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精选7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篇1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指导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规范化培训的质量。根据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通知》精神和《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指导教师的条件

(一)、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的治学态度,遵纪守法,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能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临床教学观念强。

(二)、身体健康,能坚持日常工作。最近5年在医疗第一线工作,原则上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三)、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及基础知识,坚实的业务水平,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接触病人、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常用诊疗操作、临床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各科指导教师与住院医师比例应尽可能做到1:1。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一)、指导教师应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对前来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进行全程带教。

(二)、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的要求和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和考核工作,不得随意变更培训计划、培训流程和培训内容。

(三)、指导教师应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对象和临床实际制订在本科的详细培养计划,做到因人而异,有所侧重。

(四)、指导教师应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规定学习的病种,落实住院医师诊治一定量的病种和病人,正确指导住院医师完成各项日常医疗工作,如医疗值班、查房、病史采集与书写、各类医疗文书书写、疑难病例讨论、重危病人抢救等各项医疗活动,指导住院医师严格落实首诊负责,注重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五)、指导教师应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规定的要求,负责指导住院医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日常培训工作。指导住院医师正确询问、书写病史,进行规范、全面的体格检查,熟悉轮转科室诊疗常规,掌握本学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随访,熟练掌握对急症和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技能。正确指导住院医师进行各项技能操作训练,掌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基本技能,尤其是相关手术或技能操作,要达到一定数量和熟练程度,在实践中锻炼住院医师的操作能力。

(六)、指导教师应正确指导、督促住院医师认真阅读专业书籍,检查修改住院医师的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情况,督促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七)、指导教师应了解、检查、督导住院医师计划执行完成情况(临床实践、业务工作和学习情况),及时审核住院医师日常考核手册的记录。

(八)、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九)、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住院医师做好临床工作,更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关心住院医师思想、生活情况,帮助住院医师解决学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存在问题及时处理并向科室主任汇报。

三、指导教师考核及奖惩

(一)、科室应及时掌握指导教师带教情况,医院每年对导师统一组织考评。

(二)、对指导住院医师态度不端正、带教不认真的指导教师给予批评教育,连续三次考评不合格者,取消指导教师资格。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篇2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体系建设

1.1 管理体系架构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住院医师培训工作, 成立“仁济医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见图1) , 由院领导牵头负责, 院办、人事处、医务处、门诊办公室、临床医学院及临床部分科室负责人组成, 对住院医师日常管理、考核、奖惩、人事等工作进行具体管理。住院医师的日常管理有基地主任及总带教教师、专职班主任、轮转支部三块组成。基地主任及总带教根据临床医学院的工作任务布置, 做好相关教学培训、日常考核、出科考、年度考以及各带教老师工作量考核。专职班主任管理模式的推出增强了住院医师对于培训基地的归属感, 班主任不仅负责住院医师在基地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和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参与培训管理工作, 听取住院医师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带教老师的意见反馈。轮转支部为住院医师各类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住院医师通过支部可以开展各类活动, 比如迎新晚会、沪语俱乐部、团干部培训、临床技能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更增加了住院医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1.2 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是管理的保障, 更是管理的根据。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住院医师管理就会毫无章法可循。在市卫生局出台相关管理文件后, 医院也制定了更细化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列管理文件:仁济医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仁济医院住院医师考核专家及培训管理组、仁济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老师遴选要求和工作要求、仁济医院关于加强住院医师管理工作的规定 (修订) (包括住院医师奖惩制度、病事假规定、带教津贴发放等) 、住院医师考核制度 (日常考核, 出科考核, 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 、仁济医院住院医师临床医疗能力培养及考核办法、住院医师学分手册登记制度、住院医师奖学金制度 (上海市首推) 等, 其中住院医师奖学金制度的推出既是对基地优秀学员的肯定和鼓励, 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员的经济收入。

1.3 带教师资队伍建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成功与否和带教师资的质量密切相关, 为了确保培养质量, 体现仁济医院各学科的临床教学水平, 特选拔并培养一批优秀的住院医师带教师资队伍。住院医师总带教教师由各基地负责人推荐, 必须由高年资主治 (临床工作满10年) 或副高医师担任, 并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本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总带教主任和具体带教教师还需参加卫生局统一进行的相关培训和院内系列讲座, 包括规范教学查房、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培训、教师职业精神培训等, 临床医学院每年组织4次以上的全院带教师资培训会议。带教师资由住院医师培训管理部门仁济临床医学院发放聘书, 聘期为2年, 作为续聘主治和优先晋升副高或正高的必须条件。为了保持优秀带教师资的可持续性, 也已制定优秀带教师资评比规定及奖励措施。

2 加强过程管理, 建立住院医师培训、考核、督导体系

2.1 提高培训质量, 建立培训体系

医院希望住院医师经过培训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本学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等临床技能, 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 可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根据目标, 医院设立了培训内容: (1) 临床通识课程 (三基理论课) :临床医学院组织三基理论课每月1次, 理论大课形式。课程包括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 (2) 医学人文课程:临床医学院组织每年2-4次, 以讲座形式为主, 重点是关于职业道德教育、医疗法律法规、医患沟通技巧、患者知情权保护等内容。 (3) 临床综合操作技能培训:临床医学院组织每年6月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前进行相关操作技能教学辅导1次。主要内容包括执业医师考试流程、病历询问、书写、体格检查、心肺脑复苏、心电图读图、放射读片、导尿术、换药、吸氧、吸痰、内科诊断性穿刺 (胸穿、腹穿、腰穿、骨穿) 、外伤急救等。 (4) 医学相关基础课程培训:市卫生局安排相关课程网上培训和考核。 (5) 本专业三基培训:科室对每周一次教学查房, 每2周一次理论小讲课, 每月一次读书会, 每2月一次病例大讨论, 在科室里形成学习和教学氛围。

2.2 保障培训质量, 设立考核体系

考核在住院医师培训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更体现了带教管理质量, 医院设立了四级考核体系: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结业综合考核模拟考。 (1) 日常考核:由科室指导教师主要负责, 考核内容包括组织纪律、医疗安全、医德医风, 督促住院医师填写上海市住院医师培训登记册并签字, 临床医学院会定期抽查住院医师登记册填写情况, 根据住院医师奖惩条例扣罚。 (2) 出科考核:科室组织考核小组对住院医师培训出科质量把关, 通过以床边综合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口试形式为主。结合日常考核情况, 听取具体带教教师的评价意见给予综合评价, 考试资料科室存档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档案文件夹。 (3) 年度考核:由临床医学院每年2月份组织半年度考核, 7月份组织年度考核, 内、外科基地由临床医学院组织考核工作, 其余专业由各基地教研室组织落实。考核形式:A.半年度考核:临床理论考试、部分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口试。B.年度考核:综合理论考试、基本技能操作抽考、临床病例分析或专业知识口试。 (4) 结业综合考核模拟考:根据上海市卫生局统一组织结业综合考形式, 组织六站式模拟考试, 模拟考合格者, 方可参加市结业综合考核。

2.3 评教带教质量, 完善督导体系

相对于目前繁重的医疗任务和科研指标, 大部分的培训医院普遍存在轻教学的现象, 住院医师培训虽有培训标准和大纲, 但是缺乏强有力的执行与监督。为保证带教质量, 每季度组织一次住院医师对带教教师带教质量的反馈, 从是否制定住院医师基地培训计划、入科宣教、轮转计划执行情况、是否督查住院医师培训登记手册、是否传授基本和专业知识及技能、是否指导病例报道及综述写作和是否完成出科考核这六个方面进行评教。临床医学院将评教情况制成表格 (见表1) , 在科主任或总带教会议上将评教情况反馈给各科室。

此外, 医院还成立了住院医师专家督导组, 负责住院医师培养的指导和督导工作。督导组由资深医学教授、医学院考核专家、具有高级职称的临床指导教师组成。督导组定期开展住院医师临床教学 (教学查房、理论小讲课、读书会、病例讨论) 指导、督导以及素质教育等工作, 协助临床医学院开展住院医师年度和出科考核。在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 定期召开督导专家会议, 依据教学任务定期安排不同专题的教学督导, 由相应专家组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联合小组实施住院医师带教质量督导, 推动青年医学人才的培养, 保证教学严谨的优良作风可持续发展。

3 完善过程管理, 建立激励机制与奖惩体系

激励制度的建立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的助推剂。通过激励制度的建立, 更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推动培训工作向前发展[3]。医院成立了住院医师专项基金, 用于住院医师培养和考核, 同时还制订了住院医师奖学金制度:根据住院医师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的成绩以及在科室的表现进行综合排序, 本硕按基地本硕住院医师人数的20%-30%, 博士按博士人数50%进行评选, 给予3, 000元/人的奖励, 每半年评选一次。此外根据住院医师评教和专家督导情况, 按总带教老师名额10%-15%比例评选年度优秀, 给予5, 000元/年/人奖励。根据基地结业综合考通过率, 与基地负责人 (科主任) 的年终考核挂钩, 并扣发总带教教师教学津贴。年度评选带教不合格者, 予以取消带教资格, 并在晋升的教学考核中认定为该年度的考核不合格。

4 提升过程管理, 融合医学人文培养

住院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应以提升临床能力为主导, 同时融合医学人文的培养和要求, 这有利于完善和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涵[4]。在培训内容方面做到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并重, 根据住院医师实际需求, 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和开展医学人文大讨论 (医学伦理、医德医风、医患沟通等有关内容) , 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在培训过程中带教教师应言传身教, 将医学人文学习融入到日常的临床工作中, 使住院医师既增加了感性认识也加强了亲身实践。在考核住院医师时应把医学人文技能作为必备要求, 处处体现医者父母心, 让医学人文培养贯穿于规范化培训的全过程[5,6]。

5 结语

每一位医师的培养是靠一位位带教教师、一次次查房、一次次门诊以及无数次临床实践教学磨练而成。因此搭建一个稳定持续的教学平台, 培养一支优秀的带教师资, 促进教学相长是住院医师管理工作的重点, 医学教育应是持续的终身教育[7]。

仁济医院的住院医师培养目标, 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医、教、研与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 具有宽泛医学理论以及相关知识结构、较强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合格的临床医师, 为拔尖人才的选拔提供储备人才库。内涵建设是过程管理质量工程的关键, 如何在培训及考核过程中凸显仁济特色、发挥优势, 是质量建设与考核的难点和重点。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以目标为导向的, 要积极创建有利于目标指标实现的环境和条件, 严格执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 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现新的飞跃。

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发展和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环节, 如何提高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上海市仁济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 就构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体系进行探讨, 旨在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葛松林, 黄素霞, 姒健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01, 3 (1) :42-43.

[2]黄红, 许铁锋, 李宏为, 等.上海市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1, 27 (7) :514-516.

[3]郑富豪, 王滔, 陈懋, 等.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 2011, 43 (4) :46-49.

[4]杨伟国, 陈玮, 费健, 等.住院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核心课程培训需求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1, 18 (6) :585-587.

[5]蒋辉, 陈诺琦, 陈燕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融合医学人文的设想[J].现代医院管理, 2012, 48 (3) :57-58.

[6]程伯基.对执行医学教育标准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4 (4) :1-4.

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试水 篇3

“我们的生活大多在外科病房里度过,一周7天,一天14个小时。我们聚多离少,工作时不时就成了生活。”这是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对残酷的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的描述。

刚刚硕士毕业的李丁把自己称为格蕾“上海版”,他是今年上海市招录的1831名住院医师中的一员:每天7点之前到医院,白天写不完的病历,晚上加不完的班。

但与格蕾们能够经常亲自进行临床实践相比,李丁说,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大医院怕有风险,不愿意让培训生动手。”

从今年开始,上海市全面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包括瑞金医院、中山医院等在内的39所医院被确立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

这也意味着,与李丁一样的医科生毕业后必须先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被医疗机构聘为临床医生。而为了配合这项制度,上海市各家医院已全面停止招聘。

该政策让李丁和他的同学们有些“胸闷”,“心理上完全没有安全感,未来几年就是悬着。”李丁说,等到培训结束,他已经30岁了,自己的许多同学早已是其他行业的精英,而自己还得再从头开始应聘,“如果有别的比较稳定的有编制的工作,我不愿意在这干了。”

医科毕业生们的困惑

自去年底上海市公布这一政策以来,这种抑郁情绪在医学院毕业生中不断发酵蔓延。仓促上台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让他们措手不及,有学生发帖指出,上海市卫生局应该提前告知,让学生在就业甚至入学前就得知毕业后有这个阶段。

对生活保障和前途的担忧,让学生们承受着很大压力。有些医院的教授也并不理解这一政策,“让那些硕士博士生再去轮转几年,这不是耽误他们的青春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对本刊记者说。

“最担心的就是工作,”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的一名博士因此回了山东老家,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进了当地最好的市人民医院。“如果留在上海,也许一两年后只能去崇明、嘉定等区县医院,去别的城市反而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本地生源也在瞅着机会跳槽。蒋更如发现,转眼10月、11月招聘季节又将来临,许多住院医师的心思早已不在医院,而又开始了投简历,“有些住院医师一周也见不到一两次。”蒋更如说,与医院相比,这些“准医生们”现在更青睐于医疗器械、医药公司等高收入行业。在他看来,这样的人才流失,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但上海市卫生局官员表示,学生和医生们的担忧是杞人忧天。上海市卫生局干部人事处副处长刘雄鹰对本刊记者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反倒让毕业生的前景更看好。

因为在开始培训的几年内,除培训医院外,用人单位不再从医学院校直接招录临床类毕业生,“三年内不招聘,会让前几批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毕业生更受欢迎。”刘雄鹰说。

“我们担心的反倒是二级医院。”他指出,非培训医院尤其是大部分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面临1~3年的人员短缺期。甚至3年“空窗期”之后,“二级医院还是招不到人,因为几年不招人的三级医院同样需要大量人才。”

为此,上海市卫生局鼓励各医院采取延长退休,退休返聘,吸引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柔性流动或直接下沉等措施予以过度,以确保过渡期稳定。

为了能让住院医师安心,原先“准医生”们担心的社会保障同样得到了卫生局的承诺。“每個人都有‘五险一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教处副处长许铁峰说,参与培训的住院医师收入标准与医院新进人员一视同仁,工资和社保待遇这部分由政府财政负担,而奖金则由医院承担。

但蒋更如指出,在医院里,实际上不可能真正做到同工同酬,“许多住院医师在科室里轮转一下就走,科室里的奖金和福利怎么可能轮到他们呢?”

变“单位人”为“社会人”

与学生们的不理解相反,在上海市卫生局官员看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在国际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公认的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目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均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由北京协和医院首次实行,并提出了严格的“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度”,一代医学大师如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等都脱胎于该体系。

但中国的医学教育体制从解放后一直没有理顺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回归,由此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

许铁峰告诉本刊记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上海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方案的四项基础性措施之一。

上海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从1988年开始探索,已经执行了20多年。但以往的医疗人才培养机制,医学毕业生由医院自行负责培训,“有些分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还没有培训项目,直接就工作了。”许铁峰说,这就导致了医学院毕业生之间的培训机会不均等。因为住院医生能力的进步,很大程度取决于所在医院的等级和水平。

在这样的体制下,近年来,我国二、三级医院的差距也日渐增大。医生之间水平的差距反过来又扩大了医院之间的差距,病人也就越来越向大医院汇集,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才特别突出,”瑞金医院副院长郑民华指出,“重新规范和完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把住院医生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他认为,在三级医院培训出来的医生,起码具备了合格的临床医务水平,而不会像目前这样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只是“廉价劳动力”

但在上海市实行的这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是否尽责培训学生主要取决于医院自身的责任感,尚没有强制性的激励和惩罚措施,这也让许多学生对培训质量心存疑虑。

“医院并没有义务要培养我们,只会把我们当做廉价的劳动力。”在某三甲医院进行住院医师培训的张远(化名)说,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写病历,很少有机会参与l临床实践。而写病历、开化验单也成了大部分住院医师的主要工作。

在另一家三甲医院培训的薛清虽然每天都很忙碌,“早上起来先统一去一个科室进行查房,到五点半工作结束后,晚上又开始有讲座、培训什么的,还有一些具体的学时安排。”但即便如此,他也表示自己很少有机会参与临床实践。

“其实医院也并不需要这样的廉价劳动力”,蒋更如说,曾有心血管专业的学生到他的肾内科轮转,但因为觉得留不下来,对工作根本就不上心。学生们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也让医院深感担心。更何况,医院还要为培训住院医师支付一大笔额外的费用。

瑞金医院副院长郑民华认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应该细化,“比如住院医师要做多少手术、肿瘤怎么处理等,各个医院都要有统一的细则,”他指出,如果做不到这些细化的指标,就应该取消该医院培训的资格。

许铁峰也告诉本刊记者,对住院医师的培训标准将纳入对医生的考核,而具体的培训细则专家还在制定之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不是个单独的体系,要实行下去还必须进行其他包括学历体制在内的配套制度的改革。

在蒋更如看来,让硕士、博士再去进行轮转有点本末倒置。“国外都是先有住院医师培训,然后才能进行专科培训;在我国,研究生基本上就是等于专科培训。”他指出,许多硕士博士,本身已经经历了2~3年的临床实习,已经非常专业了,再回过头进行轮转,根本就没有必要。

而另一些已经有过几年临床经验再回头读研的学生,因为没有中级职称,也仍然不得不重新进行轮转。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管理办法 篇4

总则

第一条 为稳妥推进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确保与培训相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资金(以下简称“项目资金”)按照多元化投入原则,由政府、本院、选送单位和个人共同出资。

第三条 项目资金实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四条 项目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原则:

(一)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项目资金预算。

(二)权责明确,规范管理。项目资金管理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医院各部门协力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

项目资金的来源与用途

第五条 项目资金由政府、本院、委托培训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第六条 我院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作医院,承担以下费用:(一)培训人员的绩效工资和其他劳动报酬。(二)改善培训条件安排的建设资金。

(三)组织管理、师资培养、住宿条件等经费。

第七条 委托培训人员的单位承担培训人员按国家和地方规定计发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用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费用和福利待遇。

第八条 未纳入中央补助资金培训人员的有关费用按医院规定执行。

第九条 延期培训人员延长培训期间培训费用由个人承担。第十条 中途退出培训又再次参加培训的费用由培训人员个人承担。

第三章 项目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一条 项目资金管理职责。财会科对项目资金进行具体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使用。第十二条 项目资金核算:我院作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培训基地协作医院,接到基地医院安排的补助资金,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关规定核算。第十三条 培训人员基本经费发放管理

培训人员属于单位人,其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缴费、住房公积金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费用和福利待遇,由选送单位负责发放和缴纳;属于社会人的按医院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医院批准后的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的,应按规定程序向财会科报批。第十五条 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加强对项目资金的内控和监督。第四章 附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篇5

各科室、部门:

为加快医院医师队伍的建设,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管理,使住院医师尽快掌握临床知识和技能,保障医院医疗技术长足发展,根据我院医疗专业特点特制定此规定,从2012年7月开始试行,望各科严格遵照执行。

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期三年,科室轮转及出科考核。轮转医师参加科室的临床医疗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工作技能基本训练。

1、轮转:

(1)、内科系统的医师需轮转的科室有:

PICU、神经内科、新生儿科、风湿免疫科、心肾科、呼吸科、消化科。(2)、外科系统的住院医师需轮转的科室有: 儿外科、新生儿外科

(3)、轮转时间:PICU、神经内科、新生儿科、每个科室轮转期为半年,儿外科、新生儿外科、风湿免疫科、心肾科、呼吸科、消化科科室轮转期为三个月。轮转期指在科室参加正常工作的有效时间,由于其它原因包括病假、婚假、产假、事假而致使在科室参加值班的有效时间未满的,假满后要后续补上,否则不给予出科鉴定(因工作需要由医院主管部门安排调出科室的除外)。(4)、科室质量管理组要全面负责住院医师在本科室的轮转及培训工作,认真制定培训计划,为出科前的理论及技能考核打好基础。

2、出科考核:临床能力考核、出科鉴定、院内学分累计。(1)、临床能力考核(临床能力平时考核):包括医疗法律、法规知识、核心制度、常见病诊疗常规及诊疗技能考核,包括所在专业的专科基本辅助检查知识。

(2)、出科鉴定: 出科前由轮转医师按照《医院轮转医师出科考核表》的要求先做自我鉴定,由科主任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对住院医师在本科室轮转期间的表现、职业道德水平包括是否具有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责任感,以及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团结合作等情况,给于公平的评价及鉴定。

(3)、院内学分累计:住院医师在轮转期间每年必须完成院内学分总分的85%。累分方式如下:

第二阶段:定科后在所在科室进行专科培训,为期两年。

1、完成3年轮转,科室轮转期满、出科考核达标、完成院内学分的住院医师定科后方可进入第二阶段的培训。

2、第二阶段培训前,由医务办组织医师考核组对其临床能力进行总体考核,合格者进入第二阶段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将后延轮转时间和后延晋升主治医师的申报。

3、第二阶段的培训内容:

(1)按医院医疗工作的需求和本人的意向,对三年培训结束的住院医师进行定专业、定科室的定向培训。(2)专科理论、技能。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卫生部《2010—2020年医药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

第三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范畴,是为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合格临床医师。特别是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全科医师。

第二章 培训对象

第四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为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一)2011年已被我省医疗机构正式招聘的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和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都要到经认可的培训基地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二)自2011年起,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拟在我省从事住院医师工作的毕业生和拟在我省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全科方向的具备全日制本科学历(在3年内适当放宽至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必须到培训基地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鼓励通过医改实施的《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的受聘人员参加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年后,《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所招聘的具有医师资格的人员,除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外,还应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第五条 申请参加培训的已毕业研究生,可根据其临床培训经历和临床诊疗能力确定接受培训的时间和内容。培训结束后,根据需求,部分住院医师可进入相应的专科医师培训阶段。专科医师培训办法由卫生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六条 培训专科范围

按照卫生部公布的培训专科目录设置要求开展培训。如需增设或调整培训专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报请卫生部审批后实施。

第三章 培训基地

第七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经认定的培训基地内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设置在符合条件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培训基地下设培训专科,具体承担各有关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

第八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管理办法、培训基地标准及培训专科设置标准由卫生部发布。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认定培训基地及培训专科的设置资格,核定培训规模并对培训基地、培训专科进行动态管理,周期一般为3—5年。

第九条 培训基地应当具备满足培训所需的科室设置、诊疗条件和教学设施等基本教学条件。培训专科应当具备满足本专科培训要求的师资队伍、诊疗规模和病种病例等培训条件。

培训基地及培训专科应当选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带教能力的临床医师作为带教师资,并将带教工作作为临床医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带教师资与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比例应不低于1:2。

第十条 培训基地及培训专科应当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制订科学、合理、严谨的培训方案,加强对培训对象的思想和业务指导,强化培训全过程监管,按照培训标准要求做好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四章 培训招录

第十一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据辖区对临床医师的岗位需求和基地的培训能力,合理确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招录计划,并向各培训基地下达培训招录任务。

第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制定辖区培训招录管理办法,并将培训基地基本情况、招录计划、报名条件、招录程序等相关信息通过网络或其他适宜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培训对象根据培训基地情况、招录计划等填报本人志愿,并按要求上报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 省毕教委办公室负责对培训对象报名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汇总招录信息,并报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在培训招录计划内对未被录取的申请者进行调剂。

第十五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本培训招录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录取结果报卫生部备案。

第十六条 培训基地应当与招录的培训对象签订有关协议,并做好个人档案的移交与管理工作。

第五章 培训实施

第十七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3年,培训方式在培训基地带教医师的指导下,接受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相关科室轮转培训,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

第十八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培训标准实施。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医学伦理、人际沟通技巧、公共卫生服务技能等相关知识。

第十九条 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实行培训信息登记管理制度,培训对象应当及时、准确、详实地将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记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中,并妥善保存,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条 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住院医师培训招录、培训实施、质量评估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第六章 培训考核

第二十一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和培训结业考核,以培训过程考核为重点。培训过程考核合格和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是参加培训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

第二十二条 培训过程考核是对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过程的综合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出勤情况、临床实践指标完成情况、临床综合能力和参加业务学习活动等方面。

第二十三条 培训结业考核包括笔试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笔试内容包括医学专业理论、公共科目理论、临床思维能力和相关人文知识。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重点评价住院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治能力。

第二十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培训考核工作,其中培训过程考核主要由培训基地具体组织实施,培训结业考核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部统一印制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第七章 组织管理

第二十六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行全行业属地化管理。

第二十七条 建立由省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省卫生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以及中省直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协调和相关政策制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

办公室负责组建由省卫生厅、部分市州卫生局、高等医学院校、社团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及专家组成的吉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自2011年开始,医疗机构招聘的住院医师须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中选聘,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过渡期为3年。

第二十九条 培训对象培训期间按照所在医院在编职工进行管理。

培训基地与社会化招收的培训对象签订培训暨劳动合同,其人事档案可由医院人事部门单独管理或委托人才服务机构实行代理。培训对象与培训基地职工同工同酬,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按照培训基地规定享受科室绩效工资(奖金)及相关补助待遇,享受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休假制度。培训结束后劳动合同终止,由培训基地按照相关规定为其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培训对象自主择业。

非培训基地选送到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的住院医师与培训基地签订培训协议,培训期间其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待遇不变,费用由原单位负责,享受培训基地的绩效工资(奖金)及相关补助待遇,培训考核成绩作为事业单位考核结果。培训合格后回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第三十条 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及医疗机构要明确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

第三十一条 对未按要求完成培训内容取消其参加考试考核资格,因客观原因培训时间可顺延;对弄虚作假者进行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培训资格;因个人原因需延长培训期限(仅限1年)的,须由本人申请,培训基地同意,培训所需费用由个人承担;延长期内只签订培训协议,不再签订劳动合同,不再享受相应待遇。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二条 切实加强领导,主管省领导负全责,领导小组组成部门的主要领导要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纳入到工作日程,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加以落实。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

第三十三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已纳入我省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作为一种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我省临床医疗人力资源短缺和质量问题。

第三十四条 省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和学员可自筹经费参加培训,鼓励社会和个人资本无偿参与培训工作。

第三十五条 自2015年起拟在我省从事住院医师工作的人员必须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才能进行执业医师注册。

第三十六条 2011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住院医师必须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报考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三十七条 参加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按国家规定年限标准,可提前一年申请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

第三十八条 制定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攻读临床医学与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

第三十九条 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评审基地、统一招生考试、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培训手册、统一考核发证。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条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由省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篇7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档案管理与利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针对的对象主要为毕业医学生, 其有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 是住院医师职业生涯的重要阶段。我院积极落实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各专业基地根据培训细则要求, 为住院医师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纳入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档案的建立起到记录培训工作政策、方法、结果等具体信息的作用。同时其可完整保存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的成绩及表现, 成为衡量住院医师专业水平的一项资料。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 对档案管理与利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选取我院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60人为研究对象, 现详述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60人, 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档案培训组和普通培训组各30人。其中, 档案培训组男女比例为13:17, 学士、硕士、博士比例为16:13:1;普通培训组男女比例为17:13, 学士、硕士、博士比例为17:12:1。两组住院医师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二) 培训方法。普通培训组给予常规培训模式, 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制定培训内容, 分配一位带教教师, 负责培训的日常事务, 在培训结束后填写培训质量问卷调查表。

档案培训组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制定相关的培训方法与途径、考核方式、成绩达标标准等指标,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培训档案。在培训启动仪式上, 将培训档案发放到住院医师手中, 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档案要求开展具体培训活动。在培训结束后同样填写培训质量问卷调查表, 将调查表计成绩单统一放入档案中存档备份。

(三) 评价方法。对住院医师进行综合能力考评。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综合成绩评分。具体包括出科成绩、培训过程评分、培训评价评分, 每项成绩满分均为100分。2.对住院医师在培训满意度方面进行评估分析, 具体包括培训模式, 思维开拓创新性, 出科考核成绩认可度, 沟通及问题解决能力。总体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四)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以例数 (率) 表示, 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二、结果

(一) 综合成绩对比。档案培训组综合成绩明显高于普通培训组, P<0.05, 如表1所示。

(二) 培训满意度对比。档案培训组住院医师对培训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培训组, P<0.05, 如表2所示。

三、讨论

培训档案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建立培训档案有利于对培训内容进行梳理和思考, 以确保培训的规范化与专业化, 从而提高住院医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使得其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实现自身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档案培训组的综合成绩和培训满意度均高于普通培训组, P<0.05, 上述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这表明档案管理与利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的作用明显, 能够有效地提高住院医师培训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具体原因分析如下:1.培训档案涵盖住院医师的病理书写、查房情况、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出科成绩情况等内容, 住院医师根据档案的相关规定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培训中应该完成的任务和需要取得的成绩, 因此可以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 这样有利于调动住院医师学习积极性, 并能更好地配合相关培训工作的开展, 使其培训成绩提升有了基础保障;2.档案培训对带教教师也出了相应的规定, 要求带教教师必须按时完成病历书写的批改, 同时对住院医师临床操作及查房情况做出指导, 从而对带教教师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化要求, 缩小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实际情况的差异。同时, 住院医师培训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需要轮转于各专业之间, 如果没有培训档案的记录, 很难确定住院医师的培训情况, 并且缺乏住院医师培训结果评价的客观标准, 而档案管理则可基于医师实际工作培训, 从科室各个细节方面入手, 来解决问题, 提高了住院医师对培训的满意度, 确保了住院医师培训的公平性。

综上,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引入档案管理, 有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参与积极性, 进而提高培训工作的规范化与公平化, 是培训方法的有效创新, 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民, 鄢阳, 王光春, 等.培训档案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 29 (8) :19-20.

[2]张伟, 赵峰, 陈洁, 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15, 35 (1) :45-47.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作文复习试题下一篇:信的写作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