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儿童学会感恩(精选11篇)
一、设计背景: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趋势。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的教育等问题,现在我校共有860多位少先队员,其中留守队员就有360多位,占全年级少先队员的百分之四十一点八,许多留守队员认为他们的父母不在其身边,别人对他的爱,对他的付出,他们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只知道默默的享受,不知道去感恩,不知的回报。因此让留守队员学会“感恩”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问题,让留守队员学会“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让留守队员领悟“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让留守队员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心中装着爱就会使这个世界充满爱,让留守队员学会“感恩”就是学会施予世界一点恩赐而感受到世界将施予他们更多的恩泽。与之相反,也应该让留守队员懂得:一个丧失“感恩”之情的人,他的人生就会一片苍白,一个丧失“感恩”的社会,世界将变得光怪陆离,一个丧失“感恩”的民族,他们的祖国必将危在旦夕!让留守队员知道感恩,学会感恩,体味到“爱”的真谛,了解身边的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是一种境界。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与关心。
二、活动目的(1)通过感恩教育,让留守队员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弘扬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
(2)通过感恩教育,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三、活动方案:
(一)宣传发动阶段
开展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让留守队员认识到其必要性。现在留守队员对父母长辈、代理家长的爱已经习惯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照顾和无私奉献,从来没有想到如何去回报父母。开展感恩教育正是为让孩子们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别人的付出,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爱延续和传递,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1、宣讲身边典型的事例
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会、黑板报、校园广播、橱窗等为阵地,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
2、发放“感恩父母校园行活动”方案
3、发放“感恩父母”倡议书
(二)全面实施阶段
利用每天的晨会和班会时间,宣讲身边典型的事例,同时重点利用节日为载体,推出主题感恩教育
1、以班级为主体,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故事会和演唱会
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用优雅动听的童声,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之特色。
(1)开展“感恩”主题班会
留守队员说说对感恩的认识,讲讲身边的感恩的故事,讲讲自己是怎么样做的,怎样做是感恩,今后要怎么做等等。
(2)《感恩故事大比拼》
古代《二十四孝》有着非常感人报恩的故事,还有一些关于动物怎么样报恩的故事等等。在班会上进行《感恩故事大比拼》。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感恩,该怎样做。
(3)《感恩歌曲大比拼》
留守队员自觉收集了一些感恩的歌曲:《感恩的心》、《天下父母心》、《父老乡亲》《献给父亲的歌》、《想家的时候》、《烛光里的妈妈》、《父亲》、《妈妈的吻》、《父亲和我》、《妈妈》、《父亲的恩情》、《白发亲娘》、《慈祥的母亲》进行了学唱,还在班会上进行了《感恩歌曲大比拼》,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留守队员其乐融融。
2、感恩社会的关爱
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队员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演讲比赛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以“学雷锋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此活动由政教处组织各班级负责开展。
3、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通过倡导留守队员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活动,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每人写一篇“感恩父母“的作文,每人给父母写一封信。优秀文章将挑选至上级参加比赛或报刊上发表。
(1)“孝心大比拼”
为长辈洗一次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随时让家长知道自己的活动内容等
(2)算算亲情帐,体会父母心
将课本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假定自己毕业后收入(如:每月1500元),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3)“真情告白”(长辈生日、重要节日送上祝福或自己制作的小礼物)
(4)做到“六个一”。
A.写一封信,有征文演讲赛
B.谈一次心,C.做一张贺卡,D.献一束鲜花,E.提一个建议,F.表一个决心
4、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开展申报“尊师重教”示范班的活动。要求各班级所有队员讲十句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见年长者(不管是校内工友、教师家属,还是校外来校办事人员)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声音宏亮。任何学生不得与教职工顶嘴,不准讲老师的坏话,不准对老师评头品足,要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
5、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
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班会演讲、以及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不忘同窗之情。
6、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的活动,有“我为同学做一件好事”;走进社区“为社区献一策”;会写感谢信„„
7、美术课进行一次讴歌大自然的主题绘画,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
其实, 感恩是一种智慧, 是一种情感培养。感恩言行是一种道德行为, 需要知行统一。而农村留守儿童连感恩之“知”都缺乏, 又何来感恩之“行”呢?因此, 这就需要我们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恩言行。
一、社会感恩氛围的营造
“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 对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感恩的大环境, 这个环境是人与人相互施恩与感恩的关系氛围。因此, 我们应该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宽容、相互理解, 减少不道德、不感恩行为, 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感恩社会氛围。
首先, 在农村广泛开展“感恩先进人物”与“五好家庭”评选活动, 减少农村社会的不良行为和失德行为, 尽量减少农村因家庭琐事而引发的家庭纠纷和家庭矛盾, 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和谐农村环境。
其次, 农村基层组织应该对春节返乡的留守儿童家长加强引导和教育, 规范他们的不文明恶习, 以身作则为留守儿童做榜样, 加快乡风文明建设。如可以在农村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常规性教育活动, 并密切配合学校组织的各种感恩教育活动, 使得家长与孩子同时行动, 这必将促进感恩教育取得实效。
最后, 发挥媒体的正面导向作用, 发挥感恩言行的正能量功效。可以通过影视媒体播放感恩方面的影视或公益广告等来启发青少年的感恩意识。例如:央视公益广告《家》, 就是很好的感恩教育题材, 对孩子感恩意识的培养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也可以通过村镇广播对本年度涌现的感恩典型进行大规模宣传, 促进全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形成人人感恩、人人施恩、人人报恩的和谐社会氛围。
二、学校感恩教育的渗透
教师作为留守儿童的除父母之外的 “重要社会他人”, 对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肩负起感恩教育的任务。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不能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 要在思想品德的养成上严格要求学生。学校教育应该完善教育教学目标, 在语文、历史、地理、班会等教学活动中, 也应结合具体知识点, 广泛渗透感恩教育。
其次, 在课外集体活动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 使学生从感恩认知引导内化为根深蒂固的感恩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 并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养成感恩的意识。教师还要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感恩言行熏陶与感染学生。
再次, 学校还应适当开设感恩课程, 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如:感恩演讲赛、感恩书信评选、感恩图片展览、感恩社会实践周等, 使感恩教育贯穿于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从而从本质上促进留守儿童内在感恩品质的形成。
最后, 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配备一定的儿童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和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 为这部分学生多提供一些心理健康服务。同时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必要的情感沟通渠道, 加强与其家庭成员的联系, 引导与督促留守儿童践行感恩言行。
三、家庭感恩教育的感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言行对孩子影响深远。父母不但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还应以自身的感恩言行感染孩子。父母孝敬长辈, 帮助邻里、同事、朋友的每个细节, 都可为孩子做出感恩榜样, 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的感恩意识与言行。
首先,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必须承担起感恩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不能一味地宠爱和顺从孩子, 一定要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家庭责任感。如让他们适当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 这有利于培养其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意识, 养成勤勤恳恳劳动的好习惯, 在切身的劳动体会中意识到监护人的艰辛与不易, 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懂得报恩、施恩。
其次, 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从自身做起, 给留守儿童树立感恩的榜样。身为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孝敬和感恩自己的父母和长辈, 并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尊敬长辈。在外奔波回到家中不仅要关心孩子, 还要关怀父母、长辈, 这样使得留守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好习惯。
一、案例再现
“老师,王小强又跟同桌打架了”!听到生活委员的汇报,我的头一下子就大了。进入初中没几天,他已经与四个同桌打架,每次到办公室总是缄口不言,用仇恨的目光看着同桌,打架的事由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如同桌不借橡皮等。来到教室,和以前一个样,王小强坐在那里,恶狠狠地盯着同桌。其他同学告诉我,这次又是他先出手,理由就是同桌不让他走。“到办公室来!”我生气地大声叫道。但王小强仍然旁若无人,一个人坐着。我很是生气,放学后,我来到了王小强家,进行了一次家访。
王小强的家里比较富裕。接待我的是两位老人。从两位老人的口中得知:王小强的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对他只注重用金钱弥补,很少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以及教育问题。于是外婆、外公只好代为照顾。但两位老人对孙子的教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勉强照顾孙子的日常起居。在这样一个缺乏爱的环境里,王小强养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他总是小心地维护着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在家没人开导他。入学后,由于缺乏和老师、同学的交流,他的学习也越来越成为问题,作业不会做,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二、案例反思
美国目标教育倡导者布鲁姆教授说过:“学生的心灵犹如一块奇异的土地,当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当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经过几番琢磨,屡次实践,我得出了一些教育经验:
1家长给予关心
最直接也最容易出效果的方式即家庭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要选择好监护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父母在外也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我分阶段联系他的父母,把王小强在校的学习情况、性格发展的交往状况分析给家长听,希望他们综合考虑王小强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们要与孩子沟通思想,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鼓励家长把心中对儿子的爱用语言表达出来,让王小强和父母之间多交流,锻炼他的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唤回他的自尊。
2学校给予帮助
对留守学生而言,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忽略了他们也期待着“归属与爱”,期待着被人尊重、期待着认识自我以及世界。特别是当他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基本上得到了满足以后,作为超越了生存的精神需要,是持久而强烈的。
(1)与教师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作为教师不能把留守学生等同于问题学生。在与留守学生交流中,要弯下腰板,要平视学生。教师只有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2)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
要让留守学生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培养他们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入手。在快乐的交流和融合中,使品德的自主建构得到充分实现。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社会团体的力量,如定期举行一些主题班会、校外团体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和发挥他们的个人兴趣和专长,使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让他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寄托身心的地方。
(3)教孩子学会发泄,懂得责任与爱。
教育孩子有什么事不要憋在心里,要想办法让它发泄出来。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也可以学会向人倾诉,还可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喊叫来发泄内心的积郁。当然也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让自己出一身大汗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我定期组织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例如,“师生共度中秋佳节”、“我留守、我自强、我幸福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孝道。把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从实践中,用实际行动诠释那份只属于留守学生的风采。
綦江区骑龙小学
刘远书
【摘要】由于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让留守儿童懂得知恩,感受亲情、友情,在感恩父母和监护人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关键词】留守儿童
感恩教育
每个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恩,父母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师长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因此,如何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进行深思。而感恩教育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们就成了一个新生群体,被形象地称为“留守儿童”,他们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和父母的沟通,不了解父母在外的艰辛,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父母的感情逐渐疏远,没有了对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对父母的眷恋,甚至没有了对父母的爱。没有了爱,家庭就失去了维持的纽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孩子容易滋生许多不良行为,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制约。要培养孩子的爱,首先应从学会感恩开始,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
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现状 1、社会现状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良文化,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随着4G技术的普及应用,手机上网更加快速便利,各种新业务,新应用不断出现,丰富了手机终端的传播功能。在我们尽情享受手机上网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黄色、暴力等信息的传播也找到了一个极其便捷的传播通道„„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家庭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大批转向城市,他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对孩子疏于管教,缺乏关爱,只重视对孩子的物质投入而不重视情感投入,想尽一切办法,就是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让孩子受丝毫的委屈,孩子要10元,决不给9元,极力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岂不知,在无条件满足孩子欲望的背后,滋生着可怕的隐 患,孩子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当孩子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有出轨的行为。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无用,不重视教育,再加上祖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别人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3、学校现状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一哲理依然支配着农村的教育,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这就导致一些老师只讲成绩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使孩子的“德——智”这一天平极速向“智”的一端下沉。
二、如何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面临的形势严峻,学校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立足课堂,让课堂绽放光彩
课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舞台,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主阵地。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埋下感恩的种子,放飞感恩的思绪,将感恩教育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天在上课前让学生诵读一句感恩的名言,或一篇关于感恩的诗歌等,以荡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怀着感恩之情去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教育,使感恩的种子得到充足的养分,迅速的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2、注重活动,践感恩之行
感恩教育通过课堂内化于心,通过活动,彰显于外。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感恩教育事半功倍,显示出勃勃生机。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如:以“感谢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为主题,在全校开展书信大赛;组织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Dancing without music》等教育影片,要求学生书写心得体会;举办“我与凡卡作比较”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在“母亲节”时,为母亲亲手制作一份小礼物并献礼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强化认识,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展现兴趣。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环境对教育的成功起着一定的制约或促进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至关重要,我们要大力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学生就会把自己的行为与之进行比较,从而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即服从阶段;其次,学生通过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达到认同的目的,就能自觉地杜绝一些不良习气,即认同阶段;最后,通过潜移默化,将校园文化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的良好品质,即内化阶段。因此,要在校园内张贴有 关感恩教育的标语,悬挂横幅,并设臵专栏,将在各种活动中的优秀案例展示出来,在教室的墙壁上布臵专栏,将学生的成果张贴其中,让墙壁说话,从而起到宣传、激励的作用。
4、使“家长代表大会”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农村大多数父母长期不在家。针对这一现状,村委会要帮助组建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对接,定期召开家长代表大会,形成合力,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共同搞好孩子的教育。
(二)社会教育
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脱离社会的教育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以政府为主导,各个机构全力配合,净化文化影视领域;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终生受益。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做好表率,加大情感的投入,和孩子培养浓厚的情感,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及生活的艰辛;要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要对孩子起好监管作用,放下架子和孩子经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不能不加辨别、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欲望,要对孩子讲一讲过去的艰苦生活,使孩子明白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重视教育,经常与学校沟通,交换意见,配合学校,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总之,孩子学会了感恩,就等于学会了生活,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他的成绩必定“芝麻开花——节节高”;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他们的生活必定五彩斑斓。但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茁壮成长奠
[1]定扎实的基础,我们的教育定能绽放出炫目的光彩!参考文献:
[1]龚顺梅
《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困扰着农村的教育发展,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到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虽说教师、学校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培养,但亲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任何人都不能够替代的。作为老师,一定不能等闲视之,要努力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尽可能弥补一个孩子的缺失、一个家庭的缺失,让这个社会多点阳光、少点遗憾。具体做法如下:
一、鼓励留守孩子多与同学交往
许多留守孩子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依靠,缺乏与父母的交流,内心是孤独的,缺乏自信,不大喜欢与人交往。作为教师要多鼓励留守孩子和同学交往,让他们在交往中知道其他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了解其他同学有心理障碍或困难时是怎么面对和解决的,还可以让他们在交流中学到很多本来不知道的东西。对于交往能力不太强的留守孩子,千万不能指责他们“没出息”“上不了台面”等,因为指责和埋怨对留守孩子的社会交往不会有丝毫帮助,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加孩子与人交往中的自卑感,使他们的社交行为更加退缩,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面对个体思想脆弱的孩子,教师要对症下药,鼓励他们多与同龄人交往,在交往中让他们健康成长。
二、鼓励留守孩子正确看待孤独
有的孩子喜欢嘈杂的环境,总希望有人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即使是很短暂的孤独也不能忍受。其实,作为正常的心理现象,适当的孤独也没有什么不好,它可以使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也可以使模糊的思想变得清晰起来。但许多留守孩子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目前所遇到的孤独,进而对外出务工的父母产生了抱怨和仇恨。作为教师要善于通过正面引导,使留守孩子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教育他们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不容易,养成他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看待孤独。
三、培养留守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对于缺乏自信的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老师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它还能弥补留守儿童的空虚心理,起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树立远大志向的效果。现在,学校切实转变了教育观念,注重素质教育,努力发展特长教育,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特长,更要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使他们也在成功中得到新的感受,同时增长才干。
四、让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近些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在家庭父母单方施爱,养成了孩子自私、冷漠、狭隘、缺乏爱心、不知感恩。有许多孩子只知道自己的需求、要求父母为自己买礼物、过生日等,却不知父母的感受。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呢? 首先教育学生“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早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美德。用典型的事实、史实、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理解感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其次,让学生了解父母、教师、同伴、社会和自然的恩情与恩赐,让学生了解父母养育子女的辛、酸、苦、辣过程,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懂得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伙伴们的关心与帮助,更离不开社会与大自然的恩赐,让他们在享受劳动成果的时候心存感恩。
再次,开展回报行动实践。要求学生不论在家里、学校里,还是社会上遇到值得感谢的人和事时,一定要真心说一声“谢谢”。还布置实践操练活动,如给父母洗一次脚、每天做一件家务事、尊重并感谢值日同学的劳动等等。
最后,家庭教育配合。告知家长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他们了解感恩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过程,让他们支持、参与这项工作,给孩子做好榜样,从而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学生感恩意识增强了,在学校里学生之间的矛盾减少了,文明用语多了,家长也普遍感到孩子长大了不少,一下子懂事了,“少爷”、“小姐”脾气改了不少。一位家长说,看着孩子给自己洗脚,她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然而,要让孩子真正领悟感恩的意义,学会感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思想渗透,不断地实践参与进行强化,才能最终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迎接教育、教学改革的挑战呢?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
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水平、谈吐甚至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势必要求我们教师能真正起到师表的作用。
二、我认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热爱这份事业是干好这份事业的前提,以身立教,树立为教育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我觉得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三、更新知识,增强教师创新能力
学无止境,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教师不能一劳永逸,应当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好学上进,勤于进取,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使自己的一桶水成为常换常新的活水。所以我们不能把视野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应该利用身边一切有益的媒体充实自己,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重视与同事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应当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如果教师仅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旧教学模式,必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的到“常教常新”。而不是捧着几本教科书,仍然用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成为“落后”的象征,这必然与我们新时代的学生格格不入。
四、教育是科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实践、反思与探索,为使我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觉得总结回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长处经常进行冷静的回顾、分析,回想一天工作中的得与失,不足之处,认真反思,加以改进,闪光点加以放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充分运用。记录教学工作中珍贵的点点滴滴,坚持写反思札记,我以为这能使我们教师在反思与总结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五、我们的工作不同于一般,因为我们的劳动对象是有头脑、有思想的学生,所以我觉得我们应当走到学生中去,注重培养与学生的感情,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一名好老师,首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所爱戴、尊重的,情感共鸣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我觉得不可疏忽。因此,我力求每一节课都创设轻松活泼氛围,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配合,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六、要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教师之间的相互扶持、团结协作。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任何人都离不开集体,一个好的集体可以带动所有成员的发展,闭门造车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应当学会取长补短,形成相携互助的合作氛围,所以说,我觉得每一次课前备课都是我虚心学习的宝贵机会,是能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一个平台。珍惜参加的每次教研活动,把它当作取经,充实自己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偶然的一次, 带我班数学课的张老师到我的办公室批阅作业, 我就随意地翻了翻几本作业, 当我看到她的作业时, 我惊呆了, 她的数学作业与以前相比根本没有什么变化, 反而有越来越糟糕的趋势。
当天, 正好在食堂吃完饭我碰到了她, 我觉得这是个了解情况的大好机会, 不能放过。于是我喊住了她, 边走边聊, 采用旁敲侧击, 打“擦边球”的办法, 问她近来学习怎样啊?作业什么情况啊?她也很坦白, 说不好。我继续追问:“那我看你语文作业不是做得挺好嘛!为什么啊?”她起初不肯回答, 后来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她说:“因为我觉得在这世上只有老师你才关心我!”“啊?那你父母呢?”“他们……他们不……在家, 我跟我外婆住在一起……”她抽噎着说了这席话。于是我静下心来, 仔细分析了个中原因:
1.外婆的无原则溺爱。外婆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 导致她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2.父母爱的缺失。她爸爸、妈妈为了生计, 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她到大城市打工赚钱, 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 让她的心理十分自卑, 缺乏自信。
3.外婆很少让她与同龄的小朋友玩, 让她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公主”。入学以后, 在同伴的交往中经常遭到同伴的排斥, 由于种种不良的行为表现也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从而加剧了她易暴易怒的情绪。
4.上课不认真听讲, 学习成绩不好, 导致经常被老师批评后就产生讨厌课堂的情绪, 进而疏远了与其她学生的交流, 进而不参加班集活动, 进而变得越来越孤独, 这样上课的时候就很少参加课堂活动, 成绩又下滑。这种状况使她变得更加丧失信心。
于是, 我制定了如下转化方案:
1.多方了解, 建立档案。“党××父母在外地务工, 由其外婆代管。外婆年迈, 又不识字, 只负责让孩子吃饱穿暖。为了弥补其缺失的父母之爱又娇宠她, 尽可能满足她的所有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孩子犯了错误, 总是帮她寻找借口。党××经常不做作业或少做, 如果老师留她补作业, 她会趁教室乱糟糟时逃走。党××在班级里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和她玩。党××聪明, 劳动积极肯干。党××对于老师的批评与刻意的少之又少的表扬都无所谓。”这是我接班以后为党××做的档案。
2.加强沟通, 帮助感受父慈母爱。当晚, 我来到了党××的外婆家, 告诉外婆, 宠爱孩子没有错, 但要讲究方法, 否则就是害了孩子, 女儿女婿回来会恨你的。老人家直点头。在老人的努力下, 我与孩子的妈妈通上了电话, 在电话中我建议她们要经常和孩子联系, 关心她的学习、生活, 把父母的爱借助电话线传递回来, 之后的日子里, 我经常会从日记里读到党××接电话后的喜悦。
3.主动牵手, 引导感受同学真情。在周一的班委会上, 我把党××的问题抛了出来, 希望有班委会成员主动与她牵手。班长祝××举起了手。我们讨论后决定, 祝××和她做同桌, 先在学习上帮助她, 不懂的问题课间讲给她听, 慢慢地和她做朋友, 机会成熟, 就引她进入祝××的朋友圈。
4.创设机会, 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平时教给她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她回想生气的原因。请她大胆地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学会经常向自己提问题, 经常思考自己的行为。正好班级星期五要开班会, 事先我先跟几位学生班干部说好了她的事情。我在班级说“同学们, 我们班现在已基本走上正轨, 同学们也表现得非常好,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课堂小练笔活动, 写写你身边学生的优点。十几分钟过后, 学生畅所欲言。我听到了好些个关于她的优点———“勤劳能干”“发言积极”“爱帮助同学”“画画得好”……我悄悄地观察她, 只见泪珠从她的眼角慢慢地滑落下来。我趁热打铁道:“我们班级正好缺一个美术课代表, 请同学们推举一位同学。”在这种情形下, 她顺理成章地成了美术课代表。
5.在集体生活中, 多鼓励她与其她同学交流和玩耍, 多些机会让她参与集体活动, 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积极和其他老师联系, 让他们主动和她亲近, 和她做朋友, 对她的情绪表示理解, 并给予帮助。
教育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随“心”携带一份留守儿童档案, 随“时”携带一腔热忱真诚之情, 随“身”携带一双亲切锐利之目, 定会让“留守的心”如花绽放, 相信留守儿童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感动、多一缕阳光、多一片灿烂!让我们始终坚信——“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她, 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可以教育好孩子”。
关键词:留守儿童;爱心之家;阳光课堂;亲情一线通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在寄宿制学校工作多年,我发现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和亲人的照顾,很容易在以下三个方面出现问题:
1.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大多年纪较小,他们原本也还是该依偎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孩子,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早早地就失去了长久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机会,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要到过年才能和父母见上一面,他们的正常情感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他们受了委屈没有最知心的人听他们哭诉,得到了奖励也没有人与他们分享喜悦,缺乏亲人关爱和交流沟通的生活,让这些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承受了一切,再加上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身旁没有最亲最爱的人给他们呵护指导,使他们在心理上难免产生一些问题,比如,自我封闭,遇事不愿与人沟通交流等。特别是看到四周小伙伴与父母说说笑笑,遇到事情有父母为他们出头解决时,留守儿童内心更会产生一种严重失衡的感觉,使他们更加脱离人群,性格孤僻。由于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又缺乏应有的管教,一小部分留守儿童也有暴力倾向问题。
2.学习问题
留守儿童中,也不乏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但留守儿童中的大多数人学习成绩令人担忧。由于年青的父母常年在外,陪伴留守儿童的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老人们大多只能在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上给予简单的照顾,而对于他们学习上的问题,一来是老人自己原本也没有什么文化,所以也没能力对他们进行作业辅导,二来老人即使有能力也没精力和体力去管教玩劣年幼的孩子。三来家里的一些杂务也让老人没有时间顾及留守儿童的学习。而留守儿童毕竟是儿童,爱玩本来也是孩子的天性,学习自觉性不高,也没有自我克制能力,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以致厌学逃学甚至最后辍学回家。
3.生活问题
在生活上,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两种极端:一是经济条件好爷爷奶奶对孙子又比较宠爱的,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感情上的欠缺,往往会通过大量物质来弥补,不惜给孩子花很多的钱,孩子要什么给买什么,致使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另一种是家境不好的,这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不但无法从情感上给这些留守儿童更周到细心的呵护,而且在物质方面也比较穷困,使这些留守儿童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无法得到满足,致使一些虚荣心较强攀比心重的孩子不惜去偷别人的东西,出现一些偷偷摸摸的不良行为。
二、解决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有必要也必须承担起照顾好他们的职责,让留守儿童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此,我们组建了“爱心妈妈”团队,具体做法如下:
1.成立爱心之家,增强情感投资
首先我们在全校女教师中挑选了8个已经做了妈妈的,而且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作为“爱心妈妈”,学校把这些留守儿童分给这8个爱心妈妈,这样就组成了8个爱心之家。“爱心妈妈”对“自家的孩子”进行调查摸底。对他们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孩子建立专门的档案。还根据“自己家孩子”的年龄、生日让爱心之家的孩子成为兄弟姐妹。如果有哪个留守儿童有事,首先就去找他的“爱心妈妈”,“爱心妈妈”能解决的就不找他们的监护人了,孩子们有事愿意和妈妈说,妈妈只要有时间就把孩子叫到面前,哪怕只是把孩子揽在怀里爱抚一下,对他们都是一种慰藉,孩子们感到的是一种幸福。应该说我们的“爱心妈妈”对这些孩子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诸如给孩子过生日,夏天给没穿凉鞋的孩子买凉鞋,六一儿童节给每个孩子每人一份礼物,顶着烈日背孩子去医院等等。这样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人爱,没有辍学的,他们能够在我们的“大家庭”里安心地生活学习。
2.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
针对留守儿童一大部分学习成绩差、自卑心理严重的状况,我校开展了创设阳光课堂活动,也就是说任课教师要关注这些成绩差的留守儿童,课堂上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够同其他孩子一样回答老师的提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课下作业分层设计,让他们每天都能交作业,体验成功的快乐,保证他们每天都有一点点的进步。阳光课堂温暖了这些孩子自卑的心理,他们一点点地变快乐了,成绩也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这些留守孩子不仅缺少母爱,同样也缺少父爱,所以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让我们的男老师带着他们越野、登山,一起散步、拉家常,力求让这些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向上的品质。
3.通力合作,完成任务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老人,他们对隔辈人溺爱很严重。所以,我们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座谈会,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溺爱,以及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爱心妈妈主动和监护人沟通,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
4.建立亲情一线通
我们的“爱心妈妈”借助网络平台,定期让自己爱心之家的孩子能够通过网络和远在异地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交流汇报在校情况,缓解思念之情。
5.汇报交流,共促成长
学期末,我们要求每个“爱心妈妈”都要给“孩子”的家长写封信,把孩子这学期的在校表现、学习生活各方面情况汇报给家长,并且还要提出假期活动建议,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大家多付出一点爱心,对留守儿童多一份责任,才可能使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爱,从此不再孤单。
参考文献:
杨晓莉.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2).
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我认为从小给孩子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孩子的行为,真正做到明是非,懂道理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严格要求、奋发向上、乐观自信、规范行为,明辨是非的目的。具体做法如:1.让孩子知道学校的规定都是有道理的,即使存在缺陷也是在不断完善中,所以作为学生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做遵守纪律的模范。2.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作业完不成是一种渎职行为,所以在完不成作业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强制不允许看电视、上网,没有商量的余地,其实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也就习惯了。3.教育孩子要有感恩的心,让孩子从小感谢社会,感谢老师,感谢家长,感谢同学。例如:孩子小学毕业后我请小学老师吃饭,小学六年都没有请过,老师不理解。我和老师说我请老师的目的不是我感谢老师,因为教好孩子是老师的职责。而我的目的是刻意培养孩子有一棵感恩的心。4.我们在制定标准,规范孩子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让孩子参与,这样就会增加其主动遵守的自觉性。
中心小学 秦雪飞
有爱的孩子才能活得更健康更快乐。如果孩子连亲爱的父母也不知道尊敬,对父母任何付出都不知回报的话,将来的人生将会孤独而寂寞。尽早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们很容易溺爱,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毫无保留地付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家长的付出和对自己的千依百顺是应该的,不但不知道感谢,反而在稍微不如意时就大吵大闹,更有甚者撕扯家长的头发和身体。这种极度不良的破坏性行为不但让父母伤心,还会给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蒙上阴影,埋下骄横跋扈、自私自利的种子。
在后悔莫及之前,家长们必须统一战线,痛下决心彻底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构建健康的人格和品德:
第一,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第二,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第三,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不要孩子想星星就一定给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给他月亮,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争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当孩子通过一些努力获得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同时,父母也不要预先对孩子承诺太多。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物,总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生活中面面俱到,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这一切来得都很容易,甚至认为他本来就应该拥有,于是也不懂得珍惜。
第四,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
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父母们却爱给孩子一张笑脸,给孩子一些超脱的环境,怕艰难的现实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其实,如果父母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那么孩子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第五,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应该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
第六,给孩子回报的空间。
一天,何老师正进行数学测验,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多数同学都在认真地答题,而男同学小零由于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作业常常不写,所以凡是考试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常挨父母的训斥。这时候,他正找机会作弊,只见他一会儿伸长脖子看周围同学的,一会儿低头翻书,一会儿给其他同学传纸条,希望人家把答案抄给他,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何老师看在眼里,一一给予警告,最终零某没有作弊成功,考试结束了,小零的试卷没填得多少字进去,成绩可想而知。没想到,交了试卷后,小零“噔、噔、噔”地走到何老师面前,很挑衅地、大声喊了声“驼背佬”。原来何老师是位快要退休的老师,年纪大了,头发比较秃,背又有些驼,一些调皮的学生背后总称名道姓地叫他的名字,还起了不少的外号,“驼背佬”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也知道,但没亲耳听到过,所以何老师也从没在意、计较过。这次小零居然这样当面喊出这样的话,何老师听了当然很生气,他一把拉住小零,说:“走,跟我回办公室里去。”在办公室里,何老师严厉地责问小零:“刚才你说什么了?”“没说什么啊,就说了声‘驼背佬’”。“你说谁‘驼背佬’呢?为什么这样不尊重老师,竟然这样当面来辱骂老师?“零某一脸的镇定,不紧不慢地回答,“我没当面骂你,我是一边走出教室一边骂的”。何老师听了,更是火冒三丈,给了小零一个巴掌,后来又狠狠地教育了该学生一番。放学了,学生和其他老师都回家了,我在办公室和何老师聊刚才发生的事,我俩都在感慨,现在的学生怎么啦?老师辛辛苦苦地教育他们,不求他们怎样来回报,却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再后来,我先走出办公室,来到学校车棚,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小零在何老师的摩托车旁,用一枚长长的铁钉正准备朝轮胎扎进去。我愤怒的冲过去,一把拽下学生手中的铁钉,用低沉而严厉的声音一字一板的说:“你在干什么,你是什么意思!” 零某一时愣愣地站在那里,我的出现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这时候,何老师也刚好来到,我悄悄地藏起铁钉,何老师没发现零某的举动,只是就刚才考试的事再淡淡地教育了小零两句,然后大家就各自回家了。后面的事情是,我没有大动干戈,而是将事情隐瞒了下来(既没有告诉他的家长,也没有和何老师说),只是和这位学生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让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和老师对他的好。零某在以后的日子安静了许多,学习上也稍自觉了许多,再没犯什么大错。
现在回想整件事,我惊愕于学生的这一举动,在这样一个崇尚知识的年代,把学会做人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这样胆大妄为地做出这样的举动,我们姑且不说老师做得对与错,就单从学生当面辱骂老师,报复老师这一举动就足以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反省,我们的教育在某一方面是不是做得有缺失?
我记得曾有人这样说过:如果你问现在的中小学生,有谁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相信没几人能说出。但是现实中我们都知道,孩子的生日肯定每位父母都清楚地记得,并且每年都会隆重地为孩子过生日。另一方面是,如果向孩子们问起某些歌星、明星的生日、身高体重、喜爱的食物、喜欢的颜色等,孩子们却会如数家珍。还有我们的老师在教育学生时都是尽心尽力,无微不至,但又有多少学生毕业后工作后成才后能记得当初老师对他的辛勤培育呢?
面对这种种令人心寒的现象,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一种可贵的东西正从人的心底悄悄地溜走了,那就是感恩。父母、老师辛辛苦苦地教育孩子,虽不是说奢望孩子能怎样回报自己,但孩子们对老师最起码的礼貌与尊重、对父母最基本的爱也应该有吧!似乎他们觉得接受父母、老师们的教育与爱,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无所顾忌的享受着,挥霍这种无偿的爱,从没想过长辈们爱都是用自己的心血给予他们的。他们很少,甚至从没想过该如何回报这种爱,该如何用一种感恩的心对待他们的亲人和老师,甚至会觉得来自父辈的爱是不需要回报的、是不需要感激的。恰恰是这一点,才会出现学生当面骂老师、报复老师这一幕幕寒心的情景。看来,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它应成为学校、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做人,更好地做一个完整的人。五月,刚好是母亲节,我抓住机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学会感恩。
我跟孩子们说,大家是否记得,从我们出生开始,父母就一刻不停地忙碌,喂奶、换尿布,生病后不眠不休地照料,教我们学走路,学说话,教会我们生活的基本能力,供我们读书、吃喝玩乐,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却天天老去,面对爸爸妈妈无私的爱,我们要学会感谢父母,孝敬父母。大家应该也记得,我们在三岁就进入幼儿园,七岁进入小学,就跟老师们在一起,是老师教我们读书、认字、写作,教我们会算数、用公式、用定理,是他们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使我们明事理,增长学识,我们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必定浸润老师的心血,所以我们也要谨记老师对我们的好,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总之,大家要懂得,人的一生,无论成败,都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大自然的恩赐、社会的关爱、时代的赋予等等,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人指点;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人帮助,正是这样,我们才一天天地成长,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后来我又找来了相关的感恩教育视频给学生看,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感触,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