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改革效果

2022-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思政课教学改革效果

论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摘 要:当前中学思政课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方式陈旧单一,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思想意识,教学模式传统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思想陈旧;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对落后等。改善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就要使学生端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教师要采取合适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保持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表达;增强教师课堂效益意识。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风师德建设;家校合作;加强与其他学校的联系,共同促进。

关键词:中学思政课 课堂教学 原因 措施

1 中学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中学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培育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以来,中学思政课不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转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依然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1.1.1 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老师仍然是以空洞单一的说教形式来教育教学的。这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三心二意,无法高度集中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就很大的影响了思政课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平襄初级中学为例,在和同学们的沟通交谈中,我也了解到他们对思政课教师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感到无趣乏味,再加上教师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学生们一致认为思政教师授课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有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等。其中教学方式老套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占总比的29.6%,语言表达缺少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占30.1%。由此可见,教学方式陈旧单一是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1.1.2 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思想意识

学校总是在迫于升学的压力下进行着所有的教学工作,以升学率、重点率来提升本学校的知名度。“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对学生在班级里的要求也仅仅是不调皮捣蛋,有秩序的学习就可以,重视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德育的工作。”[1]经过观察和调查研究,对学生缺乏德育教育思想意识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偏离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也往往不能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学生在考试前只是一通乱抓,毫无章法。这些老师大多对思政课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它当成一门无足轻重的副科。但是,我们的思政课堂具有教育性和知识性双重性质,其中教育必须是第一位的。

1.1.3 教学模式传统

很过教学仍沿用着以前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课堂平平淡淡,毫无波澜,老套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们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教师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开展当代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创新教学并不是单独安排课时进行的创新教育,也不是仅在一节课中某一固定环节来培养创新精神,它是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2]只有进行创新教学,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境。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创新精神与能力。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吕型伟先生积其60年的从教经验,概括出了三句话:“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3]这三句话是他一直所追求的。其中,第三句话尤为重要,一个教师必须要对教育工作有所创新。可见,提高教师教学创新的品质是促进当代教师教学的关键。

1.2 中学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1.2.1 教师教学思想陈旧

部分教师安于现状,放松了在新时期的学习,所储备的知识系统严重与时代发展脱节,从而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教学,以致于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学生丧失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1.2.2 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一直以来,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运用应试教育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仅依据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甚至有部分教师自认为只应该学考试会考的内容,而将教学涉及到的其他内容一律弃之不教,理由是考试根本就不会考。

1.2.3 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在学生学业评价中,人们常常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在学业成绩评价中处于被动和消极的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这种做法是与素质教育观念相背离的。”[4]部分学校还将期末的评奖评优与学生的考试分数直接挂钩,导致教师贪功求名,唯分数是从,课堂讲述知识点一字不落,知识教得死板,但是这样学生考試时往往容易丢分。面对当前中学思政课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对落后的现状,思政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2.4 “社会现实”与“思政教材”的反差弱化了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逐渐显现。改革的成果并没有被公正地分配到各个层级,社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加上互联网信息的复杂性对学生思维、心理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也产生着严重浸染,导致学生价值取向多元、价值观扭曲。”[5]同时,社会中阶层的不断分化和普遍存在的道德沦丧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着重要的影响。这种情形造成了学生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也影响着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施。而我们的思政教材的内容是比较重视理论灌输的,课本中的内容很多都是理想化的、理论化的。它们往往不涉及严肃的社会现实问题,即使涉及也只是细枝末节,只字带过。

2 提升中学思政教学效果的措施

2.1 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

2.1.1 强抓教学管理,保证时间、提高质量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做好各项基本的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对老师的作业批改,备课,上课,辅导学生等几个方面进行检查,学校领导要通过进班听课、不定时抽查等渠道进行动态考核,对所查情况要详细记录,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同时要适当的调整音体美劳品的课时量,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提高。

2.1.2 组织各种思想政治教学活动

学校应组织各种校内校外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生活。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如团学日、新闻报阅读站、道德法治角等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家长的人生价值观、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对子女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学校应定期举办一些校园亲子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家校合作而且可以帮助部分家长端正世界观和政治态度,使家校教育一致,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其次,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学校一方面可以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整治,另一方面学校应多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现实,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学习能力。

2.1.3 加强教风师德建设

要求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身体力行的为学生做好榜样,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要求思政教师必须做到课前仔细研究、认真备课,积极开展教学课题研讨,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和教学艺术;其次,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知识传授和教育教学中,倡导乐于奉献、厚德笃行、率先垂范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最后,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日常沟通和交流。做到充分熟悉并了解每一位学生,深入的与同学进行多交谈心,做到时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行方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重点帮助使其不断进步。

2.1.4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教育

针对部分学生家庭教育比较欠缺的情况,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在召开好家长会的基础上,平时要多通过家访,打电话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交流。只有家校做到完美对接,才能真正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教育工作。

2.2 教师要改进教育教学水平

2.2.1 教师应采取合适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探索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平襄初中为例,如表2,57.7%的同学认为教学内容对学习思政课有影响,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更愿意学。因此,作为一名中学的思政教师,理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当学生对思政课有浓厚的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越浓,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驾驭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这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选取恰当有趣的生活事例,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其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这是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思政课教学,并不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给学生强制灌输知识点,而是要求教师能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习,根据学生的需要,采取合适恰当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有效的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快乐学习。

2.2.2 教师应在教学中保持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表达

思政是一门集教育性与知识性一体的学科,如果教师自己都对本课程的知识点理解不清,再加上备课不充分,在课堂上就极有可能思维混乱,教学内容模糊,语言表达不流畅、缺乏感染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思政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扎实备课,并练习语言表达能力,使课堂语言富有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3 教师应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思政课本中的内容总体来说是比较枯燥的,需要有系统的进行记忆和背诵。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照本宣科,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学生对思政课感到厌烦。以通渭县平襄初级中学为例,如表3,学生所希望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取材于大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者贴近学生和生活实际的,此项的均值为76,属于四个选项中的最高值。“可见,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问题是大多数学生的呼声。思政课本是枯燥的,但是思政本身是能够很好地贴近学生生活的。”[6]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础,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具体情景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发生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跟进并思考其中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己的思政修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努力实现教材知识、现实生活与学生的成长相结合。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这样的思政课堂才是真正教育人性的课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幸福,并不断提高。

2.2.4 增强教师的课堂效益意识

增强课堂效益意识,要求教师要制订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教师要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来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设计新颖的引言,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一步步的过渡到课堂正题上,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精美的课件,有趣的设问,激烈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增强教师课堂效益。

2.3 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3.1 端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

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如果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就意味着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学习的意义,理解了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够继续体验学习取得的进步带来的乐趣,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竭尽所能去克服,坚持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他很难认识到学习的意义,若是學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选择逃避,而不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他也体会不到学习带给他的愉悦心情。

学习态度的好坏,不光是影响学习效果,并且关系到一个人的个性与人格的塑造与成长。所以,形成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无比的重要。

学习态度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纠正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提出清晰的要求,并通过相关活动在活动中慢慢去纠正原来的不良态度。促使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我们可以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偏好;培养学生恰当的稳定的行为方式等几个方面来促使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

2.3.2 养成学生勤奋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品质和习惯

学习应学习勤奋,乐于努力。勤奋学习的品质,这是自古以来的成功经验。勤勉用功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而造就的一种性格特征,又是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要做到勤奋学习,学生自己在平时就要做到勤于积累。积累是用各种方式搜集和贮存学问的一种学习方法。自古学者就认为,一个人累积的基础知识越多,就越能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累积不光是知识、能力、道德上量的增长,还是一个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逐渐产生质变的进程。可见,学习过程中,只有勤学习,广积累,才会由量上升到质的飞跃。积累就要博学。博学就要做到“五多”:多闻、多见、多学、多问、多识。由此可见,“勤”就要从这“五多”上下功夫来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品质和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秀梅.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625):88.

[2] 龚春燕.创新教学策略[M].第一版.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3] 李星.个性化教学刍议[J].甘肃教育,2019,(625):40.

[4] 宋秋前.中小学使用教学策略[M].第一版.北京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03.

[5] 肖志亮.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省: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7.

[6] 李彩霞.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措施[J].甘肃教育,2019,(625):60.

作者简介:

任玉芳:(1997—),女,汉族,甘肃省陇南人,法学硕士,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与实践。

作者:任玉芳

第2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

摘 要: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学生评教系统中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数据及教师背景性因素的探索,发现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整体较好,教师能够投入热情积极备课,教学态度认真负责,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并且由于受学历、职称、企业经验、骨干教师、专兼职、任教课程等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高职院校可通过完善培训帮扶机制、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分类分群教学实施及优化课程、学生与教师间的结构安排等措施提升教师教学热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

基金项目:2018年度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基于大数据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KY2018Y21);2018年度佛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项目“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研究”(项目编号FJ201809);2019年度佛山社科联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教育体系衔接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GD052)

作者简介:宋莹莹,女,中级经济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德育目标实现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保证高职院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途径,思政课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强调,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因此,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成为人才培养质量全过程的关键环节,而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者,将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本文对当前学生评教系统中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进行研究,探讨教师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企业经验、骨干教师、专兼职、任教课程等8个背景性因素的相关性及其不同差异影响,有助于了解整体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的总体水平,以及掌握具备哪些素质和背景的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显著,并针对实证研究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为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及其优化教学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论文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的学生评教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共计参评班级335班次、参评学生12 871人次,对评教结果有效的36名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得分及其相关背景性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二)研究工具

学校每学期单独设置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表,具体包含师德教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4个维度12个题项,通过学生自主打分的形式汇总记录每个教师得分。采用 SPSS Statistics 20统计软件为统计工具,考察思政课教师背景性因素,包括教师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企业经验、骨干教师、专兼职、任教课程等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整体较好

本文从学生评教指标师德教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4个维度来考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的总体水平。师德教风包括2个题项共计20分,教学内容包括4个题项共计30分,教学手段包括4个题项共计30分,教学效果包括2个题项共计20分,总体教师得分92.324,教学效果整体比较好。因各个维度总分不同,通过表1转化平均分后按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师德教风、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说明教师备课充分,教学态度认真负责,能够耐心辅导学生,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积极影响。但是在教学内容这一维度得分最低,说明教师在课程安排和授课内容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如讲课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授课思路的清晰性、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案例典型性和确切性等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背景性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1.不同性别的思政课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分析。为探究不同性别的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学生对不同性别的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各个维度上的评价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男性思政课教师和女性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效果上没有太大差异。

2.不同年龄的思政课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分析。为了探究不同年龄的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将思政课教师年龄划分为30岁以下、30~35岁、36~44岁和45岁以上四个不同年龄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验证。如表3所示,学生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各个维度上的评价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年龄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效果上没有太大差异。

3.不同学历的思政课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分析。本研究中思政课教师学历只有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种,为探究不同学历的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从表4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在学历因素方面,只有在教学内容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平均分即总体水平来看,学生对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评价要高于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主要可能是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总体结构有关,由于早期来校的教师都是大学本科毕业,教学实践时间较长,在授课内容选取、讲课思路和语言的清晰性和逻辑性等方面都较强,理解思想政治课程和问题方面也较为深刻;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学历要求至少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然而进校时间短,他们在课堂内容的把握、进度和重难点的把控上缺乏实战经验,学历优势并未显现出来,难以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的向学生表达出来,进而导致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評价上低于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

4.不同职称的思政课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分析。为探究不同职称的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从表5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职称因素方面,只有在教学效果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从教学效果平均分即总体水平来看,不同职称得分从高到低为教授、讲师、副教授,进一步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在教学方法方面,副教授与教授有显著差异;在教学效果方面,副教授与讲师、教授有显著差异。主要可能是一般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大多是早期毕业、年龄较大且在教学和科研能力方面较强,对教学和科研工作都是充满热情的[2],经常可以通过引入课外的知识和案例吸引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相关课程内容;副教授一般为40~50岁左右的教师,对于科研的投入可能更甚于教学的投入,在职称评审上有一定的压力,可能存在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组织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5.不同企业经验的思政课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分析。为探究不同企业经验背景的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从表6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在企业经验因素方面,只有在师德教风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平均分即总体水平来看,学生对无企业经验的教师在师德教风方面的评价要高于有企业经验的教师。主要可能是无企业经验的思政课教师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师,从任教开始就参与集体备课,统一进行大纲和教材研读、学情分析、组织课堂纪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等活动,对课程的纪律性、组织性、计划性、原则性等方面有较清晰的认知,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可能给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有企业经验的思政课教师可能由于企业氛围与课堂组织教学的差异性、企业员工与高职学生组织纪律、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在课堂准备和组织教学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6.是否为骨干的思政课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分析。为探究是否为骨干的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从表7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在骨干教师因素方面,只有在教学内容这一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平均分即总体水平来看,学生对思政课骨干教师在师德教风上的评价要高于非骨干教师。主要可能是思政课骨干教师在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承担着较重的工作量,在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兴趣且有较为突出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授课思路清晰性、课程内容丰富性、授课语言感染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非骨干教师可能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还不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授课应用还不够娴熟,在教学思路、教学语言、教学内容等教学组织安排上尚未形成成熟的个人授课模式,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存在不足。

7.不同专兼职背景的思政课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分析。为探究专兼职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从表8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在专兼职因素方面,只有在教学效果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平均分即总体水平来看,学生对思政课专职任教教师在教学效果上的评价要高于兼职任教教师。主要可能是专职任教教师属于马克思学院专任教师,即专门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有弹性且有充足的时间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因处于教研室的团队中,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政策和资讯,参加思政课专业的培训和进修,课堂教学评价与专任教师的绩效工资、教学质量优秀奖和职称评审挂钩,专职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技巧、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非专任兼职教师一般是非马克思学院的辅导员或学校处室的办公人员,虽然部分兼职教师也是科班出身,但基本需要坐班,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备课,且个人绩效考核与本人本职工作挂钩,绩效考核指标较少考虑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导致兼职教师难以有足够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在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方面大打折扣。

8.任教不同课程的思政课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分析。为探究任教不同课程的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从表9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在任教不同课程因素方面,在师德教风和教学效果这两个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在师德教风上,形势与政策课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有显著差异,且显著低于后两门课程;在教学效果上,形势与政策课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有显著差異,且显著低于后两门课程。从平均分即总体水平来看,形式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得分偏低,其他两门课程得分偏高。这主要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与学生自身生活、心理更加贴近,学生更感兴趣,学习更投入,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教风更关注;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在介绍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的基础上,阐明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与应对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这两门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度相对低一些,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因此对教师授课技巧、实例引证等则要求更高。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通过将学生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整体较好,在各个维度上评价总体向好。思政课教师在师德教风这一维度表现最好,他们能够投入热情积极备课,教学态度认真负责,能够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积极影响,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维度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教学案例、教学重难点、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内容讲授方面有待更进一步提升。

2.从教师自身背景因素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在不同维度的教师背景因素有着不同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如下六个方面:(1)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大学本科学历教师显著高于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与当前高职院校追求高学历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现象相悖,高学历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吸引力上有待提高;(2)在教学效果方面存在显著的职称差异,副教授与讲师、教授有显著差异,在教学方法上,副教授与教授有显著差异,教授显著高于副教授,说明职称的高低不代表教学水平的高低,职称评审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科研水平高的教师不一定教学能力高;(3)在师德教风这方面存在显著的企业经验差异,无企业经验显著高于有企业经验,与当前高职院校普遍要求有企业经验背景的教师任教相冲突,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学习研究能力要求较高;(4)在教学内容上存在显著的骨干背景差异,骨干教师显著高于非骨干教师,这与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强的传统观念一致;(5)在教学效果上存在显著的专兼职背景差异,专职教师显著高于兼职教师,目前虽然鼓励高职院校提升兼职教师比例,但思政课兼职教师在教学热情和教学效果上仍有待提高;(6)未发现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有显著性的差异。

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师德教风和教学效果这两方面存在显著的课程差异。在师德教风和教学效果这两个维度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显著高于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略高于形式与政策,主要是因为前两门课程与学生生活和学习贴近,学生可能更感兴趣。

(二)启示

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自身的学历、职称、是否有企业经验、是否是骨干教师、专兼职以及任教课程等背景性因素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性。无论思政课教师是应届毕业生、企业调入还是企业或学校兼职,都需要经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培训,由资深教师对新进教师进行帮扶指导,给予兼职教师更多思政课专业培训进修的机会,建立完善教学型教授等职称评审机制和兼职教师教学考评机制,重点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特点,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分群分类因材施教,将立德树人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热情、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而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建立教师帮扶和培训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学历优势和企业优势,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从评教调查分析结果看,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生动性、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度、授课内容讲解的清晰性、案例引用的典型性、理论联系实际的连贯性等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方面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息息相关,只有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显著提升。从教学效果的提升来看,本科学历教师在教学内容维度上高于研究生学历教师,无企业经验教师在师德教风维度上高于有企业经验教师,说明学历優势和企业优势并未很好的体现出来,虽然高学历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可能由于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其并没有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而本科学历教师大多年龄较大,具有丰富的教学实战经验;有部分企业经验背景的教师可能对时事政治、思政课讲授逻辑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思政课教学风格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无企业经验的教师都是一毕业就经过系统的集体备课训练,对国家政策的解读、思政政治理论的转化可能更加到位,对学生的要求和教学安排则更合理。因此,高职院校需加强以老带新的帮扶机制和培训机制,学院资深专家教师和学校督导重点对新进研究生教师和新进企业教师进行指导,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系统知识,扎实做好思政课标准化、规划化和精细化建设,有意识地创新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方法[3],采取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目标教学法、专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方法,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提升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创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突出思政课的实践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逐渐将教师新手培养成为更多的骨干教师。

2.完善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机制,充分调动副教授、讲师及兼职教师教学积极性,进一步释放思政课教师发展活力提升教学热情和教学动力。从评教调查分析结果看,在教学效果维度上思政课教师整体表现良好,但有显著的职称差异和专兼职背景差异,即思政课教授比副教授、讲师在教学效果上更好,思政课专职教师比兼职教师在教学效果上更好。目前,高职院校很多是公办学校,职称名额均有限定,教授占比非常低,副教授和讲师比例高,而教授评审名额则是少之又少,副教授升为教授的压力非常大,很多教师都将精力用在了科研课题方面,在教学策略、教学研究等方面投入有限,教授则一般都是专家型和经验型教师,在教学方面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另外,专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由于与绩效考评、职称评审挂钩,且处于教学团队中,经常有专业培训进修使得专职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热情专研教学工作,而兼职教师由于本职工作并非思政课教学,经常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高职院校应积极落实“拒绝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机制,教书育人应纳入学术评价体系,创新教学型教授评审机制,鼓励教师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基于教师多重身份制定符合思政课教师特点的考核与评审指标,在教学工作量计算、职称岗位评聘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促进教师从繁杂的填报申请表、财务报销等行政工作中解放出来,选聘更多专任教师加入到师资队伍中,完善制定兼职教师教学考评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将教学能力提升文化融入到教师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热情和教学水平。

3.注重分类分群教学实施,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特长,进一步优化课程、学生与教师间的结构安排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从评教调查分析结果看,在师德教风和教学效果这两个维度上思政课教师有显著的课程差异,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教学效果较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好。学生对不同类型课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不同学院和班级的学生可能对课程也有不同的偏好,思政课教师在讲授不同课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效果差异,但为了保证每门思政课都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每门课程都需要有研究的思政课教师来讲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专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都需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需求、行为模式、价值取向,进而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和认识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合理安排课程与任课教师的匹配度,以及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匹配度,将教师教学属性、课程属性与学生的学科性质、专业特性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进行分类分群实施,让研究领域一致且研究深入的思政课教师任教自身擅长的课程,教学能力强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思政课教师任教对课程兴趣不高的学生班级,持续不断的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央广网.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http://news.cctv.com/2019/03/18/ARTIQfuAgYriqdIP8wfUszCe190318.shtml?spm=C94212.PV1fmvPpJkJY.S71844.135.

[2] 石劲松.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背景性因素与教学效果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106-114.

[3] 许晓芳.高等院校教师背景特征与教学效果评价——基于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9):77-8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NG Ying-yi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Shan Polytechnic, Foshan 528000, Chin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責任编辑 刘 燕]

作者:宋莹莹

第3篇: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效果的思考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虽然已在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广泛开展,但由于多种原因,实践教学环节实际实施情况良莠不齐,实效性有待提高。本文以武汉工程大学“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为例,对如何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1]。因为,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各普通高校都十分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工作,但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本文试以武汉工程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加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

一、“概论”课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概论”课是各个层次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充分显示了该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地位,从“概论”课本身的特点来看,它是一门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都很强的学科,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因此,围绕“概论”课开展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就武汉工程大学的情况来看,“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是比较丰富的,例如,组织学生观看《走近毛泽东》等电影,参观“八七会议”遗址和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著作,邀请校内外专家做专题讲座等[2]。其中,暑期社会实践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其他实践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一)暑期社会实践参与性强

与其他校内实践形式相比,暑期社会实践要求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当代大学生普遍不大了解基层社会,他们平时身居校园,关注的东西比较狭窄,缺乏一种国情意识、社情意识,对地方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知之甚少。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但了解国情社情,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识,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也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丰富了知识和阅历,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二)暑期社会实践主题多样

校内的实践活动受种种条件的限制,涉及主题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暑期社会实践由于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活动主题上可以做到丰富多彩。每年武汉工程大学围绕“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课程内容拟定的实践主题高达上百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项目,有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暑期社会实践覆盖面广

学校虽然也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革命遗址和访问一些企业,但由于受实践经费和单位接待能力的限制,只能是选择一部分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暑期社会实践则弥补了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能够覆盖到每一位学生,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得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二、“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

自2008年暑假开始,武汉工程大学“概论”课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求大二学生必须在暑假完成一次社会实践,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可以拿到1个学分。具体做法是在大二下学期“概论”课结束时布置暑期社会实践的任务,实践的主题、实践报告的格式及具体要求都挂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参考。从近三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完成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绝大多数学生在暑假结束后上交了社会实践报告。但在批阅学生实践报告时教师也发现不少问题,感觉暑期社会实践的效果有待加强。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部分学生的实践报告弄虚作假、东拼西凑,常见的现象是有些报告无时间、无地点、无人物;有些报告明显直接从网上下载,标点符号、格式均未作任何修改;有的报告内容雷同,仅在时间、地点、人物上稍作调整;还有的报告与“概论”课内容毫无关系。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这类虚假实践报告几乎占到一半之多,真正有价值的实践报告少之又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的原因。

首先,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参不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无关紧要,把它看做可有可无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消极应付,根本就没有在暑假参加任何实践活动,等到快开学时,从网上随便下载一篇文章打印出来交给老师。其次,不少学生有怕苦怕累怕麻烦的思想,不愿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必然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和家门,深入到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展开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得到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为撰写实践报告提供素材。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到基层开展调研,自然也就无法写出有质量的社会实践报告。再次,思政课教师与学校各相关单位缺乏沟通,实践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3]。每年暑假,武汉工程大学各个院系和校团委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这些单位能够与思政课部相互配合,由思政课教师全程参与实践项目的制定、实施和总结,将取得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但在现实中由于双方缺乏沟通,使得实践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缺乏指导。暑期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自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基本上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教师对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情况完全不知情,这也影响暑期社会实践的效果。

三、加强“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效果的措施

暑期社会实践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践教学形式,但要更好地发挥其效果,必须把工作做细。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强“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的效果。

(一)调动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大学生是暑期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想暑期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首先必须调动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为此,一方面需要“概论”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课堂上积极宣传暑期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各院系、校团委等相关部门予以配合,做好动员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不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例如,校团委可以组织编印《暑期社会实践简报》,集中报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成果,简报的发稿情况作为各院系评比的内容。对于优秀的实践报告可以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比如,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授予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和个人荣誉称号等。

(二)做好暑期社会实践前的组织工作

成功的社会实践是以活动前充分完备的组织工作作为前提条件,因此,“概论”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先,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突出课程特色和专业特色,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可行性,最好能够提供实践报告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格式。其次,鼓励学生组成实践小组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投入,单靠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任课教师可以在放假前要求学生自愿组成实践小组,上报实践小组的名单和实践方案,对学生暑期实践的时间、地点和项目做到心中有数。再次,在放假前要确定好每个实践小组的指导教师,给学生留下指导教师的联系方式,以便教师在暑假与学生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学生实践情况,解决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三)加强教师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

暑期社会实践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种指导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在校内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培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关于“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选题原则、调研方法、报告撰写等内容的辅导。通过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辅导,使学生对“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和目标更加明确,对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要求更加清晰。二是暑期社会实践中的指导,具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带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与教师沟通和交流,这种形式虽然效果最好,但限于资金和师资等客观条件,适用范围有限;另一种是间接形式,即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通过手机、电子邮件、QQ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这种形式只要应用得当,应该也能达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四)强化对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的考评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成果,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效果,也是教师考核学生实践成绩的重要依据,应该认真做好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的考评工作。开学一周内,任课教师应该将自己所带学生的“概论”课社会实践报告收齐,并认真审阅,给出分数。对于明显抄袭、弄虚作假的实践报告直接打回去要求学生重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组织答辩。答辩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答辩学生所撰写的实践报告针对调研选题的意义、调查对象、方法和过程,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基本结论和对策以及自我感受等内容进行提问,结合学生答辩情况,由辅导员和指导教师共同协商给出具体的分数。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中宣部教社政[2005]5号.

[2]叶芃,汪洪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

与利用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205.

[3]常城,李慧.我国高校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

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0,(7).

作者:常城 汪洪

第4篇: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

摘 要:在构建“思政课教师语言及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师语言现状和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教师语言在互动性方面以及思政课教学效果在多个方面存在不足;通过数据论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教师语言中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具体因素,并从教师语言的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三个维度提出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思政课 教师语言 教学效果 相关性

一、引言

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依然是授课的主要渠道,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教师语言作为主要授课媒介在教学活动中所占比例最大。

面对价值多元、信息裂变、新媒体崛起等新形势,如何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让思政课更加“喜闻乐见”,成为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二、研究背景

教师语言即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总称,包括教师所使用的口头语和书面语,有声语言、无声语言及体态语,堂上语言和堂下语言,以及其他育人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语言。[1]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展开对教师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教师语言艺术》《教师语言纲要》等专著探讨教师应如何提升自身语言修养,还有许多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对教师语言展开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关于“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成果较少,有的学者考察教师语言的声调、节奏感等语言要素对教学效果的作用;[2]有的学者探讨教师语言的幽默感等各种语言技巧形成的综合效应。[3]从研究的对象来看,就外语教师(主要是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展开的研究较多,而就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展开的研究很少。只有张坤[4]就思政课教师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过专门论述,他指出前者对后者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但其论述缺少调查数据的支撑。也就是说,就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尚停留在对教师语言修养的一般性描述,缺少就二者直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思政课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对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如何通过提升教师语言修养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对于其他课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以往研究多参照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模式不同,本研究构建专门的“思政课教师语言及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调查相结合,从而对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的现状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并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教师语言中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显著积极影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相关建议。

三、研究结果

本着科学、简易、客观及可测性等原则,本文研究的教师语言以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为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等权重法构建“思政课教师语言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首先,将调查内容分为“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又根据其特点细分为多个可操作性指标,并让被调查者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1~5分)五个级别中选择答案,分数越高意味着对调查指标的认同度越高。

我们在学期末对本校共计10个班的思政课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并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62份,有效回收率为96.1%。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各个指标的评价值了解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现状,并通过相关性检验来验证二者之间是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一)思政课教师语言现状

本文的“教师语言”是指课堂教学语言,除了有声语言外,教学过程中的无声语言也是教师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语言现状调查对文字板书、仪表语言和表情语言等内容均有所涉及。教师语言的特点体现在科学性、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等四个方面,其中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精炼、简洁和逻辑性上。[5]科学性的调查内容包括教师普通话是否标准、教案和板书中的文字是否规范以及语言逻辑是否清晰等。教师语言的目标性最主要的体现即课程之初和每堂课之间明确告诉学生这门课或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语言的互动性即教学活动的互动性,这一指标的调查包括“教师是否经常提问”“教师的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提问或与学生讨论互动时,教师语言是否具有鼓励性,态度是否宽容”以及“课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沟通是否充分”等四个问题。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艺术性是教师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形象性和情感性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两个重要因素。[6]结合思政课的性质,我们将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归纳为形象性、感染性和激励性,具体调查内容包括“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激情和热情”“语言节奏分明,语气合理”“语言配合表情,做到神形兼备”“语言幽默风趣”和“仪表和语言充满自信”等方面。

根据表1,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语言各指标的评价均值除了“目标性”稍低外,“科学性、互动性和艺术性”三部分的评价都较高,说明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语言综合素质是相当认可的。首先,科学性的综合评价最高,说明教师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底扎实,能够用准确、规范、简练的语言教授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对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的思政课来说尤为重要。其次,教师语言的艺术性综合评价也较高。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不再是以往枯燥无味地照本宣科,而是将情感融入课堂,更加注重教学语言的美感,并结合适宜的仪表、肢体语言等因素营造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语言时代感不足成为影响语言感染力的一个障碍。再次,教师语言的互动性稍差,主要原因是教师提问频率不高和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最后,教师语言的目标性较弱,说明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制定清晰、准确的课程目标,导致教学的目标性减弱。

(二)思政课教学效果现状

王克[7]等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归纳为“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与能力、学习与教学互动、改变态度和产生行为”五个维度,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查指标。为了加强调查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前两个维度合并,并对其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改进,得出以下调查结论。

表2显示,相比思政课教师语言现状,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均值要低许多,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价均在4分以下,这说明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改变态度和产生行为”两项评价最低。一方面,和专业课的性质不同,思政课产生的教学效果不是即时性或者显性的,而是延时性和隐性的。思政课对学生在思想、生活态度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许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并未有深刻体会,对于产生的后续行为也是同样的道理。另一方面,两个维度的调查结果依然具有参考价值,说明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真正结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和走向社会后将面临的实际情况,缺乏引导和预案教育。其次,学习与教学互动评价也较低,特别是“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指标的评价均值仅有3.80分,说明教师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学效果中的基本内容“增长知识和技能”评价均值也不高,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预期效果有一定落差。

(三)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语言调查指标和教学效果调查指标一一进行单侧相关性检验,一方面验证其相关性,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教师语言中的哪些因素会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教师语言的每项指标都和教学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即思政课教师语言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着直接且重要的作用,这和张坤[4]的论述一致。我们将相关性系数统计列于表3中,其中系数越高说明相关性越大,即教师语言指标对教学效果指标的积极作用越大。

研究发现,总体上和思政课教学效果相关性最高的教师语言指标依次是(v5)教师明确课程及每堂课的教学目标、(v6)课程中,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沟通充分、(v8)教师的提问很有启发性、(v13)仪表和语言充满自信以及(v14)语言具有时代感五项,依次代表了教师语言的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其中,和教师语言目标性(v5)高度相关(相关性系数≥0.5,下同)的教学效果包括:(v15)学习本课程,我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v17)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v22)本课程为我今后思考和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系统框架与指引以及(v23)从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我以后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去。和教师语言互动性高度相关的教学效果包括:(v17)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v18)上课过程中被老师的情绪感染以及(v20)学习本课程后我对社会的发展更为乐观。互动性是合作心理的体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的学生可以增加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长远看来会对他人和社会更加宽容、乐观。和教师语言艺术性高度相关的教学效果包括:(v17)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v18)上课过程中被老师的情绪感染、(v19)课程教学给我带来很大的思想变化以及(v22)本课程为我今后思考和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系统框架与指引。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思政课教师语言的使用情况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意义重大。针对调查中发现的教学效果的不足,并结合教师语言中对教学效果有高度积极作用的因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教师语言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应该坚持教学相长,教师语言的互动性体现了教学的互动性,也是重视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学生参与度低是思政课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不够重视师生间、学生间交流,提出的问题也缺少启发性。教师应该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改善教学的互动性。

1.重视师生全程交流,有备而问

首先,师生互动不仅限于课堂上,而是应该深入到课前、课间以及课后等整个学期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对所学知识的消化进度。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和不断改进教学计划,设计一系列难度适宜、层次多样的好问题,让每一个问题都有所依据,有所针对,有所启发。其次,师生互动也不仅限于口头表达上,肢体语言交流也很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点头或者赞许的微笑都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2.用引导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引入辩论式教学

当前,各个学校的思政课都在不断改革以求更加适应学生。实际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而促进其发挥创新潜能才是改革之重,这也是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首先,教师应由说教式语言转变为鼓励、引导性语言,淡化思政课的理论性,突出实用性,鼓励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各抒己见,让每一个人都不再做旁观者,而是具有重要的“存在感”。其次,可以尝试采用辩论式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实现课堂学习与课后自学的结合;另一方面,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正反两方的激烈辩论而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二)提升教师语言的目标性

研究发现,提升思政课教师语言的目标性对于学生增长知识与技能、主动参与教学互动、以及解决日后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然而调查显示,当前思政课教师语言目标性明显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语言传达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师语言的目标性。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思政课教师应对学生明确传达课程的教学目标,并用准确的语言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在教学过程中以目标为指导进行评价调控,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每堂课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引导他们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减少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被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2.利用语言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中生成的新目标

思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思政课的性质,其教学目标不仅指课前预设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新目标,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教师无论在教学的哪个环节都应将这些隐性目标融入其中,循循善诱,不断地引导学生向目标接近。

第5篇:我系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3月23日,在社会科学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带领下,我校200余名大一学生分乘两辆(共往返五班次)班车前往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参观,全面了解中国末代傀儡皇帝的一生,并借此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4月17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组教师的带领下,我校100余名学生前往吉林省博物馆参观“抗击冰雪”摄影图片展。通过参观,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发展的方向,坚定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社会科学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政治性和时效性,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又十分紧密。为此,我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具体做法是:一,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初,我系要求每个教研室结合所开设课程教学内容制订本学期实践教学计划,每次实践教学活动都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根据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实践教学。二,积极联系、组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通过我系领导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与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市宽城区法院、吉林省孤儿学校等单位建立了稳定的联系,使这些单位和部门成为我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地。三,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保证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全校学生,由于人数众多,教师无法将所有学生同时带入社会,因此,除了多开展几次集体性社会实践活动之外,我们还组织开展其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散开展社会调研,利用假期返乡之际开展社会调查,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并组织召开座谈会,教师对调查报告要认真批阅并向学生反馈,以此促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四,认真作好实践教学经验总结。每学期期末,我系都召开实践教学总结及经验交流会,总结成绩,积累经验,查找不足,为下学期实践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几年来,我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效果。首先,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思想政治基本理论,坚定了理想信念。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将理论与现时紧密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澄清了头脑中的错误和模糊认识,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很多学生在社会实践报告中都明确表示,自己以前有过许多错误认识,通过接触社会,改变了错误认识,坚定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实践教学提高了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着重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的素质。事实证明,每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得到了锻炼和培养,这为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再次,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地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革,为优化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必须抓好实践教学环节,作到理论与现实的密切结合。由于我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2007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比中荣获“创新奖”。

第6篇:思政课实践效果调查问卷2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效果调查

系别:专业:

1、你认为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什么关系:( )

A、理论教学更重要B、实践教学更重要

C、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样重要D、都不重要

2、你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课时安排( )

A、应该适当增加B、应当减少C、比较多D、还可以,比较合理

3、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内容你感到疑惑的问题有那些?( )A、我国的经济为什么比较落后;

B、战后日本、亚洲四小龙经济为什么发展那样快;

C、社会主义制度一定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吗;

D、共产党本身的弊病能靠自身解决吗;

E、在中国共产当领导下为什么仍有腐败的官场;

F、改革开放能否使中国经济追赶上英美国家;

G、没有任何疑惑;

4、你认为应当如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实践教育环节?( )

A、由学校举办大型相关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

B、联系实践单位深入社会实践调查

C、组织素质教育讲座报告;

D、学生自行参加假期社会实践;

E、其他方式;

5、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是否可行?( )

A、非常可行B、可行C、不太可行D、不可行

6、对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教学有和建议?( )

A、课堂案例分析B、课堂内举行辩论

C、举办主题班会D、由教师组织专题演讲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你认为思政课理论教学质量是否对实践效果有影响?( )

A、有影响B、影响不大

C、没有影响D、理论与实践没有任何关系

8、思想政治课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你最喜欢的实践方式是什么?( )

A、参加考察B、社会调查

C、志愿者服务D、校外走访

9、你认为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意义是什么?( )

A、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B、扩大学生知识面,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集合工作经验

D、没有多大意义

谢谢您的合作!祝您生活愉快!

第7篇: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持续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着评价指标设计有缺陷,评价方法过于量化、缺乏多样性,评价结果处理不当等问题,可采取的对策有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进行元评价,设计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建立公正、权威且专业的评价组织机构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对策

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既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又能促进本学科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涉及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要素、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思想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明政治性、教学目标多样性等特殊性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体现的复杂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既表现为显性效果、直接效果、近期效果,又表现为隐性效果、间接效果、远期效果。在具体评价中,显性的、直接的、近期的效果容易为人们所注意,也较易评价;而隐性的、间接的、远期的效果则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对它们的实际评价就相对困难),这就使得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现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学术界也是看法不一。有的研究者认为,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本身就很难具体量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因其特殊性而使得教学评价成为难题,加之我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领域的研究相对不成熟,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本学理科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所以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现存问题

1、评价目的认识不到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目的,一是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二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就二者的关系来看,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而实际情况则往往是把理论知识的灌输摆在首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却至于其后,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化倾向。之所以出现这种倾向,除了教师自身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政课评价的指挥棒出现偏差,把思政课评价的目的等同于其他课程的评价目的,即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和成绩的高低。这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缺乏现实针对性,至于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究竟明确些什么、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究竟产生了何等影响”,这些原本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的问题并没有作为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

2、评价指标设计缺陷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一般课程相比更为抽象和概括,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实属不易,因此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从而依此来制定具体、可行、有效地评价指标,而且评价指标的内涵必须清晰,贴合教师的教学实际,这样才能起到评价的真正作用。但是目前大多高校各个科目的教学评价指标基本一样,包含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体现不出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3、评价方法过于量化,缺乏多样性

量化评价似乎以数量的形式体现客观性,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通常只是依靠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例如学生和教师填表、打分,或者召开部分学生、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请专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些意见等方法。这些评价方式评价的偶然性、局限性较大,难以真实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貌。比如,评价值的不同,并不能反映不同评价值背后所隐含的复杂教学现象的具体内容,而相同的评价值也不能说明其背后所对应的不同教学现象就是相同的。

4、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处理不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任务艰巨,涉及层面广泛。评价明显带有主观意味,所以教学评价难免会受到评价工作者的个人主观情绪影响,势必会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产生影响,评价者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评价知识和评价方法外,还要明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律,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者必备的素质。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并不能都能达到要求,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评价结果必然不能个个精准有效。另外,尤为突出的一点是目前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认识不足,还存在走形式、打人情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5、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学近期效果忽视长期效果

我国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历史并不长,而且主要是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进行的,这使得评价实践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管理主义”倾向,缺乏对思政课教学过程本身关注的自觉意识。

另外,对思政课教学近期效果可以通过学生成绩、同行、专家的反馈意见体现,容易操作,而长期效果只能通过用人单位等社会组织进行评价,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追踪难度大,评价工作就很难实施,因此经常被忽视。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改革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一项重要内容,涉及许多指标内容和技术要求,面对以往教学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出相应对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1、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进行元评价——体现评价本身的科学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为了有效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但是如果评价体系本身出现偏差便将会导致整个改革决策出现失误,而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也的确会由于评价本身的问题,使得评价的预期目的无法达到。因此,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要进行元评价。

“简单说来,元评价就是对评价本身的评价,主要目的是检验评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运用统计和其他的方法来估计产生的偏差对评价结论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元评价要包括的内容有:首先,对评价体系的评价。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明了;评价标准合理,指标体系科学,权重分配恰当;评价方法可行,评价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方法得当。其次,对评价组织实施的评价。评价的组织是否有能力但此重任,其成员是否具备相应素质,切实有效地落实评价工作。最后,对评价结果和效用的评价。评价结果可靠有效,通过对评价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判定评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评价结果可信度高,并且评价对被评者有促进作用。

2、设计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现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关键问题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当评价方案确定后,其指标的优劣程度就成为保证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质量的核心因素。

首先要明确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的价值取向。在政治性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包含教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能力、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能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程度和政治素养的发展状况。从学生发展需要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的价值困惑、人生目标迷茫等实际思想问题,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其次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与设计应该做到首先它必须与目标保持一致,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第二,指标制定必须整体完备,能全面再现和反应教育目标,反映思政课教学中的各种客观事实和客观因素;第三,指标体系还能符合评价者的实际水平,能为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具有可行性;第四,应当制定适当的评价指标标准,如果评价标准过低,很难区分教师教学水平,起不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如果评价指标标准过高,是大多数教师无法达到的,又容易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第四,指标体系的制定能通过测量得出明确的结论;第五,指标的制定一定要保证信度和效度,起到评价真正的作用。

3、健全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体现评价制度本身的要求

把高校思想理论教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大学生接受科学理论武装、熏陶优秀文化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采取适当的方式,从理论教育入手,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让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和约束学生的行为。因此思政课教学评价应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等级与量化,强调终结性评价的偏向,要加强对形成性评价、非测试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应用,改进量化和等级方法,重视质性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除了传统的教师的评价和学生评价、同行互价、领导和专家评价、教师自我评价这些常规评价方法外,也可以采用网络评价、社会评价等方法。

方法是多样的,总的来说在评价过程中应当注重发展性评价模式的运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教师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以“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为取向,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通过评价与指导促进教师的“成长”。在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判定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面向全体教师的,重视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帮助教师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4、建立一个公正、权威且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组织机构——体现思政课的专业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以评促教,而且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有必要成立独立的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部门。组建与一般课程有所区别的督导组织、听课评课组织,可以聘请部分思政课离退休的资深老教师、老专家担当督导人员,保证评价过程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评价质量的权威性,既对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师起到一种外在的刺激作用,又可以汲取专家的宝贵经验和意见,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5、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完善反馈调节机制——体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复杂性

要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使广大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质量评价及其结果的反馈有一个深入正确的认识。美国学者泰勒在其行为目标模式中指出,评价可以找出实际活动偏离目标的程度,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地逼近目标。根据思政课程要素、课程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不同层面的信息,采用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将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促使其最大限度的接受,从而改进教学,进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实现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最终价值。如此一来就可以形成一个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过程,这对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有利于教学体系向大学生素质体系的转变。在反馈过程中一要注意反馈客观,尽可能准确全面的将信息反馈给教师。二要注意反馈及时,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三要注意在反馈的同时应当要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且给予被评教师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科学性,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陈春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4]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

[5]骆郁廷,丁雪琴.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主体.思想理论教育,2007(2) [6]王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7]甘泉.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机制.思想理论教育,2007(12) [8]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

第8篇:案例教学激活思政课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马兆龙 张秀英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毛概课常被认为是“最难讲的课”。曾经有个段子调侃思政课的无奈,教师问:“你知道老师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答:“老师讲完了,学生没睡醒。”学生问:“你知道学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答:“睡醒了,老师还没讲完。”

如何使思政课由枯燥变活泼,由刻板变生动?泰山学院创新教学方式,将“案例讨论”、“社会实践”、“身边故事”等有效教育形式引入思政课教学,增强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正面战场敌人多,牺牲将领多、级别高。”“我认为敌后战场牵制了更多敌人,游击战的作用更大些。”在学院思政课教师刘艳丽的“全民族抗战”案例分析课堂上,学生们正分组围绕“两大战场的作用”进行讨论。

课堂上,学生们唇枪舌剑,刘艳丽则扮演着“导演”的角色,适时插话“推波助澜”。“思想的碰撞引发了思考,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中国故事’真正走进了学生心中。”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向军这样评价。

像这样的“案例教学”,在泰山学院的思政课上已开展多年。“我真心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它不仅传递正能量,而且训练我们的思维方式,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举多得!”学生魏长明在课后笔记中写道。

学院党委书记王庆功说:“思政课要入耳入心,关键在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是我们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尝试之一。通过深入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了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习效果。”

在王莉的思政课上,学生们会集体观看“感恩母校,纪念青春”的主题视频,为的是“让学生以青春的名义去思考、去探索”。

诸如此类的项目化实践教学形式还有很多:“我在政策中”、“经典影评”、“万里与农村改革图片展观感”、“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调研”„„一个个鲜活的选题、一次次有意义的调研实践,让学生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中,加深了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思政课不是‘天生乏味’,关键看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体会就是要立足课堂、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只有这样,思政课才能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学院思政课教师郭慰慰说。

第9篇: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教师手册

一、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及其设置意义

二、 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性质、学分、课时和开设时间

三、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管理模式

四、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指导教师的职责

五、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各门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关系

六、 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或项目的选定

每门课按专题或模块提交实践教学主题或项目

七、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种类

按照上述实践教学的主题或项目(包含必选项目和自选项目)通过演讲 调查 主题参观 自愿者 主题辩论赛、经典诵读体会、征文比赛、影视观赏等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分成大类:如调研类、观读类、竞赛类、打工或勤工助学类、三下乡或志愿者活动类等等

八、 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涉及的主要知识门类

九、 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

十、 教师思政课实践教学课时计算

指导每类活动大致可报课时量

附:教师实践教学活动计划书、登记表等等

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学生手册

一、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

二、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个人

小组(人数)、班级

三、学生参与各种形式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

1、观读体会类活动要求

2、社会调研及论文的写作要求

3、

4、

四、学生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和考核标准

1、 社会实践报告和社会实践论文的评价标准

附:各种学生需填的表

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申请登记表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记录表 社会调研报告或论文的开题报告表

上一篇:对公司的感谢信下一篇:优秀员工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