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

2023-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五

浅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研究近年来中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以专题的方式编制试题是中考历史试卷的一个鲜明、具有导向性的特点。因此,专题复习在初三总复习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是对分散、孤立的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进而形成全面、系统及规律性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专题复习效率而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以“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专题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抓住主干知识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可将主干知识方面的专题归纳为: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技、思想文化。

二、把握专题主线

如,中国近代史中“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的主线就是: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也就是近代工业社会)迈进。把握好了专题主线,不但便于提炼专题学习要点,写好专题复习提纲,还能深化学生的历史认识,提高审题作答技巧。

三、挖掘隐性知识

如,在进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复习时,经济工业化,我们要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曲折发展的历程。而教材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历程的叙述只是一带而过,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吃力。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对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梳理与线索归纳,将其概括为这样几个阶段: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变法,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国共内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陷入绝境,纷纷破产。概括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勾勒出大的轮廓,让学生借此来回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经历,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社会环境,体会早期民族资本家创业之困难、守业之艰辛。在讲状元实业家张謇所办大生纱厂的命运时,我也进行了线索勾勒与简单总结:从大生纱厂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出,帝国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最大敌人,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不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能获得独立的发展。因此,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必要前提。经过这样的归纳、总结后,复杂而凌乱的知识变得条理清晰、线索明朗了,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高效。

四、相关知识比较

比较学习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学习时对一些相关历史事件进行联系、比较、归纳,就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进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复习时,我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近代化进程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中方西近代化进程顺序正好相反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近代化是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的,西方列强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所以中国近代化进程顺序与西方正好相反。只有通过相关知识的联系与比较,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五、关注热点问题

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往知来。中考不回避热点。当今社会重大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常被用作中考命题的背景材料。因此,在专题复习中要注重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概括地说,就是要以热点问题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社会热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如,在进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复习时,我们可以将时事热点中的“中国梦”切入课堂,让学生感受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直到今天,中国近代化过程还在继续,其最终目标是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

六、适量针对练习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一专题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四大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通过这些事件去感受中国近代化化进程中的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生活城市化。关于辛亥革命笔者精心挑选了四则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三: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日是时矣。”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材料四:

通过这四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经济工业化、生活城市化。

编辑 韩 晓

作者:李黔宁

第2篇:2012届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6

专题六: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及其表现

1、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2、表现:资本国际化,生产全球化,贸易自由化。

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外国资本与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我国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较弱,技术相对落后,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

三、全球化的应对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

3、大力引进外资与技术设备,借鸡生蛋,增强国力;

4、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快速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让科技成为经济腾飞的翅膀;

5、大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参与国际的竞争;

6、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7、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8、重视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建和谐社会;

9、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民族整体素质。

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与对策

共同的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毒品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核武扩散问题,战争威协问题,网络犯罪问题。

对策:

1、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是帮助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弊端中摆脱出来,走向新文明的一个有效途径;

2、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努力,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

五、中国入世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中国需要WTO。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世界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WTO,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订有关的“游戏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秩序中占据主动权,还可以利用WTO争端

用心爱心专心 1

解决机制,在国际贸易战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这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政治经济行动。WTO需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多的人口,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值均居世界前列。

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从社会来看,加入WTO,既推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对中国构成挑战,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如失业问题。从个人来看,加入WTO,我们可以享受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外国产品,同时在部分行业中的工作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用心爱心专心 2

第3篇:[初中历史]中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教学案——专题十 人教版

中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教学案

专题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团结互助、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抗日精神——爱国主义、 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

西柏坡精神——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巩固训练:

1、2003年春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全面胜利。我们的民族精神(B)

A、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B、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C、就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D、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D) A、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开始 B、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C、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延安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重心是在(A)

A、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 B、红

二、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后 C、抗日战争开始之后 D、解放战争开始之后

4、1947年,在陕北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几次重大战役的胜利,这些重大战役是(A) ①青化砭战役②羊马河战役③沙家店战役④孟良崮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5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摘自胡锦涛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1)50多年的时间,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实现港澳回归等。

(2)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我们党将怎样努力才能交出优异答卷?

政治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体育、文化、卫生事业。

(3)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有何启示?

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及伟大成就。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在中共领导下,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第4篇:[初中历史]中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教学案——专题十一 人教版

中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教学案

专题十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睦邻外交

要点扫描:

我国现在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即在和平的环境中谋求发展,而和平的环境主要靠外交手段来创设,为了更好的理解现在我们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之路,还要先从近代中国的外交讲起。

一.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 、史实

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③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 2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

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宣布我们决不去侵略别的国家来发展自己,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 新中国的外交

1、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建国初期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②成就: ⑴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⑶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3、 70年代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②成就 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⑶中日建交 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⑷70年代初国际上兴起与中国的建交的热潮

4、 改革开放后

①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②成就 ⑴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

⑵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5、 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②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三.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作用得到的启示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所以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四. 今后我们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

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五. 针对某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军费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如何驳斥

1、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

2、中国军费开支虽有所增加,但还远远不及一些国家,如只占美国的七十份之一, 也远远不及日本

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的传统

二、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从此,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

(3)扶黎扶蒋,控制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 "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7)走向和解、中美建交;前进道路,一波三折。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外战略进行收缩。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美国始终末放弃霸权政策,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三、中日关系

1、日本两次大规模的侵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倡“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成为亚洲的强国;

(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后,日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

①1874年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

②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通过签订《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和台湾; ③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北京大肆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 ④1915年乘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机,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⑤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山东和青岛,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⑥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霸占东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又先后发动“一二八”事变和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⑦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在政治上进行殖民统治,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思想文化上实行愚民同化政策。

2、23年的冷战对立:(1949年~1972年)

二战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对日单独占领,东京审判对一些战犯免于起诉,保留了天皇制。企图利用日本控制东亚,遏制共产主义。日本在美国的操纵和支持下,大力发展经济。在对华问题上,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3、30多年友好和平交往:(1972年至今)

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其中1972年~1992年是重新调整和重新定位时期,1998年以来则是旨在构筑“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时期。这一阶段中,因日本在历史遗留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20世纪90年代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目前出现“政冷经热”的局面。随着经济大国地位确立,日本要求在政治、军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巩固训练

有人评论说,21世纪是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正如19世纪德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崛起一样,将会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中、印两国在古代同为亚洲文明古国,两国交往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近代有相似的遭遇和共同的历史任务。在现代同为世界大国,两国的交往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19世纪中期,中印两国有何相似的历史遭遇,20世纪中期后,两国又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任务? (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印两国互相支持,为世界和平作了哪些努力? 美国和德国是世界上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历史发展中,两国相互作用,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19世纪中期美、德两国面临的共同历史任务是什么?这些任务完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对两国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20世纪,“美国因素”成为影响德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原因,德国的每一次成败都能看到“美国因素”的影响。试举例加以说明。(举三例即可 )

答案:

(1)相似的历史遭遇:19世纪中期,都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共同的历史任务: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

(2)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 (3)共同任务:完成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方式:德国是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美国是国内战争,即南北战争。

影响:两国经济飞速发展,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但同时德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土义传统,使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①一战后期,美国参战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②二战前,美国实行中立纵容了德国侵略。

③二战中,倡导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德国投降。 ④二战后推行冷战政策,导致德国分裂。

⑤实施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联邦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德国统一。(言之成理即)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第5篇:思想品德中考总复习专题材料

专题复习: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的“一国两制”中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3、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国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4、我们参与经济生活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5、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6、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P50

7、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8、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9、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0、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2、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

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5、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政治义务有:(1)维护国家安全;(2)维护国家尊严、荣誉和利益;(3)保守国家秘密;(4)维护民族团结;(5)维护国家统一。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7、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18、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三、“基础”类

1、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P4

52、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P5

53、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宪法。

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

5、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6、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7、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8、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本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制定基本路线的根本目的(出发点)是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P37

4、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P38

5、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P4

46、我国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P49

7、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P60

8、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基石。P60

9、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P62

10、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

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P61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7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P79

13、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P78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P8

114、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

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国家标志等。P79

1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P9

3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P10

217、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10

318、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P103

19、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

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P10

42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P10

421、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就医难、就业难、上学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P60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P55

3、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P79

4、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P94

六、“最”类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八下P52)

2、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是人格尊严权。(八下P35)

3、个人隐私权里两种最忠实的守护是责任和信誉。(八下P52)

4、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励。(八下P82)

5、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P32

6、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 战线。P4

47、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59

8、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P60

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P7

110、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P75

11、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的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P80

1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P94

13、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P110

七、“集中”、“体现”、“表现”类

1、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八下P36)

2、人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八下P35)

3、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八下P35)

4、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八下P38)

5、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八下P44)

6、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P3

4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39

8、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体现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P70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既体现在我们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上,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P88

10、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P9

111、我们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表现:关注国家经济建设和日常的消费和理财。P97

12、艰苦风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P1

21八、“核心”、“中心”、“关键”、“前提”、“首要”、“重要”、“重点”类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P37

2、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P38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P38

4、“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P44

5、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要提高教育创新能力。P62

6、中华民主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P69

7、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P102

8、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P76

9、依法治国的关键:执法必严。P76

10、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P76

11、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P77

12、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违法必究。P76

1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P78

14、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

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P90

1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数以思想道德建设。P10

41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P10

417、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要求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10

318、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P69

19、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9

120、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91

2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P10

422、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是实施法律规定的其他各种保护合法财

产所有权方式的前提。(八下P74)

九、“目的”、“目标”、“理想”类

1、当的基本路线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P37

2、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P52

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三个发展阶段要实现的目标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在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88——89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0

25、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110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1

17、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11

2十、“原则”、“原因”、“保证”、“保障”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43

2、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38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9

4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10

45、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3

4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5

7、我国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原因有: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实施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

8、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6

59、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违法必究。76

10、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40

11、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102

12、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0

2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03 十

一、“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79

第6篇: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总复习教案

中考总复习教案目录: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第

1、2课时 字音 第

3、4课时 汉字

第5、6课时 词语(成语)及运用 第

7、8课时 标点符号 第

9、10课时 修辞

11、12课时 病句(文)的修改 第

13、14课时 缩句、扩句、仿句 第

15、16课时 名句的识记

17、18课时 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 第19课时 中外名著 第20课时 口语交际 第21课时 获取信息与时事 第22课时 图文转换 第23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第二部分 现代文

24、25课时 记叙文阅读 第

26、27课时 说明文阅读 第

28、29课时 议论文阅读 第30、31课时 散文阅读 第

32、33课时 小说阅读 第

34、35课时 现代诗歌阅读 第三部分 文言文 第

36、37课时 文言实词 第

38、39课时 文言虚词 第40、41课时 文言句式

1

42、43课时 文言翻译 第

44、45课时 课内阅读 第

46、47课时 课外阅读 第48课时 诗词赏析 第四部分 写作篇

49、50课时 中考作文概述 第

51、52课时 全命题与半命题作文 第

53、54课时 材料作文 第

55、56课时 话题作文 第

57、58课时 选题作文 第

59、60课时 中考高分作文要旨 第61-90课时 综合(模拟)练习

2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

第一、二课时 语音

一、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考点分析

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

备考指南

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字音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内容

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

声母21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韵母21个:(单韵母7个) a o e i u û er (复韵母6个) ai ei ao ou ie ûe

(鼻韵母8个) an en in ûn ang eng ing ong

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

声调五声:""(一声)、"'"(二声)、"ˇ "(三声)、"`"(四声)和轻声

标调识记口诀:"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

3

说"

隔声符号运用: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 用(’)隔开,如皮袄(pí’ǎo)

3、拼写注意事项

拼写规则要领:i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 把u写成w,如乌(wu)û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û上两点省略,如雨(yu);û行韵母跟j、q、x相拼,省略û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相拼,两点不 能省略,如女(nû)、吕(lû)

大写和连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汉字拼写时,要按词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开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ãr tïng,"花儿"拼作huür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论)

b p m f 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

4、 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

误读的原因主要有:

①多音字误读常用字中二三百个多音字,要了解这类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

②形声字误读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 ③形近字的误读

5、要应对语音这一关,就要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1)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立足平时,立足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没有把握读准的字,要勤查词典日积月累,误读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4

(2)定期检查巩固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也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共同提高

(3)提高复习实效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二、中考典例

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脂肪(zhÿ)

干涸(hã)

心旷神怡(yí)

B.魁梧(wú)

酝酿(niàng)

杳无音信(yǎo)

C.湖泊(bï)

和谐(xiã)

彼竭我盈(jiã)

D.褴褛(lǚ)

违背(wãi)

大声疾呼(jí)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的读音C项中的"湖泊"中的"泊"应该读"pō"

2、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B

)

A.铿锵(qüng)

挪动(nuï)

不无裨益(bì)

B.琴弦(xián)

褴褛(lǚ)

载歌载舞(zài)

C.兑换(duì)

处理(chù)

哄堂大笑(hōng)

D.摇曳(yâ)

别墅(shù)

大事渲染(xuün)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了汉语拼音的规则、常见字(包括多音字)的读音A项中"锵"的注音"qüng",本身就不符合汉语语音拼写规则C项中的"处"为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三声就"处"来说,同学们应该能够辨析它在什么情况下读三声,什么情况下读四声D项中的"大事渲染"中的"渲"应该读四声

3、给下面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惟妙惟肖 xiào

(2)参天耸立 sǒng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用字的读音"肖"本身是多音字即读"xiào",也可以读"xiüo",同学们要能够辨析这种常用多音字的读音"耸"作为常用字,有一些同学往往误读为"þr"

4、下列加红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B)

A.绽放(zhàn)

对称(châng)

潜滋暗长(qián)

5

B.斟酌(zhýn)

袭击(xí)

深恶痛疾(wù)

C.模样(mï)

教诲(huì)

不屑置辩(xiâ)

D.提防(tí)

赔偿(cháng)

人迹罕至(hǎn)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字的读音A项中的"对称"的"称"是多音字,应该读"chân"C项中的"模样"中的"模"应该读"mú"D项中的"提防"的"提"是多音字,在这儿应该读"dÿ"

5、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1)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嗟 jiý

(2)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

贮 zhù

解析:这两个字,都是生活中常见,但是同学们易错的"嗟"容易读成"chü""贮"容易读成"chǔ"

6、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

A.浅尝辄止

谪守巴陵

B.不辍劳作

缀满繁星

C.瞠目结舌

堂而皇之

D.杞人忧天

挤眉弄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读音A项中的两个字都读zhã, B项"辍"读chuî,"缀"读zhuì,C项"瞠"读chýng,"堂"读táng,D项"杞"读qǐ,"挤"读jǐ

三、附录:《重点汉字的读音》、《常见多音多义字辨析》、《常见容易读错的成语》(详见《成功中考》第4-7页)

四、模拟练习:(参见《成功中考》第2-3页)[NextPage]

第三、四课时 汉字

一、考点分析

《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在中考考试中,查考汉字,主要是为了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 字,能够辨析简单的形似字,能够理解常见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同时要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范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汉字考查一般放在语音考查的后面,或者与语音题结

6

合在一起,试题分值往往二到四分有的采用选择的形式,有的采用让同学们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形式考查的内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现,常用常见又易错的词语此外,同学们还应该了解汉字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熟练使用汉语工具书,学会部首和音序检字法

对于汉字的考查,不局限于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在阅读题中,也常常考查同学们对于汉字的理解

二、备考指南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

(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

1.分辨形旁,注意字音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 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 和衣服有关;"月"多和身体有关

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

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

4.记住少数带多数"辶"和"廴",从"廴"的字只有三个:"廷、建、延",其余均从"辶"

5.不随意简化

(二)笔画和笔顺

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

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勾、折、提每一种笔画有一种或几种变形写法

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常见的笔顺规则有以下八种:

先左后右,如"认"、"助"、"则"、"仁"等;

先上后下,如"王"、"旦"、"恩"、"梦"等;

先横后竖,如"十"、"干"、"主"、"井"等;

先撇后捺,如"人"、"文"、"令"、"义"等;

从外到内,如"同"、"月"、"闻"、"风"等;

7

先进后关,如"园"、"田"、"因"、"国"等;

第7篇:201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朝代歌:

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上一篇:校园读书月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市场卫生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