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班子现实表现

2022-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领导班子现实表现

女性领导者更可能表现公仆型领导行为吗?

摘要:性别与领导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领导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随着服务管理界学者对公仆型领导理论研究的深入,在揭示了公仆型领导在服务性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之后,学术界开始倡导研究人员从组织因素和包括性别在内的个人因素两方面,研究公仆型领导的影响因素,以为服务性企业培养公仆型领导提供指导。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内12家旅游企业的171名员工和47名主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领导者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对其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影响。多层次线性模型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领导者的生理性别对其公仆型领导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2)领导者的男性化气质对其公仆型领导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但领导者的女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团队和员工个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服务性企业在选聘和提拔领导者时,可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测量和识别候选人的性别气质,并优先考虑女性化气质突出的领导者,因为这样的领导者更可能表现公仆型领导行为。

关键词:公仆型领导;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多层次线性模型分析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20208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9720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40205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A030313977)

0引言

近年来,企业管理学术界关于公仆型领导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公仆型领导的定义、特点、计量方法、作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显示,公仆型领导是适用于服务性企业的最佳领导方式[1-2],服务管理学术界和实践界亟需进一步明确“服务性企业应如何培养公仆型领导”这一问题时,我们发现,学术界关于公仆型领导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成果却极为少见,也就难以对上述问题作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回答。

Eva等[3]基于领导者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领导者之所以会表现公仆型领导行为,是出于他们自主决定的动机,而不是受制于他人的动机。那些具有亲社会性、服务导向性和同情心的领导者更倾向于自主成为公仆型领导者。因此,他们建议学术界关于公仆型领导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从领导者的个人因素入手,例如,领导者的性别。

事实上,在早期的领导学理论研究中,学术界就已经开始关注性别对领导行为的影响了。受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与女性相比较,男性更适合扮演领导的角色。近年来,受进化心理学和女性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影响,研究人员指出,由于面对的环境越趋一致,男性与女性的差异趋弱,男女之间的社会表现趋同,因此,男女的性别差异并不会导致其行为表现的差异。正当有关生理性别与领导行为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时,Koenig等[4]通过对69篇实证研究进行元分析后提出,生理上的性别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领导者心理上的性别差异。与生理性别相比较,社会性别对复杂社会系统的解释力要大得多。因此,学术界对性别与领导行为关系的探究不能仅局限于生理性别这一单一层面,而应同时兼顾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两个方面。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试图同时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两个方面,深入、全面地探讨性别对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影响,以便回答“服务性企业更需要女性还是男性领导者”的问题,为服务性企业优化领导者的选聘和晋升机制提供借鉴。

1文献综述

1.1公仆型领导

公仆型领导指领导者在思想上和行动中都把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个人利益之上,并与他人分享权力和地位,以便增大组织成员、组织及其服务对象的共同利益[5]。与大多数领导者视自己为他人的领导或主人、把领导他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动机有所不同的是,公仆型领导者认为自己是“他人的仆人和管家”,因此,他们首先希望为他人服务,而不是首先希望领导他人[5-6]。

美国服务营销学家Berry等[1]明确指出,“优质服务需要公仆型领导”。他们认为,公仆型领导者相信员工的工作能力,他们为员工指明工作方向,制定优质服务标准,支持员工的优质服务行为,授予员工适当的工作自主权,有助于激励员工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1,5-6]。美国组织行为学者Brownell[2]也专门撰文强调,公仆型领导的服务导向与服务性企业“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使命相吻合,因此公仆型领导是适用于服务性企业的最佳领导方式。

目前,学术界已对公仆型领导在服务性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却较少研究公仆型领导的影响因素。根据Eva等[3]的观点,领导者的个人因素(如性别、个性特质、价值观、服务动机等)和组织因素(如权力距离、人本导向等)都会对其公仆型领导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是,他们的观点仍有待于研究人员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1.2性别

1.2.1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別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关于性别的研究主要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两个方面展开。

生理性别(Sex)是指从生理角度将个体分为男性和女性,是婴儿出生后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证实的男性和女性[7]。生物学上一般按照性染色体种类和性征来区分生理性别,个体无法选择,也不会因为社会影响而变化。

社会性别(Gender)是指由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8]。按照社会性别可将人们的性别气质分为男性化气质(Masculinity)和女性化气质(Femininity)两类,其中,男性化气质具有“工具性倾向”,以完成工作为认知重点;女性化气质具有“表意性倾向”,注重关心他人的福利及情感关怀[9]。而无论人们身上的男性化气质还是女性化气质,都不是由其生理性别所决定的,而是通过社会、文化以及心理的影响形成的。正如英国女性主义学者Oakley[10]所言,与生理性别是生物性的、与生俱来的有所不同,社会性别是文化性的、经社会建构而后天形成的。

1.2.2性别与领导行为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Kanter[11]首次将性别引入领导学领域的研究中,并引发了组织行为学界对两性领导风格差异的讨论。

(1)生理性别与领导行为的关系。目前,学术界关于生理性别与领导行为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共识。一些学者认为,领导者的生理性别对其领导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例如,Eagly等[12]研究成果表明,女性领导者倾向于表现人际关系导向的、民主的指导型领导行为,而男性领导者倾向于表现任务导向的、独裁的命令型领导行为。Druskat[13]调查发现,女性领导者更明显地表现出变革型领导行为,男性领导者则更多地表现出交易型领导行为。Groves[14]对大学及公共服务机构的67名男性和41名女性管理者的研究分析得出,生理性别对魅力型领导行为有显著影响,女性管理者比男性管理者更倾向于表现魅力型领导行为。张瑞娟等[15]对82名团队领导者(51名男性,31名女性)和383名员工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女性管理者的授权型领导行为明显高于男性管理者。

另一些学者认为,领导风格和行为的差异并非由性别引起的,而是受社会文化和组织结构的影响[16],因此,领导者的生理性别对其领导风格和行为并无影响。Epstein等[17]认为,男性和女性领导者在同一职位上会表现相似的领导行为和领导效果。Van Engen等[16]对荷兰百货商店的40名男性和30名女性管理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理性别对任务导向、人际关系导向和变革型领导行为都没有显著的影响。Barbuto等[18]通过对129名男性和239名女性州政府办公人员的调查发现,男性和女性领导者在公仆型领导行为的表现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2)社会性别与领导行为的关系。在现有的领导学理论研究文献中,研究人员关于社会性别与领导行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学者们的研究结论比较一致,即社会性别对领导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例如,Kent和Moss[19]对美国东南部一所大学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性别对自评和他评的领导行为都有显著影响,其中,双性化和男性化特质者更倾向于表现领导行为。此外,与生理性别相比,社会性别更能影响领导行为。梁巧转等[20]通过对任职于中国多类企业的73名男性和44名女性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社会性别对任务导向和人际关系导向的领导行为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男性化特质者更倾向于表现任务导向的领导行为,女性化特质者更倾向于表现人际关系导向的领导行为。李鲜苗等[21]的元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化特质与变革型领导行为的相关性较高,男性化特质则与交易型领导行为的相关性更高。

2立论依据与假设

鉴于领导者的领导行为既包括他们针对整个组织或团队的领导行为,也包括他们针对员工个人的领导行为,这两类领导行为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5-6],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同时探讨性别对领导者针对员工个人和团队的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影响。

2.1领导者的生理性别与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关系

近年来,学术界主要根据进化心理学和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解释生理性别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基于性策略理论,在人类进化史中,在男女反复面对不同适应性问题的领域里,他们表现出行为差异;而在男女反复面对相同适应性问题的领域里,男女则会表现出行为相似[22]。这些行为倾向都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因此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塑造并保留下来。Buss等[23]进一步指出,鉴于“食物的选择、栖息地的选择、对捕食者的防御、与社会进行交互作用等等都是不论男女都在反复面对的问题”,因此,“男女的性别相似是远大于性别差异的”。

从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基于性别相似性假说[24],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差异只存在于少数的心理变量上(如性幻想本质),而在大部分的心理变量上,包括认知能力、语言或非语言沟通、个性和社交(如领导力)、主观幸福感、动作行為等都是相似的。另外,基于生物社会理论[25],两性行为的差异主要是由文化情境所决定的。在性别越平等的文化情境中,两性差异越小;在性别越不平等的文化情境中,两性差异则越大。因此,在当前越趋平等的两性社会中,男性与女性的差异也越来越小。

Toren等[26]研究结果表明,领导风格的差异不是由性别因素引起的,而是受到社会文化、组织背景等因素的影响。Van Engen等[16]通过对70名百货公司经理的调查发现,领导风格在性别上没有差异。Barbuto和Gifford[18]对368名州政府办公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领导者在公仆型领导行为的表现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我们认为,无论是男性领导者还是女性领导者,他们在旅游企业中所面对的管理问题都是相似的,如营造服务氛围、激励员工表现服务导向行为等。另外,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73个国家旅游业中男女就业人数的研究结果,旅游业中的女性就业人数占46%。在我国,旅游业中的女性就业总人数超过2000多万,占比超过53%,其中,中高层女性领导者占比超过34%[27]。因此,在这种管理问题相似、两性地位相对平等的工作环境中,男性与女性领导者在公仆型领导行为上的表现并无差异。因此,提出假设:

H1a:领导者的生理性别对其针对员工个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

H1b:领导者的生理性别对其针对团队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

2.2领导者的社会性别与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关系

随着学术界对性别与领导行为关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生理性别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领导风格,社会性别才是影响领导风格的重要因素。Rojahn等[28]发现,与男性化气质者相比较,具有女性化气质的领导者更加热心和乐于助人,也更能理解他人。Chesler[29]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中的权变奖励行为与关心、支持、体贴等女性性别气质相一致。李鲜苗等[21]的跨文化研究结果也表明,女性化特质与变革型领导风格相关性较高,男性化特质则与交易型领导风格相关性较高。梁巧转等[20]对中国多类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领导者的社会性别对任务导向和人际关系导向的领导行为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男性化特质者更倾向于表现任务导向的领导行为,女性化特质者更倾向于表现人际关系导向的领导行为。

根据Bem[9]的观点,男性化气质者更关注工作及任务的完成,女性化气质者则更注重情感关怀、关心他人的福利,这正好与公仆型领导的利他倾向和服务导向相吻合。Lehrke等[30]在对公仆型领导与性别关系的理论研究中发现,公仆型领导风格与女权主义的关怀伦理相一致,因而更符合女性的性别角色。我们认为,公仆型领导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帮助员工发展、授权、平易近人、甘于奉献等行为与人际关系导向的、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关心他人的女性化气质有高度的匹配性。因此,提出假设:

H2a:领导者的男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员工个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

H2b:领导者的男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团队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

H3a:领导者的女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员工个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b:领导者的女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团队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研究设计与过程

3.1问卷设计

根据文献研究的结果,确定公仆型领导行为、男性化气质和女性化气质的操作定义和计量项目。所有概念的计量项目均采用李克特(Likert)7点计量尺度。

①领导者针对员工个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指员工个人感知的公仆型领导行为。选用凌茜等[5]编制的由领导者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帮助员工发展、授权、平易近人、甘于奉献、清正廉洁等7个维度、28个计量项目组成的公仆型领导量表,计量该变量。

②领导者针对团队成员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指团队成员集体感知的公仆型领导行为。采用构成法,把同一个团队的员工对团队负责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评分聚合为团队层次的变量值,来计量该变量。

③领导者的性别气质指领导者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特质。选用卢勤和苏彦捷[31]修订后的14个男性化气质计量项目和12个女性化气质计量项目,从自立的、坚守自己信念的、独立的、武断的、个性强的、有力的、分析力强的、有领导能力的、爱冒险的、果断的、有立场的、进取的、有竞争心的和有雄心的等方面计量领导者的男性化气质;从善解人意的、有感情的、受人赞赏的、忠诚的、有同情心的、对他人需求敏感的、怜悯他人的、乐于抚慰受伤情感的、热情的、文雅的、爱小孩的和温柔的等方面计量领导者的女性化气质。

3.2数据收集过程与样本概况

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们分别在旅游住宿与餐饮业、旅行社、旅游景区与购物商店等12家旅游企业的服务团队收集问卷。委托各旅游企业的人事部或业务部主管分别向各个服务团队的员工和领导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员工指一线直接对客服务的工作人员,領导者指服务团队的直接负责人。请每个服务团队中的3 ~ 5名员工评估团队领导者的公仆型领导行为,请领导者评估自己的性别气质。

共发出领导问卷60份,员工问卷227份,收回有效领导问卷4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8.33%),员工问卷17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5.33%)。其中,男性领导为28人,占总人数的59.57%;25 ~ 44岁的领导为38人,占总人数的80.85%;44.68%的领导的学历在本科及以上;78.72%的领导的月收入水平在4000元及以上;42.55%的领导的工龄在3年及以上。

4数据分析

4.1数据质量分析

(1)可靠性分析

使用SPSS 14.0软件,分别计算了公仆型领导行为、男性化气质、女性化气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这三个变量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98、0.87和0.90,表明各个变量的计量指标都比较可靠。

(2)确认性因子分析

使用LISREL 8.8软件,对公仆型领导行为7个维度的28个计量项目进行确认性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是可以接受的(χ2/df=3.90,NNFI=0.91,CFI=0.92,SRMR=0.083,RMSEA=0.10);②所有计量项目在各自计量的维度上的因子负载都高度显著,因子负载值在0.49与0.99之间(T值在5.99与26.79之间),表明公仆型领导行为各个维度的计量项目都有较高的会聚有效性。

4.2团队层次数据的聚合依据

使用SPSS 14.0软件,计算同一个团队的多名员工对团队负责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评分的rwg系数、ICC(1)系数和ICC(2)系数。在47个团队里,员工对团队负责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评分的rwg值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0.81和0.89,大于学界提出的0.70的标准;ICC(1)值=0.42,高度显著(F值等于3.33,p值等于0.000);ICC(2)=0.74,大于学界提出的0.70的标准。因此,把员工对团队负责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的评分聚合为团队层次的变量值。

4.3假设检验

4.3.1领导者的生理和社会性别对其针对员工个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影响分析

使用HLM 6.08软件完全的极大似然估计程序,分析领导者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对其针对员工个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的跨层次影响。多层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

①领导者的生理性别对其针对员工个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γ系数=-0.15,p >0.1),支持假设H1a。

②领导者的男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员工个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γ系数=-0.17,p >0.1),支持假设H2a。

③领导者的女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员工个人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系数=0.36,p < 0.01),支持假设H3a。此外,我们的补充分析结果表明,领导者的女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员工个人的尊重员工、帮助员工发展、授权、平易近人和甘于奉献行为也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系数分别0.33(p <0.01)、0.45(p <0.05)、0.48(p <0.01)、0.33(p <0.05)、0.43(p <0.01);但是,领导者的女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员工个人的关心员工行为和清正廉洁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γ系数分别为0.19和0.24,p >0.1)。

4.3.2领导者的生理和社会性别对其针对团队的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影响分析

为了分析领导者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对其针对团队的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影响,我们使用SPSS 14.0软件的分层回归分析法,以团队成员集体感知的公仆型领导行為为因变量,首先输入领导者的年龄、学历、收入、工作时间等4个控制变量;然后输入领导者的生理性别;最后输入领导者的男性化气质和女性化气质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

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

①领导者的生理性别对其针对团队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β系数=0.12,p >0.1),支持假设H1b。

②领导者的男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团队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β系数=-0.08,p >0.1),支持假设H2b。

③领导者的女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团队的公仆型领导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系数=0.56,p <0.01),支持假设H3b。此外,我们的补充分析结果表明,领导者的女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团队的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授权、平易近人和清正廉洁也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系数分别为0.65(p <0.01)、0.45(p <0.05)、0.55(p <0.01)、0.41(p <0.05)和0.60(p <0.01);但是,领导者的女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团队的帮助员工发展和甘于奉献行为没有显著影响(β系数分别为0.30和0.35,p >0.1)。

5研究结论、贡献、局限性与展望

5.1研究结论与贡献

在我国企业管理学术界,以旅游企业领导者为研究对象我们首次同时探讨领导者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对其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①生理性别对其针对员工个人和针对团队的公仆型领导行为都没有显著影响。

②男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员工个人和针对团队的公仆型领导行为都没有显著影响。

③女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员工个人和团队的公仆型领导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领导者的女性化气质对其针对员工个人的关心员工和清正廉洁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对其针对团队的帮助员工发展和甘于奉献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现有公仆型领导理论研究中关于前项变量的研究内容,为学术界进一步探讨性别与公仆型领导的关系提供了初步的实证依据。同时,为旅游企业选聘和提拔领导者提供了参考。根据研究结果,建议旅游企业在选拔领导者时,应突破性别刻板印象,关注每位员工身上的性别气质而不是生理性别,通过对候选人性别气质的测量和识别,优先考虑女性化气质突出的领导者,因为这样的领导者更可能表现公仆型领导行为。此外,与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的有所不同,社会性别是经社会建构而后天形成的,它会受到文化情境的影响,因此,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组织的文化情境,来引导管理人员的性别气质,进而激发他们的公仆型领导行为。

5.2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

本次研究采用横断调研法,因此,无法推断性别与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因果关系,建议研究人员今后采用纵断调研法,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本次研究仅在旅游企业情境下探讨领导者的性别与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关系,建议研究人员今后可在银行、保险、移动通信、物流、医院等其它类型的服务性企业对本次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此外,本次研究只探讨了领导者的性别与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关系。文献研究结果表明,除领导者的性别外,领导者的个性特质、价值观、服务动机等个人因素和组织的人本导向、权力距离等组织因素也会影响公仆型领导行为,因此,建议研究人员今后可从其它个人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着手,对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影响因素展开更深入、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ERRY L L,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y in America: Lessons learned[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4, 8(2): 32-52.

[2]BROWNELL J. Leadership in the service of hospitality[J]. Cornell Hospitality Quarterly, 2010, 51(3): 363-378.

[3]EVA N, ROBIN M, SENDJAYA S, et al. Servant leadership: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all for future research[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19, 30(1): 111-132.

[4]KOENIG A M, EAGLY A H, MITCHELL A A, et al. Are leader stereotypes masculine? A meta-analysis of three research paradigm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11, 137(4): 616-642.

[5]凌茜,汪纯孝,张秀娟,等.公仆型领导对服务氛围与服务质量的影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6]凌茜,郭键怡.企业支持与民主监督对公仆型领导行为的影响研究[J].珞珈管理评论,2015(2):16-31.

[7]韩贺南,张健.女性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8]譚兢常,信春鹰.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5: 145.

[9]BEM S L. 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J].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74, 42(2): 155-162.

[10] OAKLEY A. Sex , Gender and Society[M]. Oxford: Martin Robertson, 1972.

[11] KANTER R M. Some effects of proportions on group life[M]// RIEKER P P, CARMEN E. The gender gap in psychotherapy. Boston: Springer, 1977: 53-78.

[12] EAGLY A H, JOHNSON B T. Gender and leadership style: A meta-analysi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0, 108(2): 233-256.

[13] DRUSKAT V U. Gender and leadership style: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i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1994, 5(2): 99-119.

[14] GROVES K S. Gender differences i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andcharismaticleadership[J].Journalof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Studies, 2005, 11(3): 30-46.

[15]张瑞娟,尹鹏飞,王延泽.性别视角下授权型领导、领导-部属交换及其二者关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7): 25-29.

[16] VAN ENGEN M L, VANDER LEEDEN R, WILLEMSEN T M. Gender, context and leadership styles: A field study[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2001,74(5): 581-598.

[17] EPSTEIN C F, OLIVARES F, BASS B, et al. Ways men and women lead[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1, 69(1): 150-160.

[18] BARBUTO J E, GIFFORD G T. Examining gender differences of servant leadership: An analysis of the agentic and communal properties of the Servant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J]. Journal of Leadership Education, 2010, 9(2): 4-21.

[19] KENT R L, MOSS S E. Effects of sex and gender role on leader emerge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37(5): 1335-1346.

[20]梁巧转,杨林,狄桂芳.社会性别特征与领导风格性别差异实证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 2006(3): 9-13.

[21]李鲜苗,罗瑾琏,霍伟伟.基于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方法的性别特征与领导风格及跨文化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 33(5): 160-168.

[22]梁斌,王迣,尹媛媛.性别异同,存异莫忘"同"——心理性别相似说的研究进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5): 136-145.

[23] BUSS D M, SCHMITT D P.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feminism[J]. Sex Roles, 2011, 64: 768-787.

[24] HYDE J S. Gende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14, 65: 373-398.

[25] WOOD W, EAGLY A H. Biosocial construction of sex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behavior[M]//OLSON J M, ZANNA M P. Advancesin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Burlington: Academic Press, 2012, 46: 55-123.

[26] TOREN N, KONRAD A M, YOSHIOKA I, et al. A cross‐national cross‐gender study of managerial task preferences and evaluation of work characteristics[J]. Women in Management Review, 1997, 12(6): 234-243.

[27]石培華.中国旅游业对就业贡献的数量测算与分析[J].旅游学刊, 2003(6):45-51.

[28] ROJAHN K, WILLEMSEN T M. The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and likability of gender-role congruent and gender-role incongruent leaders[J]. Sex Roles, 1994, 30: 109-119.

[29] CHESLER P. Woman’s inhumanity to woman[M]. New York: Nation Books, 2001.

[30] LEHRKE A S, SOWDEN K.Servant leadership and gender[M]// DAVIS C J. Servant leadership and followership, Palgrave Studies in Leadership and Followership. Cham: Palgrave Macmillan, 2017: 25-50.

[31]卢勤,苏彦捷.对Bem性别角色量表的考察与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17(8):550-553; 546.

Are Female Leaders More Likely to Behave Servant Leadership Behaviors? : An Empirical Study About Sex, Gender and Servant Leadership

LING Qian1,HU Rong1,GUO Jianyi2

(1.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2.Southern Finance Omnimedia Corp., Guangzhou 510000, China)

作者:凌茜 胡蓉 郭键怡

第2篇: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及其表现形式

摘 要 在我国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亟待转型、教师专业化队伍亟待建设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关键期,亟需教师领导力的依托。本文对教师领导力概念进行分析、归类,并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进行探讨,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揭示其具体表现形式。

关键词 教师领导力 构成要素 表现形式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美国“教师专业化”改革进程,“教师领导力”(Teacher Leadership)成为各国教育专家的研究新宠。目前中国处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期,也亟需教师领导力的依托。《国家中长期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克服行政化倾向,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亟待转型,教师专业化队伍亟待建设的背景下,改革和发展最好的立足点便是从广大教师入手,实施分布式领导,激发学校发展潜能,达到效能最大化。

1 教师领导力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教师领导力的认知各不相同,尚无统一界定,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将它看做是一种能力,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行为,三是把它当成一个过程来看待。

1.1 能力说

陈明和董继承、吴金瑜和戴绚、李款和蒋莹莹等国内学者认为教师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影响的能力,因此他们主要从领导力即影响力角度对教师领导力进行了界定,认为教师领导力是一种综合性领导力,其发挥的积极影响力是最主要的。①②③

1.2 行为说

国外知名专家与学者在概念界定过程中基本上未区分“教师领导力”与“教师领导”,将两者合二为一,被概念化为一系列集体的行为和实践。哈里斯为教师领导力下的定义是,无论教师是否占据领导职位,教师领导力在本质上是指教师实践的以授权和代理的形式在分布式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领导行为。④兰姆博特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教师能参与到团队中去行动,去激发环境中存在的互信的潜能,去关注建构意义或以一个新行动者去有目的地设计活动框架的行为。⑤斯皮兰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教师试图影响其他成员的动机、实践和知识的活动。⑥哈里斯和缪伊斯综合了诸多专家学者的看法,将教师领导力界定为一种领导力模型。“这一领导力模型意味着必须创造一个所有组织成员共同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大家在这样的环境中共同构建起组织的价值体系并深化对组织的认识,一起为某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或者为共同的目标体系而不懈努力。教师领导力被概念化为一系列集体的行为和实践,其主要关注点在于学校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⑦

1.3 过程说

此外,有一部分专家学者秉持着“教师领导力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的观点。安德森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领导者设定方向、目标,影响其他人朝着这些目标不断前进的过程。它是一个流动的、领导者与追随者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教师领导力行使主体既包括位居正式领导职位的教师,也包括非正式领导的教师。⑧陈盼综述了国际视野下对教师领导力的定义,认为教师领导力指的是这样的过程,即在行政上权力下放,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提供机会和支持;在教学上赋权给教师,使教师能够自主引导专业发展,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⑨

关于教师领导力的三种主要界说昭示着教师领导力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它们从不同侧面对教师领导力内涵所作的揭示在许多方面存在共同点,而在另一些方面能够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综合以上各位专家学者的界定,本研究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领导者在与学校、同事、学生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实践,对他们施加综合性影响的能力。教师领导力行使的主体是学校里的所有教师,无关职位、任命及职权,所有教师均能够成为领导者。

2 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探讨

领导力这一概念出现在管理学,在该学科领域被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对其构成要素的研究已趋于科学化、系统化和成熟化。领导力五力模型便是其中已被广泛认可、相对权威的一种领导力构成要素模型。感召力、前瞻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这五力成为形成领导力必不可少的五个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石梦菊根据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共识,将领导力深化为三个层面,包括个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每个层面由不同的构成要素组合而成。个人领导力构成要素为前瞻力、感召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与领导力五力模型构成要素一致。团队领导力由团队凝聚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信任四大要素综合构成。组织领导力离不开战略决策力、沟通力、组织学习力、组织创新力、组织变革力和社会责任力这六大要素。⑩他已比较全面地深入分析了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对分析教师领导力的构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然而,相较于管理学对领导力研究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教育领域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分析探讨与建构却是零星琐碎的,专家学者们从自己的理解出发,自成体系,并未形成具有公信力的构成要素的分析框架与模型。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课题组直接将领导力五力模型应用到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探讨之中来具体解释教师领导力。豘哈里斯和缪伊斯总结了英国学者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观点,认为分享决策权、相互合作、积极参与、专业学习、付诸实践这五个方面是最主要的。豙徐红莲在关于领导力研究综述中提到了诸多学者对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的不同分类与概括。有学者将教师领导力看作是个人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变革能力或亲和力、沟通力、激励力的综合。另有学者将教师领导力分为课堂内的领导力和课堂外领导力,前者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后者涵盖教师与学生之间、同事之间、学校之间的影响力。豛肖月强和袁永新从权力性要素与非权力要素出发,将行政领导力、专业领导力、人际领导力、自我领导力这四个维度作为教师领导力的有机构成。豜显而易见,学界分析探讨教师领导力的构成要素相对纷繁复杂,如对教师领导力的概念界定那般,尚不明确,使教师领导力水平的测量遭遇极大的困难。

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教师领导力可由参与决策力、变革力、洞察力、沟通力、合作力、激励力、引导力、控制力等要素构成,存在于教师领导者与学校、同事、学生的互动过程之中,但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上各有侧重。在学校层面,教师领导力主要是参与决策力和变革力;在教师层面是洞察力、沟通力、合作力、激励力、引导力;在学生层面为洞察力、沟通力、激励力和控制力。而这些力的发挥与施展均离不开教师领导者个人魅力这一核心要素的强大支撑,教师领导者有了个人魅力的助力,才能游刃有余地将各个力施展得恰到好处,教师领导力才能在各力和谐共振之下谱出华美的乐章。图1是教师领导力构成要素图,简单呈现了三个层面的教师领导力构成。

3 教师领导力的表现形式

教师领导力可按照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来解析其构成要素,每个层面构成要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故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下面就从这三个层面出发来阐述其行为的具体表现,将它们予以直观呈现。

3.1 教师领导力在学校层面的表现

教师是学校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以领导者的姿态,充分发挥自身的光与热,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为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走更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教师领导者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抓住既有机遇,主动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事务决策,变革学校现行存在着的不良境况。简而言之,教师的领导力在学校层面的主要特征可归结为两点:积极参与决策、主动提出变革。具体而言,教师的领导力可通过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事务的决策、主动提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决策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提交关于教育教学的方案等行为来展现,彰显教师的参与决策力和变革力。

3.2 教师领导力在教师层面的表现

教师群体是一个个教师相互联结而成的人际关系网。教师要充分行使其领导力,施加影响于其他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扬其自身的洞察力、沟通力、合作力、激励力、引导力,友好沟通,交流共享,密切合作,同其他教师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出信任、融洽、和谐的文化氛围。涉及到具体的行为表现,主要体现在了解并指导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活动新想法、倾听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协调教师间的意见与分歧、激励与引导其他教师说出自己的想法等情境中。尽管教师领导者为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综合发扬多种多样的“力”,然而,合作力和沟通力的发挥却是最为关键的。教师领导者只有与群体中其他教师友好沟通,交流互动,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将合作与沟通发挥到极致,才能够使所有教师齐心协力,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难题,攻克教育教学难关。

3.3 教师领导力在学生层面的表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为切实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必须以领导者、引导者自居,充分利用自身的洞察力、激励力、引导力和控制力,把握学生发展方向,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强有力的控制力。教师在课堂内外均对学生施加影响力,但课堂上的影响是其主要方面。教师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为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激励他们思考,引导他们产生新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学生,完全掌控好整个课堂,令学生认真听讲、积极主动。这些表现将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领导力予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控制下达成学习目标,促成质的飞跃,茁壮成长。

在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是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之源,如巴思所言,“最可靠、最有用、最方便、最专业的就是共存于学校同一屋檐下的教师”。豝教师虽然并不都居于正式的领导职位,但他们也具有领导力,正如领导力大师保罗·赫塞所说,“领导力是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过程,影响他人做本来他可能不会做的事情。领导力就是影响力。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领导力,只要你成功地影响了他人的行为,你就是在使用领导力。领导他人基本上基于专业才能或者个人魅力,绝对不是单纯地依靠你的职位称呼。”豞因此,学校应当积极鼓励所有教师行使领导力,所有教师应当强化自身的领导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帮助同事提升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翁聪尔

第3篇:经济制度·现实功能·党的领导

什么是社会主义,无论是对于社会主义理论还是社会主义实践都是最为基础的前提性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理论不可能是科学的,实践不可能是有效的。而解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探究社会主义的本质,因为本质决定了一个事物为什么是其所是。对于以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同样存在一个对这一问题如何理解与把握的问题。纵观我们党的百年历程,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先后经历了经济制度论、现实功能论、党的领导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认识并非截然断裂,而是既有反思、也有继承,既有检视、也有发展,其中之经验需要总结提升,教训需要分析汲取。本文试就这一认识过程的演进逻辑进行浅析,以期推动对相关问题的争鸣研究。

一、经济制度论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纯粹公有制与计划经济的制度结构理解为社会主义本质。即使与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本出一源又分道扬镳的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很多政党,由于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在很长时期内也持这种观点。尽管其在实践中主张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渐进改良,并据此调整自己的理论与之相适应,但在思维的根底处仍视公有制与计划调节为理想社会之本质,认为这种制度结构虽在现实中尚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但作为一种未来的理想范型是不能被否认的。比如作为民主社会主义政党主要代表的英国工党直到1995年才修改了其党章著名的第四条即公有制条款。

这种将纯粹公有制与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普遍性认识之所以存在,有其理论支撑与现实背景。就理论支撑而言,资本主义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潮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尽管并不科学,但其产生本身就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与自由市场引发的各种问题的批判性回应,都主张某种形式的公有制与计划调节。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或者说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这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并予以彻底化、系统化,在借鉴、扬弃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生产关系制度进行了科学描绘。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就應该“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资本论》第一卷二十四章最后也指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由于马克思主义将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视为资本主义与理想社会的根本区别之一,并且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对之进行了深刻论证,所以其观点的逻辑力量极强,影响广泛,公有制与计划调节的理念由之被牢牢地与共产主义联系在一起。就现实背景而言,尽管自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迄今,资本主义仍有生命力与巨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发表时资本主义尚处于早期阶段,但严重的危机、激烈的对抗、失序的冲突一直存在,特别是高度破坏性的经济危机和惨绝人寰的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不能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及生命力产生严重质疑,甚至滋生出对资本主义的绝望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对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新的经济制度与社会形态的憧憬与呼唤就成为自然。急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现实愿望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生产关系上的革命性理论相结合,生产关系上的公有制与经济计划自然就被人们认为是现实社会主义应该具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明显标识。不仅马克思主义者这样认识,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群体这样认识,资本主义的支持者也这样认识,将社会主义视为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上的对立物。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将纯粹公有制和经济计划视为社会主义的天经地义,从而在革命成功之后不久就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制度以努力跨越资本之恶,而且认为,一旦这种制度得以建立,经济就可以获得迅速发展,不仅现代化任务不在话下,而且共产主义的实现也指日可待。如果说在马克思那里,未来社会建立在对资本主义扬弃的基础上,是一个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需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尤其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在现实中,社会主义则成为了与资本主义相并存并且对立的一种制度模式,马克思社会形态更替意义上的借鉴、利用、扬弃自然也就不可能实现。进而言之,在这样一种紧张对立、互不信任,内在认定为仇敌,甚至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情况下,作为正常国家之间的学习、借鉴、利用、吸收也难度极大。当然,以往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国家迫于经济社会的现实需要也尝试过向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制度学习与借鉴,比如列宁搞过新经济政策,主张要乐于汲取国外的好东西,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前也在国外引进过一些工业设备材料,但这都并非主流。当时主导性的观点是认为,即使相对孤立封闭发展,只要加于生产力的束缚被打破,实现生产关系上的破旧立新,人们的劳动热情与创造能力就会被充分激发调动,生产力水平就可以一日千里,理想社会也就是一个历史的近景事业而非远景理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之所以最终被斯大林模式所取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过急过快,生产关系上之所以追求一大二公、纯之又纯,原因当然很多,但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原因不容忽视。在这种思维方式下,生产力的落后状况不仅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并将之视为政策制定的前提,发展的低起点以及与先进国家水平的巨大差距反而激发了发展上的激进浪漫主义。比如,就苏联而言,1936年斯大林就宣布已建成社会主义,1939年和1952年两次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赫鲁晓夫1957年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15年内赶上和超过美国,1959年在苏共二十一大上宣布苏联进入全面建设共产主义时期,1961年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又宣布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则发动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跑步进人共产主义。

在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被过度放大,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了生产关系决定论,而生产关系又是在上层建筑的主导下推动建构的,生产关系决定论又体现了上层建筑决定论,而上层建筑很大程度上又是由领导者的意志所主导,上层建筑决定论由之又展现出唯意志论的内涵。不管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制度做何种评价,正面也好,消极也罢,同情式理解也好,辩证性分析也罢,其确实某种程度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在此所谓历史,就是历史阶段、历史条件、历史思维,所谓唯物,就是客观规律特别是物质生产力标准。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不考虑历史阶段的现实条件,缺乏历史的过程思维,夸大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急于求成,必然陷入主观主义。正如邓小平总结的:“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中国过去就是犯了性急的错误。”这也说明,要想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非易事,决不是仅仅通过阅读原著、研究理论就可以做到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事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深化认识。本本与理论当然重要,但绝不是政策制定的出发点。

二、现实功能论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历史地看,传统经济制度论本质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有其积极作用,但长期不可持续,最终导致了发展趋缓甚至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也难以有效改善。现实的经验教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难道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纯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制度结构吗?为什么这种制度结构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发挥作用?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张力为什么如此巨大?改革开放前后的一段时间,邓小平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密集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他指出,不能因为有社会主义的名字就光荣、就好。“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既然如此,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呢?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他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两个:一个是发展生产,一个是共同富裕。随着实践的推进与认识的深化,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基本原则被进一步发展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明确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换言之,本质就是社会主义应该具有的功能,应该实现的价值,这表明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观上实际秉持的是一种“现实功能论”思维。在此意义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凡是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优化、社会和谐、国富民强的,凡是能够增加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什么样的制度我们都可以采用。由之,制度问题上的实践标准也就确立了起来。这种功能论的本质观确实解放思想,这是因为,如果在社会主义本质观问题上不能解放思想,而是固守陈规,把传统的经济制度视为本质,中国的经济改革一步也推不动。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起步并不断深化,首先得益于在社会主义本质观问题上开始打破教条,解放思想。归根结底,要按照社会主义应该具有的现实功能来推动制度结构的变革,推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制度固然重要,但制度的建构不是目的本身,制度最终服务于要实现的功能,应该根据功能推进相关制度机制的立、改、废。“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就要坚决破、坚决改。”确实,只有体现出相应的功能,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名实相符。邓小平众所周知的“猫论”不过是这种功能论本质观的形象说法而已。“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根据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推动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推动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所谓“现实功能论”的本质观不过是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另一种学理化表达而已。

邓小平从功能角度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影响极为深远。此后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社会和谐”,习近平提出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所指向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具有的功能。当然,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功能的认识还限于经济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功能的认识愈益全面、愈益系统、愈益深人,特别是把物的尺度和人本身的尺度、經济的尺度和社会本身的尺度、客观尺度和主体感受尺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功能论思维的指导意义也愈益明显。分析至此,可能依然会有疑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尽管指导意义重大,但其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逻辑呢?完全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中之所以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追求建立公有制和实行计划调节,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一种制度结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社会正常发展功能受到极大限制。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不是为制度而制度,更没有把任何制度神圣化,制度的变革最终还是为了实现科学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功能。“马克思、恩格斯从不抽象地推崇任何结构性质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人的各种需要及其满足,这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发现的历史规律也表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的制度性、规范性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真正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实际是人的需要及其满足,以及为满足这些需要所必修的各种物质、社会生活条件的创造。因此,一切属于制度性、规范性的东西都不是独立自在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归根到底,它们的去留取舍都要取决于它们的社会功能,即取决于它们能否适应为满足人的需要所必修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否真正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实际功能。”就此而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正本清源,返本开新,比以往主要从抽象经济制度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更接近于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与社会主义的真义。这也启示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不必沉溺于抽象概念与理论思辨,只要生产持续有效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满意,就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就可以说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正所谓反朴归真、大道至简、极高明而道中庸。

三、领导力量论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功能论本质观指导下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释放了全体民众的活力,持续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错综复杂。就国内而言,改革、发展、稳定、安全任务繁重,贫富差距、利益冲突、思想分化等各种问题、挑战层出不穷,转型与变迁中的社会本身日益复杂化,民族复兴使命光荣但任务艰巨;就国际而言,形势风云变幻,西方国家在各领域各方面以各种形式对中国遏制打压,风险时代各种不可测因素明显增多,各种风险因素传导性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党的领导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持续凸显。作为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和唯一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如何,特别是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扩开放、防风险、保安全的能力如何,决定性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否顺利推进。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复兴进人关键期,改革进人攻坚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际上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力度也明显加大。“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同时,今天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所面对的问题也有很大不同,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也有了更多期待和更高要求。”“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种情况下,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更是成为我们能否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接续创造辉煌,中国社会主义功能能否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能否持续体现的关键所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才提出新时代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正所谓事在人为,事要靠人为!

以下从三个方面对“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这一判断进行分析。

其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表达了一个事实判断。纵向而言,不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形成,还是推进完善,中国共产党都以重任在肩的使命意识和舍我其谁的担当觉悟发挥着领导之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在1979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由之可见,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之初就将党的领导视为其内在的核心性要素,现在提出这一判断不过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这种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内在关系进一步突出、强调,用规范的文件语言正式予以明确化而已。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横向而论,党的领导贯穿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党中央是顶梁柱。”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党的领导已经完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的、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关键性力量和本质性维度。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甚至可以说,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无法区分。

当然,这样强调是以认可中国共产党事实上具有的领导能力为前提的:如果没有相应的领导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領导也不会成为其最本质的特征。正是卓越的领导能力将本质观上的功能论思维在实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得社会主义应该具有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应该具有的功能得到了发挥,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迄今为止的巨大成功,决定了党的领导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性维度。就此而言,党的领导作为最本质特征是以能配位、因能配位。

在此,作为思维方式的本质观和作为领导力量的本质观也形成了很有意思的关系:党要发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作用,首先需要深刻领悟这种功能论思维并将之有效落实到实践中,功能论本质观尽管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正本清源与返本开新,但如果不上升到党的领导与执政理念层面,也发挥不了巨大作用,因为徒有观念不足以自行,观念要发挥作用必须有接受并落实观念的人。就此而言,有效的党的领导本身就包含着对功能论本质观的接受与落实,就要求实践的功能论思维内化为全党共识。

其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体现了一种应然预期。事实判断主要着眼于党客观上所具有的领导能力及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体现出来的重要作用,价值预期则着眼于党的领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关键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尽管中华民族开始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但要在未来三十年的时间内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真正走到世界舞台中心、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我们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可谓时间紧、问题多、挑战大、阻力强。“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完成既定的宏伟蓝图,关键还是要依靠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相信并且期待:党的领导必将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进一步成功,其作为最本质特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应具有的意义将会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更大程度上体现出优越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一定能够实现。就此而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这一重大判断的提出,实际上意味着党本身一种庄严的公开宣示:作为最本质特征,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有责任使命、有信心能力带领全国人民再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华章,再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辉煌,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会始终坚守初心、不辱使命。“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正是基于这种面向未来的信心能力,我们才能够并敢于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四个自信的基础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其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彰显了一种治党决心。既然党的领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此重要,党的领导本身如何加强和改善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正所谓打铁必须自身硬,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深刻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如果不全面从严治党,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无法进行伟大斗争,无法实现伟大梦想,更无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这一点,我们党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与非常明确的意识。“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结语

以上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本质认知的三个阶段或者说三个维度。如上所述,这三个阶段的认知并非截然断开、毫无关联,而是存在一个继承扬弃的关系:现实功能论的本质观尽管深刻批判了传统经济制度论的本质观,彻底解构了纯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但探索与中国现代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努力并没有停止,我们要否定的不是公有制本身,而是过去那种特定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应确立与中国国情与阶段相适应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我们否定了作为一种体制的计划经济,但并不否定对于经济的合理计划调节。换言之,传统经济制度中诸多可资利用或具有积极功能的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获得了现实生命力与新的实现机制。领导力量论的本质观本身则要求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确立起面向实践的现实功能思维,注重求实、务实、落实、实在、实际、实效、实绩。可以说,在实践基础上我们党百年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反思、总结、继承、发展的扬弃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得以开创并持续推进,成就輝煌,前景光明!

就这样一个三阶段的认识演进过程而言,我们党最初对社会主义完全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来理解的,把理想与现实、本本与实践未做实质性区分。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个问题上一开始颇有点照本宣科的味道。而到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特别是社会主义本质观之后,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已经变成了中国的现实和实际,因为政策制定要具有问题意识,政策落实要发挥现实功能。明确的现实功能思维本身就是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产物。而到新时代,领导力量论的本质观提出后,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已经形成了非常明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带有鲜明中国特色、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体系化理论。社会主义从书本真正走到了中国大地上,从理论真正转化为中国的成功实践,从普遍理念真正成为中国自己的产物。这样一个认识逐步演进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越来越深人的过程,就是我们党对“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解越来越深入的过程,就是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接中国地气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来越成功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在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中逐步证明自己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展示必然性的过程。

责任编辑:王晓洁

作者:李海青

第4篇:领导现实表现

XX同志现实表现材料

XXX

XX,男,藏族,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78年11月出生于甘肃卓尼。1994年9月至1998年6月在甘肃省临洮农校畜牧兽医专业就读,1998年7月分配到甘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200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12月提任州畜牧兽医站动物疫病防治科副科长,2006年12月借调到州兽医局负责防疫科工作,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任州兽医局防疫科副科长,2008年9月被选为州兽医局机关党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2010年12月1日提任州兽医局防疫科科长,2011年6月9日任州农牧局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

一、政治理论学习情况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注重自身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的提高,在政治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较强的政策、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政治思想觉悟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工作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廉洁奉公、牢固树立并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二、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是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动物防疫各项措施。强化动物基础免疫工作。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结合全州实际,制定下发了《甘南州2011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实施方案》、《甘南州2011年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组织人员为各县市调拨了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用疫苗,对免疫进展情况实行周报制度,随时掌握全州的免疫进展情况,督促进展慢的县市加快免疫进程,确保了全州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如期完成。全州连续五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动物防疫暨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连续三年走在全省前列,探索了牧区防疫的新路子。进一步提高了监测范围和监测频率。加大了对牲畜W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疫情普查监测和消毒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村级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为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奠定了基础。

二是加强监管,努力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了农药、兽药(渔药)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开展了农药、兽药、饲料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了农牧业投入品、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放心兽药入户”专项行动和农资、兽药饲料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有效净化了农药、兽药经营市场。积极配合省农产品检测部门对我州农贸市场及畜禽产品销售点、生鲜乳销售点、蔬菜基地开展了农

畜产品例行抽检,第三季度农畜产品检测合格率均达到了100%。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有效保障了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参加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牲畜引进防检疫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该《条例》已经2011年9月1日由州人大常务委员会发布实施。

三是提高认识,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被州兽医局确定为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具体负责单位创先争优的信息收集和各类材料的上报等工作,在活动开展过程严格按照局党委的要求和部署,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州直农牧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州兽医局党支部被州农牧局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在干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3篇专业报道发表于《甘南日报》上,为全州畜牧业发展建言献策。

1999年被甘肃省畜牧局评为全省动物疫病防治先进个人;2001年被州畜牧局评为州直畜牧系统畜牧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2005-2006年被甘肃省兽医局评为全省先进兽医工作者。2007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06年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一项,2006-2007年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二项,甘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该同志在工作和学习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

有一些欠缺之处,主要是学习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不够全面系统。

四、党委评价

该同志任州兽医局防疫科科长以来,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大是大非面前政治立场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工作思路清晰明确,勇于开拓创新,工作认真负责,受到了局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XXX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5篇:领导同志现实表现

XXX同志现实表现

思想政治素质高。两年来,他认真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勤于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能够抓住在省委党校系统学习的有利时机,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学科发展观的精髓,仔细研读十八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宪法》、《监督法》、《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法律水平不断提高。熟悉人大常委会工作规则,较好地把握了人大工作的法律性与程序性,增强了监督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人大监督的实效。

依法履职能力强。紧紧围绕“工业强市、项目支撑、沿海开放、民生保障”四大战略,立足分管工作,着眼于全市发展大局,认真开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执行和财政预、决算的审查与监督工作,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助推了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规范了预算执行,促进了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和财政绩效的提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两年来,组织专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开展情况、主题概念园区重 1

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中小企业促进法和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安全生产法执法情况开展了“三查(察)”活动,形成了审查报告和调查报告,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交政府认真办理,收到了良好效果。

组织领导能力过硬。经过多岗位锻炼,熟悉财政经济和行政工作,领导经验丰富,能够将党的方针、政策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能够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充分调动并发挥分管部门的积极性,注重理顺好各联系部门的关系,有较强领导艺术和组织协调能力。

工作作风踏实。他能够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在工作中始终贯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围绕市委工作的重点、人大工作的特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广泛接触基层干部群众,了解实际,掌握实情,不搞形式主义,真正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以严明的纪律、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

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他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始终按照《党政干部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坚持率先垂范的作人准则,做到了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做,坚持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自觉遵守中央和省、市关于严禁领导干部违规购建个人住房、不准收受礼金、礼券,不

操办婚丧事宜等规定,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立,善于团结同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第6篇:领导现实表现材料

***同志现实表现材料

***,男,汉族,现年***岁,*****镇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年参加工作,****年任团县委副书记,*****年任团县委书记,****月调任***乡政府乡长,**年***月任***乡党委书记至今。

该同志是一个学习型的干部,是一个务实型的干部,在参加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能与时俱进地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农业科技知识,着力提高自身政策理论素质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无论在团县委工作的七八年时间,还是在乡镇工作的五六年时间里,都干出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组织的好评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年被县委评树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年度被县委评树为优秀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谋工作,着眼大局,超前决策,狠抓落实。

在经济工作中,***同志认真及时地学习中央的大政方针,按照上级的决策部署,认清形势和任务,在吃透上情,

1摸清下情的基础上,能适时地找准上级决策精神和当地实际、群众愿望的最佳结合点,做出科学决策。***乡碱大水苦,地瘠民穷,属全县贫困乡镇之一。他到***乡任职后,针对水质恶化、结构单一的乡情,和党委一班人提出了“科教兴乡、支柱富乡、草业稳乡、畜牧强乡、生态保乡”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积极组织乡村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结合各村实际,把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劳务输转、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在他的带领下,***年全乡棉花面积达到2.8万亩,亩均收入1500元以上,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共完成造林128万株,人均植树128株;衬彻渠道40公里;种植优质紫花苜蓿2350亩,发展规模养殖户320户;劳务输转4600人次;向上争取资金80万元;为了解决群众的卖难问题,托熟人,找关系,多方联系,招商引资1000万元,又新建加工企业2户,全乡4家棉花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元以上,既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又拉动了棉花产业的长足发展。组织农技人员引进推广棉花、玉米等新品种20多个,从产前、产中、产后为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现在全乡棉花面积逐年扩大并形成支柱产业,2006年,全乡棉花面积达

3万亩以上,人均3亩,占总播面积的96%,居全县首位,全乡经济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但水苦碱大的乡情多年来一直制约着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全乡群众、政府所在机关单位、居民的吃水难问题,***同志积极跑项目、筹资金,经多方协调联系,修建3个供水站,解决了11个村,67个社,10个单位,2378户,9636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并积极筹资金,整修学校危房5000多平方米,整修村委会2个,通村公路铺油6公里,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工作环境,促进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他带领党委一班人时刻不放松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和教育卫生事业。在按照“六好党委”、“五好支部”的标准抓好辖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同时,创造性的开展支部加协会,组建了棉花产销协会,从而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他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定执行依法行政,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

难点问题,切实加强信访工作,按照政策和法律依法及时合理地解决群众的诉求和具体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保持了全乡的稳定、和谐、祥和。

带班子,以诚相待,凝聚力量,团结工作。

作为一班之长,他非常注重班子内部的团结和整体功能的发挥。严格按照“六个好”的要求,把握大局,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用好干部,切实做到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努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班子的整体建设。同时也注重班子成员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和思想观念的教育,鼓励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大胆闯,埋头抓,扎实干,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保证党委决策的贯彻落实。他善于营造一种识才、用才、爱才的良好氛围,用干部,任人唯贤,不搞亲疏,论是非,旗帜鲜明,不计恩怨,把愿干工作,能干工作的干部用到主要岗位上,充分调动班子成员和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经常与班子成员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切磋工作,不断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和配合,乐于为班子成员搭“后台”,支持他们大胆工作,按照班子成员的特长和专长合理分工,明确

各自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经常深入村社调查研究,帮助干部出点子,想办法,解难题,从而使各级干部真正能把心思放到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到抓发展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待自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清廉从政。

***同志始终能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地位观。在党、政一把手的岗位上工作多年,时刻注重自己在全乡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中的形象,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和影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洁身自好。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他自己首先不做。***同志能经常性地对照党纪条规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求自查自己的作风和行为,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以正确的心态和积极奋进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发展,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和干扰。能经常到工作第一线,调查研究,督查指导工作。在全乡干部群众中树立了一个清廉从政、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第7篇:领导干部现实表现

赵欣同志现实表现

赵欣同志2006年1月任通河县人民政府县长,2010年5月任中共通河县委书记。工作中,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是一位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密切联系群众,宗旨意识牢靠;工作求真务实,富于开拓创新;廉政勤政,自我要求严格的好干部。

注重理论学习,政治立场坚定。赵欣同志始终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保持良好的读书思考习惯,努力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品格,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有较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县委的要求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体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觉悟。同时,除了自己坚持系统的理论学习外,他还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在全县形成了人人讲学习、人人比学习的浓厚氛围。

工作开拓进取,组织协调能力强。赵欣同志在领导

岗位上工作多年,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工作。特别是担任县委书记后,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意识和较高的组织领导水平。工作中思想开拓,勇于创新,在深

1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通河实际的强县发展战略,超常规设定工作任务目标,以高压态势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带头抓各项工作落实,经常深入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并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能够按照《条例》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任人为贤的干部任用路线,注重采取竞争方式选拔干部,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亲疏好恶搞不正之风,带头树立了正气,做到了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有效调动了全县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干部群众对此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各级干部都心悦诚服地工作。善于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大事、要事共同商量,集体决策,从不搞一言堂。十分注重维护班子的团结,注重树立班子的形象和权威,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讲,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

工作作风扎实,宗旨意识牢靠。赵欣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倾心关注弱势群体,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用朴实、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他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不推脱,亲自接待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每年都接待上访群众几百人次,

召开信访协调会、听证会十几次。坚持每个月都定期听取重点信访问题处理情况的汇报,把重点信访案件列为督办项目,规定办结时限。通过大量艰辛工作,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彻底得到解决,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每年都抽出3个月以上时间,深入到乡镇村屯,与农民群众坐在炕头上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召集有关部门召开现场会,专题研究解决,使矛盾得以及时化解。他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在工作上给予重点倾斜,深化了“四三二一”包扶工程和“千名干部进农村,服务群众促和谐”活动,实施了泥草房改造、保障性住房等一大批惠民工程。本人亲自包扶企业下岗职工和农村贫困户,帮助他们逐步脱贫,自食其力。

严格要求自己,表率作用突出。赵欣同志把清廉为政作为座佑铭,能够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他严于律己,在执行各项制度上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办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对于重大工程的招投标,全力支持政府依法运作,从不干预具体操作,不搞包办代替。自己的家属、亲友也绝不插手任何工程。严格按照《条例》选拔任用干部,认真遵守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避免了

暗箱操作和少数人说了算。赵欣同志担任领导多年,但从未利用特殊身份和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的“有正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品格和作风得到了县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主要不足:对工作的标准要求过于苛刻,对干部的要求过于严厉,过于强调工作的效果,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调动的不好。

第8篇:领导同志的现实表现

柳林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薛向中同志现实表现材料

薛向中同志2011年9月到柳林县住建局担任纪检组长。一年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公正廉明、严于律已的工作作风,勇于创新,积极向上的工作干劲,使他树立起了一名纪检领导者的威信,塑造出了新时期住建纪检领导者的新形象。该同志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持廉洁自律,保持一身正气,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勤奋好学,素质过硬

***同志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精神,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注重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执法管理能力。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了党校开设的有关学科,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研究生文凭。他还注意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更好地完成工作奠定基础。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同时,他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与同事们交流,力求共同提高,在全局营造政治业务学

1习赶、学、比、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廉洁自律,笃守公正

****同志在工作中原则性强,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增强拒腐能力。他注意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坚持民主集中制,在**维修整饰工程、**设备升级改造等多项施工建设中严格按照财政要求实行公开招标的方式,做到财政支出透明。在各项重大事项上坚持班子会上商议决定,避免失误。他坚持群众路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意见,严格自警自律,坚持执法公开、公正、公平,真正做到了廉洁自律,笃守公正。

三、发扬民主,团结协作

作为一把手领导,***同志落实民主集中制,十分注重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与班子成员之间做到了思想多沟通,工作多商量,行动多通气,悉心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形成工作合力,真正起到了核心带动作用。

四、甘于奉献,爱岗敬业

几年来,他爱岗敬业,尽心尽责,始终坚持吃苦在前,工作在前。自***年调入****工作后,他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认真钻研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思

考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合理解决,认真落实,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他坚持每日巡视辖区,经常与干部和业户交流谈心,做到及时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工作几年来,他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认真负责,求真务实,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得到了班子成员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五、情系百姓,服务群众

***同志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利益,关心着人民的疾苦,凡事关基层群众的工作,不论大事小事都耐心细致的处理,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群众利益,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有情执法、亲民执法的践行者。工作中,他能够发扬民主工作作风,自觉团结群众,不摆架子,工作中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讲求民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待干部,他既严格要求,又注意工作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共同搞好工作;他关心干部生活,想方设法为干部职工提高福利待遇水平、优化工作环境,。在全局,他能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攻坚克难。

六、勤于学习,适应需要

他勤于学习,肯于钻研,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及现代化办公知识,在学习中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工作的预见性和系统性,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上下功夫,以适应工作需要。他全身心投入、无私忘我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同志,是一名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优秀领导干部。

第9篇:领导干部现实表现材料

XXX同志现实表现材料

XXX,男,汉族,出生于1977年8月,1977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近年来,该同志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能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路线,积极履职尽责,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实际成效。其具体表现如下:

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服从领导,工作不分份内份外,顾全大局,不讨价还价,不阳奉阴违,团结同志,扎实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立足本职工作。

XXX同志农村工作时间长,工作经验丰富,包村工作能力强。2010年起在祝庄村包村、驻点,在工作中积极配合村两委会,参与村各项工作的研究部署,同村干部一起,深入农户,认真开展农业生产部署,通村道路建设,计划生育宣传,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民事、土地、水利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并配合村两委班子

积极争取资金,新建村委会1座,修建通村路2.7公里,牌坊楼1座,极大的改变了祝庄村的基础条件,增加了群众致富的信心。

XXX同志工作作风扎实,他经常深入村社农户家中摸实情、听实话、干实事,积极向党委反映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并提出各种主意办法,解决了许多农村农民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深得群众的信赖。

二○一○年七月

上一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下一篇: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