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足球活动内容

2022-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课间足球活动内容

校园足球融入大课间的组织与实施

在学校普及校园足球,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其集体荣誉感,还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大课间活动的实施,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开展校园足球的理念异曲同工,都是为了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它们之间互相依存、相辅相成。任何一种单独存在都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也不具有生命力,只有把这些课程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1+1>2”体系。笔者通过几年的大课间和校园足球开展的实践活动,抓住两者的共同点,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寻求一种新型的大课间和校园足球融合在一起的活动方式,可以增添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从而形成新颖、独特的校园运动文化,并通过学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足球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方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出适合学校的足球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

一、校园足球和大课间活动相辅相成的必要性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明确提出:校园足球的定位,即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普及足球运动。其宗旨是要在大中小学全面推广足球,以足球为突破口,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真正实现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促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对校园足球大课间活动的概念和定位具有清晰的认识,校园足球大课间既是巩固足球技能的主阵地,也是展示和评价开展足球教学和课外足球活动情况的平台,更是学校体育工作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足球和大课间活动相辅相成,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可在有限的体育活动时间里使学生积极参与,缓解学生学习疲劳,陶冶学生情操。在开展的过程中还可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形成较好的亲子互动教育。同时,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新思路的形成,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教育新添了一种选择。

二、校园足球和大课间活动相辅相成的功能分析

校园足球和大课间活动相辅相成,还能增强以下几大功能。

(一)育人功能

独具特色的足球大课间活动具有育人功能。足球大课间活动可借助多样化的足球练习形式,弥补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足球技能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实现体育、德育共发展的目标。

(二)健康的導向功能

借助丰富多样的足球运动形式,可彰显学生自身的运动活力发展新动向,让学生在足球大课间活动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并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娱乐功能

学生可借助足球大课间活动,全身心感受足球运动的趣味性,从而实现身心放松,并有效缓解焦虑、急躁、紧张等不良情绪,为身心和谐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校园足球和大课间活动相辅相成的创新实践

校园足球和大课间活动想要做到相辅相成,要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形成新式的学校体育文化,开展足球基本功训练工作,发挥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同时,增添校园足球元素,提升学生多元化体育综合素质。

(一)形成具有校园足球元素的多元化大课间发展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校园足球具备趣味性、运动性等特征,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校园足球融入大课间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校园运动新文化。在建设校园新文化过程中,体育教师可利用足球训练中涉及的口号和特色,结合本校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场地、项目等实际情况,将其融入到大课间活动中,使其成为大课间活动中的亮点,并通过大课间的足球训练,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欢足球运动,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1.将足球大课间作为日常教学的必要补充

校园足球与大课间要做到相辅相成的良好发展模式,校园足球的技术养成就需要在体育课堂中侧重开展教学,从而使足球大课间成为延续体育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实验小学在安排课表时,为每班每周安排一节足球课,由有足球专长或经过省级足球专项培训的体育教师任教,通过备课活动,把足球教学设计得富有趣味性,学生可通过努力达到技术标准,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达到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充分利用足球运动竞技性较强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在实战中学习足球技能,而在设计校园足球融入大课间的活动内容时,技能练习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比赛和游戏促进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用多元化评价手段,让学生乐在其中、不断练习、不断超越,在大课间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同层次的技能水平,而此时他们处于柔韧、协调和平衡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时便可以引入一些足球小游戏和模仿动物的形态来推进校园足球融入大课间,使校园足球能够多元化发展,以此来鼓励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大课间活动中健康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做生动、形象化的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足球技能动作的正确姿势、结构和神态,多采用正误对比示范法,使讲解和示范二者相结合,采用先讲解后示范、先示范后讲解或者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面对反应能力较低的学生可采用多示范的方法,面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以讲解为主。在大课间活动中,骨干学生可以安排在班级队伍前面,设置一定高度的平台,带领其他学生共同完成大课间活动。

2.积极营造校园足球文化环境,提高学生积极性

文化环境是一种“隐形翅膀”,其在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学校开展少儿足球教育,应注重营造主题鲜明的文化环境。在泉州市永春县实验小学,与足球有关的图片、文字点缀着学校走廊和墙壁。校园里设置了“踢球精彩照片墙”,每周都会定时更换照片,学生总是聚集在此观看,“踢球精彩镜头”经常会出现那些踢球认真努力和有进步的学生,小学生极具表现力,可借此提升他们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作者:邱伟民

第2篇:中职学校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之初探

[摘要]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学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在中职教育开展“大课间”这种新的体育活动进行一种积极探索。将“大课间”引进中职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加速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步伐,也丰富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人文内涵,凸显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特色。

[关键字]大课间;人文素质;创造性思维;全民健身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1999年教育部提出大力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部分基层学校为了响应潮流的趋势,纷纷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近几年,借着教育部的“青少年阳光快乐体育”工程的“东风”,大课间体育活动得以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校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育改革之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体育改革的主题,学校体育的社会特征也不断地发生改变。以就业为导向,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是新的历史时期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人认为可以把“大课间”引进中职学校,并作为中职教育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加速器”,积极开展大力推进,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步伐,也丰富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人文内涵,凸显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特色。

一、 目前中职学校开展大课间的现状

当前中职教育渗透着过多的功利性,刻意地去追求技术动作、达标成绩,为考而教,让体育课变得单调而枯燥,其结果是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关注,特长得不到发挥,身体未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中职教育需要变革和创新,需要引来“清流”将这趟“死水”激活,“大课间活动”就是这股“清流”。然而目前大课间在中职学校中开展率低,活动效果不好,这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安排紧密和活动开展缺乏科学管理有一定关系。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司陆续在全国中职学校实施“2十1”教学模式,它打破了过去的传统培养模式,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产生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就业和上岗方面有较好的建树。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背景下也衍生了一些问题和矛盾,“2十1”模式使专业课的学习和定岗实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教学课程设置安排紧密,为了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大课间的重要性,导致了大课间无法在中职学校真正实施,即使开展了也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大课间的活动效果。

二、大课间在发展中职教育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中职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掌握本专业、本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在中职教育中引入“大课间”,除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还将体育锻炼与人文教育、技能学习与综合素质相结合,深化体育改革,凸显人文体育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均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学校只能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教育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但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存在明显的人文素质缺陷。在开展大课间过程中既有对艺术的欣赏,又有趣味很强的游戏,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训练,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志趣,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素养。

(二)促进了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

中职教学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人才,他们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必须具有健康体魄。大课间可以保证中职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锻炼时间充足,运动强度较大,运动质量较高,同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能力,弥补统一活动对提高不同个体身体素质差异的不足,使身体各机能得到均衡化发展。

(三)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起点较低,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较差。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创编大课间体育活动游戏、健身操等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这样既可极大地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也可打破传统的学生消极接受的模式影响,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大课间

在中职学校开展大课间,除了要积极探索了在大课间活动中实现体育与职校专业结合,人文与职业技能共融的新方法、新途径,还要解决让学生保持对大课间的兴趣,让大课间可持续发展,保持活动的效果。

(一)扩大活动的对象,将大课间的开展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

目前,开展的大课间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我们可以把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扩大活动的对象,扩展为学生与教职员工。把“大课间”活动内容设置为必选与自选两部分,自选是按不同的对象开发创新不同的项目,把内容分为学生部分和教职员工部分。教职员工进行跳长绳、太极拳、交际舞等这些难度性强而运动强度大的运动项目,学生则进行集体操、韵律操、踢毽以及球类运动和小型游戏竞赛。必选项目则是选择师生都适宜的活动项目,让师生全员参与,既融洽了师生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和效果。

(二)开发“中职特色”的运动项目,服务于专业学习

在开展大课间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技能训练,体现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为专业学习服务,为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做准备。如:计算机、财会电算化等专业要求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大课间宜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类的活动;对机械专业,开设跳绳、跑操等发展体力耐力和吃苦耐劳品质的拓展项目;对酒店专业开设韵律操和艺术体操项目,以提高学生内在的气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灵活运用操作策略,克服场地和器材问题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由于资金有限,“大课间”活动场地和器材是很关键的问题。我们要灵活运用操作策略,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体育场地和资源,巧用场地器材。采取一部分由学校提供,大部分由学生动手制作,制作毽子、沙包、橡皮筋、实心球、方巾、沙瓶等小器材,这样既节约了学校经费,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场地的不足和天气不稳定的因素,可以尝试开发室内大课间。室外以学校快乐体育训练为主,群体竞赛为辅;室内以班级特色创建为主,室内游戏、室内体育活动为辅,因地制宜,具有实际操作性,又要能发挥班主任和学生的特长,把综合实践活动、体育锻炼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班级特色。

(四)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保持活动的效果

实施大课间活动要打“持久战”方能见效果,必须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领导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大课间活动领导组研讨会,研究大课间活动、资金、安全、考核等工作;二是建立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并把班主任的参与度与班级的整体活动直接挂钩,列入教师的业务考评;三是成立研究活动小组,负责收集学生反馈意见,评估活动效果,开发新的活动项目;四是组织活动开展评比,将大课间活动与学校的体育节、科技文艺节等有机地结合,表彰大课间活动先进班级和个人。采取了以上措施能确保大课间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

四、结论

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融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集体育、美育、德育于一身。高质量的大课间可以牵动学校的每一根神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又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推进了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学校教育活动,学校要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创建“每天锻炼一小时,人人有锻炼项目”的中职特色大课间活动。

参考文献:

[1]李英,中职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96)

[2]李建伟,职高体育课堂教育的人文解读,2011(103)

[3]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

[4]吴志灵,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张伟健

第3篇: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国家为了保障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相继提出了“校园阳光体育”和“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指导政策,自此,高中体育大课间被正式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范畴。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宗旨是,在原先体育课间操的基础上,以多样性、地域性的特征不断深入发展其组织开展形式,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缓解学业压力,并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发展趋势研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趋势

引言

高中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三观的形成,因此,在高中阶段一定要对体育与健康教育格外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大课间活动可以有效提升体育锻炼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大课间活动方案设计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大课间活动方案的设计应当考虑学校场地、器材以及具体的实用性等多种因素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设计。第一,因为学校的室外活动场地有限,如果活动轨迹过大,可能会导致学生受伤,发生安全事故;第二,在进行大课间活动之前,教师可加入热身运动的环节,注重保证运动项目负荷以及难度的适中;第三,注重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锻炼合适的项目。

(二)创新性原则

传统的体育教学认为体育课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育人是思政课和班主任的责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和育人有机统一,在教学的同时,完成育人的任务。在体育教学中,只是重复单一的,形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出现懈怠心理。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新颖的游戏活动,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能有所获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体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措施

(一)统筹学生技能和体能的发展

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地方高中在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上多以娱乐性的活动为主,虽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所提升,但学生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高中体育课间活动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为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开展方式,在保证多样性、地方性、娱乐性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培养。

(二)合理安排“阳光体育”时间

在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其时间的设计,应该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活动的内容不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要想保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就需要对大课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高中生能够达到提高自我的目的。为达到预期效果,高中体育教师还应该在有限时间内对高中生进行指导,让他们在大课间活动当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其团队的意识。

(三)重视对体育兴趣培养

高中学校体育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高中体育活动大课间由于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束缚,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软硬件设施更好地开展体育兴趣活动,学生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运动兴趣,从而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以评促练养成锻炼习惯

评价本身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功能,因此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具体实施要求学校要善于利用各班级群等线上交流平台,及时对课间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以及积极配合的教师进行全方位评价,进一步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比如,学校可以展开“最佳运动员”的评比活动,在各个班级中选取体育运动细胞比较发达的学生,发放“最佳运动员”的奖章,之后通过学校公众号定期推广“最佳运动员”的课间活动的事迹与经验。学校设计的多元化评价将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其中。

(五)加强安全管理力度

在设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时,安全问题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需要切实地确保高中生运动安全,避免他们出现受伤的情况。体育教师应该确保体育活动的秩序性,需要与其他老师加强沟通。体育教师通过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项目,与班主任、各科教师达成共识,使活动每个环节可以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夠自由变换队形。高中体育教师为学生讲解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在课间开展体育活动时,需要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健康以及安全氛围之中强身健体。教师也需要做好运动器材维护与保养的工作,定期检查它们的功能,及时维修故障器材以及老化器材,为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

(六)加大对体育运动的指导力度

大班期间阳光体育的基本需要是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这意味着,在课外体育中,教师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努力引导学生走向阳光体育。在大型班级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加强指导,以确保学生不至于身体不适,身心健康确实学校应加强组织管理,丰富体育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班级之间的阳光体育,培养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保证各大班级阳光体育的正常运行,体育教师必须率先向学生提供正确的建议,展现各大班级阳光体育的魅力。

(七)完善相关的体育设备

在进行体育课程时,学校要具有相关的体育设备,只有学校的设备完善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学服务。高中学校一定要尽可能地完善各项设备,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氛围,从而更顺利地开展体育教学。如果因为设备不够完善而影响了课程的正常开展,那么学生的心情也会被影响,在以后进行体育课时也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从各个方面来说,学校都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对学校的体育设备及时进行完善,从而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可以更加积极主动。

结束语

在高中各年级之间建立一个大型的太阳体育方案已成为一个优先事项,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制定更有效的体育和体育方案,以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并采用多种方法扩大太阳体育活动此外,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团结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生活在阳光下,更积极地面对作为国家支柱的未来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刘金鹏,廖勇娟.新时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和实施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30):93-94.

[2]王晓兵.如何在高中体育大课间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0:2.

[3]牛彦杰.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3):86-87.

作者:罗建军

第4篇:足球大课间活动方案

快乐足球 活力校园

-----阳光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要求,为了强化校园足球育人功能,宣传校园足球文化,在学校掀起“爱足球”、“ 踢足球”、“看足球”的校园足球活动热潮。我们适时的在学校体育大课间开展校园足球运动项目, 我们以游戏为主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精神, 以游戏竞技形式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同学们在游戏中感受快乐,班级的温暖;从而提高学生的锻炼热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活动主题与目的 主题: 快乐足球 活力校园

目的:通过大课间活动,普及足球知识、培养足球兴趣,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足球知识和技能,通过足球大课间的开展达到强身健体、掌握技能、塑造品格三维一品的育人目标。

三、参加对象 全体师生

四、活动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单一做操跑操的模式,提高课间操的锻炼实效,优化课间操的时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在娱乐中自觉的锻炼。

2、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身的同时,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1

3、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4、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原则

1、全体参与原则。

要求全体师生参加,充分发挥大家锻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互相激励,做到人人锻炼,形成在普及与提高基础上的良性发展局面。

2、安全第一原则。

严格器材管理,落实安全职责。既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也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出必要的安全制度。高度重视,以预防为主,做到器材保护与人员保护相结合,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一些身体情况特殊学生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心,锻炼强度要适中,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3、科学性原则。

足球大课间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运动负荷的变化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季节的变化适时合理地安排大课间活动内容及活动量,保证时间的同时也不超时,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

4、教育性原则。

通过大课间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谅互爱,团结协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 5.愉悦性原则。

将足球融入到游戏中,特色创编。让学生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轻松地节拍中,自由地活动,把健身寓于快乐之中,成为一种享受。 6.实效性原则

能否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是开展活动的关键。活动的开展不能留于形式,更要讲究实效,最后的评价应放在学生素质的提高上。

五、活动要求

总要求:行动迅速听指挥,

(一)学生具体要求:

1、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 品;

2、在指定地点进行活动,不乱窜乱跑;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4、活动时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

(二)教师具体要求:

1、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

2、各下班教师配合班主任及体育老师做好做好组织工作。

3、下班教师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六、活动形式:

各班听到下课铃声后有组织的带到事先照划定的场地进行, 各班活动内容按照大课间活动轮流表进行。

六.组委会

组长:罗永华

3 副组长:张雷 刘昌涛

组员:体育组

各年级组长及班主任 技术指导:体育组 器材准备:体育组 器材保障:赵广坡 具体活动内容:

一、 猴子抢球: 场地器材:足球场、足球

游戏方法:分小组,每个小组10—15个同学,其中一人当猴子,其余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然后就互相传球,猴子开始抢球只允许用脚和身体,手除外。被猴子抢到,就开始交换位置,被抢到那个人当猴子。

游戏规则:

1、 不得用手去抢球;

2、 球传偏了或球传掉了也算失误得去交换;

3、 要求是地滚传球

游戏中违规的学生要站在圈中央表演节目

二、 传球接力

1、 场地器材:足球,空旷场地。

2、 游戏方法:分两组进行,两组向对面站,中间隔一定距离,进行传接球游戏;

3、 游戏规则:传球的同时该同学迅速跑到对面队伍背后,直到所

4 有人都传球结束。比哪个组在最短时间内结束为胜方。

三、 脚夹球投准赛

1、 场地器材:足球4个,竹筐4个。

2、 练习方法: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3—5米的线,将四个竹筐左右各相距2M放置在一端的边线上,每组对应一个球筐,并安排一名学生到他组进行监督。练习时,要求每个队员用两脚夹球将球抛向球筐,中一个得一分,每人5次,小组积累,多则胜,少则负。

3、 游戏规则:队员投准时,一定要站在线上或后面,否则投中也不算;要求用双脚夹球;捡球者不得协助。

四、 踢球对战游戏

1、 场地器材:灌沙的矿泉水瓶,足球,

2、 练习方法:在地上画一条横线,在上面排上一些目标物(灌沙的矿泉水瓶),两个矿泉水瓶之间相距30---50cm,踢球的人排成一横排,踢球的人未碰到目标物得1分,如果碰到目标物则为负1分,开始时目标物间距可大一些。

五、 足式保龄球

1、 场地器材:标志桶15个,足球4个

2、 练习方法:用15个标志桶组成三角形,队员站在远处,用脚踢球去击中标志桶,以倒地多少计分。

3、 比赛规则:比赛分两大组进行,每组两队,人数平均,每次一人,每名队员站在5M处,两次踢球机会(取最高一次成绩),倒地一个得一份。

5

第5篇:实验小学足球大课间活动方案

霍林郭勒市实验小学

实验小学大课间活动方案

教学内容:

1、足球运动介绍

2、足球课堂常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概念,起源及发展,足球运动的特点和锻炼价值。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具备遵守足球课堂常规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难点:

足球运动概念和足球课堂常规;对足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怎样遵守足球课堂常规。 教学策略:

1、启发引导学习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成果预设:

1、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概念,起源及发展,足球运动的特点和锻炼价值。

2、能够牢记足球课堂常规,具备遵守足球课堂常规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足球运动介绍

1、足球运动概念:

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 单项体育运动,故有世界第一大运动的美称!是 主要以脚支配球为主,但也可以使用头、胸部等 部位触球(除守门员外,其他队员不得用手或臂 触球;如果守门员出了本方的禁区,那也不能用 手或臂触球)的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的 体育运动项目。

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吸引着数以亿计的观众,它已成为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内容,有关足球的报道,占据着世界各种报刊的篇幅,当今足球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足球的起源及发展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健身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

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英国,最先在英伦四岛流行,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 1857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足球俱乐部——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1863年10月26日,英格兰11个足球俱乐部的代表在伦敦举行会议,成立了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世界足球运动进入了新阶段,人们把这一天称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会上修改并制定了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尽管规则只有14条,但它是现代足球比赛规则的基础,推动了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

1904年5月21日在巴黎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简称国际足联(FIFA)。

1 霍林郭勒市实验小学

它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一个单项体育组织。从此世界各国足球协会不断成立,会员国由原来的7个发展到2002年的204个。

1896年,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有了足球比赛项目。当时只有英、法两国派队参加。到了1908年奥运会时,参赛球队增至8支队伍,但都是欧洲国家的球队;直到1924年,南美洲国家才开始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当时奥委会规定参赛队员必须是业余选手。

1928年,国际足联决定从 1930年起每四年举行一届世界足球锦标赛(即世界杯赛),并如期在乌拉圭举办了第1届世界足球锦标赛。因第二次世界大战,锦标赛中断了12年,直到1950年才恢复并举行第4届比赛。

3、足球比赛的特点:

(1)整体性。足球比赛每队由11人上场参赛。场上的11人思想统一,行动要一致,攻则全动,守则全防,整体参战的意识要强。只有形成整体的攻守,才能取得比赛的主动权及良好的比赛结果。

(2)对抗性。足球运动是一项竞争激烈的对抗性项目,比赛中双方为争夺控制权,达到将球攻进对方球门,而又不让球进入本方球门的目的,展开短兵相接的争斗,尤其是在两个罚球区附近时间、空间的争夺更是异常凶猛,扣人心弦。一场高水平的比赛,双方因争夺和冲撞倒地次数多达200次以上,可见对抗之激烈。

(3)多变性。足球运动是一项技术上多彩多姿、战术上变幻莫测、胜负结局难以预测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比赛中运用技、战术时要受对方直接的干扰、限制和抵抗。技、战术是依临场中具体情况而灵活机动地加以运用和发挥。

(4)强负荷。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在近8000平方米的场上奔跑90分钟,跑动距离少则6000米,多则10000米以上,而且还要伴随完成上百个有球和无球的技术动作,若平局后需决定胜负的比赛则要加时30分钟,如仍无结果,还需以踢点球决定胜负,因而运动员的能量消耗是很大的。一名运动员在一场激烈的比赛后体重可下降2~5公斤。

(5)易行性。足球竞赛规则比较简练,器材设备要求也不高。一般性足球比赛的时间、参赛人数、场地和器材也不受严格限制,因而是全民健身中一项十分易于开展的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4、足球运动的锻炼价值:

(1)有利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的形成。经常从事足球运动,不仅对自身良好性格的形成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自制力、责任感及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集体荣誉感、守纪律等思想品德。

(2)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足球运动是全面锻炼和健全体魄的良好手段,是全民健身活动中一项行之有效的体育运动项目。经常从事足球运动,可以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并能使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得到改善,尤其能增强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据测定,一名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肺活量比正常人要多2000~3500毫升,安静时的心律要比正常人低15~22次/分。

(3)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足球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中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从踢足球中得到情绪体验、从看足球中得到艺术享受、从谈论足球中得到思想交流,足球运动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活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足球已成为一些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吸引着千千万万个

2 霍林郭勒市实验小学

市民,它反映了城市的精神面貌,它是城市形象的标志之一,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

(4)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在重大国际足球比赛中,能激发人民团结拼搏、进取向上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足球课堂常规:

(1)旷课(每次扣10分)、迟到(每次扣5分)、早退(每次10分)、一学期旷课1/3课时,足球成绩为0分。

(2)请假要求:必须有假条家长或老师签字 (3)服装要求:运动服、运动鞋(帆布胶钉);比赛时不能戴眼镜

(4)除有特殊通知,任何时候包括下雨、刮风等都应准时到指定场地。

三、室内课小游戏《驿站传书》

四、总结评价

3

基本技术原地运球练习

教学内容:

1、原地运球练习

2、游戏:《抱球接力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方法以及在足球比赛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基本掌握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前脚掌、脚内侧原地运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拉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动;身体协调用力 教学策略:

1、启发引导学习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成果预设:

1、学生掌握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原地运球的能力。

2、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具备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安排见习生

学生队形组织:

要求:集合迅速

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1)400米慢跑热身

(2)专项运动徒手操:头部、扩胸、振臂、体转、腰部、压腿、腕足、膝关节运动(4*8拍)

2、游戏:《找朋友》

方法:学生拉起手来围一个大圆圈。教师在圆圈中间组织学生逆时针慢跑,突然喊出一个数字,如“5”学生即停止跑步,5个人抱在一起组成好朋友,如此反复进行。

规则:组成朋友的人数如与教师报出的数字不相同者为失败;跑步不认真只顾事先寻找朋友者为犯规。

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学生活动:

1、慢跑保持距离注意安全,均匀呼吸,不随意讲话。

2、积极参与,活动身体各关节,充分热身。

3、游戏严格按照游戏方法进行。

三、基本部分:

(一)原地运球练习

1、前脚掌拉球练习:

4

动作要领:(1)将前脚掌放在球的上部或侧上部,另一脚在球的侧后

方支撑,然后触球脚向后下方用力将球拉回。

(2)回拉球一般都是躲开或引诱对方出脚抢球的瞬间将球

拉回造成对方抢球落空,使其重心随抢球脚前移,乘对

手难于返回的瞬间将球迅速推送出去越过防守者。

教学重、难点:拉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动;

身体协调用力。

练习方法:

(1)原地前脚掌拉球练习

方法:根据老师所做示范动作模仿练习

提示:拉球时注意触球部位,拉球与播球的力量适中控制好球,身体重心随球移动,注意动作协调性。

(2)有目标方向的前脚掌拉球练习

方法:根据老师规定的拉球方向,运用正确技术动作完成练习。

提示:拉球时注意抬头,拉球时改变球的运行方向,身体重心跟随球的方向变化移动。

2、原地脚内侧推拨球 动作要领:(1)两脚脚内侧触球。

(2)拨球时,膝关节稍弯屈,上体前倾,身体重心随球的

方向左右移动。

(3)运球时脚脚后跟提起脚内侧推拨球的后中部份。

5

教学重、难点:脚内侧触球的后中部;身体协调与重心移动。 练习方法:

(1)原地脚内侧推拨球练习

方法:根据老师所做示范动作模仿练习

提示:推拨球时注意触球部位,触球力量适中控制好球,身体重心随球的方向左右移动。

(2)有目标方向的脚内侧推拨球练习

方法:根据老师规定的推拨方向,运用正确技术动作完成练习。

提示:推拨球时注意抬头,推拨球时改变球的运行方向,身体重心跟随球的方向变化移动。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只顾低头看球,而不能随时观察场上情况,以致不能及时传球或射门。

练习时前面设定目标,学生要提醒自己注意观察目标的变化。

(2)运球时,不是推拨球,而是踢球以致球离身体过远而失去控制。

练习原地脚内侧推拨球,体会脚内侧与球接触的感觉。

(二)游戏:《抱球接力跑》

方法:起、终点相距20米,折返点线上有标志桶。学生分成相等人数的六个组,对准折返点的标致桶成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每个小组的排头抱球听老师口令出发快速跑到折返点处绕过标志桶返回起点,将球给第二人,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名同学返回起点为止。

规则:中途掉球,捡起球回到掉球位置继续前进;交球时不准抛,只准递,接球要在起跑线后完成;以最快返回起点的小组为胜。

学生活动:

1、精神集中,注意听讲,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示范。

2、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脚原地运球技术。

3、小组合作讨论动作方法与要领,团结协作相互观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6

4、敢于展示自我,汇报学习成果。

5、认真练习巩固脚内侧运球技能。

6、积极参与游戏,团结协作、安全的完成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身心愉悦、充分放松

2、总结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

3、布置作业,收器材,下课

7

基本技术脚背外侧运球

教学内容:

1、脚背外侧运球

2、游戏:《运球接力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脚背外侧运球的技术动作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基本掌握脚背外侧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背外侧运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运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动;运球时协调用力 教学策略:

1、前置学习搜集脚背外侧运球的动作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掌握脚背外侧动作技能。 成果预设:

1、学生掌握脚背外侧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背外侧运球的能力。

2、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增强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安排见习生

学生队形组织:

要求:集合迅速

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1)400米慢跑热身

(2)专项运动徒手操:头部、扩胸、振臂、体转、腰部、压腿、腕足、膝关节运动(4*8拍)

2、游戏:《传球比快》

方法:每小组排头的同学拿球传给本组的同学,依次传递,本组每一位同学都拿到球后游戏完成。

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游戏的方式分发器材。 学生活动:

1、慢跑保持距离注意安全,均匀呼吸,不随意讲话。

2、积极参与,活动身体各关节,充分热身。

3、游戏严格按照游戏方法进行。

三、基本部分:

(一)脚背外侧运球:动作的特点是灵活性、可变性强,可做直线、弧线和向外变向运球,易于控制运球方向和发挥运球速度,并便于对球进行保护。

1、动作要领:(1)跑动中,身体自然放松,步幅稍小。

(2)运球脚在身体正面提起,膝稍内扣,脚跟提起,脚尖内转。 (3)在迈步前伸着地前,用脚背外侧推拨球(见下图),随后脚顺势落地。

8

2、教学重、难点:运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

动;运球时协调用力

脚接触球的部位:

3、练习方法:

(1)直线运球练习

方法:单人练习,确定行进路线自主练习时进行。

提示:运球时,脚触球和小腿及脚踝的发力是柔和的,尤其脚与球接触瞬间的细微缓冲动作是控制好球的要领。初学时常常因为腿部肌肉和关节过于紧张,动作僵硬,出现‘踢球’发力的错误。 (2)运球绕杆练习

方法:见图4-27。在做变向时交换运球脚。

提示:绕杆运球涉及到变向,在支撑脚落地时应考虑身体重心的控制、球的运行速度和运球脚的动作空间变向前的步伐调整。运球脚大跨步踏在球的侧面偏前位置,距球稍远,为变换运球脚完成动作留出空间,同时屈膝制动降低重心,缓冲助跑冲力。(见下图)

9

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低头看球,无法观察场上情况。

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兼顾球和周围情况。 (2)用力方法不当,成踢球发力。

注意脚踝的放松,触球时踝关节稍加缓冲。 (3)脚跟未提起,成勾脚触球,将球挑起。

保持脚背与地面角度基本垂直。

(二)游戏:《运球接力赛》

方法:运用所学的脚背外侧运球技术快速运球到折返点,绕过标注物后迅速带球返回,将球给下一位同学,依次进行,全组同学做完后比赛结束。

规则:运用脚背外侧运球技术,直线运球,不准窜道。

学生活动:

1、精神集中,注意听讲,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示范。

2、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脚背外侧运球技术。

3、小组合作讨论动作方法与要领,团结协作相互观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4、敢于展示自我,汇报学习成果。

5、认真练习巩固脚背外侧运球技能。

6、积极参加游戏,安全的完成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身心愉悦、充分放松

2、总结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

3、布置作业,收器材,下课

10

基本技术脚背内侧运球

教学内容:

1、脚背内侧运球

2、游戏:《绕圈接力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脚背内侧运球的技术动作方法以及脚背内侧运球的特点和在足球比赛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基本掌握脚背内侧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背内侧运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运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动;运球时协调用力。教学策略:

1、前置学习搜集脚背内侧运球的动作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掌握脚背内侧动作技能。 成果预设:

1、学生掌握脚背内侧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背内侧运球的能力。

2、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增强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安排见习生

学生队形组织:

要求:集合迅速

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1)400米慢跑热身

(2)专项运动徒手操:头部、扩胸、振臂、体转、腰部、压腿、腕足、膝关节运动(4*8拍)

2、游戏:《传球比快》

方法:每小组排头的同学拿球传给本组的同学,依次传递,本组每一位同学都拿到球后游戏完成。

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游戏的方式分发器材。 学生活动:

1、慢跑保持距离注意安全,均匀呼吸,不随意讲话。

2、积极参与,活动身体各关节,充分热身。

3、游戏严格按照游戏方法进行。

三、基本部分:

(一)脚背内侧运球:动作的特点是控球稳,运球速度较慢,适用于掩护性运球或运球变向。

1、动作要领:(1)跑动中,身体自然放松,步幅稍小。

(2)运球腿屈膝提起,脚尖稍外转,使脚背内侧正对

运球方向

(3)运球脚落地前用脚背内侧推拨球,使球随身体前

11

进。

3、教学重、难点:运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

动;运球时协调用力

3、练习方法:

(1)直线运球练习

方法:单人练习,确定行进路线自主练习时进行。

提示:运球时,脚触球和小腿及脚踝的发力是柔和的,尤其脚与球接触瞬间的细微缓冲动作是控制好球的要领。初学时常常因为腿部肌肉和关节过于紧张,动作僵硬,出现‘踢球’发力的错误。 (2)运球绕杆练习

方法:见图4-27。在做变向时交换运球脚。

提示:绕杆运球涉及到变向,在支撑脚落地时应考虑身体重心的控制、球的运行速度和运球脚的动作空间变向前的步伐调整。运球脚大跨步踏在球的侧面偏前位置,距球稍远,为变换运球脚完成动作留出空间,同时屈膝制动降低重心,缓冲助跑冲力。

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身体重心过高或侧倾不够,影响运球变向;

运球过程中,要保持重心稍下沉、躯体略侧倾的状态。 (2)推拨球动作不稳定,影响控球效果。

推拨球动作的相对稳定,才能有效地控制推拨球力量与方向。 (3)脚跟未提起,成勾脚触球,将球挑起。

保持脚背与地面角度基本垂直。

(二)游戏:《绕圈接力赛》

方法:运用所学的脚内侧运球技术运球绕圆圈一周后迅速带球返回,将球给下一位同学,依次进行,全组同学做完后比赛结束。

规则:运用脚内侧运球技术。 学生活动:

1、精神集中,注意听讲,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示范。

12

2、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脚内侧运球技术。

3、小组合作讨论动作方法与要领,团结协作相互观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4、敢于展示自我,汇报学习成果。

5、认真练习巩固脚内侧运球技能。

6、积极参加游戏,安全的完成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身心愉悦、充分放松

2、总结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

3、布置作业,收器材,下课

13

基本技术脚背正面运球

教学内容:

1、脚背正面运球

2、游戏:《运球接力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脚背正面运球的技术动作方法以及脚背正面运球的特点和在足球比赛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基本掌握脚背正面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背正面运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运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动;运球时协调用力。教学策略:

1、前置学习搜集脚背正面运球的动作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掌握脚背正面动作技能。 成果预设:

1、学生掌握脚背正面运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背正面运球的能力。

2、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增强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安排见习生

学生队形组织:

要求:集合迅速

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1)400米慢跑热身

(2)专项运动徒手操:头部、扩胸、振臂、体转、腰部、压腿、腕足、膝关节运动(4*8拍)

2、游戏:《踩影子》

方法:两人一组游戏,相互踩对方同学的影子,踩中者为胜出,

反复进行。练习时避免碰撞,注意安全。

游戏目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

1、慢跑保持距离注意安全,均匀呼吸,不随意讲话。

2、积极参与,活动身体各关节,充分热身。

3、游戏严格按照游戏方法进行。

三、基本部分:

(一)脚背正面运球:动作的特点是直线推拨,速度快,但路线单一,运进时前方需有较大的纵深距离,技术多用在运球前方一定距离内无对手阻拦时。

1、动作要领:(1)运球时身体持正常跑动姿势,上体稍前倾,步幅

不宜过大。

(2)运球腿提起,膝关节稍屈,髋关节前送,提踵,

脚尖下指。

14

(3)在着地前用脚背正面部位触球后中部将球推送前

进。

2、教学重、难点:运球时脚接触球的部位与力量,身体重心随球移

动;运球时协调用力

3、练习方法:

(1)直线运球练习

方法:单人练习,确定行进路线自主练习时进行。

提示:运球时,脚触球和小腿及脚踝的发力是柔和的,尤其脚与球接触瞬间的细微缓冲动作是控制好球的要领。初学时常常因为腿部肌肉和关节过于紧张,动作僵硬,出现‘踢球’发力的错误。 (2)规定距离的运球练习

方法:教师规定脚背正面运球距离,两人合作,运用正确动作完 成练习。

提示:运球身体自然放松,控制重心,球的运行速度和运球脚的步伐调整,快速协调的完成运球练习,同伴间注意相互观察合作练习。

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运球脚推拨球部位及方法不当,难以控制运球的力量和方向。

强调运球脚脚跟提起,脚尖下指,以脚背正面推拨球。 (2)膝、踝关节僵硬,变推拨为捅击动作,控制不住球。

运球腿膝、踝关节要张驰交替、放松协调,要以推拨方式控制运球的力量和方向。

(3)支撑脚偏后,推拨球后重心滞后,导致人球分离。

要求支撑脚尽可能地接近球,使球始终处于身体的有效控制范围。

(二)游戏:《运球接力赛》

15

方法:运用所学的脚背正面运球技术快速运球到折返点,绕过标注物后迅速带球返回,将球给下一位同学,依次进行,全组同学做完后比赛结束。

规则:运用脚背正面运球技术,直线运球,不准窜道。

学生活动:

1、精神集中,注意听讲,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示范。

2、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脚背正面运球技术。

3、小组合作讨论动作方法与要领,团结协作相互观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4、敢于展示自我,汇报学习成果。

5、认真练习巩固脚背正面运球技能。

6、积极参加游戏,安全的完成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身心愉悦、充分放松

2、总结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

3、布置作业,收器材,下课

16

基本技术脚内侧踢球

教学内容:

1、脚内侧踢球

2、游戏:《踢准比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技术动作方法以及脚内侧踢球的特点和在足球比赛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基本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内侧踢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踢球时支撑脚的位置,踢球腿的摆动和触球的部位。 教学策略:

1、前置学习搜集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掌握脚背正面动作技能。 成果预设:

1、学生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内侧踢球的能力。

2、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增强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安排见习生

学生队形组织:

要求:集合迅速

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1)400米慢跑热身

(2)专项运动徒手操:头部、扩胸、振臂、体转、腰部、压腿、腕足、膝关节运动(4*8拍)

2、游戏:《踢袋子》

方法:两人一组游戏,进行踢袋子练习,尝试与球体类似物体接触的机会,反复进行。练习时避免碰撞,注意安全。

游戏目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安全的学习环境中产生信心,并乐意继续学习。

学生活动:

1、慢跑保持距离注意安全,均匀呼吸,不随意讲话。

2、积极参与,活动身体各关节,充分热身。

17

3、游戏严格按照游戏方法进行。

三、基本部分:

(一)脚内侧踢球:动作的特点减少传球失误是争取比赛主动权的重要手段,脚内侧踢球的触球面积大因而有利于对传球方向作出精确控制,在快速传切配合和二过一战术中被较多采用,是中短距离传球的主要脚法。

1、动作要领:(1)直线助跑,即助跑方向与传球方向一致,助跑最

后一步适当加大。

(2)踢球腿由后向前屈膝摆动,当膝关节接近球的垂

直面时,小腿加速前摆,大腿稍上提,同时膝外展。

(3)脚尖上翘,用脚内侧(足弓)部位击球的后中部。

(4)踢球腿在击球后继续前伸推送,并保持用力方向

与地面平行。

2、教学重、难点:踢球时支撑脚的位置, 踢球腿的摆动和触球的部位。

击球脚型:脚尖上翘,用脚内侧(足弓)部位击球的后中部。

3、练习方法:

练习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技术环节上,通过大量重复练习提高自己对动作细节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1)踢固定球

方法:两人一组,一人将球踩在地面固定,另一人做原地(或加助跑)摆腿击球动作,力量稍小,主要是体会动作要领(见下图)。

18

提示:注意体会踢球腿的加速摆动用力、旋转和击球脚形的控制,以及脚与球接触时的肢体感觉。 (2)两人对传练习

方法:两人互传地滚球,力量稍轻,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提示:传球距离应加以控制,初学阶段不宜采用大力踢球,避免出现动作变形。

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脚踝松弛。

脚尖翘起,踝关节角度保持在约90度角。 (2)踢球腿旋转力度不足。

发力时脚跟快速前旋,加大旋转力度。 (3)摆动腿太紧张,成直腿扫球动作。

模仿踢球腿的放松摆踢动作,体会肢体感觉和控制方法。 (4)身体重心不稳定。

19

支撑脚落地时制动并屈膝降低重心。 (5)支撑脚脚尖未指向出球方向。

注意调整助跑方向,避免斜线助跑。 (6)支撑脚站位偏前或偏后。

控制跑动速度,准确判断球的运行轨迹。

(二)游戏:《踢准比赛》

方法:运用所学的脚内侧踢球技术进行6米距离的踢准比赛,每人一次踢中次数累计最多的组为优胜组。反复进行3次练习。

规则:运用脚内侧踢球技术。

学生活动:

1、精神集中,注意听讲,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示范。

2、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脚内侧踢球踢球技术。

3、小组合作讨论动作方法与要领,团结协作相互观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4、敢于展示自我,汇报学习成果。

5、认真练习巩固脚内侧踢球踢球技能。

6、积极参加游戏,安全的完成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身心愉悦、充分放松

2、总结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

3、布置作业,收器材,下课

20

基本技术脚内停地滚球

教学内容:

1、脚内侧停地滚球

2、游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脚内侧停地滚球的技术动作方法以及脚内侧停地滚球的特点和在足球比赛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基本掌握脚内侧停地滚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内侧停地滚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踢球时支撑脚的位置,踢球腿的摆动和触球的部位。 教学策略:

1、前置学习搜集脚内侧停地滚球的动作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掌握脚背正面动作技能。 成果预设:

1、学生掌握脚内侧停地滚球的技术动作,具备脚内侧停地滚球的能力。

2、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增强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安排见习生

学生队形组织:

要求:集合迅速

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1)400米慢跑热身

(2)专项运动徒手操:头部、扩胸、振臂、体转、腰部、压腿、腕足、膝关节运动(4*8拍)

2、游戏:《踢袋子》

方法:两人一组游戏,进行踢袋子练习,尝试与球体类似物体接触的机会,反复进行。练习时避免碰撞,注意安全。

游戏目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安全的学习环境中产生信心,并乐意继续学习。

学生活动:

1、慢跑保持距离注意安全,均匀呼吸,不随意讲话。

21

2、积极参与,活动身体各关节,充分热身。

3、游戏严格按照游戏方法进行。

三、基本部分:

(一)脚内侧停地滚球:动作特点脚内侧停地滚球是最常用的停球技术,其特点有利于技术的衔接,可根据临场形势需要,借助脚形、停球角度和力量的调整直接完成停球摆脱、停传球、假动作过人等隐蔽而实用的技术变化。有两种方式可选择:缓冲式停球和切压式停球。

1、动作要领:

(1)缓冲式停球动作要领,见图4-16注释。较适合接停球速快、力量大的来球。

(2)切压式停球动作要领,见图4-17注释。停球过程中有主动加力动作,实战中可以对停球位置作出各种变化控制,有利于技术的衔接

2、教学重难点:判断准确,缓冲来球力量;迎球的时机及触球的部位。

3、练习方法: (1)个人练习。

方法:结合对墙踢球技术练习,接停反弹回来的球。

(2)结合两人传球的练习。

方法:在脚内侧传球练习中,结合进行停球练习。

提示:基本动作掌握后,在练习中应适当增加练习难度和技术变化,以提高实战应有能力,如停球变向、停球假动作、停球保护等。 ①停球变向:应注意支撑脚与停球脚触球点的相对位置,不要让支撑脚成为停球方向上的障碍;同时要兼顾支撑脚的选位与角度,应有利于身体重心控制和及时跟进。

②停球假动作:利用停球前的身体虚晃动作达到欺骗对手的目的,为自己停球后

22

的摆脱创造条件。

③停球保护:在对方将要贴身争抢的情况下,停球时支撑脚的选位应考虑到,停球同时让自己的身体处在球与对方之间,以便护球。(见图4-18)

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抬脚高度超过球的高度,造成漏球。

控制好抬腿高度。

(2)在支撑脚前方触球,停球不稳或将球挑起。

准确判断球速,调整好支撑脚位置。

(3)肌肉关节过于紧张,不能有效缓冲来球力量。

停球腿适当放松,但脚尖应翘起保持脚形。 (4)注意力不集中,停球后不注意技术的衔接。

身体重心适当降低,保持稳定,并随时准备起动跟进和抵抗对方可能的冲撞。

(二)游戏:《接球比多》

方法: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一名同学脚内侧传球,其他同学运用脚内侧停球将球接到指定区域,完成一次即得一分,全组同学做完后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组。

规则:必须将球用脚内侧接到指定区域。 学生活动:

1、精神集中,注意听讲,仔细观察教师动作示范。

2、积极参与,大胆尝试脚内侧停球技术。

3、小组合作讨论动作方法与要领,团结协作相互观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4、敢于展示自我,汇报学习成果。

5、认真练习巩固脚内侧停球技能。

6、积极参加游戏,安全的完成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身心愉悦、充分放松

2、总结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

3、布置作业,收器材,下课

23

第6篇:茈湖口镇五星小学足球特色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茈湖口镇五星小学

2018年足球特色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校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积极推进我校校园足球发展,形成我校校园足球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学生人人会踢球,学校将组织开展足球大课间活动。为更好地组织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的精神,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的足球兴趣,在学生中普及足球技能。

二、活动理念

1、以球育德: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使队员们养成遵守行为规范、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学生在快乐的足球活动中,快乐参与、快乐体验、快乐成长。

2、以球健体: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提高,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以球促智:促进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使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养成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更能促进其智育的良好发展,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通过大课间活动,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让学生有选择的参与体育、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励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进行锻炼。

3、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同伴交际、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4、通过大课间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大课间活动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全面性原则。大课间活动要求全校学生全部参加,实现学生活动全覆盖。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

3、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措施

1、校长室统筹管理,大队部具体组织实施,体育老师、各班主任作好相关工作,确保活动有效有序开展。

2、体育教师负责师生体育项目培训和开发,大队部做好大课间场地指挥。

四、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大课间的开展和检查教师的参与情况。 组 长:曹亦斌 副组长:李志强

成 员:杨德武 李旭阳 陈 双 王小丽 孙 乐

大课间常规检查组:负责检查学生的着装、参与态度和行为规范。 组 长:龚雄毅 副组长:易亿龙 成员:大队部学生干部

活动协调组: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 组

长:陈 虎 汪迎乐

员:各班班主任、下班老师和综合组教师。

五、活动形式

(一)时间: 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

(二)活动性质: 足球操和足球集体活动。

1、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体现学生特长为根本,活动内容要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

2、以班级为单位,体现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力求各种活动在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中完成。

3、安排活泼多样的球类、游戏、身体素质练习、器械练习、舞蹈练习等内容。体现快乐校园,快乐体育,快乐成长的新理念。

(三)大课间活动流程

1、进场: ⑴教室外整队:

第一节下课当提示音乐响起时,各班学生在教室走廊迅速排两路纵队集合队伍。

⑵进场顺序:

由一楼班级先进入小操场,楼上各班有序跟上,在小操场成四路纵队集合(3分钟)。

2、由六年级一班带头进入跑道绕操场慢跑2圈半,顺序为 六(2)、五(3)、五(2)、五(1)、四(3)、四(2)、四(1)、三(4)、三(3)、三(2)、三(1);班与班的间距为20米(由体育教师统一指挥入场)。

一、二年级的同学直接到教室前面的操场活动。(配乐)(5分钟)

3、全校学生齐做七彩阳光广播体操 (配乐)(4分钟)。

4、全校学生齐做自编足球操 (配乐)(3分钟)。

5、各年级按照体育组设定的训练内容在指定场地分组进行足球训练活动(13分钟)。包括运球、传球、颠球、踢球、射门等技术性训练以及速度、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也可以组织对抗练习,训练完后抽2分钟做放松练习。

6、集合整队解散(2分钟)

放松操做完后,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小结,解散。

(四)器材管理

1、器材收发由班级安排专人负责,各班活动器材必须自行保管。

2、在活动中班主任要进行爱护器材的教育。

3、严禁在非活动时间使用活动器材。

六、管理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采用教师集中学习、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和增强体质,开阔心胸的作用,使师生达到共识:大课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带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健康和谐的向前发展。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使大课间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高质量的进行,我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为大课间活动给予保障。(领导督导制、教师量化管理制、课间操评比制)。

(三)重视全面,安全监督

为了使大课间活动顺利的进行,我校切实加强集体活动的安全管理。即要求全校师生在活动中要做到“三个必须”:活动前必须对学生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制定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必须有完善的教师安全监督制度。在活动中学生如果有特殊要求的必须及时与值日教师交流,并征求值日教师的同意。通过全面的安全管理使学生能开心的活动,放心的游戏,真正体验校园生活的乐趣。

茈湖口镇五星小学综合组

二○一八年三月

第7篇:大课间活动总结

竹根滩镇初级中学大课间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精神,鼓励学生走向操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校以扎实开展大课间活动为突破口,严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学习

开学初,我校及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实行分管副校长主管,体卫艺处主抓、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多次召开专题议,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提高教师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认识,帮助教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大课间活动的安排上,充分体现“锻炼的实效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个性的塑造性及活动的趣味性”原则,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切实提高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科学安排,严格落实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定时间、定形式、定保障、定措施。具体实施如下:

1.时间安排。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下午第四节课为课外活动,安排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时间。如果因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趣味游戏(器材自备),由各班班主任组织安排。大课间活动学校安排为周一:美文欣赏,周二:励志故事,周三至周五:体育活动,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

2.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3.安全保障。学校按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的混乱现象。 各班主任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4.激励措施。活动实行考核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考核分为两方面:一是对教师的考核。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教师的到位情况列入教师个人考核中。二是对班级的考核。为调动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将大课间活动的检查内容列入班级专项考核中。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本学期大课间活动,各年级、各班主任老师给予了高度地重视,各班的大课间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 更有需要整改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球类活动场地受限。 二是数量多与活动器材少的矛盾有待解决。

竹根滩初级中学 2013年4月9日

第8篇:大课间活动总结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快乐地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我们学校秉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坚持“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的原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实现了突出特色、动静结合、全员参与的阳光体育。

一、提高认识,多维组合,全力打造大课间活动品牌

(一)领导重视,健全制度,有力的后勤保障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任为执行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完善并制定有关制度、方案,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班级全力支持,班主任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具体实施、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五级管理工作格局,这为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学校还购置了篮球、毽子、跳绳等器械,保证了活动实施的物质基础。另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校还动员学生自备活动器材,丰富了学校活动器材的种类。

(二)以激励为评价手段,全面落实 “每天锻炼1小时” 为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时间,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天的上午第二节课后及下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总时间为为60分钟。学校制定了《阳光体育实施方案》、《学生体质健康考核办法》等制度体系,每天由教导处、德育办和大队委对各班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检查记录,以全体学生为评价对象,以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完成质量为评价内容,运用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以班为单位进行评比,并将评价结果与星级班级评比相结合;为提高教师组织大课间的责任意识,每学期

末,由德育处组织,对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测试,测试结果与教师的工作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三)注重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群策群力不断改进并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并不只是体育教师的事情,如果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师,那么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可想而知。因为这些工作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不断地从一个高度提升到另一个高度。为此,我们通过广泛地调研,认真听取师生的批评与建议,使我校大课间活动在全体师生的批评与建议中逐步完善起来。

(四)加强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拓展大课间活动的练习空间。

体育课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可以把大课间活动的相关内容巧妙地穿插进去,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开辟“大课间活动角”,如每天的形体站立练习。另外,大课间活动中的一些班级活动内容也可以通过体育课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合理地安排大课间活动的演练,这样就拓展了大课间活动的练习空间与时间。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大课间活动新发展

大课间活动需要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全面性原则,其内容形式要力求丰富多彩,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一)不断更新、完善、规范大课间活动。

通过师生们的努力,我们逐渐完善规范了大课间,我们将《军队进行曲》作为带队的音乐,强化常规,把《课间十分钟》作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加强学生的艺术熏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不断创新,大课间活动才有生命力。因此,为增强大课间活动的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使大课间活动保持全新状态,我们始终坚持创新理念,使其在一个不断更新、完善、改进的过程中逐步规范。 “编花篮”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边玩边唱着童谣;“找朋友”更是独特,还能和习惯三字经结合。经全体师生的自主创新,班级活动环节由原来简单而随意的内容形成了具有教育意义、锻炼效果强、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使其内容更具科学性,极大地提高了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目的性。

(二)从实际出发,突出大课间活动的特色。

我校大课间活动分成两个单元,按照集中活动、自由组合、按项目分块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先集体活动,再自由组合,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项目,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有合有分,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将艺术、体育、文化融为一体。在开展大课间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有意识地把一些游戏和活动内容作为引玉之砖,开展“班级游戏自编自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创编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内容。

每天上午30分钟的大课间集健身、娱乐、文化于一体,融合了校园集体舞、广播体操雏鹰起飞,让孩子们在做操的同时,强身健体,放松心情,从运动中体会活动的快乐。我们倡导徒手游戏(不需要购买过多的器材)、合作游戏(2人以上共同玩)、倡导将父辈的游戏与校园文化融合。各项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大家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

每天下午两节课后为自主活动时间,我们提出了三会三倡导:人人会跳绳、会溜铁环、会踢毽子。全校各班根据学生

的兴趣特点,让自主选择运动项目,低年级以趣味性运动为主,如拍小皮球、丢手帕、踢毽子、跳短绳等,中高年级以低强度运动为主,如打羽毛球、立定跳远、呼拉圈、跳皮筋等。我们根据活动内容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合理的安排,对一些活动内容进行调整,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每天下午的班级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活动内容且定时更换,每天的活动内容不尽相同,并且根据教师特点,各班有着自己的特色。

三、依托课题,突出特色,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基于对大课间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意义的深入认识,我校坚定了“依托大课间课题,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工作思路。在落实大课间活动中,狠抓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学生言行仪表及站姿的规范性,并将其迁移到学校工作的其它各个方面,效果明显。

(一)加强了常规教学,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我校大课间活动的落实是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训练的,所以,从体育课堂教学入手,通过严格教学管理,加大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指导与评价,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目的性,强化并规范了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二)张扬了个性,提升了学生体育素养。

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部分体质差的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此外,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个性展示的舞台和体育锻炼的平台,比如我们平时进行的小型比赛,又如我们的欢乐嘉年华以及传统与趣味相结合的运动会,这些平台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大大提高,涌现了一大批体育特长生、体育爱好者。

(三)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如今,大课间活动融健康、娱乐、文化于一体,广大师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活动。通过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使校园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班集体精神风貌得到了最大的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意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都在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师生同台活动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使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关系和睦。

四、结束语

回顾我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经历,我们有一份感动,那是因为我们全校上下同心同德,付出的艰辛劳动才有了今天的收获;我们也有一份激动,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快乐地成长;我们更有一份深深的感激,那是因为我们的活动得到了领导、全体教师、学生家长的支持帮助。

我校的大课间活动走到今天,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创新是大课间活动的生命力。我们将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挖掘创新,保持大课间活动的生命力,让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持续健康地发展,并作为我校体育特色教育的有益补充,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新华小学

2011年上学期

大课间活动总结

新华小学

2011年上学期

第9篇:大课间活动总结

阳光大课间活动是我校养成教育课程化实施的重要方式,上午大课间分为跑操、武术操、班级特色活动三部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其中校本特色空竹连续两次被县教体局领导夸奖。

阳光大课间不仅是学生的锻炼时间,其中的诸多细节彰显着一所学校养成教育的成效,如学生整体排队上下楼、操前的手不离书自主学习等。我们通过系统化的设计、精细化的要求,让阳光大课间成为养成教育成果展示的舞台,展现站集一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现将我校阳光大课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营造氛围。

我们首先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扎实开展阳关大课间的相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全体教师关心、重视体育工作,全体学生意识到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加强阳光体育活动的宣传;政教处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向全校师生发出 “阳光、健康、快乐” 积极参与阳关大课间的活动倡议。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阳光体育运动人人皆知、提高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认同度,扩大了阳光体育运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二、加强领导,精心设计。

开学初,我校成立了阳光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完善并制定有关制度、方案,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班主任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具体实施、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这为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学校在本学期又购置了一定数量的篮球、羽毛球拍、跳绳、毽子、乒乓球拍等体育器材,为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做好准备。另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校还动员学生自备活动器材,如皮筋、呼拉圈等,丰富了学校活动器材的种类,为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关键是我们对两个大课间做出了精细化、系列化的设计,实现了阳关大课间的自动化,流程化,在音乐的提示下全体学生自动参与,取得了很好效果。

三、机制考核,确保质量。

为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时间,每天由政教处组织学生会在课间操时间对各班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检查记录,以全体学生为评价对象,以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完成质量为评价内容,运用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全校学生进行评比,并将评价结果与班级量化考核相结合,使大课间活动得到全校学生和班主任的广泛重视,确保阳关大课间的活动质量。

四、寓教于乐,丰富内涵。

阳光大课间是我校养成教育课程化实施的方式之一,排队下楼是对学生礼让意识的培养,手不离书是进取导向的强化,集体项目重视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通过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使校园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意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都在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师生“同台”活动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使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关系和睦。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挖掘阳关大课间的新形式、新素材,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保持大课间活动的生命力,使其成为我校养成教育展示的舞台,推动我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上一篇:幼儿园区域区角规则下一篇:汽车销售工作总结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