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标题精选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文标题精选

公文标题精选 篇1

1.一抓好重大活动宣传、二抓好重大政策宣传、三抓好特色活动宣传四抓好典型人物宣传。

2.一是增进共识,汇聚社会各界力量;二是紧扣基调,扎实服务“两个加快”。(1)助推经济巩固回升。(建言“投资拉动”。献策“产业支撑”)(2)助推灾重建发展,(努力推进恢复重建.积极服务灾区发展)(3)助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探索绿色发展路径。)(4)助推“十二五”规划编制。三是关注民生,协力维护和谐稳定。(1)促进民生加快改善。(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探索途径,有序推进民主监督。(1)开展民主评议。(2)督办重点提案。(3)组织专题视察。五是多措并举,着力强履职基础。(1)发挥委员作用。(2)强化学习培训。(3)支持委员履职。(4)完善制度机制,(5)加大宣传力度。(6)强化机关建设。

3.一是增进“高位求进”思想共识。二是助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着力扩大有效需求,(2)着力产业强势发展.(3)着力农业改革发展.(4)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5)着力区域协调发展,(6)着力对外开放合作。三是协力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四是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是不断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4.一是强化引导,扎实抓好提案征集。二是丰富形式,拓宽委员知情渠道;三是坚持标准,严把审查立案关口。

5.一是准确交接,确保及时办理;二是摘报提案,争取领导批示;三是重点督办,强化以点带面;四是走访督办,搭建办理沟通平台;五是创新方法,丰富提案督办层次。

6.一是强化学习培训,有效提高履职能力;二是办好联席会议,深入交流经验;三是搭建互动平台,推动工作交流。四是开展视察检查地方提案工作。

7.一是选准着力方位,服务发展大局;二是提高提案质量,强化工作基础;三是突出重点督办,健全完善制度;四是增强办理实效,促进成果转化;五是切实加强完全,扩大社会影响。

8.一是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规模稳步增长(2)素质逐步提高(3)结构不断优化(4)队伍日趋年轻(5)分布渐趋合理;二是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三是事业发展平台不断拓展。四是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9.一是人才队伍规模逐步壮大。二是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三是人才资本效益持续增强。四是以“两高”人才为重点,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五是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六是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七是人才成长通道进一步畅通。八是博士后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九是留学人员工作成效显著。十是加速人才智力转化。十一是搭建智力转化平台。

10.面临形势:一是机遇持续向好。二是需求更加旺盛。三是竞争日趋激烈。

11.基本原则:一是服务发展与队伍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二是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三是高端引领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原则。四是激活存量和扩大增量相结合原则。五是契合需求和适度超前相结合原则。

12.建设重点队伍: 一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二是重点优势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三是社会事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13.实施重大工程:一是领军人才培育工程;二是知识更新工程;三是智力转化工程;四是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五是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六是人才引进工程;七是专家下基层行动计划;八是人才援助工程;九是非公组织人才扶持计划;十是“银发”人才工程

14.制度保障:一是创新选拔培养制度;二是创新引才引智制度;三是创新评价使用制度;四是创新流动配置制度;五是创新激励保障制度;六是创新投入政策;七是创新公共服务政策

15.规划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完善规划体系;三是做好反馈评估;四是营造良好环境。

16.一是树立开放开发理念,面向全球集聚市端人才。(1)强化政策支持引才。(2)提高服务质量招才;(3)开展专项活动引才。二是拓展创新创业平台,率先发展“人才经济”。(1)完善创新载体;(2)建设“人才特区”;(3)搭建融资平台。三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提高人才整体竞争力。(1)实施教育创新工程;(2)实施人才“产销衔接”工程;(3)实施城乡人才发展一体化工程。

17.一是加快引进培养,造就特色产业人才队伍。(1)大规模引进高端人才。(2)大力度培养专业人才。二是强化政策支撑,营造人才环境比较优势。(1)大幅度增加人才投入;(2)对优秀专业人才给予创业扶持;(3)解决人才“身份”之忧。三是加强激励驱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1)提高钒钛高端专业人才待遇。(2)对优秀人才给予重奖。

18.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人才工作作为“第一工程”。二是加大资金投放,用特殊政策激活“第一资源”。三是加快人才引进,以超常举措吸纳“第一要素”。

19.一是培育提升企业家能力,引领国有企业加快分展;二是引进职业化高端人才,支撑国有企业战略扩张;三是着眼优化结构选用人才,服务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四是激发企业家创业活力,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大。

20.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海外引才作为人才强校战略抓手;二是瞄准重点对象,多渠道多形式聚集海外高端人才;三是营造良好环境,增强对海外高端人才的感召力;四是充分发挥海外高端人才作用。

21.一是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夯实创新发展基础。(1)搭建创新平台引才;(2)依托重大专项引才;(3)通过产学研结合引才;(4)采取团队方式引才。二是实施“人才哺育工程”,增强持续发展后劲。(1)实施“人才开发千人计划”;(2)“引入送出”培训人才;(3)依托项目开发实践培养人才。三是实施“人才激励工程”,提高加快发展活力。(1)实行“一流人才、一流平台、一流待遇”;(2)推广专业技术人才“三师制”管理模式(即设计师、工艺师、质量师。(3)对重点产业领域、重点人才实施重点激励。(4)注重文化激励。

22.一是统筹规划布局,实现人才开发系统化;二是统筹政策创新,实现人才工作制度化;三是统筹人才投入,实现投入效益最大化;四是统筹重点工作,实现工作效能最优化。

23.一是优化人才环境,引导人才向园区“大集聚”。(1)优化政策环境,破解聚才瓶颈。(2)优化创业环境,搭建事业平台;(3)优化人文环境,真情服务人才。二是创新培养方式,促进人才素质“再提升”。(1)依托重点项目培养领军人才;(2)实施校地合作培养急需人才;(3)以企业引领培育特色产业人才。三是推动人才与产业对接,确保人才作用“能发挥”。(1)推选首席专家制带动重点产业突破。(2)组建优秀人才团队推动重大项目攻关。(3)依托专业人才拉动优势产业发展。

24.一是围绕科学重建,构建人才优先发展的工作格局。(1)科学规划(2)完善政策;(3)强化服务.(4)加强合作;二是围绕和谐重建,以人才优先发展服务和保障民生。(1)实施“生命救护”行动;(2)实施“安居保障”行动。(3)实施“就业援助”行动。(4)实施“园丁工程”行动。(5)实施“心理抚慰”行动。三是围绕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灾后重建人才开发。(1)坚持高端引领凝才聚才。(2)坚持立足实践育才炼才。(3)坚持以用为本识才用才。四是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强力助推绵阳发展新跨越。(1)营造保障有力的工作环境;(2)营造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3)营造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

25.一是创新农村人才回引模式,大力回引农村创业人才。(1)以“感情回引”为基础,激发外出优秀人才回乡创业热情;(2)以“政策回引”为支撑,优化外出优秀人才回乡创业环境;(3)以“项目回引”为载体,搭建外出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平台。二是创新基层干部选拔模式,积极回引农村管理人才。(1)推行“公推直选”,引导回引人才参与村级事务管理。(2)探索“从农民工中公选基层领导干部”,强化回引人才的政治引导。(3)实施“引才强村千人计划”,加强回引人才的培养提升。三是创新农村人才开发模式,充分发挥回引人才示范带动作用。(1)搭建“超市”服务平台,为回引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舞台。(2)打造“超市”示范基地,为回引人才创业示范提供平台。(3)畅通“超市”专家网络,为回引人才自我提升提供渠道。

26.一是着眼技术领先,培育高端人才。(1)实施专项计划培养产业领军人才。(2)完善育才体系培养骨干人才;(3)拓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二是搭建创新平台,吸引急需人才。(1)依托创新联盟引进高端人才。(2)创建技术中心引进研发人才。三是强化服务保障,留住关键人才。(1)严格行业自律规范人才流动;(2)制定职业标准完善人才评价。(3)强化组织协调解决人才困难。四是健全激励制度,激发人才活力。(1)实行政府专项人才奖励政策。(2)引导企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3)强化对硅材料产业人才的政治激励。

27.一是多措并举聚才,让急需人才“引得来”;(1)创新政策吸引人才(2)拓展视野引进人才;(3)阳光操作选拔人才。二是大胆培养使用,让引进人才“干得好”。(1)个性化培养。(2)多渠道锻炼.(3)全方位激励。三是真情服务关爱,让优秀人才“留得住”。(1)出台引进人才管理服务办法。(2)建立常态化管理服务协调机制。(3)着力打造安心放心舒心的生活工作环境。

28.一是构建多源吸纳机制,打造人才注入“洼地”。(1)通过市场引才。(3)异地组织活动引才。(3)面向社会考试调配引才。二是试行人才储备制度,构建紧缺人才“蓄水池”。(1)成立储备中心;(2)创新运作方式;(3)给予政策优惠。三是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建设服务达州“智力库”。四是完善服务贸才机制,形成人才汇聚“磁力场”。(1)建立领导联系重点人才制度。(2)提供创新创业服务。(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29.一是组建科技副职服务团队,突破项目资金“瓶颈”。(1)主动邀请科技人才来雅挂职服务。(2)积极争取省派科技副职工团职来雅帮助工作。(3)不断扩充科技副职团规模。二是引进农业专家服务团队,破解产业技术“难题”。三是选派科技特派服务团队,跨越农技推广“障碍”。(1)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加大技术革新改良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四是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激发人才团队创业激情。(1)规范完善团队选派制度。(2)加大投入保障力度。

30.一是认真分析市情,确立特色产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二是强化投入保障,设立特色产业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三是实施专项工程,引导特色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创优。四是营造一流环境,全力打造特色产业人才聚集洼地。(1)出台优秀人才享受政府补助政策。(2)及时发现和使用特别优秀人才。(3)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激励。(4)强化典型人物的宣传。(5)开展人才环境建设争先创优活动。五是完善组织体系,构建特色产业人才开发联动机制。

31.一是实行“市县一体、以市带县”工作思路。(1)组建乡镇人才工作站。(2)创新人才目标考评机制。二是按需施教,大力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能力素质。(1)突出培训重点,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示范性;(2)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针对性;(3)整合隔声、师资资源,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三是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作用。(1)搭建示范平台;(2)搭建创业平台;(3)搭建参政平台。三是创新载体,有效引领城市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1)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发展。(2)引导成功人士回乡创业。(3)实施人才援助“三大行动。”

32.一是大规模培养基层人才,提升藏区人才队伍能力素质。(1)加快职业教育步伐,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2)创新工作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3)实施重大人才项目,提高人才培养的示范性。二是多渠道聚补充基层人才,改善藏区人才队伍结构。(1)引进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2)选派优秀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3)实施人才援助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三是稳定用好现有人才,激发藏区人才队伍活力。(1)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人才的主阵地;(2)注重在待遇上关心基层人才;(3)努力营造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

33.一是拓宽引才渠道,优化检察人才队伍结构;(1)以公招破解基层补充人员难的问题。(2)以选调补充各类专业人才。(3)以考调引进业务骨干。二是创新育才方式,提升检察人才队伍素质。(1)个性化培养,帮助快速成长。(2)改革培训模式,提高实战能力。(3)集中司法考试培训。(4)突出学历教育,不断提升队伍学历层次。三是健全用才机制,营造检察人才干事创业环境。(1)真情关爱留住人心;(2)激励成才凝聚人心;(3)提供干事舞台稳定人心。

34.一是支撑发展,用好科技人才;二是面向未来培养科技人才;三是构筑平台,集聚科技人才。四是营造环境,激励科技人才。

35.一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打造“两高”人才队伍。(1)以“天府英才”工程为统揽,着力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2)以“百人计划”为契机,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以“知识更新工程”为载体,大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素质。二是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加速“两高”人才智力转化。(1)健全促进人才出的评价体系。(2)健全鼓励人才开拓进取的激励机制(3)健全加速人才创新创业的使用机制。三是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两高”人才发展环境。(1)推进人才配置市场化。(2)推进人才管理科学化。(3)推进人才服务亲情化。

36.一是以科学规划引领为先导,优化整合资源,努力夯实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工作基层。(1)抓摸底调研,科学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规划。(2)抓资源整合,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3)抓质量监管,确保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实效。二是以实施重大项目为抓手,围绕产业抓培训,着力打造四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1)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打造非农技能型人才队伍。(2)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打造农村生产型人才队伍。(3)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打造农村经营型人才队伍。(4)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着人培训工程,打造农村社会服务型人才队伍。三是以健全工作机制为基础,强化保障支撑,努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常态化。(1)各方联动,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长效机制。(2)加大投入,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供资金保障。(3)注重激励,充分调动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创业的积极性。

37.一是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聚集良好环境.(1)打造良好机制聚才。(2)推行多元模式引才;(3)改进评价机制识才。二是以能力建设为主导,全面提升质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1)借学术研究造就人才;(2)靠业务培训提升人才;(3)用技术比武发现人才。三是以强化服务为主题,充分发挥质监人才在质量兴川,服务发展的骨干作用。(1)贴近民生,扩大服务覆盖面。(2)突出重点,增强服务影响力。(3)加强管理,确保服务规范化。

38.一是搭建事业平台,吸引凝聚优秀人才。(1)瞄准事业发展,超前谋划人才战略。(2)创新引才机制,吸引聚集急需人才。(3)建设“人才特区”,吸引争夺高端人才。二是创新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快速成长。(1)提前压担子培养人才。(2)积极送出去培养人才。(3)举办定向班培养人才。三是优化人才环境,激发人才队伍活力。(1)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公平竞争环境。(2)建立与业绩紧密挂钩的分配激励制度。(3)营造爱国、科学求实的精神文化氛围。

39.一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1)以“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和“百人计划”为住手,引进科技领军人才。(2)以“西部之光”人才计划为载体,培养青年科技英才;(3)以创新人才“青苗计划”为抓手,培育未来优秀人才。二是深化人才管理制度改革,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1)加快用人制度改革,创新人才选用机制。(2)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三是发挥人才智力密集优势,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1)发挥院士专家作用,为“两个加快”提供智力支持。(2)转化院所人才资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3)深化院省科技合作,提升地方发展能力。(4)坚持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0.一是突出重点,探索建立人才特区。(1)优化学科布局,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2)创新机制政策,推进人才特区建设。二是多措并举,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2)大力引进高潜力人才。(3)实施智力引进计划。三是搭建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1)搭建科技创新平台。(2)搭建科技创业平台。

41.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健全工作机制。二是制定激励政策,注重工作导向。三是搭建工作平台,倾心服务三农。四是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实用人才。

42.一是培养领军人才,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二是开展院地合作,加强农业新技术推广;三是培训乡土人才,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四是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地方优化发展思路。

43.一是完善人才优惠政策体系,提供创新创业保障,(1)设立“三大基金”,鼓励创新创业;(2)发放“三类补助”给予初期扶持。(3)实施“两项重奖”,开发创造潜力。二是搭建人才创新支撑平台,鼓励多出创新成果。)(1)打造软件公共技术平台,(2)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三是搭建人才创业孵化平台,扶持创业企业发展壮大。(1)拓宽创业人才融资渠道。(2)提供人才创业融资服务。(3)完善创业项目孵化体系。

公文标题精选 篇2

一、相关规定沿革情况

对公文标题,人们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中都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这也恰恰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所进行的公文改革进程。从发展的过程来看,公文标题的改革伴随着公文处理规定的修订完善,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一)初期试行阶段

即20世纪50年代前期,公文标题经历了由无规定到模棱两可规定的过程。政务院1951年9月29日颁发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公文用纸第一页须包括文种、发文字号、事由、附件、主送机关、抄送机关、拟办、批示等栏。受文机关填写在规定栏内,文前、文尾不另写受文机关。”这种无标题的公文版式在当时是正常的。此类公文,不仅在20世纪50年代比较普遍,而且在60年代也有较大影响。1955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批准公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发文须加注‘标题’或‘事由’(便函除外),并在第一页规定的地方填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则出现了两套主要格式:有的加标题,有的仍标注事由。当然,也还时有无标题的公文出现。有标题的公文,也有不同情况:有的是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者统一的完整标题,有的是缺一项或两项的不完整标题。

(二)探索发展阶段

即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1957年10月3日国务院秘书厅《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中,提出取消“事由”,改为“标题”,改变以往把“发文机关”、“事由”、“公文种类”三者分割的现象。同时,较明确地提出了标题的概念及其构成,指出:“所谓‘标题’,就是由发文机关、公文事由和公文种类三者所构成的文件名称。”这一阶段后期,中央一级机关的许多公文标题日趋完整,省以下机关先后效仿而改变了原来的做法。然而,也有不少地方还常常出现不完整标题,或者还有“三者分割”的现象。

十年“文革”期间,我国公文工作也受到一定的干扰和冲击。各级机关的公文标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规范问题,就连国家级机关的公文标题也拟制得五花八门,甚至毫无章法可言。“文革”结束后的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但不规范的公文标题仍比较多见。

(三)日臻规范阶段

即1981年2月至1993年10月,这一时期对各级机关公文起规范作用的法规性文件主要有三个。198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种类。”此规定对于促进公文标题的规范化意义重大,但它也有缺陷,即“三要素”均没有省略的余地,这同公文写作实践常常发生冲突。198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标明发文机关和公文种类……”此规定用“一般”作为限制词,限制“应标明发文机关”则意味着“发文机关”可以适当省略,这较好地解决了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矛盾。但由于“一般”也限制了“应标明公文种类”,则为省略文种的做法提供了依据。1988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厅字[1989]27号)规定:“文件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内容和文种三部分组成。”从而在党的文件中正式规定了公文标题的“三要素”,但也由于“一般”的不确定性,而使人们理解各异、执行不一,有的对公文标题的要素随意省略,以致影响了公文质量。不过,从总体来看,由于国家级机关的公文标题开始讲求结构规范,全国公文整体规范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修订完善阶段

即1993年修订后的《办法》发布以来的时期,也有三个主要法规性文件(考虑沿革情况亦可将前后的文件统一称作“公文处理法规”)。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无文种的不规范公文标题已习以为常,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无文种的公文标题与公文标题特征、公文基本精神不一致,违反同一律;文种作为公文这一事物名称的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省略。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办公厅大力加强公文规范化建设,于1993年11月发布了修订后的《办法》,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并准确标明公文种类。”这就弥补了原《办法》的缺陷。之后,国务院办公厅从自身做起,公文标题越来越规范,为各级机关做了示范,使随意省略文种的错误得到了有效的纠正。这期间,党的文件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则去掉了“一般”,规定“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和文种组成……”。此规定虽然仍不够明确具体,但较以前有很大改进。2000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新《办法》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此规定和1993年《办法》基本一致,只是文字表述更简明、得体。新《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公文处理法规的修订完善乃至公文各项改革工作进入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查阅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近几年发布的公文,无文种的公文标题已彻底杜绝。同时,我们发现:国务院办公厅在新《办法》施行前后加大了实现公文规范化的工作力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务院各部门报送公文简报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发[1998]113号)针对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上报国务院的公文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今后,凡明显不符合《规则》和《办法》规定的公文,一律退回报文单位。”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家级机关公文规范化水平(包括公文标题的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其他机关公文标题结构不规范尤其是无端缺失文种的情况得到了较好的纠正,即便存在一些问题,也已不是主流。

二、历史因素影响分析

公文写作实践的改进,较之公文处理规定的修订往往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是因为公文处理规定的每次修改和完善,都不可能一下子消除以前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公文写作实践上,而且表现在公文理论研究层面。

(一)历史因素对公文写作实践的影响

1.1957年国务院秘书厅发出《意见(稿)》后,仅在文件首页填写文种、发文字号和事由等项的无标题的公文版式在省部级及其以下机关仍流行了一段时间。

2.有标题的公文,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六七十年代也往往不大讲究标题的结构规范。下面,举实例说明:《中央转发×××党组关于……的请示报告》(中发[58]×××号),发至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当属下行文中的批转性通知,显然缺少通知文种。(若按现行规定衡量,尚有诸多不规范之处,如简称不规范、“批转”和“转发”不分、“请示”和“报告”不分等。)《中共××省委教育会议报告》(×发[58]×××号),主送“中央并各地、市、县委,各党委、党组”(上行、下行不分),从标题结构来看,虽“三要素”齐全,但明显缺少必要虚词联结,事由“教育会议”也不确切。若按报告行文,应改为《中共××省委关于××教育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复关于复员建设军人参加企业当学徒的工资待遇问题》((58)中劳薪字第××号),总体结构和句法结构均存在病误,若答复不相隶属机关的询问,应改为《劳动部关于分配到企业当学徒的复员建设军人工资待遇问题的复函》;若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文种则应改为批复。《公布“……的规定”实行》(铁人资刘(59)字第××××号),可按印发性通知标题的结构修改为《铁道部关于印发<……的规定>的通知》(新《办法》规定部门规章用“令”公布)。××省劳动局为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由》((58)×劳护字第××号),按规范结构拟制,应改为《××省劳动局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通知》。《关于……问题》((60)中劳配字第00××号),应改为《劳动部关于……的通知》。《中共中央通知》(中发[1972]××号),按规范结构拟制,应改为《中共中央关于……的通知》。(以上发文字号大多不规范,说明公文标题和发文字号都有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

3.20世纪80年代,尽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暂行办法》,但结构不规范的公文标题依然普遍存在。它体现了这一阶段过渡时期的特点。举几个国家级机关的公文标题说明:《转发第三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的两个文件》(厅(信)发[1982]13号国办发[1982]29号),按规范结构拟制,可改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的两个文件的通知》;《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发[1983]×号),按规范结构拟制,可修改为《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或《中共中央关于妥善处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发[1985]1号),按规范结构拟制,可修改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的通知》(“贯彻”也可改成“认真落实”);《薄一波同志在听取烟台市委整党工作汇报时的讲话》(中指发[1985]7号),按规范结构拟制,可修改为《中指委关于印发薄一波同志在听取烟台市委整党工作汇报时的讲话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的几个问题的说明》(中办发[1986]9号),不仅缺少文种,而且发文机关和事由中间缺少“关于”联结,则存在仅两个办公厅“贯彻执行……”之歧义(修改参见下篇《系列谈四》)。《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一月二十二日通过中发[1987]5号),按规范结构拟制,修改成《中央中央关于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决定》为好。

4.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由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越来越重视公文标题的结构规范,狠抓了公文处理法规的贯彻落实,使得国家级机关的公文标题日趋规范。然而,历史延续性影响并未彻底消除,基本表现在省级以下机关公文中。当然,国家级机关的公文标题也偶有反映,如中央军委外事办2007年给国务院办公厅的行文,标题是《关于新建综合办公楼悬挂国徽事》,则仅仅是事由(修改参见下篇《系列谈四》)。

5.矫枉过正是历史因素影响的一种特殊情形。同“函”由弃之不用到上下左右乱用、“请示”由不习惯使用到一度盛行而误用类似,公文标题也有着矫枉过正的经历,亦即由无文种到两文种或多文种的并用。如《关于……的请示报告》、《关于……的请示函》、《关于……的决定的通知》、《关于……的决定的通报》、《关于……的批复的通知》、《关于……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等。举2008年9月媒体刊载的一个实例,系浙江省纪委报给省委的文件,标题是《关于冯顺桥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及处理意见》,文种由“报告”和“意见”组成,事由系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同以上类型均有所不同。在意见文种被规定为法定文种前,应修改为《浙江省纪委关于冯顺桥违纪案的审查情况及处理意见的报告》(“审查情况”也可改成“审查结果”)。即便现在,笔者也主张这样拟制,主要考虑两点:一是此“意见”并非文种身份,而和“情况”一样都是事由偏正词组的中心语;二是向省委汇报案件审查情况不可能不表明态度(提出处理意见),也没必要先打个“报告”再另报个“意见”。

(二)历史因素对公文理论研究的影响

学界在各个时期对公文理论的研究,始终未彻底摆脱历史因素的影响,不少公文方面的著述明显带有不同时期的“烙印”。而这种“烙印”,又必然反作用于实践,对公文写作产生严重的误导。

1993年修订后的《办法》发布以来,公文标题的结构规范已十分明确。然而,在公文学界,关于文种可否省略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息,无文种的公文标题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人甚至还在“潜心”研究20世纪80年代国家级机关公文中的那些无文种的标题,并仍旧大力推介。

批转、印发和单层次转发性通知无故舍弃文种的现象由来已久。例如:《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发[1982]1号)、《转发中央宣传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中发[1982]5号)、《国务院批转林业部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的报告》(国发[1987]35号)等等。高层机关前期的这些不规范的公文标题,确实令公文学界很迷惘。对此,曾出现过种种牵强附会的解释,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一是认为被批转、转发、印发的某公文有文种则可视为本公文有文种;二是认为这是合理地省略了批转、转发、印发类公文的“通知”文种;三是认为“批转”、“转发”是该公文的文种。以上三种解释一脉相承,都是极其错谬的。

这种舍弃文种的批转、印发和单层次转发性公文标题的基本形式有:“×××批转……的报告(意见、请示)”“×××转发……的通知(报告、意见)”“×××关于印发……的方案(规划、要点、讲话……)”等等。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其标题中的文种都只不过是被批转(转发、印发)的公文的文种而已,它都是作为事由部分的述宾词组的宾语而存在的,整个公文标题实际上等于无文种。在第一种认识不攻自破后,有人曾将其解释为“文种的省略”,并由此得出结论:公文标题中的文种可以省略。这实际上是对公文处理法规的否定,而公文标题中的文种绝不可以省略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接着有人将“批转”、“转发”说成是“文种”,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总结出转发性公文标题所谓的“发文机关——文种——转发公文”这种新的结构形式,有人甚至呼吁将“批转”、“转发”正式定为法定公文的文种。笔者认为,把“批转”、“转发”作为文种既不符合语法规范,也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批转或转发公文应使用通知文种,公文处理法规规定得十分明确。那种舍弃文种的公文标题同经常出现的“关于……的请示报告”一样,可以说是极不规范的,我们不仅不宜效仿和提倡,而且也不应该为之寻找“理论”依据。

三、经验教训简要总结

(一)要深入宣传公文处理法规。通过努力,提高各机关、各单位执行现行公文处理法规的自觉性。

(二)办公部门尤其是上层机关办公部门要健全制度,尽职尽责。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岗位责任制和差错追究制,严格执行办文程序,尽量减少或杜绝疏漏,对个别公文标题出现的错讹及时矫正,以免造成上行下效的不良后果。上级办公部门要强化监管职责,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统一组织公文检查,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公文标题的撰制 篇3

1、公文标题主要特征、结构形式或撰制要求

公文标题是标明公文主旨或事由的概括性题目名称,除会议纪要外,一般由发文机关(即行文单位名称)、公文主要内容(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也可称作公文标题的“三要素”。公文标题是个名词性偏正词组,而不是句子。其一般构成形式可表示为: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文种。这样组合后,其语法结构的特点是:文种为中心词,发文机关和事由共同充当文种的限制成分。公文标题是公文的“眉目”,它不仅要揭示公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便于阅读、管理和使用。拟写公文标题应该做到:结构完整,事由明确,文种恰当,语言规范,文字简洁,文题相符。

(1)公文标题中的“三要素”能否省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撰制时应如何把握?

新《办法》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据此,对发文机关来说,“一般应当标明”则意味着有时可以不标明即可以省略;而在什么情况下省略,法规并未作明确规定。从写作实践来看,带有公文版头的上行文可以省略发文机关,而下行文则应保留。

撰制公文标题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a)尽量避免省略而撰制完整的“标准式”标题;

(b)下行文的发文机关不省略为好,以利于公文的管理和利用;

(c)即便省略也不宜省略两项;

(d)文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省略。

(2)、无文种的公文标题主要病误有几种情况?

(a)一般常用公文被误作法定公文,致使标题无文种。

如《……关于……的规划》、《……关于……的计划》、《……关于……的总结》、《……关于……的要点》、《……关于……的安排》、《……关于……的制度》等等。冠以一般法定公文的版头,编排发文字号,直接上报或下发。这类

公文标题,实际上没有法定公文文种,不合乎要求,也不伦不类。

(a)一般常用公文被误作法定公文,致使标题无文种。如《……关于……的规划》、《……关于……的计划》、《……关于……的总结》、《……关于……的要点》、《……关于……的安排》、《……关于……的制度》等等。冠以一般法定公文的版头,编排发文字号,直接上报或下发。这类公文标题,实际上没有法定公文文种,不合乎要求,也不伦不类。

(b)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文种被无故舍弃,致使标题无文种。

如:将被批转、转发、印发的某公文文种视为本公文的文种;将无“通知”文种的批转、转发、印发类公文视为省略;将“批转”、“转发”等视为新文种。

(c)连一般常用公文文种也没有而随意乱造,致使标题无文种。如《关于……的说明》、《关于……的解释》、《关于……的问题》、《关于……的工作重点》等等。此类标题,实际上也等于无文种。关于前面应有发文机关名称,未一一注明;若无发文机关名称,则属于无行文单位和文种的情况。

2、文种不伦不类的公文标题主要类型

(1)并用文种

a、“请示”和“报告”两种文种并使用。如《关于……的请示报告》。这是最典型也较普遍的情况。

b、其他两个文种同时使用。《关于XX年XX的决定的通知》、《关于XXX同志任职批复的通知》、《关于对机关档案管理的决定和转发的通知》等。

(2)混用文种

不分类别,一般常用公文代替法定公文行文;或者区分不好具体文种,将法定公文文种错用。个别的还有将“请示”错用成“申请”的。向上级请求批准,不用“请示”却用“申请”,属于文种运用中“大类不分”和“混用文种”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3)生造文种

即连一般常用公文文种也没有,随意乱造。

另外,有的把“批复”改成“批示”、“批文”等,“批示”曾提出过,但在公文管理法规中从未正式规定。“批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批文”文种。

3、“关于”使用不当公文标题的常见情况

介词“关于”使用不当大体有两种情况:

(1)放错位臵。“关于”的正确位臵应在发文机关之后,而有的公文却放在了发文机关前面。如关于XX医院向XX大学联系临时用房问题的函》,规范的标题应为《XX医院关于向XX大学联系临时用房问题的函》。还有的将“关于

”放在了事由述宾词组中间,如《XX医院召开关于转制会议》(此标题还有一个毛病是无文种),规范的标题应为《XX医院关于召开转制会议的通知》。

(1)放错位臵。“关于”的正确位臵应在发文机关之后,而有的公文却放在了发文机关前面。如关于XX医院向XX大学联系临时用房问题的函》,规范的标题应为《XX医院关于向XX大学联系临时用房问题的函》。还有的将“关于”放在了事由述宾词组中间,如《XX医院召开关于转制会议》(此标题还有一个毛病是无文种),规范的标题应为《XX医院关于召开转制会议的通知》。

(2)过度使用。多表现在转发性通知上。

4、公文标题文种前的结构助词“的”的使用,缺少必要助词“的”公文标题的常见类型

有公文标题中助词“的”也不可有可无的,它是中心词文种前面定语成分的标志,有时又可避免产生歧义或其他语病,因此也不可以随意不用。缺少助词“的”,大体上也有两种情况:

(1)文种前不用“的”的一般形式。例如《XX局职业考试报名通告》;再如《XX局关于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XX市公开选聘学校校长通告》(缺少“关于”更不规范),均应在文种前加“的”。

(2)“的”不在文种前面在事由某中心词前。例如:《……的情况报告》,应为《……情况的报告》;《……市人民政府关于报送规章的备案报告》,“的”应移至“备案”后。(事由是“报送规章备案”,而不是“报送规章”;文种是“报告”,而不是“备案报告”)。

有些情况下,《……的调查报告》、《……的检讨报告》、《……的处理决定》、《……的嘉奖令》等属约定俗成,除此之外“的”字最好臵于事由和文种中间。

从汉语组合特点来看,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些是直接的,不必加“的”;有些是间接的,必须加“的”;有些则可加可不加。一般来讲,词组做定语要加“的”,这也是公文标题文种前面加“的”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应强调:动词做定语,一般要加“的”。公文标题事由中的中心词如果是既可做名词又可做动词的兼类词,“的”字更不可少。如《……工作安排的通知》,不可写成《……工作安排通知》。如《关于二OO六年工作总结和二OO七年工作安排报告》,文种“报告”前应加“的”。

5、乱用标点符号的公文标题主要表现

原《办法》和新《办法》都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什么情况下使用,有几种情况:一是书刊名称可使用书名号;二是某些表示特定意义的缩略语、专用词语可使用引号;三是须加注释或补充词语的地方可使用括号等。

公文标题中乱用标点符号的问题一直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

(1)批转、转发、颁发(颁布、发布、公布)法规、规章,不用书名号而用引号;

(2)

批转、转发或批复非法规性公文(如通知、报告、意见、请示等)使用书名号;

(3)不必使用其他标点符号而随意使用;

公文标题中常见病例分析 篇4

一、语句不合语法规范例

1、***部、***部、***部、***部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生活待遇的通知。例

2、***高校关于进一步搞活校产办集体企业有关政策的试行办法。例

3、***高校关于加快发展本院彩色印刷品生产若干措施的通知。例

4、***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和深化普通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试行意见。例

5、***高校关于认真做好一九九四年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通知。病例分析:例1的介词“关于”应用未用。以标题中四个机关联合发文,其办文意图应是面向全国各单位的,但也可理解为只是面向本系统,易产生歧义,其原因是在发文机关与理由之间缺少了介词“关于”,应补上。例2的动宾搭配不当。此标题中心词为“试行办法”,其限定部分为“关于”引导的介词词组,“进一步搞活校产办集体企业有关政策”,“搞活”的宾语应是“企业”而不能是“有关政策”,“有关政策”紧接宾语之后,则需要另有一个动词与之搭配,因为“政策”只能是贯彻执行,而不能是“试行”,“试行”的只能是“办法”而不能是“政策”。例3的动宾搭配失当,文种使用不当。此标题“加快发展”的宾语应是“彩色印刷品”而不能是“若干措施”,阅文件内容有“决定采取以下措施”等语,应使用“决定”、“规定”。若使用“措施”等是非规定文种,应另拟发文通知,并随通知附发。例4的标题有多项错误:

1、动宾搭配不当,标题限定部分“加快和发展”的宾语应是“普通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而不能是“若干问题”。“若干问题”需另外用一个动词与之搭配,2、在没有适配动词与之搭配的情况下,“若干问题”被迫充当限定部分的中心词,而“若干问题”不能限定“试行意见”;

3、“意见”本属于导向性和参考性文书,不具强制性,在“意见”之前再加上“试行”实属多余。例5缺宾语。此标题动词是“做好”后面缺少宾语“工作”应补上。

二、请示、函、报告三者混淆例

6、***关于申请解决更换一台锅炉并大修一台锅炉的报告。例

7、***关于申请1995年公费医疗补助费的报告。例

写公文小标题经典汇总 篇5

公文小标题也叫撮要句,在公文中恰当使用小标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强公文主旨的显明性,使其突出醒目;它可以增强公文的层次性,使其条理清楚;它可以增强公文的易读性,使其易于阅读。小标题既然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提炼出一些符合公文主旨、准确简明的小标题呢?笔者通过案例分析法,阐述提炼小标题的常见角度及句式。

一、小标题常见提炼角度

(一)围绕“措施”提炼小标题。当本单位在做某专项工作或日常工作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有特色的、创新的举措,这时在写总结、报告、经验材料、工作研究等文章时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

如:【例一】

(一)抓力度,领导重视到位。

(二)抓指标,目标考核到位。

(三)抓合力,综合协调到位。

(四)抓制度,责任追查到位。

(五)抓素质,队伍建设到位。

这篇公文的小标题就是围绕措施展开提炼,通过这“五抓”就能鲜明地把本单位一年来工作的主要措施呈现在受众面前。

(二)围绕“措施+目的”提炼小标题。每项工作都有不同的目的,目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措施的不同。此时就可 将二者结合起来提炼小标题。这种方法较适用于讲话稿、总结、报告等大型材料写作。

如:

(一)全面调查摸清底数,确保重点工作对象。

(二)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奠定政治思想基础。

(三)全面组织考察验收,确保评议党员质量。这篇总结从措施和目的入手,提炼出了三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中,前半句是措施,后半句是实施措施的目的,这样一写,很容易让上级领导知道该单位采取的措施以及采取此项措施的目的。

再如: 【例三】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夯实国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基础。

二、加大力度,突出重点,确保国土专项资金自查工作成效。

三、强化整改,重在落实,推进国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发展。

这篇公文也是围绕措施和目的展开提炼,值得强调的是,这个小标题形式可以概括出一个模式:“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二是加大力度,突出重点……。三是强化整改,重在落实……。”对于这个形式,如果没有“夯实国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基础”、“确保国土专项资金自查工作成效”等补充内容就是空话、套话,但是加上后文就显得充实、实在。

(三)围绕“措施+成效”提炼小标题。在工作中,由于措施得当,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时在经验性的总结、调查报告、讲话及汇报材料等文章中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提炼 小标题。

如:【例四】

一、以干部“三讲”为龙头,搞好党性党风教育,形成了“率先示范”效应。

二、以师生员工多层面“三讲”为主体,抓住关键性环节,形成了“同频共振”效应。

三、以“系列三讲”教育为动力,推进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形成了“核心辐射”效应。

这篇公文就是将措施和成效结合起来提炼小标题,使措施和成效相互照应,彼此印证,给人的印象是该单位的措施有效,成效显著。

(四)围绕“成效”提炼小标题。获得成效是一个单位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完成工作的最好体现。所以在一些材料诸如成绩总结、报告等文章中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用以突出成效。

如:

一、齐抓共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新突破。

二、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三、规范执法,依法治育实现新突破。

四、注重特色,生育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五、强基固本,基层基础工作实现新突破。

六、奖扶并举,计生利益导向实现新突破。

七、爱岗敬业,计生队伍整体素质实现新突破。

八、创新载体,计生协会工作实现新突破。

该文小标题虽然也有措施的阐述,但以突出成效为主,连续用了八个“新突破”,使上级领导一看小标题就知晓了 下级单位在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

(五)围绕“问题”提炼小标题。公文是为事而做,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是公文的本质体现,而及时发现和认识问题也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在工作中,随着形势政策的变化、工作的深化,问题也逐渐出现,这时可以将问题归类拉条列举出来作为小标题。

【例六】批评自己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批评他人拐弯抹角,浮光掠影。批评领导巧言粉饰,阿谀奉承。批评中讲成绩多,摆实际问题少。

该文就是从工作中分析和挖掘问题,并将问题作为小标题置于显要的位置,直曝问题,针对性强。

二、小标题常用句式

(一)“抓”字句。常见句型有:(1)抓××,在××××上实现新突破(措施目的)。(2)抓××,在××××方面下功夫(措施)。(3)抓××,××××(措施成效/目的)。“抓”字句常用于围绕“措施、目的、成效”中的任意组合为对象提炼小标题。

如:【例七】一抓认识统一,使师生员工都能从相应的“三讲”中找到“思想道德坐标”。二抓方案实施,把全局性活动化为全体性“积极创意行动”。三抓阶段督导,使各层面活动产生“联动互促作用”。四抓典型引路,发挥身边榜样的“可比可学效能”。五抓成效巩固,以“系列三讲” 活动促进“全员素质优化”。

该文小标题的形式是“抓+措施,目的”。工作中采取的措施是为了获得预期的目的,作者将措施和目的结合起来提炼小标题,给人的感觉是措施不是凭空而设,提出的目的也不是空喊口号。

再如:【例八】抓学习培训,在“活”字上下功夫。抓工作保障,在“实”字上下功夫。抓接访活动,在“深”字上下功夫。抓“事要解决”,在“情”字上下功夫。抓宣传引导,在“正”字上下功 夫。

该文的小标题紧密围绕措施的内容再针对措施的特点,提炼出了五个小标题。这种小标题的突出之处在于将每条措施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二)“以××为××”句。常见句型有:(1)以××为××,××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成绩(措施成效)。(2)以××促进(带动)××工作开展(措施)。(3)以××为××,在××上下功夫(措施)。

如:【例九】一是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二是以教育培训为突破口,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三是以加强基础组织建设为目标,在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上下功夫。四是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在推进干部监督工作上下功夫。五是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六是以实施“五个一百” 工程为基础,在抓好人才工作上下功夫。

该公文主要围绕工作任务和措施提炼小标题。“抓落实”、“提高干部素质”、“推进干部监督工作”等都是该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的,要想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就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所以针对工作任务、目的和措施提炼小标题,让受众一看,就知道该单位今年都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再如:【例十】1.以稳定为中心,带着感情解决好灾民的生产生活问题。2.以节水挖潜为重点,不断提高抗旱能力。3.以优结构、促增收为核心,努力增强综合抗灾实力。4.以多元筹集为手段,切实解决好抗旱救灾资金问题。

该公文是以目的为主、以措施为辅来提炼小标题的。在写这种小标题时一定要注意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核心工作的区别与联系,否则容易犯都是中心工作或重点工作的毛病。

(三)“正确把握××与××的关系,着力于……”。常见的句型有:(1)做好××工作,需正确处理××与××的关系。(2)正确把握××与××的关系,在××上搞突破/搞创新。(3)围绕××,在××上下功夫。(4)着眼于××,××。

如:

【例十一】

一、正确把握统与分的关系,着力坚持服务 发展。

二、正确把握纠与建的关系,着力坚持关注民生。

三、正确把握惩与防的关系,着力坚持统筹推进。

四、正确把握点与面的关系,着力坚持突出重点。

五、正确把握破与立的关系,着力坚持改革创新。

哲学上的辩证统一思想适用于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在写作时,如果能从哲学层面上去概括文章小标题则可以增加公文的深度和高度。上例就是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既看到主流,又不忽视支流,使认识不陷入形而上学,使工作开展不发生偏差。

再如:【例十二】第一,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正确把握党的领导和发挥人大作用的关系。第二,围绕全市大局履行职责,正确处理服务中心工作和行使法定职权的关系。第三,监督与支持有机结合,正确处理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第四,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继承,正确处理继承好传统和开创新局面的关系。第五,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正确处理 发挥常委会职能作用与发挥代表和人民群众作用的关系。

这篇公文的小标题也是基于对工作的辩证分析,使受众的认识趋向辩证和科学。在提炼这种小标题时需要作者首先要选择和确定需要辩证思考的内容。

(四)“在××上,力求(实现了)××××”。常见句型有:(1)在××上,力求××××。(2)在××上,实现 了××新突破(新发展、新成就、新成效、新成绩、新进展、新步伐、新提高、新台阶、新局面等)。

如:【例十三】

一、在经营环境上,力求新格调。

二、在经营模式上,力求新品味。

三、在经营成效上,力求新亮点。这种句型多用于提炼成效,围绕工作的几个大方向(如例文中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等),去总结工作成效或目标,如“新格调”、“新品味”等。

(五)“数字+文字”组合。有时在提炼小标题时,一些秘书人员愿意从“数字”和“文字”相结合的角度提炼。在提炼时,往往需要针对工作的特点、措施以及成效的共性进行。这种小标题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明快好记。但是提炼时要注意内容概括得准确适用,不能为了追求这种效果而一味硬靠强编。

如:【例十四】(1)坚持“三心”、狠抓“三力”、突出“三要”。(2)坚持“一个中心”,完善“两个市场”,建立“三个体系”。(3)提供“四个服务”,采取“三项措施”,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一个目标”。

【例十五】(1)突出“三建”,加强信访基础工作。(2)注重“三多”,广泛收集信访信息。(3)抓住“三点”,提高信访信息质量。

公文标题精选 篇6

公文标题中, 介词“对”也有一个如何规范使用的问题。笔者在前文曾阐述过, 介词“对”不可随意替代“关于”, 用“对”替代“关于”有时会产生歧义性语病, 即使没有歧义性语病也不宜提倡。这是因为“对”虽然也是介词, 但在发文机关后仅起引进对象的作用, 不能像“关于”那样起到关涉作用和提示标题的作用, 而且用“对”替代“关于”还改变了标题的正常句法结构。在多数情况下, 公文标题不必“关于”和“对”两个介词连用;需要用“对”表示引进对象而组成“对……”这样的介词结构时, “关于”后的“对”则不可少。有的标题用“关于对……”的结构形式能准确表达, 否则很可能造成错误语意。“关于”和“对”各自组成的介词结构并不处于同一层次, 因此不存在语病。

《国务院公报》中, 公文标题在介词“对”的使用上也有着不同类型。笔者特分类筛选几例加以分析。

(一) 用“对”而不用“关于”类型

此类型标题, 在《国务院公报》中只占很小比例。因不符合公文标题正常的句法结构, 笔者将其确定为不规范类型。

【例1】国务院办公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的解释的复函 (国办函[2004]23号)

此函答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扣缴义务人为城市维护建设税扣缴义务人的请示》 (国税发[2004]14号) 。标题可改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的解释的复函》, 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解释的复函》, 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的复函》。改后的三个标题事由表现为三种不同结构。一可标示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 的解释, 是以“解释”为中心语的“定中式”偏正结构;二可标示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解释, 是以“解释”为中心语的“状中式”偏正结构;三可标示为: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五条, 是以“解释”为述语的述宾结构。

【例2】国务院办公厅对《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有关解释权限的请示》的复函 (国办函[2004]46号)

此函答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有关解释权限的请示》 (税委会[2004]2号) 。标题除缺少“关于”外, 还赘加了书名号。这种“对《……的请示》的复函”式的标题, 过去曾一度盛行, 目前已很少使用。实际上, 这类标题根本不必这样拟制。此标题可改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有关解释权限的复函》。如此, 既简洁又确切。

【例3】国务院办公厅对《禁止传销条例》中传销查处认定部门解释的函 (国办函[2007]65号)

此文系国务院办公厅针对《禁止传销条例》施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给公安部和工商总局的函。可改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禁止传销条例〉中规定的传销查处认定部门具体解释的函》;也可不用“对”, 改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释〈禁止传销条例〉中规定的传销查处认定部门的函》。很明显, 前者是状中式偏正结构, 后者是述宾结构。

(二) 用“关于”而不用“对”类型

此类型标题, 在《国务院公报》中占绝大多数。笔者将其确定为规范类型。仅举两例说明。

【例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冠名问题的复函 (国办函[2007]45号)

此函答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请示》 (苏政发[2006]9号) , 标题是规范的。 (比较来看, 请示文标题不够规范。顺便修改, 可改成《关于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命名的请示》, 或《关于无锡在建的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冠名的请示》。)

【例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首都机场新建专机及公务机楼悬挂国徽的函 (国办函[2007]56号)

此函答复民航总局《关于首都机场新建专机及公务机楼悬挂国徽的请示》 (民航总局[2007]37号) 。其标题并未弄成《国务院办公厅对民航总局〈关于首都机场新建专机及公务机楼悬挂国徽的请示〉的复函》, 可以说拟制得简明、规范。

三、助词“的”的规范使用问题

公文标题中, 助词“的”也有一个如何规范使用的问题。笔者在前文曾阐述过, 公文标题中必要的结构助词“的”不可缺少, 语气助词“的”不用为好。狭义法定公文标题文种前一般不可以不用结构助词“的”。这是因为文种前面充当定语的事由大多由词组构成, 而根据汉语特点充当定语的词组后面一般应加结构助词“的”, 否则不通顺。当文种前面相邻的词是动词时, “的”更不可少。事由中充当定语的动词后不可以不用结构助词“的”, 应注意避免动词和名词中心语形成述宾关系。事由中间短语后最好不用语气助词“的”, 以避免和结构助词混淆, 造成层次不清、表意不明。

《国务院公报》中刊载的公文标题, 在助词“的”的使用上大多是比较规范的。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 即转文性通知标题中被转文文种前面的“的”应否省略、怎样省略才符合规范。笔者以为, 不省略肯定不存在语病, 但“的”难免近距离重复, 因此省略未尝不可。遵循的原则是必须符合语法规范, 是否符合语法规范要看省略后语感怎样、能否造成歧义或歧义性的句法结构。此类标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的”前面的词组中心语为名词。可否省略, 与词语音节数多少以及词组长短和结构等因素有关, 多数情况下可以省略, 有时则不可以省略或以不省略为好, 主要看省略后语感如何。“的”前面的定语词组比较简单、不至于产生误解时可以省略。二是“的”前面的词组中心语为动词。可否省略, 主要看动词的性质。是及物动词时, 省略有可能被误为述宾词组的, “的”则不可以省略 (个别及物动词在意义上不能支配后面的名词时可以省略) ;是不及物动词时, 省略不能被误为述宾词组的, “的”多可以省略 (个别的不可以省略, 和具体词有关) 。从实际情况来看, 《国务院公报》中的这类标题大多省略了被转文文种前面的“的”。应该说, 有的不会造成歧义性结构, 有的则会造成歧义性结构。笔者以为, 不区分情况一概省略被转文文种前面的“的”的做法是不够妥当的。

(一) 词语结构无歧义类型

此类型标题, 被转文文种大多为“意见”, 其前面的词语和它不能构成述宾关系。

1.“意见”前面的定语中心语是“工作”

“……工作的意见”是公文中比较常见的上行文标题形式。被批转或转发时, 不论“工作”前面的词组结构如何, “的”大多可以省略。

【例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12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意见》。“工作”系名词, 和前面的述宾词组“加强城市总体规划”构成偏正词组, 又共同充当“意见”的定语。“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也就只能是偏正词组, “工作意见”不会构成述宾结构。

【例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5]10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此例又多一层偏正结构。可逐层分析: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是述宾词组; (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试点) 工作, 是以“工作”为中心语的偏正词组; (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 意见, 是以“意见”为中心语的偏正词组。

【例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4]94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的意见》。“意见”前面的定语是联合词组做述语的述宾词组, 可分析为: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宾语部分是个偏正词组, 可将中心语“工作”和前面的定语单独划分, 分析为:推进和规范 (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 工作。“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工作意见”也只能是以“意见”为中心语的偏正词组。

2.“意见”前面的定语中心语是其他名词

【例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4]78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意见》。“意见”前面的定语中心语是名词“问题”。“的”省略后, “问题”和“意见”不能构成述宾词组。具体结构分析略。

【例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5]46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交通”系名词, 指运输事业。“交通”和“意见”不能构成述宾词组。

【例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44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项目”也是名词, 指事物分成的门类。“项目”和“意见”不能构成述宾词组。

【例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6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服务业”系三音节名词。“服务业”和“意见”也不能构成述宾词组。

3.“意见”前面的定语加了“若干”或“指导”等词

【例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32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系代词, 指不定量。它指代名词“意见”, 本身则相当于双音节名词, 不仅“若干意见”中间可不用“的”, 而且四音节的“若干意见”前面的“的”也可省略。

【例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56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此例省略“的”也没问题。这从语感上就能体验出来。

【例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97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相当于“指导性的意见”。其前面的定语和上两例有所不同, 试分析: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是述宾词组;宾语部分: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是由两个主谓词组构成的联合词组。

4.“意见”前面的定语中心语虽然是动词但却不能构成述宾词组

【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3]101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的意见》。此例之所以可以省略“的”, 是因为动词“管理”和“意见”不存在歧义性组合, “管理意见”只能是偏正词组而不能是述宾词组。

需要说明, 此类标题“的”可否省略, 应视前面的动词性质而定, 语感有问题的应尽量不轻易省略。

(二) 词语结构有歧义类型

此类型标题, 被转文文种前面的词语是动词性的, 文种和它能构成述宾关系, 或者能产生歧义性结构, 读时有一种不通顺的语感。

【例1】国务院批转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关于抢险抗灾工作及灾后重建安排报告的通知 (国发[2008]6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抢险抗灾工作及灾后重建安排的报告》。动词“安排”和“报告”并非绝对不能构成述宾词组, “安排报告”读时则有一种不通顺的语感。因此, “的”以不省略为好。

【例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县 (市) 科技进步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34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推进县 (市) 科技进步的意见》。“进步”是既可做动词又可做形容词的兼类词, 做动词义为“ (人或事物) 向前发展, 比原来好”, 做形容词义为“符合时代要求, 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此例中的“进步”应为动词, “意见”前面的定语由述宾词组充当, 主干是“推进科技进步”, 宾语系主谓词组“科技进步”。“意见”前面的“的”省略后, “进步”和“意见”连用变成了“进步意见”。这种词语组合, “进步”只能是形容词, 单独做“意见”的定语, 而“进步意见”令人费解。读标题时, 势必产生不通顺的语感。

【例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108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进行整合意见”本应是偏正结构“ (进行整合) 意见”, 但却很容易产生“进行 (整合) 意见”的述宾结构语感。“的”也不省略为好。该标题前后均无“关于”, 上文曾举例, 此处修改略。

【例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 (国办发[2006]43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事由结构应是“ (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 的 (若干) 经济政策”;去掉“的”后, “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层次不够清晰, 语气停顿难以把握, 易产生“[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语感。此例若不省略“的”, 两个“的”中间是词组“若干经济政策”, 读时并不会有“的”近距离重复的拗口语感。既然如此, 则根本没必要省略“的”。

【例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37号)

被转发文题目是《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省略“的”后, “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层次也不够清晰, 语气停顿也较难把握, 易产生“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错误语感。因此, 此例的“的”也以不省略为好。

四、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问题

《国务院公报》中, 尽管在标点符号使用方面可作为范例的公文标题占绝大多数, 但也出现过个别不合规定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书名号的使用上。由于国务院公文的权威性和示范作用, 下级机关公文工作者常常感到困惑, 因此有必要举例分析, 以明确规范类型。因前文已举过范例, 故此处侧重举些书名号使用不当的例子。

【例1】国务院关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有关问题的批复 (国函[2004]90号)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不属于法规、规章, 标题中不宜用书名号。另外,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前缺少述语, 因而表意不够明确。此文答复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关于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请示》 (发改外资[2004]1877号) 。根据公文内容, 可视情修改为《国务院关于同意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批复》或《国务院关于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有关问题的批复》。

【例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 (区、市) 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 (国办函[2004]39号)

正文开头一句是:“现将《省 (区、市) 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给你们, 供参考。”可见, 被印发文不是法规、规章, 书名号删去为宜。

【例3】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3]219号)

“计划”不属于法规、规章, 书名号删去为宜。

【例4】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 (2008———2010) 》的通知 (教发[2007]20号)

“规划”不属于法规、规章, 书名号删去为宜。“2008———2010”宜改成“2008—2010”。

【例5】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方案 (试行) 》的通知 (国人口发[2004]36号)

“方案”不属于法规、规章, 书名号删去为宜。

【例6】关于印发《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国调委发[2004]5号)

“意见”不属于法规、规章, 书名号删去为宜。

【例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03]99号)

法律应当使用书名号。标题宜改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工作安排的通知》。

【例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 (国办发[2007]62号)

标题宜改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公文标题中, 除同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办公厅联合行文外, 对被批转 (转发、印发) 的非法规规章公文赘加书名号的情况已经杜绝。但遗憾的是, 国务院部门行文还不时出现此类问题。

上一篇:紧跟时代步伐 加强努力学习下一篇:高三年级迎战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教师代表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