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管理规定

2023-0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华医学会管理规定

英美医学会管理机制对中华医学会的启示

[摘 要]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华医学会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过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阐释英美医学会管理机制、财务情况和职能,结合中华医学会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期对学会改革发展和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英美医学会 管理机制 比较分析

中华医学会作为中国最大的医学社团之一,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机制定位不清、公益属性与经营活动关系不明、分支机构学术交流和项目管理不利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 。英美两国医学会起步较早,管理运行机制已较为成熟,在业内及社会上有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能够很好地代表行业利益,并在行业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我们结合学会的实际情况,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对英美医学会与中华医学会在管理机制、财务情况、职能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学会改革发展和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一、英美医学会与中华医学会管理机制的比较分析

英国医学会、美国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都有着逾百年的发展历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较为成熟,但由于社会环境、机构性质、宗旨使命与战略重点的差异,管理机制也有所不同,具体详见表1 。

(一)机构性质不同

英国医学会和美国医学会都是以公司形式注册的机构,不依附于政府,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代表全行业与政府对话,能充分发挥行业管理和行业利益维护者的作用;而中华医学会尽管是在中国民政部注册的社团组织,在行政上为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直属事业单位,属于“半官半民的社团组织”。

(二)宗旨使命相似

各会的宗旨都是联合全国医生致力于推动医学科学发展、改善人民健康、维护医生权益、促进医学伦理,最终达到提升社会福利和国民健康的目的。

(三)组织机构相似

最高权力机构都是全体代表大会。大会负责制定和批准学会章程、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机构都是理事会,负责处理学会各项事务;会长、副会长、理事会的专家均为兼职,只有在召开年会和工作会议时行使权利;均下设各类委员会,分管各类具体事务;办事机构均由专职“执行主任”或“秘书长”负责。稍有不同的是,2014年英国医学会年度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将英国医学会理事会一分为二。原理事会成员共有57人,经讨论决定将业务经营部分的理事会成员从原理事会成员中分离出来,将原理事会分为政策理事会和业务理事会2个理事会,新的业务理事会设9名理事会成员,分管各项营利性业务工作[5]。

(四)管理机制不同

英国医学会设立不同的部门分管对外联络与市场、会员发展、地区服务、金融和企业服务、卫生政策和体制改革、法律服务和财务。英国医学会2013年年度财务报告显示,拥有5个全资子公司,资产总额为140878000英镑。其中,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和英国医学会投资有限公司,直接由英国医学会控股;而信息学系统有限公司、英国医学杂志出版有限公司(美国分部)、英国医学杂志集团印度有限公司,则由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控股。

美国医学会设立不同的部门分管政府事务、政治事务、卫生政策、业务产品与服务、发展与整合、伦理标准、医学教育、企业交流与市场、联盟战略、编辑与渠道战略、市场研究与分析、财务、信息技术、期刊出版与科学出版物。此外,还拥有美国医学会保险公司、美国医学会基金会和美国医学会医生配偶联合会。

中华医学会设立不同的部门分管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科技评审、科学技术普及、医疗损害鉴定、对外联络事务,并全资拥有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维会展责任有限公司和华康广告公司。中华医学会第22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构建中华医学会“一体两翼”的改革和发展思路,学会需要进一步厘清体制机制,完善功能定位,强化学会的公益属性[6]。

(五)专科分会隶属关系不同

英国医学专科分会由英国皇家医学会统筹管理。英国医学会作为工会组织,拥有由专科医生组成的委员会,代表专科医生维护权益;美国医学会拥有118个医学专科分会,这些专科分会财务独立,每年独立举办学术活动并向美国医学会汇报;中华医学会拥有88个医学专科分会,这些专科分会都是非独立法人,其财务由中华医学会统筹管理。

(六)社会监督方式不同

英国医学会、美国医学会的年度工作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通过在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而中华医学会的年度工作报告,目前只能通过纸版媒体获取,年度财务报告尚未在网站向社会公开。

二、英美医学会与中华医学会的财务情况比较分析

英国医学会和美国医学会的年度财务报告内容详尽,通过对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综合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合并报表、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备注说明和会计政策中的经费来源及支出明细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年度各项业务收入的浮动情况,以及各项业务所占年度总收入的比重。

(一)英国医学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图1)

2013年,英国医学会会员会费、纸版期刊订阅和其他出版物收入相比2012年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收入比例在总收入的97%以上。2013年总收入的42.6%用于会员服务的支出,56.3%用于出版业务的支出,1.1%用于其他活动。

(二)美国医学会财务年度报表分析(图2)

2011~2013年期间,美国医学会版税与继续教育证书产品、会员会费、保险佣金、在线电子期刊的收入逐年增长;而广告、纸版期刊订阅、其他出版产品和投资收益逐年下降。2013年美国医学会年度收入总额为2.804亿美元,版税与继续教育证书产品、书籍/信息导报和在线电子产品、会员会费、保险佣金、在线电子期刊的收入为总收入的80%以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美国医学会的会员会费由两部分组成,即会员直接缴纳的会费与联邦州医学会代收缴的会费,美国医学会支付各州医学会一定比例的佣金和奖励。2013年总收入的14.5%用于宣传活动的支出,6.7%用于医学教育的支出,5.8%用于战略重点领域的支出,5.2%用于对外联络与市场活动的支出,8.3%用于理事会和全体代表大会成员管理性活动的支出,34.6%用于行政和运营性支出,25.9%用于其他活动支出[7]。

(三)中华医学会年度财务情况分析

中华医学会的主要经费来源:学术会议占总收入的36.32%,杂志发行占总收入的20.88%,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14.91%,各种服务占总收入的10.13%,继续医学教育占总收入的7.58%,会员会费占总收入的0.26%,其他占总收入的9.92%。经费主要支出:销售物成本、日常办公、员工工资占学会总收入的91.19%[8]。

(四)英美医学会与中华医学会财务情况比较

会员会费和期刊收入是英美医学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中华医学会的会员会费收入仅占总收入的0.26%。《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公布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667.9万人,中华医学会的会员人数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率约为7%,可见,会员的会费收入可能会成为中华医学会未来收入来源的主要增长点。

三、英美医学会与中华医学会职能的比较分析

(一)职能

英国医学会的主要职能:为会员提供就业咨询、医疗政策、职业发展、个人理财、商业运作、伦理指导和个性化的“我的英国医学会”服务;提出医疗政策改革建议,影响政府决策。

美国医学会的主要职能:游说政府影响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开展保险代理(向医生出售保险)、商业产品服务(组织学术会议等)、行业专业技术的规范、会员管理、新闻发布、出版运营(包括JAMA在内的15种杂志)、信息服务、多媒体等活动。

中华医学会的主要职能:开展医学学术交流,编辑出版医学等各类期刊、图书资料及电子音像制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与培训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开展与国际及台港澳地区医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发现、推荐和培养优秀的医学科技人才;评选奖励优秀医学科技成果;开展医学卫生科普宣传等。

(二)为会员提供的服务

1、英国医学会。① 会员类别:分为医生和医学生。②会费类别:医生443英镑/年;学生36英镑/年,并按工作年限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③ 会员权益:免费获得BMJ周刊和BMJ在线培训课程及BMJ系列杂志优惠等。

2、美国医学会。① 会员类别:分为医生、住院医生、研究员和医学生。②会费类别:医生、普通会员420美元/年,第一年执业210美元/年;第二年执业315美元/年; 完全退休84美元/年。住院医生和研究员45美元/年,医学生20美元/年。③ 会员权益:可以获得职业管理资源、继续教育培训、执业管理协助、免费杂志、各层面的政策宣传等;可以免费获取纸质版和电子版JAMA杂志;可以免费浏览9种AMA收藏的医学杂志电子版(6种有继续教育课程);可以发送医生档案给医生执照委员会;可以免费问询6种CPT编码;可以免费获取美国《医学通讯》;可以免费参加JAMA网络在线继续教育培训。

3、中华医学会。① 会员类别:医生、获执业许可的住院医生、助教、实习研究员、助理编辑、技师医生专业技术人员等。②会费类别:普通会员,50~100元/年;专科会员, 200~500元/年;专家会员,500~1000元/年;资深会员及名誉会员免费。③ 会员权益:普通会员/专科会员,有参加学术活动和获得材料的优先权;专家会员,可以免费获得学术活动计划表、信息导报、学术期刊和优先推选工作委员会委员等权力;资深会员,可以终身享受会员待遇;名誉会员拥有建议权。

(三)英国、美国医学会与中华医学会职能的比较

由于机构性质的不同,英美医学会与中华医学会承担的职能也不完全相同。英美医学会,侧重于发起有关卫生政策的提案,进而影响政府决策;中华医学会由于其“半官半民”的性质,侧重于做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并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和公益服务活动。美国医学会和英国医学会的会员服务内容丰富,更符合会员的需求和利益;而中华医学会为会员提供的服务内容并未能完全满足会员的需求。

四、对中华医学会改革与管理的启示

(一)借鉴英美医学会的管理模式,做好学会机制改革和管理的顶层设计

不同于英美医学会作为公司的独立性,中华医学会同时可以接受中国科协、民政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作为“半官半民”的社会组织,应明确工作重点是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公益服务活动,因此可以考虑借鉴英美医学会管理模式,做好学会机制改革和管理的顶层设计;可以借鉴美国医学会成立联盟战略和渠道战略部门的模式,成立学会发展战略委员会,对学会的机制改革和管理做出顶层设计;可以借鉴英国医学会子公司分管不同业务的模式,将生产经营性活动公司化;可以借鉴美国医学会设立基金会的管理模式,加强中华医学会基金会的公益服务活动;可以借鉴英国医学会分设2个理事会管理经营性业务和公益性业务的模式,将中华医学会公益性和经营性业务的管理有机分离;可以借鉴英美医学会承担的职能,进一步完善学会功能并影响政府卫生政策的制定。

(二)以服务会员为重点,做好“建家交友”工作

中国科协在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努力为会员服务,不断增强学会凝聚力”。“把会员满意作为衡量学会工作的主要标准”。学会是会员之家,会员是学会组织的基础,在学会中占主体地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姜立军在《浅谈如何做好学会会员管理工作》一文中提到,会员入会的原因主要有6种类型:① 通过学会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行业的最新动态。② 主动参与学会的各项活动,逐步成为学会各项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③ 带来荣誉感和社会认可,享受学会会员的各种权利。④ 借助会员身份,享受学会组织活动的优惠。⑤ 选择性参与学会各项活动,可持观望态度。⑥没有目的性,集体入会或盲从他人入会。第1、2种,会员能够较好地保持与学会的联系并能长期主动互动;第3、4种,希望得到带来利益的东西,如果利益能够持续,就会保持与学会的联系,一旦获得的利益出现变化,或短期内无法再获得相关的好处,就不再主动地和学会保持联系;第5、6种,则是“沉默”或者“见光死”的情况,注册成为会员后,与学会联系较少或再无联系[9]。

中华医学会在组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专科会员发展推进不够显著、专家积极性不高、会员人数增长不合理、会员办证后不再联系,其原因是会员获取信息渠道不够通畅,为会员服务的能力不强[10]。如果不能从政策层面上解决学会的职能问题,我们就应该依靠提供更为优良的服务来凝聚会员。

学会发展会员的核心任务是完善服务机制体制,提供符合会员需求的服务内容,逐步建立学会会员发展建设的长效服务机制。建议进一步健全专科分会换届改选体制,完善专科分会管理规章制度,使换届改选更公开、透明和坚持原则;建议创新会员服务管理理念,“洋为中用,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建设中华医学会特色的会员服务体系”; 建议改革会员发展管理模式,以会员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组织管理部门作为核心机构,协调整合地方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和学术会议各部门资源,联合宣传多渠道发展会员;建议根据不同会员类别更新会费标准;建议进一步丰富会员服务内容,整合中华医学会期刊产品、电子音像产品、学术会议等资源,为会员提供不同系列服务“套餐”,并开展会员线下沙龙,使会员对“会员之家”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公开年度工作报告与年度财务报告,接受公众监督

英美医学会均通过官方网站公示年度工作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以帮助会员和公众了解其业务活动、年度业绩与经费的收支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同时也是对该组织进行评估的一种方式。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针的进一步推进,社团组织的财务公开是大势所趋。中华医学会年度工作报告与年度财务报告的公开也将是一种趋势,表明学会愿意接受公众的监督,显示了学会在弘扬执业精神、促进行业自律、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重新树立舆论形象的决心。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第24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22次会议.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中华医学会改革发展步伐[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29(23):1-4.

[2]岳冬丽.我国卫生社团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地方医学会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英国医学会2013年度报告[EB/0L]. http://bma.org.uk/about-the-bma

[4]美国医学会[EB/0L].http://www.ama-assn.org/ama/

pub/about-ama/our-mission.page?

[5]中华医学会代表团出席英国医学会第182届年度代表大会出访报告[Z]. 2014-11-25.

[6]2015年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委委员、秘书长工作会议.陈竺会长谈学会改革和发展[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5,30(2):1-3.

[7]美国医学会2011年度报告、2012年度报告、2013年度报告[EB/0L]. http://www.ama-assn.org/ama/pub/about

-ama/ama-annual-report.page?

[8]马凤云,郑嵘. 中华医学会与几个国外医学组织的对比分析[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3):191-193.

[9]姜立军. 浅谈如何做好学会会员管理工作[J]. 学会,2012(3):30-33.

[10]马凤云, 杨威, 徐宁. 中华医学会发展专科会员的实践与体会[J]. 学会,2006(6):56-57.

作者:赵伟立 孟庆龙

第2篇: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临床科研基金项目管理成效与对策

[摘要]科技社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实现科技自强自立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华口腔医学会通过设立科研基金项目、人才基金项目等方式促进口腔医学创新与发展。其中,西部临床科研基金项目是一个已连续设立十年,旨在积极推动西部口腔医学发展的专项科学研究项目。该文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座谈和系统分析方法,围绕该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过程、结题成果展开分析,阐释科技团体设立科研项目的必要性、管理模式及其在促进学科创新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科技团体科研项目管理模式

[

科技社团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组织、参加的从事科技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1],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依托力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遵循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对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培养成长机制研究,为科技人员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营造良好氛围”[2]。科技工作者是科技社团的核心主体和服务对象,坚持和加强团结科技工作者,切实增强凝聚力是科技社团的重要职责之一。因此,部分学会通过设立科研基金项目促进科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学会设立科研基金项目与各级政府部门来源的纵向项目不同,学会立足行业发展的特性更加明显,更强调社会公益性和专业聚焦性,这也有别于企业来源的以研发为目的横向项目。

中华口腔医学会于1996年成立,是在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口腔医学科技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设立多种科研基金项目,其中,西部临床科研基金是专门面向我国西部地区设立的旨在促进西部口腔医学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项目。本文通过总结该项目设立十年的情况、学会设立科研项目的意义、作用及项目管理模式,以期为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促进行业领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临床科研基金设立背景

中华口腔医学会积极发挥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我国口腔医学事业创新与发展,有效激发科研动力。在国家政策制度指导下,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搭建涵盖高端学术引领专项和地区口腔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基金项目平台,推动口腔医学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对于地区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科研项目申请负责人年龄、职称等方面合适的标准,为地区口腔科技工作者主持、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提供机会,为促进我国口腔医学科学全方位发展提升贡献力量。

西部地区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特殊,民族、宗教等社会因素复杂,两者相互影响构成了西部地区医学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3]。而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西部地区的医疗环境及条件亟待发展。为推动和促进我国西部口腔医疗水平的持续性发展和提高,全面提升当地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防病治病的水平,中华口腔医学会设立“西部临床科研基金”项目。该项目2012年设立,专门面向我国西部地区口腔医学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包括口腔医疗临床新技术、新疗法的推广应用研究和地区特色性口腔疾病的防治研究两方面。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问卷调查和专家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向89位已结题的项目负责人发放问卷,覆盖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收回问卷87份,有效问卷87份,收回率为9775%。

2021年9月,中華口腔医学会在上海组织召开中西部口腔医学发展研讨会,会议回顾了西部临床科研基金十年情况,与会代表认真讨论了基金对西部地区口腔医学发展的作用,深入分析管理经验,为科技团体科研项目优化管理建言献策。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资助情况

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临床科研基金项目面向贵州、青海、云南、广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重庆、四川和西藏等12个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项目申报,经过专家评审和指导,获得立项项目实施周期2年,资助额度5万元/项,每年组织一次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立项,由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口腔医学会限额推荐,立项项目数为10~12项。考虑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口腔医学现状,支持当地口腔医生开展具有实用推广价值的临床新技术、新疗法的应用研究,培育当地口腔医学骨干及其科研能力。中华口腔医学会2007年便开展“西部行”继续教育和健康宣教与帮扶等公益活动,覆盖省份逐年增加,受调查的87位项目负责人分布于上述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的覆盖面广,具有普遍性。

2012—2021年累计申请199项,立项111项,平均立项率5578%。学会投入总经费5292万元,其中拨付项目经费505万元,项目评审经费20万元,项目滚动支持经费42万元。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立项数量达15项,立项数量位居第一;陕西省立项数量为14项,位居第二。口腔颌面外科学和口腔正畸学科立项数量分别为20项和17项,在立项学科数量中位居前列,说明这两个学科在西部地区受关注度较高。

接受问卷调查的87人中,有8391%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为三级医院,说明三级医院立项竞争力较强,对项目实施有一定保障。其中综合医院口腔科/分院立项占比5862%,说明西部地区综合医院口腔科/分院更贴合基金申报要求,对学会自筹项目的支持需求更大。

考虑到西部地区项目研究实际情况和难处,项目周期内未完成预期研究的项目,允许项目负责人申请延期1年。经统计,当年结题率总体稳定在80%,2019年立项项目当年结题率较低,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2015年,对结题答辩优秀项目给予滚动支持,用于项目后续研究。共18项获得滚动支持,其中新疆地区获得项目滚动支持4项,数量最多。在管理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为更好地督促项目保质保量完成,设立导师指导制和中期飞行检查制,中期检查及结题均需经导师指导,提升了项目执行质量。经统计,获得滚动支持的18个项目中,有13项邀请了导师指导,导师指导环节是项目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保证之一,其中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导师指导的项目获得结题优秀结果较多。

(二)西部基金在促进当地口腔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中华口腔医学会作为民政部登记、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的一级科技团体,团结广大口腔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促进我国口腔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推进口腔医学科技创新,促进口腔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口腔医学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与提高,为会员和口腔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口腔健康水平服务。学会着眼于我国西部地区口腔医学发展,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实行导师指导制度等多种方法促进当地口腔医学发展。利用学会“小同行”优势,以科研项目带动学术发展,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环境。

87个结题项目中,83个有成果产出,占比为954%。其中发表学术论文133篇,培养人才51人,撰写临床技术规范19项,开展发明专利12项。56个项目产出2种及以上成果类型,占比为6747%;27个项目产出1种成果类型,占比3253%,项目成果产出类型丰富。学术论文产出中,项目负责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的有53人,占文章发表数量的3985%;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文章的项目负责人71人,占文章发表数量的5338%;以其他作者身份发表或未发表文章的项目负责人9人;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数量最多,共103篇,占文章发表数量的6776%,其中SCI文章14篇,“中华”系列杂志5篇。

经统计,在项目研究的两年周期内产出成果较多,项目结题一年内项目产出成果基本完成,因此在项目管理中增加跟踪调研环节,在项目结题时和项目结题一年后分别收集项目成果,也进一步促进项目后续研究。

87位项目负责人自评价结果显示,4483%的项目促进了当地学科发展,2414%的项目提高了项目负责人科研能力,2184%的项目帮助项目负责人明确了研究方向,西部临床科研基金对学科发展促进和项目负责人成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7356%的项目在结题后进行后续研究,立项的研究课题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21个项目结题后曾获得其他项目资助,占2414%。其中1个项目获得国家级资助,12个项目获得省部级资助,该基金项目在促进研究水平提升上具有一定意义。

(三)项目管理经验

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临床科研基金运行十年,对当地口腔医学和技术创新起到了较好促进作用,这与项目围绕设立宗旨,规范管理密不可分。管理过程中,遵循从中华口腔医学会到省级口腔医学会,再到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三级参与模式,通过项目申报、现场答辩、项目立项、中期检查及结题评审五个环节加强专家指导,答辩评审环节评审和指导并行,评审专家对每个项目的科学性、方案的合理性、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均给予详细指导。项目落实层面与项目负责人所在院校紧密联系,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立项单位均设置项目直管部门,为项目的有效执行和经费管理提供保障,超过70个项目的直管部门在院校科研处。超过50%的院校未收取项目管理费,95%的项目单位收取管理费的比例在10%以内。

在项目研究困难的调研中,病例收集困难程度最高,项目周期长主要是由于病例收集和调研困难造成规定项目周期内无法完成项目研究,今后在立项时建议病例收集数量合情合理,符合当地情况。

四、工作启示

科研项目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科研项目管理是项目质量的保障。在中华口腔医学会项目管理中,已探索形成了中华口腔医学会—省口腔医学会—医学院校的三级管理服务模式,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依托专家团队的导师指导项目负责人开展研究,形成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有效结合的模式[4]。科研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决定科研水平、效率和发展前景等问题,强调科技团体科研管理不能停留在“制度化”管理,而应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服务的理念,细化管理办法,落实管理服务流程,促进科研创新。科技团体科研项目应从科学管理、组织保障、专家指导、协同创新等方面提高管理质量,具体如下。

(一)完善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科学管理

科学的管理体系是科研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科研项目的完成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科研项目才能取得成功。在科技团体现有科研管理模式中,重视发挥省口腔医学会和口腔医学院校的服务支撑作用。针对项目立项阶段管理,而项目实施过程易受到忽视。实施过程是承接立项与验收的中间环节,是获取科研成果的途径,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效果。有效的过程管理是降低科研风险、提高科研项目绩效、控制科研成果质量的关键一环。

(二)提高项目承担单位组织保障力度

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全方位的科研咨询服务体系为科研人员提供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预算执行、结题验收、成果保护及推广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咨询服务。在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时,项目承担单位的组织保障能力应纳入评审指标,其是否能够为科研项目负责人提供配套的科研服务、给予充分的研究时间、协助解决研究中的问题都对项目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完成至关重要。

(三)发挥专家优势,提供全面项目指导

学会充分发挥“小同行”专家优势,有针对性地为项目分配导师,对项目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及成果产出给予指导,充分应用邮件、微信、线上等多种指导形式对项目进行指导。

(四)增强项目开展的开放性与活力,搭建跨学科、跨单位协同创新平台

科技团体拥有很多学科和专业的科研队伍,但目前人才与学科优势仍然难以充分发挥,科技团体应利用自身柔性特点促进科研合作与协同,增强研究的开放性和活力,从而促使创新性成果涌现。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是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深入推进“三减三健”健康口腔行动,结合当前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卫生工作现状而制定的。各地持续加强对促进健康口腔工作的重视,应不断完善协调机制,确定工作目标,结合西部地区口腔医学领域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华口腔医学会在项目管理中探索形成了“三级管理服务+同行指导”的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有效结合的服务模式,西部临床科研基金项目以我国西部地区环境、医疗、文化特色为导向,十年来每年滚动立项,较好地实现了学术社团在促进地区科技水平提升中的作用,受到了西部地区口腔医生的好评,传递了政府重视西部地区发展的理念,提升西部口腔医学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营造了较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为西部地区营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为西部地区口腔医学发展提供了助力,成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助力器”。

参考文献

[1]陶功浩.科技社团学术创新能力建设探索[J].学会,2020(11):5-9.

[2]韩启德,张杰,徐文伟,等.发挥学会组织优势,赋能科技自立自强[J].科技导报,2021,39(16):14-18.

[3]昝加禄,昝旺.我国西部地区医学文化的基本特征[J].中国医药导报,2007(32):150-151.

[4]单艳华.医院科研管理中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协同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2(1):185-188.

作者:朱若曦 单艳华

第3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1994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6号发布,根据2005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认公司的企业法人资格,规范公司登记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公司)设立、变更、终止,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公司登记。

申请办理公司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条 公司经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方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设立公司,未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不得以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公司登记机关。

下级公司登记机关在上级公司登记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公司登记工作。

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不受非法干预。

第五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全国的公司登记工作。

第二章登记管辖

第六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下列公司的登记:

(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公司以及该公司投资设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

(二)外商投资的公司;

(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的规定,应当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的公司;

(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应当由其登记的其他公司。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下列公司的登记: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公司以及该公司投资设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由其登记的自然人投资设立的公司;

(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的规定,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公司;

(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权登记的其他公司。

第八条 设区的市(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直辖市的工商行政管理分局、设区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区分局,负责本辖区内下列公司的登记:

(一)本条例第六条和第七条所列公司以外的其他公司;

(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登记的公司。

前款规定的具体登记管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但是,其中的股份有限公司由设区的市(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登记。

第三章登记事项

第九条 公司的登记事项包括:

(一)名称;

(二)住所;

(三)法定代表人姓名;

(四)注册资本;

(五)实收资本;

(六)公司类型;

(七)经营范围;

(八)营业期限;

(九)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以及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

第十条 公司的登记事项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公司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第十一条 公司名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公司只能使用一个名称。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公司名称受法律保护。

第十二条 公司的住所是公司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公司的住所只能有一个。公司的住所应当在其公司登记机关辖区内。

第十三条 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应当以人民币表示,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 股东的出资方式应当符合《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股东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财产出资的,其登记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

第十五条 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

公司的经营范围用语应当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第十六条 公司类型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者法人独资,并在公司营业执照中载明。

第四章设立登记

第十七条 设立公司应当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或者公司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在报送批准前办理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并以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的公司名称报送批准。

第十八条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由全体发起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发起人签署的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二)全体股东或者发起人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九条 预先核准的公司名称保留期为6个月。预先核准的公司名称在保留期内,不得用于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转让。

第二十条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设立国有独资公司,应当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的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作为申请人,申请设立登记。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9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逾期申请设立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报批准机关确认原批准文件的效力或者另行报批。

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公司章程;

(四)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股东首次出资是非货币财产的,应当在公司设立登记时提交已办理其财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明文件;

(六)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

(七)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关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

(八)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九)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十)公司住所证明;

(十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首次出资额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余部分应当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一条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由董事会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应当于创立大会结束后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申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董事会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公司章程;

(四)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五)发起人首次出资是非货币财产的,应当在公司设立登记时提交已办理其财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明文件;

(六)发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

(七)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关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

(八)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九)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十)公司住所证明;

(十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还应当提交创立大会的会议记录;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二条 公司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在申请登记前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三条 公司章程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的,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要求公司作相应修改。

第二十四条 公司住所证明是指能够证明公司对其住所享有使用权的文件。

第二十五条 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公司凭公司登记机关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刻制印章,开立银行账户,申请纳税登记。

第五章变更登记

第二十六条 公司变更登记事项,应当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未经变更登记,公司不得擅自改变登记事项。

第二十七条 公司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或者决定;

(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公司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修改公司章程的,应当提交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

变更登记事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还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八条 公司变更名称的,应当自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第二十九条 公司变更住所的,应当在迁入新住所前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新住所使用证明。

公司变更住所跨公司登记机关辖区的,应当在迁入新住所前向迁入地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迁入地公司登记机关受理的,由原公司登记机关将公司登记档案移送迁入地公司登记机关。

第三十条 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应当自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十一条 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应当提交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认购新股,应当分别依照《公司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缴纳出资和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开发行新股方式或者上市公司以非公开发行新股方式增加注册资本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文件。

公司法定公积金转增为注册资本的,验资证明应当载明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应当自公告之日起45日后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公司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公告的有关证明和公司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

第三十二条 公司变更实收资本的,应当提交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并应当按照公司章程载明的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缴纳出资。公司应当自足额缴纳出资或者股款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十三条 公司变更经营范围的,应当自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自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被吊销、撤销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的,应当自吊销、撤销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或者依照本条例第六章的规定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十四条 公司变更类型的,应当按照拟变更的公司类型的设立条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有关文件。

第三十五条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的,应当自转让股权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新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

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继承股东资格的,公司应当依照前款规定申请变更登记。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改变姓名或者名称的,应当自改变姓名或者名称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十六条 公司登记事项变更涉及分公司登记事项变更的,应当自公司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申请分公司变更登记。

第三十七条 公司章程修改未涉及登记事项的,公司应当将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送原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第三十八条 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发生变动的,应当向原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第三十九条 因合并、分立而存续的公司,其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因合并、分立而解散的公司,应当申请注销登记;因合并、分立而新设立的公司,应当申请设立登记。

公司合并、分立的,应当自公告之日起45日后申请登记,提交合并协议和合并、分立决议或者决定以及公司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合并、分立公告的有关证明和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合并、分立必须报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四十条 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载明事项的,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换发营业执照。

第四十一条 公司依照《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撤销变更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书;

(二)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

第六章注销登记

第四十二条 公司解散,依法应当清算的,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将清算组成员、清算组负责人名单向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清算组应当自公司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

(二)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但公司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而存续的除外;

(三)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外商投资的公司董事会决议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解散情形。

第四十四条 公司申请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清算组负责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人民法院的破产裁定、解散裁判文书,公司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决议或者决定,行政机关责令关闭或者公司被撤销的文件;

(三)股东会、股东大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外商投资的公司董事会或者人民法院、公司批准机关备案、确认的清算报告;

(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国有独资公司申请注销登记,还应当提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决定,其中,国务院确定的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还应当提交本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

有分公司的公司申请注销登记,还应当提交分公司的注销登记证明。

第四十五条经公司登记机关注销登记,公司终止。

第七章分公司的登记

第四十六条 分公司是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机构。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第四十七条 分公司的登记事项包括:名称、营业场所、负责人、经营范围。

分公司的名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分公司的经营范围不得超出公司的经营范围。

第四十八条 公司设立分公司的,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向分公司所在地的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报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分公司的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章程以及加盖公司印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营业场所使用证明;

(四)分公司负责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分公司必须报经批准,或者分公司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分公司的公司登记机关准予登记的,发给《营业执照》。公司应当自分公司登记之日起30日内,持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到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备案。

第四十九条 分公司变更登记事项的,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申请变更登记,应当提交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变更名称、经营范围的,应当提交加盖公司印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分公司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变更营业场所的,应当提交新的营业场所使用证明。变更负责人的,应当提交公司的任免文件以及其身份证明。

公司登记机关准予变更登记的,换发《营业执照》。

第五十条 分公司被公司撤销、依法责令关闭、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向该分公司的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申请注销登记应当提交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和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司登记机关准予注销登记后,应当收缴分公司的《营业执照》。

第八章登记程序

第五十一条 申请公司、分公司登记,申请人可以到公司登记机关提交申请,也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

通过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的,应当提供申请人的联系方式以及通讯地址。

第五十二条 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一)申请文件、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申请人按照公司登记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文件、材料的,应当决定予以受理。

(二)申请文件、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但公司登记机关认为申请文件、材料需要核实的,应当决定予以受理,同时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核实的事项、理由以及时间。

(三)申请文件、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予以更正,由申请人在更正处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更正日期;经确认申请文件、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决定予以受理。

(四)申请文件、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当场告知时,应当将申请文件、材料退回申请人;属于5日内告知的,应当收取申请文件、材料并出具收到申请文件、材料的凭据,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文件、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不属于公司登记范畴或者不属于本机关登记管辖范围的事项,应当即时决定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公司登记机关对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的,应当自收到申请文件、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第五十三条 除依照本条例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作出准予登记决定的外,公司登记机关决定予以受理的,应当出具《受理通知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五十四条 公司登记机关对决定予以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分别情况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

(一)对申请人到公司登记机关提出的申请予以受理的,应当当场作出准予登记的决定。

(二)对申请人通过信函方式提交的申请予以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作出准予登记的决定。

(三)通过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申请的,申请人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提交与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内容一致并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文件、材料原件;申请人到公司登记机关提交申请文件、材料原件的,应当当场作出准予登记的决定;申请人通过信函方式提交申请文件、材料原件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作出准予登记的决定。

(四)公司登记机关自发出《受理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未收到申请文件、材料原件,或者申请文件、材料原件与公司登记机关所受理的申请文件、材料不一致的,应当作出不予登记的决定。

公司登记机关需要对申请文件、材料核实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

第五十五条 公司登记机关作出准予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决定的,应当出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作出准予公司设立登记决定的,应当出具《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告知申请人自决定之日起10日内,领取营业执照;作出准予公司变更登记决定的,应当出具《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告知申请人自决定之日起10日内,换发营业执照;作出准予公司注销登记决定的,应当出具《准予注销登记通知书》,收缴营业执照。

公司登记机关作出不予名称预先核准、不予登记决定的,应当出具《企业名称驳回通知书》、《登记驳回通知书》,说明不予核准、登记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五十六条 公司办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应当按照规定向公司登记机关缴纳登记费。

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设立登记费按注册资本总额的0.8‰缴纳;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超过部分按0.4‰缴纳;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超过部分不再缴纳。

领取《营业执照》的,设立登记费为300元。

变更登记事项的,变更登记费为100元。

第五十七条 公司登记机关应当将登记的公司登记事项记载于公司登记簿上,供社会公众查阅、复制。

第五十八条 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营业执照》的公告由公司登记机关发布。

第九章年度检验

第五十九条 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登记机关对公司进行年度检验。

第六十条 公司应当按照公司登记机关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年度检验,并提交年度检验报告书、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设立分公司的公司在其提交的年度检验材料中,应当明确反映分公司的有关情况,并提交《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第六十一条 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根据公司提交的年度检验材料,对与公司登记事项有关的情况进行审查。

第六十二条 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缴纳年度检验费。年度检验费为50元。

第十章证照和档案管理

第六十三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或者《营业执照》正本应当置于公司住所或者分公司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

公司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核发营业执照若干副本。

第六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遗失或者毁坏的,公司应当在公司登记机关指定的报刊上声明作废,申请补领。

公司登记机关依法作出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撤销变更登记决定,公司拒不缴回或者无法缴回营业执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公告营业执照作废。

第六十五条 公司登记机关对需要认定的营业执照,可以临时扣留,扣留期限不得超过10天。

第六十六条 借阅、抄录、携带、复制公司登记档案资料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改、涂抹、标注、损毁公司登记档案资料。

第六十七条 营业执照正本、副本样式以及公司登记的有关重要文书格式或者表式,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 虚报注册资本,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第六十九条 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十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一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二条 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十三条 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其中,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而未取得批准,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公司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有关备案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四条 公司在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或者进行清算时,不按照规定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公司在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公司处以隐匿财产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公司在清算期间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第七十五条 清算组不按照规定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或者报送清算报告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重大遗漏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

清算组成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退还公司财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六条 公司不按照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接受年度检验;逾期仍不接受年度检验的,吊销营业执照。年度检验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十七条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十八条 未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置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九条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材料的,由公司登记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吊销营业执照。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处以所得收入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吊销营业执照。

第八十条 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义的,或者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义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缔,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一条 公司登记机关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公司登记申请予以登记,或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登记申请不予登记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十二条 公司登记机关的上级部门强令公司登记机关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登记申请予以登记,或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登记申请不予登记的,或者对违法登记进行包庇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十三条 外国公司违反《公司法》规定,擅自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关闭,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四条 利用公司名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违法行为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八十五条 分公司有本章规定的违法行为的,适用本章规定。

第八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附则

第八十七条 外商投资的公司的登记适用本条例。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对其登记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八十八条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或者公司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编制企业登记前置行政许可目录并公布。

第八十九条 本条例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 1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篇:中华医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试行)

(2006年12月16日第二十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华医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管理,根据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卫生部网站内容保障工作有关要求》、信息产业部《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和《中国科协信息化工作规划纲要》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会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学会及学会各专科分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工作。经营性网站由学会统一筹划安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 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建设是学会重要的基础建设,按照“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 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建设以建立数字化学会为目标,通过对学会资源整合与利用,打造面向学会会员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信息交流、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医学信息和科学普及知识、面向专科分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的工作平台和服务平台。

第五条 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体系由中华医学会门户网站、学会办事机构局域网网站和分支网站组成。

学会门户网站宣传树立中华医学会整体形象,集合信息服务、学

1 术交流、业务工作等多功能的综合网站;学会局域网网站建立自动化办公系统;学会分支网站包括专科分会网站和业务专项网站。学会专科分会建立与本专科学术相关的网站,为专科分会提供网上工作平台及为其会员提供网上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本专科学术水平的提高;业务专项网站是学会根据业务发展和便于管理的需要,批准建立的与专项业务有关的专业网站。

第六条

中华医学会各类网站内容版权均归中华医学会所有。涉及个人知识产权的作品上网公布须征得本人书面同意。

第七条 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应用软件开发、更新和维护工作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公司。

第二章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领导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 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建设规划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建设重大事项由常务理事会审定。

第九条 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由学会秘书长办公会审定。

第十条 学会网络信息部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工作的统一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行政管理、组织建设实施和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

第十一条 学会网站实行分级管理,分管秘书长为学会门户网站的负责人,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是其分支网站的负责人,学会办事机构负责人为学会批准的业务专项网站的负责人。

第三章

门户网站管理

第十二条 门户网站的服务器设备,安装在学会计算机机房,由网络信息部承担其运转、数据安全和维护等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 依据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由网络信息部提出门户网站的网页栏目的设计方案,报学会秘书长办公会审批实施。因业务发展或工作调整,新增或变更门户网站网页栏目,由申请部门获得分管秘书长批准后提出,由网络信息部集中报学会秘书长办公会审批。

第十四条 门户网站实现如下功能:

(一)面向社会发布学会简介、历史沿革、组织机构、会章及管理规定等信息。

(二)面向社会发布学会动态信息,包括:学会办事机构工作动态;采编的卫生行政管理和医学新闻、专题报道;专科分会及地方医学会学术活动动态等。

(三)建立中华医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应用系统,将业务工作延伸到互联网平台上,主要包括学会会员的注册、登录和会员服务专栏;全国继续教育项目的申报和公示;远程继续教育课程的公布;期刊投、审、退稿,期刊摘要等;医学科技奖的申报与公示;学术会议的申报、会议通知发布、征文通告,征文上传、网上注册和缴费等。

(四)面向社会大众建立科普栏目,普及医学科学知识。

(五)建立专科分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工作交流的平

3 台。

第四章 专科分会网站管理

第十五条 专科分会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应遵循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建设规划和管理规定。

第十六条 专科分会网站使用规范的由学会统一分配的独立域名,已有独立域名的网站将逐步更换为新的域名,并与学会门户网站建立链接。

第十七条 专科分会网站的内容应与本专科学术活动相关。网站基本内容需要包括分会简介、委员会组成、专科会员服务等。

第十八条 专科分会网站首页须包含:由网络信息部统一提供的学会会徵标识;统一使用信息产业部核准的学会ICP备案号;网站版权页注明“版权由中华医学会所有”。

第十九条 专科分会网站建设可由学会委托的信息技术公司统一开发,有能力和条件的专科分会可自行开发。

第二十条 专科分会网站服务器原则上应存放在学会计算机机房内,由网络信息部统一管理和维护。由其他单位代管服务器的需在申办报告中说明原因,获准后将服务器托管协议一份报网络信息部备案。

第二十一条 专科分会网站的建设和运行资金由专科分会自行解决。

第二十二条 专科分会网站申办,变更程序:

(一)由专科分会提出书面申请,提交网络信息部,初审后提出意见报秘书长办公会审批;

(二)网络信息部依据审批意见,复函专科分会,并存档备案;

(三)批准新建的专科分会网站信息由学会上报信息产业部主管部门备案,取得ICP许可。

第五章 业务专项网站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学会统一筹划建设业务专项网站,由网络信息部和学会办事机构为网站的建设承办单位。

第二十四条 业务专项网站服务器原则上存放在学会计算机机房内,由网络信息部统一管理和维护。

第二十五条 批准使用独立域名的网站,其首页内容参照第十八条规定办理;网站内容需要增加或变更的,参照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办理。

第六章 机关办事机构局域网网站管理

第二十六条 网络信息部负责网站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负责设备和数据的安全工作。

第二十七条 局域网网站主要有:学会办事机构自动化办公系统;门户网站业务功能运行相对应的后台处理程序,主要包括:学会会员审核、分类和统计;继续教育项目审核、分类;远程继续教育学员管

5 理;医学科技奖申报项目的审核和评奖;期刊稿件评审、编辑、校对、排版、发行;学术会议项目的审核,分类;会议代表确认,会务管理,结算及论文排版印刷等功能。

第七章 信息采集和审批程序

第二十八条 信息采集工作由学会各办事机构、各专科分会分别负责搜集和整理本部门的相关信息,按程序审批登出。

第二十九条 门户网站的信息采集工作通过门户网站管理系统实现,其中:

(一)学会各办事机构需指定专人作为本部门的信息员,负责本部门信息的收集、整理、编辑和上传。

(二)各专科分会指定专人作为信息员将本分会的重大学术活动信息上传。

(三)网络信息部负责搜集、编辑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等网站发布的医学新闻信息。

(四)网络信息部负责搜集、编辑分支网站的重要动态信息。 第三十条 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审批程序:

(一)涉及学会重大活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社会敏感信息的报道,由网络分管秘书长审批。

(二)业务活动报道、特殊情况下专业文章的发表由业务分管秘书长审批。

(三)科普文章、各职能部门日常工作信息,由部门负责人审批。

(四)门户网站首页信息发布统一由办公室核定。

第三十一条 分支网站的信息采集工作由网站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搜集、整理、编辑相关信息,定期更新分支网站内容。

第八章 网络安全

第三十二条 网络安全包括信息数据安全及网络系统运行安全和网络设备的物理安全。

第三十三条 学会各办事机构负责人、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或委托副主任委员严格审查上网信息,严禁涉及国家机密和学会机密的信息上网,严禁存有涉及国家或学会保密信息资源的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上。涉及学会重大活动和公共卫生重大事件的信息,由分管秘书长审查后发布。

第三十四条 网络信息部负责学会网络设备的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和信息源过滤技术的实施,负责学会数据库信息的备份和恢复工作;学会各办事机构及专科分会负责本部门信息的备份工作。

第三十五条 学会各办事机构和专科分会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职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与监督。任何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的活动;不得查阅、复制和传播反党反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有碍社会治安和伤风败俗的信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不得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

7 他人;不得盗用他人帐号;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故意制作和传播以及从事其他破坏网络设施和安全的行为;不得擅自增加网络设备或变更设备用途。

第九章 网络合作项目的管理

第三十六条 学会门户网站的合作项目,由网络信息部负责洽商、拟定合作意向书,报秘书长办公会审批,签订合作协议书后由网络信息部承办具体事项。

第三十七条 专科分会网站的合作项目由专科分会将合作申请及合作意向书提交网络信息部,网络信息部报请分管秘书长批准后,由学会委托签订合作协议书,并由网络信息部留存正式协议一份备案,由专科分会履行协议,承办具体事项。

第三十八条 业务专项网站的合作项目由网站承办单位负责洽商、拟定合作意向书,并提交给网络信息部,网络信息部报请秘书长办公会批准后,由学会或学会委托签订合作协议书,网络信息部留存正式协议一份备案,网站承办单位履行协议,承办具体事项。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十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于中华医学会。

第5篇:中华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文件

全继委发 [2010] 04号

关于公布2010年中华医学会等 第二批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

现公布2010年中华医学会(98项)、中华预防医学会(60项)、中华护理学会(6项)、中华口腔医学会(12项)、中国医院协会(13项)、中国医师协会(95项)第二批省级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共计284项。项目将在卫生部网站(http:// )网上公布。

请各有关学(协)会加强对举办项目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举办项目的单位要严格遵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项目举办2周前将办班通知、日程等相关资料报项目举办地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自觉接受项目举办地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监管。各学(协)会要将项目执行情况(包括项目实际举办情况、工作总结、监管措施、建议等)于年底前报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附件:

1、 2010年中华医学会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批)

2、 2010年中华预防医学会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

目(第二批)

3、 2010年中华护理学会Ⅰ类学分继续教育项目(第

二批)

4、 2010年中华口腔医学会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批)

5、 2010年中国医院协会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批)

6、 2010年中国医师协会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批)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等地址及联系方式

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代章)

二○一○年七月五日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及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有关部属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解放军总后卫生部

第6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船员服务管理,规范船员服务行为,维护船员和船员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船员服务,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船员服务,是指代理船员办理申请培训、考试、申领证书(包括外国船员证书)等有关手续,代理船员用人单位管理船员事务,为船舶提供配员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 交通运输部主管船员服务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统一实施船员服务管理工作。

海船船员服务管理工作由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内河船舶船员服务管理工作由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

第四条 国家鼓励成立船员服务行业协会,规范行业行为,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增强行业自律能力。

第二章 船员服务机构资质

第五条 船员服务机构分为内河船舶船员服务机构和海船船员服务机构;海船船员服务机构分为甲级、乙级两类。

内河船舶船员服务机构,是指为内河船舶船员提供船员服务的机构。

甲级海船船员服务机构,是指为国际航行和国内航行海船船员提供各项船员服务的机构。

乙级海船船员服务机构,是指为国内航行海船船员提供船员服务的机构。

第六条 从事内河船舶船员服务业务的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

(二)有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固定办公场所;

(三)有2名以上具有内河一等、二等船舶高级船员任职资历的专职管理人员和2名以上专职业务人员;

(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的规定,建立船员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人员和资源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应急处理制度和服务业务报告制度等内河船舶船员服务管理制度。

第七条 从事甲级海船船员服务业务的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

(二)有不少于300平方米的固定办公场所;

(三)有2名以上具有海船甲类一等高级船员任职资历的专职管理人员和5名以上专职业务人员;

(四)从事乙级海船船员服务业务3年以上,并且最近3年来为国内沿海船舶提供配员500人以上;

(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的规定,建立船员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人员和资源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应急处理制度和服务业务报告制度等海船船员服务管理制度。

第八条 从事乙级海船船员服务业务的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

(二)有不少于150平方米的固定办公场所;

(三)有2名以上具有海船甲类、 乙类和丙类一等高级船员任职资历的专职管理人员和2名以上专职业务人员;

(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的规定,建立船员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人员和资源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应急处理制度和服务业务报告制度等海船船员服务管理制度。

第九条 申请从事船员服务业务的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立船员服务机构的申请文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专职管理人员的船员适任证书复印件或者相关证明材料;

(四)拟设立机构的人员组成、职责等情况的说明材料;

(五)船员服务相关管理制度文件;

(六)为国内沿海船舶提供配员的证明材料(仅适用甲级海船船员服务机构申请人);

(七)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申请人在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专职管理人员的船员适任证书复印件时,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出示原件。

第十条 船员服务机构的申请和受理工作应当按照《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的有关要求办理。

第十一条 申请甲级海船船员服务业务,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提出。

申请乙级海船船员服务业务,应当向该机构工商注册地的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提出,该机构工商注册地没有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的,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指定的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提出。

申请内河船舶船员服务业务,应当向该机构工商注册地的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管理机构或者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提出。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发给《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上应当载明船员服务机构编号、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地址、服务范围、有效期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

第十三条 《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的,船员服务机构应当到发证机构办理变更手续。变更服务范围的,应当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四条 《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实施中期核查制度。

中期核查应当自《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发证之日起第2周年至第3周年之间进行。

申请《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中期核查,船员服务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中期核查申请文书;

(二)船员服务机构的资质符合情况说明材料;

(三)开展船员服务业务的情况说明;

(四)其他证明材料。

中期核查合格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在《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上进行签注;中期核查不合格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五条 船员服务机构应当在《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届满之日30日以前申请办理《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延续手续。

申请办理《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延续手续,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延续申请;

(二)本规定第九条第一款第

(二)项至第

(五)项、第二款规定的材料。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办理《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注销手续:

(一)申请注销;

(二)法人依法终止;

(三)《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被依法撤销或者吊销。

第三章 船员服务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第十七条 依法与船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为船员用人单位。使用未与船员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船员的单位,为船员用工单位。

船员服务机构向船员用人单位或者船员用工单位提供船员服务,应当签订船舶配员服务协议或者劳务派遣协议。船舶配员服务协议应当明确船员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遣返方式和费用、意外伤亡保险和社会保险、违反协议的责任等,并将船舶配员服务协议的内容告知有关船员。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被派遣船员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意外伤亡保险和社会保险费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等,并将船员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船员。

船员服务机构为已经与航运公司或者其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船员提供船舶配员服务的,应当事先经过船员用人单位同意。

船员服务机构提供船舶配员服务,应当督促船员用人单位与船员依法订立劳动合同。船员用人单位未与船员签订劳动合同的,船员服务机构应当终止向船员用人单位提供船员服务。

第十八条 船员服务机构向船员提供船员服务业务,应当与船员签订船员服务协议。

船员服务机构不得为未经船员注册的人员提供船舶配员服务。

船员服务机构不得克扣船员用人单位、船员用工单位按照船舶配员服务协议支付给船员的劳动报酬。

为与船员服务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的船员提供船舶配员服务的,船员服务机构为船员用人单位,船员服务机构应当同时履行船员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九条 船员服务机构提供船员服务,应当遵守国家船员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有关规定,履行诚实守信义务。

船员服务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不得重复或者超过标准收取费用。

船员服务机构在提供船舶配员服务时,应当向船员用人单位或者船员用工单位以及有关船员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不得提供虚假信息,不得损害船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船员服务机构应当为其服务的船员取得法定和约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提供相应的支持。

船员发生失踪、死亡或者其他意外伤害的,船员服务机构应当配合船员用人单位做好相应的善后工作。

第二十一条 船员服务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欺骗、贿赂、提供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取得《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

(二)伪造、变造、倒卖、出租、出借《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

(三)超出《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服务范围提供船员服务;

(四)以虚假资历、虚假证明等手段向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办理船员培训、考试、申领证书等有关业务;

(五)为未取得船员服务机构资质而从事船员服务的机构代办各类船员服务业务;

(六)严重侵害船员的合法权益,或者当所服务船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时不履行法定义务。

第二十二条 境外船员用人单位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直接招用中国籍船员,应当通过符合本规定资质条件的船员服务机构办理。

第二十三条 船员服务机构应当建立船员服务信息档案,记载服务船员在船员服务期间发生的下列事宜,并保持船员服务信息记载的真实、连续和完整:

(一)船上任职资历;

(二)基本安全培训、适任培训和特殊培训情况;

(三)适任状况、安全记录和违章记录;

(四)劳动合同、船员服务协议、船舶配员服务协议。

船员服务机构应当建立船员名册,记载服务船员的姓名、所服务的船公司和船舶的名称、船籍港、所属国家等情况,并定期以书面或者电子方式向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船员服务机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船员服务机构诚实守信以及保护船员合法权益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船员服务机构管理档案,记载船员服务机构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服务范围、业务开展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等。

第二十六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船员服务机构名单公布制度,对不依法履行相应职责和承担法律义务、侵害船员合法权益或者不诚实守信的船员服务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 船员服务机构不再具备规定条件的, 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撤销相应的船员服务机构许可决定,并依法办理《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的注销手续。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船员服务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还应当没收违法所得。

本规定所称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船员服务”,是指下列行为:

(一)未取得《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擅自从事船员服务业务的;

(二)以欺骗、贿赂、提供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取得《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的;

(三)超出《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服务范围提供船员服务的。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船员服务机构未将其招用或者管理的船员的姓名、所服务的船公司和船舶的名称、所属国家等情况定期向海事管理机构备案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船员服务机构在提供船员服务时,提供虚假信息,欺诈船员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给予暂停《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的处罚。

本规定所称“提供虚假信息,欺诈船员”,是指船员服务机构的下列行为:

(一)未向社会公布服务内容、收费项目和标准的;

(二)重复或者超过标准收取费用,或者在公布的收费项目之外收取费用;

(三)未将船舶配员服务协议的相关内容告知有关船员的;

(四)克扣按照船舶配员服务协议应当支付给船员的劳动报酬的:

(五)有其他欺诈船员行为的。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的规定,船员服务机构在船员用人单位未与船员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向船员用人单位提供船员的, 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暂停《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的处罚。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的规定,船员服务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为未经船员注册的人员提供船舶配员服务,或者未经船员用人单位同意,为尚未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船员提供船舶配员服务;

(二)伪造、变造、倒卖、出租、出借《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

(三)以虚假资历、虚假证明等手段向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办理船员培训、考试、申领证书等有关业务;

(四)严重侵害船员的合法权益,或者当所服务船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时不履行法定义务。

第三十三条 海事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规定给予船员服务机构许可;

(二)不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三)不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或者行政处罚;

(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

第六章 附

第三十四条 为航行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船舶提供船员服务的,按照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船员服务管理,应当取得《甲级海船船员服务机构许可证》。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施行前已开展船员服务的机构,符合本规定第七条第

(一)至第

(三)项、第

(五)项规定,并且最近3年来为外国籍船舶提供配员300人以上的,可以按照本规定申请甲级海船船员服务机构资质。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7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行政执法证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价格行政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依据《行政处罚法》、《价格法》、《反垄断法》

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行政执法证(以下简称执法证)是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

依法履行职能、从事价格监督检查的公务身份证明和合法有效证件。

第三条执法证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一颁发。

第四条执法证申领程序如下:

(一)申领人所在单位提出申请;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审核申领资格;

(三)申领人接受执法资格培训,参加执法资格考试;

(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司核准,制作、颁发执法证。

第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申领资格的核查工作,填写《中华人民共和

国价格行政执法证持证资格审查表》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六条执法证申领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从事价格行政执法工作;

(二)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面贯彻和落实科

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

(三)具备经济学、法学、会计学、审计学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专业知道,掌握计算机操作等基本技能,

取得国家认可的相应学历(学历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认定);

(四)熟悉价格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团结协作、公正廉洁;

(五)参加价格行政执法资格培训、考试,成绩合格;

(六)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资格要求。

第七条执法资格培训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组织。执法资格考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原则上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1次。考试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知识、价格基础知识、价

格行政执法业务知识等。

第八条执法证自核发之日起,5年内有效。5年期满自动作废,持证人按照有关规定接受培训后,依照程

序申领新证。

第九条持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不予审核上报:

(一)有效期内,持证人考核结果有不称职等次;

(二)有效期内,持证人有违法违纪记录;

(三)其他不应审核上报的。

第十条执法证仅限于持证人本人在以下法定职权范围内使用:

(一)按照价格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开展价格、收费检查;

(二)按照价格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开展市场价格巡查和日常价格监查;

(三)调解价格争议和纠纷;

(四)依法履行价格行政执法职责的其他情形。

持证人不得超越法定职权使用执法证,不得将执法证用于非行政执法活动,不得将执法证替代其他证件使

用。

第十一条价格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随身携带并主动出示执法证。依照一般程序对涉嫌价格违法的行为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依

照简易程序对价格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

第十二条持证人应当爱护和妥善保管执法证,防止遗失、被盗和损坏。

执法证遗失、被盗,持证人应当在本地大众传媒公告申明作废,由所在单位出具证明,5日内上报所在省

(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按程序申请补领新证。

执法证损坏,持证人应当及时上交旧证,由所在单位出具证明,上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

部门,按程序申请补领新证。

补领新证可以不参加执法资格培训和考试。

第十三条严禁涂改、复制、伪造、转借、抵押、赠送、买卖或者擅自销毁执法证。

第十四条持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暂扣其执法证:

(一)持证人因涉嫌违法违纪被立案调查,尚未作出结论;

(二)持证人受到开除以外行政处分;

(三)持证人被停止履行价格行政执法职责;

(四)持证人非公务行为使用执法证,尚未造成严重后果;

(五)持证人故意损坏、涂改、复制、转借执法证,尚未造成严重后果;

(六)其他应当暂扣的情形。

发生上述情形

(一),调查表明持证人没有违法违纪问题,所在单位应当将暂扣的执法证返还持证人。 发生上述情形

(二),所在单位应当暂扣持证人执法证,待处分期满解除处分后,将暂扣的执法证返还持

证人。

发生上述情形

(三),持证人被恢复履行价格行政执法职责,所在单位应当将暂扣的执法证返还持证人。 发生上述情形

(四)、

(五),所在单位可暂扣持证人执法证6个月。6个月期满,持证人改正错误、符

合条件的,所在单位应当将暂扣的执法证返还持证人。 执法证暂扣期间,持证人不得从事价格行政执法工作。

第十五条持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收回其执法证,逐级上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予以注

销:

(一)持证人退休;

(二)持证人调离;

(三)持证人辞职;

(四)执法证5年有效期届满;

(五)其他应当收回注销的情形。

第十六条持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收回执法证后,逐级上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予以吊

销,同时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公布:

(一)持证人超越法定权限或者违反法定程序执行,造成严重后果;

(二)持证人非公务行为使用执法证,造成严重后果;

(三)持证人将执法证复制、转借、抵押、赠送、售卖给他人,造成严重后果;

(四)持证人以证谋私,利用执法证进行违法违纪活动;

(五)持证人有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渎职行为;

(六)持证人受到行政拘留、劳动教养、刑事拘留或者判处刑罚;

(七)持证人被辞退、被开除的;

(八)其他应当收回吊销的情形。

第十七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定期对执法证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

和单位的责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不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不认真审核把关、发现不符合条件持有证件

和以证谋私等问题不及时上报的,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予以通报批评。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国家计委关于价格监督检查证颁发使用管理的通知》(国家发展

计划委员会计价检〔1998〕1801号文)同时废止。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行政执法持证资格审查表》

填写说明:

1、所在单位和职务填写目前或拟从事的岗位、职务。

2、申请持证原因填写新录用、新调入或者遗失、被盗、损坏补证。遗失、被盗者需附加在本地大众传媒上

公开申明作废的原始材料。

第8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水上交通秩序, 保护水域环境和通航资源,保障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和国家管辖的一切海域从事下列涉及通航安全的水上水下活动的,适用本规定:

(一)勘探、采掘、爆破;

(二)构筑、设臵、维修、拆除水上水下构筑物或者设施;

(三)架设桥梁、索道;

(四)铺设、检修、拆除水上水下电缆或者管道;

(五)设臵系船浮筒、浮趸、缆桩等设施;

(六)航道建设,航道、码头前沿水域疏浚;

(七)举行大型群众性活动、体育比赛;

(八)在国家管辖海域进行的调查、开采、测量、疏浚、救助、打捞、拖带、捕捞、养殖、装卸、科学试验和其他水上水下施工;

(九)在国家海域内的港区、锚地、航道、通航密集区以及海事管理机构公布的航路内进行其他有碍航行安全的活动;

(十)在内河通航水域进行的气象观测、测量、地质调查,航道日常养护、大面积清除水面垃圾和可能影响内河通航水域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三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具体负责全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水上活动通航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本辖区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水上水下活动的一般要求

第四条 从事水上水下作业活动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

第六条 涉水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业主单位和经营管理单位要建立涉水工程水上交通安全有关制度和管理体系,严格履行涉水工程建设期和使用期水上交通安全有关职责。建设单位、业主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要求,明确本单位和施工单位、经营管理单位安全责任人。

第七条

涉水工程建设单位、业主单位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涉水工程建设单位应当确保水上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八条 涉水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招投标前对参与运输、施工作业的船舶、设施明确应具备的安全标准和条件,在工程招投标后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将施工作业船舶、浮动设施及人员和为施工作业或活动服务的所有船舶纳入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并与其签订安全协议。施工单位应落实国家安全作业和防火、防爆、防污染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方案,完善安全生产条件,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和制定水上应急预案,保障涉水工程的水域通航安全。

从事施工、作业或活动的船舶、浮动设施及人员应当处于适航状态或适于所从事活动的技术状态,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书、文书。

第九条 水上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加强对所有参加水上活动单位、船舶或浮动设施及人员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保障水上活动的安全。

第十条 涉水工程业主单位、经营管理单位,应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确保涉水工程试用期运行和竣工后的水上交通安全。

第三章 水上水下活动的许可和备案

第十一条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立项的涉水工程,建成后对通航安全、防治船舶污染可能构成重大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立项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通航安全评估,编制通航安全预评估报告。 海事管理机构依据中国海事局确定的职责分工组织对通航安全预评估报告的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二条

涉水工程的预可、工可、初设阶段研究时,应充分听取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

水上水下活动在建设期间或者活动期间对通航安全、防治船舶污染可能构成重大影响的,建设单位或者主办单位应当在申请海事管理机构水上水下活动许可之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通航安全评估。

第十三条 从事本规定第二条第

(一)至

(九)项的水上水下活动的建设单位、主办单位或者对工程总负责的施工作业者,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明确的相应条件向活动地的海事管理机构提出活动申请并报送相应的材料。在取得海事管理机构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相应的水上水下活动。

从事水上水下活动需要设臵安全作业区、警戒区的,建设单位或者主办单位可以在向海事管理机构申请《许可证》时一并提出,并经海事管理机构核准公告。

第十四条 从事本规定第二条第

(十)项列明的活动的,应当提前十四天将作业或者活动方案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海事管理机构收到前款规定的备案后,应当及时审查,提出通航安全管理措施和有关安全要求,于有关活动开始前书面通知报备者。

第十五条 《许可证》应当注明允许从事水上水下活动的单位、船舶、时间、地点或水域、活动内容、有效期等事项。

《许可证》的有效期由海事管理机构根据活动的期限及水域环境的特点确定,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第十六条 《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不能结束施工作业的,申请人应于《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到海事管理机构办理延期手续,由海事管理机构在原证上签注延期期限后方能继续从事相应活动。

本条前款规定的延期,只能延期一次,延期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个月。 第十七条 对于施工作业期超过二年的施工作业者,申请人应于《许可证》有效期期满之日前到海事管理机构重新办理许可手续。

第十八条 对于活动期间《许可证》上注明的船舶发生变更的,建设单位或者主办单位应当及时到作出许可决定的海事管理机构办理变更手续。在变更手续未办妥前,变更的船舶不得从事相应的水上水下活动。 取得《许可证》后,作业项目、地点、范围或实施施工作业的单位等发生变更的,建设单位或者主办单位应当重新申请《许可证》,原《许可证》应当交原作出许可决定的海事管理机构注销。

第十九条 从事水上水下活动,按规定需办理发布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应当在活动开始前办妥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遇有紧急情况,需对航道进行修复或者对航道、码头前沿水域进行疏浚的,作业单位可以边申请边施工。

第二十一条 水上水下活动水域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海事管理机构的,许可证的申请应向其共同的上一级海事管理机构或者共同的上一级海事管理机构指定的海事管理机构提出。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许可证》的申请者应当及时向原发证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办理《许可证》注销手续:

(一)涉水工程及其设施中止的; (二)三个月及以上不开工的;

(三)在建涉水工程因自然灾害造成毁灭的或水位抬升等被淹没而失去使用功能的;

(四)提前完工的;

(五)因不可抗力导致批准的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或者活动无法实施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水上水下活动的通航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在水上水下活动进行过程中,施工单位和作业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按照海事管理机构批准的作业性质、用途和核定的水域范围进行作业,不得妨碍其他船舶的正常航行。

(二)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通报施工进度及计划,并保持工程水域良好的通航环境。

(三)保持船舶、浮动设施适于从事相关活动。

(四)实施施工作业或者活动的船舶、设施须按有关规定在明显处昼夜显示规定的号灯号型。在现场作业船舶或警戒船上配备有效的通信设备,施工作业或者活动期间指派专人警戒,并在指定的频道上守听。

(五)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对施工水域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抢险救助。

(六)制定、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禁止随意倾倒废弃物,禁止违章向水体投弃施工建筑垃圾、船舶垃圾、排放船舶污染物、生活污水和其它有害物质;

(七)遵守有关规定,不得有超载等违法行为。

第二十四条 水上水下活动经海事管理机构核准公告设臵安全作业区或警戒区的,建设单位或者主办单位应当设臵相关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或警戒船,切实落实通航安全评估中提出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对策,并做好施工与通航及其它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的协调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未经海事管理机构批准,与批准的水上水下活动无关的船舶、设施不得进入安全作业区、警戒区。

建设单位、主办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改变施工作业安全作业区、警戒区的范围。需要改变的,应经海事管理机构重新核准公告。

第二十六条 水上水下活动结束后,建设单位或者主办单位不得遗留有碍航行和作业安全的隐患,并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通航安全报告。

存在有碍航行和作业安全隐患的,在未妥善处理前,建设单位或者主办单位应当在通航安全报告中将碍航物的名称、形状、尺寸、位臵和深度准确地报告海事管理机构,并按照海事管理机构的要求采取清除、设臵标志等措施。

通航安全报告未经海事管理机构核实或者未妥善处理有碍航行和作业安全隐患并按照海事管理机构的要求采取清除、设臵标志等措施的,海事管理机构有权暂停或者限制涉水工程投入使用。

第二十七条 水上水下活动的建设单位或者主办单位应当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的各项要求,并落实通航安全评估以及活动方案中提出的各项安全和防污染的措施。

第二十八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涉水工程施工作业或活动现场监督检查制度,依法检查有关建设单位和施工作业单位所属船舶、设施、人员水上通航安全作业条件和采取的通航保障措施落实情况。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配合。

第二十九条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机构有权责令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一)因恶劣自然条件严重影响安全的;

(二)施工作业水域内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危及周围人命、财产安全的; 

(三)其他严重影响施工作业安全或通航安全的情形。

第三十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涉水工程施工单位水上交通安全诚信制度和奖惩机制,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对发生下列情形的,应当列入黑名单,并公告:

(一)施工过程中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和船舶污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水域污染的;

(二)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证》并违法施工的;

(三)不服从管理,未按规定落实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措施,存在重大通航安全隐患,拒不改正,强行施工的。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以欺骗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证》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撤销其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注销其《许可证》,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涂改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收缴有关许可文件和证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内河通航水域施工作业许可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或情况之一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责令施工作业单位、施工作业的船舶和设施立即停止施工作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内河通航水域施工作业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应申请《许可证》而未取得,擅自进行水上水下活动的;

(二)《许可证》失效后仍进行水上水下活动的;

(三)未按《许可证》要求进行水上水下活动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更换或增加施工作业船舶的;

(五)未按规定采取安全和防污染措施进行水上水下活动的; (六)雇佣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船舶和设施进行水上水下活动的;

(七)未按本规定报备水上水下活动的。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或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采取停止作业直至撤销其行政许可等措施:

(一)建设单位或业主单位未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二)不再满足法定的安全条件;

(三)未落实通航安全评估提出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或情况之一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责令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责令施工作业单位、施工作业的船舶和设施停止作业。

(一)未按有关规定申请发布航行警告、航行通告即行施工作业的;

(二)施工作业与航行警告、航行通告中公告的内容不符的;

第三十六条 未按本规定取得《许可证》,擅自构筑、设臵水上水下建筑物或设施的,禁止任何船舶进行靠泊作业。严重影响通航环境的,应责令构筑、设臵者限期搬迁或拆除,搬迁或拆除有关费用由构筑、设臵者自行承担。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水上水下活动结束后未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通航安全报告或者通航安全报告未经海事管理机构核实擅自投入使用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未妥善处理有碍航行和作业安全隐患并按照海事管理机构的要求采取清除、设臵标志等措施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海事管理机构可采取组织强制清除、强制设臵标志等措施,有关费用由建设单位或者主办单位承担。

第三十九条

海事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不按法定的条件进行海事行政许可或不依法履行职责进行监督检查,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的,由其所在机构或上级机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许可证》格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统一规定。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自200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9篇:中华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企业更多的是引进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经验,中国经济也得以腾飞。然而,沿续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企业在管理上已逐渐呈现出诸多问题,其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的未来,中国经济的前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人们开始反思这种简单的照搬照抄的模式,探讨如何突破瓶颈。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要开创中国现代化管理的美好未来,就必须把管理与中国实际相联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思考.传统文化的思想与现代企业成功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儒家的“天人合一”、“修己安人,以人为本”、“正己正人,成己成物”、“中庸之道,以和为贵”,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家的“崇法尚术,唯法为治”都是我们深入总结、汲取和进行现代化的创造性升华的基础

一、以人为本

儒家主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儒家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伦理文化。在一切事物中,人居于最重要的位臵;甚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两者都是并列的。儒家思想把管理的主体— — 人,推到管理的前沿。人是管理对象中最能动、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管理的核心在于“人”。本质是“治人”。从管理的意义看,其就是一种对人的自我管理的文化。管理者通过专注于人的积极修为、管理实现对事对物的管理;通过成己成物,以致管理天下。这种管理思想和方式体现了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物、管好事的“人本管理,人为为人”的人性化管理。因此,现代企业应高度重视人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员工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前,树立起“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民本观念,把尊重人、关心人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通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规划职员的有效配臵,不断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提高员工自身能力素质,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深入挖掘员工潜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其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繁荣的目标。

企业可以采用的主要措施有(1)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2)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企业应该围绕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3) 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4) 完善劳动福利保障体系;(5) 创建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总之,企业是人的集团,企业是由全体人员共同经营的。在一个企业里,如果每个员工都有一种“这是我们的公司”的意识,如果企业经营者把员工看成是同舟共济的“伙伴”,那么,这个企业就必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是一个共同创造繁荣和幸福的企业。

二、修己安人

“修己安人”是以人为本古代先哲思想的逻辑演绎,体现了个人与组织的辩证关系。“修己”。指人的心性修养。就是要求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培养好自己的仁义道德,然后再去管理别人,管理天下。“安人”,就是要使整个社会组织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各有所安。“修己安人”,也就是由个人推及整体,以个人发展带动整体进步。对现代企业而言,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在企业内部形成个人、群体的目标链条。个人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逐步实现从自律到自觉的飞跃,通过推己及人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个人管理目标作为组织管理目标的基础。前一目标的完成是后一目标实现的前提,后者的达成又是前者的印证和升华。同时,组织管理目标的达成又为个人管理目标的完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两者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企业最高战略。 “修己安人”,以“德”为先.以“义”为重,以“和”为贵。以 “礼”待人。以道德为首位。管理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个人修养;并且将这些美德贯彻到施政的实践中去,从而影响被管理者能够上行下效,同心协力去实现组织目标。将“义”放在第一位。“义”主要是对于管理者的道德要求。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管理者只有以“义”为先,合理地谋利和得利,才能保障组织的安宁稳定。把以“和”为贵作为管理文化。“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强调以贵和的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管理者只有使组织中的每个个体都各司其职,并且所有的关系汇总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秩序.组织全体成员才能同心同德,组织的事业才会发达。以“礼”待人作为制度规范。企业的发展必须在“礼”的范围内作为,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和睦的企业内部环境,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如果人人都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行为的约束。注重培养仁义道德,以身作则,管理成效将得到提高;推己及人,成己成物,以实现“平天下”和“各得其所。各有所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比喻.充分说明了儒家非常重视管理者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管理者的德行好比是风,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草动全凭风向,可见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之重要。而修身为本的管理意义,正在于强调了管理者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问题。传统儒家这种视 修己”为”安人 的前提,特别重视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思想,在当代管理学界也已经引起了积极的反响。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 985年为《有效的管理者》一书再版作序时说 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事实上,人们不可能指望那些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管理者去管好他们的组织和机构。从很大意义上说,管理就是树立榜样。”德鲁克的思想,同儒家 修己安人 的思想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另外,从管理角度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另一层含义,即不是只对管理者自身而言的。要达到治好天下的目的.就得使国家、家庭和个人联系起来.要求各个社会成员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人生目标,需要人人从自身做起。它强调了一种以国家社稷为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一点,同样被当今社会所接受。

三、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即顺道而行,倡导“道法自然”,强调自然规律之重要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告示了人当效法于地,地当效法于天,天当效法于“道”这一天地法则。“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指“客观、外在之自然规律”。倡导在自然界中应顺规律而行之。“无为而治”即自然而然,根据本性而为之。老子反对对物性的干涉,倡导顺应自然规律,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老子自然也反对领导者强作妄为,肆意任为,主张清静无为,顺道而行。他认为,居上者应知悉自己的责任只是辅万物之自然”而已,应当清心寡欲,清静恬淡,要避免从已私出发,胡乱施政,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管理效率达到最大化。管理者更不应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以自己的标准为判断万物的标准,“物之行或随,或噤或吹,或强或赢,或培或堕。”说明物性不同、人性各别乃是世间的常 态,若上者树立一标准,强行去改变一物之性,一人之性,只会戗戕害物性,改变人性,“是以上者去甚、去奢、去泰”,这说明聪明的领导者应保持自己的意见,顺应民意。只有在这无所干预中,每个人才能不受外在的干扰,持有、发展自身心性。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弹性柔化管理方式的理念基础之上,体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管理模式。无为,不是不为、没有作为、无所事事,而是主张为人、处世乃至治国、兴邦、治世要顺其自然的基本原则。“道”即规律。由于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道”在起作用,任何人想要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人为干预。让客观事物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发展、变化便是不可能的。人们的实践活动只有顺应自然之道。才能因“道”之力有所作为;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以收到“以无事取天下”的圆满效果。道家思想在管理领域影响深远.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一,管理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态势。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制定管理方法和策略;其二,管理者要以冷静、持重的态度做事,顺应自然之“道”,适时采取行动且坚定不移地实施。“无为而治”虽然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但其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管理客体和下属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倘若一个企业所有的机构、部门和员工都能自觉地按照企业目标来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管理者理所当然也就“无为”而“无所不为”了。管理者只有从日常经营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专心考虑与策划企业的战略和未来等大事。才能“无所不为”。

四、结束语

任何管理模式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文化对于形成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起着根基性的作用。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有着诸多契合之处。作为企业管理者,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在实际工作中提炼、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

上一篇:施工劳务分包协议下一篇:学校安全创建工作总结