显示标准差而不显示互差。按[添加]键,表示添加一个新的后方交会测量,按[测量]键便进行测量,但该测量数据既不存储也不用于后方交会计算。只有在添加新的后方交会测量按[ENT]键,才会将该测量用于后方交会计算。如果该点坐标未知,将会要求用户输入该点坐标,之后又回到后方交会主屏幕,并且显示已测量的点的点号。
如果观测了三个角度或观测两个角度与距离;按【坐标】键,便显示测站点的坐标,并在右边显示各点的残差。
显示的残差数据取决于参数的选择;一般来说,不好的观测的残差大,可以通过箭头键移动光标到该数据处按[删除]键,删除该记录;该记录便从表中清除,测站点的坐标、标准差或互差和其它观测值的残差将会自动的重新计算。
通过按[参数]键来选择后方交会计算中的参数,如果在参数设置中“计算后视方位”为打开状态,通过按[ENT]键,便会计算并设置后视方位角,并退出后方交会主屏幕。计算中会用到框中显示的全部测量数据。
四、上交资料
每人上交实验报告1份。
实验三 “草图法数字测图”
一、实验目的
掌握草图法作业的全过程;
二、仪器及用具
每组借全站仪NTS-660或SET500(包括棱镜、棱镜杆、脚架)1套,记录板1块,测伞1把。
三、实验步骤提要
(一)草图法数字测图的组织
1、人员组织与分工
观测员:操作全站仪,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 领图员:指挥跑尺员,现场勾绘草图; 跑尺员:现场徒步立反射器; 制图员:担负内业制图任务。
2、数据采集设备
数据采集设备:全站仪;带内存或磁卡,可直接记录观测数据;不带内存或磁卡时,则需加配电子手薄。
(二)草图法数字测图的作业流程
主要有: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数据下载、设定比例尺、展绘碎部点、连线成图、等高线处理、整饰图形、图形分幅和输出管理9个步骤。
1、野外数据采集
安置全站仪,量取仪器高,将测站点、后视点的点名、三维坐标、仪器高、跑尺员所持反射镜高度输入全站仪。
操作全站仪观测测站至反射镜的水平方向值、天顶距值和斜距值,利用全站仪内的程序自动计算出所测碎部点的x、y、H三维坐标并自动记录在全站仪的记录载体上;
领图员同时勾绘现场地物属性关系草图。
2、数据下载
全站仪内部记录的数据通过电缆。传输到电脑,形成观测坐标文件。全站仪与计算机连接、数据传输。
3、数据转换
转换为CASS格式的坐标文件,CASS可以展点和生成等高线。
实验四:内业数据处理及成图编辑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南方cass7.0内业成图的四种基本成图方法及编辑整饰方法。
二、实验步骤提要
(一)描绘地物(应用CASS绘图软件)
“草图法”中的“点号定位法”和“坐标定位法”的工作方式及其作业流程
1、点号定位法作业流程: 1)定显示区
定显示区的作用是根据输入坐标数据文件的数据大小定义屏幕显示区域的大小,以保证所有点可见。
首先移动鼠标至“绘图处理”项,按左键,即出现下拉菜单,然后选择“定显示区”项,按左键,即出现一个对话窗。这时,需输入碎部点坐标数据文件名。可直接通过键盘输入,也可参考WINDOWS选择打开文件的操作方法操作。这时,命令区将显示最小坐标和最大坐标(米)。
2)选择测点点号定位成图
移动鼠标到屏幕右侧菜单区,左键单击“测点点号”,出现“选择点号对应的坐标数据文件名”对话框,打开点号坐标数据文件名,数秒钟后命令区提示:“读点完成!共读入n 点。”
3)描绘地物
为了更加直观地在图形编辑区内看到各测点之间的关系,可以先将野外测点点号在屏幕中展出来。其操作方法是:先移动鼠标至屏幕的顶部“绘图处理”菜单项按左键,这时系统弹出一个下拉菜单如图1。再移动鼠标选择“展点”项的“野外测点点号”项按左键,便出现一个对话框。输入对应的坐标数据文件名后,便可在屏幕展出野外测点的点号。根据外业草图,选择相应的地图图式符号在屏幕上将平面图绘出来。
例如,要根据33,34,35号点连成一间普通房屋,可移动鼠标至右侧菜单“居民地”处按左键,系统便弹出“居民地和垣栅”对话框,再移动鼠标到“四点房屋”的图标处按左键,图标变亮表示该图标已被选中,然后移鼠标至OK处按左键。这时命令区提示: “绘图比例尺 1:”输入比例尺分母,回车后又提示 “1.已知三点/ 2.已知两点及宽度/ 3.已知四点<1>:”输入1,回车(或直接回车默认选1)。命令区提示: “点P/〈点号〉:”输入33,回车,命令区提示: “点P/〈点号〉:”输入34,回车,命令区提示: “点P/〈点号〉:”输入35,回车。
这样,将33,34,35号点连成了一间普通房屋。
2、坐标定位法作业流程: 1)定显示区
此步操作与“点号定位”法作业流程的“定显示区”的操作相同。
2)选择坐标定位成图法
移动鼠标至屏幕右侧菜单区之“坐标定位”项,按左键,即进入“坐标定位”项的菜单。如果刚才在“测点点号”状态下,可通过选择“CASS成图软件”按钮返回主菜单之后再进入“坐标定位”菜单。
3)绘平面图
与“点号定位”法成图流程类似,需先在屏幕上展点,根据外业草图,选择相应的地图图式符号在屏幕上将平面图绘出来,区别在于不能通过测点点号来进行定位了。仍以绘四点房为例,先移动鼠标至右侧菜单“居民地”处按左键,系统便弹出“居民地和垣栅”对话框,再移动鼠标到“四点房屋”的图标处按左键,图标变亮表示该图标已被选中,然后移鼠标至OK处按左键。这时命令区提示:
“1.已知三点/ 2.已知两点及宽度/ 3.已知四点<1>:”输入l,回车(或直接回车默认选1)。移动鼠标至右侧屏幕菜单的“捕捉方式”项,击左键,弹出图2所示的对话框,再移动鼠标到“NOD”(节点)的图标处按左键,图标变亮表示该图标已被选中,然后移鼠标至OK处按左键。这时将鼠标靠近33号点,出现黄色标记,点击鼠标左键,完成捕捉工作。
同上操作捕捉34号点和35号点。这样,即将33、34、35号点连成一间普通房屋。
在输入点时可以使用捕捉功能,选择不同的捕捉方式会出现不同形式的黄颜色光标,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如果命令区要求“输入点”时,也可以用鼠标左键在屏幕上直接点击,为了精确定位也可输入实地坐标。随着鼠标在屏幕上移动,左下角提示的坐标实时变化。
3、描绘地貌
1)建立数字地面模型(构建三角网):
在使用CASS自动生成等高线时,要先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在这之前,可以先“定显示区”及“展点”。“定显示区”的操作与上一节所述相同,展点时可选择“高程点”选项,输入文件名后所有高程点的高程均自动展绘到图上。
操作过程中命令区将提问在建立三角网时是否要考虑坎高因素。如果要考虑坎高因素,则在建立DTM前系统自动沿着坎毛的方向插入坎底点(坎底点的高程等于坎顶线上已知点的高程减去坎高),这样新建坎底的点便参与建立三角网的计算。因此在建立DTM之前必须要先将野外的点位展出来,再用捕捉最近点方式将陡坎绘出来,然后还要赋予陡坡各点的坎高。
显示三角网是将建立的三角网在屏幕编辑区显示出来。如选1,建完DTM后所有三角形同时显示出来,如果不想修改三角网,可以选2。如果建三角网时考虑坎高或地性线,系统在建三角网时速度会减慢。另外,命令区还将提示生成三角形的个数。修改数字地面模型(修改三角网)
2)绘制等高线:
等高线的绘制可以在绘平面图的基础上叠加,也可以在“新建图形”的状态下绘制,操作过程如下:
用鼠标选择“等高线”下拉菜单的“绘制等高线”项,命令区提示: “绘图比例尺1:”输入比例尺分母后回车,命令区又提示: “请输入等高距(单位:米):”按图式规范的要求输入等高距,例如输入1,回车,命令区又提示选择拟合方式:
“请选择:1.不光滑 2.张力样条拟合 3.三次B样条拟合 4.SPLINE〈1〉:” 一般选择3,回车后计算机开始绘制等高线,当命令区显示“绘制完成!”,则得到了初步的地形图。
CASS在绘制等高线时,充分考虑到等高线通过地性线和断裂线的处理,能自动切除通过地物、注记、陡坎的等高线。修饰等高线
删除三角网
在“等高线”菜单中,选择“删三角网”。
注记等高钱
用“窗口缩放”项得到局部放大图,再选择“等高线”下拉菜单之“等高线注记”的“高程”项,命令区提示:
“选择需注记的等高(深)线:”移动鼠标至要注记高程的等高线位置,按左键;命令区提示:
“依法线方向指定相邻一条等高(深)线:”移动鼠标至相邻等高线位置,按左键后,就完成了对该等高线的高程注记,且字头朝向高处。
4、地形图编辑
对于图形的编辑,“编辑”和“地物编辑”两种下拉菜单。其中,“编辑”是由AutoCAD提供的编辑功能,如:图元编辑、删除、断开、延伸、修剪、移动、旋转、比例缩放、复制、偏移拷贝等:“地物编辑”是由CASS系统提供的对地物的编辑功能,如:线型换向、植被填充、土质填充、批量删剪、窗口内的图形存盘、多边形内图形存盘等。
5、地形图整饰
6、地形图的检查
外业仪器设站检查可以是同精度检查,也可以是高精度检查;可以采用做点法,也可以采用断面法。所求之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和等高线高程中误差应达到《工程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
实验五:扫描屏幕数字化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南方casscan5.0对光栅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及图像矢量化的作业方法。
二、实验步骤提要
用CASSCAN软件进行扫描屏幕数字化作业方法
1、光栅图像导入
将扫描好地形图光栅图像导入计算机中,用已安装好CASSCAN软件进行光栅图像的数字化。在CASSCAN的主界面菜单拦中选择“图像”,通过“图像”菜单下的“插入”项调入一幅扫描好的光栅图像。
2、图像纠正
依次用“图像”下拉菜单的“图像纠正”的“两点符合”及“多点纠正”对图像进行纠正,命令区提示:IMatch-Select Image to match:时,选择扫描仪图像的最外框,局部放大后选择各角点或已知点并输入各点坐标(用这种方法纠正是对栅格图像的真正纠正)。使用“图像纠正”下的“移动”、“缩放”、“旋转”也可直接对栅格图像进行变换。
3、扫描矢量化
CASSCAN屏幕菜单对不同地物进行了分类归层,和CASS软件的分类方法相同,根据软件的功能在界面提示下,可以直接选用进行“描图”,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人机交互式矢量化作业。在录入图形的同时,完成了CASS属性代码的录入,也就是在矢量化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数据的采集,所生成的图形就是AutoCAD的DWG格式,可以在此软件中直接通过打印机或绘图仪绘图输出。下面仅就CASSCAN软件对等高线的跟踪功能作简单的介绍。
选择“线跟踪”下拉菜单的“属性设置”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Direction项改为“Both”,表示可双项跟踪,鼠标左键单击“OK”确定。
选择“线跟踪”下拉菜单的“参数设置”项,将“Color”项改为所需颜色,例如“Red”,鼠标左键单击“OK”确定。
【50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推荐阅读:
地形测量情况汇报11-18
地形测量实习心得体会10-16
测量测绘技术06-10
2024春《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07-16
地形图测绘方案设计10-03
测量新技术论文10-22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09-20
工程测量实习心得 (500字)06-11
中学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0-28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