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真情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章贵有真情实感。写文章的人若无真情实感,就不能打动读者。但现在中学生作文中说套话、编假话、扯废话的现象屡禁不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挚,力求用真情实感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更是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表达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学生真情作文教学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学生真情作文教学论文 篇1: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真情体验探究

【摘 要】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不喜欢写作有千万种理由,喜欢写作可能只需要一个理由。作文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调动”的过程,调动思维、调动情感、调动材料等所有的储备,教师通过不断创新作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乐写”,进而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真情体验;思维定势;内驱力;情动辞发

写作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可是面对写作,许多初中生却“谈文色变”,如鲠在喉,甚至成为大多数学生厌恶语文的重要原因之一。作文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初中生的真情体验要么被模式化,要么被遗忘在某个尘封的角落,严重桎梏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创新作文教学策略,着力调动思维、情感、材料,不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下面就着力引导学生进行“真情体验”,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谈一些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初中生写作情感体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梳理出学生在写作中情感体验上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三个问题:浅层体验、虚假体验及消极体验。

1.浅层体验主要是觉得生活没东西可写,或写出来的东西好像在记流水账,看什么就写什么。成因是:这样的学生通常是生活的“无心人”,少了童年的格调和童趣,少了发现美、表达美、描绘美、感悟美的内驱力,有时反而多了些成年的现实、功利、冷漠。

2.虚假体验主要是感情虚假,感情失实、人云亦云、无病呻吟。成因是:人生阅历过于成人化,改卷老师需要什么样的文章,学生就会看脸色行事,导致学生的写作材料和生活体验被模式化;“好词好句”束缚了情感体验的想象翅膀,过于运用“好词好句”反而弱化了作文的真情实感。

3.消极体验主要是思想消极、价值观错位、是非不分、自私冷漠、以个人为中心,缺乏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毅力。成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思想性格的偏见,人生观、价值观迷失错位,社会负面影响等。

二、改变初中生写作情感体验现状的对策

1.改变浅层体验对策

(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看什么是什么”到“看什么不只是什么”。例如,“水”在李白的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中,就成了他壮志难酬无法排遣的一腔愁绪,同样的,李白另一首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借水表达了朋友对我的深情厚谊,还有“爱如潮水”“柔情似水”等,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内涵。

(2)引导学生调动五官参与观察。应引导学生用心感知、感受、感悟,眼里可以反射生活,心里可以反映生活,眼里眼外都是一个大世界,心里也是一个大世界。当然,还可以用耳朵去倾听,用鼻子去闻嗅,用舌头去品尝,用皮肤去触摸,用大脑去联想、想象。

2.改变虚假体验对策

(1)从内心的真实感受出发,无论是一次短暂的旅途,还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让心灵去旅行,去记录沿途的风景,尊重内心的真实体验。(2)以自己的年龄环境、生长环境、阅读层面去理解、去发现、去表达,不用刻意去模仿他人的体验,因为每一种体验的表达结果都来自于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发展过程,否则东施效颦反成笑话!(3)多注意发现、感悟,并随时随地记录身边一些有意思、有意义、充满正能量的事。

3.改变消极体验对策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在鲜活的生活中,去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积极、健康、乐观地生活。同样看到一片乌云,有人读到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无助,有人却读到了“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奋斗。(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了解社会,发现社会的变化、祖国面貌的日新月异,从而加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唤起深藏于内心的亲情。

“一次一次作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把作文教学和雕塑学生心灵结合起来,就能到一篇篇情真词切、充满新意的文章”,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如是说。鹰击长空的豪迈是一种自由,梧桐细雨的婉约是一种自由,大雪无痕的宁静是一种自由……总之,让学生的心灵自由,不被模式化,解放思想,养成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并鼓励他们“痛并快乐”地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地追求。只要学生内心有情感的波澜在涌动,无论是荡起一圈圈的涟漪,还是掀起一阵阵的惊涛骇浪,“情动而辞发”,情动才能产生表达的欲望,而要达到“情动”的目的,就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生活、去实践、去观察,把自己置身在实践中,而不是简单地把客观事物反映在主观印象中。这样的观察实践没有功利的目标与姿态,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被感染,“情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再者,考虑到初中生的特点,情感体验要么不“动”,要么可能泛滥,所以我们还应该注意从学生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去考虑,而不是盲目地提出许多要求,这样急于求成无异于因噎废食。

三、初中生写作真情体验的实践

移情是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外物身上,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好像自己欢喜时,所看到景物都像在微笑,悲伤时,景物也像在叹气。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学会构建观察的三维情境,提升观察的层次、思考观察的深度。从“看山是山”,客观事物浅层的的主观印象到“看山不只有山”,构建以“山”为主体的三维情境,包括微观情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包括宏观情境——以“山”为点,链接周围的景物,构建三维立体的空间情境;再到“看山不是山”,“山”是有思想、有哲学、有个性、有情感、有故事的。还可以是“看山不止有山”,“山”与我们的内心情感相照应,同呼吸。

1.移情于物、景、境:《小巷深处》的开头是这样描述的,“早就知道,我是从村头坡顶上捡来的。据说,那个季节,还不太冷,依稀有几片早落的黄叶,在风中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低低地打着旋。”文章一开头就移情于“不太冷”的“季节”,“早落的黄叶”,“低低地打着旋”,这样的情境、景物,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人物的命运不正如那黄叶一般,无依无靠,随风飘荡!

2.移情于人、事:在《永久的悔》中,作者通过大量的笔墨写关于“吃的”的事儿,来刻画母亲把所有好吃的全都留给儿子的无私与伟大。在《一厘米》中,母亲的形象也是通过她为儿子所做的事和每一件事所遇到的人,从不同侧面展现母亲的形象。移情于人、事,不仅有助于从不同侧面刻画人物形象,而且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

3.感觉移情:《周庄水韵》中,写第二次到周庄的见闻,就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从视觉角度写出雪后周庄色彩对比强烈如版画般的景色,从听觉角度写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天籁之音。还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那令人拍案叫绝的三拳,同样采用了感觉移情的体验方法。

4.细节移情:真情實感离不开典型生动的细节,正是那些细节,才重现了鲜活的生活,才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收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效果。学生的周记——《停电》:“点一根蜡烛,一种复古的美,弥漫在整个小镇,小镇少了些躁动,多了些优雅。时光,在等待中溜走,如坐针毡。抬头,人们一再地抬头,仰望着墙上的钟,仿佛在那里,仰望着光明的第一缕曙光。”于细节中展现夜的平静美,于细节中刻画人们迎接光明的心情。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动词是演员,形容词是化妆师。咬文嚼字,注重炼词,也能让细节显情,文色生辉。

5.想象移情: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在诗歌创作中往往通过想象移情于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性格、生命及思想感情,“一草一木总关情”,使自然景物反映出人和社会生活的美。移情使得诗中的客观物景充溢着感性生命形态的颤动和美丽,使得诗人眼前景与心中意融为一体,超感性而又不离感性。

移情体验的情境也同样需要我们用心去创造,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与平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生活里去,到社会生活里去,到自然当中去,让学生拥抱生活,放飞于自然,汲取写作的养分;另一方面,充分拓展教学的观察空间,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积极而又有效的方式。“淡妆浓抹总相宜”,只要是用心观察,用心体验的就是真善美的,就值得我们鼓励与推动!

总之,只有让学生回归真情体验,让生活回归本色,让思想回归自由,通过移情,给真情体验插上一双隐形而有力的翅膀,那么写作的天空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展翅翱翔的梦想。

作者:陈庆勇

初中学生真情作文教学论文 篇2: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真情

文章贵有真情实感。写文章的人若无真情实感,就不能打动读者。但现在中学生作文中说套话、编假话、扯废话的现象屡禁不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挚,力求用真情实感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更是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表达真情。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我以我手写我口,我以我口言真情”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消除作文教学的一些误区,鼓励学生说真话

多年来,作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范文解读,轻生活感悟;重技法指导,轻人本体验”的现象。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就是要革除这一写作教学的弊端。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综合性活动的实践,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学生的独特感受多了,“条条框框”少了,写出的文章才更真实、更感人。至于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可在“读写结合”或作文评语中加以指导。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的综合性活动是“走进大自然”,我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们利用双休日到本地公园、植物园、街心花园尽情观赏和游玩了一番。等到写作的时候,我没有给学生进行什么方法的指导,而是让他们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的事。由于我鼓励他们自主写作,倡导他们自由表达,所以他们写得更自由、更舒展,写出的文章也更有生活情趣。近年来,中考的作文命题以“话题作文”为主,也是在鼓励学生写出真我,写出个性。“文无定法,重在习得”,因此,我们应该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加强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实践性,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多亲近自然,多关注生活,多积累写作素材,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言真情

平时,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写的日记、随笔等,如果说了真话,一般不愿给同学看,更不愿给父母亲朋看。这是因为青少年处于青春期,有一种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些真实的想法或情感,怕表露出来被人笑话,有伤自尊。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变化,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真诚地和学生做朋友,把作文作为师生心灵交流的天地。例如我在七年級下学期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中,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1)“让我悄悄地告诉你”。每个同学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烦恼,不必署名,然后全班同学在一起交流:“对于这些烦恼,我该怎么办?”(2)致“快乐的小天使”。每一位同学给快乐的小天使写一封信,尽情地诉说自己的苦闷、忧愁。(3)“大朋友信箱”。让同学给自己信赖的老师或亲朋写封信,倾吐自己的烦恼。以上三个活动的编排,由于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保护了他们的“隐私”,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在写作中既尽情地倾诉了心声,又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只要能真诚对待他们,用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响他们,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对他们进行熏陶和感染,相信他们一定会在“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下茁壮成长,一定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并能真切而有创意地表述自己对生活的见解。

三、激发学生的“感悟点”,教会学生抒胸臆

我们一些同仁普遍感觉新教材的写作教学或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比较困难,因为这些设定的话题往往比较大,让人有一种“老虎吃天——无法下口”的感觉。如人教版的“单元活动”一般都有好几项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语文同仁一定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拘泥于教材。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可以大胆的进行取舍,努力激发学生的“感悟点”,引导学生写真情。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的“综合性活动”是“黄河,母亲河”。这一活动对于黄河岸边或见过黄河的学生来说,是容易引起共鸣的,但对于其他地方的学生而言,要写出真情的确有些因难。怎么办?教师完全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家乡的山山水水,写一写家乡的大好河山,同样可以产生异曲同工的效果。再者,有的话题太大或太抽象,我们要教会学生“化大为小,化实为虚”。如“生活的启示”这一话题就比较大,学生一下子不知从何说起。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感悟点”。在一次作文课上,我拿来几块砖头,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由此及彼,使学生从中受到触发。一开始学生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经我一番点拨后,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发言。如有的同学由“砖与砖亲密无间,团结合作砌城墙”,联想到同学之间要团结一心,携手共进;有的同学由“砖头要经过框、压、烧等过程才能变得坚硬”,联想到一个人的成才历程需要磨练,需要经受考验;有的同学由“砖头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联想到做人要朴实等等。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又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悟,使他们明白“汝欲要学诗,功夫在诗外”的深刻道理,使他们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文字。

“真情是文之灵魂,不管是滔滔巨浪,还是涓涓细流,只有自然而然地涌自心泉,才会引起人们的心灵的回音。”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作文其实是在教学生“做人”,只有善于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言真情,才能逐步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塑造他们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作者:高春莉

初中学生真情作文教学论文 篇3:

论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抒写真情实感

【摘要】 叶圣陶曾经指出:“作文写作要写出学生的经验,经验应该是正确而深切的,只要有了这些经验,写作就不再发愁没有素材而用。”写作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更需要学生对这些生活经验有所领悟,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展露出自己的个性。受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学生写作的目的还在于提高自己的语文学科成绩,没有强烈的表达愿望,写作注重堆砌辞藻,按照教师和考官的喜好来行文,缺乏自己的真情实感,“虚假作文”、“虚假情感”比比皆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从真实生活中挖掘细节,袒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优化写作教学策略,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情感教育

0

1.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融入真情实感的重要性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的要求如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已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意味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的重要性,真情实感不是从名人名言、古今事例中来,也不是从各种排比、拟人的描写手法中来,是从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来。只有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才能避免主题雷同,千篇一律,模式化的现象,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走向正确的身心发育道路,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养成。初中生处于思想观念不甚完善的阶段,其思想观念通常幼稚、偏激,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写作是了解学生的重要窗口,让学生在写作中展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思想来进行引导和规劝,让学生走近社会、走近生活、走近人群,感受一草一木的自然情感、一山一水的博大情怀,养成积极乐观的价值取向。

2. 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的方式方法

2.1关注生活细节,寻找写作素材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有话可说,就需要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从生活细节中找到写作素材,才能打好基础,运用写作技巧展开整体的构思。要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日记、周记等方式,让学生定期完成写做任务,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可以成文的细节。如家人的个性特征、公交车上的言语交流、生日会上的感人情节、寒暑假的难忘旅游、画展上的艺术震撼等,让学生在感受和体悟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并以小见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来获取新闻资讯、街头巷尾的信息等,让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有趣的事件,并将之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分组演讲、课后自主作业等,让学生在积累了一定量素材后,自然而然产生表达自己意见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写作训练,如《我感受最深的一篇课文》、《我最喜欢的一个明星》等,通常都能引起学生兴趣。此时教师不能设置限制,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大胆展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学生“说真话”而非“说好话”。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挖掘出很多日常生活中忽略的信息,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明白写作的意义。

2.2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结构

学生的真情实感来自于自身的体验,感情是作文中的灵魂,每个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因人而异,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展现自我的魅力和性格,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的认知和超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结构,通过写作训练,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

2.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多种写作技巧

单有真情实感还不够,还需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除了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和真情实感是可以相融合的,是理性和感性的体现,是和谐和平衡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情与理的平衡,教师不妨创设情境,既能够引起学生写作欲望,又能凸显文理、学理、道理等理性因素,推动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写作并非绘画,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可供模拟,更多的是将学生大脑中的记忆表象呈现出来,利用记忆勾画写作对象的大体框架和外在形态。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写作。教材中不乏優秀的古诗词,恰当地引用诗词导入情境可引起学生无限的创作欲,从而使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孟郊的《游子吟》、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等,都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并且,教师还可以创设实践性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发散思维。例如,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和最讨厌的事物画出来,让其他学生去猜。学生在“画——猜——评”的过程中能够丰富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在合作中丰富学习经验,并对写作技巧有更清晰的认识。

[ 参 考 文 献 ]

[1]洪胜生.树立教育新理念把准作文方向盘[J].中学语文教学,2010(6).

[2]尹红娟.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反映真实生活的能力[J].学苑教育,2014,(9):79.

[3]周世忠.以人为本因道习文[J].中学语文教学,2009(10).

[4]谢贤扬.用人性的本真表达生命的真实——谈作文教学中的母语习得[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20-123.

作者:韦丽华

上一篇:综调室处长职位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学生学习篮球运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