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一条例情况汇报

2023-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汇报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时密不可分的,关乎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竞争力。想必很多朋友在汇报写作中,遇到很多难题,应该如何正确开启汇报写作的姿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法一条例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一法一条例情况汇报

关于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行情况审议意见处理落实情况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的安排,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将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行情况的审议意见》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去年以来的整改落实工作情况

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行情况检查,并于8月份印发了《关于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行情况的审议意见》,对全省的环境保护特别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给予了有力的监督、指导和支持。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收到审议意见后,及时把整改落实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迅速制定了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的整改方案,并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级各有关单位。半年多来,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在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对照整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把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转化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具体行动,把执法检查和整改成果转化为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长效机制。主要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源保护

一是扎实推进饮用水源地规划和建设。确定丽水玉溪水库等11座供水水库开展水库水源保护建设试点。加快实施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到去年底全省已通过这项工程累计新增库容 5 亿立方米,新增年供水量6.88 亿立方米。积极推进备用水源建设,湖州老虎潭水库、嘉兴石臼漾水厂备用水源项目已基本建成投运,杭州闲林水库工程已开工建设,全省大多数城市已实现双水源保障。大力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创建,到去年底全省已累计创建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509个,受益人口达3300万人。继续开展城乡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编制形成《浙江省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总报告》。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专项检查,消除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加强水库水源及入库河流水质监测,严格控制藻类水华。到去年底,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87.4%,比2009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11个设区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2.2%,比2009年提高7.5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将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列为生态省建设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去年共解决15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出台《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指导意见》,落实农村饮用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农村饮用水污染防治力度,定期开展水质巡查和检测,实行较大规模工程开工前水源卫生学评价。到去年底,全省农村饮用水安全覆盖面已达95.8%,比2009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二是继续深化饮用水源污染整治。全面实施八大流域、四大河网水污染防治规划,稳步推进工业、农业和城镇生活污染整治。到去年底,我省八大水系、运河、主要湖库171个断面功能区达标率达73.7%,比2005年提高18.1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6.4个百分点。严格限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各类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杭州市拆除了钱塘江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的全部134座砂石码头;宁波市在皎口水库上游建设了大型人工湿地;湖州市详尽排查了老虎潭水库集雨区污染隐患并登记造册;嘉兴市开展了生态湿地“平原水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减少农家乐对饮用水源的影响。省农办、省环保厅、省旅游局开展了专题调研,即将下发《关于完善农家乐环保设施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的通知》,明确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农家乐项目。积极推广桐庐等地农家乐污水治理模式,提升农家乐环境管理水平。推动库区人口外迁,减少对源头地区和库区生态环境的人为影响,去年全省共减少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汇水区域人口 3947人。突出加大对温州珊溪、永康杨溪、新昌长诏等饮用水源地范围内的污染源清查整治力度。温州珊溪水库,编制了库区整治和生态环保规划,强制拆除300多亩违法鱼塘和300多平方米违章建筑,新建沼气净化池近300套,集中清理“三无船舶”及“地笼网”,基本完成赵家渡农家乐整治,启动了黄坦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在库区各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初步建立了垃圾长效管理机制。永康杨溪水库,关停铸造厂15家、规模畜禽养殖场46家,关闭一级保护区内农家乐(小餐饮)6家;库区范围58个村,除2个村实施搬迁外,56个村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使用,库区已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新昌长诏水库,建立了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资金,完成了5家重点农家乐的整治,去年共组织联合执法8次,加强对游泳、钓鱼等行为的管理。

三是加快推进水质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把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纳入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全省计划今后三年投资2.9亿元,在8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基本实现县级以上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自动化。去年已提前完成20个市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前期工作。组织编制农村供水工程安全应急预案,规范农村供水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加快实施全省水功能区监测规划,进一步完善水功能区监测网络。加强水源地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将应急预案编制、应急处理物资储备、应急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列为2010年饮用水源专项检查重点内容。去年实施的《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还将“有污染事故应急方案和应急处理所需的设施、物资”作为申领排污许可证的必要条件。

(二)着力抓好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治

一是严格把好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以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为依据、规划环评为载体、项目环评为重点,积极构建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和专家技术评价、公众监督评价“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体系。积极开展《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修订工作,起草或出台了健全环境准入制度、完善环保竣工验收规程、开展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等多个政策性文件,制定下发了农药、电镀、生猪养殖、热电、染料、啤酒等6个行业的环境准入指导意见。通过严格环境准入条件,去年7月至今年3月底,全省共否决 720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

二是全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去年,嘉兴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东阳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温瑞塘河环境污染整治、台州固废拆解业污染整治、30个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等5个省级督办重点环境问题全部达标“摘帽”。至此,“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确定的11个省级督办重点环境问题全部整治完成。与此同时,切实加强执法监管,巩固深化温州电镀、富阳造纸、萧绍区域印染化工等行业的整治成果,切实遏制污染反弹。温州电镀行业,全市电镀企业已从1500多家整合到701家,预计到今年底温州市区将实现所有电镀企业入园生产、统一治污。瑞安、乐清、永嘉、平阳的电镀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可望在2012年实现电镀企业全部入园生产。富阳造纸行业,通过区域限批,去年共淘汰造纸生产线205条、造纸生产能力237万吨/年,削减COD排放量5463吨。萧绍区域印染化工行业,萧山区投入资金2.16亿元,对83家重点印染化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整治,新增废水治理设施14套、废气治理设施90套(台);对绍兴县印染化工行业实施区域限批,共淘汰落后印染设备908台(套)、印染加工能力15亿米/年。

三是着力加大减排经济激励。把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作为水污染防治重要手段,着力削减涉水污染物排放量。去年,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和《浙江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省财政厅、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出台了《浙江省排污权抵押贷款暂行规定》,省环保厅出台了《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到去年底,全省11个设区市、35个县(市、区)开展了排污权有偿使用或交易试点,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的企业有3278家,缴纳排污权有偿使用费4.94亿元,开展交易数1015笔,交易金额3.20亿元。今年一季度,全省又新增排污权有偿使用企业323家,执收有偿使用费2.23亿元,开展排污权交易144笔,交易金额1574万元。积极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开展钱塘江水权制度试点研究。积极运用税收优惠等经济手段,推进水环境保护。去年,全省共为享受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优惠的企业减免所得额3860.3万元,为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的企业抵免税额2054.5万元。

四是有效落实水环境保护责任。全面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明确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评价、建设项目审批、财政资金奖惩的依据。去年的考核结果显示,与2009年相比,全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了6个百分点,劣Ⅴ类减少了1.3个百分点,满足功能要求的断面比例上升了7.4个百分点。出台《浙江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对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瓯江流域有关设区市政府实施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情况进行考核。

五是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进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全省八大水系源头地区45个市、县(市)实现全覆盖,省级生态补偿资金从2007年的2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0亿元。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河流污染治理考核奖惩与生态补偿挂钩机制。在财政部和环保部的指导支持下,与安徽省共同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目前,这项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三)持续深化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厂网并举,统筹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新(改、扩)建城外埠道路和住宅小区的,同步建设相应的城镇污水的接纳、输送管网等设施,并同步投入使用。去年全省新建镇级污水处理设施106个,新增污水收集管网1180公里,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到去年底,全省共有各类污水处理厂207座,处理能力达919万立方米/日,其中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96座,处理能力达742.8万立方米/日。全省已有467个建制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占建制镇总数的64.1%。设区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8%。

二是切实加强污水处理厂改造与监管。加快推进全省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和提标升级改造,其中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完成改造的污水处理厂已达到13家。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达84.7%,平均削减COD浓度达282 mg/ L,高于259mg/L的全国平均水平。加强对温州平阳、湖州光正等负荷过低或超标排放污水企业的整治和监管,目前环保部经检查验收已解除相关的区域限批和挂牌督办。探索实行交叉派驻的污水处理厂监管新模式,去年已向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大型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派驻首批4名驻厂监督员。三是积极开展中水回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理。在城市生态景观、工业和城市绿化、市政环卫和公共建筑生活杂用等方面,积极使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再生水,全省已建污水再生利用设施运行能力达47.1万立方米/日,实际再生利用能力达19.2万立方米/日,年污水再生利用量达7021.5万立方米。制定《浙江省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和污染防治技术导则》、《浙江省工业企业污泥规范化处置实施计划(2010-2015)》,加快推进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去年,全省新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9座,处置能力达6721吨/日,新增垃圾处理能力700吨/日以上。

四是切实加大污水处理资金保障。从2008年开始,省级财政每年分别投入1亿元和1.2亿元专项资金补助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和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后一项补助三年共惠及201个建制镇,其中补助欠发达地区建制镇2.12亿元,占补助总额的58.9%,补助钱塘江流域建制镇和中心镇3.24亿元,占补助总额的90%。深化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改革,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建设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的通知》,对部分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地区适当上收部分污水处理费定价权限和直接调整收费标准,积极推行按污染程度分类分档计价的污水处理收费方式。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运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全省已有1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TOT、BOT和BT等模式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行。

(四)切实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一是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去年,全省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方216.2万亩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009.3万亩次,比2009年新增125.7万亩次,减少施肥6.47万吨(折纯),亩均节本增收62.2元;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达1078万亩次,其中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达239.6万亩次。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杀虫灯诱杀技术、色板诱杀技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全省建立示范区1089个。大力推广绿肥种植,鼓励使用缓释肥料,全省发展冬绿肥290万亩。

二是扎实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召开全省发展生态畜牧业现场会,总结推广小规模养殖场治理方式及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模式。省环保厅、省农业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全年共完成4596家年存栏生猪100头、牛10头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新建畜禽散养密集区内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25个,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突出抓好嘉兴畜禽和湖州珍珠养殖污染整治。嘉兴市已完成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湖州市外河珍珠养殖面积已从2008年的36951亩减少到目前的14701亩,减少了60.2%,今年可全面完成整治任务。积极推广千岛湖有机鱼生产模式,在江河湖库增殖放养滤食性鱼类。加强农作制度创新,发展生态种养模式,扩大洁水渔业、稻鱼轮作、稻鱼共生试点范围。

三是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启动 “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到去年底,全省已建立村级垃圾箱房70万个,配置垃圾清运车辆5万辆,户集、村收的村庄垃圾处理模式已覆盖每一个行政村,新建或改建的公共厕所累计达6.8万座,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已达45%,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已达85%。

(五)全力维护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是持续加强环保执法监管。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认真开展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和涉铅行业专项执法检查,组织开展钢铁、水泥等六大行业限期治理专项行动,对检查中发现的25个环境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并对其中7起予以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奉化部分企业违法排污被《焦点访谈》曝光、温州新增化学需氧量排放项目被环保部区域限批、湖州光正水质净化有限公司被环保部挂牌督办、浦江城市污水处理厂因限电导致不正常运行等重大事件。去年,全省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9742件,办结9214件,其中责令停产停业企业4955家,罚没款3.88亿元。加强与司法部门的联动,强化环保执法刚性。去年8月,省检察院和省环保厅出台了《关于积极运用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意见出台以来,全省各级检察院已支持起诉环保案件47件,协助环保部门追缴排污费241笔共计296万元。

二是建立健全跨界污染纠纷调处机制。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跨界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组织召开浙皖、浙闽跨界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第一次联席会议,成立苏浙沪两省一市跨界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机构。加强省内跨界污染纠纷调处,各设区市之间及重点相邻县市之间普遍建立跨界协作联动机制。重点协调浦阳江流域跨界污染问题,着力推进上下游合力治污。目前,浦阳江流域交界市县环保部门已建立污染源协查和交接断面联合监测机制,并定期、定点开展联合检查。

三是切实抓好环境应急和信访处置。大力开展环境安全督察、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检查和沿江沿河化工企业污染隐患排查行动,去年全省共检查企业6000多家。认真抓好环境突发性事件处置和纠纷调处,去年全省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34起,共受理环境信访53586件,分别比2009年下降32%和8.13%。深入开展环境信访积案化解年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对排查出的74件环境信访积案进行了督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这些年我们在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加强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当前我省水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涉水污染物减排仍然面临严峻考验。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省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已大幅下降,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未来的下降空间已十分有限。 “十一五”时期,我省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人均污水处理量已达全国人均水平的2倍,“十二五”减排将更多地依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省“十二五”涉水污染物减排的压力相当大。

二是水污染治理任务仍然繁重艰巨。污染物排放总量仍明显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局部水域污染严重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部分饮用水源特别是河流型饮用水源仍存在安全隐患,农村饮用水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成果尚不稳固,如浦阳江跨界污染依然存在,长兴蓄电池行业污染反弹压力较大,平阳水头制革基地污染整治亟需深化等。畜禽养殖业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等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有效的治理手段、技术仍然不足。作为水污染治理物质支撑的监测预警系统、环保基础设施等仍不完善,特别是污水处理厂管网不配套、运行不正常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是环保执法监管亟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我省块状经济的特点和分散式的工业布局,带来了点多面广的点源污染,由此产生的环境违法行为相对频繁,环境执法监管的任务相对繁重。另一方面,少数地方还存在着环保监管不重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一些环境违法行为未能有效预防并遏制在萌芽状态。今年发生的路桥、德清血铅超标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同时,我省环保执法监管队伍建设还相对薄弱,与繁重的环保执法监管任务相比,监管力量明显不足,技术装备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各地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地方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缺乏科学认识,对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理解和执行还存在偏差,推进治污减排、转型升级的意识不强、决心不大、力度不够,靠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地方甚至还发生干扰环保执法监管的情况。一些企业环保理念和法制观念较为淡薄,对环保法律认识不到位、遵守不到位,导致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会议,全面部署实施为期五年的第三轮“811”行动,即“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8个方面的目标,11个专项行动,11项保障措施)。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仍然是这一轮“811”行动的重点内容,清洁水源行动就是11个专项行动之一。下一步,我们将高举生态文明旗帜,继续认真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以污染减排为抓手,以清洁水源行动为载体,努力把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快规划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建设,加强跨区域、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管理,构建区域水源联网联调大格局。坚持大中小结合、蓄引提并举,建设一批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管理,2013年底前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清理,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企业的关停和搬迁。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年内解决13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15年解决42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推广建设在线水质安全生物预警系统,加快推进重要湖库特别是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到2012年建成81个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到2013年增建57个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强环境隐患排查和环境风险防范,健全突发水污染事件和藻类防控应急预案,落实环境突发事故各项应急措施。到2015年,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75%以上。

二是进一步深化工业污染防治。认真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及时修订完善落后产能淘汰目录,通过空间置换、环境执法、减排考核、财政补助等综合手段,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制定实施印染、造纸、化工、医药、制革、电镀、电池、食品等8大水污染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指导意见,深化富阳造纸、绍兴印染、嘉兴制革、温州电镀、台州医化等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工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对含铅电池、金属表面处理、制革、冶炼、化工等5大重金属污染防控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推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贸易、绿色采购等绿色经济政策,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禁无证或超标、超总量排污。

三是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水平。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今年建成60个建制镇的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配套管网1500公里,到2012年80%的建制镇基本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到2015年基本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设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3%。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今年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9个,新增处置能力2700吨/日,到2012年基本完成设区市本级和有条件的县(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改造,到2015年全面完成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改造。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深化大型污水处理厂环保监督员派驻工作,加强在线监测装置日常维护,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提高污水运行负荷率和处理达标率。

四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立与现代高效农业相适应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积极发展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特征的高效生态农业和高效生态林业。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制度,实行区域、总量双重控制,全面清理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点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家禽放养行为。积极推广农牧结合、沼气化资源循环利用等畜禽养殖污染生态化治理模式,进一步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制定实施水产养殖规划,积极推行水产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开展生态种养结合和水产养殖废水排放生物处理试点。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今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050万亩次、农药减量控害增效1100万亩次、病虫害统防统治300万亩次,到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80%、50%。大力推广“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模式,到2015年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实现行政村全域覆盖。

五是切实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继续开展各类执法检查活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严管态势。加强对污染减排、重污染行业以及中小型污染企业的执法监管。积极创新执法监管方式,综合运用在线监控、飞行监测等手段,不断提高执法监管效率和水平。强化环境安全重点监管企业管理,健全完善各类环境应急预案,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切实加强环境信访,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环境诉求。加强与上海、江苏、福建、安徽等周边省市的合作,完善跨省界污染联防机制。积极拓宽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监管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环保执法监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加强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环保执法监管的良好氛围。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作者:陈加元

第2篇:小学“一法一条例”工作汇报情况

xxxxxxxx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xxxxxxxx对检查组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同时衷心地希望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下面,就我校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等工作具体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xxxx人,(其中xxxx人,xxxx人),教学班xxx个(其中xxxx个,xxx个),教职工xxx人(其中高级教师xxx人,初级教师xx人,特岗教师xx人,普工xx人。),安保人员xx 人。

学校占地面积xxxx㎡,建筑面积xxx㎡,活动场地xxx㎡,配有实验室、远程教育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并配备科学、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具和大量图书,办学条件达到二类学校标准。

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党支部书记) xxx(副校长)

成 员:xxx(教导主任) xxx(报帐员) xx(大山点校负责人) xxx(大山点校报帐员)xxx(少先队辅导员)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组织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 学校利用每周x下午例会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充分把握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益性、公平性等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情况,拟订学习计划,学习后写出心得体会。同时明确学校、教师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应履行的职责和使命。

利用张贴标语、宣传栏、黑板报、班队会活动等形式在校内外进行宣传,向学生讲解,让其充分了解,并向其父母、邻居进行宣传解释。争取全社会对义务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奠定实施义务教育工作的舆论基础。也使广大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实施义务教育既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适龄儿童及家长或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尽的基本义务。

通过对《义务教育法》、《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的学习宣传,我校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取得了极大的效果。

(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依法规范办学行为

工作中,我校以“德育为先导,教学为中心”,树立“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教书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办学理念,依法规范办学行为,逐渐转变教育观念,强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弘扬乐业、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全力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双丰收。

⑴、坚持德育为先。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开展德育创新活动。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以及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⑵、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努力实施新课程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方案,“开足”、“开齐”所有课程;坚决禁止教师按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严禁教师在校外补课,从实施新课程、落实素质教育的高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缩小义务教育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⑶、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学校重大决策通过教代会讨论,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决议。通过民主评议、校务公开等工作的开展,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

(三)、实施教育“9+3”计划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开学初,我校认真做好学生的报到注册工作,严格实施教育“9+3”计划,通过采取进村入户的摸底调查方式,关注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入学情况,保证服务半径适龄少年儿童全部依法入学,防止学生辍学。要求教师发现学生有辍学念头,应及时化解,让“一个也不能少”成为班级管理响亮的口号,成为深入人心的观念,成为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从而防止学生流失,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四)、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兴衰,关系着学生是否健康成长。为此,我校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力度,每学期开学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了一支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教职工队伍。

1、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任教能力。

学校根据继续教育的相关文件,制定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教师学习,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其成为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 “多面手”,达到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目的。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明确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与考核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整体工作水平。

3、学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每学年结束对教师进行考核,打破平均主义的思想,激励先进,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他们的专业发展,促进了综合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

自我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由吴与忠副校长统筹负责,食堂管理人员王本玉、杨华智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及相关制度的监督落实。

1、做好日常管理,规范操作

学校要求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食堂管理工作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习培训,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做好食品采购、严格把关

食品的采购,学校坚持“四统一”制度,通过正规渠道采购新鲜、无变质的物品,不符合要求的一概不要。

3、食品保管、规范有序

食品保管存放要求做到分类、分架、隔墙、离地、防潮、防鼠等设施,定期检查

4、食品加工、严格规范

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加工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及工具、容器要分开存放,保持清洁;加工结束后及时清洗各种设备、容器和用具,清理加工场所,做到地面无污物、残渣;定期做好食堂的消毒及餐饮具经常性消毒工作。

5、食品留样、加强管理

我校按食品留样制度的相关要求做好留样工作。配备了留样冰柜,每餐留样量不少于100克,密封冷藏,保留48小时以上,留样登记要详细记录食品名称、留样时间、留样人、销毁人、销毁时间等。

6、建立长效的陪餐制度 学校制定了陪餐制度,由学校领导、食堂管理人员和教师实行轮流陪餐,进一步加强食堂工作的管理。

7、资金管理、公开透明

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专门开设食堂账户,对资金使用实行分户分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单独建立食堂账目,对学校食堂实行成本核算。定期对食谱、采购物品、收支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师生、家长、社会的监督。

(六)、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管理

由于我校位于安轿公路旁,来往车辆多,学校把安全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确保我校师生的日常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要求全体师生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校园安全工作。

1、高度重视、要求明确

学校首先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主抓,并制定校园安全工作预案,应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同时,加强校内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在校园内部全面开展教学设施、场所、食堂等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各项安全工作的到位。

2、注重宣传、增强意识

通过班会课、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3、加强门卫值班管理

建立健全门卫准入登记、值班、巡逻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防来历不明人员进入校园,同时放学时,安排教师到校门口协助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七)存在的问题

学校在发展中,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一些问题,情况如下:

1、班级人数过多,教室不足

学校现在xx个班级中,就有xx个大班额;教室不足,学校今年只有采取建活动板房来应急使用。

2、生均活动面积不足,学校发展受限

随着学校寄宿制工程的启动,加上现有学生人数过多,学校现生均使用面积达不到《贵州省中小学校学生用地标准》,学校尚差活动场地8000余平方米,导致学校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3、师资队伍不完善

学校目前欠缺音、体、美专任教师,开展活动不够丰富多彩。同时机构设置不完善,开展工作较迟缓。

4、校门口接送学生车辆混乱,摆摊设点杂乱

学校现校门口在上学、放学时间比较混乱,接送学生车辆乱停乱放,加上摆摊设点,严重影响学生出行,同时存在安全隐患,虽经学校治理,但效果不大,请相关部门给予支持,最大限度排除师生安全隐患。

总言之,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将群策群力、迎难而上,积极克服,争取社会各界对我校的支持,加大教育投入,使我校办学条件不断完善,为实现我镇教育事业的持续、全面、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2xxx年x月x日

第3篇:关于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的情况汇报

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XXX动物防疫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分别于1998年1月1日和~年X月X日施行。“一法一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我市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管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督提供了法律保障。在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中,我局以促进全市畜牧业发展为主线,以学习宣传法律为手段,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提高防检人员素质为重点,以依法行政为目的,服务基层,服务养殖户,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使全市畜牧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各项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仅~年,我局就荣获“全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畜牧业生产先进县市”“XXX畜牧水产工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情况,我局在实施“一法一条例”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广泛宣传,深入学习

“一法一条例”的颁布实施,使我市的动物防疫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也为我们做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全面贯彻落实好“一法一条例”,市领导曾2次发表电视讲话,局里每年集中一个月的时间,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了“一法一条例”的宣传月活动,全局先后出动宣传车50多趟次,印发宣传资料2万余份,书写宣传标语9200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50多场(次),举办法律知识培训15期,下基层与养殖户开展法律座谈150多次。在宣传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重学法与守法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断提高群众和防检人员的执法守法水平。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学习,使全市养殖户对动物防疫检疫的法律意识和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全市养殖业依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落实责任,规范防检

为使“一法一条例”的贯彻执行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真实施了免疫标识制、检疫报检制、防疫合格证制等各项规定,规范了防疫检疫行为。在实施免疫标识制中,我局把防疫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工作责任制,明确了政府主要领导为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畜牧部门为动物防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其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形成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的整体合力。市、乡(镇)街道、村委三级都成立了动物防疫指挥机构,制订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每年年初,层层都要签订防疫工作责任状,量化考核指标,细化防疫措施。即:市与乡(镇)街道,乡与村,市畜牧水产局与基层动物防检站,分别签订防疫工作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防疫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和要求。在实施检疫工作中,我局认真执行了检疫报检制度,全市设立了X个基层动物防检站,承担着全市猪、牛、羊、禽等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各基层动物防检站都在交通要道设立了报检点,畜禽养殖和运输户按规定程序报检,检疫员接到报检通知后当即赶赴现场实施产地检疫,杜绝了病死畜禽上市,使人民群众能够吃上“放心肉”,确保了检疫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我们实行了检疫员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谁检疫,谁出证,并对检疫结果负责。在实施防疫合格证工作中,我们主要是规范养殖场和运输户的防疫行为,使他们在养殖场的选址、规划、设计、建造、环境保护、车辆运输消毒等方面符合防疫条件,并对他们依法发证和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病的传播和蔓延。

三、夯实基础,强化队伍

贯彻实施好“一法一条例”,就必须打牢基层基矗按照“一法一条例”的有关要求,我们从“三大体系”建设入手,加强防疫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防疫检疫队伍。一是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加大了防疫检疫体系建设。我们抓了机构的完善落实,市局设有兽医卫生监督所、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办公室、畜牧兽医股,诊疗化验室,这些机构设施都为动物的防疫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对各基层动物防检站建立了检疫示范站,站内有房子、有牌子、有办公设施、有化验室、有化验设备和疫病快速检测诊断箱,对基层硬件设施进行了完善。二是优化了防疫检疫队伍。按照上级要求,在防检队伍建设上,实施了兽医系统职工身份置换,竞聘上岗。重新聘用了一支由X人组成的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防疫检疫队伍,并对他们进行了业务技能和法律知识培训,使这支精干、高效的防检队伍对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三是狠抓保障工程落实。国家专项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动保工程,得到了有效实施,市局和基层站建立和完善了化验诊断设施,广泛开展了兽医化验诊疗工作,仅去年就为养殖户化验诊断疑难病例XX多起,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XX多万元。在防疫工作中,我们对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并按规定收取防疫费;在检疫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检疫操作规程实施检疫。几年来,我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了动保工程的顺利实施。据统计,近几年来,每年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的密度达100%,常规动物疫病的防疫密度在90%以上。~年全市产地检疫猪、牛、羊达X万头,检疫上市肉品达X万头,检疫家禽达XX万羽,经过检疫的动物没有一头一羽出现不良情况,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放心。在抓好动保工种的同时,我局还加大了无公害基地建设力度,实现了X家省级无公害和X家XX市级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今后我们还将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加强指导与服务,鼓励养殖户上规模,出效益,培植更多的无公害生产基地,使强制免疫检疫变为主动免疫、检疫,使防检工作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

四、建章立制,依法行政。

为使“一法一条例”的执行落到实处,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我局根据“一法一条例”的有关条款,制定了一系列

第4篇:太平镇“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情况汇报

太平镇地处两市(南阳、洛阳)四县(栾川、嵩县、内乡、西峡)结合部,位于中原第一峰——海拔 2212.5米的犄角尖脚下,距县城北75公里,G

311、S331公路纵贯全境。全镇辖11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9790人,区域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公路总里程185公里(其中国道20公里,省道40公里,村村通25公里,村组公路100公里)。

自2001年至今,我镇的农村公路建设,结合老界岭旅游开发,先后投入巨资,新修公路总里程110公里,新建大小桥梁60多座。在新建的农村水泥路中,县乡道路40公里,集镇道路10公里,村村通道路25公里,全镇10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逐步形成了以G

311、S331公路为轴心的旅游交通网络,辖区内各旅游景点相互通连,为旅游产业发展、农民致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贯彻执行“一法一条例”的主要情况

(一)强化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在全县公路“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和宣传贯彻《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工作会后,太平镇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一法一条例》的宣传贯彻进行了部署。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开展宣传周活动、出动宣传车、悬挂横幅、固定标语、 镇有线电视台等多种形式,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一法一条例”和《公路安全 1

保护条例》有了基本了解,提高了爱路护路意识,提高了各级、各单位对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视程度。

(二)规范管理,加强综合整治。我镇于2003年成立了太平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加大对农村公路的管护力度,每年与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不断健全完善管理网络,加强养护队伍建设,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以312国道、331省道等沿线为重点,加强公路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拆除违章建筑,加强交通管理,规范建房,清理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垃圾、污染物,修复受损路面,对公路沿线村的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治理,并对辖区内10公里331省道进行绿化等,使我镇的农村公路环境更加“畅、安、净、美”。

(三)强化责任,确保交通安全。不断完善和落实“政府领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太平镇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深入贯彻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明确各单位职责,加大对重点道路(国道、省道、集镇道路、农村道路、景区道路、山洞遂道),及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管控,确保全镇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向好。

(四)积极筹措,恢复灾后建设。去年“7.24”洪灾,造成全镇范围的公路(包括312国道、S331省道、县乡道、旅

游公路、村村通等),冲毁路基106公里、路面21.7公里,冲毁桥梁74座(其中大中型桥梁19座)、损坏5座,公路坍塌80多处、6万多立方。灾后,我镇积极努力,多方筹措,恢复重建,目前,毁坏的村村通和村组道路已经恢复80%以上、修复桥涵48座,特别是对毁坏严重的黄石庵纸房村村通垮塌路段,我们实行统一预算,统一组织,统一招标施工方式修复,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了工程高质量完工,确保群众出行安全通畅。

二、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灾害隐患突出。由于我镇特殊的山区地形,公路两边岩石裸露带比较多,进入汛期,暴雨雷电造成公路沿线经常发生塌方、垮岸现象;由于地处高寒,冬季易出现冻凌,道路结冰;阴暗路段冰雪厚积,长期不化,造成行车安全隐患。

(二)管理工作还不够到位。一些村存在着管护意识差、重建轻养的问题;一些旅游公路两旁设立的弯道凸透镜遭到人为破坏,需要维修重设;鱼库村至嵩县白河的隧道口,由于道路塌方隐患,道路修建还没有全部竣工;新修的S331战备公路鱼库段还没有完全绿化。

(三) 公路建设资金缺乏。部分村级经济状况较差,加上本级财政财力又有限,使得公路养护建设管理资金得不到保障。7.24洪灾部分受损的村组公路还没有完全得到修复,

S331战备公路一些路基掏空路段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

三、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基本措施

(一)做好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及新闻媒体,制作固定宣传标语、宣传版面,印制宣传单等,使大多数村民了解掌握路政管理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做到懂法、守法,自觉的遵守和维护公路交通秩序。加大路政监督检查。对影响公路交通秩序和安全的行为,乡镇管理站工作人员要积极协助路政执法人员及时纠正、查处,使路政管理步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为了顺利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渠道筹措资金:一是争取上级部门加大对我镇农村公路建设的立项和补助资金;二是将农村公路建设管护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三是实行“一事一议”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通过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的投入。

(三)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建设体制,明确责任,多方协同,抓好落实,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管护的正常有序发展。要加强监督考核,把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各级的目标考核,落实养护人员,做到有路必养。

(四)加强维修整治。要按照《条例》规定,对未达使用年限的路段,要及时整修路面、加固路基、疏通排水沟涵,

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设立交通标志,适时进行绿化。对正在修建的鱼库隧道口道路,加快工程进度,力争尽快完工通车。对上积极协调,多渠道筹措资金,使黄石庵纸房村村通路面尽快得到铺设,7.24洪灾部分路基掏空的公路尽快得到修复。

第5篇:XX镇开展“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情况的汇报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督促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月25日,XX镇人大主席团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通知要求和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全镇科技进步执法检查方案。5月9日,我镇组织召开了科学技术进步执法检查动员会,镇人大主席团成员、镇政府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镇直单位负责人、主要企业负责人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对在全镇开展科技进步执法检查工作作了部署,并对搞好这次执法检查提出了具体要求。5月11日—5月20日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自查,形成了自查报告。5月21日—5月28日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市、镇人大代表听取了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汇报,召开了1次座谈会,查阅了有关资料、实地察看了企业2家。现将这次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科技进步法》自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镇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科技进步工作有了明显成效。

(一)科技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一是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有关政策文件,强化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积极营造有利科技发展的宽松环境。二是加大了对科技进步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资料、宣传车、宣传橱窗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科技人员对科技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断增强了全社会的科技法制观念。三是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积极配合好上级部门举办科技活动周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展览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科技知识。

(二)科技投入渠道进一步拓宽。近几年来,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对科技投入作了很大努力。一些企业加大了企改投入。2005年,全镇限上企业完成技改投资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3%。通过技术改造,涌现了荣昌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源诚皮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社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促进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京华陶瓷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迅速崛起。这些都为推动全镇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科技服务经济进一步深入。随着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力度加大。粮食生产良种率达到100%,除草剂、薄膜覆盖、林果套袋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大棚蔬菜、规模养殖等农业科技重点项目显现成效,极大地促进了广大农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效益的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势看好。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如京华陶瓷有限公司开发的造粒粉,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民营科技企业的崛起成为我镇镇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近几年来,我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科技兴镇、开放活镇”的发展战略,重视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改投入、优质服务等方面重点支持,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全镇工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已达5家,其中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3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仍需加强。一是工作标准不够高。科技工作虽然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但是工作没有制度化、经常化,听取科技工作的工作汇报少,解决科技工作的难题少。二是法律法规宣传不够广泛。在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上虽然力度也比较大,但对农村等薄弱环节和地区宣传效果欠佳,群众科技意识和法律观念还比较淡薄。三是科普知识的宣传不够深入。有的宣传方式比较单一,科技知识普及程度不高、效果不太好,全社会讲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不浓。

(二)科技投入相对不足。镇政府对于科技工作实行实报实销制度,每年投入也不少,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等客观原因限制,科技投入的增长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企业对技改、科研、新产品开发、中间试验和科技成果推广的资金投入也是不足,以致很多有发展前途的高科技项目无法引进,先进科技成果无法推广。

(三)科技人才非常缺乏。由于政策环境的原因,科技人员失去了在基层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托和立足点,致使乡镇农业科技人员非常缺乏,具有中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仅有数人。大量的科技人员集中在市直机关,形成上多下少的倒“金字塔”型分布结构。

(四)服务体系没有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够健全,特别是信息服务体系薄弱,在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力量不足,时效性较差。

(五)管理职能不能发挥。现在乡镇科技工作已经并归农业服务中心,管理手段乏力,经常处于要执法无权力,要技术无人才,要支持无资金和难谋事、难办事、难成事的境地,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XX镇人大主席团

2006年5月30日

第6篇:人大对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情况的工作汇报(一稿)

九原区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

条例》情况的工作汇报

首先,热烈欢迎市人大常委会人口与计划生育执法检查组各位领导和同志莅临我区检查指导工作。接到市人大执法检查通知,我区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认真组织了对贯彻落实计划生育“一法一条例”工作的自查自纠,现将贯彻实施计划生育“一法一条例”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宣传学习“一法一条例”基本情况

自“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九原区委、区政府按照自治区、市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和市人口计生委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促进了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和谐发展。2011年,我区总人口为189912人,全年出生2175人,出生率11.9‰,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0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58,属正常值。在宣传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工作中,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努力营造重视和支持人口计生工作的浓厚氛围,掀起了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新《条例》的高潮,为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育文化环境。

一是加大宣传投入。自2008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以来,区、苏木镇(办事处)、村(社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财力,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其中区本级用于制作宣传专栏、在九原区广场开辟人口计生专栏、制作DVD专题宣传片、印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新《条例》宣传手册、宣传折页、开展“阳光计生”的宣传经费达到20余万元,09年筹资10万元请九原区 努力构建突出“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主题的“立体化、多方位、全覆盖”的宣传教育格局。

二是实施环境宣传。倾力打造全新的宣传模式,把富有特色的剪纸艺术、风景画、计划生育法规政策、科普知识融为一体,在交通要道两旁制作成生育文化长廊。以学习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新修订的《条例》为契机,对全区的计生标语进行了拉网式筛查,共更新1000余条规范化、永久性宣传标语,做到了“四清”,即数量清、位臵清、内容清、责任清。通过“四清”达到了“四化”,即宣传标语字体规范化、内容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形式靓丽化。

三是利用媒体宣传。在九原政府网、九原人口网、九原广场大型电子屏等媒体媒介开辟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专栏。不仅丰富了宣传形式和内容,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计划生育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四是依托文艺活动宣传。在“7.11”世界人口日、“5.29”协会宣传日等有利时机和进村入户宣讲中央文件、深入开展群众贴心人活动中,采取文艺汇演、知识竞赛、问卷调查和优秀摄影作品展等多种宣传载体,全方位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此外,自08年10月以来,针对“一法一条例”

的宣传活动就达到25次,出动宣传车28次,在全区8个苏木镇办事处广泛开展巡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折页、小册子20万余份。

五是注重对外宣传。通过各级报刊杂志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工作,让外界了解九原区人口计生工作开展现状。截至目前,我区已有100余篇人口计生方面的信息被国家、自治区、市有关报刊、网站刊用和发布,其中《中国人口报》刊用4篇、《包头日报》刊用5篇,自治区人口网、包头市人口计生政务网刊用40篇,编发《九原人口计生动态》45期。

六是加强生育文明创建。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把“新家庭文化书屋”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全面开展以“三好三无”为主要内容的生育文明创建活动,培养了一批生育文明示范乡村和生育文明示范户。累计投入26万元,建成4个人口文化大院(生育文化广场、生育文明一条街),20个新家庭文化书屋,该项工作还在2010年的全市亮点观摩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同时,以“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积极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育关怀、男女平等社会新风尚。

七是加强党政领导和计生干部培训。08年以来,区委组织部、区委中心学习组先后多次举办全区人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区人口计生局共组织苏木镇办事处党政分管领导和计生办主任到自治区人口计生委培训中心、南京人口学院参加“一法一条例”培训班3期,受训人员达50余人次。同时,

积极选派区、镇两级技术服务人员到市人民医院等培训机构,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与自治区、市相关技术培训机构,举办涉及B超、检验、乳腺诊断仪操作、不孕不育症诊治、优生遗传技术等各类培训班,培训技术服务人员达200余人次。各苏木镇办事处也结合实际,采取区、镇逐级培训等方式,加大对苏木镇办事处、村(社区)两级人口计生干部的培训力度,培训镇、村干部达300余人次。

二、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基本情况

为使“一法一条例”的贯彻执行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贯彻落实计划生育“一法一条例”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紧紧围绕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法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自治区、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区委、区政府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明确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苏木镇办事处和区直部门政绩考核范围,不断增强主要负责人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人口计生工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路书记、雪区长经常过问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基层督查和现场办公,指导解决人口计生工作难题。将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足额拨付,坚持把人均投入情况纳入各苏木镇办事处目标任务考核内容,确保落实到位。

2011年区镇两级财政预算的人口计生事业经费为647万元,其中区456万,镇级191万,人均达32.8元,超出市级要求人均18元标准。严格执行计生考核评估制度,推行人口计生工作述职制度,全面落实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坚持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评先评优和晋职、晋级、提干、录干等的审核依据。加强了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08年以来,全区投入300余万元,新建和改建区、苏木镇办事处服务站(所)3个,村服务室15个,并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区本级成立了计划生育执法办公室,配齐配强了计划生育工作队伍。

(二)加强管理,加大服务,不断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近来年,我区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以人口计生部门为主,法院、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协作配合的计生执法网络体系。在全区人口计生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计生干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工作水平。一是依法规范计划生育证件审批。严格各种计划生育证件的审批发放程序,实行个人申请、村(社区)委审核、苏木镇办事处审批。全面公开生育指标,实行审批权限下放,授权苏木镇办事处发放《一胎生育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二是狠抓节育措施的落实。去年以来,我区先后开展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情况、人口出生清理情况、违法生育情况、社会抚养费征收“四项清理”专项活动10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重点对象环孕情检查、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补救措施、

社会抚养费征收、违法生育查处、人口出生统计“六个落实到位”。下大气力抓好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加强孕前管理,及早发现政策外怀孕对象,千方百计在大月份之前落实补救措施,积极动员和引导群众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三是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了计生、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信息通报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全区人口出生、死亡、计划手术通报制度,落实了人口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四是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区服务站开展了以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防治三大工程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积极做好了咨询服务,区镇两级服务站(所)均设立了咨询门诊,开设计生服务热线,对育龄人群开展经常性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服务,在区内各家宾馆、超市、各村级医疗网点服务大厅设立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为育龄群众提供“多渠道、全方位、开放式”的药具发放服务。2011年,共免费为育龄群众施行707例计划生育手术;免费发送41万份避孕药具;免费为17822万余名育龄妇女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查,免费优生检测160例,营养素发放3500余盒,开展环孕情检测67169人次,提供咨询服务3万余人次。投资20万元,与包头市乐育母婴服务公司合作租用600平方米场地,建设集孕妇学校、亲子教育、婴幼儿用品为一体的九原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基地,现正在装修,近期可投入使用。

五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了以“奖励、优惠、保障、扶助”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2011年全

区有131人享受了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兑现国家奖扶、特别扶助、双女绝育奖励、贫困慰问等各项奖励优惠80万元,惠及3370户计生家庭。使计划生育家庭得到了 更多实惠,形成了良好的生育导向。

(三)全面监督,综合治理,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随着“一法一条例”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管理的工作轨道。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将计生政策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计划生育重大事项上墙公布,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的透明度。一是严肃查处“两非”违法行为。在建立健全凭证引产、定点引产、终止妊娠通报、B超管理举报奖励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扎实开展打击“两非”行动,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从公安、纪检、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开展打击“两非”行动,“两非”案件查处工作取得新突破,有效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的势头,近年来我区未发生“两非”案件。同时,区计生领导小组还组织人口计生、公安、卫生、工商、质检、药监等6部门开展了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全年组织开展了3次集中整治活动,共查民营诊所、性用品个体户180家,取缔黑诊所35 家,没收违规器械12件,没收非法计生用品药品56盒,责令整改13家,有效地促进了医疗和药品商店经营规范化,抑制了“两非”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二是狠抓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2011年,全区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违法生育清理和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项活动,重点查处党员干部违法生育

情况,按照新修订的《条例》,重新规范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统一全区征收标准和首征标准,实行续征机制,进一步规范违法生育处罚规定,对违法生育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依法申请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011年全区共处理违法生育案件34件,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31万元。三是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工作。我区建立了信访接待制度,设立信访接待办,由专人负责,做好每一件群众信访工作,认真登记、落实好上级和相关部门交办、转办、督办的信访举报件,按时查清、处理,及时上报办理结果,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2011年,信访办结率达100%,按期结案率达97%。四是全面推进群众自治。近年来,我区狠抓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将计生工作重心下移至村一级,通过公开招聘、统一考试、竞争上岗、择优录用,选拔了一批女性村干部充实到村计生专干岗位,09年公开招聘了9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苏木镇办事处服务站,不断充实计生队伍。将党建工作与计划生育工作良好结合,对村级干部实行“政治上给予待遇、经济上给予保障、职能上给予完善、管理上给予强化”的“四个给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两委班子建设,激发村干部抓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村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中明确规定了群众享有的计划生育权利和义务,增强了村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民主管理意识。五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管理 “均等化”服务。在区、镇两级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各苏木镇、办事处还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 8

厅方便流动人口办证,村(居)聘任了流动人口协管员;建立了每季度召开一次的流动人口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公安、工商、卫生、计生等部门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健全了流动人口信息异地协作双向管理机制,完善了流动人口PADIS信息平台,2011年共录入流动人口70734人,与39个地区签订了区域协作协议书,平台接收异地查询信息7706条,反馈提交信息7706条,反馈率为100%;为提高流动人口持证率,全年认真开展了2次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清查活动,共查验婚育证17368份。基本实现了辖区内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一盘棋”目标。同时,我区除在落实“生育关怀”、“关爱女孩”等政策与本地人一视同仁外,还为流动人口提供了温馨化的服务。采取定点定人定时上门服务的方式为流动人口送去技术服务、科技信息、就业信息等各类信息,并开通服务热线以便随时咨询;在村(居)开设爱心阅览室、活动室,丰富流动人口业余生活;成立留守人员家政服务中心和留守儿童爱心驿站,解决了外来打工人员门店承租、经营办证、子女托管等实际困难。

三、人口计生机构队伍情况

我区始终把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作为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于2007出台了《九原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区聘、镇管、村用”的用人机制。目前全区有村级计生助理员180人,苏木镇、办事处工作人员51名(包括分管领导)。区人口计生局工作人员35名(包括临时工)。有区级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苏 9

木镇级计划生育服务站3个,中心村(社区)计生服务室10个。

一是加强了技术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09年面向社会招聘了9名合同制技术服务人员,充实到了各苏木镇级计生服务站,工资由区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实行了绩效工资;同时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广泛开展了科技大练兵活动,对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基本功等要素加强指导,提高了技术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了村级计生职业化队伍建设,每年至少对村级计生助理员进行2次培训,年底进行业务考试和综合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进一步提高了待遇:2007年初全区村级专干月工资人均仅200元,2008年达到400元,2009年提高到人均700元,全部实现了由区财政统一拨付,并且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度,每月扣除部分工资到年底考核合格后发放,截止2011年,人均工资已达到了800元,部分苏木镇、办事处达到1000元。2011年区财政预算达到每人每月800元,苏木镇、办事处再给予一定补贴,部分地区工资已超过1000元,2012年区财政预算达又增加100元,达到每人每月900元;去年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了离职计生助理员待遇问题,确定从2012年起对我区连续工作10年离职的计生助理员每年给予1000元生活补贴。

三是积极探索保障计生队伍健康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2008年底拟订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施办法》、09年初拟订

《关于提高九原区嘎查村居级计生助理员工资待遇的实施办法》,对计生专干“三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奖励补助、评估考核、增强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四、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对“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法律和条例情况的自查自纠发现,我区在新形势下贯彻执行一法一条例工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目前计生奖励政策尚处于低层次水平,这既与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为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不相称,也与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高增长的财政收入和日益丰富的国家财富不匹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的权利意识、诉求意识不断觉醒,他们迫切希望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是依法管理与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依法行政的大力推进,各种前臵条件的取消致使相应的工作措施相对滞后,人口计生工作手段与目标的矛盾日益突出,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加,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一法一条例”的出台,对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违法者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对群众不自觉履行义务又缺少必要的惩戒措施,使群众普遍产生“现在计生政策放宽了” 11

的错觉,由此也造成计生工作“有法反倒没办法”的被动局面,许多工作者积极性受挫,对做好计生工作缺乏信心,节育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三是社会抚养费征收难以到位。一是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不予配合的对象(尤其是外出人员)缺乏有效惩戒手段,征收决定书难以下达。二是当事人的年收入取证难。特别对于一些中高收入的非法生育对象的年经济收入情况,调查起来存在不少困难。此外,有些对象钻法律空子,故意避重就轻到外地低额处罚,不接受本地处理。三是法院上门执行难。由于法院的审理时间过长,办理非诉案件人手不够,执行精力、力度不到位等因素,致使案件处结率不理想,难以起到震慑效果。

四是计生队伍力量亟待充实和加强。由于计生工作相对比较辛苦,干部普遍不想或不愿从事计划生育工作,造成计生队伍的新鲜血液得不到经常性补充。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人员严重不足,分管计生工作的苏木镇办事处领导变动频繁,不想或不愿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为数不少,一些重要的工作由临时工负责,对计生工作的连续性开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村级计生专干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计生专干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水平不高等问题。

五、工作建议

我们将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深入调查研究,按照既管得住又管得好的原则,努 12

力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进一步加大贯彻实施计生法律法规工作力度,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更加注重依法行政,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打造具有九原特色的工作亮点。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以提高群众知法守法、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目的,继续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婚育文明宣传;在社区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新风宣传;在学校侧重国情国策讲解和青春期性教育,逐步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使各级计划生育干部和广大育龄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着力提高干部群众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的知晓率。

二是强化依法行政。严格落实“一法一条例”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增强执法能力。全面加强计生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落实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杜绝违法行政行为。进一步加强对信访案件的查办和督办,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违法生育案件查处力度,重点加大对富人名人、党员干部等特殊群体违法生育的处罚力度,维护生育秩序的公正。进一步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提高征收到位率,督促基层把社会抚养费全部用于计划生育,杜绝违纪违法现象。

三是强化保障机制。坚持“一票否决”制,进一步明确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责

任。坚持利益导向,进一步健全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机制。进一步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确保财政经费、扶持经费足额及时到位。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全面规划建设好区站、镇所,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生殖健康监测、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落实好长效节育和补救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两非”案件查处力度,重点监测和整治医疗保健机构、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出版市场和广告市场,健全查处“两非”案件长效机制。

四是切实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情况通报制。进一步完善卫生、公安、民政婴儿出生、死亡、新生儿户籍登记、新婚登记资料定期通报制,对无生育证住院分娩的,切实做到接诊后1小时内向当地计生办通报。

五是加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按照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干部培训与考核工作体系,重点加大对镇、村两级的培训力度,逐步完善队伍结构,力争达到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

第7篇:贯彻质量标准法(一法一条例)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颁布施行以来,市政府积极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群众团体、新闻媒体共同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和狠抓贯彻落实,使“一法一条例”内容深入人心,全市基本形成了宣传落实“一法一条例”的良好氛围。标准化工作和建设取得了新进展,较好地发挥了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基础作用,在促进xxx市工业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工业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三产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根据检查通知要求,将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情况向大家简要汇报如下:

(一)学习宣传情况

知法懂法是贯彻实施法律的前提。为此,自“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市人民政府组织力量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学习和宣传活动,增强全民对“一法一条例”的了解和认识,为条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舆论保证。

一是在每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全国质量月,10月14日的国际标准日和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积极开展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利用宣传车、悬挂横幅、宣传板报、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和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共出动280余人次上街开展咨询活动,提供咨询3000余人次,散发资料1万余份。

二是在日常工作中,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大对企业的宣传指导力度,引导企业向法制化、标准化道路上发展,使企业了解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等众多环节上创造了较好的效益。

三是加大对企事业单位厂长(经理)、质量管理人员、标准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四年来共举办标准和标准化管理培训班8期,学员人数到达300余人次,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自治区及xx州举办的标准化培训班。

四是加大执法人员和标准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一法一条例的主要实施单位,执法人员和标准化管理人员均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

五是将“一法一条例”作为“抓源头、促质量”的出发点,加大执法力度,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一法一条例”的学习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行政执法人员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企事业单位对“一法一条例”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二)贯彻实施情况

标准化工作如何服务经济的发展,是各地政府最关心的事情。为此,我市积极开展标准化的各项工作,充分运用标准化措施,扎扎实实地为发展经济服务,努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是认真扎实的开展消灭无标准生产工作。工业在xx市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发展好坏直接影响xx经济与社会前景,依据标准组织生产就成了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2000年,我市组织开展了消灭无标准生产工作,成立了“xx消灭无标准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组成,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工作方案。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消灭无标准生产取得一定成效,2001年被评自治区为消灭无标准生产工作先进县市。

二是加大标准化工作监管力度,巩固消灭无标准生产的成果。为进一步巩固消灭无标准生产成果,近年来,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加大了标准化工作的监管力度,每年对生产企业进行普查登记,及时掌握企业的执行标准情况。截至目前,对全市418家生产企业所生产的1175个产品进行了普查登记,并建立了企业台帐,其中执行国家标准的产品有534个,执行行业标准的产品有362个,执行企业标准的产品有269个,执行地方标准的产品有10个。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有38家,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38家,采用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有6家企业的7个产品,取得强制性认证证书企业6家。标准覆盖率由2000年的61%上升到了现在的99.5%。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企业标准化意识、标准化水平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标产品。“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我市认真履行职责,以铁腕抓质量,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标产品,切实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健康安全。共制修订标准119个,检查企业依据标准组织生产302个,查处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案件35件,受理消费者投诉此类案件10起。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有效地遏制了非标生产产品的苗头,极大地扭转了缺乏诚信的不良社会风气,营造了良好的消费、竞争及投资环境。

(三)几点认识和体会

在几年的工作中,我们认识到,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标准化工作,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标准化工作,才能使标准化工作有正确的方向;二是只有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扣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根主线,依靠科技进步和改革两大动力,才能使标准化工作有所作为;三是只有坚持以市场急需、企业急需、政府急需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开展标准化工作,才能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四是只有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水平的提高;五是只有从逐步融入经济一体化进程

上一篇:公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下一篇:放射科影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