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授信管理述职报告

2022-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银行授信管理述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银行授信管理述职报告

银行中小微企业授信审批风险管理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政府加大了对公众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银行贷款作为创业资金扶持的主要内容,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授信审批水平,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银行中小微企业授信审批风险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小微企业的理性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银行授权;审批风险;管理

引言

现如今,在新经济形势下,中小微企业的授信已成为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做好中小微企业的授信审批管理工作,能够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进而推动当地經济的繁荣发展。因此,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需重视中小微企业的授信审批工作,做好风险管理,避免出现信贷危机,影响社会和谐、诚信发展。

1中小微企业存在的风险特征

在银行授信审批过程中,中小微企业的授信业务存在的风险较大,受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其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几率很大,使得银行发生损失或获得收益。中小微企业发生信贷风险的原因为:

第一,企业规模小,生命周期短。从我国《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来看,中小微企业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公司治理经验及水平也不够高,对企业运营风险的抵抗能力及产品研发能力等等都相对较低,无法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存在生命周期短的特征。一些企业贷款没有到期可能就会面临倒闭的风险,使得银行收益受到损害。

第二,家族式经营管理,缺乏诚信意识。中小微企业的社会征信体系还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现象极为严重,企业发展也存在逆向选择的情况。同时,中小微企业经营者在生活中,迫于经济压力可能出现失德行为,如,借钱不还、逃废银行债务等等,不利于社会信贷市场的稳定发展。

第三,关联企业多,易隐藏积聚风险。在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取得良好的经营绩效后,就盲目的跨行发展遇到资金不足时以经营好的企业向银行借款,实际用于其他企业,偏离主营业务,也可能会用关联企业分别借款,当企业在生疏的领驭经营失败,不能归还银行债务时,银行才能发现。

第四,财务管理不规范。中小微企业普遍缺乏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家长制管理模式较为明显,受自身管理素质和资源的限制,缺乏战略管理理念与能力,没有长远规划和发展愿景。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不真实。例如成本费用支出用现金结算居多,通常不开具正式发票,甚至也无收据之类的交易凭证,给企业会计记账带来困难,会计不能够全面正确反映企业的实际交易情况。银行难以审查判断企业的财务情况,导致授信审批决策风险较高。

第五,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由于小微企业的资产规模小,偿债能力弱,实际控制人脉关系有限,产品大宗化,没有独特的产品与服务,对上下游客户没有谈判地位,所以缺乏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以及银行信用。在实践中,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主要是依靠股东投资、内部集资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尽管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债券等融资渠道也有时被使用,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作用仍然有限。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依赖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融资渠道。

2中小微企业授信风险防控与管理

2.1职业道德风险防范

职业道德风险是指银行从业人员与借款人恶意串通,骗取银行信贷资金或满足其他不正当的目的,给银行造成损失。可见,职业道德风险防范也是银行授信风险防范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种风险的隐蔽性强,不易尽早暴露。从管理学角度出发,现实中的个体并非完全是“理性”的经济人,管理现实中的环境因素也是复杂多变的,员工岗位责任制度并不都能得到如此理性的执行。基于管理实务的要求,银行调查人员不得吃拿卡要、接受客户馈赠礼品,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客户,不得弄虚作假。银行的服务监督部门应对客户进行电话回访、现场访谈、询问客户业务办理过程的满意度,了解银行人员对客户的调查情况,是否存在上述违规行为。同时,银行应严格把好用人关,对信贷条线的关键岗位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并对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行教育引导。

2.2信用风险防范

第一,定性分析,重点查看借款人的贷款卡查询记录有无逾期还款记录与不良记录,查询法人代表及小微企业的实际控制的个人信用记录,注重分析其偿债能力,看第一还款来源的现金流是否充足,结合其上下游客户履约情况,分析其还款意愿、有无拖欠税金及水费、电费、电话费、物业费等不良行为。

第二,定量分析,用企业的财务数据及定性分析的信息输入信用评级系统,得出企业的信用等级,作为中小企业授信准人的一项依据。防范措施采取限额管理、授权审批、贷后管理、经济资本计量与配置、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品。

2.3操作风险防范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做好操作风险预防工作。首先,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设立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与管理部门;其次,在授信操作方面,各操作环节职责明确,操作流程清晰。此外,银行还应做好授信业务实际操作的培训工作,强化复核与审核岗位职能,规避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也可以通过风险转移,如购买保险、业务外包、科技投入等减少损失。

2.4担保风险防范 加强代后管理

担保风险是指由于保证担保人不具有代偿能力或担保物存在瑕疵,不易处置变现等第二还款来源不足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银行为规范授信业务担保管理,控制和降低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规范保证、抵押、质押担保的要求和操作实务,对担保风险起到积极的防范作用。此外,在贷款发放后,银行应跟踪监控借款小微企业的资金流、物流等运行情况,关注保证人的变化情况及担保物,发现对银行贷款不利的影响,及时预警,启动处置机制,防范化解信贷风险。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性,维持信贷行业的内部稳定,银行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授信审批风险管理力度,规避中小微企业发展对银行收益带来的风险,保证授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为中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平.A银行中小微企业授信审批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5(9):338-342.

[2]柳承志.L银行加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6(5):37-39.

[3]黄曦.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6.

作者:张佳

第2篇:银行授信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银行的授信档案区别于一般档案,有产生机构的复杂性、存在状态的动态性、载体形式的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特点,因此在授信档案的管理中存在着收集难度大、保管方式陈旧、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問题,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研究和总结,提出采取加强整体规划、制定标准规范、构建信息化平台三个方面的对策来解决授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关键词:授信;档案;管理

1 授信档案的特点

授信档案是银行在对各类企业或个人客户授信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信贷业务工作情况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的总称,一般包括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放款、授信后管理资料。它是银行与企业(个人)双(多)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原始凭证及银行依法催收的重要法律依据,是银行核心业务档案之一。授信档案不仅具有一般档案所具备的属性,同时还具备“产生机构的复杂性、存在状态的动态性、载体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特点的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立足点。

1.1 产生机构的复杂性。授信档案,不同于一般档案的重要特点就是产生机构的复杂性。授信档案,顾名思义,是在授信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授信业务从贷款受理直到授信后管理,需要调查、审查、审批、放款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根据授信工作“审贷分离”的原则,一定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而且根据不同种类的授信业务,产生的部门也不尽相同。授信档案的产生,要涉及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授信审批部、授信管理部、风险合规部等部门,因此,银行授信档案的来源是复杂多样的。

1.2 存在状态的动态性。授信业务的流程较为繁杂,其授信工作也是一项漫长且不断完善的过程。授信业务在贷款受理、调查、审查、审批之后,客户部门还会定期召开授信后工作例会,信管部门还会开展风险预警、风险分类、放款审核等工作,仍然产生大量应归档的文件资料。有些贷款虽然已还清归档,但由于后期该项贷款做了“倒贷”的处理,仍然还会认定不良贷款,那么还会产生应归档资料,因此授信档案从形成之始到归档保存均处在动态变化中。

1.3 载体形式的多样性。随着银行风险把控越来越严格,对于授信业务的担保管理也越加重视,担保人或客户可以通过提供抵质押物品,来获得银行较高的授信额度,银行也因暂时获得抵质押物品的所有权而降低自身风险。因此在授信业务中,除了文件资料以外,还有各种载体形式的抵质押物的证明资料需归档保存。如各种房屋产权证、保险凭证单、有价值的实物等。

2 授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生资料部门多,集中收集难度大。一般而言,授信业务各环节产生的文件由各部门自行保管,部门保存文件时,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将自以为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保管好,不重视归档范围内文件的积累,容易造成归档文件的缺失。同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导致授信业务的冗长和不连贯,档案收集工作难度很大。如何实现授信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的有效衔接,保证归档文件齐全完整是档案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

另外,银行授信文件形成的动态性也加大了档案室的收集难度,档案室经常要向业务部门催收文件材料,而且部门之间也会在提供归档文件时出现扯皮现象,档案收集工作难以齐全。

2.2 载体形式多样,保管方式需创新。授信档案不仅有纸质材料,而且还有抵质押物品的登记文件原件、保险原件以及存单、国债等重要有价单证。随着银行风险防控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借款人提供足额的抵质押物,归档保存的各种有价单证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文件材料的整理可以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装订、编号、装盒、上架进入档案室保管,而有价单证只是因为贷款抵押的需要而暂时存放单位保管,待贷款还清后还需归还给借款人,因此,与银行其他档案相比,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做好这部分单证的保管。

2.3 信息化程度不高,实体和电子需匹配。商业银行为了提高授信审批的效率,近年来在业务中大多增设了前端影像平台,从发放审核提交的审批材料到业务发起的文件材料进行扫描上传,实现授信从流转到审批过程的全部业务在线完成。而客户信息的更新、贷后管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文件资料需要保存,但根据我们对多家银行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系统设计的流程没有将这部分文件资料进入系统保存,使得系统数据和实体不能一一对应,并且档案系统和前端影像系统也不能兼容,导致授信档案查找工作仍然依赖于档案实体的查找,业务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档案数据的查找上,档案利用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3 授信档案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3.1 加强授信档案管理的整体规划。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行内现有的授信业务管理体系和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即从授信业务的管理和管理所需的要素两个方面,对授信档案的管理进行整体的设计与规划。从宏观角度,重点查看授信档案的管理是否融入现有的授信业务管理之中,档案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是否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档案人员要充分地了解掌握授信业务的工作流程,根据授信业务的工作流程,规划授信档案管理以及提出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管理所需的要素是以授信档案管理活动为对象,从微观角度对管理活动中涉及的管理系统、规章制度、管理人员等要素进行规划研究。授信档案的特点,决定了对授信档案的管理具有了不同于其他档案的管理行为。对授信档案管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规划是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3.2 制定授信档案的标准和规范。目前国家档案局和中国银监会对授信档案没有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明确的制度和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上级主管机关的有关制度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授信档案的标准和制度,可以参考的制度和标准有《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 42—2009)、《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 11822-2008)、《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金融企业业务档案管理规定》(档发[2015]3号)。以上这些标准规范提供了一个总体的框架和原则,但它们只阐述了档案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部分的管理要求,并未就授信档案的概念、管理流程、操作标准等内容进行全面且详细的定义和规范。因而,制定出切合银行自身实际的、详细可操作的制度标准,是保证授信档案规范化管理,提升授信档案管理质量的前提条件。

在制定制度规范时,首先应坚持全过程管控的原则,鉴于授信文件产生機构的复杂性,授信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必须能覆盖授信业务的全流程,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必须考虑档案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联,保证它们之间协调统一。其次应规范文件材料的整理,在业务管理制度中要充分体现归档文件的范围以及文件收集、归档的标准,归档的标准不仅涵盖普通文件的整理,还要针对证照、单证这些载体文件制定出整理规范,在文件归档的前提下保证档案实体不被破坏。最后应落实文件归档的责任制,将授信档案工作落实到业务工作的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要求各岗位人员严格执行制度、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操作流程、提高档案意识,在贷款申请、调查、审查等各环节中做到材料收集齐全、文件定期整理并及时立卷归档,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

3.3 构建授信档案信息化的平台。银行档案信息化,是银行发展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管理自我提升、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目前银行档案信息化的主要形式是建立档案管理系统,横向上,将文书档案、业务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等银行所有的档案门类纳入统一平台,实现银行档案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纵向上,应实现档案从收集、整理、利用到鉴定销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了档案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同时,利用网络传输的便利条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开发信息资源的价值。

在授信档案信息化方面,档案管理系统应与授信业务影像系统建立接口,或在业务影像系统的后端增设档案管理模块,这样影像系统中已有的影像可以及时为档案系统或档案模块所用,不必重复录入、扫描。建立完善的用户权限分配机制,除满足内部查询外,外部监管部门检查,也可以开放系统查询用户的功能,提高外审人员查询,可避免调阅纸质档案时的丢失、混乱等现象发生,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敏.对新常态下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城市金融,2015(09).

[2]吴晓东.转型期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化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4(06).

[3]王秀云.商业银行档案管理集中化、电子化与编研深化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15).

[4]贾焕梓.提高商业银行档案管理水平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7(04).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来稿日期:2018-11-22)

作者:桑晟

第3篇: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

摘 要:集团客户在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如何有效识别和管理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已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本文从集团客户的范围和定义出发,通过比较中外集团客户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分析了我国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特点。并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上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集团客户;授信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通过组建集团公司,迅速做大、做强,成为了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然而,集团客户在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如“德隆”等集团的轰然倒塌,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巨额信贷损失。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有效识别和管理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已成为了现阶段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

一、企业集团和集团客户的内涵

集团客户是商业银行对企业集团的一个称呼,是商业银行授信管理中涉及的一个专有名词。要研究集团客户授信管理,首先需要对集团客户的概念和范围进行确定。

(一)企业集团

时至今日,国内外学者和政府对企业集团这一概念名称及其内涵和外延还未形成统一看法。[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对企业集团的定义已趋于一致,基本形成了四点共识:(1)企业集团是一种至少由两个企业组成的相对稳定的企业联合经营组织;(2)企业集团本身不是一个独立法人;(3)企业集团至少有一个核心企业,负责控制和协调整个集团的分工与合作;(4)企业集团的组织方式包括股权联结型、契约联结型和混合联结型(既有股权联结,又有契约联结)等三种类型。本文认同上述四点共识,并将此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

(二)银监会对集团客户的界定

银监会在“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是这样定义集团客户的:(1)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2)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4)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商业银行可根据上述四个特征结合本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单一集团客户的范围。

(三)本文集团客户概念的界定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根据银监会的定义,本文将所要讨论的集团客户定义和范围界定如下:本文所探讨的集团客户,是指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相互之间具有控制、被控制、同受第三方控制关系,或者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很可能不按公允价值转移资产和利润的独立法人组成的客户群。

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监管框架

(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相关文件要求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新资本协议)和“大额信用风险的计量与管理”中对集团客户、集中性风险和关联交易都有所表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2]

1.有关联交易对手的定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给有关联的交易对手下定义,仅考虑实行财务并表的集团是不够的。关联可包括诸如通过共同所有权、控制和管理的联系。互相出具担保函也是几个交易对手是相互关联着的另一个证据。一个有关联的客户集团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不论是自然人或法人,拥有从同一家信用机构及其任一附属机构获得的贷款,可能是在联合或分别的基础上获得的,但他们在下述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其中一人对其他人拥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权;或者对信用机构来说,它们的累计风险体现的是同一风险,这表现在它们的相互联系是如此紧密,以至有一人经历财务困难,其他人或所有的人都有面临偿还困难的可能。”作为这种相互联系的例证,信用机构应考虑到以下几点:共同所有权、共同董事、相互交叉担保、在短期内无法替代的在商业方面直接的相互依赖等。

2.设置限额。银行应具备有效的内部政策、系统和控制,以便识别、测量、监测和控制本行的贷款风险集中。对单个交易对手或一组有相互关联的交易对手的主要风险,通常银行应设定大额风险限额。

3.压力测试。银行管理层应定期进行对主要贷款风险集中的压力测试,检查测试的结果,以便识别可能对银行运营状况产生负面影响的市场条件的潜在变化,并做出反应。

4.监管当局监管。在监管过程中,监管当局应评估银行贷款风险集中的程度、银行管理水平和银行资本充足率内部评估水平,评估还应包括对银行压力测试结果的检查。如银行不能有效管理贷款风险集中产生的风险,监管当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中国银监会相关文件要求

银监会2006年底颁布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商业银行加强集团客户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集团客户管理机制建设。“指引”规定了集团客户的定义,以及授信管理的原则,即“统一原则”、“适度原则”和“预警原则”。同时,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状况,制定本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其内容应包括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风险管理与防范的具体措施、对单一集团客户的授信限额标准、内部报告程序以及内部责任分配等方面。

2.限额核定与贷款审批。“指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进行尽职调查时应搜集的基本审查资料、应关注的方面和应进行的调查程序,对集团客户限额核定和集团客户内部各个授信对象的限额核定也做了规定,同时要求当一个集团客户授信需求超过一家银行风险的承受能力时,商业银行应采取组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和贷款转让等措施分散风险。

3.关联交易防范。“指引”要求控制集团客户关联交易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在授信协议中明确集团客户需及时报告授信人净资产10%以上关联交易的情况;集团客户如出现利用关联交易套取银行资金、逃废银行债务或其他会影响授信资产安全的情况,贷款人有权单方面决定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

4.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共享。“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应该能够有效识别集团客户的各关联方,能够使商业银行各个机构共享集团客户的信息,能够支持商业银行全系统的集团客户贷款风险预警。“指引”同时规定了应录入监管部门信贷登记系统以及本行信贷管理系统的集团客户信息,并及时更新。

5.风险预警与报告。“指引”还要求商业银行根据集团客户所处的行业和经营能力,对集团客户的授信总额、资产负债指标、盈利指标、流动性指标、贷款本息偿还情况和关键管理人员的信用状况等,设置授信风险预警线,对集团客户进行风险预警和报告。

三、中外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现状比较

(一)西方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集团客户大多是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公司治理机制相对完善,同时外部监管非常严格,所以没有出现利用集团客户的组织形式大规模骗取银行贷款的现象。从现有资料看,西方商业银行更关注的是集中性风险和关联企业风险,很少将集团客户作为一个单独的课题来进行研究。当然,安然事件的爆发也反映出了西方国家在集团客户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但是,美国的商业银行并未受到致命的打击,由于对集中性风险的有效管理,以及采用银团贷款等方式分散风险,美国的商业银行安全度过了安然危机。

总体来看,西方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上有以下值得借鉴的做法。[3]

1.对集中性风险的有效管理。西方商业银行对特定行业、特定地区和特定的一组关联企业组成的集团客户等都有明确的限额管理要求,这使得西方商业银行能够承受某些行业衰落风险、特定地区风险以及某些企业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风险,不至于被一两个关联企业集团拖跨。

2.信息资源的共享。西方主要商业银行往往都有完善的系统,能够在银行内部实现信息共享,同时监管部门以及其他外部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也比较充分和及时,使得商业银行与集团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3.采用银团贷款等方式进行金融创新,分散风险。西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在集团客户贷款问题上,往往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发放贷款,参与的各商业银行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与国内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上热衷于争夺市场份额和“垒大户”形成鲜明的对比。

4.严格的外部监管。西方国家的市场监管非常严格,处罚也比较严厉,同时外部评级、媒体监督也比较完善,对企业包括集团客户的监管比较到位,信息比较公开透明,商业银行加强集团客户管理的外部环境较好。

5.其他方面。当然,西方商业银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评级方法,统一的授信,独立的贷款审查制度和有效的贷后管理在加强集团客户管理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起了针对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制度,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1.集团客户的识别存在困难。(1)集团企业客户成员复杂,集团成员变动较为频繁,银行在开始介入阶段就很难掌握客户整体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不对称的加剧,银行对客户的识别和整体了解变得越来越困难。(2)部分集团成员,往往从股权上看关联度不高,没有股权关系,或者只有少量股权关系,但集团公司通过关键管理人员或其亲属持股,或通过其他方式,控制了该企业,而该企业对整个集团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集团客户识别工作也很难进行。(3)就银行自身而言,部分银行可能因为集团客户识别工作琐碎、工作量大等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放松了集团客户识别工作,往往在制度上只对有股权控制关系的母子公司规定了集团客户识别要求,而对其他类型的集团关系,则没有做出强制性要求。

2.对集团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测算存在困难,往往过度授信问题。目前,各主要商业银行尚未能开发出相应的模型,用来准确测量集团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部分银行在集团客户风险限额模型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等还有待检验和完善。同时,商业银行由于经营理念差距、同业竞争激烈、授信总量失控、客户信息失真等原因,往往对集团客户存在过度授信的现象。

3.集团客户的风险预警和控制有待加强。集团客户往往存在经营规模庞大、内部组织结构复杂、内部关联交易频繁、连环担保普遍等问题,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和控制往往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尚没有建立一套能够对集团客户进行风险预警和控制的体系。

4.信息系统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问题。目前,各主要商业银行的系统刚刚实现了从单笔交易管理向单一客户管理的转变,信息系统对集团客户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反馈还不完善,或者是没有。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对集团客户的组织结构、连环担保和资金转移不能做到及时监控,在集团客户管理上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工商系统、税务系统、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银监会大额监测系统和各主要商业银行的信贷系统之间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无法形成合力,以加强对集团客户的监控。

四、加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总体设想

结合西方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和监管部门要求,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

(一)改进集团客户授信管理流程,建立集团客户授信管理模式

根据我国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特点,以及监管部门要求和商业银行的管理现状,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在授信发起环节增加“客户识别”程序,专门搜集集团客户成员信息,了解集团客户整体情况,为后续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授信审批环节增加“限额核定”程序,利用相关模型对集团客户设置风险限额,进行整体风险控制,防止对集团客户过度授信;在授后管理环节增加“监控预警”程序,安排专人借助信息系统和模型,及时发现集团客户出现的不利变化,并采取措施,控制授信风险。

同时,为了保证上述工作的有效落实,商业银行必须针对集团客户建立有别于单一客户的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为加强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管理,商业银行在内部必须确定集团客户的牵头行,牵头行牵头负责整个集团客户的识别,限额核定、授信审批和监控预警工作。当然,相关工作如果超过牵头行的权限,牵头行应按照相应权限,报上一级有权审批机构审批。各参与行则负责对参与授信的集团客户成员的日常维护工作和信息搜集、报送工作。集团客户牵头行的选择,一般根据集团客户总部所在地,或核心成员所在地确定,但如果某一集团客户是商业银行总行级重点客户,一般由总行作为牵头行。

(二)改进现有信息系统

目前,各主要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刚刚实现了从以单笔交易为中心向以单一客户为中心的转变,还不能完全满足集团客户管理的要求。根据银监会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信贷管理系统,为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商业银行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够有效识别集团客户的各关联方,能够使商业银行各个机构共享集团客户的信息,支持商业银行全系统的集团客户贷款风险预警。为此,商业银行有必要整合系统内部客户信息资源,重新构建信贷管理系统,完善系统对集团客户的信息录入、动态维护和信息展现功能,使得集团客户及其关联企业能够被及时识别、重要信息能被最大限度的及时捕获,能够支持商业银行全系统的集团客户贷款风险预警。

同时,我国集团客户往往附属企业众多、组织结构复杂、关联交易隐蔽,单靠一家商业银行往往不能完全掌握某一集团客户的信息。因此,有必要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实现信息外部共享。目前银监会正在建立的大额客户“信贷风险监测系统”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注重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集团客户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1.集团客户限额管理。从国内目前的研究来看,对集团客户的限额核定,有多种方法,如根据信用评级和债项结构确定风险限额;根据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现金流状况确定风险限额;根据集团净资产、负债率和负债结构确定风险限额,以及综合各种方法确定风险限额。上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集团客户限额核定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限额核定缺乏系统理论支持,对某些行业的客户核定的限额过大,而对某些行业的客户核定的限额又过小等。

本文认为,如果能从企业价值的角度去考虑集团客户限额核定问题,则能较好的解决上述不足。从理论上讲,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企业债务价值,不应超过企业的整体价值(如果债务价值超过企业价值,企业基本会违约,因为此时企业股东的剩余索取权价值为0)。由此,对集团客户限额的核定就转化为对集团客户整体价值的计算,而企业价值的计算模型,目前则相对比较成熟。

2.集团客户预警。目前,在客户预警上,有很多模型,如著名的Z-Score模型、Logit模型和KMV模型等,但上述模型主要都是针对单一客户的,对集团客户的预警作用还不够明显。银监会根据大量的实践案例,总结了高风险集团客户的五个风险特征,这五个特征分别是:公司治理机制存在重大缺陷;关联企业多且结构复杂;核心主业的偏离度较大、盲目跨地区跨行业扩张;现金流量波动太大、有相当的脆弱性;负债率过高。

本文认为,银监会总结的集团客户五个风险特征,是从国内商业银行大量的信贷失败案例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是我国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风险预警方面的宝贵财富。如果以银监会五个风险特征为基础,进行适当量化,构建预警模型,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集团客户的自动预警目标。

(四)实行差别化管理

集团客户管理在满足监管部门要求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还应实行差别化管理,对低风险的集团客户,应注意简化管理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对高风险的集团客户则应严格控制授信限额,加强贷后管理,及时进行预警,并适时采取措施,降低授信风险。

参考文献:

[1]袁东安.试论企业集团产生和发展的动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3).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翻译.巴塞尔新资本协议[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陈四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作者:吴夕春

第4篇:银行授信管理部经理述职报告

文章标题:银行授信管理部经理述职报告

完善部门基础管理工作锻炼自身业务管理能力

---------述职报告

市行办公室:

我于2003年9月起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分管授信管理部的审查组、出账审核组工作,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公司授信业务审查;授信出账审查的组织协调

工作;负责制定公司授信业务的审查要点;负责对全行审查员业务培训和指导;负责市行贷审会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部门负责人完成本部门的工作,部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向部门负责人负责。另外还主动担任了授信管理部的规章制度修订和全行客户经理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

2004年12月经分行批准,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全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除履行分管工作职责外,还承担对分行信贷管理部部门和市行领导负责,负责所辖城区支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运作;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对上级行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和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人行、银监会与总行有关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制订实施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对支行和各经营单位的信贷业务考核;对向人行、银监会和上级行报送的信贷业务报表;对信贷业务的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按上级行授权权限对有关信贷业务进行审核,负责组织本行贷审会日常运作;组织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规划实施本部门人员职能分工、岗位配置和职责考核;组织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级行信贷管理部门和本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2004年本人主要管理工作为分管审查组和出账审核组的工作,主持全部门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所以今年的述职主要对分管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就分管工作的岗位职责要求,本人基本上尽职地完成分管工作,保证了全行公司授信业务审查和出账审核工作顺利开展,配合分管贷后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的杨辽滨副总经理完成了授信管理部全部管理工作。现将2004年本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组织47次贷审会,审查420个授信项目,授信项目总金额140亿元。其中:审议通过289个项目上,总金额122亿元;上报上级行项目64个,总金额70亿元。

审核办理3700笔出账业务,金额223.9亿元人民币,外币1.25亿美元。其中:贷款260笔,金额83.55亿元;贴现450笔,金额38.8亿元;国际贸易融资450笔,金额1.25亿美元;承兑2500笔,金额110亿元;保函80笔,金额8.3亿元。

二、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2004年是全行“规范管理深化年”,总行针对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工作下发一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本人立足于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主动承担了全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修订、增补工作。对提高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理顺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责任等方面发挥一点作用。主要基础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工作如下:

1、在上级行下发的各种零散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吸收同业先进科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行现行管理框架,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我行公司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系统性法规,并在2004年进行了贯彻执行。

2、结合上级行对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职能和岗位设置要求,信贷管理部及时修订了,对信贷管理部的信用审查、贷后管理、数据统计、出账管理、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管理模块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落实各岗位管理人员,明确交叉辅助岗位,将本职岗位与对口管理、服务机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部门内各岗位信息传递流程,将行内外由部门承担配合的工作指定到具体工作人员,实现授信管理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的有序运行,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人。

3、通过总结03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对我行03年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据总行下发04年信贷指导意见,在对04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走势预测的基础上,我部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行2004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从源头上指导一线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开发,保证上半年我行信贷业务运行始终按照年初制定规划运行,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前移、制度先行,保证我行全年信贷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下有序运行。

4、通过总结以往同行业在出账管理中发生操作环节风险,我行在上级行下发的出账管理要求基础上,对我行出账审核流程进行优化,明确了出账环节审核要求,通过相互制约的岗位控制操作风险,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出账审核实施细则》,在各经营机构内建立独立的出账操作人员队伍,实现客户经理业务开发和出账操作环节的分离。对额度内频繁出账、低风险业务出账操作存在手续繁琐问题,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

第5篇:银行授信管理部经理述职报告

我于XX年9月起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分管授信管理部的审查组、出账审核组工作,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公司授信业务审查;授信出账审查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制定公司授信业务的审查要点;负责对全行审查员业务培训和指导;负责市行贷审会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部门负责人完成本部门的工作,部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向部门负责人负责。另外还主动担任了授信管理部的规章制度修订和全行客户经理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

XX年12月经分行批准,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全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除履行分管工作职责外,还承担对分行信贷管理部部门和市行领导负责,负责所辖城区支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运作;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对上级行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和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人行、银监会与总行有关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制订实施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对支行和各经营单位的信贷业务考核;对向人行、银监会和上级行报送的信贷业务报表;对信贷业务的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按上级行授权权限对有关信贷业务进行审核,负责组织本行贷审会日常运作;组织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规划实施本部门人员职能分工、岗位配置和职责考核;组织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级行信贷管理部门和本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XX年本人主要管理工作为分管审查组和出账审核组的工作,主持全部门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所以今年的述职主要对分管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就分管工作的岗位职责要求,本人基本上尽职地完成分管工作,保证了全行公司授信业务审查和出账审核工作顺利开展,配合分管贷后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的杨辽滨副总经理完成了授信管理部全部管理工作。现将XX年本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组织47次贷审会,审查420个授信项目,授信项目总金额140亿元。其中:审议通过289个项目上,总金额122亿元;上报上级行项目64个,总金额70亿元。

审核办理3700笔出账业务,金额223.9亿元人民币,外币1.25亿美元。其中:贷款260笔,金额83.55亿元;贴现450笔,金额38.8亿元;国际贸易融资450笔,金额1.25亿美元;承兑2500笔,金额110亿元;保函80笔,金额8.3亿元。

二、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XX年是全行“规范管理深化年”,总行针对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工作下发一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本人立足于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主动承担了全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修订、增补工作。对提高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理顺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责任等方面发挥一点作用。主要基础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工作如下:

1、在上级行下发的各种零散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吸收同业先进科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行现行管理框架,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我行公司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系统性法规,并在XX年进行了贯彻执行。

2、结合上级行对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职能和岗位设置要求,信贷管理部及时修订了<>,对信贷管理部的信用审查、贷后管理、数据统计、出账管理、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管理模块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落实各岗位管理人员,明确交叉辅助岗位,将本职岗位与对口管理、服务机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部门内各岗位信息传递流程,将行内外由部门承担配合的工作指定到具体工作人员,实现授信管理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的有序运行,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人。

3、通过总结XX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对我行XX年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据总行下发XX年信贷指导意见,在对XX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走势预测的基础上,我部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行XX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从源头上指导一线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开发,保证上半年我行信贷业

务运行始终按照年初制定规划运行,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前移、制度先行,保证我行全年信贷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下有序运行。

4、通过总结以往同行业在出账管理中发生操作环节风险,我行在上级行下发的出账管理要求基础上,对我行出账审核流程进行优化,明确了出账环节审核要求,通过相互制约的岗位控制操作风险,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出账审核实施细则》,在各经营机构内建立独立的出账操作人员队伍,实现客户经理业务开发和出账操作环节的分离。对额度内频繁出账、低风险业务出账操作存在手续繁琐问题,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行额度内出账集中处理的通知》、对符合再转授权条件的经营机构进行《低风险业务再转授权通知》。

5、针对当前各家银行依靠垒大户追求规模和对集团关联客户授信额度不能量化管理问题,防止对大客户的集中授信风险发生,及时规避集团客户的系统风险。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客户授信额度测算管理办法》,以量化的数据模型测算我行对公司客户的授信额度上限测算方法,保证了我行对集团客户敞口授信总量理性控制。对总体债务超出我行所测算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坚决不进,对存量授信客户重新审定,对超出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制定逐步压缩计划。从源头和制度上防止对垒大客户和集团客户集中授信风险的发生。

6、依据“xx银行民营100”的指导思想,我行公司授信业务确定了“差别化”营销策略,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重要战略决策,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中小客户授信业务操作指引》,作为中小客户开发、中小客户管理、中小客户决策全过程管理指导原则,有效地防范了我行公司业务授信风险的集中,促进了辽宁省中小客户发展,响应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

7、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我行授信业务集体决策体系,起草了《xx银行xx支行贷审会条例》和《xx银行xx支行授信管理部联审会议事规程》,明确集体决策组织的委员组成、委员职责、议事程序、惩罚规定、考核管理,确定授信管理部联审会专家意见作为贷审会的参谋地位,在制度层面完善了我行授信决策体系,保证我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授信风险要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

8、通过现场调研、亲自操作感受和对授信业务操作细节分析,查找、筛选、逆向思维分析各业务操作细节存在风险隐患,及时下发十多个规范要求和通知。主要有:对公司业务部、资产保全部、筹备行公司业务上报规范性的通知、对人民币业务和国际业务规范性通知、规范保证金的证明、规范授信核保操作流程、规范保函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会计报表审计、规范抵押资产评估要求、规范贷款卡查询的要求、规范信贷管理系统录入要求、规范法人客户评级要求、规范保证金替换审批流程、规范了仓储场地现场勘查的操作、细化了调查报告撰写格式和产品价格确定依据等十五个规范性要求。

9、为了保证上述各项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要求贯彻执行,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授信业务操作流程定量考核管理办法》,对客户经理业务开发管理实行量化全流程定量考核,将业务操作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经营绩效挂钩,实现对客户等级认定的科学性,保证我行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计划在XX年全面推行实施。

10、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历次宏观经济调控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结合我行现存业务发展模式,为了建立我行长效的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机制,草拟了,现已提交全行经营机构负责人讨论,拟作为指导我行未来五年信贷业务开展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三、主动参与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新需求的完善工作

XX年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在出账审核流程、授信审批、统计功能方面仍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本人以实事求是精神将工作发现或感觉到需进一步完善方面积极组织系统管理员向总行反映,并及时向总行报告

我行的需求。

总行接受我行建议完善了批量处理快捷审批流程、完善了部分统计功能。

四、圆满完成接待上级行检查指导工作

XX年总行共派出五次检查、指导组对我行信贷业务进行检查指导,我主动参与接待总行检查组工作,并充分利用每次总行检查指导时机,全面地向检查组人员介绍沈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展示我行信贷业务管理工作,让总行业务管理人员了解我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和信贷业务发展,认真接待、积级组织材料,取得检查组对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基本认可。并将每次检查工作作为我行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工作、调整我行信贷业务结构有利时机。

五、准确把握政策脉搏,严防我行信贷业务的政策性风险

通过学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认识到国家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严肃性,及时提出了对我行追求规模扩张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确立了“以高效资产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组织审查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及总行下发的行业准入标准;提出对集团客户和股权关系复杂客户始终坚持审慎性放贷的原则,使我行在当前资金断裂“德隆系”公司中没有一笔敞口授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向重工业化转型中,有选择地支持实力强的物流民营客户,坚决回避在五大行业规模扩张过快的民营客户,如唐山建龙钢铁、工源水泥等客户;响应国家发展中小客户政策,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未来战略选择进行明确,全年我行累计新开发几十家中小客户,有力支持了沈阳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坚决贯彻执行沈阳市银监局去年对我行检查发现的贷款(贴现)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承兑业务量过大的问题,主动在信贷管理方面下发专项规定和要求,主动压缩承兑业务总量、杜绝了贷款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票据贴现的不规范现象。

六、发挥领导作用,引导培育良好的工作氛围

XX年,通过日常工作交流感觉部门人员工作态度茫然、按部就班、缺少工作主动性和热情等问题。本人利用周例会机会向全部同志共同探讨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态度决定工作结果、工作没有任何借口、你真的很不错等四个基本观点,从励志方面鼓励全部工作人员,振奋工作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取得初步效果。

七、承担全行客户经理组织培训工作重任

XX年本人在主管行领导的授意下,主动承担起全行客户经理系列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在XX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及公司业务开发放缓时期,组织全行客户经理进行一系列的信贷业务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XX年此种培训还将深入开展下去。

八、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

1、对银行追规模扩张,银行资产质量及其风险减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XX年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本人没有给领导提出前瞻性的合理化建议,主动回避异地客户、压缩大额授信客户、调减承兑余额,结果导致XX年新增了吴中仪表逾期贷款,出现沈阳公用发展贷款预警,下半年被动地按总行压缩承兑江票计划调整承兑汇票余额,影响了我行XX年下半业务正常开展,失去一部分低风险承兑业务。主要问题为:以前没有很好思考规模和效益、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对“资产质量是发展第一主题”理念的认识不深,对质量、规模、效益三者协调发展关系理解处于口头,没有落实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能勇于说不,失去很多可以主动回避风险的最佳机会。

2、对银行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进而限制银行过度扩张认识不充分。针对这一点知识,XX年以前本人头脑一直空白,缺少系统理论知识,每日仅研究具体授信项目的信用风险,很少从银行资本上思考银行的信贷规模到底可做到多大等深层次管理问题,特别是总行限制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和商票贴现余额以后,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学习,明白银行信贷资源经营有限性,加深对我行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的认识,并能理性决策如何使我行有限信贷资源得到高效的运用。本人已初步理解了银行资本有限

、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资本制约规模的基本概念。

3、对银行经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互协调性以及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滞后性及银行经营风险的反经济周期性认识不够,在XX年甚至XX年上半年还存在少许盲目乐观性,对总行调整政策没能做到及时接受,幸好在主管行指点下,认识到我行现在必须进行客户、定价、保证金等结构刚性调整的必要性。及时调整了风险控制的指导思想,实施了适度从紧的审查原则,保证了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在XX年顺利实施,最终保证我行经营效益提高,有力降低信贷风险,压缩了承兑总量和调减了大客户的授信总量。

九、本人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再认识

通过学习XX年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和总行进行一系列产品结构、风险排查活动实施,回顾我国金融体系在历次宏观经济大调整时期的得失,结合本人近五年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的负责人,应牢牢地树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理念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即在强化“质量是发展是第一主题”理念基础上,坚持一个思想、保持三个理性、把握四个关系。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坚决放弃片面追求规模的做法。保持三个理性,一是理性对待市场,即不为市场的起伏所左右,始终清醒地判断市场风险,做到进退自如,风险可控;二是理性对待同业,即在积极借鉴学习同业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同时,坚决反对各种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三是理性对待自已,即勇于并善于看清自已的问题,牢记历史教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握四层关系,是指正确处理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制度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等四方面的关系。

本人将依据上述思想指导授信管理部管理工作,组织全行信业务审查、管理等具体工作,处理好授信管理部与经营机构关系、协调好与各职能部门关系,做行领导信贷决策参谋部作用。

特此报告,请审查。

第6篇:银行授信管理部经理述职报告

完善部门基础管理工作锻炼自身业务管理能力

---------述职报告

市行办公室:

我于2003年9月起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分管授信管理部的审查组、出账审核组工作,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公司授信业务审查;授信出账审查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制定公司授信业务的审查要点;负责对全行审查员业务培训和指导;负责市行贷审会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部门负责人完成本部门的工作,部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向部门负责人负责,银行授信管理部经理述职报告。另外还主动担任了授信管理部的规章制度修订和全行客户经理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

2004年12月经分行批准,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全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除履行分管工作职责外,还承担对分行信贷管理部部门和市行领导负责,负责所辖城区支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运作;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对上级行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和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人行、银监会与总行有关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制订实施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对支行和各经营单位的信贷业务考核;对向人行、银监会和上级行报送的信贷业务报表;对信贷业务的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按上级行授权权限对有关信贷业务进行审核,负责组织本行贷审会日常运作;组织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规划实施本部门人员职能分工、岗位配置和职责考核;组织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级行信贷管理部门和本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2004年本人主要管理工作为分管审查组和出账审核组的工作,主持全部门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所以今年的述职主要对分管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就分管工作的岗位职责要求,本人基本上尽职地完成分管工作,保证了全行公司授信业务审查和出账审核工作顺利开展,配合分管贷后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的杨辽滨副总经理完成了授信管理部全部管理工作。现将2004年本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组织47次贷审会,审查420个授信项目,授信项目总金额140亿元。其中:审议通过289个项目上,总金额122亿元;上报上级行项目64个,总金额70亿元。

审核办理3700笔出账业务,金额223.9亿元人民币,外币1.25亿美元。其中:贷款260笔,金额83.55亿元;贴现450笔,金额38.8亿元;国际贸易融资450笔,金额1.25亿美元;承兑2500笔,金额110亿元;保函80笔,金额8.3亿元。

二、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2004年是全行“规范管理深化年”,总行针对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工作下发一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本人立足于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主动承担了全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修订、增补工作。对提高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理顺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责任等方面发挥一点作用。主要基础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工作如下:

1、在上级行下发的各种零散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吸收同业先进科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行现行管理框架,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我行公司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系统性法规,并在2004年进行了贯彻执行。

2、结合上级行对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职能和岗位设置要求,信贷管理部及时修订了<>,对信贷管理部的信用审查、贷后管理、数据统计、出账管理、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管理模块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落实各岗位管理人员,明确交叉辅助岗位,将本职岗位与对口管理、服务机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部门内各岗位信息传递流程,将行内外由部门承担配合的工作指定到具体工作人员,实现授信管理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的有序运行,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人。

3、通过总结03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对我行03年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据总行下发04年信贷指导意见,在对04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走势预测的基础上,我部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行2004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从源头上指导一线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开发,保证上半年我行信贷业务运行始终按照年初制定规划运行,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前移、制度先行,保证我行全年信贷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下有序运行。

4、通过总结以往同行业在出账管理中发生操作环节风险,我行在上级行下发的出账管理要求基础上,对我行出账审核流程进行优化,明确了出账环节审核要求,通过相互制约的岗位控制操作风险,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出账审核实施细则》,在各经营机构内建立独立的出账操作人员队伍,实现客户经理业务开发和出账操作环节的分离。对额度内频繁出账、低风险业务出账操作存在手续繁琐问题,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行额度内出账集中处理的通知》、对符合再转授权条件的经营机构进行《低风险业务再转授权通知》。

5、针对当前各家银行依靠垒大户追求规模和对集团关联客户授信额度不能量化管理问题,防止对大客户的集中授信风险发生,及时规避集团客户的系统风险。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客户授信额度测算管理办法》,以量化的数据模型测算我行对公司客户的授信额度上限测算方法,保证了我行对集团客户敞口授信总量理性控制。对总体债务超出我行所测算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坚决不进,对存量授信客户重新审定,对超出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制定逐步压缩计划。从源头和制度上防止对垒大客户和集团客户集中授信风险的发生。

6、依据“XX银行民营100”的指导思想,我行公司授信业务确定了“差别化”营销策略,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重要战略决策,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中小客户授信业务操作指引》,作为中小客户开发、中小客户管理、中小客户决策全过程管理指导原则,有效地防范了我行公司业务授信风险的集中,促进了辽宁省中小客户发展,响应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

7、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我行授信业务集体决策体系,起草了《XX银行XX支行贷审会条例》和《XX银行XX支行授信管理部联审会议事规程》,明确集体决策组织的委员组成、委员职责、议事程序、惩罚规定、考核管理,确定授信管理部联审会专家意见作为贷审会的参谋地位,在制度层面完善了我行授信决策体系,保证我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授信风险要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述职报告《银行授信管理部经理述职报告》。

8、通过现场调研、亲自操作感受和对授信业务操作细节分析,查找、筛癣逆向思维分析各业务操作细节存在风险隐患,及时下发十多个规范要求和通知。主要有:对公司业务部、资产保全部、筹备行公司业务上报规范性的通知、对人民币业务和国际业务规范性通知、规范保证金的证明、规范授信核保操作流程、规范保函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会计报表审计、规范抵押资产评估要求、规范贷款卡查询的要求、规范信贷管理系统录入要求、规范法人客户评级要求、规范保证金替换审批流程、规范了仓储场地现场勘查的操作、细化了调查报告撰写格式和产品价格确定依据等十五个规范性要求。

9、为了保证上述各项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要求贯彻执行,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授信业务操作流程定量考核管理办法》,对客户经理业务开发管理实行量化全流程定量考核,将业务操作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经营绩效挂钩,实现对客户等级认定的科学性,保证我行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计划在2005年全面推行实施。

10、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历次宏观经济调控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结合我行现存业务发展模式,为了建立我行长效的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机制,草拟了,现已提交全行经营机构负责人讨论,拟作为指导我行未来五年信贷业务开展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三、主动参与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新需求的完善工作

2004年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在出账审核流程、授信审批、统计功能方面仍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本人以实事求是精神将工作发现或感觉到需进一步完善方面积极组织系统管理员向总行反映,并及时向总行报告我行的需求。

总行接受我行建议完善了批量处理快捷审批流程、完善了部分统计功能。

四、圆满完成接待上级行检查指导工作

2004年总行共派出五次检查、指导组对我行信贷业务进行检查指导,我主动参与接待总行检查组工作,并充分利用每次总行检查指导时机,全面地向检查组人员介绍沈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展示我行信贷业务管理工作,让总行业务管理人员了解我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和信贷业务发展,认真接待、积级组织材料,取得检查组对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基本认可。并将每次检查工作作为我行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工作、调整我行信贷业务结构有利时机。

五、准确把握政策脉搏,严防我行信贷业务的政策性风险

通过学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认识到国家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严肃性,及时提出了对我行追求规模扩张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确立了“以高效资产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组织审查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及总行下发的行业准入标准;提出对集团客户和股权关系复杂客户始终坚持审慎性放贷的原则,使我行在当前资金断裂“德隆系”公司中没有一笔敞口授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向重工业化转型中,有选择地支持实力强的物流民营客户,坚决回避在五大行业规模扩张过快的民营客户,如唐山建龙钢铁、工源水泥等客户;响应国家发展中小客户政策,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未来战略选择进行明确,全年我行累计新开发几十家中小客户,有力支持了沈阳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坚决贯彻执行沈阳市银监局去年对我行检查发现的贷款(贴现)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承兑业务量过大的问题,主动在信贷管理方面下发专项规定和要求,主动压缩承兑业务总量、杜绝了贷款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票据贴现的不规范现象。

六、发挥领导作用,引导培育良好的工作氛围

2004年,通过日常工作交流感觉部门人员工作态度茫然、按部就班、缺少工作主动性和热情等问题。本人利用周例会机会向全部同志共同探讨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态度决定工作结果、工作没有任何借口、你真的很不错等四个基本观点,从励志方面鼓励全部工作人员,振奋工作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取得初步效果。

七、承担全行客户经理组织培训工作重任

2004年本人在主管行领导的授意下,主动承担起全行客户经理系列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在2004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及公司业务开发放缓时期,组织全行客户经理进行一系列的信贷业务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2005年此种培训还将深入开展下去。

八、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

1、对银行追规模扩张,银行资产质量及其风险减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003年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本人没有给领导提出前瞻性的合理化建议,主动回避异地客户、压缩大额授信客户、调减承兑余额,结果导致2004年新增了吴中仪表逾期贷款,出现沈阳公用发展贷款预警,下半年被动地按总行压缩承兑江票计划调整承兑汇票余额,影响了我行2004年下半业务正常开展,失去一部分低风险承兑业务。主要问题为:以前没有很好思考规模和效益、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对“资产质量是发展第一主题”理念的认识不深,对质量、规模、效益三者协调发展关系理解处于口头,没有落实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能勇于说不,失去很多可以主动回避风险的最佳机会。

2、对银行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进而限制银行过度扩张认识不充分。针对这一点知识,2003年以前本人头脑一直空白,缺少系统理论知识,每日仅研究具体授信项目的信用风险,很少从银行资本上思考银行的信贷规模到底可做到多大等深层次管理问题,特别是总行限制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和商票贴现余额以后,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学习,明白银行信贷资源经营有限性,加深对我行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的认识,并能理性决策如何使我行有限信贷资源得到高效的运用。本人已初步理解了银行资本有限、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资本制约规模的基本概念。

3、对银行经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互协调性以及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滞后性及银行经营风险的反经济周期性认识不够,在2003年甚至2004年上半年还存在少许盲目乐观性,对总行调整政策没能做到及时接受,幸好在主管行指点下,认识到我行现在必须进行客户、定价、保证金等结构刚性调整的必要性。及时调整了风险控制的指导思想,实施了适度从紧的审查原则,保证了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在2004年顺利实施,最终保证我行经营效益提高,有力降低信贷风险,压缩了承兑总量和调减了大客户的授信总量。

九、本人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再认识

通过学习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和总行进行一系列产品结构、风险排查活动实施,回顾我国金融体系在历次宏观经济大调整时期的得失,结合本人近五年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的负责人,应牢牢地树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理念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即在强化“质量是发展是第一主题”理念基础上,坚持一个思想、保持三个理性、把握四个关系。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坚决放弃片面追求规模的做法。保持三个理性,一是理性对待市场,即不为市场的起伏所左右,始终清醒地判断市场风险,做到进退自如,风险可控;二是理性对待同业,即在积极借鉴学习同业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同时,坚决反对各种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三是理性对待自已,即勇于并善于看清自已的问题,牢记历史教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握四层关系,是指正确处理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制度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等四方面的关系。

本人将依据上述思想指导授信管理部管理工作,组织全行信业务审查、管理等具体工作,处理好授信管理部与经营机构关系、协调好与各职能部门关系,做行领导信贷决策参谋部作用。

特此报告,请审查。

第7篇:银行授信管理培训

授信管理培训

培训讲师:梁元庆(1879020136)

授信管理培训背景:银行授信管理概述、银行授信业务风险分析、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机制、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等内容。授信是银行根据顾客的需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通过对顾客的评审而确定对其发放或授于融资支持的业务。授信管理则是银行在授信业务中,对其风险进行识别、评价、管理、监控和处理的手段。授信管理在现代银行中是保证其正常经营的重要管理内容。我国金融********后,银行经营模式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银行相比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国有银行,更加注重自己的经营效益,进而也更加注重授信管理。

课程大纲:

第一章 银行授信管理概述

1、银行授信业务

2、银行授信管理的概念

3、我国银行授信管理的发展

第二章 银行授信业务风险分析

1、外部环境对银行授信业务的影响

2、银行内部机制对其授信业务的影响

第三章 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机制

1、对授信客户信用风险防范的控制机制

2、银行内部操作风险防范的管理机制

3、对授信资产损失可能性的识别与预警机制

4、授信风险资产的止损弥补机制

5、银行实现授信管理的支持保障机制

第四章 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

1、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内容和风险

2、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管理

第五章 企业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

1、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基本内容

2、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 

3、项目贷款的风险管理

第六章 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1、消费信贷的特点、种类和条件

2、消费信贷的风险

3、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第七章 对非国有企业和上市企业授信的风险管理

1、对三资企业授信的风险管理

2、对民营企业授信的风险管理

3、上市公司的授信风险及防范

第八章 房地产贷款风险防范

1、房地产贷款的基本概念

2、房地产项目的运行过程

3、房地产企业的特点及风险防范

4、房地产贷款风险防范

第九章 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1、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2、出口信用证融资风险管理

3、进口信用证融资风险管理

4、托收项下融资风险管理

5、提货担保业务风险管理

6、贸易融资统一授信与风险管理

第十章 银行或有资产业务授信管理

1、银行保函业务风险管理

2、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

第十一章 担保、抵押与质押

1、保证担保

2、抵押担保

3、质押担保

第十二章 授信管理实务中的法律问题

1、授信合同订立的法律问题

2、授信合同履行及法律风险防范

3、《合同法》对授信业务合同的影响

4、企业改制时授信风险管理的法律问题

5、银行授信业务的法律诉讼

6、不动产按揭贷款的法律问题

第十三章 授信业务中的反欺诈

1、授信诈骗的种类

2、授信诈骗的防范

第十四章 银行授信资产保全

1、银行资产保全概述

2、不良授信资产的监控、催收及盘活

3、不良资产的清收

4、企业借改制逃废银行债务时的资产保全

5、呆坏账核销

第十五章 银行授信业务监控与绩效考核

1、内部监控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稽核体系

3、业务部门内部监控

4、授信工作绩效考核

第十六章 西方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概论

1、西方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思想和技术的演变

2、信用分析模型简介

3、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十七准则

梁元庆老师

讲师简介:

高级经济师

CIC首席研究员

银行服务营销专家

国际人力资源协会专家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私人助理:18790260136

职场经历:

梁老师目前任职于国内某大型商业银行,具有10年大客户从业经历,负责总行层级的高端客户开发管理工作,具备丰富的营销实战经验。

学术+实战:

梁老师多年来研究的方向是银行前沿理论和银行经营管理,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金融经济专著六部。梁老师具有非常雄厚的文化经济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工作实战经验,是当今社会中一位高水准的实战派培训专家。 培训特色:

一是,是否显著提高了一个团队或个人的技能。

二是,是否较大幅度提升了一个团队或个人的工作绩效。

三是,通过培训项目是否明显改变了一个团队或个人的行为。

授课形式:

案例分享脑力激荡课堂讲述图片展示

培训课程:

《现场管理与主动服务营销技巧》、《银行信贷业务》、《客户抱怨投诉处理技巧》、《网点转型时期的管理艺术》、《主动服务沟通礼仪与产品营销技巧》等。

培训单位:

甘肃省银监局、中国银行业协会、郑州工商银行、北京盛京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疆省分行、四川宜宾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安徽省分行、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青海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宁夏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新疆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西藏分行、中国银行陕西分行、重庆建行、甘肃省信用联社酒泉联社、东莞招商银行、兰州银行总部、上海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甘肃省分行、杭州工行、杭州西南证券、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广州邮政客户服务中心、济南齐鲁证券、秦皇岛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发银行郑州分行、中国银行临夏分行、甘肃电力公司、青海省发电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CA财商培训集团、浙江东宝集团公司等百余家金融企业和集团公司……

第8篇:银行客户授信额度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客户授信额度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颁布单位: 中国农业银行

形式: 部门规章

类别: 经济法 金融 银行

原文

原文文件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客户授信额度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客户授信额度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直属分行:

为了贯彻二季度全国分行行长例会精神,落实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规范我行授信管理,总行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客户授信额度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对客户实行授信额度管理是一项新的银行业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防范企业信用风险,提高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保护社会公众和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为此,各级行要认真领会客户授信额度管理办法的精神实质,在开展授信业务时,要目标明确、工作积极、权责明晰、任务落实,促进客户授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鉴于授信额度管理是一种新的业务管理方法,各级行宜分步稳妥地推行,先在信用等级A级以上的客户中试行,待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二、实行客户授信额度管理,是各级行在授权范围内,对客户信用额度的内部控制,不是银行对客户承诺的必保的信用额度,银行在核定的额度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按规定审核办理。

三、授信额度管理办法与我行其他信贷管理办法是密切联系的,各级行必须在坚持原有信贷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加强对客户授信额度的管理,实行全面风险控制,不得因实行授信额度控制而放松对客户的信贷管理。

四、各行应按照《办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向总行反映。

附:中国农业银行客户授信额度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业银行)内部监督控制,增强防范、抵御风险能力,提高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水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办法》、《中国农业银行授权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农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及农业银行其他有关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授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农业银行各经营行在上级行授权范围内对单个客户规定的内部控制信用的最高限额。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授信人是指农业银行各级信贷业务经办行,受信人是指与农业银行有信贷业务关系,农业银行给予授信额度的客户。

第四条 本办法业务范围适用于农业银行的本外币信用业务,具体包括本外币贷款、贴现、信用卡透支、承兑、国内外信用证、对外担保、进出口押汇和担保提货等。

第二章 授信原则

第五条 授信应遵循区别对待、动态调整的原则。

(一)根据不同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比例、贷款方式、债务偿还能力以及法人代表的素质、管理水平、风险意识,核定不同的授信额度。

(二)在核定的授信额度内,根据客户的实际资金需要、还款能力及有关的信贷政策,具体确定单项业务的授信额度。

(三)根据客户所在地区的金融风险和信用变化情况,及对客户经营情况的影响,调整对客户的授信额度。

(四)根据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和信用情况的变化,及法人代表的变更,调整对客户的授信额度。

第六条 农业银行未实行授信管理的客户原则上不得增加信用额度。

第三章 授信的对象与种类

第七条 授信对象即受信人,是指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实行独立核算、在农业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法人。

第八条 授信种类包括贷款业务授信、贴现业务授信、承兑业务授信和担保业务授信。

(一)贷款业务(含打包贷款)授信是指授信人根据国家和农业银行信贷政策、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法人代表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以及一定时期内预计受信人贷款总需求量核定的贷款最高限额。

(二)贴现业务授信是指授信人根据国家和农业银行信贷政策,以及一定时期内预计受信人票据贴现的总发生额核定的购买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的最高限额。

(三)信用卡授信是指授信人根据国家和农业银行信贷政策、受信人(特指持卡的企业法人)的资信程度和担保情况,给予受信人信用卡透支的最高限额。

(四)承兑业务授信是指授信人根据国家和农业银行信贷政策,以及客户在一定时期内预计需要银行提供承兑的总量核定的承诺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累计的最高限额。

(五)国内外信用证业务授信是指授信人根据国家和农业银行信贷政策,以及一定时期内预计受信人申请国内外信用证的总额核定的开出国内外信用证及办理信用证项下进出口押汇、担保提货的最高限额。

(六)对外担保授信是指授信人根据国家和农业银行信贷政策,以及一定时期内预计向受信人的其他债权人承诺在受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代为偿付债务的总额所核定的对客户担保的最高限额。

第四章 授信的审批程序 第九条 授信额度的审批实行逐级审批制,各级行在上级行的授权范围内对客户进行授信额度的管理,总行授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和各直属分行授信额度的审批权限;分行授予所辖地市行授信额度的审批权限,依次类推。分行授信额度的审批权限为:

一类行:单一客户总授信额度5亿元人民币以下(含外币)。

二类行:单一客户总授信额度4亿元人民币以下(含外币)。

三类行:单一客户总授信额度2亿元人民币以下(含外币)。

以外币为结算单位的业务授信额度按业务发生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币汇率折算成人民币。

第十条 授信的审批程序包括:

(一)受信人向银行提供基本情况;

(二)信贷部门对受信人进行评估,提出信用管理的初步方案;

(三)贷款审查委员会审查,核定授信额度;

(四)经批准后,形成授信书。授信书不与客户见面,由农业银行内部保管。授信书内容包括:

1.授信人全称;

2.受信人全称;

3.授信的类别、金额及期限;

4.授信复核时间;

5.授信人认为应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五章 授信额度的核定

第十一条 总授信额度的最高限额不超过受信人账面总资产的75%或所有者权益的3倍。

第十二条 单一客户总授信额度不得超过对其实行授信管理行各项贷款总余额的10%。单一客户总授信额度等于各单项业务授信额度之和。总授信额度中以抵押、质押为基础的部分不超过客户提供担保物变现总额的70%。单项授信额度核定如下:

(一)短期贷款(含打包贷款)授信额度不超过客户有效资产乘以上期末资产负债率之积的50%。

(二)长期贷款授信额度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70%。

(三)贴现授信、信用卡透支授信、1年期以内进口信用证业务授信视同短期贷款授信管理,纳入短期贷款授信额度之内,信用卡透支授信额度不得超过信用卡透支限额。

(四)承兑授信额度原则上不超过上期商品(材料)购进总额的30%。

(五)国内信用证、国内担保业务授信视同承兑授信管理,纳入承兑授信额度之内。

(六)对外借款担保、融资租赁担保、补偿贸易项下现汇履约担保、透支担保、1年以上延期付款担保、远期信用证业务授信视同长期贷款管理,纳入长期贷款额度之内。

(七)贸易项下履约担保业务授信根据贸易合同和客户履约能力核定。

(八)进口押汇、出口押汇、担保提货业务授信根据信用证余额核定。

第十三条 企业集团只对其总公司授信,总公司总授信额度可以分解到有关子公司,各子公司授信额度之和,不超过总公司总授信额度。 第六章 授信额度的期限、调整与中止

第十四条 授信的有效期为1年。

第十五条 授信额度有效期内,在不超过总授信额度的前提下,单项授信额度经上级行批准后,可以适当调整。

第十六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授信人应调整授信额度直至中止授信:

(一)受信人发生重大经营困难和风险;

(二)受信人企业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包括分立、合并、关停等);

(三)受信人还款信用下降,贷款逾期或欠息;

(四)其他应改变授信额度的情况。

第七章 授信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行建立对客户授信的报告、统计、监督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和各直属分行每半年向总行上报授信额度的核定、使用情况的书面报告,分行以下各级行每季向上级行上报授信额度的核定和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 授信发生重大情况变化,要及时报告上级行,直至总行。 第八章 罚 则

第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和各直属分行及辖属各级行在未经上级行批准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的信用额度超过核定的授信额度,视越权行为的性质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下列处分:

(一)警告;

(二)通报批评;

(三)限期纠正或补救;

(四)停办或部分停办业务;

(五)调整授信额度或取消授信权利;

(六)取消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1年直至终生在农业银行的任职资格。

第二十条 客户提供虚假情况或授信经办人员失职引起核定的授信额度错误,对客户停止授信,并限期追回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等,根据情况追究责任人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和各直属分行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9篇:银行个人授信风险管理暂行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深圳市分行:

为适应个人授信品种的迅速发展,促进我行个人授信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总行总结了近几年开展个人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经验,制定了《##银行个人授信风险管理暂行规定》,将消费贷款、经营贷款和综合性贷款纳入统一的个人授信风险管理体系,确定了不同类型贷款的授权管理原则、统一的个人授信程序和个人信用风险的分析方法和内容,作为对各种个人授信业务进行风险管理的统一模式和制定各种具体操作办法的依据。

关于下级行超权限个人授信的报批途径,总行确定由风险管理部门和零售业务部门双线拉直上报。风险管理部门从授信信用风险审批的角度上报和审批,零售业务部门从业务组织、品种规划和客户结构的角度审查。两部门的审查分别同时进行,上级行两个角度都同意的贷款下级行才能发放。本《暂行规定》明确了授信信用风险审查报批的程序,需上报上级行零售业务部门的内容、权限和方法由总行零售业务部另行规定。

现将《暂行规定》印发全行,请遵照执行。 ##银行个人授信风险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发展##银行个人授信业务,防范信贷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银行个人授信的对象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经核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贷款人指办理个人授信业务的##银行各级机构。海外机构暂不执行本规定。

第二章 个人授信品种、币别、金额、期限和利率

第四条 个人授信有信用贷款和个人担保贷款两种类型,按用途分消费贷款、经营贷款、综合性贷款。消费贷款用于个人生活需求;经营贷款用于个人或个体工商户的投资经营活动;综合性贷款既可用于消费也可用于投资经营活动。

第五条 个人贷款可以使用人民币和外币,使用外币的贷款对象应是有外汇还款来源的人员,包括外籍来华工作人士、出国留学生和出国工作人员。

第六条 种类消费贷款和各类经营贷款的贷款用途、贷款比例或限额、利率、期限、逾期的处理等由规范具体业务品种的操作办法规定,各类个人贷款的审查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针对具体品种的操作办法。个人综合性贷款暂按经营贷款的操作办法办理。

第三章 个人授信业务的授权管理

第七条 信用卡透支额度的授权管理执行信用卡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八条 消费贷款的授权方案为总行对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全额授权,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不得对下级机构全额转授权,但可以分品种确定零售业务部门的消费贷款权限,并对下级机构分品种转授

权。二级分行对具备经营条件和管理能力的县级支行可以再转授权。

第九条 经营贷款和综合性贷款的授权方案执行总行对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按期限和担保方式授予的单笔贷款权限。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应就经营贷款和综合性贷款确定零售业务部门的贷款权限,并按照审慎原则对下级机构转授权。

第十条 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可按照家庭个人授信余额制定权限和转授权。

第四章 个人贷款程序

第十一条 贷款申请。客户申请个人贷款时应向零售业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柜台提出借款申请,并按照相应品种操作办法的要求提供申请资料。

第十二条 对借款人条件进行核实。零售业务部门受理贷款申请后,先核查借款人是否符合法规和我行规定的借款人资格,是否备齐##银行需要的文件资料,检查借款用途,根据我行掌握的客户资料和情况及借款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借款人提供的资信陈述进行核实。

第十三条 贷款信用风险调查和分析。零售业务部门对借款人资料进行核实后,根据借款人品德和还款意愿、家庭收入、家庭支出、家庭债务等情况分析预测家庭收支,根据每月还款金额占借款人家庭总收入比例、家庭财产和担保条件分析借款的信用风险,形成是否同意贷款和确定贷款金额、期限、担保等内容的书面调查报告。分析方法应符合第五章的基本规定。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申请,将完整的

贷款材料报送贷款评审人员审查。贷款评审人员提出贷款评审意见,按程序报有权审批人员批准。

第十四条 贷款审批。个人贷款实行审贷分离和分级审批制度。一定金额以下的(由各行行长分别确定消费贷款、经营贷款、综合性贷款、同一借款人及其家庭成员再次贷款、法人担保的个人贷款需送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尽职调查的具体标准)贷款由零售业务部门内部进行尽职调查后审批,风险管理部门定期进行贷后批量抽查。上述金额以上的贷款申请需送同级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尽职调查后由有权审批人审批。对于下级行超权限的个人授信,由风险管理部门和零售业务部门双线拉直上报。风险管理部门从授信信用风险的角度审查,经办行应将借款人提交的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上一级行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尽职调查后由有权审批人审批。零售业务部门从业务组织、品种规划和客户结构的角度审查。两部门的审查分别同时进行,上级行两个角度都同意的贷款下级行才能发放。本《暂行规定》明确了授信信用风险审查报批的程序,需上报上级行零售业务部门的内容、权限和方法由总行零售业务部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 借款合同的签订。贷款一经批准,零售业务部门检查法律和操作风险并落实放款条件后,由有权签字人代表银行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借款合同应当采用##银行的统一合同格式并约定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贷款的发放。借款合同生效后,贷款人应按借款合同规定按期支付。经借款人授权,贷款直接支付给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

者。对于向个人账户(含各类银行卡、信用卡、消费卡、会员卡)支付现金的业务,应当事先通过借款合同约定贷款人对借款人账户的监控。

第十七条 除贷款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外,贷款人可将客户筛选、资料核实、信用调查和分析、贷款抵押手续的办理等环节的部分事务委托##银行认可的律师事务所或咨询服务机构办理,但受托机构进行客户筛选和资信调查的工作程序、评审标准和风险控制措施需经贷款人零售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双重认定。

第十八条 贷款人可以按照总行确定的统一模式建立客户信用评分制度,评分结果用来筛选客户,并作为贷款审批的参考。

第十九条 贷款人可与开发商或经销商等单位就个人贷款事项签订合作协议,如合作内容涉及期房按揭、开发商或经销商等单位回购和担保等事项时,须事前将合作协议送同级的风险管理部门审查。审查合作协议时应重点审查项目的各项法律手续是否完善;开发商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按时竣工交楼;开发商/经销商是否具备担保或回购能力;项目的综合素质和前景;开发商/经销商在我行的贷款情况和抵押状况;开发商/经销商的财务状况等。

第五章 个人贷款信用风险分析内容和方法

第二十条 借款人道德风险的审查。可根据以下资料评价个人偿债意愿:

(一)借款人信用的历史记载,本行、关联机构及个人信用登记机构的档案记录;

(二)借款人的性格特点和综合素质。是否拥有固定住所和职业;

(三)贷款动机有无不良企图,贷款用途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和我行信贷政策;

(四)借款人申请贷款的比例,首付款到位情况,首付款到位证明材料的真实性;

(五)审查消费品的定价是否合理,抵押物评估价值是否高估,调研当地该类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市场情况,供给与需求现状与预测,同类产品的定价情况,审查是否存在开发商或销售商套现的风险;

(六)借款人对贷款发放方式的要求。对现金支付和资金监控措施的态度。

第二十一条 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分析。从以下方面分析借款人各项收入和支出,预测可自由支配的现金。借款人父母或子女是否作为家庭成员,由贷款人审查时按照审慎原则个案确定。在调查家庭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情况时家庭成员应当一致。

(一)家庭收入。根据借款人及家庭成员从事现职业的优劣势,借款人近3年和最近一个月经营活动的内容和效益(可通过当地税务机关确定的应纳税金额等方法来验证),经营活动的前景,在当地行业的地位,行业风险和地区风险等情况,分析核实家庭全部成员的个人收入,计算家庭总收入,并对借款人个人及家庭收入进行预测。

(二)家庭支出。日常消费和重要支出如私有汽车、购房、子女教育、家人特殊疾病、赡养义务等。

(三)家庭负债及或有债务。审查全部家庭成员在全部金融机构

的各种类型负债(贷款金额、信用卡透支额度,贷款期限,担保情况,偿还情况),借款人或有负债情况,或有负债转为实际负债的可能性等方面的审查,全部家庭成员在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各种类型欠款和债务,以及是否有家庭成员承担个人无限连带责任等,如在某企业中承担无限责任,要分析该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

第二十二条 借款人偿还能力的评价。根据借款人和家庭成员职业稳定性和各项经营投资活动对家庭收入和支出的影响,分析预测借款人家庭可用来偿还贷款的现金。借款人家庭每月应偿还银行和其他债权人的金额之和占家庭月收入总额的比例是借款人偿还能力的评价标准,这一比例的高限由各分行风险管理部门根据个人收入高低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一般为50%,高收入家庭可放宽到70%。

第二十三条 贷款保障条件的评价。对借款人各类家庭财产的数量进行核实,分析其变现能力和价值变化趋势。每笔贷款均应进行担保审查。根据家庭财产和担保状况判断贷款的补充还款来源。

第六章 担保和保险

第二十四条 除按照规定标准核定个人信用贷款额度和国家助学贷款外,个人贷款应视借款人信用状况和贷款风险状况采用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也可以由借款人购买信用保险(保证保险)替代担保。对经营贷款和综合性贷款原则上只接受抵(质)押担保和信用保险(保证保险)。

第二十五条 抵(质)押率的掌握遵照##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并根据抵(质)押物的市场波动分析抵押贷款的市场风险。贷款抵(质)

押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登记。抵押物的评估可以由贷款人完成,也可以委托贷款人认可的评估机构进行。

第二十六条 贷款采取保证方式的,如保证人是自然人,应当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具有足够的代偿能力。保证人是法人的,必须有代为偿还全部贷款本息的能力,且在贷款行开立账户。置业担保公司作为保证人时,要按照##险〔2000〕191号文的要求审查担保公司的资信。

第二十七条 借款人购买信用保险(保证保险)作为担保的,保险受益人应是贷款人,并由贷款人保管保险合同。贷款人应谨慎对待保险条款和理赔风险。要确认办理信用保险的保险分支机构已取得其法定代表人的授权。

第二十八条 贷款实行抵押担保时,贷款人可视情况要求借款人为抵押物办妥保险手续,保险权益属贷款人。贷款每月偿还数量大且依赖于家庭个别成员时,贷款人可视情况要求借款人办理人寿保险。

第七章 贷后管理

第二十九条 贷款发放后,贷款人要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抵押物和保证人的状况、保险的延续、对借款人及家庭成员职业与住址、收入与支出、投资与经营、存款和信用卡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予以监控。遇利率调整,要及时与借款人协商,调整贷款偿还计划。

第三十条 贷款人应严格监督合同的履行。贷款合同履行期间,如果借款人违反借款合同的约定,或借款合同期满借款人不能按期归

还贷款本息,贷款人可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或按照抵(质)押合同的约定,处置抵(质)押物,必要时应诉诸法律,依法收回贷款本息。

第三十一条 贷款人应按照不同品种、不同风险状况对个人贷款制定贷后管理程序和标准。对出现逾期等现象的贷款要提高管理标准,缩小检查间隔,增加检查手段。对经营贷款和综合性贷款要针对具体的风险点制定管理措施。

第三十二条 提前还款的处理。借款人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可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贷款人可视情况决定是否收取一定的费用。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其他业务涉及对个人资信进行调查和评估时可参照本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银行总行负责解释、修改。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生效。原《##银行消费贷款暂行规定》(##信管〔 8〕628号)、《消费贷款授权管理暂行规定》(##信管〔 〕652号)和《关于消费贷款授权授信管理的补充规定》(##险〔 〕26号)同时停止执行。

上一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下一篇:英语培训项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