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的健康影响

2024-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长与孩子的健康影响(共9篇)

家长与孩子的健康影响 篇1

——优秀家长经验介绍

天下最好做的职业就是家长,一个不需经过考核就可以上岗而不会下岗的职业。把孩子养大,这是和其他动物一样与生俱来的本能。天下最难做的职业同样是家长,要在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和方法的情况下,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杰出的人才。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说过:“任何事业再伟大的成功也代替不了教子失败的缺憾”。最令他骄傲的不是他辉煌的事业,而是他两个学有所成的儿子。我们教育孩子的经验一般来自于三个层面:一是自己父母的言传身教;二是自己成长过程中所学所感悟的知识;三是来自于身边亲戚朋友的教育经验。当真实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你感觉这些经验都很灵验吗?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吗?我认为不能,凭着这些经验教育孩子是根本不够的。

我的孩子周满笠和大多孩子一样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圆圆的脸,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特别可爱。她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有过各种各样的缺点:胆小、娇气、贪玩、爱吃零食,特别不爱学习,而且对数字反应很迟钝。在她上幼儿园时,我就开始担心她今后的学习。我们想过很多方法,想改变满笠,同样暴躁过,有时也束手无措过。后来我开始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我认为不外呼三个目的:一是孩子掌握应有的知识和生存技能;二是培养与人和平相处、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方式方法;三是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我完成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对这个问题有所感悟后,我改变了教育方向,现在已初现成效。

首先,我用激励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发现满笠的亮点时,及时给予赞美。有次满笠正在写字,我马上指着中间的几个字说:“这几个字写的真好,表扬。”于是满笠接下来写的字都很认真。还有一次黄兴步行街广场做产品促销活动,答题奖品是“汪涵公仔”,满笠非常喜欢而想得到。当看着我想尽各种办法后告诉她:只有上台答题才有机会得到奖品时,满笠两眼泪汪汪。我把她领到上台的楼梯旁,并不断鼓励她。真没想到,主持人的问题还没念完,满笠已经冲到台中央,在主持小姐的配合下(满笠根本不知道答题),终于如愿以偿,拿到奖品。我告诉满笠: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满笠一定行。后来满笠将这次经历写进日记,我也时常用这个实例来激励她勇敢面对自己,挑战自己。

以身做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的工作很忙也很辛苦,下班回家已经很疲劳。我经常对满笠说:这样辛苦的工作是爸爸的责任,能让满笠得到很好的教育是爸爸妈妈的责任,爷爷奶奶的责任是照顾好满笠的生活,而满笠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家都很难很辛苦,我们一起努力好吗?经常重复地讲解,让满笠懂事了不少。还记得有一次满笠不听奶奶的劝告,在感冒未愈的情况下吃冰棒,结果半夜呕吐。当知道一家人都没睡好时,很惭愧。过后我经常提起:满笠吃一支冰棒,我们一家人都没睡好,白天还要工作。让她慢慢知道一件小事都可能带来的后果。到现在除非天气很热,满笠绝不随意吃冰棒,也开始注意别人的感受。

用耐心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培养满笠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和家人商量,使生活变得有规律。每天中饭后是午睡和读书看报时间,不得开电视。晚饭到7:30读书看报学习时间,不得开电视。慢慢的满笠养成了午饭后读书看报、下午放学做完作业后再看电视、晚饭后自主学习到7:30、然后再出去玩耍、每天9:00准时睡觉的学习生活习惯。有一次准备晚饭学习后带满笠出去玩。但满笠因拖沓未按时做完作业,我不顾她怎样地央求和哭闹,坚决取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要有耐心,还要坚持。

其次,就是要正确的理解和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错误,只要正确对待,承认和改正错误,同样还是好样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实在太难了。我在家也时常有失信于满笠的时候,但我每次都真诚的向满笠道歉,并解释原因,请求她的谅解。孩子渐渐的习惯和接受了这种方式,那么很多问题就好办了。有一次满笠因一件小事,在吃饭时对爷爷奶奶大喊大叫,还冲气不吃饭。我当时没有理她,过后再找她单独认真讨论这件事。在满笠充分认识到错误的时候,我要她承认错误并向爷爷奶奶赔礼道歉,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满笠终于勇敢的迈出了一大步。像这种方法处理的错误一般很少再犯。处理孩子问题时要掌握时间、环境和氛围,平时唠叨太多没有效果,最好一次解决问题。因此,我认为处理孩子问题方式方法是十分重要,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

正确的理解孩子的缺点,找出形成的原因,这才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的最好办法。有一次我的朋友带满笠出去玩,朋友回来后告诉我:她给满笠买了零食而满笠不让告诉我(我曾经不准与外人上街买零食),回头我问满笠是否买了零食?满笠说了谎话。那么满笠为什么会说谎?肯定是怕我知道后会不高兴、批评她。那满笠明知我知道后会不高兴、批评她,为什么还要做、还要说谎呢?我们可以站在满笠的角度设想一下:我的朋友很喜欢满笠,带她出去玩买零食是很正常的事,而且小孩喜欢零食这也是天性,在别人的盛情下,小孩又看见喜欢的零食,会不想要吗?于是我改变了规定: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有人带出去玩时,一是不准主动要买零食;二是要买零食时只准买1-2样,不准多要。满笠听后可开心了。

我们在处理孩子缺点问题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有时问题的原因就在家长自己身上。那么很多问题就会有答案。

第三,重视与学校老师的配合教育。

我感觉现在学校的老师真是了不起,培养教育孩子不单有爱心、很细心,而且很专业。就满笠所在的东茅街小学来说,除了正常的教学以外,开设了各种兴趣爱好班、小记者站,还有多种形式的活动、评比,给孩子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二甲班的周翠娥老师,在她很多培养教育孩子方法当中,有一个评选“每周之星”的活动,使每个进步的孩子都能得到及时表彰,每次的评选既树立了新的榜样,又使每个孩子都能分享进步的快乐,让孩子多方位得到培养教育。学校的每个活动都是老师精心组织的,所以只要是学校的活动我都鼓励、支持满笠积极参加,就是搞卫生,我也积极鼓励。这样我和满笠谈话的话题更多了,对满笠在学校的了解也更多了,孩子与家长的心也更近了。重视与学校老师的配合,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著名教育家董进宇博士说过:“家长是最需要训练而又最缺乏训练的职业”。要想我们的孩子能成为今后社会杰出的人才,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伴随着子女一起成长和进步。我们没有学习,所以我们想教育好子女,但却没有能力教育好子女。这不是理想问题,而是能力的问题。

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加里埃尔拉米斯特拉尔的一首诗。愿与各位家长共勉。

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

但是儿童不能等

他们的骨骼正在生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

对儿童我们不能说明天

家长与孩子的健康影响 篇2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我帮你带会儿孩子吧!”这句出自电视剧《辣妈正传》中的台词,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家长们在面对孩子教育中的无奈与逃避的思想。其实教育家陈鹤琴早在其《家庭教育》一书中的开篇就告诉了大家, 小孩子实在难养, 做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负有极大的责任。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是指家长遇到孩子的教育难题时的无奈感, 对自己教育孩子成果感到失望, 进而否定自己的教育方法与方式, 又因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找到适合的方法, 会表现出郁闷、纠结、低落等情绪情感, 进而会选择疏远与孩子的关系, 降低期望值, 越来越缺乏教育激情, 带来一系列家庭教育倦怠的恶果。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家庭教育具有后补性, 每一阶段有一个家教主题, 但并不是在某一阶段都能彻底解决的, 是长久持续而且在不同时间变化的过程, 家长教育必须要同步。[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倦怠, 会影响家庭教育的阶段性与延续性, 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生活及学习处事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 家长教育倦怠对孩子教育的影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家长教育倦怠的特征与产生原因

“倦怠”一词最早是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 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效感。[2]当前对家长教育倦怠的研究认为, 家长教育倦怠心理是在家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 出现的一种想要逃避责任与压力的心理。家长无法摆脱这一责任, 因而会能动地来调试自身身心的倾向。[3]

家长教育倦怠的主要特征包括:第一, 降低的孩子教育期望值, 不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进步情况;第二, 亲子关系的逐渐冷漠化, 疏远与孩子的关系, 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第三, 是对孩子教育采取放养的态度, 听天由命。

家长教育倦怠的主要原因:第一, 快节奏社会生活的巨大压力, 家长的教育期待过高;第二, 家长自身的教育素质不高, 无法找到合适孩子的教育方式与方法;第三, 家庭复杂的结构关系, 家庭教育氛围的不理想, 等等。当家长不能面对孩子教育的挑战时, 就会产生逃避心理, 从而导致家长自身教育信心的丧失, 产生教育倦怠的情况。

三、家长教育倦怠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1孩子缺乏发展的心理援助

家长一旦产生教育倦怠心理, 在情绪情感方面就会表现得十分明显, 认为教育孩子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作, 对孩子逐渐失去耐心与热情, 不像以前一样关心孩子身心发展的变化, 而选择任其发展。正常情况下,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同伴交往情况等给予很大的关心, 但是产生倦怠心理后会认为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情感投入过多、已经疲惫不堪, 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 孩子也明显感到家长不再关心自己, 父母的情绪很苦闷与压抑。孩子的意志力是很薄弱的, 而且容易受外界暗示性的影响, 所以孩子也会产生紧张、焦虑、无存在的感觉, 思想不能集中, 精神不振, 甚至产生一定的心理创伤, 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其次, 过去家长会十分在意与关心孩子心理变化, 重视孩子的心理状态, 注意自身的品格与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重视孩子在每个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所需要的帮助。但是家长教育倦怠心理产生后会无意间影响孩子心理发展与变化, 带着郁闷冷漠情绪的家长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发展受挫、迟滞。由于孩子此前可能一直处在家长高度关注的教育状态下, 突然转变后, 孩子需要有一定的精神刺激的抵抗力, 当孩子不能理解家长教育倦怠心理时, 孩子心理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就会被打破, 不能专注于某些活动和思考问题, 心理健康水平就会降低。如果孩子在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家长的倦怠心理, 对孩子存在的发展危机给予放任的态度, 那么孩子则可能难以顺利度过人格发展的阶段, 进而很难保持自身的一致性, 容易失去目标与信心。

总的来说, 家长教育倦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大的, 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及将来获得幸福的能力。

2. 缺乏必需的生活学习指导

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倦怠心理在孩子社会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家长除了孩子生理所需要的衣食住行以外, 在孩子学习与社会生活与交往方面的不关注, 不关心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不再起到榜样的作用。家长的不关注可能会给孩子一个自由行为的空间, 但是在孩子还不能够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起全部责任的时候, 这种忽视可能会导致恶性后果。家长产生倦怠心理后, 对孩子的学习问题不再多加关注, 久而久之会导致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无法掌握, 孩子也会因为家长的不再关注而丧失学习动力, 当家长再次关注孩子的学习时往往已无法挽回。家长教育倦怠心理产生后, 对于孩子教育工作的胜任感与成就感会不断下降, 家长会选择躲避来面对孩子, 自己处事行动时不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的作用就会产生负面效果, 甚至会导致孩子的社会行为出现很大的偏差。

四、关于解决家长教育倦怠心理的几点建议

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家长自身的努力克服与调节, 除了社会与学校及其他家庭教育帮助机构的帮助外, 家长必须为此做出努力。以家长为切入口, 探求调试对策, 使家长远离倦怠心理这一家庭教育的误区。[4]

1. 家长应加强对倦怠心理的自我调适

首先, 家长必须自我调整身心状态, 否则外在再多的鼓励与支持也是没有效果的。家长必须重新树立起积极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教育工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感受到幸福, 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孩子不论将来能不能成才都是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首先应该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首要目的, 不要滥用一些指标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成果, 例如孩子的学习成绩等。

其次, 在家庭亲子关系中家长必须更加主动, 虽然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必须具备威慑能力, 但是孩子本来就是非常简单的, 只要家长以自己的积极情绪主动维护亲子关系, 那么孩子会喜爱家长, 并且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家长的倦怠心理自然也就很难产生了。

最后, 家长自身必须多读书多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5]如果家长在遇到孩子教育困难时, 积极地通过学习解决, 而不是希望有现成的方法直接解决, 那么家长就不会产生倦怠心理, 同时在学习中家长还会实现一种自我突破。

2. 家庭教育需要实现专业化

大多数家长在成为父母时并没有系统接受过什么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 在遇到孩子教育问题时产生教育倦怠的心理也是情有可原的。目前的家庭教育研究越来越鼓励对家长进行亲子教育, 希望开设家长学校。另外, 妇联等社会工作组织开设的家长教育讲座与报告会, 建立学习型的家庭, 都是防止家长教育倦怠心理产生的好方法。这种对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的增强会使我们未来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越来越专业化。如果说家长也需持证上岗, 绩效评估的话, 那么家长就会更重视自身的不断学习, 倦怠心理也会大大缓减。

3. 学校、社会网络的支持

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网络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了不小作用。家长产生教育倦怠心理, 学校与社会是不会同时倦怠的, 这对家长的教育倦怠的负面影响起到了缓解作用。同时, 网络为同处在教育倦怠状态的家长们提供了一个说出烦恼、解决问题的相互交流的平台, 家长教育倦怠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 所以应当加强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网络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进而为进一步缓解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家长教育倦怠使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变得消极与压抑, 希望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 影响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热情与信心。本文主要研究了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对于孩子的心理教育和生活学习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得出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与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并基于此给出家长必须加强自身倦怠心理调节, 家庭教育专业化, 以及学校社会网络支持的几点消除家长教育倦怠心理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倦怠,家长教育倦怠,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燃起家长激情,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篇3

【关键词】真诚的爱关心孩子感化家长智慧的爱改变孩子影响家长

案例1:孩子他妈,请相信孩子!

去年,我教的六(5)班是自己从五年级带上来的。六年级开学报名的那一天,班中来了位新同学——小颜。接过教导处开来的报名通知单,心里真不是滋味。小颜是全校“出名”的人物,从二班转到四班,如今又从四班跑到我们五班来了。在无奈地接受他的同时,心里的疑惑就不断了:孩子到底差在那儿呢?他的父母会是怎样的人呢?他这样频繁地转班有用吗?孩子正式上学的第一天,小颜的父母都来了。两位家长气质不凡,但他妈妈抑制不住内心的焦虑,一见面就拉着我的手打开了话匣子:“老师,你们班风气好,你教得好,我儿子就交给你了。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快给他折磨死了,你看我现在浑身是病,每天晚上我陪着他做作业到十点多,平时经常接到老师的电话一会儿语文作业没完成,一会儿英语单词不会背……老师我真是对他失望了,但又不甘心。”听着妈妈的诉说,看着他们的举止,我知道他们是有文化的人,对孩子倾注了太多的爱、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只是他们的希望与付出反差太大了,慢慢地失望了,对孩子也渐渐失去了信心。于是我安慰她说:“你看这孩子白皙的皮肤,水灵灵的眼睛,肯定聪明,只要习惯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妈妈听了我的话,脸上有了一点宽慰的笑容。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细心地观察着小颜,他可真是个特殊的孩子:半米见方的桌面上,除了教科书、文具用品,大部分的地方被各色的玩具占据着,形态不同的小奥特曼,颜色各异的卡片,大小不等的悠悠球……他写两字就玩玩具,想起作业再写两字,然后又是玩玩具,如此循环,能按时交出高质量的作业那才怪呢!我给他收掉一批,不出两天,又一批崭新的玩意儿出现了。开学才三天同学们就戏称他为“零食狂”,三天内糖、饼干、水果、牛奶、干果……层出不穷地从他的课桌里冒出来,有时上课时,他趁老师板书的一刹那,低头填那么一嘴。然而,这个调皮的孩子上进心还是有的,上课时,只要他专心听,就会接连不断地举手,而且发言的内容挺精彩;班级的板报,他积极投稿,学校组织的手抄报比赛,他第一个报名。二十多年的职业经验告诉我,先天条件挺好的孩子成为今天这模样,最主要的责任在于孩子的父母。开学后的第五天,我联系了家长进行了一次长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我们达成了共识:家长心理上一定要相信孩子,不要急于求成;行动上管理好孩子的零用钱,整理好孩子的各类玩具,控制他玩耍的时间和次数,管好孩子的一日三餐,除水果外尽量不吃其他零食,更主要的是每天晚上根据作业量,跟孩子商议好作业的时间,相信并鼓励他自觉地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每天与家长联系一次,交流孩子的情况,针对他的进步及时地在班中表扬加分。同时我们双方根据孩子的表现循序渐进、由扶到放地随时改变策略和方法。我们就这么坚持了一个多月,一天,他妈妈说:“老师,我孩子原来这么优秀,现在每天晚上我散步,他做作业,不要我操心了。我的身体越来越好。老师,真的谢谢你!”但是我知道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真诚地对孩子他妈说:“是的,孩子是有潜力的,你要相信孩子,不过孩子暂时取得的一点成绩不能代表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帮助他。”果然不出所料,一个周一的早晨,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读书,只有小颜在座位边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忙得满头大汗。我悄悄地走过去,站在他身边,只见书、文具用品、体育用品还有茶杯乱作一团。小颜看着我说:“老师,作业我做了。”“真做了?”“真的做了。”看着他那慌乱的动作和眼神,我明白了:孩子内心刚刚被唤醒的那点自尊是多么宝贵,我得呵护着。偶尔的一次拖欠作业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我认真地说:“老师知道你做了,你别急,先把眼前的这些东西整理好吧,你找到了作业,放学的时候给我批吧。”小颜疑惑地看着我,我微笑着点了头。在以后的日子里,小颜的坏习惯反复地出现,我一贯地用情去感化,用心去引导,用脑去处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小颜改头换面了,今年小颜以270分的成绩小学毕业,跨入了中学的大门。

面对这样希望着又担心着的家长,老师首先要给予他们信心和希望,稳住“后院”。对孩子从细微的行为习惯上加以指导,严格要求,严格中渗透着爱,尊重孩子的自尊、人格。渐渐地,孩子、家长体会到了老师的一片爱心,孩子、家长心里也有了你这个老师。爱之深切,自然而然地唤会起孩子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

案例2:孩子他爹,请关注孩子!

上学期的一天,学校发动大家为身患重病的孩子捐款,可是第二天的中午,一个小女孩难过地对我说自己带来的一百元钱没了,而且怀疑同桌——一个外地男孩。怀疑这孩子,我也不表示反对,因为这孩子平时不大言语,对学习只是应付,虽然是外地孩子,可平时课桌里颜色鲜艳且香味特浓的零食不断。为了不冤枉好人,我首先暗暗调查,掌握了他这一天的特殊表现后,我找他谈话,给他讲这次捐款的意义,表扬他积极捐款十元,慢慢地讲到了列宁小时候诚实的故事。谈着谈着,孩子的脸由红变青,我觉得时机已成熟,就问他今天有没有话要对老师说。一阵沉默过后,孩子结结巴巴地说出了自己拿这一百元钱的事。我明显地感到事情远没有结束,我请来了他的父亲,通过交谈,知道了孩子还曾多次拿父母的钱来买零食。在老师、父亲的批评、劝导下,孩子一再表示痛改前非。然而,在孩子父亲的话语中,我感到,可怜天下父母心哪,家长他们自己忙于挣钱,无暇顾及孩子,内心又觉得亏欠了孩子,所以平时自己省吃俭用,每天还要给孩子零花钱,觉得这样对得起孩子,谁知父母只知道给钱不知道辅导、教育,渐渐地,孩子养成了乱花钱要钱花的坏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给了家长一些建议:每天给的零用钱慢慢减少,同时管好自己的钱包;每天尽量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说说话。我在学生面前就说钱是别的班的同学拿的,尽量不伤害他稚嫩的心灵。坚持一个星期与家长联系一次,互通情况。学习上给他帮助,把班里的一些事情交给他,以此来帮助他改掉坏习惯。渐渐地,如我所愿,他成了阳光男孩。孩子在日记中写道:“来到这里读书后,我交了不少好朋友,也喜欢上了这里的老师,我希望永远在这里学习。”

外来务工人员辛勤地工作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为自己的生计早出晚归,往往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这些脖子上挂着钥匙、得不到父母的充分关怀和管教的孩子上学之前,放学以后,常常嬉戏于街头,游荡于网络游戏室。假期里被送回老家与爷爷奶奶“欢度假期”,而这些爷爷奶奶们更是疼爱有加,久而久之,各种不良习气在孩子身上滋生。对这样的孩子要在思想上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逆境,体谅父母的艰辛,在学习和生活上,多为孩子着想,关心他们,真诚地为他们解决困难。师爱如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让孩子心之花瓣快乐地绽放,让孩子的家长在外打工也放心了。

【分析】

从教师的新职业精神角度分析家校沟通是教师职业的要求,它使教师把与教育对象的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面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家校沟通系统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的理念上达成一致。

从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来看,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家庭成员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成员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而且主要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相互控制和影响,同时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联系十分密切。另外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从而最终实现将青少年培养成为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的人才。

家长与孩子的健康影响 篇4

尊敬的家长:

您好,本文转自免费教育文稿网转载请注明出处。时光飞逝,转眼间,孩子们盼望已久的春节长假如期而至。在这佳节来临之际,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祝您全家万事如意,合家幸福!

刚刚过去的年,是小学又一个平稳发展的年度。学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您的积极配合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又带着孩子们走过了一段多彩而难忘的路。在这段路上,孩子们经历了习惯规范系列成果展示活动的兴奋;感受了首批校园志愿者活动的激动;留下了三月社区植绿、5月“共享校园故事”、6月书画艺术大赛、9月习惯规范月、10月校园养菊赏菊、11月安全逃生演练、12月英语风采大赛、经典阅读系列常规教育活动、书写与口算等学科竞赛活动、节庆系列综合实践等每一个精彩瞬间的记忆。这段路,记载着孩子们新的成长足迹,印刻着您与我们携手教育的点点滴滴。在此,我们真诚地向您表示感谢!

寒假是孩子将要在家里度过的一段轻松休闲的时间。您的家庭将成为孩子生活、娱乐、学习的主要天地。为引导孩子度过一个“健康、有趣、愉快、安全、美好”的假期,现将寒假有关事宜与您沟通如下:

一、放假时间安排:

放假时间:2月1日至2月28日(腊月十八至次年正月十五)开学时间:3月1日(正月十六)上学。届时,望您提醒孩子带好作业,按时到校。

二、加强安全教育,过一个平安的假期。交通安全:教育孩子遵守交通法规,注意行路安全、骑车安全,不在街道、公路上追逐嬉闹。尤其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外出时,不要闯红灯;横穿马路时,要走斑马线。家居安全:提醒孩子注意居家安全,特别是单独在家的时候。不乱玩电,做好防触电、防盗、防震等工作。

防疫安全: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每日室内通风一小时以上,有效预防H1N1。

饮食安全: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食暴饮,不食不洁食物。不乱吃零食,不随便在外用餐。法制安全:教育孩子做到禁毒、禁酒、禁吸烟,禁止到营业性网吧或游戏厅玩游戏,禁止到舞厅等不安全场所,不和社会上行为不端正的人接触。

三、自觉践行“五个好”,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1、假期作业写得好。各学科老师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假期特色作业,望家长督促孩子认真完成。

2、拓展阅读好。指导制定假期阅读计划,开展家庭“与好书交朋友”活动。督促孩子高质量完成本班老师布置的假期经典阅读任务;闲暇时,带孩子一起步入书店、图书馆等书香浓郁的场所,让孩子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我们为您推荐的拓展阅读书目如下: 一年级:《小猪唏哩呼噜》、《格林童话》(注音绘图版)《笠翁对韵》 二年级:《马小跳》系列、《中外神话故事》、《狐狸列娜的故事》、《孝经》 三年级:《神奇的校车》或《丁丁历险记》、《飞鸟集》、《增广贤文》 四年级:《皮皮鲁总动员》、《史记》(学生阅读版)、《时代广场的蟋蟀》 五年级:《草房子》(曹文轩)、《夏洛的网》(E﹒B怀特)、《西游记》

说明:开学后第一周内,学校将组织全校范围的阅读考级活动,考察学生假期阅读及国学背诵情况。读书多、收获大的学生会获得学校颁发的阅读考级奖。

3、积极参加活动好。寒假是孩子们走出校门、观察社会的大好时机。您可根据家庭及社区实际,有计划地安排孩子接触大自然,了解社会;鼓励孩子参加社区公益性活动,及课外教育基地的有益活动,比如春节慰问活动、小区卫生清扫、社区文明宣传等等,教育孩子从小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4、劳动实践与文明礼仪做得好。尊老敬贤、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假期中您在带孩子走访亲戚或在家中接待客人时,别忘了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同时,要为孩子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教育孩子做一个懂感恩、有爱心、讲文明、谈回报的人。我们为孩子制定的假期劳动目标为:

一年级:每天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学会洗自己的袜子。二年级:每天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助家长洗碗筷。三年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家长择拣蔬菜。

四年级:整理家务。帮助家长购置年货,春节学会剪一种拉花。五年级:整理家务。学会买菜算帐,春节学做一道菜。

注:您可指导孩子准备一个寒假劳动日记,每天或隔一二天记下自己劳动的内容,或贴上劳动的照片,写一写自己的心情或收获。开学后,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劳动日记,推选寒假“劳动之星”。

5、体育娱乐身体好。春节是亲朋好友相聚的日子,欢乐之余别忘了为孩子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机会,让孩子的假期既愉快,又健康。总之,“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最大心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撑起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片蓝天!

家长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5

儿童早期(6岁以前)的发展是全面的。保障儿童健康的身体发育和心智成长所需要的很多条件都可以视为儿童早期接受的教育,如家庭环境、养育方式、父母性格、生活态度等,都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

很多家长的误区是,早期教育就是给孩子报上各种学习班,安排孩子学习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如英语、钢琴、绘画等。对于3岁前的婴幼儿早教,很多家长也认为是带孩子去上课,学点什么。其实,学龄前,特别是3岁前,儿童大脑还处于发育关键期,最需要自然、宽松的环境以丰富感知和自由探索,建立起对世界的好奇与信任。过度的知识灌输、记忆背诵,往往抑制了孩子的感知、探索能力和兴趣,过早地奠定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丧失了主动性,是不利于后期的学习能力发展的。将小学阶段的课程提前拿到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学习,更是弊多利少。

家长的另一个误区是,有的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去上了早教班就是完成了任务,甚至盲目跟风攀比,花了钱、花了时间也就心安理得,效果很少思考。

对儿童早教效果的好坏,父母如何做很重要。首先,父母应给与孩子最大的关爱,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不仅需要吃饱穿暖,还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关注。孩子还不懂得危险,父母应当创造环境,保障安全,而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当孩子犯了错误,应当把孩子做的事与孩子本身区分开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应当完全接纳孩子的所有方面,顺应他的个性,不轻易把自己的孩子和他人作比较。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关键是以恰当的方式与之互动,让孩子以自己感到舒适、适宜的方式成长。

父母要掌握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关注孩子发育的敏感期。出生后是视觉、听觉发育的敏感期,7―10个月是爬行的敏感期,10―12个月是站立、行走的敏感期,1岁以内是对母亲依恋情感的敏感期,1―3岁是模仿能力、自我意识的敏感期,2岁半是产生秩序感的敏感期。

家长情绪焦虑会影响孩子 篇6

中国的家长们似乎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92%的家长有对孩子成长、教育方面的焦虑,超过六成的家长焦虑症表现在控制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上。

92%的家长承认焦虑

“最近我接到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的电话,她家的娃儿明年九月要上小学了,可她现在就开始睡不好,还大把大把地掉头发。”担任小学班主任多年的戴老师被自己的这位朋友有点吓到,朋友整天琢磨着:孩子分班能挑老师吗?给谁送礼就能把孩子放到一个好老师班里?那个学校有对口中学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整得我哭笑不得。这要是真上了学,孩子稍有个风吹草动,她受得了吗?”戴老师说,现在和这位家长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对独生子女过分关注、对教育不信任、对学校工作不了解、对教师行为误读等诸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家长这种失衡的心态。

而在长沙河西一所知名初中,一个学霸团的妈妈们成了抱团焦虑的典型。这5名学霸的妈妈除了专职陪读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她们还动用各种关系,找到每科的任课老师,在课余时间给5名学霸“开小灶”,目的就是为了让这5个孩子保持年级前几名的优势,冲刺名校。

而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92%的家长承认自己有对孩子成长、教育方面的焦虑,98%的人认为身边有其他家长存在焦虑现象。63%的家长焦虑表现在控制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46%的家长替孩子选择兴趣爱好和强迫孩子做他自己不乐意做的事,47%的家长为孩子放弃自己的生活。

长沙中考录取这几年推行等级制,希望能淡化分数,但是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只有实行总分制才公平,“多考一分有多考一分的好处。”

家长焦虑会“传染”孩子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对一些美国家庭进行调查发现,如果父亲或母亲患上焦虑症,那么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患上焦虑症的风险是正常家庭孩子的7倍。

“我中考前夕因为生病,成绩退步了十几名,我本来觉得自己还可以赶上去,结果我妈妈急得哭。”今年刚升入高一的小茜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这给她增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中考发挥很不理想。

多位家长接受采访时表示,起初还抱定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想法,但感受竞争的残酷后不得不“屈服”。拿补课这事来说,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学校补课,可是学校一旦不补课,家长反而心急投诉,学校不补就得把孩子送到外面的培训机构去,花费多且效果不一定好。

专家: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

对于家长们的这种教育焦虑,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认为,家长应该给孩子独立自主空间,不能为孩子包办代替一切,应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但是我认为当前家庭的焦虑,并不是因为家长‘犯错误’,而是现实的教育环境、就业环境给学生们成才的选择空间很小,这逼迫家长们不得不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与打算,难以理性对待孩子的求学问题。”

在长沙市岳麓区博才白鹤小学校长王谢平看来,在闲暇时间带孩子出去亲近大自然,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这些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正能量。谈到如何释放焦虑情绪,王谢平建议家长多与孩子一起参加各类亲子互动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也让自己看到孩子更多的闪光点。“家长要相信这种陪伴和关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远胜于给孩子提供教育机会或者行为管教。”

家长与孩子的健康影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7年3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186例, 女性174例;胎龄30~37周, 平均胎龄32.5周;出生时体质量1896~2879g。根据有无对早产儿家长进行早产儿护理的健康教育分为常规组和教育组各180例, 组别间在早产儿的一般资料以及家长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上差异不大, 可以进行比较。

1.2 教育方法

常规组早产儿出院时, 医护人员对其家长进行常规出院指导, 主要指导其在家期间早产儿的保暖和喂养方法, 主要药物的用法, 并嘱咐其定期来院进行复诊。出院后半年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 主要记录早产儿的体质量变化和健康状况。

1.2.1 建立早产儿信息档案

2010年开始, 产科对所有早产儿建立信息档案, 主要记录早产儿的出生信息、住院治疗情况以及出院后的体质量变化、发育和身体健康状况。而且产科自制有早产儿健康状况调查表, 在早产儿出生时由护士对其家长进行首次问卷调查, 主要调查父母的文化程度、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据此制定具体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住院期间进行系统教育。出院前1d再次发放次问卷, 调查其对护理的掌握程度。

1.2.2 沟通指导

我院每周二、四、六是家长探视时间, 在探视期间集中对家长进行早产儿护理知识教育讲座, 主要介绍早产的影响、治疗和护理方法, 讲明护理的重要性, 并鼓励家长间相互交流沟通, 共同探讨早产儿面临的健康威胁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交流护理心得, 并根据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2.3 操作示范

早产儿出院前1~2d做好消毒隔离后安排早产儿家长进入到育婴室, 由护士进行主要护理的技术性操作方法, 如洗浴或擦浴、喂奶姿势、体位护理、脐带和皮肤护理等。指导家长动手操作, 并纠正其误区, 以帮助家长从对护理的感性人生提升到理性认识上来。

1.2.4 语言、文字宣教

出院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家长对护理的掌握度, 并根据调查结果, 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出院指导。此外, 我院自制有《早产儿护理手册》, 上面详细记录了早产儿的日常护理 (如环境要求、洗浴、喂奶、常见疾病及预防和治疗方法等) 。鼓励进行母乳喂养, 结合手册详细介绍主要疾病的致病因, 并教会家长学会观察早产儿病情, 如果早产儿出现呕吐、腹胀、精神反应差等症状时, 及时来我院进行复诊。

1.2.5 电话随访

早产儿出院后半年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 了解早产儿出院后的体质量变化和健康状况等[2], 并为家长提供及时的咨询和帮助, 如疫苗接种、营养支持、听力实例筛查、发育评估等常见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组别间家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见表1。组别间早产儿体质量变化情况见表2。组别间早产儿健康状况见表3。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 早产儿病死率一般为12%~20%[3]。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 早产儿的临床护理越来越得到重视, 存活率不断提高。然而短期的医院护理并不能满足早产儿的护理需求, 精心、长期的家庭护理越来越被提上日程。因此, 加强对早产儿家长的护理教育成为满足早产儿护理需要的重要方法, 且对早产儿父母进行护理教育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另外, 对早产儿的健康教育应当坚持系统化、个体化、持续化的原则。即通过沟通交流、操作示范、电话咨询等方法就早产儿的全面护理对早产儿父母进行系统的教育, 以保证护理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 健康教育要切实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而定,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并实施个性的护理方案。护理教育的目的便是为了保证早产儿护理的连续性, 因此, 一方面, 早产儿出院后, 医院也要通过定期回访或电话寻访方法继续对家长进行教育, 提供咨询;另一方面, 家长要注意保证家庭护理的连续性, 以保证早产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研究表明, 对早产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对护理知识的知晓度和掌握度, 经过家庭的精心、持续护理, 早产儿的体质量显著增加, 并发疾病的概率显著降低, 因此, 早产儿家长健康教育的活动应当在各级医院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对早产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其护理能力的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比较案例分析法。对2007年至2011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护理有无护理教育分为常规组和教育组各180例, 比较组别间早产儿体质量变化和身体健康情况。结果 教育组教育后家长对护理知识的掌握度显著高于教育前, 患儿体质量显著增加且显著高于同期常规组, 患儿并发疾病概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 。结论 早产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早产儿的体质量显著增加且并发疾病的几率显著减小, 应当进行推广实行。

关键词:早产儿,健康教育,护理

参考文献

[1]何克勤, 李小华, 魏琴, 等.对早产儿家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9 (5) :68-69.

[2]谢素音.家长系统健康教育对早产儿存活率的影响[J].现代护理, 2006, 21 (14) :56-58.

家长期望值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 篇8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状况做了一次深入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价值观,通俗说就是“家长期望”是影响孩子学习动力的首要因素。

结合之前接触的案例和这次的调研结果,我们来具体破解一下“孩子学习动力不足”这个难题。

拥有正确期待值的家庭,孩子爱学习

【调查结果】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学习动力的“家长期望”效应处于首位,其次是自我激励,然后是教师激励和同伴激励。可见家长的价值观是影响中小学生学习动力的第一因子。

看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动力源,父母对孩子有期待,孩子当然会在学习上更努力,但是这个期望值究竟要怎么把握才好呢?

【案例】

小瑞自初二开始出现成绩下滑,从年级前十落到年级中下水平,孩子和家长都非常焦虑。而且孩子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想法,总觉得别人如果碰他就会吸走他的智力,尽管知道这种想法不对,但仍然忍不住这样想。

详细了解后才知道,小瑞初二时有两次考试没有能考到前十名,父母便给他增加了很多课外作业,希望孩子能把成绩赶上,但做不完的作业让小瑞渐渐开始厌恶学校,厌恶学习。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得到父母的赞赏,便压抑自己的情绪,用“死读书”的方式来学习,非但成绩没能提升,还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建议】

家长首先要调整心态,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对其提出合理的期望,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家长注意与老师的对接。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充分一致时,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正能量的共振。如果相悖,将导致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处于混乱状态,学校教育将呈现艰难状态。因此,家校协同与共建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条件富足的家庭,孩子学习动力更足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温饱以上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关系激励、成就激励、自我激励、教师激励等各方面均显著高于贫困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在金钱激励方面显著高于富裕家庭、小康家庭和温饱型家庭,但是在家长激励和同伴激励因子等方面没有差异,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家庭和同伴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案例】

初二学生小明因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成绩差,出现了厌学情绪,小明的妈妈对班主任老师说:“我们家经济本来就困难,再说小明自己读书不争气,成绩在班上老是倒数几名,读下去也不会有多大出息的,他自己也感到读不下去了。”

【建议】

作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家长,应该多关注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我不如人”的心理,鼓励孩子参加积极的学习活动,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

家长要让孩子从小树立一个观念: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坏只是一个影响因素,并不起决定作用。要知道,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才是根本。

与学困生相比,优等生更爱学习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学困生而言,无论是家长激励、自我激励、成就激励、权力激励、关系激励还是金钱激励均弱于学优生,只有同伴鼓励对他们是相对安全而具有支持性的。相对而言,学优生的学习动力来源要更丰富,包括家庭、学校、同伴乃至社会上的鼓励等各个方面。

【案例】

14岁的浩然今年上初中三年级,父母工作忙,他和奶奶一起生活。平时上课听讲随意性大,有时认真,有时根本不听,作业一般不做,更谈不上做课堂笔记。他考试全凭抄袭,学习没有动力,上课盼下课,上学盼放假,学习成绩全班倒数。但浩然也有优点:和同学关系处得好,人讲义气、豪爽,班上不论男生女生,成绩好的差的,都愿意和浩然一起玩。对于浩然来说,基本没有家庭教育可言,他平时更多是和同学在一起,而浩然的父母面对这样调皮的孩子,也是束手无策。

【建议】

学困生的形成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有多方面的因素,作为家长,要清楚地了解孩子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及其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进行鼓励。

家长要懂得发掘孩子优点,多些正面评价,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机会给予表扬,这样不仅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帮他们在集体中建立一定的形象。家长还可以多让自己的孩子与学优生接触,让他们在学习动力带领下产生向上感,获得同伴的支持。

被成就激励的孩子更爱学习

【调查结果】

从学习动力激励的内容特点看,获得成就激励、权力激励的孩子的学习动力水平较高,金钱激励位居其后,也就是说中小学生的成就激励的驱动力最强。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经常把知名人物、成功人士作为学习的榜样,让孩子来效仿、学习。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是呈现出精神层面的激励,也折射出励志教育、理想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中小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案例】

正在读初中的大超喜欢学习理科,一上语文课就犯困,作文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家长着急、老师敦促都收效甚微。大超的妈妈为他报了作文辅导班,大超上了几堂课,就不爱去了。2 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举国轰动,媒体竞相报道。大超的妈妈赶紧趁此机会向他讲述了莫言成长经历,看了很多介绍莫言的纪录片,也读了莫言的文学作品,让大超向莫言学习,让大超感受到了写作带给人的成就感以及文字的力量。渐渐的,大超的书架上文学书籍也多了起来,作文成绩也稳步上升。

【建议】

理想具有阶段性,在孩子的每个学习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理想和不同的偶像。因此,家长可以适时地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懂得在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

家长与孩子的健康影响 篇9

1、喜欢数落孩子

恨铁不成钢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形成的纠结,一旦孩子做事达不到自己的期望,爸妈往往气不打一处来,喜欢对孩子一通数落。

殊不知数落归数落,家长发泄了情绪,痛快了,可孩子照样教不好。其实这种数落式的家教方式往往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甚至压制了他们的生活热情。

2、不耐烦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3、爱催促

俗话说,没有磨蹭的小孩,只有心急的家长。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孩子磨蹭往往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很多爸妈不注意培养孩子时间观念,却只想用简单粗暴的催促方式去对待孩子。

但是从目前来看,家长的催促行为收效甚微,孩子催一次动一次,对家长的“怨念”也加深了。到了叛逆期,孩子还喜欢唱反调,那家长岂不是更加痛苦?

4、爱愁眉苦脸

有的父母为夫妻情感矛盾或者不顺心的生活琐事纠结,就常常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各种烦恼的表情,一会儿唉声叹气,一会儿唠唠叨叨,一会儿愁眉苦脸,一会儿痛哭流涕……结果单纯的孩子常常不知所措,久而久之还产生“没有能力帮助爸爸妈妈,我真是没用”的想法。

还有的父母常常操心孩子的事情,一旦孩子做不好,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对孩子爱理不理,结果无形中打击了孩子自信心,造成自暴自弃的后果。

5、言行不一致

你在家总是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

这样说一套,做一套,孩子长大后会很难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

6、爱打骂孩子

过度的打骂就是家庭暴力,不仅给孩子带来身体伤害,更会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压力。从长远来说,过度的打骂对孩子的伤害是影响深远的,它会使得孩子的心灵扭曲,长大后人格也随之畸形。孩子要么变得唯唯诺诺,怯弱胆小;要么则会变的暴力,胡作非为,有点反社会倾向。

鉴于打骂对孩子造成的严重后果,当父母举起手时,一定要思考这一巴掌对孩子的伤害,尽量三思而行!

7、太溺爱孩子

有的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被特殊照顾,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不会关心他人。

由于家长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有时候爸妈应该要狠点心,才能让孩子独立。

8、总是爱比较

你总是对孩子说:“谁谁怎样怎样,他比你强!”

我们总是用别的小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和别人比较上,长大之后做事就会轻易受其他人影响。

9、过度表扬

表扬孩子是讲究技巧的,不是胡乱一通表扬,让孩子越加骄纵。对孩子的表扬应该是表扬孩子的好行为,不表扬孩子本人。还应当适当地提出建议,指导他往好的轨道走,而不是让他活在父母营造的“表扬世界”里,一旦在外界受到挫折,孩子往往自尊心更脆弱。

上一篇:公司汽车租赁协议下一篇:丰田汽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