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精选8篇)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篇1

1.学会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

资料链接

中国地图、帕米尔高原、东海

一、检查预习

从诗的表现形式来看,课文可分几个部分? 第一段():写 第二段():写 第三段():写

二、自学探究

(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下面的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字音和字形。帕米尔高原

景德镇

陶瓷

屋脊

硕果

开拓

淡妆浓抹 2.组内交流:

①互读词语,说说词语意思,把不理解的画出来。②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展示质疑。

(二)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1.轻声读课文:诗歌第2—6小节围绕哪句话写的,从哪些方面写了祖国的可爱之处? 2.组内交流。3.展示质疑。三 检测反馈

1.听写词语,写正确、写美观哟!

2.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景德镇(zhân zhâng)

屋脊(jī

jǐ)

浓妆(zhuān zhuāng)淡抹

硕(shuò suò)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仿写诗句。2.朗读诗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

一 检查预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 自学探究 知“幅员”。

1.自由读第1节,圈圈划划: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祖国的幅员辽阔?

2.全班展示:谈谈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品特色。

1.默读2~6小节,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祖国的迷人可爱? 2.组内选择一个自然段交流:

①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②学着为这段诗再添

一、两句:

我们爱你——

的3.展示质疑。抒情怀。

1.默读第7小节,思考:欣赏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异域风情,我想对祖国说: 亲爱的祖国,!2.组内交流自己的心声。3.全班交流。三 检测反馈

照例子,写词语。

壮丽山河: 黄河、、、中华物产: 鹿茸、、、名胜古迹: 长城、、、古代圣贤: 孔子、、、教学反思:

2、《郑成功》导学案

授课人:

班级

学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知识链接:

郑成功的生平事迹 一 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⑴读准字音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3)练读生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奴役

驻军

兽肉

载歌载舞

慷慨激昂 耙

镰刀

融洽

瞭望

风帆蔽空

负隅顽抗 2指名读课文。

3概括课文重要内容,请写出来。二 自学探究 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 2 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3小组内交流。三 检测反馈 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四处瞭望(liào

liáo)负隅顽抗(ǒu

yú)

奴役(nú

lú)

载歌载舞(zǎi zài)

横行霸道(hãng hâng)

耙子(pá

bà)根据意思写成语,再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将下列词语分成三类,并选一个造句。(1)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2)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3)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4)指大街小巷。()

(5)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欢乐。()(6)凭借险要的地势等条件顽固抵抗。()贬义词: 褒义词: 中性词: 造句------3 用“望”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括号内。

(1)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

(2)夏天的夜晚,我们常常在门前的空地上()天空中璀璨的星星。(3)站在高山顶上向远处(),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郑成功的历史功绩,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一 预习检查 指名朗读课文 二 自学探究

(一)品读画面,感悟人物形象。1 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

①你读出了哪些画面?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②选择你感兴趣的画面读读、品品。

2.小组选择其中一个画面交流。

3.全班展示。

(二)走近人物,体味爱国情怀。1.默读课文7—8自然段,思考:

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2.自由汇报。二 检测反馈 1 请你以“我站在郑成功塑像前”为题,练习写一段话。

我站在郑成功塑像前,仿佛(看到、听到„„)

心想:

按要求改写句子。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改成反问句)

(2)我们怎么能不收复祖国宝岛台湾呢?(改成陈述句)

(3)谁能说郑成功不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呢?(改成陈述句)

(4)郑成功的家乡是福建南安人。(修改病句)

(5)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功业,歌颂了郑成功的()和()。我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些民族英雄()、()、()。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导学案

授课人

班级

姓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资料链接:

聂耳、冼星海、肖邦的资料 一 预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生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咏唱

深渊

忧愤

悲愤欲绝

弥留之际

肖邦

蜡烛

巴黎

与世长辞

一腔热血 3 组内读词,交流不理解的词语。4.全班展示。

二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轻声读课文,思考:

肖邦在什么情况下说“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2.小组讨论: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情感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全班展示。

三 检测反馈

1.听写词语。

2.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词语的意思。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3.正确解释我会选。疾:(1)急速;猛烈。(2)疾病。(3)痛苦。(4)痛恨。疾风()

疾驰()

疾苦()讳疾忌医()近义词供你选。

欺凌(欺瞒

欺压)

郑重(慎重

谨慎)

忧虑(考虑

忧虑)

奔波(奔忙

波动)

填反义词

欺凌---

特殊---

郑重---

流逝---

根据意思写词语。(1)悲痛、愤怒到了极点。()(2)指人去世(多用于敬仰的人)。()(3)外国,家乡以外的地方。()(4)病重将死的时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品读课文,体会肖邦离开祖国的背景和情感。一 预习检查 朗读课文 二 学习探究

活动一:感受“被迫离开”

1.自读第1自然段,思考:肖邦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圈划出关键词句,细细品读。)2.小组交流:

①结合关键词句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感受;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3.全班展示。

活动二:品味“依依惜别”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这段写了哪三个告别的场景?(用小标题概括)

②哪一个场景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细细品读。2.组内交流。3.全班展示。

活动三:品读“日夜思念”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①肖邦用怎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日夜思念”? 圈划出关键词句,甚至是标点,反复地读一读,细细体会。②如果让你给《革命练习曲》填上歌词,你会写什么呢?

2.小组交流:①读读所画词句,谈谈感受。

②派代表读读所填的《革命练习曲》的歌词。

3.全班展示。

活动四:体会“至死不忘”

1.默读课文5—6自然段,思考: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2.讨论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3.全班展示。三 检测反馈

读句子,回答问题。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篇2

以往, 我在教学本单元时大多停留在感受民风、民俗的层面上, 总感觉意犹未尽, 也为此听过其他老师的课, 并请教了更多的同行, 但都没能获得什么新突破。而今, 再次教学这一单元, 我多方面收集资料, 深入钻研文本, 突然顿悟:源远流长的民风民俗只是表象, 斑斓多彩的节日文化才是我们民族的根, 这才真正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精髓!

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传统节日蕴涵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 是凝聚一个民族感情和行动的文化核心点, 它体现的是各民族的信仰、理想、价值观, 是我们民族之根。许多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 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例如, 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忧国爱民等优良品德。然而, 长期以来, 传统节日文化所具备的教育功能却常常被忽视或忽略了。

新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突出其人文性。“人文”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从现代意义上讲, “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人文素质教育, 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 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被内化成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 从而成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传统节日文化在语文人文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当前,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我曾看过一则报道:一名韩国留学生曾经到上海, 想看看传统的端午节究竟是什么样子, 结果却大失所望, 他发觉中国的端午节气氛甚至比不上韩国国内。有人说韩国“端午祭”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端午节没有申报太遗憾了, 这不也能说明我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吗?上海某中学对10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 问题是“你能说出几个中国传统节日”。以答对三题为及格的话, 几乎80%的学生都处在及格线以下。去年, 在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送培到县”的活动中, 在我展示的一节省级优质课《端午日》上, 当我引导学生说说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多数学生表示过洋节是时髦, 传统节日没气氛。不可否认, 在90后的新生代意识里, 我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之根在漂泊!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之根在漂泊, 我想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的转型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的输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大众传媒的兴起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挤压等。但是, 学校教育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冷落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说, 在“韩流”“日流”“欧美流”正严重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况下, 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青少年重新树起民族文化的旗帜,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肩负起将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使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呢?

一、思想上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认识

节日文化的重要性, 主要是它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绝大部分节日中, 都留有大量神话故事、文人作品、民间谚语, 如人祖传说、屈原故事、节日诗词等。节日文化还包含着绘画艺术, 民间在过春节、立春、清明、冬至时, 留下许多鞭春牛、游春、九九寒消图画等。在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节中, 祭祖时多绘有祖先神像, 这都是民间绘画的形式之一。节日文化中饮食文化也很丰富, 如春节的饺子、年糕, 元宵节的汤圆, 端午节的粽子, 中秋节的月饼, 重阳节的菊花酒, 腊八节的腊八粥等等, 都是中国最著名的饮食, 至今仍是广大城乡居民的饮食佳品。节日期间所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 诸如踩高跷、扭秧歌、划龙舟等, 这对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中许多文艺形式是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新文艺的土壤。

二、课堂上强化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语文课本涉及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作品还有很多, 上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穿插进行相关的节日文化和民风民俗教育。由于它的知识性、趣味性,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更能培养学生对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节日文化, 交流各自不同的认识, 辩论中西文化的冲突;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相关的节日文化汇编成讲义, 课后分发给学生阅读, 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感性认识。我教学本单元时, 就汇编了“端午节文化”“春节文化”“中秋节文化”等讲义。如“端午节文化”, 包括端午节的来历、传说、习俗、歌谣、诗词、图画、少数民族过端午、海外华人过端午等多项内容。我还穿插播放了2006年春节期间央视十套播放的系列节目《我们的节日》的视频。学生读后、观后反应相当强烈, 拓展了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真正实现了用教材而不是仅仅教教材。

三、组织“节日文化”系列活动

在校园内, 教师可以通过讲座、演讲、报告、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征文、手抄报等形式, 把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给学生, 用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点燃起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内在情感。例如, 我们在学习本单元时, 就利用课外时间分两次对全年级的学生做了“节日诗词”的专题讲座。学完本单元后, 就要求学生办一期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手抄报。同学们各显其能, 涌现了一批内容充实、形式新颖、色彩缤纷的好作品。我们从中挑选了部分优秀作品在学校画廊中展出, 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赞誉。

此外, 由于传统节日文化本身产于民间生活, 因此对孩子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培养更要延伸到课外去。因为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比课本的讲授更有生命力和趣味性。教师可利用每个传统节日进行节日文化教育, 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如清明节扫墓等一系列活动, 表达了对祖先或逝者的怀念, 回顾和重温了家庭之源、民族之根。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是我们的根。我们在感受民俗风情的同时, 必须重视传承节日文化, 让学生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开阔历史与文化的视野, 形成健康的价值判断, 生成情感道德的需求, 获得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个没有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 一个丧失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怕的, 只有使自己的文明不断进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让我们留住我们的根!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初中专项课题《初中语文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 (编号:E-c/2009/052) 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民俗风情、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培养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是我们民族的根。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 包含诸多传统节日文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 让青少年热爱祖国传统节日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多角度体会小说主题。

2.复述故事,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3.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关系。【学习重点难点】 1.小说主题的多角度分析。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把握。【教法设计】朗读感悟 【学法指导】合作讨论 预习作业:

1、给加点字注音:

褶()撂()木屐()窘迫()锃()亮 瘦骨嶙峋()()翕()动 反刍()瑕疵()找茬()羞怯()粗粝()锱铢()()必较 踌躇()()腼腆()()刨根究底()

2、词语解释 腼腆: 旁若无人: 瘦骨嶙峋 熙来攘往 锱铢必较: 扬长而去: 刨根究底:

3、《安恩和奶牛》选自(),作者约翰尼斯·延森,_丹麦_(国籍)的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漫长的旅途》。

4、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5、大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内容。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生完成“随堂练习”,师巡看,然后生读字音,生解释重点词语,师再个别强调。

二、概括故事情节

师:请同学们简要概括故事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生思考,并在“随堂练习”上写作)

知道了故事梗概,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三、初识安恩

师: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小说的第1小节,语速要慢,要平静一些、舒缓一些。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出示示例)从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师板书“初识安恩”,然后请生把刚才几个关键词写在后面:朴素、历经沧桑、有爱心)当我们初识了安恩以后,再请自由阅读第3~19小节。(可以读出声音)

四、走近安恩

思考讨论:

1、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哪几拨?这几拨人的出场顺序能倒一倒吗?为什么?

2、通过安恩的回答 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你对安恩又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示例:从“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这句中动作细节可以看出安恩是个十分怜爱奶牛的善良的人。

师指导读: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3~19小节。还原一下市场情境,注意人物的心理和环境的渲染(师读安恩)。

五、多角度分析主题:

思考讨论: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安恩她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

下面请以安恩告诉我为开头,把你得到的启迪写下来:

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

2.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3.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人和动物都和谐了,那人与人之间呢?

六、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说的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本课的情节极具有悬念,直到结尾才让人豁然大悟。

我们还初步知道了小说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画细节: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

我们还懂得了人类对于动物不仅应有物质上的给予,还应有精神的关怀。训练延伸: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篇4

2.我要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重点我要感悟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感悟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一、温故互查 1.齐读课题。2.解题:

①“自豪”的意思是。

② “自豪”的反义词是----()

③“应该”的意思是 ?这个课题提示“我不应该怎样?

二、自学质疑

要求: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2.小组指名读,齐读。

3.默记字音字形,互相提醒。

读:散文 散步 散心 散漫 散发 松散

三、合作解疑

1.组内提出实在不理解的词,2.组长指名分小节读,其他学生仔细听,评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解决解题时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拓展 组内齐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组员说组长补充。

五、总结反馈 1.用钢笔描红。

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 写在下面 教学反思

内 容: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

2.我要体会中心,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重点1.我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学习难点领悟寓意,懂得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而要看它的用途。

一、温故互查 听写词语

组内订正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溪边照镜子的小骆驼遭到了小红马的嘲笑,觉得很委屈。还记得小红马是怎样说的吗? 学生互说

二、自学质疑

找出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并写下来。

练习朗读。

三、合作解疑

.我当小记者,采访小骆驼,你为什么这么自豪呀? 采访结束后,完成填空练习。

• 我应该感到自豪,因为有了___的脚掌,可以___。• 我应该感到自豪,因为___,可以___。• 我应该感到自豪,因为___,可以___。• 自豪地齐读课题。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升华主题:看来我们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_____,要看______。

四、拓展练习

其实,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你能用“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句式说句话吗?

看到同学们这么自信,老师也同样为有你们这样一群自信的学生而感到自豪。

五、布置课后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1.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2.根据你查找的骆驼的资料,以第一人称写一写“骆驼的自述”。

教学反思

内 容: 15水上飞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我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要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4.我会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发展语感。学习重点

通过角色语言,能感受到水上飞机的特殊用途.学习难点通过角色语言,能感受到水上飞机的特殊用途。

一、温故互查

读课题,说自己的疑问

二、自学质疑

读课文,(采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或高声朗读,或小声读,或默读,或与同桌齐读,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

向我们介绍了水上飞机的

三、合作解疑

1.四人一小组讨论生字的写法。全班交流生字字形。

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听听。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四、巩固拓展 1.读一读

学生分别划出小海鸥和水上飞机的话,自己试读。想想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2.扮一扮

推选学生分角色朗读,轮流扮水上飞机,读后汇报。3.谈一谈

读后谈谈你对水上飞机的感受。

五、总结反馈

这节课我自己学会了

内 容: 15水上飞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2.我要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3.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了解水上飞机的样子和主要作用。

学习难点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一、温故互查

复习检查,听写词语 组长读 组员听写

二、自学质疑 1.自读课文,从课文中自己知道了

2.“究竟”在文中是 的意思。

三、合作解疑

1.水上飞机的样子是

2.找你最好的朋友,进行对话(语气、表情、动作)

3.水上飞机究竟有什么作用 ?

四、巩固拓展

你能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

如果让你长大后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五、总结反馈

同桌说说自己这节课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

内 容: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好词的感情色彩。理解词语的意思。

3.我会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学习,解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好词的感情色彩,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温故互查

台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看课件说感受

二、自学质疑

读书要求:请自由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理解新词的意思。

1.自由读书.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2.找出生字新词写在下面()()()()()

三、合作解疑 汇报读书成果。

1.检查文中的生字词和难读的词。

2.自己先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词语分成三类——描写台风的词,描写卫星的词,描写人们的词请你读一读,从这三个词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把词带进句子中,画面会更清晰。请同学们再去读课文,找到有带这些词的段落,勾画下来好好读一读。

四、巩固拓展 2.学习生字词

()()()()()自由读一读书后的生字,用手写一写,哪些字词在写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呢? 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总结反馈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记住了哪几个生字新词.内 容: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我会用“谈笑风生”造句。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3.我要学会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学习,解读文中的重点段落.4.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

学习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气象卫星的作用。学习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气象卫星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复习上节课的生字新词 2.“跟踪”的意思是 课文中,是()跟踪().二、自学质疑 1.自学一二自然段说说台风和卫星分别给我们留下了()和()的印象。2.台风和卫星较量了()次。每次结果()。

三、合作解疑

1.默读课文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同时找出描写台风的句子,用“——划出来;并找出描写卫星的句子,用“~~~~~”划出来。2.分别学习这三次较量:(1)台风狂怒是因为()? 面对蛮横无理的台风,卫星()。

(2)台风想到了()这招,但()甩掉。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对于台风想用甩的方法来摆脱卫星,卫星()。

(3)打也打不到,甩也甩不了,台风气急败坏,实在忍无可忍了,他又想()。

(4)台风扑向城市,会()(看图3,描述)你能用上词语来说说台风的可恶吗?

(5)结果()

人们的表现是()因为()。“谈笑风生”是指。

四、巩固拓展

台风和卫星进行了三次较量,卫星时刻跟踪台风,台风无论是威胁卫星、甩掉卫星,还是报复人类,都是以卫星的胜利而收场。原本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台风,在气象卫星的紧密跟踪、监视下,现在怎样了?

此时,你有什么感想呢?

五、总结反馈

集体分角色朗读。

内 容:习作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读懂文中所给资料,并能作适当的补充。2.初步学会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3.学会口头向别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风俗。

学习重点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学习难点归纳整理所给资料.一、温故互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以及相关内容,能把你所了解的节日以及这个节日的来历呀,形式呀,有些什么特色呀,说给大家听。

二、自学质疑 说说端午节

1.阅读有关端午节的资料。2.共同探讨,解答提出的疑问。

3.组内指名读自己比较感兴趣或有能力补充的资料。①请把你比较感兴趣的资料多读两遍,想想有没有补充。②指名读。

三、合作解疑 1.资料归类。

2.选择资料,说说“端午节”。①先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②指名说。

四、总结反馈

内 容:习作5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2.能在整合材料进行习作练习时,又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温故互查 1.审题。

(1)学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二、合作解疑

练写——说说端午节 1.学生写草稿。

请小朋友把刚才介绍的话写下来,留给更多的朋友看,好吗? 2.点评。

①朗读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②推荐好习作或自我推荐读给大家听。③交流、评议。3.学生修改、誊写

内 容: 练习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我能仔细看图上的内容,会用用打比方的句式写下来。2.我要熟背八条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3.我会照样子,练写钢笔字,在实践中体会“点”在字的不同部位的写法。学习重点

知道打比方的好处,学会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学习难点提高我的动手能力。

一、温故互查

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

(1)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二、自学质疑

a在学生明白题目内容的基础上,各自仔细看图,想想与它们相似的事物,并画下来。b同桌相互讨论,用打比方的句子,把上面的图意说一说。

三、合作解疑 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

(1)自由读八条成语。

(2)小组合作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

2.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2)同座练习背诵。3.反馈。(1)集体齐背(2)指名背。

四、巩固拓展

第三题:学写钢笔字。了解三个字的结构。

(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

五、总结反馈

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

教学反思

内 容: 练习5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我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广告,并说一说理由。学习重点我能发扬团队精神,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学习难点我能发扬团队精神,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

一、知识导学

第四题:口语交际——说说广告。

自己说说见过什么内容的广告。试着说几条。(同桌互说)1.审题。

2.看广告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链接(广告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介绍自己的商品,让自己的商品深入人心,所以它的语言必须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情节要能吸引人。)

二、讨论

(1)分组讨论“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条广告,为什么”。我最喜欢的广告是,因为。

最不喜欢的广告是,因为。

(2)每人在小组里说说。

(3)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三、练习

(1)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试着设计广告。设计:()。

(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表扬、鼓励,对说得差的同学给予纠正与指导。

内 容: 练习5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我要学写毛笔字。学习“横折钩”和“横折提”的写法。学习重点学习“横折钩”和“横折提”的写法。

学习难点学习“横折钩”和“横折提”的写法。

一、温故互查

复习学过的笔划和运笔方法

二、自学质疑

明确本次毛笔字练习的要求。1.审题。

2.学生认读要写的两个字,并指出这两个字中的主要笔画:横折钩、横折提。3.学生观察教师的运笔方法。4.学生练写“为”。

三、合作解疑

学生练习,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

四、巩固拓展 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临写。

五、总结反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篇5

1、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正确地看待宽容,学会用宽容对待别人。

3、学习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并能围绕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

学习重点:

1、把握本文思路严谨、结构紧凑的写法。

2、精读第二段,提倡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宽容精神。

一、自主学习

1.注音或写汉字

胸襟()摒弃()和mù

Jiǒng异jídù隔膜()

2.理解词义

豁达:

淡泊:

摒弃:

斤斤计较:

3.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②你所知道的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有哪些?摘抄下来积累:

二、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各段分别论述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呢?

3.“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四个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胸襟()摒弃()迥异()芥蒂()()

隔膜()豁达()憎恨()和睦()

淡泊()湖泊()嫉妒()()

2.选择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B.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

C.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

D.多一些宽容。

3.本文的论证方法唯独缺少举例论证,如果让你给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的话你能从古今中外的故事中举一个“宽容”的例子吗?

雷真民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篇6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找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

2.能理清文章的说理层次。

3、能说出主要论证方法的作用。导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德】海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我国教育家、思想家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文中为我们揭示了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希望大家仔细揣摩,并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所

帮助。

1.作者:罗家伦,男,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任校长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

2.学生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冶()

寸积铢累()

大窾()

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

犀锐()晦塞()...(2)解释词语。寸积铢累: 融会贯通: 通达: 豁然贯通: 浮光掠影:

3、积累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

1)知识如树叶,它的命运总是从新生到枯黄,蝉联飘坠,再让位给来年春天新的叶芽,而智慧则宛如树干基部一圈圈的年轮。——赵金珊

2)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池田大作】

3)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美】柯珀

4)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英】培 根

4.摘抄文中对你有吸引力的词句,并能尽可能的理解其含义。

二、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连贯。2.读完后思考课后第一题。

3.找出文中表明学问和智慧之间关系的语句,其中哪一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二)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6):

第一层(3-4): 第二层(5-6): 中心意思:

三、交流展示 师生评讲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加深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关系,懂得智慧比学问更重要的道理。2.分析品味记忆文中警策睿智的语言。3.能说出文中主要论证方法的作用。导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作者运用了许多有说服力的材料,细读课文,在文中勾画批注:

1、文中举了许多例子,请简洁地概括出来,说说其作用。

2、请从文章中找出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品读这些语句,说说其论证目的,有何妙处。

3、文章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说理最忌枯燥,说理也很容易流于枯燥,本文会让读者喜爱除了拥有正确的观点,还在于充满智慧的语言,试写一句自己认为警策睿智幽默的语言进行点评。

5.品味了本文的语言,请仿照句式,根据文章内容写全下列句子。

若是把学问比作起锚的航船,那智慧便是。若是把学问比作,那智慧便是。

二、交流展示 师生评讲。

三、总结全文。写作特色:

辩证分析,说理透彻。②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③ 语言优美。

结语:《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事上,把人情世故弄懂,有一套应付本领的智慧更重要。正如作者罗家伦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这对我们很有启发。

四、拓展练习

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你作为其中的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活动一:班级拟办一期“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班刊,请你为这起班刊策划两个栏目。

栏目一: 栏目二:(2)活动二:班级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你写一段开场白。要求:引用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篇7

教学内容:《故宫博物院》 教学课时:2课时 知识与能力

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说明顺序、本文结构。

2、整体感知本文内容。预习导学 1. 导入新课

激情导入:

在古老的都城北京有一个同样古老的城池,学名紫禁城,俗名故宫(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在中华民族绵延悠长的历史中,它无异是封建王朝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华夏子孙,你是否了解它呢?(生各抒己见)2.作者链接

黄传惕(193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从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3.知识链接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 1 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4、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金銮.殿()击磬.()檀.木()攒.(坤.宁宫()肃.穆()奏.极()额枋.(5、需要掌握的词语: 玲珑: 湛蓝: 布局: 肃穆: 幽雅: 井然有序: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6、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合作·探究·展示

一、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并思考: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从文中找出)?)蟠龙())乾.清宫()藻.井().线()2

中轴)

2、.文章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 再次读文,请根据课文在课后练习一图中方框内标出相应的故宫建筑的名称。

①.根据课文及图表,你能分析出作者带领读者参观故宫是沿着怎样的路线,按着怎样的方向进行的吗?

②.他又是将故宫的建筑物分为哪两大部分进行介绍的?(文中有一过渡段)③.聪明的你,能从本文中看到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顺序?

④.根据说明顺序理请本文结构

⑤.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研读赏析,揣摩品味 合作·探究·展示

一、研读赏析,揣摩品味

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 为什么? 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 3.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观察还是移步观察?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4.在介绍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内部装饰要突出“龙”?

5、从第六段中找出方位词,确定立足点。6.为何把三大殿建在中轴线上?

7.文中作者在介绍“前朝”、“内廷”是如何安排文章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8.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9、“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10、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并说明其作用.二、总结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

3、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如文中重点介绍太和殿来体现特点。

4、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

三、拓展:相信你能行:

1、文中多处写到威武庄严的龙,美丽典雅的凤。相信你对“龙”“凤”也很了解吧?请写出含有“龙”、“凤”的成语各两个。

龙:()()凤:()()

2、请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你所熟悉的建筑物,要求抓住事物特征,重点突出。

3、我来当导游

假设现在是2008年,你将作为“奥运友情导游”,带领千千万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游览故宫,你将怎样设计旅游路线呢?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有自己的创意。(字数:200左右,写在小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对象的特征: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独特风格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分类别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说明语言:准确 说明类别:事物说明文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做好以下几点

1、能够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教学重、难点得到合理的体现和突破。

2、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

3、能够学生自己弄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弄懂。

4、巧妙利用教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5、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

6、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中轴()线 金銮()殿 檀()木 击罄()妃嫔()额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A.弯弯的金水河像-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B.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庞大奇巧的角楼。C,龙头、珠宝正对下面的金銮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D.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3.改正下面文字中的错别字。

在湛篮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梁枋梁柱,装饰着青篮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十二根红色大园柱.金锁窗,朱漆木,同台基相互印衬,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4.下列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矫(强壮)健 迥然(显然)不同 B.井然(整齐)有序 庄严肃穆(恭敬)C.栩栩(生动的样子)如生 挥(舞动)霍

D.御(对皇帝所作所为及所用器物的敬称)道 端(端正)坐

5.“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句中括号处填上的字是()A.垒 B.堆 C.填 D.修

6.“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500多年了。” ①句中“现存”一词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②“最大最完整”分别说明了什么?

7.“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句中“衬托”一词表明“龙”和“流云火焰”之间是什么关系?

8.“花”的义项有A.植物的器官; B.模糊不清; C.用掉: D.混杂,不单 纯。给下列各句 5 中的“花”选出恰当的解释。

①光是储秀宫、翊坤宫两处的装修和给仆人的赏赐,就花了100多万两银子。()②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③老眼昏花,眼前的一片景致似乎毫无感觉。()9.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风朝阳、龙凤呈祥彩画,还有飞风、舞凤、凤凰牡丹图案。

这段文字是对后三宫的总体介绍,第一句介绍 ;第二句说明 ;第三句具体说明后三宫的。

10.为什么前三殿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多?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篇8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约15本左右,并分成三至四类摆放)

四、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教师补充: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五、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点名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图书。

六、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七、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八、板书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三、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课题:读书要做记号)

四、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臵,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说)

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臵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讲述: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指名说)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五、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教师讲述: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邻讨论)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六、按要求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中的文章,并作一定的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七、板书

什么地方

读书要做记号怎样做

什么样的记号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他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

四、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指名说)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指名说,教师相机补充)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板书)

1、要按一定顺序

2、要有重点

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4、观察以后要动笔

4、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3)评议。

5、(1)过渡:刚才我们观察这幅插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事物。

(2)我们来看第4页下面和第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

②评议。

五、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指名说)

3、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小结。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评议。

5、(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七、作业写观察日记。

八、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

留心观察事物

教学反思: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是谁传授给我们知识,是谁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是老师)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对教过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您好!‛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对天下所有的老师再道一声‚老师,您好!‛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整首诗共有几个小节。

3、找两名同学分别读诗歌中的两个小节,其他同学一边听读,一边看书,想一想这首诗歌写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什么?

(老师工作很辛苦……)

2、你从哪里知道的?

(从‚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都是的辛劳!‛看出来的。)

3、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看看这两句中哪些词更能说明老师的辛苦?

4、学生齐读。

(心血、辛劳)

5、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哪个人的成长都有老师的心血、辛劳,因为……)

6、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读读。

7、生齐读。

8、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发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重读了一个词,知道是哪个词吗?我们再来试试,9、生再读。

(是‚哪个人‛、‚哪一项‛。)

10、不错。‚哪个人‛指谁?

(每个人。)

11、‚哪一项‛呢?

(每一项。)

12、噢,那我们试着把这句话改一改,用上‚每个人‛、‚每一项‛。

13、生齐读。每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应该把‚不‛改成‚都‛)

14、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试试。

15、学生再读。

16、你们觉得这样一改,有什么不同?

17、我们把两种句子对比读一读,好不好?女生读改了的句子,男生读原文。

学生对比读。

(我发现了,课文中的原句感情强烈些……更能突出教师的……辛劳。)

18、是啊,原文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教师的事业是多么……

(崇高伟大神圣)。

19、好,我们再读这两句,好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20、指名读。小组赛读。

21、同学们读得真好,看看第一节,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教师事业的崇高?为什么呢?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因为教师的事业连接了过去和未来)

22、老师要为你们鼓掌,说得太好了,是啊,这里的‚大道‛、‚金桥‛都指教师的事业。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师指课题)生齐读:老师,您好!

23、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知道为什么吗?

24、我们齐读这一段,好好体会,想想老师为什么会感动?

25、生齐读第一段。

(我体会到了,这里面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尊敬、热爱……)

26、说得好,谢谢同学们,你能试着用每当……就说句话吗

27、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的老师吧!

28、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第二小节

1、同学们,刚才我们融入课文中读,联系上下文想,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我们就很好地体会文中的内涵,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合作学习第二小节

2、默读第二小节,小组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

(1)从‚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体会到诗

人为什么赞美教师的事业多美好

(出示: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2)指导朗读

出示:‚春晖‛、‚朝霞‛分别指什么?(春天温暖的阳光、早晨的霞光,这里把老师的智慧比作春晖、朝霞般光明美好。)_

(3)从‚春蚕编织丝线,甘露撒向新苗。‛中体会到教师的工作塑造了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是多么的美好!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也知道了老师是如何培养人才,关爱我们的出示:从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笔尖飞舞‛、‚笑语盈盈‛这几个词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4、引读: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苦的,我们除了赞美老师,还应对老师有什么情感?(理解:‚衷心‛:发自内心。)

5、指导朗读第2小节

二、、放录音《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背诵全文。

1、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要奖励你们,给能背诵的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动画片配音,这动画片中还配有《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动听的音乐呢!

2、指名背、齐背

三、拓展阅读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说起这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呢: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了,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还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呀?‛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礼记别话——谦谦的君子之风

路从先生

《礼记》: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之与言,则趋而退。

这是多么敦厚的一道人世风景。你看,跟着老师一起走路,即使遇见了熟人,也不可与熟人一起聊天而冷落了老师。在路上遇见了老师,就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然后端端正正地站着给老师让路。如果老师跟你说话,你就礼貌地回答;如果他不跟你说话,就恭敬地用眼光送着他走远。这是君子的风范。

尊师重教,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衰。国家要复兴,民族要昌盛,就一定要尊师重教。

君子登堂

《礼记》: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这里说的是君子坦荡。君子出游,拜师访友,要做到走路有脚步声,决不可鬼鬼祟祟。一是说明君子心胸没有邪念;二是提醒室内的人,有客人到了。主人如有不想让外人看到的事,可以防备一下。

还有君子登堂,内室门外有两双鞋,听得到谈话声,才可以入室拜会;听不见说话声,就不能乱闯。门外有两双鞋,则室内一定有三个人(主人与二个客人,古时候客人把鞋脱在门外,到室内席地而坐),三人内室谈话,外面听不见声音,则是密谈,所以君子要避开。

所以古人登堂的礼节,那种君子坦荡的风度,是可以让我们现在借鉴的。

四、指导小练笔

1、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学生阅读。同时播放歌曲《老师你好》(课件出示)

(老师,您辛苦了)

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幼苗!

是谁——

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

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呵护让我们健康成长,在金秋时节结出累累硕果!

您辛苦了,无畏艰难辛勤工作的老师!

您辛苦了,无私奉献着青春的老师!

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我想对您说

您是蓝天,我就是白云,在您宽阔的胸怀畅游。

您是安全的港湾。

我就是一直扬帆的小船,在您平静的碧波里荡漾。

您是一首动人的乐曲,我就是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在您充满爱的旋律中跳跃。

您是火红的太阳,我就是土坡刚萌芽的小苗,在您温暖的怀抱中成长。

老师!

您多么伟大,多么慈祥,您用自己的一生,培育了多少国家栋梁!

2、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一段话,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崇敬和赞美呢。

3、学生练笔。

4、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五、小结

是啊,不是白银胜似白银,不是黄金胜似黄金的就是老师那颗高贵的心,既如慈母又似严父的老师永远是每一位学生最爱戴的人,让我们再一次衷心问候天下所有的老师们(课件出示)(师生齐声祝愿):老师,您好!老师您辛苦了!

板书设计

老师,您好!

崇高

教师的事业

美好

工作的辛苦

教学反思:

2、但愿人长久

一、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古代文人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说几句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

(板书:但愿人长久)

3、交流、了解苏轼: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生字、词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指导朗读

作业布臵: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题,鼓励提问:

1、看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2、教师归纳:

(1)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2)书上写的那几句词该怎样理解?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抓住情感线(着重围绕第一个思考题):

1、学生自读圈画(读的形式可多样化)。

2、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3、引导学生看板书再提问,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重点学习目标)

(三)、转换师生角色,深入探究课文: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四年级的小学生)

1、学习1—3自然段:

(1)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2)学生读书准备。

(3)指名回答,要求: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回答得有说服力,使人信服。

(其间穿插多形式的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苏老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吗!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2)学生说(穿插读)

(3)看图想象(利用多媒体):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在干什么?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

(4)重点读好: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学生练习读——指名读(评点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师:苏先生,后来你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你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2)学生各自朗读后两段。

(3)鼓励同桌交流,圈画重点句段,准备回答。

(4)组织班级交流:

①指名说;②小组间相互补充;

③学生在书上画出相关词的意思:

(重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④师生分角色读(分词和词的意思);⑤男女学生轮读。

(四)、朗读四、五、六自然段,加深体会作者情感。

(五)课堂小结(结合板书)。

三、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埋怨:月圆人不圆

宽慰:真情留人间

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望洞庭》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对比读,深化美。

1、课件展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延伸读,升华美。

1、出示课件:

题君山题君山

雍陶方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曾于方外见麻姑,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元是昆仑山顶石,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4、再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

(注: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板书设计:

望洞庭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教学反思:

4、秋天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教学重点: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二、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欣赏短片,看完短片后告诉老师,短片为我们所呈现的是哪一个季节?

2、板书课题:秋天

3、看完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或者谈一谈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秋天的词语)

预设答案:秋天秋风秋雨秋收

师再启发诱导:秋天的景色叫——秋色

秋天的风光叫——秋光

对秋天的怀念叫——秋思

秋天的果实叫——秋实

板书:秋风秋实秋光秋思

设计意图:组词导入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正是在这样随意亲切的氛围里,学生没有畏难情绪。组词和猜词活动既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又为理清课文的主线:秋风——秋实——秋光——秋思埋下伏笔。

4、秋天是个非常美丽的季节,秋高气爽,秋水长天,让人们感觉非常的舒服;同时,她也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实累累,秋桂飘香,让人们体味到收获后的喜庆。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也非常喜欢秋天,下面我们将要走进课本,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到底是怎样的。

{二}、整理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请教一下字典老师,并且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象和丰收景象)

2、出示生字。

A、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内容的?)

B、脚印儿稻穗儿蝉声儿牛儿羊儿红着脸儿(指导读好儿化音)

C、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路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理解‚羊肠小路‛‚柔韧‛‚井井有条‛的意思)

3、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走进诗歌中,想一想

划一划,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4、(指名读诗歌)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

5、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些什么?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老师也诗性大发,想在这里吟诵几句。

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们看到金黄的稻穗……

你们觉得老师创作的怎样?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诗歌,谈谈你的感受。

3、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情趣,饱含深情,我们就是通过这么美丽的语言理会到的文章的美,秋天的美。

四、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

2、我们知道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富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在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得整段内容充满生命力。

3、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高粱------这些能让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香,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因此这两个字就概括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五、学习生字词,描红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秋风的调皮可爱。

导入: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都去过哪些地方,他们在那儿干什么?请同学们读第二节诗,读后请填空。

秋风来到,在那里。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说说这一节诗歌里,你觉得那些文字最出彩?为什

么?

预设答案:打滚、奔跑、抓一把、轻轻涂掉

师:讨论一下好在哪里?

预设:作者用了拟人手法,把秋风当成一个孩子来写,让我们感觉秋风好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师小结:‚打滚‛、‚奔跑‛、‚轻轻涂掉‛这些词原本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作者却用它们来描写秋风,这样一来就把虚的东西写实了,把静止的东西写活了。这就是动词拟人化的作用。读着这些句子似乎秋风也有了可爱的个性,让我们忍不住产生了对秋风的喜爱之情。拟人化的动词让描写秋风的文字有了鲜活的生命活力,这就是拟人修辞手法的魔力。

下面,让我们学着诗人王宜振的样子,用拟人化的动词写一写秋风吗?

秋风飘到,在那里。

预设答案:球风飘到草地上,在那里给小草染发。秋风飘到枫林里,给枫林披上一袭红艳艳的长袍等等。

设计意图:精当的评讲,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本节课的作业写一首春天的诗歌打下基础。

三、自学第三节。

导入:秋风姑娘吹一口气,秋天向我们呈上丰收的果实(指板书——秋实)。让我们跟着秋姑娘的脚步,走进田野,走进果园,去看一看,闻一闻吧!

1、调动脸上的表情,用美妙的声音朗读3——5节。

2、圈出你认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词语。然后在旁边批注上从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什么。

3、交流。

预设:

(1)富含生命活力的词语。‚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

(2)‚嚷着‛写出了苹果和葡萄的惹人怜爱的感觉。‚穿红袄‛、‚披紫袍‛写出了果园丰收的景象,也蕴藏着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再次带着表情感情朗读。

5、学着写一节秋天的果实的诗歌,用上拟人手法。

设计意图: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秋风一节是精讲,已经教会学生通过品析动词来感受事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秋实‛一节感觉上和‚秋风‛一样,所以放手让学生实践。

四、自读秋光一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导入,同学们用诗人的眼睛,用诗人的心灵把秋天的果实尝得有滋有味。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田野。一起去欣赏美丽的秋光吧!

1、默读第六节。说说你碰到的难题是什么?

预设:为什么说田野是井井有条的?‚为什么说秋风如果柔韧的梳子‛?为什么说汗珠还‚闪耀‛?

2、引导启发

(1)柔韧的词典上的意思。

(2)师讲解:秋风不知疲倦的轻轻吹拂,不停止地吹,昨天轻轻吹,今天柔柔地吹,明天轻轻地吹,后天还要继续柔柔的吹,吹来吹去,把果实吹熟了,把庄稼也吹熟了,所以说秋风很柔韧。

(3)说说井井有条的词典上的意思。

(4)再看幻灯片,说说田野里的庄稼果实所长的空间位臵,感受田野的井井有条。然后说说你曾看到过那些地方也有井井有条的感觉。

(5)发亮的汗珠是谁流下的?从‚闪耀‛一词里你能体会庄稼收获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吗?(虽然辛苦,却又幸福而自豪。)

(6)小结:诗歌里的文字之所以富含生命活力,那是因为蕴含了作者的一片深情,我们读诗就是要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声。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顺学而导,解疑与感悟相结合,展开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自不待言。

五、学习秋思。

导入:作者把对秋天的千般情,万般爱,都写进了最后一节里,那就是秋天的思绪——秋思。那么是什么东西才可以承载作者的秋思呢?

1、读第七节,划出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一句话。

预设:

拣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会永远向我们微笑。

2、再从这句话里找一找最能浓缩作者情思的一个词。

预设:珍藏

3、比较珍藏和收藏的异同。

从情感上说,珍藏含有收藏人非常珍惜,非常喜爱,视为宝贵的意味。而收藏,只含有保存,保管的意思,没有更多的情感在里边。

4、作者珍藏的是什么?(黄叶)为什么珍藏黄叶?

因为黄叶是秋天的象征。

5、从作者珍藏黄叶你悟出了什么?

师小结: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美丽的黄叶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依恋。

设计意图:秋思是对秋的总结,也是作者表达整篇文章思想感情的点睛之笔。因此,在读的时候找到诗眼,就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六、回归全文。

秋天里,更红更娇的秋阳,调皮可爱的秋风,累累的果实,美丽的秋光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意盎然的图画,让我们一起再次欣赏这美丽的图画吧。请大家站起来朗诵这首诗歌。

七、作业布臵:

1、读一读王宜振的其它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2、用拟人的手法写一首关于春天或其他季节的诗歌。

《春天》写作指导:首先像《秋天》这首诗一样拉出一条线。比如:春风——春雨——春草——春花——春光。然后,把春天当成最亲切最可爱的人来写,用上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词语,使你的诗歌充满诗意。

设计意图: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诗歌,在朗读感悟中欣赏了诗意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学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对于学习本节课来说是巩固也是提高。而且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会得到有效打消。让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诗人的可能,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板书设计

风景优美

果实累累

教学反思:

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第三课

一、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

3、誊写 教学反思:

练习一

教学要求]

1.处处留心,了解水獭的正确读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2.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3.朗读背诵名人名言。

4.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分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动物标牌,懂得我们‚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2、学习修改日记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主动识字、语言表达等多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懂得生活处处皆语文。细心观察,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三、教学准备:创设情景、出示插图。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星期天,我们来到动物园游玩。小芳和她的爸爸也来了。

(2)听小芳和她的爸爸在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练读‚爸爸‛和‚小芳‛的对话。

(3)‚爸爸‛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自由交流)

(4)听了‚爸爸‛的话,让学生猜猜小芳以后会怎样做的?

(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都可以学习语文。)

(5)学生自己说说自己以后的打算。

2、教学第二部分。

(1)离开了观察水獭的河边,我们继续往前走。啊!这儿的动物可真多啊!这些动物你们都认识吗?

(2)学生根据拼音,认读动物标牌。

(3)指名交流,集体认读。

(4)小结:平时要随时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3、教学第三部分。

(1)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有趣!回家后,小芳写了一篇日记。

(2)学生自由读一读小芳写懂得日记。

(3)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读起来不顺口。

(4)学生试着修改。

(5)改好后再读一读。

(语病:语句罗嗦,用了太多的‚这些小象‛,只要用‚它们‛或去掉。)

板书设计:

认识动物标牌

细心观察

处处留心

学习语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好钢笔字

2、熟记八个成语。

3、熟记古诗《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老师的点拨讲解相结合,在大体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教学准备:有关成语、相关古诗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学生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练钢笔字的重点。

2、老师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次‛、‚吟‛、‚珍‛。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比较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次‛、‚吟‛、‚珍‛都是左右结构;三个字的右边都是撇、捺。

(3)示范描写‚次‛,提醒学生每个字的右边都有撇和捺,撇要收一点。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写得好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学生背背学过的成语。

(2)请学生说说性怎样学习成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大致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联系每排两个成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难理解的学生查字典,再不理解老师讲解)

(4)部分理解: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于前人。

后继有人:后面继续跟上来,后来继续前头。

(5)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古诗《风》

(1)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试读,及时纠正读音。

(3)理解诗句的意思。

a、学生再读知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当风吹过时,会出现什么情景呢?

b、结合插图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c、全班交流,老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大意。

(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6)拓展练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风的诗,没有搜集的,课后收集

三、作业:

1、抄写成语。

2、背诵成语和《风》

板书设计: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学会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引入:我们同学在学校一起学习、生活了多年,大家相处非常愉快。当同学为你解决疑难问题时,你是否想过向他们感谢呢?如果还没来得及感谢,老师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机会,想办法向他当面感谢。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帮助、关心等等。

(2)想想应该怎样感谢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真诚之心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感谢呢?

(3)分小组练说,互动共享。

(4)每组选代表到讲台上说。

3、反馈。

(1)请两位同学表演。

(借给对方学习用品的)

(2)另一小组也请两个同学表演。

(同学摔倒,同学扶他起来的)

(3)自己创设情景表演。

4、老师对同学的表演、对话进行点评,并让学生明白,感谢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感谢。

板书设计:

学会感谢

表达感情

礼貌真诚

上一篇:灿烂半边天教学设计下一篇:我心中的人气王老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