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效果或反思(共10篇)
《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反思对于角的分类的学习,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活动角,感受角是可以活动的,之后慢慢展开,得到由小到大的五种角,学生很快发现1周角=2平角=4直角,还列举了活动的学生尺展开是平角、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6时的夹角为平角,12时的夹角为周角等等,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折正方形纸,再次感受这3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没想到学生还折出了30°角(把90°角平均折成3份)和45°角(把90°角再次对折),还展开根据3个45°角指出了135°的钝角,真是在我的预料之外,没想到给他们一张小小的纸,他们竟折出了5种认识的角,教学随笔: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随笔: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反思》。这部分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也掌握的较好。
画角的学习,先是根据上节课记住的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来画90°、30°、60°和45°的角,比较简单,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的三角尺头上磨圆了,所以画出的角的顶点不够尖。接下来用量角器画角,我先让学生尝试画75°的角,没想到大部分同学根据量角的方法都能画出来,有的同学还觉得画角比量角简单,于是一起总结了画角的步骤“点点对齐,边边对齐,找刻度,连线”,画角这一环节也算是顺利的。
1 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教学前、中、后的反思
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精心准备,严密组织,深入细致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老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老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高度,实现老师的自我价值。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教学活动之前动的反思。
具有预测性,能够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自觉性,并使老师在教学之前能够更好的预测、分析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老师要能够充分的预测和分析学生的需求,还要充分的分析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也要反思。老师可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反思:能够传授给学生那些知识、成果和结论?在教授孩子的过程中我能够学到什么经验?什么样的教学材料是适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各个学生的优缺点是什么?怎样才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的好坏是由哪些些因素决定的?
1.2 教学活动中的反思。
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反思,及时、准确的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具有实时性、同步性和监控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1.3 教学结束后的反思。
通过反思教学,吸取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反省的自觉性。反思中,教师要提升总结和评价能力,从而才能更好的反思,这样就要求教师搜集、分析、判断各类信息。反思中对自我的评价、总结过程可以提出下列问题:该堂课是怎样实施教学的?我的期待目标是否实现了?怎样用教与学的理论来解释我的课?临时改变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我试图改变的方法是什么?我疑惑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能够得到答案?这些问题的设定,能够帮助教师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以便完善教学计划。
2 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教学观念、过程、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保障是都有规范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在不断学习中认识,提高能力,增强按纲施教的自觉性。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然而,许多教师的思想观念是未经过反思而自发形成的,其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提升、完善自身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教学观念的完善需要从多角度、多思维来对待。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学习能力和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反思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和教学观念。从宏观角度出发,关注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反思教学问题。同时,还要学会“向前看”和“向后看”,要反思过去教学中的问题,更要从发展的角度来反思教学,促进其改革与创新,改变教学现状。
2.2 对教学过程、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过程中需要反思: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的解决,课程时间的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的接收、理解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氛围浓烈,应该说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综合探究课。然而,这中间的真实性是值得反思的:是否掺杂着过多的“表演”成分?怎样判断学生的表现和能力?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3 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进行反思。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态度、不同反映、课堂表现、问题的解答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对于教学的反馈信息,在次基础上认真研究和分析。自我反省并不是对教学过程的回放,应该深省、反思、总结和评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反思意识的培养,反思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而复杂的过程。一方面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反思品格,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具备反思知识和能力。
反思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努力培养教师的自我反省意识,自觉进行反省,检讨自身的不足,以便提升和完善教学能力。作为老师只有客观地评价、分析自我,自觉反思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研究和解决,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教学效果的实现和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段红梅.注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能[J].学周刊,2011,34:124.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装》
课题:多姿多彩的民族服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
2、过程与方法:体验服饰艺术与民族、生活与审美的密切关系,了解民族服饰从设计到制作的答题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挖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
教学难点:真实、生动地表现某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教学准备:画笔、画纸、范画、电脑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5分钟)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完后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感受。(看视频)
师:好了,谁来说说在刚刚的短片里,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师:哎、说的很好,观察得真仔细。准确的说是中国的56个民族的服饰。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这些精美的服饰画下来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板书课题。
那么服饰和服装的区别在哪呢?让老师来告诉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板书:课题;“服”,指服装;“饰”指装饰;所以服饰是包括服装之外,还有头饰、手饰等。)板书:服饰:服装上的装饰.二、讲授新课:(7分钟)
通过了解某几个民族的服饰的外形、结构、材质、特点以及民族的生活习惯,使学生感受中国地域辽阔,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师:在刚刚的短片里,带给了同学们什么感受呢?(生交流)
师:说的非常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服饰是丰富多彩的,是多样化的,但同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又是独一无二的。好,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民族,并说说为什么?
生:苗族。喜欢它的头饰,很漂亮。
1、苗族
师:好的,苗族。我们一起走进苗族的生活。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省。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饮食习惯跟我们差不多,均以大米为主食。
苗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在于银饰,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起头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百鸟朝凤等图案。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前胸戴银锁。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的造型手法;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绿。
苗家的姑娘最爱穿百褶裙,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看着苗族的服饰,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2、傣族
生:傣族,喜欢它婀娜多姿的舞蹈。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做的不错呀,知道傣族的舞蹈是美不胜收呀!那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欣赏傣族那美丽的服饰。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靠边境的弧形地带,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孔雀舞是傣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 4 0 0 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
傣族信佛教,认为男人一生一定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所以男孩一到七八岁就要削发为僧,开始过宗教生活。送孩子入寺为僧是件大事,全家举行隆重的仪式来庆祝。孩子一旦踏入佛门,二三年后还俗。妇女虽然不入寺为僧,但也都是虔诚的信徒。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看上去婷婷玉立,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小袖衫,长管裤,用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
3、维吾尔族
师:同学们,老师呢,最喜欢的是居住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民族吗? 生:维吾尔族
师:真聪明,就是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最富民族特色。
我最喜欢的是它最有特色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戴帽子。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
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维吾尔人穿著鞋靴是传统的习惯,历史久远,可追溯到千年以上。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4、三个民族服饰对比。苗族最特殊的是银饰;傣族的服饰紧衣统裙;维吾尔族是男女都带帽子,色彩非常鲜艳。
5、小结: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服饰美不美?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独一无二的民族以及特色的服饰,才让我们的国家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不管我们是哪个民族的,都应该和睦相处。
三、课堂示范:(8分钟)
师:好了,了解了这几个民族后,相信同学们都已经被这些精美的服饰深深的吸引住了。可是,我们该怎样去把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画出来呢?现在,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是怎样一步步把复杂的民族服饰画下来的。
第一步:整体把握,画出对象的外轮廓;
第二步:在外轮廓的基础上把对象的每个部位分出,使对象成形; 第三步:深入画出服饰上的细节,是画面完整; 第四步:根据民族特色上颜色。
四、课堂练习:巡回指导(15分钟)
五、学生作品展评:(3分钟)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民族服饰、了解几个民族习俗、分析了民族特色、还初步学习绘画民族服饰的方法;感受到了中国地域辽阔,民族服饰的丰富多彩,艺术的博大精深。
布置作业:
1、继续完善手绘的民族服饰;
2、有兴趣可采用废旧纸片进行拼贴的方法。板书设计: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
地理位置
服饰特点 气候特点
形成原因 民族风俗
宗教信仰 分析与反思:
我觉得首先必须要掌握的就是教材的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必须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用各种教学工具,达到课堂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课堂关注必不可少,与学生的互动可以使课堂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觉得本节课最好的地方在于学生能够很投入的进入探讨环节,对如何进行简易绘画民族服饰非常感兴趣,老师在示范时非常认真观看,以及踊跃提问,如何才能画的更好。学生们讨论很积极,自主探讨,学到了很多知识。由于教学时间不长,教学实践缺乏,所以,本节课我基本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来进行的,没有太大的临场发挥。如果我再上本节课,首先,我会给学生一个更全面的视角,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然后,我会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我最需要提高的就是自己的教学水平,多进行教学研究,多向前辈学习请教,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积极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详细分析教案内容):
一、本节课实施的教学策略有:
1.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美术审美能力;对比式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形成自己的想法,再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美感得到质的升华。
2.适当的讲解,对中华民族服饰以及服饰的画法通过教师的范画及学生的作品点评达到正确提高学生的美感、及绘画能力的效果。
3.猜想验证,如:出示一幅民族服饰的图片,先由全班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猜想结论,最后得到验证。
4.多媒体演示,如:使用视频,将56个民族的服饰都展示出来;多媒体演示起到很好的效果,把学生陌生的东西展现出来,利于学生产生兴趣及有初步的了解;
5.小组讨论,如: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结论直接肯定或直接否定,而是先由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深入讨论,从中理清思路。并且创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二、本节课如果再上,我会做什么改进?(教案中红色部分为修改内容)
本节课在教学流程设置上比较合理,能够层层递进,先让学生了解民族服饰,再着手教学生如何进行简易的绘画。这是本节课练习的优点,不足之处在于讲解时对比性不够,可以在导入时关于“服饰”与“服装”进行解释对比和讲完三个民族可一起进行对比:(例如):那么服饰和服装的区别在哪呢?让老师来告诉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服”,指服装;“饰”指装饰;所以服饰是包括服装之外,还有头饰、手饰等。
三个民族服饰对比。苗族最特殊的是银饰;傣族的服饰紧衣统裙;维吾尔族是男女都带帽子,色彩非常鲜艳。
在讲解每个民族服饰特点的前提下,要先讲述一些其民族的居住地点、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等: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省。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
二、实施新课程以来,对教师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试论述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实践与课堂教学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新的要求:
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教师应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理念,从传统的单一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的“学”;重视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不断找出存在不足之处并努力去完善。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对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技能等有新的要求。
(1)课堂导入新颖的技能。相比传统课堂,对导课艺术越来越重视,不仅要求紧扣教材内容还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2)设计教学问题情境的技能。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是在被动的学习,对所学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但是新课程要求教师重视开展活动式教学,强调通过学生自身的操作、思维和体验来获取知识。活动式教学是围绕问题展开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的。问题情境设计的好坏,能否把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思维活动全部调动起来,就成为这种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教师要学会把学生的交往活动纳入教学认识活动中,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4)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接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参与知识的创新。在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5)教师还需具备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技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看重使学生“学会”,更看重让学生“会学”,可以说“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新课课程改革要求具备的最重要的教学技能。
(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结合网络平台,综合各类信息的整合、运用多媒体平台展示,更好的诠释知识。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也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内容中积极渗透信息技术的思想,尽可能的发掘学生的才能,使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勤于探究、乐于思考,不断地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其才能为课堂教学的资源!(7)教师进行反思的技能。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和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鉴定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理念指导实践,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它们是一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整体关系。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实践与课堂教学技能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教学理念是基础、是指导,教学实践是行为,教学技能是手段。
本节课要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和三位数乘以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容易,但是在课后的练习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乘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如290×20,206×40,不能熟练的将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有的学生没有按照简便的算法计算,把0也参与运算,这可能与我上课时没有重点强调笔算的书写格式有关。另一种情况是,计算后在末尾添上0的个数不正确,如160×60,只在末尾添上一个0,原因可能是计算160×60时,末尾有2个0,但是这两个0在同一列上,而在以前的加法中,0加0得0,就顺手移下一个0,这与上课时没有重点提醒有关,需要在课后的练习中加以提醒。
本课的一个难点在于理解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课中很多学生的解释是,因为末尾有2个0,所以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再没有多余的理由,认为这是自然而非常明白的,于是我问道:你能来验证这一结果是正确的吗?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交流,通过多种方法如采用最基本的乘法步骤进行计算,初步培养学生的猜疑和探究精神。
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是有些学生还是采用数位对齐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待我课后个别辅导。
今天,我教学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在学生会正确找出单位“1”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深化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内容为后面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学习都有帮助的,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思路对今后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具有铺垫的意义。
本节课内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采用了变一步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相对应为不对应,变一步计算为两步计算。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读题审题,找准数量关系:
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主要强调在含有分率的句子里找单位“1”,并分析数量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比较量和标准量分率和分率之间的关系,难点是理解比较量占(是)标准量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对应的数量和对应的分率之间的关系。
二、强化相等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思路、步骤。
有人说, 语文是灿烂的先秦繁星, 是皎洁的汉宫秋月, 是珠走玉盘的琵琶, 是高山流水的溪流, 如一坛陈年老酒, 能品出醇香美味, 品出文化与韵味。为了达到理想的境界, 教师常在课堂上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的情景来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文本, 以追求课堂上那灵动的美。
教学情境一:影像导入, 呈现“烟花三月”江南之美景
教师导语:同学们去过江南一带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那里春游。
出示课件, 展现江南春天的美景, 并以江南古曲配乐。
师问:大家觉得春日里的江南景色如何 (众生依次答:漂亮、美丽、富有诗意、有朦胧美……)
师再问:你能找出课文中写这些景物的句子吗?接着, 教师请学生们找出文中自己认为特别美的词, 读词、记词。最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知道的四字词语来说一说这美景。
效果反思: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美丽生动的江南情境。画面逼真、精美, 视听并用, 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学生, 而教师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激趣层面上, 而是借助画面引导学生读句、学词、记词, 通过呈现自然美, 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美, 积累美的语言, 运用美的四字成语来描述春日的江南美景。
教学情境二:立足文本, 创设情境, 促进感悟
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想象:李白和孟浩然曾经在黄鹤楼上一起度过怎样愉快的时光?学生想象出了很多温馨的时刻, 动人的画面, 比如说一起下棋、一起写诗、一同探讨问题、谈古论今、畅所欲言、惺惺相惜……
教师又引导学生想象:可是, 从今以后, 李白还能和孟浩然一起度过这愉快的时光吗?还能一起写诗、下棋、谈心吗?学生都沉默了, 无力地摇了摇头, 怅然若失, 似乎, 他们也与李白一样, 即将失去挚友。
效果反思:教师立足于文本, 深挖教材潜在的资源, 同时对课文进行适度扩展, 巧妙设置情境, 帮助学生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情意,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尽快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与文中人物感同身受。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铺垫。
教学情境三:创设情境, 入角色朗读对话, 帮助学生领会“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教师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段中李白的话后, 请这位学生把举起的酒杯端给班里跟他最要好的同学, 然后就请这个好朋友扮演孟浩然, 读孟浩然说的话, 并谈谈自己对“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的体会。师生评议后, 教师再创情境:船儿就要起航了, 请同学们赶紧离开座位找到你的好朋友“孟浩然”好好话别吧!学生们卷起作业本当酒杯, 找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表演课本, 在对话中, 领悟了“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效果反思:这一情境设计得精、奇、巧。学生在深度阅读文章时, 是以多元身份参与的:一是他的社会角色, 即学生;二是他在文中的角色, 即在课文情境中不由自主就扮演了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 教师巧妙地、不着痕迹地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学生浸润于文本提供的场景, 用形象的想象把文字的文本还原为栩栩如生的生活图景, 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来解读文本,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文中的角色, 使他能想角色之所想, 思角色之所思。使学生、诗人的感情紧密融合在一起, 收到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效果。自然而然的, 也就从对话中、表演中领悟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的意思。
教学情境四: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和“伫立”, 以便加深领悟
师:现在你的好友孟浩然已站到了船上, 船儿缓缓地离岸而去, 渐行渐远, 看着你的好友就这样离你越来越远, 身影越变越小, 你会在江边怎么做呢?
有的学生说会一直挥手, 直到船儿消失在茫茫水天之际, 教师借机点拨:“江上的船儿多不多, 是否只有一艘?”生看图, 答:“有很多船。”师问:“可是李白的眼中却———”, 生顿悟了, 纷纷举起小手, 一学生回答:“李白没看别的船, 他的眼睛一直追随着孟浩然坐的那艘船, 直到看不见船了。”老师又问:“船开到哪就不见了?”生看图, 回答:“远处, 水与天相连的地方”。学生很容易就领悟到“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了。
还有的学生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后, 他依然会在江边站很久很久, 因为船儿驶出了他的视线, 却没驶出他的心。 (听课席响起掌声) 教师借机点拨学生理解“伫立”一词, 思考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伫立”?用这词说话。
效果反思:教师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畅所欲言, 却不做学生的“尾巴”, 不是东鳞西爪地复述学生说出的句子, 而是在学生说完以后发挥主导作用, 利用情境, 借机点拨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诗句、词语, 打开与人物心灵共鸣的窗口, 领悟到诗人深深的惜别之情,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举。
写下这些感受后,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个扎实有效与灵动共舞的课堂啊!”
小班的综合活动“穿彩衣”正在进行,孩子们拿着彩纸撕着、剪着。活动结束时,大部分孩子已完成作品。一个小男孩拿着完成了大半的作品犹豫着,最后终于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老师,等我一会儿好吗?”年轻的教师略微停顿了一下,马上轻轻地对他说:“好的,我们等你一会儿。”教师边招呼孩子们相互介绍作品,边用眼神鼓励男孩加油。男孩投入地操作着,可能由于着急,他的手有点颤抖。大约过了一分钟,男孩终于完成了作品,他兴奋地高举着自己的作品跑向教师:“老师,我完成了。”年轻的教师回应他一个热烈的拥抱,男孩的笑容灿烂无比。
这一幕让我感触很深。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此类情景屡见不鲜:操作活动中,对动作较慢的孩子,教师最常说的是:“等有时间的`时候你再做完它好吗?”一句话使孩子显得十分无助;游戏中,教师一声“活动结束了,赶快把东西收拾好”让孩子的兴趣顿时消失;问答环节中,有的孩子站起来因紧张一时说不出答案,教师的一句“请先坐下,等想好了再回答”让原本忐忑的孩子欲言又止。今天,这位年轻的教师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别,用了一分钟的时间帮助孩子体验到了善始善终完成任务的快乐。
崇义县章源中英文实验小学
谢远招
如今教学的现状是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知识不多,而要从事的工作都是以儿童文学为载体的语文教育工作。因此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应当成为新一轮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一个主要任务。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儿童诗写作教学具有多种教育功能。
1、儿童诗写作培养着学生的创造品质
诗歌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而言,是最富有想象特征的产物。换句话说,就是诗歌的诞生要依赖于创造性的想象。通过儿童诗的创作,可以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进而养成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诗歌里的大胆的出人意料的夸张,源于诗人丰富的超常的想象。小诗人的想象是了不起的,“年是石磨磨出来的雪片,”这石磨该有多么大呀?“轰响的鞭炮是春雷的呵欠”这呵欠可不算小!还有“雨是天空的旅行家”“雨是田野的合唱队”“桥是躺在水上的月亮/是落在地上的彩虹/桥是风的隧道/是地球的木马/桥是太阳的鞋子/搁在两岸之间/桥是河流的电话/从上游到下游/桥是最近最快的语言”这一连串的比喻形容,比起古今中外的大诗人,似乎也不逊色,没有惊人的想象力,哪来这些妙不可言的诗句?
2、童诗写作教学实现着美育的功能
童诗写作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实施美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的排列形式上的美,诗的音韵节奏上的美,创设的意境上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闪烁着哲理光芒的美,都深深地吸引着儿童。儿童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和稚拙美。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经历诗教的孩子,慢慢地将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通过诗的阅读特别是诗的创作,能使我们的孩子荡漾起爱的热情。这对他们健康的情感,健康的心理形成是极有好处的。经历了童诗教育的孩子,他们心中有更多的热爱。生活中极其平凡的现象,在他们充满诗意的双眼中,在充满爱的心灵里都是无比美的事物。
3、童诗写作是低年级语言实践的最佳方式(1)儿童诗是最好的语言启蒙教材 从儿童认知的规律看,他们入学后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其书面语的,易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作为语言学习的短文。
(2)童诗写作教学顺应现代语文教育的需求
从童诗的特点、童诗阅读赏析的方式及孩子们在童诗阅诗赏析中受到的影响和他们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语言训练,我们不难发现童诗教育顺应现代语文教育的需求。根据本文开头引述的儿童诗写作教学意义的八条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1、3、4、5、7条的比较,可以发现:童诗教学所追求的教育目的和所能达到的教育功效与语文新课标总目标的要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3)儿童诗创作利于语感的形成
一首诗的诗意、诗情、诗味,是由这首诗特定的言语形式决定的。孩子的诗中,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的是白描式的叙述,有的是创设新奇的比喻,有的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有的是运用设问的形式,有的是运用排比和顶真。我们发现,若改变了言语形式,诗的意味也将随之改变。可见,学生是在用他们的直觉、内在生命和律动,对社会万事万物的理解和体验来选择语言方式的。他们的诗是他们心灵感受与外界事物的对话。孩子们的创作是他们用极具个性的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想。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运用直觉能力,生命的律动,言语的组合与积淀,选择意象,组织选择语言方式,去实现感受。这一连串的运动,对于孩子的语感的培养是一种“进行时态”。可见童诗的阅读与创作是语感形成的一个绿色通道。
通过这两年多的儿童诗写作教学,摸索出了一些规律,建议如下:
1、写诗应当成为写文的基础。比比同龄人的诗与文,特别是低年级同学的诗与文,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的诗比文写得好,诗这样的文学样式与孩子的心灵、情感、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更接近。诗的思维更多地表现为形象的、跳跃的,甚至是灵感的。这本身就是低年级儿童所特有的思维品质。在台湾,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低段的课文以韵文为主,小学生从写诗到写文,写诗是写文的基础。台湾教育界认为:让低段的孩子写诗比写文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目前大陆的童诗教学还只是在部分学校的第二课堂展开,受益的儿童不多,参与的教师也不多,这样对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是不利的。
2、要给儿童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诗的意境只有在自由的开放的心态中才能生成,它是儿童内心的需要,多数时候它显示了作为美学的特征,具有非功利性。因此需要教师有一颗博大的心胸,一个开阔的视野,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成效,而应精心呵护每一颗童心,让诗意照耀每一个儿童的生活。
3、小学语文教师应有一定的儿童文学修养。因为小学教材中特别是低年级的教材中几乎都是儿童文学作品。语文教师除教材的教学工作外,还担负着指导儿童进行课外阅读的工作。而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大量作品都是国内外的儿童文学作品。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 “望数生畏”, 作为数学老师首要任务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 要发自内心地去爱自己的学生, 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化他们, 拉近师生间心理的距离, 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朋友, 乐于跟着我学习。其次, 注重教学中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例如: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 对折50次后有多高?”, 讨论后告诉他们结果, 学生会很惊奇, 这样学生对学习对数函数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再比如: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 先引入阿凡提和埃及国王下象棋赢麦子的故事, 学生在一片惊叹声中会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从而对求和公式马上来了兴趣。还有就是在课堂上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在讲曲线方程一章时, 可以拿一些毛线绳、拉链等教具, 把学生分成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他们动手完成曲线图形的绘制工作, 在作图的过程中, 学生会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图形”的疑问, 带着疑问我们会很好地完成这一章的教学工作。只要教师肯花心思找素材, 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生还是乐于并会认真学习数学的。当学习一段时间后, 学生们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原来所想的那么一无是处, 加之教师不断地给予肯定, 这样在不自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使学生从“要我学数学”转变为“我要学数学”。
二、注意培养学习方法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观察, 我发现很多学生并不是不认真学习, 而是在方法上不得要领, 要么是听课不会听重点, 要么是跟着老师满堂跑, 自己却不动脑思考问题, 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 教会预习的方法
中职学生有95%不会运用这一对学习十分有效的方法, 所以有必要指导他们学会这一方法:课前将要学内容提前阅读, 不懂之处要打上记号, 以便听课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教会学生听课
首先要专心, 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在教室心在外”;其次要学会抓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记好相应的笔记, 当老师转换语气强调某些问题时即为本节重点时, 一定要将该知识点记下来, 便于复习巩固;再次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 及时发现问题, 多想多问。
(三) 教会复习的方法
复习如同钉钉子的道理, 如果说听课是将钉子钉在木板上, 那么复习就是用力的一锤, 将知识掌握扎实。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纳总结知识点, 我要求学生做到学完的课程, 合上书能够把本节的知识要点理清, 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要找到更加符合自己学习、记忆的习惯, 这样就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与时俱进、改变教法
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才能真正走出数学教学的困境。
(一) 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课堂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最大化。使学生由原来的“听”变为“做”, 例如:对于函数图像一类的课程, 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来做图, 然后让图像动起来, 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图像形成及性质就加深了理解。能突出“互动”, 便于学生参与, 激发学习热情。
(二) 积极运用校本教材
我们的校本教材特别注重以生活为源泉的数学教学, 努力营造一种生活气息, 将题材都改编成活生生的题目, 并在课后有一些课外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采集资料, 自设命题, 提高题目自编自解的能力,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 考试形式多元化
我们要彻底打破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局面, 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业绩。平时教学中, 教师要有对学生行为观察的记录, 其中包括学习状态、课堂提问、出勤等情况, 还要有阶段性的客观测验, 包括单元、期中和期末的试卷。此外, 学生的创作成果、实验报告、研究报告、实习及其他业绩等也按比例计入成绩。最终把以上几项综合起来, 作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在校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活动是他们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好差和学校教育的成败。
当前,就数学课堂而言普遍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信不过学生,自己讲的过多,结果是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长期得不到锻炼与提高,慢慢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二是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多,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使学生身心俱疲;三是“积重难返”形成大量的后进生,令许多老师束手无策。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课改热潮,“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创新教学理念”等等新的教育理念飞遍神州大地。的确,“照本宣科”已被学生所唾弃,“满堂灌”已被学生所敌视,“题海无边”更让学生感到“回头无岸”。
近三年来,在县教研室的正确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作为教育一线的我通过在校本教研中不断的反思和创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水平,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春所任教班级学生数学中考成绩在本校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县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名列前茅;20冬所任教班级学生数学期末统考成绩在本校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县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名列前茅;春所任教班级学生数学期末统考成绩在本校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县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20冬所任教班级学生数学期末统考成绩在本校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县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春所任教班级学生数学期末统考成绩在本校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县同年级同学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因为有县教研室的正确指导和亲切关怀,因为有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因为有同学的密切配合,也因为有自己在校本教研中不断的反思与创新,下面我把自己从教学实践校本教研中反思出来的一点点心得例举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反思一:因事而异,因人而异,采用“八引导”先把学生引进数学的大门。
1.学科价值引导
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
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爱心引导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3.兴趣引导
一是问题激趣。“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
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语言激趣、变式激趣、新异激趣、迁移激趣、活动激趣等等。
4.目标引导
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5.环境引导
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6.榜样引导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7.竞争引导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建立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学、赶、帮争先进。
8.方法引导
在数学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同时,要进行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的指导。总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与此相应,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让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反思二:教学中坚持“四重”原则,让学生们有腾飞的根基。
1.重基础
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严格按照新课标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
一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
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
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4.重方法
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反思三: 精彩生动、简炼精准的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为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知识的载体。形象的比喻,激励的话语,幽默的解释,紧迫的疑问,巧妙的点拨,使抽象变具体,深奥变形象,乏味变有趣。另外,教师的书面语言(板书)和姿态语言(教态)也显得尤为重要。黑板上的一个记号、一种格式,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能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的思维激起阵阵涟漪,把教学推向高潮。所以,教师的语言应注意准确、生动、鲜明,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灵活性、激励性和教育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倘若教师语言罗嗦重复,模棱两可,词不达意,拖泥带水,怎不令学生昏昏欲睡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语言还要做到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疾徐有序,切忌一节课一个调,从而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反思四: 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与剖析如画龙点睛,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而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言简意赅地解释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点在理科上尤为重要。
如何运用直观手段呢?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尝试:
(1) 彩色粉笔的巧妙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和进行对比,有时可用彩色粉笔书写和描述。彩色粉笔一般用于需提醒学生注意的词语、公式、数字或图中的关键线条,但是彩色粉笔不宜运用过多,否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 自制教具。因我校教学条件有限,我在数学课上经常制作各种类型的教具,如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演变为矩形、菱形、正方形;制作圆柱体、圆锥体,通过各种教具的演示,学生很快地掌握教学内容。
(3)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发现规律。如上《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要求学生动手剪两个圆,自己摆一摆、动一动,学生很快就发现两个圆之间有五种位置关系。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比较复杂的图形变换,动态过程的演变都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进行生动的展示。
实践证明,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具,能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和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反思五:让知识贴进生活,让生活走近课堂,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本身就是课堂,如果知识能学以致用,学生就会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因而会更用功学习,所以,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中、教材中,挖掘知识应用的素材,把日常生活的实例转化为课堂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
如我在教学“圆的有关性质”时,问学生现实生活中有那些物体是圆的?学生纷纷答到:钟表、车轮、按钮、镜面…….我继续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其他形状呢?这时,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心里产生了疑问,此时老师再加以引导:或许是因为圆的轮子有什么特点?我们这节课就来揭开这一谜底。于是,学生明确了目标,积极投入课堂教学中。
任何一个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就能把本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反思六:整体把握教材,面向考点,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教材相当于教师的枪,老师必须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每章的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教毕业班的,前5年的考题,都要浏览一遍,考什么,怎样考,考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有的放矢地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上完一节课,经常要让学生“挑战中考题”,把历年曾考过这个知识点的题型都让学生做一做,这样,把考题贯穿于平常教学当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七:多让学生错,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在错误中寻找正确答案,失败乃成功之母。
有句话说:人是在错误中长大的。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大可不必事无巨细都讲,可多让学生去犯错误,特别是学生板演时做错了更好,老师可以对错误当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还可以在改作业过程中收集错题,开一节“诊断课”,让学生当小医生,找出毛病,并对症下药。这样做的效果比老师单纯讲好得多。但要注意消除被拿来当错误范例的同学的心理障碍。
反思八:多关心爱护顽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此课堂内外无“敌人”。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初中生有些比较顽劣,每个班都有10多个调皮厌学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制造出不少麻烦。对于这部分学生 ,如果老师处理不好,就会上不好课。我认为,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都要多关心这部分学生,尽管他们气得你直冒烟,但课后你还得找他们谈心,聊家常、聊生活、谈未来、谈理想,只要你把他们当朋友当弟妹,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以良好的态度对待你,在你的课堂上也不会怎样放肆。相反,如果科任老师管不了学生只会找班主任,只会抱怨学生不好教,也不找学生谈心了解情况,这样学生永远不会信服你,你的课他仍会捣蛋,这样就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了。
反思九: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多练,甚至让学生来做“小老师”
在上个月的教务主任培训会上,黄兆茂主任介绍说,一个知识如果由老师直接灌输讲解,第二天能记住理解的学生只有30﹪左右,如果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二天能记住理解的学生就可达70﹪左右,如果让学生来讨论、交流,甚至让学生来讲解,第二天能记住理解的学生则可达96﹪左右.事实证明,让学生多讲、多练,甚至让学生来做“小老师”是最高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尽量精简自己的语言和过程,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设计,把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让他们多开口、多动脑、多动笔,遇到适合的环节和内容,我还会让学习程度较好学生来做“小老师”给大家或本小组讲解,有不清楚的地方我自己再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一堂课只有仅仅的四十五分种,如何充分利用好这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永无止境、值的我们做老师的探究一辈子的课题。以上仅仅是我个人教学生活中的一点肤浅的反思而已,就象一个在大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几个贝壳,在众多大家的先进理念与方法之中,显得是那么的肤浅与微不足道。但我并不气馁,我坚信,在县教研室的正确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只要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数学,善于钻研,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一节课比一节课好,一定会越来越受学生欢迎!
【教学效果或反思】推荐阅读:
××教学效果评估报告05-27
教学能力水平效果评价06-03
推行高效课堂 提升教学效果10-13
管理学基础之教学效果09-20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效果11-18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调查10-18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05-28
提高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初探06-28
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与对策论文07-02
巧设悬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