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目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依据,质量监控是持续改进,多维度、多视角监测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对毕业生跟踪是学校的一项薄弱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跟踪环节的管理,切实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学院对毕业生信息采用问卷等方式收集并进行数据分析,对本科生质量进行科学跟踪分析。

第一篇: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山东省在校生自考本科金融专业课程培养方案设计

摘要:本文给出了山东省在校生自考本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可以在校期间学习专科段课程的基础上,套读自考本科段课程的学习模式,通过制定金融专业课程框架与教学计划,有效地解决了在校生自学考试课程培养方案的难题。

关键词:金融 课程设置 统考课程 实践考核课程

自2010年4月26日,山东省招生教育考试院为规范助学机构办学行为,促进自学考试健康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特制定了《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生实践课程考核试点方案》,该方案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可以在校期间学习专科段的课程的基础上,套读自考独立本科段课程。独立本科段的课程分为统考课程和实践性考核课程,其中统考课程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考试,占整个课程的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的实践性考核课程由主考院校命题,最终成绩由主考院校和助学单位共同评分,各占50%。对此,根据山东省自学考试发展的基本现状和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对自考本科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可行性分析。

一、金融专业本科段课程考核的改革方案

根据2010年4月山东省招生教育考试院对在校生制定的专业考试计划白皮书显示,金融专业(独立本科段)课程共计15门(含毕业设计)。其中统考课程共9门,实践性考核课程共5门,毕业设计1门,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本文针对金融专业(独立本科段)课程设置的现状,结合高职高专(含成人教育)金融专业课程总体布局、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以及专科套读本科课程的学习模式提出可行性分析。

二、课程设置总体布局

根据表1显示,在独立本科段课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五门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管理学原理、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等四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保险学原理、财务管理、银行会计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等五门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高职高专学生要想顺利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并落实到实践中去,必须通过开设相应的专科段的课程及其实训课程,才能顺利完成学业,以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对此,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统考课程、实践性考核课程的考试时间以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对课程设置做出以下布局。

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应由两个阶段和三大板块构成。两个阶段分为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修教育阶段。三大板块为反映基本素质要求的基础课程板块、满足专业要求的专业基础课(含本科段课程,下同)和专业课程模块,其中在后两个板块中,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拆分成专业基础课程及其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两部分,专业课程模块拆分成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实训模块等三部分。总体布局如表2所示。

三、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和比例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板块课时控制在全部课程的35%左右,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职业生涯规划、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一、大学英语一、英语二、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体育等涉及多个领域,并结合本科段的统考课程使得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多样性和广泛性,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熟悉计算机办公操作、熟悉英语并顺利通过英语二课程考核。

其次,专业基础教育课时控制在全部课程的20%左右为宜。专业基础课程板块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两大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开设经济学基础、货币银行学、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奠定基础。专业基础实践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课程学习,熟悉VFP操作,并考取计算机二级证书。

第三,专业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实训课程等三个模块构成,课时控制在全部课程的45%左右。首先,专业课程模块主要开设商业银行业务、保险学原理、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进行实训模块操作奠定基础,例如证券投资学课程是证券模拟交易实训先行课程;商业银行业务是模拟银行业务的先行课程;金融市场学为金融工具的EXCEL模型设计实训打下理论基础等。其次,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是独立本科段中主考院校规定的在校生实践性考核课程,按照主考院校的考纲规定,采用实践操作与应试考核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

四、金融专业课程框架

根据《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生实践课程考核试点方案》的考核要求,并结合金融专业独立本科段课程的考试时间以及专科段的必修课程,我们组织对金融专业的教学计划做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与更新。

首先,课题组主要以金融核心课程为主设计了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如图1所示。通过学习经济学基础入手,从微观的学习到宏观经济学的感悟,进而学习货币银行学。该课程涉及到金融专业的各个方面,粗略的了解金融的理论,之后将货币银行学课程进行拆分,形成了商业银行业务、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等五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证券投资学作为高职高专的核心课程,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进行四个学期的证券模拟交易实训,提高学生投资与理财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商业银行业务进而进行模拟银行业务实训,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以上五门课程中,金融市场学既是主考院校规定的实践性考核课程,又是金融中最重要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结合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将金融工具的计算落实到计算机EXCEL操作上,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进行师生互动,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其次,财会金融不分家,由于银行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作为独立本科段的两门实践性考核课程,根据课程的难度以及主考院校规定的考试时间,将其安排在第三学期与第五学期,基础会计作为两门课程的先行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在第二学期。

第三,管理类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对外经济管理概论、保险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等四门课程理论性较强,考试难度一般,根据统考课程的考试时间将其安排在第三学期、第五到第六学期。

五、金融专业教学计划编制

高职高专套读自考本科的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互吻合的课程教学计划,通过设计金融专业的课程框架可以看出,在校生在校学习三年半,最后半年顶岗实习。由于山东省自学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4月、7月、10月,所以具体的教学计划也要按照主考院校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编制教学计划时,首先安排统考课,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其次是实践性考核课程每学期安排一门。最后,根据独立本科段的课程(统考课与实践性考核课程)的具体开课时间,安排专科段的先行课程及实训模块(如上页表3所示)。

六、结束语

实行高职高专套读自考本科教学模式对学校来说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制度的变革,我院在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教学中的工作还很艰巨,同时很多教学中的不足还有待于提高。我们深知自考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将一如既往,积极进取,不断总结经验,扎实的做好自考本科教学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江,翟轰,张彬,卢庆林.高校工科院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7,(3下).

2.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J].职教论坛,2007,(3下).

3.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生实践课程考核试点方案. 鲁招考[2010]35号

4.赵振然.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

作者简介:

常冶衡,男,青岛黄海学院讲师、经济师,从事金融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曹爱霞,女,青岛黄海学院讲师,从事继续教育研究。

作者:常冶衡 曹爱霞

第二篇:高校本科自考助学学生学习热情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 自学考试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自学考试培养人才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扩招及自考助学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在高校的学习缺乏热情,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及社会对其的认可度,本文研究在校自考助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成因,并尝试提出解决对策,旨在提高自考助学质量。

关键词: 自考助学 学习热情 助学质量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以来,为培养社会所需的各层次人才均做出了贡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终身教育理论和学习化社会理论的成功实践,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高校在自学考试培养人才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高校为了增加收益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扩招后,自考助学学生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班级氛围差,学生考试通过率低,进而影响自考助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助学质量令人担忧。要充分发挥高校在自考助学中的优势和作用,必须改变现有局面,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各领域的杰出人才。高校自考助学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因此研究在校自考助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成因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自考助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自考助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原因分析

(一)自考助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外因分析。

1.高校对自考助学学生的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高校设立自学考试更多的是为了迎合社会自考的需求及增加收益,相比培养人才而言,压缩成本必然是高校考虑的因素之一。有些高校统筹安排教育教学资源时,先考虑本科生,其次是研究生,最后才考虑自考助学学生,以致自考助学学生在高校住宿条件相对较差,学校其他资源的占用率普遍偏低,自考助学学生心理上多有不适。

2.高校对自考助学学生的管理不到位

对自考助学管理工作,高校过去一般采取一级管理或者二级管理模式[2]。但是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自考助学工作的各环节都下移到二级学院。一些院系由于人力物力有限,管理工作只是主管领导下设班主任管理。有的学院甚至一个班主任管理四五百名学生,自考助学学生管理办法本来就少之又少,加之自考助学学生在高校上课时间较短,没有形成真正的班级氛围,所以自学助考学生问题比较多,但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少,容易问题堆积,导致学生心生怨气,学习热情降低。

3.任课老师对自考助学学生的培养模式认识不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一支高素质、强责任的教师队伍是助学质量的保证。因为助学时间短,只在本科学校学习两年,所以自学助考学生几乎花费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要通过一门课程的考试。在这种情况下任课老师无心关注学生的发展,授课前只是关注每年的考点,上课时必然采取围绕考点划重点的教学方式。一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差,任课老师放之任之,学生学习热情被浇灭。这种学习更倾向于“应试”和“速成”,实际应用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高[3]。学生工作以后渐渐意识到所学无用处,所用非所学,还有的从头来学,自然对学习没有积极性。而且以我院為例,自考助学生源大多来自相对固定的大专院校,学生上下届会交流经验,最后得出结论,助学只得到学历即可,没必要考取高分,如此学生还未进校学习,先形成来即拿证的心态。

(二)自考助学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内因分析。

1.自考助学学生基础较弱

以我院为例,学院每年从江苏省内大专院校,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大专院校招收近400名自考助学学生。这些学生在高考独木桥上没有赢得最后的胜利,大多数学生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所以每次成绩考取不理想。其次由于不同专科院校发展不均衡,因此不同大专院校的学生基础不同,有些大专学校对学生比较负责,学生在大专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了我院以后表现优异,但更多的学生却表现出懒散、学习不用心的状态。再者,自考助学不设“门槛”,招来的学生有的是在专科学校学习时就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参加自考助学的目的只是逃避就业,所以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再加上整体知识基础较弱,在现有基础教育体制下不想也不能高效学习。经历一两次考试后,部分学生逐渐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且在全班学生中开始蔓延,最终导致自考助学学生整体学习热情下降。

2.自考助学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因为自考助学学生进校时或者只是跟风,或者学生通过上下届交流,得到一些消极信息,甚至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拿到本科毕业证以备不需之时,所以到校学习时自考助学学生只对复习考试和是否达到拿证标准感兴趣。平时上课马马虎虎,课堂纪律一塌糊涂,即使偶尔有想学习的学生,也被这样的学习氛围所困扰,最终随波逐流。况且自考助学学生考研通过率低,复试又会被区别对待,毕业后就业会受到一定的歧视,所以一些学生没有勇气和信心进一步深造,在校只是完成本科学习的形式,助学过程学习热情普遍很低。

3.自考助学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一些自考学生是经受高考落榜打击进入专科院校的,加上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特别缺乏自信。走进高校以后,高校学习氛围浓郁,普招生考研比率高,让自考生更感觉自己是弱势群体[1]。更有一些高校自考生住宿和普招生住宿是分开校区的,无疑让自考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加重。刚踏入高校学习时,自考生会信心百倍,通过努力让自己和普招生缩小差距,但由于在同样的高校,学校、老师不能对他们一视同仁,久而久之,自信心进一步受挫,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思想。

二、提升助学学生学习热情的对策

(一)针对外因,提出对策。

1.学校学院要积极对待自考生,统筹安排学校资源,尽量在允许容纳的范畴内招生,让自考助学学生和普招生一样平等享受学校资源,让自考助学学生有归属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校自考助学办学质量。

2.学校对自考生的管理一般参照高校本科生管理办法,但自考助学学生有特殊性,学校学院要依据学生自身条件量身定制一系列制度,让管理者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学生在校期间有规可束。以我院为例,我们参考高校本科生管理办法,结合自考助学学生的特殊性制定了一系列自考助学学生规范准则,如《成教新生安全教育及班规》《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成教生管理协议》等,学生入校后在新生大会上详细解读这些文件,让学生了解自己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依据这些制度严肃上课纪律,实行课前点名制度,对无故旷课累计次数较多的学生给予警告处分或开除。还会定期开展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真正做到“关注”“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越学越有信心。

3.要提高自考助学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高校学习的乐趣,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课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觑[4]。任课教师要改变单纯强调通过率的教学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学考试培养的学生几乎都是社会各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课程设计很重要,要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动被灌输应付考试,而是在考试通过的基础上为以后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任课老师要做到课前积极与学生交流,课中多倾听学生发言,课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增长见识。

(二)针对内因,提出对策。

1.由于自考助学学生基础不同,来到高校后逐渐对后面发展定位不同,我们可以根据一段时间的测验、学生平时上课表现及学生意愿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如考研冲刺班、优秀毕业班、普通助学班,管理老师及任课老师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分层次,让自考助学学生都可以按自己的能力要求接受知识。

2.以扬大生科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我们每年招生时会将自考助学利弊分析清楚,而且要求自己有意愿参加自考助学的学生来我校学习。我们做两手准备,对于有进一步深造愿望的学生,强调学院会实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只要学生有目标,第一年学习过程中召开考研座谈会,让前一年考取研究生的优秀自考助学学生分享考研经验,鼓励大家要有信心,敢拼搏。我院生物技术专业连续几年来自考助学学生考研录取人数在4人—6人,占我院读研人数的10%左右,这让自考助学学生看到了希望,学习也更加有动力。对于想工作的学生,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让学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感受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还会推荐优秀学生到一些单位甚至外企实习。

3.学校学院安排适当的经费设立相应的奖学金,奖励历次考试中的优秀学生及在班级中做出贡献的学生,并鼓励大家争当先锋。每学年都会设立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进步大学生奖励,而且每学年末,院领导都亲自给本年度获奖学生颁奖,并在颁奖后组织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该措施有效促进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荣誉感,班级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郁,受到本院及外院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们还给毕业学生建档,定期联系就业学生,跟踪其在单位的发展轨迹,最终发现很多在校的优秀自考助学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能力得到一致好评,甚至有些毕业学生已经在自我创业中取得不小的成功。在新生入学大会上,我们会分享这些毕业生的实例,鼓励自考生增强自信,把握在校两年时间,为自己未来加油添彩,新生往往大受启发,信心倍增,会后要求学生为自己制订两年长远规划。两年中,我们定期给自考助学学生开类似的鼓舞士气的班会,使自考助学学生学习热情大幅提高。

三、结语

一旦自考助学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就能在助学过程中真正的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竞争力也得到提高,进而工作单位和社会对自考助学学生的认可度增加,有效解决自考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自考助学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为实现自考助学工作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祥宗.从思想源头化解全日制自考生的人才培养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30-331.

[2]申鸣凤.高校自考助学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J].湘潮,2015(6):74-80,80.

[3]高长丰.浅谈高校本科自考助学的困境与出路[J].成人教育,2015(2):45-47.

[4]林静新.自考助学管理问题研究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20-22.

作者:宋珍珍

第三篇:本科毕业生质量跟踪分析

[摘 要]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目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依据,质量监控是持续改进,多维度、多视角监测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对毕业生跟踪是学校的一项薄弱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跟踪环节的管理,切实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学院对毕业生信息采用问卷等方式收集并进行数据分析,对本科生质量进行科学跟踪分析。学院创建数据化动态毕业生质量监控跟踪体系,针对发现的各项问题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本科生;人才培养;本科毕业生;质量监控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山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生命科学学院在校本科生质量跟踪与毕业后质量跟踪分析”(33000-31911130)

[作者简介] 何素敏(1968—),女,广东平远人,硕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教管理研究;项 辉(1966—),男,湖南石门人,博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脑疾病的分子机制与药物开发研究;崔 隽(1982—),男,江苏南京人,博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

[

一、本科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本科生缺乏系统性的数据化动态质量监控跟踪体系

实行大类招生,帮助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及之后的深造或就业,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体系,培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目的。学生产出与社会需求脱节是教育的一大弊病。为有效改进这种状况,教育部实行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高等学校质量监测认证专业体系认证管理。

为打破缺乏系统性的数据化操作管理平台的僵局,生命科学学院进行了动态质量监控,探索并构建了与生物专业相关的监控评估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创新运行体系,按照学校—教育部门引导—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为一体的运行体系,以校内成绩、毕业生学生问卷与单位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跟踪调查制度,形成校内外有机结合的有效评价体系。采集相关信息,反馈和持续改进,多维度、多视角监测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状况。

(二)对毕业生跟踪质量监控没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

一直以来,对毕业生跟踪是学校的一项弱项。专业质量国家标准的建立可以促进高校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达到以评促教的作用。为此,建立一个常态的学生学习成效数据分析系统,除了内部评价外,还要进行外部评价,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及校友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分析原因,进一步干預和改进教学相当关键。对生命科学学院在校本科生进行质量跟踪与毕业后质量跟踪分析,即对学生入学成绩及毕业成绩对比、学位率及深造率、去向及成就等做一些调查分析,也为日后的招生宣传作一些数据调查,打破针对一些“生物就业难”的传统谣言。

二、基于在校本科生质量跟踪与毕业后质量跟踪分析体系构建及其问卷具体内容和结果

对学生从入学—在校成绩—学位资格评定—深造率进行分析,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入手,对教学全过程动态监控、分析,同时评价教学质量,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学校满意。

(一)对在校本科生进行质量跟踪

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19中国大学评价》我国大学新生质量与毕业生质量对照排行榜,我校的入学质量等级是A++,而毕业质量是A+。我院的入学成绩在全校排名属中等。说明学生毕业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1]。

1.对近几届的学生入学成绩进行分析,并与毕业时的成绩作对比,对差别比较大的学生进行了解分析,同时对一些没有获得学位的学生进行原因分析,加强管理。2012—2016级高考第一志愿率为62.5%,2016—2020级高考第一志愿率为64%。近几年,经过努力,2018—2019级平均第一志愿率为72%。我院学生广东省录取排位平均在3000~4000多之间,平均分数为623,在全校占平均水平。2015级4年成绩各专业必修课平均绩点为3.35(83.5分),成绩优良。2012—2015级(2016—2019届)学生共882人,其中毕业人数共857人,获学士学位856人,毕业当年未毕业学生共25人,占总人数的2.8%。这些没有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大学期间生病或沉迷网络,对自己要求太高造成抑郁或放松学习。但有的确实是基础比较差,如特殊地区学生或部分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

2.对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评价体系学生毕业要求标准对比学习成效分析,把近几年的深造率和就业去向数据进行分析。生物技术专业境内深造占专业毕业生就业深造人数的54%,境外深造占专业毕业生就业深造人数的25%;生态学专业境内深造占专业毕业生就业深造人数的50%,境外深造占专业毕业生就业深造人数的17%;生物科学专业境内深造占专业毕业生就业深造人数的52%,境外深造占专业毕业生就业深造人数的25%;学生毕业第一年统计,各专业深造约占专业毕业生人数的七成。深造率与其他专业相对较高,说明研究型大学的学生以继续深造为主,为培养高质量人才输送了生力军。

(二)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

分析学生的培养质量,还要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据201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中,理工类专业薪酬水平高,生物科学专业排第5。而我院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是国家级名牌专业,这些说明了我院的“全人培养、专业有成”的理念比较符合社会人才的需要。当然,要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大学,跟清华、北大学生对比还是差别较大,因此,为找出差距,我们拟将重新设计问卷,对毕业学生进行大力调查分析,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

为了加强专业建设,掌握毕业生走向社会的基本情况,同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工部和校友会合作,共同对近几届毕业生做跟踪调查,调查形式以问卷和座谈会为主,辅之以非正式的交谈。

(三)用人单位问卷

拟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业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等进行调查。我院共回收20个用人单位的问卷(因本科生就业的不多,有些学生就业单位相同)。用人单位对我院本科毕业学生整体质量水平较满意,对我院本科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等都相对满意。

(四)毕业生或校友问卷

拟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学生的专业水平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和专业师资队伍素质、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是否合理、教学管理方面等进行调查。

1.问卷学生毕业年份,以2020年2016级毕业生为例。本科专业参与本次问卷填写的本科毕业生中,有效填写人次为167人,其中本科专业为生物技术的人最多,共计63人,占37.72%;生物科学41人,占24.55%;生态学26人,占15.57%;基地班29人,占17.37%;逸仙班、同时加入基地班和逸仙班的各4人。在167份有效问卷中,有128人选择继续深造,占76.65%,其余39人参加工作。

2.在参加工作的人群中,27人在北上广深工作,占69.23%;10人在国内除上述外其他地区工作,占25.64%,剩余2人在国外工作。

3.在参加工作的人群中,只有6人的任职岗位与所学专业高度相关,占15.38%;15人认为任职岗位与所学专业一般相關,占38.46%;18人认为自己的任职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相关,占46.1%。说明本科毕业生主要是培养综合素质,以“大类培养、全人教育、专业有成”为目标的人才计划是对的,培养学生厚基础、重通识教育的策略符合社会要求。学生能成功找到相关心仪的工作并得到单位的认可,说明学院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4.在大学四年学校对提高、拓展个人素质能力培养方面,被调查人员对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感到较为满意,满意度均超过了50%,满意度最低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占52%,需着重改进。

5.在学院设置的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超过50%的人认为生物化学Ⅰ、生物统计学对于其工作或深造过程中最为实用,认同率较高的依次还有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但在这些选项中,应将必修课与选修课作出区分,由于选修课的选修对象不同,选课人数较少,可能导致存在一定误差。

在学院设置的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中,50%的人认为生物学野外实习在其工作或深造过程中最为实用,认同率较高的依次还有细胞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Ⅰ、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等,均在40%~50%之间。

在填写的本科阶段印象最深的专业课程的问卷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细胞生物学,次之是生物化学。

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管理办法

1.学院将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紧紧围绕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校风学风。学院以专业为载体,发掘专业特点和优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生物安全”等与生命科学学科有关的论述,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完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形成教学理念,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2.建立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努力践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过程育人”理念。学院制定25个管理办法,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协调教学体系运作,进行动态改进;加强教学改革,学院获得野外实习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3.对学生培养质量和入学成绩对照发现学生入学成绩并不一定跟毕业成绩成正比。大学四年学习的过程跟学生的兴趣、接收能力和努力程度相关。学校方面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几大因素:学校管理、学科和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监控[2]。学院进一步完善教学保障机制、建设教研室和加强督导团队监控,提升质量监控管理,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师资水平、注重日常管理,合理改革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目标和教学大纲,打造良好育人环境。尽管如此,生命科学学院的学习氛围还待加强,建议组织一些学习打卡活动和安排更多的与考研相关的教学活动。

4.用科学思维谋划,重新构建人才培养侧重点。对问卷信息进行跟踪和分析,重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映的情况,既肯定成果,也直面问题,对教学问题进行调整和加强改革措施。问卷调查显示,毕业生满意度最低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占52%,需着重改进。从社会需求角度层面,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3],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加了实践教学学分的比重,意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创新创业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学院依托学科优化课程体系设计,以“平台”加“模块”的方式建设课程,根据学科特色、优化各类课程比重结构(实践课程比例30%)、构建“广学精研、知行并重”的课程体系,综合“大类培养”和“专业特色脸谱化”的优势,夯实基础、凸显专业特色。学院“教学—实践—科研—竞赛”四位一体的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得到了学校的认可。2020年度,学院共有23项本科生训练项目获得立项(国家级10项、省级3项、校级10项),共获得各类竞赛奖项9项,国际级2项,国家级6项,省级1项。其次,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学业并进一步深造,但个别学生还是没有按时毕业。学院加强了教风、学风建设,建立学业预警制度,班主任制度和“一对一”导师制度,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采用校、院、教务、学工共同联合机制,定期督导学生,及时反馈信息。

5.畢业生质量跟踪的常态化、立体化。除了分析学生在校成绩外,对入口和产出的学生质量进行对比。对照学生毕业标准,对学生非认知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对专业认同、学习投入和自我效能进行分析,这些对学生专业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对创新能力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做到以评促建,以建促改。

设计调查问卷表,对教学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估。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情况,学院拟进一步加强系和教研室课程管理,讨论课程设置、课程思政、教材、一流课程、教学成果、教改项目等方面的事宜,对课程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教师备课、师资及课程管理等问题进行调整和安排。

6.学院拟进一步完善跨学科综合性人才培养机制,拔尖班和强基班优先做试验。同时需加强心理健康通识教育,加强学风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完善和加强心理状态评估和职业规划、生涯规划指导。目前学院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足,可多设置一些实习、就业的辅助渠道。

7.加强与毕业生和校友的联系,通过毕业生多渠道收集和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加强与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创造条件,通过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活动,拓宽办学渠道,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形成良性循环,使学院有更大的发展。

结语

本课题摸索构建了一套值得推广的高校本科专业学生质量跟踪体系,以及对学生全程管理的创新管理模式。学生质量跟踪体系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校内外教学监管,重建教学创新机制,改革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为培养高质量学生不断努力。

拟进一步完善本科生质量监督评估的创新模式。强化质量意识,注重过程管理,健全动态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课程体系监控评价标准,以系统化建设为手段,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制度化建设为保障,采用数据收集和访谈方式进行各部门联合管理,形成校内外常态沟通联系机制,构建常态化、数据化、规模化和立体化的质量监督机制,以达到对本科教学质量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星臣,戴胜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596.

[2]黄和飞,王斌,段利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9(10):55-58.

[3]范国敏,魏颖,刘琛.基于国家标准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6):25-27.

Quality Tracking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Graduates

— Take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E Su-min, XIANG Hui, CUI Ju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China)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talent training; college graduates; quality monitoring

作者:何素敏,项辉,崔隽

第四篇: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发展方向的调研

摘 要 为进一步研究护理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的发展方向,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现状。从实际出发,本文调查与研究护理本科毕业后三年内发展方向,有利于帮助护理本科毕业生明确未来的目标,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就业环境,对在校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护理学 本科毕业生 发展方向 现状

 

护理毕业生自毕业后3年内这个时间段内发展相对不稳定,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和打算的毕业生而言,这一阶段是就业中的不稳定期。转行,跳槽,继续深造等情况比较多见,针对这个时间段,选择了护理这个专业进行调查研究。

1 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发展方向调查开展现状

本次发放问卷共10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调查问卷共计890份,有效率为89.5%。本次调研中A卷针对护理专业完成大学教育后选择考研的学生,B卷针对选择就业以及有其他出路的学生。结果显示,在调研人群中选做A卷的比例为33.5%,选做B卷的比例为66.5%。

调研结果总体分析,护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教育后选择考研的人数较选择就业的人数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与我国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国际市场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国家对于护理专业的重视与需求使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大减轻,从而使一大部分学生大学教育后选择了就业。①而对于考研的护理专业学生据调研结果分析是为了得到自我提升和较深层发展。

2 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样本的整体分析并结合护理本科毕业生发展现状的实际,剥除客观因素的影响,可以总结发现问题的产生出主要集中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与考研两个方面。

2.1 护理本科毕业生考研存在的问题

(1)对研究生教育现状的了解尚需提高。在对我国目前护理研究生教育现状的了解程度的调研中,了解一些的所占比例最高为77.97%,完全不了解的占22.03%。此结果表明大家对研究生教育现状并没有深入了解,选择考研的学生认为,考研是避免就业压力改变现状很好选择。但是研究生毕业以后,就业压力仍然存在,这就使就业压力一再循环。

(2)考研学生压力大的问题亟待解决。调研人群中选择考研的学生考研压力程度中的人数占多数44.07%,只有较少学生考研压力轻为16.95%。而压力主要来源于考试和复习时间安排分别为47.46%和35.59%,出于经济原因的比重最小为6.78%。理本科毕业生考研时面临较大压力,如何调整好心态,高效备研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不同工同酬现象严重。在调研人群中从事省级医院的人数比例为63.25%,从事市级医院的人数为36.75%。在工作类型的选择上三甲和二甲医院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59.83%和31.62%,而私企、国企、学校、政府部门或其他行业的选择人数较少共占8.54%,选择外企和创业的人数在调研人群中为0。有统计结果看出,工作稳定是选择职业时最重要的因素,其占比例为40.17%,其次是工资福利和发展机会分别占29.06%和22.22%。兴趣爱好和工作环境占较少为5.98%和2.56%。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护理本科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工作稳定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工资福利和发展机会,不同工同酬现象严重。②

(2)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环境亟待改善。在数据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对工作持一般的所占比例最多为57.26%,非常满意的为37.61%,而非常不满意的只占5.13%。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在选择就业时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集中在一般,达到57.26%。高强度的工作,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得护理专业的就业环境亟待改善。③

3 提出建议

(1)深入了解研究生教育现状,摆正心态,高效备研。2012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这一政策对日后的考研人数势必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是解决该问题最便捷的途径。

(2)完善“同工同酬”制度。虽然我国目前涉及同工同酬的法律法规不少,但是普遍比较空泛,对同工不同酬问题没有法律界限和法律追究,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实现同工同酬,立法上必须做到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同工不同酬”的内涵,规定具体实施办法,提高立法针对性,采用案例形式推动同工同酬的贯彻,增加对违法单位的处罚制度。④

(3)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舆论监督。各级政府和中央级媒体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实行同工同酬,加强执法和监管,加大惩戒力度,提高政府执法部门行政执行力,为劳动合同法保驾护航,为建设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营造氛围。

4 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一方面清晰的看到了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就业与考研的不同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不同发展方向中存在的问题。⑤希望能通过本次调研帮助护理本科毕业生明确未来的目标,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就业环境,同时对在校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项目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完成,获得学校2013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立项资助,项目编号2013-13

注释

① 万美玲,王惠珍,刘宏华,高钰琳.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1).

②③张小宁,张玲,周莹.本科护生的职业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6).

④ 张雪霞,朱丹.浅析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培养[J].护理研究,2006(10).

⑤ 黄蘋,王逸芳,卢燕姿,林佩缄,林雪贞.护士工作投入现状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9).

作者:丁凯雯 沈婉菁 杨美 狄纯朴

第五篇:独立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探究

【摘 要】独立院校为了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该在实践教学上进行相应改革,毕业论文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毕业论文改革作为实例,介绍独立院校毕业论文改革的内容、方式,取得的经验与改革的成果。

【关键词】独立院校 毕业论文 改革 实践教学

我国独立院校的设立,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我国传统高等院校是一种新的改革和新的探索。在全国独立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自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各独立高校对自身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的脚步进一步加快。独立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为了更好的生存,必须尽快适应当前形势下的转型。

而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校四年期间的一份全面综合的应用知识的考验,是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一份作业,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是测量独立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模式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现阶段来看学生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还不是太理想,在论文撰写的过程当中,拿来主义思想严重,各种抄袭占据了毕业论文的主流,也使现如今的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在这种背景下,独立院校的毕业论文改革也被各独立院校提上了日程。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把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对独立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部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自2006年建校以来就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项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一、本科毕业论文是“去”是“留”

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多为形式主义。毕业季时,各种论文代写的广告铺天盖地。另外,毕业生因忙于找工作和毕业实习等原因,导致毕业论文东拼西凑、滥竽充数,也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越来越难达标。在这种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是去还是留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答案是肯定的。不同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尽相同,理工类专业的论文多是实验性研究,要求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思维训练方面应该得到应有的锻炼,是绝对不能取消的。而对于文科类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更是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开拓毕业生的眼界,是对毕业生所学四年的一个总结,更重要的是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毕业论文不能“走”,我们要做的是改变毕业论文的形式。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可以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应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或艺术作品等形式。而多样的形式也能刺激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热情、产生兴趣,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未来走出社会做准备。

二、毕业论文形式的改革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验证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成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通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学习的过程,使得本科生在毕业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具有一定的写作和研究能力。而毕业论文形式改革不能再拘泥于过去的形态方法,既要保证其原有目的,又要有所创新。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艺术学院部分专业为例(工业设计、产业设计等),改革方式比较“温柔”,以毕业作品辅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也就是说,毕业生不仅要完成毕业论文,还要拿出自己的设计作品创作,并在每年的毕业展上进行展示。而毕业论文则成为了展示作品的辅助,来让毕业生更深刻的理解艺术的真谛。而其他方面比如音乐系,则可以更加丰富,如毕业演出、毕业专场演唱会、演奏会摄影展等。再配以常规毕业论文来阐述一些自己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既展示了毕业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成果,又能达到以往毕业论文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论文,可以用各类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们深入公司企业了解内部运作,可以使学生在四年本科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完美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有一些特殊专业,如一些小语种专业(如日语、俄语等),不同于英语专业,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根本没有任何实践基础,通过四年的学习,与其让他们撰写毕业论文,不如指导学生对一些特殊文章进行翻译或解释。通过以上这些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可以加强毕业论文的实用性,让学生把研究点落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实现毕业论文在形式上的创新。

三、毕业论文指导改革

当前,本科毕业论文越来越流于形式的问题较为普遍。它们绝大部分是抄袭以及对他人研究内容的整合,只有很少的部分是与其他人不同的观点。经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学生的毕业论文创新思维缺失严重。指导学生实现毕业论文的创新,是时下论文改革需要正视的问题。

另外,论文指导失调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开题部分的时候,思维固化,不能放开选题,导致学生在思考和写作过程中,无法独立创新,指导教师把学生的想法禁锢在自己的思维下,按照他的想法和思路去构思和研究。这种指导方法是课堂教学中过于陈旧的教师主义思想的延续,限制和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造热情大大消减,导致学生的机械性固化思维,很难在个人想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不仅仅是独立院校,很多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和指导工作都被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时间大致只有十周左右。为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搜集和整理资料,并对选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同时避免教师指导工作过于集中和毕业生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可将毕业论文时间提前至大四第一个学期开题,即毕业季上一年的11月左右。将大四第一个学期定为毕业论文的准备和研究阶段,大四第二个学期为毕业论文完成和答辩阶段。时间的延长既给了学生充分的资料整理及撰写时间,同时又能够使得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去沟通,使目前毕业论文在完成时间安排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和效率。同时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并定为必修课,由论文的指导教师亲自授课,让学生提前做好撰写论文的心理准备,让学生提前学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方法,同时使学生知道如何收集资料及论文书写格式等,避免学生突然接触论文后的尴尬。在此期间,安排撰写毕业论文的大四学生们进行毕业论文交流会,避免论文写作的纸上谈兵,让创新思维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要坚持由局部指导转向全程指导。在毕业论文指导方式的改革中,指导老师使用何种身份和形式进行论文指导,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如果论文指导老师仅仅针对论文的写作进行指导,即便内容涵盖了论文开题到初稿写作,再到最后论文存档等诸多环节,但是由于最终目标单一,指导老师并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如果论文指导老师换个角度介入的话就会发现,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时,面临就业、出国留学、各类等级考试、技能考试等诸多状况,导致了在论文撰写方面受到很大干扰。在各种不良因素的伴随下,也会影响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顺利进行。因此,毕业论文指导的顺利进行,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老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指导老师能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在撰写论文时的各种困难,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并解决困难。

通过上述改革,将单纯的毕业论文改为设计方案、演出、调查报告与毕业论文共同存在或代替毕业论文的单一形式,既能更好地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体现出应用性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而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在相当程度上迎合了毕业生的写作需求,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

针对毕业论文准备时间短、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我们要求各专业教师于第六学期,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论文指导课程来训练论文的规范书写。针对毕业论文不够规范的问题,我们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学生手册,并为学生提供可参照的模板,而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手册中则详细的规定了各项指导内容及学生写作规范要求,主要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原则、指导任务、毕业论文答辩要求、评分规则以及附有具体时间节点的毕业论文进程要求,把有关的毕业论文材料列出清单,从多方面规范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改革,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不会是人们常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是通过学生对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毕业论文的撰写中来,为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不断的形式改革与创新,提升本科独立院校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地调整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殷晓彦. 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4(2)

[2]郭玉贤.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与实践[J].语文建设,2014(2)

[3]程芳.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0(7)

[4]袁平红,武云亮. 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革研究——以经济与贸易类专业为例[J].教育科学,2013(7)

【作者简介】钱 坤,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教务部研究实习员,硕士;吕明昕,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图书馆,硕士。

(责编 丁 梦)

作者:钱坤 吕明昕

上一篇:专升本毕业论文下一篇:虚拟现实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