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文处理规定重要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公文处理规定重要(精选10篇)

行政公文处理规定重要 篇1

一、总则

(一)为使公司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二)公文(亦称:文件)是公司对外联络、对内实施管理的重要工具,是执行上级部门重要指示、部署、安排的有力依据,是传达贯彻公司重要方针、政策、规章制度,下级请示、报告情况,的重要途径,是公司进行正常工作和活动的必要手段。

(三)公文处理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四)公司各部门的负责人及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严格要求、督导各部门遵守本办法进行公文处理工作。

(五)公司各部门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六)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

二、公文种类

(一)公司常用公文种类有:

1、报告。适用于向领导或总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总部或区域管理中心的询问或报送文件、材料。

2、请示。适用于向领导或总部请求指示、批准的事项。

3、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的安排。

4、决议。适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

5、通知。适用于对下级发出指示、要求,发布公司各方面的管理规定、规章、办法,任免干部,转发上级或不相隶属单位的公文,批转下级的公文,需要下级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

6、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7、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的请示事项。

8、函。适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示批准等。

9、会议纪要。适用于记录、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

三、公文格式

公文格式一般由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单位、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单位、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单位等部分组成。

1、涉及公司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

2、公文紧急程度分为“特急”(即时办理)、“急”(限期1天办理)、“常规”(一般限期7天内办理)。

3、发文单位应当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4、发文字号,包括发文单位代字、年份、序号。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单位发文字号。

5、签发人为公司总经理。

6、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种。

7、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之后,发文单位之前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

8、成文日期以签发的日期为准。

9、公司对内或对外发文必须加盖公章以外,公司内部行文需要各相关领导传阅。

10、附注为正文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应当加括号标注。

11、公文应当标注主题词。

12、报为公文的主要接受领导;发为公文的主要受理人或部门;抄指除主要受理单位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单位或领导,应当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13、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四、公文办理

(一)公文办理分为收文和发文。收文办理流程包括登记、分送、批办、承办、催办、归档等程序;发文办理流程包括拟稿、审核、签发、编号、盖章、分发、归档等程序。

(二)收文

1、登记:公司的收文由综合管理部档案管理员进行统一接收、登记;传阅、批办转交公司各部门的文件由各部门的文员进行登记。登记时应将公文标题、密级、发文字号、发文机关、成文日期、主送机关、份数、收文日期等项填写清楚。

2、分送:

(1)一般业务性文件,登记后在文件首页附上《文件批阅单》,填写有关内容后,呈交总经理批阅后转交相关部门分管领导进行处理。(2)参阅性文件,直接组织各部门人员进行传阅。

3、批办:经总经理批阅后由相关部门领导根据呈报的公文内容进行分析、决策,在《文件批阅单》上批注处理意见。

4、承办:承办部门收到交办的公文后应当及时办理、不得延误、推诿。承办单位负责人或承办人员阅办后,应在《文件批阅单》上注明办理意见、结果和时间。对不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或者不适宜由本单位办理的应当迅速退回交办的文件处理部门并说明理由。

5、催办:送领导批示或者交有关部门办理的公文,由经办人负责跟踪催办。

6、归档:办文完毕后,经办人应及时按领导指示和文件要求反馈公文处理结果。最后,将已处理完毕的公文归档保存。

7、发文

8、拟稿:发文部门根据领导要求或工作需要拟定公文初稿。草拟公文要求做到:

(1)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

(2)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篇幅力求简短。

(3)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单位的职权和与主送单位的行文关确定。

(4)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5)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6)用词用字准确、规范。

(三)审核

1、拟搞完成后,由各发文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初审。核稿内容主要包括:文稿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和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文稿提出的要求、措施、意见是否符合实际且具体可行。

2、发文部门在发文首页附上《发文审批单》,填写相关项目后,交综合管理部进行复审。主要审核文件内容是否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文字是否妥当,行文方式是否规范,符合要求等等。经审核如符合要求,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在《发文审批单》上签字确认。

3、编号:所有公司对内、对外的发文由综合管理部统一编排发文字号。以公司名义的发文字号格式为“义东(发)综[20╳╳] ╳╳号”;对外的函件格式为“深中函[20╳╳] ╳╳号”。

4、签发:所有的公文必须由总经理签发,总经理不在可由副总经理代签发。

5、盖章:公司发文需要加盖公章的,需在综合管理部申请盖章后,方可发出。

6、分发:综合管理部根据发文范围将文件分送到各相关单位及部门,并进行登记。

行政公文处理规定重要 篇2

良好的行政工作的运行, 对高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有效促进高校中的教学、科研等重要做工的落实和实施。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高校行政工作, 更加有效的对高校的行政事务、人力资源、办公事务、财务会计等多项事务工作的管理, 能够让行政管理更具有协调性、规范性、合理性, 行政公文的使用规范, 就成为了行政工作的关键。

一、什么是行政公文

行政公文是用于各机构行政工作中对于各部门进行管理、申报、协调、监督等工作的公务文书。是在现如今, 对于社会、国家政务等管理的具有法律效力、法定权威的规范文书。行政公文在国内, 具有统一的行文格式、行文规则和管理措施。是国家国务院办公厅与1987年颁布, 1993年修订的统一的行政管理和应用模式, 参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行政公文的主要作用为:报告、请示、通知。

二、行政公文的规范

行政公文的组成格式组要为:眉首、主体、版记等部分构成, 公文形式主要以机密程度、紧急程度来进行划分, 具体格式如下:

1、用以请示做用的行政公文

主要用于请示直属上级对公文申请进行指示和批准。

(1) 标题:范文机关+事由+公文种类 (2) 主送机关标记 (3) 正文:1.请求原因2.请求事项3.询问是否批准的祈使性结尾

2、用以报告作用的行政公文

主要用于对上级进行工作汇报、情况反映、提出建议、申请答复。

(1) 标题:事由+报告。 (2) 主送机关标记。 (3) 正文:情况概述、工作成绩、经验教训、未来计划。 (4) 结尾:特此报告+发文机关+公章+发送日期。

3、用以通知作用的行政公文

主要用于批复下级机构、转发上级机关或不相属机关通知作用, 其主要作用为:发布通知、事项通知、人员任免通知等

(1) 标题:通知

(2) 主送机关标记

(3) 正文:

1.事项性通知:原因+事项+结束语2.会议通知:会议名+地点+时间+参与人员+需求+材料+报道的时间地点。

三、行政公文对高校的作用

行政公文在高校中主要作用是针对高校中各个机构进行协调管理、办公事务协调管理、管理制度落实、工作监督管理、对人员管理的任免、财务管理汇报和申请、活动组织的申请审批、组织机构的成立或解散审批、会议申请、财政支出申请、资源调动申请、行政通知、会议通知、校内人员惩处通知、管理规范修改申请和通知等管理协调的使用。

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公仆意识

在高校进行行政管理工作, 服务意识与公仆意识是做好行政工作的基础, 目前高校中部分行政工作人员还是缺乏对于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和建立, 使得进行行政工作的时候容易出现因为个人问题形成的整体工作链断接, 或者因为公仆意识不足造成的消极工作态度和比较弱的责任感, 这些问题都会严重的影响到行政工作的实施、协调和监督。

2、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创新、学习、充实自我的动力

校园的行政管理工作, 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创新、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的工作过程, 所以良好的学习、创新和提高自我的动力, 直接影响到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所以, 行政工作人员就需要不断的在工作中, 学习积累知识, 加强自身作风与品质, 让自身的总体素质进行不断的提升。

3、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方法落后

1910年, 那时的清宣统年间, 文人蔡元培书写《中国理论学史》时就针对清政府的落后提出了“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可见, 古人都能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旧有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再适用与当今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 若不能对行政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革新,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4、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沟通意识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层提出了一个理论:“管理就是沟通”。中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相互沟通的意识。只有相互充分的沟通, 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对方的工作, 才能更好的针对对方的工作需求进行协调、协作, 所以在行政管理方面, 沟通尤为重要。

五、行政公文在高校的重要性

高校的行政管理, 直接决定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制度实施和机构运作, 所以行政管理规范化就成为了高校管理的重点。而行政管理是否规范化就取决于行政公文的使用是否正确, 行政公文的管理是否成为了一个规范化的体系。

六、总结

一个良好运作的组织机构, 离不开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而行政公文则是行政工作的血液, 行政工作的任何一环都离不开行政公文的协调沟通作用。高校是为国家输送栋梁的重要教育机构, 其行政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对于行政公文的使用, 和行政公文的规范性, 则显得更加的重要。所以, 若想完善高校的行政管理, 首先就要从行政公文抓起。

摘要:现今国内, 各方面体制日益完善, 各个不同职能的机构也渐渐增多, 针对政务机构、教育机构、国营机构、私人运营机构等如此多机构、多部门、多人员的管理问题, 也独立的形成了一门独立存在的课题, 被称之为“行政管理”。这门课题到如今也一直在由国家进行探索和完善, 并且在国内高校中, 也出现了“行政管理”这项专业, 社会上对于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知识也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培训和学习。现如今, 形成体系的机构管理, 存在着部门多、人员多、财政收支项多、规范制度落实困难等诸多问题, 所以, 针对这些问题, 将所有需要进行协调批报的公务文书统一成了“行政公文”。

关键词:行政公文,高校,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徐祥生:《创造性地开展高校行政工作》, 《黑河学刊》, 2011 (2) 。

[2]苏德龙:《浅议高校行政工作的几个基本立足点》, 《科教平台》, 2008 (2) 。

行政管理规定 篇3

为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深化机制改革,规范行政工作运行秩序,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及劳保用品管理规定

1、凡购置办公用品及劳保用品须由部门事先申请购物报告,报分管领导审批后,由行政管理部报主管领导审批,统一购置。

2、对固定资产管理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由行政管理部安排专人对各部门资产及固定办公用品进行统一登记并输入微机管理。(1)对购制、更新、报废的固定资产及办公用品,由使用部门认真填写固定资产卡,由主管领导签字后,交行政管理部统一实施。

(2)每年12月底,由行政管理部指定专人对各部门固定资产及办公用品进行清理。

(3)对固定资产及办公用品在使用过程中有损坏、丢失及变更情况,由使用部门向行政管理部写明原因及详细情况,由行政管理部报计划财务部备案。

3、对于一次性办公用品的管理规定:

(1)

一次性办公用品由专人负责购制、发放及管理。(2)

对于一次性办公用品实行入库登记卡。(3)

对于一次性办公用品严格执行领签制度。

4、劳保用品的管理规定:(1)各部门对需要劳保用品的工作人员统一申报到行政管理部,由行政管理部按照国家劳动保护用品统一规定,进行购制发放。

(2)各部门不得私自购制特殊劳动用品,确需特殊配制,应由分管领导签字,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

二、公务接待规定

1、公务接待实行单列专项管理,纳入财务预算,实行总量控制,接待工作遵循节俭、适度的原则,严禁奢侈浪费。

2、公务招待要严格实行“招待审批制度”,接待客人就餐由接待部门事先申请,报单位主管领导审批,由行政管理部统一安排。

三、车辆管理规定

1、单位所有车辆出入,必须由行政管理部统一印制的车辆派遣单,特殊情况,可电话通知,回单位后速到主管部门补办相关手续。否则视为私自出车。出车后,用车人和司机必须认真填写用车时间和车辆行驶公里数。无用车时间、公里数和用车人签字,派车单无效。

2、本单位公车统一由行政管理部管理,根据车型不同、用途不同,将车辆分为业务用车和办公用车两种:

(1)业务用车由业务部统一安排,并填写派车单。由当事人填写用车时间及公里数。月底汇总报行政管理部。

(2)办公用车由行政管理部统一安排,并指定专人填写派车单。

3、业务用车和办公用车,由行政管理部统一管理,由部门分管。

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篇4

【发布文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2号 【发布日期】2013-03-06 【生效日期】2013-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2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我们对《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进行了修改,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主任:张平

2013年3月6日

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价格主管部门行政处罚程序,保障和监督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价格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第四条 价格主管部门在依法调查或者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五条 价格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

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第六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价格主管部门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管 辖

第七条 价格行政处罚由价格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 县级价格主管部门管辖本辖区内发生的价格违法案件(以下简称案件),但是依照本规定由上级价格主管部门管辖的除外。

第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规定辖区内级别管辖的具体分工,报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审定后公布。

第十条 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管辖下列案件:

(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重大的特定行业内的企业(不含子公司、分支机构)的案件;

(二)中央国家机关违反规定收费的案件;

(三)其他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十一条 专项检查的案件管辖,由省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部署专项检查时确定。

第十二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价格违法行为,两个以上价格主管部门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立案的价格主管部门管辖。

两个以上价格主管部门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价格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三条 价格主管部门发现所查处的案件应当由其他价格主管部门管辖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价格主管部门。受移送的价格主管部门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价格主管部门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十四条 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可以直接查处下级价格主管部门管辖的案件,也可以将自己管辖的案件移交下级价格主管部门查处。移交案件管辖权应当报请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或者经授权的价格监督检查机构负责人批准。

下级价格主管部门对自己管辖的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价格主管部门查处的,可以报请上级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管辖。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报请材料之日起十日内确定,逾期未答复的,视为同意。

第十五条 价格主管部门发现所查处的案件属于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应当依法移送其他有关行政机关。

价格主管部门发现价格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第三章 简易程序

第十六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七条 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执法人员应当当场调查违法事实,收集必要的证据,制作现场检查或者询问笔录,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

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处罚种类、罚款数额、缴款途径、时间、地点、加处罚款的标准、救济途径、价格主管部门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八条 执法人员在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口头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有权当场进行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执法人员应当采纳。

第十九条 适用简易程序查处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及现场检查或者询问笔录,执法人员应当及时报其所在的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一般程序

第一节 立案

第二十条 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价格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需要行使《价格法》第三十四条所列职权的,可以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出具检查通知书。

检查通知书由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或者经授权的价格监督检查机构负责人签发,并加盖本机关印章。第二十一条 除按照本规定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价格主管部门对经初步调查或者检查发现的涉嫌价格违法行为,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立案。

第二十二条 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的。

执法人员的回避,由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或者经授权的价格监督检查机构负责人决定。

第二节 调查取证

第二十三条 对立案的案件,价格主管部门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或者检查,收集有关证据。

第二十四条 证据包括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上述证据的收集、审查、认定,按照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证据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价格主管部门检查与价格违法行为有关的财物,发现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同时具有下列三种情形的,经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依照《价格法》第三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责令其暂停相关营业:

(一)违法行为情节复杂或者情节严重,经查明后可能给予较重处罚的;

(二)不暂停相关营业,违法行为将继续的;

(三)不暂停相关营业,可能影响违法事实的认定,采取其他措施又不足以保证查明的。暂停相关营业应当严格限制在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营业范围内,无关的营业不得列入暂停范围。

第二十六条 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他价格主管部门

进行调查、取证,并出具协助调查函。

价格主管部门需要从当事人以外的有关单位查阅、复制与价格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账册、单据、文件等材料的,可以出具协助调查函。

第二十七条 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后,应当提交案件调查报告。案件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调查过程、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定性意见、依法应当给予的行政处罚及其依据等。

第二十八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以案件调查报告为基础对案件进行审理,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所办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

(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清楚;

(三)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四)定性是否准确;

(五)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六)程序是否合法;

(七)责令退还及处罚种类、幅度是否适当。

第三节 陈述、申辩和听证 第二十九条 价格主管部门对案件调查报告进行审查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以及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利;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当一并告知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多付价款的,价格主管部门还应当告知当事人应当退还的金额、未退还的予以没收,以及根据退还情况拟给予的罚款。

第三十条 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后三日内向价格主管部门提出。当事人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放弃。

当事人口头进行陈述、申辩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记录,并经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十一条 价格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业整顿、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后三日内向价格主管部门提出听证申请;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放弃。

当事人不要求听证的,可以要求进行陈述、申辩;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规定第三十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申请后三十日内组织听证,并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书面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及听证主持人的姓名。

第三十四条 听证由价格主管部门指定的非本案执法人员主持。

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回避决定由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或者经授权的价格监督检查机构负责人作出。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出具书面委托书。

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不按时参加听证的,或者在听证举行过程中未经主持人批准中途退出听证会的,视为放弃听证。

第三十六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主持人确认到场的当事人或者其他参加听证人员的身份,宣布案由和听证纪律,宣布听证开始;

(二)执法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及其依据;

(三)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申辩;

(四)执法人员与当事人对有关证据进行质证;

(五)当事人、执法人员依次作最后陈述;

(六)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

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由听证记录人在笔录中记明情况。

第三十七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当事人在陈述、申辩或者听证中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必要时可以补充调查取证。

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采纳。

价格主管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或者要求听证加重处罚。

第四节 处罚决定

第三十八条 价格主管部门履行本规定第四章第三节规定程序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对当事人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多付价款的,责令当事人限期退还。难以查找多付价款的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的,责令公告查找。第三十九条 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对案件调查报告、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或者听证情况等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或者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五)不属于价格主管部门管辖的,移送有关行政机关处理;

(六)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属于前款第(二)、(三)、(四)、(五)项情形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销案。

第四十条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价格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的案件范围,以及集体讨论的程序,由省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规定。

第四十一条 价格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等基本情况;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对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违法所得,决定加处罚款的,还应当载明加处罚款的标准;

(六)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的救济途径和期限;

(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价格主管部门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价格主管部门的印章。

第五章 送达与执行

第四十二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后,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或者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七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需要委托送达的,可以委托当地价格主管部门代为送达。

需要公告送达的,应当在全国性报纸或者价格主管部门所在地的报纸上公告,可以同时在本部门网站上予以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价格主管部门送达行政处罚其他相关文书,可以参照以上方式送达。

第四十三条 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违

法所得的,由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应当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五条 价格主管部门对当事人作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处罚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没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

(二)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三)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价格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的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当场收缴罚款的。

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出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第四十六条 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

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所在的价格主管部门;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交至所在的价格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第四十七条 价格主管部门对当事人作出责令停业整顿处罚的,责令停业整顿期限最长不超过七日。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逾期不缴纳违法所得的,每日按违法所得数额的千分之二加处罚款。

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得超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数额。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价格主管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履行催告程序。

第五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价格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拒不改正的,价格主管部门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可以公告其价格违法行为,直至其改正。

第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结案:

(一)当事人完全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二)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受理强制执行申请的;

(三)其他应予结案的。

第五十二条 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对下级价格主管部门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中,发现下级价格主管部门确有错误的,应当责令改正。下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将改正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价格主管部门。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期间以日、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日不计算在期间内,从次日起开始计算。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第五十四条 本规定中的“以上”、“以下”、“内”、“前”,均包括本数。

第五十五条 对价格垄断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按照《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执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未作规定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 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七条 本规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9月20日发布的《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2000年4月25日印发的《价格监督检查管辖规定》同时废止。

行政人员管理规定 篇5

一、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时间安排:

夏 季 冬 季

上午班7:30—11:30 上午班8:00—12:00 午 休11:30—13:30 午 休12:00—13:00 下午班13:30—17:30 下午班13:00—17:00 员工必须严格按工作时间上下班,实行早签到制度,迟到一次罚款50元,(由于工作原因未能按时签到,必须在签到簿备注上说明。)

二、员工应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1.员工必须遵守公司颁布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违反者予以相关处罚,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

2.员工必须服从上级主管的工作调整及工作安排,违反者视情节严重程度予以处罚。

3.员工每月休息2天,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休假,每月事假、休假不得超过2天,超出的天数扣发工资,不写请假条或电话请假按旷工处理,旷工一天扣发三天工资,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上够满月(30天或31天)发200元奖金。

4.员工如要离职,需提前一个月递交辞职报告提出申请,填写《员工离职工作交接表》,工作交接清楚后方可离职。

5.工作时间不允许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如:聊与工作无关的QQ、网上购物、长时间接打私人电话等),一经发现视情节严重程度予以处罚。

6.工作时间一经发现员工脱岗的(如:逛街、购物、约会、中途回家等),视情节严重程度予以处罚。

7.办公场所应做到物品摆放整齐,保持室内卫生整洁,并按规定对所属卫生区进行卫生清理。办公室负责每天的卫生检查并定期讲评。8.公共场所及禁烟场所禁止吸烟,发现一例罚款50元。

9.员工应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不得将公司的相关信息外泄(如财务报表、销售计划及销售合同、客户资料、产品的光盘等)如有违反视情节严重程度予以处罚,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并追究相关的经济及法律责任。10.员工不得利用公司的内幕信息损害公司利益来为个人谋取利益。

行政公文处理规定重要 篇6

新《管理规定》特别重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资格的入门管理、年度考核和出口管理。尤其是在入门管理中, 将关口前移, 从入门前培训开始进行细致规范, 充分体现了从严把关的立法理念, 必将为有效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提供可靠保障。

法律地位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包括《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和《海事行政执法证》。从事海事执法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海事行政执法证》, 从事其他交通运输执法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 此证是取得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资格的合法凭证, 是依法从事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海事行政、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的身份证明。也就是说,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既是执法的资格证, 又是执法的身份证, 任何人在从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之前, 必须首先取得此证。未取得此证的, 一律不得从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

严把培训关

任何人申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都应当先参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 再参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 经考试合格后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或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依法发放执法证件。新《管理规定》共使用了13个条文专门规范入门前培训和考试事项, 约占条文总数的三分之一, 足见交通运输部对入门前培训和考试的重视程度。

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才能申请培训:十八周岁以上, 身体健康;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正式编制并拟从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品行良好, 遵纪守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但是,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不得申请参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试。

免予培训的条件:在法制管理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岗位工作15年以上, 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在法制管理或基层执法岗位工作10年以上, 且具有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申请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资格, 经省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审核合格, 可免予参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试。

培训规划、大纲和教材由交通运输部负责组织编制;交通运输部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根据教学设备设施、教学人员力量等情况组织选择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机构;资格培训教学人员应当是参加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人员, 或者经省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认可的法学专家、具有丰富执法经验和较高法制理论水平的专业人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基本法律知识、相关交通运输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现场执法实务和军训, 其中面授课时数不少于60个学时。

培训由交通运输部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实施。

此外,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获得执法证件后,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应当结合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及时组织在岗培训, 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严把考试关

申请人参加完入门前培训后, 还要参加入门前考试。新《管理规定》对入门前考试作出了以下三方面的统一性规定:

统一考试大纲和考试题库:交通运输部负责组织制定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各门类的大纲和考试题库, 并逐步推行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计算机联网考试。实行计算机联网考试是将来的必然发展趋势。

统一命题、制卷和阅卷: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负责组织本地区、本系统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 按照执法门类分别实行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阅卷。考试按照申领执法证件的门类分科目进行。

统一考试内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包括以下内容: (1) 法律基础知识, 包括宪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2) 专业法律知识, 包括有关交通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和交通运输部规章, 以及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 (3) 行政执法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包括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道德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风纪、执法禁令、执法忌语、执法文书等; (4) 交通运输部规定的其他相关知识。

考试结束后,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负责将资格培训和考试的相关信息及时录入执法人员与执法证件管理系统, 并在本地区、本系统范围内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为一周。公示期间无异议的, 报交通运输部备案审查。

严把考核关

对于经培训和考试获得执法证件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 发证机关应当结合实际每年组织对其进行执法工作考核。

考核分为以下四个等次: (1) 优秀:工作实绩突出, 精通法律与业务, 执法行为文明规范, 职业道德良好, 风纪严明, 执法无差错; (2) 合格: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熟悉或者比较熟悉法律、业务知识, 执法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良好, 遵章守纪, 无故意或者过失引起的执法错案; (3) 基本合格:基本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了解一般法律、业务知识, 执法行为基本规范, 具有一定职业操守, 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引起的执法错案; (4) 不合格:法律、业务素质差, 难以胜任执法工作;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引起执法错案。

发证机关应当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的在岗培训情况、年度考核结果及时输入执法人员与执法证件管理系统, 并在本地区、本系统范围内进行通报。

发证机关每年应当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进行年审。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考核等次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的, 保留其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 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对其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予以年度审验通过。未经发证机关年度审验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自行失效。

畅通出口关

有进就应当有出, 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 还要畅通出口关, 理顺入口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新《管理规定》规定了暂扣证件和吊销证件两种出口方式, 其中, 暂扣证件只是暂时失去执法资格, 而吊销证件则是永久丧失执法资格。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发证机关作出暂扣其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决定, 并由其所在单位收缴其证件:年度考核等次为不合格的;无故不参加岗位培训或考核的;涂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或者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转借他人的;其他应当暂扣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情形。因前述情形被暂扣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 在暂扣期间不得从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活动。对暂扣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 发证机关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的, 返还其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发证机关作出吊销其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决定, 并由其所在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海事管理机构收缴其证件:

受到刑事处罚、劳动教养、行政拘留或者开除处分的;利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权牟取私利、从事违法活动的;利用职务收受贿赂、以权谋私等行为受到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的;以欺诈、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因违法执法导致行政执法行为经行政诉讼败诉、行政复议被撤销、变更, 并引起国家赔偿, 造成严重后果的;违反执法人员工作纪律, 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连续两年考核等次为不合格的;违反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禁令, 情节严重的;其他应当吊销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情形。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对吊销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不服的, 可以在接到吊销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该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收到复核申请的机关应当组成调查组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被吊销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 不得重新申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

行政处罚案件查办程序规定 篇7

为进一步贯彻XX分局行政处罚按键查办程序规定的通知精神,严格执法程序,强化办案力度,及时有效地查处经济违法案件,提高办案质量,结合本所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案件评审组:案件评审小组组长xxx,组员:xx、xx等6人组成对所里查办的重大疑难案件(拟处罚没款3000元以上或低于法定处罚额度的)要进行集体讨论研究,确保公平、公正、廉洁执法,“一把尺办案”。

第二条:工商所在本所辖区内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

第三条:办案单位案件主办人在收到投诉、申诉、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的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予以核查,并决定是否立案,特殊情况经主管局长批准可以延长至1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第四条:采取或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需经分局主管局长批准后实施。特殊情况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必须口头向本所长请示由所长向分局主管局长请示,经同意后在24小时内办理书式审批手续。如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扣留、封存财务等行政强制措施必须填写《行政处罚有关各项审批表》,以分局名义实施。

第五条:对于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7日内采取以下措施:

(一)、及时采取记录,复制、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措施。

(二)、需要鉴定的及时到送有关部门鉴定。

(三)、违法事实成立,应当予以没收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违法物品。

(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可以查封扣押的由分管局长批准决定查封、扣押。

(五)、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违法事实成立但依法不应当予以查封、扣押或者没收的,由分管局长决定解除先行等级保存措施。

(六)、逾期未做出处理决定的,先行登记保存措施自动解除。

第六条:查封、扣押当事人的财务,应当当场点清,开具清单,一式五份,由当事人和办案(两人以上)人员签名或盖章,交当事人一份,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财务通知书。

第七条:抽样取证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办案人员应当制作抽样记录,对样品加贴封条,开具物品清单,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在封条和相关记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八条:办案人员在调查取证时,一般应当着工商制服,并出示行政执法证。

第九条:各网格监管干部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案源应当及时向所领导汇报,并当场依法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包括:

(一)、制作现场笔录,勘查笔录;

(二)、物证(票据、实物等);

(三)、证人证言;

(四)、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

(五)、当事人陈述;

(六)、鉴定结论案。注明出证日期,证据出处,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第十条:证据收集齐全后及时交由案件主办人,并积极配合案件主办人进入立案程序。

行政费用管理及报销规定 篇8

一、目的: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合理控制成本费用,统一报销程序,现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流程适用用公司全体员工。

三、行政费用主要内容

1、差旅费、交通费,按照集团有关规定执行。

2、办公费包括办公电话费用、打印、复印、传真、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等,各部门办公费用实行月集中购买一次,由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统筹审核。

3、业务招待费,实行三级管理。即:重大或重要接待须请示集团行政管理中心总监,县、市级接待由分管副总负责统筹,日常接待由行政人力资源部负责安排。

日常接待住宿标准120元/间,接待工作餐50元/人。

(三)费用报销的审批流程:

1、报销人整理报销单据并填写对应费用报销单→部门经理初审→分管领导核审→分管行政人力资源部领导核准→财务经理核票→执行总经理审批→出纳报销。

2、超出公司报销权限标准的费用,须上报集团领导批示后,予以报销。

行政接待工作管理规定 篇9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目的。本着以下三大目的,根据公司实际接待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1)更好的树立公司形象,规范员工礼仪行为,展示公司的企业管理规范。

(2)规范公司行政接待工作,有次序、有步骤地做好行政接待工作。

(3)控制行政接待费用的不合理支出。

第2条适用范围。本办法的相关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的部门和人员。凡负有接待任务的部门和人员,均须按本办法的规定开展接待活动。

第2章接待原则与职责分工

第3条接待原则。

(1)凡来公司参观、访问、学习及入驻研讨工作的宾客,一律采用行政部登记、对口接待部门接待的办法,谁接待、谁负责。

(2)坚持“热情礼貌、得体周到”的原则,禁止铺张浪费。非特别重要人员,通常以工作餐形式予以接待。

(3)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包括客人食宿安全、财务安全、交通安全等。

(4)坚持请示汇报制度,凡遇到超出职权范围、难以解决的问题,应主动请示。

第4条自责分工。

(1)综合管理部。综合管理部是公司接待工作的管理者。公司级重大接待活动由综合管理部负责;重要来宾前来参观、访问,须及时上报行政总监审核、总经理审批,由对口接待部门和综合管理部共同承办接待事宜。

(2)对口接待部门。对口接待部门负责部门业务接待安排以及业务接待费用的控制与核报。对口接待部门要在外来宾客到来之前提前将接待事宜通知综合管理部,联络好有关事宜,提出书面的外来宾客参观申请,经部门负责人批准签字后,报综合管理部经理审批。

(3)财务部。财务部负责按规定兑现业务接待费用支借和产生的费用报销。

(4)总经理。总经理负责接待费用的最终审批。

第3章接待范围和审批程序

第5条接待范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公司直接上级领导及有关人员。

2、国外、省内外来公司洽谈业务的有关人员。

3、地方各职能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

第6条接待审批程序。

1、外单位来公司联系业务的人员,需要在公司就餐者,一般情况下在公司食堂安排就餐。由对口接待部门负责人书面或口头提出申请,报总经理批准,然后根据批准的标准知会综合管理部,由综合管理部主管人员安排就餐。

2、若需在食堂以外就餐的,须先征得总经理批准(总经理不在时报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批准),否则不予报销相关费用。大型会议接待应请示公司董事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4章接待标准

第7条在公司食堂就餐的,按人均10——20元(不含酒水)的标准执行,具体档次由对口接待部门报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批准后,由综合管理部负责落实。

第8条在公司食堂以外就餐的按以下标准执行。

1、总经理:根据来宾情况,确定接待标准。

2、副总经理:最高接待标准为300元/位。

3、部门经理:接待标准为100元/位。

4、管理人员:原则上招待客饭,特殊情况向部门领导或公司领导请示安排。

第9条外出联系工作、办理业务的人员,需要在外招待客人的应事先提出申请,按批准的标准就餐或其他活动。

第10条在公司招待所住宿的宾客,由综合管理部请示相关领导后确定工作餐标准。

第11条未经公司领导特别指示的各级宴请一律饮用中档次以下的酒水。

第12条若因工作需要赠送礼品的,须事先征得总经理批准。

第5章费用报销

第13条以现金支付餐费的实行餐后结算的办法,即每次就餐后持业务招待费报销单及签字后的发票按付费审批程序办理。

第14条在定点餐厅就餐的实行签单结算,由接待负责人填制报销凭证按付款审批程序办理。招待费签单、报销时,应注明接待事由、对象或单位。

第15条在公司食堂就餐的,由接待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单,月终食堂统一向财务部门结算。

第6章附则

第16条本办法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制定与解释。

西安市行政程序规定 篇10

第五十条 调查、收集证据应当合法、全面、客观、及时,违法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行政处理的根据。

第五十一条 下列证据材料不得作为行政处理的依据:

(一)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二)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取得的;(三)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四)没有其他证据印证,且相关人员不予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五)被技术处理而无法辨认真伪的;(六)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不得作为定案依据的其他证据材料。

第五十二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事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依法采取录音、录像、先行登记保存等措施保全证据。

行政机关依职权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或者适当补偿。

当事人申请行政机关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必须说明理由,并且提供担保。

第五节 听证

第五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行政机关举行听证的,适用本节规定: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处理决定的作出应当举行听证的;(二)有重大事实争议需要解决,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举行听证的;(三)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行政机关认为确有必要举行听证的。

第五十四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进行。

第五十五条 与拟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参加听证,或者由主持人通知参加听证。

参加听证的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五人的,应推选一至五名代表参加听证。

举行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处理决定听证,应当有一定比例的公众代表参加。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与利害关系人在听证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陈述意见;(二)举证和质证;(三)经主持人许可,询问调查人员、证人、鉴定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四)委托代理人。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应当遵守听证纪律。

第五十七条 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从本机关工作人员中指定人员担任。主持人与调查人员应当属于不同的工作机构,不得兼任。

行政机关设有行政复议机构或者专职行政复议人员的,主持人可以由行政复议机构工作人员或者专职复议人员担任。

第五十八条 主持人应当以中立、公正的立场主持听证。

主持人在听证时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听证的进行;(二)就事实或者法律问题,询问当事人或者其他参与人,并可要求其提出证据;(三)依职权或者依申请,委托相关机关进行必要的调查;(四)通知证人、鉴定人和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到场;(五)许可当事人或者其他参与人发问或者发言;(六)为避免程序延滞,可以禁止当事人或者其他参与人的无关或者重复发言;(七)对严重妨碍听证程序正常进行者,应当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可责令其退场;(八)由于当事人不到场或者中途退场的,决定听证的开始、延期,或者终止听证;(九)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如期举行听证的,依职权或者依申请,中止听证;(十)认为有必要时,于听证期日结束前,决定继续听证的期日及场所;(十一)采取其他为保证听证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主持人依前款第十项决定继续听证的期日及场所,应当通知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

第五十九条 听证记录员负责听证会的记录以及其他听证会有关的事项。

记录员应当对听证过程作准确、全面的记录。

第六十条 行政机关、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及其他听证参与人不得采取欺骗、贿赂、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操纵听证结果。

听证主持人不得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及其他听证参与人单方接触。

采取欺骗、贿赂、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操纵听证结果的,听证无效,应当重新听证。重新听证的,应当重新指定听证主持人。

第六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书面通知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无法送达的,可以采用公告的方式通知。

通知书中应当记载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姓名、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预备听证的,还应当载明举行预备听证的时间和场所;(三)主持人的姓名、所在部门、职务;(四)听证的主要程序;(五)缺席听证的法律后果;(六)听证机关;(七)其他应当记载的事项。

第六十二条 行政机关可依职权或者依申请,变更听证期日或者场所,但应以有正当理由为限。

行政机关变更听证期日或者场所的,应依前条规定通知或者公告。

第六十三条 听证开始时,由主持人核对调查人员、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姓名、名称,询问当事人是否对主持人提出回避申请。

由调查人员宣读行政机关拟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以及该行政处理决定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举行了预备听证的,由主持人宣读所整理的案件的争议点。

第六十四条 听证分调查、辩论两个阶段进行。

调查阶段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二)记录员查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调查人员是否到会,并宣布听证内容和纪律;(三)经主持人许可,调查人员、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发言;(四)调查人员、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出示证据、进行质证;(五)主持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六)经主持人许可,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向调查人员、证人、鉴定人发问;(七)主持人询问调查人员、当事人、利害关系人。

辩论阶段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调查人员发言;(二)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发言;(三)利害关系人及其代理人发言;(四)各方展开辩论。

调查人员、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次最后陈述意见。

第六十五条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记载下列事项:

(一)主持人的姓名、部门、职务;(二)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姓名、名称、住所;(三)调查人员的姓名、部门、职务;(四)听证的时间、地点;(五)听证是否公开进行,不公开进行的理由;(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及提出的证据,调查人员的陈述;(七)证人、鉴定人陈述的主要内容;(八)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声明异议及主持人对异议的处理;(九)其他必要事项。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在听证时提出的书证、物证或者其他证据材料,作为听证笔录的附件。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听证笔录记载的事项有异议的,应当即时向主持人提出。主持人应当将异议附记于笔录中。

听证笔录应当由相关人员当场阅知,经确认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相关人员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记明事由。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席听证会的,视为当事人放弃听证权利,听证程序终止,并应当在听证笔录中予以说明。

第六十六条 行政处理决定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

第六十七条 听证结束后,行政处理决定作出前,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再次举行听证。

第六节 决定

第六十八条 一般行政处理决定应当由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或者分管负责人决定。

重大行政处理决定应当由集体讨论决定。

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影响公共利益以及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重大行政处理事项,应当经专家论证或者评审以后,作出决定。

第六十九条 行政处理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行政机关名称及发文字号;(二)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三)决定所根据的主要事实和证据;(四)作出决定的法律依据;(五)行政机关的处理意见;(六)当事人不服行政决定的救济途径及期限;(七)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盖章;(八)作出决定的日期;(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七十条 行政处理决定书应当依法送达当事人。以书面方式之外的方式作出行政决定的,应当采用适当措施通知当事人。

行政处理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七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行政处理案卷。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查阅、摘抄或者复制与其相关的行政处理案卷,但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七节 简易程序

第七十二条 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适用本节规定。

第七十三条 适用简易程序作出对当事人不利的行政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可以依职权采用当场听取当事人的陈述或者申辩等简便方式。

当事人书面向行政机关陈述意见的,行政机关不得拒绝。

第七十四条 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应当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理决定书。

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理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认定的事实,以及作出决定的依据、时间、地点,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行政机关公章。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后,应当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第七十五条 适用简易程序,除当场作出外,应当自行政处理程序启动之日起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第八节 期限、期间和送达

第七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期间包括法定期间与行政机关指定的期间。

第七十七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实施行政处理有明确期限规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办结。

第七十八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处理以及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事项没有规定办理期限的,实行限时办结制度,行政机关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限时办结:

(一)办理的事项只涉及一个行政机关的,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办结;二十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二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二)办理的事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办结;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三)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事项,下级行政机关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四)行政机关依职权实施的行政处理,应当自程序启动之日起六十日内办结;六十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当事人。

行政处理决定书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送达当事人。

第七十九条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专家评审和公示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

第八十条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事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行政机关决定。顺延期限自书面准许送达之时起计算。

第八十一条 行政机关送达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记明签收日期。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行政机关制作送达回证应当记载下列事项:

(一)送达机关;(二)受送达人;(三)送达文书名称;(四)送达地点及日期;(五)送达方式。

第八十二条 行政机关送达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

受送达人是公民,本人不在的,由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

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

受送达人有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

受送达人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三条 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代为送达。

受送达人是军人的,由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

受送达人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交由其所在强制性教育机构转交。

第八十四条 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签收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受送达人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并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第八十五条 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六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适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行政处理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四章 特别行政程序

第一节 行政合同

第八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合同,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第八十八条 订立行政合同应当遵循竞争原则和公开原则。

第八十九条 行政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

第九十条 行政合同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须经其他行政机关批准或者会同办理的,经过其他行政机关批准或者会同办理后,行政合同方能生效。

行政合同的履行将损害第三人权益的,应该征得第三人的书面同意后方能生效。

第九十一条 行政机关有权对行政合同的履行进行指导和监督,但不得妨碍当事人对行政合同的正常履行。

第九十二条 行政合同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

为避免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行政机关有权在必要范围内单方变更、终止行政合同,但应当书面说明:

(一)变更、终止行政合同的事由;(二)对公共利益的影响;(三)是否给予当事人补偿及理由。

第九十三条 行政合同的双方应当严格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约,没有必要由其继续履行行政合同的,行政机关可以单方解除行政合同,但应当及时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九十四条 行政机关签订和履行行政合同,应当严格遵行诚实信用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因客观情势变更,需要更改或者终止行政合同,因此给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补偿。因行政机关的违法或者过错给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

第二节 行政指导

第九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特定的行政目的,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通过指导、劝告、建议等方式,引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非强制性行为。

第九十六条 行政指导主要适用于行政机关从技术、政策、安全、信息等方面帮助当事人增进其合法利益的情形。

第九十七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指导,应遵循适度可行、及时灵活、自愿选择和信赖保护等原则。

第九十八条 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听从、配合行政指导。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指导的过程中,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当事人接受行政指导,并不得因当事人拒绝接受、听从、配合行政指导而对其采取不利措施。

上一篇: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专业介绍下一篇:春晚主持人开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