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主动严格与被动松弛:我国城市中产阶层和劳工阶层家长参与的差异研究

摘要:中产阶层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社会变迁中向上要抵抗上层的排斥,向下要提防底层跃迁危及其社会地位以及阶层下滑的可能性,因此面临双重危机。他们没有雄厚的经济资本可以依傍,唯有通过教育维护其社会地位。在此背景下,中产阶层家庭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很高,也高度重视,其中不少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充满焦虑。网络上有关中产阶层家长教育焦虑的文章和报道层出不穷,他们面对着孩子上名校、维持阶层地位的种种焦虑,这些焦虑裹挟着他们积极、密集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与此同时,劳工阶层中不乏“读书无用论”的声音,也较少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这与中产阶层家长希望通过教育来维持阶层地位的想法截然相反。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中产阶层家长和劳工阶层家长在家长参与上存在差异?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差异?本研究通过对23名中产阶层家长和17名劳工阶层家长的访谈和分析,尝试回答上述问题。研究发现,中产阶层家长和劳工阶层家长在六个方面存在差异:第一,在养育照顾孩子方面,两个阶层家长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他们都能够为孩子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第二,在学业沟通方面,中产阶层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大都十分融洽,他们会和孩子讨论成绩,当孩子在学业上出现问题时,他们会帮助孩子也会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他们还会就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心理健康、未来发展等问题与孩子沟通。劳工阶层家长普遍与孩子沟通较少,冲突相对较多。第三,在学业规划方面,中产阶层家长会提前为孩子选择学校,并且为之做准备,如购买学区房、上有针对性的培训班、了解各种学校的招生政策和分班信息等。劳工阶层家长较少为孩子择校,他们大都选择升入离家近的对口学校。第四,在学业辅导方面,中产阶层家长大都有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也会辅导孩子的功课,为孩子答疑解惑。而劳工阶层家长很少陪孩子写作业,即使有的家长想要陪孩子写作业,也会被孩子排斥,他们也没有能力为孩子答疑,较少检查孩子作业。第五,在校外培训方面,中产阶层家长会比较早地为孩子挑选培训班、为孩子搭配形式多样的班型、选择的科目也多。劳工阶层的孩子参与校外培训的时间较晚且少;劳工阶层家长也较少为孩子挑选培训机构,大多是放任孩子自己挑选。第六,在管理孩子的时间和日常生活方面,中产阶层家长会严格管理孩子的日常生活与时间,还会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而劳工阶层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比较松弛,对孩子玩游戏、看手机的时间也没有严格控制。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个阶层的家长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上存在差异。在经济资本上,经济资本充足的中产阶层家长可以支持孩子择校、较早送孩子参加培训机构,甚至为孩子购买学区房;而劳工阶层家长因为缺少经济资本只能将某些参与的想法停留在思想上,无法将其实现。在文化资本上,具体有两种类型的文化资本影响了家长参与,一是体制化的文化资本:中产阶层家长拥有与学校文化匹配的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可以为孩子辅导作业、检查作业,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工阶层家长体制化的文化资本缺乏,他们较少能够为孩子提供适切的学业帮助和学业指导,也较少参与到孩子的学业中。二是具体化的文化资本,主要包括: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教育期望。在教育观念上,中产阶层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认为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也很重要;而劳工阶层的教育观念是顺其自然,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因此对孩子教育的参与比较少。在教育能力上,中产阶层家长会通过主动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如学习有关育儿的文章、上有关家庭教育的系统课程,通过提高自身教育能力从而科学地参与孩子的教育;而劳工阶层家长一直维持低水平的教育能力,他们没有主动向外求助学习,因此对孩子学业与教育的参与度低。在教育期望上,中产阶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普遍较高,他们希望孩子可以考入重点大学并且继续深造,这种较高的期望驱动他们更多的参与教育;而劳工阶层家长的教育期望很低,所以对教育的参与也很少。

关键词:家长参与;中产阶层;劳工阶层

学科专业:教育学原理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理论基础

1.6 研究设计

2 中产阶层与劳工阶层家长参与的差异比较

2.1 养育照顾差异

2.2 学业沟通差异

2.3 学业规划差异

2.4 学业辅导差异

2.5 校外培训差异

2.6 管理时间和日常生活差异

3 中产阶层和劳工阶层家长参与差异的影响因素

3.1 经济资本的影响

3.2 文化资本的影响

4 结语

4.1 研究结论

4.2 本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基本信息问卷

上一篇:美术专业学科建设论文提纲下一篇:公共管理学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