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意义教学(党员课)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数意义教学(党员课)

分数意义教学(党员课) 篇1

师专一附小

刘国文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下)第73~75页。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探究意义

(一)感知1/4

1、回忆旧知

(课件出示1/4)师:这是什么数?

生:这是个分数,1/4。

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知道了分数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分数的产生以及1/4表示什么)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

2、学生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并用彩笔画出阴影表示1/4,教师巡视 学生可能出现的表示形式。

3、展示汇报

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生1:我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生2: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3:我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

生4:我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师:(指 生4 的图,作疑惑的神情问)这样能用1/4来表示吗?(学生先思考,再小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生1:我认为不能。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一苹果,所以每份不是1/4;

生2;我认为能。因为在这里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

生3:我认为能。因为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强调了要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是几分之几?(1/4)是几个苹果?(1个)

师:请接着往下看,谁来用一句话说说下面这副图的意思?(课件动态演示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

生: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4粉,每份是这1个苹果的1/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先后呈现的两副图)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副图的?

生1:一种是把1个苹果平均分,一种是把4个苹果平均分; 生2;两种都是平均分,每一份都能用分数1/4表示。

[反思: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为每一个学习小组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的学习材料,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做到了人尽其才,材尽其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使个体参与落到了实处。同时,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教师参与讨论,可以了解小组讨论的真实情况,便于有效地指导小组合作,调控教学进程。]

(二)理解2/3

1、组织学生操作体会2/3的意义 师:请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什么分数?(出示2/3)2/3表示什么呢?这个问题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2/3,然后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桌上的材料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3、反馈

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把你们的表示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

生1:把3条金鱼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生2:把6支可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这6支可乐的2/3。

师:你真了不起!想出了与众不同的方法。2/3在这里表示几支可乐? 生2:4支。生3:把9朵花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师:有创意!请问,剩下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生3:1/3。

生4:把一张纸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是它的2/3。(图略)师:想一想,阴影部分还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生4:4/6。也可以看作把它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就是它的4/6。师;真聪明!2/3就等于4/6!还有谁想展示一下你是怎样表示1/3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针对有创新的展示汇报给予肯定与鼓励)[反思:从1/4扩展到几分之一,从几分之一扩展到几分之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变得更加丰富、厚实,有利于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之间的关系,又为后继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了铺垫。]

(三)深化1/□

1、组织学生利用花朵图探究它的1/□

师:你们还想研究别的分数吗?(课件出示1/□)这是个分数吗?它好特别!特别在哪儿?(分母没有分数)它读作什么?每个小组都有一些这样的图(课件演示12朵花),请你们涂上颜色来表示这些花的几分之一。大家先思考,再小组分工合作,看看可以有多少中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2、学生分小组思考、操作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3、反馈 师:请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以接力赛的形式汇报,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已经说过的方法就不再展示。

(学生一边展示,一边叙述是怎样表示几分之一的)生1: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2份,涂红色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2; 生2: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3份,黄色部分是这12朵花的1/3;

生3: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不涂色的(涂了9朵花)是这个整体的1/4;

生4: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6份,涂橙色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6; 生4:我们把12朵花平均分成12份,紫色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12;

教师把学生汇报的情况汇总在一起。(课件演示)

观察这组图形和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都是把12朵花平均分成几份;

生2:我发现了分子都是“1”,也就是都只取其中的一份; 生3:我发现了分母越大,每份所表示的花的朵数就越少; 生4:我发现了分母都是12的约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知识!

(四)理解□/□

1、组织学生探讨□/□的意义

师:(课件出示□/□)猜一猜,老师想让你干什么? 生:填分数,理解它表示什么? 师:很好!请大家先看要求。

(课件演示如下,学生默读操作要求)(1)小组内先确定一个分数;

(2)分一分------选择材料表示这个分数;(3)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表示这个分数;(4)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2、学生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分数的意义,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操作材料,并口述此分数表示什么。生1:我们把一张纸平均分成32分,其中的5份是这张纸的5/32;

生2:我们把8只螃蟹平均分成4份,拿走的3份是这个整体的3/4,剩下的两只是这个整体的1/4;

生3:我们把10个橙平均分给5个同学,两个同学共分得10个橙的2/5,其余同学分得这些橙的3/5;

生4;我们买了7包薯条,吃了1包,吃了它的1/7,还剩6/7。……

4、学生讨论、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通称为单位“1”或整体“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也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板书)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分数单位?2/3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里面有几个1/3?

师:生活中人们常用分数来进行表述。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一个分数? 生1:妈妈买回一个西瓜,平均分成10份,吃了其中的3份,吃了这个西瓜的3/10。

生2:银行存款利率要用到分数。师;对,那是一种特殊的分数------百分数。如;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定期存款一年的年利率是1.98%。

生3:全国耕地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1/6。……

[反思:在学生对分数形成了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及板书的引导,及时让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教材的逻辑意义成功地转化为学生的心理意义。]

(五)小结与质疑

师: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我知道了分数对于我们的生活很有用处。

生2:我知道分数不是表示一个完整的数。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2:它表示一个整体与它的一部分的关系。师:说得真好!你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生3:我想知道分数还能表示一个整数吗?

师;问得好!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4:能1比如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4份就是这个整体的4/4,也可以用1来表示。生5;我还想知道分数能不能像整数那样进行四则运算/ 师;分数也能像整数那样进行四则运算,这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即将学到。师;(课件演示,图略)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红色部分的面积是最大长方形的1/2; 生2:蓝色部分是最大长方形的1/4; 生3:蓝色部分又是红色部分的1/2; 生4:绿色部分和黄色部分面积相等;

生5:绿色、黄色部分都是这个最大长方形的1/8,是红色部分的1/4,是蓝色部分的1/2;

生6:最大长方形是红色部分的2倍,是蓝色部分的4倍,是绿色部分的8倍

二、巩固反馈,深化理解 1.书面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其中阴影部分不能用1/3表示。让学生猜测,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并利用教科书第74页“练一练”第1题的图形,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反思:这样处理,一方面用活教材,使分散的习题成为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有时表面上没有平均分的图形也可以进一步细分,进而用分数表示,深化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2.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1)请发过言的同学站起来,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找一个未发言的同学站起来,问:你占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表示的分数在变化?

(3)现在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为什么变化了?

[反思: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是对课堂学习状况的调查,又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升华。由于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又对部分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进行了恰当的教育和引导。]

课后反思:改革原教材的例题呈现方式,采用板快结构,通过对1/

4、2/

分数意义教学(党员课) 篇2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它属于“数与代数”学习领域, 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激趣引入

1.欣赏双关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非常有趣的图片, 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1) 教师大屏出示, 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 学生各抒己见, 发表自己的看法。

质疑:为什么同一张图片, 会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呢?

小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事物, 观察的角度不同发现也不同。

2.游戏:以一当百。

师:大家看, 老师手里拿着什么? (出示一个苹果)

(1) 提问:老师手里的苹果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 (自然数“1”)

(2) 自然数“1”还可以表示身边的哪些事物?

1个橘子、1个学生、1个老师、1只羊……

(3) 自然数“1”只能表示1个吗?除了能表示1个以外, 你还能用“1”表示更多的事物吗?

100个学生看作一群学生、100个橘子看作一筐橘子、100只羊看作一群羊、1000个、10000个…

小结: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发现,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以“1”当百, 还能以“1”当千……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 还可以表示多个“, 1”可真了不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跟神奇的“1”有密切的联系。

设计意图:用欣赏双关图体现一种哲学思想: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同一事物, 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单位“1”的理解也是这样。设计游戏活动也是为后面突破单位“1”做好铺垫。

二、互动交流, 整体感知

1.用“身高”构建问题情境, 体验分数的产生。

(1) 谈话1:我发现咱们班有几位同学的个儿特别高, “你能告诉老师, 你有多高吗?” (请几名学生回答:____米____厘米)

(2) 谈话2:咱们班有身高正好是1米的同学吗?有正好是2米的同学吗?有正好是3米、4米的吗?

(3) 思考:你能用整米数来表示自己的身高吗?

小结:同学们刚才碰到的问题, 以前人们也碰到过。实际生活中, 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 于是人们就发明创造了分数。 (板书:分数)

设计意图:用学生的身高不确定性这一课堂资源, 让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的测量和计算过程中得不到整数的时候, 用分数表示。

2.动手操作, 回顾方法。

(1) 操作感知回顾1/4。

(1) 合作要求:小组内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学具分一分, 找到1/4。

(2) 小组内交流方法。

(3) 全班汇报交流。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

把一块蛋糕____分成____份, 每份是这块蛋糕的____。

把一米____分成____份, 每份是一米的____。

(2) 过渡:刚才我们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4份, 得到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下面我们要试着分一些物体来继续研究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回顾已有的知识经验, 重点体会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以后得到的结果, 如果不是平均分, 分得的结果就不能用分数表示。

3.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1) 唤醒生活经验, 突破“一个整体”。

(1) 谈话:课前有位同学把他们小组的4个学生看作“一群人”, 他不再是一个一个地看小组的学生, 而是把他们看成了一个整体。

(2) 质疑:全班学生能看作一个整体吗?生活中还可以把哪些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3) 能让一个整体再大一些吗? (学生举例, 教师做集合圈的手势, 手势逐步增大。)

(4) 通过刚才我们对一个整体的举例, 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就是说单位“1”表示的数量可大可小。)

设计意图:将课前游戏中的“一群人”迁移过来, 为突破单位“1”打好了伏笔。“生活中还可以把哪些事物看作一个整体?”搭起了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创设问题情境, 平均分“一个整体”。

(1) 师:把4个同学看作一个整体, 能平均分吗?你打算把它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个同学?

学生自主分一分, 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分别出示分法。

(板书:把4个孩子平均分成2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是1/2, 每份2人, 把4个孩子平均分成4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是1/4, 每份1人。)

质疑并讨论:同样是1份, 为什么表示的个数不同?

讨论得出:同一个整体, 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每一份所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2) 师:把12个同学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个同学?

(3) 师:400个同学能看作一个整体吗?如果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个同学?

(4) 师:比较这3个1/4, 你有什么问题或想法吗?

讨论:同一个分数1/4, 什么表示的同学个数不同呢?

小结:由于整体不同, 同一个1/4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可能一份刚好表示一个同学, 也可能表示两个同学或更多的同学。

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一部分的教学时, 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大胆改革教材的例题呈现方式, “跳出教材教数学”, 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分数意义中难点的理解水到渠成。

4.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

结合板书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所表示的意义。

(1) 自由读分数的意义。

学生读, 教师提问:老师的任务是读五遍, 你能用分数告诉老师你完成任务的情况吗?

(2) 谈话: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发现分数的分子可以小于分母, 也可以等于分母, 甚至可以大于分母, 是吗?

小结:同学们刚才是把“五遍”这个任务看成了单位“1”, 其实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碰到“修路、挖水沟”等问题, 我们也可以把“要修的这条路、要挖的这条水沟”等看作单位“1”。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顺势总结单位“1”的含义, 将数学知识前后衔接起来, 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做了一定的孕伏。

三、巩固应用, 深入体验

1.用分数说一句话: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情况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谁能举个例子?

2.猜一猜:3个篮子各装了多少个苹果?出示3个果篮:

(1) 从第一个果篮里拿出1个苹果, 正好是这篮苹果的1/5;

(2) 从第二个果篮里拿出2个苹果, 正好是这篮苹果的1/5;

(3) 从第三个果篮里拿出3个苹果, 正好是这篮苹果的1/5;

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自主的空间、平等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

四、畅谈收获, 质疑问难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还不清楚?

分数意义教学的着力处 篇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现象促使笔者追问:分数意义的教学,我们该在何处着力,发挥数学教育的价值?

一、 在分数与整数的特别之处着力

从外在形态上看,分数与整数最大的不同是分数是借助于整数,用两个整数和一个分数线组成了一个新的数;从实际意义上分析,导致分数与整数本质差别是计数单位的不同。尽管分数单位同整数的计数单位本质相同,但整数的计数单位是固定不变的:个、十、百、千……,而分数的计数单位是变化的,随着平均分的份数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创设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本质是源于度量,能够解决物体不可度量属性的可比性,感受到将分数单位累加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数。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们常出示一个平面图形(图1),让学生判断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学生一般会想到,不再会想到其他的分数。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改变图形出示的方式(见图2)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要进行分,将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后,恰好其中的一份与正方形的大小相同。正方形的大小是长方形的■,6个■是1。“分”是认识分数的第一个动作,只有等分,才能关注分数单位。再遇到类似图形时(如图3),学生就不会轻易否定不能用分数表示,而是分一分,找到合适的单位后再来确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分数与整数相比,关注整体又是一个重点,在三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专门训练,本节课中我们直接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整体的变化引起表示结果的变化。

小长方形代表的是几分之一,为什么?

现在小长方形代表的是几分之一,为什么?

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寻找用分数表示的可能。图4中学生可以找到、,图5中可以找到、、、,答案的不同源自学生选择的是怎样的整体,在思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选择整体的重要性。

在分数与整数的联系处、异同处着力,既顺应学生已有的关于数的经验,延续了自然数的认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计数原理,分数特殊的形态就有理可循,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性质和运算打下基础。

二、 在分数蕴含的数学思想上着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发生、发展的根本,也是数学内容价值的核心体现,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渗透分数概念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感悟分数的价值。

首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是面积模型表示分数,我们还可以借助数轴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与面积模型和实物相比,线段模型更抽象,但在数轴中,数形结合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分数可以表示关系,也具有测量的意义,同时在数的体系里为分数找到它的位置,便于学生体会分数的稠密性以及与整数、小数之间的关系。

其次,渗透等价类思想。如我们可以设计按要求摆红蓝两种圆片的活动。同桌两人分别摆出红色圆片是蓝色圆片的,在学生多样摆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不一样,却依然用表示?还可以表示怎样的摆法?在操作、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分数可以将不同事物联系起来。

第三,渗透转化思想。分数意义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图形语言与分数符号表示之间的转化,也需要让学生经历将几个分数单位聚成1个分数,分数也可以看成几个分数单位聚集结果的转化过程。如分数墙的制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用分数条制作分数墙,在摆一摆、比一比中发现不同的分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同分数单位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借助于形发现分数之间的联系,并能自由地进行分数单位间的转换。

数的概念中除了数形结合、转化和等价类思想,还蕴含着公理化思想、函数思想,教师未必要讲给学生,但引导学生思考时应有这样的意识,将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的掌握伸向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在展现分数的丰富内涵上着力

德国科学家克罗内克认为,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他都是人的作品。从数学发展史来说,分数是第一个由人规定的数。由于人为规定性,分数的抽象性、分数内涵的丰富性都给学生认知分数带来了困难。大部分教师都选择在一节课中认识分数内涵的一部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但实践中发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和下册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再到五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六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与比的关系,用很长的战线让学生逐渐接纳、理解分数,这样安排有利的同时也有弊,学生建立的分数概念是支离破碎的,直至在六年级学生遇到1÷3时,还会纠结除不尽怎么办。所以,在分数意义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们需要留有时间,让学生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整体展现分数的内涵,看到分数内涵的生长,感受生长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智慧。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现实背景下分数的内涵。

首先,理解测量的含义。用一根绳子测量一个木箱的长,发现木箱的长还不足一根绳子的长。怎么办呢?分一分,找到合适的单位再量。将绳子分一分,得到一个新的测量单位,然后用分得的“单位”量一量木箱的长。测量的结果就是有几个这样的测量单位,也就得到了一个分数。

其次,理解商的含义。讲述200多年前,人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表示把7米长的绳子分成3等份,每一份的长度是多少,瑞士数学家欧拉指出,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米,这样新的数就产生了。追问:2÷3的商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理解比的含义。出示黄花( )朵,红花( )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 ),变换括号中的数值,学生自然经历了从黄花朵数是红花的几倍逐渐到了黄花朵数是红花的几分之几的过程,再组织学生交流,你现在眼中的分数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有分数呢?它还可以怎样?

尽管我们只能用很短的时间展示,没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分数的内涵,但可以避免学生看到分数的一部分就以为是全部,意识到这只是分数意义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数学发展的需要,它的内涵也许会更加丰富。

在丰富分数内涵的过程上着力,可以让学生感受分数的生长性和数学发展中人类的创造与智慧,同时用这样的精神影响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

参考文献

[1] 刘加霞.通过“分”与“数”,分数是个“数(shù)”?人民教育[J],2011(6).

分数的意义观课报告 篇4

在导入环节,廖老师先给学生猜了一个脑筋急转弯,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分别出示了三年级上册的蛋糕图、三年级下册的四个桃,让学生说出分数,唤起学生已有的分数经验,顺理成章地开始研究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廖老师在新授环节重点让学生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但是通过廖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没有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说的兴趣盎然。例题的前面两幅图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单独汇报分数表示的意义,后面的两个分数是让同桌相互说,然后全班汇报。通过同桌互说,让每个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像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图形组成的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并很自然的引出了分数单位的概念。接着再回到图,说说每幅图中的单位“1”。学生在充分感受分数的意义之后,廖老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分数的意义。整个新授部分廖老师用了足足20分钟,学生对单位“1”和分数单位掌握的非常扎实。

在练习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二个练习“在每幅图中涂色,表示出”学生的回答很精彩。在学生展示答案后,廖老师问:“同样都是涂出桃子的 ,为什么涂出桃子的个数不一样呢?”这几个分数的大小相同,说明孩子的思维很发散。但是从分数的意义上来讲这些分数是不同的,题目要求涂出,就要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涂出其中的一份。所以这题应该从分数的意义来考虑,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涂出的桃子数不同。廖老师在这部分让学生重点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廖老师还注重分数的意义与日常生活的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分数来表达信息,只有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才能理解包含分数的这句话的意义。”如:人的一生有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在充分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后,再出示4句话,四人小组中每人选一题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就更清楚了。

党员上党课的意义心得 篇5

学校请来了原校党委副书记朱常宝教授为我们上课,主题是认真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极为重要的新概念,它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获得重大进展而进行的新概括、新提炼。

其完成式具体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构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除完成式外,它还有既往史和此刻时。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是两种意义上“时代之思”的交融,它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境界、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最新贡献为一体,同时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革命性,具有诸如政治动员、行动指南、精神支柱、评判标准等多种具体实践功能。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良性互动、实践优位、问题导向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是它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无论是中国桥、中国路、中国网、中国港,还是振华30和中国天眼、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如此一个个的庞大工程,不是一天俩天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钻研,争分夺秒的奋战在生产的第一线。这五年来,我们不禁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技术更加先进,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影片中除了科技生活中的突破和创新精神让我骄傲以外,还有很多令我震撼的地方。比如当其他国家发生武装冲突或者突发暴力事故中,当我国同胞正被困在这样的一个处境时,最先赶来救援的必须是中国军队,在全世界人民都孤立无援的时候,中国军队第一时间保证国民安全,将国人快速接回祖国,听着人民一声声欢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万岁”,我的内心真的十分自豪,国家重视我们每一个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6

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理解书本的知识。因此,上课刚开始我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小棒通过“分一分”去创造分数,而后在“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最后在“想一想”中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精炼自己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归纳出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分母、分子的含义,最后在练习环节又设计了在猴子分桃、猜一猜老师口袋里有几粒糖等游戏中找分数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回归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最后,通过读课本上的定义使学生明确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认识应为这部分的教学重点,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进行得不够充分,在下节课时应进一步加强。

巩固练习:在练习设计上还是体现“数学源与生活,回归生活”这一理念,毕竟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因此我设计了“找生活中的分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生活与数学联系。

分数意义教学(党员课) 篇7

关键词:分数意义,分数概念,对比练习

浏览历年的小学数学毕业试卷, 经常会有类似的试题:把x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x份, 每份是全长的, 每份是米。很多学生屡做屡错, 究其原因, 还是对分数意义的不理解。分数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分数意义的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如果分数意义的教学不能很好落实, 那么, 小数意义、分数计算、分数实际问题解决都会受到影响。分数意义的教学该如何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又该怎样面向全体, 落实目标,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一、从分数的产生入手, 初步认识分数

分数学习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拓展。认识分数, 首先要明白分数的产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 不能用整数表示就可以用分数表示。苏教国标本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2个小朋友去秋游, 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 怎么分?当然平均分。4个苹果平均分2份, 每份2个;2瓶水平均分2份, 每份1瓶;1个蛋糕平均分2份, 每份半个, 半个不能用学过的整数表示了, 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用分数1/2表示。教学时, 我们就用好这个情景, 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产生认知冲突, 发现已学的自然数不够用了, 需创造一种新的数表示“一半”。体验分数的产生, 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部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比较肤浅的, 不能把握分数的本质。因此在教学时, 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通过组织大量直观的、感性的数学活动 (折纸、涂色) ,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理解分数的意义, 将生活数学提升为学科数学。

二、抓住单位“1”, 建立分数概念

确定单位“1”是学生认识分数概念的关键。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分了三个阶段, 逐步揭示单位“1”的概念, 第一阶段把一个物体或图形看做单位“1”进行“平均分”;第二阶段把一些物体当做一个整体, 看做单位“1”进行平均分;第三阶段综合揭示单位“1”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做单位“1”。而最终的归纳综合揭示是以前面的教学为基础的。因此, 前两次分数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次分数教学中, 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这个蛋糕的1/2, 为什么一定要说“这个蛋糕”的1/2, 直接说“每份是1/2”行吗?如果说“每份是1/2个”行吗?教学中如果能在这里做一下“文章”, 也就对分数概念中的单位“1”埋下了伏笔, 学生如果在这里能正确辨别, 相信毕业试卷上的习题也就不会错了。第二次分数教学中, 单位“1”由一个物体扩展到一些物体, 是学生理解水平的一次飞跃, 因此更重要。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帮助学生建立整体“1”的概念。可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出示一些图片 (一把伞、一盘桃、一把香蕉、一盒蘑菇……) 告诉学生:我们早就认识了数1, 1无处不在, 这些图片中也都能找到它。再请学生也来举例, 学生立即意识到:一个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一支粉笔、一盒粉笔等。这些实例让学生体会到:1不仅可以表示一件物体, 而且常常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从生活中的“1”入手, 贴近学生生活, 突破教学难点, 为学生理解分数概念中的单位“1”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通过对比练习, 深化分数意义的理解

分数意义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字面意义上, 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还需通过不同的实例, 通过对比练习进行深化。例如出示一组图:

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然后进行两次对比:图1、2和图3对比, 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数量虽然不同, 但只要平均分成4份, 每份都是1/4表示。图3和图4对比, 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数量虽然相同, 但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用来表示每份的分数也就不同。两次对比, 帮助学生抓住了关键———平均分的份数。从而深化了学生对分数本质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情境生活化, 促进分数意义的巩固

《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一家网站对刘翔将取得怎样的成绩进行了调查,据了解,被调查者当中有过半(53%)的人认为刘翔会夺取金牌但不会破世界纪录,有比较多(36%)的人认为刘翔能夺取金牌并再破世界纪录,有一些(9.5%)的人认为刘翔将夺得银牌或铜牌,还有很少一部分(1.5%)人认为刘翔将折戟未获奖牌。

师:这是我们当中的一个同学从网站下载的一份调查报告,如果我把这段文字中的过半、比较多、一些、很少一部分这些表示程度的词换成具体的数(如上述),你们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数来描述事物或说明问题。

问:这样的数你们见过吗?叫什么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百分数”。

师:你们认为通过百分数的学习,我们应该了解哪些内容呢?(读法、写法、区别、意义)

2.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查找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的资料,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读时介绍你是在哪找的资料)

师:看来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非常普遍,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预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百分数,不少学生对百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想了解些什么?这一说,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学生也由被动的客体变成了积极的主体和中心,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充满了人文的亲和力的气息。)

第二环节:引领探索、抽象概括。

1.读法、写法

师:刚才在介绍资料中你们已经读过百分数了,我们再来齐读几个百分数吧。(着重强调:%这个符号是百分号,读作百分之几。)

师:看来读百分数没有问题了,那么你会写百分数吗?

师:写写看,谁愿意上来写?

师:大家看,他写得怎么样?还可以写得比他更好吗?

师:写百分号要注意什么?再写一个百分数试试,写好后相互看看,比比。

(预设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读、写百分数,既尊重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又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构建了规范的读法、写法。)

2.百分数意义

(1)老师这里有3件毛衣,它们的薄厚都差不多,你能帮助老师挑选一下,看看哪件穿在身上会最暖和?(屏幕出示)(如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可作必要的介绍:羊毛含量越高则越能保温,穿在身上就会觉得更暖和。)

你是根据什么来选择的?(表示羊毛含量的百分数)

能具体说说这3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谁是谁的30%)

这3个百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羊毛含量是面料总量的百分之几)

(2)刚才的百分数是老师给你们的,现在请你们拿出自己收集的百分数,说说它的意思呢,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小组内互相说说资料中的百分数它表示的具体意义。

学生汇报时(另外可选择分子是小数的、超过100的),可以利用一个学生的材料请其他学生谈谈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3)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百分数(98%),你们能试着用98%说一句话,并试着向同学解释一下。

(如学生回答中出现不合乎常理的说法,如世界上有98%的国家举办过奥与会、98%的同学在单元测试中不及格等,教师要利用非预设生成或教育或帮助学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从而真正理解百分数在现实中的意义)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关于98%的句子,虽然情境不同,有说××的,有说××的,也有说××的,但98%表示的意义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百分数,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样的数叫百分数呢?

(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百分数就是把一样东西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是百分数;一样东西占另一样东西的百分之几的数。)

师:我们可以把一样东西看作一个数,另一样东西看作另一个数,那么就是说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同时教师指出: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师:我们已经知道百分数的意思了,现在你能不能再来说说这些百分数的意思呢?(教师指着刚才屏幕上的信息)

中国用世界耕地面积的7%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

(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畅谈自己对这些百分数的理解,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小结: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量的关系。相比的两个量我们就用一个数和另一个数表示。

3.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

我们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那么你们认为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吗?能举例说明吗?(读法、写法、意义),像下面两句话中哪个分数可以改用百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①我班新发近视的人数约是总人数的7/100。

②一根绳子的长度是17/100米。

问:17/100一米为什么不能转化成百分数?

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既有区别和联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分数:既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即分率,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预计意图: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又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数,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概括百分数的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百分数和分数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了更加清晰的、准确的认识。)

三、第三环节:巩固强化、实践运用。

1.判断(利用百分数意义判断)

(1)一袋面粉用去一部分后,剩下30%千克。()

(2)小芳家十月份支出是九月份的105%,十月份的支出比九月份支出多。()

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20%

38%

98%

8.1%

100%62%5%0.001%

(1)这节课上,全班()的同学都很认真,他们学会了新知识的()。

(2)一根绳子,用去了它的(),还剩下它的()。

(问:还可以怎么填?只要用去的和剩下的分率相加的和是100%就可以。)

(3)一辆汽车严重超速,其速度是最高限速的(),这个司机要被吊扣驾驶照。

(4)你认为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5)如果全班同学只完成了作业的(),老师肯定会生气的。

(预计意图:紧扣“百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开放的设计不但加深了百分数的理解,对学生也进行了很好的价值观教育。)

第四环节:总结知识、适度延伸

1.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在书上找找百分数的意义。

2.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3.人们常说: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屏幕显示),这句名言里包含的不仅仅是两个简单的百分数,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成才的道理,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付出汗水必定失败!下课。

(预计意图:尊重文本是必要的,但接触百分数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的阅读上,还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独具匠心地引领学生的视角从表面走向纵深处,使学生的心灵得以敞开、人文意识得以唤醒,学生们在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和心灵共同感悟“为学”、“为人”之道,努力实现数学学科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9

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如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6组,每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两组占几分之几,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分东西的情景,分别让学生说说各用什么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并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0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C组52号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经历分数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使他们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一张正方形的纸、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依托旧知,引出单位“1”

1、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来这里之前,我的心情特别忐忑,仿佛有十五个吊桶在打水——你们猜怎么样?(七上八下)你能猜个数吗?(八分之七);此时此刻,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信心倍增,相信,我们一定会把这节课上得百里挑一,你们能再猜一个数吗?(百分之一)。

师:这两个数都是什么数?(分数)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出示一个苹果、2个苹果。

师:给你一个苹果,如何能得到二分之一呢?2个苹果呢?

师:想象给你100个苹果,你能得到二分之一吗?给你许许多多的苹果,你能得到二分之一吗?为什么你每次都能得到二分之一?同样是二分之一,每次分得的个数相同吗?为什么每次分得的个数不同呢?这越来越多的苹果还是一个物体吗?那是什么?(一些物体)

师:孔子说有句话“温故而知新”,我们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知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也可以得到分数。

2、讲解单位“1”

师:通过刚才分苹果,我们发现,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大家想,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几来表示?(1)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师:同学们请思考,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和自然数1一样吗? 师:是的,不一样,自然数1是一个数,而单位“1”是一个整体,它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一些物体,为了区别,为了突出它的重要性,我们要加上引号。同学们,明白了什么是单位“1”,你认为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举例

师:“世间万物,小至一粒微尘、大到一个宇宙,少至一个物体,多至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就可以得到分数,同学们,你们想自己创造分数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相对性”

1、动手操作,建构分数(1)、动手操作

正方形的纸: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分数 12根小棒:分一分创造分数(2)、同桌交流

我把()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取这样的()份,就是()

(3)、全班展示

师:创造的过程是快乐,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沉浸其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分数,现在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成果。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并板书:若干份,一份或几份。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到底什么叫分数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大屏幕出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明确: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分数是相对于谁而言的?对,单位“1”,生活中,单位“1”随处可见,那么把单位“1”平均分而产生的分数也是唾手可得的——

3、联系生活,感受应用(1)看表说分数

结合课堂实际,边看表边说:“一节课40分钟,已经上了20分,已经上

了这节课的几分之几?还剩这节课的几分之几?

(2)点击现场说分数

师:同学们,你能从我们身边找出分数吗?(3)多媒体课件展示自己准备的分数。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节水护水教育,帮助他人、关爱他人教育,民族大团结教育。

4、课堂回顾,质疑问难

师:一段美妙的歌曲之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知识。

师: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到这里,想象,如果把中间这一部分逆时针旋转90度,它从形式上就变成什么?(分数),这里的若干份就是分数的什么?一份或几份就是分数的什么?

师: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就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分子表示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同学们,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三、多层练习,深化“相对性” 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基本练习:

这个层次我设计了两道题,通过 “慧眼识图”“点击生活”,使学生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师:这两道题太简单了,我再增加点难度—— 提高练习:

这个层次我设计了两道开放题,第一题是一题多变,考察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第二题是答案不唯一,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考察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师:还难不倒大家,继续来——

拓展练习

出示一个数轴,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一个分数,然后说说自己表示的分数在二分之一的哪里,最后设疑:如果把二分之一这个点移到1和2的正中间,还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这个点对应的数是什么?

四、感受文化,增强信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了分数,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一个分数,其实,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有了分数,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分数的历史渊源。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分数的历史渊源,从古西腊的嘴巴形状表示分数,到古中国的算筹,到古印度,到古阿拉伯,直到现在,丰富的图片资料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为人类的聪明智慧感到骄傲。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 篇11

说教法与说学法

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了“三疑三探”教学法,安排了“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四个教学环节,从而营造一种认知、生活、情感等和谐统一的生活大课堂,即“小课堂、大数学”。

说学法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补充评价、自主编题等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走向充实而丰盈的生活,努力体现“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理念。

说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环节 第一步,准备练习:①5米是8米的几分之几?( )②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多少米?( )这说明了:分数可以表示( ),又可以表示(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埋下伏笔。第二步,导课:①拿出课前搜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试着读读。设计意图:生活化、活动化的情景导入,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我要学好它”的坚定信念。②看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因此,笔者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于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会奖励他将问题写在写字板上;即使肤浅、离奇的问题,也予以肯定,从中捕捉智慧的闪光点。③老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梳理形成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77页和第78页内容。读读:用铅笔划出第77页四幅图中的百分数,并试着读出这几个百分数。写写:怎样写百分数?写百分数时应注意什么?想想:在每条信息中,各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什么是百分数。比比: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学生提出的往往是显而易见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在自探时能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就需要教师将学生提的问题进行细化、整理、补充,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组问题。

解疑合探 第一步:逐个读每个图中的百分数。随机板书18%,64.2%。第二步:①指名写200%,再找人评价;②老师示范写百分数;③学生独立写百分数,同桌互相批改。第三步:①重点说出18%表示的意思,引导生用分数思路说;②第三幅图说98%的含义后,追问“有百分之几不合格”;③第四幅图引导生说出“≥”;④指名说百分数的意义;⑤让学生说说上课时搜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第四步: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意义上的区别。②即时练习:“你会换吗?哪些分数可以换成百分数?一本书看了它的。( )小明做作业用小时。( )”本环节以自探提示为主线,引导学生逐题汇报自探成果。在合探的过程中,坚持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遇到中等生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立即组织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再指名汇报,若讨论后仍不能得出结论时,老师再进行点拨诱导。整个解疑合探环节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他渴望展示,此时,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能成功完成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经验得以分享,知识得以确认;在补充中,视野得以拓展;在评价中,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创建一种开放、大气、互动的课堂文化。

质疑再探 引导学生回顾:“上课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设计意图:为了澄清学生课始提出的问题是否全部解决,同时也起到对本节知识梳理和强化。然后,提出“关于本节课的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又产生新的疑问,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预设:①百分数有什么作用? ②百分数能约分吗?③生活中有十分数和千分数吗?设计意图:在学生再次主动质疑中,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因问题而精彩起来,延续下去。

自编题 每人出一道题考考同桌,题型不限。设计意图:通过编题,学生能把知识信息重组与整合,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让学生也品尝到“我能当小老师”的喜悦。择扰展示,目的是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巩固练习 练习一为“拓展林”比赛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以下10个百分数。问题一:“你写了几个?谁能用百分数来汇报自己完成任务情况?”问题二:“猜猜他写了几个?”练习二为“智慧宫”:成语中的百分数,你能说出来吗?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平分秋色。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再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盘点收获,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

全文总结 最后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说板书设计

具体板书设计如下: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读法:百分之十八 百分之六十四点二

写法:200% 64.2%

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区别:百分数只表示分率,分数既可以表示分率又可以表示数量。

设计意图:板书了重点、难点,脉络清晰,使学生很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知识的掌握,数学文化的积淀。

分数意义教学(党员课) 篇12

人教版六上第77~79页“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百分数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是初次见面,但我却了解你们的一些信息,信吗?

教师课件出示:(1)我们班约有76%的同学住校。

(2)双休日我们约有30%的同学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3)我们班同学的近视率是59.5%。

师:这三个数叫百分数。你见过百分数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在衣服的商标上、牛奶的包装盒上、电脑上、书本……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知道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那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呢?什么是百分数呢?今天孙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学习百分数。(教师板书课题)

(评析:上课一开始,教师提供有关学生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初步接触百分数,引导说出在哪里见过百分数,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感性材料。接着提出师生共同探究什么叫百分数,学生非常乐意,兴趣盎然。)

二、交流信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师:首先请看一条信息,这是在课间大活动时我班一个学生“定点投篮”的成绩。

教师课件出示:

师:根据这条信息,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生可能回答:徐涛投中数和投球总数的比是13:20,或徐涛的投球总数和投中数的比是20:13,或徐涛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13/20)

教师选择板书: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师:算式呢?

师:我还摘录了另一个学生的成绩。

教师课件出示:

师:你认为谁的成绩好?

生(讨论):无法确定。

师:现在能比较吗?

生:求张华的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通分成分母是100比较大小,很清楚地就能看出由谁上场最合适。

师:像这几个分母是100的分数,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表示(板书65%),说明:这样的数叫百分数,“%”叫作百分号,读作“百分之六十五”。师生一起书写练习百分号。第二个百分数请学生板演,其余学生一起写,写后学生点评)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56%、55%、54%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板书:投中数是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

师:现在知道谁的投球成绩好吗?

(评析: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几乎是不存在的。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学生在熟练地掌握分数的意义后,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新知识就会完全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师:上课一开始,我们就列举了很多的百分数。谁来说说这几个百分数的意义?

(为了照顾后30%的同学,教师把第一、三小题的百分数意义完整地表示出来)

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不少的百分数,也请你把你的百分数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点)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精彩发言,使我们对百分数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对百分数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什么是百分数呢?

(评析:在初步感悟意义后,教师出示课前的三个例子,让学生读出百分数,说出意义,既充分利用了素材,又使课堂首尾呼应。在交流百分数素材这一环节,虽然学生只是举了一两例,但将生活和知识关联了起来,建立意义的联系,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于生活,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意义和丰满意义。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师:百分数概念中提到几个数(指板书的投中数这一行字),你能说说这个数是指什么?另一个数呢?这题呢?(指课件的第一、三小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百分数的理解非常到位。那是不是所有的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呢?

教师课件出示:下面这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吗?为什么?

(1)鸡的只数是鸭的。

(2)绳子的长度是铁丝的。

(3)一堆煤重吨。

生:这两句话中的可以用百分数表示,而剩下的第三个不行。

师:为什么?

生: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师:那你们能总结一下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吗?

生:分数的意义是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的意义却只能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师:从刚才的比较中我们知道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分数不仅能表示具体的数量,也能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那为什么还要有百分数的存在呢?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好处呢?

生:分母都是100,便于比较。

(评析: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揭示百分数的本质意义,使学生完成了一个对百分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将相比的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分离出来,赋予具体内容,深刻感知百分数的本质属性。同时通过比较,突出了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引起新旧知识的矛盾,促进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新的知识点。)

三、看书质疑,完善概念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阅读,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补充完整板书)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会问:什么叫百分率、百分比?)

师(指板书):像这几个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百分之几的数,我们也可以叫它为命中率。还有我们刚才所说的近视率,这些比率都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如出勤率、发芽率、出油率、成活率……这些比率都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所以,你说百分数还应该叫什么?

生:还应该叫百分率。

师:你的想法很准确。(板书百分率)

师(指板书):这个56%还可以说成投中数和投球总数的比是56比100,所以百分数又可以称作百分比。(板书百分比)

四、多层练习,拓展提高

师: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练习,争取100%地掌握这一节的内容。好吗?

1.写出下面的10个百分数。

(1)请一位学生板演,并说说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2)请学生用百分数来表示完成的任务,让其他学生猜写几个。

(3)能换种说法让同学猜猜你写了几个?

2.选择练习。

(1)会读吗?请听要求,读出第一个数,你能用1%说一句话吗?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有比这组百分数更小的百分数吗?有比0.5%更小的百分数吗?读出这组中最大的百分数,比它更大的有吗?读出两个最接近的百分数?读出表示“一半”的百分数,你能用50%说句话吗?

(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①今天的课上,由于同学们认真思考,学会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②城关小学学生每月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50%,开展节约活动后,只占()。

③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④由于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能达到()。

(评析:在练习设计时,教师把练习的素材做到“简约而丰满”。通过简单10个百分数串起写法、读法、意义的练习,既巩固了读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而且围绕这一练习进行了意义的感悟和理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师: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情绪如何,特别是愉快、紧张、遗憾这三种情绪,你能用百分数告诉大家你这节课的各种学习情绪占的比率吗?

愉快()%

紧张()%

遗憾()%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3

白马小学 周绪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渗透认识事物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提高提出问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思考目标:

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解释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解决问题目标:

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获得与同伴合作探索和相互交流的体验。情感与态度目标:

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教具(三盒粉笔一盒5支,一盒10支,一盒15支。CAI课件)

学具(小棒、水彩笔、练习卷)教学过程:

一、认识单位“1”

师:(板书:1)认识吗?瞧,老师往这儿一站,几个人? 能用1这个数来表示吗?想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可以用1来表示? 看来,能用1表示的物体还真不少。不过,像这样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把直尺能用1来表示,我想一年级的同学一定也会。咱们都几年级啦?五年级学生,就应该有五年级的认识水平嘛。想想看,除了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这一个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还有什么也能用1来表示?看看谁能率先超越!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看课件的苹果图片。

给1打上双引号。这时的l和我们一年级时所认识的1一样吗? 不一样。以前认识的1,表示的是1个物体,比如1个人、1瓶水,但现在这个1不但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1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丰富了。一个整体也可称为单位“1”板书单位。

课件显示一个苹果可看作单位“1”,四个苹果可以吗?我们可以加上一个圈,就可以看作单位“1”,6个苹果也可看作单位“1”一箱苹果也可看作单位“1”,一车苹果也可看作单位“1”,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呢?

二、沟通“1”、整数、分数的联系(师课件出示1个圆片)师:能把这1个圆看做单位“1”吗? 生:(齐)能。

师:把1个圆看做单位“1”,那么,下面这幅图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把1个圆看做单位“1”,满几个单位“1”就用几来表示。现在还不满一个单位,当然只能用分数来表示了。

师:有道理!不过,分数有很多,大家为什么都选择用3/4来表示呢? 生:因为它被分成了4份,取了其中的3份。生:不对,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师:更准确了!不过,你们在说谁呀? 生:是这个圆。师:也对,但还不够专业。生:是单位“1”。

师:没错。这回不但不到1个单位“1”,而且还把单位“1”—— 生:平均分成了4份,取了其中的3份。当然只能用3/4来表示了。

师:回顾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已经发现,把1个圆看做单位“1”,有几个单位“1”,就是几;而不足一个单位“1”的,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建构3/4的意义

这三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尽管单位“1”不同,但它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后所取的3份,所以都可以用3/4表示

四、拓展分数的意义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借助单位“1”不但沟通了整数与分数的联系,而且深入理解了3/4这一分数的含义。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创造出一个分数?请看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的创造过程,请按这三句话来说说

五、归纳

通过以上的操作演示与讨论,你能总结出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吗?(板书完整的分数定义)分数定义中为什么单要提出表示这样的一份呢?因为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叫分数单位.自然数、小数都有自己的计数单位,每个分数都有自己的分数单位。

六、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完成书上做一做

2、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分数吗?举个例子说说

现实生活中,分数的确很多。同学们之所以看到的不多,还是因为我们关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等我们借助网络、报刊了解更丰富的世界时,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真的离不开分数。老师从网络上随意搜集到了这样几则与分数有关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2/3。生阅读资料后,发出感慨)

师:奇怪,不就一个小小的分数嘛,哪来的感慨?

生:睡眠不足的人数也太多了!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你看呀,全国小学生一共就3份,2份就睡眠不足。

生:把全国小学生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3份,其中就有2份睡眠不足。情况很不理想!师:原来,你们是从2/3这个分数的意义入手,才发出这样的感慨的。看来,小小的分数,真正读懂了它,还真能给我们提供很多的信息呢。不过,多归多,和咱们又没有什么关系。

生:怎么没关系?我觉得我们很多人也睡眠不足。

师:是吗?觉得自己睡眠不足的举手。

(全班大部分学生举手,众笑)师:光这样还不行。你觉得你睡眠不足,总得有依据吧。老师这儿还带来了一则资料。[师课件出示: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占一天总时间(24小时)的3/8.生阅读资料,进而窃窃私语] 生:要睡9个小时呢。

师:说说判断的理由。

生:24除以8等于3,再乘3等于9,所以是9小时。

生:这里是把24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8份,这样的3份正好就是9小时。

师:分析得有理有据,真好。现在,有了这一科学的数据,仍觉得自己是这2/3中的一个的,请举手。(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举手,众笑)看来,情况的确不容乐观。那么,如果情况可以发生一些改变,你希望会怎样呢? [师课件出示:我希望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生:我希望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人数占总人数的1/10。

生:我希望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占总人数的1/10000 师:很美好的愿望。

生:我希望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0/3。

生:不对,没有这样的分数。

师:这样的分数或许没有,但他的愿望你一定能了解。

生:是的,他希望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人一个都没有。

师:多么希望这一天早日来临呀!再来看一则更有趣的资料。(课件出示下图)我们都知道,冰山露在海面上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生:还有一部分沉在海面下。

师:那么,冰山露在海面上的部分大约占整座冰山的几分之几呢?大胆猜猜看。(生猜:1/

3、1/

5、1/

2、1/10)光这样猜,看来不是个办法。要不这样,老师给大家缩小范围,二选一。

[课件出示:通常,冰山露在海面上的部分只占整座冰山的()。A.1/2 B.1/10]

生:我觉得应该是1/10。

生:我也觉得是1/10。

生:我觉得是1/2。

师:盲目的争论意义不大,说出理由才是最关键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1/10,如果是1/2,那么冰山的上面和下面将一样大,这样不就是头重脚轻了吗? 师:那不叫头重脚轻,那叫头脚一样重。(生笑)生:我也觉得是左。我觉得冰山下面应该比上面大得多,不然的话,它就不会这么稳定,容易翻过来。

师:很形象的思考。

生:我冬天玩过冰,发现冰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应该比下面小得多,所以我也选择1/10。

师:看起来结论一边倒嘛。有理不在声高。究竟哪一个答案更合适呢?想不想知道?这样吧,还是让冰山自己来告诉你。

(课件出示下图)生:是1/10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因为它沉在海面下的部分比上面的大得多。

生:哦,我知道为什么有个成语叫冰山一角了,意思是说,冰山露在外面的部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部分还沉在海面以下。

师:很善于联想嘛!不过,这幅画面除了让我们了解到1/10这个分数以外,你还能联想到别的分数吗? 生:冰山沉在海面下的部分占整座冰山的9/10 生:冰山露在上面的部分相当于下面的1/9。

师:瞧,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分数的确就在我们身边。不过,老师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除了冰能浮在水面上,还有什么东西也能浮在水面上?

生:塑料、泡沫、木板。

师:这些东西如果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部分还会占整体的1/10吗?

生:不会!

师:如果不会,它们又分别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呢?回去查查资料,甚至亲自动手做个小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新发现。

七、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思维

老师这里有3盒粉笔,我从第一盒里拿出1支,是这盒粉笔的,你能猜出第一盒粉笔共有几支吗? 从第二盒里拿出2支,也是这盒粉笔的,第二盒里原有几支粉笔。你是怎么知道的?从第三盒里拿出3支,也是这盒粉笔的,第三盒里原有几支粉笔。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礼物,要送给每一位同学,请看大屏幕,(出示4个分数:1/

2、9/

上一篇:汉语言文学 就业前景下一篇:蒿坪镇中心小学2012年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