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导学案全

2023-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四年级语文导学案全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鄂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要点

1 在正确琉璃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重视对特殊含义的语言的理解

2 通过学习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如何让我们自己说话和写文章更有魅力

3 收集精彩的格言警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开阔我们的视野

1诗 人

知识链接

本文是一篇特殊的说明文它说明的对象是让人感到神秘与仰慕的诗人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神奇和诗篇的美丽

学习目标

1 掌握12个字认识9个字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诗人是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和文学家 4 通过阅读课文认识诗人认识诗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神奇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和持之以恒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创新精神

学习重难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尝试创新精神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准备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指导学习过程师生互动 第 一课 时

文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诗人当读到诗人两个字时你们会想到学过的哪些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诗人的课文

二初读感悟引入情境 知识链接学法指导一由诗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小组分段朗读课文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自主交流自学中的重点词句

4回答作者笔下的诗人是什么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

三精读细品体会诗意

⒈出示第一组诗

⑴自由朗读诗句想一想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⑵指名生谈感受

⑶指导朗读看到如此色彩丰富的画面你会怎么读这句话

⑷师这么美丽的画诗人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板书用文字

⑸诗人真是了不起啊他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谁来夸夸诗人

⑹齐读课文1自然段

师我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诗人我认为诗人的诗非常神奇他能用文字创造出许多奇迹诗人除了是大画家他还有其他的本事

⒉出示第二组诗

⑴读一读说说你的收获

⑵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⑶全班交流

⑷师诗人真是神奇啊他能指挥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在他的手中文字也变的神奇起来能发出声音能制造我们平时难以看见和想象的画面让我们拿起书来再一次感受诗人的神奇文字的神奇吧

⑸朗读课文2自然段

过渡诗人是大画家是音乐家他还是个魔术师呢他的魔术是怎么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的表演吧

⒊出示第三组诗

⑴自由朗读说说诗人是怎样变魔术的

⑵小组讨论诗人把什么变成了人诗人把人变成了什么这个魔术神奇在哪呢全班交流

⑶师生齐读第3段

四拓展延伸深化体会

诗人是大画家诗人是音乐家诗人是魔术师同学们你们想当诗人吗让我也感受一下你们的神奇

五练一练试一试

1抄写生字词

2练笔学当小诗人 映衬映照衬托

绚丽灿烂美丽

真谛真实意义或道理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一池碧水映衬着白里透红的荷花蔚蓝的天幕点缀着朵朵银花片片白絮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诗句碧绿代指荷叶白里透红写出了荷花的颜色蔚蓝是写天空的色彩银花和白絮分别比喻小云朵和大云团这两句诗就如两幅色彩缤纷的图画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诗人能用文字绘画出色彩缤纷的图画

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神奇魅力让学生知道文字也能说话能静也能动斜阳醉倒了摔了个跟头跌在西山后我张开心灵的翅膀飞进云端逐彩霞这句话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斜阳当作人来描写说它是醉倒了摔了个跟头跌在西山后将太阳下山的情景拟人化和诗意化了我张开心灵的翅膀飞进云端逐彩霞是将人带饿心灵化成有翅膀的事物使看不见的心灵形象化

学法指导一点评导入 指导过程师生互动 第 二课 时

出示学生所写的诗句并邀请作者上台为大家朗读

诗人是大画家他的笔是彩笔能用文字绘出色彩缤纷的图画诗人是音乐家他的笔是指挥棒能使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诗人是魔术师他的笔是魔棒能用文字把事物变成人把人化成事物诗人还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精读细品深入探究

1诗人还能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45自然

第2篇: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1

中考资源网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XX·四川南充)李鸿章请求道:“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此对话与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XX·四川资阳)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5.(XX·湖南娄底)“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厂。”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签订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的条约签订以后的中国局势,下面的哪幅图片可以显示?A

B

c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认定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及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2.结合《辛丑条约》签定的时间、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自主学习】

一、请看课本21—22页,独立完成1—2问题:1.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义和团兴起地区、口号分别是什么?①借口:________________

。②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过程:

年,八国联军由__

____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_______年8月占领_________。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_等。⑤八国联军暴行______

_

。⑥结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__》。2.动脑筋想一想

二、阅读课本22—23页《辛丑条约》一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⑶影响:《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沉重枷锁,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_____,清政府完全成为

,变成了________

____①

清政府赔款白银___________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达_______两;②划定北京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___

__居住;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________

________铁路沿线要地。⑴签订:______年9月,清政府派全权代表_______

与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签定。3.恭喜你答对了!【共同探究】1.思考一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三次列强侵华战争有何不同?2.“为什么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归纳整理】《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签订国家

赔款土地其他影响【拓展练习】1.(XX·湖南衡阳)对下面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难不住我!A.1842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

B.189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1901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D.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2.(XX·河北)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3.(XX·浙江湖州)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局面?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XX·江苏淮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付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c.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5.材料一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

农历XX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请回答: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三次侵略战争的名称。(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3)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主备人:定陶镇中刘景元【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轮船、铁路与电报业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民族实业家张謇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历史人物;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自主学习】

一、仔细阅读课本“自强”到“求富”一目内容,完成下面表格:洋务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中央官员地方官员主张时间目的早期后期口号行动表现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二、仔细阅读课本第31页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兴起原因时间企业名称创办人地点作用1872年李鸿章上海电报局李鸿章天津1893年唐胥铁路唐山

三、仔细阅读课本第32—33页第

三、四目内容,讲一讲张謇和詹天佑的故事。让我想想看!【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1.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改变中国命运,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怎样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也会!【归纳整理】你能不用表格列一列本课的知识结构吗?【拓展练习】(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1.(XX·广东)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最早实践“师夷长技”思想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XX·山东东营)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创办汉阳铁厂3.(XX·四川成都)清期统治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主观目的是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c.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

D.维护清朝统治4.(XX·江苏扬州)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5.(XX·山东潍坊)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其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6.(XX·河北中考)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A.乘飞机

B.发电报

c.乘火车

D.乘轮船7.(XX·福建福州)“他”以状元的身份毅然辞官南归,一生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19个企业。“他”是(

)A.詹天佑

B.魏源

c.张謇

D.候德榜8.(XX·江苏扬州)近代史上,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

)A.京沪铁路

B.京张铁路

c.京九铁路

D.京津铁路9.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列举出洋务派的两个代表人物。(2)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各打出什么旗号?列举洋务派所兴办的近代著名企业。(3)我们今天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有什么区别?

www.5y

kj.co

m

第3篇:导学案全解读

2016-05-30

本文是根据育中方略教育集团总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执行主编陈立女士,在山东省创新教育研究院差异教学研究所微信群聊精华信息整理而成。

1.导学案的本质

我们从导学案的设置和使用上就能看出学校的课改,是停留在知识本位还是停留在人本位上面。

导学案首先必须定义在它是一种工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工具,而我们现在对导学案工具化的认知是缺乏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课改学校将导学案做为课改的主要方向,甚至他的课改是围绕着导学案来做的,这样就把学校带入了死胡同。

从导学案的工具上来说,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之一。所谓抓手之一的概念是什么呢?就说我们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成为主体之后,我们通过什么样的一种方式和工具来呈现学生的主体的学习方式呢?

导学案的工具性的定位是在于它是课改的抓手,所谓抓手是当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我们从传统的老师灌输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东西来将老师希望学生听到的目标或者看到的东西以一种视觉化的东西把它呈现出来,而这种东西我们把它叫做导学案。

举例来说导学案就像一个地图一样,老师只需要告诉孩子们:我们要到北京去,然后我给孩子一个地图的工具,那么孩子自己拿着地图就能够找到,到我们需要集合的地方去集合,而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学生手上没有任何的资料,没有任何的线路,而老师讲:好,我们要到北京去。孩子就跟着老师一直走,那么他的主体性是发挥不出来的,所以导学案的工具性就体现在它是一个路线图。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时候,如果没有一种形式上的呈现,或者给学生一种工具的帮助,那么这种主体地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它始终不能够很好地呈现出来。

2.导学案的设计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讲一讲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当中,什么样的导学案是我们希望的导学案?或者是我们认为它在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导学案。

我之前提到的一代二代学校的导学案,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包括现在我们很多学校所模仿的导学案都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层面问题就是导学案的习题化非常严重。 我们很多学校把导学案理解为学习案,习题案,作业案,这种做法肯定是错误的。因为我们认为学生做了习题就认为他是学会了,所以才会产生习题化的导学案。

我们讲导学案有三化:习题化,教案化和教材化。习题化的导学案存在的原因,是因为一个是教师大量的模仿,前面的一代二代课改学校的一些导学案,他只换汤不换药。另外一个原因是,就是我刚才讲到的我们认为学生把题做会了,那么就证明他学会,而忽略了导学案路线图的性质。那么教案化的导学案,是老师在操作的过程当中,简单的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习目标,教学流程转化成学习流程,就认为我的导学案就完成了,这是在改革当中的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他们认为这个课堂改革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改革,而不是本质上的一种变化。

另外一种就是教材化的导学案,教材化的导学案的特点是把教材上有的东西全部都挪到这个导学案上,学生使用导学案就不用用教材了,或者说老师的导学案上全部都是习题,那么导学案取代了教材,这样也是不对的。是的,也就是说,导学案的三个特点是习题化、教案化和教材化。

所以我们将导学案作为课改的一个风向标,通过我们对导学案的观察,就能看出学校的课改发展的方向,或者老师的观念有没有真正的转变?

那么一个好的导学案,我们认为应该是什么样的?

好的导学案不仅仅是对课程和教材的二次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一份好的导学案是对学生习惯、学习流程和学习思维的重构。学生通过导学案的使用要形成他的学习方法,然后提炼他的学习能力。但是就我们目前的习题化的导学案,习题化、教案化和教材化的导学案,是不可能帮助学生去达到这样的效果。

我们做导学案的初衷,也是我们认为导学案现在应该坚持的方向。那么现在的导学案如何去进行改进呢?如果要把现在习题化、教案化和教材化的导学案进行改进的话,我们有一个方法,就是把习题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成果化。

我再重复一遍,如果要把我们习题化的导学案进行调整的话,大家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就是习题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成果化,成果展示化,这是我们在做学校的过程当中的一个流程。

其实如果仅仅是导学案调整的话,我们讲的是习题问题化,问题任务化,那么后来我加上这两句:任务成果化,成果展示化,是将导学案和课堂流程结合起来。

在我所指导的学校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导学案是一定要和课堂流程相结合的,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校的课堂尽快地进入到学生主体,这样的一种学生主体学习方式的课堂当中去。

那么就导学案的设置,具体来说,除了刚才我们所说的这句话之外,还需要做到的,首先是导学案的目标,必须做到清晰可测,这就要求教师和教研组要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二次开发,不仅仅是把教参和课纲上面的要求写出来,而是要做到清晰可测。

举例来说,在学习目标上面我们常出现的是“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但是我们所要求的清晰可测的目标导学案上,这种说法是不可以的,我们要求他有一个可错的行为。比如说能够明确说出这段话的意思,那么我们以这个来知道孩子是理解了,所以在目标的清晰可测方面是需要大家去下功夫的。

有了清晰可测的目标就相当于学生拿到导学案之后知道我要到哪里去,举例来说,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我告诉他我要上北京去,那么他可能自己去通过自己的资源的构建,他能坐飞机到北京,另外一部分孩子可能坐火车到北京,再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没有办法,只能跟着老师到北京。可是如果我们不给学生清晰可测的目标的话,那么所有的学生是盲目的,最终还是要跟着老师走。那学生的主体学习就没有实现,因此导学案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目标做的清晰可测,这样才会实现差异化教学的可能。

这个提法非常好, 那么这个班本化的要求我们对学习目标进行二次开发。 学习目标设定完成之后,我们进入到导学案的主体设计。导学案的主体设计,一般来说学校的导学案主题设计是分为几个部分,比如说第一个部分是知识链接。第二个部分叫自主学习,第三个部分叫合作探究,第四个部分叫检测反馈或者什么当堂检测之类的,我不知道我们学校是不是这样操作的?

但是我们会看到大部分的导学案是将习题装入了这几个板块当中,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知识链接,是大段的文字,然后这个自主学习是几道题,合作探究依然是几道题,综合检测还是几道题,实际上只是把不同的题装进去,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完全没有这样一个思路。

所以我们这些板块的设定实际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板块的价值和板块的效用没有体现出来,因为我们板块内容的设定,局限住了板块效用的体现。

那么就导学案的主体来说,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把导学案和课堂流程结合起来,比如说我们采取的方式是这样的(我介绍的是我们的经验),我们采取的方式:采取的五步三查的课堂流程,然后五步三查是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那么独学是学生一个人自己针对学习目标进行整体学习,对学是两个孩子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互相对交流独学的认知,补充自己的认知。

群学的时候是小组长带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决策性的任务。 学生展示的过程是展示小组群学任务就是小组做决策的任务。

反馈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馈,当堂检测是反馈的一部分,但是反馈不是我的题完成的怎么样我的学习就好,而是学生对我的学习过程,我采用了什么学习策略,提炼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些反馈,就是这个检测是我们反馈当中的一部分。

子所以没有把整个学习流程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不自主合作探究这三个部分,是因为自主合作探究不是一个学习顺序,它是一个学习的特质。往往我们计导学案的时候,会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学习顺序呈现在上。

实际上这三者不是按顺序排的,它是指我们所希望学生得到的一种学习特质,也就是说,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他也是有探究特质的,他也是可以跟别人合作的,然后在合作的时候,他是有自主精神和探究精神的,所以不能把它单纯地作为一个顺序来讲。

大家说的非常好,所以说我们一直强调导学案的任务化,而不是习题化。 那么导学案如何体现出我们差异教学的差异性来呢?导学案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我们不要把学生分成ABC三等,有很多学校在做的时候把学生分成三等之后在上面写着:A类学生完成这些题,B类学生完成那些题,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伤害。

多从导学案上体现我们的差异性,我们设置不同层级的任务,然后给不同层级的任务赋予分数并以此来通过评价,比如说,你愿意完成A类的任务价值50分,你就去完成A类,你愿意完成B类的任务,价值60分,你就去完成B类的任务,你愿意完成C类的任务价值70分,你就去完成C类,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所以说导学案的设置是一个相对系统的工程,它和以前教师的教案,完全是有本质的不同,我们需要通过系统的课堂的改造。包括我们的评价方式的改造,去实现我们导学案助推学生的发展。

家长们一般不会亲自去研究导学案或者去设置导学案,那么校长需要把握导学案的方向,而且能够具备一定的学术指导力,指导教研组和指导教师就导学案进行设计。

差异教学的核心,实际上是实现公平教育的公平,也就是说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不是所有的人达到一个统一的高度,其实导学案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工具。

那这样的话,教师们就更应该参与到咱们的讨论当中来,可以把平时的一些困惑提出了,我可以帮助大家解答。

第二个层面问题就是老师的专业化。

导学案的第二个层面,是除了导学案是给学生使用之外,其实它考验着老师的专业化,所以说实际上导学案是教师专业化提升非常好的工具。

导学案本身是适应所有学科的,因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是我们课堂转型之后的一个抓手,但是导学案之所以变得不适合有的学科,原因就在于导学案的设置上,它的设置出现了问题,内容设置出现了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有实效的问题,我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单独找时间再讨论,因为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问题,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因为今天晚上的讨论主要在导学案上。

我可以简单说一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它取决于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小组本身作为组织的有效性,我们很多学校的小组是建立起来了,但是小组没有作为一个组织存在,对它的有效性就打了折扣;第二个是小组的目标是否清晰,再一个是对小组的评价是否到位。另外一个就是小组的任务,是否每一个成员都明确,那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是体现不出来的。

目前的微课上来看,实际上微课是知识点的一种呈现的另外一种形式,它与导学案并不冲突,它能够作为导学案的资源之一存在。

所以微课和导学案进行结合的时候,导学案是关注学生的整体流程,和学习的整个的一个方向以及思维的构建,那么微课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之一。学生可以使用微课进行学习,他也可以使用别的资源进行学习。所以说我们提供给学生的资源越多,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我们需要通过导学案去帮助他构建一种学习的思维。

导学案构建学生的学习思维的方向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首先自己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的信息搜集和形成自己的观点,之后就自己的观点和同伴进行交流,然后经过完善观点之后,再通过做一个需要做决策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去提升自己的观点和完善自己的观点。所以微课和导学案是不冲突的,但是微课的性质是学习资源之一。

导学案的使用是全学段的,我们不仅在小学使用导学案,初中使用导学案,高中使用导学案。在我们教师培训当中,我们同样使用导学案。

如果说导学案的工具性非常重要,导学案是我们工作的一种思维,它和我们之前使用的这种工作的方式是具有很大差别的。

我为工具化的一种思维就是我们如何借用这种工具,让我们的学习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以最清晰简洁的方式了解到我们想要他们做什么? 所以导学案的目标必须要清晰可测,然后第二个方式是在我们的学习者还没有形成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流程去帮助他形成一种学习的思维,这就是导学案的主体设计当中,我们所需要呈现的各种任务。

独立学习的时候,他的任务独自思考的任务是,就学习目标进行一个整体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导学案首先强调的是在这个课堂上,我们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坐在那听老师的观点。

其次是将自己的观点和同伴进行分享,去完善自己的观点。

第三个就是在大家的观点都形成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在小组里面(因为小组一般是六个人为小组,两个人为一个对子)那么这里头就会产生一种差异。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共同去完成一个学习任务,这个任务是需要学生的决策能力的,所以他们需要做决策不仅是做题,他需要就他的学习策略进行选择,然后做出他们小组的一个学习决策出来。

之后学生在学习决策做出来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我们的学习决策,我们用到了哪些策略,老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这个时候的学生就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进行交流。最后再落实到学生的反馈,这个反馈是学生的一个自我反馈,也就是说一开头是学生独立的,最后也是学生独立的,他的一个自我反馈、自我提升。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这个大家可以去翻下我前面讲到的内容,我前面已经讲到了。那么另外一个就是除了导学案设置上面来说,还可以尊重学生差异化,可以让学生如果做到后期的话,是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导学案。

我就刚才大家提到的微课和导学案的关系,以及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讲,应该刚才我讲的所有的这些东西的话,举例来说,比如说今天晚上我们这样的一个讨论。今晚的讨论,我们把它做成一个微课的一个资源,或者做成的资源,那么在明天我就可以设计出一份导学案,这份导学案是给群里面所有人的,也就是说对导学案的学习。

对导学案的学习,我会这样来设计:第一个要求是,能够说出昨晚微信群里讨论关于导学案三化的特点;第二个目标,能够说出三化导学案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原因;第三,能够编制出一份去掉三化,满足陈校长所说的导学案要求的一份导学案。

第四,学习目标

学习流程的话,第一,在独学过程当中,我要求群里面所有的人能够完整的来复习一遍我们今天所有微信群的内容;第二,提炼出观点,这个观点就是,通过学习讨论,你们通过学习了解到导学案的三化的特点是什么?然后我们如何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对学的过程当中,就是以群里面两个人为对子,差不多学校,差不多性质的,这个两个人对子来进行就刚才我进行我讲的这几个问题进行交流。

那我们可以以地域为单位,然后拿来做一个学习型的一个任务。比如说,我们来编制一份语文学科或者数学学科的一个导学案。然后大家把这个你们组以小组为单位编制的导学案把它展示出来。在展示过程当中,我要求所有的人来说,我的目标是如何体现清晰可测的?我的学习流程是如何体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一种学习特质的。

最后我的反馈部分会这样设计:请大家在学习完成之后,就整个课堂的流程来提炼出对于导学案你究竟学到了什么,然后请你来给我写出你将如何去修正你的导学案。另外一点是,你将如何运用你所学到的东西,去指导你的教师团队进行导学案的修正。

这就是我将的,将整个的学习流程和导学案配备,同时通过导学案去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思维,这样的导学案的使用实际上是在培养我们一个思维方式。

大家对导学案一定不要把它妖魔化,导学案是非常非常简单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工具之一。那么我已经将这个工具进行了一个突破性的一个研究,已经有一个非常成型的模板,大家可以拿着这个模版去用就可以了。

模板化的导学案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教师去适应导学案,同时能够按照模板所提供的教学思维去进行思考,他是在课改的阶段非常有用的一种有效性的工具,模版化不是呆板,也不是说不让大家做创新,教师真正的能力的比拼,就是在模板当中,内容的选择上其实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真正的专业水准来和学科素养来。

我们现在导学案为什么很多老师反对,是因为按照现在这种导学案的设计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科素养是完全体现不出来的,因为几乎所有都是习题的选择。那么这样的课堂,老师的素养也是体现不出来的,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的一种模板出来的话,就相当于我们做菜一样,比如说我们要做炒土豆丝儿,那么在炒土豆丝儿的时候,它一定是有一个流程的。可是不同的厨师炒出土豆丝儿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因为他对材料的份量,材料的质地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那么是不是大厨他就体现出来了。

大家说得非常好,实际教师真正的专业素养并不体现在对知识本身的掌握上面,因为就现在信息技术而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获得知识本身,知识的学习是一种记忆力的学习,然而知识的运用才是今天我们所强调的学习,它是通过运用知识产生新的能力和新的知识,产生新的行为。

以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认知上,第二是体现在对学习这个事情本身的认知上;第三体现在对学科的认知上,第四体现在对课程的认知上。这四点是教师专业素养非常重要的方面,可是之前我们的传统的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当中只关注了教师的学科,而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对学习这个事情本身的理解。会发现我们在教师的发展过程当中,越钻越死,就是因为缺乏了对学生和学习这两件事情的教学是空中楼阁。

补充一点的是任务的循序渐进,切不可以是老师出于自身思维,认为必须要完成这个任务才能完成下一个任务,这样的话反倒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和思维,就是老是不放手,那么实际上这个任务的设定了,可以老师就学生需要的学习目标来设计任务,然后至于学生采取什么方式去完成这个任务,由学生自己来的。这样的话,才能体现出学生在完成相同任务当中的差异性,能力的差异,思维的差异,他能够从和同学的交流当中去看见别人的差异。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刚才发的这张图片,看这个老师后面的白板上写的两列,一列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一列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蓬莱的王老师说得非常好,其实导学案到最后是要简化的,也就是说,您现在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的一个假设前提,是我们一直都使用同样的导学案,这个假设的前提是不成立的。我们鼓励的是使用导学案的方式,导学案到最后可以简化成什么样子呢?我只需要一个学习目标就可以了,我们必须你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几个开放式问题就可以了,我对导学案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是:首先必须使用A4纸,不要超过A4纸的要求,一张A4纸就足够了。 我们的大家通过看这幅图片可以看到,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你用传统教学的这种流程来看的话,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行为一直是听,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是什么,就只复习,新知展示,巩固练习,重点提升。教师做了很多事情,可是学生没有,以我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行为上,我们必须去探讨学生在课堂上究竟要做什么?对于导学案的使用就是把学生需要做的事情写在了纸上。

让我们在群里做一个调查,请大家用导学案的“导”字组一个词,你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现在开始。

大家组的词都非常好,但是大家组的词有一个共性,有没有人发现:大家组的词几乎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发出的一个行为,比如说教导,导向,向导,导游,导语,导入,误导。

如果让我来组导学案的这个“导”字的话,有一个词是很重要的,叫做“推导”。

这就能够看出导学案的思维和观念了,我们老师认为导学案是我教给学生的,所以它还是一种教的行为,是站在我的立场出发的,而如果你用推导来思考的话,那么就学生通过你这个导学案,他要推导学习过程,形成学习能力,提炼出他的学习思维,是学生使用的工具,大家再仔细想一下。

大家学得很好呀,非常好!

所以教师的功用,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通过任务的引导。去使学生自己推导出他的一些思想和思考出来,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在我的实践学校里,小学的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设计导学案了,反倒是老师不知道该如何给学生设计导学案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学生设计自己学习的导学案,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设计的导学案,来找到如何帮助学生跟=更好地学习。

如果说,差异教学是非常好的,但是差异教学重点不在于教学本身,而是基于对于人的差异的认同。

传统的教学思路为什么叫做灌输?是因为我们把学生当成什么都不知道的一种容器,我们一直这个从上往下的姿态,把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告诉给学生。

而课堂教学改革所进行的学生主体的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什么叫做主体?主体就是有存在感的,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尊重他已经有的知识储备,已经有的人生经验和学习的阅历。

只有认同人的差异,我们才可能去创造出基于差异的教学技术。

所以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不是一句空话,他不是说我让学生多举手多发言就成为了一种学生主体,学生主体是要尊重他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存在的已有的一切经验。而我们的教学就是通过一种有效的方式去链接和激活他的这些知识储备和经验,让他产生出更好的东西出来。

幼儿园传统的教学方式,就相当于我们往桶里面去灌水。这个桶是空的,而我现在所提倡的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就好像我们拿了一个石头往湖里面去扔,湖里面本身是有水的,我的动作只是用石头去激起千层浪而已。

切不可以把学生主体只定义在形式的主体和行为的主体上,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思维的主体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为什么国家一直在强调探究学习。其实这么多年强调探究学习,我们为什么没有能够突破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是让学生在我们的要求之下去进行探究,我们完全忽略了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知识储备是一个方面,那么他的学习阅历所带给他的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的这种积累,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他的人生的经验,一个十岁的孩子,他的家庭的背景,生活的环境,造成他的表达方式、沟通能力、合作情感的,各种方面的影响都是有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去忽略这些东西,完全的进行知识性的教学。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大家可能会更清晰一点。比如说,我们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王二小》,实际上这篇文章内容是指王二小和日本兵的一个斗争,但是他要教的语法内容是“把字句”和“被字句”。

我看到我们有的老师上了一节课,然后用尽了各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分析什么是“把字句”什么是“被字句”,然后到最后这节课快完的时候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说:是王二小把敌人赶进了山,还是王二小被敌人赶进了山呢?

结果学生的回答依然是,有说王二小把敌人赶进了山,有说是王二小被敌人赶进了山。老师当场就非常的崩溃,这是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那么在这个课当中,其实“把字句”和“被字句”对孩子来说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种变化。看起来只是语文的基础的语法思维,但是她给予孩子学习能力的要求,是从形象思维换为抽象思维。

更好和更简单的一种方式是什么呢?这堂课失败的点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忽略了学生的人生的经验,忽略了学生是一个生生的生命个体,他只是就知识教知识,那么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呢?

我只需要找上几个卡片,上面的写上几个字“把,被,我,爸爸,打”。每个卡片写上一组词。然后,我们教师只需要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孩子们,请你们把这些卡片组成一句话,并且把它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说明原因。

这个时候如果二年级的小朋友说:我把爸爸打了,那么肯定全班同学会笑话他的:你怎么可能去打你的爸爸。因为二年级的孩子他是有生活经验的了,他有被父亲打的这种经验了,对不对?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我们老师的教学实际上是会以一种非常简洁、非常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去构建他的这种学习,而不是像我们传统的教学一样,老师花了一整节课的时间去讲“把字句”和“被字句”,最后孩子还是搞不明白。

第4篇:四年级下册语文,21课,乡下人家,导学案

科目:语文

课型:新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12.4.25

《21 乡下人家》讲学稿(师生共用)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好句。

3、我要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4、我要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法提示: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并做到边读边想像,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品味作者的语言美。

学习准备:我想了解更多的乡村美景或田园风光,要去搜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有机会我也到乡村走一趟,亲自感受一下。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添字,读通课文。并做以下试题: ①我能为加点的字正确注音: ( ) ( ) ( ) ( ) ( ) ( ) ( ) ( )( )

屋檐. 装饰. 鸡冠.花 捣.乱 和谐. 棚.架 率.领 觅.食 耸.着尾巴 ②我能把下列词语写正确,写漂亮还会听写

棚架、风趣、 装饰、 顺序、 照例、 瞧见、 率领、 觅食、 捣衣、倘若、向晚归巢、 和谐、 辛苦、 鸡冠花、 催眠曲、 房前屋后、 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2、通过读课文,我对乡下人家有了初步认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作者采用 的方式来布局谋篇。以 为总结句,从

、 、 、 、 ,

六个画面真实地再现了乡下人家质朴、自然而又亲切的画面。

3、初读课文后,我把问题批注在书上与同学交流。

二、深入感知,学习探究

1、我读懂了课文第一自然段,批注后想和同学交流“别有风趣”一词的理解,同时我还能体会批注课文中几个近义词、反义词的意思。

学法提示:读一读,画一画,描写乡下人家别有风趣的句子,思考一下,课文

中的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语句。

2、我要与同学一起交流品味批注文中的优美句段:

学法提示:想一想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

①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

着一对石狮子或者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②我想读好这一段,再次感受瓜藤攀檐,富有生机的美景。

3、我能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2—7自然段。 ①我会填空:

有些人家,门前场地上 ,它们会依着时令 显出 。人们还会养几只鸡,在房前屋后 。屋后倘若

科目:语文

课型:新授

年级:四年级下

时间:2012.4.25

(1)、来到春天的田野,作者见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 。秋天到了,你还会听见 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小河,就会见到

。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会瞧②我理解并批注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在全文中的作用

4、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再现了乡下人家一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我要把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我来回顾一下:

1、 学习这课,我结识了两个多音字,我会分别注音并组词: 冠 ( ) 率 ( ) ( ) ( )

2、这课中最容易写错的字是:“觅 ” “巢” “ 谐”我是这样识记的__________________。

3、课下我查找了资料,课文中的“纺织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通过学习课文,我能用自己的话具体讲一讲“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拓展延伸: 春天的田野

冬天刚过去,春天就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大地,到处都相约好似的,换上春装。今天,我约了几位小伙伴去欣赏家乡春天的田野。

我们漫步在田埂上,迎面吹来了阵阵春风,觉得舒适极了。因为春天不像冬天那样寒风刺骨,只略带着寒意。你瞧,脚下沉睡了一冬天的小草,此时已清醒了,倔强地把头伸出了地面。虽然只见一点嫩绿,却布满了生气。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一朵,那一簇地洒在田埂上。翠绿欲滴的蚕豆苗整洁地立在田埂旁。

我举目望去,眼前是一望无垠的庄稼。金黄的油菜花儿开得正旺,辛勤的小蜜蜂,一会儿飞到这说些悄悄话,一会儿又飞到哪儿吻一吻。还有这一片,那一片,绿得发亮的红花草,自然地绣上了几朵小紫花,好看极了。正在拔节的麦苗儿,像绿色的地毯,厚厚地铺在田野上。

看到此景,我想起了一句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啊!这是农民辛勤耕耘的希望。

我喜欢家乡春天的田野.它像一幅展开的画卷,布满诗情画意.于是我兴奋地对伙伴们说:”可惜我不是画家,否则我将用彩笔画下这家乡迷人的田野,让它永远铺展在我们的眼前.

(2) 学法迁移:在《乡下人家》一课中作者充分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篇文章中,我也能找到这样的句子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阅读链接: 桃 源 佳 致

自从读了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后,我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终于,机会来

了,爸爸提议全家一起去桃花源,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

三月十五日下午,我们乘车去桃花源游玩,可老天不做美,刚上车便下起了蒙蒙的小雨,

到了桃源县天已经暗下来了,我们便在桃花源宾馆住了下来,又开始下大雨了,为桃花仙子

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二天早晨天灰蒙蒙的,我们来到了桃花山,在门口“福地洞天”的石碑前照了几张相片,便往内走,到了桃花林,边走边看,桃花林的桃树真多呀!一人多高、亭亭玉立、一大片一大片的满是的!由于时节未到,来得太早,桃花林的桃花并没有完全开放,树枝上挂满了红色的花蕾,可也有少数的“性急”的花仙子,按捺不住地伸出了脑袋,张开了笑脸迎接我们,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我们如入仙境一般!

从桃花林出来便来到了碑廊,两边有许多古代的石碑,唐代诗人杜牧,明代袁宏道等各家石刻,虽几经沧桑,风雨剥蚀,但上面的字依然清楚。

我们拾级而上,穿过方竹亭,经过遇仙桥,就钻进了秦人古洞,洞内黑漆漆的、弯弯曲

曲的、岔口很多,会使人迷离忘返!所以我小心翼翼地跟着导游走,生怕跟丢了!

出洞口便是豁然台,真是“豁然开朗”“神清气爽”!从豁然台上往上看,天空是蔚蓝的!

太阳是火红的!云朵是嫩白的!鸟瞰秦人村,秦人村环抱在青山翠竹中,秦人宅与良田美池交错,田里的村民正用牛耕田,塘边有人在钓鱼,白色的玉兰花、粉红色的桃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红花争相开放,旁边有蛇行龙腾的竹廊,这一千多米的竹廊都是用竹子做的!通过竹廊户户相连,不怕风吹雨打!真不负唐代刘禹锡题碑“桃源佳致”啊!

我们边走边看着竹廊外美丽的田园风光!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秦人宅,从这户出来,又进入了另一户,与朴素的村民讨价还价,妈妈买了农民自己做的青篙粑粑,我买了吓人的木头蛇,累了坐下来喝起了擂茶,村民很好客,桌上摆满了小吃,我们又在里面看了许久的民族歌舞表演后才出来!

接着又游览了桃仙岭、桃源山、沅江风光带等景点。

我们远离城市的喧闹,享受这美丽的田园风光!欣赏着这漂亮的桃花仙子,桃花源之游真让人流连忘返,时间过得真快,才看完,便又上了回家的车子„„

第5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导学案)

语文园地五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学习重点】

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第五单元我们学了哪几篇课文?下面请大家再看看文中的三幅插图(课件出示:三幅插图),说说这三幅图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我们称它们为“文物”。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文物?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下面我们观看一些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课件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有哪些感受? (我对那些破坏长城周围环境的人感到气愤;我仿佛听到了长城在哭泣;我感到很痛心,如果秦始皇看到这情景,他一定会大发雷霆的。) 2.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 3.引导学生读口语交际的学习提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自主选择,小组内交流。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2.全班交流展示,师生评议。

1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还可以提出疑问。 (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课件出示:保护长城的措施)

三、拓展延伸。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课件出示:世界遗产标志)什么是世界遗产?(课件出示)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习作 【学习目标】

1.学习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会写导游词。 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学习重点】 导游词的格式及写法。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导游词”,理解习作要求。

1.课件出示:天坛图片及导游词的前言。 2.谈话:导游词中的小张是干什么的?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称为“导游词”。刚刚同学们听到的那几句话,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前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谁来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课件出示)

3.教师讲解习作要求:

(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世界遗产”。

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的景观共有29处。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可以从中选择一处,作为自己介绍的对象。

(2)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3)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课件出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二、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2 1.课件出示:范文《乐山大佛导游词》。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课件出示:思考题)

3.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写作方法:(课件出示:导游词的内容)

(1)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录像中小张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总述(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

(2)(课件出示:导游词的特点) 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这个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

三、运用写法,口头编写《颐和园导游词》。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3篇描写名胜古迹的文章,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北京的颐和园。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编写一篇《颐和园导游词》,该怎样写?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集体汇报、讨论。

教师分别请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就“前言”“总述”“分述”“结尾”部分进行口头作文。教师评点,适时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该怎样写?(课件出示:颐和园导游词)导游词是游览时的讲解词,是为口头表达而写的,因此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风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点名称的由来,风景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却鲜为人知。因此,在导游词中加入这些内容,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你打算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介绍其中有特色的内容。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给予选材方面的指导。

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独具魅力的导游词,并用你生动的讲解,向人们展示祖国优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吧。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修改作文,誊写作文。 【学习目标】

1.将写好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在四人小组内评价交流。

3 2.学会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习作。 3.根据别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4.在赏读习作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评价。 【学习重点】

根据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修改自己的习作。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截至2003年 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同学们的导游词一起畅游世界文化遗产吧!(课件出示:世界文化遗产)

2.上节课我们习作的要求是选择介绍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回忆一下,习作要求是什么呢?(课件出示:习作要求)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互相读一读作文,提出修改建议,使自己的作文更具体,并写出评语。

二、自我评价。

1.先让我们读一读自己的习作,请你们回忆自我评价的要求。 2.互相回忆,汇报评价要求。 3.课件出示:自我评价要求。

4.现在请你们先按照要求,小声朗读或默读自己的习作,找错字、错标点、病句,并画出好词好句。 5.学生读自己的习作,根据要求修改习作。师巡视指导。

6.通过自己的修改,说说自己都改出了几处错误,并把你画出的好词好句读给大家听。

7.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习作中认真地进行了修改,并让大家欣赏了自己习作中的好词好句,现在请你快速根据要求,给自己写出评价语。

8.与同桌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9.(课件出示:一篇例文)在全班进行评价。

10.同学们刚才认真读完了自己的习作,并进行了细致地修改,那么你们还想听听别人的建议吗?让我们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讨论吧。谁来读读评价要求?

三、小组交流。

4 1.请同学们按照大屏上的评价要求,在四人小组内相互交流评价,别忘了在写评价语时先写优点再写不足,书写工整,四人小组讨论时不要影响他人学习。

2.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评价,写出评价语。

3.四人小组的学生汇报交流,听的同学认真听并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自己的习作。

1.在刚才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交流中,你们一定学到了不少写作文的方法,现在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2.学生修改习作。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学习目标】

1.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2.背诵积累对联,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学习重点】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例句)自读,想一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分角色读小林或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分析比较:自己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4.再读句子,体会:文中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课件出示) 5.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的呢?(课件出示) 6.找一找:在已学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试着自己写一写。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对联)学生自读对联。

2.指名学生读对联,师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

3.交流自己对这几幅对联的理解之后,教师展示对联所描绘的相应的风景名胜的图片。(课件出示:

5 相应的风景名胜的图片) 4.熟读背诵。

三、宽带网。

1.(课件出示:任务)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2.交流方法:

(1)方法: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课件出示)(2)资料展示会: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老师的建议:(课件出示)

第6篇: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四》导学案(大全)

口语交际·习作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过程与方法:

1.请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准备得充分,是开展本次活动的关键所在。让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和身边的现实生活,积累有关自我保护的事件,对自我保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2.组织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

3.交流过程中,尽量用事实说话,指导学生完整讲述已知的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

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出示: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

3.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

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

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资料袋

2004年12月26日 ,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妈妈已经在泰国度假胜地—攀牙湾游玩时,发现远处海水突然不平静起来时,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蒂莉注意到,远处的海水开始出现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后退,这让她立即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蒂莉歇斯底里地狂呼“不好了,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妻子女儿返回旅馆,并将此警告带给100多位游客和旅馆的工作人员。就在人们逃离海滩没几分钟,巨浪袭来,人们却全都获救了。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

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

(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

(3)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4.范文:

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

──读《鲁滨孙飘流记》有感

希望,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啊!美国诗人狄金森在《希望》一诗里写道:“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 它栖息在灵魂里/ 唱没有歌词的歌曲/ 永远/ 不会停息/ 在暴风中/ 听来/ 最美/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风暴/ 它甚至能窘困/ 那温暖着多少人的小鸟/ „„

我喜欢读《鲁滨孙飘流记》,不是因为他生活的惊险刺激,我是个女孩,我还不能想象如果真的置身于那样的境地里,会不会痛苦地失去活下去的所有希望。而这部著作打动我的,正是那栖息在鲁滨孙灵魂里的希望。

我想,这有羽毛的温暖人的“小鸟”──希望,一定住在鲁滨孙的灵魂里,那样的可怕的荒岛都没有困住它。当身处绝境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活下去。他是不幸的,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紧紧地拥抱着希望。正如他所说: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通过对照,他意识到,虽然自己身处荒岛,与人类隔绝,饱受孤独,但是能够活着,独免一死,身在热带,身边没有野兽,还有吃的,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想到了邻居阿姨,我一直以为她是个不幸的人,因为车祸夺去了她的双腿,不理解她每天如花的笑脸。现在我明白了,她的心中同样住着希望:虽然她行动不便,可那个叔叔很疼爱她,周围的人那么怜惜她,女儿已经上学,能帮妈妈做家务,人见人夸,啊,她不依然是个幸福的人吗?孩子渐渐长大,日子越来越好,这么美好的希望陪伴着她,难怪她要笑着生活了!

小玲叮当姐姐说过:“你四周一片黑暗时,你的心就是自己的明灯。”是啊,鲁滨孙的四周一片黑暗时,他的充满希望的心,不就是他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当邻居阿姨遇到灾难的时候,她的充满希望的心,不也是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我希望读过《鲁滨孙飘流记》的人,都能从他那二十多年孤独苦难的生活中,看到闪着金色翅膀的小鸟──希望,并拥有它!

上一篇:爱情经典句子下一篇:父母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