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资源与学案答案(推荐10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鉴赏()威慑(镂空()蛰伏()丘壑()轩榭()嶙峋()阑干()贻误()中枢())
2.填写、简答:(4分)
⑴常见的说明方法有、、、、等。⑵常用的说明顺序: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⑴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别具匠心:
⑵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水涨船高:
⑶即使对方的预警雷达网在飞行中途发现我,也已经是临阵磨枪,措手不及了。措手不及:
⑷有一只像刺猬一样的动物被选为吉祥物,在全世界招摇过市。招摇过市:
4.说说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4分)
⑴针鼹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雄的略大一些。()()
⑵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中国的穿山甲也不是它的对手。()⑶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⑷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等,按飞行方式可分为弹道式和
()巡航式,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5.根据下面每句话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4分)
比喻两种敌对力量,互为条件,交替消长。()
照着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
()
先动手以制服对方。()
弯下手指头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居首位。()6.体会下列词语在句中的作用。(2分)
二、文段阅读训练(37分)
(一)(16分)
⑴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的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在第一段文字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2、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
”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3分)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极少:
3、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这两层之间关系是
。在假山的堆叠部分,文中“
”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的堆叠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3分)
4、第二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2分)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句中“艺术”和“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
。(2分)
6、两段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1分)
7、说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
顺序。从全文看,这两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
。(2分)
8、“如在图画中”、“鱼戏莲叶间”加上引号的作用分别是
、。(1分)
(二)(12分)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介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语段从历史、、、设计者几方面全面介绍了赵州桥。作者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因为它是中国石拱桥中典型的 石桥。(3分)
2、对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B、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 C、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
D、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
3、语段中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此外,还用了
和
。(2分)
4、语段第二段在介绍赵州桥时,结构特点是()(1分)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D、总——分——分
5、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6、语段中的两处引用,所指的角度不同:(2分)
前一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
,后一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
(三)(9分)
①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②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③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你并不在园里,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④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另有一番风味。⑤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⑥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进入你的眼帘。⑦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
20、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1分)
21、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2分)
22、用“||”线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1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3、据层次的划分,请指出选文的结构形式(A.总—分 B.分—总)(1分)
C.总—分—总 D.并列)(2分)
24、(多项选择)说明的顺序是(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部分 C.由原因到结果 D.由特点到用途 E.由远到近F.由外到内 G.由春到秋 H.由早到晚
25、(多项选择)“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各运用的表达方式是()(2分)A.叙述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三 写作(40’)
以“我想设计这样一所学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500字以上。
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略
2.⑴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⑵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⑴构思巧妙,与众不同。⑵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⑶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 ⑷故意炫耀自己以引起别人注意 4.⑴列数字、作比较 ⑵作比较 ⑶打比方 ⑷分类别 5.(1)此消彼长(2)我行我素(3)先发制人(4)首屈一指 6.⑴起限制作用,说明还有些池沼是没有引用活水的。
⑵起修饰作用,说明苏州园林中还有使用彩绘现象的。两个词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文段阅读训练
(一)1.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总分;攀登时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种些花草。
4、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5、“艺术”比“技术”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符合句意。
6、举例子;摹状貌
7、逻辑;总分
8、强调;引用
(二)1.结构、外形、独拱
2、B
3、议论、记叙
4、C
5、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6、构造奇特,形式优美
(三)1、复廊
2、高低曲折,优美奇妙.3、1 2 || 3 4 5 6 || 7
4、B F
5、B D
[学法导引]
《诗两首》选编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一个假设起句,从一个长者对后辈进行劝说的角度告诉人们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坚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未选择的路》采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不畏辛苦、追求事业成功的人生态度。
诗歌,是一种偏重于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诗人的品格和情怀贯穿于文字当中,读这两首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了解诗的意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诗歌的含义,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其次要领悟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再次要理解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诗歌形象、含蓄、精炼的语言。[典题例析] 例题:阅读下面短语,回答文后问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1.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2.诗中没写出“被生活欺骗”的具体内容,根据你的理解和你个人的生活经历,你觉得哪些是属于“被生活欺骗”的事?请列举出一两件具体的事例。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要不悲伤不心急?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阳光会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生活中的阳光和风雨,欢快和痛苦都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经练、含蓄的语言特点的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语言概括力极强,含义极广:你对朋友赤胆忠心而朋友却对你背信弃义;你倾其所有捐助乞丐发现乞丐原来是乔装的骗子„„读诗时要注意通过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的内涵。
参考答案:
1.生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2.略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瞬息()
伫立()
萋萋()....诱人()
忧郁()..二.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
忧郁()
镇定()
怀恋()伫立()
幽寂()
延绵()三.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作者是 国诗人
,史称“
”,他的诗歌代表作有《
》《
》《
》等。
2.《未选择的路》作者是
国诗人
。四.简答。
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话的含义?
2.《未选择的路》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他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3.你最喜欢这两首诗中的哪一首诗?为什么?
五.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墙外是杨、柳、榆、槐、桑、枣、杜梨树,就像给墙镶上的两道铁箍。奶奶连巴掌大的地块也不让空着,院子里还搭着几铺黄瓜架。
1.在文中方框一填入喻体,最恰当的一项是()。A、童年的五彩梦 B、密封的四堵墙 C、二姐出嫁时坐的彩轿 D、绣着红花的蓝布裙
2.在文中方框二依次填入词语,语意连贯、语气流畅、朗读上口的一组是()。A、山楂树、杏树、桃树和花红果子树 B、山楂树、花红果子树、桃树和杏树 C、桃树、杏树、山楂树和花红果子树 D、桃树、山楂树、杏树和花红果子树 六.将下面一段文字简缩到25个字内(一个标点算一个字,允许用原文外词语)。
有人向罗马教廷控告布鲁诺是“异端”,“罪状”一共有一百三十条。在布鲁诺周围,开始布满了恶毒的监视的眼睛。他逃亡了。在意大利的各个城镇——土伦、热那亚、威尼斯、帕都亚——流亡了三年,这些城市也和那不勒斯一样,到处是残酷的镇压异端的机构——宗教裁判所,大学里则充满了亚里士多德的信徒。最后,乔尔丹诺·布鲁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自己热爱的土地,越过阿尔卑斯山,逃亡到国外去。
训练二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文后问题。
最近,妈妈总爱捉住我,逼我背一支古怪的儿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听说这是一位古代的神童,七岁时写下的“大作”。可我却背得结结巴巴,气得妈妈说我“笨脑壳”。
我只好背得滚瓜烂熟,妈妈显得特别快活。
从此,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我都要牵出这只倒霉的“鹅”。
听到了一声声的夸奖,妈妈就奖我美味的糖果。
好像这是我写的诗篇,其实,我压根儿没见过白鹅.我家小小的阳台上,连只小鸟儿都不曾飞落。更别说从那“曲项”里,向天唱出美妙的歌?!
真的,我不愿当什么“神童”,更不想靠“白鹅”啄来糖果。如果妈妈带我去趟动物园,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1.诗的第二节中所说的“古代神童”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
2.诗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表达。
3.写出能表现全诗主题的句子。
4.这首叙事诗中,妈妈的行动描写细致传神,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联系有关诗句作具体分析。
5.你的妈妈是怎样一个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一谈。
第四课 训练一
一. shùn zhù qīqī yòu yù
二. 忧愁 镇静 怀念 停留 幽静
连绵
三.
1、《普希金诗集》 俄 普希金 俄罗斯文学之父 《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2、美 弗罗斯特
四.
1、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要知道,一切的艰难困苦都会过去,我们要乐观地面对人生。
2、路既指林中的小路,又指人生的道路。它告诉我们: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所以必须慎重。
3、略 五.
1、D
2、C
六、布鲁诺因被人控告是“异端”,被迫流落他乡,逃亡国外。训练二
1、骆宾王 唐朝
2、每当家里有客人时,爱慕虚荣的妈妈都要让我给客人们表演背诵《鹅》这首诗。
3、我不愿意当什么“神童”,更不想靠“白鹅”啄来糖果。如果妈妈带我去趟动物园,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4、“捉住”写妈妈的动作,写出了妈妈的严厉,逼迫我背古诗;“气得”写妈妈的神态,体现妈妈的性子急,为背不出诗歌的我而发怒;“显得特别快活”写妈妈的神态,表现妈妈为我能背出诗而高兴。
教师寄语:做人应严于律己、实事求是。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及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基础知识: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诅骂()怅然()怂恿()()蜷伏().一缕()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B、预警:预备警察。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3、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整体感知
4、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 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理解探究
5、朗读课文,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说说第三只猫御前两只猫的区别,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来源:学科网]
[来源:Z_xx_k.Com]
合作释疑
6、第二只猫丢失以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来源:学&科&网]
7、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误解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没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的误会?
8、按句式分别对课文中的“我”和第三只猫分别说一句话。对于作品中的,我想对你说:。
课内精读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只黄白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着鸟笼凝望。
妻道:“张婶,留心猫,他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了一会,他又跳上鸟笼凝望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到:“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他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也匆匆跑下来,看见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凝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来源:学+科+网Z+X+X+K]
……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他很悲楚的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罚的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含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了断语,冤苦了一直不会说话辨析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已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她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造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更难过的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9、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0、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要死的?
11、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了,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12、从这只猫的不幸遭遇看,我们可以从猫的身上汲取什么教训?
拓展迁移
一窠八哥的迷 牛汉
小时候,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麦收的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于是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果然,听到了一丝儿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城墙上的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
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上用绳子缒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
我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县城墙最早是隋朝时筑的土城,明朝时包的青砖。墙面上已经有一些砖朽烂成窟窿。我异想天开,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树,我相信自己会手扣着脚蹬着那些孔洞往上攀登,总有一天能把这窠八哥掏到手。
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
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够着八哥了。
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息。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是在歌唱。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远方。
叫卖黄酒的小栽根告诉我,天亮前后,他看见有一朵黑亮的云彩,向滹沱那个方向飞走,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我伤心的趴在城墙上哭了半天,我知道小八哥还没长到该出飞的时候,它们如何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逃到了远方,真是个猜不透的谜。我为它们担忧。
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见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叫着,扶托着它们不会飞的蜂王,像金黄色的云朵从天空飞过,后来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树下,父亲用涂了蜜的大笊篱把抱成团的蜂小心的收了下来,于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养在西房屋顶上。
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托着蜂王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但是我不大相信它们能飞的很远。我在村里村外到处寻找,没有发
现八哥的踪影。它们究竟飞到了什么地方?难道真的飞过了滹沱河,飞到了二十里以外的北山上?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的飞到了远方?
前几天,有个诗人听我讲述这个故事,深思了一会,对我说:“是小鸟自己飞走的。在灾难面前,翅膀一下子就会长大长硬。”
我有点相信这个解释了。
真的,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我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 [注]1窠(kē):鸟兽昆虫的窝。
2笊篱(zhāo lí)一种工具。
13、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什么?对此可能的谜底有哪两个?
14、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的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谈
你从文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来源:Zxxk.Com]
参考答案 26课
1、zǔ chàng sǒng yǒng quán
2、B
3、郑振铎
4、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泥土的白雪球
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天生忧郁,不活
更有趣,会捉鼠
地位 宠物[来源:学科宠物 网ZXXK] [源:Zxxk.Com] 结局 死亡
丢失 来
泼,懒惰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死亡
5、第三只猫是只野猫,前两只猫都是主人因喜爱而要来的;论外形,第三只猫毛色难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论性格,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活泼,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更活泼,而且“居然捉到一只很大的老鼠”。论在家里的地位,对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第一只猫、第二只猫则是全家的宠物。
第二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棍打他,他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6、“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很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干脆不养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7、答案不强求一致,言之有理即可。
8、例:
对于作品中的“我”,我想对你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对于作品中的第三只猫,我想对你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来源:学科网ZXXK]
9、猫被诬陷为凶手屈死在主人武力之下,我忏悔不已。[来源:学科网]
10、只根据猫常常对鸟笼凝望着,就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11、第二只猫是宠物,如果它咬死了芙蓉鸟,当然也心疼,不过也许会把罪状缩小,甚至还会觉得它越来越能了。
12、略
提示:这只猫因为不讨人喜欢而惨遭毒打而致死亡,联系到做人,不受欢迎的人更容易成为牺牲品,所以我们做人应力求完善自我。可以自由发表看法,符合文体即可。
13、主要指小八哥是如何飞走的。可能的谜底:一是大八哥用翅羽扶托着小八哥走的,二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
知识与技能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形象生动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说明的顺序。
2、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难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走进作者:
布丰(1707-1788)法国著名 学者、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
三、预习检测:
驯良(xùn) 乖巧(guāi) 蛰伏(zhé) 惹恼(rě)
褐色(hè) 矫健(jiǎo) 爪子(zhǎo)
遮蔽(zhèbì) 分叉(chà) 翘起(qiào) 勉强(qiǎng)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 的主 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2. 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结合完成课皇思考和练习一,1、3题。
五、 合作探究:
1. 分析第一部分,(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即“漂亮”、“驯良”、“乖巧”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2)结合读中提示,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这一题,明确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2-5小节内容排列的联系。
2. 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即第2自然段。
(1) 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
(3) 这段文字除运用说 明发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 归纳总结,初步指明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 下深刻印象。
(5) 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快速阅读了3-5节,结合思考练习五,围绕松鼠的“吃”、“住”“行”分组展开了小型讨论,可根据课文中内容加以合理想象,设制一定的情节,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
目的:
1. 通过讨论了解松鼠内在习性的“驯良”和动作的“乖巧”
2. 精彩的故事片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熟悉,进一步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
3. 训练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明确课文中材料安排与我们的讨论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的方法。
5. 第三部分,补充说明的作用。
六、 精读品析:
组织学生阅读布丰写的其他动物的片段,进一步体会布丰的语言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片段。(重点就看一个片段)
看一幅狼的图片,想一想说一说狼在人的眼中是怎样的形象?(明确:贪婪、狡诈、凶残等等。)联想有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通过幻灯片展示描写狼的片段 ,并请学生思考:片段中的狼是一幅怎样的形象?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人?(孤独无助、象荒原上的流浪汉。这就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笔下的狼。布丰笔下的狼是可怜无助的,布丰让我们对狼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
(明确布丰写动物的语言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
七、拓展延伸 :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同学们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 。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篇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十五、松 鼠
漂亮 :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外形)
讨人喜欢 驯良 :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吃的食物 (性格)
乖巧 :过水、反应、跑跳、叫声、情绪、搭窝 (行为)
说明顺序:先总后分再补充说明
语言特点: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文质俱佳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教学时我将体会本文抓住事物特点生动说明的方法放 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教学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思路。教学开始,我先由松鼠视频导入,让学生自己动笔先介绍一下他们在短篇中所看到的松鼠,然后再引入布丰的《松鼠》,重点是将课文中生动介绍外貌、动作的语句与学生 自己所写的片断进行比较,从中寻找自身语言的不足,归纳课文语言的生动之处。最后,运用所学方法为大熊猫拟一段介绍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 读课文 ,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预习 自测】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觑( ) 鬣( ) 剽( ) 悍( ) 疆( )场 驯( )良
勇毅( ) 窥( ) 伺( ) 迎合( )疮( )痍( )枉( )然
羁绊( ) 阔绰( ) 庇荫( ) 遒劲( ) 观瞻( ) 相得益彰( )
【合作探究】
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文章写了哪几种马?在文中作标记。
2、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各种马的特点。在文中划出来。
3、从作者的描绘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各种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解难答疑】
1、为了突出马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2、人工驯养的马其“驯良”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的命运又会怎样?
3、野马的“豪迈而犷野”表现在哪里?它们又有怎样的命运?
【反馈拓展】
1、查字典或词典,给下面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驯良: ②驾驭: ③羁绊: ④畸形: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马”的驯良的?
3、驯养 的马与野马相比,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预习自测】
1、布封,_______国_________家、______家。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
2、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___________,也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
【合作探 究】
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三、四、五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 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_______________,对“被人养育”“经过 训练”“ 供人驱使”的马的_______________ ____。
【解难答疑】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段,解答以下问题
1、第一段中作者集中描述了这种马的两点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三个词语概括马的天然品质是什么?
3、“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教育”一词是______的修辞手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丧失自由而开始”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作者在此流露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第四段,解答以下问题
1、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请根据这段文字,概括马的天性:
3、这段文 字把哪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有什么作用?
【反馈拓展】
本文详细介绍了马的知识,我们学过法布尔的《绿色蝈蝈》,请你把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对动物的描写有什么不同之处。
【反思】
雷真民
【学习目标】
1、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2、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3、反复诵读,体会语言的节奏 美和诗意美;
【预习自测】
1、注音
咝( )晦暗( )困倦( )瞳仁( )捶( )
戛然( )烧灼( )亢奋( )羁绊( )恬静( )
冗杂( )束缚( )淋漓( )骤雨( )
磅礴( )蓦然( )
2、文章脉络
文章以腰鼓表演为中心内容,分三个部分:写了 、 、 。
其中主要写 ,分别从场面、鼓声、后生、舞姿四个方面对腰鼓表演作了精彩描述。
【合作探究】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 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 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解难答疑】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 到这样的“鸡啼”?
【反馈拓展】
一、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据拼音写汉字
骤雨( ) 亢奋( ) 晦暗( ) 戛然( )
( )tián静 ( )rǒng杂 烧zhuó ( ) ( )jī绊
2.仿照所给的例句组成新的词语
例:茂腾腾
咝_____ 风__ ___ 红_____ 黄_____
绿_____ 白_____ 黑_____ 马_____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2、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预习自测】
1、填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地 搏击着,( )地搏击着。它( )着你,( )着你,(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 )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2、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
【合作探究 】
文本探究
1、文中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什么作用?
2、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安静的腰鼓”,第二部分是“寂静的腰鼓”,这两个静一样吗?
【解难答疑】
1、请你说说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2、试从多角度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反馈拓展】
1.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á然而止( ) 耳pàn( ) 磅bó( ) tóng仁( ) 元气淋lí( ) 飞jiàn( ) 震hàn ( ) miǎo远(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 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晦暗:
⑵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羁绊:
⑶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 使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
3.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考,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
⑵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⑶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也不曾响过。( )
【反思】
雷真民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乙醚、虫豸、脐带、真谛、筛糠”等词语。
2、梳理情节,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预习自测】
一、资料链接
简介作者: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二、字词梳理
1、词语积累
乙醚()虫豸()硌()犁铧()()
脐带()真谛()噎()筛糠()()
2、根据含义写词语。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合作探究】
1、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大意。
2、本文主人公是谁,他为何会落难在沙漠中心?
【解难答疑】
1、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
2、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3、“我”是怎样克服在沙漠中的重重困难,最终走出困境的?
【反馈拓展】
1、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
(2)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3)用智慧和勇气进行争斗。()
(4)自以为是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5)死在值得死的地方,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2、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问题,问题,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3、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4、语段阅读。
除了你们的痛苦,什么我都不在乎了。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这里说的根本就不是飞行。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同样农人也不是为了犁铧才去耕种。通过飞机,人们可以离开城市和他们的会计师,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
我们干的是人的工作,我们遇到的也是人的烦恼。我们接触的是风、星星、黑夜、沙漠和海洋。我们和大自然的力量斗智斗勇。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我不抱怨。三天来,我走了很多路,口干舌燥,在沙漠里寻找行踪,把露水当做希望。我力图找到我的同类,我忘了他们住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这才是活着的人的忧虑。我不能不认为它比在晚上找一家音乐厅要重要得多。
我再也不能理解那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他们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当他们空闲的时候,他们用什么来填满他们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呢?
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我觉得自己是中途站的农人。在郊区火车上,我感到的垂死的感受和在此地的感受大不相同!在这里,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死得其所!……
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领略过一次海风的滋味的人,永远都忘不了这种滋养。不是吗?我的同志们?这并不意味着要过冒险的生活。这种说法有点夸张。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斗牛士,我喜欢的不是危险。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1)请简要概括所选文段的大意。
(2)“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这里“卷土重来”指的是什么?
(3)选段中哪些词语表明了自己对从事工作的热情与执著?
(4)作者为什么说“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5)深陷险境,“我”是坐以待毙还是积极努力地寻求出路?从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品质?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及语段,探究问题。
2、品味语言,体悟人物所表达的情感。
【预习自测】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梳理本文的情节结构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合作探究】
1、第1段作者说“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这种“奇怪”的反应具体指什么?
2、第2段交代作者在沙漠行进中所犯的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是什么?
3、将第2段环境描写的句子抄写在下面,说说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第2段最能表现作者绝望心情的句子是什么?
5、文章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我”的痛苦处境?
【解难答疑】
1、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2、选文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3、作品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4、读完全文你有哪些感受?
【反馈拓展】
先找出,读一读、品一品,并说说其妙处
1、你认为心理描写最成功的句子是?
2、你认为最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3、你认为感触最深的句子是:
【反思】
第三课时
【达标检测】
1、选词填空。
(1)干渴产生的(反应、反映)多奇怪啊!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闪、躲避、躲藏)它的来犯。
(3)我感觉平静,一种(失去、丧失、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
2、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写一段话。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3、阅读理解
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风越刮越猛。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1、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
2、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选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近的中国成语概括,请你写出这个成语。
4、文章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我”的痛苦处境?
5、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1)
(2)
分析: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雷真民
学习目标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关于作者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生字学习
1)。字音
元勋(xūn)
鲜(xiǎn)为人知
鞠(jū)躬尽瘁(cuì)
孕(yùn)育
罗布泊(pō)
(xiòng)
黯(àn)
曛(xūn)
铤(tǐng)
2).形近字
2.词语积累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一般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元勋:立大功的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瘁,过度劳累。已停止。
当之无愧:指承当荣誉时无羞愧之感。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喻,明白;晓,知道,明白。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自主学习:
1、结构特点
(1)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成。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写邓稼先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
(2)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
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3)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本文是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先写接受任务,再写研制原子弹,进而写到氢弹的研制。
2、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本文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合作学习:
1、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础。
3、“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当堂检测:
(二)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民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1、(1)给加点字注音
哥廷根()妇孺皆知()难堪()(2)结合句意解释词语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2、这是一篇关于邓稼先的人物传记,然而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奥本海默,其用意何在?
————————————————————————————————————————
3、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
4、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5、邓稼先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二)(二)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1950年10月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了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2、文中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
13、对邓稼先给予高度评价的语句是。
14、第一段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格?
1、答案:(1)tíng rú kān
(2)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指人的才干、锐气全部显露在外面,多指人有傲气,好表现自己
2、答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答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
4、答案:B
5、答案:选文最后一句话,就略作改动。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两弹元勋 14.热爱祖国。15.略 译文:
织机的声音连绵不断,花木兰正在窗户下织布。听不到织机的声音,只能听到木兰的叹息声。问木兰想什么、回忆什么。木兰既没有想什么,也没有回忆什么。昨天晚上见到了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每卷都有木兰父亲的名字。木兰的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亲出征。
去东边买了匹好马,去西边买马鞍,去南变买笼头,去北边买马鞭。早上辞别了父母,傍晚投宿在黄河边上,听不到父母呼唤木兰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水流的声音。次日早上,离开黄河而去,傍晚到了黑山脚下,听不到父母呼唤木兰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上,敌人骑的战马的声音。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渡过一道又一道的关卡,越过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打更的声音夹杂在北方的寒气中,寒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许多将军战死了,壮士很多年才归来。回来见皇上,皇上坐在明亮的大堂中。册封了许多官职,赏赐了许多立功的将士。可汉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意做官;愿意远足,回故乡。
木兰父母知道女儿回来,忙出门相迎;木兰的姐姐知道妹妹回来,马上化妆;木兰的弟弟知道姐姐回来,忙杀猪宰羊。开开我房间的东门,坐在我的西边床上,脱下我的战袍,穿上我旧时的衣裳。对着窗户整理头发,对着镜子贴花黄。出门去找朋友,朋友们都很吃惊:和木兰在一起十二年,不知道木兰是女郎。
1学会抓住特点 ,从多角度观察和描写事物
2 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 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多角度多方面观察和描写事物
难点: 合理安排文章的说明顺序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重点。
(教师引 导学生感悟并总结“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的 方法。)
导入:比较两段 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点。
《一支钢笔》
A:在我的文具盒里,躺着一支黑色的钢笔,每当我看到它,我 就想起了……
B:在我的文具盒里,躺着一支黑色的钢笔,它可是我学习上的好伙伴好帮手。它长15厘米,塑料质地,嵌在顶端的挂扣呈银白色,在笔帽底部靠近下口的位置上,还镶嵌着一道金属环,显得特别好看……
(学生交流、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 下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说明建筑物。
1、组织自读《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学生自读文章,作好圈点勾画
2、组织交流
1)谈交流所得
3、知识链接
1)学会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
每种 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概括并表现出事物的主要特点呢?你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努力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去发现事物的特点。
所谓“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就是要求 我们抓住事物的全貌、全过程,既要进行纵向观察,了解事物的昨天、今天,来龙去脉,又要进行横向观察,了解事物的本身,了解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既要观察事物的外部,又要观察事物的内部;既要有宏观观察,又要有微观观察。一句话,观察应做到全面细致,只有真正观察透彻了,才能够下笔。只有这样,才会发现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
2)合理的安排好说明的 顺序
(回忆 本单元所学的关于写景状物文章的说明顺序 )
二、课堂练习:
组织学生观察自班教室,并口述其 特点。 (观察,抓住特点,顺序)
三、写作练习
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自己的 卧室,仔细观察并准确写出其特点,题目自拟。
要求:1、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2、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四、指导写作:
1、想一想,自己的卧室有什么样的特点?抓住它,写清楚;
2、从什么地方开始写呢?不妨先确定一个卧室中的物件,先从它开始,然后用恰当的表示方位的词联结 到其 他的东西上,千万不能乱;
3、卧室里可能有许多东西,在向别人介绍时,要有取舍,不能有什么就说什么;
五、自主作文
雷真民
1.D2.B
3.A脚(角)B霄(宵)C势(事)D必(毕)
4.A5.C6.C7.C8.C9.C
10.至”改为“致”,“小溪的生活”后的逗号改为分号。”一首歌”改为“一幅画”(或“水彩画”“万花筒”)。
11.①阳光是美丽的油画,将幻化不定的七色定格在记忆的画框中,成为永远的回忆。
②阳光是灿烂的微笑,它用温情融化坚冰,以坦然面对人生,让人平添信心和勇气。
12.母亲是酷暑天的一把蒲扇,当你汗流浃背时,凉爽的清风和温馨的关怀让你心旷神怡。
13.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14.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而孤独的树,只好任狂风摧残。
15.(1)预计2030年以后,世界能源将以核电和太阳能为主要能源。
(2)①节约能源②使用无污染的能源
③要珍惜资源④要保护环境
16.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
17.中国女排夺得“申洲”杯国际女排精英赛桂冠。
18.生物圈通过物质循环,使氧得到补充,水变得清洁,有害物质被分解、稀释,这就是天然的自净作用。
19.①不少中国人在重视外语学习的同时,轻视了母语的学习。
②学好母语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学好外语,必须首先学好母语。
20.表述中要有提醒游客携带雨具和御寒衣物之类的话语,并具有人文关怀,温馨提醒的特点。21.略22.略23.略
古诗文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资源与学案答案】推荐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11-03
台山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07-1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09-07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附答案)10-03
仁爱七年级下册导学案10-01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09-10
《丑小鸭》 学案设计(七年级下册)07-12
台阶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17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