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培训细则

2023-0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全科医师培训细则

关于《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几点看法

摘 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战略措施,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由政府出资通过专门的培训机构对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政策,并由相关专业的专家制定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但《细则》有不完善之处,包括各专业的培训计划不完全统一、完整,专科医师与住院医师培训计划混淆及部分专业考核内容不具体。笔者认为这与经验不足、有些专业的培训细则在制定时可能不太重视有关,但更主要的可能与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尤其是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关,建议在以后重新修订时将各专业的牵头人集中起来相互交流,开阔视野,在更长一段时间后,在国家层面由相关专家重新研讨并改革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

关键词:培训 住院医师 考核 规范

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教学的科学,通常分三个部分,即医学院校时期的基础医学教育,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临床机能培训教育及以后行医生涯中的继续教育[1],其中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临床机能培训教育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培养和造就高水平临床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科学而完善的培训体系[1~3]。在我国,虽然自1921年起,北京协和医院就将美国John Hopkins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移植过来[4~5],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它并不是国家强制执行的制度,各地的经济发展、文化水平不平衡,各家医院并不可能一样执行。新中国成立以来,医学院校学制的反复变动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断变化,使得各级、各类医院住院医生/专科医师从来没有得到统一的、正规化的培养。近10余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医生选择专业以及住院医师的轮转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在普通外科、骨科内的亚专业之间也只轮转很短时间,更不用说其它科室间的轮转了,结果就造成了知识面很窄的“专家”,遇到疑难复杂的病情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并给予正确的处理,不能造就“大医”。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量与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临床医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我国临床医疗整体服务水平就非常紧迫,而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正规化培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国家卫生部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并在北京、四川等地进行了试点工作,但由政府“买单”将住院医师作为“社会人”而非“医院人”进行培训只有上海市才在2010年正式启动,并且由各专业的专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细则,但是因为刚刚施行,并且参与培训的住院医师来源复杂,培训计划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各专业的培训细则不规范、统一

按照上海市卫生局的要求,以后不管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只要在上海行医,就必须经过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相关资格考试,所以从去年开始,所有有志于上海医学卫生事业的学子,通过双向选择而进入了各个培训基地。因为原来接受的医学教育程度不同,要求本科生接受3年期的规范化培训,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分别接受2年和1年的规范化培训,相应的就要求培训计划也有3、2、1年的计划,但是总共19个培训学科中只有外科、耳鼻喉科及口腔科有较详细的计划,医学检验科有2、2.5、3年的培训计划,其它学科均只有3年期培训计划,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硕士及博士毕业生的培训只能由各个医院的相关科室自行掌握,而由于目前研究生培养方式本身的缺陷,若医科大学毕业后直接读硕士或硕博连读,在读研期间真正参与临床工作的时间太短,并且没有机会到相应的公共科室轮转,各个专业自行制定培训计划时,往往将研究生毕业的医生作为“劳动力”使用,更多的是安排在自己科室内轮转,这样即使参加1~2年的规范化培训其实还是没有扎实的临床基础,充其量只是接受了综合性培训基地的相对正规的学习,比原来直接分到基层医院的医生相比要好一些,但是并不一定是理想的合格的住院医生!

1.2 专科医师培训计划与住院医师的培训计划混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有三,一是通过有资质的培训基地(三级医院)正规化培训,使得受训医生能建立起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二是能接触到大量的临床病例包括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从而打下扎实的临床基础,三是适当兼顾专业外语及临床科研方法的学习,为以后的工作拓展做好铺垫。但是现有的培训细则部分专业的培训计划变成了纯粹的专科医师培训。比如妇产科的3年培训计划只在门诊、产科及妇科之间轮转,而相关的科室如普外科、麻醉科、ICU、心内科及呼吸科等均没有轮转计划;眼科也只有眼科门诊及病房的轮转,其所谓的亚专业也只是以病种划分比如眼表及角膜病组、眼视光组、青光眼组等等;肿瘤科虽然有少数相关科室的轮转,但主要是肿瘤内科、肿瘤外科及放射治疗科的轮转(各10个月),其它相关科室只有ICU、急诊、影像科及病理科并且都是1~2个月的轮转,如此培训下来可能只会是“专家”,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一旦碰到稍微复杂一些的或者专业性强一些的病种(如心脏方面或内分泌方面的),可能都不一定认识,更不用说处理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肿瘤科的轮转,在综合性医院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肿瘤专业的培训计划大部分时间是在肿瘤内科、肿瘤外科及放疗科(各10个月)轮转,而肿瘤外科在综合性医院内通常是分布在各个相应的科室的,并没有专门的肿瘤外科,由此可见,操作性并不强。一些特殊的专业如口腔科,虽然相对比较独立,也有相关科室的轮转,但是纯粹属于点缀性质的,因为只有病理科及耳鼻喉科1~2个月的轮转(可选),如此培训,临床基础并不扎实!

1.3 有些考核目标不具体

总体上说,各专业的培训细则对于专业方面要求掌握、了解的具体病种的种类及数量、手术操作次数写的比较详细,但是在专业英语及论文要求上有较大的差异,普遍的情况是要求平时结合临床工作查找、翻译相应的文献(摘要),3年内完成1篇综述,这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有些专业可能要求比较高,例如妇产科要求每月至少读10篇外文文献,每年至少完成1篇综述,而全科医学的培训计划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要求,这也是欠缺的!

2 形成原因及改进建议

(1)造成培训细则不尽完善的原因,首先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虽然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非常完善的住院医师培训模式,但是因为我国的医学教育方法与其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差别,所以并不能将其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而国内也已经有部分省市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但是也都属于实验性质,并未形成一种有效的、成熟的方法,并且也不是如上海市这样由政府买单培训,所以可资借鉴的东西并不多,目前用的《培训细则》只能是初步的规范,建议在临床试用2~3年后进行修订,因为届时已经有参加1、2、3年制培训的住院医师结束培训,其中会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重新修订也就有许多直观的资料可以应用!

(2)其次,各个专业的培训细则看,之所以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混乱现象,我们觉得与我国现行的医学院校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既有5年制的医学本科教育、7年一贯制的医学硕士及8年一贯制的医学博士教育,也有本科毕业后(或工作后)的3年制硕士、5年制硕博连读或者硕士毕业后再读3年的博士(总共6年),总体上非常混乱,这就导致了我们的规范化培训需要为各类人员度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训细则,而事实上却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从而出现大部分专业只有3年培训规划的情况。另外,我国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式要求在短时间内(半年的基础课程学习,1年的临床工作,1年半的论文写作包括实验、论文答辩及寻找工作)完成相应的论文,也注定了应届毕业生直接攻读硕(博)士学位后仅仅取得了某一专业的某一些技能,并不具备较为扎实的临床基础,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就更加明显,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鸡肋”型人才。更何况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科医师培训又混为一谈,专科研究生毕业后又只能进入相应专业进行培训,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因为目前情况与解放初期或者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时已大不一样,不存在初级医学人才短缺或者因经济因素而需要缩短学制,所以建议可以考虑向发达国家学习,直接改为8年一贯制医学教育,或者采取渐进性的方式,如有些学者提出的取消医学硕士教育(6),5年本科以后的研究生教育只有5年(临床)博士教育,或者8年一贯制临床博士学制,这样就可以制定相对统一、正规的全国性的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训规范了!

(3)第三,通过研读各个专业的培训细则,感觉有些专业比如内科、外科、影像科、小儿科等是比较用心制定的,而有少数专业的培训细则似乎没有那么用心去制定,不知是否因为相应专业的牵头人没有特别重视,或者“太专业”的缘故,建议卫生行政机关在重新修订时,将所有专业的牵头人集中起来进行交流,对所有专业的培训细则进行跨专业讨论,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太过专业及太过笼统”的培训细则,对于各个培训机构而言,执行起来就更加具体,对于受训者而言肯定能得到更全面、更科学的培训,这无疑会对我国的卫生事业有莫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 王凯.日本医师临床培训制度管窥.中国卫生人才.2010,4:48-49.

[2] 秦小明.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卫生人才.2010,5:14-15.

[3] 孙维佳,黄利辉,雷光华,等.湘雅一耶鲁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完善纪实.中国卫生人才.2010,3:28-30.

[4] 唐国瑶,陈建俞.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历史演变.医学教育探索.2006,5:99-l01.

[5] 吴东.协和住院医师培训经验.中国卫生人才.2010,3:26-27.

[6] 陈文生,张金洲,Dia Smiley.从美国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看如何改进我国临床研究生教育.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51-253.

作者:杨继金 袁敏 张火俊 江旭 王卫星 杨朝爱

第2篇:改进全科医学培训模式 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发展

摘要:全科医学是一门集多种临床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医学,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必然产物。如何开展各种类型的全科医师培训,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是全科医学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就改进全科医学培训模式、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发展提出了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全科医学;培训模式;师资队伍

全科医学是一门融疾病医疗、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种临床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医学,其服务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为家庭、病人、社区、健康人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需要解决13亿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问题非发展全科医学莫属[1]。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全体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几十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办法和具体要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编写出版和翻译了多部国内外有关教材,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全科医师培训,加强了全科医师队伍建设,使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就改进全科医学培训模式、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发展谈几点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改进全科医学培训模式

根据卫生部规定,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必须是脱产学习方式,需要经过3个月的集中理论学习,33个月的医院大科轮转,12个月的社区实践,培训合格后经报考成绩合格者方可晋升为全科医师。这就是说培养一个全科医师除在校系统学习外,大约还需要4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对于一个从医人员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站点来说,承受的负担和压力实在太重了。为了有效缓解这种矛盾,作者认为应建立灵活的培训机制,采用多途径、多模式培训全科医师,下面几种思路值得思考和探讨。

二、本科生式培训

高等医学院校应将本科生作为将来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来重点培训。所有临床医学本科生(口腔、公卫等特殊专业除外)均应纳入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按照符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案进行系统的理论和临床实习的规范化培训,成绩合格者在毕业时除发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外,还应发《全科医学理论、临床培训合格证书》。毕业生结业后无特殊情况者,应由劳动就业部门一律安排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站点工作,同时接受社区基地为期一年的实践培训,经省(区)统一考试考核合格后发给《社区基地培训合格证书》,经参加国家统一考试获得《医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后,将上述各有关证书报省(区)卫生主管部门审查、登记、注册后,就可颁发给《全科医师资格证书》。这种模式有效地减少了重复授课、重复实习、重复考试,大大缩短了培训周期,减轻了学员压力,节约了教育资源,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并可在较短时间内为基层社区输送大量人才,有利于加强基层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1.在职免费式培训。浙江省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他们在理论培训方面安排了以自学为主、短期集中培训为辅,由省统一教学计划与大纲,统一教材建设、统一命题范围,考试实行自由选择方法,考教分离,全省统考;临床实践在标准培训基地完成,4年一周期,其中大科轮转2年,专业培训2年,临床能力采用统一综合水平测试。这种模式不仅减轻了学员的经济负担,也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广大社区医生在本地区就近接受到全科医学的规范化培训。

2.自学考试式培训。这是学习借鉴国家自学考试的一种模式,对现有执业医师采取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实践标准、统一命题考试,每年报考几门,成绩及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不受年龄、学历限制,每3-4年一周期,各门考试都过关合格者,可发给《理论培训合格证书》。在此期间,根据临床实习要求,分期接受严格而规范化的临床培训并取得《临床培训合格证书》,学员结业时,上述有关证书报省(区)卫生主管部门审查、登记、注册后颁发《全科医师资格证书》。这种模式以自学为主,不影响正常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工学矛盾,同时也降低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门槛,减轻了学员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给所有相关执业医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参加培训及学习提高的机会和平台。

三、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发展

全科医学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必然产物,要想建立和实施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聘合格师资。要聘请高校和临床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分别参与全科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带教。选聘经过规范化培训,并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全科医师担当社区实践的带教师。建立师资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对各类师资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成绩突出者应受到表彰奖励,考评不合格者可随时解聘;加强全科医学学术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交流,不定期组织师资骨干到外地参观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带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全科医学理念和方法教学,同时要加强针对性教学,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的放失地进行培训,保证学员学一點、一点、用一点。(2)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要注意灵活多样,尽量避免单一、枯燥的课堂讲授,尽可能调动学员的兴趣,提高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成人培训特点,教学方法应充分涵盖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训练、自助培训、播放录像等多种教学形式。

2.落实完善有关配套政策。(1)做好全科医师晋升工作。全科医师仍属于卫生技术职称系列的一个学科,所以应和现有卫生技术系列衔接配套,并及时认真地解决好他们的技术职称晋升工作。(2)重视和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这些地区工作艰辛、环境恶劣,缺医少药状况相当严重。所以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应对这一地区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扶持力度;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快这些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加快全科医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彻底改变这一地区缺医少药、因病致穷的落后状况。

总之,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深信,只要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支经过规范化培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一定会飞快地遍布全国城乡各地。

参考文献:

[1]杨秉辉.全科医学的全与专[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6).

[2]虞建荣,邓文海,张华达.以“在职免费”方式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创新思路[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0,13(4).

通讯作者:李正直,男,教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作者:朱玲勤,刘兰,李正直,李吴萍,刘辉,范灵

第3篇:急诊科全科医师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全科医师培训是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临床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学习是全科医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急诊科是全科医师培训的重要基地,全科医师的培训对急诊科乃至急诊医学的发展都非常重要。本文旨在加强全科医师的筛选,保证生源质量;注意因材施教,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拓展培养空间,注重综合能力提高;建立考评机制,调动教学双方积极性;使用与关爱结合,提供良好的后续发展支持等方面,对于提高综合性教学医院急诊科全科医师培训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急诊科全科医师临床实际操作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临床诊疗思维和职业道德素质均有了新的提高,为其今后的终生教育和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急诊科医师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总结了急诊科全科医师培训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急诊科; 全科医师培训; 教学医院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emergency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CHEN Wei.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Chengdu 610031,China

【Key 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Teaching hospital



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全科医学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必然趋势,我国的新医改强调了基层医疗机构对全科医师的迫切需要,强调了全科医师培训的重要性[1]。急诊科是全科医师培训的重要基地,人力资源的培养对急诊科乃至急诊医学的发展都非常重要[2]。

合格的全科医师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执行全科医疗,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在我国,要求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应能胜任的工作中,首要的两条是:社区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及适宜的会诊和转诊;急、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转诊与出院后管理[3]。

本院是重庆医科大学在成都的教学医院。急诊科师资力量较强,抢救设备先进,教学质量较高,常年都有大量内外科危急重患者,特别是有较多基层医院或下级医院无法处理或需进一步治疗的危急重疑难病例送入我院急诊科。充足的患者来源和复杂的病种给急诊科临床医疗和教学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来我科的全科医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深造机会。为了进一步提高急诊科全科医师的培训质量,近年来,我们在急诊科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和管理办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1 加强全科医师的筛选,保证生源质量

由于全科医师来自四面八方,素质参差不齐,而其素质的高低,不仅对其培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甚至医院的形象。因此,在接收全科医生时,注意两个结合,严格把握生源质量关。

1.1 资格审核与业务考核相结合 来本院的全科医师,需认真填写申请表,并经其所在单位审批盖章后,医院科教部进行审核。原则上要求全科医师为医学院校本专科毕业、已取得了执业医生资格证、在县以上医院工作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经科教部审核后,科教部对符合条件的全科医师组织统一考试,经考试合格后再择优录取。本院急诊科每年共接收全科医生约150名以上,对不符合要求的全科医师建议不予接收,避免全科医师由于知识与业务水平上的不足,在学习、工作时力不从心,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1.2 岗前培训与双向选择相结合 通过资格审核和急诊科业务考核的全科医师,还需进行适当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除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岗位职责之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强化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我院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实行全程微机网络化管理,书写病历,处方和输液单,治疗单及检查单等都是通过网络信息化来完成。新来的全科医师均需进行为期3天的电脑培训,经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临床工作。在全科医师从岗前培训到进入科室工作的1个月内,实行双向选择,再经科室综合考核,符合要求的可以继续完成培训,不符合要求的建议转科或者予以辞退;同时,全科医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培训时间或选择转科。

2 注意因材施教,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全科医师与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区别对待并因材施教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带教全科医师的实际工作中,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工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使全科医师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得到较大程度提高的同时,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素质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2.1 将培训学习目的与教学计划制订相结合 科室需要统筹兼顾,根据每个全科医师与各位带教老师的特点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培训学习计划,并与全科医师进行沟通,按照他们反馈的意见加以修改,制订相应的个性化教学计划,保证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2.2 将全科医师的个人素质与教学实施相结合 针对全科医师临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我们一方面根据全科医师的不同要求,安排合适的带教老师,发挥专人带教的优势;另一方面,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做到教学实施过程个体化[4]。对基础稍差的全科医师,着眼于打牢基础;而对基础较好的全科医师,则着眼于提高疑难重危病例的诊治水平。例如在心肺复苏操作培训方面,应注意因人而异,收放结合。对于心肺复苏操作基本功较好的全科医师,在抢救危急重患者时带教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放手不放眼,耐心传授临床经验及技巧;而对基本功差的,带教老师督促他们台下苦练,严格把关,悉心指导,使他们逐步提高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2.3 将实践能力培养与理论基础夯实相结合 在重视全科医师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决不可偏废其他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我们在教学计划制订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将实践能力培养与理论基础夯实有机结合:(1)多媒体教材与典型病例教学示范结合,规范急诊科检查和基本操作技术;(2)严格三级查房制度,对危急重或疑难患者不定期进行专题讲座和讨论,训练临床诊疗思维;(3)开设专题讲座、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传授急诊科专业理论知识,并安排参加本科教学与示教,学习和加强急诊科基本技能;(4)定期安排急诊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专题讲座,拓展知识面。

2.4 业务素质培养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相结合 本科不仅定期进行医德医风正反两方面教育,要求带教老师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激发全科医师对社会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而且组织全科医师参加医院党、团、工会的学习与文体活动,医疗业务管理部门开展的医疗社会活动,知名医学专家人文社会知识讲座,读书报告会,以及人文景观参观等[5],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发扬我院“大医精诚,厚德积善”的精神,协调好医护、医患之间的关系,使全科医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与专业素质提高相辅相成。

3 拓展培养空间,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

对于综合素质较高、学有余力的全科医师,我们借鉴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通过谈话和考核,在了解每一位全科医师的真实水平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

3.1 培养临床思维,提高诊疗能力 急诊科工作“入门易,精通难”。对于经过一段时间带教后有一定基础的全科医师,拓宽知识面、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是全科医师教学的重点,特别是急危重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这是全科医师要掌握的很重要的能力之一[6]。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1)留观病例交班与讨论。留观患者每天早上都要进行床旁交班,全科医师集体讨论诊断与治疗原则,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全科医师的诊疗思维,提高诊治水平。(2)组织疑难病例讨论。除全院性临床病例讨论会外,科室每周至少为全科医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每月至少一次疑难病例讨论,帮助全科医师提高临床诊断和处理疾病的能力,拓宽临床思路。(3)每月举办专题讲座。举办形式灵活多样的专题讲座,将急诊科新知识的传授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讲解相结合,拓展知识面。

3.2 开展临床研究,提高自学能力 对学有余力的全科医师,应结合临床复杂或典型病例,指导他们进行临床诊疗经验的分析归纳,逐步养成全面科学的收集、整理、分析临床资料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我们还可以组织素质较好的全科医师参加科室的开题报告、医院举办的成功抢救和出色诊断等学术活动,锻炼他们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思路,在拓展临床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7]。

3.3 教与学优势互补,提高综合能力 充分利用综合性教学医院的有利条件,将临床经验丰富的全科医师、基础知识扎实的进修生和实习生进行混合编组,在副教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的具体指导下,共同参加本科实习生的带教工作,给他们“在学中教、在教中学”的机会,不仅有助于不断巩固和提高全科医师的专业知识和临床诊疗技术水平,而且有利于本科实习生的教学与培养。

4 建立考评机制,调动教学双方积极性

为全面了解全科医师的教学状况,医院和科室都建立了教与学双向考评机制,注意充分听取全科医师与带教老师的意见,以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注意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控,将考核与奖惩结合,提高了全科医师教与学的积极性。

4.1 建立双向考核机制,奖罚分明 医院和科室定期组织优秀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观摩,并与带教老师教学职称评定和教学奖励挂钩,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对带教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全科医师临床工作或医德医风方面表现出色的,及时进行表彰。每期培训结束前夕,科室评选优秀全科医师,通过科教部向其所在单位通报表彰,并组织在科全科医师向他们学习。对违反医院规章制度或医德医风表现不好的全科医师,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个别屡教不改或造成不良影响者,报告科教部并书面通报其所在单位并提前结束培训。

4.2 通畅信息反馈渠道,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医院科教部和科室领导经常向带教老师、全科医师了解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带教老师、全科医师召开座谈会;在培训的不同阶段,医院利用反馈调查表,采取不记名方式定期对全科医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反馈性调查,了解全科医师对学习和生活的满意度,摸清全科医师的愿望与要求。对全科医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注意加强师生间的沟通联络,在广泛征求全科医师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做好专题讲座,开展评教评学活动,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激励师生们共同做好教与学的工作。

5 使用与关爱结合,提供良好的后续发展支持

全科医师在培训医院学到了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与临床经验,同时也缓解了全科医院人员紧张的矛盾,为培训医院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我们重视“使用与关爱相结合”,为全科医师的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并建立起长期的感情纽带,为全科医师提供良好的后续发展支持。

5.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意生活上关心爱护 医院和科室努力创造条件,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和途径为全科医师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医院图书馆的阅览室可以供全科医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浏览国内外专业期刊,医院图书馆的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和期刊书籍也向全体全科医师开放。此外,全科医师宿舍全部安排在医院公寓内,便于全科医师随时可以到科室进行学习,技能培训和专业指导

5.2 建立长期的感情纽带,营造良好的后续发展环境 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全科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8]。通过全科培训学习懂得将来如何自主学习是全科医师培训结束后成长为一名称职医生的重要条件,但这个成长过程艰苦而漫长。在培训结束后,医院和科室与全科医师所在的医院建立稳定的业务和学术联系并充当其坚实的后盾,尽量做到长期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协助他们开展新技术,为他们回到原单位的后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对全科医师所在医院转送的患者实行优先诊治,定期组织针对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和专题学术活动等。

总之,全科医师教育是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采用的因材施教、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使用与关爱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全科医师普遍乐于接受,教学效果满意,并已经为进一步强化全科医师的专业理论学习、稳步提高急诊科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注意到教学过程中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刘宇婷,杜亚平.关于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的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0,8(5):537.

[2] 万智,何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2):183.

[3] 刘岚,邵隽一.临床能力是全科医生立足之本[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2

[4] Gofton W,Regehr G.Factors in optimiz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urgical training[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6,449:100.

[5] 谢波,缪李丽,李一梅,等.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35.

[6] 金世红. 全科医生要提供鉴别诊断能力[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26.

[7] Anderson RW. The need for research training in orthopaedic residency education [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6,449:81.

[8] 陈倩,张挪富,丘丽冰,等.教学医院进修医师培养及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 20(3):85.

(收稿日期:2011-09-20)

(本文编辑:梅宏伟)

作者:陈巍

第4篇: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培训细则

第三部分 社区实践(7个月)

本部分学习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学员生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诊疗实践和病人管理活动,使其树立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观念,培养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服务的能力,与服务对象沟通并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技巧;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开展科研的基本素质。掌握重点人群的特殊预防保健问题。

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形式有讲课、示教、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社区调查、科研等。

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培训的内容及时间分配: 轮转科室

全科门诊(中心、康复、站点) 家庭病床

全科病房(老年护理院) 慢性病管理 传染病管理 儿童保健 计划免疫 妇幼保健 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 合计

一、全科门诊(轮转14周,全科门诊8周、康复门诊2周、站点4周) 1.学习目的

掌握:全科门诊接诊方式的特点及医患沟通技巧;个体化的病人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健康档案的建立,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全科医疗病历书写,做到格式正确、内容规范,包括书写门诊病历、SOAP病历、绘制家系图、进行家庭结构分析等。

熟悉:社区常见药物的使用;社区常见慢性疾病的

一、

二、三级预防措施及管理程序。

了解:家庭功能评估方法;社区常见病/健康问题的一体化(生理、心理、社会)处理;判别需要及时转诊的疾病或问题;常见慢性疾病的康复措施。

1

轮转时间 14周 4周 2周 2周 1周 1周 1周 1周 1周 1周 28周 2.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全科医疗病历书写(门诊病历、SOAP病历),掌握家系图绘制,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程序;掌握医患沟通相关技巧,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技巧,并能在获取病史信息、进行临床决策和健康教育时有效运用;熟悉常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心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驱虫药、五官科药及其他外用药的用量、用法;熟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措施。独立完成10份门诊病历、5份健康档案,5份SOAP病历,5份家系图。

1. 学习社区常见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高血压 糖尿病 慢性支气管炎 冠心病 脑血管意外 慢性肾脏疾病 肿瘤 COPD 骨质疏松及退行性骨关节病 痴呆 帕金森病 支气管哮喘 社区获得性肺炎

泌尿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 消化系统疾患

二、家庭病床(轮转4周) 1.轮转目的

掌握:家庭病床的建撤床及转诊指征;家庭病床病史的书写要求;家访技能。

熟悉:家庭访视的方法;家庭指导计划及健康教育方法。 了解:家庭病床管理程序及方法。 2.基本要求

2

例数(≥)

20 20 10 10 10 5 5 5 5 2 2 2 2 2 2 全面掌握家庭病床病史的书写,包括家庭病床建床录、家床访视记录、撤床小结;

掌握家庭测血压技术,自测血糖、胰岛素注射方法,并能进行方法传授;熟悉家庭安全防护及护理指导。独立管理5张家庭病床,新建家床2张。 3.管理家床类型及例数

家床类型

医疗型 康复型 综合服务型

三、全科病房(老年护理院)(轮转2周) 1.轮转目的

掌握: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及老年人沟通的技巧;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诊治;老年人常见疾病/健康问题的一体化处理。

熟悉:老年人生理及疾病特点;老年人用药特点;常用药使用。 了解:老年人健康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和评价。 2.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用ADL/IADL/功能评价量表来对老年人健康进行综合评估;掌握老年人常见心身及身心疾患的识别与处理;掌握老年人焦虑与抑郁性神经症的一体化处理;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COPD、骨质疏松及痴呆)的治疗;熟悉老年护理院常用抗菌素、解热镇痛药、心血管药、呼吸系统药、消化系统药物等的用量用法;熟悉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完成5份ADL/IADL/功能评价量表。

四、慢性病管理(轮转2周) 1.轮转目的

掌握:社区慢性病的管理程序及方法、评价指标;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原则与内容。

熟悉:常见慢性病的防治措施;常见慢性疾病的康复措施。 了解:慢性病的概念、特点、现状。 2.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社区高血压筛查、登记、治疗、管理操作流程;糖尿病的管理程序;哮喘病和肿瘤的社区管理。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各1例。

3

例数(≥)

2 2 1 3.参与管理慢性病例数

常见慢性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肿瘤及其他

五、传染病管理(轮转1周) 1.轮转目的

熟悉:社区传染病管理;社区常见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的社区管理法。 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传染病的分类、特点、现状 2.基本要求

熟悉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隔离措施,计划免疫程序,安全性与有效性。 3.参与管理传染病例数

常见传染病

肝炎 肺结核 突发传染病

六、儿童保健(轮转1周) 1.轮转目的

掌握:上海市0-6岁儿童保健营养疾病的管理;新生儿访视的内容和技巧;婴儿喂养指导和儿童营养咨询技术;儿童智力发育测查(DDST)及评价。

熟悉:各年龄儿童保健原则、具体措施以及小儿保健组织机构;学校卫生、安全教育、性教育内容。

了解:上海市0-6岁儿童保健门诊系统管理内容和程序。

2.基本要求

掌握儿童体格检查操作技术,如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并能针对体检结果作出恰当的评价和指导;掌握辅助食品添加的顺序及原则。熟悉有关视力、龋齿问题的健康教育。

七、计划免疫(轮转1周)

4

例数(≥)

10 10 5

例数(≥)

5 5 视发生情况而定 1.轮转目的

掌握:上海市0-6岁儿童在社区进行计划免疫的种类、接种步骤、程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熟悉:预防接种的管理模式及内容。 了解:冷链管理的要求。 2.基本要求

掌握计划免疫程序和其他预防接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

八、妇幼保健(轮转1周) 1.轮转目的

掌握:妇女“五期”特点及保健要点。

熟悉:建立育龄妇女的健康档案和计划生育档案。 了解:上海社区妇女保健的管理模式。 2.基本技能

掌握经期卫生及劳动保护,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及计划生育指导,孕妇饮食、营养、起居环境、性生活、胎动自我监测和乳房护理,产后访视、产褥卫生、乳房护理及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熟悉妇科病普查的意义和内容;了解激素替代疗法。 3.参与妇幼保健例数

妇幼保健

产妇及新生儿家访 孕妇学校

九、健康教育(轮转1周) 1.轮转目的

掌握: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熟悉: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 了解: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定义和区别;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2.基本要求

掌握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形式、方法与技巧;熟悉社区人群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实施、评价;了解健康相关行为(吸烟、酗酒、吸毒、性生活紊乱、不安全行为)的矫正。完成1份健康教育讲义,开展1次社区健康教育讲座。

十、健康管理(轮转1周)

5

例数(≥)

5 1 1.轮转目的

掌握:慢性病患者健康指导、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与评估技术、社区卫生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技术。 熟悉:国家与残疾人权益相关的政策、法规。

了解:居民健康管理的理论、主要技能及风险评估、干预、干预后评估(饮食、运动、心理);残疾人心理特点及其特殊的心理需求。 2.基本要求

掌握居民健康体检及疾病筛查的内容;掌握健康状况评估及生活方式指导;熟悉社区康复的组织与实施;了解残疾人康复指导。参与居民疾病筛查5例,参与残疾人康复指导5例。

十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实践培训内容

通过受训住院医师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诊疗实践和病人管理活动。使其树立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观念,培养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服务的能力,与服务对象沟通并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技巧;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开展科研的基本素质。掌握重点人群的特殊预防保健问题。

本部分的具体要求细则如下: 1.全科医疗服务技能

掌握:①全科医疗接诊方式的特点、与病人沟通技巧,建立彼此依赖的医患关系的技巧;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实际应用。②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模式,能够在医疗活动中体现全方位的、终身的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意识和方法;并恰当地组织利用家庭资源。③掌握全科医疗的病历书写(包括家系图)。培训期间,每人至少完成10份不同健康问题的病历。④个体化的病人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活动。⑤随访和家访技能。在全科医学导论课结束后的整个培训期间,要求每位受训者至少与一个家庭建立起长期联系,该家庭中至少有老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等四类人中的两类,尽量包括儿童(最好为新生儿)。培训结束时,受训者应能够独立承担随访和家访的任务。⑥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与评估技术、社区卫生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技术,参与社区诊断,建立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的意识。培训时应深入社区有关部门实地考察,如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药店、养老院、康复机构、托幼园所、学校、卫生行政部门;完成资料处理与分析,结业时写出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⑦社区常见疾病/健康问题的一体化处理。掌握压力的评价与调适方法、焦虑与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与处理、常见心身及身心疾患的识别与处理。⑧社区高血压筛查、登记、

6 治疗、管理操作流程,家庭测血压技术及其传授给病人的技巧;掌握糖尿病的社区

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及管理程序,病人自测尿糖血糖方法及其传授技巧;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各一例;掌握脑血管病的

一、

二、三级预防;掌握哮喘病和肿瘤的社区管理;熟悉常见慢性疾病的康复措施。

熟悉:①社区传染病管理。掌握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隔离措施,计划免疫程序,安全性与有效性。熟悉社区常见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的社区管理方法。②社区用药。掌握常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心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驱虫药、五官科药及其他外用药的用量、用法。熟悉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了解:①常用药物的外观性状、储存方法及能引起粪便、尿液变色的药物。了解膳食及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了解药物中毒主要表现和简单处理方法。②卫生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依不同经济水平为病人合理用药。

2.全科医疗服务管理

1.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合作的服务模式及团队建设的技术、意义和程序;掌握人际交流技术;与社区管理者沟通,掌握病人满意度调查方法。进行1次满意度调查。

2.掌握全科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熟悉全科医疗服务中的整体质量管理的方法、常用的质量指标、评价方法和程序。了解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医疗保险有关知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3.熟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管理要求和医疗、药品、财务与信息等管理原则及程序。

4.熟悉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如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护法、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在社区中的实施要点。掌握有关病人权益和医生权益的知识。

四、参考书刊

梁万年主编,《全科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彭国忱主译 (原著Robert E. Rakel),《全科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梁万年主译 (John W. Saultz),《家庭医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王家良《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梁万年《全科医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李佃贵 《中医药在社区常见病症中的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胡永善 戴红 《社区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7 刘素珍 《社区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崔树起《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施榕《社区预防与保健》,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杨秉辉,乌正赉《社区常见健康问题》,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陆一鸣,李宗浩《社区急诊急救》,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Richard Fielding.《Clinical Communication Skill》, 香港大学出版社,1995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Family Medicine(美国)

参与制定本实施细则专家组成员

组长 祝墡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组员(排名不分先后)

于晓峰 华东医院

张 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谢南姿 上海市同济医院

潘志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曲 毅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潘志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兼秘书)

8

第5篇: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细则

附件4 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标准(细则) 外科专科医师是指在完成医学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之上,接受并通过外科专科医师培训,能够对外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对外科少见或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急症和危重病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的认识和经验。外科专科医师培训阶段为3年。

一、培训目标 通过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使受训者达到外科专科医师水平,具备比较熟悉的外科手术操作技能,能够指导医学本科生以及下级医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具备阅读外文文献所需的专业外语水平,以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比较复杂的外科手术。

二、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受训者在外科各亚专科轮转学习。

科 室 时 间(月)

普通外科 15 (包括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普通外科门诊3个月) 骨科 6 (包括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骨科门诊1个月) 泌尿外科 3 心胸外科 3 神经外科 3 麻醉科 2 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 1 外科急诊 3 合计 36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普通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 消毒与无菌技术、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等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 熟悉: 普通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范;熟悉外科基本用药。 了解: 普通外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器官移植进展状况、腹腔镜手术基本理论;普通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原则。 2.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外科换药技术;掌握外科手术切开、显露、缝合、结扎、止血等技术;熟悉外科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如导尿、静脉切开、中心静脉压力测量、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等;了解普通外科特殊诊断方法和技术,如针吸活检、腹腔穿刺等;书写住院志60份以上,书写大病历不少于15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数(≥) 疖和疖病 10 破伤风 1 痈 1 急性乳腺炎 1 急性蜂窝织炎、丹毒 5 全身急性化脓性感染 2 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5

肛瘘、肛乳头炎、肛门周围感染 5 续

静脉炎 5 内、外痔 10 脓肿 3 体表肿瘤 20 急性阑尾炎 5 腹外疝 5 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 5 乳腺增生 5 乳腺癌 5 胆囊结石 5 胃肠肿瘤 5 肠梗阻 5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疝修补术 5 阑尾切除术 5 体表肿物活检 5 甲状腺手术 5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甲亢或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术 10 结肠切除术 5

乳腺癌改良根治或根治术 5 续

胆囊切除术 10 胃大部切除术 5 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 2 胆总管探查、胆管空肠吻合术 2 3.参考书刊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二)骨科 1.轮转目的 掌握: 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 熟悉: 骨科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见的骨折与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关节炎、骨肿瘤的骨科检查法,熟悉与骨科有关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2.基本要求 掌握: 夹板、石膏和骨牵引固定技术等骨科常用治疗技术的具体操作,掌握其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原则;掌握封闭治疗的意义、操作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熟悉: 骨科创伤(以骨折和脱位为主)的常用治疗方法及手术操作技术,掌握开放性伤口清创闭合的原则。 了解: 手外伤清创、皮肤缺损的修复、肌腱吻合以及骨科内固定的基本技术。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扭伤、狭窄性腱鞘炎、半月板损伤、网球肘的保守治疗方法与原则。 书写: 住院志20份,大病历不少于5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数(≥)

常见部位骨折 10 常见部位关节脱位 10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5 腰椎间盘突出症 2 颈椎病 2 骨与关节感染 2 骨肿瘤 2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常见部位骨折的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 10 常见部位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 5 常见部位的骨牵引 5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手外伤的清创、缝合、皮肤缺损的修复及肌腱吻合 5 开放骨折的清创、切开复位内固定 5 腰椎或颈椎手术 3 人工关节置换术 2 四肢常见的骨及软组织肿瘤手术 2 3.参考书刊

冯传汉,张铁良主编.临床骨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三)泌尿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 泌尿外科专业病史的正确询问与采集、分析及病历的正确书写;掌握泌尿外科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常用检查手段、诊断要领、适应证以及治疗原则。 熟悉: 泌尿外科急诊常见病(如肾绞痛、急性尿潴留、肾挫伤、膀胱损伤、尿道损伤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 腔内泌尿外科的基本原理和手术方式,包括各种TUR手术、经皮肾镜手术、输尿管肾镜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腔内热疗;了解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男科学常见病的诊治要点及进展情况。 2.基本要求 掌握: 泌尿外科常用诊治方法的操作技术,包括膀胱残余尿量的测定、前列腺液的采取与镜检、导尿术、膀胱穿刺造瘘术。 熟悉: 泌尿外科各种导管(包括各种囊腔导尿管、膀胱及肾造瘘管、D-J支架引流管及各种伤口引流管)的用途及具体用法;熟悉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包括泌尿系平片、造影片、CT、MRI、B超及核素检查等)的应用。 了解: 泌尿外科特殊诊治方法的操作要点和应用,包括金属探条及丝状探子扩张尿道、前列腺针吸细胞学及穿刺活检、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等。

书写: 住院志15份,大病历5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数(≥)

泌尿生殖系炎症 10 睾丸鞘膜积液 1 前列腺增生症 5 续 表

隐睾 1 精索静脉曲张 2 尿路结石 6 膀胱癌 4 肾肿瘤 2 前列腺癌 1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膀胱造瘘术 1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1 睾丸鞘膜翻转术 1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睾丸切除术 1 膀胱部分切除术 1 肾切除术 3 肾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2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2 尿道狭窄手术 1 泌尿生殖系成型术 1

腔内泌尿外科手术 3 3.参考书刊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吴阶平主编。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四)心胸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 胸腔生理学,肺、食管、心脏的外科解剖学;掌握心胸外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临床特点、检查手段、诊断步骤、处理原则;掌握正常胸片与非正常胸片的识别。 熟悉: 胸部外伤特别是血气胸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熟悉心胸外科常见病的手术适应证以及手术要点。 了解: 心胸外科最常应用的辅助检查,如胸部X线片、胸部CT、冠脉造影、纤维胃镜、支气管镜、胸腔镜检查的应用和操作要点;了解胸部肿瘤的常用化疗方案。 2.基本要求 掌握: 常见胸部外伤的处理原则;掌握开胸术、关胸术的操作要点 熟悉: 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要点。

书写: 住院志10份,大病历4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数(≥)

食管(贲门)癌 2 肺癌 2 胸部外伤、血胸、气胸 2 其他普胸病种 3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2

瓣膜疾病 1 其他心血管外科病 1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胸腔穿刺术 3 胸腔闭式引流术 3 开胸术 2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食管、贲门癌手术 2 肺叶切除术 2 先心病手术 2 其他心脏手术 2

3.参考书刊 石应康主编.心胸外科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顾恺时主编.顾恺时心胸外科手术学.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五)麻醉科 1.轮转目的 掌握: 麻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工作任务。 熟悉: 常用麻醉方法的实施和管理、常用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

用,熟悉全麻及硬膜外、腰麻、骶麻、颈丛、臂丛麻醉的适应证。 了解: 各种麻醉的术前准备工作及心肺脑复苏术;了解常见麻醉后合并症的处理原则;了解疼痛治疗的进展。 2.基本要求 掌握: 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的无创监测技术,掌握动脉穿刺置管和深静脉穿刺技术;掌握心肺脑复苏术。 熟悉: 蛛网膜下腔穿刺和硬膜外腔穿刺技术;熟悉术中麻醉管理,熟悉麻醉与手术的配合技巧,熟悉麻醉药使用的剂量、不良反应及处理。 了解: 呼吸机的使用。 临床操作技术要求: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麻醉及相关操作:

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深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或动脉穿刺 5 术前访视病人并施行麻醉 30 正确书写麻醉记录和小结: 其中椎管内麻醉 10 气管内插管全麻 10 麻醉科急诊夜班(次) 5 面罩给氧、机械通气 10 3.参考书刊 李立环主编.临床麻醉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六)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 1.轮转目的 掌握: 呼吸治疗(包括氧治疗、胸部物理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和循环支持治疗的适应症、基本方法以及常用药物的应用。

熟悉: 危重病人术后生理功能改变,包括呼吸、循环、肝肾功能、水电平衡变化以及全身应激反应。熟悉危重病人的监护与管理、急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的全过程、营养支持。 了解: 常用检测技术的适应证、操作技能及临床应用。 2.基本要求 (1)掌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等常用临床复苏技术。 (2)熟悉常用监测技术的操作技术。 (3)了解呼吸机的操作和使用。 (4)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管理:重症病人10例,并按时完成病历记录;机械通气治疗病人5例,并按时完成病历记录。 3.参考书刊 汪承滋等主编.实用重症监护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七)神经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 神经外科常见病种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

熟悉: 常见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原则;颅压升高的临床诊断及初步处理原则。

了解: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 2.基本要求 掌握: 神经系统疾病检查方法;掌握头皮裂伤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掌握腰穿术的操作技术; 熟悉: 颅骨手术的临床应用和基本操作

了解: 脑室穿刺技术的应用和操作要点 书写: 住院志10份,

大病历4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数(≥)

颅脑损伤 2 神经肿瘤 1 脑血管病 1 脊髓脊柱病变 1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头皮损伤手术 3 腰椎穿刺 3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次(≥)

开颅手术 3 脑室穿刺术 2 3.参考书刊 吴承远主编.临床神经外科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参与制定本实施细则人员 执 笔:王 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姜可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审 议:杜如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 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姜文华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 罗 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强万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审 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第6篇: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外科住院医师是指在完成医学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并通过外科住院医师培训,能够对外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对外科少见或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急症和危重病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的认识和经验。

一、培训目标

通过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使培训对象达到外科住院医师水平,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养成基本的职业习惯;具备比较熟练的外科手术操作技能和指导医学本科生及下级医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具备阅读外文文献所需的专业外语水平,以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比较复杂的外科手术。

二、培训方法

1.培训对象在外科培训医院(基地)各亚专科轮转学习,同时接受教学、科研和医学外语能力的培训。根据培训对象在培训前所接受的医学教育程度的不同,参加临床轮转的时间和计划分为三年期、二年期和一年期(具体按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问题的通知》执行)。

2.分期轮转培训的时间和计划 (1)三年期轮转计划(36个月): 轮 转 科 室 普通外科 骨科 泌尿外科 心胸外科 神经外科 麻醉科 病理科

影像科(放射科/B超二选一) 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 外科急诊 合计

时 间 (月)

15(包括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普外门诊3个月,含门诊手术) 6(包括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骨科门诊1个月,含门诊手术) 3 2 2 2 1 1 1 3 36

(2)二年期轮转计划(24个月): 轮 转 科 室 普通外科 骨科 麻醉科 病理科

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 外科急诊 下列三科选二

泌尿外科 心胸外科 神经外科 下列二科选一

放射科 B 超 合计

时 间 (月)

9(包括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普外门诊2月,含门诊手术) 4(包括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骨科门诊1月,含门诊手术) 2 1 1 2 2 2 2 1 1 24

(3)一年期轮转计划(12个月): 轮 转 科 室 普通外科 骨科

下列二科选一

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 外科急诊 下列四科选二

麻醉科或病理科 放射科或B 超 下列三科选一

泌尿外科 心胸外科 神经外科 合 计

时 间 (月)

5(包括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普外门诊1月,含门诊手术) 2 1 1 1 1 2 2 2 12 3.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建议各培训医院(基地)定期安排理论课授课,讲课内容依据大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大纲制定。

4.大外科住院医师培训总参考书目:

(1)《黄家驷外科学》 吴阶平 裘法祖主编。第7版,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2)《Textbook of Surgery》Sabiston,(克氏外科学英文版第16版) (3)《实用外科学》张延龄 吴肇汉主编 第三版,2010,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 普通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消毒与无菌技术、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等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

熟悉:普通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范;熟悉外科基本用药。

了解:普通外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器官移植进展状况、腹腔镜手术基本理论;普通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原则。

2.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外科换药的技术;掌握外科手术切开、显露、缝合、结扎、止血等技术;熟悉外科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如导尿、静脉切开、中心静脉压力测量、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等;了解普通外科特殊诊断方法和技术,如针吸活检、腹腔穿刺等;三年中书写住院志60份以上,书写大病历不少于15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疖和疖病 痈 特殊感染 急性乳腺炎

急性蜂窝组织炎、丹毒 全身急性化脓性感染 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肛门周围疾病 静脉炎

例 数(≥)

10 1 1 1 5 2 5 15 5 脓肿 体表肿瘤 急性阑尾炎 腹外疝

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 乳腺增生 乳腺癌 胆石症 大隐静脉曲张 各类动物咬伤 消化道肿瘤 肠梗阻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疝修补术

阑尾切除术

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手术 拔甲术

体表肿物切除术(含:活检术) 甲状腺良性肿瘤或囊肿切除术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甲亢或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术 结肠切除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或根治术

胆囊切除术(必须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

肠梗阻、肠段切除吻合术 胆总管探查、胆管空肠吻合术

3 20 5 5 5 5 5 10 5 5 10 5

例 次(≥)

5 5 3 3 5 3 例 次(≥)

10 5 5 10 5 2 2 3.参考书刊

《实用外科学》张延龄 吴肇汉主编 第三版,2010,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学》,(五年制教材第七版),吴在德 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Maingot ‘s Abdominal Operations》,第16版

(二) 骨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

熟悉:骨科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见的骨折与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关节炎、骨肿瘤的骨科检查法,熟悉与骨科有关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2.基本要求

掌握:夹板、石膏和骨牵引固定技术等骨科常用治疗技术的具体操作,掌握其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原则;掌握封闭治疗的意义、操作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熟悉:骨科创伤(以骨折和脱位为主)的常用治疗方法及手术操作技术,掌握开放性伤口清创闭合的原则。

了解:手外伤清创、皮肤缺损的修复、肌腱吻合以及骨科内固定的基本技术。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扭伤、狭窄性腱鞘炎、半月板损伤、网球肘的保守治疗方法与原则。

书写住院志20份,大病历不少于5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常见部位骨折 常见部位关节脱位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病 骨与关节感染 骨肿瘤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常见部位骨折的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 常见部位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 常见部位的骨牵引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 次(≥) 例 次(≥)

10 5 5 例 数(≥)

10 10 5 2 2 2 2 手外伤的清创、缝合、皮肤缺损的修复及肌腱吻合 开放骨折的清创、切开复位内固定 腰椎或颈椎手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四肢常见的骨及软组织肿瘤手术

3.参考书刊

5 5 3 2 2 《临床骨科学》,冯传汉、张铁良主编,第2版,2004,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学》,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五年制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骨科学》田伟、陈安民主编,第一版,2009,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 泌尿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泌尿外科专业病史的正确询问与采集、分析及病历的正确书写;掌握泌尿外科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常用检查手段、诊断要领、适应证以及治疗原则。

熟悉:泌尿外科急诊常见病(如肾绞痛、急性尿潴留、肾挫伤、膀胱损伤、尿道损伤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腔内泌尿外科的基本原理和手术方式,包括各种TUR手术、经皮肾镜手术、输尿管肾镜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腔内热疗;了解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男科学常见病的诊治要点及进展情况。

2.基本要求

掌握:泌尿外科常用诊治方法的操作技术,包括膀胱残余尿量的测定、前列腺液的采取与镜检、导尿术、膀胱穿刺造瘘术。

熟悉:泌尿外科各种导管(包括各种气囊导尿管、膀胱及肾造瘘管、D-J支架引流管及各种伤口引流管)的用途及具体用法;熟悉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包括泌尿系平片、造影片、CT、MRI、B超及核素检查等)的应用。

了解:泌尿外科特殊诊治方法的操作要点和应用,包括尿道扩张术、前列腺穿刺活检、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镜检查等。

书写:住院志15份,大病历5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泌尿生殖系炎症 睾丸鞘膜积液

例 数(≥)

10 1 前列腺增生症

隐睾

精索静脉曲张

尿路结石

膀胱癌 肾肿瘤 前列腺癌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膀胱造瘘术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睾丸鞘膜翻转术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睾丸切除术

肾切除术

膀胱部分切除术

5 1 2 6 4 2 1

例 次(≥)

1 1 1

例 次(≥)

1 1 3 2 2 1 1 3 肾或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 尿道狭窄手术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或前列腺电切术 泌尿生殖系成型术

腔内泌尿外科手术

3.参考书刊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吴阶平主编,2009,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那彦群主编,2009,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 心胸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胸腔生理学,肺、食管、心脏的外科解剖学;掌握心胸外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临床特点、检查手段、诊断步骤、处理原则;掌握正常胸片与非正常胸片的识别。

熟悉:胸部外伤特别是血气胸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熟悉心胸外科常见病的手术适应证选择以及手术要点。 了解:心胸外科最常应用的辅助检查,如胸部X线片、胸部CT、冠脉造影、纤维胃镜、支气管镜、胸腔镜检查的应用和操作要点;了解胸部肿瘤的常用化疗方案。

2.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胸部外伤的处理原则;掌握开胸术、关胸术的操作要点 熟悉: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要点。 书写:住院志10份,大病历4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食管(贲门)癌

肺癌

例 数(≥)

2 2 2 3 2 1 1 胸部外伤、血胸、气胸 其他普胸病种

瓣膜疾病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其他心血管外科病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胸腔穿刺术

开胸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例 次(≥)

3 3 2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食管、贲门癌手术

肺叶切除术

先心病手术

例 次(≥)

2 2 2 2 其他心脏手术

3.参考书刊

《心胸外科学》,石应康主编. 第1版,2000, 人民卫生出版社

《顾恺时心胸外科手术学》,顾恺时主编, 第1版, 2003,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 麻醉科 1.轮转目的

掌握:麻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工作任务。

熟悉:常用麻醉方法的实施和管理、常用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熟悉全麻及硬膜外、腰麻、骶麻、颈丛、臂丛麻醉的适应证。

了解:各种麻醉的术前准备工作及心肺脑复苏术;了解常见麻醉后合并症的处理原则;了解疼痛治疗的进展。

2.基本要求

掌握: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的无创监测技术,掌握动脉穿刺置管和深静脉穿刺技术;掌握心肺脑复苏术。

熟悉:蛛网膜下腔穿刺和硬膜外腔穿刺技术;熟悉术中麻醉管理,熟悉麻醉与手术的配合技巧,熟悉麻醉药使用的剂量、不良反应及处理。

了解:呼吸机的使用。

临床操作技术要求: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麻醉及相关操作: 操作技术名称

深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或动脉穿刺 术前访视病人并施行麻醉 正确书写麻醉记录和小结:

其中椎管内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麻 麻醉科急诊夜班(次) 面罩给氧、机械通气

3.参考书刊

李立环主编. 临床麻醉学. 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麻省总医院临床麻醉手册 第七版 Peter F.Dunn主编 于永浩译,李文硕 邓

廼封

注释解说 2009,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CliniaclAnesthesia GeneralHospital)

(六) 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 1.轮转目的

掌握:呼吸治疗(包括氧治疗、胸部物理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和循环支持治疗的适应证、基本方法以及常用药物的应用。

熟悉:危重病人术后生理功能改变,包括呼吸、循环、肝肾功能、水电平衡

Procedures

of

the

Massachusetts 例 次(≥)

5 30 10 10 5 10 变化以及全身应激反应。熟悉危重病人的监护与管理、急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的全过程、营养支持。

了解:常用检测技术的适应证、操作技能及临床应用。 2.基本要求

(1)掌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等常用临床复苏技术。 (2)熟悉常用监测技术的操作技术。 (3)了解呼吸机的操作和使用。

(4)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管理:重症病人10例,并按时完成病历记录;机械通气治疗病人5例,并按时完成病历记录。

3.参考书刊

汪承滋等主编. 实用重症监护学. 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七) 神经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种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

熟悉:常见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原则;颅压升高的临床诊断及初步处理原则。

了解:颅内和椎管内肿瘤、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

2.基本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检查方法;掌握头皮裂伤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掌握腰穿术的操作技术。

熟悉:颅骨手术的临床应用和基本操作。 了解:脑室穿刺技术的应用和操作要点。 书写:住院志10份,大病历4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颅脑损伤

神经肿瘤

脑血管病

例 数(≥)

2 1 1 1 脊髓脊柱病变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例 次(≥) 头皮损伤手术 腰椎穿刺

参加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 开颅手术 脑室穿刺术

3.阅读参考书刊

3 3

例 次(≥)

3 2 临床神经外科学.吴承远主编. 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技文献出版社,2004年

现代神经外科学,周良辅主编,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八) 病理科 1.轮转目的

了解:①病理诊断及尸检的目的和相关法令;②病理诊断工作流程。③病理切片制片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医师在诊断过程中与实验室的间的默契配合,正确使用各种辅助技术打下基础。

熟悉: 肉眼标本检查和取材方法,组织学观察方法;部分外科常见病的诊断标准和分类分型标准。

2.基本要求

①熟悉外科病理作业流程,参与肉眼标本检查、描述和取材。轮转结束时能了解各种解剖及取材器材的使用方法,规范完成肉眼标本检查、取材和外科病理取材记录书写。

②参加外检预诊20例以上,熟悉光学显微镜和照相器材的使用,了解区别病灶与制作切片过程引起的人为变化,规范书写病理诊断报告及辅助检查申请单。

③参加病理科读片会诊。 3.参考书刊

诊断外科病理学. 刘彤华主编. 2005,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华外科病理学. 武忠弼、杨光华主编 2002,人民卫生出版社

Rosai and Ackerman,Surgical Pathology.9ed,Philadelphia:Elsevier Pre LTD,2009 Stenberg,Stephens.Diagnostic Pathology. 5ed 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 and Wilkins,2009

(九)医学影像科(放射科/B超诊断科:二选一)

要求外科学员了解医学影像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

了解医学影像诊断(放射科或B超诊断科)的适应范围、检查前准备和检查后处理;能在临床诊治工作中正确选择和利用医学影像手段;

对外科常见疾病的医学影像诊断图像有基本了解和识别(如:X线平片、造影、CT/MRI、PET-CT和B超图像读片等)。

参与制定本实施细则专家组成员

组长 蔡 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组员(排名不分先后)

曾炳芳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于布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江基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沈 锋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郑民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王春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郑军华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楼文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兼秘书)

第7篇: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麻醉学是以监测、调控和支持病人基本生命功能为主要手段,集临床麻醉、危重病人监测治疗、疼痛诊疗、体外循环、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临床专科。本细则为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所设置,受训者通过培训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麻醉亚专业的进一步培训。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使受训者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诚信和团队精神,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运用常规麻醉方法,对接受临床常见手术和检查的患者实施麻醉管理,以及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测与治疗,为成为合格的麻醉住院医师建立基础。

二、培训方法

根据培训对象在培训前所接受的医学教育程度的不同,参加临床轮转的时间和计划分为三年期、二年期和一年期(具体按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问题的通知》执行)。

㈠ 科室轮转的安排

1: 三年培训制:

非麻醉科室轮转:时间为4个月

 普外科、神经内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等非麻醉专业科室中选择2个科室,各轮转2个月,总时间为4个月  第1年轮转结束后必须参加并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方能参加后续的培训。

麻醉科轮转:2年8个月

2:二年培训制 麻醉科轮转:2年

 必须包括ICU和疼痛门诊或病房,两者共计3个月。

3:一年培训制

全部为手术室内的临床麻醉轮转

表:临床麻醉学亚专业轮转安排 轮转亚专业 时 间(月) 手术室内麻醉 25(包括以下10项)

1. 普通外科麻醉 2. 泌尿外科麻醉 3. 骨科麻醉 4. 妇科麻醉

5.眼科和耳鼻喉科麻醉 6.口腔外科麻醉 7.神经外科麻醉 8.胸心血管外科麻醉 9.产科麻醉 10.小儿外科麻醉

门诊和检查治疗室麻醉

麻醉恢复室

2 1

ICU 2 疼痛病房和或门诊 2 总计

相应缩

短。其中二年制培训必须包括ICU和疼痛门诊或病房,两者共计3个月。 上述轮转时间和顺序各培训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32 注:此表格适用于三年培训制,对于二年和一年培训制而言,可以将各个亚专业轮转时间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麻醉科医师培训内容主要为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教学科研能力的培训。(注:对于手术室外非麻醉专业轮转科室中,所规定的病种例数并非必须完成,各个培训基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达到轮转目的为基本要求)

(一)普通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普通外科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普通外科体检方法和普通外科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

熟悉:普通外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急性腹膜炎、梗阻性胆管炎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改变、手术治疗和术后合并症。

了解: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胃肠外科疾病 甲状腺、乳腺外科疾病 肝胆胰外科疾病

(2)基本技能(手术)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管理病床 全病历书写

术前检查工作和手术预核书 腹腔穿刺

参加普通外科手术 疑难病案或死亡病案讨论

例 次(≥)

3张 5份 5份 5例 15台 5次 例 数(≥)

5 6 5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熟悉普通外科专业医学词汇并能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普通外科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普通外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二)神经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掌握神经系统的查体和神经损伤定位,颅内高压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神经系统特殊检查,包括脑电图、肌电图和经颅多普勒的操作及报告分析。

了解: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脑血管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免疫疾病 神经变性与遗传疾病 脊髓与周围神经疾病

例 数(≥)

10 5 5 5 昏迷 颅内高压 脑疝

(2)基本技能(手术)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管理病床 全病历书写 神经系统查体 腰椎刺穿

脑血管造影(协助) 脑电图操作与分析(报告) 脑血流图操作与分析(报告) 疑难病案或死亡病案讨论

5 10 2

例 次(≥)

3张 5份 30例 5例 5例 10例 10例 5次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熟悉神经内科专业医学词汇并能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神经内科外科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神经内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三)胸心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肺、食管、心脏外科解剖学和胸腔生理学;胸心外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以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阅读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CT片、内窥镜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结果、肺功能检查结果。常见胸外伤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

熟悉:胸心外科术后监护措施和围术期处理原则,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了解:心胸外科特殊检查方法,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术后合并症。

2.基本要求

(1) 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普通胸外科疾病 心血管外科疾病

例 数(≥)

10 10 (2)基本技能(手术)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管理病床 全病历书写

术前检查工作和手术预核书 胸腔穿刺 胸腔闭式引流

常规及复杂胸心血管外科手术 胸部X线片(阅读分析) 胸部CT片(阅读分析) 内窥镜检查(阅读分析) 超声心动图(阅读分析) 心血管造影(阅读分析) 肺功能检查(阅读分析) 疑难病案或死亡病案讨论

例 次(≥)

3张 5份 5份 5例 5例 10例 10例 10例 10例 10例 10例 10例 5次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熟悉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医学词汇并能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胸心血管外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四)心血管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和高血压危象的处理。冠心病的诊断和急性心梗的诊断、治疗的选择;风心病的诊断、治疗的选择,以及急、慢性心衰的诊断与处理;室上速和室速的急诊处理;缓慢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和置入起搏器的指征;掌握先心病的处理方法。正确阅读和解释心电图。

熟悉:心衰、心律失常和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影像学特征;全导联心电图的操作和阅读分析。

了解: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了解射频消融术;了解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指征。

2.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风心病 心律失常

(2)基本技能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管理病床 全病历书写 参加抢救

全导联心电图(独立操作) 疑难病案或死亡病案讨论

10 10 10 10

例 次(≥)

4张 5份 5人次 10例 5次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熟悉心血管专业医学词汇并能熟练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心血管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心血管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五)呼吸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自发性气胸、胸膜腔积液、呼吸衰竭和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胸部X线片、胸膜CT片的阅读、肺功能检查、纤支镜检查、动脉采血法、胸膜腔穿刺术、气胸箱的使用、吸入给药方法、机械通气、氧气治疗。

熟悉: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和鉴别诊断。

了解: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胸膜活检,肺活检。 2.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

肺部感染(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部真菌及免疫功能底下者的肺部感染) 肺癌

自发性气胸、胸膜腔积液 呼吸衰竭

例 数(≥)

10 20 5 3 5 (2)基本技能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管理病床 全病历书写 吸入给药 氧气治疗 胸腔刺穿 参加抢救

胸部X线片(阅读分析) 胸部CT片(阅读分析) 肺功能检查

疑难病案或死亡病案讨论

例 次(≥)

4张 5份 5次 10例 3例 5人次 30例 30例 10例 5次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熟悉呼吸专业医学词汇并能熟练阅读呼吸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呼吸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呼吸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六)麻醉科 1.轮转目的

掌握:麻醉学科领域包括临床麻醉学、危重医学、疼痛学、急救复苏和药物成瘾与戒断相关的基础理论,并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临床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相关性疾病的基本知识;麻醉前病史搜集和病情评估;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和麻醉合并症的预防原则;麻醉与监测相关技术的操作及流程;术中生命功能的调控;病情变化的迅速正确判断与处理;常见麻醉合并症和术中危急症的正确处理;术后疼痛治疗及其方案;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原则和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危重病人的生命功能的监护、重要器官功能的判断和维护;急救复苏的技术、流程和组织抢救。

熟悉:麻醉机及监护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危重和疑难病人和手术的麻醉风险与预防及术中管理;慢性疼痛的病因学和鉴别诊断;ICU病人的营养支持;脑死亡的判断。

了解: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领域国内外理论新进展、前沿监测与治疗技术;药物戒断和全麻诱导阿片受体拮抗剂戒毒的方法。

2.基本要求 (1)基本麻醉方法 操作技术名称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其中必须包括鞍麻、骶管麻醉、腰硬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

外周神经阻滞和局部麻醉

(2)麻醉学亚专业轮转 操作技术名称 普通外科麻醉

眼耳鼻喉科和口腔科麻醉 神经外科麻醉 胸心血管麻醉 产科麻醉 小儿麻醉

门诊和/或手术室外麻醉 ICU 疼痛门诊和/或病房 麻醉恢复室(PACU)

(3)特殊麻醉技能 操作技术名称 动脉穿刺 中心静脉穿刺 纤维支气管镜 喉罩

双腔支气管插管 特殊器械的困难气管插管 经鼻明视气管插管 控制性降压

(4)ICU技能 操作技术名称 呼吸机管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 营养支持 X线读片

例 数(≥) 360 120 30

例 次(≥)

300 100 60 60 60 60 120 10 50 60

例 数(≥)

30 30 3 20 10 10 2 2

例 次(≥)

30人天 10 10 10 血气分析 10 (5)理论学习:通过病例讨论、读书报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 内 容 要求 病例讨论 读书报告 专题讲座

(6)教学科研能力要求

 所有住院医师要积极参与病例讨论、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活动。3年至少参加上海市麻醉学术年会2次及以上,上海麻醉学会季度学术活动6次及以上。

 住院医师3年间必须向专科杂志投搞,至少包括临床病例报道和综述各1篇。

参考书目

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 现代麻醉学. 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 G. Edward Morgan, Maged S. Mikhail.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4th Edition, 2006, McGraw-Hill (岳云主译. 摩根临床麻醉学,第4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参与制定本实施细则专家组成员

组长 于布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组员(排名不分先后)

薛张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英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李士通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 伟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梁伟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30次

3次

30次

第8篇:急诊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急诊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急诊科医师培训基地所在的医院必须是三级综合医院或教学医院,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急诊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基地细则。

一、 急诊科医师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一)相对独立的布局合理的急诊区域:

1.总要求为宽敞、通风、布局合理,就诊路线清晰通畅、方便。

2.急诊区应设鲜明标志。急诊区有独立入口,大门宽敞,运送患者的车辆可直接到达。急诊科门口的道路交通通畅。急诊科内应设救护车专用停车点,并保持救护车道路通畅。

3.急诊大厅有足够面积。候诊区宽敞,轮椅和推车进出无阻。 4.小儿诊室与成人诊室分开。

5.单床抢救室面积不少于20m2,多床抢救室每单元(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2m2。 6.辅助科室建筑面积能满足患者就诊量的需要。 7.输液室分设小儿输液区与成人输液区。

8.独立的挂号处、收费处、药房、检验科、影像科等。

9.以上建筑布局尽量安排在一楼同一层面,要求能减少交叉穿行往返。 10.院内或科内具有诊治传染性疾病如SARS的独立区域。

11.急诊观察室、急诊病房,急诊ICU、急诊手术室等布局合理。其中急诊ICU必须按国家有关标准行封闭式设计,特别是消毒隔离设施(如层流等)完备,至少有一间具备接收严重传染性疾病病人能力的带负压系统的隔离监护单元,独立的双回路供电系统,有中心供氧供气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系统,医疗区与功能支持区分布合理等;急诊手术室完全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手术室规范。

(二)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 1.院外急救部分:

(1)救护车:至少2辆,车内须配置十二导联心电图机1台、除颤起搏器1 台、急救呼吸机1台、生命体征监护仪(包括无创血压、心电、脉氧、呼吸等功科教司

第 19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能)1台、快速血糖仪、气管切开包、环甲膜穿刺置管套件、人工呼吸囊、各种大小经口气管插管套件(含喉镜)、面罩、喉罩、氧气源、负压吸引装置、夹板、颈托、止血带、绷带、铲式担架、脊柱板、负压垫、常用急救药物等。

(2)人员配置:至少2名司机,出救护车时每车应配有医生、护士、担架工至少各1名。

2.接诊区:

(1)预诊台: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4人。

(2)诊室:设成人诊室、小儿诊室若干,各诊室医师编制≥4人,但需有妇产科诊室及特殊病人如精神病、囚犯等诊室。诊室内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必须已获得本专业执业医师资格,或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的医师。

(3)抢救室:不少于4个抢救单元。抢救单元(床)与医师之比不少于1∶1;抢救单元(床)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1∶3。

(4)输液室: 根据输液床(椅)位,床位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4∶1。

(5)观察室:床位≥10张。床位与医师之比不少于5∶1,床位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4∶1。

(6)清创室:清创手术台不少于1张。 (7)石膏室:能满足不同病人需要。

(8)急诊辅助科室:24小时不间断开诊。急诊药房应满足急救需要,并有足够的抢救药品储备。急诊检验科和急诊影像科(CT、B超、X摄片等)开展的项目能完全满足急诊所需。

3.急诊病房:

床位≥30张,床位与急诊专科医师之比不少于5∶1,床位与急诊专科护师 (士) 之比不少于3∶1。病区实施规范化整体护理。

4.急诊ICU:

监护床位数不低于年平均每日急诊病人数的5%,最少不得低于6个监护单元,其中有1~2个独立的隔离监护病室。独立监护病室每单元床所占面积不少于20m2,多床监护病室每单元床所占面积不少于16m2。床位与医师1∶1,床位与护师(士)之比不少于1∶3。

5.急诊手术室:

科教司

第 20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手术台≥2张,能随时开展急救手术。

(三)医疗设备:

1.急诊抢救室基本设备: 设 备 名 称 监护仪

量 1台/床

能 便携式,心电、脉氧、无创血压、体温、呼吸、数据打印等。

呼吸机

1台/床

简便易用、可移动、电动型、带可充电电池(可运行30分钟以上),呼吸模式为CMV、SIMV、PEEP、CPAP、PSV、SIGH、可调性FiO2 ,监测功能为呼气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吸气时间、吸呼比等。

除颤器

自动心肺复苏仪 无创心脏起搏器 床边X线摄片机 洗胃机

12导联心电图机

至少1台 至少1台 至少1台 1台。 ≥1台 1台

中心吸引接口或电动吸引器

至少1个或台/床 可充电便携式吸引器 中心供氧接口或氧气筒 输液泵

微量注射泵

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

麻醉咽喉镜

无影灯

抢救车 冰帽

1台

2个/床或1个/床 1台/床 1台/床 1件 2套 2台 1辆/2床 1个/床

快速输液≥1 000ml/h,多功能组合

能满足急救所需 颈托、各种类型夹板、各型

科教司

第 21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气管导管、氧气面罩等抢救器材

2.急诊ICU基本设备 设 备 名 称 多功能监护床

能 可称体重、可移动、整体升降、前倾后倾、长度可伸缩、可放置不同体位等

监护仪

1台/监护床 心电(示波6>个/桢)、呼吸、SPO

2、

呼气末CO

2、无创血压、有创双压力监测、双体温监测、充电电池(供电≥30分钟)、24小时监测结果回顾等,并具备监测功能的可扩展性。

机动便携式监护仪

至少1台

无创血压、呼吸、脉氧、心电监测,充电电池(供电≥30分钟)等。

心排血量监测装置或与监护至少一套 仪配套的心排血量监测模块 呼吸机

1台/床

其功能模式:CMV、SIMV、PSV、CPAP/PEEP、新型通气模式≥2项,FiO2可调;监测:呼气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Ti、分钟通气量、FiO

2、iPEEP、肺顺应性、呼吸功等,其中至少1台带转运功能。

简易呼吸器

除颤起搏器

有创临时起搏器 床边血液净化机 血气分析仪

1个/床 1台 至少 1台 1~2台 1台

CRRT

科教司

第 22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纤维支气管镜 冰帽 降温毯

预防深静脉血栓气泵 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 中心供氧接口

中心供气(高压空气)接口 中心吸引接口 或吸引器

可充电便携式吸引器 输液泵 注射器泵 12导联心电图机 床边便携式B超机 床边X线摄片机 麻醉咽喉镜

1套 1~2个 至少1台 1个/2张床 1个 2个/床 2个/床

至少2个/床

1台/床, 1台

至少1台/床 多功能组合 至少 2台/床 1台 1台 1台 2套

X线防护设备齐全。

漂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切开导管、气管导管、喉罩、经皮气管置管套件、血液净化配套耗材等齐全,并有储备。

各种抢救包(如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胸腔穿刺包、腰椎穿刺包、导尿包、脑室减压包等)和其它常用抢救器材齐全,并有储备。

3.急诊手术室基本设备: 设备名称 麻醉机

量 1台/手术台

带自动呼吸机、双吸入麻醉、FiO2监测。

麻醉监护仪

1台/手术台

心电、脉氧、有创/无创血压、呼气末CO

2、双体温等。

除颤机 电刀

1台 1台/手术台

胸内、胸外除颤

科教司

第 23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中心吸引或电动吸引器 备用电动吸引器 中心供氧接口 便携式高压灭菌锅 抢救车 麻醉咽喉镜

可移动C型臂X摄片机

2个/手术台、1台/手术台 1个 2个/手术台 1个 1辆/手术台 2套 1台

其它能满足手术要求的各种手术器械、抢救器材齐全等。 4.清创手术室基本设备:

清创手术台、抢救车、吸引器等手术器械齐全。

(四)医疗工作量:

1.急诊:急诊量≥60000人次。 2.急诊病房

(1)床位使用率≥95%; (2)平均住院日≤7天。 3.急诊ICU:

(1)ICU床位使用率≥75%; (2)平均住院日≤7天。 4.急诊手术室:

(1)急诊手术例数≥500例/年。 (2)手术种类全面覆盖急诊创伤。

5.收治病种能满足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急诊科细则》的要求。 6. 每位受训者管理病床数≥5张。

(五)医疗质量:

1.急诊科应能够单独或协助开展的代表本专科医疗水平的急救项目≥10项,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急诊内窥镜上消化道止血、急诊PTCA、电除颤与电复律、经皮快速气管内置管术、机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术、急诊开胸心脏复苏术、严重多发创伤病人的急诊手术、开放性腹部创伤的急救处理、开放性颅脑外伤的急救处理、严重脊柱外伤的急救处理、各种骨折病人的急救处理等。

2.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科教司

第 24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急诊科

3.急诊病历书写符合规范,甲级率95%; 4.急诊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应符合住院标准。

二、急诊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

(1)专科指导医师与受训者人数的比例1∶1。 (2)医生构成:

由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担任各科室或病区主任或副主任。科室内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应占科室总医师数比例≥70%,所有医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

2. 专科指导医师条件

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品学兼优、已发表学术论文或综述1篇以上。

参与本细则编写人员:

执 笔:

吕建农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中心 审 议:(以姓氏拼音为序) 于学忠 王启斌 王仲 王辰 朱继红 陆一鸣 李宗浩 林辉 黄子通 廖晓星 吕文光 蔡文伟

科教司

第 25 页

2006年版

北京协和医院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国救援医学会 中国救援医学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天津人民医院 浙江省人民医院

第9篇: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

肿瘤科培训基地细则

本培训基地细则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制定。

一、肿瘤科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㈠科室规模:

1、综合医院肿瘤科的基本条件:医院应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具有独立的肿瘤科,设有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等专业。

⑴总床位数≥80张,床位使用率≥85%; ⑵年收治肿瘤住院病人数应≥1000人次; ⑶肿瘤病人年门诊量应≥3000人次。

2、肿瘤专科医院基本条件:应为二级甲等以上肿瘤医院。 ⑴总床位数≥300张,床位使用率≥85%; ⑵年收治肿瘤住院病人数应≥2000人次; ⑶肿瘤病人年门诊量应≥5000人次。 ㈡诊疗疾病范围: 肿瘤科培训基地所诊治的疾病种类基本覆盖肿瘤科各类常见疾病,能够满足《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下简称培训细则)培养目标的要求。疾病种类及例数要求按培训细则要求的病例数目×受训者人数。

㈢医疗设备:

1、肿瘤科培训基地专有设备: ⑴电子直线加速器; ⑵模拟定位机;

⑶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 ⑷三维水箱剂量监测系统; ⑸电离室剂量仪、热释光剂量仪; ⑹调强验证计量检测设备、仿真人体模型; ⑺后装机、热疗仪; ⑻化疗泵及胰岛素泵。

2、培训基地所在医院应配备设备:

大型X线摄片机,数字血管造影设备(DSA),CT,ECT,三维影像定位设备,彩色B超,12导联心电图记录仪,动态心电图仪,动态血压仪,超声心动图仪,氧饱和度监测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指测血糖仪。

㈣相关科室或实验室:

1、医院必须具备下列相关科室:

心血管内科(心电图室,冠心病监护室),呼吸内科(呼吸重症监护室),消化内科,血液科,ICU科,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瘤科,皮肤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科(含超声和核医学),病理科,医学检验科(血液细胞室、免疫室、生化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等),血库以及能供受训者进行临床研究的实验室等。

2、其他相关实验室: ⑴心导管室;

⑵肺功能室、呼吸内镜室;

⑶消化内镜室: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超声下介入诊治等设备。

㈤医疗工作量:

- 2

肿瘤科培训细则

肿瘤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研究范围包括肿瘤放疗、肿瘤化疗、肿瘤外科等方面的疾病。肿瘤科医生既要有牢固的内、外科基本功,坚实的肿瘤病理、肿瘤影像学知识,同时还需有与心内、呼吸、消化、普通外科、胸外科等科室密切联系和协作的能力。肿瘤科专业培训时间为3年。

一、培训目标

本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培训,培训期间住院医师在学习常见内、外科疾病诊治的基础上,轮转临床基础学科和肿瘤科各三级学科。培训目的是使住院医师打好临床工作基础,要求能准确询问、书写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能够诊断和处理肿瘤科常见病,具备综合治疗肿瘤的理念,掌握常见肿瘤的处理方法。

二、培训方法

在肿瘤科及其它相关二级学科轮转。 ㈠必选的轮转科室及时间

科 室

心血管内科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医学影像科 急诊内科

时 间 3个月 2个月 1个月 3个月 1个月

科 室

病理科 肿瘤外科(普外+胸外) 肿瘤放疗 重症监护(ICU)

时 间 1个月 6个月 6个月 1个月

肿瘤内科 6个月

㈡可选择的轮转科室及时间

血液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妇科肿瘤)、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

以上各科室轮转时间为1-2月,选择轮转时间共6个月。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㈠心血管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和分类;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电复律术。

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心脏电生理的基本知识、心包穿刺术、临时心脏起搏术、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操作技术。

2.基本标准

⑴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心力衰竭 高血压 心肌炎与心肌病 血脂异常 常见心律失常

例数(≥)

10 10 5 15 15

常见瓣膜病 冠心病(包括稳定性、 不稳定性心绞痛) 常见心脏病急重症的诊断与处理

例数(≥) 3 15 10

⑵临床基本技能要求

技 术 名 称

电复律术

12导联心电图操作 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

例数(≥)

3 20 50㈡呼吸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常规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常见病种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了解:结节病、肺真菌病等疾病的有关知识;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粘膜及肺活检、胸部CT、经皮肺活检、雾化治疗等诊疗手段。

2.基本标准

⑴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 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 胸腔积液 咯血 肺栓塞 肺心病

例 数(≥)

3 3 2 3 5 5 1 5

病 种

肺间质疾病 支气管哮喘 肺脓肿 支气管肺癌 自发性气胸 呼吸衰竭 ARD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例 数(≥)

3 3 1 5 2 5 1 5 (2)临床基本技能要求

名 称

结核菌素试验 吸痰 胸腔穿刺术

例 数(≥)

2 5 5

氧疗

名 称

动脉采血

例 数(≥)

5 5

㈢消化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生化功能;慢性胃炎的病因、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并发症及处理;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表现;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的产生机理;腹水形成的原因及实验检查的特点、鉴别方法和处理;急性胰腺炎常规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消化系统X线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慢性肝病病因及处理;消化内窥镜常见病理图像的识别;肝穿刺活检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2.基本标准

⑴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胃食管反流病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慢性肝病 原发性肝癌 胆道感染

例数(≥)

2 5 5 3 2 3

病 种

肝硬化、腹水 上消化道出血 胃癌 胰腺炎 炎性肠病 肝性脑病

例数(≥)

3 3 2 3 2 2 ⑵临床基本技能要求

操 作 名 称

腹腔穿刺术

消化系统X线检查(读片)

例数(≥)

5 10 ㈣血液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各类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的要点;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机理;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810121416 ⑴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下咽癌 腮腺肿瘤 颌下腺肿瘤 喉癌 上颌窦癌 口腔癌

例 数(≥)

5 3 3 5 3 3 ⑵临床基本技能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操作技术名称

颈部淋巴结活检术

例 次(≥)

3 参加以下手术:

操作技术名称

颈淋巴结清扫术 喉癌根治术 腮腺癌根治术 上颌窦癌根治术 口腔癌根治术

例 次(≥)

3 3 1 1 1

(十四)肿瘤放疗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常见肿瘤(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直肠癌)放射治疗的方法;放疗急性反应处理方法。

熟悉: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

了解:放射物理、放射生物的基本理论;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技术;肿瘤病人的随访。

2.基本标准

⑴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食管癌 肺癌 鼻咽癌 直肠癌 放疗反应的处理

例数(≥)

15 20 6 10 30

乳腺癌 淋巴瘤 喉癌、下咽癌 妇科肿瘤

脑瘤

例数(≥) 10 15 5 5 3 ⑵临床基本技能要求

技 术 名 称

胸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

例数(≥)

5 7 2

(十五)肿瘤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化疗药物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化疗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化疗药物常见的毒副作用、分度标准及处理方法;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常见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及常用化疗方案;疼痛的三阶梯止痛;常用的肿瘤标记物及意义。

了解:肿瘤耐药的原因及克服耐药的方法;细胞增殖周期理论、肿瘤病因学;常见肿瘤病理学分类、组织学分型及分级;常用分子靶向药物的适应症及作用机理;激素敏感肿瘤的内分泌治疗。

2.基本标准

⑴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数(≥)

例数(≥)

- 20《肿瘤内科手册》, 孙燕,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参加本细则编写人员:

执笔:程玉峰、李宝生、王潍博、王秀问、吕瑞娟、于燕霞 审核:李敏、程玉峰、王秀问、李宝生、王潍博、肖伟、黎莉、田辉、智绪亭、吕瑞娟、郭媛

主题词:医学教育

医师培训

细则

通知

山东省卫生厅办公室 2009年8月10日印发

共印50份

上一篇:地铁站系统下一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