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22-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近年来,我县农村青壮年到外地城市务工的越来越多,随之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已日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各级关工委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一、我县留守儿童和学校关爱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组),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代理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代理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代理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代理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代理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代理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代理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代理监护电话”。“代理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个案资料,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监护人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告知家长与老师一起关爱、引导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三是摄制“优秀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少年打工仔现身说法”、“父母赚钱不易”、“留守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专题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同时设法寄给家长们观看,启迪家长如何关爱教育子女,还原家庭教育。

“还原家庭教育”使父母虽身在异乡,但心系孩子,以父母的亲情关爱孩子,以父母的谆谆教诲引导孩子,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金忠元

第2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使的留守学生队伍不断扩大,他们的孩子大多留在农村使得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特殊群体一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德育问题成了我们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德育 健康成长

在教育实践中,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之所以多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这些孩子的德育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在德育教育中也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制定具体问题的优化处理策略,是众多教师普遍关注的研究方向,也是保证留守儿童实现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失成因分析

(一)缺乏父母的温暖和呵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关爱程度、期望程度都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的亲情必有一定的失落,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大多缺少基本的教育常识,常常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结果是孩子的“物质教育”跟社会发展合拍,但“精神教育”严重缺失。

(二)学校德育教育的欠缺

1.学校对德育工作的忽视。德育本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升学率成了社会对学校评价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而决定升学率的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智育,忽视学生缺乏配合。实际监护人平时也很少与学校和老师的交流沟通,这些监护人大多对孩子非常溺爱,有的对老师的批评横加指责,甚至进入学校闹事,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2.课程设置的欠缺。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咨询教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与解决,久而久之,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孩子自身的消极心理

我接触过的许多留守儿童,发现他们大多数心里都有很强的自卑感和抑郁情绪,部分儿童脾气暴躁,常常为了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的事时常发生。同时对他们的爸爸妈妈产生陌生感,感受不到父母怀抱的温暖。都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初升的太阳,那么这种心理下只能产生疾病的“花朵”为灿烂的太阳蒙上了一层雾霾。

二、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学校、家庭的角度出发来具体分析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解决对策。

(一)重视家庭德育教育

从根本上来说,农村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德育教育的问题主要在于缺少家长的关爱,缺乏在家庭方面的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来说,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来及加强与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譬如,可以通过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加强联系,定期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现状来激起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对其孩子的关爱,从而有效弥补农村留守儿童所缺乏的家庭教育。另外,学校也可以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向家长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能够经常跟其孩子经常沟通交流。

(二)重视学校德育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

2.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在这个家里面,孩子们有自己的娱乐场所,每天中午吃完饭后,学校安排专门的老师在留守儿童之家值班,和孩子们一-起看动画片、下棋、做手工等。那些留守孩子中午有了落脚之地,不再到处疯打了,避免了很多安全事故的發生。

3.实施帮扶制度。

学校和班级,努力创造条件,让留守学生从中体会到家的温馨。教职工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一帮三或一帮四。这些帮扶老师还和留守学生合影,学校将这些合影相片贴在“留守儿童之家”里。老师们经常找孩子们谈心对他们进行定期家访,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思、心理和学习方面的困难。

4.开展多样的德育活动

儿童活泼、开朗、好运动,利用这一特征,在班上我鼓励留守儿童参加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课外活动,甚至经常举行比赛,让留守儿童品尝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班集体中来,培养他们拼搏、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高尚情操。同时通过各类集体活动逐步养成了留守孩子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行为。

总之,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农村留寸儿童德育问题是教育工作者一个不能忽视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就需要学校、家庭齐心协力,共同携起手来,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把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做到实处,使我国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雪玲.城郊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14):206-207.

[2]黄耀堂.网络时代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德育探究 新课程(下) 2018(04):26-27.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科学规化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研究》(课题批准号: GS[2018]GHB2692)研究成果。

作者:靳亚强

第3篇:用音乐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摘 要:音乐对人的道德、智力、情感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有效地实施音乐教育,对培养留守儿童活泼的性格、良好的品行、较强的安全意识,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是当今社会予以高度重视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祖辈对留守儿童的娇纵而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致使留守儿童产生了许多问题。作为音乐教师,我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尝试运用特殊的方式——音乐教育,关爱他们、启迪他们,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性格内向,不自信,甚至有点自我封闭的迹象

大多数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胆小怯懦。一个孩子一旦形成内向的性格,往往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不愿与别人交往,甚至自我封闭。前段时间我看了《爱因斯坦的故事》这本书,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商人,母亲是一名钢琴家。他3岁时还不会开口说话,上小学时,被老师认为是个笨孩子,学习成绩很差,校长也断定他不会有什么出息。在母亲的精心指导下,他6岁开始学习拉小提琴,尽管他没有成为小提琴演奏家,小提琴却陪伴了他的一生。后来,他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通过名人的成长故事,我受到启发,对留守儿童我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接受音乐教育,比如群舞、合唱等。通过无数次的音乐排练,使他们有了难忘的经历。当然,首先让他们从充当不起眼的角色开始,否则压力过大,高度紧张无法表演,会打击孩子的自信。经过孩子们的反复练习,孩子表演自然,越来越活泼、自信、勇敢。

有一个留守女孩,跟七十多岁的奶奶生活。刚入校时,她胆小得都不敢跟老师说话。通过上音乐课,我发现她很有音乐天赋,就安排她参加排练节目。她很用心,对教过的动作及时复习,而且舞姿优美。后来,她竟然组织同学排练节目,为班级赢得了荣誉,我极大地鼓舞了她。她慢慢变得自信了,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变成了积极向上的学生。

二、道德观念缺失和不良行为突出

留守儿童多数跟老人在一起,他们大多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致使留守儿童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教育。其表现为道德观念上的缺失,有时对事物不分好坏,不明是非,而且哥们义气严重,特别容易受社会上不良行为的影响,进而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国最早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就很重视音乐对人的道德影响,很重视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书中指出:学习音乐可以陶冶人的内心,可以使人的良好品质德行得以升华。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也肯定了音乐对人的道德、良好行为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面对这些孩子,我选择一些流行歌曲充实课堂。如《好人就在身边》《和你一样》,周华健的《朋友》。并且在演唱时加入情景剧表演,邀请他们扮演剧中的“好人”。有个男孩父母打工在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两位老人疼爱孙子,有求必应,养成了专横跋扈的性格。他经常欺负同学,发生几次告状事件后,我特别留心他。在教唱《好人就在身边》这首歌曲时,请他扮演帮助别人的“好人”。隔了一段时间,又教唱流行歌曲《朋友》,我再次请他表演。从那以后,他的不良行为逐渐改变了。

三、学习品质较差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存在重养轻教的思想,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留守儿童自我学习意识不强,学习的自觉性差,自我约束力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孩子出现厌学现象。我收到一个故事的启发:在古印度,一只退休的年迈战象在河边陷入泥潭,人们想尽办法也无法帮助垂死的战象脱困。最后,王宫的驯象师来到河边,他吹起沙场的号角,擂起战鼓,老战象立即斗志昂扬,振作有力地挣脱出了泥沼。受此启发,在学生学习低潮时,我就教学生学习一些斗志高昂扬的歌曲,如歌曲《歌唱祖国》《我相信》《怒放的生命》等。通过这些热血沸腾的歌曲,有效地调整学生的心态,使他们摆脱萎靡不振的情绪。

四、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较差

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他们不仅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而且没有足够的安全保护能力,很容易受到侵害。在音乐教学中,我不断从网络上搜取内容,选择一些歌曲和视频,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指导。内容有交通安全的,如《平安之路》;有饮食安全的,如《食品安全歌》;有人身安全的,如《防抢、骗、偷、人身伤害安全教育歌》,等等。从教学方法上,我采取个别表演、集体演唱、小组演练模拟等,让他们学以致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自救自护能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仅仅依靠音乐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愿和大家一起,不断更新观念,探索更加合适的教育方法。愿我们携起手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张海燕 赵霞

第4篇: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公益活动

策划单位:乐源小组

背景:“汇源果汁慈善基金会”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与汇源果汁共同发起,区域内全部经销商参加,将主要应用于救助扶贫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和人道主义救援。

“汇源果汁慈善基金会”启动后的募集方式为:汇源果汁每销售一瓶,就自动捐入基金5角,基金使用区域将主要集中在全国各地偏远地区。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

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一) 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公益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2012年5月1日

活动地点:天一城

参加人员:各级领导、媒体记者、志愿者代表、邢台汇源总代理等

横幅名称: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公益活动启动仪式

事物分工:

一、 策划单位:签名喷绘设计制作、落地牌安装、横幅、开幕仪式的活动流程、拍摄、摄影、捐款箱、活动海报、嘉宾名字牌、背景布

二、 外联单位:来院领导联系、嘉宾联系、条幅审批、

三、媒介单位:约记者、接待记者、新闻通稿、领导发言稿、联系主持人、

以上工作内容请各组负责人安排在5月1日前执行完成。

仪式议程:(待议)

1、 主持人介绍来宾

2、 宣布活动开始

3、 ××领导讲话

4、 剪彩

(二)捐款活动

时间:2012年5月3日

地点:天一城

参加人员:全体市民 、汇源员工

一、 策划单位:签名喷绘设计制作、落地牌安装、横幅、拍摄、摄影、捐款箱、活动海报、背景布

二、 外联单位:来院领导联系、嘉宾联系、条幅审批、

三、媒介单位:约记者、接待记者、新闻通稿、领导发言稿、联系主持人、

第5篇: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天空那头是孩子,地上这头是爹娘。如今爹娘是风筝漂泊在那头,孩子是线轮守望在这头,小小的手里握着细细的线。十月国庆来了!你愿意把一些时间交给这些留守儿童吗?给远离父母的他们带去快乐,用知识引导,用爱心温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留守儿童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活动内容:

1、献出一份爱,伸出援助手,给留守儿童带上一份小小的节日礼物(闲置的衣物、学习用品、书籍等)

2、家庭拜访: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点滴,分享他们与家庭的生活故事。

3、趣味游戏:和留守儿童一起互动、竞争,让他们感受到沟通和合作的人文关怀,增强信任和集体荣誉感,敞开心扉迎接快乐。活动意义:

通过活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让更多的同学可以做小小的活雷锋,让更多的人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活动中来。

纳雍乡中心学校

2011年9月20日

第6篇: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被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长时间不能和父母生活,因此,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确实令人担忧,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只讲玩,家庭作业不做,不思进取;凡留守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组织纪律比较散漫;不守法规,犯罪倾向比例较大,这些学生主要是由于监护管理的“盲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老人们的文化知识浅薄,思想不怎么先进,还赶不上时代的发展,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和体力,也没有教育的能力;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只是用钱去关心小孩,从不过问小孩的学习情况,因而有的学生不追求进步,在家动不动就发脾气,问钱用,没有钱就把家里面能卖的就拿来变卖了;特别是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学校老师不能打,不能骂,甚至连讲话都还得注意分寸,是否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乃至到学校兴师问罪。因此,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仅靠任何一方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全社会重视和参与。

第一,让留守儿童感到家的温暖。父母不在身边,我们老师就要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在思想上为他们指明道路;他们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有困难,我们应竭尽全力地去帮助;若是思想上、行为上出现了差错,我们决不能训斥他们,都应该好好地与他们交流思想,分析问题,帮助他们找出原因,让他们从新认识自己,感受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

第二、全民提高认识。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而留守儿童又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教育好留守儿童,是关系到祖国未来的一件大事。学校、社会、家长等方面都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承担起这一伟大的责任。

第三、学校教育。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应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教育。首先,校内制定好留守学生工作计划,把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视为学校工作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掌握好他们的具体情况。然后,成立留守学生监护人教育委员会幷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议,达成共识,教育学生。最后,建立留守学生自我教育制度,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第四、做好家访工作。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 与老师生活在一起,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应在老师的掌握之中,因此,老师就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平时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学生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 第

五、做好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犀利校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活动,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总之,作为班主任要更加关爱留守学生,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第7篇: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重庆开县岳溪镇中心小学李绍清 徐宗桃

开县,属于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农民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留守儿童”问题特别突出。调查表明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存在隔代监护、单亲监管、托人代管、自我监护等现象。特别是隔代的老人较之孩子的父母而言,无论是责任心还是在精力、能力等各方面都不能相提并论,而且他们往往同时须监护几个留守子女。无法尽到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很多孩子由于受到溺爱或放纵,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存在着学习习惯差,甚至逃学、旷课、抽烟等。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撒谎欺骗师长。所以,老师、学校和社会应多关注留守儿童,解决他们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一、 教师应加强责任心,深入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对待留守儿童,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应多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全方位了解和认识这些孩子在习惯、行为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这些孩子一般寄养在亲戚朋友的家中,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享受不到父母独有的那份亲情和关爱,享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性格孤僻、暴躁;有的情绪低落、自我封闭;有的注意力不集中、无心学习,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教师应针对这些情况,逐个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深入摸底,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关爱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中,转化他们扭曲的性格。

二、 学校应营造温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当孩子得不到家庭的亲情与温暖时,就会渴望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呵护和同学的关爱,从而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心灵。因此,班集体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班级要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便于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如:班集体为留守儿童过生日,传统节日在学校集体度过等。中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队活动,如:“一帮一”,“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学校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其在老师、同学群体中茁壮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适时开展法制安全讲座和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 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共同营造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学习与生活环境。教师要主动和在外务工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们通过电话、书信、网络视频等方式,经常与自己的子女联系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到关心子女教育与挣钱两不误。使学生感到自己的父母虽然不住身边,但亲情和关爱去永远伴随着自己,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能力。

学校要创造条件,建成设施完备的寄宿制学校,安排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宿,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在学校,在老师的呵护之下成长。

学校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或聘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青年志愿者等爱心人士建立 “代管家长”队伍。号召全县各单位、组织和个人都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留守儿童给予关心和帮助。在寒暑假期间,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举办“城乡儿童手拉手联谊活动”, 弥补留守儿童离开父母后的不适感和空虚感。有太阳,世界才会有温暖;有春风,大地才会有生机。让我们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他们与所有同龄人一样,共享祖国的阳光雨露。

第8篇: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1、留守儿童的自我情况介绍;

2、师生谈心记录;

3、反映留守儿童思想品行进步的材料;

4、反映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的材料;

5、和父母两地至少一次的书信;

6、学生作业样本;

7、阅读书目;

8、获奖证书;

9、阶段性学习计划;

10、阶段性学习小结;

11、综合素质报告单;

12、代理家长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关心留守儿童成长开展活动的材料。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制度

每学期开学伊始,各校留守儿童之家要分班级登记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家庭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称谓、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

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

1、学校开通亲情热线,帮助留守儿童每月至少一次与外出务工父母通电话或视频互动。

2、学校(班级)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行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

3、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帮扶老师对每位留守儿童的家访活动,了解并指导监护人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家访时要做好记录。

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1、根据每学期摸底掌握的情况制订具体的帮扶计划和措施,全校教师全面动员履行代理家长的义务,让每个教师都有帮扶对象,每个留守儿童都有一个固定的教师代理家长。通过师生之间“一对

一、结对子”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2、帮扶老师每学期至少与留守儿童全员全面谈心一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慰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帮扶老师每月至少与班主任联系一次,全面了解每一个帮扶的留守儿童学习、身心和生活情况。

3、代理家长(帮扶老师)每学期给留守儿童写信一次,在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一座友谊沟通之桥,通过书信的方式,了解留守儿童情况。

4、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师生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记录情况,并进行有效指导。

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制度

1、心理咨询工作的宗旨是辅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以各种方式方法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咨询老师应对留守儿童的有关心理咨询资料予以绝对保密。

3、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发现咨询的留守儿童有危害其自身生命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心理咨询老师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4、心理咨询结束后,心理咨询老师应及时整理、完善相关资料并建立档案,交给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员保管。

留守儿童学习制度

1、在代理家长的指导下认真制定学习计划,不断总结学习经验、科学利用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健身和日常行为习惯。

2、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不偏科,不厌学,争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积极参加各类课内外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综合活动,课余时间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刊。

4、积极参加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的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和文体娱乐健身活动,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安全生活制度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上课期间,不随意出校门,有病有事自觉履行请假手续。

2、勤奋简朴,自立自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生活节约,不乱花钱,体谅父母的艰辛。听从家长、老师、监护人的正确教导,不自行其事。

3、自尊自爱,说文明话,不进网吧和游戏厅。

4、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走文明路、骑文明车,不做危险性事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

5、主动与代理家长沟通,定期与父母书信、电话联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代理家长暨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工作制度

1、按照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安排和要求,遵守职业道德,关爱留守儿童,认真履行职责。

2、服从学校分配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任务,加强对帮扶的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管理,对留守儿童一视同仁。

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学校关于留守儿童工作的各项活动,尽职尽责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制度

1、留守儿童之家每学期制定好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计划与安排,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并抓好落实。

2、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和班委会作用,开展工作。

3、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的开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留守儿童自觉、自理、自强、自律的能力。

4、留守儿童活动期间必须有组织纪律性,确保安全,确保不发生人身伤害。

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制度

1、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教育留守儿童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

2、留守儿童之家聘请法制辅导员、每学期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法制教育。

留守儿童之家档案建设与管理制度

1留守儿童之家档案资料实行专人管理。

2、每一次全校性的工作(活动)结束后,档案管理员及时收集原始资料整理归档,学期结束前及时集中各代理家长、帮扶志愿者将所有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原始资料整理归档。

留守儿童之家开放制度

1、开放时间:一般为每周周一至周五中午12:30---13:30

2、开放时各校要确定值班人员,负责留守儿童的安全和纪律。

3、有关要求:

①、值班人员必须严守工作岗位,开放前准备相关器材,活动后做好器材清点和回收工作。

②、留守儿童必须爱护活动室内所有设施、财产,避免损坏公物。

③、留守儿童进活动室时严禁穿奇装异服,严禁染发、佩戴首饰;活动时必须有组织纪律性,牢固树立安全观念。

④、留守儿童必须做到先记载再打亲情电话或进行视频聊天;留守儿童打电话(视频聊天)的对象一般只能是父母。

⑤、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员必须定期对器材和图书等进行清查,及时做好器材和图书等损耗登记工作;并且定期对室内外的卫生进行清理

留守儿童之家内部布置制度

1、室内墙上:张贴各项制度、值班人员、开放时间、名言警句、宣传画等。

2、地面及墙角:干净,墙上没有蜘蛛网,地面、桌面、墙面和物件上没有浮尘等。

3、室内:①桌椅、档案柜摆放有序;②图书上架并摆放整齐;③要备常见病的药品、爱心雨伞、日常的学习用品;④电视机要接上信号能播放,学校购买VCD并有适合学生观看的碟片;⑤配有电脑的学校,要确保正常使用。配备亲情电话的,要有使用记录。电脑、电视、电话、图书等摆放在活动室内,不得挪用。

4、各种使用和活动记录,要装在专门的档案盒内,放在档案柜内存放。

第9篇:关注留守儿童促其健康成长

吴忠利通八小叶文忠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随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而且每年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人数也在呈递增的发展趋势,“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大。据权威部门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面对这样一支庞大教育群体,学校如何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新形势,这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做为一名在基层学校长期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现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谈几点肤浅看法。

一、不断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档案

根据目前“留守儿童”就学现状,不难看出,很多家庭由于受居住环境、生意状况以及划片招生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家庭选择在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就读。对于这些学校,更应该关注留守儿童,要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普查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在每学期学生报道时,登记好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母外出情况、外出地点、外出所从事的工作,家庭生活状况,代理监护人姓名及住址、联系电话等等。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名册,便于学校和教师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这样有利于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的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关注,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甚至随着“留守儿童”信息档案的不断完善,还可以建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记录卡、代理监护人培训档案、心理健康状况档案、代理妈妈信箱档案等,

这些都为学校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还有的一些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产生对父母的怨恨,自暴自弃,丧失生活的朝气,学习的信心。为此,作为学校——孩子成长的的重要场所,一定要让这些“留守儿童”来到学校不再感到孤独无助,要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社会、学校、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呵护、支持和帮助。要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台电视台、悬挂标语、国旗下讲话和活动、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大张旗鼓的开展人人关注“留守儿童”,事事关心“留守儿童”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要克服困难,建好学校“留守儿童”之家,添置必要的活动器材,坚持免费为孩子们开放,特别是周末时间安排教师值班,让孩子们尽情的玩耍,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爱心网吧”,购置电脑、摄像头等设备,供孩子和远方的父母视频对话,交流感情,增进亲情。每个班级都要经常性的开展帮扶活动,建立“一帮一,一对红”学习小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可以为特殊儿童或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担任起“临时妈妈”的角色,学校其他领导干部、党员教师可以重点联系一名“留守儿童”作为帮扶对象,从生活、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这些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品质,增强学习的信心。学校还要积极与有关部门、企业等社会机构加强联系,引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经常性的开展献爱心、社会实践等活动,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学校要根据“留守儿童”实际,积极开展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身心特点的教育活动。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性侵的恶性案件也时常见诸媒体。学校要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邀请交警队、

派出所、消防队等到校开展不同形式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具有安全防范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高高兴兴地来,平平安安地回家。在学校里开展安全从我身边做起,争做文明学生等系列活动,促进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校领导亲自带队进行家访,尤其是留守学生、“问题学生”,和临时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其次,要多种形式的开展快乐教育活动。让他们在快乐活动中融合地进行交流,使品德教育自主建构得到充分实现。诸如开展“手拉手、心连心、同一片篮天”和、“我留守、我自强、我幸福”文艺演出等活动;创办一些《留守之声》之类的校刊,让留守学生能通过这样的平台,展示自己的风采;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慈善小天使”活动,通过传唱爱心歌曲、收集爱心图片、读爱心书籍、讲爱心故事、查爱心事迹、访爱心人物以及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引导学生做慈善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结合传统节日,利用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日、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健康快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等教育。

四、努力发挥“五老”人员的教育影响作用

老同志信仰坚定、经验丰富、德高望重、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他们热心关心青少年教育工作,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着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做教育青少年工作具有很强的说明办和感染力。为发挥离退休同志的余热,学校可以聘请有一定写作能力和宣讲能力的离退休老党员、老教师,聘任他们为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员、校外辅导员、法律教育宣传员、家庭教育辅导员队伍。学校要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结合学校开展的主旋律教育活动,邀请“五老”人员到到学校对学生进行进行良好行为养成、诚实守信、英模事迹、革命传统以及心理健康、感恩孝道、和睦和谐等专题报告,同学们座谈、联谊活动等,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近年来,由于市乡两级关工委和学校关工委作了大量的教育工作,学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学生的精神面貌的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健康向上

的状态,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和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只要学校积极发挥“五老”人员的作用,那么,留守流动儿童教育这一块就会增添一支强有力的教育队伍,他们在德育队伍中就会起到思想道德报告员、传统教育宣传员、校外工作辅导员、净化环境监督员、法律知识咨询员、健康文化传播员、捐资助学协调员、农业技术指导员、失足少年帮教员、家庭教育联系员的应有作用。

总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各种的渠道,从各个方面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把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让留守儿童幸福留守,为这群特殊的孩子撑起一片纯净明媚的蓝天。

上一篇:铁路爱路护路安全知识下一篇:行政人事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