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

2023-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整合

〔摘要〕 加强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整合,事关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稳定。当前,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缺乏认同感和保护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等。为此,一要提升资源意识,促使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的各种因素得到有效激发;二要尊重民族差异,找准整合工作的关键点;三要多方位探索,建立有序管理、高效整合的体制机制,以期使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路径

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是指在该地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为本民族地区所特有,以口授相传形式流传下来,能够被民族团结教育主体开发和利用,维系、巩固民族团结和谐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长期以来,相关部门没有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对这些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整合之举更是寥寥无几。但事实上,加强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整合,事关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稳定。笔者着重探究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以期使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一、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特点

(一)地域性

不同的民族部落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显著差异,逐渐形成了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文化是教育之源,因此,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往往是扎根于这些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之中,并不断吸收其养分和精华的。相关部门在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体现其浓厚的地域色彩。

(二)分散性

自秦以来,我国版图虽然发生过演变,但是各族人民相互之间的交往、流动却从未中断。各族人民在长期交往、流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居住格局。这种分散式的居住格局势必会造成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散落在各处,难以真正建立起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的新资源观。

(三)传承性

从维系族群的归属和生存终极意义来看,各民族在其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成员共同认可的共识,并通过习俗、节日、代际之间的言语口授等将这些共识世代相传。在众多的共识中,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各民族最为重要的共识教育之一。实践中,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是世代相传的,只是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各异而已。因此,传承性是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通俗性

通俗性作为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最鲜明、最广泛的特征,共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宗教信仰、价值选择、少数民族习俗、节日、服饰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等,都是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潜在载体;其二是指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所特有的生活化特征,如妈祖文化,妈祖短暂的一生虽然未曾留下任何著作和思想体系,但是其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成为沿海人民心中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 〔1 〕。可见,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实实在在地蕴藏在现实而鲜活的生活细节之中。

二、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缺乏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缺乏认同感、保护意识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时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有些部门工作人员在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缺乏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没能为资源使用者提供更加贴心的人性化服务,也未形成与使用者良性互动的整合模式,致使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其次,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未能有效利用大众传媒提高本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认同感。

(二)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

长久以来,有些学校在设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安排教育实践活动和编写相关教材时,存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问题,未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将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特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事实上,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里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是相关部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

相关部门在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存在体制机制落后、各自为政等问题,这就使得其在整合的过程中难以形成有序协作、默契配合的良性局面,造成不少珍贵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至今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另外,在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一些需要相互配合的共建单位协作意识不强,没有很好地确定整合目标,在整合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

三、 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策略

(一)提升资源意识,促使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的各种因素都得到有效激发

资源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类型,涉及两个主体对资源的看法和态度,即对资源进行整合的人员和其他普罗大众的非资源整合人员。笔者认为,对资源进行整合的人员是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事实上,其他普罗大众的非资源整合人员,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也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落脚点就在于民族地区非资源整合人员和资源整合人员的资源意识能否跟得上。因此,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资源整合人员和非资源整合人员的资源意识:首先,对资源进行整合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以及专业、亲和的服务技能。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时,既要有吃苦耐劳、不怕艰险的精神,又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切入点,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专业、务实的服务,促使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的各种因素都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其次,要重视大众传媒在舆论导向、议程设置、普及共识等方面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媒介提升民族地区资源整合人员和非资源整合人员的资源意识。

(二)尊重民族差异,找准整合工作的关键点

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丰富且价值巨大,然而在加强该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中,忽视民族差异等问题依然存在 〔2 〕。因此,我们要使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就必须尊重民族差异,从该地区受教育者的生存环境和特有文化出发,找准整合工作的关键点。

首先,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具有特殊性,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可以将民族团结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脱离出来,开设单独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定期举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同时,我们要鼓励、动员更多的民族地区受教育者参与其中,在互动中强化各民族团结教育主体的资源意识。其次,我们要树立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先进典型,并要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其中可推行、可普及的实践经验并加以宣传和推广,以强化人们的资源意识。再次,相关部门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如对整合效果较好的先进典型要给予表彰奖励,以保证这种整合模式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三)积极探索,建立有序管理、高效整合的体制机制

笔者认为,要想使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早日走向正规化、标准化道路,就必须多方位思考,加快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进而建立有序管理、高效整合的体制机制。

首先,要制定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标准。相关部门要认真制定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标准,规范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收集的范围、内容,明确资源整合者的职权范围、资源归属等问题。其次,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属于精神文化产品,是智力劳动的成果,在对其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有时会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是一个专业性强且涉及多方面、多个权利所有人的权益的转让与买断的法律范畴,需要专业的经纪人来处理沟通。因此,在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时,要事先与知识产权所有人交流沟通并取得有效的书面协议,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给资源整合工作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最后,要制定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规范,以确保最终整合成果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可利用性、科学性和真实性。一是要在关注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一般共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其个性的探索,从差异处寻找突破口,保证整合资源的针对性。二是要注重满足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现实的实践需求,最好要与该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尚待解决的问题相结合,以保证整合资源的可利用性。三是要充分尊重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客观实际与规律,在实事求是、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民族主观能动性,以确保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林新媚.妈祖文化的社会功能及现代化意义〔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3).

〔2〕佟 斐.浅析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理论月刊,2011(12).

Key words: oral instruction delivery;no written records;national unity;educational resources;integration path

责任编辑 芳 晔

作者:雷娜

第2篇:加强法制宣传 促进民族团结

全面、准确、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合理调整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各种利益,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为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本刊特请云南省民委副主任、省民委“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副组长高广同志介绍云南自2001年启动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四五”规划》以来的新成果、新经验。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和《国家民委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精神,结合云南实际制定的《云南省民族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把提高全省民委系统干部的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水平和民族地区广大民族干部的法律素质,作为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云南省民委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的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以创新精神开展民族法制宣传教育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达1400多万,占总人口的1/3。在“三五”普法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四五”普法活动,使全省干部群众熟悉民族法律、法规,为民族团结提供法制保障十分必要。

(一)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重要措施。2001年,省民委研究制定了《云南省民委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并对各地、州、市民委和委属单位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在民族工作部门、民族地区及全社会中深入进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民族工作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了少数民族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建立健全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民族法律体系和监督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加强对“四五”普法工作的领导,确保普法规划顺利实施,云南省民委成立了以格桑顿珠主任为组长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检查、监督和考核全省民委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各地州市民族工作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普法规划,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确定普法宣传员。此外,云南省民委组织编写出版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与云南民族知识》、《民族区域自治法规文件汇集》等书籍,作为普及民族法律法规的读本,并印发各类宣传材料11400多份。云南省一些民族地方还用少数民族文字进行宣传,德宏等地州还制作了傣、景颇、傈僳等多种语言文字的广播电视宣传片、宣传版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把开展“四五”普法与民族法制建设相结合,促进民族团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要求,也是云南省“依法治省”战略的需要。近年来,云南省颁布实施了《云南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禁毒条例》、《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共26件,目前正在制定和修改《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通过举办全省民委系统行政执法培训班,参加人大、司法、法制等有关部门举办的法制培训班的形式,不断增强民族工作部门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近年来全省民委系统组织和参加各类法律法规培训班176期,受训干部达2700多人次。通过学习,使全省民族工作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对法制宣传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依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能力,使全省民族团结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实施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制度化。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是云南省民族工作部门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民族团结工作实施量化目标管理的方法。1999年全省民委系统推行了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重点考核的内容来抓,并做到年初有布置安排,年中有督促检查,年底有考核奖惩。1999年至2002年,全省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共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181起。全省民委系统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使云南省民族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层层落实的良性管理机制,改变了过去遇有问题协调处理的多,依法解决的少,矛盾问题容易反复、反弹的被动局面,几年来,保持了全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可喜局面。

(四)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民族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民族法律法规代表了各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各民族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的可靠保障。多年来,云南省民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民族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坚持在各级党校、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全省各级党校、行政院校都开设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课程。省民委还与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云南省各民族教师、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各大中专院校举办的各类师资培训班,都要开设民族法律、法规讲座。通过在各族教师中开展民族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教师的民族理论水平,增强贯彻执行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民族法制教育,使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二是借助民族节日、庆典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月、民族团结周和民族团结乡、村评比活动,加强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各地州市及其县(市)都把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电视讲话、街头宣传和歌舞表演等各种形式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三是开展横向联系,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省民委与省人大民委、省政协民宗委、省司法厅、法制办等部门共同合作,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民族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了民族法律法规。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先后在《云南日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云南电视台、《今日民族》杂志、《民族时报》等新闻媒体中开设了“民族知识问答”、“民族法制建设”、“政策开讲”、“民族风”等专栏。四是加强普法工作督促检查,开展考核评比,实施奖惩。云南省民委多次与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及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各地积极主动的出主意、想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

二、民族法制宣传教育为民族团结提供法制保障

不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全省民族工作系统的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各民族群众的法律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力地推进了全省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一)全省民委系统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依法行政培训教育,单位50%的公务员必须获得行政执法或行政执法督察资格,持证上岗。通过这种制度化要求对法律知识的强化学习,全省民委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各级民委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对本部门的议事规则、工作制度、会议制度依法进行了制定、修改和完善,全省民委系统的依法行政工作也实现了班子议事制度化,执法主体明晰化,执法人员合法化,执法行为程序化,执法文书规范化和监督约束多元化。全省民委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干部依法行政能力,使民族团结工作法制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省民委有针对性地加大在民族工作“热点”、“难点”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依法协调处理各类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维护了各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少数民族群众法律素质明显提高,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随着国家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程的实施,通过全省民委系统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云南少数民族群众学法、用法、守法逐步成为自觉行动,遇事问法、想法、依法办事的观念逐步形成。玉溪等市在基层选举中,95%以上的村委会一次选举成功,在选举村委会、居委会的运行过程中,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体现,在民族山村实行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村务、财务公开,少数民族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奠定了基础。全省不少村社实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三)依法治理工作和民族团结工作相结合,取得成效。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协助下,省民委配合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进行了严厉打击和查禁取缔;与境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活动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对影响民族地区团结稳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云南省民族团结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全省民族团结稳定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共同配合做好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就必须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民族法制宣传教育的范围,不仅仅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民族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也不仅仅是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而是全体公民,重点是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省民委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全面提高全省民委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法制化,用法律保障和维护民族团结,构筑民族团结的坚固长城,巩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高 广

第3篇:论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

摘 要:阐述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分析当前中国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指出了只有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反腐倡廉,尊重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统,坚决打击恐怖活动,才能不断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团结;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括为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中华56个民族凝聚人心,团结奋斗。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根基。

一、实现中国梦,必须消除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

现阶段,影响中国各民族团结的因素主要有:

(一)狭隘民族观念的影响

中华各民族的民族观念总体上是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但也有狭隘的民族本位思想。建国以来中国积极倡导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氛围中,各民族的民族观念不断融合。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民族观念中的狭隘因素开始显露,各地区都强调局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较之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了,为了保障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实行了对口支援的政策的倾斜、资金的支持,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由于诸多原因,民族地区的发展仍将落后于全国的发展,造成民族地区群众的民族自卑感,只从横向的比较中看到差距,没有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文化科技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巨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落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将继续存在。“据统计,中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有538个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2004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全国2 600多万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低于637元)占到了近一半,达1 300万人。”[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生活水平的差距,引起一些少数民族群众的情绪失落。

(三)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

中国少数民族大多地处边疆,土地贫瘠甚至沙化,如新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洲面积只占4%,却生活着全区人口的95%,绿洲地区城市人口密度达328人/平方公里,全区水资源开发比例接近50%,部分地区用水超过安全警戒线。一些地方的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使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现象触目惊心。根据2009年新疆自治区环保局的数据,全区天然草场85%已经退化,产草量下降了30%~50%。”[2]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致命的,民族地区人才、技术、工业基础都比较薄弱,生态环境是当地百姓生活的依托,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忧虑感,形成对外来经济开发者的不满,对外来投资者和政府敌对。

(四)民族宗教文化的因素

中国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文化传统,各自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的发展水平,进步方式是不同的,一些民族地区还保持着自己原生态的民族习俗的生活方式。“在新疆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十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信教人数超过1 100万,占全疆总人口近60%,此外还有人数不等的群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2]据有关方面统计,“仅新疆1 100余万穆斯林群众拥有的清真寺数量就达到18万余所,与中亚五国的清真寺总数基本相当。”[2]信教群众虔诚的宗教信仰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分裂分子所利用,以宗教的形式掩盖其政治目的,蛊惑不明真相的信教群众参加分裂活动,宗教的社会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五)民族地区少数领导干部贪污腐败行为引发的负面影响

民族地区少数领导干部不注重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一些干部为了自己的政绩和提拔,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大兴土木,拆迁民房,搞整齐划一;只讲经济效益,盲目开发和引进,甚至家族意识,裙带关系,与百姓争利。不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和风俗习惯。个别干部道德败坏、违法乱纪,不公正、不作为,引起民族地区群众不满,引发民族纠纷甚至群体事件,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形成部分群众的抵触情绪。

(六)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因素

中国有30多个少数民族是跨境民族,与15个国家接壤,稳定民族地区就是稳定边疆安全。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指责中国内政,破坏中国的民族团结,其用心之险恶,天下人皆知。中国境内的极端分裂主义势力与境外势力里应外和,制造的一系列恐怖事件令人发指,使民族地区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遭到破坏。

二、加强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

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前提,国家稳定是各族人民的福祉。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心声。

(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打破民族狭隘观念,培养公民的民族平等意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中,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公共课教学中,在青年大学生中建立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观念,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作为政府的职责和使命,要树立全国一盘棋观念,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集中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着力解决当前民族地区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运用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续支持民族地区建设,对口帮扶,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生产力,维护好民族地区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把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把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支持、与民族地区的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结合起来,既要有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又要有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要培育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再生能力,把国家的优惠政策、各地区的帮扶转化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的创造力。

(四)坚持反腐倡廉,建立对权利的制约机制,培养为民服务的高效自律的干部队伍

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社会各方面的管理权力和资源都掌握在他们手中,社会赋予他们太多的关注、期望和责任。领导干部不能廉洁自律,将给社会带来责任的推诿、道德的滑坡、贪欲的横流、法律的践踏、社会风气的严重败坏,甚至亡党误国。只有治吏才能治国。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我党的干部队伍应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人民的公仆。把不愿意为人民服务、不愿意当人民公仆的腐败干部清除出干部队伍,要建立廉洁、高效,自省、自律的人民信任的领导干部队伍。

(五)尊重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统,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

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和民族问题对中国的内政发难,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诋毁,希望前苏联的“和平演变”的一幕在中国重演。他们打着各种“人权”的旗号,利用人们对现实的困惑和不满,欺骗信教群众的感情,挑起暴力事件威胁中国的安全,甚至是草菅人命。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宗教文化传统,关心和支持正当的民族宗教活动,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错综复杂,要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为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服务,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统一战线。

(六)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打击各种恐怖活动

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中华各族人民的期盼,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要用团结、教育、疏导和化解的方法解决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纠纷,要用发展经济的办法缩小民族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要充分信任和依靠民族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协调好民族习俗纠纷,处理好伤害民族关系的事件。对违法犯罪行为、民族分裂活动、恐怖事件,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任何宗教信仰、任何思想动机,都要依法惩处。对于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恐怖事件的犯罪分子,要坚决打击。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打击民族分裂和恐怖活动,是中国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民族分裂势力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要积极预防,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和排查工作,使各族群众认清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政治颠覆的实质,提高防范意识。

广泛发动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勤霞.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族关系[J].西藏发展论坛,2011,(4).

[2] 许尔才,张建军.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诸因素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2):18-22.

[责任编辑 魏 杰]

作者:朱静娜

第4篇:深刻认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重大意义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二者都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区域基础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处于反分裂斗争的一线,特殊的省情决定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在全局工作中的特殊地位。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把它作为关乎全局的大事来抓。从2003年以来,连续10年在全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次先进区创建,它既是对我省多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有效承接,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大创新,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眼于凝聚同心同德的思想和力量,着眼于整体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标志着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推动青海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创建工作突出强调要深化对区域发展的分类指导,在坚持全省发展战略布局的同时,着力推动藏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地区城乡统筹协调,有利于凝聚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上,加快我省跨越发展。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实现青海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应该看到,我们同境内外分裂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是尖锐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着力解决影响长治久安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我们夯实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工作和群众基础,打好进攻仗,掌握主动权,确保全省社会大局长期稳定。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有利于各级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党在民族地区执政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提高战略思维和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治青理政的本领,巩固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牵引性,是现阶段推动青海科学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重要抓手。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省广大党员干部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搞创建,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

第5篇:15课民族团结的加强教案

第十五课《民族团结的加强》教案

执教者:黎振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

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历史上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资料,对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感性认识。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从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入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

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辅助教学。

1.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生活着55个少数民族。请同学们动手收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我们在课堂上将要开展一个民族知识竞赛。

2.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请同学们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向学生展示百元大钞)大家对这张纸不会陌生吧!我看很多同学已经流露出贪婪的表情。你想要吗?好吧!给你。啊?有这么多人想要啊!看来我是不能给你了,因为只有一张,我怕给了你们其中一位,会酿成血案!不过呢!我这里有几张大钞,这些可以给大家-------给大家摸一摸、看一看。(出示一毛纸币)如果有同学能回答对问题,这些大钞就属于他的了。

把纸币发给学生!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这些钞票上面都印有头像,我的问题就是:你知道他们属于什么民族?大家可以交流一下。

学生观察并交流讨论!

师:好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讲一下1毛(直到10元纸币)上面的两位人物属于什么民族?(幻灯片出示纸币)

生:答。

师:大家不愧为曾老师的弟子,果然不一般啊!下面给大家看这一个,猜一猜他是什么民族?(出示百元)

生:汉族。

师:大家都这么肯定?至少从百度搜索到的结果来看他是汉族!眼睛利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这张钞票有问题,这是张假钞。

师:纸币虽小,但它却充分的反映了我国的民族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民族团结的加强。

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知识大擂台(出示幻灯片)这里有六个金蛋,每个金蛋里面都会有几道有关民族知识的问题,看看哪个同学能够闯关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哪个同学先来?你选哪一个?

(金蛋1:一段刘三姐的视频,问题有:你知道画面中唱歌的女孩是谁吗?她是哪个民族?三月三是这个民族的什么节日?)(金蛋2:有三组图片a满族贵妃、格格;b带花的女人<纳西族摩梭人,还处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还保留大量的原始习俗,比如实行走婚制也就是男人晚上偷偷摸到女子家,白天再偷偷缩出来,这就是摩梭的来历。>;c:朝鲜族。)(金蛋3:展示蒙古、维吾尔族民族服饰)(金蛋4:回族,问题:一般信仰什么宗教?在饮食上有什么禁忌?回族人在桂林一般做什么生意?)(金蛋5:我国古代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政权,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王朝?)(金蛋6:哈哈哈,恭喜你!这是一颗幸运的空蛋,你要做的是表演一段民族舞蹈的标志动作或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不要腼腆,大胆展示,快乐就是成功!)

师:通过以上活动,可以看出大家的民族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下面请我们的同学来出谋划策,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你怎样管理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生:思考并回答——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 师:那你来讲讲民族区域自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

生: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师:你准备在我国哪些地方建立这样的制度呢? 生:---------- 师:y? 生:-------- 师:国家最终采纳了(部分采纳了)大家的建议,下面来看看我们国家建立的民族自治区。(幻灯片展示五个民族自治区)

师:大家所设计出来的这个制度有什么好处呢?

生:有助于国家统一。有助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有助于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师:是不是像大家所言的那样呢?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进入第三个环节:图片说历史

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实行半个多世纪,下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看看这些地区(以西藏为例)走过的历程!

师:确实,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近年来一些国内外分裂势力日益猖獗,多次挑动民族分裂情绪。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史林释义。用大家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出示幻灯片) 材料一:08年3月14日开始,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居住区先后发生多起由**集团精心策划煽动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

材料二:09年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材料三: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和多次交涉,于2010年2月18日在白宫会见了第十四世**喇嘛。

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你用相关史实来证明。(提示:西藏:唐……元……清……新中国成立后……

新疆:西汉…..唐…..清……新中国成立后……)

师:大家相互之间交流讨论一下,有哪些史实可以证明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师:好了!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讲西藏? 生:回答 师:那么新疆呢? 生:回答

师: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民族分裂分子的行径?大家可以和同桌讨论。

师:我们请***来谈谈他的看法。 生:答。

师:总结(这些民族分裂分子的行径,完全背离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们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

师:我们来看这样两段材料,你认为这样做对我们广大的汉族来说公平吗? 生:公平、不公平。(理由----)

师:这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对我们广大的汉族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是从它在实质上正是公平的表现,正如我们有些同学所言汉族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少数民族只占不到百分之十,而且他们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山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教育极其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采取这些政策是比较公平的。

师:4.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玉树是藏族聚居区,你认为国家和社会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和行动,以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

生:回答。

师:学完了这一课我希望大家以后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

第6篇:第15民族团结的加强教案

第十五课《民族团结的加强》

备课人:吴伟伟 审核人:李苏敏 备课时间:2013.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

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

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原因 ●

二、教法学法  教法:提问探究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 学法:阅读理解、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等。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生活着55个少数民族。请同学们动手收集反映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文化艺术的资料,我们在课堂上将要开展一个民族知识竞赛。

2.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请同学们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教学过程 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第二环节:知识竞赛

品味风情

 第三环节:探究政策

共谋发展

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升华感情

 第五环节:归纳小结

巩固新知

一、导入新课: 知识擂台

1、播放的《爱我中华》、让学生回答:歌的演唱者是谁?是什么民族?

2、识别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

我们国家有这么多民族,怎么才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研究的问题―――引出课题

二、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三、新授

(一)、学生自主学习P.76—80,并完成学案上的“自学提纲”

(二)教师讲解

1、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

3、各民族共同繁荣

(1)怎么实现共同繁荣

A. 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B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

C. 西部大开发

(2)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情况

四、小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是怎样得到加强的?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分析:(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事务,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也加强了民族团结。

五、当堂检测

1、2008年3月在西藏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意图是挑拨藏族同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分裂祖国。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待西藏一直给予特殊照顾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指(

)

六、课后作业布置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共有( ) A、5个 B、31个 C、55个 D、56个

2、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 ) A、大杂居、小聚居 B、小杂居、大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大杂居、大聚居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是( )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 B、民族大融合 C、民族大杂居 D、发展民族经济

4、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大杂居 D、民族共同繁荣

5、我国设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 )

A、10个 B、8个 C、6个 D、5个 6.新中国成立前设立的省级自治区是( )

A.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7.说一说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促进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做了哪些努力。 8.为什么要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人大制度中共领导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D.一国两制政策

9.西藏解放五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加强各民族团结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10.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地区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废除了毫无人性的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做了国家主人

②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与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经济

④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公路,现在又将青藏铁路修到了西藏,使其由过去的封闭到完全和祖国各地相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教学反思:

第7篇: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加强新疆的民族团结更为重要,,从基础抓起,从幼儿抓起,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谈几点建议:

一、 提高认识,营造浓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氛围。 结合实际,教育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历史意义。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只有各民族大团结,才能使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只有各民族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繁荣;只有使各民族师生真正认识这个道理,才能从心灵深处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利用学校广播、板报等大力宣传报道民族团结取得的成绩、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大力营造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舆论氛围;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要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五月份的民族团结月、九月份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民族联谊学校,组织开展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手拉手”、“肩并肩”、

1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沟通心灵、增进感情,把民族团结提升到新的层次。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基地,开展小记者采访、青年志愿者服务,参观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校门,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和祖国的发展,认真收集、整理、撰稿,深入宣传报道社会各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民族团结人士,发挥身边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

三、发挥家长学校的有效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

使民族团结教育从学校向社会辐射,通过学生把民族团结教育向家长渗透,学校鼓励支持家长积极向自己子女灌输民族团结思想,把优秀家长请到学校来,向全体师生做民族团结典型报告,通过家长学校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共同形成家校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最终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格局。

四、建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完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必须进一步健全机构,配齐配强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民族团结教育表彰奖励”制度,长远规划部署好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形成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结合各学校实际,把新疆历史、民族团结、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反邪教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研发,纳入课程中,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全过程。从

2 基础抓起,从幼儿园抓起,积极开设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使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新疆实际。各门学科都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使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理念体现在育人全过程,切实让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根本上打牢维护新疆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第8篇:加强民族团结

【教材链接】

1、基本政治制度

2、新型民族关系

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中学生能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补充: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涉及知识:

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国防边疆;

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关习题】

1、我国提升对口支援、对口帮扶的深度和水平具有哪些现实意义?押题

(五)30或 资源评价p55

答:(1)有利于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3)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原因有哪些?

答:根本原因:开辟了----形成了----

主要原因:

(1)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提供了坚实的人 才支撑。

(3)西部地区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为 -----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4)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5)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6)中央给予西部地区极大地支持,各地各部门大力支援。

3、请你为西部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献计献策。 答:国家:

(1)加大对西部(或少数民族地区)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2)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4)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

(1)西部(或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3)少数民族地区重视教育、鼓励创新,培养人才;

(4)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9篇:学习党的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基层办主任窦世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新疆和平解放60周年。回顾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发生的人间奇迹般的变化和发展进步的光辉历程及伟大实践,我们深深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没有新疆的发展进步、和谐稳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怀抱里,新疆各族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值此历史节点,自治区党委决定,在今年5月自治区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在全区广泛开展“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主题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人们永远记住党的恩情、永远感恩伟大祖国,齐心协力建设和谐新疆。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一直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从破坏民族团结入手,蓄意挑起民族纠纷,制造民族冲突,最后达到其分裂目的。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当前要紧紧围绕“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这一鲜明主题,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弥合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家入户、面对每一个群众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全面挖掘、大力宣传这次事件中涌现出来的维汉族群众不顾个人

1 安危、互帮互助互救的大量生动感人事迹,大力宣传全区各行各业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开展创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模范家庭和先进个人活动。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所形成的休戚与共的民族团结基础是牢不可破的,民族团结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要把所有仇恨集中到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内外“三股势力”和一小撮暴力犯罪分子身上,坚决不传谣、不信谣、不上当,自觉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族干部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谅解,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国际恐怖主义和包括“东突”势力在内的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等,主要是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国际上民族分离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影响,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三股势力”各自的表现形式虽有所不同,但本质并无根本不同,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沆瀣一气,同流合污的。他们以宗教极端面目出现,以“民族独立”为幌子,一方面制造舆论,蛊惑人心,一方面大搞暴力恐怖活动,破坏社会安定。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实质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更不是人权问题,其根本目的就

2 是要把新疆搞乱,把新疆分裂出去,企图实现新疆“独立”,破坏我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其大肆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各种犯罪活动,是严重反国家、反民族、反人类的行为,严重践踏了我国《宪法》和法律尊严,严重破坏了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大局,严重损害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三股势力”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国际恐怖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年来,“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祖国的罪恶政治目的,先后在新疆实施了多起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暴力恐怖案件。“7〃5”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着十分复杂深刻的政治背景,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长期纵容支持境内外“三股势力”对新疆进行一系列分裂破坏活动的总积累。从国际上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始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抱有很深的敌意,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上,不愿意看到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中国出现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民族团结和睦、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总是千方百计利用“藏独”、“东突”等分裂势力对我进行干扰破坏,企图在边疆民族地区打开对我“西化”、“分化”的突破口。近年来,美国对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的支持由幕后走向前台,使他们进行反华分裂活动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气焰更加嚣张。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如果没有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他们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7〃5”事件再一次表明,只要中国共产党执政,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只要中国保持

3 强大统一,境内外敌对势力就会相互勾结,利用各种机会,寻找各种借口,不断对我进行渗透、捣乱、破坏、颠覆活动,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从境外来看,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等境外“东突”分裂势力出于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的罪恶目的,一方面在国际社会大肆对我进行诬蔑和攻击,竭力为“新疆问题”国际化造势,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在区内四处兜售其分裂主张,大肆造谣惑众、拨弄是非,煽动分裂、挑起**,直接策动指挥新疆暴力恐怖活动。从境内来看,多年来在境外“三股势力”的不断煽动和指挥下,在乌鲁木齐的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几个敌社情复杂的重点片区和南疆几个重点地区的乱点、窝点,聚集了一批政治上十分反动的“三股势力”分子,这些丧尽良知人性的社会渣滓对党、对政府、对社会、对各族人民心怀仇恨,一直伺机进行各种暴力犯罪。7月5日,他们混入不明真相的大学生和社会青年的游行队伍中,迅速开展打砸抢烧严重犯罪活动,特别是在一些偏街小巷实施了恶性暴力恐怖犯罪行径,很多无辜群众就是在这些地方被杀害的。

“7〃5”事件,是建国60年来新疆发生的性质最恶劣、死伤人数最多、财产损失最严重、破坏程度最大、影响最坏的一次暴力犯罪事件,它严重破坏了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影响到全国的稳定大局,严重破坏了各族干部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情谊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给各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7〃5”事件不仅对乌鲁木

4 齐市乃至全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各族群众内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是保持新疆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在新疆,越是维护稳定任务繁重,越要咬定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动摇,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为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7〃5”事件虽然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干扰和影响,但动摇不了我们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改变不了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抓好保增长、保民生的各项工作,努力克服“7〃5”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保障工农业生产,确保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定不移地推进抗震安居、防震减灾、学前双语教育、喀什老城区改造、社会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致富、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等重大民生工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新疆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确保新疆稳定、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事关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新疆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凝聚各族干部群众的力量,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和

5 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疆。

在新疆,搞民族分裂的坏人永远只是一小撮,他们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现在,我们政权在手、军队在手、民心在手,敌人胆敢跳出来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必将遭到迎头痛击,难逃自取灭亡的命运。“7〃5”事件尽管给我们造成了眼前的重大损失,但改变不了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动摇不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并肩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新疆的明天会更美好。新疆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是客观存在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各族人民只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筑起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才能不断排除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各种干扰破坏,万众一心、披荆斩棘、排难而进,共创各族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上一篇:重庆职教下一篇: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